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石油的化学元素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8 16:43: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石油的化学元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石油的化学元素

篇(1)

本文就云南少数民族美术元素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 开发云南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民族民间美术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是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依托,孕育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既是珍贵的艺术遗产,也是群众多彩文化生活的艺术体现,凝聚着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美的追求,表现形式粗犷、淳朴、清新而富有活力。

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政治、宗教、历史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稳定的和悠久的艺术文化,这种文化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相依相存。民间美术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情感、艺术创造力及特有的价值观念。我们开拓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把民间美术在油画教育中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将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挖掘和提炼民间美术资源,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对各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与感知,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与爱国爱家的情操。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为之感到自豪,通过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并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更好地融为一体。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非常必要,特别是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与利用,以达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也成了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

二 少数民族元素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

1.少数民族元素油画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第一,实用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油画技能和人文修养为目的,整理、筛选、辨别当地的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再经过深入研究、加工,才能将其用于油画教学中,防止没有实用价值或者消极颓废不健康的美术资源进入油画教学。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各民族地区的课程资源存在着差异性,对其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与当地各方面的情况相匹配,与课程使用主体的各方面条件相近,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适应性,就其内容来说民族资源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广阔性,学生与教师要适应其开发。因而在进行开发时就要在极大的范围内,选择那些最适于课程目标实现、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第三,创新性原则。油画艺术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力的艺术。所谓“创作”,首先是“创”,其次才是“作”。在开发民族油画课程资源时,教师应注重“意”的引导,而绝不能生搬硬套,“为利用而利用”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第四,经济性原则。由于云南很多高校(特别是地州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另外,教师、学生的时间也有限,因而在民间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要讲求经济性原则。首先衡量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追求在经费、时间等方面的“低成本、高效益”。

2.民间油画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

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并非是一蹴而就、拿来就用的。对于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遵循需求评估、调查筛选、整理加工、验证反馈这几个程序。

第一,需求评估。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满足油画教学需求,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的课程还要能反映教学目的,满足学科发展需要适合教师专业水平的发挥。

第二,调查筛选。在云南,虽然各地区、各民族所拥有的艺术资源丰富多彩,但各学校油画教学有差异,学生的需求不同,各学校就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油画课程资源。

第三,整理加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经筛选的有价值的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提炼,通过交叉整合,建构创新,将潜在的美术资源转化成油画课程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第四,验证反馈。课程资源经过开发之后,最终被用于教学,被学生学习、体验、领悟与吸收,教师通过教学反馈获得信息,再对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各个环节进行验证和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 油画教学体系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美术元素

教学体系从广义上讲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理念、教学评价和使用的教材等都不同。

1.对油画教学目标的认识

篇(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2011)》)指出:“化学元素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元素,这是和其他自然学科最大的不同之点,也是化学启蒙和化学前沿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化学启蒙阶段,化学元素观是应当始终给予关注的核心概念。初中阶段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由此可见,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2011)》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在教学中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等。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标准(2011)》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学生有好奇心理,但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些生活知识和自然现象,需要通过初三年级一学年的教学走入化学知识的世界中,不断去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爱好化学、想学化学的心理,尽可能进行展示实物、挂图、模型、列表归纳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Q2、H2、CO2、酸、碱和盐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物质,再指导学生分别探究,并对相类似的物质进行异同对比。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就比较牢固。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点虽然“多而杂”,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联系,教学中必须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Q2、H2、CO2等物质时,就着重讲清这些物质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物质该如何制取、怎样收集,如何鉴别和具有什么用途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的开阔,以后只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就可以分析得出该物质的制法、鉴别和作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还要充分注重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相似、相反的因素,进行比较、推理、判断和归纳,使前后知识贯通,新旧知识呼应,随着教学的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就联成“网”,而不再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知识,联系起来记住知识、记忆也更为方便,而且知识也变得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是用金属单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同时金属单质可用镁、铝和铁代替锌,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制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代替物呢?酸是否可以用浓酸呢?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可不向学生解释,只有把问题留下等学到酸的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后,再来向学生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对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重视归纳复习和教学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教学材料中多而且分散,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学生是容易听懂和接受的,但却容易遗忘和难以记住,甚至是相互产生混淆。特别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上学习为主,课后对所学知识不去归纳小结和进行记忆,这样分散的知识点就更容易遗忘。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使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归类和分流化,使学生 方便记忆掌握和产生联想,归纳小结和总结复习是通常采用的复习方法,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当学完某个章节的内容后,对照章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采用列表和图标等形式进行归类、对比小结,学生通过这个小结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这章节所讲的知识内容;当学完几个章节或所有章节内容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分块串联起来复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这样各知识点就不再孤立和难以记忆了,而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学生记忆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有目的的精选一些题型配套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篇(3)

【摘要】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近年来,西南大学切实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发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校风,着力加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之路,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西南大学;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立足实际

西南大学1995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高校,1999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建立的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构建了完备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部署一一专家决策咨询一一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 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学校立足本校实际,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人点,加强各部门各院系共同合作,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富有西南大学特色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之路。

