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7: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

篇(1)

对“了解行业程度”与“接受信息渠道”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行业了解的程度与通过“上网”、“读书看报”等深入的专业渠道了解信息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电视”这个目前农村最广泛的大众传媒呈负相关关系(表3)。“了解行业程度”与“选择行业依据”的内在关系见表4。调查统计表明:行业了解的程度与科学地、理性地“进行详细论证后选择”行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盲目地、感性地“看到别人赚钱后才开始做的”呈负相关关系。综合上述可以确定:接受信息的方式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信息渠道的深入、专业与行业的了解程度,与科学地、理性地选择行业呈正相关性关系;越主动地获取信息,就越能深入地、专业地获取行业信息,从而就越能深入地了解行业情况,因此就能越科学地、理性地选择行业。可见,获取信息的态度影响了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科学的行业选择,所以为了科学地选择行业,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即培养农民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态度。

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的电脑、互联网的普及、培训和效用性引导工作,因为通讯工具对“接受信息渠道”有较大影响,而在关于“通讯工具情况”的调查统计时发现:只有17.9%的农民接入了互联网,造成没上网的客观原因占52.9%,其中因为费用太贵占41.6%,“居住地没光缆线”只占11.3%;造成没上网的主观原因占30.2%,其中认为上网没有用的竟到占19.1%,不会用的占11.1%。最后,还要扩大图书、报刊、杂志的种类、数量和阅读量。因为在关于“文化消费的投向”的调查统计时发现:在农民的消费投向中,“买报纸、杂志或书”居第1位,表明农民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而这些又恰恰是农民科学地、理性地选择行业的信息渠道依托。

2行业、生产技术信息与投资的内在关联性

“人还有超前反映的能力,可以预先知道未来将会发生的某些事件的状况。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现存的事件中包含着某些未来事件的征兆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人们建立关于未来事件的科学假说、观念模型,作出关于实践行动的决策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获得的一切信息,最终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

目前农村、农民所获得的信息对其以未来收益为目的的投资影响如何?调查统计表明:当收入增加时,45.2%的农民选择先投资,40.1%的选择先储蓄,只有14.7%的选择先消费。在进行具体的投资决策时,“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占46.2%,“根据往年投资成本效益决定”占25.6%,“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共占27.7%,可见,目前农民的投资决策比较理性、谨慎、科学。“接受信息方式”对“投资方向”有影响。“主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52.1%的“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22.6%的“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而“被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39.3%的“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33.8%的“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可见,“主动获得”信息的比“被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更趋向科学、理性;而“被动获得”信息的比“主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更趋向感性、盲目。

“了解行业程度”与“投资方向”的内在关系见表5。调查统计显示:随着“了解行业程度”的加深,“根据往年投资成本效益决定”、“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在递增,尤其是“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增幅较大,可见,“了解行业程度”与科学、理性地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了解行业程度”的加深,“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投资的比例在递减,可见,“了解行业程度”与主观、盲目的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对“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投资方向”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的加深,“根据往年投资成本效益决定”、“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在递增,尤其是“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增幅较大,可见,“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科学、理性地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的加深,“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投资的比例在递减(表6),可见,“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主观、盲目地投资呈负相关关系。综观之,积极、主动的信息接受态度,是进行科学投资的态度前提;比较清晰的行业和生产技术信息掌握,是进行科学投资的信息前提。

3行业、生产技术信息与家庭收入的内在关联性

获取一定效益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但这一目的的实现却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信息是其中之一。因为效益是对经济活动认识、决策、行动的结果,而人的一切认识和决策又都是建立在其掌握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那么,农村、农民所掌握的信息又是如何影响其收入的?“了解行业程度”与“家庭收入”的内在关系见表7。调查统计显示:年均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下时,行业的了解情况与收入基本没有相关性,但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以后,随着“了解行业程度”的加深,年均家庭收入在递增,并且增幅比较大,可见,行业了解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对“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年均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下时,行业生产技术的了解情况与收入基本没有相关性,但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以后,行业生产技术的了解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就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表8)。

综合上述可以确定: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以后,行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了解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为了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经济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网络的构筑力度。从调查统计看:山东省农民所获取的生产信息,40.8%来自“自己经验积累”,26.5%“咨询已采用的人”,12.2%来自“大众媒体”,不足10%的是来自“农业部门”、“专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而先进的生产技术往往集中掌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农业部门”、“专业协会”这里,所以,农民、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等都不得不做出决绝的行动———迅速加快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的培训和信息的网络的构筑。从调查统计看:目前农民最想了解的信息是“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优良农业品种、优质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信息”、“打工就业信息”,这是农民的呼声,是农民之急需,是农村发展的真实切入点。

4家庭收入与最想了解的信息、培训的内在关联性

调查统计表明:58.6%的农民对目前的收入“不满意”,这是来自农村发展主体———农民的心声,是农村生产、经济进一步大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前面的研究业已表明:信息影响、制约收入。那么,为了不断增加收入,农村、农民又有哪些信息需求?这些信息与农民的家庭收入又有何内在联系?在“您接受过的培训”的调查统计中:37.4%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而在关于农民文化消费类型的调查中,只有3.8%的人把“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列为了文化消费类型,两方面的调查都证实了山东省农民实际接受的实用技术培训比较少;而在关于培训的调查中,比例最高的、占41.6%的人希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这也就是说农民有比较高的愿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但实际却较少接受到培训,愿望与实际的矛盾如此突出的根源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但不论原因何在,这种巨大的差距本身就是问题,就是工作,就是急需,就是市场。

