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3-02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毗邻。通过对丹东地区外贸公司的调查,丹东从事对韩、对朝贸易企业占全部贸易企业的2/3,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作为辽东学院的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所培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从事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所需要较好专业英语和初步朝鲜语应用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反映了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
一、实践教学研究的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征,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实践能力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双外语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双外语”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背景,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谈判等,二是具备基本的朝鲜语听说能力,用朝鲜语完成一般的商务接待工作;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应用能力,主要是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各种单证的使用能力、市场营销及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观察国际市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它无法通过某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获得,只能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需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提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按照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强调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完整,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高效仿真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采取“学员操作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实习模式,培养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我们还与丹东太华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不定期到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短期见习,感受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国际经贸人才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在获取这些证书的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二)语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适用,能有效提高“双外语”应用能力
1.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1)针对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及内容。除了开设基础朝鲜语外,设置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如听力、会话、口语交际等多种实训课程,并设置了朝鲜语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采取与外教面对面、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2)利用校内校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是在校内外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内的朝鲜――韩国文化苑集语言学习和体验韩朝文化功能为一体,利用各种先进的视听设备,为学生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校外建立了三个朝鲜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实地感受朝鲜的风俗文化,锻炼交流能力。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建立了朝鲜语(韩国语)俱乐部。定期开展韩语角、影视时间、韩文写作大赛、韩语系列技能大赛(演讲、打字、情景会话)、 “疯狂韩语课堂”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短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其次,利用课外活动,创造语言训练环境。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演讲大赛等,采取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打造“双师“型和中外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1.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外贸企业,使专业教师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锻炼业务能力,提高授课的说服力,现我系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及管理,有四名教师有双师资格证书;同时不定期从社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与老师座谈,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韩朝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中、朝、韩融合的语言实践师资团队。一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现有五位教师都已从韩国攻读完硕士学位;二是利用现有的韩国、朝鲜外教,开设大量的口语交际课程,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技巧;三是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02区域经济与城乡一体化
03经济统计与金融分析 三年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0经济学综合 复试: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当前经济时事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2低碳经济学科课程与师资构建不完善
由于“低碳经济”是一个舶来词,故在发展“低碳经济”学科建设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是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发达国家。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式与方法,如果单纯的引用国外课程,知识体系就与我国的国情有些许的出入,就演变成只有理论知识,却没办法实践的现象。比如,在国外,在碳交易市场中进行活动如同买卖股票一样平常,但在我国,虽然碳交易所的建立初见成效,但真正的碳交易却屈指可数。没有实际的实践,单纯的借鉴知识体系,很难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体系。再者,一些开设低碳经济专业方向的普通本科院校,在构建课程上多借鉴名校研究生课程,这不仅会给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扰,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低碳经济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晚,授课教师并非低碳经济专业出身,可能单独来自环境学专业或经济学专业。因此,授课教师仍需学习被交叉学科的内容才能够将知识传授的更生动、更深入。如何能够在渗透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带领学生深入的去理解彼专业知识成为授课教师的一个挑战。
