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药学实习生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3 00:34: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药学实习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药学实习生工作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23-02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而临床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临床教学基地。在利用临床教学基地来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有待得到进一步科学有效地解决。

一、临床教学基地面临新的挑战

1.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容。有调查显示,在2002-2007年间,我国的医学生增加六倍多。而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医学院校招生增幅更是出现不低于20%的比例[1]。如此大的临床教学任务,也导致临床教学基地出现严重短缺。

2.教学软件硬件严重不足。部分基地对教学的软硬件投入不够,有些设备设施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示教室、标本模型、电教设备等缺口太大,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3.临床教学重视力度不够。一些基地领导自恃专业临床能力优越,轻视教学的傲慢情绪凸现,这种思想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教学基地的健康发展。再加上临床医师重视医疗,轻视教学现象普遍,从而降低了临床教学的地位。

4.临床教学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基地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明显欠缺,对教学文件精神的把握不到位,执行中出现一些纰漏。个别人员认识不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性不高。个别带教老师只带不教,或只教不管,造成管理和教学的脱节。

5.带教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带教医师不仅承担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还要安排很多时间承担教学任务,这导致他们常常疲惫不堪、顾此失彼。部分带教经历较短,带教经验不足,带教意识有待强化。多数临床一线医师具有较丰富的疾病诊治能力,但普遍缺乏带教方法和经验,带教效果不理想。

6.学生实践操作机会缺乏。随着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许多病人不愿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临床医师往往担心学生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更多的让学生在一旁观摩而不愿让学生动手实践。

二、我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近十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为确保扩招后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强教学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

1.严格基地遴选标准。在教学基地的选建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按照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医院自主申报、专家现场考察评审、双方签署协议,分级分层的选评和建设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评审指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医院基本条件。申报非直属附属医院应为三级甲、乙等医院,申报教学医院应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医院核定床位总数、医师学历与技术职称占比要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带教教师队伍稳定,教学用房、图书阅览室、学生住宿、教学设备等条件满足临床教学需求。二是临床教学管理。医院要把教学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综合改革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要有专职院领导分管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机构职责明确,要建立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并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三是教学实施情况。具体指标包括:备课与教案、讲稿;教学病例收集;带教教师与学生比;见习检查考核;对学生试诊单及医疗文件书写的批改;临床操作指导、病例讨论、病区讲课、教学查房、学风医德教育、考核鉴定等。

2.有序推进基地拓建。我校在校生人数从1995年的1500人左右增至现在的11000余人规模。同时,根据我省医药卫生市场的需求,我校不断拓宽专业设置,从1995年的10个本专科专业增至现在的20个本科专业。招生人数的上升和专业教学内容的增加,都给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校一直重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临床教学基地已具规模。学校从2008年的48所医院拓展至现在的126所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6所,教学医院54所,实(见)习医院52所,另有药学实践教学基地32个、管理类实习基地34个、生活美容实习基地6个。这些教学基地圆满完成了我校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任务,确保学校各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还积极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附属福建省人民医院入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附属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康复医院、附属厦门中医院、附属漳州中医院、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厦门医药研究所等7家基地入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3.规范基地教学管理。修订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科室轮转安排,划定主干实习科室与选择实习科室,更好地对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制定了《本科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分配工作方案》,规范本科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分配工作;组建了医学专业临床能力培训与考核专家库,并建立临床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报送制度。每两年召开一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通报学校教学工作的情况、交流实践教学经验、安排下一年度实践教学工作,同时对“实践教学基地先进集体”、“优秀带教教师”、“先进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表彰。每年举办一次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临床基地建设与教学管理研讨班”,针对教学院长、管理干部、教研室秘书等不同群体,分批专项指导培训。学校每年开展一轮教学基地巡视,通过与基地领导、科教科负责人、临床带教及实习生召开多场座谈会,实地考察医院环境与教学软硬件设施,并就如何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换意见。

4.提高带教业务能力。学校与基地联手推出诸多教学激励政策,将医院“科教兴医、科教兴院”发展战略意识与医生个人发展驱动有效结合,在兼职教授职称评聘、科研能力提升、博硕导师评聘、对外学术交流、学业进修深造、引领医院文化及高层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一揽子”工程,鼓励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临床教学工作。通过修订《评聘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职务的暂行规定》,细化教学活动数量与质量内容;每年都举办一次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临床师资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为学员做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不定期组织学校的教学标兵和教学新秀、教学专家到各基地开展指导、巡回示范教学,每年还组织各基地选派教师参加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提升临床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出台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类校管科研专项课题,提高一线医护员工的科研能力;学校、医院双方互派管理人员或教学与临床骨干进行岗位挂职,增进医改与教改的目标有效衔接。

