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职业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6: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职业规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职业规划

篇(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本校《指导药学专业职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4年批准立项的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历经近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探索构建了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模式,即为: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以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为辅助、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模式

(一)课程体系内容

1. 职业指导课程。2004年6月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熟理论,及其它职业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就业工作的实际和要求,配合本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启动,开始建设“药学专业中职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指导》,从2004年8月开始在全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教学需要和尽可能与企业要求接轨的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与教学模式。

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一是针对全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针对全校即将实习的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以如何成功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了解药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药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认识职业。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非常有限,如果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学生受益面较窄,而采用这种上课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这项服务中受益。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方法、提升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面向所有专业的全体学生。此课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以及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是:

1. 布置总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写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将总任务分解为下列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目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路径,由学生按要求去完成任务。

任务一:调查了解并收集本校毕业生的在校期间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毕业后工作情况的案例。

目的:唤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初步形成任务意识。

完成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朋友、老乡介绍或走访校友。

任务二:学生独立完成职业性向心理测试;向老师、家人、同学、朋友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目的:了解自我,分析自身发展条件——“我能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教材附录的测试题,或联合本校心理学会共同进行测试。(本校成立了广西中职学校第一个行为医学心理学会,由广西著名心理学专家主持,发展了众多会员,有着广泛的影响)。

任务三:学习职业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收集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职业基本情况。

目的:对职业目标可行性的分析——“社会客观环境支持我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药学基础》有关专业和职业的内容,采访有关专业教师等。

任务四:整理以上资料,根据发展条件的分析,初选职业发展目标。

目的: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指导下,按预测、衡量、比较三个步骤对职业发展目标举行抉择。

任务五: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

目的: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具体发展措施——“我应该怎么做?”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四步。

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能力、观念等的准备为着眼点。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在校中职生来说,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要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在校期间的近期目标措施要详细,远期目标措施可简略些。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帮助下,参照范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

以上任务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学生课后完成。

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疏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路子,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3. 继续按照任务驱动法,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尽快完成初稿,为接下来“一对一” 辅导作准备。

4. 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师生“一对一”辅导阶段。这“一对一”不一定特指“一个学生”,可以是内容相似的“一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辅导效果不好,必须以“一对一”师生交流探讨形式,使每个学生过关,然后修改定稿。其他学生可个别或合作讨论,继续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单是课堂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很多课外时间,可选择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5. 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调整和评价

1.考核。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因而这门课程使用的是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核共有三个环节: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实训活动、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占30%,平时作业占20%,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占50%。

2. 调整。计划赶不上变化,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身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确定下来,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也应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检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我们通过常设的职业指导咨询机构,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重点把握好毕业前夕的最佳调整期。

3. 评价。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在只有短短的4年研究实验时间里,使我们难以做到完整、全面的评价,只能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其他尚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

二、建立和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模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成就,直接影响到在校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和行为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模式的主要措施有:

1. 制定了每个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方案,并分学期实施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

2. 加强对班主任和新教师的培训,要求班主任和新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办法要熟悉,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这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3. 在招生简章中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学生入学初就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从而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4.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成功进行,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促使中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落实到每门课的教学过程中。

5.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规范,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6. 学校各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的模式

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职生创业教育及实例、应聘礼仪、就业心理辅导等专题,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校讲座;邀请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我校与广东、深圳一些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办学,在学校成立了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如“海王班”、“大参林班”,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习惯,形成职业意识。有多元化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使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一步加强了针对性,有的放矢。

四、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校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实训活动、就业取向辩论会等活动,进行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团体辅导。

我校由职业指导职能科室牵头设立了职业指导咨询机构,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咨询、信息咨询、职业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51页)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指导教师非常注意把咨询与育人联系起来,不仅帮学生“解惑”,更通过“传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

五、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模式

从2004年开始每年5~6月是广西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期间,以此为契机,我校也举行了本校的“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竞赛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我爱我的专业”、“诚信在我身边”、“创业之星”征文活动;职业生活摄影等内容。竞赛活动首先由学校职业指导科发出通知,进行全校总动员,由校级领导统筹协调;通过德育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各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和走访我校优秀毕业生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职业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训练介绍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制作设计规划,以此立体操作形式来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为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为学校全面推进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平台;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六、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推开,学生到企业实习将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都是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中,促使学生尽快由“学校人”转向“职业人”;同时既是检验自己在校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要求,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否相匹配的重要过程,也是把握好在毕业前夕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最佳时机。因此学生实习阶段是学生自己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阶段。

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的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在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方面存在不足;课程教学手段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职业性向心理测评网上系统尚未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专业指导人员有限,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提升中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建议纳入学校教学条件投入规划。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uthor of the post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courses focus on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Career Planning; in the level of nursing students

2009年下学期,笔者担任了护理专业两个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任务,面对这门新的课程,笔者在如何使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在后续的其他德育课教学中进行跟踪研究,现将这一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总结如下。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乃势在必行

㈠中职生迫切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课,来指导他们理性规划未来。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由于年龄小、认知不足,在校期间“读书就是为了就业”观念不强,到该就业时不知所措,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同时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引导他们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毕业时能正确选择职业,从容走向社会。

㈡护士职业要求护生理性规划在校的学习时间,系统学习专业课程,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我国《护士条例》对护士职业的解释是,护士是“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包括:“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③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④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要进入这一职业,须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学校教育是要创造其中第二个条件,实际上是其核心条件,必须坚持三年以上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而中职招进来的大多学生属于普通教育选剩的“差生”,不少学生认为上中职学习护理是无奈之举,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中存在的“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等现象,他们对自己及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对自己的前途和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缺乏必要的信心。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成功,转向在同学中显威风,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顶撞老师、吸烟、喝酒、逃课等。因此,新生入校伊始,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强化和弥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近期目标就是要促使学生珍惜眼前专业学习的宝贵时间,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策略的探讨

