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校园食堂监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7 16:06: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校园食堂监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校园食堂监管

篇(1)

中职教育应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实践课程是中职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顺利地完成实践教学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为此,中职要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致力于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率。

1中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足

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实践课程逐渐增多。其中包括校内外实训、校企合作、学生职业实习等多种内容。实践课程的复杂性要求提高管理的效率。但现今阶段,我国中职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学校的开办信心不足,教师队伍的实力不断降低。这样导致实践条件降低,实践经费不足,更何谈管理。学校的管理态度不端正,学生进入学校后,就缺乏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教学计划模糊,教学内容单一且枯燥,实践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设备,且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学,严重影响了中职教学的发展。

1.2缺少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

中职教学体系不完善,在实践教学管理上,缺乏理论指导。中职要做到标新立异,将重点放在工学结合上,围绕这一主题,快速推进校内生产型的实践。但由于体制和制度的缺少,这一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尚不能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多数中职学校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或者未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学校本着利益第一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学模式严重落后于教学需求,教学管理模式不健全,在实验、实践设备上均存在缺失。对管理自身而言,管理手段单一,系统性不强,对中职发展不利。

1.3教师观念落后,制约了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职的被认可程度不断降低。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自身,都对中职产生了怀疑。对中职发展而言,这无疑是消极的。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职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有信心,同时,多数中职教师是该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中职教师观念落后,对学生管理缺乏必要的方法,甚至放任自流,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满足工作的基本需求。另外,教师对于教学改革的认识不深,不能积极推进中职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影响了中职的发展。

2探析如何加强中职实践教学管理

2.1树立科学的中职教育理念

对中职教育而言,首要问题就是改变其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念是推进中职教学改革的基础,只有在教师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现状,并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确保中职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创新能力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更要关注如何实现教学管理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必要的引导和感化来梳理学生的就业观,使其主动进行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解放思想是我们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确保中职教学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建立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公平竞争的体制。各中职院校管理应相互学习,讨论,致力于制定一套真正适合中职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2.2构建中职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

对于中职而言,提高学生的素质还需要从结构清晰的教学管理机构入手。中职多年来的发展中,忽视教学管理,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气氛不佳。对中职发展而言,只有明确中职的教学特点,并且建立实践管理体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中职与高职和高校不同,接收的学生在素质上、基础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要建立其优势,就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培养一线的操作人才。我国各个行业的专业操作人才均存在缺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建立学校、院系和专业之间的层次性的结构体系,可以教务管理为基础,以教学委员会为具体的管理对象,充分利用中职现有的资源实现实践教学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对中职实践而言,要始终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致力于形成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建立实训基地,从实际上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确保中职的优势体现。另外,中职还应加强对管理的重视,增加对教师管理、课堂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投入,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来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构建。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要具有综合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如某些学生的管理能力强,可以在确保实践的前提下,给予其适当的管理任务,为其日后工作打好基础。总之,中职学校应在教务管理的基础上,保证管理的整体性与完善性,明确管理任务,确保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执行,并且在中职内部形成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2.3构建独立的中职教学管理体系

中职教学管理推动构建,不仅需要独立的理论体系,还要求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实践体系。中职教育独立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具体思路为:制定与学校发展相符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目标制定总体教学计划和阶段性的教学计划。结合中职自身的教学管理评价标准对其实现过程进行评价和鉴定,在教学中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根据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便于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确保实践,时刻保持教学创新。总之,只有保持每个环节的实施,才能最终推进我国中职院校的课程课堂教学管理。

2.4应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发展,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过程,都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络的使用,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使管理方法更人性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教务网站,形成并建立中职独特的品牌。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来推进中职的教学管理,使中职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总之,在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要以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方式,注重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通过实验室的信息网络建立来加强实验管理。实现文件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最终确保我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结语

实践已经证明了中职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其思考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中职教学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别,在课程和方法的选择上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基础。一方面,从职业能力的提高出发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总之,中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十分重要,促进其发展就要从根本上入手,对其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篇(2)

农村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研究,这对于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比较少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存在和信息滞后和经济条件差一级人才缺乏等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农村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宣传阶段,或者简单地通过办黑板报等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3.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特别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没有任何的努力。很多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硬件管理上的简单投入,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所教授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和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另外,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关历史人物的影响,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这对于弘扬正气的校园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灌输,那样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相互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竞赛活动来增长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3.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而言,农村的风景和自然环境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历史风情以及名胜古迹,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于学好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这对于学生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比较少、校园文化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等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崔勇,齐卫东.新建本科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23-24.

