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7 16:06: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49-01

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音乐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成为各种电视,广播和商业广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学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

然而,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学校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等学科上,而忽视音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不重视音乐课教学,抹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小学音乐教学足够重视。

一、小学音乐课的重要作用

首先,小学音乐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分辨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不好的音乐。学生们能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其次,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音乐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小学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好手段。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阔自己的思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已有数十年。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试图研究如何将小学音乐课上的生动有趣,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分别为情境法,游戏法,互动法和创新法。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是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曲目不熟悉,如果直接教唱的话学生一时间难以学会。此时,要创设一种轻松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融入到愉悦的音乐课堂中。比如在教唱《小红帽》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我用故事导入这堂课,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对学生说“现在老师把眼睛闭上数数数到10,你们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变成小红帽呢?”说完老师闭上眼睛数数,偷偷观察学生的表现。笔者看到学生先是兴奋的讨论,然后他们摘下自己的红领巾系到头上,把自己变成了小红帽。通过这样的导课吸引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在后来的演唱和表演环节学生们都会融入进去,积极参与。

(二)交互法

所谓交互法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民式课堂教学,营造交互环境。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提高他们课堂的参与度。如在教唱《大雨和小雨》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播放雨中情境的视频。这首歌的教授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看到过电闪雷鸣,感受过狂风暴雨,当然也有在雨中嬉戏玩耍的经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自己在雨中发生的故事。说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声音或器材来模仿雨的声音。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充分理解大雨的声音即哗啦啦,小雨的声音是淅沥沥。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对该堂音乐课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适当的穿插着一些游戏环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效果非常良好。“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唱游戏是笔者经常试用的一种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中,笔者经常采用钓鱼游戏。每个学生取一个鱼的名字,一个学生扮演钓鱼者的角色。充当钓鱼者的同学先唱到,“我是钓鱼者,我要张开网,捕捉鱼,鱼儿在哪里?”。然后扮演鱼的同学们齐声喊道“我们在海底,在海草里,你的网破了,捉不到我们”。捕鱼者又说道“渔网已修好,我要捕金鱼”。这时取名为金鱼的同学必须立刻抛开。如果他没脱险被捕鱼者捉住,就需要演唱所学歌曲。通过这种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结语

正确的音乐教学可以净化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篇(2)

一、音乐课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记。它将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为学生搭建一座能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

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为中心,创造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这一教学格局。当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去探究它,于是产生了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中国,中国我爱你》一课,我先谈话导入,自己范唱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乐理知识激励他们自学歌曲,在自学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可以相互商量、交流、提问,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学生通过实践,寻找知识点,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突破局限的思维定势,提出新问题,有了新见解、新疑惑。待老师讲解时,他们带着一颗好奇和想探究的心去聆听时,表现得那么专心、仔细。这种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激发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课教学方法的优化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走到学生中间,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殿堂。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完成的教育使命。

三、现代化教学用具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他通过图象、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于其它一切教学手段。如《到小熊家里去》一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及动听的歌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节奏,我运用了多媒体演示,整个过程把抽象的节奏化为直观的、动态的、形象的演示,音像同步,产生共鸣,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地领悟节奏。又如:在欣赏《春到沂河》三段体乐曲,引子(散板)和第一段(快板)以山东风味民歌《沂蒙山小调》为素材,通过加工和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沂河两岸的大好风光,表现了人们在田间愉快劳动的情景。第二段(慢板)以山东琴书和柳琴戏音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在演奏上推、挽、吟、揉技巧的运用,使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抒情而富有韵味。第三段(快板)是一个变化的再现段落,快速而响亮的演奏及表现出来的强烈气氛,与第二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我把本曲录音与VCD用电脑软件用“暴风影音”,分段录入磁盘,就可以分段重复播放,还可以控制计算机对照播放。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5-02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使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实现审美教育和音乐熏陶的目标,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等。有些教师则对于学生们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反应过于敏感,处处设防,甚至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训斥,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有一种压抑甚至害怕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反应非但无助于维护课堂秩序,反而还会降低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

