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8 16:43: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

篇(1)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实习是基础医学教学向临床医学的延伸,是医学生将前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1]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评价一直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只记住了本学期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将大学期间学到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缺乏临床实践工作能力。沈阳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为了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将诊断学实习课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论部分将理论知识复习,授课老师将临床病例带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在实践教学部分学生来到附属医院到病房亲自与患者接触复习诊断学内容。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由于理论部分老师空洞的讲解既不能吸引学生,在实践部分学生因为不会与患者迅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上有时患者的不配合,学习效果很差。这种课间实习教学模式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内科教研室参照基于问题的学习( p roblem2based learning,PBL)模式,对诊断学课间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教学对象

沈阳医学院2008 级本科7~12 班180名学生。

2. 方法

将诊断学中的症状学、体格检查及临床病例内容结合在一起,以PBL 教学模式为基础,对原有诊断学课间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带教老师培训 内科教研室所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老师共同学习PBL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授课艺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传统理论授课教师为同1 人;实验组自学讨论指导教师共6 人。

(2)备课 问题是PBL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所在[ 2 ] 。带教老师将临床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相关知识设计在问题之中,研究实施细节,针对细节认真备课。选择可以将诊断学知识点贯穿起来的10 个病例。病例1 为大叶性肺炎;病例2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3为冠心病教育学论文,病例4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例5为高血压,病例6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例7为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病例8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9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10为糖尿病。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使所提问题的重点应围绕诊断学症状及体格检查阳性体征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的内容。

(3)分组及任务布置

①实验组 沈阳医学院2008 级本科7~9 班90 名学生;

②对照组 沈阳医学院2008 级本科10~12 班90名学生。

实验组和对照组课间实习时间均为36 学时(于2010 年9月8 日到12 月25 日完成)。对照组全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进行PBL 教学模式授课,其中10个临床病例讨论,分别为4 学时,自学讨论总结1学时,学生问卷调查0.5 学时,考试2.5学时。

实验组在课间实习前1周对学生动员培训,以了解实习方式,克服畏难情绪。为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将6~7个学生组成1组,小组成员要保持稳定,并设立组长1名。教师和组长共同抽签,确定每组选题。教师根据每组选题,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角色,使其独立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组长负责分配工作,组内每个成员分别负责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独立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组长监督组员的资料收集,并将资料汇总。最后,小组合作将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答辩。

(4)课堂报告及答辩 课间实习课程开始,由各组组长依次上台对选题进行20min的报告。之后开始答辩,全组成员上台接受提问。带教老师和其它组成员根据报告内容进行提问,答辩小组的每名成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

(5)随堂评价并打分 每组答辩结束后,由老师和其它组成员对答辩组准备情况、查阅文献资料、幻灯片制作、演讲情况及答辩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小组得分为组员的课间实习个人分数,记入每名学生口腔预防医学期末考试总分(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考核80分、课间实习20分) 。

结果

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小组间的竞争及荣誉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没有了依赖和观望情绪,相互合作,对老师准备的临床病例进行全面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做出的幻灯片形象、生动、有个性。比如我们在肺炎的临床病例中,从患者的高热症状,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分析。由于答辩中会涉及到一些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还主动学习了尚未开始学习的与诊断学有关的内科学、重症医学、以及以往学过的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为今后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讨论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 roblem based learning) ,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已显现出良好的效果[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可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利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掌握思维方法增加感性知识[ 3]。PBL教学的实施包括3个阶段: ①提出问题或假设; ②针对问题或假设进行观察或实验; ③给出描述或解释,接受或拒绝假设,获得问题的答案[4] 。PBL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能力教育学论文,PBL授课提倡的是一种能够促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5],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终生学习的本领,其潜在价值和对其最终的评价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并在学生一生的学习中得到体现。所以我们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关键。临床思维就是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对具体病例进行有逻辑的、清晰的综合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能力。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在带教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临床资料,根据病例的特点,分析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本研究中,学生们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合作,或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鉴别分析,或查阅异常体征的资料,通过查阅诊断学或内科学,集思广益,通过探讨理清思路,调动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课本上抽象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的培养是PBL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前提因素,尤其在引入PBL的准备阶段及初期,教师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6 ] 。在对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参与PBL教学的学生对问题的定义和表征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PBL教学的学生对问题具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知道自己面对哪一方面的问题,需要搜集什么样的相关知识来帮助问题解决。

