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配电网工程管控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7: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配电网工程管控

篇(1)

引言

10kV配电网工程的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各个环节中,与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工程质量一起成为工程建设的四大重要内容,四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现阶段,10kV配电网企业加大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

1 关于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常见问题

1.1 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预算定额与市场有差异

目前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预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市场工程造价脱节,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工程造价常会出现贬值的现象,其与预算定额中的“量”和“价”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依然采用统一的定额,其“价”与市场的动态变动的价格脱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工程材料的“价”也是采用传统的定额,因此,工程造价的预算只能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对价格进行补充,使其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1.2 多头管理,项目审批不规范

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有直接关系。目前,有的工程的批钱与给钱不是一个单位,但其造价的高低对这些单位的利益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故相关造价单位的造价高低也会存在差异。现阶段,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多头管理,遇到关键时刻谁也管不了的情况。因此,工程造价管理长期处于实报实销状况,缺乏有效的控制。另外项目审批的缺陷也是投资失控原因之一。有的单位投资计划的审批存在问题,但为了顺利通过项目审批而故意少算,漏标来降低审批额,待项目批准通过后再要求审批机关追加投资,调整概算。

1.3 造价人员综合能力需提高

对于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技术人员,不仅需具备十分专业的知识,还需懂得经济和法律相关的知识,并具备灵活地处理工程造价问题的能力。现阶段,许多配电网企业工程造价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法律素养还不够,尤其是项目施工经验欠缺,使他们对于项目实施的信息和具体过程掌握不够充分,或者了解的知识与实际情况有脱节,大大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效果。故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人员一定要积累经验,多锻炼处理工程造价问题的能力,才能灵活正确应对各种复杂的工程造价问题。

2 如何加强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2.1 做好调研和勘察,确定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规模和成本

10kV配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和其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前期,做好调研勘察。首先要尽可能搜集相关工程技术信息,多方获取,对比验证,有目的地整理、归纳,对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评估;其次需组织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勘察,如项目规模,项目周边环境,10kV配电网线路路径及路况,跨越等实际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认真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做到详尽,科学,实事求是;投资估算编制要全面准确,既不能高估又需满足建设需求,起到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为工程建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据相关资料表明:不同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程度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为80%~90%,初步设计阶段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为25%~35%,施工阶段仅为10%,故工程造价在投资决策阶段至关重要。

2.2 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和控制

10kV配电网工程实施前,必须要做好配电网的设计,虽然据有关资料分析,设计费一般只占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1%,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设计过程中,经济实用是要坚持的原则,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要考虑周全,同时还需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方案可能有多种,可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选取安全可靠,先进科学,经济合理的设计思路。

2.3 设备、材料采购阶段的造价管理也需要严格把控

10kV配电网工程当中,设备、材料的费用通常占三分之二左右,控制好设备、材料费用对整个工程造价十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要注意加强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材料价格信息,市场供求动态,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材料。采购需建立数据库,及时录入信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采购,合理做好经费的预算和支出,对采购过程实施更好的管理。

2.4 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和控制

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标准,尽量避免返工、窝工。现阶段,对10kV配电网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配电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年年大规模更新,配电网工程质量更是精益求精。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除了要提前了解施工图纸,更要主动了解最新规范要求和标准,为施工做好铺垫。尽量避免返工、窝工。

其次,控制好工程变更。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会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要尽量减少。但对于庞大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往往不可避免,这时必须要向上级部门报告,调整施工计划,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执行,坚决杜绝私人随意更改,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最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可忽视。施工过程如出现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不但会造成工程造价的上升,而且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影响工程质量。故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按照安全规范进行设备操作及施工。另外,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应对现场事故的措施及处理方案,才能妥善处理好突发安全事故。

3 结束语

总之,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是个系统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工作,其管理和控制目的不仅是核算工程造价费用方面,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工程造价过程管理和控制,发现投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完善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配电网企业提高自身项目投资建设纠偏能力,实现事前控制,合理使用资金,动态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路,让配电网工程的建设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提高配电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晓光.浅谈如何降低10kV配电网工程造价[J].通讯世界,2015(22).

篇(2)

1概述

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在特高压电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电网中,常规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均属于配电网络,且作为非环网运行的电能分配网络,结构相对复杂。目前我国配电网络的运行基础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配网设备老化、陈旧、技术落后、故障频发等问题不容忽视。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减少供需矛盾,要积极开展电网技术重难点项目攻关,提升电网运行技术水平,大规模推进配网设备改造升级,考虑超远期配网规划与建设等问题。配电网检修计划工作是基于配网检修、政府重大工程配套、客户业扩报装、电网改造升级等各类停电需求的综合,在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等领域的不断推广,常规配电网管理理念,包括设备运维管理、调控运行管理等并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基于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检修计划管控模式应考虑智能化电网运行实际,加强停电检修申报的过程管控,继而更科学、更有效地完成配电网结构的优化升级。

2供电企业在停电计划管控过程中的短板

2.1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频繁停电之间的矛盾

计划检修停电的主要任务是将检修范围内的设备与运行电网隔离,开展相关设备检修、新投等工作。检修离不开停电,离不开倒闸操作,大规模的检修工作带来大量操作,必然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比如改变潮流分布、操作过电压、合环电流增大,设备本体缺陷甚至误操作造成的严重事故等。虽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永远是头一位,但大量的计划检修工作带来的频繁的停电和频繁的操作仍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2.2重复停电不满足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配网检修计划停电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运行的定期维护、实验、处理缺陷、业扩报装设备新投、电网改扩建工程、市政重点工程需要等。不同来源的停电需求有着不同的工程进度和节点要求,同一设备往往会因为不同需求而发生重复停电,影响供电范围内的各类用户正常用电。供电企业在提升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撑与服务水平的同时,牺牲了部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其矛盾点也是停电计划管控的关键。

2.3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大

检修计划涉及需求申请搜集,边界条件校验,申请、图纸、设备参数等资料上报,确定施工方案、以月为单位检修计划并最终执行,整个过程周期长、节点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计划实施。部分业扩、基建工作因为“时间”和“现场”两大因素的不确定性,施工难度和外协难度无法提前掌控,因此制约停电计划不能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按计划执行。在各流程的专业要求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往往依靠习惯性做法、工作经验等进行管控,缺乏统一标准,弹性较大。

3影响检修计划管控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全过程管控的制约因素梳理

按照检修计划管理的全流程流转,梳理上报、审批、执行、考核等环节中的制约因素:(1)停电需求的来源及性质,分电网检修、业扩报装、电网建设、市政工程等;(2)不同性质的工程前期准备情况及目前所处的节点;(3)该工程对时间节点的掌控情况,从上报到准备到执行是否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4)申报的停电时间是否合理;(5)工程所需物料是否到位,人员力量是否满足工作需要;(6)业扩报装及市政工程涉及路由协调及费用问题是否解决;(7)停电施工方案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8)现场环境是满足备停电及施工作业条件;(9)停电范围有无重复停电、有无保电任务、有无重要用户;(10)相关资料上报是否及时准确。