在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49.5%的农民认为是自身的因素如资金、技术、市场眼光、健康状况等影响,38.7%的农民认为是环境因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见农民认为目前影响其收入的第1位的原因是自身因素,其次才是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占28.4%,自然环境占10.3%,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是主要因素。在自身因素中,缺乏技术(占22.9%)是最主要的因素,缺乏资金(占15.5%)是第2位的因素,缺乏市场眼光(占6.9%)是第3位的因素。并且男女对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的认识是有所差别的,男性(41.9%)较之女性(34.5%)更多一些地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收入,而女性(52.9%)较之男性(47.0%)更多一些地认为是自身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探寻影响农民收入的第1位的自身因素发现:年龄与影响收入的市场眼光呈正相关关系,但却与影响收入的健康因素呈负相关关系;年均文化消费支出与影响收入的技术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在文化消费类型与影响收入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文化消费中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是所有文化消费类型中比例最低的认为是技术因素影响自己的收入,可见,实用技术培训对减少其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对“家庭收入”与“目前最想了解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看(表9):家庭收入3万元以下的较之以上的更关注具体的致富信息,如“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优良农业品种、优质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信息”、“短平快致富项目信息”、“打工就业信息”等;而家庭收入3万元以上的较之以下的更关注宏观的、生活质量等信息,如“社会化服务信息”、“国家惠农政策信息”、“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信息”、“民主、法律、婚姻、育子等方面信息”。

综观之,在影响农民收入的诸多因素中,目前技术是最主要的因素,技术培训是解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积极的文化消费也能够有效地获取技术;收入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有所差别,因此,在信息传播时,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篇(2)

物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那什么是“三农问题”呢?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内容,所谓的“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产品三个领域的内容,三者之中农业物流的外延最为广泛,可以包括后两个领域,所以通常也把“三农”领域的物流统称为农业物流。所以如何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能够降低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与各类农产品在各级渠道当中的流通成本,进而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其附加值,提高各类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回报,是解决分散的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分布矛盾的主要手段。

一、农业物流

1.农业物流的含义

农业物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农药、农膜、农机具等)供应和各种农产品(粮食、水果、蔬菜等)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农业物流活动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可以分为农业供应物流(种子、农药、农膜、农机具等供给)、农业生产物流(农产品的种植、嫁接等)和农业销售物流(粮食、瓜果蔬菜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转移到需求者手中)。

2.农业物流的特点

农业物流与其他产业物流相比较而言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农业物流主体的特殊性。在我国农业物流参与主体主要农民,其次还包含各类企业,例如运输企业、销售企业以及市场当中各类加工企业。二是农业物流客体(包含各类农业生产资料和各种农产品)与物流工具有多样性。农业物流客体主要涵盖各种各样农产品及各类型加工产品,其中农产品中的水果、蔬菜、鲜奶、禽蛋等产品是典型的易腐食品,在各项物流活动中要求严格保鲜。三是农业物流路径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而绝大多数农村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延区域(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农村出产的各类农产品需要运输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要(农产品消费的普遍性)。

二、农业物流的现状分析

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农业物流环节复杂,各级企业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以陕西省的苹果物流为例,陕西省苹果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各地的果农)产地批发市场(如洛川、白水等苹果产区)运销商(果贩)销地批发市场(例如西安市的华清路,胡家庙等)零售商(例如集贸市场、超市、水果店等)消费者。二是农业物流成本过高。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某地农产品积压,烂在地里,农民增产不增收,而另一方面,城里的该种农产品价格又比较高,如图1。2016年陕西“鲜桃滞销愁坏西安果农,低价出售只求不烂在地里”这样的新闻标题屡见不鲜。这是到底怎么一回事?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畅通:导致市场供给信息无法及时传输,农产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产生大量的腐败变质,果贩们又因为物流成本过高不愿意去收购,从而导致供需不均衡,带来上述现象;流通体系不健全;成本过高(如运输中油价高、储存条件的特殊性引发的成本)等方面都推高了终端售价。三是农业物流观念缺乏,对物流的认识浅薄。除了部分农民外,绝大多数农民采用的是自产自销这种小范围物流环节,导致物流环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平衡供需障碍。

三、农业物流的发展前景分析

从封建社会开始,我国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所以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当务之急,必须充分重视,这样才能尽快解决我国的问题。其主要构想是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要求各方积极参与,以市场为导向,以宏观大环境为支撑,行业为主管,企业为运作基础,加速农业物流的迅速发展。如何大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解决现有困境的主要途径,那我们来看看如何走出困境。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对农业物流予以优化管理

利用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田园文化及农家朴实生活,为人们集休闲旅游、体验和了解农村为一身的综合性场所,是服务城市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物流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图2),例如:花溪草莓园、杨梅园自主采摘、贵阳清镇市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2.政府应当科学引导,统一整体布局与规划

在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是国家政府,所以国家应当对农业物流的发展进行统一整体规划。从国家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加强相应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及其物流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开发、布局与建设,以全国为着眼点来配置物流资源;而地方政府也加快当地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规划,完善相关的农业物流中的运输领域及领域内部配套的港口、场站等基础设施。例如,广东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其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它主要交易品种为蔬菜、水果、粮油、冻品、禽蛋及山珍海味等。集农产品现货交易、直销展销、包装加工、连锁配送、运输仓储、电子商务于一体,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加工配送物流基地,辐射到惠州、深圳、江西、福建和港澳等地。

3.优化物流运作模式,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应用

如何衔接农业生产者与消费需求者,实现无缝对接,减少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产品附加值,其最关键是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11月17长春市海吉星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平台启动运营,建设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平台,交易品种以粮油为主,以及知名大米、面粉和豆油。

四、结论

农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农业物流的发展,但我国的农业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起点低,基础薄弱,由于对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相对落后,已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中国,三农问题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和充分重视,农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农业物流将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发挥其巨大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够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统一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使农业更加快速、高效、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宇清.浅谈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J].物流科技,2005,28(8):50-52.