一、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建设

北碚历来就有重庆”后花园”的美誉,而西南大学就是镶嵌在这个后花园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一走进校园,无不被这里成片的参天大树所折服,让人们想象它那饱经风霜的一百年;一来到共青团花园,就会让你真实地感受到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校园,到处洋溢着如诗如画的文化气息。它依山傍水,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是读书治学、陶冶身心的好地方。雨僧楼、荟文楼、兰华楼、漱溟楼、半月楼,桃花园、丹桂园、宓园、博雅苑,崇德湖、文渊湖、尚善池,槐树山、樟树山、栾树山,含弘大道、学行大道,融汇广场、逸心广场、半月广场……无不摇曳书香,流溢雅致,散发着高等学府特有的灵性与品味。近年来,理科实验大楼、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等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爱因斯坦、袁隆平等科学家的雕像,四通八达的校园柏油路,郁郁葱葱的行道树,窗明几净的教室……无不彰显着浓郁的大学气息。这些是近年来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缩影,是打造良好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

在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十分注重校园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加强校园交通管理,规范校园交通秩序,建设了畅通的车行环路和便捷的步行道路相结合的交通体系;保障学校生活安全、食品安全,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关注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建设和完善教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条件;打造多层次的校园绿化景观体系,营造建筑与园林互为背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优美环境。

二、建立文化育人的机构,做好制度保障

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计划”,是我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品牌和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来确保该项工作的落实。

1.成立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领导。

2.聘请一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成立西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3.建立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管理的人员、经费和场地,确保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大对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文化素质教育专家库,制定培训规划,建立激励机制。 每学期各职能部门都将学校要求的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与部门日常工作计划衔接起来,统筹规划、认真落实、逐项考核。文化素质基地下设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统一规划和协凋,负责就课程建设、场地安排、专家聘请、讲座筹备等各方面的事宜。[1]

学校为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保障,并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考评,对讲座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导工作。还与社会各界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以此来推进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主渠道

学校秉持着提倡贯通古今中外,融会科技人文的人才培养理念来指导本科教学。近年来,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以通识教育的理念重新评估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学校为综合类大学专业众多,学科齐全,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学校将课程基本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全校通识教育课,即面向所有本科学生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和通识教育选修两大类;二是学科课程,即按学校的学院结构和学科特点,分为师范类、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和工科类五大部类,也分为学科必修和学科选修。与此同时,大学汉语、大学英语、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等素质教育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文史经典、哲学智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管理、生态环境、艺术审美、教师教育、技能技巧九大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教育课程,拓宽学生选课空间,满足了综合人才的培养要求。优化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建设教学队伍——高端立意、系统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为西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打造了精品载体。

充分发挥课堂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整合全校优质教师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实施素质教育课程建设。2012年,学校再次组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从400多门通选课中,筛选出16门进行先期建设,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已有《跨界思维》等国家级视频资源公开课4门已经上线;建成了《美学与人生》等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计算机网络》等校级品牌课5门;《社会凋查与统计》等研究性课27门。

支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校每年推荐11类120本(部)经典名著,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包括寒暑假)自由选读,对1年读完10本(部)专业以外的推荐书籍且考核合格的,不仅可以取得”名著阅读”通识教育成绩,还可以获得”名著阅读”学分;对3年读完30本(部)专业以外的推荐书籍且考核合格的,还能得到学校颁发的《名著阅读A级证书》。2013年4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大学生读名著难在何处?》一文来报道我校名著阅读开展实施情况,《中国青年报》也针对此项尝试发表了《西南大学”读名著拿学分”引发师生争议》一文,一时间引起了较大反响。

四、弘扬主流文化,积极提供健康向上的交流展示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西南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学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业余党校,吸收大批优秀学生参加党校学习,成为党的积极分子;支持学生成立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宪法宣讲团等一大批理论学习社团;牵头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递正能量的相关讲座。

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建立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对本科生而言,学校每年开设300多门通选课,供学生自主选修,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开展”雨僧讲坛”(专家主讲)、”学行论坛”(老师指导,学生主讲)、”含弘讲堂”(师生均可主讲)等活动,每年均在一百场以上;开辟西大”青春缙云红色家园网”、”素质教育雨僧网”等网络空间,累计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编辑出版素质教育《雨声》专刊54期,共计发行135000本;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每年”请进来”演出2-5场,”走出去”表演5-10场,深受学生喜爱。这些举措,不仅弘扬了主流文化;而且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实效明显的文化素质教育途径之一。学校重点指导和扶持开展了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文化和学术活动,延伸了课堂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国学知识竞赛、外语文化节、民族文化节、哲学月、国际文化节、模拟联合国、运动会、音乐节、”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艺术团、女子国旗班、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点项目,促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蓬勃开展。西南大学国学苑是一个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的学生组织。该组织开设了书法培训、古典乐器演奏、国学大讲堂、经典晨读等一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动,每年一度的国学知识竞赛更是全校的一场国学盛宴,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国学旋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西南大学,学术、公益、体育、文娱、实践五大类上百个社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展示个性、挖掘潜能的广阔天地。各类社团形成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全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学校特设国际学院,与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大学的交流计划、暑期学生考察计划、研究生支教计划、博士生宣讲团计划,西南大学每年有大量出国及祖国各个地区访问交流的师生,在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愿景下,西南大学不断提升国际性,旨在培养出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五、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由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经过强强合并组建的西南大学,有着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目前国内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面向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体现为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复合的学科结构优势和完备的师资队伍优势。学校注重对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进行梳理研究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大学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场所的育人作用。学校素质办定期编辑出版《西南大学雨僧》杂志,面向全国高校和校内学子发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每年组织制定并实施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各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史、院史等参观学习、讨论交流活动。

