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毕业设计要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8 16:43: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毕业设计要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毕业设计要点

篇(1)

人生有很多东西无法留住,我们希望能永远陪伴,然而时光荏苒,岁月不会为我们而停留,但我们应该为爱的人停下脚步,比起那些回不去的日子,更值得珍视的是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三年的硕士研宄生时光即将结束,我会倍加珍惜每次在一起的机会,铭记这段旅程中伴随我成长那些人,感谢给了我指引和帮助的老师、朋友。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导师孙德林教授。他为人谦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论文的顺利完成与孙老师悉心指导和他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从论文的选题方向、论文框架等大的环节到论文的语法、措辞等细节始终都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的指导,帮我拓宽思路,完善细节。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孙老师不仅传授了我大量关于研宄方法、学术思维等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是在平日言行中教会了许多为人的道理。这一切都都使我获益匪浅,并会终生受益。

其次,还要感谢郝景新老师、郝晓峰以及陈新义等老师在我论文完成过程给予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院造型实验室吕老师,给予我试件制作方面的指导。感谢实验室杨万全师傅、叶太强师傅对我试件制作的帮助。

同时,我还要感谢王薇、曾蔚霞、谭任、金燕红、刘科、杜洪泰等同学在我学习和工作中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张瑶、郝睿敏等同学为我熬粥、做菜、洗衣服,给与了我生活上莫大的帮助与关心;另外,还要感谢陈勇、蒋成、王佩琳、刘明辉等师弟师妹在我研究生期间的陪伴,这份情谊我将永远铭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读研期间的关怀,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将更有信心来面对未来。

三年时光转眼即逝,有了各位师长同学的陪伴才使我此期间收获喜悦、得到成长,让我此时觉得远处的路不再遥不可及,高处的山不再高不可攀。

与戴向东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宄路线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无不倾注着导师们的心血。三年中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两位导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终身受益,永难忘怀,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楷模。在此谨向我的袁老师与戴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本篇报告是我自己在实践和对室内设计的理解的心得,也是对这几个月实习成果的展示,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专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祝他在未来的日子生活美满,事业兴旺。

其次,我要感谢××××职业技术学院-----我的母校大学三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祝母校明天更辉煌。感谢我身边的同学们,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很精彩。祝你们的未来多姿多彩。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刘文金老师、唐立华老师、孙德林老师、张响三老师、夏岚老师、李赐生老师、李克忠老师、李敏秀老师、刘文海老师、郝景新老师、肖德荣老师、黄亚楠老师等等老师都对论文的修改都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给予无私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益阳小郁研究所、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以及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感谢益阳小郁竹艺法定传承人危禄绵先生与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老先生对论文提供的指导意见以及研宄场所与实验器材,同时感谢熊志明先生在我学习制作小郁竹家具时的谆谆教导,感谢黄耀辉老师提供的摄影帮助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感谢同窗好友金燕红、姚文亮、刘科、陶振平、杜洪泰、彭娟、谭任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同室好友郝睿敏、王薇在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63-0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为学生毕业后能拥有在电子行业的就业技能而设立的,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电子行业工作的就业前培训,所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结合电子产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才能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办好,办出特色,办出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专业,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供需反常 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企业无人可聘,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大批的电子应用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谋得理想职业,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只能干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电子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

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差 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分数过低,致使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接受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与实践对接慢,实际操作能力差,如看不懂电路图,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等。绝大多数电子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甚至不符合整个行业的要求,与实际脱节严重,导致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新毕业的学生。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自身素质薄弱 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怕吃苦,眼高手低,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不能吃苦耐劳,缺乏与他人相处的协作能力,对生产管理制度的约束、流水线作业的节奏、上班制度、工作反复操作的单调、生产中的奖罚制度等的适应能力差,往往将企业所给的薪酬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选择职业,以至迷失就业方向。

导致电子应用教学与就业冲突的主要原因

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电子产业本身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然而,电子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却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沿用“旧中专”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忽视技能实训,教学手段简单,专业场所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缺乏必需的实训设备,没有设置技能实训项目,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专业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 很大一部分职校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本身与专业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重专业教育,轻德育 日常教学的重心偏于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没能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就业要求的措施

电子应用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有时代特色 电子应用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就必须使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详尽具体地体现当前社会实际的技术水平,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跟随经济形势,也要跟随政策形势,尽可能地对最迫切需要的技术做最有效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以致用,突出时代特色。因此,应按照时代特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电子产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精选专业必需的知识、技能,选择与电子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如条件许可也可以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使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性课程相辅相成,在课程内容上充分反映各生产企业专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新内容,使整个课程稳定而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同时,必须选择最新、最具当代技术特征的教材。

注重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打铁先要自身硬”,可以采取将教师派出去培训的“走出去”和邀请部分一线技术人员的“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可以安排在编电子应用专业课教师到电子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电子产业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电子应用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必须在电子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每5年去电子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确保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电子企业,了解电子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请电子企业的人员到学校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电子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可以改善高职教师结构,适应电子产业人才培养和电子专业变化的要求,使电子应用专业教学更贴近社会需求。

