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7 16:06: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法医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法医学研究

篇(1)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各类sah案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高峰年龄为21~40岁。按sah 常见

特征可分为外伤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血管粥样硬化、中毒、伴发于心脏疾患、其他等八类。其中,外伤性与脑血管畸

形最为多见。外伤性sah与脑血管畸形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l1~50岁,脑血管粥样硬化出血仅见于50岁以上

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并不多见,见于l1~50岁。以sah为死亡原因者,32例,占25% ,多见于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破裂,

出血部位多见于脑底及小脑天幕以下。大多数sah,出血部位多见于大脑表面,较为局限,出血量较少,非死亡的主要原

因。 结论多数sah并非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sah死亡者,其死亡性质多属自然死亡。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法医学;死亡性质

【中图分类号】d919.4;r7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4—0282—03

forensic pathological study of 127 case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ya ng jing,wa ng ye,x1ng yu,l1u min.

west china basic medicine c0ile雪e ofsichuan university,chendu 610041

【abstract】0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the main points of forensic medical

identification.method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127 autopsy cases of 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 of various etiology in

forensie medical ldentification center of 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between 1983 and 200 1. results in these

cases there were obviously more male than female(male vs female ratio was 3:1).the age was usually between 21 and 40 year

old.sa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ight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e.g.,traumatic sah,vascular malformation,in—

tracranial aneurysm,cerebrovascular atherosclerosis,poisonous diseases,comorbid with cardiac and other diseases.tran matic

sah and vascular malform ation were more common and could be found at any age. but the peak was 11 to 50 years old.

atherosclerosis was only seen in individuals of 50 years old or above.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was not common seen.

sah accounted for only 32 death cases(25%),most often caused by 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 and ruptured intracranial a—

neurysm in the basis of brain or under tentorium of cerebellum.however sah most frequently occured on the surface of cele—

brum and the hemorhage was limited.in small volume and not the main death reason.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sah was

not the main direct causes of death.deaths in sah cases were mostly natural deaths.

【key w0rds】subarachnoid hemorhage,forensic medicine,characteristic of death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可分为外伤性与自发性两类。【-]sah在法医病理学检

案中并非少见。kuller等的统计表明,自发性sah占猝

死案例的5% ,[21国内学者的统计表明,占猝死案例的

6.8%。[31颅脑损伤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中极为常见.外伤

性sah常伴发于脑挫伤及脑挫裂伤。[41因此,本研究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1983-20__年尸体检

验检出各类sah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间所有尸检检出的sah 127例,占同期尸检1300例的

约10% ,对这127例sah案例从年龄、性别、死亡原

因、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类整理。

结 果

、出血分类和性别

按出血原因分外伤性与自发性, 自发性出血又按

出血特点分为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血管粥样硬化、

伴发于心脏疾患、其他等五类。男性96例,女性31例.

男女性别比为3:1。各类出血与性别分布各有不同,总

体来说,男性多于女性。(见表1)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1983—20__年18年 二、各类出血与年龄分布

[作者简介] 杨静(1 978一),女,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大学研究生。

te]:+86—28—85501553: e-ma1]:yangj1 ng1 978ll14@l63.com 。

[通讯作者] 刘敏,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610041;tel:+86—28—8550155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l卷(第4期)

自0~81岁,各年龄段均可出现sah,其中,外伤

性sah案例中,新生儿3例,婴幼儿3例,2~lo岁1

例,高峰期为21~40岁,占54.5%。脑血管畸形出血,多

见于ll~50,高峰年龄为21~40岁。动脉瘤破裂出血,

仅见于ll~50岁,而脑血管硬化出血之见于50岁以

上。其他散发病例多见于21~50岁。(见表2)

三、各类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表1 出血类型与性别分布

table 1 the types of hemorrhage and the~ bufion of sexes

· 283 ·

不同性质得出血,出血部位也不同 ,脑血管畸形

及动脉瘤破裂出血主要位于脑基底部和脑干及小脑

部.出血量大。而外伤性出血及其他各出血,主要位于

大脑表面,多较局限或弥散性点状、灶状,⋯血量少。

(见表3)

四、各类sah主要死因

127例sah案例中,死亡原凶各不相同.主要有颅

脑损伤、sah、脑出血、伴发于心脏疾患等四种.其他可

见于各种疾病,如中毒、肝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脑膜脑炎、脑膜炎等。其中,单纯sah死亡者32例.约

占127例的25%,其他大部分死于sah 以外的多种原

因。(见表4)

