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6: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

篇(1)

一、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源于20世纪末,在1985年,我国第一家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经国务院成立批准。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相比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风险投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实现科技兴国的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和解决风险投资所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风险投资是指对高技术企业进行投资的一种形式,主要特点如下:

(一)投资期限长、投资风险高。风险投资主要是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投资,需要经过研究和开发阶段,一般经过3-7年才能取得收益,而且成功率较低,风险比较大,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形式,但是,若研究一旦成功,投资者能够获取高额报酬率,因此能吸引很多投资者。

(二)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性投资。一般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所有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润,投资者需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如同股票的运作方式,企业若获得跳跃性的发展,能够顺利进入市场运作,投资者就能够以更高的价格转让股权,将投资收回后再投向新企业。

(三)风险投资是一种专业投资,需要高素质的人员进行协助。不仅要对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有熟练的掌握,在面对风险时还要求能够冷静分析局势并对当前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只有像这种具备多项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够对风险投资进行恰当的把握。

二、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系统的法规保护

虽然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风险投资本年来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加上国家在根本上是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国家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对此进行保护,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一切事物得以发展的基础,就目前来看,我们应该多像西方国家学习,学习先进的法律体制,重视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将最基础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整和规范风险投资关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护。

(二)资金规模小,资本来源渠道单一

风险投资想要降低投资风险,应该重视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关数据表明,国外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投资公司、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并且每个来源都能够分担风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政府在资金来源中只起到辅的作用。但是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不相同,我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靠政府的支持。我国的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是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且这些资金的源头大多有政府背景。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基金本钱的根源是通过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并且其中政府和银行性质的本钱已占70%以上,这样一来投资风险大多落在了国家头上。

(三)缺乏专业风险投资人才,对风险的认识度低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被投资方使用投资方的资金进行研发工程,研发时间、研发是否成功都是未知的,对于这种充满未知性的研究开发进行投资,企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来应对,这种人才不光要对市场、财务等方面有相关的经验,还要对科技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像这种综合性的人才在我国的风险投资家中并不常见。由于传统的精通一门手艺的思想,我国的风险投资家多对某一领域有着专业的研究,所持的观点多数是片面的。因此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很难达到国外的水平。

(四)资金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中国的风险投资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整个运作机制还有许多漏洞。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起步早,运作方式更加完善,我们可以对国外先进的运作方式进行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外资的运作方式主要是将资金投给成长期或接近成熟期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在短期内上市,股本退出进而获利变得更加简洁快速。国内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不同层次的融资企业需要一个多层次的市场,正是因为这种多层次市场的缺失,投资者退出市场更加困难。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交易平台来帮助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三、如何应对风险投资中的问题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推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根本措施,只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国家可以用过以国外风险投资立法经验与我国特有的风险投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修改,企业也应该在法律的规定下制定相应的规则,对科技研发予以支持和保护。

(二)吸引风险投资主体

许多大型金融机构或集团资金力量雄厚,能够为推动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面临的高风险,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这些金融机构进入风险投资平台,让金融机构在资金来源中占据主要地位。让政府财政资金不在主导风险投资而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进行风险投资,为高薪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扶植环境。

(三)大力培养风险

投资专门人才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是否能够取得高收益取决于风险投资人才的技术含量,若要进行风险投资,企业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风险资本运作主导型人才、输出企业管理主导型人才、财务分析评价主导型人才、风险控制规避主导型人才等四类人才。除了这些专业型人才企业更需要综合性人才,金融、管理、科研等方面均能娴熟应对的人才乃石中金,必须以最大的力度加以培养。由于综合型人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企业可以将专业型人才组织成为一个个的智囊团,灌输团结协作的意识。凡事要做两手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为风险投资提供智力支持。

(四)建立畅通的退出

渠道交易平台中资金的退出渠道不畅是抑制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重大原因,为了建立通畅的资金退出渠道,西方的发达国家经常采取的方式有公开上市发行股票(IPO)、股权回购和兼并与回购等,对于这种成功的方式,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市场和风险投资行业的特点进行借鉴,建立更加通畅的资金退出渠道,将投资者吸引到国内市场,更加有利于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壮大。若想拥有畅通的退出渠道,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是借鉴发达国家的退出模式加上与企业本身风险投资相适应的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帮助,现在的法律制度中,有许多条款都限制了风险资金推出平台的方式。国家应该对这部分法律条文进行系统的修改,帮助风险投资资金更通畅的退出平台,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总结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风险投资行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投入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壮大。出于发展初期的我们,缺少相关法律政策的保护、专业人才的帮助、政府机构的支持,只有这些工作得到国家和企业的充分重视和规划,风险投资才能越来越壮大、科技兴国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婷.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综合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42.

[2]尚林鹏.当前我国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09):77-78.

篇(2)

    1.政府授权经营集团。如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

    2.国有独资公司。如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江苏省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3.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筹组的公司,其特点是共同筹组资金、共担风险。如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北京科技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上市公司分立机构。如联想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公司。

    5.大学发起设立公司。如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6.民营及外资发起设立公司。如IDG中国投资公司(基金)、时代在线风险集团。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与管理构架:

    企业特点:

    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资或控股出资组建;

    授权经营、委任企业法人代表或聘任经营管理班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促进当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投资及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可用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赋予组建区域性“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功能;

    可用国有风险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可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接受委托,管理及运作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风险创新项目资金”;

    根据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可分阶段向风险投资机构增加注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其风险资本金。

    管理构架:

    授权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出资者职权;

    参股、控股公司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决策机构,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监事会是经营监督机构,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经营班子负责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资事务,对董事会负责;

    通常设立项目投资部、财务管理部、战略发展部、基金(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工作机构,确保风险投资业务运作畅顺;

    风险投资机构与独资、控股、参股公司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风险投资机构可聘任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为进一步改善经营运作及创新发展,定期提供研究咨询。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运作管理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

    以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对投资项目以股权管理方式运作。

    其管理特点有:

    选择投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鼓励发展领域的创新科技项目;

    投资项目评审——由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审定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

    股权方式投资——以风险资金作股权投入,派出人员进入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组成项目管理团队——由擅长技术与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3至4名员工,跨越不同的功能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投资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以及筹划资本增值退出方案;

    定期汇报进展——由管理团队定期交流项目管理及进展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研究与跟踪,建立共识。避免局部管理不善而且危及整个项目计划失败;

    资本运作退出——通过项目股权转让或推荐项目企业上市,作为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团队实施“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增值退出奖励办法”。以及对因跟踪管理不善的项目人员进行调整直至解聘;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制定包括“廉洁自律”在内的基本管理规定,建立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开拓、求实、严谨、高效”的企业文化。

    按培养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建立员工队伍的聘任与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大多拥有双学历或多年企管经验

    采用矩阵式聘任体系,按人才的配备要素进入相应的聘用职务系列

    公司可按行政管理系列、投资管理系列、财务管理系列、行政辅助系列等聘用划分,每个系列都有近20个档次,并且各系列的档次都有相对应的聘用待遇平衡关系,以体现公司对每位员工的聘任都进入系统全面考虑。公司可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上确定不同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规范、薪酬标准。这样就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任及工作平台,便于员工对本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公司按投资管理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