3.2检修计划内控管理分析

检修计划流程涉及多个部门,且往往都是各自负责、自成体系,各业务流程无法全面对接,管理制度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直接造成了检修计划安排的多头管理,界面不清,出现管理空白点。各部门只对本专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维护,其他部门不能实时获取,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容易出现一个部门的停电计划执行后不久另一部门又提出相同的检修需求,造成设备重复停电。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基础管理问题,例如计划申报不及时、不规范,前期准备不足,执行过程中,相关资料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4建立检修计划“过程评估”新型管控模式

通过对检修计划管控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月度检修计划在申报和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关条件不具备,例如现场、资料等,继而出现计划取消、改期现象,对管控工作带来难度。我们以检修计划的“严进宽出”为基础,以“优化过程管控”为向导,提出“过程评估”理论。“过程评估”是以“检修计划任务池”为平台,按照“年、月、周、日”的时间顺序,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停电需求建立过程管理档案,搭建“月度停电计划可执行性评估模型”,在月度检修计划申报前,参考档案数据,对该项计划的可执行性进行量化评估,对评估结果达到标准的工作列入月度计划执行。在此,量化评估是指选取影响检修计划管控的因素,例如施工方案、物料准备、现场施工、外部协调、综合检修、用户送电需求、重复停电、新投批准、方式调整、定值整定、重大保电任务、安全校核等(在此不考虑天气因素),以5%~20%为权重分配,引入加权平均算法得出评估值,同时综合相关因素的变化进行修正。评估过程由工程负责部门牵头,调控中心汇总,在申报月度检修计划时进行多专业会签,将最终评估数据反馈给工程负责部门。10kV停电计划数量较大,而专业技术要求较简单,35kV及以上停电计划数量少,但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较复杂,因此评估标准按电压等级区别评估,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不同停电需求的“过程评估”,捏合多渠道信息,依托“大数据”有效支撑了月度检修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对供电企业来说,进一步规范了检修、技改、基建、业扩等重大工程检修计划安排,大大提升了专业管理效能,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逐渐形成节奏有控、安排有序、工作有效的安全生产新秩序。

5结语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配电网的智能化进程,离不开科学高效的检修计划管控,在解决常规电网检修与建设的基础上,一停多用、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降低风险概率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络的检修计划技术发展方向。配合主网状态检修、工程项目过程管控、分布式电源消纳、新型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等成熟技术,配电网检修计划管控优化策略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5-01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5.092

1 实施全过程管理推进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配电网规划建设管理贯穿发展战略、电网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建设实施、评价评估的全部业务流程,包含事前分析预测、事中实施管控、事后分析评价的全过程。随着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缺少标准统一的规划引领

以往配电网的规划编制缺少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主、配、农网规划各自为战,上级规划与下级规划不能联成一体,没有充分考虑各类供电区域的供需特性,主配网各类间隔、路径资源盲目分配,没有形成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级的统一大规划体系。配电网的规划编制与城市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衔接不够,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时间、空间上不协调,被电力线路分割或占用的土地与新市政规划土地很难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电网规划与市政规划不协调、不同步。这些充分表明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缺少一套标准统一的规划引领体系。

1.2 缺少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往配电网的论证分析缺少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科学的信息系统对配电网现状进行精细分析,无法准确预测电力需求,配电网目标网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供电可靠性缺少量化评估,规划效果未开展比较分析,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粗放式技术手段。拍拍大脑想当然得出的规划项目经不起电网运行的考验,使得配电网建设盲目随意。这些充分表明配电网的论证分析缺少一套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

1.3 缺少规范严格的计划管控

以往配电网的建设实施缺少规范严格的计划管控,配电网规划与计划的衔接、规划与建设的衔接缺少刚性执行力。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库、储备库和投资计划管理,未列入规划库的项目即开展可研,未列入储备库的项目即开展初设,规划库项目、储备库项目、投资计划下达项目脱节,使得配电网建设杂乱无序。这些充分表明配电网的建设实施缺少一套规范严格的计划管控体系。

2 实施全过程管理推进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内容

2.1 规划三重引领

即在国家电网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在城市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引领下、在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引领下,合理有序编制地区配电网规划,既要切合实际,又要适当超前,具有前瞻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精益化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科学划分供电区域,明确可靠性目标,设立配电网的规划目标和建设标准,针对不同供电区域按照差异化、标准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编制配电网规划。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建立政企合作共赢新模式,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将配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2.2 科技双核驱动

即以省市电力经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为核心、以各种信息系统的科技手段为核心,对配电网现状进行精细分析、对电力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对配电网网架进行充分论证、对配电自动化进行稳步建设、对供电可靠性进行量化评估、对规划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科学化水平。

依托省市电力经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优化内部专业衔接,经研院所具体负责配电网规划的研究与编制、配电网规划项目库的维护、配电网规划项目可研编制、承担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可研成果,保证电网规划与项目前期的无缝衔接,保证项目前期与投资计划的无缝衔接。

依托各类信息系统作为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PMS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配网规划系统等各类信息化系统,实现台账数据、基础图形、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配电网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典型10千伏电网可靠性量化计算,对规划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研究提出最佳解决措施,提高配电网规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配电网发展质量和效益。

2.3 计划单线管控

即建立“统一规划管理、统一规划项目库管理、统一项目储备库管理、统筹投资计划管理”的计划管控单线管理模式,强化配电网规划与计划的衔接、规划与建设的衔接,确保刚性执行力,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规范化水平。

统筹协调配电网项目投资计划安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避免无效、低效投资和重复投资。强化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衔接,保证规划项目的刚性执行。积极开展规划执行后评估工作,诊断分析电网发展情况,评估分析投资收益情况,提升计划管理水平和电网运营效率。

在“规划三重引领”“科技双核驱动”“计划单线管控”下有效开展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具备精益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引导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促进配电网发展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配电网“五个提升”,即提升配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升设备健康水平、提升配电网输送能力、提升配电网经济运行水平、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

3 实施全过程管理推进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效果

3.1 纵向贯通,实现“专业+综合”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模式

着眼未来城市发展,将主、配、农网联成一体,兼顾分区供需特性,优化城市主配网各类间隔、路径资源分配。省市县公司统一规划,优化终端变电站的布点,明确各变电站供电范围,实现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确保了电网规划目标落地和规划能力、通道站址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配电网规划建设专业管理水平。

发挥统筹规划计划职能,充分调动省市电力经研院所的规划设计人员,科学应用各种信息系统,提升规划质量,使经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作用和各种信息系统的科技手段得到充分发挥。规划项目建设实施后,通过后评价工作对配电网规划内容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掌握配电网规划对规划目标的满足程度和现状电网的改善程度,促进了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