五、其他

127例尸检案例中,脑血管畸形共有25例.而畸

形血管破裂出血者只有21例,另4例sah为其他原

表2 出血类型与年龄分布

table 2 the types of hemorrhage and the~ bufion of ages

表3 不同类型出血部位及出血■

tane 3 diferent sites of hemorrhage and the quantity of

hemorrhage

因非畸形血管的出血。在自发性sah 中有明显诱因者

18例,诱因有头部轻微外伤、情绪激动、饮酒等;无明

显诱因者14例。

讨论

、各类疾病发生sah的情况

(一)外伤性sah

从这127例sah各类型的发生率看,外伤性占首

位。常伴发于脑挫伤与脑挫裂伤,王玉胜等对926例外

伤性sah重度脑挫伤与脑挫裂伤预后影响研究表明

外伤可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引蛛网膜是一层透明膜.本

身无血管与神经。外伤性sah,系外伤时,软脑膜血管

表4 不同类sah死亡原因

table 4 death causes of~ferent types of sah

或脑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秦东京等

对123例外伤性sah ct研究发现有104例伴有其

他类型的脑损伤。同因此,外伤性sah多伴有其他类

型颅脑损伤。位于力的传导方向上的血管,受力往往最

大,易破裂而出血。因此,外伤性sah 出血多位于脑冲

击伤处或对冲伤部位。【4】外伤性血管破裂,常常是小血

· 284 ·

管破裂,出血量常常较少。但也有出血量较多的案例发

生,在127例sah案例中,有一例系颈项部受力,致脑

桥基底血管破裂,sah而死。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外伤性

sah 3例,符合外伤性sah的一般特点,多系产伤与

缺氧所致。 非新生儿性sah,高发于21~40岁,与机械

性损伤好发年龄相同。

(二)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在127例案例中,居于第二位。在自发性sah案

例中占首位,与顾永莉等【8】的研究相同,而与临床报道

i91不一致。本人认为,这与法医尸检的特殊性有关,需要

进行法医尸体检验的案例,多系死亡原因不明、容易引

发纠纷的事件中死亡的尸体。对于死因明确自然死亡

尸体,则没有必要进行尸体检验。其好发年龄与外伤性

相同,高发于21~40岁。这个年龄段,在人的一生中,属

鼎盛时期,发病率相对较低。一旦不明原因的死亡,容

易产生纠纷.需要确定死因而进行尸体解剖,这也许是

该年龄段sah多见的原因之一。脑血管畸形破裂出

血,部位多见于脑底及脑干与小脑,出血量常较大,流

入蛛网膜下腔范围广泛,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不同。但

在外力作用下,更易出血,此时,外伤多系诱因。

(三)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临床报道脑动脉瘤破裂为自发性sah最常见的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4期)

原因.占首位。[iol而本研究发现,由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引起的sah案例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常见。本人认

为,原因有三:(1)如上述,对于死因明确的自然死亡案

例,常不需进行法医尸体检验,动脉瘤患者,死前常有

发病,在医院多经dsa、mri等检查,多已明确诊断;

(2)微型动脉瘤法医尸检不易发现;(3)动脉瘤破裂后,

常塌陷且出血部位血液凝固,尸体检验不易找到。脑动

脉瘤破裂出血,多位于脑底基底动脉环/!/处,出血量较

大.外力作用更易引起破裂。外力多系诱因。

(四)动脉环粥样硬化出血

直接破入蛛网膜下腔,脑出血,多位于内囊周围,破

入侧脑室。出血量较多,常发于50岁以上人群fl01。本组

研究中7例脑血管粥样硬化出血.年龄均在50岁以上。

(五)伴发于心脏疾患的sah

此类出血,与心脏疾患的关系不甚清楚,但此类出

血,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少见。不过,此类出血,多位于

脑表面,出血弥散,呈灶状、点状,出血量甚少,不会造

成死亡,其法医学意义不大。

(六)其他

其他类型sah,如中毒、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肝炎等伴发的sah,出血量常

较少.多位与大脑表面,呈散在点状分布,通常不会造

表5 外伤性与自发性sah鉴别

table 5 identification of traumatic sah and idiopathic sah

成死亡。

另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有诱因.何焕疆对58

例自发性sah进行分析.发现45例存在不同诱因.如

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ill而本组127例sah案例中,

自发性出血共32例,有18例可以找到明显诱因。

二、法医学鉴定要点

法医学鉴定中主要考虑以下问题:(1)是否存在

sah;(2)sah是否构成死因;(3)sah的原因;(4)外伤性

sah与自发性sah的鉴别见表5:(5) 自发性sah属

自然死亡,外伤性sah死亡,可以是他杀、自杀、意外

任一种,需根据案情和现场进行分析。(见表5)

参考文献

【l】侯熙德主编.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6

{21 kuller l’lilienfeld a,fisher r.et a1.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sudden dea th and unexpected death[j].medicine,1967。46:341

【3】李凡,莫耀南,马淑玲,等.118例猝死的统计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

20ol,19(3):36-38

【4】 祝家镇主编.法医病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l998.132

【5】王玉胜,刘光磊,练智勇,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重度脑挫伤预

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__,24(1):22~23

【6】秦东京,张培功。孙殿敬,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i临床ct分析

田.滨州医学院学报,1996,19(6):567~568

【7】汪明、徐明.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i临床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

报,l996,16(4):604~605

【8】顾永莉,程利宝.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田.

皖南医学院学报。20__。21(2):132~132

【9】贺宪武.心脑血管急症【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5

【lo】唐盛孟。刘长文,陈林正.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j1.

实用内科杂志,1985,5(1):29

篇(2)

1 法医及法医学的定义

1.1 法医及法医学的定义

法医是指司法机关中运用医学技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物品或物质进行鉴别并作出鉴定的专门人员。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①。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需要具备法医学检案鉴定的基本能力。

1.2 法医学专业的特点

1)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就纯医学而言,法医学专业不仅要学习医学的基础课程,同时也要学习刑事科学技术、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学类等专业课程,同时由此衍生出来法医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也分为临床实习和公安机关实习,实习时间分配根据各个学校专业培养方案来进行安排,因此法医的专业性较强,学习的内容与纯医学学习存在较大差异。

2)工作对象和环境特殊。法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刑事警察工作,工作的对象主要为人身、尸体、物品或物质;工作环境主要是在室外、殡仪馆和实验室等场所,因此他们的工作对象和环境比较特殊。

3)生源要求特殊。正是由于法医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工作环境和对象特殊,因此全国目前只有35所院校开设了法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小,学生总数不多,在学生的性别上以男生居多;对于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这主要是出学生就业上的考虑。

4)就业面较窄。“2005年2月的《伞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2005年10月1日以后“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市鉴定机构”。自此除公安机关外的司法行政机构基本停止录用法医专业学生,使得学生的就业面严重受限,主要就业单位变为公安局、社会鉴定机构、公司企业等”。②因此法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考取公安机关的公务员;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进入各级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高等医学院校和法医学研究机构从事法医学鉴定、教学和科研工作。

5)法医学专业的社会化认同度不高。法医专业特殊的学科性质和工作内容,致使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于法医及法医学专业并不了解,对于法医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仅仅将法医病理学的内容当作法医的全部内容。在社会上主要表现为普通民众对法医工作者都比较陌生,略带有崇拜感,但一般不愿意从事该职业;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转专业欲望比较强烈。

2 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

法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社会属性必然带来法医学专业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五个方面;

2.1 专业思想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这主要是与医学院校里纯医学专业来进行比较,主要表现在大一学期。法医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志愿服从调剂过来的学生,第一志愿填写法医专业的较少,因此法医专业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最主要表现就是转专业的诉求特别强烈。这主要是考虑到就业和工作的特殊要求。“我校法医学专业2008年至2012年间招录的学生中第一志愿填报法医学的人数都在5人之内,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学生在新办专业的学习期间对专业的兴趣不足,缺乏耐心对新专业进行了解.甚至对所读专业出现厌恶情绪,想方设法调整到其他专业。”③在作者所工作的法医学专业2011级到2013级学生中,学生共有284人,高考第一志愿填写法医专业只有27人且全部为男生,只占三个年级总人数的9.5%。

