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8 16:43: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教学常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篇(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育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重要的环节。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就是运用优美、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优美的音乐不会随时间而消失,有着永恒的生命,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乐形象,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和见闻,以及教师在课前给予他们的提示,通过上网、看书所获取的一切资料慢慢展开想象。

二、用头脑想,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备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议论、积极想象、积极创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学《悯农》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学习这首歌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想象,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在“议”中创新的教学目的。

三、用表情唱歌,在“唱”中创新

每个孩子的歌声都是天籁之音,“唱”这一教学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在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之后,引导他们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然而,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最突出的人文本质,那么,歌唱教学的人文本质在哪里呢?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就是让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所谓的“歌以咏志”指的就是这个。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的、极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和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诗歌情境,可以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诗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众所周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手舞足蹈用动作表现,动作是他们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更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并且用他们自己的思想表现出古诗词音乐、歌曲和创新音乐的时间、空间。

五、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中创新

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

“创”其实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先自己把歌曲谱出来,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和老师给予的一些意见,选出其中较好的几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乐器,还要自选打击乐器伴奏,然后以自由的形式把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通过自己的打击乐器配乐,进行“自创”表演。当前的学校教学倡导学科综合,“吟唱古诗词”融合了语文和音乐两门学科。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在配乐朗诵和歌唱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2)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合唱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合唱教学模式认识程度的高低对整个课程的发展有着突出性影响,教师需要将合唱中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效果。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细节发展要求,一部分音乐教师忽略了合唱细节的重要性,而且在音乐教学模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只以学生的音乐成绩达标为具体目标,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深入认识,阻碍了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正常发展。

(二)合唱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成员配合的默契度和声色音调的控制调节是合唱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音色特征采用适当的合唱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规划指导,才能有效提成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只是采用反复合唱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合唱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的基本素质能力,由此对学生在音符和声调的控制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在合唱教学课程中,需要每位学生对一首新的曲目投入大量的练习时间,而整个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给学生的整体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力,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开始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学有效性难以保障。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中小学生在音乐合唱教育学习中需要控制好音准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训练气息和肺活量,演唱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气息与音节的控制,能够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为使学生有较好的音准,教师就要训练其咬文吐字,这能让学生变得口齿伶俐。学生要想在不同声部在演唱过程中有较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就要具备敏捷的反应与思维能力。因此,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能直接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定能构建其自身的审美心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确定教学常规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需要确定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开展一切关于教学活动的根本,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需要在教学之前确定声部,并且依次确定教学常规。对于学校的音乐活动而言,开展合唱教学是学校普及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合唱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合唱受到学校音乐课堂环境、教学器材的影响较小,具有普及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合唱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现有条件,根据音色、音域的特点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学生具有人人平等参与的权利,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升教学效果。历史上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课程的开展,比如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他通过创造以歌唱为中心、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都能够参与合唱,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

合唱教学对于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合唱的教学效果,和唱者必须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步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美丽。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的教学

合唱教学是意向合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在合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技巧与合作精神。通过合唱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合唱的多声部训练而言,让学生感受合唱效果,并且通过高低声部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结语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合唱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细节,从教学训练与教学过程点滴入手,以确立教学常规、重视二声部视唱训练、开发多方位的听赏、丰富歌唱的表现形式,促进合唱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04):10-13.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90-01

一、引言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小学生涉事少,可塑性高,学习能力强。作为教师应当特别注重这个阶段,潜移默化、一如既往地以爱心与耐心作好引导工作,并进行适当的约束,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的音乐学习常规。如此,老师应当怎样做,方可让良好学习常规成为现实。如下,本文将以自身阅历为例讨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如何把握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的引导

(一)构建起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

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为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老师的前提,更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如《56号教室中的作者》雷夫切实践行了这点。在56号教室中,学生们告别“害怕”,取而代之的是爱与信任。雷夫老师坚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天使的心灵,都在不可限量的潜力,他竭尽所能地去发现所有孩子的发光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人对成绩优异听话的学生,会由衷的喜。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显现偏颇的态度。雷夫老师在此方面独辟蹊径,常怀公正之心,心里始终有学生,致力于学生一同创建起和谐轻松的师生氛围。