理性。

3.2 沟通加强,实现政企规划联动及重点项目对接机制

针对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原有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时间、空间上不协调,被电力线路分割或占用的土地与新市政规划土地很难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电网规划与市政规划存在不协调、不同步;10千伏配套工程建设滞后电网建设,未能有效衔接和同步的问题,在城市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引领下提出“统筹规划、规范建设、保障服务、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保证电能“送得出、落得下、供得上”。

与市、区、县政府定期开展工作对接,超前保护好线路走廊和站址资源,确保各类规划做实、做细,站址路径选准、落准。将10千伏同期配套工程同步纳入输变电工程管理,实现主配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产”。开展政府需求改造电网项目与电网规划新建项目衔接研究,探讨出资、合建、同步建设新模式,确保电力先行。积极与市、区政府针对土地使用、房屋拆迁、道路开挖、伐木移木、施工许可等前期环节开展沟通交流,尽可能结合市政府的年度道路大修、区域改造和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同步实施,做到超前谋划。依托政府出台支持电网规划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地区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营造更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1农村配电网升级工程质量管控措施实践过程

一是严格施工企业准入制度。重点审查施工企业资质,审查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情况、施工力量与施工机具配置情况、持证上岗情况、施工业绩情况等。强化工程合同管理,对每个单项工程细化安全、质量条款。供电企业要参与并督导施工企业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要强化施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包含工程施工安全、工程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安装规范和工艺水平要求,组织观摩精品示范工程。全面建立工程质量管控机制。工程管理过程中严格“五制”。坚持工程监理制度,驻地监理师跟班作业。建立工地例会、调度会、定期对接会、工程阶段性验收、现场检查督查、问题整改落实等有效管理机制。按月编制工程督查通报,点评工程质量与安装工艺情况,落实整改措施。做实做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严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运行、负荷增长、地方经济发展等情况,综合考虑配网的安全隐患、低电压、重载、瓶颈等因素,定期滚动修订项目库,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项目排序。在项目安排前综合分析,充分讨论,确保每个单项工程立项的必要性。严把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主要是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线路通道是否合理,台区位置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市政规划相一致,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等。坚持配网工程通用化设计。做到“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针对农村配网配电台区,10kV、380V和220V线路分别采用相应的设计模板,力争做到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物料种类及规格、统一台区模式,实现配网工程的通用化设计,从源头进行控制,保障工程建设标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控,确保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严把工程开工和技术交底关。开工前,组织审查项目开工条件是否落实到位,施工力量、器具、物料是否组织完成,前期各项基本资料是否落实等。在项目正式开工前,项目管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现场技术交底,包括线路路径、杆位(现场桩位)、台区位置和模式,线路通用设计标准和特殊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设计意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全实现。强化工程物资管理。对供应商发至工地的物资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对接处理,确保物资质量。强化关键施工环节管控。在配网建设中,对基础开挖、电杆组立、导线展放等重要关键环节,由项目管理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过程管控,加强工程中间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业主项目经理、工程办、公司三级到位监督。对基础开挖、现场基础制作等隐蔽性工程进行专项验收。强化工程缺陷和问题的整改。对于在工程督查中、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严把工程验收关,实现基建项目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工程完工后,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坚持施工单位自验、运行管理初验和竣工验收制度。每级验收均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有验收结论、缺陷整改记录及相关验收人员的签字、签章。在竣工验收中,坚持以完工的工程实体为验收基础,以验收结果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特别是针对配电台区物料、电杆、拉线、户表数量必须做到100%准确验收,线路长度逐档进行实测,误差在要求范围内。对人力运距、基础地质比例、地形系数、交叉跨越等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决算,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工程量的准确性,保障升级工程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与生产无缝对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行管理单位提前介入各项生产准备工作。做到工程完工和各项生产准备就绪的有效衔接,形成工程竣工投运、负荷割接完毕的常态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安全顺利投运。

2对“十三五”配网发展质量的思考

在配电网发展和建设上,一要彻底解决“十二五”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如配电网没有完全改造的,需要升级改造的,低电压,供电瓶颈等。二要加强配电网的专项规划,特别是农村乡镇开发区、中心村、特色村、风情小镇为重点等区域性专项配电网规划。农村配电台区应做到容量、半径、布局合理。建议在县级公司层面建立相应的规划、设计等技术支撑机构。三要建立更加统一的建设标准,推广配网线路、台区、户表等典型设计,建议国家电网公司分类出版配电网线路、台区、户表及城镇小区供电设施配套等典型设计图纸,全面指导配电网建设。四是要研究开发农村配电网新设备。开发组合式变电站、组合式(组装式、工厂化)农村配电台区、有机材料电杆、组合式拉线金具、组合式电缆固定附件等。要研究解决在一户一表中集开关断路、计量采集、漏电保护等功能一体化使用安全、便于操作和安装的综合智能终端设备。五是研究解决电缆在配电网应用问题。规范电缆在各类新区、城市景观道路等建设中入地模式,研究农村380V及以下低压线路的电缆使用问题,探索和推广低压电缆架空应用。六是全面提升农村配电网工程质量,推进配电网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避免配电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七是积极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作者:张英平 单位:国网安徽寿县供电公司

篇(5)

伴随我国经济型社会的来临,民众的生产生活水准得以提高,各领域对电能的需要量与日剧增。为了迎合其在电能供应层面的需要,我国的配电网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如今,在配电网业务量猛增的态势下,安全成为了社会以及的焦点。配电网调度运行的安全监管也攸关电网的安全与利益的获得。伴随我国电厂与配网的分离运行,传统的配电网调度安全管控与当今时代已经无法对接,在发展阶段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境。怎样把配网的安全监管与国家电能方面的策略融合,保证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迅速建立一类与新局面配套的实效性高的配电网调度安全管控体系,是电力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其需要电力企业、社会与政府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1 连平县配网调度运行安全监管现状

连平h调从2015年起管辖10kV配网线路,目前公司为提高服务水平,践行合理安排计划停电并在18点前送电承诺,现因民事阻挠施工作业和线廊清理工作形势较为严峻。近期南网80%人事死亡事故出现在配网施工作业,配网分支线路、台区多,开关、刀闸设置不完善和不规范,加上连平是山区县,小水电有二百多座,大部分是径流上网和用户线路串供一起供电,风险点众多,所以加强配网调度运行安全监管,防止因为误调度、误操作出现电网停电事故及设备、人身事故尤为重要。另外应从加强两票(工作票、调度指令票)管理,防范通信通道中断及调度自动化失灵方面进行管控,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 配网调度运行安全监管的意义

(1)配网调度运行安全监管是配网的主要工程,其是根据技术举措对施工流程实施监督,以达到施工目标、完成工程进度,其效率高低与配网工程的品质有很大的关联,是配网施工中的挂件版块。