2.2 法医专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带着强烈的矛盾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更好地反映这一特点,本文选取作者自己所带两个专业在2010-2013年考试中不及格情况来进行对比:2010级法医在大一学年34人次(共93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36.55%;大二学年36人次(84人)不及格,不及格率42.86%;大三学年36人次(84人)不及格,不及格率42.86%;大四学年只有一学期成绩,第二学期为专业实习,目前的考试成绩为1人不及格,不及格率1.19%,大四学年专业课学习几乎没有同学挂科。2010级口腔在大一学年36人次(14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24.66%;大二学年不及格23人次(149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15.4%;大三学年51人次(149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34.2%。大四学年因机构调整作者不再负责口腔专业,不计入对比范围。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法医学专业学生的不及格率连续三年都高于口腔专业,这主要是因为法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矛盾心理,他们的第一志愿填写的并不是法医专业,感觉学习没有方向感和压力感,在学习上容易出现逃课、考试不及格,甚至留级等情况。根据我校教务资料,法医学2007级-2012级学生在2007年-2013年一共有6人留级,远多于其他专业。

2.3 同学之间比较团结

这是法医专业不同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心理特点的显著方面。在对新生进行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自身学习的过程中,法医专业的学生多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刑警,再加上法医专业人数较少,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具有部分纪律部队的气质,同学之间比较团结,重视集体活动,有很强的纪律性。

2.4 性格上较为活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能力突出

篇(3)

Y染色体具有男性伴性遗传特性,呈单倍型向下遗传,在减数分裂中不发生重组,一般由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在个人识别方面,由于Y染色体SNPs非随机分布于人群中,其种群的地域性特异明显,所以可以用于案件中生物学所属群体的推断。尤其在案、案中分析男女DNA混合物时,Y染色体遗传标记扩增分型技术对单倍型检测结果的获得不受女性成分影响,具有其他遗传标记所没有的明显优势。因此,23-plex Y-SNPs遗传标记复合扩增检测体系在法医学上具有潜在的特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主要实验仪器 ①PCR扩增仪:480型、9600型、9700型(Applied Biosystem,美国);②定量PCR仪:ABI PRISM7500(Applied Biosystem,美国);③电脉仪:Bio-RAD公司(美国);④DNA全自动遗传分析仪:Prism 310、Prism 3130-XL(Applied Biosystem,美国);⑤高速台式离心机:ZKl5、ZK3(Sigma,美国);⑥超纯水仪:Millipore(法国)。

1.2主要实验试剂 ①SNaPshot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美国);②ExoSAP-IT(USB公司,美国);③虾碱性磷酸酶SAP(Amersham公司,美国);④dNTPs混合物(Fermentas,MBI公司,立陶宛);⑤Amp FL STR Profiler YfilerTM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美国);⑥Quantifiler human DNA quantification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美国)。

1.3实验样本及其DNA的提取和定量 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随机抽取290名广东地区汉族无亲缘关系的男性个体,使用采血卡或中性滤纸收集他们的指尖血,编号1-290,采用DNAIQTM(Promega公司,美国)试剂盒进行DNA提取,并且采用Quantifiler TM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美国)在ABI PRISM7500定量PCR仪上进行定量,4℃妥善保存,以备Y-SNPs扩增体系的建立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1.4 Y-SNPs遗传标记复合扩增体系的建立

1.4.1 Y-SNPs位点的选择 根据Y染色体命名协会的在线补充材料,参考Y-SNPs信息的在线网站和dbSNP数据库信息,在亚洲人群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单体群以及对应的23个Y-SNPs位点:P164、P203、P148、P145、M89、P151、M216、P128、P157、P149、P131、P199、P123、P191、P201、M1ll、M9、P132、P200、P197、M119、P136和M134。其中,Ml1l是2 bp缺失,M134是l bp缺失突变,M199是1 bp插入,剩下20个位点均为碱基的转换或颠换。

1.4.2 Y-SNPs位点PCR引物设计与验证 以NCBI dbSNP数据库和Genbank中的Y染色体序列筛选的位点及其邻近序列为模板,参照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使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自行设计并使用Oligo 6.0软件进行分析优化。引物合成后,采用基于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快速地对比分析它的高特异性。

1.4.3单个Y-SNPs位点PCR扩增体系的建立 单位点PCR扩增体系的建立。1个男性DNA样本定量后,分别对23个Y-SNPs位点引物进行单独扩增,建立每个SNP位点均适用的PCR扩增体系。PCR反应体系为25μL,PCR反应条件为:95℃11min,95℃30s、55℃30s、72℃30s,循环35次,最后延伸为72℃10min。

1.4.4 23个Y-SNPs位点复合PCR扩增体系的建立 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调整PCR反应参数、PCR反应体系中各离子的浓度以及各引物对的浓度,建立23-plex Y-SNPs复合PCR扩增体系。PCR反应体系为25μL,包括:0.4~1ng DNA模板、2.5 U AmpliTaqGold DNA聚合酶、1×PCR buffer、PCR引物浓度在0.006 8~0.0676μmol/L、每种dNTP各600μmol/L、8 mmol/L MgCl2。PCR反应条件为:95℃11min,95℃30s、55℃40s、65℃45 s,循环35次,最后延伸为65℃10min[1]。

1.4.5 PCR反应产物的检测与纯化 首先取15μL 10×上样缓冲液与2μL PCR产物混匀后上样至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C=6%,T=3.3%),450 V电泳2~3h,银染显色。然后,使用8μL或7μL酶纯化体系进行PCR产物纯化。

1.4.6单碱基延伸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产物的纯化 采用SNaPshot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美国)推荐的反应体系:纯化后的PCR产物、微测序引物混合物以及去离子水分别2μL,SNaPshot mix 4μL。循环参数为:96℃10 s,50℃5 s,60℃30 s,循环25次。单碱基延伸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产物加入1μL SAP(1 U/μL),37℃孵育1h,80℃15 min进行纯化处理,并去除多余的引物和ddNTPs。