发掘校园文化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延续我校历史文化传统,在突出”求知”特色上下功夫。我校努力从百年历史积淀中汲取宝贵教育资源,重视以”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校训和爱国主义传统熏陶学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唱校歌、讲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吴宓班”、”袁隆平班”、”师元班”、”神农班”、”侯光炯奖学金”是西大学子心目中的崇高荣誉,袁隆平塑像、纪念碑等人文景观,是爱国爱校教育的生动教材。所有这些,激励学生弘扬西大精神,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六、几点思考

目前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文化素质教育当成文艺教育,流连于唱歌、跳舞、插花、打高尔夫球,这实际上一种形式主义,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二是打着文理相通的旗帜,止步于理科生学习几门文科课程,或者让文科生学几门理工科的课程,这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实质上,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这更多的需要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成长为独立自由的合格公民,学会规范个人行为,提升个人素质,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两个方面的事情可以做。

第一个方面是课程建设。我们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建设,这个核心课程的要旨主要是通过精读经典,体会文明精髓,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鼓励阅读原著和原典,鼓励批判独立思考,鼓励通过讨论和社会实践,真正理解知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

还有就是基本能力和素养教育课程,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包括阅读、写作、思维、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方面是要建设高雅、文明、和谐的校园。现今,功利性文化以俗文化,娱乐、消费文化的形式大行其道,社会受到歪风邪气的不正之风的侵蚀,道德水平令人担忧,因此创造一个崇尚学术、追求卓越、艰苦奋斗和勇于担当的氛围,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诚信公正和遵守纪律的道德环境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展各种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弘扬优良学风,弘扬正气,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第三个方面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研究,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作为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需要进一步发挥试点和示范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如何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深入研究先进文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律,努力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篇(4)

在空气中无法反应。在水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碘把二氧化硫氧化。

元素周期表53号元素碘,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5周期系ⅦA族是卤族元素之一。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特瓦首次发现单质碘。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升华,升华后易凝华。有毒性和腐蚀性。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紫色。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岩矿分析鉴定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整个地质工作起着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没有它们就无法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如何尽快的发现岩矿并予以正确的鉴定,是所有地质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岩石矿物的种类和特征

岩石矿物是由地壳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自然聚合体,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一般岩矿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不同的化学元素以及它们多样的组合方式,同时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也促使了岩矿的多样化。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岩矿种类达到三千多种,然而最常见的也不过百余种之多。

1.岩石矿物的种类和特征

岩石矿物是由地壳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自然聚合体,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一般岩矿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不同的化学元素以及它们多样的组合方式,同时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也促使了岩矿的多样化。

1.1矿物的种类划分

矿物分为有机矿物和无机矿物两种:前者种类比较少,主要是碳氢氧化合物,如:琥珀等。后者在地球上数量众多,由于每年都有几十至几百种新矿物被发现,据统计,目前已有三四千种。许多种矿物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可以说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矿物。

有机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碳氢氧化合物,无机矿物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百多个化学元素,都可以组成无机矿物。既可以是由一个元素独立存在,也可以是多个元素的组合。一个元素独立存在的矿物较普遍,如:Fe(铁)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铁矿物,Ag(银)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银矿物,Au(金)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金矿物等。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可以形成几千种矿物,最简单的如两个元素Si(硅)和O,可以组成SiO2,由这两个元素组成的矿物可以是石英、柯石英和鳞石英等。三个元素组成的矿物就更多了,例如:CusFeS4是斑铜矿、CuFeS2是黄铜矿、CoAsS是辉砷钴矿等。

1.2矿物的形成

形成矿物的途径,一条是通过岩浆的活动。在岩浆里有着地球上的各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岩浆的高温熔融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了多种化合物和一些单质。由于地下各处岩浆的化学成分不一样,岩浆在冷却时,温度、压力等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而一定环境只适于一定的矿物生成,因此,由于岩浆冷却形成的矿物,种类是很多的。

1.3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形状特征

各种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作为识别矿物的依据。 矿物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些矿物能形成整齐的晶体,如食盐是立方体,水晶是六面体,云母是六边形的片状。有些矿物则呈不规则的葡萄状、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

1.4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体,但它并不具备矿物的基本特性。岩石与矿物之间的区别就好像飞机模型和制造这些模型的材料之间的区别。正如岩石的构成要素是矿物一样,飞机模型的构成要素是轮胎、机翼、发动机和其他组成部分。岩石的基本特点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