(2)配网调度运行的安全监管较为繁杂,由于施工作业遭遇地理环境、气温、气候等多重元素的制约,对技术的挑选、施工工艺与具体施工等层面都要确保安全,甚而出现错漏以或缺陷。所以,完成安全监管,保证配网调度的有效运转,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配网调度安全监管是保证电网安全与施工完成的前提与保障。配网作业能够被细分成不同版块,各版块的作业围绕各版块的具体施工计划进行。所以,必须使用相应的技术模式,保证施工秩序井然、保量保质地完成作业。另外,配网作业极为繁杂,高效的施工安全监管是检验工程质量的标准,对确保施工员工的人身安全、预防工程延误有着极大的价值。

(4)配网调度运行的安全技术管控是提升电网经济利益的首

选。目前,配网作业牵涉到新工艺、新科技、新原料的使用。其能够减少投资成本,然而只要挑选出错或出现缺陷,会导致特大安全事故。安全技术监管可以对新科技完成审查与遴选,保证新科技的每一份价值都用在“刀刃”上,确保其可操作性与先天优势。参考新科技的特征与优点,提升配网作业的经济利益。

3 配网调度运行安全监管的防控举措

3.1 配网调度人员的有效管控

当前,配网信息化的态势较为明显。然而,人才是其中的重点。在配网调度安全事故中,大部分都是认为操控出错。因此,在配网调度安全管控阶段,对调度职员的管控极为关键。

其中,调度职员的业务能力培育是其中的重心。配网调度工作强度大,并且工作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需要给调度人员打好安全的“预防针”,将安全观念灌输到调度人员的意识里;此外,应让调度人员的业务能力得以提升,提升调度人员的抗压能力。在平日的培训阶段,要保证调度员能够深入学习调度相关技术与相关安全理念,并且让调度人员依章办事,确保调度人员熟悉并应用调度专业术语并完成对调度有关理论的解读,让调度人员在遭遇事故阶段,能够冷静应对,并完成调度任务。另外,要开展模拟演习并让调度人员通过实战来积累操控经验。如此,调度人员在遭遇安全事故时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3.2 配网运转与修理技改方面的防控举措

在设施投运前,调度管理人员必须仔细核实有关的数据与工程图等,让使用的材料与工作实际相吻合,对投用的设施应极为熟悉。并且,在新设施投运前,调度人员应到现场完成调度或指挥,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此外,还应按照启动方案及事故预案来完成新设备投运,查验配网运转可靠性与可行性,应审核启动方案及修编事故预案;依照相异时段的配电网的电荷特征等,融合所辖区域配网的实际运转模式来订立有关的实战演练等,让配网的安全运转工作不再是走过场。

配网修理和技改作业,是检验设施安全性的关键版块。由于设施的修理和技改项目实施必须合理计划安排停电,并且需要多机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必须搞好统筹部署,严禁让设施修理技改工作在执行阶段出现错漏。应尽可能规避出现重复停电,造成资源的浪费,协同各机构完成年度工作。

3.3 配网调度其他层面的防控举措

除开对调度人员的管控与配网运转、修理的管控之外,配网调度其它层面的防控措施是:

3.3.1 电网缺陷管控。在适用高精尖设施阶段,一旦出现问题,应依照发现-报告-处置-回馈的处置流程完成处理。

3.3.2 电网荷载的观测防控。调度人员必须时刻留意电网系统的荷载改变情况,并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解析与预判,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3.3.3 订立科学的调度安全监管方案,融合配网运转模式等因素,订立长时段(年度)与短时段(每月,每礼拜,每天)的调度方案,并依照具体状况做出方案变更或整改。

另外,还应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力度,完成对安全事故的解析工作。电力企业应定时或不定时地举办安全事故通气会,进行有目的性、高效率的风险警示,敦促有关企业采用防控举措,规避特大安全事故出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领域对电能的需要量急剧飙升,都需要配电网在扩充阶段完成安全监管工作。配网调度安全防控是确保电网安全的关键版块,电力企业应对此重视起来,准确甄别、有效处置,保证电网的安全监管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罗明武,孙鹏,周友斌,等.考虑新能源功率品质分层和可平移负荷的配电网有功调度[J].现代电力,2016,33(4):1-7.

[2]许剑波.配电网居配工程设计图纸调度审查注意要点及相关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13):267.

[3]刘一兵,吴文传,张伯明,等.基于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主动配电网过电压预防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9):184-191.

篇(6)

摘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分析和讨论了配电自动化信息来源和用途,并从多系统集成的角度对配电自动化信息融合的前景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信息集约;多维分析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抓两头”战略的实施,配电网运检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配网设备点多面广,设备种类和数量众多,要达到精益化、全寿命周期管理等要求,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和手段。

1 数据分析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现行的信息应用模式逐渐显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足,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配网运检支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各系统数据彼此独立,各类信息难以融合和统筹,不利于全省运检工作的宏观掌控。二是运检关键信息分散,综合应用水平和穿透性不足,对设备状态管控、不停电作业、工程建设及成效评估等运检核心业务支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限。三是配网设备状态的动态评价和综合掌控能力有待提升。

2 功能设计与多维数据分析

2.1 配网运行监控

首先,是配网线路负载统计分析,实时掌握10kV 线路负荷情况,实现月度、季度、年度线路最大负荷汇总统计。其次,是10kV 线路停电分析,统计最新的10kV 线路停电及故障次数,以及影响的重要用户数、低压用户数。最后,是设备缺陷情况统计,获取PMS 系统上送的设备缺陷数据,按省、市统计月、年设备缺陷情况,指导各地市开展缺陷排查工作。

2.2 不停电作业管理

省电科院应按照国网相关工作要求,多角度全面深化各类不停电作业项目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全力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

2.2.1 准实时数据展示。从PMS 系统获取上月按作业类别分类的一、二、三、四类带电作业次数。通过图形和报表方式实现带电作业次数、带电作业化率省、市穿透展示。

2.2.2 带电作业指标监控。包括各单位、各区域不停电作业次数增长率、减少停电时户数、不停电作业覆盖范围、三类和四类架空线路带电作业占比。

2.2.3 作业绩效评估及可靠性提升效果分析。按照架空线路和电缆不停电作业开展情况,对可靠性指标提升、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分析,后期开展减少倒闸次数的研究分析工作。

2.3 设备状态管控

在当前配电网精细化及精益化的管理要求下,想要管控好全省配电网的设备运行状态,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落实。

2.3.1 配电网设备运行数据融合利用。配电网设备运行数据服务于配电网入网设备的抽检信息统计、家族性缺陷挖掘、配电网隐患排查分析、设备状态趋势分析、设备状态综合诊断、故障的失效概率等专业应用。

2.3.2 配电网设备状态综合诊断。配电网设备状态综合诊断有三个核心环节,一是基于全省的配电网及专家经验建立配电网设备状态综合诊断模型;二是根据某条配电线路或某个环网线路的健康情况、健康的时效性、抗不良工况的能力等建立模型;三是根据第二阶段的诊断结论,不断的优化配电网综合诊断分析模型。