篇(3)

一、研究背景

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教龄有7余年。在近年来的教学中,笔者愈发觉得彷徨和困惑。一路走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并实践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式、项目化”等交互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为了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笔者制定了比较详尽的平时成绩考核表,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但收效甚微: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其他同学宁可不要这平时成绩,也不参与;智能手机成了学生的忠实伙伴;偶尔只有班干部想起为老师课间擦擦黑板;师生偶遇有时竟形同路人……笔者是“80后”,与当今的“95”后学生虽然相差10多岁,但在学院的师资队伍中也算是较年轻的一员了,却总感觉自己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虽然学生没有在课堂上与自己发生冲突,但这不予理睬的“冷暴力”滋味也着实不好受。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笔者多次课下反思,作为教师的成就感荡然无存,挫败感油然而生。“讳疾忌医”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为了改善这种不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笔者决定就高职英语课堂师生关系做一番调研,以期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

在现有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中,笔者认为较完整的师生关系定义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其中以教育与被教育、促进与发展为高核心层次,由它制约着师生间的管理关系、人际关系、伦理关系等。”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教和学为纽带的互动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目标,通过专门培养人的教师及其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而产生的。

孙铨在《同在屋檐下的师生关系》一书中将师生关系分为四种:冷漠型、紧张型、庸俗型与和谐型。冷漠型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不亲、不热、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和谐师生关系是与“对立或僵化”的师生关系相对而言的。高职英语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为了改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互相理解与尊重、加强对话与交流为特征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则教学氛围愉悦、轻松、协调,这种关系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主动构建。

三、构建高职英语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

1.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受到以下情感因素的影响:动机(motivation),态度(attitude),自信心(self-confidence),焦虑(anxiety)。由此可见,在语言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情感意识的提升能够为语言的习得提供良好的条件。语言的教学强调交流,学生情感意识的提升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不可分割的。

2. 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对世界的分析、批判,帮助其建构对世界的理解。 这种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个要素,其生成离不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四、构建高职英语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1.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相对于儿童而言,他们语言学习的情感障碍增强,语言学习较多地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自尊、压抑、焦虑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安全感,缓减学生的焦虑,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

2.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就会喜欢任课教师,喜欢听他上课,从而产生积极的语言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自觉拓展学习掌握知识的渠道,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及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实现全面发展。

3.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提高教学积极性。

在师生关系和谐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给予老师充分的尊敬,将使教师的心情愉悦,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为人师的职业成就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实证调查与研究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互动活动。带着自我感觉师生关系“僵化”的种种彷徨与困惑,笔者与课题组教师特制订了如下实证研究方案,以期查摆教学中的问题,改进和强化教学效果。

本课题实证研究方案与实施流程图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课题组四名教师所授课的《公共英语》班级,学生来自四个不同系别的四个班级,人数共计170人。发放问卷17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65份。调查对象均为学院《公共英语》普通班大一第二学期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磨合,他们已经适应了授课教师的授课风格和节奏。

问卷共20个选择题,内容涵盖学生对课程的定位、师生课堂交流与活动状态、师生课下交流情况及学生对大学英语师生关系的期许四个方面,较全面地了解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

六、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

(1)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

70%的被调查者对英语课程的定位为“勉强学学,应付考试”;仅有5%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Gardner 和 Lambert (1972)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类: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前者指学习者为了融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团体和语言社区而学习一种语言的欲望。后者指学习者为达到某个或某些实用型的目的而去学习语言。本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为工具型的,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期望不高,仅希望考试及格。

(2)学生英语课堂表现较为被动,但是比较尊重老师。

对于老师课上提出的问题,10%的学生“认真思考,尽自己所能回答”,30%的学生“随口说个答案,不管对错”,还有55%的学生“思考过,但回答不出来”,剩余5%的学生“即使叫到也不答,保持沉默”。这表明,高职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尊重老师,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够配合作答,但是自身英语水平差,缺乏回答问题的能力。当被问及“上英语课时,你的课堂参与情况如何”时,调查结果再次印证了笔者的上述分析,68%的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能被动听从老师的安排”。

