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信息服务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2010年,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蓝图。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比如: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单一,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化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云计算平台以及物联网平台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给智慧校园带来了新技术,更好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特别是智慧校园中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比如:身份识别信息、刷卡消费信息、银行结算信息、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的交流互动。
一、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概述
1.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通过整合、管理、{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它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云平台和云服务。云平台是指提供资源的网站,具有动态扩展性。云服务是指基于抽象的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弹性扩展的服务。云计算由三个架构组成,分别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它的作用原理是,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本地计算机上。这使得学校能够轻松地获取经过云计算平台处理的信息资源。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智慧校园概述
什么是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中的校园卡可应用于统一的门禁管理,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并与科研团队的绩效挂钩,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新型智慧化的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校园中人、财、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和,使校园管理智慧化、信息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
二、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构建
云计算在应用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便利。
1.给教育注入新血液
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合理地利用软、硬件资源以及各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服务。比如:在中国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实现全国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落后地区资源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云计算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智慧校园服务,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最大幅度地减少资源重复建设
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单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资源只能各自建设,很少能做到资源共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重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可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各地的远程教育中心进行统一部署建设资源,有效地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很便捷地在云计算平台中得到存储。
3.资源共享和就近访问原则
智慧校园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使智慧校园的搭建更加流畅化。智慧校园的使用者无需知道资源在哪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能够统筹管理全部的资源,通过资源列表就可以提供最合理的服务。使用起来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对于智慧校园平台的资源访问者,系统可以自动分析IP、确定路由,寻找离他最近的资源并建立好连接,提供最快最好的访问。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因此能够减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地工作。
4.结构灵活性
不同用户用不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校园都无需做功能上的定制,不用再独立部署就可以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和访问权限等均可由用户自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系统还可方便地进行调整,以支持单位的变化与发展,达到按需使用和随处可用;如果用户数大量增加了,仅需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
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
1.信息资源处理模型
为了使用户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可以利用Mapl~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来实现。MapR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把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各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经过数字化转变后先通过Map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所有的结果整合,最后输出需要的结果。
2.智慧校园信息共享云服务模式
智慧校园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不足的是没有好的数字资源公共平台,各种类型数据库资源之间共享能力较低。有些资源就无法最优化利用。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模型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法,云计算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个服务方案,银行、城市、图书馆、学校等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接口,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统一接口进入数据库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资源上传到“云”中,让不同的用户分享。高校代表、数据库服务商、政府部门代表组成一个云委员会掌握着云计算网络,它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服务协议、管理日常运营、推广服务市场。因此,智慧校园利用类似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可行性。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构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必将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例如:给智慧校园中的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互动提供了生机,在理论上实现了用云计算技术在PaaS,SaaS,和IaaS服务层次上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以及互动等。
自2012年3月30日开通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至今,朝阳区教委利用该系统召开了5次全区会议,20余次局部会议,同时在全区利用该系统开展调研30余校次,业务培训千余校次。集团办学、共同体学校、一校多址学校频频使用该系统。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让参会人员省去了路途奔波的艰辛,也让会议更加高效、便捷。通过建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朝阳区构建起了全新的数字神经网络,使朝阳教育走在了“智慧朝阳”的前沿。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也成为朝阳区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的强劲助推器。
朝阳教育率先大规模应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朝阳区所辖面积470平方公里,是北京市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区县,教育需求量大,需求类型多,高端需求增长快。朝阳区目前拥有学校240余所,非学校教育单位361址,教育总量约占全市的1/10。“十二五”期间,是朝阳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全面推进的新时期。一直以来,朝阳区教委致力于建立务实、高效、服务型的教育机构,并通过“机关干部走基层”等多种途径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但当前政府会议多、沟通多而导致的政务成本居高不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探求如何切实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入了区教委、教工委(简称“两委”)的视线。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其便捷、高效、互动、沟通性良好等特性一直备受大型社会机构信息化办公的支持。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归还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有效降低时间成本、交通成本、沟通成本,两委果断决定建设全委系统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2011年12月,朝阳区率先在全市教育系统启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程。77天后,一个全新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朝阳区教育系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全区各类型会议的召开,还能对两委的临时需求做出快速及时的响应。同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还能够提高会议和活动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三公”经费,有效提升教育系统政务办公信息化水平。
为检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前期建设成果,教工委领导决定将原定集中召开的“朝阳教育系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动员部署会”改为视频会议形式,会议涉及全区所有教育单位,设有260余个分会场。
坐镇教委,就可以与基层单位沟通,便捷、高效的方式让两委领导备感满意!