5.推行毕业临床统考。学校始终严格把好医学人才质量出口关,既适应国际医学评估标准,又接轨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建立具有特色的多站式技能考核系统,组织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强化考核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医学类专业学生全部回校参加统一的OSCE考试,统一考核模式与难度系数,横向比较各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实行优奖劣汰制,以此带动并督促基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推进教学基地内涵建设。

三、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体会

1.统一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临床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医学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通过临床教学基地采取各种途径和条件把临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术和人才优势培养起来,而临床教学基地在承担临床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对发展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有明显作用。要做到这些,关键在学校和基地双方领导的认识,要找到双方的平衡点,构建稳定有序的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在规模和质量上对教学基地进行建设和提高。

2.抓重点、树典范带动基地建设。各基地的医疗水平层次不同,为更好地推动教学基地稳步发展,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树立典型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办法。实施附属医院与教学、实习医院对口支援协作计划,发挥附属医院的医教研优势。对部分承担较多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基地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基地提出的申请和建设方案多加重视,仔细考虑,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基地进行重点投资和重点建设。对重点建设的基地给予足够的资源和人才配置,提高责任医师的积极性,增强基地教学能力。

3.推进医教协同培养人才战略。全力推进医教协同人才战略,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强化建设标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临床实习实训管理,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推进临床教学规范建设。组建专家库,落实首席专家、讲师团、骨干教师三级培训制度。制定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科学合理编制操作规范流程指南与临床情景式考核评分表。开展多媒体示范教学。统一临床教学基地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做好出科考核与实习中期、后期质量检查。推行教考分离,实行医学生毕业统考,加强各基地的实习质量监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临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投入,鼓励名医名家为本科生授课;加强各基地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强化质量主体意识,建立教学督导评教制度,持续改进教学能力。

篇(2)

项目教学也称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完成项目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知识与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杂质检查是药物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现将其教学设计简介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药物分析是高等职业院校药学、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掌握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掌握常用鉴别方法和一般鉴别试验、一般杂质检查方法及其计算;熟悉典型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之对应的职业是药物检验工。杂质检查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药物检验工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葡萄糖中的杂质检查项目多,具有典型性,适合于项目教学,是药物分析中的一个重点实训项目。教学活动按工作过程为序列来组织,以药品检验工作中真实任务――葡萄糖中的杂质检查为引领,真实的药品检验过程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高职教育中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职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酸度、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等一般杂质检查方法以及杂质限量计算;熟悉药物杂质的定义、药物杂质的来源、杂质限量的基本概念;了解药物杂质的分类。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称量、溶解、纳氏比色管比色等操作。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药品检验专业,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智力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药物分析是专业课,一般在高职二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这时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20岁,生理、心理已基本成熟。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属于偏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比较活泼开朗,喜欢和同学、老师交流,对学习中的难点也有着巨大的潜能,这是学生学习上具有的优势。但是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知识运用能力不强,缺乏实践,还没有形成理论结合实践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策略及手段

全班共分为8个小组(小组任务是按要求配制检查用试剂,并贴好标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理论讲授、演示、操作点评、讨论与总结等不同交互方式的策略。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黑板和药品、试剂、电子天平(感量为1mg)、纳氏比色管等教具。

根据课程特点,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提问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实践部分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整个项目活动需要3个学时,其中项目教学的准备阶段40分钟,实施阶段120分钟,总结阶段20分钟。

五、教学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

(1)创设情景,引入任务。某制药厂原料药车间刚生产了一批葡萄糖,厂质保部小李去抽样,然后送到了质检室检验,小王是一名刚到厂质保部理化检测室的实习生,不知该如何做,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查阅中国药典葡萄糖质量标准。

在葡萄糖质量标准中,要求检查的内容分别是:酸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氯化物、硫酸盐、铁盐、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干燥失重、炽灼残渣、蛋白质、重金属、砷盐等。

设计意图――明确工作目标,引入学习任务。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引导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构建知识体系。

(2)概念的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杂质及分类。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3)明确目标,确定任务。通过情景设计,引导学生明确工作目标。学生个人需完成葡萄糖中酸度、氯化物、硫酸盐、铁盐、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蛋白质等六个检查项目。分小组完成检查中相应的试剂配制。