(3)师生感情淡薄,交流有待加强。

经调查,80%的学生与英语老师“很少交流”。对于老师的联系方式,75%的学生选择“老师主动给的话,就记下来”。50%的学生“听从老师安排”才会帮老师擦黑板。当被问及“假使你在路上遇见老师时”,42%的学生表示“老师看见自己,才打招呼”。这些都表明由于缺乏交流,英语课堂上师生感情淡薄,双方关系较“机械”,下课铃响,形同路人。

(4)学生有同老师交流的意愿,但是交流渠道不畅。

当被问及“你是否希望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和老师交流时”,30%的同学回答“很希望,愿主动和老师交流”,45%的同学选择“如果方便的话能交流也不错”,这表明学生并不排斥与老师沟通和交流,但是65%的学生认为“师生交流渠道不畅通”。笔者认为,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高校中专任教师不坐班,上完课即可回家,虽说电话、短信、QQ甚至微信为师生联系搭建了便利的平台,但是对于既要处理家庭琐事又要忙科研的老师,能坚持定期且较频繁地与学生课下交流有一定难度。

(5)学生认可师生关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虽然调查显示当前高职英语课堂师生关系“不愠不火”,但是面对“你和英语老师的关系影响你学习英语吗?”,40%的学生认为“有影响”,20%的学生选择“多少都会受点儿影响”,85%的学生期待大学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更坚定了笔者在内的一线英语教师改善师生关系的决心。

2. 随堂听课与研讨。

按照教学进度,笔者邀请课题组其他教师随堂听取了《前景基础英语综合教程2》Unit 8 Text A:Poor Davy 的教学,授课细节如下表:

课题组教师一致认为,根据授课内容,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试图将课堂还给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步骤,在课堂上充当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但从实际授课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笔者将在下文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七、经验总结―从微观角度谈高职英语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关于如何构建高职英语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国内学者(孙雪梅,2011;袁秀丽,2011;闫施宇,2013等)做过大量研究。学者们从宏观上倡导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重视课堂评价,营造轻松课堂教学氛围,课后进行多渠道沟通……笔者认为,宏观策略重在微观实施。根据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及听课研讨,笔者将从微观角度探讨如何构建高职英语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

1.设立“office hour”,用于答疑及师生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就使得学生面对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心有余而不足。即使教师在课堂中充当指导者,对于布置的小组活动耐心地指导,但是迫于课堂时间有限,最后的局面往往是学生自觉准备不充分,而不敢主动发言。师生双方陷入“僵持”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与自己渐行渐远的平时成绩也就麻木了,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在当今微信盛行的数字化时代,师生之间取得联系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师生交流长效化、常态化。笔者认为,虽然高职英语教师不坐班,但是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小组任务,与每班约定每周的“office hour”,用于答疑解惑。这样一来,相信课堂上学生的presentation 必然比以前自信积极。

从另一角度说,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与专业课相比,每周课时有限,紧靠课堂时间培养出的师生感情是难以维系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因此,设立“office hour”,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师生感情,为和谐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课堂提问技巧,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

要打破课堂上学生的沉默,让学生跟着老师走,就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不是迫于老师“平时成绩考核表”对学生发言记录的“威胁”。俗话说“债多不愁”,仅靠课堂发言加分的手段,治标不治本,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要师生课堂提问技巧,让每个学生有且会回答问题。一是问题要层次化。把难易度不同的问题交给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问题抛出来,在平时成绩考核表上划分“主动发言”、“被动发言”,然后守株待兔似的等待学生发言。这样一来,发言的学生永远是那些程度好的几个。二是问题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如果超前不切实际的提问超出了学生的经验范围,就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无话可说,学生只能选择沉默。三是问题要有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听、乐于想、乐于说。

3.开设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的现状,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倡导开设第二课堂,在学校里营造“无英语不大学”的浓厚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尝试举办包括英文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合唱比赛、英文短剧大赛、寝室英语励志标语设计大赛等在内的英语文化节,并把活动落到实处,保证每个学生至少能参与一项,切忌每次参加活动的只有每班的几个“先锋”。同时,对于每次活动配备专门的英语指导老师,保证活动高质量地开展。

八、结语

透过高职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被动,师生关系冷淡等“不和谐”的表象,反映的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动力、兴趣及信心的本质。笔者认为,针对《公共英语》课时有限的现实情况,高职英语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及维系需要把更多工夫下在课外,通过“office hour”、第二课堂等,形成师生交流与互动的良性循环,这无疑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Gardner R,et al.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76 (32):198-2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孙铨.同在屋檐下的师生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孙雪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高职英语教学[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1):88-90.