模拟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增强实践操作的实训力度,把握重点和重心,突出电子应用专业的应用技术。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电子技术应用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一是可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整合教学资源,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的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可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二是校内实训场所可以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标准进行建设,设立诸多实训岗位,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训,模拟生产管理机制,要求身着工装,在生产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手段可增强学生对电子企业文化、电子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学生的就业观 一流的专业技术并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才是电子应用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电子应用专业教育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课列为必修课,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案例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其次,学校要坚持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活力、尊重”十二字方针开展就业教育,以就业与创业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组织学生参观具体电子行业企业,参加简单的电子生产实践活动,了解电子行业各岗位的工作意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忠诚企业、讲究诚信、服从管理,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就业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产业专业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电子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水平的电子产业高级工人。因此,在平时的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企业用工特点、社会发展需求等,究原因,找对策,并在电子应用教学上采取积极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亚秀.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2]张耘.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8(36).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刘红.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意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

篇(3)

运用集成电路技术制造的计算机芯片和存储器使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不仅如此,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还广泛的应用于通信、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医疗、金融、工业自动化、公安等几乎涵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IC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关村电脑节主题报告会上获悉我国集成电路(IC)产品需求巨大。2010年需求量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8,市场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科技部高科技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冯记春说,去年我国IC的需求金额已近1000亿元人民币,今年仍将有很大增加。但目前我国微电子产业无论在规模、产值、产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IC消费“大国”和生产“弱国”的矛盾非常突出。要实现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微电子技术和产业。

1、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微电子产业作为尖端技术及高附加价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极大,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关键性技术产业,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其视为国家的骨干产业。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韩国,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微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放任政策,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进行扶植。

中国的微电子技术市场需求强劲,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基于市场需求和产能转移,我们判断微电子技术行业在国内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2009年的市场规模接近10000亿元。原因有三个: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00年6月,为鼓励我国发展软件及半导体产业,国家出台了18号文件,该文件的全称为《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项政策曾经使得数家软件及半导体企业获益。2005年4月23日实施的、由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表明国家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用来扶持产业发展。

就北京而言,为加快微电子产业建设,北京市政府在国家出台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发展政策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鼓励微电子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在土地税收、政府跟进投资、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政策。

在众多政策鼓励下北京市迎来了微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林河工业开发区投资20亿人民币建设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基地,据介绍,该基地一期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已经建设年产25吨6英寸区熔硅单晶和年产400吨重掺砷硅单晶两条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6000万元人民币。北京中芯国际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它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每年都在招收就有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北京市集成电路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首钢与日本NEC公司合作建成的首钢日电公司2000年就生产集成电路4974万块,在全国排名第10,该公司兴建北京华夏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2010年已建成6-8条8英寸和2英寸芯片生产线,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年销售可达50亿元人民币,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规划已经实施,该基地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先导,形成设计、生产、封装、测试和研发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北京中芯国际、华润上华都已经是国内的龙头企业。

二是市场需求巨大。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带动对半导体的需求。例如全球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04年的6.7亿台增加到2008年的11亿台,增长超过64%。未来增长较快的领域将来自于数字电视、3G、以及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三是我国微电子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逐步完善。我国半导体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建立起基本的产业架构,近几年的加速发展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仍相对弱小。技术是半导体行业的立足之本。这个行业内的技术更新速度迅速,比如芯片制造的硅片尺寸已经达到12英寸,工艺达到90nm。芯片制造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这个环节也集中了大多数的外来投资。自首钢NEC于1999年建成大陆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以来,2000年至2004年间,北京的芯片制造厂就建成了另外8条8英寸线和1条12英寸线,目前大约有10条在建8英寸线和2条12英寸线。8英寸线的工艺分布在0.35um-0.13um,12英寸线的工艺为90nm。一条采用新设备的8英寸线需要10-15亿美元的投资,而一条采用新设备的12英寸线需要25亿美元左右的投资。

目前我国发展微电子技术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半导体企业有经验的中高级主管。决不可忽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基层作业员、技工、工程师提供较好的专业素质培训,这对一个以生产为导向的微电子技术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2、北京地区职业院校开设微电子技术专业必要性

微电子技术产业在今后十年会有巨大的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量也会增加。那么,职业院校的微电子技术专业在微电子产业的作用如何?我们做如下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成为本专业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其次,从集成电路产品主要的生产流程(图1),看看集成电路生产过程对人才的需求。

IC设计:从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了解到,集成电路设计科技含量非常高,它需要工作人员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编程能力。作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这一领域发展显然能力不足。

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半导体材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拉单晶、切片、磨片、抛光等。对有研硅股走访了解到,其现有一线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人员100人,在林河投资的两条生产线的操作人员在300以上。随着产量的增加,操作人员的数量也需增加。在讨论操作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条件与技能时,技术人员说:操作人员应具有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工艺的专业知识,同时生产设备都是进口的,自动化程很高。因此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些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相符的。