    加强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加速管理层专业化和项目团队职业化建设

    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运作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大多经历过采用类似信托投资或金融借贷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意又有务实操作能力的风险投资队伍。而部分从海外回国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专才,对中国国情(含法律、税务、企管等诸因素)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过程,其对在中国的投资风险运作及项目企业的判断控制能力,有待实践中提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若拥有了较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才,拥有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团队,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未来。

篇(3)

2.国有独资公司。如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江苏省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3.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筹组的公司,其特点是共同筹组资金、共担风险。如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北京科技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上市公司分立机构。如联想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公司。

5.大学发起设立公司。如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6.民营及外资发起设立公司。如IDG中国投资公司(基金)、时代在线风险集团。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与管理构架:

企业特点:

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资或控股出资组建;

授权经营、委任企业法人代表或聘任经营管理班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促进当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投资及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可用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赋予组建区域性“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功能;

可用国有风险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可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接受委托,管理及运作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风险创新项目资金”;

根据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可分阶段向风险投资机构增加注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其风险资本金。

管理构架:

授权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出资者职权;

参股、控股公司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决策机构,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监事会是经营监督机构,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经营班子负责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资事务,对董事会负责;

通常设立项目投资部、财务管理部、战略发展部、基金(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工作机构,确保风险投资业务运作畅顺;

风险投资机构与独资、控股、参股公司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风险投资机构可聘任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为进一步改善经营运作及创新发展,定期提供研究咨询。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运作管理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

以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对投资项目以股权管理方式运作。

其管理特点有:

选择投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鼓励发展领域的创新科技项目;

投资项目评审——由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审定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股权方式投资——以风险资金作股权投入,派出人员进入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组成项目管理团队——由擅长技术与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3至4名员工,跨越不同的功能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投资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以及筹划资本增值退出方案;

定期汇报进展——由管理团队定期交流项目管理及进展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研究与跟踪,建立共识。避免局部管理不善而且危及整个项目计划失败;

资本运作退出——通过项目股权转让或推荐项目企业上市,作为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团队实施“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增值退出奖励办法”。以及对因跟踪管理不善的项目人员进行调整直至解聘;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制定包括“廉洁自律”在内的基本管理规定,建立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开拓、求实、严谨、高效”的企业文化。

按培养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建立员工队伍的聘任与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大多拥有双学历或多年企管经验

采用矩阵式聘任体系,按人才的配备要素进入相应的聘用职务系列

公司可按行政管理系列、投资管理系列、财务管理系列、行政辅助系列等聘用划分,每个系列都有近20个档次,并且各系列的档次都有相对应的聘用待遇平衡关系,以体现公司对每位员工的聘任都进入系统全面考虑。公司可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上确定不同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规范、薪酬标准。这样就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任及工作平台,便于员工对本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公司按投资管理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

加强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加速管理层专业化和项目团队职业化建设

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运作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大多经历过采用类似信托投资或金融借贷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意又有务实操作能力的风险投资队伍。而部分从海外回国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专才,对中国国情(含法律、税务、企管等诸因素)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过程,其对在中国的投资风险运作及项目企业的判断控制能力,有待实践中提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若拥有了较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才,拥有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团队,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未来。

篇(4)

风险投资指风险资本投资于高新科技企业或高风险型企业,以获取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体系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纽带,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基金管理人),然后由风险资本家通过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投向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经营与发展,使风险资本价值增值,流回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再作为使用资金的回报支付给投资者。

在这个运作体系中,涉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创业者三者利益主体,这三方利益主体通过风险资本这条纽带组成了双重委托关系。一是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二是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由此而产生相应的委托风险。风险资本的高效运作,必须建立起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激励约束机制,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有效地解决风险投资中委托的风险问题。

一、政府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采用由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发起,国有大企业、银行等参加,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一般以国有控股或参股的公司制形式来运作。因此,我国的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是多重关系链。正是这种特殊的委托链,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层――委托关系的变化。本来应该由市场自发形成的第一层委托关系被政府的行政命令所替代。政府既是主要投资者又是资金管理者,政府官员一方面代表国家具体行使人的职责,有责任保证国家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以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在风险投资公司中作为委托人,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把部分资金作为风险投资委托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管理。事实上,由于这两层关系都是通过政治权利对资金的分配来形成,因此标准的委托模型并不适用。也可以认为,某些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是政府职能在投资领域的一定延伸,其投资行为多是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其资本运营过程无法摆脱政府的行政干扰。在现实中,多数风险投资家认为风险资金是由政府来买单,即使项目失败,也只是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负责,而不用赔偿巨额的投资损失,所以会无视项目所蕴藏的高风险,盲目出资。而有的风险投资家虽然意识到某些项目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但这些收益与自身的收益、职位提升关系不大,所以往往选择与自己发展关系密切的项目。总之,由于风险投资内部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官办官营”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同时,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大都是政府委派或聘请的,以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见长,不具备风险资本家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品质和经验,无法对风险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形式上的风险投资公司仅仅是作为国家投资的代言人,无法真正起到推动科技产业化和活跃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二层――委托关系的变化。西方的风险投资有一条经验:一流的技术配合二流的管理,这种项目往往失败;二流的技术配合一流的管理,则可能成功。这正说明了管理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公司把资本投入风险企业,并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运作,以保证投资的高回报。成功的投资过程其实是资本和科技的结合,也是金融和管理的结合。

一种情况是,我国已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在确定投资对象时缺乏系统、细致的挑选,而且确定投资对象后,只对高科技产业进行股权投资,很少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甚至不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以发放贷款的形式进行投资。这种仅限于科技信贷的投资形式,实际上与银行的传统贷款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时候,原来的委托关系被简化为单一的信贷关系了。另外,由于缺少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专业人员,投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适应新的风险投资管理体制和国际规范的运作方式,造成被投资方与投资方在投资理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投资效率低下。现实的情况是,如何更好地运作和管理,以科学研究促进不断的创新并不是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真正让他们伤脑筋的是如何更好地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拉关系,如何使自己的项目更符合当地政策以取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企业家“圈钱”的意图显然会强于创业的意图。其结果是大部分的资金并未真正用于支持高新科技企业或具有商业创新模式的企业,风险投资的主旨被摒弃,为部分利益集团所利用以牟取私利。

另一种情况,有人认为,为了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政府不仅要管投融资,而且要管运营,要管人、财、物,总之是要“一管到底”。这显然是对风险投资和政府职能的误解。风险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投资”。从国际上看,各国政府主要是负责风险投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建设,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管理和监督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而在我国,各级政府成立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及基金后,往往没有按照出资人与管理人分离的原则,不是将基金交给成熟的专业公司去运营,而是成立官办公司,出资人与管理人一体化。这样就使风险投资易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利益激励机制难以强化,“一管到底”的结果往往是资金有时必须投向与行政倾向联系密切的项目,如用于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等。在缺少规范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公司容易产生资金周转困难。在项目筛选、评估和决策过程中,也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很容易导致基金管理缺乏效率,没有相应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制度保证,甚至出现人为因素或产生钱权交易。

二、政府的对策

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一般涉及到风险投资机构外部的诸多因素,而风险投资机构是无法掌控这些要素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完善风险投资的外部大环境。特别是在面对风险投资市场的失灵,即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政府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应急措施来减少市场失灵的成本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增加。因此,要降低这特殊的委托关系所带来的高额成本,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政府。