生物体机能专业:nyushi@lsse.kyutech.ac.jp
主要研究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生物体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环境协调一致地、高效地相互转化。生物体构造和能量转换机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等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生物体
2) 生物体系统
3) 生物体环境机能
4) 生物体适应系统
5) 环境精密计算测量
大脑信息专业:nyushi@lsse.kyutech.ac.jp
基础课程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神经学基础、大脑构造、电工学、心理学和语言学。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神经信息处理(包括神经信息系统、中枢神经信息计算理论等)
2) 高层次大脑机能(包括大脑记忆系统、意识发生过程等)
3) 大脑集成电路工程学
4) 大脑数理科学(语言数理科学、脑信息解析网络理论等)
5) 大脑认知科学(视觉运动机制结构、情动学习机能)
上述两个专业,对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没有特别的要求,并在硕士学位完成后可以继续读博士课程。对于支付学费困难的学生,在全面审核评估后,学校可以给与学费全额免除或半额免除的优惠。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大多数进入了名牌大公司。如: 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新日本制铁、丰田自动车、松下电工、三菱电机等。
早稻田大学:waseda.ac.jp
政治经济学系:seikei-web-master@list.waseda.jp
国际政治学专业(新设)(IP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主要是研究探讨国际事务中政治与经济在诸多方面的联系。
主要研究方向:
1) 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地域学
2) 比较经济制度分析、国家政策决定分析、国际经济政策
本专业为小班授课,并且用英语上课。有本科和研究生的不同课程
人间科学系tsushin@human.waseda.ac.jp
它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环境、人类社会学、通信交流、远程教育等学科融合。
主要研究方向:在人造卫星的时代,人类如何更好的进行教育和交流。提高人类的健康与幸福。
数学系跨专业考研的三个方向:
1、应用数学领域也是数学系的,这对学习数学的学生有利,它将来的研究方向就是利用现有的数学理论,如计算数学、数学物理等;
2、金融经济领域.这个方向容易就业,不容易考研,竞争的压力更大;如果想从事经济学研究,发奋研究,向诺贝尔奖冲击;
3、电子信息领域,可细分为两方面:1、电子领域,这个专业也是容易就业,考研也不难,因为压力比较小;2、信息领域,因为数学系的研究方向成就了信息安全的研究。
(来源:文章屋网 )
2、研究方向设置
美国大学研究方向的设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研究方向比较宏观。例如,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实际上它的每一个方向都是一门学科,这样有利于研究者从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二是研究方向体现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思想。例如,Harvard大学跨系、跨学院设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Hopkins大学卫生政策和管理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生物伦理学和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和卫生政策,健康和公共政策,每一个方向都设计到两个学科领域。这样研究者往往采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同时,每个方向覆盖面比较广,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相比之下,我国该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往往过细,在二级学科内部设置更加狭窄的研究方向,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适宜开展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3、课程设置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源本身的素质、培养模式等。但是,创新性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必须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美国卫生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除了注重交叉学科设置外,还有以下特点:
(1)课程丰富、学时多。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1学年,4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一般开设2学年。
(2)高度重视方法学的课程。无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如在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7个领域的课程学习(35学分):卫生政治、决策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项目评价、法律和公共卫生,其中两个领域是研究方法有关课程(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共占15学分。在UNCGillings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卫生服务研究、研究设计、定量研究方法和卫生政策等4个领域的相关课程,其中“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占有重要地位。在Hopkins大学,该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同样重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尤其是统计学。在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硕士开设3学期的公共卫生统计学,见表3,在所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开设4学期,见表4。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往往来自多重渠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卫生各个行业的管理层领导,他们本科专业往往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甚至不是管理专业,而是医学专业。因此,他们的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样差异较大,特别是本科专业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管理类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他们需要补学相关的知识。然而,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缩短到1学期,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仅仅为3个月。因此,课程相对较少,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政治和外语课,有些几乎没有方法学课程的必修课。
4、建议