㈠备课环节要注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时代性。

教师的备课过程就是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未来的职业特点对教材的处理过程。我校使用的是蒋乃平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适用的对象是所有的中职学校。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的职业主要是当护士,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政府的《护士条例》以及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进行备课,补充大量的资料,以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对照护士职业的要求,来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发掘的潜能。不能照本宣科,隔靴搔痒。

此外,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职业生涯设计要受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时要密切注意教材内容与变化着的社会现实的契合点。以护理专业为例,一方面要使护生了解当今社会对护士职业素质日益提高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它要求护生除了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具备很好的人文素养,即对患者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有较全面的医学知识,能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使护生了解护理专业不断扩大的就业门路。以往我们的学生找工作时,认为只有在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当护士一条出路,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政府对人们的健康保健服务已经向社区推进,这些都要求护生职业生涯设计时加以考虑。

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

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竞争尤为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人一生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择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促使学生走向成功的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择业技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还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能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现实情况,确定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职业生涯总体目标。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择业观念及择业技巧。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工作的选择将势必会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及择业技巧,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是在长期实践积累过程中得来的,简单的理论学习无法完成职业能力的积累。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践指导,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中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匮乏。西方国家早已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而我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时间不长。许多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讲座也主要依托传统课堂宣讲模式进行。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严重匮乏。

2.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由于学生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较多,学生已被“专业角色”定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的引导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自己缺乏主见和想法。学生认为毕业之后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就行,并且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未来发展缺乏自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存在“考高中,上大学”的传统心结,沉沦于自己学业失败的悲观意识之中,对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动力不足,这样也造成了对未来规划目标的摇摆和不确定。

3.缺少社会实践机会。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规划只是提供一个实现的方向,实践才真正起作用。目前中职学校受校企合作运营效益、人员管理、经费等条件制约,难以开展具体的工作实践,学生由于不了解未来的工作信息,仅在理论的指导下,无法完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完整性的解决途径

由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寻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就十分重要。

1.普及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中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必须使“学生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最终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具体实例填充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邀请知名校友、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规划讲座、咨询、讨论会,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2.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定位学生就业方向

中职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还处在迷茫阶段,教师的讲授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视角对社会进行剖析,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快速认识社会的过程。科学地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合理地为学生进行职业方向定位是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中之重。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内容把握自身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专业知识,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过程,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积极调研,在“校厂对接”“校企对接”“订单培养”等模式中主动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感悟“职业角色”“个人发展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愿景”的“未来员工”,获得企业青睐。

4.强化教师指导业务,提高学生就业率

对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潜力,除了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之外,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要厘清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盲目、多变、虚无等问题,就需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业务水平,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4-02

一、“2.5+0.5”学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

1.“2.5+0.5”学制的实践

2013年江苏、广西等省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学制分段模式的改革,学生在校时间由原来2年延长到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比原来缩短了0.5年的时间。改革后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学期,这就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思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5个学期进行教学改革,正是通过学校的管理教育弥补学生0.5年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时间的空缺,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与企事业单位节奏合拍,缩短学生与企事业单位的磨合期。江苏、广西等省份的实践证明,“2.5+0.5”学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贵州省林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2.5+0.5”学制的实施

2015年秋季,贵州省林业学校园林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在2013级园林专业2个班级开始执行“2.5+0.5”教学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在新的教学标准下,基本学制为“2.5+0.5”模式,即今后的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时间达到2.5年,走上顶岗实习、实训的时间应缩减到0.5年。新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基本学制发生变化后,教学时间安排、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主要连接专业、课程结构设置要求、职业范围、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均会发生变化。

二、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MTM)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应用广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基础教育方面,该教学模式正在应用和推广。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第5学期开始进行模块化教学,对新学制进行初步探索。

三、制定模块化教学计划

第5学期由原先计划的顶岗实习改为模块化教学。通过社会调研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更加接近学生学习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校园木本园林植物电子图鉴、校园草本园林植物电子图鉴、GIS(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仪器的使用、园林手绘、林业工程招投标概要和园林设计与施工等8个教学模块,安排8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

1.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个学期进行18个星期的教学,根据模块相互之间具有衔接和延续性的特点,针对性安排教学模块的教学顺序,安排如下(表1):

2.教学模块一体化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园林设计与施工为核心模块,其他模块围绕着这2个核心模块服务。形成2个一体化的模块群(见图1):

3. 设置园林专业主打模块

“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

园林设计与施工是整个园林工程中投入最多、技术最复杂的环节,因为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涉及的图纸设计、栽植技术、植物管护等,牵涉到园林景观效果。每年毕业生就业,对于在园林设计与施工这块做到好的学生,深受园林绿化企业的欢迎。“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作为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重头戏,安排在适合于施工季节的学期期末阶段进行教学。

4.设置跨专业选修模块

(1)“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模块

2015年贵州省全省范围内开展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大量需要具有林业知识的职业人才。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在下一个学期即可参加项目的顶岗实习。对园林专业的学生跨专业选修现代林业技术的专业课程,拓宽了园林专业学生就业面。

通过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和校园周边地区进行实地区划、调查、资源统计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二类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在实习顶岗区间便可以在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二类调查工作。