带教老师不仅要收集和整理临床病例的相关知识问题,编写教案,而且对学生的指导需要更深刻宽广的知识体系和更为充分的课前准备。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训不容忽视。按照医学院校常规,课间见习带教老师多为年轻教师,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较快,但也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缺点。因此,我们教研室要求在我们进行PBL教学改革的初期,PBL的授课教师均为高年资的主治医师。授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探讨课堂授课艺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这对增强带教老师的自信心,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我们的学生们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缺乏主动的自我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整合提炼能力。因此在课间实习前我们对学生讲解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而且我们将临床病例提前1周给学生,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分工合作。这样既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情绪,也调动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PBL教学模式中,随堂评价在每一组讨论结束后都要进行,以口头的形式,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指导教师的评价[7] 。以往,我校的诊断学考试成绩中其中有20分是检体的考试成绩。在PBL实验组现在改为每组答辩结束后留出10 min,由老师和其它组的组员对答辩组准备情况、科普文章的写作、幻灯片制作、演讲情况及答辩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将成绩记入到诊断学考试总分中,在一定程度上贴近了PBL对教学的要求,也体现了课程改革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

在本次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由于PBL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应有多学科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的备课外,还应掌握答辩时气氛的调动、引导等技巧。在这次探索中,带教老师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对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今后, 教研室应多组织教师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观摩,提高对带教老师的要求,鼓励授课教师多听课、多学习、放开思想,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学。

其次在对PBL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PBL学生反映对知识点的掌

零散,没有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十分不利于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所以在PBL教

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将一系列的知识点完整的教给学生教育学论文,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存储和问题解决。

最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初次接受PBL教学的学生会反映自己对教学案例描述的每一句话都存在疑惑,例如对病例症状的描述如发烧,腹痛等,都会查资料了解相关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盲目提问,盲目学习甚至有时未能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PBL教学磨合,和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了每门学科的重点教学目的,会有的放矢的提出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作为学习的第二要点。所以在PBL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学科和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教学案例的编写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发挥PBL教师对初学者的指导作用教育学论文,使PBL教学案例涉及的范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低级同化现象和盲目提问,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问题确定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许多医学院校都采用了PBL教学模式,并且PBL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PBL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这一改革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8。PBL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单一大课系统讲授的不足,但PBL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要全面推进这一方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早期PBL教学,提供足够的经费;另一方面要建立PBL科学评价体系。我们相信教育学论文,只要勇于克服困难和阻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1]余荣杰,吴雄飞,刘 刚,等. 实习医师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6) : 754 - 5.

[2]慕景强. 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的研究[ J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3, (6) : 37 - 41.

[3] 李 昊,张洪福.《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J ]. 安徽

医药, 2007, 11 (9) : 861 - 2.

[4] 沈建新. 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1,22 (2) : 36238.

[5]陈幼华,黄淑华.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

志,2000,15(8):501一502.

[6] Hitchcock MA, Mylona ZH.Teaching faculty to conduct p roblem2

basedlearning. Teach LearnMed, 2000, 12 (1) : 52257.

[7] 台保军,王革,黄翠,等. PBL 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口腔医学研

究, 2007, 23 (1) : 1122113.

[8]陈晓林.问题定向教学法在中等卫校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

篇(2)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述及目的

1、概述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诊断初中语文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对教学的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科学评价等,在这诸多的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信息,并能充分的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

2、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来说,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突出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许多改动,其中改动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从此学习方式提出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甚至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师生、生生互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于是,在这样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挂着新课标名目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可谓完美无缺,听者仿佛在观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节目秀。在这活跃、几乎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晃眼看去,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但若你仔细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表演课,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群众演员,课堂看似活跃,其实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要一到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茫然,交流讨论环节也是自主的说话。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学过分的趋于形式,违背了教学的宗旨,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看,不会写;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追求拓展迁移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学生渐渐与课堂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如实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原则

初中语文评价对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运用适当评价的形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如实的掌握好以下几个评价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④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本色实用,可操作性强。只有认真的遵循好这几个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43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很高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的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初中生形成完善的表达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充分的总结学生的实际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合适的时机,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对方,这种明确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和别人的交流与沟通。不过,在实际的生活中,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大多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作为积淀。因此,表达能力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所体现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对他们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