[2]彭小妹.浅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篇(3)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24-01

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还存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之后的保障措施达不到当前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农机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典型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比较大的技术障碍,新机具、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关于农机设备和技术研发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的需求。

1.2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差。

1.3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引导不到位的现象,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较小,农民群众的购买能力不足,购买积极性无法被全面调动起来,导致了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增大,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应用率较低。

1.4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缺少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严重影响的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2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区域化

要紧密围绕地区的优势农业产业和地区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农业区位优势,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和优质化的发展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以现代化农业为主,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高效养殖产业等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对于中东部地区应该以发展粮食型农作物产业为主,继续巩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实现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加快畜牧业健康发展而服务。对于西部地区,应该积极发展以牧草生产为主的新机具和新技术,提高棉花、甘蔗、甜菜以及蔬菜、水果的机械加工能力,为实现特色经济农作物机械化而服务。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构建一个合理布局、机械化发展规模适宜以及重点突出的机械化发展新格局,最终促进不同地区的机械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

近几年,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主体。进入新世纪后,市场需求对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机销售、维护和田间作业三个主要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这就需要农机相关的服务产业继续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在纵向方面分析,应该积极建设以乡镇为中心、以村落为网点、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切实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后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广度方面分析,要积极推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跨区域作业,不断拓展农机产业服务的范围,从而延伸到农业生产的的各个领域和范围内,并要按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化要求,对农业机械的作业项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调整,突出做好农机设备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一条龙服务,形成农民群众需求+农机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带动的全新服务链条。

2.3 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一体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全新的农业技术要想迅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必须与先进的农业机械高效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机、农艺技术高效结合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机和农业技术结合程度更加密切,节约成本的效果大大提高,这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科学适宜的土地深松、精细化播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总结语

总之,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农民群众生产力,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随着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参考文献

篇(4)

[3] 晋奇, 张成玉. 农业信贷需求发展瓶颈及对策农业信贷需求发展瓶颈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16-17.

[4]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2008: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R/OL]. [2013-04-03]. http:///history_file/files/att_17775_1.pdf.

[5]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调查.[EB/OL]. (2012-11-28) [2013-04-03]. http:///2012_nongcunjinrong/.

[6] 刘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三农金融,2011(3):66-68.

[7]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8] 田婕,陶小平.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管理论坛,2011(2):38-39.

[9] 谢平,徐忠.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10] 王永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1(6):37-38.

[11] 何燕,解睿. 山西省农业生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12):1 315-1 318.

[12] 布仁吉日嘎拉,唐邦勤. 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撑体系的组成与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46-148.

[13] 尹明理.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49-152.

[14] 陈树杜.对发展农村小型合作银行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6,21.

[15]于仰南,孙艳春.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0):48-51.

[16] 徐竹英.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8(8):10-11.

篇(5)

青贮玉米是鉴于农业生产习惯对一类用途玉米的统称,也称之为饲料玉米。所谓的青贮玉米,指的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的玉米。在目前的养殖也发展中,青贮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奶牛饲养中,作用更是巨大。另外,在一些工业生产中,青贮玉米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原料,所以积极的发展青贮玉米,对于我国工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

一、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青贮玉米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于营养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肉制品是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提供丰富的肉制品,需要发展壮大养殖业和畜牧业,而青贮玉米正是养殖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饲料,随着养殖业的规模扩展,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会不断的增大。其次是我国的工业发展门类在不断的齐全,而在一些工业行业的发展中,青贮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要想促进此类工业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的增加工业原料的基础量,这也使得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量有了增大。简而言之,无论是养殖业的发展还是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青贮玉米的支持,所以青贮玉米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

1.栽培前准备

青贮玉米要实现高产,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必要做充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准备工作需要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是土地准备。在栽种前,积极的进行土地的平整,对土壤中的塑料等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这样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第二是进行栽种前的水热环境准备。玉米种子的发芽需要温度和湿度,所以在栽种前,一般需要使用地膜对地表进行覆盖,由此达到聚热和聚湿的效果。第三是进行种子的选择。为了保证玉米生长过程的健康,在种子选择方面,需要强调种子的抗寒性、耐热性、抗旱性以及抗病性。通过种子质量的提升,保证青贮玉米生长的健康是提升其产量的重要保障。

2.播种

青贮玉米到的播种也是实现其高产需要重点注意的一项内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水热环境有着极其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播种的时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播种季节的选择。我国由南向北水热优势递减,所以在播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适时的播种,这样能够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第二是我国各地的雨水、光热以及常年风向等存在差异,所以在栽种的时候要注意玉米的间隔,保证其各方面的生长条件达到最优。一般而言,高产的青贮玉米都利用宽窄行栽种的形式,至于行向,则根据地区常年风向进行选择。简言之,实现了播种的科学,青贮玉米高产的保证得到进一步加强。

3.种植管理

青贮玉米的种植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对田地的除草。田间杂草一方面占据玉米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吸收玉米的养分,所以对其进行清除十分的必要。就目前的除草措施而言,一种是物理除草,另一种是化学除草。物理除草指的是利用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杂草的清除,而化学除草指的是化学药剂除草。第二是进行玉米水肥的供应。在水肥供应方面,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需要进行重点提供。比如在玉米的拔节期和抽穗期要进行水肥的大量供应,这样可以保证青贮玉米的秸秆壮实高达,其产量自然会得到上升。

4.病虫害预防

病虫害预防是青贮玉米高产需要注意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在玉米生产的时候,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到其生长质量,进而影响其产量,所以在玉米种植的时候,要积极的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质量,这样可以保证其生长的质量,进而保证产量。

三、结语

青贮玉米在我国的养殖业发展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需求的增加,青贮玉米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的分析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和栽培技术对于青贮玉米的高产十分的有效。

参考文献:

[1]詹昌福林大铨.尤溪县鲜食玉米发展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55+57.