1.4.7荧光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检测 ①4种不同荧光物质标记ddNTPs,故ddNTP所发射的荧光量亦有差异,蓝色(FAM)、绿色(HEX)、黄色(TAMRA)、红色(ROX)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比约为4:2:1:1,判读结果时必须对不同荧光标记的RFU值进行标准化[2];②采用3130-XL遗传分析仪对纯化后的单碱基延伸反应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取1μL纯化产物加入10μL Hi-Di甲酰胺中,再加入0.3μL GeneScanTM Size Standards LIZ-120作为内标。进样时间10s,电压15kV,POP-4凝胶,36cm毛细管,电泳30min。毛细管电泳结束后,使用Genemapper ID V3.2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检测结果 23-plex Y-SNPs电泳检测显示:23个位点均为单倍型,各个位点PCR扩增均衡,多次重复试验结果一致。基因多样性与单倍型多样性的计算公式为:h=n(1-∑X2i)/(n-1)。经法医学参数计算,23个Y-SNPs位点均具有遗传多态性,每个位点基因的多样性范围为0.0137~0.4912。检测的290名男性个体中有11种单体群、143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为0.9907。

2.2法医学应用 ①灵敏度:倍比稀释浓度为200ng/μL的参照DNA,分别进行复合PCR反应和复合单碱基延伸反应,25μL复合体系中DNA含量为0.1~50ng时均可得到较好的分型结果;②种属特异性:利用磁珠法提取雄性猴、狗、猪、鸡、黄牛、山羊、家兔、大白鼠等动物的DNA.建立复合PCR扩增体系,结果显示动物标本中均未检测到任何Y-SNPs位点;③组织同一性:任何男性个体自身的骨骼、肋软骨、肌肉组织、皮肤、肝脏、血痕、指甲等进行23-plex Y-SNPs复合检测,分型一致。

3 讨论

本研究建立的23-plex Y-SNPs复合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男性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23-plex Y-SNPs复合检测体系在法医学上的应用是可行的,尤其是对父系家族的亲权鉴定、无名男尸的个人识别、混合斑男性成分的检验等具有积极意义[3~6]。常规DNA指纹、ABO血型、酶型、RFLP、STR等传统的法医学物证检验在法医学实践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刑事案件中,尤其是涉及追溯父子关系和性犯罪的案件,譬如:内裤上精斑等犯罪案件的检验样本,采用直接检测Y-SNPs的方法可有效避免传统检测的繁琐步骤,从而快速获得准确的检测效果。在23-plex Y-SNPs系统的基础上,联合使用STR系统和常染色体SNP检测系统,其结果清晰、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在法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邓志辉,李茜,吴爽,等.17个Y-STR基因座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3):699-703.

[2]新尧,杨庆恩,刘超,等.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76.

[3]张爱平,刘超,刘长晖.Y染色体SNPs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9,5:32-34.

篇(4)

国外把差异教学称为个别化教学。它是以个体各自特点为出发点,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归宿,以适应个人需要为原则,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活动方式的教学。它有效地利用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形式。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

围绕自我效能理论和差异教学法,查阅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论文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查看搜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1.2专家访谈法

对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和学校体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就大学生体育教学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咨询与探讨,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进行磋商,听取专家、学者对本研究内容的意见。

2.1.3问卷调查法

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华中师范大学梁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是参考Pintrich & DeGroot(1990)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

2.1.4实验实施

为了防止实验实施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个教师担任,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时间和场地均保持一致。实验采用单盲教学法进行,在教学结束后,立即进行考核。两组的考核内容均打乱顺序同时进行,主考由两名非参与本实验的资深教师担任,学生的得分为两名主考教师所给的平均分。经过数据统计处理,得出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状况。

2.2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西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一两个班和临床专业大二两个班学生共200名。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教学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的专项技术测试和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四个班200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1%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排球很有兴趣,31.67%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17.33%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29.17%的学生表示对排球学习很有信心,45.83%的学生表示信心一般,25%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在排球课学习之前有96名学生从未接触过排球。在技术测试中有20名学生各项技术比较全面,这20名学生就成为排球课上的中坚力量。在安排小组学习时,将这20名学生穿插于无任何技术基础的学生组成小组,以此来带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20名原有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只需稍加点拨、规范动作就可以了,辅导的重点是无任何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身上;其次,问卷中呈现出来的对排球学习兴趣和信心一般的学生也是教师鼓励的重点,对这部分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尽管排球各项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各项技术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例如,有的学生垫球掌握得不是很好,但发球很出色,这时培养其自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扬长避短,让其在表现突出的项目上作示范,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尤其对中等、学困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中等、学困生的测试成绩及动作技术水平。

3.2差异教学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即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即时反映,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具体的补充材料,以矫正差错。这种反馈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一是教学进程中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对待练习的态度,在教学达标的过程中做出即时反馈。根据是否达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展开的方向是否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来修正教学的进程。二是以单元为单位的评价,就是对每个单元的达成目标,准备好评价项目,采用不记分的测验形式,对学生做出掌握或未达到掌握标准的评价。对于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则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相应的“反馈―矫正”措施对其进行补救教学。在评价中已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对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开展4―5人的学习小组,每组确保有1―2名学生已达到掌握标准,进行小组内的纠正错误与改进技术,教师重点对后进生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错误,教师则要考虑是否教法有误,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3“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内部语言和线索的运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各种运动都受到意识的控制,一旦意识控制减弱,动作将出现错误和停止。“技能的学习者本身很难觉察到自身的动作情况,他需要靠明显的外部线索来调节自己”。例如指导教师的提示语、镜子反馈和学习者的视觉反馈等。引入差异教学法的排球课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大量重复动作、视觉反馈,学生在学习排球技能的初期就有了非常清晰、扎实的对排球技术和排球理论的短时记忆,这对掌握排球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再配以老师和小组内及小组间及时的“测验与反馈”,更巩固学生排球技能的正确掌握直到完成动作技能自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技能水平及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91.3.