优秀的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恰当的时机,更好地向外界展示自己,进而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效展现自己所具备的智慧、能力与素质,并使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更好的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正面循环效应,借助这些好的评价进一步激励自己、认可自己,提高学生对自身主体的认同感。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对初中语文内容的深度设计研究。与此同时,针对语文学科的语言组织特点分析,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交流类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到语言组织的规律,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学生的表达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根本目标,建立一种以学生教学中心的新型语文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我的表达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和教师平等的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优化学生的表达思维。

例如,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的表现欲,并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背景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维见解,充分的发散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

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学习完初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言运用方法的学习,形成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在语文表达方式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论证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的来说,就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初中教师自己设计一些具有诊断性的表达话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的语文思维模式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所在,在语文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身的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自身对表达有心理障碍,在进行语言运用时害怕自己出错后被同学嘲笑。如果这种心理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在课下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帮助学生战胜心理困扰,勇敢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备基础;其次,教师应传授学生心理减压方法。例如,在课堂回答问题、与人交流之前可以先对自己说“我能行、没问题”,或者事先默默地复述一遍要说的话,使学生的压力得到舒缓。

篇(4)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概念的界定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自己的学生积极的回答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以此来参与学习、培养思维的过程。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教学,通过不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发自己的大脑,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堂提问式教学,可以说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门艺术。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赋予了一线教师新的挑战和任务,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提问,可以直接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好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才能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试想一下,如果一堂没有经过提问的语文课,是多么的枯燥和乏味。只有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思考,让这些提问引领着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和研究,才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一场有思想、有活力、有灵性的语文课。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如何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进行有效的提问,一直是困扰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提问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这对学生的自身能力、思维和兴趣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基于此,想要在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提问,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策略。

1.提问要有深刻性

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进行的提问并不是杂乱五章、孤立存在的,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换言之,想要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就要对提问的设计方式有所侧重,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能光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而是应该针对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仅仅是凭借简单的问题,只会限制部分学生的发挥,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地,只有难以结合,才能够扩宽学生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框架知识体系,这样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标准赋予新时代语文教师的任务,所以我们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提问方式,离不开深刻性的存在。

2提问要有针对性

笔者这里面所说的针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提问的对象来说,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如果语文老师一味的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这并不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应该熟知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相对应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要拿有色的眼镜看待学生。其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所讲章节的内容,在问题的选择方面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问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场枯燥的语文课无论如何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趣味性,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才愿意回答,久而久之,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待一些问题,学生会主动发散自己的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篇(5)

初中语文教学,也就是对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然而我国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却始终还存在着一些教学方面的困难,使得初中语文既不能满足应试教育,又不能将学生的素质切实提高。正因为如此,相关的语文教师要能够找出相对应的方法,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解题能力提高,使其能够在考试以及生活两方面应付自如。[1]

1.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1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不但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高,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将学生的目光聚集到语文课程上,要选用和语文有关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然后还要能够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来。任课教师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要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到每一方面的情况,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2]

1.2熟读文章,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

学生在解答语文题目的时候,要能够将整篇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将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并且还要能够将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学生将文章读完一遍之后,还需要再次仔细地阅读一遍文章,这样就能够将初次阅读没有发现的线索发现,但是,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重视阅读这一步骤,尤其是当考阅读的时候,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学生为了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草草的读过一遍文章之后,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就开始下笔答题,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保障答题的正确率,而且还有可能对整张试卷的得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习惯,并且还要能够鼓励学生熟读文章,只有对文章内容了解,才能够了解文章的思想,才能够对文章的内涵了解,才能够掌握好文章的中心与重点。任课教师要能够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锻炼,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够在考试的时候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文章的分析。[3]

1.3对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关键点

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要能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到突破口。很多的学生在进行语文答题的时候,往往只是看一题答一题,不能将所有的题目都浏览一遍,这样就不能从后面的题目中获得提示,不能进行更好地解题。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弊病,在引导学生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要能够带领学生将文章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先浏览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再次仔细的阅读整篇文章,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答题效率以及答题的准确率。由于语文试卷出卷者在进行题目的编写时,十分重视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因此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困难这样排列的,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也是存在内在关系的,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找到答题的关键。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考试就是初三面临的中考,因此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于问题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对文章下面的所有问题进行整体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理解,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答题,最终才能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1.4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重点阅读的能力