篇(6)

[中图分类号] S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70-01

庆元是全省最大的甜桔柚生产基地,全县现有基地达6500余亩,有3000多亩基地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庆元县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在运用近几年丽水市农业水果主导品种高产技术的基础之上,结合庆元实际推广一系列适用于甜桔柚生产的高效技术,进一步提高全县甜桔柚生产水平,提升庆元甜桔柚品质。

一、庆元县甜桔柚发展基本情况

庆元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农业在全县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甜桔柚2003年经省农业厅专家鉴评,被认定品质好、含糖量高、酸低清口,果实大、较均匀、生长势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是有发展前途的新杂柑品种。但由于甜桔柚以前未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过大规模种植,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在品种特性的认识,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上还存在各方面的不足,庆元县“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农业丰收项目,将把一系列高效优质生产技术通过项目推广到庆元县各甜桔柚种植户中。

二、甜桔柚推广实施计划

根据各甜桔柚主产乡镇基地现有条件,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质增效综合技术、水果套袋、有机肥施用、果园生草种植等技术基础之上,在核心示范区特别推广杀虫灯、肥水同灌、喷灌等先进技术,全面带动精品果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提升全县甜桔柚生产管理水平。

庆元县推广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面积3000亩,其中示范基地面积500亩。推广区亩产量1000公斤,比相应中晚熟蜜柑增产10%,增值100%。项目建设核心示范区1个,位于屏都镇。

表1:各乡镇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工作计划(单位:亩)

三、甜桔柚推广实施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县农业局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以项目主持人为组长的项目实施课题小组,小组成员根据专业不同,工作方向不同,又分别成立了种植技术推广、植保技术推广、土肥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工作小组,各自明确职责、制定方案,负责相关工作。

2.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实施进度表。

根据各基地现有生产条件,制定专项高产技术推广方案,主要有:

(1)甜桔柚提质增效生产综合技术推广方案;

(2)甜桔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案;

(3)甜桔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方案;

(4)甜桔柚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3.抓示范促推广

以庆元县森龙菌蔬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以点带面促进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通过一年建设,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县甜桔柚生产的标准区,示范基地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抓培训促应用

根据甜桔柚生产时间段不同,按照项目进度表安排的实施重点,分乡镇分季节进行各种内容的高效生产技术培训,采用集中讲课、现场指导、专家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甜桔柚种植户进行了多轮培训。特别是在在我县举行了日本专家柑橘技术讲座,给我县甜桔柚种植大户、生产企业进行了甜桔柚修剪、贮藏等技术培训。全年技术培训5次,受训果农350人次,发放高效生产技术资料2000余份。

5.抓品牌促技术

庆元甜桔柚坚持以公司+基地模式进行生产,注重“庆元甜桔柚”公用品牌建设,产品销售走精品化路线,知名度不断提高。多年来,庆元甜桔柚曾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金奖、丽水市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以品牌建设需求为契机,大力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应用标准化管理,狠抓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高效生态安全技术运用。

四、甜桔柚推广实施效果

全县推广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面积3000亩,其中示范基地面积500亩。推广区平均亩产量1100公斤,比相应中晚熟蜜柑增产12.2%,增值199.3%。

通过甜桔柚技术实施,全面推广了3000亩甜桔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果提质增效综合技术、水果套袋技术、采后商品处理技术,部分果园运用了果园生草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技术。在屏都镇建成庆元县森龙甜桔柚核心示范区,重点推广了500亩杀虫灯应用,380亩的肥水同灌、喷灌等先进适用技术。

五、前景分析

实践表明,甜桔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符合庆元县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产业规划,对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很强示范带动效应。甜桔柚产业的进一步推进,将是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个亮点,将极大的推动我县“两区”现代农业建设。

篇(7)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苇子沟乡三道沟村、岔山稿村,试验地为玉米集中连片地块,未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地势较平坦。试验材料为赤眼蜂、牙签,试验对象为玉米螟。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设计方法,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放蜂区,共放蜂24万头/hm2,分2次进行,第1次于6月20日放蜂为12万头/hm2,第2次于6月27日放蜂为12万头/hm2,放蜂区面积为666.67 hm2;以不采取任何防治方法为对照区,面积为66.67 hm2。

1.3试验方法

采取举办“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现场”的方法,以点带面,示范指导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于6月20日及27日分别在苇子沟乡三道沟村、岔山稿村举办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现场会。放蜂方法:设置放蜂点30个/hm2,在放蜂点选1株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在其背面中脉距叶鞘1/3处,用牙签别牢。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放蜂区与对照区分别随机取3点,各点调查300株,于第2次放蜂后15 d调查放蜂区与对照区赤眼蜂寄生率,于7月26—27日调查放蜂区与对照区田间花叶率,秋季收获前9月24—25日调查放蜂区和对照区折秆率及百秆活幼虫数,并计算防治效果[3-5]。

2结果与分析

2.1防效

从表1中可以看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综合防效为71.15%,其中放蜂区平均寄生率为68.2%,对照区平均自然寄生率为13.5%,放蜂寄生效果达80.2%;放蜂区折秆率平均5.67%,对照区平均为13.00%,放蜂使折秆率减少56.38%;放蜂区平均花叶率为9.33%,对照区平均为50.00%,放蜂使花叶率减少81.3%;秋季收获前百株活幼虫数,放蜂区平均为220.3头/百株,对照区平均为661.5头/百株,放蜂使百株活幼虫数减少66.7%。

2.2效益分析

放蜂防只需22.5元/hm2,用药剂防治需药费30.0元/hm2左右,节约7.5元/hm2。蜂防每人每天可防5.33~6.67 hm2,用药防每人每天可防0.47~0.53 hm2,蜂防可节省大量人工费用,同时也可避免接触药剂中毒现象的发生[6-7]。平均可挽回玉米375 kg/hm2,666.67 hm2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增纯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因此,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环保、安全、节本、省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除了绿色环保外,主要是操作简便易行,节省成本。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平均综合防效达71.15%,并且环保、安全、节本、省工、操作简便易行,投入产出比可达1.0∶11.5。由此说明,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确实收到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它不仅可用于玉米田,还可用于果园、林业苗圃、菜园等田块,值得在彰武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 周世伟.浅谈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和思考[J].北方园艺,2007(6):83-84.

[2] 春雨,李积谦,尕玛旺扎,等.青海玉树州蔬菜种植现状与前景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9):5-6,55.

[3] 李锋,刘晓娟,王海英,等.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分析[J].杂粮作物,2006,26(4):307.

[4] 王楫,杜冬梅,张立军,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64.

[5]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J].作物杂志,2010(2):93-94.