篇(4)

一、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探讨、构架“人本关爱”高效课堂模式:

1.形成人本关爱文化。

2.培养人本关爱型教师。

3.创建人本关爱教育特色。

(二)研究主要内容

探讨研究“人本关爱”高效课堂模式:形成“人本关爱”文化培养“人本关爱型”教师创建“人本关爱”教育特色优秀学生更优秀、一般学生变优秀、学生潜能得发展、学生有健全人格、学生爱校爱知识

1.“关爱”理念下的学校德育实践与研究

构建关爱理念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根据我院实情,在培养目标上,科学地规划各年级的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关爱教育;从培养对象上看,要对教育对象“分层”“分类”实施关爱教育。尤其是对“学困生”“特殊家庭子女”的“双困生”和行为习惯存在偏差的“边缘学生” 的关爱教育策略研究,关注“中间生”关爱教育探索。抓好起始教育、巩固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关爱教育。

具体操作方法:将学生在校二年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第一阶段),此阶段对学生是否爱校、爱专业、爱学习、爱知识――是否能留得住是一个关键时期。所以在此阶段,首要的任务是营造人本关爱氛围,形成人本关爱文化。通过设计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并给出测评报告,针对学生心理素质特点,设计关爱教育策略,尤其是对“学困生”“特殊家庭子女”的“双困生”和行为习惯存在偏差的“边缘学生” 的关爱教育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了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也包括了对学生将来人生的设计,使学生比较清楚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了解学校对他的成长的重要性。

2.“量体裁衣”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操作研究。

以爱领航,播撒阳光――构建人本关爱理念下的“量体裁衣”教学。

“量体裁衣”,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自己身体的尺寸来剪裁合适的衣服。因此,“量体裁衣”教学就是一种追求个性特点、追求个性完美的教学。

“量体裁衣” 教学的特征:是充满关爱的教学,是关注“每一个”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是富有创新的教学。

“量体裁衣”教学的操作载体是:“量体裁衣” 自学,“量体裁衣” 导学,“量体裁衣”练习与作业,“量体裁衣”检测与评估。

3.关爱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人本关爱”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人本关爱文化和人本关爱教育特色的形成,均以具有一支关爱型教师队伍为前提,通过理论学习、读书活动、教师论坛、班主任培训,“一对一”帮扶活动,使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关爱型的教师,使教师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具备多种教育策略的教育工作者。

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成果

1.应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从中学生行为、学习问题、亲子关系、学校人际青春期和性心理6个心理健康维度对学生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特别筛选出“学困生”“特殊家庭子女”、行为习惯存在偏差的“边缘学生”及“中间生”,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形成每位学生相应的测评报告。

2.初步形成关爱教育的德育体系和特色。以主题活动和爱心教育基地为主线,对学生实施有目标的关爱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以随机教育为引线,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相互关爱,将关爱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的点点滴滴中;以学校、家长、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为辅线,让关爱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关爱品质。

3.初步构建以关爱为中心的师德建设模式和机制。

培养关爱型教师的内涵研究;

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研究;

打造关爱型教师团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特色

1.形成特色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报告。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从中学生行为、学习问题、亲子关系、学校人际、青春期和性心理6个心理健康维度对学生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学生心理健康度进行“分层”“分类”,特别筛选出“学困生”“特殊家庭子女”“行为习惯存在偏差的”边缘学生及“中间生”,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形成每位学生相应的测评报告。该报告的特色在于每个学生都有,报告的内容有别于医疗领域的诊断性报告,它是以一种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描述方式,在报告形式的构成上除帮助学生分析其心理状况,指出心理、人格上属于哪一种类型,他的闪光点在哪里,可能的盲点在哪里,同时给出学习建议。

2.形成“量体裁衣”教学方案。

以爱领航,播撒阳光――构建人本关爱理念下的“量体裁衣”教学。

“量体裁衣”,顾名思义,测量自己身体的尺寸来剪裁合适的衣服。因此,“量体裁衣”教学就是一种追求个性特点、追求个性完美教学。

“量体裁衣” 教学的特征:是充满关爱的教学,是关注“每一个”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是富有创新的教学。

(三)编写“量体裁衣”教学的校本教材

“量体裁衣”教学操作载体是:“量体裁衣” 自学,“量体裁衣” 导学,“量体裁衣”练习与作业,“量体裁衣”检测与评估。主要表现在紧扣课时,主要以案例、游戏等形式为主,辅以讨论、角色扮演等为主线,每次课完成一个案例或一个游戏,然后再完成一定的作业,使学生对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论落实到行动。