不出学校,就可以实现远程开会,省去了来回路上的奔波时间,参会的校长、教师备感惊喜!
在第一次视频会议成功召开后,两委各科室、直属单位、各学校纷纷申请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工作部署和业务交流。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将实现优质资源全区共享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目前拥有5个校区,校区之间距离较远,受空间限制,平时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不便。如今,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实现各校区之间资源共享,各校区的教师还可以同时备课、研讨和交流,各校区的学生可以同上一堂课。
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学校内部(一校多址)以及学校之间均可以进行教育教学的示范、研讨和交流,通过实时的语音和视频对话,促进区域教育教学工作的协同发展。
教育均衡是一直以来亟需破解的教育难题。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学校受师资、资源限制,发展较为缓慢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今后,朝阳区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将为农村学校、基础薄弱校插上腾飞的翅膀。依托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区内的优质资源将实现全区共享,名师的课程将面向全区开放,薄弱校的教师可以实时观看名师的视频课,还可以实时与名师研讨、交流。
“以前一位优秀教师上课只能惠及一个班的学生,今后,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对课程进行直播,将惠及全区所有学生,这将为薄弱校的师生成长搭建一个更大、更宽广的舞台。”朝阳区教委领导说。现代化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将为朝阳区的均衡教育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将为政务工作带来新革命
“除了提高教委机关工作效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投入使用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一次视频会议可以节约油耗1345升,减少碳排放3.7吨,节约人力2152小时…… ”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朝阳区教育系统政务工作的信息技术支撑设备,从宏观层面看,系统的成功建设构建了朝阳教育系统的数字神经网络,系统的深化应用将极大促进教育系统纵向、横向顺畅地进行业务沟通和协作,有效提升两委对基层学校的服务、指挥和管理效率。
随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大规模使用,该系统的优势将被逐渐挖掘出来:
——区委教工委、教委组织的全委工作部署会议,教委各科室举办的定期、不定期例行会议以及部门会议,各种工作部署会、学习讨论会,该系统均可以提供技术保障。
——教委及各教育单位有紧急事务需要协调处理时,第一时间利用系统,在任何地方(包括国外、国内其他地区)均可以通过该系统的移动终端召集各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讨论,做好相应部署。
——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使用手机、iPad、手提电脑等多种接入方式,进入该系统视频通信,进行实时的远程调度,并可以实现与安防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考试巡查监控的结合,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度,提高对事件的响应和处理速度,通过网络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现场问题。
……
1.情境创设和任务设置不合理,课堂枯燥乏味
在《展开与折叠》一课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让学生对正方体模型进行裁剪,以此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这种做法导致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对知识的渴望度不高。
2.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生生交互缺失
在传统教学中,该课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交互的缺失使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缺乏学科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探究过程
《展开与折叠》一课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建立各种展开图中的面和立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而学生手中的模型数量有限,对实物模型重复的剪切和折叠也会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这些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由于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到个别化教学,所以学生也无法进行个性化学习。
4.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该课的原有教学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即课程结束时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展开与折叠”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由于缺乏对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很难使教师找到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漏洞的根源,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知识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电子书包环境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支撑作用分析
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电子书包是具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恰当的支持服务的环境。硬件设施不仅包含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还需要配套的教室硬件环境,如无线网络等;学习内容是指电子书包中的数字资源、学科工具等;支持服务包括教学系统、交互系统、管理系统等,服务于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等。
1.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工具
如下页图所示,电子书包中小学数学资源平台能提供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所需的生活情境、数学模型、教学互动动画、课程标准案例等素材资源,所需的公式、图形、图表等编辑工具,以及统计分析、虚拟实验、测量、计算等数学学科工具。这样,一方面能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个性化推送数学学科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支持课堂互动
电子书包支持的课堂互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展开的[1],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互动主要是课堂交互秩序的维持、课堂学习资源的实时交互和课堂活动的实时交互。
(1)课堂交互秩序的维持
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能使教师随时查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进度和效率。
(2)课堂学习资源的实时交互
由于电子书包支持资源的同步上传与下载,所以教师能随时将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学生也能随时将学习成果共享给教师和其他同学。
(3)课堂活动的实时交互