二、 岩矿分析鉴定的基本程序

1.试样的加工。

通常送到实验室进行鉴定的原始岩矿样品重量,以及矿物种类的不同,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但是实际上用于分析的试样一般只是需要几克。所以,在岩矿鉴定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试样的加工获取。加工试样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岩矿粉碎到一定的细度,以便于分解;另一方面是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获得一定重量(一般为100g)的能代表原始样品组成的均匀的试样。

2.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岩矿试样加工好后,必须先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试样中含有哪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大致含量和比率等。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地质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和实验室的工作条件、确定对各个待测元素应采取的测定方法和消除干扰的措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发射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

3.选择测定方法

对岩石矿物中的各种元素的测定均有多种测定方法可供选择。这就需要根据上面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根据待测定元素的含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岩矿试样中含量较高(一般为1%以上)的待测元素,应采用容量法、重量法等方法进行测定,而对于含量相对较低(一般为1%以下)的待测元素,则使用比色法或是其他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测定。二是根据共存元素的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六偏磷酸钠碘法使用与钙、镁含量较高的试样中通的测定,氨分离碘量法和碘氟法使用与钙、镁含量较低的试样中通的测定。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拟定鉴定分析方案

拟定鉴定分析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环节。它涉及到各个元素的测定方法和分离方法间的相互影响和配合的问题,需要较全面的岩矿鉴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拟定鉴定分析方案时,应同时考虑岩矿试样的分解方法、干扰元素的消除方法和具体的测定方法三个方面。

对于简项分析和全分析,所拟定的方案最好是一个综合的分析方案,即同一称样经过分解后,就能分取溶液进行数个组分的测定,既可使用化学法测定,也可使用仪器分析法测定。必须注意,任何鉴定分析方案都有其使用的局限性。当条件发生变化后,方案也应当做出相应改变。

5.分析鉴定

在具体的鉴定分析方案确定之后,就应当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鉴定。

6.审查分析结果

审查分析结果是整个岩矿分析鉴定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是在于进一步发现问题,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这一环节也应严格遵照质量检查制度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三、地质工作中对岩矿分析鉴定的评价

地质工作就是为矿产勘查开发规划和工程建设、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报防治工作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和信息。而岩矿分析鉴定被认为是地质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对查明认识全国的基本地质状况、获取相关地质数据信息具有基础性、超前性、公益性和指导性意义。

1.矿物普查中对岩矿分析鉴定的评价

每种岩矿都是在一定的地质作用和物理化学条件性形成的,它们包含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探明其中的化学元素,矿物种类,以确定岩矿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都需要基础的岩石矿物鉴定工作。岩石矿物分析鉴定特别是对开采和普查找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它能够确定岩矿的种类,分析矿床的开采量,以及开采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并能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2.工程地质中对岩矿分析鉴定的评价

岩矿分析鉴定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合理利用自然地质资源、正确改造不良地质、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害,提供基础的地质学资料。在工程地质中的岩矿鉴定包括对岩体的特征、化学元素和性质等进行分析,同时,水分析也是找岩矿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属于岩石矿物分析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熊继有 ,李井矿 ,张坦言 .岩石矿物成分与可钻性关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5,27(2).

篇(6)

2、X射线分析法

该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X射线荧光光谱法。该方法采用初级X射线,激发试样原子内层电子,继而产生次级X射线作为荧光X射线,通过测量荧光X射线波长强度,实现所含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该方法可以对周期表中从第5号元素到92号元素之间所有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且谱线易于识别,不会对试样造成破坏,分析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

3、容量法

该方法在石油产品元素分析中的应用也较多,主要对试样中所含P、K、Na、Ca、Mg、Si、As、Cl等元素进行测定。主要是采用已知浓度溶液加到待测试样中,直至化学反应结束,依据所使用试剂的量及其浓度,获得试样中所含待测元素的含量。例如,可采用该方法对含添加剂油中的Ca、Zn、Ba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

4、荧光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和原子荧光分析法两种方法,其中,前者不能同时测定多个元素,因而分析效率不高。原子荧光法采用的是线光源、连续光源等将试样原子激发至较高能级,通过对电子返回基态时发射荧光辖射进行检测,实现对试样元素的分析。该方法光谱简单,无需单色器,检出限和原子吸收法相当,可用于多元素同时分析,但就某类试样中,由于荧光淬灭会导致该方法的灵敏度大幅降低。虽然如此,该方法仍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现行国家标准中,汽、柴油和油中的硫含量分析采用的紫外荧光硫法就属于此种方法。

篇(7)

1.盆地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漫长的地史中形成的大型迭合盆地,它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盆地最终纳于蔚然壮观的统一地质实体,以沉降为主、间有抬升、构造稳定、地层平缓为显著特征,坳陷的复合和迁移性,沉降的继承性、多旋回性和构造的差异性,决定着油气的运聚类型及分布规律;区域沉积的多阶段发展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地质构造的差异性导致了盆地内部与周缘油气藏序列的差异性,构造抬升造成不整合侵蚀面及古地貌控制油气的聚集和分布时空规律。因此,成为油气十分丰富的物质基础。