(四)关爱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通过理论学习、读书活动、教师论坛、班主任培训,“一对一”帮扶活动,使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关爱型的教师,使教师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具备多种教育策略的教育工作者。

三、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效果

(一)项目进行的第一阶段,充分做好学生的培训工作,包括解释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要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进入我院的学生,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无论在中学的表现如何,都会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为了学生在学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对学生及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质有所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优势,成为优秀或虽然各方面不够优秀,但至少具有某些特质的人才。学生对项目的意义充分理解后,就很积极地参与,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等到每个人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到手后,各种心情充分表现出来,最主要是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如何带领大家去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人本关爱”高效课堂的基础,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到教师关心他们,热爱他们,没有抛弃他们,学校办学不仅仅是为了钱,而确实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就为实施让学生爱校、爱学习、爱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进行的第二阶段,也是项目实施的主要阶段,此阶段的关键是做好“量体裁衣”教学方案并实施“量体裁衣”特色教学。教学方案中的设计重点,一是做好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般是每周2学时,其中1学时为理论学习,另1学时为实践训练;二是给每一类型的学生配备一名教师,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师各人特长配备,教师的配备原则上是本班科任老师,便于将培训的内容与所授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增强培训效果,同时也对提高所授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大作用。

(三)编写与之相配套的特色教材。编写校本教材成为本项目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认真筛选组合,我们初步编写出校本教材试用,感觉效果不错。主要表现在紧扣课时,主要以案例、游戏等形式为主,辅以讨论、角色扮演等为主线,每次课完成一个案例或一个游戏,然后再完成一定的作业,使学生对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论落实到行动。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84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inverted class-room)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典范,近年来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主要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制作成视频、声音、图像等重新规划和设计,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先学后教”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的实质是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和做学习的主人,促进生师互动和知识应用,鼓励高阶思维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面向职业实践。

一、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

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将知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图像、声音等信息,使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中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讲解,提高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中参与以及课后巩固的教学形式。

二、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查发现了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很多设置都是以理论为主,缺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另外,这些《管理学原理》教材版本落后,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教师的教学的主要模式就是课堂授课,教师照本宣科在台上讲课,对学生被动的学习形成“填鸭式”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方法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改进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学生成绩考核不合理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应用较广泛的学科,注重能力的培养、善于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等,而目前很多高校τ凇豆芾硌г理》课程教学的考核方法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平时学生作业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最终期末考试分数一般高校的比例为70%,造成部分同学考试前对理论的快速突击,考试结束恢复原状,并未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考核面过于狭窄,不够科学。

三、翻转课堂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非常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能有效缓解目前传统教学的弊端;2.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意识;3.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4.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翻转课堂采用新媒体视频+互联网技术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交流。教师通过《管理学原理》教学内容提前制作成视频、图像、声音相结合,是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三)翻转课堂完善了考核方式的科学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考核方式的单一和缺陷问题。翻转课堂可以采用线上考核和课堂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分或者在课堂上根据实践测试。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提高《管理学原理》的学习效果。

(四)翻转课堂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应用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翻转课堂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翻转可以根绝学科特点进行设计。首先,通过理论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自主学习的引导,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案例分析引导,教师播放相关理论案例和视频资料,通过学生结合理论进行小组讨论,并有学生代表总结发言,提高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翻转课堂《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将面临的挑战

尽管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实中还需受到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挑战。

(一)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影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受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影响,教师很难解决课题出现的学生对课程参与问题,制作微课程时学生是否参与,属于单向的传递,不能像传统课堂做到随时调整。学生参与人数与理想人数存在矛盾,只能展示和使得真正参与的同学收益最大化,而其他同学则长期作为观众参与其中。

(二)教师对翻转课堂的影响

有关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任务中被视频教学所代替,并没有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同时,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专业特征等制定相应的视频,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并未能深度参与其中。另外,翻转课堂要求课题高度数字化,网络安全,完善的教学设施等。现实缺乏相适应的配套设施,不具备完全的网络教学环境。

总之,翻转教学课堂符合时展潮流,虽然目前依然处于尝试阶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但对于研究生管理学教学是可行的。要想全面、高效地应用于管理学课堂教学仍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辛巍巍.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5

[2]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01)