第一,在解决第一层委托关系时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风险投资由“官办官营”向“官助民营”转变。政府应主导制定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的总体规划,鼓励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主要包括私人风险市场,风险资本与科技板股票市场,大力鼓励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市场化。其中,要弱化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份额,积极培养鼓励民

间资本进入风险资本市场,应逐步允许和引导企业、个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风险投资业,鼓励银行在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开展与风险投资相配合的科技贷款业务,允许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第二,在解决第二层委托问题时关键在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在风险投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融资、投资到退资的全过程都有参与,其业务素质和个人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项目的最终产出。风险投资需要大批掌握金融知识、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企业家。目前我国十分缺乏风险投资从业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同时提供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各方面完善的配套机制,为风险投资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机会。应建立一个风险投资人才流动升迁的市场机制,为风险投资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

篇(5)

国外对风险投资环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风险投资发展的差异性,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各种环境因素对风险投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风险投资是一种最有效的高科技自主创新企业投资机制,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走向成功的孵化器,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风险投资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创新者就不可能实现创业的梦想,也就不可能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和技术,当然也就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管理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同时又面临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任务,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中国风险投资所必需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增加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复杂性。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1年的先期探索阶段,1991—1997年的全面兴起阶段,1998年至今的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曾在2000年掀起一个,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达249家,较1999年增长111%。2001年和2002年我国风险投资的增长速度均明显减缓。2003年、2004年机构数量出现下降。直到2005年,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出现了正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总规模在400亿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影响了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发展逐渐减缓,这也给了风险投资行业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

2、风险投资及其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也被称为创业投资,是指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从而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期限至少在3.7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5%~20%的股权,而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融资以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3、我国风险投资操作流程

风险投资操作流程包括七个部分:风险资金的筹建、寻找有潜力项目、粗略筛选、项目风险因素详细分析和评价、谈判达成合作协议、项目监控和信息反馈、风险资金成功退出。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4、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管理方法

广电企业理念系统体现为:超越(Surpass)、价值(Value)和行动(Action)三方面含义(也称“SVA”理念),其中“价值”是核心,“超越”是精神,“行动”是准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方法是很成功的案例。其战略与结构主要由征集项目、项目筛选、项目建立、运作支持和退出构成。征集项目主要集中于项目流与系统的项目开发。项目筛选是指运用风险投资模式寻找、筛选项目,为广电股份作战略性投资;要经过初步筛选和专题会谈最终确定项目。项目建立后应深入调研,并进行投资条款谈判,实现双方共赢,最终确定投资决策。运作支持关系到风险投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与员工凝聚力。最后股份整合广电股份并单独上市出售。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能够成功关键赢在其深刻的投资理念与独到的投资哲学。SVA风险投资能够认识到创业投资本质上不是对项目的投资而是对人的投资,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价值是其投资的关键。在其投资哲学的引领下,SVA风险投资注重价值网络的构建,在为投资企业构件优质成长网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搭建一个高起点的事业拓展平台。

三、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面临的问题

(1)在风险投资的要素上重资金和技术要素,轻其他要素。风险投资方认为,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甚至认为自己资金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实力,眼睛只盯着高投入项目,而忽略了那些虽然投资少,但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实际上,风险投资方的实力既在于自身资金多少,更在于自身人员素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过程中,大多存在重点放在资金投入上,而忽略其他要素的投入;评估项目时,过多地注重财务和技术,而忽略市场和管理等问题。

(2)从风险投资的决策看,决策不科学。重收益,轻风险,一味地拍脑袋决策,而忽略决策前科学周密的调研工作和可行性分析,且投机心理重。风险投资是以理性决策为基本前提的,需经过各方面研究论证,以竭力降低投资为目的,不能存半点侥幸,否则,就会以失败告终。

(3)从风险投资管理过程看,重投入、轻跟踪管理。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性强。正如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皮彻约翰逊所说:“我们不仅把骰子掷出去,我们还吹它们,使劲儿地吹。”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普遍存在投入后管理跟不上、管理不善的问题。

(4)重导入战略,忽略退出战略。在资金注入时,企业比较注意风险资金的导入战略,而忽略退出战略。一旦资金被退出,企业会因缺乏新的融资渠道,不能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

(5)重第一次投入,轻第二次投入。风险投资公司一旦认准一个项目,一般就会注入第一笔资金,助其创业。但当新企业扩大时,就会要求进一步提供资金以壮大企业实力,这时,风险投资公司应该为其第二次融资,以便达到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目的。

(6)缺乏长期的经营理念,只考虑短期的效益。有些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后,可能一时会有比较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并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好的预期。长此以往,只能从根本上葬送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的热情。

2、对策

(1)投资要素要集成化,资金来源要多元化。必须有一定具有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的技术、产品或构想,风险投资公司才能据此融资投资,以期获得超常规的资本膨胀和回报。必须有一定资金做支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科技产业化。

(2)投资决策要科学化。因为个人决策的风险很大,所以在投资决策上,应群体决策。要进行市场与技术调查后再决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使决策建立在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3)风险管理要合理化。虽然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但仍然要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因此,要明确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职能,要时常跟踪风险企业的变化,但不能过多地干涉被风险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通过对其指导的方式来控制风险。

(4)把握退出时机。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控股,而是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取得高额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最后一般要退出被投资企业的。因此,风险投资在投资前就要规划好退出的方式与时机。

(5)风险投资管理要整体化。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运作不能只限于项目选择的成功,还要包括风险资本介入的方式、风险企业的运作方式,以及最后成功退出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6)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中国应努力培养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譬如在大学的教学计划中注重跨学科、宽领域的课程设置,在风险投资的实践中给予风险投资家以高薪、股权和期权,加快国内风险投资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国外相关人才的大量引进。

篇(6)

国外对风险投资环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风险投资发展的差异性,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各种环境因素对风险投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风险投资是一种最有效的高科技自主创新企业投资机制,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走向成功的孵化器,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风险投资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创新者就不可能实现创业的梦想,也就不可能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和技术,当然也就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管理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同时又面临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任务,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中国风险投资所必需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增加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复杂性。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1年的先期探索阶段,1991—1997年的全面兴起阶段,1998年至今的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曾在2000年掀起一个,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达249家,较1999年增长111%。2001年和2002年我国风险投资的增长速度均明显减缓。2003年、2004年机构数量出现下降。直到2005年,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出现了正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总规模在400亿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影响了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发展逐渐减缓,这也给了风险投资行业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

2、风险投资及其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也被称为创业投资,是指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从而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期限至少在3.7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5%~20%的股权,而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融资以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3、我国风险投资操作流程

风险投资操作流程包括七个部分:风险资金的筹建、寻找有潜力项目、粗略筛选、项目风险因素详细分析和评价、谈判达成合作协议、项目监控和信息反馈、风险资金成功退出。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4、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管理方法