篇(8)

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300-02

1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园基本情况

郎溪县境内现有茶园总面积4 600.00 hm2(含国营农垦宣郎广茶业总公司786.67 hm2、上海白茅岭农场243.07 hm2、江苏省社渚农场208.00 hm2),采摘面积4 133.33 hm2。其中无性系茶园933.33 hm2(2013年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69.40 hm2),无性系良种比例16.4%;标准高效茶园348.00 hm2;低产茶园改造261.33 hm2。郎溪县茶园主要分布在南片十字、飞鲤、毕桥、姚村和北片涛城、凌笪等乡镇。

1.2 茶叶生产加工情况

郎溪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商注册企业41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1家、县级1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其中市级以上4家。2013年干茶产量11 980 t,产值23 352万元,其中名优茶 52 t,产值4 060万元,大宗茶11 928 t,产值19 292万元;春茶4 060 t,产值13 032万元,夏秋茶8 470 t,产值10 420万元。一产产值6 294万元,二产产值16 075万元,三产产值1 083万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3.92万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5 880元。3家省级龙头企业,年产外销茶1.619万 t,出口创汇3 806万美元。

1.3 茶叶“三品”认证及商标注册情况

郎溪县已实现茶叶标识认证绿色食品绿茶1个(宣郎广茶叶公司),认证面积533.33 hm2,白茶1个,认证面积80 hm2;无公害绿茶1个,产地认证面积1 200 hm2,产品认证面积200 hm2。地理标志产品1个,认证面积2 000 hm2,QS认证企业、合作社17个。拥有如“瑞草魁”、“隽峰”、“红新”、“云岗白魁”、鑫云等 35 个注册商标,其中省著名商标2个。

2 郎溪县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2.1 出台相关茶产业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农业“星火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县财政还安排2 0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2.2 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

建设茶叶“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通过建立茶园生产管理规程、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健全茶制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投入品管理和茶叶生产环境整治,狠抓茶叶安全用药监测,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1]。

2.3 抓品牌培育,努力打造名优特色工程

瑞草魁是郎溪县历史名茶,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历史名茶,郎溪县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并通过农业部认定,制定了瑞草魁茶省级地方标准。同时大力发展白茶,打造白茶品牌。

2.4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2-3]。

2.5 开展茶叶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为了维护郎溪县“中国绿茶之乡”的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监管,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促进郎溪县茶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2.6 加快茶叶龙头企业发展

扶持各类茶叶龙头企业,壮大省、市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安徽省出口绿茶加工集群。

2.7 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茶叶家庭农场

鼓励茶农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家庭农场,辐射带动农户。

3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规模不大

目前,虽然郎溪县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达2 613.33 hm2,但除宣郎广茶叶公司绿色食品533.33 hm2外,全县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较小,仅80.00 hm2;无公害认证面积1 200 hm2,但产品认证面积只有200 hm2且尚无加工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虽认证2 000 hm2,认证产量530 t,但严格按照地标产品规范建设和管护的茶叶基地面积及采摘、加工却不大,年产量只有2.8 t,占认证产量的5.3%。

3.2 名优茶生产能力不足,品牌经济未形成规模

郎溪县名优茶年产量只有52 t,产值为4 160万元,名优茶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只有2个,虽然近年来郎溪县茶叶品牌在各类茶事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有所提升,但精品名牌少,缺乏高知名度地方大品牌,导致郎溪县许多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没有自己的高端市场,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销售。

3.3 龙头企业的拉动不力

茶叶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拉动,郎溪县虽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但都是生产大宗出口茶为主,属低端产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且虽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量不大,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对整个产业辐射拉动效果受到影响。

3.4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茶叶的产量、品质不高

全县土地流转、集中步伐缓慢。目前,郎溪县80%以上茶园仍集中在茶农手中,由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影响茶叶的产量、品质[4]。

4 发展对策

4.1 突出资源优势,围绕绿茶出口,打造一流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抢抓省政府“671”计划等有关茶产业政策契机,以“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模式,增强叠加效应,创建休闲茶产业,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茶产业休闲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郎溪县出口茶叶产业加工集群打造成省内有影响的和国内知名的一流绿茶出口示范基地。

4.2 进一步抓好品牌和基地建设工作

加大政府运作力度,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的宏观策划指导,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现有名茶的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重点抓好“瑞草魁”、“云岗白魁”等精品名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茶叶基地建设,完成茶园整治、茶树换植,增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

4.3 进一步推进茶业工艺创新

积极推进茶叶加工由“初制”向“精深”发展。鼓励茶叶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茶叶企业创办境外茶叶贸易公司或销售窗口。加强茶业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5]。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速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4.4 突出“文化兴茶”战略,促进茶业由“品质”向“品位”转变

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积极成立郎溪县茶文化研究会;二是积极打造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强化茶园休闲观光旅游,大力发展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三是加大宣传,提升名气。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广泛宣传郎溪茶文化和“瑞草魁”系列品牌。

5 参考文献

[1]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等.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331-15336.

[2] 侯彦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77-378,383.

篇(9)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13-03

Study on Photovoltaic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Li Tiantian et 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Recently there is a serious surplus in photovoltaic industry.It is in urgent nee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e combina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and agriculture can achieve greater effect. Developing the photovoltaic agri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industry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wa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hotovolta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 Co.,Ltd in Baoding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otovolta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Hebei province; Photovoltaic agriculture; Modern agriculture

1 光伏农业的涵义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1]。光伏农业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农村加快转型[2]。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光伏农业大体上主要有光伏养殖、光伏种植和光伏应用3类。光伏养殖的应用方式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养殖场,它是传统养殖事业的一种变革和与时俱进,将光伏技术引进,在闲置的养殖场屋顶铺设光伏电站,为其养殖生产提供绿色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无污染。光伏种植的应用方式主要是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光伏大棚),又称农光互补。光伏种植是完全通过能源自给,带动绿色农业发展,实现真正的低碳、绿色和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光伏应用在很多方面:主要有太阳能杀虫灯,农用太阳能照明灯,光伏节水农业,监控系统,光伏污水净化系统等。

2 光伏农业在河北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前景分析

河北省国土面积为18.8万km2,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范围为2 400~3 077h,全省范围都属于日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利用太阳能、开发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河北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与基石。光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它将光伏电站与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光伏农业,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塑造低碳、绿色环保型农业[3]。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且前景广阔。