2.4 技改大修辅助决策

系统依据电网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电网、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辅助公司运检部评估技改大修项目的必要性,提升电网设备运检管控水平,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5 应急抢修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抢修信息有效掌握、恶劣天气及灾害监测、预警以及抢修全过程监测分析,提高应急抢修支撑能力。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2.5.1 气象信息监测。实时气象信息展示,实现雾霾、雨雪冰冻、大风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在线监测。

2.5.2 应急预案信息管理。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展示分析,提供在抢修结束后对应急预案执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等功能。

2.5.3 抢修资源信息管理。提升抢修车辆及工器具的有效管理使用,合理分配抢修资源,优化车辆及工器具的使用,提高抢修速度和服务质量。

2.6 供电能力评估

目前,国内供电能力评估多采用单一指标逐个比较的方法,该方法缺乏对方案全面的评价,需从评价指标、评价区域、评价内容方面对配电网建设、规划提供支撑。基础数据管理模块根据指标体系,对所有指标进行整合分析得分和建议规则生成合理的建议。

3 多维信息融合及预期成效

依据业务应用需求,系统主要与国网PMS 系统、电网GIS 平台、营销95598 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地市公司部署的应急抢险指挥平台、地调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监测系统,电网气象防灾预警系统等实现信息融合,为配网运检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3.1 国内已有系统设备状态风险评估偏重于设备个体,缺乏对电网整体运行性能的考虑,从电网整体运行看,由于各设备检修时机实时关联其性能而产生差异性,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时,不免会产生个体与整体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电网整体运行的效能。

3.2 基于多维信息基础,实现配网运检管控平台的高级应用,及时发现设备的家族性缺陷,并根据不停电和应急抢修的优化决策,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小对社会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3.3 依托建设中的“电网设备及系统运行故障及灾害监测系统”,实现雷电、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对配网影响时空分布和灾害程度的监测和预警,为应急抢修、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提高配电网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院

[1]高绚.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信息采集和通信规约的应用.2012.

[2]梁伟文.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探析.2009.

篇(7)

1.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集成的工作改进方法体系,旨在持续改进企业工作流程,实现用电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其通过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工作缺陷和无价值作业,降低运营成本,缩短运转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电力企业竞争力。

六西格玛涉及统计学和管理学两个范畴。就统计意义而言,西格玛指梳理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是用于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参数。六西格玛的管理意义,则远远超出其统计含义,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包括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持续改进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科学严谨的问题解决方法体系和常态化的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文化等内容丰富的管理学方法。

2.六西格玛DMAIC流程实施及应用

2.1洞察用电客户需求,构建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

选取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既体现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安全,又体现运营效益及用电客户需求。同时,指标选取具备真实客观、简洁精炼、准确惟一的特点。基于上述标准,从安全性、经济性、协调性和适应性四个方面统筹建立“四维支撑”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其总体框架设计由4个层级构成,包含5个模块,共45个指标。

2.2运用多种决策理论,科学确定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对模糊性的一种描述;德尔菲法(Delphi)是一种充分综合领域专家知识、经验和信息的方法,又称专家打分法。综合该三种方法,首先采用专家群体决策德尔菲方法来选择和设计指标,再将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有机结合构建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模糊评价法确定指标的评分标准。

2.3选取试用地区,试点先行全面铺开

选取试用地区,将其电网规划评价原始数据导入,基于该地区现状电网及上一年电网情况,分别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及分层综合评价,并对前后两年的电网现状进行对比。经计算,该地区配电网得分为72.33分(满分100分)。结果显示该地区配电网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基本符合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能够清晰地反应该地区的配电网整体发展程度。同时,该评价系统还可开展各项指标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例如分析试点地区现状年和历史年的各项指标,也可以将试点地区与同发展水平地区进行对比,具备全面推行的实践基础。

2.4改进配电网管理模式,提升配电网规划技术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制定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工程方案,结合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用效果及反映的薄弱环节,指导配电网滚动规划编制。同时,使用技术经济分析辅助决策,提升集约发展水平。通过计算不同负荷密度情况下各电压等级序列在建设、损耗、可靠性、经济性方面的差异,以综合年费用最小为判据,选择适宜供电区域特点的供电电压等级序列,指导配电网规划和建设。

2.5选取控制工具,精益管控常态化

“控制”作为六西格玛DMAIC实施流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十分关键,为保持过程管理改进的成果,需要将改进阶段对管理的修改或新的流程作业指导书以标准化形式纳入日常的文件管理体系内,形成新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标准,使精益管控常态化。六西格玛精益管控通过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和对管理成效的突破性改进,将企业所有组成要素紧密连接起来,集中资源实现底线结果(成本,市场波动)和顶线结果(用电客户满意,销售电量,营业收入),依托用电客户满意度指标校核内部流程管理的先进与否,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成效的突破,并最终形成企业持久的精益化管理改进模式。

3.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

六西格玛DMAIC流程管理,不仅在于其对工作过程管控的细分性、量化性、精益性和闭环性,更在于其建立的分层分区管理体系,具备可持续改进性。同时,六西格玛DMAIC流程管理体系也包含了部门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的反馈机制,进而建立跨职能、高效率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3.1与营销部的合作,利于各部门业务发展

规划部门的工作是基于宏观角度把控整个区域的电网现状,不具备微观属性;营销部的供电方案主要面向用户,缺乏对整个电网布局的把控。在用电业务流程中,增加规划部审核环节,使供电方案与配电网规划方向保持一致性,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规划部紧密结合营销部的供电方案,两者相辅相成,既能从宏观角度合理布局,又能顾及用电客户的具体需求,使配电网规划具备面向用户端的微观属性,使其更先进,更人性。

3.2用客户满意度检验配网规划效果

以科学的配电网建设保障客户服务质量,结合客户投诉、报修等情况,发现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根据客户满意度调查,发现配电网规划欠合理的部分。一定程度上,营销部门的相关数据可以检验配网规划效果,指导配电网的规划方向;同时,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强化,薄弱环节的改善,能够为营销部门的客户服务质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3规划统筹运维部的新建和改造建设

通过确定新建和改造项目的有限级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根据配电网的薄弱环节和拟定的改进措施,并结合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列出配电网规划新建和改造项目的优先级,为电网的近、远期建设提供参考。在实际制定项目方案时,统筹考虑既有的项目计划、市政道路建设情况和目标网架的发展等,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3.4建立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整合不同体系的类似指标

以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为载体,优化完善相互补充,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效率。平台的建立初衷是通过对各部门、各体系的类似管理过程及指标进行整合优化以及补充完善,无障碍地跨系统跨部门地获取信息,进而实现公司各部门信息共享、随需而变、价值递增,并对公司的工作流程实行持续改进措施,从根本上对配电网管理系统行优化,提高公司管理及运营效率。

4.配电网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效果校核

4.1最佳供电能力校核

通过对配电网供电半径、馈线装接配变容量限额等分析及计算,校验配电网最佳供电能力及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效果。分析10kV线路供电半径是否合理时,需要结合地区负荷进行分析,一是若负荷密度较大,可适当缩小线路供电半径,以保证用户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性;二是若负荷密度较小,可以适当扩大供电半径,在保证线路末端电压合格的情况下,使线路得到合理利用。