广电企业理念系统体现为:超越(Surpass)、价值(Value)和行动(Action)三方面含义(也称“SVA”理念),其中“价值”是核心,“超越”是精神,“行动”是准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方法是很成功的案例。其战略与结构主要由征集项目、项目筛选、项目建立、运作支持和退出构成。征集项目主要集中于项目流与系统的项目开发。项目筛选是指运用风险投资模式寻找、筛选项目,为广电股份作战略性投资;要经过初步筛选和专题会谈最终确定项目。项目建立后应深入调研,并进行投资条款谈判,实现双方共赢,最终确定投资决策。运作支持关系到风险投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与员工凝聚力。最后股份整合广电股份并单独上市出售。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能够成功关键赢在其深刻的投资理念与独到的投资哲学。SVA风险投资能够认识到创业投资本质上不是对项目的投资而是对人的投资,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价值是其投资的关键。在其投资哲学的引领下,SVA风险投资注重价值网络的构建,在为投资企业构件优质成长网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搭建一个高起点的事业拓展平台。

三、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面临的问题

(1)在风险投资的要素上重资金和技术要素,轻其他要素。风险投资方认为,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甚至认为自己资金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实力,眼睛只盯着高投入项目,而忽略了那些虽然投资少,但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实际上,风险投资方的实力既在于自身资金多少,更在于自身人员素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过程中,大多存在重点放在资金投入上,而忽略其他要素的投入;评估项目时,过多地注重财务和技术,而忽略市场和管理等问题。

(2)从风险投资的决策看,决策不科学。重收益,轻风险,一味地拍脑袋决策,而忽略决策前科学周密的调研工作和可行性分析,且投机心理重。风险投资是以理性决策为基本前提的,需经过各方面研究论证,以竭力降低投资为目的,不能存半点侥幸,否则,就会以失败告终。

(3)从风险投资管理过程看,重投入、轻跟踪管理。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性强。正如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皮彻约翰逊所说:“我们不仅把骰子掷出去,我们还吹它们,使劲儿地吹。”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普遍存在投入后管理跟不上、管理不善的问题。

(4)重导入战略,忽略退出战略。在资金注入时,企业比较注意风险资金的导入战略,而忽略退出战略。一旦资金被退出,企业会因缺乏新的融资渠道,不能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

(5)重第一次投入,轻第二次投入。风险投资公司一旦认准一个项目,一般就会注入第一笔资金,助其创业。但当新企业扩大时,就会要求进一步提供资金以壮大企业实力,这时,风险投资公司应该为其第二次融资,以便达到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目的。

(6)缺乏长期的经营理念,只考虑短期的效益。有些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后,可能一时会有比较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并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好的预期。长此以往,只能从根本上葬送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的热情。

2、对策

(1)投资要素要集成化,资金来源要多元化。必须有一定具有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的技术、产品或构想,风险投资公司才能据此融资投资,以期获得超常规的资本膨胀和回报。必须有一定资金做支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科技产业化。

(2)投资决策要科学化。因为个人决策的风险很大,所以在投资决策上,应群体决策。要进行市场与技术调查后再决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使决策建立在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3)风险管理要合理化。虽然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但仍然要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因此,要明确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职能,要时常跟踪风险企业的变化,但不能过多地干涉被风险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通过对其指导的方式来控制风险。

(4)把握退出时机。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控股,而是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取得高额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最后一般要退出被投资企业的。因此,风险投资在投资前就要规划好退出的方式与时机。

(5)风险投资管理要整体化。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运作不能只限于项目选择的成功,还要包括风险资本介入的方式、风险企业的运作方式,以及最后成功退出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篇(7)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志码,A

风险投资从运作方式看,是风险投资公司向风险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金投资者和风险企业之间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中国在风险投资这块起步较晚。1985年,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经过20多年发展风投行业还有很大缺陷。制约我国风投行业因素很多,如龚国光提到的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等。正如张跃涛说风险投资运作成功要靠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共同发挥作用。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既要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外部环境,也要积极协调风险投资参与方内部关系。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权益资本,而不是风险资本,其承担风险性远高于银行贷款,高风险项目组员间易产生冲突。在风险投资中,风司与风险企业关系是一个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动态过程,会产生不合作行为,导致合作破裂。对于风险投资内部关系问题解决方法,许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有些学者从整个风投过程提出解决措施。杨艳萍认为声誉机制对风司和风险企业家之间的互动合作有激励效应。陈海英,刘洋认为应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良好风投环境;完善风险投资立法;培养高素质的投资人才等方面发展我国风投行业。有的学者针对风险投资单方提出解决措施。阮利民等盯以为分阶段投资可以满足风司风险分担、规避道德风险等方面需要。本文基于风司和风险企业视角,在分析风险投资各阶段冲突类型后,从风险投资不同阶段提出冲突管理策略。

1 风险投资的冲突类型分析

在风险投资中参与各方基于自身利益会产生不一致,不一致最后上升为冲突。而风险投资中冲突分为多种类型,要对风险投资中冲突进行合理管理首先要区分冲突类型。根据风险投资中冲突激烈程度可将冲突类型分为沟通型、竞争型、回避型3种。

沟通型冲突。当风司和风险企业有不一致时,双方会引用对自己有利证据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这种冲突并不激烈,可以通过谈判、讨论等相对和平方式解决冲突。沟通型冲突基本存在于所有风险投资合作中,双方通过沟通暂时达成一致。如风司和风险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针对一些条款产生不一致时,冲突并不激烈,通过沟通暂时解决冲突达成共识。

竞争型冲突。当风司和风险企业的不一致无法用谈判、讨论等方式解决时,冲突就上升为竞争型。竞争型冲突表现为双方互不让步,视对方为利益敌对方,风险投资合作破裂或频临破裂,最后以两败俱伤或一方退出作为终结。风司与风险企业竞争型冲突时有发生,如有许多公司创业者引进投资后其股权被稀释,对公司控制力减弱,或是自身能力不符合风司要求被踢出局。

回避型冲突。对风司和风险企业不一致采取回避态度,明知冲突存在却为了合作需要假装不存在。这样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结果是随着合作加深,双方沟通的增多,冲突渐渐变弱直至消除;另一种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而逐渐激化,最后合作破裂。

2 不同阶段的风险冲突管理方式

2.1风险投资的阶段性冲突类型分析

关于风险投资阶段有不同划分,主流划分方法有风险投资运作包括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阶段。融资阶段主要是风险资金投资者向风司提供闲置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由此风司与风险企业产生冲突阶段主要发生在投资、管理、退出三阶段。

投资阶段冲突产生过程及类型。主要解决资金投资方向问题。风司通过对企业筛选、调查、估价、谈判、合同设计与签订等一系列程序,把风险资本投向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风险企业。由于投资风险性较大,风司在进行风险投资时要考虑各种因素,投资金额也不会过多,多数资金是分期投入的,所以在数量和规模上可能不能满足风险企业需要。双方产生冲突表现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为投入资金数量、时间等问题争论不休。本阶段冲突以沟通型为主,是风司与风险企业利益协调阶段。投资阶段冲突虽然不激烈,但其成功解决对双方将来合作至关重要。

管理阶段冲突产生过程及类型。主要解决风险资金增值问题。当风险投资资金到达风险企业时,风司为确保资金安全性,对风险企业进行监管和指导。在管理过程中,风司与风险企业目标并不完全一致,风险企业通常做出企业效用最大化决策,而不是风司希望的收益最大化。当风司利益受损或风司的监管与指导影响企业正常运作时,双方就会产生冲突。本阶段沟通型、回避型和竞争型冲突往往是并存的,是风司与风险企业管理博弈阶段。管理阶段冲突情况复杂,要根据实际冲突类型进行策略选择。