(二)构建具备音乐特色的课堂常规

就常规训练的单方面来讲,音乐课与别的学科有共通点,也有区别。而区别就在于不仅要组织同学们站、坐、排队、出入场所的训练,更要基于这些训练,搞好音乐教学。使同学们在浓郁的音乐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到相关知识。使学生切实体验音乐课的真谛。比如:让学生听着欢乐的音乐步入教室,以上、下音阶的变化代表起立与坐下的口令,师生问候用音乐来表达。坐好的指令音乐如何设定,哪个和弦又代表“安静”等。

(三)音乐课堂中科学适度点评学生

怎样调动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怎样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怎样让学习更自主的融入整个过程,怎样对学生进行适度点评,怎样在音乐课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来推动音乐教学的不断前进。这些都值得业界认真思考。

1)扬长避短,掌握正面评价的时间点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展现出不同的条件、水平。某些学生更适合唱歌,某些学生舞蹈的资质更优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扬长避短,全面的角度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点,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和教诲。适度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信心及主动性,反过来对老师工作亦是一种认可。良性循环机制由此就建立起来。

2)暗示法以纠错

对于那些纪律性差,调皮的学生,老师要适当使用目光注视法,或以轻摇头的方式给予提醒,这种评价形式不至于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更乐于配合老师,改正错误。

3)评价语言内容需详实,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注意到,某些教师的满堂教学中,总是使用“真棒!”“好!”“正确!”等评价。有的孩子一听到就识破老师的敷衍行为。而把某些专业术语融入到语言中收效就大相径庭。评价中包含的内容要详实,要丰富,要全面,要专业。孩子们被重视的感觉油然而生,自豪感、满足感的增强有助于他们更刻苦的为学习。

三、结束语

想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只有在严而有序的音乐课堂常规下,课堂的音乐性才会有它坚实的基石,即使飞得再高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我们肩负着创造课堂“奇迹”的光荣使命,学生受益终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引导”践行精神。我想,我们定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4)

二、乐谱制作能力

音乐教师在常规音乐课教学、音乐节目排练活动中,经常要和乐谱打交道。因此,音乐教师的乐谱制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乐谱,以便教师做示范,这就需要在课件中插入乐谱。在PPT中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乐谱,但乐谱需要用专业打谱软件制作,才能以图片的形式导入PPT中。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会负责组织学校的合唱队、乐队排练及重大节日演出的任务。在这种活动中,乐队总谱不可缺少。或许有些经典作品的乐谱可以从专业乐谱网站下载,但更多情况是教师根据歌曲乐谱自行编配小型乐队总谱。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排练时能有乐队总谱方便视奏,用专业制谱软件制谱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通行的制谱软件根据乐谱类型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大类。在简谱绘制方面比较出色的有作曲大师、雅乐简谱等;五线谱绘制软件相对来说比较多,初级阶段的有Overture,高级阶段的有Sibelius和Finale。以上这些制谱软件都可以对乐曲的调式、节拍、声部、速度等进行设置,完成乐曲音高、节奏型、歌词的输入,以及对乐谱布局的排版和调整。因此,能够使用制谱软件绘制乐谱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是一项基本职业技能。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然会涉及音频编辑方面的工作。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阐述乐曲的曲式结构,然后进行分段欣赏。切忌采取从头播放到尾,囫囵吞枣式的听赏,特别是像交响曲、奏鸣曲等较大型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重复播放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欣赏多段体音乐作品时,如A—B—A结构,用音频编辑软件将作品按顺序依次截开,让学生分而听之,去感受前后两段与中间段落的对比。或者在欣赏奏鸣曲式时,把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段落分割,让学生分段感受奏鸣曲式的核心内容,然后让学生单独聆听连接部和结束部,通晓奏鸣曲式各个乐章的段落进程,最后全乐章合而听之。以上做法可以加深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大型曲式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中小学音乐教师一般要担任学校节日文艺汇演的组织工作,晚会演出也需要音频处理方面的工作。在制作歌曲联唱类节目的伴奏带时,需要从网上下载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再利用音频制作软件将其串联起来,完成音响制作。这些工作都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音频编辑能力。目前常用的音频编辑类软件有AdobeAudition、SoundForge等,大多都支持对WAV、MP3、MPEG、AVI、WMA等多种音频格式的转换和播放,支持剪贴、复制、粘贴、多文件合并和混音等常规处理,支持对音频数据进行扩音、衰弱、淡入、淡出、压限、延迟等特效处理。四、网络音乐信息收集能力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作为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互联网上搜索音乐信息的能力,包括在一些音乐类网站上检索音乐专业知识,从酷狗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搜索引擎上下载音乐作品,或是在优酷和土豆等视频网站上搜索中外音乐名作的演出录像等。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自身音乐文化知识修养,另一方面,这些从网上搜索到的内容可以成为音乐教学课件中的丰富素材。