电子书包集成举手、讨论、提问等功能,能有效支撑课堂教学活动,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互动工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即时反馈,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2]
3.支撑多元评价
电子书包能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支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及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学情分析
电子书包的学情分析工具主要是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出勤情况、举手情况、课堂提问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近期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来完成。
(2)师生自我表现评价
电子书包的随堂评价支持在教学完成后进行师生自评,教师主要是对备课情况、授课状态、课堂互动和知识点讲授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预习情况、听课状态、课堂互动和知识点掌握四个方面。电子书包的“征求意见”和“c赞”功能主要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用于课堂中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或学习作品。
(3)测试
电子书包的测试功能主要是通过利用教师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阶段或单元检测来实现的,主要评价学生对该阶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它能根据学生对某份试卷的答题情况分析其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生的评价分析SP曲线。
案例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初步认识之后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铺垫,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但缺乏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五年级学生还善于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表面展开图;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活跃气氛
教师借助电子书包的推屏功能向学生依次出示与上节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并利用电子书包课堂提问的抢答和随机答题功能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在新授知识前的检测,能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即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利用电子书包中课堂提问的抢答和随机答题的检测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为引入新课创造好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共享功能与学生共享动画:小红过生日,同学小明送给她一个用漂亮的正方体包装盒包好的礼物。此时出示问题:你想知道礼物是什么吗?小红怎么剪开盒子呢?想一想,剪开的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并利用电子书包拍照上传至教师端。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利用电子书包共享功能向学生展示生活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空间观念。
3.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验证学生所画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引导学生剪开自己手中的正方体模型,并与自己所画图形进行对比。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拍照功能将正方体展开图拍照上传至教师端,然后教师将学生两次上传的图片共享给他们,让他们对根据想象所画的正方体展开图进行点赞评价。
借助电子书包的举手和提问功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之前画的展开图有没有问题,实际剪开正方体模型时又是从哪些棱剪开的。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初步感知由“体”转化到“面”的过程,并初步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从最初独立思考到展开想象,最后到操作验证,这整个过程能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任务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电子书包数学资源平台中“展开与折叠”学习工具,进入探究环境,对正方体进行多次展开和折叠,探究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所有可能,并将探究结果共享到教师端。
任务二: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几何画板工具给定学生一个各个面的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然后学生以小组榈ノ唬在电子书包探究环境下探究长方体的展开图,并为展开图涂上相应的颜色,教师验收各组的探究成果。
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任务驱动能使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感悟正方体展开图的多样性;电子书包中3D虚拟仿真环境能为学生动态展示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提供探究环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
5.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教师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成果进行共享,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几何画板工具对正方体的展开图和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动态展示,总结找出展开图各个面对应立方体各个面的方法。
教师出示小例题,借助电子书包的抢答、通答和随机答题功能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利用电子书包的几何画板工具动态展示立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能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立方体各个面与展开图各个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与对应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时的测试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电子书包的抢答、通答和随机答题功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测试中来。
6.资源推送,随堂评价
教师通过小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向学生推送个性化资源:《展开与折叠》系列教学微视频和难易程度不同的测试题(基础题、提高题、拓展延伸题)。然后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借助电子书包的讨论功能与学生一起将本节课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小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能达到巩固提升知识的目的;随堂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的及时、客观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进行自我反思,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66-72.
[2]占正奎,杨少棠.电子书包的特征及功能需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52-54.