IC生产:在首钢日电公司的调查中,我们了解了该公司的用人情况。该公司有员工900人,其中技术人员200人,500人为一线生产的操作人员。这些一线生产的操作人员从事着集成电路生产、封装、测试等工作。技术人员在对高中生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生产中的表现进行比较中发现,职业院校毕业除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外,还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得更自觉、更主动、更灵活。在新投资的生产线上,该公司人事部门更希望招聘微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一线的生产操作。

IC封装:IC封装更多的涉及到有机化工材料,微电子技术专业不做讨论。

IC测试:由于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初步掌握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结构以及性能参数,所以在测试的过程中更有责任感,并能及时发现产品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胜任这一工作。

IC销售:集成电路产品日新月异,性能不断更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何使更多的生产厂了解集成电路产品广阔的功能,这就需要懂得专业知识的推销员。如果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集成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学习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就能够满足销售集成电路的需要。

3、结论

微电子产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而微电子技术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能够满足微电子产业操作人员的需要。从以上分析可知,只要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符合微电子产业这个大市场的需要,课程设置合理,就能为微电子产业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高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冯记春司长致辞》科技时代2008年5月

[2]杨树人王宗昌王兢《半导体材料》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一次重要实践和检验活动。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任职能力。本文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探讨。

1 准确定位专业教研室的地位和作用

专业教研室是本科毕业设计的组织者和验收者,在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贯穿于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准确定位专业教研室的地位和作用是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1.1 专业教研室是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者

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由学生所在的专业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其主要任务体现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论文选题、撰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安排毕业设计教室和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等。

1.2 专业教研室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验收者

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验收任务也由专业教研室承担。验收工作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的评阅答辩、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和毕业论文的修改归档等。

2 合理制定毕业设计的任务和计划

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水平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应拟定不同的毕业设计题目、制定不同的毕业设计计划。这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2.1 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研究任务

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前,应采用集中座谈、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和能力水平,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个人特点为依据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研究内容的难度应适应学生个人能力水平,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既能按时完成,又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制定科学的毕业设计实施计划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是3个月,以毕业设计研究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毕业设计计划,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进度准时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保证。

3 把握要点确保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通过多年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为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应准确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3.1 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做好针对性教育引导

不同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工作持续时间长、难度高、任务重,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中发现,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在发生变化,有盲目乐观的,有不思进取的,还有认为毕业设计无用而沉迷于游戏和网络的[1]。面对这些情况,若不加引导,毕业设计的质量将难以保证。指导教员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保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毕业设计期间,学生面临毕业分配问题,这是关系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必将分散学生相当一部分的精力,耐性细致的教育引导和人文关怀在此时将显得尤为重要。

3.2 准确把握毕业设计任务及主要研究内容

指导教师撰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时应明确毕业设计的具体任务和研究内容,尽可能详尽,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时的研究方向不至发生偏差。设计过程中,要与学生及时沟通,针对学生研究进度和研究水平,适当调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以确保学生按照指导教员的设计意图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3.3 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毕业设计以保证进度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确保工作完成的前提,严格的落实计划是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近些年,毕业设计期间通穿插安排了毕业实习,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也在毕业设计期间召开,毕业设计的时间无法保持连续性,为毕业设计计划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指导教员要随时掌握学生的研究情况,严格督促,保证毕业设计工作按既定计划进度顺利开展。

3.4 扎实积极深入开展毕业设计防浮于表面

毕业设计的评定指标具有一定的宽泛性,部分学生认为只需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设计,而不愿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这种现象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比较普遍。针对这一现象,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除了做好思想引导外,指导教员撰写任务书,布置研究任务时,应明确提出研究任务要求,确保毕业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工作充实饱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随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工作情况,防止毕业设计浮于表面。

3.5 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杜绝抄袭和舞弊现象

抄袭现象是毕业设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部分学生为了凑够字数要求,东拼西凑,抄袭舞弊。特别是一些平时工作中投入时间少,研究内容不饱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抄袭和舞弊现象。要解决这一顽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思想认识上要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抄袭和舞弊的性质及危害;从日常监督中要及时纠正,一旦发现学生有抄袭和舞弊的苗头,要及时制止并加以引导,做好预防;从规章制度上加强惩处,对于严重抄袭和舞弊行为,一旦发现,不姑息,不迁就,坚决取消毕业设计成绩。

4 结语

篇(5)

关键词: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质量

Key words: employment;practice;design;integration mode;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4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工科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环节薄弱,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通过用人单位和高校调研反馈,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实践及工作适应能力差、实践动手能力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性教学,特别是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弱化、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对接。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1-3],笔者提出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与实施要点

1.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学生即为签约该单位的毕业学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因此,该模式将学生就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者合为一体;学生根据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内容进行,在签约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进行现场实践,通过现场调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现场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签约单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