篇(5)

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对“培养规格”的第四点做了如下阐述:“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本文试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音乐学专业从教经历,谈谈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水平。

 

一、软件开发课件制作能力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能够胜任音乐课的常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量更加丰富、相对粉笔板书更为直观,且集视、听效果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现。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手段。音乐艺术以声音为载体进行传播。音乐课教学应充分遵循这一特性,把声音的输出作为音乐课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在课堂上娴熟操作,是每一名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

 

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流软件是美国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这是一个“演示文稿”功能的课件制作软件。在制作音乐课课件时,该软件可以导入文字、课件背景、图片(包括乐谱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且能使其按照设计好的顺序出现,以动画的方式展现每一张幻灯片中的视听素材。它能很好地满足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唱歌、音乐欣赏等几种常见课型对多媒体课件的需要。

 

二、乐谱制作能力

 

音乐教师在常规音乐课教学、音乐节目排练活动中,经常要和乐谱打交道。因此,音乐教师的乐谱制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乐谱,以便教师做示范,这就需要在课件中插入乐谱。在PPT中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乐谱,但乐谱需要用专业打谱软件制作,才能以图片的形式导入PPT中。

 

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会负责组织学校的合唱队、乐队排练及重大节日演出的任务。在这种活动中,乐队总谱不可缺少。或许有些经典作品的乐谱可以从专业乐谱网站下载,但更多情况是教师根据歌曲乐谱自行编配小型乐队总谱。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排练时能有乐队总谱方便视奏,用专业制谱软件制谱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通行的制谱软件根据乐谱类型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大类。在简谱绘制方面比较出色的有作曲大师、雅乐简谱等;五线谱绘制软件相对来说比较多,初级阶段的有Overture,高级阶段的有Sibelius 和Finale。

 

以上这些制谱软件都可以对乐曲的调式、节拍、声部、速度等进行设置,完成乐曲音高、节奏型、歌词的输入,以及对乐谱布局的排版和调整。因此,能够使用制谱软件绘制乐谱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是一项基本职业技能。

 

三、音频编辑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然会涉及音频编辑方面的工作。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阐述乐曲的曲式结构,然后进行分段欣赏。切忌采取从头播放到尾,囫囵吞枣式的听赏,特别是像交响曲、奏鸣曲等较大型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重复播放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欣赏多段体音乐作品时,如A—B—A结构,用音频编辑软件将作品按顺序依次截开,让学生分而听之,去感受前后两段与中间段落的对比。或者在欣赏奏鸣曲式时,把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段落分割,让学生分段感受奏鸣曲式的核心内容,然后让学生单独聆听连接部和结束部,通晓奏鸣曲式各个乐章的段落进程,最后全乐章合而听之。以上做法可以加深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大型曲式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中小学音乐教师一般要担任学校节日文艺汇演的组织工作,晚会演出也需要音频处理方面的工作。在制作歌曲联唱类节目的伴奏带时,需要从网上下载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再利用音频制作软件将其串联起来,完成音响制作。这些工作都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音频编辑能力。

 

目前常用的音频编辑类软件有Adobe Audition、Sound Forge等,大多都支持对WAV、MP3、MPEG、AVI、WMA等多种音频格式的转换和播放,支持剪贴、复制、粘贴、多文件合并和混音等常规处理,支持对音频数据进行扩音、衰弱、淡入、淡出、压限、延迟等特效处理。

 