分析线路装接配变容量是否合理需要结合线路负荷情况,一是若线路负荷较小,装接容量偏高,说明线路所带配变容量过高,造成配变容量浪费,配变负载率一旦上升,很可能造成线路过载,根据需要新建线路转带负荷或增加线路输送能力,提高配变利用率;二是若线路负荷较大,装接配变容量偏小,说明线路所带配变容量小,造成线路的浪费,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些线路增加配变容量;三是若负荷和线路转接配变容量均较大,表明此类线路所带负荷过大,应考虑新建线路转带其负荷。10kV线路转接配变容量一般不超过12000kVA。

4.2配电网管理效果校核

配电网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体系通过将被评价配电网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并按各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其从高到低排列为若干层次,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定量各层次的重要性,得到综合评估结果。此管理体系需要发展部、营销部等多部门跨职能协作,突出“分层分区、上下一体”闭环管理方式的重要性。

配电网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体系应用效果显著,其通过深度挖掘被评价配电网变电站、线路及配变台区存在的问题、网架结构的薄弱环节,为被评价对象的建设及改造提供辅助决策依据,为配电网的优化规划及经济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5.结语

基于用户的配电网六西格玛精益化管理体系,理念先进,方法科学,且适用性广泛,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提高用电客户满意度,具备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篇(8)

1.1网架施工建设

网架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对网架架设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网架施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从实践来看,网架架设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联络线、手拉手环网。其中,联络线架设方式,多用于现代城镇电力配网建设过程之中,而手拉手环网架设形式多见于城市电力系统。对于联络线架设形式而言,其施工操作相对比较方便、简单,而且施工成本低,能够确保可靠性。一般而言,联络线节点中,如果主线发生断电问题,则其他线路能够持续正常供电;若超出了联络线节点的有效范围,则主线断电以后,其他线路无法正常供电。实践中可以看到,手拉手环网架设方式的稳定性,通常比联络线架设方式要安全稳定,其主要是将主线尾部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大循环供电网路,施工较为简单、工期短,而且成本投入不够,经济效益可观。

1.2电力配电线路施工技术

电力配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干扰性因素,因此应当有效减少外界干扰,保证电力配网线路正常运行。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应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而且施工单位应当主动与主管部门相联系,外部应当做好协调工作,以此来有效减少外界干扰。电力配电网络划分过程中,应当将每一个供电区域范围合理划分,以此来减少电力配电线路重叠率,一方面可以为供电系统维护、管理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避免因部分区域出现断电而导致大面积断电现象发生。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一定要紧密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规划配电线路,在确保配电线路运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成本投入,增加其经济效益。

1.3电缆铺设

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电缆铺设时,应当确保所选的电缆符合质量要求,而且在电缆铺设之前,需对电缆类型、规格等参数进行全面核对。在对电缆进行铺设时,需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电缆铺设完成以后,需及时对电缆铺设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电缆铺设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实践中可以看到,电缆铺设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非常的强,所以具体铺设时,需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

2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1停电施工安全管理

第一,停电施工标准。在带电设备周围施工建设过程在,施工人员的技术、所带设备无法有效满足带电施工需求时,为确保其安全可靠性,需选择采取停电措施;停电施工路线、带电施工路线相互交叉时,也应当进行停电施工操作。

第二,安全作业距离控制。

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作业安全距离以lm为宜,施工人员、带电设备之间应当保持0.7m的距离,而且试验人员应当保持0.35m的距离。实践中可以看到,所谓的安全距离,实际上就是设定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极限距离,工作人员在施工操作时,在可施工范围内应适当加大自身、带电设备之间的有效距离,并且要适当提高安全系数。

第三,停电施工准备工作。

在电力配网工程停电施工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向上级报送停电施工申请,执行工作票签发机制;在报送计划过程中,应当包含停电起止时间,停电地区居民和相关部门,应当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四,停电期间施工时间管控。

一般而言,停电期间施工控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停电开始到结束所需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对电力电路检查、对电路施工的时间管控。尤其是后者,要求设备检查好电路后,方可将信息数据传递到施工负责人,通知施工人员施工作业。在此过程中,应当避免中间环节出现时间交叉,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2带电施工安全管控

第一,施工操作指标。

带电施工过程中,主要对具体施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应用绝缘工具,而且还要穿绝缘衣服,避免同时接触接地体、带电体,做好各项保护工作。

第二,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电力配网工程带电施工过程中,与停电施工类似,有较大的安全危险性,尤其是高压电线架设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低压线路施工过程中,应当保持与高压线路之间的距离,防止因误碰高压线而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电器设备更换过程中,应当做好旁路施工连接工作,防止短路、断路现象的出现,当电器换好以后方可接回。

第三,加强环境管理,做好安全施工工作。

首先,防外力破坏。电力配电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对配电网塔杆合理布设,一般其拟建位置应当远离公路,以免交通施工时对电力配电网施工质量、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无法满足条件要求,则需对塔杆基础部分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增添适量的警示标志或者涂抹反光漆,以此来警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警示,引起他们的注意,注意行车安全。其次,做好防雷击保护。对于电力配电网工程而言,如果架空线路地处旷野区域,则建议采取支柱模式的绝缘子抑、或者采取陶瓷横担,通过合理布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做好地线铺设工作,来确保安全性;对于处于城区的电力配电网架空线路而言,尤其是那些城区树木相对茂盛的街区,应当对给供电安全造成影响的树木、枝丫等修剪,适当提高电线杆,使配电网导线能够高于树冠;在此过程中,还要做好防雷设备施工安装工作,以免雷击或者意外触电。最后,确保电气设备的质量,以免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于电力配电网工程而言,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工业园区,则需对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保管,因工业园区污染非常的严重,而且对设备侵蚀非常剧烈,所以建议使用绝缘导线、做好导线防锈蚀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如果瓷瓶已经损坏,则一律不能应用在电力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而且还要选取防污染性能良好的绝缘子,以此来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防污染能力。

篇(9)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深入开展和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10kV及以下配电网新建、大修技改等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具有施工现场点多面广,多数施工地点在人员密集区,环境复杂,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期短,管理标准与要求不统一等特点,这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必须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和环节,通过风险预控,创新手段,强化监督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1、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

1.1坚持把人的工作放在首位

配电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电网安全和机械设备免受损坏。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项目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坚持以法施工的原则

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实施。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要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发生安全事故,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规坚决果断地进行处理。

2、配电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完善制度建设,控制违章行为。

电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和各项技术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结合电网工程管理实际情况,细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同时认真分析、摸索违章行为发生的规律,制定严格的违章处罚规定,对违章行为和单位进行量化明确的处罚,通过这种控制违章的办法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2.2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安全工作违约条款。

要从加强合同管理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合同与各种协议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准绳,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约定也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同中明确各方需遵守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安全责任方面尤其需将双方需要遵守的制度列明,除此之外,也可将安全协议作为合同条款的有效补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违约情况,严格按约定条款进行处罚。