研究生培养应该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设定考核方式。近年来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已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有待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4.1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就等于没有目标。因此,培养目标必须细化和具体化,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分开。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为社会培养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或者领导。研究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研究人员,研究如何通过高效管理,有效地推进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明确和细化的培养目标可以指导课程的设置,同时也为最后的学位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四川大学金融学研究生,主要学习本论于社会主义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统计、国际金融理论研究、中央银行监管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市场研究、项目融资研究、保险学研究等课程。
毕业之后会具有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并能清晰了解中国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掌握估计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行情,掌握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掌握保险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四川大学金融学系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为对外经济贸易系国际金融专业。金融学系现设金融学本科专业和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并在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内设金融理论研究方向,在世界经济博士点内设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方向。
(来源:文章屋网 )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4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97-02
1 关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基础应包括: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注重融合贯通,指导学生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合理地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突出定量分析,即培养学生对各种统计数据的数量分析能力。良好的定量分析能力,是统计专业学生区别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出色写作基础和协调沟通能力能够捉供信息和进行交流,是发挥统计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4)对于统计学来说,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计算变得简便快捷,成为统计计算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使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信息传递的质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统计学的发展不能离开计算机。所以毫无疑问,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设计、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程序设计等等。我们也应当扩展课程设置。
(5)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统计专业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经济和统计词汇及基本表述方法。一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不因通用英语课程的结束而荒弃英语的学习。另一个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毕业论文写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6)了解与经济统计、金融统计、生物统计或社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因数据处理和采集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统计分析方法也相对复杂,专业化统计学的应用不仅要提高理论统计学的基本素质,还要注重掌握经济学的理论、金融学理论、管理科学的理论与计算机的技术方法。统计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显得比以往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就拿统计学与金融工程来说,就属于交叉性学科,其中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就涉及到了统计数据描述和推测统计学。无论哪个方面,金融工程与统计学都是密切相关的,金融分析离不开统计,目前注册金融分析师在中国需求量很大,但是只有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制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注册金融分析师对数量技术要求很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计的知识;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权益证券分析几乎都需要用到各种统计方法。据报道,中国本土金融分析师极度缺乏,但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对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需求量又很大。因此,培养具有统计专业能力的复合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 关于统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课程结构从很大一部分意义上讲将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后,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与所确定研究方向一致,其次要能够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不同的研究方向下的课程设置是需要有区别的。但无论什么研究方向,其专业课程都应包括以下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人文、自然科学类素质课程。各高等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综合社会等各方面对统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
3 关于统计学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并且决定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2个问题: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因此,在 促进和完善“管理和营销”教研室成员的过程中不断投入使师资力量拥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高超的研究技能以及专业潜力。教研室的本科教学阶段的专业分别为: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国家及地方的行政管理。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分别为:管理、创新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分别为:物流、管理、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创新管理、项目管理。