(2)“GIS(地理信息系统)”模块

农林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中会经常使用到GI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y(GIS)在林业资源管理与动态检测、林业专题图编制、森林经验与林业工程规划、森林病虫害管理、森林防火、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林业其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用、技术含量高的学科,通过模块化教学,引领学生入门。

四、精心编写授课计划

指导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之前,与学生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近2年学习过的相关理论课程,确定各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偏重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五、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和参与的多少。学生参与意识是决定教学效果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参与式”教学。以“制作校园草本植物电子图册”和“园林设计与施工”2个模块为例:

1. 特色之一:“制作校@草本植物电子图册”模块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园林植物卡片(见图2),然后汇编成图册:

教师先用图片讲解某种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以及园林用途,学生通过在校园内寻找该种园林植物,进行拍照,填写识别要点及园林用途,最后在微机上把所有植物照片汇总成图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深刻、特别扎实。

2. 特色之二:“园林设计与施工”模块教学

虽然《园林设计与施工》作为一门课程,有理论授课也有实践授课,但作为教学模块,更侧重于实际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其他模块学完后再学习该模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园林设计与施工这一模块。

教师在校园内划出一块区域(比如几块草坪和几条道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学生的作品,指导教师对优缺点进行点评,提出缺点的解决办法。最后以把设计最好的作品,经过优化后,在校园进行施工实践。

指导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手把手交学生绘图、示范园林植物的栽植与管护,最后在形成植物景观的时候进行点评与总结。

六、组织教学评价

1.学生填写教学日志并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学生在教学日志中填写学习内容,填写学生的考勤,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也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监督。每个模块化教学结束后,由学校教务科与组织学生对指导教师进行一次评价,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2.教师填写工作日志撰写总结

教师在工作日志中填写教学内容,学生考勤,每周工作自我评鉴,便于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模块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正意见。

3.教务科对师生评价进行总结

教学督导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听课和评课,学期结束后,根据收集到的评价资料,对模块化教学提出,进行阶段总结。

根据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的反馈意见,以及教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务科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七、模块化教学管理

1. 撰写模块化教学总结

在学期结束后,根据指导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督导的意见与建议,由教务科总结模块化教学经验,对做得好的方面进行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编写模块化教学校本教材

根据指导教师编写的教案进行汇编,装订成册,成为今后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校本教材。通过今后模块化教学不断的探索,对校本教材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本校各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5)

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在启动1000万亿投资后,国家发改委下一步应对经济形势的重要部署是,加紧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重点行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力争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出台,并以高规格形式。这是自国务院总理2008年1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解决九大行业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届时,多项组合政策出台以促九大重点行业振兴。

据悉,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在制定九大行业振兴规划时,有五点基本原则。具体为:一、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先进生产能力的发展。二、严格控制总量,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三、修订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四、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引导企业继续发展,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五、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开发重大产品和重大技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三个棉花品种增效 60亿元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系列三个抗虫棉品种通过推广转化,到目前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60多亿元。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项目组在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开发专项等计划基金资助下,自1995年1月开始至2007年底通过鉴定,历时13年研究完成。选育出的鲁棉研18号属抗逆性突出的稳产型转基因常规抗虫棉新品种,高抗棉铃虫和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旱、耐盐碱,成为病、虫、旱、碱等灾害性年份或棉区种植的首选品种;鲁棉研20号属早熟性突出的省工易管型转基因单亲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是黄河流域棉区间作套种的首选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5号属双亲抗虫的高产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增产潜力大,耐早衰,为高肥水棉田创高产的首选品种。(来源: 大众日报)

美国新棉纤维强度创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2008年12月11日,美国新棉加工和检验量接近218万吨,占预期美棉产量的70%以上。从检验结果看,今年的美棉平均纤维强度为29.8克/特克斯,较去年提高0.5克/特克斯,并创历史最高水平。最近十年,美棉纤维强度持续改善,年均提高0.18克/特克斯。(来源:中国棉花交易网)

研发

科学家开发出智能纤维

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智能纤维,朝着智能服装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在2008年12月出版的《纳米快报》(Nano Letters)杂志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尼古拉斯・科托夫(Nicholas Kotov)和江南大学教授胥传来等人报告了制造智能纤维的新方法。与此前的智能纤维制造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为简单、成本也更低。研究人员将普通的棉线放入碳纳米管溶液当中反复浸渍,再使其干燥。这一过程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电子设备。如此几次之后,棉纤维就具有了导电性。 (来源:财经杂志)

雅戈尔研制出汉麻纤维开发利用技术

被欧美专家认为“人类至今以来发现的最完美纤维”,又称“人类第二层皮肤”――汉麻服饰在雅戈尔集团研制成功。目前,全世界只有3个国家掌握了汉麻纤维开发利用技术。雅戈尔集团已研制生产出袜子、衬衫、西服、裤子、内衣等试销产品。近期,雅格尔将开发160款衬衣的设计和制作,在2009年3月的200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集中展示。另外,2009年还将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开设4家大型“汉麻生活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式向全世界。(来源:杭州日报)

大庆石化腈纶厂抗起球纤维获国家专利

近日,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厂长吴景哲在生产调度会上宣布:“昆仑牌”抗起球腈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据该腈纶厂技术副总工程师马廷连介绍:“目前国内下游纺织用户每年抗起球腈纶的需求量已达到两万吨,我们成功地在6万吨级的生产装置上放大生产了优质的抗起球产品,是国内第一家达到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来源:中国纺织报)