2.3做好危险点辩识和安全预控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具体到某一单项配电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上的“预”,就是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工作,即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确定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或手段,超前防范,实现工程施工安全状态可控、在控。

首先,工程建设单位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交底工作需包含各施工环节的危险点,如土建基础开挖要想到地下有无电缆、煤气管道等。其次,施工单位要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尤其做好多回线路共架施工、带电设备工作、杆塔撤立、架线、10kV电力电缆作业的施工方案编写工作,方案中要详细说明防止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倒杆(塔)、车辆伤害等事故多发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同步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初步评估施工风险等级。再次要组织工程建设单位及其设备运行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施工方案审查工作,会审确定施工方案危险点风险评估和预控措施是否准确完备,本工作可采取照片或录像的形式将安全交底、方案审查与现场对照的办法,使得安全技术交底和方案审查直观易于理解,同时结合已编制的《配电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和《配电网工程停电施工方案(模版)》等资料,提高审查效率和实施效果。

2.4落实责任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建立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控制、预防,即严防死守,堵塞一切管理漏洞,同时还要主动出击,认真研究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做到事前预防,动员全体工程参与人员抓安全。

针对目前参与配电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力量薄弱并且短期内无法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稳定,需要整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人员和技术资源,通过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工作要求和奖励处罚等量化指标,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四方联动,齐抓共管模式。按此模式,在现场安全监管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加强情况下,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有地开展配电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场违章率就会明显下降,各项安全措施在现场也可得到有效的落实,通过这种强化监督促进了施工现场的风险控制,确保安全。

对于特殊、复杂或高风险施工作业(如重要跨越施工、大型停电施工、部分停电施工等)应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工作。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掌握作业现场安全动态,“重心下移”,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现场和班组,确保施工现场保障人身安全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查处违章行为,督促提高遵章守规的自觉性,减少习惯性违章情况。同时需正确处理工程进度与安全的关系,控制好工作节奏,严防因赶工期、赶任务而忽略、简化安全措施的情况发生,决不能牺牲安全换取工程进度。

2.6加强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

篇(10)

中图分类号: C931.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电力系统都十分重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项目,配电网自动化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四个环节。

1、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2)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高可靠性供电,通常双电源即能满足实际要求,推荐重合器方案,并且在10kV干线适当配置开关数量,使保护配合能够实现。②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站软件功能分散,以SCADA为主体的实时监控功能独立运行,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在线管理功能独立运行,电网分析计算功能独立运行,各功能间内核(数据库、微内核调度等)一体化设计,保证信息的可靠、高效、优质共享。

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中,存在着一个误区:以GIS代SCADA(如ARCINFO),实时处理图形,增加了计算机工作负担,人为地降低了系统安全可靠性。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第一目标的架空网,SCADA实时监控为重点,确保主站信息处理及时,GIS在线管理为次;而以运行管理为主要目标的电缆网,应区别对待。

2 配网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1)供电方式及一次设备:

受地域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配电网在管理上划分为城市电网(大中城市)与农村电网(乡村、县城),城市电网以电缆网方式为主,农村电网以架空线方式为主。

配电网的供电方式由电源点、线路开关设备、网架(线路联结)三部分决定,电源点、网架的不同方式组合,架构了多种多样的供电方式,如单电源辐射状供电、双(多)电源互备供电、双(多)电源环网供电、网格状供电等,而线路开关设备如环网柜、重合器、分段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提供了功能各异的供电配合方案。城市电缆网多采用环网柜(配负荷开关、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等)作为配电线路主设备,农电架空线网多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作为配电线路主设备。

以线路开关设备区分的供电方案主要有:电缆环网柜方案、架空重合器方案、分段器(自动配电开关)方案、断路器方案、负荷开关方案等。下面说明几个重要问题:

①评价架空网配网自动化供电方案优劣的首要依据是供电可靠性,包括故障下停电范围、停电次数、停电时间、恢复供电时间。

②在架空线网中,重合器方案具有现实的和技术的优点:实际中,架空线路故障的80%是瞬间故障,采用重合器隔离瞬间故障,能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强电的危险性,线路发生故障时,希望现场问题就地解决,不宜扩大,减少人为复杂化;重合器的智能化程度高,使供电网络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通信系统、主站系统,同时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于故障多发生在分支线低压台区,支线可以用智能分段器与干线重合器保护配合。

③县级城市配电网的特点是架空线网、供电半径在5km以内,推荐双电源环网供电,并采用三开关四分段重合器方案。

④无论是依靠智能开关设备保护配合隔离故障还是通过通信、主站软件隔离故障,均希望简化电网联结的复杂性,对一般的城区和农网,采用双电源环网供电,完全能满足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要求。

2)远动系统及二次设备: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远动主要实现FTU、TTU对线路开关、配电台区(变压器)的监控。远动系统及设备的可靠主要包括保护动作、环网控制、远方控制、就地手动等四方面。配电自动化远动系统的主要问题是线路电源(仪表与操作电源)和传输规约,设计适用于户外环境的、可靠的不间断电源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难题。由于配电线路设备的地理分布性,目前变电所采用的CDT、POLLING规约,均不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新的101规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它能否作为配电自动化远动传输标准,尚难评定,目前IEC正在制定新的传输协议标准。

3)通信方案及设备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案包括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子站对现场单元、子站之间、现场单元之间的通信等广义的范围。目前实施的完整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系统的通信方案指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的通信。通信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区域不同、条件不同,通信方案也多种多样:光纤、电力载波、有线电缆、微波、扩频等,但总的来看,采用混合通信方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则,通信干线(指10kV线路)用光纤(城市供电半径较短,同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支线(指低压配电台区)采用别的通信方式(根据距离干线远近、传输要求高低决定),远距离孤立点采用无线传输。

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通常传输一路数据,带宽在几十K即可,需采用专用光端机。配电载波技术是有着巨大前景的配电网通信技术,目前尚未达到实用化。

4)主站网络与软件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站功能包括SCADA实时监控、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管理、电网经济运行分析等,主站框架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调度自动化系统C/S模式,以P-P-C/S-B/S一体化架构,充分体现分布式网络的管控一体的综合集成系统特点,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平台技术充分体现功能与开放,并提供与异构系统跨平台接口,与调度、负控、MIS、CIS等自动化子系统实现无缝集成。

从供电局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出发,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该实现配(网)调(度)合一的设计,技术上统一平台,管理上易于维护(考虑到尤其是县级供电局自动化技术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经济上节约资金(包括节约建设资金和维护费用),同时也奠定了将来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在做法上,重视已有的调度自动化的升级改造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新上调度自动化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在技术上体现在信息的高效共享,而不仅是通过数据转换的松散联网。GIS应与CIS、CRM管理密切结合,设计要分布式、网络化,引入GPS定位系统,提高供用电维护、检修等自动化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3、实施模式