退出阶段冲突产生过程及类型。主要解决如何实现收益的问题。风司最终目的是套现。一般最好的退出是风险企业上市后风司出售股份实现利益。但资本退出方式和时机不合适会导致风司收益受损和风险企业资金不稳定、失去技术支撑等问题,双方产生冲突。本阶段冲突比较激烈,多为竞争型。冲突产生原因有微观如风险企业的潜力,管理者素质等;宏观如经济政策,证券市场情况等。

2.2风险投资中不同阶段管理方式选择

风司与风险企业在投资、管理、退出阶段冲突类型不同,风险投资冲突管理应根据风险投资不同阶段进行分阶段管理。

(1)风险投资投资阶段,冲突以沟通型为主,可以采取协调式冲突管理。协调式冲突管理适用于冲突并不激烈的情况,双方经过充分地沟通,协调双方利益,最终解决投资阶段冲突,为将来合作奠定基础。

(2)风险投资管理阶段,竞争型,沟通型,回避型冲突都有很能产生,可以采取整合式冲突管理。整合式冲突管理适用于较为复杂的管理阶段,根据冲突不同特点将协调型,旁助式等方法综合运用,将冲突分个击破,最终解决本阶段所有冲突。

(3)风险投资退出阶段,冲突较激烈,可以采取旁助式冲突管理。在风险投资的退出阶段,涉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这时的冲突一般是竞争型的,在沟通无效下试着向第三方求助。第三方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双方形成新的计划和选择。旁助式冲突管理可打破双方僵局,最终解决冲突。风险投资分阶段冲突类型及管理方式总概括,如表1所示。

3 冲突管理的分阶段案例分析

篇(8)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和作用

1.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的英文名称是(Venture Capital),也被翻译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指由风险投资家出资(资金来自个人或募集的资金),投资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或有独特技术而无法筹得资金的技术或者创业人,并承担高风险的投资机制。

2.风险投资的过高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包括技术萌芽阶段、技术发明阶段、技术创新阶段、技术扩张阶段和工业大发展阶段。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资金配置。

3.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

风险投资不论在那个阶段投资,一般都包括投资者(出资人)、风险投资运作方(风险投资公司)、风险企业(即创业者)三方。如下图(1-1)

风险投资运作方式(图1-1)

4.风险投资退出的作用

(1)评价风险投资过程。风险投资的对象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是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综合集成,其价值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财务核算来确定,只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发现、评价和实现。

(2)实现投资收益。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成功项目的投资收益就很难实现,其他失败项目的投资损失也就无法得到补偿,风险投资活动也就难于继续下去。

(3)吸引社会资本。风险投资是有筹资―投资―撤资三个环节构成的连续商业投资活动,如果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活动的链条就会中断,风险投资就无法实现投资增值和良性循环,也就无法吸引和动员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1.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

创业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也叫公开上市,是指当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风险投资家通过风险企业在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将其拥有的私人股份转变为公共股权,在获得法律与市场认同后,出售其股份以实现投资收益的一种退出方式。

2.买壳上市(Reverse Merger)

买壳上市是指对于因为不满足公开上市条件,而不能通过IPO实现风险资本退出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入一个已经合法上市的公司(壳公司)的控股比例的股份,在掌握该公司的控股权后,通过资产的重组,把自己公司的资产与业务注入壳公司。

3.兼并收购

兼并收购是指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而实现风险资本退出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在这种方式下,风险资本家可以快速地将风险资本撤出风险企业,以实现资本增值。

4.风险企业回购(stock repurchase)

是指风险企业的创办人(创业人)、管理层或员工等以现金、票据等有价证券买断风险投资家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份,注销或按比例分配给风险企业其他股东,从而使风险投资家实现投资收益的一种退出方式。

5.清算退出(Write-off)

清算退出(Write-off),是指当风险企业家意识到风险企业发展缓慢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或是当风险企业经营陷入严重困境出现债务微机时,风险投资家采取清算的方式撤出投资,收回部分或全部投资进行风险资本的清算退出。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障碍分析

1.风险投资退出存在法律障碍。首先,目前还没有出台针对风险投资为投资对象的法律法规,而相关《公司法》、《证券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

2.IPO方式退出渠道不畅。IPO能够获得风险资本获得巨额增值,这也是风险资本退出时首选IPO的最主要原因。首先,影响IPO退出的主要因素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在我国资本市场供给中,信贷资本、企业债券、股权资本占了总资本的9%以上,而风险资本比重微乎其微。

3.主板市场的壳资源稀缺,并且买(借)壳上市的代价较高。因此为了上市融资,风险企业可以从己上市的公司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将自己的资产和项目注入到壳中,或买入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对其进行控股,以达到上市的目的。

4.我国现存的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产权交易市场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成立。这与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对企业并购市场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5.缺乏风险投资退出所需的多层次资本支持。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容量小,不能承受大量企业的上市融资。如下表(3-1)

表3-1 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的外部障碍因素

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的外部障碍因素 选择比重 排列位次

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程度 20% ②

场外交易的方便程度 11% ⑤

法律、法规的完善 23% ①

上市条件限制 13% ④

风险投资中介的服务 9% ⑥

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 3% ⑧

二板市场交易便利程度 15% ③

各个商业银行的配合和支持 6% ⑦

(资料来源,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 范柏乃著 2002)

四、风险投资选择合适退出时机策略

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可以根据项目特点任意阶段选择退出,但是由于各个时期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风险投资家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使得各个时期的风险投资退出有不同的结果。

1.种子期。又称萌芽期,此时项目一般处于酝酿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成型的商业构想,但是还没有商业计划和创业团队。一般认为,种子期投资是风险最高的投资阶段,因为其中含有巨大的技术风险和进一步融资和营销的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家自有资金。进入该阶段的创业投资通常称种子基金,投资者主要是政府或富有且敢于冒险的天使投资者。

2.创立期。又称初创期或导入期,此时进入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这一阶段的经费投入显著增加,这一阶段风险仍主要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并且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开始凸现。

3.扩展期。又称成长期,相当于中试阶段,企业开始开拓市场,这一阶段的资金称作成长资本(ExpansioncaPital )。这一阶段的风险己主要不是技术风险,但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有所加大。由于技术已经成熟,竞争者开始仿效,会夺走一部分市场。

4.成熟期。又称获利期或上市期,此时企业进入产业化阶段,风险己基本消除,在这一时期,风险企业进入稳定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利润率已经不是风险投资机构所主要关注的目标。如下表(4-1)

表 4-1 不同企业状况采用的不同的退出方式

企业状况 退出方式的选择

成功企业 IPO退出、买壳上市、兼并与收购、回购、二次出售

一般企业 买壳上市、兼并与收购、回购、二次出售

失败企业 清算(解散清算、自然清算、破产清算)

表4-2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

参考文献:

[1]仝玲玲,杨青.我国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融资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12).