福建研制成功再生竹纤维新型纺织材料 国内首创

近日,福建省科技厅主办、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织材料的研发”项目300吨/年中试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标志着福建省成功研制出再生竹纤维新型纺织材料。专家认为,该项目为国内首创,自主设计的整套工艺路线和溶解、脱泡、过滤等关键设备均具创新性,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对于解决我国天然纤维短缺问题,推进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福建日报)

新一代新型纤维超细纤维Birla Modal成功面市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陵县宝鼎纺织有限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拓思路,加大对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力度,努力打造“差别化纺纱”的品牌。近日,陵县宝鼎纺织有限公司又成功开发了Birla Modal系列纱线。Birla Modal是环保的、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由100%天然优质木浆制成,绿色环保,可持续利用。Birla Modal具有工业纤维的所有优点:均匀度高、品质统一、纯度高、线性密度与纤维长度达到最佳值。在此之前,超细纤维是一个梦想。(来源:中国纺织报)

行业

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受阻

记者近日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当前纺织行业的困难形势主要是因为,此次金融危机是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波及面广,对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巨大影响。因为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对发展中国家必然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作为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加工大国,中国的纺织经济受到的冲击巨大。目前,行业中的三分之二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 (来源:中国纺织报)

天津打造纤维界面处理产业基地

为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品成果转化,围绕天津滨海新区百万吨大乙烯项目发展,天津工业大学所属的新技术公司计划在天津市大港区海洋石化园区投资1.2亿元,建成一个研究手段先进,集研发、成果推广、工程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纤维界面处理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技术水平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工程技术与研发中心,建设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纤维油剂、助剂、催化剂生产线。天津市大港区具备承接现代化工业项目的基础和条件,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南港工业区、中华民营经济园等工业园区,今后都将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来源:科技资讯)

振亚纺织一面料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

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流行面料”吊牌评审会上传出喜讯,萧山区党山镇杭州振亚纺织公司开发生产的“吸湿快干”板丝呢面料被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评审为“中国流行面料”。该产品是运用高新科技研发的涤纶短纤维,具有较强的吸湿快干功能,是优良的裤料和套装面料。(来源:中国纺织报)

上海纺织行业协会挂牌成立

2008年12月17日,上海纺织协会正式挂牌成立。此前上海尚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代表纺织行业的综合性中介组织。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出席成立仪式。(来源:中国纺织报)

罗马尼亚4万纺织工人面临失业

罗马尼亚媒体报道,罗马尼亚纺织服装制革企业联合会主席马丽亚 克拉皮妮女士告知媒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贷款困难,外国订单大量减少,出口下降。2007年来料加工产值占纺织业总产值的58%~60%,2008年来料加工产值同比下降10%~20%。今后4年金融危机将对纺织工业有严重影响,2009年将有4万多纺织工人(占整个纺织工业职工人数的15%~20%)面临失业。截至2007年底,罗纺织工业职工34.2万,到2008年7月底还有31.2万人。(来源:商务部)

国家纺织专利技术展示与交易中心落户盛泽

2008年12月11日,盛泽镇政府、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和中国绸都网携手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在盛泽正式成立了国家(上海・盛泽)纺织专利技术展示与交易中心。这不仅是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出沪合办的第一个纺织专利服务机构,也是我国首家跨区域的纺织专利技术展示与交易中心。据悉,该中心正式运行后,通过中国纺织专利交易网向企业专利信息;企业也可以直接向该中心提出新产品要求,委托该中心提供相应专利服务。(来源:新华日报)

纺织工业(浙江)纺织产品检测中心升为国家级

近日记者从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获悉,杭州中纺城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该公司市场化运作的纺织工业(浙江)纺织产品检测中心正式升格为纺织产品“国家级检测中心”。从此,该检测中心出具的纺织产品检测报告还可获得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和亚太地区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的多边互认。据了解,纺织工业(浙江)纺织产品检测中心有80多台(套)试验和检测设备,其中进口先进设备占80%。目前,该检测中心正在进行省级计量认证的有关工作。(来源:萧山日报)

宁夏羊绒纱线出口同比增长1183.2%

据银川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1月至11月份,宁夏17种重点大宗商品出口98861万美元,同比增长28.5%,占宁夏外贸出口总额的55.4%。其中,羊绒纱线出口74.4吨,出口额805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183.2%。(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纺织创意产业服务工程在绍兴启动

篇(6)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分析

针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我主要从高职生思想状况、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生普遍缺乏“目的意识”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开设于大一年级,大一新生都是刚经历过高中时期高强度的学习,对大学的课程往往产生怠惰的心理,而且毕业相对于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而言也有点太过遥远,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仍抱着修学分的心态来上这门课程。再加上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学生往往会对课本上的内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结果课堂上学习不主动,课下对实践内容又敷衍了事,导致严重的“知行不一”;从另一方面说,高职新生往往是经历过高考失利而怀着自卑心理走进高职院校的,对新的学习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都不熟悉,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容易对人生和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絮,很难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因为高考失利的原因,许多高职生并不是真正喜欢所学的专业,再加上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本文由收集整理

越来越大,也使得在校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躁心理,甚至极端的产生“学习无用论”,消极的应对未来。

心理上对课程的不重视,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生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意识比较单薄,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知,既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局限

今年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上仍存在许多漏洞,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体系性,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一个学期的课上完后,学生往往被处于不闻不问的境地。同时后续的跟踪服务跟不上,缺失对学生设计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执行监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针对性,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极少关注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难免流于形式。这也体现在教材的选取上,所有学生不论贤愚都只有一套最基础的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和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少之有少,再加上学生的懒惰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不显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教师缺乏相关素质