篇(6)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管理单元。

2“现代企业管理概论”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工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的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具体表现在:一是忠实教材,照本宣科;二是教法单一,过程老套;三是目标单一,过程单一。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轻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现代企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措施

3.1注重启发式教学,丰富教学环节

针对该课程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育真正能激活学生思维,达到教育的目的,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与课程理论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和精神,做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某些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讲到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先根据教学大纲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老师的提问,设计的案例,学生解答、分析的结果,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这样有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老师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再加以补充讲授。如针对“战略管理”内容,设计“将西方企业的战略与我国的企业做一对比,会得出怎样的结论?”;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设计人力资源招聘会现场,让同学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教师作为听众和欣赏者在一旁,适当作点评,并于演练结束做一小结,肯定成绩,指导出不足。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独立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3.2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激励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死板和沉闷,会使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在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融洽师生关系。据专家估计,人际交流仅有1/10通过语言来进行,3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成则靠肢体语言。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创设人人敢想、敢说、敢做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只有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敢想、敢说、敢做,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做课堂的主人。

3.3将提升学生价值观念层次和情商教育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概论”课堂教学中

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在学生中存在价值观念迷茫现象。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学生的情商也普遍存在不足,所谓情商,就是情绪智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现代心理学研究普遍认为,青少年未来能否被社会任用,能否发展,取决于情商。因此,利用教育手段,改造低情商青少年,提高其情商,是时代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情商是与智商相提并论的,即:情绪商数。智商(IQ)是情商(EQ)高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何智商、情商并重,是时代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新课题。“现代企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也能成为学生价值观念提升和情商教育的有利场所,因为企业作为一个公众的经济组织,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人们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的场所,其中涉及到许多人们诚信、互助、舍小利取大义乃至于最终赢得大利的理论和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价值理念、情商内涵方面的延伸,既使课程生动活泼,也起到较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在讲述企业责任、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时,有许多理论知识点同时也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3.4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完整,重点突出

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要力求注意教材体系的系统性,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将本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们最关心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时,始终把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工科院校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的价值认同。

在具体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从学生实际需求、教学内容、学时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企业管理的授课对象来源于各个不同专业,其专业定位和专业特点决定了这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而他们对企业管理课程中各知识点的需求程度也会不同。加之,企业管理课程体系中,除了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企业系统介绍、组织结构、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部分之外,营销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所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意“专业对口”,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机械系、电子电气系、材料工程系的学生,主要在生产一线应熟悉生产工艺,接触设备较多,要加强生产作业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对管理系的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营销、物流、财务等管理方面的内容,注意实用性,有的放矢进行课程设计、讲授。

4“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的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管理概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1)在内容设计上体现了职业性。内容设计上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相吻合,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开展企业管理教育,更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2)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主动性。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再墨守成规,激活师生思想、情感、潜能、智慧,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上诠释“导演”和“演员”的不同角色,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3)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不断激励自己,增强了教学实效。(4)在课堂教学效果后体现了学生的理性。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受教育,体验到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达到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尔也指出,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应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在当代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灵性发展的平台。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乐于表现,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姚小玲.视频公开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5:65-67.

[2]薛岱,何志华.浅谈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8-30.

[3]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晓率;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由卫生部推出的一种全新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牡丹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自2003年10月起对市直属学校食堂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了解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的知晓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48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1.2 方法:依据2003年版《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多年量化工作经验,制做成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8道题,由调查员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一对一逐题调查收录。

1.3 资料分析:用Excel进行调查问卷资料的录入,对所得的计量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调查发出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5.67%。

2.1 单项知晓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答对者有25个,知晓率为54.35%,哪一个风险最小、信誉度最高,答对者43个,知晓率为93.48%。实施量化分级的目的,答对者33个,知晓率为71.74%,取得卫生许可证最低要达到哪一个级别,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答对者28人,知晓率为60.87,量化分级结果是否向社会公示,答对者40人,知晓率为86.96%,食品量化分级是否终身制,答对者33人,知晓率为71.74%,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是谁,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

2.2 总知晓率:每份问卷答对5题以上(含5题)者为知晓。总知晓人数为39,总知晓率为84.80%。

3 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牡丹江市直属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个别问题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等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这些知识点卫生监督部门在宣传培训时应注意重点加强。

篇(8)