2.1 光伏技术优势明显 实现光伏技术与农业的有效结合,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成熟的光伏技术的支撑单位或部门。总部设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国光伏产品生产规模最大和技术最成熟的公司,可以为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该公司近几年在河北、广西、江苏、广东、云南等地累计共有10个光伏农业项目,总装机容量257.6MW,占到了英利所有储备电站项目的近20%。其中,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建设山地光伏电站,在保定市定州铺设平地光伏电站等。因此,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2.2 光伏农业资源丰富 河北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其中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74.92万hm2[4]。河北省每个地区都有适合种植的作物,适宜耕种的农作物的种类繁多,农业资源很丰富,且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如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邯郸和邢台等地区的各个县都是作物高产区。河北省集中生产全国粮油,耕种面积超过600万hm2,在全国位居第4位。因此,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

2.3 项目开发初具雏形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光伏农业项目都在筹建当中,部分项目竣工并在整合试验期,其余项目仍在准备期。英利集团非常重视现代农业开发与发展,积极探索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项目,其旗下的秋收农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光伏农业开发的公司。2009年7月22日,英利“国香养猪场”在河北省定州市落地。2014年英利光伏农业一体化30MW并网发电项目落户河北安国市,将光伏农业与安国中草药项目相结合。除此之外,河北省其他光伏农业也处于建设高涨期,初具雏形,如2015年3月12日山东德州皇明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邱县投资2.9亿元建设集光伏发电、大棚种植、休闲观光与一体新能源光伏大棚。因此,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在项目开发方面已初具规模,为今后光伏农业的快速发展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河北省光伏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河北省光伏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项目开发与设备还不是很完善。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一直都是光伏产业的领头羊,本文主要以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近几年在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现状为例加以阐述。

2009年7月22日,由英利在在河北省定州市建立国香养猪场,这种新型养殖方式既能完成传统的养殖,又能在房顶发电节约地面面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猪舍的用电与用水,如使用地源热泵或加温和散热设备为猪提供更舒适的生长环境,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获取政府补贴与一定的收益。总计在养殖场闲置屋顶安装了46 569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容量为10MW,目前已正式并网发电,年可发电1 200万kWh,在20a经营期内,该设备累计发电量约2.4亿kWh,可节约燃煤约8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万t,总减排效益达8 715万元[5],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农业。

2014年英利光伏农业一体化30MW并网发电项目落户河北安国,将光伏农业与安国中草药相结合,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这是一个创新,带动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即使中草药收益不可观,每年通过屋顶光伏发电,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获取一部分固定收益,并且国家对光伏发电补贴政策,1kWh电可补贴0.4元,促进了安国地区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玻璃屋(光伏温室大棚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3MW,年发电量331万kWh,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 390.4t,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 415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9t,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12.7t[6]。棚顶发的电除可为生态农业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通风、采暖、滴灌(如太阳能光伏节水农业的应用)、照明(如太阳能杀虫灯的使用)、农药喷洒以及棚内环境各项指标监测等农用需求之外,剩余电量可并入国家电网。实现了真正的绿色环保和低碳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7]。

除此之外,近2a来河北省在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方面作了充足准备,从2014年17个备案光伏项目到2015年123个光伏发电项目,以2015年为基期在数量上增长86.18%,2014年只有1个光伏农业项目,项目申报规模为4万kW,到2015年增长到17个,项目申报规模总数达64万kW。

4 存在问题

河北省光伏农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完善,改善漏洞与不足。如政策、技术集成创新、光伏农业发展理论支持、光伏领域与农业领域的如何融合的问题、光伏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问题以及光伏农业企业经营模式问题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

4.1 理论界定标准不明确 目前光伏农业存在着界定标准问题,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国家非常支持光伏+农业的项目,但是光伏农业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也没有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光伏农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只能享受光伏发电站和相应的农业政策,这不利于光伏农业项目的推广。

4.2 光伏农业板块模式不成熟 河北省农业开发资源尽管很丰富,但是将光伏与农业相结合是一种全新模式,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探索之中,而且受河北省地域面积较为宽广的影响,农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植什么品种的作物能达到效益最大化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将农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反复实践。将光伏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光伏产业提供的是技术,而农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搞好种植与运营是光伏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4.3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对于光伏农业项目的认知程度低,没有与光伏农业相匹配的业务流程,光伏农业项目审批过程不够顺畅;电网并网接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在部分地区存在附加条件,对于规模小的光伏农业项目会降低项目收益,甚至导致项目没有投资价值,需要电网公司给与技术支持;光伏农业项目中的一些技术问题遇到瓶颈,如不同地区光伏板的透光率大小不相同,计算复杂耗时,延缓了项目的开发进程。

4.4 光伏发电不够稳定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在光伏农业起始阶段出现了发电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并网对电网造成了影响,国家为此付出了额外的成本。由于天气状况、日照长度与强度以及不同的光伏板所安装的位置不一样、受光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的电量会出现不规律,不稳定的状况,因此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并入电网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损害[8]。

5 进一步完善光伏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国家虽然大力支持发展光伏产业,但是“光伏农业”这一说法还没有在目前国家的正式文件中提到,现在急需的是理论支持与市场发展的步伐相协调。光伏农业的投资额较大,成本回收周期较长,需要国家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将光伏农业正式写进国家相关光伏政策,制定一套属于光伏农业的优惠政策与法规,使光伏企业在发展光伏农业同时能够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与补贴。

5.2 解决农业板块模式 光伏与农业相结合,需要做到光伏技术模块与农业模块相协调,平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河北省依托英利集团在光伏技术方面提供先进技术指导,解决了光伏技术模块问题,目前主要是加强农业模块的探索与实践,在作物品种的选择问题上要整体规划,选准品种,稳步推进[9]。不同地区选取作物品种在效益最大化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河北省作物独具的特色。除此之外,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地域应充分利用空间,发电板下边以及板与板的间隙可以种植花生或马齿菜等,根据当地适宜种植的品种去选择种植。

5.3 制定相应扶持措施 光伏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变革与创新,迈出历史的第一步必然会遇到好多阻碍与困难,同时,由于光伏农业前期投资很大,成本收回周期也特别长,并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单独负担的,单凭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扶持光伏农业发展的措施,如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采取一定的经济、行政措施加以推动。建议地方政府成立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光伏农业的推广与实施,同时协调多部门进行配合与协助,在物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5.4 稳步提高发电质量 不仅要做到有电剩余,将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还需要提高发电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向电网公司寻求技术支持,确保光伏农业项目余电直接稳定地并入国家电网,不产生其他副作用。减少不合格电量对国家电网的伤害,不论天气、气温如何变化,做到电量稳定、可靠,让老百姓放心用电。

参考文献

[1]徐少明,吴辉,邱成军.光伏农业环境检测与调控关键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316-319.