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管理机制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风险投资是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主要环节的一种循环运作过程。因此,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由风险投资的筹资机制、投入机制、投资后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构成,形成了风险投资微观机制的循环过程。由于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任何风险投资活动都可以说是不完全的,都不可能预见到风险企业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包括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将来可能发生的分歧与冲突。因此,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投资后的管理,比风险投资前评价和合同的设计更为重要。Kaplan和Stromberg(2001)认为,投资前审慎调查、签署投资协议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降低成本的三项主要措施。所以,在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创新之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涵义及内容

“机制”一词的运用十分广泛,对其涵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机制”既可以用作描述事物构成状态,即将描述对象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并确定其子系统构成与相互关系;“机制”也可以用作描述事物运行规律,将描述对象的内在机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理论解释与分析;另外,更多的是“机制”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事物运行的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各种功能,这体现出人们对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在投资后,为了促使风险企业经营的成功,风险投资家在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植和培育。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常规性管理。主要指风险投资人在风险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常规性手段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并按照合法程序与权力,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常规性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被投企业经营信息的动态反馈,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2、决策性管理。是指风险投资人通过派出人选出任被投企业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管人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过程。由于风险企业的特点,决策管理过程通常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派出得合格人选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建议,便于风险投资人作出正确决策。

3、增值。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增值服务贯穿于常规性管理和决策性管理全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协助组建管理团队、提供财务和融资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等内容。因而,增值服务已成为风险投资人对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动因

任何投资活动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风险的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1、价值增值最大化的要求。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创造价值增值:为创业者提供合适的投资机会;为风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或者如何最好地执行战略;为风险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源。

当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下获得投资机会、化解企业风险以及减少不确定性和作出最佳决策时,企业就创造了最大的价值增值。

2、防范风险的要求。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承担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商业风险,还有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承担着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商业风险是基于风险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商业风险无法完全预测,风险投资家只能随着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来调节他们的后续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水平与商业风险呈正相关,与风险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期呈负相关,但是当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强度与水平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风险投资家就可能会改变初衷并撤回投资。

在委托框架下,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于签约投资前的项目评估阶段,也存在于后续投资阶段。签约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逆向选择,投资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道德风险。因此,当的风险越高,风险投资家进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程度就越多。风险投资家通过投资后管理识别风险,收集信息,加强对于投资资金的监管,增加与管理团队的沟通机会,从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3、人力资本充分应用的要求。在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家的经验,二是风险企业家的素质,二者都极端重要,而且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首先,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是决定风险投资后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量与风险防范成效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其次,风险投资后管理对于风险企业家素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企业家在风险企业中有特殊的重要性。与成熟企业相比,风险企业面临着极度不确定的市场,具备极少的创业资源,并面临高度的风险。风险企业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洞察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作出决策。但是,在委托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过风险投资后监管,对风险企业家进行激励与约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性分析

1、管理对象的深化: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为核心。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不仅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特性,更具有特异性,这是风险投资后监管机制涉及的核心内容。概括而言,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异性主要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低担保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高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强显示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可抵押性。由于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和风险企业的特殊性,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而且还要对其严格的约束与监控。

在风险投资后管理中,应该根据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基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双方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因素的考虑,来进行机制设计。对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一方面企业家如果拥有相对较大的股权,其边际努力产生的边际收益中的较大部分将归自己所有,其将受到足够的激励;另一方面,由于早期阶段中风险企业家的担保能力相对不足,风险投资家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和损失,必须持有较大的最终控制权,并使公司的利益凌驾于企业家之上,甚至在必要时有权解雇企业家。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企业价值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的能力逐步显现,声誉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与价值也在提高,使得风险企业家担保能力将不断得以提高,而风险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则可能相应降低。与此相对应,企业家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应当增加。因此,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应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整性,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和运营状况以及企业家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能力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谈判能力。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对企业家进行良好的激励、严格的约束与监控,并体现动态可调整性。2、管理手段的创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质上是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的治理机制,是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长期重复博弈后最终会形成的一个最优博弈结果。因此,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最核心的手段。Kapla和Stromberg(2000)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家通过合约将剩余索取权、投票权、清算权以及其他控制权的分配分开进行,而这些权力的分配取决于企业在某一个阶段的可观察或度量的指标所显示的企业经营状况,因而控制权的相机转移也是逐步的、多层次的。

为了解决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发展各个阶段相应的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问题,对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诸多创新,其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可转换优先股为主要融资工具的控制权约束与激励。可转换优先股为主的融资结构实质上是对风险企业家一种控制权激励,促使风险企业家将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企业中去,努力把企业经营成功,实现风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企业家个人效用最大化。

(2)分阶段投资并保留中止投资的权利。一旦风险投资家发现任何有关未来回报的负面信息,下一阶段的融资可能被终止,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就无法实现,这种方式也减少了风险企业家试图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行重新谈判的机会主义行为。

(3)以股票赠与和股票期权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性报酬计划。通过上述方式,将风险企业家与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利益实现了高度趋同,降低了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4)投资者退出权约束。当风险企业业绩低于预期目标时,风险投资家为减少损失,将其前期投资以某个事先确定的价格回售给被投资企业。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风险企业实质运作资本数量的减少,还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影响风险企业家的后续阶段的筹资,从而提高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

3、激励方式的组合: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在风险投资中,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方式的运用,也是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内部协调总是有限的,需要市场从外部来进行推动,这种由外部竞争机制产生的对企业家的激励称为隐性激励。单纯的显性激励或隐性激励均不能够对风险企业家产生最有效的激励,二者的结合设计会取得更大激励效果,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的程度。

篇(10)

一、引言

风险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金融投资产业——风险投资业,并在世界各国形成迅猛发展的趋势。风险投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是常规产业的数倍,各国都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国家,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方式与路径各不相同。在美国,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配合,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达;而日本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是在日本政府的强制力下推行和完成的,日本政府是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实施者。因此,研究风险投资产业产生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明确其发展机制,对于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成熟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风险投资产业的内涵及其发展

1、风险投资的含义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又称为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但二者的表述角度略有不同,风险投资从资本的运营活动角度表述,而风险资本是从资本的货币形态描述,两者有共同的本质。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风险投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运作制度。

2、风险投资产业的成长与成熟

风险投资产业的成长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规模扩大、投资结构高度化和投资结构效率提高。这三个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风险投资产业规模的扩大指标具体包括融资规模、投资规模、风险投资机构数目和风险投资基金数目;投资结构高度化是指投资结构不断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演变的过程,实质是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分工的深化,投资结构不断向高度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发展。风险投资结构效率则包括不同组织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比例、受资行业结构合理性、受资地区重点是否明显、受资企业发展阶段结构是否合理等内容。这三个指标揭示了风险投资业的成长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结构演化的内在关联性。同时,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风险投资产业规模的扩大是风险投资结构高度化的基础,风险投资结构效率是风险投资产业规模扩大的前提,而投资结构高度化又为风险投资结构效率提供了条件。

风险投资产业的成熟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单纯的风险投资活动的层次和大量的资金并不足以构成一个专业和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一个成熟风险投资市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法律与法规条件、财政条件、文化条件以及中介组织发展等。同时,由于风险投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的成熟不仅仅是风险投资产业单独的成熟,而是必须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整体发展相联系,特别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相联系。因此,风险投资产业的成熟条件涉及到一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社会文化和相关配套机构与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

三、风险投资产业演化发展的规律

在现实研究中,由于各国的初始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尽相同,以及风险投资发展阶段与水平不同,风险投资会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和制度内涵,而且由于人们对风险投资不同的理解与界定,在各国会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思路,从而使得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产业,在各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总的来看,风险投资产业发展演化具有以下规律。