1.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要点

1.2.1 实习地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实习地点,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应具备如下三个特点:一是该单位与学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或校企合作办学基地,二是学生签约该单位人数在3~5人以上,三是该单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实习地点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才能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才能达到一体化模式的预期效果,因此实习地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1.2.2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确定 每个实习地点由学校选派1~2名教师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同时由签约单位选定1~2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由学校指导教师和现场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情况,学校指导教师由研究方向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现场指导教师由从事岗位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1.2.3 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书制订 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单位生产实践要求,寻找现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现场选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由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制订毕业设计指导书,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补充修订,从而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得以顺利进行。

1.2.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由于个人、工作等原因一般很难保证一直在现场进行指导,但应保证2~3次到现场进行指导,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1周,其他时间可通过电话、腾讯QQ对话工具或邮箱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学校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书制订、相关理论知识和工程图纸设计讲授、现场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拟定与设计、工程实践等。现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除协同完成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外,还进行现场工程设计案例专题讲授、实践知识专题讲授、现场设计方案验证等,全程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1.2.5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分析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效果评价,为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权威,应由签约单位专家组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共同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签约单位对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和学校专家评估的反馈意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对学生毕业后半年或一年内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的结果对其从业能力进行评价,以检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

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根据构建的“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一体化模式实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公司为实践基地,本校与该单位已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基地,并在该单位进行过较多的科研和实践教学工作,本院安全工程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有6名学生与该单位签约。珲春矿业(集团)公司由八连城、板石、英安和富强四个煤矿组成,年生产能力为10Mt,该单位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为低透气性难抽煤层,其中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通风阻力大,瓦斯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亟待需要解决。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联系,本院安全工程专业6名学生在2013年3月到签约单位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进行了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2.1 指导教师和选题的确定 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沟通,了解到该公司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在通风、瓦斯方面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现场问题,因此,本院选派通风和瓦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秦老师和王老师担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两名指导教师在2013年3月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领导进行座谈交流,根据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通风、瓦斯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和煤层瓦斯抽采设计,其中3名学生分配到八连城煤矿通风科进行八连城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另外3名学生分配到板石煤矿抽采科进行板石煤矿煤层瓦斯抽采设计,设计内容以解决矿井实际问题为核心。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和具体实践科室,选定八连城煤矿通风科科长和板石煤矿抽采科科长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场指导教师,分别指导3名学生,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围绕现场实际问题边实习边设计,实现实习、设计一体化。

2.2 现场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工作安排,在2013年3月和4月进行了现场专项指导,指导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图纸设计和煤矿井下现场实际问题研究,其他时间通过电话、腾讯QQ软件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内容,通过通风瓦斯管理实践专题讲座、现场工程设计方案专题讲座和井下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结合现场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方案验证,保证设计方案实用、有效。

3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研究,通过科学、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在现场结合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设计时间更长,在双导师指导下,对设计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更全面、充分,设计内容来源实际,做到真题真做,实用价值较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6名实践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由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通风部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设计内容进行了评定,在考虑现场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日常工作表现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定,6名学生毕业设计均达到了一体化模式实践的目的,设计内容实用、完整,满足现场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的设计得到了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的较高评价;同时,在本校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评估中,校评估专家组对本院毕业设计尤其是6名实践学生毕业设计给予较高评价,设计质量较高。

3.2 既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提高了毕业实习效果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为一体,有效解决了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该模式实行双导师教学指导,毕业实习时间较长,现场实践机会较多,较传统毕业实习相比,实习效果更好。

3.3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到煤矿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更多的时间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签约单位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3.4 学生从业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学生提前到岗熟悉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等,学生岗位技能得到锻炼,根据对6名学生毕业后近半年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其工作表现较突出,从业能力较强,从业适应能力和岗位技能普遍比其他毕业生掌握得更快、更熟练。

3.5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加强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两大教育资源,开展校企协同办学,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3.6 既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毕业生提前到岗锻炼,更早适应工作岗位,具备从事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技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该研究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天然染色中的青色系本身也是极具研究价值,如不同程度的蓝色系、绿色系颜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有彩色系颜色,同时青色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天然染色手工艺色彩之一。另外,本人的毕业论文是以天然染色中的青色作为研究主题,因此对该领域更是有着较深的体会与领悟。上述种种,都是自己在诸多毕业设计方向中最终将天然染色青色系作为毕业设计元素的主要原因。    

总之,能将这些带有历史印迹的颜色加以再设计,使其重新焕发新活力,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意义又富有挑战的事情。

2 设计要点    

此次毕业设计是以天然染色这一传统工艺为基石,因此显然也是关于天然染色一青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紫色系、黑色系)为理论研究依据,而在实践层面上予以的一种视觉化的呈现尝试。    

这一特殊设计对于材料和工艺是有所严格限定的:一方面,想要实现青色的色彩再现,材质只能是以天然材料为主,如棉、麻、丝、毛、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大豆纤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材质,同等条件下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所以就制作工艺角度来看,需要做大量实验了解不同材质的染色成效,才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另一方面,青色系的色彩受外界(时间、空间、温度…)影响较大,对染色工艺要求很高,其重复性难度较大难以把握。所以就设计角而言,天然染色作品具有的不可复制性,如此特点也使其拥有了一种独一无二性的艺术品质。