2.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大型含油气区,其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石油资源量约21.00×108~85.88×108t,天然气资源量约4.6×1012~10.7×1012m3,油气资源当量比为1:2(1.25)。其油气分布格局具有“南油北气、浅油深气、中油古气”的特点,即盆地南半部是主油区,北半部是主气区,盆地浅部发育含油带,深部发育含气带,盆地中生界主产油,古生界主产气。

3.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其组成十分复杂,主要为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其次是非烃组分,如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胶质和沥青质。通过石油组成的系统研究,对分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地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1石油的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是化学组成的基础。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 为:84-87%;氢含量为:11~14%;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其中,氧:0.1~4.5%,一般小于0.5%;硫:小于1%;氮:小于0.1%。含硫量小于1%的为低硫原油,大于1%的为高硫原油。常以0.25%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的界线。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通常用氢碳原子比反映原油化学组成。

除以上元素外,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微量金属元素主要为镍、钒,二者可占微量元素的50%~70%;微量非金属元素主要是磷、溴、碘等,在原油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石油是数目众多的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联系。在油气地球化学中,常将原油的族组成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类(胶质)和沥青质。按照化学结构可进一步细分为: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原油的族组成与其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密切相关。

3.2.1 正构烷烃

属饱和烃,在常温常压下,1~4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C5~C16)的烷烃为液态,17个碳原子以上(C17+)的高分子烷烃皆呈固态。

3.2.2 异构烷烃

石油中的异构烷烃以≤C10为主,且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其特点是在直链上每4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支链。在沉积物和原油中以植烷、姥鲛烷、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烷的含量最高。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3.2.3 环烷烃

由许多围成环的多个次甲基(-CH2-)组成。其含量与成熟度有关:成熟度低高,由多环单、双环。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

3.2.4 芳香烃

芳香烃其特征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单环、多环、稠环三类芳香烃。

3.2.5 非烃化合物

主要是含硫、氮、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其中,含硫化合物是最重要的非烃化合物,存在于中、重馏分中。含氮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卟啉化合物,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油田水中环烷酸可作为一种含油气性直接标尺。

4.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能源,广义的天然气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气体,即包括岩石圈、水圈、气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系指以烃类气为主的,分布于岩石圈、水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气体。在油气勘探中主要研究的是岩石圈中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4.1 天然气的组分

天然气组分通常可分为烃类组分和非烃类组分,烃类组分主要为甲烷、乙烷及乙烷以上的重烃组分,非烃类常见的有CO2、N2、H2S、H2、He等。由于天然气的成因、运移和聚集过程的差异性,造成天然气在化学组成上的很大差异。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特征表明,该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藏绝大多数为烃类气藏,故盆地内有机质丰度高。

4.2 天然气的同位素

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成熟度、运移、演化及气源对比等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

4.2.1 碳同位素

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系列是指天然气中甲、乙、丙、丁烷同位素组成的关系,甲、乙、丙、丁烷碳同位素组成分别缩写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有机成因的同源天然气具有δ13C1

4.2.2硫同位素和氮同位素组成

天然气中硫同位素组成主要指H2S中的同位素。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反映气源岩中硫酸盐的含量和天然气运移过程中所穿过的岩层硫酸盐丰度。

天然气中氮有三种来源:有机质分解、大气来源和无机来源,一般情况下,有机成因氮同位素组成偏轻而无机组成氮相对较重。

5.总结

应用化学原理研究地质体中的有机质、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布,可以用来判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介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开发的复杂性,在寻求高新仪器的情况下,还需认清盆地内油气的储藏及运移规律。日渐成熟的地球化学原理,将引导我们运用化学思想。去解决油气的埋藏问题,进而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01-02

0引言

笔者就地质分析整个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地质材料的研究、发现作为整个人类发展的最重要原料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它的研究科学家们始终是保持着饱满的热情,随着整个社会发展都趋于高科技时代,地质分析也不例外。我们始终相信研究整个地质对提高地质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改革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1地质分析的历史发展