1、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行为,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

从微观的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风险投资主要是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主要环节的一种循环运作过程,这一过程都必须依靠市场行为来逐一完成;从宏观角度而言,市场不仅决定了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最终的发展方向,风险投资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还需经受市场机制的考验。

2、政府在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虽然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是市场行为,但是其生存和发展却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从历史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业诞生到政府支持前,其生存和发展的步伐一般很缓慢;在政府明确支持后,风险投资业得到长足发展。在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是从创建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着手,包括经济、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

3、市场行为与政府支持在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中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与选择的关系

一方面在风险投资运作的主体市场力量相对微弱的前提下,其发展需要外来力量的扶持,政府通过扶持行为,推动其发展壮大;随着风险投资产业的壮大,市场机制的力量增强,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政府的扶持政策,必须通过市场来检验与筛选,风险投资产业在实践活动中也不断调整和完善,反映了风险投资行业的演化和进步。市场行为与政府支持的动态均衡是风险投资行业最终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

四、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如前分析,在不同的国家,风险投资产业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并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一些条件和因素,却是所有国家在风险投资发展进程中都不可缺少的。那些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着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们可称之为风险投资的动力因素,具体而言也就是那些能够直接推动风险投资活动的根本性的决定力量。作为风险投资的动力因素,涉及到风险投资进程中的客观内在动因。可以说,一国风险投资进程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风险投资动力因素的形成及其强弱程度。

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的基本特征是:长期制约或影响风险投资发展过程的最原本因素,它对风险投资的发动和演进具有决定作用,并规范和决定风险投资发展的形式、速度和方向。根据现有的理论进展和经验分析,推动风险投资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它们与风险投资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

任何投资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而决定的。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投资,风险投资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有可能获得超额的风险投资收益。传统金融机构一般注重资金投放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再加上贷款利率等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一般不敢承担高风险投资于高科技企业,也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高收益。但是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可以实现风险与效益的统一,通过有效地控制风险并分享收益。

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制度变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保证风险与效益的统一。一是通过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选择来组合资源,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道德风险,提高风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其中有限合伙制是风险资本的最佳、最有生命力的组织形式。二是通过严格的项目遴选机制挑选最有潜力和最符合自己投资专长的项目来进行资本投放;通过各种投资策略实现风险的控制与分散。三是通过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来强化风险控制;通过积极的投资后管理机制来实现资金增值的最大化与风险的最小化。四是通过畅通的资金退出机制渠道实现收益分享。只有在承担较高风险后获得相应的高收益,才能真正实现风险与效益的对称统一。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通过风险资金的退出增值,使得风险投资机构得以分享高科技企业成功后的高收益,使投资者的资本保值和增值有了可靠保障,也解除了风险投资家的后顾之忧。

所以,仅仅有了高收益的预期还不够,只有从机制上为高收益的预期提供安全保障,才能够吸引资本与人才向风险投资领域流动,风险投资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2、风险投资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那些有判断能力、有信心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领导者,是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生产要素的群体。而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被认为是具有技术性的,能够打破平衡的好主意。因此,从另一种观点看,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思考和行为方式。百森商学院则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不考虑资源目前是否可得的情况下辨识机会并且利用它,目的是在私人和公共领域内创造财富。

在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无可置疑地扮演着一个发动因素。一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在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过程中,最稀缺的资源是企业家的能力;最紧迫的问题是合理而有效的配置现有资源。只有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阶层充分发挥高超的管理才能,风险资本才能产生其应有的高效益。二是风险投资行业的高风险特别需要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阶层。企业家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应对不完全信息和高交易成本;当市场形成越不完全,就越需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把资本和技术投向最具效率和前途的生产活动中去。三是企业家精神决定着风险投资产业的演化与组织创新。产业是具有相同的组织形式的一系列组织,产业的演化就是特定组织形式的扩散。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阶层既能够通过创造出新的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来重新组合现有产业,也可以通过“复制”现有组织形式使产业走向均衡。企业家精神会带来新的组织形式产生,引起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新组织形式的扩散,从而完成产业的发展与成熟的演变过程。

3、科学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原动力。大量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产生了对风险资本的强大需求,风险资本也由此产生发展,并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风险投资企业应运而生并不断演变发展。

从历史渊源来看,风险投资产业产生于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之中。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促进了风险投资的产生。由于技术创新本身的高风险性、高回报性的特点,特别是技术创新活动对资金的客观要求,催生了风险投资这一具有开创性的投资方式的产生。二是创新技术产业成为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的出现,特别是那些能提供巨大消费潜力以及高收益的技术,能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兴旺和扩大高科技产业化,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随着高科技产品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和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风险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加速扩张。三是风险投资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活动。风险投资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方式,从融资投资方式、组织管理方式、项目评估决策方式到资本市场运作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产生出独特的资源整和、资金配置、激励与约束效应。因此,风险投资具有来源于创新活动的文化血脉。风险投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科学的创新型文化。

风险资本只有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实现资本增值,而高科技产业也只有在风险资本投资的前提下才能迅速产生效益和实现持续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经济增长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教授的经典式定义,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给本国居民提供日益多样化商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风险投资活动的兴衰发展,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风险投资活动产生在一国经济长期快速或稳定增长的过程中,受挫于经济增长的波动过程中,世界各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史无不揭示了这一点。从长期来看,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伴相生的关系。

现代经济增长对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现代经济增长为风险投资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环境与条件。首先,现代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仅降低了风险投资的整体风险,还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最基础的发展条件——资本的不断积累与持续供应;其次,现代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导致持续的技术创新,在国民产出量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会出现持续的对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巨大需求,从而促进风险投资的产生;最后,现代经济增长带来的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调整和创新,为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才培养与制度支持。因此,整体经济环境无论在短期和长期都对风险投资有着最大的影响。二是现代经济增长为风险投资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涌现诸多投资机会,这不仅为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由于这种变化的长期存在,并且处于长期上升的趋势,就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得风险投资不仅能够在微观层次顺利完成风险资本循环的整个过程,也可以使得风险投资产业在宏观层次顺利完成组织结构的创新扩散和产业形态的变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风险投资业是现代经济增长本身的产物,并最终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当风险投资与新的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真正形成时,风险投资业作为一个产业就真正发展起来了。新晨

五、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市场机制是风险投资行业产生的基础,而政府的扶持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保障,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那些对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起着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中,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风险投资的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求动力,现代经济增长则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长期动力。

以上研究给予我们以下现实启示。一是要充分协调与发挥市场与政府在风险投资产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政府扶持的保障与支持作用,既要满足市场主体(风险投资者)强烈的制度创新需求,也要实现政府最大限度地获得制度变迁的规模效应,实现制度变迁的效率最大化,路径最优化。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活动对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极大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能够真正产生风险投资的需求。要加强技术创新活动对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拉动效应,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而且必须建立良好的技术市场机制,前者为风险资本的运作提供丰富的技术产品,后者则使技术创新成为风险投资发展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后盾。三是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促进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关键不仅在于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培育产生企业家群体的文化环境。一个为开创企业提供动机的支持性的文化环境或是激励是最重要的,而且文化背景决定了具有创业潜质的个人的分布状况。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具有创业倾向的频率越高,它所储备的潜在企业家就越多。因此,进行风险投资和创造企业的概率就越高,风险投资产业就越能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于晖: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1(7).