2.1 设计灵感    

此次毕业设计关注要点如下:一是染色工艺本身,即青色染色过程与成色;二是青色系特殊功用,即拥有消炎、抗菌等实用功效;三是青色拥有丰富的色彩。上述三点是本人毕业设计作品的灵感所在以及重要的创作依据。

2.2 设计方案

在上述设计灵感基础上,经过多方思考,最终确立了以下三个设计方向:

2.2.1“瞬间永恒”(装置类)

2.2.2“百家衣”(服装类)

2.2.3“青调一一七巧拼包”(箱包类)

 2.3 毕业设计制作流程    

“青”是名词同时也是一个形容词。提起“青”总会使人联想到“幽静的小树林”、“清新怡人的湖泊”、“富有生命力嫩芽”等富有美好诗意的意境。单一个“青”字就能起到调和调动人们情感得神奇魔力。      

“青”并不是单一的色彩,其本身(囊括蓝色系、部分绿色系、蓝紫色系与黑灰色系)包含了丰富的色彩。    

在毕设方案设计过程中,我最终选取青色系最常见的色彩,用包为载体,以天然染色为实现方式,结合“青”本身字体结构和文化寓意“震褂”出发从而联想到,可拆卸可组装的七巧包设计巧思,进行我的毕业设计作品创作。    

七巧拼包其外形轮廓己依据“青”字变形所得,而后设计着重考虑以色彩分区进行可组装可拆卸的设计思路,继而结合天然染色的色彩制作工艺得,到理想的设计材料。最后进行七巧拼包的最终制作。

篇(7)

G642.477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两方面。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分析图等设计作业;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运用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针对该毕业设计进行设计说明。本文谋弦瞪杓迫挝竦哪谌莩龇,分析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一些指导方法。

一、督促学生加强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

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与就业等时间冲突,使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毕业设计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降低工作标准的要求[2]。前期调研工作充足与否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是否良性循环,要求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加强完善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对项目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对自然地貌、建筑古迹、地域文化进行考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防冲突当地民风民俗。

指导老师需叮嘱学生在调研中,特别对园林景观中的细部设计进行观察与分析,例如水陆交接处的驳岸设计、亲水平台的设计、堤坝游览方式的设计、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等。并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报调研心得,对优秀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学会借鉴与创新。

二、指导学生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与文化价值

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主要问题之一是设计内涵不足,忽略了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培养[3]。有文化的设计才有生命力,任何设计作品都要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要培养创新精神和文化价值。指导老师告诫学生要善于挖掘文化精髓,体现更深层次的含义,才能提高人的品味与审美,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用简单的色彩拼图或植物造景就是对园林设计的表达。只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越具有社会性,越能发挥社会功能,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4]。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甚至城市精神、民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调研,挖掘与借鉴、吸收与创新。

要求学生遵循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4],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抽取和转化,对地域文化精髓进行提炼和创作,对传统园林设计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方法等进行借鉴与创新,通过景观设计展现最大限度的表现力。设计理念可以采用历史文化元素、民族精神等等,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或地域特征,体现于共同文化上,内容与形式让人关心熟悉的,才能在心理上达成共鸣。

三、督促学生完善方案设计,注意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图、总鸟瞰图、节点大样图及效果图、分析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方案环节,指导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断地进行辅导和修改,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一)第一次草图的设计要点

首先,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场地、现有水文与植被、建筑小品等进行分析,在保留古建筑、保护原生植被、尊重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对水文条件进行利用,将园林打造成一个青山碧水、鸟语花香,有特色有文化的游览胜地。其次,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分析图制作,贯穿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基地各出入口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分析、景观节点分析等。

(二)关注细部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节点设计、铺装设计、亲水平台设计、堤坝与滩地之间游览的可达性设计,以及其他人性化服务设计,都属于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关注的细部设计问题。

对景观的节点设计,要围绕设计理念展开,集中体现设计的中心思想,这一点是需要指导老师不断跟学生重点强调的。城市中的景观设施标志着历史与文化关系相辅相成,形成独特文脉和现代人文特色的景观[5]。通过节点设计表达该区域的功能性和设计主旨,一小见大,从而更好地贯穿全区域的设计理念。对该区域的中心景观小品、植物造景、地面铺装纹样、以及座椅的造型设计等,都要进行考虑,都要体现该节点的特色,从而展现整个园区的设计理念,体现一定的文化精神内涵。

(三)重视景观效果图制作的耐心培养

由于毕业设计任务量较大,学生耐心度不够,所以对于效果图的制作缺乏细节表现。效果图需要在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对植物、建筑、山石,以及水面、天空、飞鸟等运用抠图、色彩的叠加等表现技法,对基地进行场景模拟设计。效果图制作中对于植物种植,需要运用植物素材根据光影和透视角度,一颗颗调整种植,工作内容繁琐,对此项工作学生缺乏细心和耐心。指导老师需要叮嘱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强调植物种植在画面中的必要性,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陈列式种植乔木,可以强调直线型道路的贯通性,强化曲线型道路的流动感,丰富画面效果。