学生方面,小学生们的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反应不够敏感,不够专心等行为;有些孩子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弱,可能会出现活动过于频繁、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打造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以兴趣切入,体验音乐的美。"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穿插课堂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学习。

2.2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开展情境教学。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比如:带领学生们在公园里漫步,风吹树叶沙沙沙,小河流淌哗哗哗,林间鸟儿啾啾啾,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音乐之声》吗?在美好的氛围中,学生们都随着这神奇的大自然乐章唱起来,他们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生活的美好。

2.3利用多媒体、图画、录音的多种教学手段。小学生阅历浅,经验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歌曲,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等形式,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式方法来辅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灿烂的阳光、葱苍的树林、依稀的茅舍、远处的牌坊、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4)

新时代,新课改,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其中,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益发重要。这是一门充满生气、蕴含潜质,极具研究意义的应用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运用还应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应该整合音乐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学科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而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是:

1、方向性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

2、耦合性

音乐教学方法是由音乐教法与音乐学法耦合而成。在教学活动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师生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教学直线式方法,被多向主体网络作用和影响取而代之。

3、多样性

教学内容千变万化,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手段千姿百态,教学方式千奇百怪,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

二、新音乐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要求及课时安排,通过体验、实践、探究,从多角度出发,站在学生角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欣赏参观法

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学生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

2、游戏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唱游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内容之一。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好胜,游戏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好形式。

3、演示法

在音乐教学中会有很多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和实物,运用演示法是最好不过的。教师通过制作唱片、录像,使静态的乐谱变成动态的音响、图像,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4、发现法

在小学的中高阶段,对课题的探究有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发现法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优选音乐教学方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备案的前提下,根据课型、活动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选择依据

(1)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3)依据教学内容。

(4)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

(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

(6)依据教师本身的条件。

2、优选的步骤

要实现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除了需要依照选择的标准外,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步骤。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依据所进行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教师们议论的结果,在组成每一课题的教学方法总和时,确认了最通用的步骤,有助于教师最后做出优选的决策。参照巴班斯基的建议,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优选音乐教学方法的顺序是:

第一步,在学习管理方面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很简单,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基础,有适宜学生独立学习的自学教材或软件,教学时间允许学生慢慢学习就让学生独立学习。否则教师就选择其他的教学方法。

第二步,在思维方面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如教材稍有难度,学生受过训练,能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独立“充实”自己,有足够时间探讨就选择探索法。反之,选择再现法。

第三步,在活动内容方面,决定是选择体验性教学方法,还是实践性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内容采用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而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则选择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

第四步,在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决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结合起来,教师拥有教学物质手段和教具,教师有时间使用直观教具,进行实验和实习,可选择结合起来组织进行教学的方案。

第五步,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考察学生、内容和时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激发和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如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情趣性、教学讨论、情绪激励法。

第六步,决定关于选择哪些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选择口头检查、书面检查、音乐表现活动检查。

第七步,认真考虑所累积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这种联系可以是并列的,如演示法、口述法相结合,设置教学情境,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反映了一定的教学规律,我们要积极掌握。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在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时能有效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刺激学习,争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上达到“得法”的境地,实际上正是教师的职业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充分发挥的体现,也就是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学会运用这种教学艺术,不仅要具有各相关学科的深刻而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千锤百炼才能练就。

篇(5)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如小学音乐第一册中《闪烁的小星星》一课中,歌中唱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有美感的投影片,并在教室的墙面、天花板贴上彩色玻璃纸做的小星星,拉上窗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种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眼、耳、手等器官,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二、理解——深入情景,领会感情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在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难以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位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新奇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力。正如教学新大纲中指出的: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篇(6)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启迪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孩子们的音乐自信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村音乐课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和提高中,但是也走了不少弯路,本文将联系课堂教育活动实践展开思考,探索如何深入挖掘农村音乐课堂教育的潜力,把音乐课堂教育的良好效果真正发挥出来。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教育与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农村小学生相对而言缺乏培育音乐素养的良好环境,使得孩子们普遍对于音乐没有太大的兴趣,存在很大的应试教育的痕迹,即不能带来短期的效果,缺乏应试的考核标准,就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也有部分家长缺乏对音乐课堂教育的了解,把孩子们学习音乐看作学业上的“不务正业”,不仅不支持孩子们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音乐教育上,反而极力反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习。还有音乐教师只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核心,却忽略了如何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这个中心问题,即使再好的音乐也需要孩子们有兴趣去学习接触,否则就会把音乐课堂变成赏析课,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二、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育