另外应当指出的是,哈萨克阿里法拉比民族大学学生享有的国家奖学金数量位于全国首位。大学校长每年也会对国家教育奖学金进行补充,除此之外哈萨克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也会在计划教学中实行灵活的折扣优惠政策。
目前,实践中足以证明,哈萨克阿里法拉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拥有很高的竞争力。如果从毕业生的名单中,不难发现很多高级官员,哈萨克斯坦社会各界的精英,部长,人大代表,众多哈萨克斯坦大学的校长,国内外大型工业企业和银行的领导都是哈萨克阿里法拉比民族大学的毕业生。
鲁德亚德・吉卜林曾说:“只有高质量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如与之矛盾则无用。”哈萨克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平台,促你成为专业人士。
作者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造船行业背景的工科学校,作为国内少数几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近年来,正在实施的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给学校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结合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开展工科院校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这不仅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可以为其他培养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分析依据。
二、与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参考性培养方案的比较
为指导和协调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活动,保障教学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0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中构建了课程体系框架及内容,2011年教指委对上述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并对相关课程体系做了调整。为了清晰地了解江苏科技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指委提供的参考性方案的异同点,现将其进行相应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比较结果来看,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以下方面的差异与共同点:
(一)课程类别设置的方式不同,但实质内容相同
教指委设置的课程类别包括核心课、方向必修课和任选课,在2011年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实践课,进一步突出了会计专业硕士的应用型特点。江苏科技大学设置的课程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课,并将学位课进一步分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小类,虽然与教指委设置的课程类别名称上不同,但从其实质性内容来看,并无太大区别。教指委设置的核心课即为该校的学位课,方向必修课和任选课即为该校的非学位课。主要的差别体现在任选课的选择范围上,教指委允许在全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含方向课中未选过的课程)中选修,而该校只允许在非学位课的专业课中进行选修,选修面较窄。
(二)总体学分数量的要求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
结合教指委2004与2011版培养方案来看,目前对总体学分的要求有所下降,从原来的45学分降至40学分;从学分的构成来看,核心课从25学分降至20学分,方向课从14学分降至8学分,并对实践课单独提出了6学分的要求。江苏科技大学的学分要求为42学分,与教指委2011版培养方案相比,符合其总体学分要求;从学分构成情况来看,学位课学分比教指委要求的核心课多2学分,非学位课与教指委要求的方向课、任选课学分要求相当;同时也单独对实践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教指委的学分(6学分)及时间(半年)要求相当。但该校针对就读会计学专业硕士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提出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时间要求,这较好地突出了对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硕士需加强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
(三)课程选择设置的项目不同,但核心课程相同
对比教指委2004与2011版培养方案来看,核心课程中只有《政治课》、《外语课》和《管理经济学》没有变化,其余都有所调整。其中将《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放置在了方向课中,成为选修课程内容,其他4门会计类专业课均去掉了“高级”两字,这应该与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实行综合能力考试的试点扩大到了会计专业学位有关。2011年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等要求,并在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实行综合能力考试的试点扩大到了会计专业学位,在初试中只考核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能力,不考会计学专业知识,这使得许多非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条件转考会计学专业硕士。因此,考虑到不少学校在招生时招进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核心课程教学中不能只强调高级会计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适当考虑会计学一般性知识点的普及性教学。江苏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选择上基本保留了教指委2004版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2011版培养方案中新增的课程均没有开设,这些课程多为审计、评估及税务类课程,考虑到该校以制造业为专业背景,这些课程不开设有一定的合理性。同理,与教指委要求不同的是该校开设了《工程经济学》课程,这也体现出工科院校办学的专业特色。另外,学校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仍保留在必修课程中,这在当下会计造假及舞弊案件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的,因此,将该课程继续保留在必修课中有其现实意义。
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课程体系框架及内容的比较来看,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基本与教指委的指导方案相同,但乏有自身行业背景和专业培养特色,为此,我们认为应根据社会需求以及本单位的办学特色及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单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突出工科院校应用型会计硕士培养特色。
(一)调整核心课程内容,适应当前生源变化