智慧反思
与传统课堂相比,《展开与折叠》一课有以下亮点:
本次会议由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深圳市布心小学承办。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1.数字美术教学展示(小学、中学各两节课);2.专家讲座、培训;3.交流、研讨;4.师生作品展评。
二、会议时间:2014年9月24日(8:30-20:30报到)至9月27日(离会)。
三、会议地点:深圳市布心小学。
四、报名联系人:赵老师010-58758581,范老师18795462338。请与会者于9月15日前登陆中国美术教育网cnartedu.cn上传报名表报名,具体操作要求详见网站相关说明。
五、请将教师及学生数字美术作品电子文档(文件名为:作者姓名,所在省、市、学校,作品标题)于7月15日至9月15日上传至中国美术教育网cnartedu.cn,具体操作要求详见网站相关说明。
六、报到地点:深圳雅园宾馆(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01号),联系人:赵老师139252812220
全站仪、GPS 在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园林测量等各方面都显示出其优越性,已完全取代传统测绘仪器而成为现代测绘中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输出与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的高、精、尖技术的测量仪器。全站仪、GPS 的应用,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使得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的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当前高职测量教学面临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以及如何进行测量教学改革。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数字测绘是一场深刻的测绘技术革命
1、控制测量方面
由于全站仪集测角和量边于一体,被广泛用于精密导线网、边角网的控制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可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及园林测量的要求,图根控制和测图可同时进行; GPS较全站仪在控制测量方面更具优越性,它可用于全球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精密定轨测量、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用于精密工程测量、城市及一般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的建立,用于地形、地籍、房产、物探、勘测、施工、园林等的控制测量。全站仪、GPS 在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实现了由传统三角网为主向空间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转变,数字测绘在效率、精度方面大大优于传统测绘方式。
2、细部测量方面
全站仪、RTK GPS 技术实现了由传统测图 ( 白纸成图) 向数字测图的转变。其最大优点是: 在完成地形、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形、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的目标奠定基础。
3、测设方面
数字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方法向全站仪坐标法、RTK GPS 坐标法的转变。全站仪坐标法、RTK GPS坐标法测设点位,仅需把设计好的坐标数据输入全站仪内存或 GPS 的电子手簿中,无需计算角度、边长等放样数据而直接应用全站仪、GPS 程序中的坐标放样功能进行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度。
由上述可见,全站仪、GPS 等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测绘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传统测绘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测绘的要求。对于高职园林测量教学而言,培养目标是测绘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全站仪、GPS 的应用等数字测绘技术在高职测量教学改革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测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测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测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老化。目前,我院的园林测量教学课程仍以传统的钢尺、经纬仪、水准仪为主要作业模式进行教学,测量课教材内容虽已更新,但教师在讲授时还没有到位。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 “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板书为主; 在实习中,仍是以传统的测图、测设作业手段 ( 水准仪、经纬仪加钢尺) 进行1-2周训练,数字测绘方面的知识未得到掌握和应用。
实验室设备、实习基地建设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的数字测绘仪器设备为:5套GPS仪器、5台全站仪,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班级40多名学生的测量教学、实习的需要。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长期落后于数字测绘时代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改革应对措施
针对我院测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本人通过多年测量实践及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改革应对措施。
1.师资队伍实现 “双师型”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测量教学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测量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没有高技能的老师,就难有高技能的学生。“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教师与工程师 ( 或技师) 在知识、能力、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应该是持有“双证”(教师证和技能等级证) 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高职测量教学改革、发展尤其应保证有一批高质量、能适应数字测绘时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倡“产、学、研” 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带领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测绘生产实践、课题研究,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工作任务引入测量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直接获得解决测绘具体问题的技能; 树立 “产、学、研”相结合的观念,注重应用性和理论简洁性,要求教育过程与测绘实际生产相联系。
2.测量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上应该实现由传统测绘为主向数字测绘、信息测绘为主的转变。即在传统测绘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内容,二者融为一体,在讲授中可将传统测绘内容尽量精简,重点放在数字测绘上,注重全站仪、GPS、“3S”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3.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针对我院全站仪、GPS、数字测绘演练室硬件严重不足,实习基地太小的现状,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硬件。应建立各种地形、地貌模拟现场实测过程、内容,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总之,高职y量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技能 ( 或技术) 应用型人才。教学中,应本着理论够用、操作实用的原则,以适应市场为导向,开展高职测量教学改革。而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信息测绘的转变,在应用方面,实质就是传统测绘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应用向数字测绘仪器全站仪、GPS 和“3S “技术的应用转变。因而,高职测量教学改革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96-01