篇(5)

1医学教育应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许多医学院校奉行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这是导致学生眼界狭隘、思维僵化,综合思维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要改变目前这种医学教育现状,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将教育重心转移到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尤其需要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以来诞生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批系统科学,提出了关于认识世界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理论及方法学。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辨证唯物观的补充和发展,是伴随现代科学发展而产生的全新的思维方式,也为我们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现象,解决复杂的医学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论指导。系统论认为,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皆为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环境中,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思维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考察对象的整体性,从事物的相互关联出发,从事物内在的统一性、事物与环境的统一性来认识对象。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1]。现代医学教育,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系统科学思维观念,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纠正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运用系统论等现代思维方法论,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减少认识上的局限性,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生命现象。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将科学思维方法逐渐融入自己的身心,转化为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习惯,为学生整体生命观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2重视整体生命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而且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从整体角度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明显不足。在各学科内部,虽然教材内容在许多时候不得不以知识点为中心,按章节分别阐述,但对怎样能更有利于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怎样能更好的体现生命的整体性特征,往往缺乏足够的考虑。现有的医学课程考试,主要考核的是书本上具体的、记忆性知识。只要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就认为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很难在考试中得到评价。这种考试方式,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不良的导向作用。使教师满足于把学科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被动接受与记忆上,对知识的理解表面化。在这样的学科知识背景下,如果教学双方的整体生命观念不强,在教学上就容易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极大地阻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生命观非常不利。

可以用系统整体观为指导,从以下方面进行一些改革:①结合已有的辨证唯物观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适当学一点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论,探讨怎样将其与医学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思维方法的指导作用。②基础医学和专业教育,都要本着突出学科基本结构,加强学科间联系,训练学生思维方法为主的观念,筛选基本的医学知识,精简学科内容,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多腾出一点时间。③改变现阶段学科分化过细的状况,在突出核心知识,精简内容的基础上,按知识的内在关系进行整合,减少现有学科的门类。④在本科教育的适当阶段,从整体医学观念出发,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开设数门综合学科。即将若干学科中体现生命整体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提取出来,在更高的境界上,从新的角度,构成新的学科。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⑤改变目前那种为考试而考试,以考试来定向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考试模式,逐步建立起既能对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又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模式。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医学院校,围绕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

3从系统整体角度认识各种生命现象

系统的观点,首先是整体的观点。坚持整体生命观的教育,要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强调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各种生物通过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要强调,生物体本身是具有一定结构层次的有机整体。虽然在分子、细胞、组织及器官系统各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但各层次之间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受整体的支配和控制。在从事医学教育时,心中始终要有整体观,要从整体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从整体与环境、整体与部分以及整体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分析生命现象。坚持从生命系统的整体出发,把局部的问题置于整体的关系中加以考虑。这样既可促进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丰富对整体生命的认识,也有利于加深对各种具体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各种生理功能时,从整体观出发,引导学生树立全身稳态的观念。认识到每种生理功能都是整体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身心活动协调统一的结果;一种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从根本上看是整体稳态水平的破坏与恢复的过程;机体稳态水平的维持,与包括自然、社会在内的整个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要避免那种将人体各部分与整体割裂开来,将人与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分析具体的生理与病理问题的现象。引导学生重视从人与环境的统一、从人的整体出发防治疾病。#p#分页标题#e#

4用动态的观点看待各种生命现象

坚持整体生命观,要重视引导学生用动态的观点分析、研究各种生命现象。整体性是生命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各种生命现象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或阶段体现出来。生命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正是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才得以呈现。例如,体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在各种特异性酶的催化下,通过各条代谢途径一系列的反应过程,来维持机体物质的更新和能量的供应。神经-体液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运行、呼吸运动的维持、以及个体的生长发育等,也都是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动态过程才得以完成。坚持生命的动态观,还要深刻认识到,各种生命状态都是整体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心理活动、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都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以此维持整体生命的动态平衡。要正确认识某种生命现象,就要分析它在特定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究它的起始、现状、发展和转化,切忌用固定的、静止的眼光看待生命问题。例如,对任何一种疾病而言,都包含着发生、发展、恶化或转归的一系列演变过程。一种具体的病理现象,只是病变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只有对疾病演变的全过程心中有数,对影响病变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全面了解,才能科学地预见该种疾病发展演变的趋势,发现具体病变的症结与根源,从而采取卓有远见的防治措施,才可能避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短视之举。

5探索支配各种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

篇(6)

(二)鉴定机构独立,分工明确欧洲被国际上认为是法医学发展最迅速、体制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德国,德国的法医鉴定工作是由各医学院校的法医学研究所承担,法院、检察院和警察局均不设法医。法医学研究所、法院、检察院和警察局均为独立的机构,分工明确,互不冲突,医学院校的法医学研究所不承担刑事诉讼的职责,其鉴定结果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少,这样有利于保证法医鉴定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以学术科研为依托的鉴定机构在德国,各大法医研究所的教授和资深专家均有自己的科研工作,并与警察局有专业协作和科研合作关系,其科研成果对具体的法医鉴定工作起到辅助作用。在荷兰,鉴定师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需要进行技术研究项目,保证鉴定技术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四)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美国,法医鉴定体系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其质量控制包含能力验证、实验室审计、技术审查和纠正措施程序。通过能力验证可以评估技术人员所运用鉴定方法是否恰当、结果是否正确、对材料的污染以及实验室的真实情况。实验室审计由内部同行审计到由ASCLD/LAB(美国社会犯罪实验室/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证检查员组成专业小组执行全面的审计工作。纠正措施程序是要求一旦能力验证发生偏差或者实验室出现错误的情况立刻察觉并要及时改正。美国的法医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我国法医鉴定体制

从国外的法医鉴定体制的特点来看,其发展状态已经呈成熟趋势,只有健全的法医鉴定体制,才能够体现法医的司法公正,与国外法医鉴定体制相比,我国的法医鉴定体制发展延迟,现将我国法医鉴定体制的缺陷总结如下:

(一)司法鉴定机构准入制度松弛在我国,社会上存在大量的社会中介机构,同时,很多司法鉴定机构也是为了应对政策而仓促设立的,许多条件相对不足的机构趁机混入司法鉴定队伍,导致鉴定机构过多过滥。由于鉴定部门数量众多,各鉴定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层次不齐,当事人根据有利于自己的鉴定结论为依据选择鉴定机构,导致了社会上重复鉴定、多头鉴定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公正和公平性。