将学位课中《高级财务管理》、《高级审计》、《高级管理会计》等会计类专业课程均去掉“高级”两字,按照教指委提议的课程名称来设置,即调整成《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以适应当前生源变化情况及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重组方向课程项目,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1.将方向课中的《高级应用统计学》调整成《数量分析方法》。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与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经常要处理大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便于为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因此,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应该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以及利用获取数据和基本数量方法分析实际管理问题,并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课程内容中只学习高级应用统计学相关知识仍略显不够,还应掌握运筹学等其他数量分析知识。
2.将方向课中的《战略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合并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均是以强化公司层面的管理为切入点,在阐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公司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和财务战略的相关内容,以及风险管理的实务及具体内容。且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这两门课程也是做为一门考核,将其合并既有利于授课内容及知识点的完整,也有利于学生结合会计证书类考试要求进行学习。
3.将方向课中的《工程经济学》调整为《船舶工程经济学》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工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具有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及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决策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掌握船舶工程项目方案的财务分析、船舶设备更新分析、船舶工程投资的决策和风险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船舶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能力,突出本校船舶行业背景及为船舶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特色。
(三)拓展选修课程外延,凸显工科专业特色
在非学位课中除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外,也同时设置公共性质的选修课程。允许学生在专业方向课之外,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即鼓励学生在学校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进行课程的选修,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及未来就业的趋向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基于江苏科技大学为工科院校办会计专业,毕业生应成为既会处理会计实务,又懂生产基本知识,尤其是船舶行业生产知识,拥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除了学习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就业方向及研究内容来选择一些非专业性质的课程进行学习研究,如《船舶概论》、《现代制造技术理论》、《现代造船工业管理》等具有工科及行业特色知识内容的课程。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及与其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农业中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规律及应用等。对于农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研究,起源于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管理庄园经济的需要,在封建社会时期又有所发展。过去30年中,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科一直在挣扎着转型,在不断细分的学术市场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转型目前显现了一些曙光,但整个过程还远未结束。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将农业置于其决策目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农业经济学科在短期内仍备受重视,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还没有遇到挑战。然而,西方经验告诉我们,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完成、农业小部门化的推进以及其它学科的快速扩张,如果不及早跟随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做出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调整,农业经济学科在中国的未来命运,很可能类似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境遇。因此,农业经济学者必须思考如何推动整个学科做好转型的准备。
二、研颇象之变
农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社会科学,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意义是为研究对象服务,并培养大量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经济学从诞生之初,其研究对象就在不断演变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以农场经营为核心,后来转变为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继而转变为市场研究与政策研究并重。具体而言,第一阶段以农场经营为核心。农业经济学起源于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促进作物和畜产品产量增加,以达到增加农场利润的目的,现代农业经济学称之为“农场经营管理”(faimmanagement)。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农业占经济比重很高的农业社会早就存在,但是,其系统化和学歡主要起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欧一国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农场规模非常大,此阶段农业经济学集中于研究农场的经营管理,主要任务是培养大量优秀的、懂得经营管理的农场主。第二阶段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从农业的角度看,经济起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食物问题阶段、贫困问题阶段、农业调整问题阶段(YuandZhao,2009)。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农业的主要作用是为城市产业工人提供便宜的食物。随着经济起飞和城市化推进,食物需求不断增加。食物价格上涨会推动产业工人工资增长,影响非农产业资本积累和经济起飞,出现“食物问题”(foodproblem)。此时政府通常会制定政策,抑制食物价格上涨,从农业中榨取资本以促进非农产业扩张,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
由于政府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补贴,造成农业生产严重扭曲,需要调整政策以使农业生产遵循市场规律、减少扭曲。然而,减少补贴会造成农民不满。西方国家由于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变得很小,农业政策的核心开始表现为农业调整,即减少政策对生产的扭曲,让农业服从市场规律;同时,开始注重农业的非食物供给功能(multifunctionality),包括环境生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教育功能等。这时农业问题通常被称为“农业调整问题”(femproblem)。相应地,农业经济学发展进入第三阶段,需要政策研究和市场研究并重。由于农业小部门化,以及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例如工厂化养殖以及温室种植的推广和普及),农业的特殊性逐步消失,农业政策部门的人才需求开始减弱。然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纖以及食品产业的快速扩张,涉农企业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成为主导力量。此时,农业经济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农业政策研究人才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并重。