[2]刘文科.迅速发展的光伏农业[J].中国农村科技,2014(08):54-55.

[3]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飞.光伏农业或为缓解江西省光伏困局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双赢路径[J].决策咨询,2013(2):53,56.

[5]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河北定州国香建起全国首个光伏屋顶“养猪场”[EB/OL].[2013-03-26]http://.cn/news/20 130326/424979.shtml.

[6]经济观察网.世界首座光伏发电五星级酒店花落保定[EB/OL].http://.cn/2011/0427/199958.shtml,[2011-04-27].

[7]阮晓东.光伏农业:绿色新路[J].新经济导刊,2014(03):30-33.

篇(10)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在现代的农业的耕种中,农业机械的应用十分广泛,为现代农业种植、培育与收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仅减轻了农业种植劳动量,还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农业机械也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设施基础。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农业的更好发展。

1新型设施大棚

新型设施大棚即是指在传统的大棚技术基础上,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及湿度进行调节与控制,通过监控大棚内的风机、水帘、遮阳板等设施,使得大棚内的环境能够充分满足所种植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促进植物的健康快速生长。目前的新型设施主要有温室大棚和智能大棚两类,前者包括玻璃温室与塑料温室。

2农业机械应用现状分析

2.1耕作机的应用现状

耕作机是指能够一次性实现耕地、整地、播种等多种农业项目的耕地机械,其应用在现代的农业耕种中,使得相关的作业流程被简化,耕作效率得到提高,重要的是减少了作业者的工作劳动量。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耕作机为联合式耕作机,其中由松土机、旋耕机、滚笼耙等基础设备组成的耕作机能够将表土耕作与基本耕作一次性完成;而由弹齿耙、钉齿耙、滚笼耙、圆盘耙、镇压器等各部件组成的耕作机能够在耕作的基础上完成播种前的种床准备;而驱动型碎土与铧式犁部件组合而成的耕作机被称为耕耙犁,该耕作机能够在犁体翻起的土垡上升到犁壁翼部抛出时,旋耕器上的旋耕刀将土垡切碎,从而可把铧式犁和旋耕机的作业特点结合起来,松碎全部耕层土壤。另外,农业耕种中对于拖拉机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

2.2微喷灌系统的应用现状

微喷灌在现代城市的绿化以及农种中均有广泛应用,其通过低压管道向农作物植株附近输送,再由较小的喷头对作物的枝叶或土壤进行喷洒灌溉的方式。微喷灌系统的工作特点是压力小、流量小,不仅对土壤的含水量具有较好的保证,使得植物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还能够对植物局部的湿度与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当前在果园、蔬菜田、药材、花卉等大棚种植与露天种植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当前所使用的微喷灌系统主要有水源、过滤器、输水管、供水泵、控制阀门、施肥管以及小型喷头等组成。

2.3智能化温度调控系统的应用

温度对于植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智能化温度调节系统是应用了计算机智能化控制,对种植大棚中的温度进行智能化调控,其中包括对温度的采集、显示与增温控制等,对系统控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还应用了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该项温度调控系统的设计对于大棚中的温度调控作业实施中的人机结合较好,且操作十分简便,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控制性能。此外,该项系统的制造成本较低,其应用前景良好。

3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存在问题

3.1操作上受到限制

大棚的建设需要一些支架的支撑,且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其空间也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对于一些体积较大耕作机,在耕作时就会造成很大不便。

3.2智能化程度低

当前所投入使用的新型设施大棚还没有完全实现喷灌与温度控制智能化调整的状态,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进行,其智能化程度低也是十分明显的。

3.3应用成本相对较高

新型设施大棚的制造成本较高,对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村来说,新型设施大棚的覆盖率十分低,且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业很难在新型设施大棚中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

4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市场与前景

4.1应用市场分析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促进下,新型设施大棚的建造以及农业机械在其中的应用条件逐渐成熟。物联网技术使得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有效结合,并达到一种集成形式的应用状态。在用于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时,可以充分的发挥物联网的优势,从而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监测,利用传感器节点与执行机构节点,例如新型设施大棚中的低压电机、阀门、风机等工作电流要求较低的执行机构构建无线网络,以此检测大棚内pH值、湿度、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压等,然后采用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后,再采取针对性的调节措施,实现对大棚温度环境的控制和施肥、灌溉等工作,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一个最适宜的环境。另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温室生产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应用。例如,在大棚生产的准备阶段,可以通过对大棚中传感器传回的温室信息的分析,对大棚内的环境进行初步的掌握,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而在生长时期,可以通过调控温室中的湿度、温度来实现对植物生长的监测,更好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大棚中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均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需求来进行调节。另外可以根据温室中的光照和温度来调节遮阳网的开启时间,通过温度采集信息来调整温室内的加温系统;植物成熟收获以后,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植被生长过程中的环境调控要求进行分析,并在下一轮的生产中利用这部分信息,实现更好的生产管理。

4.2应用前景分析

将农业机械利用在新型设施大棚的种植生产中,使得大棚内的透光性与温度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还对机械成本具有一定的降低,节省了劳动力支出。在一定层面上使得农业耕作的产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农作物的质量得到保证。由此可见,该项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经济效益,因此也受到了农作物种植者的喜爱,其应用情景也十分广阔,在未来的应用于发展中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