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重点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浏览之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就需要根据相关的问题对文章进行有重点的阅读,要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问题进行筛选,最终找到恰当的答案。初中语文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能够在文章当中直接找到,因此只需要将原文进行摘抄即可;也有一些问题的答案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需要将其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够找到答案;但是还是问题的答案是比较复杂的,那么这一类的问题就需要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仔细研读文章。相关的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重点阅读的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行提高;不仅如此,任课教师还要能够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要能够将答案进行全面的查找,避免出现遗漏的情况,这样就能够保证答题的全面性,不会出现太大的扣分,保证整张试卷的得分。

1.5培养学生赏读文章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进行赏读以及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的语文教学能够将学生的爱国主义进行塑造与培养,那么相关的任课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对中文进行正确、灵活的运用,不断将自身的语言文字进行积累,将学生的思维、交际能力等进行提高,使当代学生能够成为全能型的人才。因此,相关的任课教师要能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加强学生赏读文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当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欣赏并记住,以便日后自身在写作过程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赏读文章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词汇,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语言的学习兴趣,将语文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4]

1.6任课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由于教学评价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大类,诊断性就是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掌握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判断;形成性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完善,而对学生所采取的学习评价;总结性就是在教学活动的最后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任课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改变,采取新的积极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高,最终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伟伟.浅议初中生语文解题能力的培养.考试[J].2012(19)

[2]李婧.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教法[J].2014(4)

[3]林素芳.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能力.青春岁月[J].2014(5)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显著,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的片面

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的,仍然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生主体缺失,教学形式僵化

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大多由教师指定,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功利至上,评价单一乏力

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的就是兴趣。而孩子的兴趣又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四)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一是学生不想读。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的理解存在着误区。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语文书,认真上好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再者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在“唯考是举”的今天,学生几乎没有一丝闲暇: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他们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二是学生不会读。由于课外阅读很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也就很难得到有 益的指导。然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退一步讲,即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三是学生没得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不少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即便是有,学校领导也不重视两室对图书阅览室的建设,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分析学情,有效诊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深入把握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水平,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而学生的学也才能更有效率。学情分析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学情分析要注重全面性、过程性、多样性三个方面。要注重全面性的发展,就要注意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学情分析的过程性包括:预测分析、实时分析和反思分析。多样性包括:立足于调查研究开展学情分析;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学情分析;基于学生问题开展学情分析。

(二)有效使用教材,合理整合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当作例子,还要善于把教材作为突破口,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扩展性阅读,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论文按照层次、时间先后、关联性程度高低等标准,逐一引申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真正使语文课堂呈现开放性、综合性、多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优化问题设计,引发探究兴趣。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教材当作“引子”,结合拓展阅读的文章,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既有主动回答的兴趣,又有深入思考的动力,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拓展教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虽然当前语文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然不能移植和照搬教材或教学资源的内容,如果是这样,教师的职能和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语文教师可以教材或资源为基础,引领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延伸、拓展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形成新的课程资源。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篇(7)

近年来,有效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各个学段不同学科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既包括教师有效地“教”,也包括学生有效地“学”。有效地“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各项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学”是指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程度有效地学习并且有所收获。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时候,既要兼顾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呢?下面我将在潜心研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教学的环境

和谐的环境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环境主要是指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时候都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课堂的引导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才是有效教学的和谐环境。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繁星》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谈话导入:“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稍作思考之后举手作答,教师对于在回答问题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点头微笑予以肯定,对于在回答问题时表现糟糕的学生不仅要及时指正还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有效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进行了有效的学习。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境。

二、丰富的教学形式――有效教学的途径

畅通的途径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在课堂教学中畅通的途径主要是指丰富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是由作用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及形式迥异的教学活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无论是作用不同的教学环节还是形式迥异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要采用一些必要的形式,这些形式就被称之为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学生学情,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教学形式才能为有效教学畅通渠道。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课前在网络上搜集并剪辑了一段介绍文章作者鲁迅的视频。教师通过形象逼真的频让学生了解到: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设计了意图明确、衔接自然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开展了效果明显、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形式是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有效教学的推手