教师相关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缺失相关的专业素质。因为师资紧缺,许多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代课教师并不十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教师缺乏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不强,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对于课堂效果和课后跟踪服务做的远远不够。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不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切实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来上课,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真正的了解自我,掌握一些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对学生未来顺利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纵观其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其课程目标,可以说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职业观导向

中国哲学重视人的生命及其意义的实现,认为人生便是不断追求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启发学生的生涯意识,积极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意义。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许多精华都对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知行合一、内圣外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精神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目的意识的渗透,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人生的意义问题:“我们常听见有些人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如其有之,其意义是什么?有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底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切底答案,他们即觉得人生是不值得生底。”①并进一步分析到:“一件事必须对于他所可达到的目的方可说是有意义或无意义。若就一件事的本身说,我们不能说他是有意义或无意义。” ②可见,人生的意义在于为自己所设的目标,在不断追寻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简单的说人生有目的就有意义,无目的便无意义,目的便是意义。

具体到职业指导课程,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才能使职业指导课程真正发挥实效。只有当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学生工作才会有努力方向,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显而易见,只要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我们便会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

其次,在学生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应渗透儒家“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制定职业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将自我置于社会当中,实现作为存在的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各个时代的儒者都为了构建和实现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而努力。《大学》八条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起始点在修身,落脚点是平天下,从而成为历代儒者所追求的典范。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及心系社会的儒者情怀。

转贴于

(二)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审视和重构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除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外,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自我的完善和重构。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对自我的审视和进一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可是要实现这个梦想,首先便需要完成对自己的定位,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修正,形成正确而强大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攀登上事业的高峰。而关于如何进行自我修养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便是向中国古典哲学回归,因为中国哲学里包涵着对自我人格修养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中国哲学向来注重对人的内心的修养,儒者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后来的儒者更是丰富了孔孟的学说,提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概念;同时道家学说注重自然、清净的内心修养论;佛家境界则是看透世事后的大彻大悟。各派各家的学说对心性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逗有着极其重要的塑造灵魂的作用。国人只有汲取古典精华,才能真正的寻找到“立身处事”的智慧。

三、中国哲学思想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途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是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益处的课程,学生在这门课堂中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真正的认识自我,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有用的,对于融入的途径,我们课题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了“每课一句”环节,选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时,同时塑造良好的自我。

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第一节课的“每课一句”便设置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修养。只有使自身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平等博爱之后,才去学一些文化知识。在学生认识到德性的重要性之后,便引入“专业”这个词汇,“凡事皆贵在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文公”,讲解“专”的重要性,进而切入到学业上来,使学生明白“术业有专攻”的深刻含义。总之,随着主题教育的内容,相应设置相关的中国哲学经典语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同时,向学生推荐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关读物,采取激励表扬和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尽量使学生形成每月读一本好书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编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校本教材当中,搜集相关的传统励志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授学的趣味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国哲学思想中拥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思想对现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就必须借鉴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使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再进一步演化为自学,最终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只有使学生真正产生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才可能从根本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也才会结合自身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我们参照多本教材和课题组成员的意见,结合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将课程划分总结为九个主题,首先解读职业生涯规划,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专业,分析未来从事的职业环境,然后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后为了帮助学生付诸实施,又进行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计划管理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训练。这九个主题由浅入深,步步紧扣的向学生展现了全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第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篇(7)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人口普查和劳动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职业分类调查研究工作,在职业分类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基本确立了与工人工资等级制度紧密结合的“八级制”工人技术考核标准;60-70年代对其逐步修订和不断完善;8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了《职业分类标准》,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随后颁布,将职业划分为8大类、63个中类、303个小类,这一分类已经打破了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所有制及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9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由国家劳动部正式颁布,目录将所有工种分为46类4700多个,每一个工种都给出了名称、编码、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学徒期及熟练期等内容,初步建立起我国工种分类的标准体系,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中,也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职务系列;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编制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正式颁布。

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这部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大典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将其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除去起延续功能的“其他”职业,实际职业总量为1496个,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大典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空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为开展劳动力需求预测和规划,进行就业人口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完善企业劳动组织管理和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的规范化提供了条件。

《大典》颁布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客观反映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职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职业领域也引起了相应反响,一些新职业不断涌现。这些新职业既包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形成的全新职业,也包括原有职业内涵、从业方式因技术技能发展产生较大变化的更新职业。为及时反映这些新职业的发展变革,2004年8月起,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信息制度,对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开发实行动态管理,并通过信息制度,系统介绍新职业名称、定义、主要工作内容以及从业人员状况等情况。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对《大典》进行增补修订,并及时颁布《大典》增补本。《大典(2005增补本)》收录了77个新职业,《大典(2006增补本)》收录了82个新职业。《大典(2007增补本)》是在保持《大典》基本结构和分类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收录了2007年的31个新职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新职业。实践证明,新职业的开发,对引导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规范企业用工和从业人员从业行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正式启动。这次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原则是,在保持1999版大典大类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中类、小类和细类的结构及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力求准确、科学、客观地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

二、职业分类在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建设中的推广运用

职业分类是一项国家标准,应当在人力资源市场范围内广泛地推广应用。作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方,用人单位出现岗位空缺,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招聘登记,工作人员应当指导其采用规范的职业名称和分类。那么,如何指导?用人单位怎么知道什么为规范职业名称?这就需要职业介绍工作人员能够掌握职业分类概况。