(二)法医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国家没有法律明确法医鉴定工作的主管领导部门,造成长期以来鉴定机构缺少宏观调控的政府管理机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各鉴定机构的技术水平不均衡、鉴定机构及鉴定人资格准入的权限随意性大、缺少统一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技术标准、没有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领导班子职责不清等,导致了司法鉴定体系的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大都各行其事、混乱无序。最终严重阻碍了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更无从谈起发展和进步。

(三)缺乏法医司法鉴定标准在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下必然导致缺乏统一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各系统按照自己情况制定标准,鉴定标准五花八门,互不影响约束。证据采信存在任意性,缺乏公允性。在鉴定结论的认定上,无法律规定的标准,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裁判的公正受到质疑。

(四)法医职责制度不明朗在国内,多数法医学专业人才出自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许多法医学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很难进入司法机关从事法医学专业技术工作。法医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他们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从事法医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最终会直接影响到法医司法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由于法医工作者是属于高体力、高脑力和高风险职业,相比于法官、检察官等职业,收入较低,待遇较差,导致法医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差,从而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

篇(7)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67-02

法医学是一门利用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1],它为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司法机关侦查、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是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家对法医鉴定工作的日益重视,现在很多政法院校和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设置了法医学专业,为法医学事业培养中高级人才。政法院校的法医学学生有系统、深厚的法学知识功底,但因缺少医学背景,医学实验操作相对薄弱[2]。与之相比,医学院校在医学知识、实验条件、实验设施方面更为专业,法医学实验教学更有优势。

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验教学在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法医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接的实验技能,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符合21世纪时代需要的法医学人才。

一、法医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导师数量远不及研究生增长的速度,从而出现了一名导师带教多名研究生的现象。由于导师时间、精力有限,对带教的研究生往往不能进行个别化指导。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上通常采用与本科阶段实验教学类似的模式。先由实验教师讲授与本次实验内容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教师示范操作或组织学生观看与实验内容有关的实验录像,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这种由教师主控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灌输、演示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学习,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机械性地参与实验,对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2.实验内容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目前的法医学实验主要以参观大体标本、观察病理切片、进行血痕检验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多是为了验证法医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然而法医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准确、客观地提出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处理解决问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3.较为重视医学实验,忽视社会实践环节[3]。医学院校的法医学实验教学通常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以医学实验为主,较少组织学生参与法学社会实践。法医学是沟通法学与医学两个学科的桥梁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技能,还要有通过医学现象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参与法学社会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法医学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

1.更新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控制信息传递的教学理念,将注入式教学逐步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教师更多担当组织者、引导者角色,遇到问题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解决的办法,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查阅资料,通过学生们自己思考、观察、比较、分析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组建教学团队。首先选拔一名法医学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然后整合整合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生物化学、物理学等学科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来开展教学,教学团队组建方式也可采取校内跨学科教师联合、校内与校外教师联合、国内与国外教师联合等,团队一定要注重老中青教师结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集多位教师集体智慧,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凝聚力强的教师梯队。改变以往由一名教师讲授全部章节的传统,实现由教学团队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5]。

3.开展CBL、PBL等实验教学法。开展案例式教学(C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教学法)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在法医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实验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在上课前搜集,查阅资料,预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并在小组内就问题展开讨论。上课时,由学生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问题的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小组内可以就分析中的错误和疑点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将各方观点进行汇总,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6]。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观察实验标本、切片,完成实验任务操作时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带着问题和思考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对该案例和本次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这种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进行指导的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法医学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尸体解剖,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在观察掌握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损伤病变时的病理形态结构的基础上,直接参与尸体解剖,找到并认真仔细观察损伤和病变部位,判断可能的死亡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形态病理学实验、物证检验、毒物分析、动物实验等实验项目中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如让学生参与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学会对病理组织的取材、固定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切片和染色的方法[7],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今后参与科研和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5.拓展校外社会实践,早期接触案件[8]。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法医学是沟通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法医学的研究,其根本基于司法鉴定实践,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法医学知识和技能最终是为了运用到司法鉴定实践中,为案件服务的。除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外,还要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到司法鉴定实践活动中,深入到司法部门或者民间的法医鉴定中心、政法院校的模拟法庭,接触真实、典型案例,与法医鉴定专家现场沟通交流,实地观摩尸体解剖、物证检验、活体损伤检验等真实鉴定活动,学习鉴定报告的制作、书写,熟悉法医工作的程序和过程,增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将所学医学理论和法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分析判断案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益鹄.法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周鑫.法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规划和教学模式思考[J].科教文汇,2012,(07):137,148.

[3]郭娟宁.新形势下法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67-468.

[4]Zhang Lixia,Gu Yun,Cai Heng.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flicting betwee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aking Test of Postgraduate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J].重庆医学,2014,43(25):3393-3396.

[5]倪艳波,张立霞,金昌洙.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1):54-57.

篇(8)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100,China)

摘要: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和分析领域的经典难题,医学图像分割是图像分割中一个重要方面和应用领域,同时也是病变区域提取、临床实验、特定组织测量以及实现三维重建的基础。在临床应用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对几类图像分割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实验,总结出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分割医学图像的目的。

Abstract: Image segmentation is the classic problems in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field. The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applied field of image segmentation, and also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xtraction of lesions, clinical trials,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organizations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of several types of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 sums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so that can achieve better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关键词:医学图像 图像分割 分割方法

Key words: medical image;image segmentation;segment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56-01

0引言

医学图像的组织结构复杂位置重叠,一般情况下,将一幅医学图像分为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其中目标区域就是指病变区域或者含重要诊断信息的区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对象;背景区域是指医学上面认为正常的区域 [1]。医学图像分割的目的是把图像中具有特殊涵义的区域与背景区域分割开来。目前的图像分割方法有多种,为了达到更好的分割,对不同的分割任务,可采用了不同的分割方法。

1分割方法及研究

1.1 区域生长法区域生长法就是使较小的区域按照某种原则逐渐增长为大区域的过程。在区域增长法中,先是从一组“种子”点开始,将与种子点性质相似(颜色相似)的相邻像素附加到生长区域的种子的过程。区域生长法种类比较多,例如区域生长算法和分裂合并算法。区域生长方法的特点是将图像中像素间的空间相邻关系充分利用,以达到智能分割的目的。在ITK[2]中给出了几种基于区域分割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连接的区域生长法、相邻区域连接法、独点连接法等,是几种各具特点的分割方法[2]。虽然区域分割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割方法,它计算简单,加之,目前新的发展,使之可以完成较简单的医学图像分割。