1.在音乐课堂上营造正确的音乐氛围

音乐课堂要有良好的教授内容这是核心要素,音乐活动课有一套适合儿童教育的歌曲内容,但这并不能让课堂教育局限在课本上,这是音乐老师应当反思的。部分音乐老师缺乏责任感,把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放在了不合理的位置,自己也抱有音乐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的想法,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作为。一方面,音乐老师必须端正态度,积极主动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可能会对孩子们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内容不能拘泥于课本教学,否则,不仅压抑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但同时又不能把一些通俗的流行音乐作为课堂的主流。

2.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育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制订整个学期的目标,根据整体目标制订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制订了标准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让音乐课堂活动成为一堂没有目标的活动课。在制订了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是经过精细设计的,都是不同教学环节取胜的重要体现。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活动搜素相关资料,用不同的资料把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起来。

3.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促进音乐课堂的活力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课堂不是听音乐,需要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同时用音乐来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欧洲歌剧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演绎发展,在欧洲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长盛不衰,广受人们喜爱。同样音乐教育也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来开展音乐课堂教育,可以把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在帮助农村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通过舞蹈来建立兴趣,实现爱屋及乌。农村学生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羞涩,不善于表现自己,这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难以实现突破发展的,通过音乐教育如果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敢于并且善于表现自己,这将会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定期开展音乐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课堂。

4.在音乐课堂上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并将口头音乐变为自创音乐

虽然农村的音乐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但还是有很多在音乐上有潜力的孩子。孩子们平常自己私下里会哼哼出很多美妙的音乐,而这种音乐是经常转瞬即逝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记载下这些音乐。每一个孩子都是梦想家,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少了成年人思维的禁锢,这些音乐如果能够记录下来可能是一手美妙的音乐,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自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天才。

农村小学生音乐课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同时音乐老师在课堂上予以配合,解放孩子们在音乐上的天性。但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上收获自信。最后要丰富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来促进孩子们的音乐课堂学习,多维度地加强农村小学生音乐教学。

篇(7)

“让孩子自己去做”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让孩子在亲自参加的动作,聆听、语言、表演、奏乐、创造等大量的活动中,直接去感受音乐,把他们的音乐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并逐步引导向更高级的程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头新颖,引学生投入音乐氛围

音乐它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开始,学生往往会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光”。但要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严格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如:初中音乐课《七子之歌 ―澳门》,老师播放录像:澳门政权回归仪式,老师就可以设定教学情境:“澳门离开祖国母亲已有四百多年了,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请听听澳门的心声。”由此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由《七子之歌―澳门》的离别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离别的感受和相聚的心情,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各种表达方式和演唱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活动,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参与互评,有益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过程注重衔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将影响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音乐的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老师就是这个舞台的灵魂,学生就是舞台中的表演者。所以,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环节之间,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确保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2)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通过讲故事,增设情景感染学生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在各课时、各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比如,在小学阶段,除了唱游,讨论、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音乐探宝、模仿填词、我的“音乐网页”等。而在中学阶段可以多安排配乐诗朗诵。记录歌词、学习竖笛、画旋律线、思考讨论、歌乐配舞、写诗配音乐、参与音乐擂台竞赛、自己组织新年音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这些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89-01

一年级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想法子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一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篇(9)

新的音乐教学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教师在讲课过程之中要抱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要保证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新的音乐教材与旧版的教材不同,旧版教材主要是按照一些生硬的体系构架编写,着重点在教师,并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态度。而新的教材编写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课本放到孩子们手中,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仅要重视教学,也要重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一、正确指导和学好声乐发声