地质分析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认为是同分析化学具有相同的渊源,其实也可以这样认为,整个化学元素的整个发现史就是地址分析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化学发展的初期,对于岩石所含的矿物质分析来说一段时间都是处于整个无机分析的最前端。整个过程包括了整个十八世纪直至整个十九世纪的中叶,在天然矿物当中其化学元素分析始终是大多数化学研究学者的一个具有很高研究热情课题。在上个世纪的中叶科学家们对于铌和铊,锆和铪这几个在化学性质上具有很高相似性的元素的分离与分析甚至还是分析化学上难于解决的问题。对于矿物的分析不仅为整个化学元素的发现而且对矿产资源被很好的利用开发以及在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贡献,同时对地质分析的发展上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成为了矿物学、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这几门科学的基础。下面就将地质分析的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分成了三个重要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的中期之前,湿化学方法是作为整个地质分析的主要研究分析方式。这种方式是以碳酸岩岩石、硅酸岩作为主要组成成分分析系统这样的流程确定同时将edta做为主要的分析流程来建立的流程,在那样的一个历史时期是将上述的分析成果作为一个重要的成果。这个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研究在地质材料的化学元素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它是整个地质分析发展历史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转折点。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各式各样的应用仪器进行分析的技术在悄然发展,其中不得不提的集中分析方式有,X 射线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以及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整个化学分析当中进行引入,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岩石矿物的分析面貌进行了改造:对于主、次量组分的分析相比之前在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些实验室当中,逐渐由xrf的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分析流程;,不同的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相继出现,并且可以取长补短,这样整痕量元素分析方法不断的取得快速的发展;同时电子微束分析技术也引入了微区矿物学这一研究领域,它的最大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之前在单矿物分析上只能使用湿化学分析这一方法的历史。这个时期是地质分析发展历史当中最积极和活跃的一个时期,同时也预示着整个地质分析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在上个世纪的末期,各个领域随着现代科技都融入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同样在这里也包括了地质分析技术,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地质分析走进了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分析时代。在地质分析当中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改变传统的岩矿分析格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的引用各种具有高分析能力的仪器应用于不同的地质实验室。用这些仪器说检出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以及准确度。将多元素进行同时的分析是这些高精度仪器最大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地质分析技术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元素微区分布特征和微区分析方法当中的微区痕量分析这两种研究手段在这一时期也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在地质分析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显微分析同整体分析一样,逐渐已经发展成为了从主、次量转变到痕量甚至是超痕量的一个完整的分析结构体系。

2当今地质分析的重点及热点

目前来看,整体分析的工作仍然是地址分析日常主要工作方式。从整个地质分析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整个分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一定是高准确度、高精度、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多元素并且具有快速分析技术,现在科学家们说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有: 智能xrf 技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些校正方法以及计算机成功的应用到了整个分析方法当中,使得分析技术快速的成为了地质分析对于材料部分主、次量组分进行例行分析的最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取代了之前使用了很多年的经典化学方法。可以这样说,此方法是地质分析当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这种技术在今天已经受到了大多数科学家认可,并应用于自己的研究当中,它的分析技术最大特点是具有非破坏性,我们相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xrf还会是作为一个主导的分析方式。

我们都知道,今年“雾霾”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城市的代言,它是环境污染的一个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带来了一定危害,近代的工业革命在带来经济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人们所造成的非常严重的不好的影响就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将地球上的生物赖以生存生态环境进行了破坏,而在这里化学污染是重中之重。要想解决化学污染的问题,首先来说,要从化学家们的研究做起,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是提倡“绿色化学”和“绿色科技”。化学分析同一些化学工业进行对比,虽然在污染上相对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身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大部分的化学分析实验室都处在城的市中心,所以在科学家作为实验之后他们说使用的化学试剂及实验的反应物就会不做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这种做法,详细并不是一个化学家的责任。所以说现代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一定是将整个环境不被破坏以及实现“零排放”作为现代地质、化学分析的研究发展方向,是我们避免由于化学实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3结论

我们可以说地质分析技术目前已经摆脱了上个世纪末期的研究低谷,现在整个地质研究真朝着高科技,高效率的方向不断的发展,融入高科技是整个发展是热点。目前整个国家对于地质分析工作非常重视,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投入给予了很多必要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大地推动了整个地质分析的研究工作。我可以这样认为,地质分析正在逐步走进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同时开始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地址分析人员应该运用高科技面对地质分析当中未被开发的挑战,同时加快步伐,使地址分析这门科学发展更快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篇(9)

岩矿的分析鉴定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整个地质工作起着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拥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是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保障。因此如何发现岩矿并对它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是所有地质及化学分析人员的首要任务。

一、岩石矿物的种类划分

岩石矿物是由地壳中的一种或是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自然聚合体,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矿的种类非常丰富,这是由于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化学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多样组合方式,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也促使了岩矿的多样化。在自然界中,目前被人类探明的岩矿种类达到三千多种,而被人们所熟悉的不过百余种。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矿物通常是几种元素的化合物,如石英、磁铁矿、红铁矿等含氧矿物;碳酸盐类矿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硅酸盐类矿物包括云母、长石、角闪石等;硫酸盐类矿物包括重晶石、石膏等;此外,硫化矿物还有铜、铁、锌等。

1.矿物的种类划分

矿物分为有机矿物和无机矿物两种:前者种类比较少,主要是碳氢氧化合物,如:琥珀等。后者在地球上数量众多,由于每年都有几十至几百种新矿物被发现,据统计,目前已有三四千种。许多种矿物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可以说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矿物。有机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碳氢氧化合物,无机矿物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百多个化学元素,都可以组成无机矿物。既可以是由一个元素独立存在,也可以是多个元素的组合。一个元素独立存在的矿物较普遍,如:Fe(铁)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铁矿物,Ag(银)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银矿物,Au(金)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金矿物等。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可以形成几千种矿物,最简单的如两个元素Si(硅)和O,可以组成SiO2,由这两个元素组成的矿物可以是石英、柯石英和鳞石英等。三个元素组成的矿物就更多了,例如:CusFeS4是斑铜矿、CuFeS2是黄铜矿、CoAsS是辉砷钴矿等。