数字化植物标本馆是将各种原植物的形态特征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存储起来。数字化植物标本馆里的“植物标本”是使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或扫描仪将植物的形态特征数字化,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全面地展示植物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具备强大的信息和知识收集、传播和的功能。是一个由网络连接的“互连空间”或“信息空间”。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特点是:收集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手段,建立数字化植物标本馆越来越受到教学和科研部门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建立上已有过成功尝试。我国开展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规模。为此,笔者申请了校教育基金《东北林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初步构建》。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自然保护区、东北林业大学校园这几个主要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对象,对其主要维管植物以数字化形式体现与构建。
1 制作工具的选择
东北林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制作所选用的Authorware7.0开发工具,编辑环境简单、直观,软件的制作基于流程线和一些工具图标,一目了然,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可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直观生动、交互性强、实用方便,有利于多形式,风格化再现展示内容。
2 植物分类系统的选择
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教授于1978年发表的新系统排列的。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教授于1978年发表的中国裸子植物的系统排列的。对于被子植物,我们采用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分类系统,它比较能说明被子植物的演化规律和分类原则,而且压缩了目数,得到较多人认同和采用,并与《树木学》、《植物分类学》课程所选用教材系统一致。
3 教学实习基地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初步构建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包括蕨类植物2纲、3目、8科、11种;裸子植物1纲、1目、1科、9种;被子植物2纲、44目、80科、365种。凉水自然保护区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包括蕨类植物2纲、2目、5科、7种;裸子植物1纲、1目、1科、8种;被子植物2纲、35目、59科、215种。校园数字化植物标本馆主要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三部分。其中乔木20科、80种;灌木17科、85种;木质藤本4科、9种。
在设计上:在内容方面,从植物的性状(叶、花、果)、地理分布、主要经济用途等方面对植物进行描述,图片方面尽可能包括植物的整株,叶,花,果等各部分。有查询功能,可实现快速查找、定位;背景方面,根据不同的部分,设计响应的屏幕类型。背景以淡色调为主,配有少量植物花纹,给人以淡雅清新的感觉;文字方面:采用华文新魏字体,标题突出、明显,便于阅读;按钮方面,为了贴近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和这一主题,选用了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树叶为按钮;声音方面,背景音乐选择的是比较优雅的古典轻音乐,即不影响老师讲解,还能调节课堂气氛;视频方面,运用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实景拍摄片段并结合动态文字制作而成,形式活泼,图文并茂。
在结构上:根据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主要框架及教学功能,确定标本馆的主菜单(如教学实习基地简介和该基地主要植物等)和各级子菜单(先分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分木兰纲和百合纲,再按纲往下分级)及按钮,实现所表达内容转换的顺利跳转。整体上设计简洁,应用方便,生动直观。
制作过程包括:插入显示、框架、交换、计算、导航等图标,并进行相应的组合与编辑;定义标题(纲、目、科、种)、拉丁文和植物描述文字的风格;对按钮和图标进行编辑;利用Adobe Photoshop7.01编辑背景和植物图片;设置按钮的函数;对植物文字进行编辑;编辑退出程序;将凉水各教学实习基地文件进行打包。
4 建立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体会
4.1 与传统植物标本馆相比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优势
传统的植物标本馆以腊叶标本为主,需要组织大量专业人员不定期对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制作、装订、保存等工作,直观性较好,但在采集的时间、制作、保存和其生态环境方面存在局限,既耗费人力、物力及大量财力,标本又极易损坏,不能保持其原貌,查询不便,保存信息量少。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可全面地展示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植物标本”色泽永远是真实和鲜艳的,同时也减少许多体力劳动和繁杂的手工制作过程;节省大量投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可以刻录成光盘或通过网络技术传送,对查阅人来说,即方便又快捷,而对于制作者,可以随时发现问题或需要更新知识,随时修改。通过网络联机进行远程或访问,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交流,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当然,传统植物标本馆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绝不能以数字化是潮流,是趋势而忽视或者放弃对现存的植物标本的防虫防霉等传统的保护手段。
4.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网络安全、保存问题等一些缺陷,这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解决。由于各实习基地种类繁多,若想建全植物标本馆尚需不断的积累和完善,有些植物(如: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的部分植物等)在日常生活中不具有观赏或经济价值,缺乏相关图片资料。在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把整株、枝叶、花、果实各态拍摄或收集全面;文字方面缺少与近似种的比较,只是单纯的对植物形态进行描述;由于时间关系,只配有背景音乐,没有调配旁述。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不断的改进、补充和完善,使它能够更充分的发挥作用。
4.3 推广价值