发声的练习是音乐教学的基础环节,由于小学生并未接受过过多的音乐陶冶,发声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正确的发音练习会对学生的声带造成伤害,也就不可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一)呼吸对歌唱发声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气息的运用是唱好歌曲的关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唱歌的艺术也就是呼吸的艺术,它直接影响歌唱的音准、音质和歌曲艺术的表现,不正常的呼吸会对学生的声带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再练习发音时应当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站着时要想一名受过培训的军人一样,端庄,肃穆,训练中要注意小腹收紧,横隔膜向下和四周伸展。

(二)咬字、吐字在歌唱发声中的重要性

要清楚准确的唱出歌曲的文字,要吐字清晰,类似有周杰伦那些歌星吐字不清的情形要坚决抵制。

二、学会审美

学生的德智体美教育总的来说就是审美教育,音乐课这种贴近艺术的课程更是对学生们审美情趣的培养起着重大作用,做一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是新教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一)加强音乐欣赏

注重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倾听美丽的音乐,要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学会自己找到音乐中所蕴涵的美感和韵律,学会倾听音乐中所带有的情绪。

(二)挖掘美育素材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中对学生们审美情操有用的内容,并加以强调,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陶冶情操。

(三)审美氛围的营造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校已有的音乐资源,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音乐美感的理解,教师也要积极的创造环境,如:老师和学生各自用器乐、演唱、表演、舞蹈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小螺号》,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三、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舞台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现自己。

(一)教会学生自由思考

表现的欲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个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信心,学会保护孩子们的骄傲,用正确的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搞活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授课环境。

(二)给孩子一颗快乐向上的心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具体的艺术形式,使孩子们学会自主思考,心存爱意,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体验生命的乐趣。培养一颗快乐向上的心,让他们心胸宽广,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四、音乐课的创造性教学

(一)善于挖掘音乐教材中音乐创造教育因素

充分挖掘新版教材中的趣味性,使教学富有时代的气息,通过音乐的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会唱歌,更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用音乐来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优秀元素,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体验生命的乐趣。

(二)发挥分组合作学习作用,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创作教学。如节奏改编、旋律创作、即兴歌舞等,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给小组评分的方式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在欣赏完《山童》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几种不同的节奏,分别模仿山风、小草、羊跳、羊鞭、小鸟、泉水的声音,编一首《山林的歌谣》。

五、小学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

(一)体验型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从平常练习之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到音乐中的乐趣,一首较长的歌曲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通过课后的体验,学生会感受到每个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情绪,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研究型作业

研究型作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们课前寻找一些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与历史地理的内在关系。如:在欣赏《新疆舞曲》时,让学生先查找一些新疆的人文地理环境资料,让他们理解乐曲的民族风格、地域特征。

(三)活动型作业

每到学期末的时候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本学期内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在实践中去,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达到通过活动来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创造型作业

创造型作业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学生们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将自己哼唱出的旋律记录下来。通过布置创造型的作业,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师也应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和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开辟一方新天地。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95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主要是读和写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能力(如语文学习),数理逻辑能力(数学以及一些理科学习)。但是如今由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更具有说服力,他认为人们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了音乐、空间、运动等方面的智能。因此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我们不应当忽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

一、讲述故事导入情境

荀子《劝学》中有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强调了学习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注意力比较不稳定的阶段,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导入学习音乐的情景。

讲述故事有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因为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带有较大的形象性,思维主要以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例如在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讲述整个故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对故事有了模糊的印象后便会产生移情,也就是对小红帽的处境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感情,同情小红帽的遭遇,为小红帽的聪明勇敢感到骄傲,并且对大灰狼产生讨厌的情感。学生们就会自动代入小红帽的角色,觉得自己就像是机智的小红帽,打败了讨厌的大灰狼。在唱到“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时,学生们的心里面也就会浮现出愉快高兴的感觉,更乐意的去学习这首儿歌,学习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讲述故事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音乐的情景,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表演体验情境

小学音乐课程的情境教学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音乐体验。一般来说,音乐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表演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学生和老师扮演某个角色来体验情境;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带着感情进入到角色中去体验角色。我们知道,人是“一切社会化关系总和”,所以人们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这两种表演方式都对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角色会产生亲切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得到加强。