一、建立自查自纠和网格化互动监管体系。

建立并形成学校食堂主动自查自纠与监管人定格定人定岗网格化的互动监管体系,有效控制校园食堂食品安全风险。  

(一)定格定人定岗网格化监管。根据市局建立并执行五级监管网格体系的要求,我队将全县食堂划分为10个单元网格,每个单元网格由一名具体监管人主要负责,一名监管人协助督促监管,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精细管理、覆盖全面”的网格化监管格局。

(二)校园食堂自查自纠。建立并落实校园食堂自查自纠制度,并使这项制度重点化、常态化。我们印发了统一的自查自纠表格,要求学校每月主动自查餐用具消毒、食品留样、索证索票等各项规范要求,形成一种“自我排查、自我整改”主动管理格局。有效落实学校食堂主体责任。

二、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责任人的食品安全意识。每学期开始我队定期组织全县校园食堂负责人培训,共组织3次定期培训,2017年6月初,组织部分校园食堂开展了一次现场培训会,对校园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017年4月份我队发起食品安全进校园的宣传活动,。举办以“食品安全在身边”为专题面向广大师生的公开讲座,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学生板报宣传活动,通过校园内公示栏、黑板报、手抄报、电子显示屏等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得到校方、师生、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三、打造学校食堂示范单位,引领全县学校食堂走上规范化水平。四统一,公示栏、台账、标识、制度

打造了12家示范校园食堂,有力的起到典范带头积极效果。

四、日常检查与食品快速检验相结合,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根据校园食堂高风险高频次的监管要求,每家校园食堂每年监管频次不得低于六次,每学期不得低于三次。2017年出动检查次数198次,检查人次共计792人次,处罚9家,共计罚款20500元。取得了校园食堂无过期无索证索票齐全的食品、留样规范、餐用具全部定期消毒、卫生整洁、无凉菜等积极效果。校园食堂快检批次400次,至目前为止已经抽检198批次,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篇(9)

现状不乐观

3月28日,当笔者站在郑少军家门口时,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将大门反锁上,又关掉了手机。此前,笔者通过电话与其沟通,他曾表示愿意接受采访。

今年2月,经营一所学校食堂的郑少军因为在给学生做的食物中使用工业盐而获刑一年,如今正在缓刑考验期。

在经人沟通后,他委托一名亲属接受了笔者采访。该亲属告诉笔者,郑少军承包学校食堂,自负盈亏,学校只是提供场所和水电,他销售的食品相对市场上的便宜一些。“学校隔一段时间会有卫生检查,但日常的采购、食材使用等都是由郑少军自己做主的。”这名亲属说。

从公安机关做的口供可知,在这起案件中,学校老师和校长对郑少军使用工业盐一事均表示不知情。

目前的现状是,“校园食堂粗放经营,生产流程监管链条长,监管部门执法不力,并未将其纳入食品监管范围”。禹州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王俊友对笔者说。

他介绍,在城市,许多学校食堂都已经实现了食品配送模式或公司化经营,从采购到餐桌的生产流程管理十分严格。然而,在农村学校,因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学校食堂进入门槛低,存在小、散、乱现象,大多采用家庭小作坊式承包经营模式,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未在卫生、工商部门备案。这些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自行选择、进货渠道多样、生产流程不规范,导致校园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多发。

这并不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全部问题所在。2011年,东南某省会城市发生了“染色馒头”事件,媒体曾专门针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调查。

涉嫌销售“染色馒头”的一个面包店主在电话中告诉笔者,校园中的食品其实已经查得很严了,他们的馒头也是从校外买进来卖的,“学校周边那些个人摆摊卖的馒头,问题更大。”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名学生的证实。他们普遍认为,学校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不在校内,而在校外周边那些饮食摊上。

笔者随后陆续走访了该市多所高校周边的学生街。在其中一所学校门口,不到晚上7时,长达200米的人行道上就挤满了50多个饮食小摊子,包括麻辣烫、烧烤、豆浆、饼、肉片等;在另一所高校门口,由于是周末,各种摊子一整天都摆在街上,粗略一数,大概有近200个饮食摊点,所卖的东西也都极为相似。

这些摊位的食用油一般装在废旧的饮料瓶里,所有配料食材全部露天摆放,地上散落着各种塑料袋,流着带油的污水;许多摊贩一会儿用手收钱、点钱,一会儿又用同样一只手揉面、压饼、包馅;在一些油炸食品的摊点,锅里的油因多次重复使用而呈乌黑色――这些几乎成了这里共同的特色。