2.矿物的形成

形成矿物的途径,一条是通过岩浆的活动。在岩浆里有着地球上的各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岩浆的高温熔融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了多种化合物和一些单质。由于地下各处岩浆的化学成分不一样,岩浆在冷却时,温度、压力等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而一定环境只适于一定的矿物生成,因此,由于岩浆冷却形成的矿物,种类是很多的。另一种途径是通过水和大气,有时还有生物的作用,使已经形成的矿物发生化学变化,或者使溶解在水中的元素或化合物之间互相作用并沉淀堆积起来,造成各种次生的矿物。例如高岭石是长石、云母等与水作用,风化变成的。

3.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形状特征

各种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作为识别矿物的依据。矿物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些矿物能形成整齐的晶体,如食盐是立方体,水晶是六面体,云母是六边形的片状。有些矿物则呈不规则的葡萄状、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我们经常看到的矿物多半是一些不规则的块状。

4.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体,但它并不具备矿物的基本特性。岩石与矿物之间的区别就好像飞机模型和制造这些模型的材料之间的区别。正如岩石的构成要素是矿物一样,飞机模型的构成要素是轮胎、机翼、发动机和其他组成部分。岩石的基本特点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有机岩,而不是矿物。

二、岩石矿物分析的主要程序

1.加工试验样品

通常需要进行鉴定的原始岩矿被送到实验室,样品的重量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岩矿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但进行分析时所需要的试样只有几克。因此,在岩矿分析鉴定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试样的加工获取。对试样进行加工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岩矿粉碎到一定的细度,便于岩矿的分解;另一方面是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获取一定重量(一般为100g)的能体现原

始样品组成的均匀的试样。

2.对样品进行半定量与定性分析

岩矿试样加工完成后,首先进行半定量与定性分析,主要为了鉴定试样所含元素的种类及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大致比例等。根据这些分析,结合地质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和实验室的工作条件,确定适合检测各待测元素所应采取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其他干扰。化学分析法和发射光谱分析法是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

3.测定方法的选择

我们需要对岩石矿物中所含的各种元素进行测定,可供选择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根据以上半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测定方法。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根据待测元素的含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于待测元素含量较高的岩矿试样,应采取重量法、容量法等进行检测。而对于待测元素含量较低时,则采用比色法或使用其他仪器分析的方法测定。二是根据共存元素的情况来选择。例如,在测定镁、钙含量较高的试样时使用六偏磷酸钠碘法。在镁、钙含量较低的试样中则运用碘氟法和氨分离碘量法。所以,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4.确定岩矿分析方案

岩矿鉴定分析方案的拟定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待测元素的测定方法、待测元素的分离方法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配合。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具有丰富的鉴定岩矿的理论知识以及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在选择分析鉴定方案时,应具体考虑三个方面,分析岩矿试样采用的方法、消除干扰元素的方法和测定方法。对于简项分析和全分析,所拟定的方案最好是一个综合的分析方案,既在分解试样后就能对溶液的数个组分进行测定,可以采用化学法和仪器分析法测定。必须注意,任何鉴定分析方案都有其使用的局限性。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方案也应做相应的改变。

三、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也大大增加,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与普查显得日益重要,探明储量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矿物的鉴定在地质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要不断发现新的分析方法,不断更新旧的分析方法。总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矿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使用更准确、更先进的矿物分析方法和手段,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岩石矿物,在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10)

说到“环境保护”,不少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是套话、老话。的确,环境保护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各种现象表明确实有再提的必要,因为现在仍然存在只顾发展,不顾环境的现实。学生必须在接受化学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渗透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为了让环境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在不断地改造环境,扩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这种人为的改造和利用,可使环境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的需要,但也造成了人为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而,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正式向环境问题宣战。在中小学课程里,要适当编写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可见开展环境教育,也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认识,勇于承担起环境教育的重大责任

从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淡水缺乏、土地沙漠化、植被减少、生物种群灭绝、有毒化学品等方面来看,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从环境污染物的组成上看,有约70%属于化学物质。因此,解决这些污染问题,消除或减少这些污染物的危害这一任务,就落在我们化学老师的肩上。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提高认识,提早动手,加强对学生环境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如《一氧化碳》、《硫和硫的化合物》、《硝酸》、《金属的冶炼》、《石油和石油产品概念》、《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等章节中均涉及到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这也迫使我们不能不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化工产品、化肥、农药、杀虫杀菌剂、装饰材料、塑料等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让学生学习一些环境保护知识,多了解这些污染物的产生、性质及危害,以便主动地去预防或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及自身的毒害。

三、进行环境知识教育的有效举措

(1)利用中学化学教材,讲解环境保护知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有着某各内在的、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纽带就是化学元素,人体本身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60多种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及海水中这些元素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可以介绍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如钙、硒、铬、锌等元素与视力的关系;铁与人体的健康;镁、锌与人体的健康;远离铅污染;买环保电池,防止镉、汞污染;选无磷洗衣粉,别让江河湖泊再流泪;氟、碘与人体健康;氯与生命的关系等等。也可适当介绍一些典型的污染事件和污染现象,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和危害,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初步确立起环境问题的确严峻的思想。