例如,某机械加工厂需要招收钳工,这一职业归入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有6-05-02-01装配钳工、6-05-02-02工具钳工,有6-06-01-01机修钳工。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应当对这些分类掌握在心:装配钳工侧重于装配,工具钳工侧重于使用钳工工具,机修钳工侧重于机械设备的维护修理;将这些规范分类告知用人单位,并且进一步询问需求岗位的侧重点,以确定要招收的是哪一类钳工。只有这样,才能够登记为准确的、规范的职业名称,这是招聘登记的基础工作。

职业分类中,同一工作对象的职业,也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大类。例如,某公司到职业介绍机构来进行登记,表示需要几个“搞计算机的”。在职业分类中,与此相关的职业不下七八种,而且分别属于几个不同的大类。在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02-13-01计算机硬件工程师、2-02-13-02计算机软件工程师、2-02-13-03计算机网络工程师、2-02-13-04计算机系统分析员;在第三大类办事人员中,有3-01-02-04打字员、3-01-02-05计算机操作员;在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有6-08-04-07电子计算机调试工、6-08-05-01电子计算机维修工;在《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中,企业负责人大(中)类部门经理及管理人员小类里,增加了1-05-01-11计算机服务经理。以上几种都是与“搞计算机的”相关的职业,工作内容都与计算机有关,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应当熟悉这些分类,提供给用人单位,及时确定所要招收的职业名称,准确做好职业需求的登记。

有一类职业是近年来需求量最多的、长期位于排行榜首位――营销、业务人员。此类人员有许多种,根据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对象划分,从事商品推销的,有4-01-02-01推销员;从事商业保险推销的,专门有2-07-02-02保险推销员。后缀是业务员的,就更多了,在购销业务方面,有4-01-04-03典当业务员、4-01-04-04租赁业务员;在经济业务方面,有2-06-05-02对外经贸业务员、2-06-06-01房地产开发业务人员;在金融领域,有2-07-01-02银行国库业务员、2-07-01-05信贷业务员、2-07-01-06银行国外业务员、2-07-01-07银行信托业务员、2-07-01-08银行信用卡业务员和2-07-03-04期货业务员;在邮政业务方面,有3-03-01-06集邮业务员。

与业务员相似,营业员也不只一种,在普通营业场所从事商品销售和服务的,叫做4-01-01-01营业员,此外,还专门有3-03-01-01邮政营业员、3-03-02-01电信业务营业员。

后缀为服务员的也有很多,如:4-03-05-01餐厅服务员、4-04-01-01前厅服务员、4-04-01-02客房服务员、4-04-01-03旅店服务员、4-04-02-02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4-05-01-01汽车客运服务员、4-05-02-02车站客运服务员、4-05-03-01航空运输飞行服务员(民航乘务员)、4-04-03-03康乐服务员、4-07-08-01浴池服务员、4-07-12-02家庭服务员、4-07-14-01殡仪服务员等。

在职业分类里,对于操作、装配、维修、计量、检验等职业,分得很细。例如:在6-05机电产品装配人员中类里,分了24个小类126个细类;在6-08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中类里,分了4个小类47个细类;在6-26检验、计量人员中类里,分了4个小类36个细类。

有的用人单位招聘登记的职业(工种)是一些习惯性的口头俗称,如勤杂工、做饭的、搞绿化的、吧员、瓦匠、门卫、油漆工、钟点工、搬运工、送货员等等,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在职业分类大典中找不到。其实,并不是找不到,现行的职业分类大典是非常细致和全面的,找不到的原因是这些名称不规范。作为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应当了解平时所说的这些职业(工种)的俗称、规范的职业名称各是什么,这是起码的要求。比如说,勤杂工,根据其工作的具体内容,可归入3-01-02-03收发员或4-07-13-02保洁员;做饭的,应为4-03-01-01中式烹调师;搞绿化的,规范名称为5-01-03-02花卉园艺工;吧员,可归入4-03-03-01调酒师;瓦匠,规范名称为6-23-02-01砌筑工;油漆工,大典中原无,在《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增添有6-23-07-03建筑油漆工;门卫,可并入3-02-02-01保安员;钟点工,是一种就业形式,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可归入4-07-12-01保育员或4-07-12-02家庭服务员;搬运工、送货员,可归入6-27-03力工。

以上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角度列举了一些典型例子,虽不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职业分类是劳动力市场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推广应用职业分类,不只是把它印发或公示出去就了事,其具体运用首先应当从人力资源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职业介绍机构开始。作为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职业分类的标准和基本框架,对一些常用职业的名称、定义,要心知熟记,在接待用人单位招聘登记和采集岗位空缺信息时,要熟练运用职业分类,将正确、规范的职业名称与分类介绍给用人单位,并且要注意积累,将平时一些不规范的职业俗称予以规范化。

篇(8)

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决策、目标和行动。其中“知彼”实际是指职业探索,包括协助学生对大学的各个科系有所认识,认识升学渠道,了解大学科系及职业世界的分类情形,协助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职业领域作进一步认识,协助学生了解各职业领域对个人在兴趣能力和特质各方面的要求。职业探索模块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无论对当下高考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选择,还是对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方向,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也是在生涯教育实践中颇有难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的职业探索教学模式。

1.项目学习的内涵。

所谓项目学习,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资源,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合作形式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性和参与精神,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共同探究来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项目学习在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运用。