从2004年开始,我校及黑龙江省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数字化植物标本馆作为辅助教学课件,从教学实践结果来看,这种手段扩大了教学内容,多信息、多角度刺激学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公开教学和学生的反馈中反映了该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教学实习基地建立数字化植物标本馆既可以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奠定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和林业及师范类院校学生实习提供大量素材,并方便林业工作者及专业人士查询和学习,同时也可为该领域的研究作出进一步的探索。通过此项研究,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校内教学研究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性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编号:KJY2014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5-01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1]。目前高校评教主要采用统一的评价结构,这影响不同学科评教的合理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同其他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各个课程比较重视艺术设计和软件的综合操作能力,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难以评价该课程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评教过程中,评教样本较少,不适合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灰色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以小样本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对系统行为的正确认识[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是根据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准则,判断课程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教学评估过程中既有已知明确的信息,也存在许多未知信息,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
1.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指标应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既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指标,根据国内高校评教体系,我们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分别表示为: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内容充实、深浅适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态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充分准备;教学认真、有耐心;教学中充满活力;遵守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学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学生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观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客观方法采用熵权方法。采用灰色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思路是对教师评价数据进行灰色聚类,判断教师教学质量属于哪个灰色类。下面以某次评教的4名教师得分为例,来说明灰色理论综合评价过程。首先构建评价特征向量,如表1所示,表示4名教师在各个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按照百分制计算)。
表1 教师的各个评价指标得分
其次,对原始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数据在[0,1]之间。接着求序列差、最大差和最小差,以表中最大值作为参考序列,求出每个评价指标值与参考序列的差值,序列差Δij。接着可以求出教师的关联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的灰色关联系数
关联度越大表示教师教学质量越接近最优值。教师的灰色关联度为:
教师1为0.61107,教师2为0.62644,教师3为0.62864,教师4为0.60978。
最后进行白化权函数聚类,将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等灰类,可以计算出这4个教师的评价得分都属于“良”类。
结论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一个系统科学的评教体系,也需要有一定的评教水平,但是目前对教学评教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这说明评价系统是一个信息不完备、不确切的灰色系统,本文正是基于此而采用灰色理论评价方法,这能够提高评价效果。
我在山区从事音乐课教学已经有十五年了,记得刚走上讲台没几天,个别学生就反复地扰乱课堂纪律,甚至还影响其他学生不好好上课,造成课堂纪律乱,我当时气急了,就把一名捣蛋的学生罚起来让他唱视唱,这名同学非但没唱好而且连唱名都唱错了,我当时就气急败坏地批评这名学生说:“没有象你这样差的学生了,你太笨了,连这么简单的视唱都唱不准。”自从批评了这名学生以后,发现这名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表现不积极,老是低头纳闷,不跟老师配合,情绪处于消极的状态。我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所说的话的确伤害了这名同学的尊,这就教育了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上不能随意地批评学生,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要正面教育,否则会出现逆反心理。
二、教师过多的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这就是说,教师不能一味地表扬每一名学生,因为过多地表扬会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也就有所降低。比如教师在音乐课上分别叫了两名同学唱歌,一名同学音准和节奏唱的非常好,教师表扬这名同学说:“太棒了。”全班同学也给这名唱的好的同学鼓起了掌。而另外一名学生唱的很差,没有音准和节奏感,教师也用“太棒了”来表扬这名同学,这就让那名唱的好的同学心理上不平衡,但是教师也不能用讽刺的话语或不文明的语言训斥这名学生,教师在对待这名差生上应该说:“相信你下次比这次唱的更好。”这样的评价既给这名同学给了面子,又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让他继续努力。
三、教师过多的重复性的语言势必给学生一种厌烦感
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应该用过多重复性的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头禅,例如我听了一名物理老师的课,这名老师在授课时把“那么”重复了好多次,学生就在下面为这名老师的口头禅嬉笑,不注意听课。老师在下面评课的时候也给这名老师指出了这个问题,这名老师从中吸取了教训。因为有的学生喜欢评价老师的缺点,当老师的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他就不注意听课,甚至还伙同其他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教师尽力克制自己的缺点,尤其不要把口头禅时常挂在嘴上,造成学生的厌烦。
奥地利的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弗兰兹·西泽克开拓了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新领域,在美术教育史上成为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并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主张与实践促进了当时欧美各国美术教育的根本变革与发展。
弗兰兹·西泽克说得好:“我祈求学校成为如同百花怒放的神国花园。教师要用心做一个飞翔于学生身上看不见的精灵与之交往,致力于经常勉励儿童,而绝不可以控制或强制他们。
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行为,生活中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
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这个问题很长时间一直困扰着人们。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认为,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行为,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但是,许多年来人们对于儿童画不屑一顾,认为那只不过是孩子们随意而愉快的涂抹罢了,谈不上什么“艺术”。在上世纪末以前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并没有把儿童的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那时的人们还不曾以特殊的眼光关注过儿童,因此更谈不上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关注。