有力的推手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失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力的推手主要是指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赞赏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等等。评价是对学生课堂优秀表现的肯定,评价是对学生课堂糟糕表现的鞭策,评价是学生获得成功喜悦感的最直接方式,评价也是让学生一如既往地投入学习中的最直接动力。只有给予学生多元有效的评价才能为有效教学提供动力。还以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上课伊始出示完学习目标之后,首先,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有效学习。然后,教师让各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在各小组代表汇报完学习情况之后,教师并不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请其他组的同学对该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该小组的情况再结合其他组的评价或给予他们赞赏性评价,或给予他们诊断性评价……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了满满的自信,为以后进一步有效学习提供了动力;学生在教师的诊断性评价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为以后进一步有效学习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多元的评价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有力推手。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境;教师要时常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经常采用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有力推手。总而言之,教师要让有效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篇(8)

语文课程,是一门关键的基础课程,要求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社会沟通技能和人文理解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能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建立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内的全面技能。更高层次的,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语文课程教学新形式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难通过单一的课程进行传授。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另一方面,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将其纳入生活的点滴之中,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为语文是对汉语的教学,因此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触手可及。因而,应该让学生徜徉在语言的海洋中,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考试分数,重视升学率,而没有从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有必要为目前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形式,并据此制订出新的评价方法。

二、语文课程教学新形式的开展手段

首先,通过新老交替,努力打造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语文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将语文的文化传承性加以拓展,更无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通过新老交替,将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新教师,培养新教师的责任感和基本的教学技能;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促进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新老交替将产生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转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善语文教学结构。当前教育经费大量投入,为语文教学多样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开展。而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坚持适应性优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考虑克服过去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多方设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而无法看到的事物,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增强学习效果。

再次,通过多方吸纳,形成特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充分涉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结合当代的价值观去粗取精,加以改革,为我所用,并与学校和学生的优势和教改特色融为一体。同时还应注重引进外部教学方法的一些经验,加以筛选,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这样,语文教学便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杂交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形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在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保证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方面基本技能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新的评价目标,即:充分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形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起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提升认识,改善教学方法。

其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系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指标。语文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评价的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标的设定应能够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拓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融入学生脑海中,同时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后续教学的有效改进。

再次,健全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体现在实现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篇(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动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呢?为此,笔者尝试从调动人体五种感觉的角度,提出一点浅见。

一、视觉、听觉与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1.多媒体教学中视觉的运用。比如,笔者在执教《在山的那边》一课时,出示山与海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山的阻力,海的开阔,从而对作者的渴望有更深的理解。比如,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出示各种云的图片,让学生增长对常识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多媒体教学中听觉的运用。比如,在执教《蝉》这一课的最后五分钟时间,播放一段蝉鸣,让学生在声音里,感受蝉对生命的认真态度,让学生学习蝉在泥土中,坚守17年的毅力。

3.多媒体教学中视觉和听觉的完美配合。比如,在执教《安塞腰鼓》时,播放一段有关视频,让学生在宏大的场面和喧天的鼓声中,欣赏“天下第一鼓”的气势,感受西北汉子奔腾的生命力量。又如,在执教《土地的誓言》一课导入时,一边播放《松花江上》,一边出示文中提及的东北物产,让学生对美丽中国产生热爱崇敬之情的同时,了解“9・18”对中国人的迫害是多么深重,从而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国家的眷恋情怀。

二、嗅觉、味觉与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嗅觉是一种远感,即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嗅觉和味觉常常会整合和相互作用。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有一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执教本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嗅觉和味觉中转换。

三、触觉与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触觉是皮肤觉中的一种,是轻微的机械刺激使皮肤浅层感受器兴奋而引起的感觉。触觉还有着更为神奇而崇高的作用,即用来表示亲密、善意、温柔与体贴之情,是启迪人们心灵的一个窗口。笔者在执教《再塑生命》一课时,深深地被其中的细节触动。海伦?凯勒这样写道:“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的手上画画。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对于这个细节,我让学生同桌之间闭着眼睛,互相在手掌上写字,猜字。当时的这个环节,学生都有着高涨的热情。这种真实的触觉体验,更能让学生明白海伦求学成功的不易,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学智慧。