为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效率、降低技术难度,依据配电网规模的大小,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模式主要区分为县级城市、大中城市两种情况:县级城市等小规模配电网可以集中管控,一个配网主站、一级通信网络;而对大中城市,以小区化建设,类似调度自动化方式,以小区设备群为单元,实施"单元化终端-分布式结构-分层网络-功能集成-多级管控"的配电调度系统模式,解决信息瓶颈,提高系统总体监控/管理效率。

4、突出问题

1)户外运行:配电线路设备的户外运行环境,对开关主设备、远动设备、通信终端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保证温度、湿度、抗凝露、抗老化、抗风沙等指标,在开关的外绝缘材料、电子设备的设计、元器件筛选等方面特殊考虑。

2)通信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担负着实时监控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职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首先由供电方案决定,在线路开关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配电网中,整个系统性能对主站与通信的依赖性强,而配电网的广域地理分布性,使通信传输的可靠性成为建设可靠的配电网自动化的难点之一。对于供电网络采用重合器方案,解决了对通信的强依赖性问题。

3)电源:配电线路上的电源用于提供开关、监控单元的工作动力,其来源有二:在线路正常供电条件下,由电源变压器从线路取电;线路失电时,启动后备电源(UPS)供电,对于操作开关的大电流可通过大电容储能放电提供动力。存在的难题是不间断电源(UPS)户外运行问题,尤其高低温对蓄电池工作的影响。

5、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供电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及早规划建设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后,不仅可以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使运行人员对网络的运行状况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而且还会为供电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1、前言

10KV配电网施工质量不仅仅是每一个电力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它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关注切身安全问题迫切的心情。因为10KV配电网是直接面向广大用户的,必须坚持安全、经济、便捷、绿色是它的根本要求,对于10kV配电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面对这种情况,各供电局均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建立新的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和施工行为,确保10KV配电网向着一个安全的方向发展。

2、10KV配电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2.1设计质量差制约了工程建设质量

目前由于电力行业发展迅猛,不少能力低,甚至不具备设计资质的设计公司纷纷进入电力市场中,特别在利润相对较低的配网工程中,为追求更大利润,各设计公司往往超能力揽着多个标段的工作,设计人员不足,经验不足,设计时间不足,造成设计勘查不细、设计深度不足,在工程实施阶段工程中遇到变更情况多,如此设计出的工程先天质量就不行,后期维护缺陷多,不利于安全管理,还有就是造成物资跟不上施工,一些业主为了赶进度勉强用原有物资,对安全运行更是一种潜在隐患。

2.2设备质量低劣,影响正常的使用

配电网工程,由于采购上的不规范,造成采购回来的设备出现质量问题,这也是影响配电网工程质量的关键原因之一。机械设备的优劣,不仅影响施工时间,更是影响工程的质量。低劣的机械设备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会给工程项目留下隐患,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可怕的,轻则影响施工进程,增加费用,重则可能影响此工程的安全性,留下隐患,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2.3施工方案质量差,对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

施工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质量,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施工方案不仅仅包括如何安排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项目上,也包括对成本的估计,成本的分析,成本的具体运用等,通过对各个项目的成本分析,从而可以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在预订的成本内运转,这样不仅仅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向着一个稳定、安全的方向发展。如果施工方案不严密,这样使得后期的施工过程难以运转,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施工方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施工过程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2.4工程参建人员素质低,不按规定施工,盲目施工

由于各配网业主项目部和承建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特别是县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对基建管理工程要求要求理解不到位,同时缺乏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造成工程管理不规范,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存在死角,部分施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给配网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及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5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例如气候因素、地形条件等,都会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地形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得每一处的工程都有不同的方案,但是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地方,它的难度增加,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技术去掌控施工的各个环节,万一原先制定好的方案与当地气候条件不相符就使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难以保证。如风雪暴雨,大大阻碍了施工的进展程度,同时会降低工程质量。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情况,工作者要制定临时的工作方案,使得每一个工作员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减少环境对施工过程质量的影响。面对复杂的地形条件,电力工作者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促进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10KV配电网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3.1加强设计的审查把关

这几年10KV配电网建设暴露出设计深度不足,设计质量有待提高的突出问题,导致实施过程设计变更较多,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控制难度较大。必须在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工程中做实前期工作,同时强化内部预审机制,至少设置从省公司级到市级两个层面的审查,还必须委托开展第三方审查,通过了再批复。通过多层会审、交叉审查等举措促进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质量的提高,从源头消除设计缺陷。

3.2完善施工过程管理的制度,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管控

在10KV配电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配电网的质量,因此要创建和完善配电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行为的规范,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进行配电网施工时,要提前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计划,完善各项施工手续,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监督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施工组织步骤,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更容易、更快速的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配电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网建设中外包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宣贯,对施工单位的安全准入资质和人员资质严格把控,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人员和物资坚决不给入网施工;加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在方案准确的基础上,加大安全技术、物资器具、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保证方案措施到位有效。而各县级供电企业要认真收集、记录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情况,作为今后施工单位参加施工招投标的重要依据。

3.3加强监理的管理,充分成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提高10kV配电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全过程控制,其中监理对现场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监理人员以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在施工现场监理工作过程中,通过旁站、巡视及平行检验等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误差和错误进行纠正和制止,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在工程WHS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上,由于监理单位不是唯一的,想要保证相同的工程质量,建设方必须明确WHS是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标准,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1年一月颁布了《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统一了质量控制点的标准,明确了详细的实施方法,实施两年来,反观工程质量控制效果较好。

3.4将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工程建设中,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针对配网工程安全管理这个薄弱环节,在可预见的停电频繁,现场作业风险增大,安全风险控制点增多的情况下,必须确保施工质量,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管工程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基建工程领域的应用,加强对工程现场的监督体系的建设,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注重安全风险的防范,形成安全风险转移或安全减责的多重防护体系。

3.5提高工程参建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设单位把加强工程规范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做为强化10kV配电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要着重组织各10kV配电网参建人员特别是工程管理人员集中学习工程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不断提升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以“全员学习、集中培训”的原则,强化工程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宣贯工作,只有人员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建设质量优良的10kV配电网。

3.6制定工程现场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工程安全质量的考核措施

建立规范有效的现场监督检查机制。每一建设工程项目都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下属单位、项目的负责人签定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状。每一项建设工程开工前,均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该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并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每月对配网业主项目部或者个施工单位基建KPI 9大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分析、红黄灯警示、排序并挂网通报,并视指标完成情况采取约谈制、考核制、招标准入制,强化指标考核。还可以采用组织开展电网建设劳动竞赛的方式,围绕管理和指标两大类别,通过月度检查评分并排序,年度总积分确定优胜配网业主项目部和施工单位,真正将竞赛与项目建设管理过程客观、针对性地结合起来,实现“以管理水平高低对话、用指标完成好坏说话”,促进基建配网的规范管理及水平提升。

3.7规范物资设备采购的制度流程,严把物资设备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