三、学科危机
农业经济学科在发达国家的命运,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农业经济学科在中国未来的命运。实际上,中国农业经济学科的一些深层次结构问题已经露出苗头。中国农业经济学科现在存在的问题,正是西方农业经济学科过去30年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在改革开放后得以蓬勃发展,是因为改革开放发轫于农业,因此,80年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需要大量农业经济人才。伴随着政府对农业经济人才需求的饱和,农业经济学科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困境。具体而言,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可以分为短期危机和长期危机。
(一)短期危机
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当前面临的危机,短期看不足以致命,但长此以往,很可能出现“温水煮青蛙”效应,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基础可能会慢慢消退。
1.农业经济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正被其它学科所挤压。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主要来源于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基础学科。最近几十年,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开始覆盖农业经济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挤压了农业经济学的生存空间。从纯学术的角度看,上述基础学科研究的影响力通常大于农业经济学科。例如,全球农业经济学的顶尖学术期刊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美国农业经济期刊》)放在整个经济学领域里,其学术影响力非常有限,很难排进全球经济学权威期刊前20名。将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到农业问题中,在等方面更具优势。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年资助的研究课题清单看,2011〜2014年期间,农林经济学科以外的学者获得管理科学学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课题资助的比例约为30%,明显高于2006〜2010年期间的17%。农业经济学科向这些基础学科的扩张却受到技术限制,这种不对称式发展使得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基础发生动摇。
2.政策研究的影响力下降。传统的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以政策研究为导向,研究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粮食安全、制度和农民收入等问题的研究,目前在中国仍然大有可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确实需要很多农业政策研究人才,但是,中国农业政策核心决策圈却非常小,政府拥有自己的智库或咨询机构(例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而大多数农业经济学者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充当了政策解释者的角色,在中国农业经济决策领域并没有很强的影响力。由于农业经济学科在政策研究方面影响力下降,农业经济学科专业在与其它专业竞争研究和教学资源时,尤其是在竞靴秀生源时,赚越处于不利位置。
3.对优秀学生逐渐失去吸引力。一个学科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优秀人才,尤其是优秀本科从。目前,优秀学子通常不会主动选择农业经济学科作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由于政策影响力下降、传统研究领域被其它学科蚕食以及农业的天然劣势,农业经济学科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与经济学、商学和环境科学学科的毕业生之间存在不对称竞争劣势。这些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很容易争夺农业经济学科毕业生的传统就业市场;而农业经济学科的毕业生,很难去和这些基础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例如,近年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饮食业以及食品加工规模在过去20年中快速扩张。这种扩张需要大量懂得食品市场的管理从,其就业方向本来是农业经济学科专业的用武之地。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学科的教学仍以理论与政策为中心,学生在企业实务方面的训练远远不足,因而农业经济学科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下风。这就启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者,必须转换研究重心,从以政策研究为主,过渡到以市场研究为主。就业统计表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中国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邓国焱、张心怡,2013),其后果就是农业经济学科对优秀本科生失去吸引力。出于就业的考虑,很多大学已经缩减了农业经济学专业本科招生数量,有些大学甚至已经停止招收该专业本科生。按照这种趋势,中国农业经济学科未来会陷入一种后继无人的状态。
(二)长期危机
随着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越来越低以及城市化率越来越高,长期来看,农业经济学科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长期内下降。过去30年中,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政府预算变得异常充裕,为农业科研投入了大笔资金。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财政预算通常会变得紧张,政府往往会削减农业经济学科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麵投入。根据欧美经验,长期而言,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是不可能持续扩张的。过去20多年中,美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名义投入金额基本没有增加。由于科研经费投入减少,美国政府部门不断削减农业经济研究岗位。例如,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雇佣的农业经济学家,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超过600人,而现在萎缩到不足200人,是高峰期的1/3(Perry,2010)。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学者人数也在萎缩。例如,198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会的会员数量超过5000人,2006年已经萎缩到2500人以下,年均下降3.6%(Perry,2010)。