目前,国内项目学习的探索多集中在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传统学科教学上,虽然生涯规划课的职业探索模块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但项目学习这种围绕具体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中获取信息的教学模式,却是实现职业探索教学效果的绝佳方式。据此,笔者开发了“生涯微视频制作”活动,通过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关于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的教学尝试。下面以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生涯微视频制作”在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中的实践操作,来描述“项目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实践过程总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1)分析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生涯规划课中的职业探索模块,其教学基本目的是协助学生对大学科系有所认识,认识职业的分类情形,协助学生对有兴趣的职业作进一步认识,了解各职业领域对个人在兴趣能力和特质等各方面的要求。

“生涯微视频制作”是一种项目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小组根据组员的兴趣选择要探索的职业与大学专业,形成各自的学习项目,利用人物访谈、职业体验、信息查询等方式对目标职业与大学专业进行探索,最后按照其作品立意,把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构建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品。

项目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还是一种协同工作、收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利用“生涯微视频制作”这种项目学习模式进行职业探索模块教学,完成项目过程本身不仅可以很好地达成以上基本的教学目的,而且由于项目组各成员都会承担不同的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能培养其与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来源于社会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学生通过

参与项目提前准备适应职场和社会,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都是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达成。

(2)分组确定项目。

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建立生涯探索小组。每组4~6人,组员拟定组名和小组活动契约。职业领域的信息庞杂,学生单独收集信息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团队的组建有利于增强信息收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达成生涯教育的目的。“生涯微视频制作”涉及的环节较多,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较长,项目周期一般在10周左右。每个生涯探索小组根据组员感兴趣的职业与大学专业,确定本小组的“生涯微视频制作”项目主题。比如学生确定的有以下项目主题:法医职业及法医学专业的探索项目“将法医进行到底”,大学教师职业的探索项目“关于大学教师工作的具体形态调查”,地铁相关职业的探索项目“在地下拼搏的人生”,外语类职业与专业探索项目“菜鸟须知”等。

(3)设计策划方案及进度,组员合理分工。

策划方案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小组在确定好项目主题后,需要先撰写项目策划书,项目策划书包括“生涯微视频”结构提纲、项目进度计划、团队分工计划等内容。项目策划书撰写好后,教师应该与组员讨论项目的实施价值、可操作性、实施注意事项、实施细节等内容,然后进入实施阶段。

(4)项目活动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各小组对项目涉及的职业及大学专业进行探索,并按照其作品立意和呈现形式,对收集到的各种文字、照片、视频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完成“生涯微视频”的制作。虽然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主要放在周末等课余时间,但教师应该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灵活指导。

(5)项目作品展示与评估。

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作品展示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校外合作对象、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参与,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每个小组作品展示过程中需要汇报探索活动收获,包括对相关职业的了解、团队协作体会、心得感悟等,交流探索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与喜悦。汇报后要接受班级同学、教师或其他参与人员的提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观察、发现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化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反馈评价过程则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评价主体由教师、班级同学和学生自己共同组成。评价的内容包括独立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协作探索过程中的表现、计划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

在项目评估阶段,应该重过程轻结果。不仅关注活动结果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同时,要重视个体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等变化,重视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项目学习不再像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估,更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与感悟,所以涉及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等都是评价内容,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

篇(9)

积极构建完善的现代职教体系是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要实现服务需求的目标,为产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的体系,按类型教育特点来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办好各个层次的职业院校,打通职业教育纵向的人才培养通道,同时,既要重视学历职业教育,也要加强短期技能培训,并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树立广大学生的劳动和技能意识,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衔接的通道。

一是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要努力构建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成才的立交桥,积极探索以专业对口为基础的技能型高考,实行中、高职相衔接的招生制度。目前我们多年实行的统一文化课招生考试制度,有利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选拔,但是不利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选拔和培养。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要求,建立从初级到高级,从中职到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对口为原则、课程体系衔接为基础的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省教育厅从去年开始进行中高职院校对接培养试点工作,第一批有21所高职院校和55所中职学校参与试点工作,今年又有一批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参与试点。2015年开始,我们要支持本科职业院校招收专业对口的专科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科职业院校招收专业对口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2年专科教育以及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招生比例。

二是积极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市、县政府要统筹考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和协调发展。在高中阶段,要始终坚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普通高中招生要严格实行“三限”政策,要更多地鼓励、引导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变对教育工作的评价主要与高考升学率挂钩的做法。不能只关注考取了几个北大、清华,一本、二本的学生,必须关注全体学生,为所有的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普通教育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普通中学开设技能课程,组织普通中学学生到当地的职业学校或公共实训中心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使他们在训练中找到劳动的乐趣,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品质。现在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存在以知识、分数代替能力、品德的现象,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高等学校要实现转型发展,今后我省相当部分高校都要办成技术型、应用型大学,少办研究型、综合型大学。而这当中,特别是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校时,都应该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三是坚持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举。建立完善的职教体系,要高度重视加强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建立终身学习制度。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良好资源,面向在职职工、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广泛开展职前培训、职后培训、转岗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实施“培训包”式的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率和办学效益。在县一级,要重点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拓展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服务功能。县级政府要统筹各种政策性培训任务,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来统一承担这些培训任务,使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成为本地的实用技能培训中心、就业转移培训中心和普通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的训练基地。

二、着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

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教育厅已启动达标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印发了《江西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标准》,并审核确定了一批达标职业学校,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今后几年全省上下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

第一,必须坚持“一县一所”的布局要求。除了少数不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区,其他县、市、区必须办好一所达标中职学校。这既是《职业教育法》对县级政府的要求,也是县级职业学校承担的任务具有其他学校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各县要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要改变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要强化教育督导的作用,加强对县级政府履行职业教育发展责任的督导,对没有办好一所达标中职学校的县(市、区),不能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