1.2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阈值的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设置某一阀值,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分为不同的类,从而完成图像分割,根据使用的是图像的整体信息还是局部信息,还可以将分割方法分为局部阈值和全局阈值。基于阈值的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选取合适的阈值,简单的阈值选取方法是以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为对象,以得到的各个灰度级的概率分布密度为基础,依据某一准则选取合适的阈值,最终确定像素点的归属。选择不同的准则,将得到不同的阈值化算法。常见的阈值分割方法有最小误差法、otsu方法、迭代法、模糊阈值、最大熵法等。

1.3 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在医学图像中边缘往往是图像局部特性突变的结果。突变是一个区域的结束,另一个区域的开始。边缘检测方法是依照提取出来的边缘,分割出目标区域。目前已有多种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分割方法,最基本的是通过边缘检测算子来检测边缘,常用的边缘检测算子有梯度算子、高斯―拉普拉斯算子、Canny算子。其中梯度算子是一阶导数的算子,梯度算子有以下几种: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等。高斯―拉普拉斯算子是另一种常用的算子,该算子是二阶的,是一种对噪声敏感的算子,在应用中一般都是先平滑滤波再进行二阶微分;Canny算子是在噪声情况下的一种较好的边缘检测算子。

图1为采用几种边缘检测算子对一幅大脑医学图像分割的结果。图1(a)是一幅医学图像,图1中(b)、(c)、(d)分别是应用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对图1(a)边缘检测的结果。

水平集方法和Snake模型也是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3]。水平集方法的思想是将移动的界面作为零水平集嵌入高一维的水平集函数中,这样由闭超曲面的演化方程可得到水平集函数的演化方程,而嵌入的闭超曲面总是其零水平集,最终只要确定零水平集即可确定移动界面的演化结果。Snake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得预先定义的初始曲线在一系列外部力和内部力的相互作用下进行演化,直到它满足一定的收敛条件,曲线就会在图像的边缘处停止。水平集分割方法能够综合利用区域和边界的信息,所以可以较好的分割图像,应用水平集方法分割医学图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水平集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速度函数的定义较为困难,边界控制参数的选取困难。由于物体各个部分属性的不同,造成了各个部分边界强度的不同,因此在参数选择不适当时容易造成轮廓线可能穿越较弱边界处或在与实际边界尚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止。虽然Snake模型得到的图像边缘比较准确,但是该方法需要预先定义初始轮廓,并且对初始轮廓的选取有严格的要求,初始轮廓在选择时必须比较接近图像的真实边缘,否则分割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图像的真实边缘。

1.4 结合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当前的图像分割方法种类有多种,原因是很多新方法,新思维被成功引入到了分割领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分割方法。典型的有模糊数学方法、形态数学方法、蚁群算法等,将这些方法和前面介绍的区域法,阈值法等方法结合又可产生不同的分割方法。①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割。形态学以几何学为基础对图像进行分析,其思想是用一个结构元素作为基本工具来探测和提取图像特征。形态学方法的主要应用有边界提取、骨架提取、连通分量标记以及图像重构等。②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分割。模糊数学的发展为图像分割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模糊理论的方法在处理具有模糊特性的图像时可以得到更好的分割效果。目前分割效果比较好的模糊分割方法主要有糊聚类方法、模糊连接度方法等。

2小结

总之,每种分割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割任务,应用不同的分割方法,也可以将不同方法结合来达到准确、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毓晋.图象分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篇(9)

身为一名一线外语教师,经常会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有时还会尝试调整或者改变来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等理念的普及,微课、慕课等全新的"教学形态"正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为当前的外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理应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看似很宏观、很空洞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微观化、具体化,毕竟,笔者认为,外语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外语教学服务,促进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如何将一个外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一个可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怎样一步步开展前期的调查、收集数据,怎样加工和分析数据,怎样写出研究论文,这需要我们以更加深入的学术视角看待外语教学,探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它们,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五花八门,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分类,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质化分析等。其中最为广大研究者熟悉的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有声思维法、实验研究法等。以下将以这几种方法为中心,介绍几种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环境。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都是外语教学领域常见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所选样本可以很大,实施起来费用低廉效率高,被调查者可以匿名回答的,从而收集到较多的数据;访谈调查法调查者直接开展且受制于人数限制,样本数量往往较小,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遇到被调查者不配合的情况,影响数据的收集。从结果来看,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整齐统一,便于研究者统计。访谈调查法的结果可能由于被调查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研究者难以控制和统计。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还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为好。

观察法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使用广泛的另一种方法。研究者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对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策略和行为等进行观察,观察学习者如何使用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何互动等。虽然观察的内容很多,仍需注意掌握方式方法。首先,不能受限于某一次观察的结果,必须多次观察,认真观察;其次,观察前应制定计划,且计划应有变通性,根据被观察对象随时调整变化;第三,对观察到的内容,包括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要及时记录,作为后续开展研究工作的依据。

有声思维法,又称有声思维资料分析法,来源于心理学研究,是将大脑里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有声化。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在进行试验任务时尽可能说出大脑的思考内容,研究者用摄录设备记录这一过程,之后把受试说出的话转写为书面文本,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对有声思维法的质疑一直存在,主要有方法效度不高、对被试者的思维活动有反作用力、进而影响其思维活动、语言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思维活动、受试者说话的语气无法在转写文本中反映出来、实验获得的数据无法与其他方法的研究数据相互印证形成支撑以及研究者和被试者均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因此,这一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实验研究法的目的是探究某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为了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会就研究结果提出预测或假设,建立某种环境或条件,控制或操纵某些因素,例如让受试者接触某种变量,再测量或观察实验处理的效果。与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的区别在于,实验研究法对研究环境施加人为的调控。另外,为了探究实验处理即自变量的效果,实验中要对无关变量予以控制。为了做好实验研究,研究者应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假设,包括做好受试者的抽样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好测量工具和研究进行的程序。实验后,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和讨论获得的数据,才有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验研究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受试者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等难以具体化、标准化。因此,实验研究法对于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外语教学研究来说并不完全适合,或者说,不应成为开展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或唯一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96