随着儿童绘画艺术的被发现,儿童画的艺术价值也被承认了,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儿童艺术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当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呢?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如何利用绘画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第一,让学生走出被动,尊重学生个性。
中国美术教师如果上一节教画苹果的课会自己先在黑板上做示范让他同学们照着画,学生往往能一次画出最像的苹果。而美国老师会发给每个同学一个苹果让大家观察,然后再画,充分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力。
这就表现了不同的中外教学理念,如果老师过于强大的灌输教育思想,只会导致学生机械的重复,教师应该做的是尊重学生的独创性,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应该与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特,教育的关键工作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学习模式并去适应它。
第二,要从研究儿童的心理入手,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对外界事物尚处在简单的辩别和认知阶段,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因此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
第三,要循序渐进,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艺术创造力。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搓弄着泥巴,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儿童。
[摘要]在信息时代,公众对政府职能的精准发挥和公权力的有效运用有了更高的期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总有一些人“善于”固守旧观念喜欢任性用权随性而为;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社会信息传播得速度和广度都将超出以往,这就使得有些人的任性终将不能为公众所接受,因此,在新形势下基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旨在加强对公权力约束机制的探讨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
[
关键词 ]信息社会;公共部门;公权力;约束机制
一、引言
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与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也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一方面政府的行为和管理活动越来越容易被公众所了解,另一方面公众也越来越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来表达利益诉求和发表看法。尤其是当政府在处理一些热门的公共事件时会引起公众格外的关注,甚至公众的舆论导向有时都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过程。所以,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得加强对公共部门人员的管理,使其能更新观念、明确职责,适应在新时期中主动运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的趋势;另一方面公众可以运用新工具,借助网络等新途径来强化对公共部门人员的监督问责,迫使公权力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合理合法运行。
二、信息社会与公权力约束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 信息社会的现状分析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在这个新兴社会中,信息和知识可以通过世界上所有的网络快捷生成,然后迅速传播和分享,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快捷。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改变得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而且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人力资源知识化就是其影响下的一个显著特征,要求在信息社会中需以知识和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着重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促使其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公权力约束机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权意识还有待弱化,有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存在慢作为甚至不作为、人为设置条件故意拖延、服务意识淡薄和扯皮推诿等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在一些省的窗口单位和行业都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及“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漠视群众的典型问题。而一旦这样的问题被曝光了,一般的做法要么就是找相关的领导谈话,然后通报批评问责,要么就是要求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和党内警告处分。问题处理的整个过程不仅显得十分得被动,而且没有一个公之于众明确的惩戒约束机制。
三、信息社会中公权力约束的问题症结分析
信息社会中,通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更容易间接地参与到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这就使得一些问题能被追本溯源。
(一)“官本位”思想的侵蚀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在历史长河中虽然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同时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官本位”为代表的封建官僚主义作风就“潜移默化”地浮现于当今的社会中,使得行政机构的有些公务人员办起事来总会有一种凌驾于民高高在上的感觉,漠视群众显得“为人民服务”只是一句与现实相违的口号而已。
(二)核心职能的缺失
由于计划体制时期遗留下来的弊病,我国公共部门的岗位设置繁冗以及职能冗乱繁杂,使得公务人员对待权利义务能作选择性地取舍,结果是直接导致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加之公务人员私人目标与公共部门整体目标之间的脱节,导致其在行使职权时,“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最终使得公共部门这一组织的核心职能混乱甚至严重缺失。
(三)碎片化的行政官僚体制
在传统的行政官僚体系中,上下级之间是清晰明确的隶属关系结构,每个部门在强调“对上负责”的上级问责体系中各司其职地完成相对独立的政务工作,甚至是只对碎片化的具体指标负责而忽略指标难以涵盖的总目标,这就使得特权主义“思潮”容易蔓延,从而会出现内部监督的缺失。并且由于大量综合性政务问题的处理依赖于跨层级、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碎片化科层制的僵化特征也难以适应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
四、信息社会中公权力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理念,强化服务的意识