四、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把握毕业设计最后一关

本科毕业生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说明书,都存在一些写作不规范、内容不具体、结构不完整,论文格式理解错误等问题。作为毕业设计最后一环,要求学生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给自己的大学时代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写作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理念,阐述设计内容;并需阐明采用某种文化元素的原因、用意与出处,以及如何体现设计理念。写作格式方面要求学生规范写作标准,全面检验,严格把关,做到具体与完整。指导教师也需提高自身素质,高标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五、结论

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内容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特别提出要指导学生善于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并探讨设计具有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以期为风景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水平的完善与提高提供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6):267-270.

篇(8)

2简化的毕业设计评价方法及指标

过程控制只是毕业设计管理的第一步,要使过程管理发挥作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传统的毕业设计考评方式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因此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往往会夹杂较多的主观因素[2-3],造成一些不公正现象,也有学生曾经对评价成绩提出过质疑。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建立一套简单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2.1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主要由3部分构成: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最终成绩。现有的评价方法更多地依赖于事后评价,即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各给出一个综合成绩,答辩后给出一个答辩成绩,根据这3个成绩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除了事后评价外,更多地加入了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而不仅依赖于最终的论文和系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及依据见表2。

2.2评价指标与细则

上文给出了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表3则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为例,给出答辩环节的考核项目、建议分值和考核细则,建议分值可以根据该年度考核的侧重点进行调节。其他环节的考核指标及细则可从该表中进行抽取。在以上考核项目中,最难量化的项目是对所完成工作量的考核。量化软件工作量已经有很多方法,如代码行、对象点和功能点[4],然而这些方法均偏理论化,难以实际应用,而且计算复杂,不适用于毕业设计的考核。与实际工程项目不同,毕业设计考核工作量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学生完成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该特点,我们提出的计算毕业设计完成工作量(以操作点为单位计算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1)统计论文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中已经描述并且在系统中已经实现的功能或业务,该业务应该是系统中的合理业务。(2)系统中所有以菜单方式进入的一个完整业务或功能均为一个功能点(设功能点总数为N),功能点i所涉及数据库表操作的总数为该功能点的权值wi,所有功能点权值之和即为所完成操作点总数,以OperNum表示,即:(3)为避免简单堆积工作量的情况,基于单表的增、删、改、查操作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最多只算3个操作点。例如,在图书馆借书时,需要扫描借书证(读者信息表),判断读者是否有效、借书证状态及获取读者类型,也需要判断是否罚款金额超出(借书及罚款记录表);如果该书借出,则需要修改书目信息表中的状态和在借书及罚款记录表中添加一条借阅记录,因此权重为4。

3实施情况

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思想始于2012年,在2013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形成初步的方案。该方案在笔者团队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相应答辩小组(每个小组大概20人)试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吸纳了答辩小组其他教师的意见。本文所述的过程管理、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即为修正后的方案,该方案在2014届毕业生中实施,毕业设计开始时即向学生公布过程管理方案及评价方法指标,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更具体,每一环节的执行更有序,毕业设计的评价有章可循和更公正客观。实施此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没有上线使用前,过程管理执行力度难以控制。

篇(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02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05- 02

0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是学生为完成学业必修的科目之一。其写作涉及一个学生的专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研究能力、信息采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对毕业设计进行总结、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搞好课程评估都具有重大意义。

1 学校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历来都很重视,为了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于2007年特制定机务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细则。但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创新性不高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鼓励在实习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现在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考研究生等,往往不能把精力集中于写作方面。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论文选题视野不开阔,学生做相同题目的太多,原创性不够,以至于很多文章都是东拼西凑,资料陈旧,缺乏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新性不够。

1.2 毕业设计(论文)抄袭问题严重

由于部分的学生选题相同或相近,导致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不够,相互影响,给学生参照别人成果的机会,有些同学还会抄袭已经毕业的学生论文,只需要改动里面的一些数据即可。而且学生很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

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1.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关不严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指导教师一般应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不具备以上条件但在相关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批准后也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当指导教师为院外人员时,实行双导师管理,分别负责在院外和院内时的指导工作。

然而,现在由于毕业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人数不足,平均每人指导学生人数不低于6人,教师的精力有限,导致了对学生管理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大大降低了毕业论文质量。

2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2.1 增加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创新积极性

该校对指导具有创新意义的毕业设计的教师应给予奖励,以让更多的指导教师都参与到毕业论文创新的指导中来。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增加,让项目带动论文,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近两年来,该校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这种模式指导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针对性的实践教育,这样的毕业设计贴近公司的生产实习和需要。同时这种模式由单一的校内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既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同时论文答辩是否通过与学生自己的工作签约挂钩,也让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毕业设计,增强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2.2 加强教育,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树立诚信的思想,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并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抄袭后果的严重性。并且在论文格式(在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中)、字数要求、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中文、5篇英文等表层检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质量监控。