农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农业学科,曾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起过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时至今日,尽管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像过去那样突出,但是其基础作用仍然不可小觑。农艺学作为农业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以研究农作物生产技术与原理为核心的一门科学。它所包涵的内容很广泛,从农作物的栽培、种植,到土壤的管理与改善,从对农作物的照护管理到农具的更新与使用,从农产品的收割到初步加工,再到制成成品流通至市场,可以说都与农艺学紧密联系。由此也可以看出农艺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农艺学是农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没有农艺学的革新与发展,就没有农业的发展与创新。

1 农艺学发展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把各项政策举措切实转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加大对其扶持和支持的力度。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要做一个农业强国。要做到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就需要我们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兴农业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要秉持上述5个发展理念,要意识到,农艺学的发展决不是停滞不前的,而应与时俱进。下面简述当前我国农艺学发展的情况。

1.1 农艺发展的地域性特征

农艺业不像工业发展一样,不受地域性的限制,农艺业的发展受制因素很多,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资源、土壤性质对农作物的生长与成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农艺学的地域性特征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对农艺学进行改进,使原来只适应于南方生长的作物可以在北方某些地区进行种植,推广了种植地域;同时改进农作物种子的适应性,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以适应更加艰苦的条件。这些进步是都能看得到的。农业的地域性特征还表现在农作物对土地的依赖上,这就要求要加强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只有保护了农业用地,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2 “三农”问题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建成小康社会。如今,“三农”问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意识到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农业产量上,放在应走怎样的农业创新之路上。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农业走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许多农艺学的研究专家也开始关注如何使农业发展更好上来。

1.3 国家对于农业创新扶持力度的加大

农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加大对其创新性的研究与研发力度。科技兴农、信息富农、创新强农,只有将农业的发展与时代科技、信息、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是农业发展的最终出路,也才能走向伟大的农业创新的“中国梦”。

2 走农艺创新之路

2.1 走农业信息化之路

走农艺创新之路,是时代的发展对农艺学所提出的新的目标,也是农业发展应走的路径。创新之路来源于科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走一条信息农业之路,使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这是农业发展的新目标。

信息农业,也就是农业信息化的道路,是指人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进程,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服务的过程。

2.2 走遗传育种技术之路

现代的育种技术呈现出多样性、交叉性的特征。这种新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生物育种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传统育种技术的瓶颈,给育种带来了新的发展。以现代生物技术改良后的农艺新品种越来越多,为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带来了显著的实用性效果,推动了整个农业的发展。

2.3 走农艺生态发展之路

农业生态化,也就是走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是以清洁、环保为主要目标的农业新理念。绿色农业发展道路,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农业生态化,对于生活环境的保护,更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绿色农业的发展中,当前主要从农业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农产品的商品商业化加工制作以及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11)

此外,不少高校的公共艺术素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偏重于技法传授。以摄影为例,教学重点往往集中在摄影的手段(器材)与技巧上,偏重于技术、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大学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摄影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掌握,不在于摄影技能技巧必须达到某种高度,而在于通过摄影艺术这一独特手段,潜移默化,感化心灵,完善人格,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显然,对于作为大学公共艺术素养课程的摄影来说,审美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远比技法传授更为重要。

2.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而言,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素养实践类课程通常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在客观上形成了公共艺术素养教学上的教师机械教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以致大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被大大减弱。以摄影课程为例,教师往往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与技法要点,然后布置相应作业,随后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拍摄实践。这种传授式教学基本上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教师教一学生做一,教师教二学生做二,就作业而作业,为拍照而拍照,而缺乏启发式的对话研讨与审美上的探索思考。4.缺少课外活动环节公共艺术素养教育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光说不练很难收效。但是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时量少的情况下,光靠小小的课堂和短短的几十课时的课内教学,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最终目标。对于公共艺术素养教学而言,课外艺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型、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摄影为例,目前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缺少课外活动环节。虽然很多院校有各自的摄影社团,也不定期会有一些摄影活动,但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和摄影课程无关,往往是热一阵冷一阵,有一阵无一阵,有任务时才突击。

二、“2+4”立体教学法应用性研究

在公共艺术素养课程当中,摄影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摄影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及人格,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4”立体教学法。“2”指的是摄影教学的开展形式,即“摄影选修课”“摄影社团与校园摄影活动”,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并重。“4”指的是摄影教学具体的实施内容与措施,即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适时引导拍摄实践、作品评议总结分析、策划展览汇报成果等四个步骤,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与质量。

1.两个平台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公共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在公共艺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重视相应的校园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定期的摄影大赛、摄影作品展等,让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空间从课堂扩大到校园,力图将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涯。其实在当前,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摄影选修课,在课外也成立了大学生摄影社团并举办相关摄影艺术活动,但这两种形式是互相独立的,没有统一起来,这不利于摄影教学的开展。笔者将摄影社团、摄影艺术活动作为摄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摄影课和摄影社团、摄影活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摄影教学的开展形式。其中,作为第一课堂,摄影选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通过教学激发普通大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艺术判断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将摄影社团和摄影活动纳入摄影教学,作为第二课堂,通过形式灵活的各种艺术活动协同开展摄影教学活动,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扩大艺术教育的空间和实践的舞台,增强艺术教育效果。

2.四步教学法

在具体的摄影教学中,笔者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改“课程”教学为“课题”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题进行探讨与实践,在教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应的摄影实践活动。为了更行之有效地开展教学,笔者就摄影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内容与措施归纳为如下的“四步骤”。

(1)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

首先,依据课程大纲把摄影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设计实际的、有典型意义的摄影课题。围绕课题,教师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拍摄技巧和经验进行理论讲授,通过作品欣赏、技术讲解、创作理念介绍,让学生获得感知,以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适时引导、拍摄实践

其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分析作品,并根据课题任务要求进行创意构思和遐想,编写拍摄脚本、策划拍摄方案。随后,依照已确立的拍摄方案与执行程序工作,完成方案的具体实施与制作。通过摄影创作实践,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实践成果,激发学生发现美、捕捉美、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教师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观察和督导,注意有的放矢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大胆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适时地提供必要的技术上的帮助与指导。

(3)作品评议、总结分析

任务实施完成后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议是摄影课程的重要内容。“作品评议、总结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讲评。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