篇(11)

关键词: 冲压;成型材料

Key words: stamping;mold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38-01

0引言

冲压成型中用的原材料有很多种,并且这些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冲压成型的成功决定于冲压成型方法,成型工艺参数及模具结构。对冲压成型所用的材料性能研究如下:①材料冲压性能的定义。②判断材料冲压性能的方法,找出可以确切表示冲压成型中材料性能的参数,建立冲压成型性能参数与实际冲压成型的关系,以及研究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③建立材料的化学元素、结构、制造过程以及冲压性能之间的关系。冲压成型所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板料。金属板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虽然很多金属板料都被用于冲压成型,但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仍是钢、不锈钢、铝合金以及各种复合金属板料。

1冲压成型材料

1.1 普通钢板在冲压成型中,钢板是被应用最广的材料。它用于交通工具包括汽车、拖拉机和火车,以及电器、石油化工、机械和建筑等多种工业产品。依据不同产品、不同的使用目的和功能要求,钢板的种类和形状也是不同的。图1表示了各种钢板的制造过程及制造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1.1.1 热轧钢板热轧钢板的可用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在热轧后在直接成型的钢板上有一层10μm厚的黑色氧化层。氧化层硬而脆。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尤其是在剥落时,模具有可能损坏。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也提供过经酸洗表面处理氧化层的热轧钢板。这种钢板的表面粗糙,但是也有易的优点并且适用于成型过程。

热轧钢板没有冷轧钢板的组织结构,所以它的冲压成型性能不如冷轧钢板。另一方面,热轧钢板的厚度和性能的波动性大,对冲压过程也是不利的。除了材料化学元素外,其晶粒大小排列也影响它的强度和n值。

1.1.2 冷轧钢板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和冲压性能优异,板料的性能和厚度也稳定,因此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冲压成型。通过调整化学元素组成,控制冶炼的过程,热轧和冷轧以及退火,可以得到拥有各种性能的冷轧钢板。表1显示了冷轧钢板与热轧钢板在质量与性能方面的对比。

有两种冷轧钢板:时效性的和非时效性的。通常,一般的退火后的低碳冷轧钢板在拉深曲线上有屈服点,原因是由于C和N原子的作用产生的不连续的屈服现象。在冲压成型过程中会出现破坏表面光滑的滑移线。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现象,在退火后使钢板进行一定缩减量的轧制,称为尺寸轧制。虽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是这种效果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在一段时间以后,C和N原子的作用会在断层处恢复。这种钢板被称作时效冷轧钢板。在钢板内添加了Al和Ti能够完全抑制C和N在断层处的影响,甚至消除时效现象。

1.2 高强度钢板提高强度,在保证制件强度和硬度的条件下减小钢板的厚度,从而降低重量和成本,是成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国内外的研究集中在生产出高强度的钢板和发展相应的冲压成型技术。

高强度的钢板通常用于汽车工业来达到其强度需求、韧性及成型性能。现在很多种类的高强度钢板被成功的应用于汽车工业,用来取代普通钢板从而降低重量和造价。普通高强度钢板的抗拉强度在350~500MPa的范围内。一些超高强度钢板,其强度高达1000MPa,这种钢板已经发展起来。目前,用于生产的高强度钢板如下:

1.2.1 添加磷的高强度钢板这种高强度钢板属于溶解强化型。它用于相当早的汽车行业中,并且发展的比较成熟。添加磷以后,强度增加到350~440MPa,r和n降低了一点,分别是r=1.4~1.8,n=0.2~0.24。

1.2.2 BH硬化高强度钢板这种钢板的冲压成型性能与低碳钢非常相似。在冲压成型之后,经喷涂和低温烘烤,它的强度基于BH硬化而提高从而变为高强度钢板。

1.2.3 双相高强度钢板这种钢板有轻微的铁素体和硬的马氏体组织,因此板料的强度和塑性相当好。这种钢板主要用于汽车结构件,如立柱和底盘。

1.3 表面处理钢板为防止钢板在使用中发生腐蚀制件结构的现象,在冷轧和热轧后,经电镀或在450~500℃的耐腐蚀金属溶液中进行热浸,然后制成表面处理钢板。常用的表面处理钢板有镀锡钢板、镀锌钢板和镀铝钢板。

基于表面处理钢板的镀层薄,镀层对冲压成型性能的影响就小。处理后的钢板的性能与没有进行表面处理的钢板大致相同。但是,在冲压成型过程中镀层表面的摩擦性能引起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尤其,当使用拉深筋在深拉深成型中,冲压件的成型被摩擦力所控制,冲压成型的成功与否就由其表面摩擦力来决定。研究结果显示表面处理钢板的摩擦系数增加时,实验用的汽车覆盖件的成型范围下降。也就是说,对成型条件的要求和参数更加趋于严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