学校每年将以毕业学生人数的10%评选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得到相应的证书与奖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2.3 精心组织,对毕业设计质量严格把关

为了避免指导教师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弥补学生时间的不充足,学校进行开放式选题,学生可与老师自行商量拟定题目,并将开题的时间提前到四年级的上半学期,并且规定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次数不少于12次,这样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撰写论文,指导老师也不会因为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把控。学校将部分到各分院机务岗位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就分配o机务骨干人员指导,不仅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效率,而且学生还可带着问题参加生产实习,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结合实践立题,增强立题的现实意义。

3 总 结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指导方法上应该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养成勇于探索、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自行查找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为学生今后从事机务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和撰写学术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指导办公室.高等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指导手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堂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6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领》(2010―2020年)明确倡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直接接轨行业标准,培养服务于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毕业设计辅导、专业实习指导等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接触工程实践,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岗位需求差距;另一方面主要基于现阶段地方性高校“双师型”队伍缺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温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工民建专业(专科),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浙江省新专业验收,并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14年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作为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专业,服务和依托地方企业,积极开展产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1-6],经多年探索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毕业设计辅导、专业实习指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

应用型人才校企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积极扩大企业参与深度和广度,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领导机构

土木工程专业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工民建专业(专科),迄今30多年,毕业生超过2 000人并广泛分布于温州乃至浙南地区的建筑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及生产一线企业。学院充分利用广大校友资源,同时积极与温州建设集团、温州设计集团等建筑业龙头企业组建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统筹与指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全过程。理事会由行业企业协会专家、知名校友、知名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及骨干教师组成,涉及建筑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概预算、监测等土木工程各领域专业专家,理事会从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毕业生答辩考核、学生就业推荐、毕业生跟踪调研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完善等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

二、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依托校友和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咨询座谈、现场走访、问卷调查与资料研读等多种途径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制定上,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乃至专业课程课时的设置上,在毕业设计内容、设计参数选择、成果要求及校企双方职责的确定上,专业实习的形式、内容、校企双方职责、成果要求的设定上等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框架制定的全过程,始终坚持产学对接、企业高度介入,梳理土建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构建了基于“3+1”模式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学时。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进一步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按照分层分类思想,培养方案中设置“工程设计类”和“工程建设类”两大类别,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三、课堂教学

首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三位”是指课程理论、课程案例和课程实践三个教学单元,“一体”指将课程案例和课程实践贯穿于课程理论教学中,通过现场参观、现场学习、视频录像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在土木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等专业课程中推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在其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实践时间及内容(一般为两次,共4个学时,两个不同参观内容)。课程实践中由现场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担任导师,共同讲解相关内容,每次课程实践后各小组完成实习报告。

其次部分专业课程的部分章节请企业人员承担。部分专业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课程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讲解,其中理论部分由校内教师担任,而企业工程师以专家讲座形式,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相关知识的工程应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中的结构设计PKPM软件、工程造价广联达软件、建筑节能等专业课程由校内外教师共同讲解。

专家系列讲座。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技术两门课采用理论教学+专家系列讲座形式开展,其中理论教学部分由校内教师担任,讲解整个课程脉络、整个框架,之后请校外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土木工程概论主要

进行宏观、科普性地讲解,由行业专家具体介绍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各领域发展及典型案例,使学生初步认识专业并激发学习兴趣。土木工程技术则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具体应用技术,如桩基础、基坑围护、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建筑节能等具体技术。

四、专业实习

首先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广大校友资源构建覆盖土木工程全领域的实习基地,基地覆盖建筑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概预算、监测等土木工程各领域,并与各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实习方式、指导书、考核办法、校内外导师职责及报酬等规定。实习前请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开展系列讲座,包括“施工员第一课”、“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混凝土、钢筋施工注意要点”、“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等讲座,使学生知道到现场要看些、注意什么,并给学生发放各工种实习教学录像,通过现场参观、辅导讲座、交流座谈及教学录像等多维教学模式,有效保证实习效果。

实施纵向+横向的多维实习模式。根据学生自愿,可结合就业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或者参加学院统一安排实习,部分学生甚至可选择吃住在现场的集中实习方式。学院一般在实习基地中选择地下工程与上部结构同时在施工的实习基地,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间实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多维实习模式。横向即学生在实习前半阶段先在多个工种上实习,熟悉了解多个工种,后半阶段在其中一个工种上实行顶岗实习,做到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多维实习。

五、毕业设计

首先共同制定毕业设计内容及成果要求。1)与企业共同制定各种毕业设计类型成果要求,如建筑+结构类型,明确建筑设计图纸、结构设计图纸、计算书等具体要求;2)PKPM电算时参数选择及设计方法直接套用设计院做法。