四、网络音乐信息收集能力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作为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互联网上搜索音乐信息的能力,包括在一些音乐类网站上检索音乐专业知识,从酷狗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搜索引擎上下载音乐作品,或是在优酷和土豆等视频网站上搜索中外音乐名作的演出录像等。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自身音乐文化知识修养,另一方面,这些从网上搜索到的内容可以成为音乐教学课件中的丰富素材。

 

结语

 

篇(6)

最佳的课堂管理诀窍是让音乐课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要做到这点,教师课前首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为每一节音乐课做好教学设计,考虑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内容,是不是符合学生心理,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的每个步骤都是值得推敲与琢磨的。

例如导入环节,可以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的情境。如歌曲《过新年》,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带给了学生震撼的视听感受;或是在教室贴上窗花与春联,挂上两个灯笼营造过年气氛,以便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律动辅助唱歌,营造互动课堂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歌曲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总是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兴致高,思想集中,注意力才不容易分散。

三、重视常规养成,建立赏罚制度

有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课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课堂常规;还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习惯具有稳定性、自动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动作,不需要思考与提醒。

音乐课气氛活跃,经常会有“动”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教学组织将困难重重,甚至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我在平时十分重视对低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常规的培养,从小养成,点滴做起,如唱歌时背挺直,双脚平放地板;有问题、要发言就举手,别人发言或唱歌时不能插嘴;律动时不能离位;在做动作时,别人不小心碰到你,不要斤斤计较等,每堂课进行督促并不断强化,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四、提升人格魅力,构建和谐课堂

任何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都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手段,我认为,教学组织策略的最高境界应是教师凭借本身渊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个性的魅力和崇高的师德,建立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的人格修养和业务素质时刻都在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有魅力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的音乐技能,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广博的学问。

(2)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和崇高的师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光明磊落的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待本学科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3)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一个不懂得爱、没有爱的老师,他的教育是虚伪的、苍白的。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纯粹的心灵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

以上是我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总之,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而教学组织策略又是一项多侧面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只有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实践,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活泼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篇(7)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课前预习

授课前,教师将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以口头或QQ留言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上网查询完成这一任务。如在教学河北少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欣赏课《拉德斯基进行曲》一课时,在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与这首乐曲有关的资料,在课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如: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什么是管弦乐曲?等等。对于这些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课下的上网学习了解,再通过课上的交流,已经很清楚了,这样不仅为课上教学节省了大量欣赏时间,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上好常规音乐欣赏课

1.凸显教学意图。

在音乐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精美的视听效果往往是音乐教师自身无法达到的。而正确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与作用。如在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情况,通过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直接把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模仿乐队编制队形坐好,随音乐的变化,让学生模仿乐手演奏,使整个课堂动态化,学生在集体表演的气氛下感同身受。使学生对管弦乐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编排和曲式结构都有了深刻印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使教材中静止的、单一的音乐内容变得鲜活、丰富。

静止、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枯燥,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没有意思,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如在我在教学《采茶扑蝶》一节欣赏课时,通过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欣赏。除了一些辅助的关于江南人们采茶时愉快劳动的相关画面,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联想外,还对不同人声演唱、不同乐器演奏进行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处理带来的不同表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大大激活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在音乐教学中,基本的音乐知识是必须传授给学生的。但传统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多半是通过抽象的讲述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也不容易记住。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音乐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例如在欣赏歌曲《大白象》时,课件音像同步,随着旋律的音高变化呈现出歌曲旋律线条进行的方向,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与理解什么是旋律线,以及什么是平行、上行和下行等音乐基本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欣赏我国作曲家史真荣创作的音乐故事《龟兔赛跑》时,用黑管的旋律代表兔子的形象,用大管的旋律代表乌龟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听到声音,无法再现动物形象和乐器的样子,学生只能凭空想象。而通过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就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乐器的演奏,把音乐的内容形象化。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实现了声、像、文字的统一,动与静的统一,情与景的统一。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上好非常规音乐欣赏课