[2]李建华、刘晓宏、罗雨泽:风险投资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与税收政策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1).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30日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现阶段,我国风险经济市场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如火如荼,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的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当前的现状,只有从风险管理内容的基本点出发,进行深度地剖析,才能有助于提高风险投资领域的安全性。

一、风险投资管理的特征和内容分析

(一)风险投资的特征及内容分析。风险投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它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支撑和投资路径。风险投资一般是指募资者通过平台的资金对微型或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投资,其投资对象通常是在创业阶段的企业,通过投资策略的组合可以将投资风险降低。风险资本家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是由专业的人将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的企业,从中获得附加价值的投资者。从投资行为方面来说,具有丰富经验,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比普通企业更容易生存下来,将商品产业化的速度会更快,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大收益。从运作方式来看,一般通过专业的方式进行筹集资本、资本投入、运行管理、资本退出四个主要阶段。

风险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难以预见性、潜在性、危害性等特征。所以,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识别风险的种类,判断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而且还应注重方法的运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调查。对风险进行识别后,通过投资组合策略降低风险。

(二)风险投资对于创业企业的内在要求。虽然在产业和发展模式上有所优势,但是创业企业大多数都存在着技术用法、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问题、如何处理风投的关系等问题,然而因为企业尚在成长期,多数是没有盈利的。对于这些问题,经济领域的投资家们对于经济和运营有着他们自己研究的一套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人需要做好风险与回报的研究比较;风险投资作为一个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一次性参与;调整滞后的供应和需求的风险资本基金。

而风险投资是能控制的、能够用于确立和适时提高改进经营绩效的资产,重点不在于对于创业企业短期的理解性,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在未来获得一些收益和价值发现,这是创业企业的特点。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创业家的能力、好的管理者是稀缺的资源。创业对创业家的创新能力、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家来说,要求其有勇气负担所有可能的风险和波动性,不需要太多的创新者,不需要发明家一样的头脑。对于风险的资金来源来说,必须要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有从银行借到大量资金的实力,如果能够吸引资金雄厚的个人投资者更好,这些方式可以加强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和资金流转速度,为企业的后续动作提供好的资金保障。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于他们的限制政策也很多。在风险投资市场,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必要的法规准则以规范市场的运作和监管,但不宜过多进行干预。风险投资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一个领域,政府应当起到的作用是一个好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促进行业的健康积极发展。

二、风险管控在我国的价值体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管理的价值体现。风险投资是一种不确定性高、风险高、组合性的长期权益投资,相比于其他传统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在投资项目中大多数会遭受到种种困难导致最终难获回报。只有10%~20%的可以获得成功,但是由于项目失败后的损失太大,所以长期的投资显得尤其重要。项目如果发展得好,资产增值就很快,通过发行上市股权出售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因此,风险管控在此过程中必不可缺,它关系到整个投资的成功与否。

(二)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风险投资在我国将遭遇多种风险,只要其中一个风险没有管理好,就会导致全部出错,带来的结果也就显而易见。这些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计划风险以及由于外部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等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政策环境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风险投资成功率极其低下,因为整个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成熟,由于复杂的技术性和投资的不确定性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政策体制等问题,风险投资非常难以成功。再者,我国的融资体制没有像发达资本国家那种严格的出资人制度,因此投资主体不明显,法律约束的对象空乏,虽然国家对它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调查,然而调查过程又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调查者的不可控性、程序的复杂性、权力的交错等都使调查尤为艰难。

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只有股票,对其他两个市场知之甚少;国家的信贷及并购不成熟,在资金方面国有制银行对它支持太少,其中信用问题是其获得支持的最大障碍。因此,对于各种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规范。

三、风险投资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管理原则

(一)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应用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应用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立项的谨慎选择等,对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一般项目的管理项目选择的方式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广收申请、多次挑选、重复取证、小心立项。从内部因素分析,就是企业内部经营的模式以及生产经营的基本面。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在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上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整体性原则不能仅仅着眼于暂时性的风险,而应该从投资的内容和整体性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新方式来把握风险因素。

(二)风险投资管理模式选择原则。在选择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对于基本的原则一定要严格遵守。

一是经济性原则。风险投资的管理人员需要谨慎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同时管理行为产生的成本也需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置安全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和严格核算。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之前肯定要深入其中,分析项目内在的影响因素和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系,特别是创业团队中的权力结构要分配合理,风险品种的特殊性不可平均分配,必须全面在投资期间将风险管理分配给团队不同的人身上,因为这些风险因素变化可能造成不同的损失,需要不同的团队针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解决。在投资之前考虑最低限度的成本消耗,做到合理使用和选择项目,选择能够承受亏损的投资对象,采取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既是决策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对于所要投资行业的特征,对风险偏好的因素要进行归纳筛选和提炼,善于抓住有价值的风险因素,把握它的关键和实质。比如,对于删选项目,搜集情报、技术评价、投资机会研究、管理模式创新都需要自己完成,需要有完备的业务,对法律法规都有严格的理解力。同时,整体性原则要求投资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一时的风险,而应从投资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决策,过于悲观、过于乐观都不可行。

三是全程管理原则。投资的风险多种多样,管理者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寻找能达到决策目标的方案并时刻关注风险,不同的条件制约与决策本身目标一般相制约。在保守选择的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开放性视野上有充分了解。只有在这些原则上面遵循,才能有助于企业在风险投资管理进行合理应用。

四、风险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在投入创业企业之后,就撒手不管了,缺乏参与管理的观念,这使投资资本演变成了短期贷款、拆借,而没把投资资本真正转化为风险企业的经营资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就不能更大地带来价值。现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资本的管理应该加强措施的实施,充分注重管理和经营的有机结合。

原因在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比例不对称性。一个企业在创建时的主要风险特征包括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一旦风险发生,企业中途夭折,投入的资金就不可能收回,投资者必须承担资金损失,但是如果是技术,就可以在他的有效期内坚持经营。一些技术经过进一步开发和反复试验,可以变得更加完善,交易性兼容也会更加成熟。从企业内部来讲,影响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主要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上层支配管理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往往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管理者与投资者是相分离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管理者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为企业的发展增加砝码,而且对于投资者的利益,管理者也需要保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对投资者隐瞒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将来的损失。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层面看,为了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以及加强对于投资者的信任性,投资机构应该参与到管理中来。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风险管控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能够改善企业会计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案。这个过程必然会曲折,我国相关政策法律尚待完善和风投领域的不成熟性对风险管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建立好自己的一套风险投资管理的模式呢?最重要的是解决项目运作方式不科学的问题,这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长时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频繁的风险管控对风险分析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操作规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辅以准确的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让风险投资的各项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本文首先对风险投资的概念以及发展进行了论述,然后陈述了风险投资的问题以及价值体现,再进一步对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和管控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特别是风险管控在我国尚未成熟的风险投资领域中必要性的解释。风险投资愈加广泛,风险管控就越发不可或缺,同时难度也随之增大,它的有效性更是对风险投资的成败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我国风险投资管理还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规范行业规则,形成正规良好的投资环境。风险投资者建立风险管控体系是大势所趋,风险投资管理的体系需要与中国现状相结合,在良好市场前景下只有提高风险投资管理的水平才能对当前市场经济模式各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和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