2.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萎缩和失焦。现阶段,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方面的研究,是因为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接近10%,超过1/3人口的就业依靠农业,接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农村。稳定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村社会,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完成城市化,农村社会趋于稳定,农业变成一个很小的经济部门,城市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政府的工作重心也会随之转移到城市。此时,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就会变得更低。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被边缘化,传统的以政策研究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意义就会受到挑战。这正是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科为生存而挣扎的原因。
3.优秀研究生进一步流失。在经济成熟阶段,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之一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研究对象失焦以及就业市场对农业的歧视,使得优秀研究生不再选择农业经济作为研究方向。如果没有优秀研究生的持续加入,农业经济学科将进一步萎缩。2012年秋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高校农业经济学院(系)的博士研究生中,60%为外国留学生,本国学生仅占40%
(PennandSandberg,2013),表明美国大学中农业经济学科专业主要依靠外国留学生(以中国和印度为主)来维持。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对研究生还有较强的吸引力。然而,随着海归博士的回流,国内博士在高校就职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打击了一部分国内优秀硕士研究生攻读国内农业经济学科博士的积极性。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15〜20年后进入成熟期,农业萎缩为国民经济中的小部门,以研究政策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经济学科,将难以保持对研究生的足够吸引力。
过去30年中,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科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调整过程,有些调整彻底失败了,有些调整初步成功。其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及早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美国为例,农业经济学科在调整过程中,大体分为5个方向:①部分农业经济系转型为应用经济系,例如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虽然在新的应用经济系中,农业经济研究仍占较大比例,但其比重呈现下降趋势。②部分农业经济系合并入经济系,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经过合并的农业经济学科,在新的经济系中难以避免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③大部分农业经济系主动更改名称以调整研究与教学方向,比如在系或者专业名称中引入食物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涉农企业管理等字样,从传统农业经济学科,向更现代的食品、资源或者环境经济学等方向靠拢。④某些农业大州的大学中农业经济系仍坚持原名,比如普渡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以及堪萨斯州立大学等,但可以看到,其研究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变,例如,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系的研究重心转变为涉农企业管理(agribusinessmanagement)和食品市场营销(foodmarketing)。⑤有些大学农业经济系转型没有成功,甚至整个系被关闭,导致所有教师失业。例如,内华达大学于2010年关闭了Reno分校农业经济系。在欧洲和日本,农业经济学科的命运与美国大抵相同:在英国,农业经济系已经难觅踪影;在德国和日本,农业经济学科的教授职位在逐年减少。
五、转型之痛
中国学术界不少有识之士早已提出农业经济学科研究和教学的转型,即从政策研究为主向市场研究为主转型。由于传统路径依赖,这种转型显得异常,主要存在三个障碍:制度障碍、技术障碍和就业市场障碍。
1.制度障碍。以政策研究为重心的传统农业经济学科’己经形成一套固有的学术评价和考核体系。在这套体系中,和申请科研基金都以大的话题性政策为标准,而以涉农企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的新型农业经济学科,由于研究问题较微观,其学术论文很难在现有体系中的期刊上发表,申请科研项目也很难获得批准。这种制度障碍导致学术的“逆向淘汰”问题~做涉农企业研究的学者通常因为论文难以发表,或者很难申请到科研基金资助,在学术升迁中处于不利位置。因此,理性的农业经济学者不愿意开拓以涉农企业为研究对象的领域,而更愿意在原有政策研究体系中生存。要打破这种路径依赖,学术界必须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并在现有期刊体系中分出一部分资源或者创办新的期刊,鼓励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人员转向与涉农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同时,借鉴欧美经验,设立专门的涉农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授职位,并且鼓励同行竞争。
2.技术障碍。以政策研究为重心的传统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者,所掌握的分析工具不适用于企业分析。研究涉农企业需要新的分析工具,例如产业组织、食品市场营销等理论,以及高级计量经济学等数量化工具,对中国的传统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者而言,学习成本非常高,他们短时间内很难熟练掌握这些分析工具。即使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分析工具,由于制度障碍,他们仍很难在一流期刊上,其学术能力得不到客观评价。要突破上述技术障碍,短期内最好的手段是引进涉农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海归博士,突破国内固有的评价体系并积极在国际期刊上。
3.就业市场障碍。一个新的专业方向,从诞生到被社会大众接受,需要很长时间。美国大学的涉农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还在不断开拓就业市场。过去20多年中,虽然中国食品行业扩张迅速,但是,农业经济学科的毕业生,在大型涉农企业的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很好的记录和很强的竞争力,很多岗位都被其它专业(尤其是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据。涉农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要想在就业市场上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障碍要超越,但这一定是农业经济学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经济学科相关大学与研究所,一定要联雜来,综飯用行业以及媒体等资源,雛新酵科的推广。
六、结论
应用学科存在的意义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完成,经济走向成熟,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规模的萎缩,以及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的推进,农业的特殊性逐渐丧失,传统农业经济学科丧失了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同时,一般经济学的扩张、管理学的繁荣以及环境科学的兴起,其研象扩展到农业,造成传统农业经济對斗开始萎缩。在过去30多年中,西方农业经济学科一直在挣扎中转型。部分农业经济学院(系)退出了农业经济教学和研究,转变为进行应用经济教学和研究的院系;主流农业经济学科则把研究扩展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食物供应縣统,把农业经济学演化为“食物经济与管理,’;另外一部分则把研究扩展到所有与农业资源相关的整个生产、消费以及供应链系统,演化为“生物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