1.实现人机互动。

常规的音乐欣赏课都是在音乐教室完成的,学生只能听。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现代教学手段,就可以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新鲜感。如我们可以把一些音乐欣赏课搬到计算机教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在“听一听—想一想—看一看—再听一听”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小学五年级的欣赏课《彼得与狼》,这是一部交响童话,全曲长达30分钟。乐曲用不同的音乐主题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乐曲,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形状及它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旋律,并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用常规传统教学手段来欣赏,由于乐曲较长,只能在课堂的前十分钟由教师讲解,看挂图复习各种乐器的名称、形状,然后听各个人物的音乐主题,再介绍作者。在听完乐曲后,匆忙总结,没时间反馈。学生往往对故事的情节记得比较清楚,音乐的主题旋律却记不清。所以我把它制作成了一个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利用这个网站实现人机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时间,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自主学习方式。

篇(8)

一、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介绍

活动名称: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其中奇蒂克是美国一所小学的名称,CHAMPION为该学校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

活动目的:确保课堂常规

适用年级:3-5年级

理念描述:这一学年我们学校的校园主题是奇蒂克CHAMPION。因此,我提出一个方式来世学生来了解体育课堂常规的同时也包括了解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我告诉我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遵守这些常规,将使我们得到一个奇蒂克CHAMPION”,而at这些具体常规的首字母拼起来恰好是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C- Cooperation(合作):利用团队合作展示良好的运动员精神

H-Hands(双手):手和身体部位不偏离我们的控制

A-Attention(注意力):达到或者改变一个安静的身体和发声状态

M-Music(音乐):做运动的时候要活泼,停下来的时候要安静

P-Prepared(准备):总是穿着胶底运动鞋和合适的衣服

I-Involvement(参与):总是参与并做出最大努力

O-Others(其它):尊重老师、环境和你的同学

N-Noise(声音):停下,观察和聆听哨声或音乐

评估方式:回顾这些课堂常规之后,我会单独说一个字母或单词(例如,我说C或者Cooperate),然后要求学生来说明这个单词对于课堂常规的意义,以此来进行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并作出评估。

二、案例分析

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校园主题为英文单词“CHAMPION”,中文意思为“胜利”。这一小学3到5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是与校园主题相结合的,将“CHAMPION”每一个字幕分解开,以每个字母为首字母创造一个单词,并且这些单词符合体育课的要求。

(一)案例内容分析

奇蒂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迎合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意思。分别为合作、双手、注意力、音乐、准备、参与、其他、声音。这些课堂常规的设计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条件即为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完成课堂常规的学习。“C”代表合作,即在课堂上的团队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员精神;“H”代表双手,表示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一定的动作;“A”代表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能够根据要求达到一个安静平稳的状态或者改变这种状态;“M”代表音乐,指学生在运动时保持活跃的状态,而在停止活动时马上进入安静的状态;“P”代表准备,意思是要求学生体育课的课前准备要充分,着装要合适;“I”代表参与,指学生应当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付出最大努力;“O”意为其他,指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尊重老师同学,遵守课堂环境;“N”代表声音,表示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关注声音信号,能够辨别开始、停止等不同要求的音乐或哨音。

三、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思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常规即课堂常规,校园主题即校园主题,二者没有直接联系。而在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体育教学将课堂常规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在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良好地表达了学校的校园主题,这种新颖而巧妙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小学确定每学年校园主题

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前提是学校要确定一个校园主题。小学校中每一学年确定不同的校园主题,有利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因为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知识局限性、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主题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我过小学中建立校园主题的并不多,但有一些学校会开展一些校园主题活动,以此来优化育人环境,给予每一个学生最有益的涵养;培养广泛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供充分历练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增长胆识和获得经验1。但是校园主题活动仅仅是众多校园活动之一,并没有上升到指导精神的高度,对校园主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二)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

传统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一般包括: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整理着装,清点人数和出勤,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安排见习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准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能维持一堂正常的体育课程,而且在教学上都具有其各自特殊的意义,但是目前体育课堂仅仅停留在单纯运用这些规则,并没有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堂内容,而一些小学校并没有校园主题,更谈不上课堂常规与之结合。因此,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要集思广益,积极创新;紧扣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三维反思;充分结合体育课堂常规。

总结

总体而言,小学校校园主题的确定有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优秀品质的培养。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课堂常规能够结合学校校园主题,能够更好地实施好课堂教学常规,有效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文娟.校园主题文化节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7(5)