5推广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5.1提高技术宣传力度

无论是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农业中的有效应用还是农业机械或新型设施大棚的单独应用,其均需要农民对该项农业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了解,并愿意尝试应用该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那么,对于技术的广泛宣传以及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对技术的一些种植优点以及带来的经济价值进行普及,从而引导和启发农民群众实施该项技术,取得较好的农耕效果。

5.2技术的推广

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具有相似的重要性,需要对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得该项技术具备适用性能且功能完整的农业设备,从而提高农业耕种的水平和档次。另外,采取示范性的农机推广方式,对一些具有新进技术的设备和机械进行推广,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

5.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其耕种的经济效益较差,所以难以承担全部的新型设施大棚建造成本,这便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与政策帮助,使得该项技术能够最大程度被农民所应用。一方面,对于示范园区的建设,应充分以政府为主导、农业部门参与、社会群众共同建设的方式,构建新型设施大棚,实现先进农业耕种技术的展示,从而引导农民对其进行正确的应用。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对一些优良种子或幼苗的培育投入一定的经济,还需要对相关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培养给予相应的支持,对农民的新型设施大棚建设给予经济扶持与政策扶持,推动技术在农村中职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科技化。

参考文献

[1]王泽成,张仁锋,李宛凝.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7,(01):13+16.

[2]吕国光.浅议莲都区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1):56.

[3]李锦图.浅谈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J].山东农机化,2017,(01):15-16.

篇(11)

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落岭村位于庆元县东南部,距县城60 km,海拔1 020 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雨水充沛,温暖湿润,全村户籍304户、1 050人,其中外出人口413人。该村农业以传统锥栗、水稻和香菇为主。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00.13 hm2,围绕该村周边有面积约146.67 hm2连片平整优质农田(俗称“落岭洋”,包括相邻月山、丰岭等村农田),是整个丽水市,乃至全省海拔1 000 m以上难得的大面积连片耕地。

自2004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联系和支持下,杭州惠松公司珍稀中药材基地落户落岭村以来,随着基地建设及扩面的带动下,目前落岭村在“落岭洋”73.33 hm2的土地上,已聚集了杭州惠松、福建农益达等4家有实力的外来工商资本,发展起了珍稀中药材、夏菇、高山蔬菜、西湖莼菜等4个主导产业,工商资本投入每年达900多万元,当地农民每年直接获益约450万元。

1主要做法

1.1深入宣传,转变群众观念

在引进企业之初,面对农村土地流转这一新兴事物,该村部分农户因恋土情节、守土经营等小农思想严重,或者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存在误解,造成了许多农户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的不良局面[1]。乡政府通过发动乡村两级干部,组织召开户主会议、深入农户走访、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讲政策、说道理,并要求大家顾大局、看长远,进一步转变了群众观念,逐步打开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突破口,为引进企业的种植基地顺利建设和扩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规范程序,推动土地流转

针对引进农业企业对种植基地建设及扩面过程中要求大面积连片耕地的实际,协助企业征用基地所需农田,落实农村土地流转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举水乡通过建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落实干部责任推动征地工作,同时在乡政府的支持协助及指导监督下,落岭村两委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村两委、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民小组在土地流转中发挥主导协调作用[2-3],按照“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工作要求。协助企业落实了建设基地所需的耕地,并避免了土地流转过程中损害农民作为受益主体的利益,或借农村土地流转,改变耕地农业用途等情况的出现。

1.3主动对接,强化服务企业

在药材基地建设及扩面过程中,乡政府及村两委充分利用村两委成员人缘地脉的优势,主动对接服务企业[4],通过协商相关单位及农户,保障引进基地生产的用水、用电,通过积极向上级要政策扶持,包装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引进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特别是在基地用工的问题上,村两委作为协调主体,协调农户农业生产,从村内留守人员中为基地输送了一批有责任心、掌握技术快的农业工人,保证了基地生产用工,为珍稀药材基地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保障。

2成效

2.1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户稳获租金收益

近年来,随着落岭村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加入外出务工的队伍,现留守村内的常驻人口不仅数量少,且以老、弱、病、残为主,全村一大部分优质耕地面临荒芜的境地。随着中药材基地的落户及面积的逐步扩大,逐渐显现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不仅使得原本面临荒芜的大批良田重新得到了精耕细作,使原有土地发挥出了更高的效益。同时,农户通过出租耕地转让土地使用权,每年可以获得一笔稳定收益,如该村从最初引进药材基地,到如今同时引进拥有的夏菇、高山蔬菜、西湖莼菜等多个生产基地,全村共流转土地60 hm2,每年可获得稳定地租收益近40万元。

2.2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改善农村就业结构

农业种植基地的建设,规模化的生产细化了生产环节,促进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大了单位农田的产出。同时,基地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需要并吸收了一批农民变身成农业产业工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促进农村劳务输出,改善农村就业结构。如当前落岭村引进的珍稀中药材等4个农业生产基地,其生产方式与举水乡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或多或少关联,一批年龄相对偏老、生产能力相对不强的农户也可以很快掌握技术投入到基地生产中。多个基地直接吸纳了落岭及周边300余名农民投身基地长期打工,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农户每年除了6 000~7 500元/hm2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平均在基地务工10个月,获得相对稳定的平均1 000~1 500元/月的工资收入,每年农民整体工资性收入达到400多万元。由于在基地务工不离乡不离土,生活成本较低,农民纯收入相对于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而言,收入结余相对更多,进而也吸引了部分外出农民返乡从事农业产业发展。

2.3基地龙头带动农户,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工商资本具有实力雄厚、市场对接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引进工商资本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了农村丰富的人力、耕地资源,整合农业生产要素,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解决了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生产业主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带动了农户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农户通过消化吸收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转变其思想观念,以基地为龙头的形式,以点带面,有利于引导、带动一批种植大户并逐步带动广大农户投入农业发展中,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参考文献

[1] 刘燕,赵淑纲.浅析中药材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西医学,2009(1):3066-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