(4)分析任务,制订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制试剂。试剂供全班公用,用量足够而不要过多。每个小组4至5人,其中一名组长,每名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岗位。组长接到工作任务后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工作分工并制定工作计划(配制方案、仪器的准备、称量、溶解、定容、记录、分装、贴签、摆放)。教师可以指导其开展工作。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二至任务六顺序可以自定,应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任务。所用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桌面保持整洁。考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及实训条件,给学生说明重金属、砷盐检查等只观看图片演示,进行理论学习,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配制标准溶液及试剂工作任务单如下:

①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②氯化钠标准溶液;

③硫酸钾标准溶液;

④铁标准溶液;

⑤碘试液;

⑥磺基水杨酸溶液(15);

⑦稀硝酸;

⑧稀盐酸。

由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各自负责的试剂配制方案。随机抽取学生汇报葡萄糖中酸度、氯化物、硫酸盐、铁盐、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蛋白质等检查方法。

2.实施阶段

(1)任务一:学生分组配制标准溶液及试剂。

学生活动――在组长带领和老师指导下,完成本组的试剂配制。

设计意图――配制试剂是药品检验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传统教学由教师配制试剂,本项目改为尽可能由学生分组配制,教师审核配制方案,分别指导。重点指导安全性要求高的,体现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2)任务二:学生进行酸度检查并记录相应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按酸度检查方法完成称样、溶解、加酚酞指示剂、移液管吸取0.20ml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加入样品溶液中,记录现象及判断结果。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能力,该任务可以由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规范操作,点评鼓励学生。

(3)任务三:学生进行氯化物检查并记录相应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选择纳氏比色管,按氯化物检查方法完成样品管、对照管的配制、比较。及时清洁整理台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能力,该任务可以由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规范操作,点评鼓励学生。

交流与讨论――检查时,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如何做到平行操作?做氯化物检查时,标准管中加入硝酸银试液时有什么现象?原因何在?为什么在加硝酸银试液前要加稀硝酸?在加硝酸银试液摇匀后为什么要置暗处放置5分钟?如何观察、比较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如何判断结果?如何计算限量?

(4)任务四:学生进行硫酸盐检查并记录相应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按硫酸盐检查方法完成样品管、对照管的配制、比较。

交流与讨论――做硫酸盐检查时,加入稀盐酸2ml起什么作用?标准管中加入氯化钡试液时有什么现象?原因何在?硫酸盐检查时如何观察现象?如何判断结果?硫酸盐限量是多少?

(5)任务五:学生进行铁盐检查并记录相应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按铁盐检查方法完成样品管、对照管的配制和比较,并记录结果。

交流与讨论――样品处理时,加硝酸煮沸的目的是什么?铁盐检查时,加入硫氰酸铵溶液有什么现象?检查的原理是什么?显色剂是什么?铁盐限量是多少?

(6)任务六:学生进行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蛋白质检查并记录相应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按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检查方法完成样品的称量溶解、滴加碘试液观察记录现象。学生按蛋白质检查方法完成样品称量溶解、滴加磺基水杨酸溶液(15)观察记录现象。及时清洁整理台面。

交流与讨论――检查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的原理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如何判断结果?蛋白质检查的原理是什么?加入磺基水杨酸溶液(15),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结果?

设计意图――任务四至任务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随时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错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判断,理解杂质检查的原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7)任务七:学生填写检验报告书。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结果,按要求填写检验报告。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药品检验报告示例,然后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规范书写,点评鼓励学生。

交流与讨论――填写检验报告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总结阶段

讨论与总结――一般杂质检查项目有哪些?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蛋白质是一般杂质检查项目吗?实践项目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实验过程中,学习了哪些方法及操作技能?

设计意图――体验药品检验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药品检验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归纳总结的能力。

篇(3)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 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 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 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 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 医 院

第十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四、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院应根据本院的规模、性质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由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 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 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单位的培训,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培训证书》,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晋升、聘任等享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三、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六、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有条件的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可建立实验室或研究室。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第十三条 医务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第十四条 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第十五条 总务后勤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三、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四、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 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 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三、 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第十七条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 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三、 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第十八条 临床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五、 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 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承担本省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任务。培训单位的师资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的专职人员应经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培训。

第二十一条 医院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各级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均必须掌握。 专业知识:应根据专业/职业的特点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 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 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 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第二十二条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 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十四条 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二、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300张的其它医院,应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第二十六条 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一、省(市)级以上医院及其它有条件的医院每年应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二、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300张的其它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第二十七条 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第二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二十八条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四、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m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m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五、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二十九条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见附录三)中4.2 规定。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第三十条 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中4.1规定。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二条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三十三条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五条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 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