[2]赵爽.对建立体育课堂规则的研究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

[3]庞宇.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J].体育师友.2012(2)

篇(9)

想必许多小学音乐教师都有过相同的经历:来上音乐课时有的学生经常拖拖拉拉,进到教室后乱讲话,无视老师的存在;在上课过程中更是随意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把音乐课当放松课。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整顿打断,可想而知,这样40分钟的课堂又有多少实效性可言呢?所以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中国有句古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里所说的纪律、规矩,体现在课堂教学就是必要的教学常规。一堂音乐课既轻松愉快,让学生陶醉,乐在其中,又有序有节,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音乐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一、建立教学常规是首要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的存在首先需要的是没有其他杂音的安静环境。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前提,即使最优美的音乐也是杂音。因此,音乐课堂常规教学特别需要有个控放自如、能给音乐展现所有美妙的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形成,就需要建立音乐课必要的教学常规。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堂务必建立以下几个教学常规,并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

1.学生进音乐教室的常规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地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就要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由于教材实行循环使用制,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我在每班各选出3位同学接收收发书的任务,要求他们在班级进音乐教室之前就把书发到每位同学的座位上,从而节省上课的时间。

2.聆听音乐的常规

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绝对的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及身体来表示,如或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切不可妨碍他人的听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3.歌唱的常规

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与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如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在唱歌时要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4.乐器练习的常规

乐器进课堂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练习之前如不先告知演奏的纪律,则课堂将会乱作一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统一放在某个地方,练习时才能拿出来,并且在练习时注意姿势准确,聆听自己演奏的声音,老师在示范时要认真聆听,注意观察。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

5.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要有合作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观看表演的学生要当文明的小观众,在同学表演结束时报以掌声并作出适当的评价,使表演者明白改进的方向。

二、趣味常规,激发兴趣是关键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怒目训斥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如果将教条化的语气改为朗朗上口有趣的“儿歌”,既有突出音乐课特征的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效果极佳。如在列队时,我这样说:“咱们来学小鸭子,排队去到音乐室。”当学生出现排队吵吵闹闹、你推我赶等既不文明又很危险的行为时,我不是拉下脸训他们,而是“俏皮”说:“要学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轻声慢步不吵闹。”当上课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时,我会“惋惜”地说:“小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吵闹,我们不要学习它,否则变成小傻瓜。”在训练孩子们“千姿百态”的坐姿时,我把要求编成顺口溜:“身体坐正脚放平,抬头挺胸眼平视。”在孩子们有所松懈时,我会“微笑”地提醒:“小腰杆?”他们就会顺势调整并回答:“挺直点儿!”

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常规训练时,我常常用琴声代替语言,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例如:用音阶的上下行来告诉学生起立或坐下;在请学生拿出音乐书时,弹奏:554 334 | 11 1 | 443 223 | 26 5 | 5 5 | 1 0 |;让学生闭眼聆听:3 5 6 | 5 - - | 1 3 2 | 1- - |;提示他们坐正:12 34 | 55 543 | 44 432 | 13 5 |,等等。用“琴语”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畅的琴声使音乐课堂气氛更加愉悦、有趣,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细节常规,点滴渗透是方法

良好的习惯,应从细节入手,点滴渗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音乐课是让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学会相处、学会做人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种释放情感、表现自我的创造活动。在各种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乱”的现象。此时,我会用一个细小的动作、表情、手势、身段等来提醒学生,让他们明白该怎么做。如: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有两个同学却在讲话,这时如果中断音乐或大声呵斥去制止他们,则会影响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无声的语言:看着他们,用食指在嘴巴上比一下,再指指自己的耳朵,提示他们闭上嘴巴,认真听。这样他们就会马上停止讲话,认真听起来。又如: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发现有个同学根本没听,而是在玩东西,这时如果停止讲课,走过去没收他的东西,不但会影响上课,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无声的肢体语言:看着他,邹着眉,摇摇头,指指口袋,提示他上课不能玩东西,快把东到袋子里,下课后再跟他讲明道理。

老师正确、灵活地抓住课堂细节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可使音乐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持久常规,习以为常是过程

有了课堂常规,还必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的习惯,将课堂纪律完全建立在自然养成的基础上。