其次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系列专家讲座。毕业设计过程中针对共性问题聘请设计院等企业相关专家开展专家讲座,如房屋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构造与施工图,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手算、PKPM电算、施工图,建筑钢结构屋盖设计,桩基础与基坑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房地产开发与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等。讲座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相关专题如何开展,参数如何选择,与其他工种如何衔接配合等,使学生了解熟悉实际工程相关设计。

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聘请部分企业工程师直接担任导师,一方面可直接接纳少数学生在设计院等企业边毕业设计边实习,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环境,个别甚至可在导师指导下直接参与实际工程。同时鉴于企业工程师没法每周两次来校指导,企业工程师可在若干关键节点参与指导,包括选题、计算参数选取、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别、出图规范性等方面,

从而保证质量。

学院组织外审。虽然浙江省教育厅已组织毕业设计外审,但学院为充分保证质量,在毕业设计答辩前,将所有毕业设计成果送设计院等企业按企业标准评审。设计院等企业工程师按照审图标准给出设计成果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则需根据修改意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逐条完成修改意见,如企业评审不及格则该学生直接不及格。学院每年汇总外审意见,并请设计院总工对学院所有专业教师及下一届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以提升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水平,逐年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最后,企业工程师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聘请设计院等企业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答辩,不仅对学生,同时也为学院其他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机会。

六、结语

学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吸纳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指导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可直接接轨行业标准,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可有效弥补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做法可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2]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77-80.

[3]罗臻,邓敏,叶雁冰.提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23-126.

篇(11)

以往技工院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大多是以学科体系为主,所讲授的知识比较分散,基本没有体现出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工作过程,在教学上已经远远滞后于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电子专业高级工毕业班开设了毕业设计的课程。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来说,经过4年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后,完全具备实施该课程的技术水平。通过几年的课程实施与不断改进后,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下是课程具体实施的6个环节。

一、课程的策划

笔者学校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高级工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时为每周6节课,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即安排一位指导老师辅导不超过30名学生,以保证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并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辅导。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会安排一些有企业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以保证教学质量。毕业设计形式采用实物作品与论文相结合的两种方式,既考察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又通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技术上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课程实施场地与时间安排

在课程实施与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安排好合适的场地与设备给学生,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在教学实施的场地上,白天正常课程的6课里面会安排每30人一个实训室给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实训室里提供必要的工具与仪器设备,例如电烙铁、万用表、示波器、电脑等,也允许学生自带工具与笔记本电脑进入实训室,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便利的制作场地与条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每周6节课的时间对于学生要完成毕业设计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也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在每周的晚自习时间里把实训室也开放给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三、分组与选题

第一天的课程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选题,原则上规定每个小组不超过3人。分组以指导老师意见与学生自我组织相结合,最后得出分组名单。选题是实施毕业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学生安排好合适的课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要适中,又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去制作。笔者学校一般会由指导教师提供20个左右的课题供学生进行选择,考虑到学生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在课题难度上会按照20%属于高难度、50%属于中难度,30%属于低难度来组合。

四、制作过程与教师指导

在学生分组完毕和选择好课题以后,就要开始设计方案了。毕业设计方案是整个毕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该教学环节上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每组学生都要把完成的毕业设计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查,指导教师在审查以后再给出技术指导意见,然后把意见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学生修改后要再给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确定了设计方案以后,接着就要求学生列出元器件材料清单与采购计划。一般来说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与材料,只要学校有的都会提供给学生,但是有些学校没有的材料,学生就要自己到电子市场或者在网上进行采购。指导老师在学生制作与调试电路的过程中也会指导学生解决一些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毕业设计的主体还是学生,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学生遇到困难以后,也要尽量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督促和技术指导的作用。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由于学生都没有写作论文的经验,因此指导老师要对学生讲授论文写作的流程、格式与方法等知识,同时可以给出几篇范文给学生参考。为了鼓励学生写好论文,指导教师也可以设立论文优秀奖来奖励论文写得好的同学。

五、作品演示与现场答辩

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周,就要进入作品演示与现场答辩的环节。学生既能会做项目,又要把技术要点说出来。在该环节,笔者学校组织包括指导老师在内的5名教师担任评委,给每组学生的作品打分并现场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由学生通过PPT来介绍作品的结构、工作原理、具体功能和收获感想等。然后由评委对该组的学生进行现场答辩,考察学生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在答辩现场也会安排本专业的其他学生进行旁听,从而让现场答辩起到公开示范的作用。

六、评价与反馈

在每个小组作品演示与现场答辩环节结束以后,各评委会根据毕业设计作品的功能、技术难度、学生的答辩表现等给每组学生进行评分,然后由评委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现场点评,给学生提出技术上的改进意见。学生评分表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课程的总成绩就由这3部分成绩综合起来。当所有小组都完成演示与答辩以后,指导教师现场宣读分数,并对每一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

毕业设计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可以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要我做”改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并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向更高端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小组合作与沟通、学习和自我探索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过程,使技校生熟悉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掌握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即将踏进社会的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润华.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初探[J].职业,2014(30).

[2]汤光华,伍礼杰,曾春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九步循环指导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