第二,市、县政府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要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制定以同级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分担办法。明确规定,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这为加大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供了经费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必须落实到位。各市、县要根据本地的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加大对经费的统筹力度,认真做好达标学校建设规划,出台政策激励、推动本地达标学校建设。

第三,必须统筹推进达标学校建设与资源整合工作。据统计,全省现有534所中等职业学校,但多数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具备,实习实训设施缺乏,专业师资不足,办学规模很小,办学效益低下,办学水平不高。根据本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各市、县(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对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整合办学资源,推进达标学校建设。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努力,使全省保留300所左右的达标中职学校,使其办学条件和规模保持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第四,要高度重视加强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化建设。专业标准化建设是达标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设区市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合理规划专业设置,避免专业设置重复。要科学制定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标准,明确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室装备标准、专业师资配备数量等,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省教育厅将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推动一批专业标准建设,大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大幅提升我省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着力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2008年以来,我省提出“坚持三个立足,建立四项机制,实行九个对接”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并围绕这个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积极性高、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在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校企实现深度融合。当前有几项工作必须加快推进。

一是加紧研究制定推进校企合作的意见。要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来确定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规定企业在技能性人才培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承担培养任务后应享受的相应权利和优惠政策,使校企合作规范化和长效化。

二是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双向挂职交流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研究所、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立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实行订单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制度。

三是要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在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下,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定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报酬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对学徒制学生给予一定劳动报酬等相关政策,对学徒制“师傅”“教师”给予一定报酬的制度,等等。

四、着力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缺乏是我省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瓶颈。很多职业学校办不好,不是没有设备,而是缺少一批“双师型”“师傅型”的专业教师。据统计,全省职业学校生师比是28∶1,而国家要求是12.5∶1,全省专业教师缺额很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加快解决生师比过高、“双师型”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我省县级职业学校大部分是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的,大多数是文化课教师,不能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要求,必须对他们实施转岗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对完全不能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要求的,要采取措施调离或安排其他岗位。各地要制订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提升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要建立专业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定期到对口企业实践制度,强化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完善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机制。

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各地要落实扩大职业院校教师自主招聘权和办学自的各项政策,允许学校招聘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但在专业对口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地方政府要统筹当地人才资源,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在职、离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

三是要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师。专业教师的水平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专业教师。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要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职业资格等作为专业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职务(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要向一线专业教师倾斜,要为专业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着力加强职业院校管理

在努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管理要率先现代化,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减少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政府主要通过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扩大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

二要抓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基本制度和办学标准。要努力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从改善治理结构入手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完善学校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制度、实习制度、学生制度、后勤制度、财务制度。要针对办学需要和我省省情,研究制定职业院校的各项办学标准,如学校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条件装备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等等,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促进职业院校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篇(10)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篇(11)

勿庸讳言,在当前“普高热”的社会背景下,中职生源大多数为中考失利者。经调查,进入中职学校学一门技术对许多家长和学生本人来说是退而求其次甚至无奈的选择,家长和学生本人对专业了解甚少,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完全是家长的意愿,学生本人对专业没有丝毫兴趣,对职业规划一片茫然,更有学生难以忍受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单一课堂模式,最终选择退学。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能力,能很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模式,从而成为德技双优的中职生。

一、专业认知活动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在小学、初中阶段,这些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唯分数论的各种大考小考重压下,对学习往往极度缺乏兴趣,甚至一进教室坐到课桌前就头疼。通过入学专业认知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中职学校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难心理,激发专业兴趣,为真正学得一技之L打下基础。

2.有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学生在专业认知活动中,通过接触专业成功人士,往往能以他们为具体职业目标,从而模拟他们的成才经历,明晰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和将来的职业规划。

3.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带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专业认知活动,学生通过观摩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过程及听取他们职业偶像的经验介绍,可以了解实训操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从专业学习、车间实训等方面,养成严谨细致、追求极致的职业素养。

4.降低学生失学率

进入中职学校后,如果还是和初中阶段一样坐到教室里学习基础课或专业理论知识,多数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甚至难以忍受,导致学生流失率惊人,通过开展入学专业认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可大大降低学生失学率。

二、专业认知活动的开展

一是要会同学校校企合作部门赴多个相关校企合作企业考察,认真为学生筛选出最适合的专业认知单位;二是系部应围绕专业建设,立足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先召开教研会,听取全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研讨,周密细致地制订实施方案。

1.专业基础课和实习车间、实训室认知

一是在教室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播放精选的本专业成功人才事例,激发学生专业好奇心;二是让学生带基础专业课本到实习车间、实训室,让学生熟悉实习实训场地,对照课本认知本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动手熟悉、试用实习工具等;三是请高年级同学演示对实习实训设施的运用,让学生感觉摸得着,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并不遥远,从而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三种方式穿行,学生会初步体会到中职学校学习模式和初中阶段单一枯躁学习方式的根本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企业岗位认知

分批分班带学生到专业相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认知,请企业接待人员讲解哪些岗位和本专业相关及安全注意事项,然后有序参观。参观过程中,应让学生观摩专业相关高精尖生产工艺及流程,让学生受到视觉及心理冲击,从而激发专业兴趣,在心中树立职业目标。参观毕,要趁热打铁请公司管理人员告诉学生,要想达到这些心仪岗位的要求甚至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师”“工匠”,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必须学好学精。

3.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

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技术能手、本校优秀毕业生来校为新生开办讲座也应作为中职新生专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充分树立专业信心,心有标杆学有榜样,循着他们的学校经历和职业轨迹,迈好中职学校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