如在学习《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老虎这种动物的外表形象,并且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轮流扮演两只老虎。歌曲中的两只老虎分别是“虎哥哥”和“虎弟弟”,而且它们俩当中有一只是没有耳朵的,而另一只是没有尾巴的,在学生扮演这两只老虎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两个地方。我们知道当学生在感受时,掌管他们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会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而当他们在进行表达时,掌管他们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会总是处在亢奋的状态,两者交替进行时,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学生们轮流表演的这种方式教学后,学生的心中对老虎的外表形象有了一个具体明确的认识。在带领学生们一句一句唱熟这首歌以后,教师可以设置小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回答,比如询问“为什么虎哥哥没有耳朵呀”,“为什么虎弟弟没有了尾巴呢”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明白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之所以身上少了耳朵和尾巴,很可能是它们顽皮打架了,也可能是被大森林里的猎人打坏了耳朵和尾巴。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会明白好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重要性,也会明白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表演让学生们体验情境,学生们学习音乐就会变得更积极,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轻松。

三、走进户外展现情境

小学音乐课程的情境教学还应当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音乐这门课程时,更应该做到不脱离生活实际,将课本上的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们展现课本上作品的情境。小学生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由自身感知到的,因此,小学音乐的教学就应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本身特点,多开展户外的音乐活动。

例如在学习《嘀哩嘀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进入生活,到草地上去,到树林中去,与学生在大自然的耳语中学习歌曲。上课时,在确保安全与纪律的前提下,与学生在草地上围坐在一起,一句一句教唱这首歌。在学生大略熟悉歌词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去寻找代表春天的景物,学生可能会找到类似翠绿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飞翔的小鸟等景物,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鼓励。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学生们寻找到的代表春天的美丽景物,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嘀哩嘀哩》这首歌曲的认识。通过走进户外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描绘图画加强情境

篇(11)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唱歌唱得好不好,最基本的要求是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性。小学生的音准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音准也就成为了音乐老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我认为如果能有效地使用一些固定音高的乐器如竖笛、口琴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对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单音、音程入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吹奏,另一组学生唱,然后再进行简单旋律的吹奏和视唱。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练习,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效正音准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二声部或三声部,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二、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视唱练耳创造思维

视唱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唱出每一首练习曲,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把视唱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则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视唱的兴趣。在视唱训练时,学生一般对视唱的旋律不熟悉,音高音准都很难把握,这时,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固定的音高,他们就会觉得视唱不是很难了。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己演奏视唱谱,再进行视唱教学。例如,《平安夜》这首歌曲的曲调为3/8拍,5 - 6 5 |3 -- | 5 -6 5|3 --|2 - 2|7--|1 -1 |5 - -|6- 6|1・76|5・65|3--|2-2|4・27|1--|3--1・53|5・42|1--|1--。节奏上学生不易把握准。教师在视唱之前可让学生用口琴吹奏一遍,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最后再视唱就能较快地把握音准。这样唱奏结合,学生兴趣盎然,避免了刻板枯燥。

三、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欣赏创造思维

欣赏教学是一种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课程,因为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来理解音乐作品,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较难理解的,如果通过乐器与之相结合,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旋律的情感,使他们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第二册《快乐的嗦》时,让学生演奏作品第一部分的主题,这样学生不仅是一名音乐欣赏者,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直接参与作品的演奏。这也使学生感觉到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乐曲,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从听觉到情感感受的桥梁作用。

四、器乐教学与节奏的练习结合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和听觉的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将节奏比喻成人身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人的骨骼,人没有骨骼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的,可见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节奏训练时,利用一些打击乐器来进行训练,如锣、鼓、镲等,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些常见的节奏型的音响效果,如xxxx xxx节奏时,先由学生口读和手拍节奏,再让学生掌握这种节奏型,吹奏同一个音,如6666 666 这样就使学生既进行了听觉训练,又增强了内心的节奏感。

要使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前提条件应是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应予以解决,这还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然,在器乐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2)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的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的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