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在公共部门内部推出流动机制和淘汰机制,促使传统的“以官为本”的“官本位”价值观念向以“以能为本”的“服务观”价值理念进行转变,逐步让公务人员意识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于公共组织中,在绩效管理、职务晋升等方面将会有越来越多地体现“能力为本”的观念和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二)转变职能,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方面要做“减法”:把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或已经市场化的行政权力去掉,明确部门的职能定位和自身的权责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做“加法”:强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端正其履职态度和优化其服务理念。健全清单制度,要明确划定政府的权力范围,使得行政主体的权责更加清晰,也让行政相对人能一目了然。细化后的权力清单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履行其职权和职责,在权力行使范围内,行政主体有权更有责任去行使,而不属于其范围的,则坚决不能行使,否则将被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越权或监管缺位等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控制和规范行政权。
(三)强化外部问责机制
随着转型时期全面改革的深化和网络发展速度的增快,传统科层制的上级问责式的监督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政务运行质量的要求了。信息社会使得公民能更便捷地获取政务信息,从而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问责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创新电子政务,强化外部问责机制,塑造出一个更讲效率和成本-收益的政府。但是由于中国碎片化的行政特征容易使得意图整合部门职能的电子政务也会出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因此要加强同其它组织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因素的匹配,始终坚持“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问责理念,使电子政务能真正有效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在信息社会中不管是何种约束机制的应对,本质上都是要求公共部门不仅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内部管理活动来适应新形势,还要求其能创新形式,主动接受监督让公众能利用网络等平台促使政府规范用权、有效用权。
参考文献
[1]《走进信息社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课题组,张新红.走近信息社会:理论与方法[J],2010.
[2]郑明明.基于3C原则指引下的公共部门员工参与管理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途径探析[J],2013.
[3]左陈卓,姚超.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
一、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育”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为基础,以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导,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开放校园或网络教育系统。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图1是智慧教育的基本架构图式,描述了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计算是其核心技术)和智慧教学的关联性。根据不同的尺度范围,智慧环境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学习空间,如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资源等,智慧教学根据学习的情境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智慧学习分为个性学习、群智学习、泛在学习、入境学习(情境化投入性学习)等。与传统教育信息化相比,智慧教育具有集成化、自由化、体验化、多样化的突出特征,可以集成多种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互动学习交流,亦可以根据构建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亲身体验知识,因此,顺应时展要求,推动智慧教育,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消除区域之间的教育鸿沟,有利于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
图1智慧教育架构图式
二、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初步应用。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全校600名师生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来获取虚拟电脑桌面,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学习材料。许多发达国家研究性大学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日本总务省启动了“未来校园”项目,建立了一个一对一电脑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以及连接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6~12岁的学生提供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源物联网技术在发达国家校园安防领域得到应用。电子书包在发达国家逐渐流行,利用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但智慧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有所体现。例如,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一些地方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宁波市镇海区正积极开展智慧城区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三、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1.深刻把握智慧教育的深刻内涵
智慧教育旨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学习是一个充满张力和平衡的过程,揭示了“教育要为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服务”的深刻内涵。因此必须明确,智慧教育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学会如何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真实感、拥有感、责任感、安全感和平衡感。
2.积极推行智慧教育资源云服务
技术进步消除了界定教育机构的传统条框,资源的集约化,让学习者获得新资源以及由此创造出结合更紧密的合作者和资源网络。当前我国应加强教育云顶层设计,构建层级分明、应用清晰、功能完备的教育云,通过统一建设和集约化管理,节约教育机构信息化经费开支,让其区域内成千上万的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教育科研、学生社团、教师、班会等单位,都能在自己的一套教育云平台上,零门槛、微费用享用多种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资源,并快速形成一张先进、高效的教育系统管理与服务网络,多、快、好、省跨越式地提升区域教育系统整体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部门的业务协同。
3.建设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4.加强教师智慧教育技术提升
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的建设、开放数字教育资源的布局和管理、软硬件平台的有机融合,更离不开一批教师骨干。因此,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要培养一批教育技术专业骨干,提升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其评价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正确获取与分析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与技术的同步共进。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说“智慧城市”[J].图书情报工作,2012,(2):5~9
[2]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