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应长抓不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同时常规的养成也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的内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要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总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确保事情有始有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宗旨

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候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课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从而让学生敬佩。如要求学生提前进入专用室,老师则更要提前在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等候学生的到来;唱歌时要求学生抬头挺胸人坐正,而作为老师却翘着二郎腿弹钢琴,那么规矩也就成了空谈了。教师还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相信,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变得更加民主、开放、和谐。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常规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多多思考 “如何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 “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更合理,更丰富,把课上的更精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95-0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让学生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我在近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设计有特色的教学常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并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我首先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常规。

1.采用丰富的“琴语”。表示“起立”“请坐”“请安静”,等等。

2.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

3.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师生问好歌”、“表扬鼓励歌”等。

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课改实践中,我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去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带着这些问题,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逐渐的走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活力,更加丰富了音乐教学的表现力。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师要用善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创设悦耳、悦目的教学情境,促进审美感知。

2.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的感性经验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想象的材料也就较缺乏,想象的空间受到影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了基础。如歌曲《花蛤蟆》我先布置学生去想象蛤蟆的形象,上课时,让学生观看网上下载有关蛤蟆的图片资料,观看一段蛤蟆的生活录像,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仿佛是身临其境,看边模仿。歌曲学会后,我启发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和歌词内容自由想象创作,如蛤蟆走路的样子、捕食的姿态、嬉戏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句想象创作,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了很多有趣的动作,表演了各种情境。

三、创造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在低年级学生音乐课上,他们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因而,为歌曲编配动作,通过音乐形象创编故事,边唱边表演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用善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教歌曲《对鲜花》时,首先先给同学说一条谜语“叶子像葱又像蒜,根儿像蒜不分瓣,寒冬腊月花盛开,阵阵清香送人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还见过什么花,播放课件,看图片,画出花的名字。分组研究讨论,回答问题。讲解有关花卉的知识。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自然地引入新课,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之中感受音乐,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如在歌曲《对鲜花》的歌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什么叫“对歌”。播放一段录像《刘三姐》片段,这个电影片断中的人在做什么?她们在唱歌,有人问,有人答!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唱形式的歌曲《对鲜花》。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建立想象空间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才能。建立想象空间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归宿。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环境、创设条件,激发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创作欲望,用舞蹈、声乐演唱、乐器演奏、甚至是小品、音乐剧等律动,来唤起孩子们学习兴趣创作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愉悦声心,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言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91-01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小学音乐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是陶冶孩子情操、净化孩子心灵的一门课程。《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应植跟于现实,……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音乐实践能力。”这为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了方向指导。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网络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出艺术的内涵和美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智慧,从而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教唱、录音试听,然后学生跟唱、听后感悟。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无法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的,而对于小学生的年龄段与成长规律而言,他们的理解、学生能力尚没有完全形成,思维形式也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法完全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这样,就给小学音乐教学造成了一定难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以歌曲教学为例,在导入新歌的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旋律、节奏等相关信息,通过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直观的音乐感受,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加感性地接受信息,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翻唱环节,常规的翻唱因教师需要边弹奏乐器边翻唱,有时无法将歌曲表现得尽善尽美。而如果使用电脑音乐系统,则可以全力倾注到翻唱中,给学生表现出最完美的音乐感染力。在歌词教学环节,则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歌词朗读课件,并配套音乐或动画,使学生在音乐环绕中体会歌词的内涵,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做点评或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听、视、唱的积极性,更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的资源和教学手段,把常规的音乐教学转变为直观、生动、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模式,融声、光、情、景为一体,尤其是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享受音乐艺术带来的愉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比如在进行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学时,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和动画的方式表现歌曲中的故事,并配以童声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学习歌曲演唱,就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而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易于接受,且非常喜爱,学习起来也很容易。而歌曲中同音进行与三度、四度音程的音准又是难点,以多媒体课件示范并以教师的翻唱、讲解以及课件的部分回放,则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教学难点。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图片、歌曲等各类知识,再结合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设置、家庭作业等,能够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主动体会、表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在信息技术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并去探索音乐文化和知识背景,能够把学习内容从课本、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向课内与课外结合、从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自身的音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