四、各种感觉的综合与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很多时候,人体的各种感觉都不是单一的感知世界,总会出现几种互相综合的现象。就拿中国的成语来说,“卧薪尝胆”就同时体现了触觉和味觉,中医的诊断方式“望闻问切”也是多种感觉的综合。初中语文课堂中呈现的教材,也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去感知,体会。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从人体的多种感觉方面因势利导,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篇(10)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县域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县域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初中语文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基本点必须放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初中语文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此,在开展县域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过程中必须加强有效性研究,发挥其在研究中运用的实效性。笔者在多年县域初中语文教研实践工作中,对有效教研活动形成一点粗浅的认识,在此与大方之家交流。

一、选准主题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起点

有效教研活动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及时发现并提出问题非常关键,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课堂过度关注阅读的“质”——师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条分缕晰琐碎解读课文,严重忽视阅读量尤其是课内阅读“量”的积累——师生阅读书目少数量微小(学生除语文课本外很少读1本课外读物),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加大学生课内阅读量,落实课外练笔的文字量”做为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突破口进行调研,广大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问题,在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把研讨的主题确定为“多读多写,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开展系列学习和培训。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学习和培训满足了他们专业成长需要、有助于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所以激发了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

教研员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共性问题,在认真研究、敏锐发现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为开展有效教研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确立了起点。

二、教师参与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关键

要想开展好一个教研活动,教师的状态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教师才是主体,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是有效教研活动的关键。

教师参与主题的确定。读写量的不足是教师多年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适问题,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不解决,语文教学的瓶颈就难以冲破。为此召开讨论会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提出了各种可行性方案,经过总结提炼形成了最后的主题“多读多写,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到教研主题共同确定,教师的积极参与,他们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师选择活动方式。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同做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会自己责无旁贷,因此就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不会去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主体的意识,就必然要落实到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上来。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三、方式灵活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基础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我在组织形式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1.读书报告

结合教师的实际,向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推介《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钱梦龙《导学的艺术》、李希贵“语文实验室计划”课题资料等大量语文大师的著作,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现实,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以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重点查找不足,每人写一份读书报告,以校为单位召开读书报告会。每校选出一位代表参加全县读书报告经验交流会。通过这种教研活动,引领语文教师学习理论,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能在对比中及时找到教学中的缺欠,自觉把理论融入实践之中,帮助教师理解新理念,帮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逐渐接近、理解“多读多写”的教研主题, 为进行下一步课改做好了前期铺垫。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例如录像),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录制了普通一线教师和市、县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同一堂课,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分析,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微之处进行比对,探索“多读多写”的途径和方法,摸索可行的教学模式。

3.课例研讨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推出了实施 “多读多写”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七步循环教学模式。在教研活动中以校为单位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个性化研课、教学示范等环节,诊断教学细节,反思教学过程,提出可行性策略。

这项活动突出了教师的“体验”,在体验中教师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巩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由此可见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四、环节紧凑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保证

篇(11)

新课标对初中的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探索,切实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效率。

一、注重日常积累,提升作文素质

作文是抒感的重要途径,有话想说,才能丰富作文内容,避免为完成作业而敷衍作文的情况发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摘抄,将读书看报时见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摘抄或者剪贴下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日记习惯,及时将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记录,通过大量的练笔,有效保持写作水平。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对于同一事物的体验也各不相同,鼓励学生记日记,能够为学生作文注入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作文抒发学生的真正看法与真实感受。只有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积累素材,勤于练笔,才能拓宽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

二、运用创新思维,引导个性发展

初中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合理发挥想象与联想,创新思维方式与作文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水平,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探索,才能使学生作文散发出应有的活力。例如,在写作题为《我的好朋友》的作文时,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当描写自己的童年小伙伴,有的学生建议刻画自己的同桌,甚至有的学生准备将家中的小狗作为描写对象。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原有描写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将描写对象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构思平台。初中作文的写作应当尽量降低作文内容与形式给学生造成的束缚,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与表达的愉悦。

三、拓展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在结合作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以《春天》为题目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感受春天的和煦微风,将自己的感受写入作文,构筑出春意盎然却又各具特色的春之图景。在描写具体人物时,可以提前布置写作要求,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写作对象,抓住其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为增强作文教学的直观性,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除此之外,作文讲评对于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评阅作文,有利于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诊断,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汲取他人长处,进而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