监管存盲区

笔者在上述省会城市走访时得知,摊主们在学校门口摆摊均不需办理任何卫生手续。一个卖肉片汤的摊主直言:“做肉片只需要技术,不需要任何卫生证件,四五年了都没有人上门检查,只需要交少量的卫生费就可以了。”

根据2005年12月卫生部印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按照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责任。”

“一辆有轮子、能够推着跑的摊位车,每天晚上10元至20元摊位费就够了,什么证都不用准备。”笔者以自己想在街上摆摊为由,咨询了在一所学校门前经营了10余年的店铺老板,他一再强调,只要能在这个接近饱和的市场里挤出一个摊位来,那么“除了城管,其他部门谁也不会管”。看出笔者对城管的顾虑,他解释称:“交了摊位费,就没有人会管你了。反正大家摆你就摆,大家收你就收。”他还告诉笔者,从一个月以前到6月底都是城管的整顿期,白天抓得会比较严,但晚上从来没人管。在另一所学校附近,摆一个摊位的手续似乎要复杂一些,但再复杂也不过“早上申请,晚上就能摆”。

一名摊贩给笔者指了一条路:“我们这里属于城中村的地界,整条街归村里管,申请很容易,关键是钱,交了钱马上就可以摆了。”笔者随后致电该村居委会,称想摆一个摊,问需要多少钱、什么手续。接电话的人说每月1000元,先交3个月押金,来的时候带上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笔者特别追问需不需要健康证等证件,他明确说:“你只要把身份证复印件和钱拿来,当天晚上就可以摆。”笔者再次询问:“学校会不会出来管?”他说:“不会,不然这一条街的人怎么办?”

摊主告诉笔者,只有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这些学生街才会被要求暂时关停。比如之前由于街道拥挤,曾有人被油锅的热油烫伤。“摊贩都是流动的,工商部门不会管,卫生部门也只管有店面的,学校更管不到墙外的事情。”多名教职工则私下向笔者表达了困惑:“学校实际上对这些摊点很反感,有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学校周边形象,但是苦于管理权限,学校无法对其进行管理整顿。”

郑少军案主审法官李培告诉笔者,学校食品安全之所以问题多,一个重要因素是校园食堂经营主体多,监管执法力量又不足,且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监管部门对校园食堂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存在盲区。

李培认为,学校的管理责任固然不容忽视,但学校在人员配置、检验检测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尴尬,很难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不具备辨别、检测“问题食品”的能力,“检不了、检不出”成为最大掣肘。

筑牢防火墙

“经营者是营利单位,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不能仅靠经营者自律自觉。”李培认为,单一寄希望于学校内部管理,难以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此责无旁贷。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群敏感,事关学生身心成长和生命健康,决不能被排除在食品安全监管之外。2013年3月10日,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合了食安办、药监、质检、工商相应职责,对食品和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将进行无缝监管,交叉监管的顽疾得到较大转变,但分段监管、品种监管体制上的缺陷依然存在,监管执法人员力量不足,很容易出现监督盲点。

篇(10)

为切实加强我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效提高我校的卫生水平,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我校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排查隐患、防控风险,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推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有效防范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工作重点

1、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有布置、有落实,并及时反馈情况。

2、建立和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全体师生的食品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在校园内形成全员重视、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考核。

4、加大食品安全设施投入,改善食品环境,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系数。

5、开展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卫生、食药等部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学校饮食饮水中毒事件发生。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层层抓落实,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危害。要建立预防应急机制,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能迅速处理,把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有机结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完善制度贯穿始终、落实责任贯穿始终、检查指导贯穿始终,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突出教育的长效性。

学校各处室要密切配合,根据相关要求,努力开展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我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使我校食堂从采购、加工、个人卫生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网络等形式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要加强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抵制购买流动摊点食品。增强学生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加强食堂检查督导,严查违法行为。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将学校食堂作为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的重点,采取措施,排查隐患,积极指导学校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防控水平及应对能力。要始终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力争取得明显效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提高餐饮质量。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建立采购食品时索取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进货渠道关,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理,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规范食品存贮、加工、烹饪各个环节,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严防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调查校园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状况,加强与家长、食药局、街道办协调,沟通,做好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工作。

(3)加强事前预防工作,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篇(11)

目前,我县有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共XX家。本学期至今,我局共出动执法车辆学校XX车次,执法人员XX人次,检查各类学校(含幼托机构)食堂XX家次,检查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XX家次。使用电子监管系统检查学校XX家次,覆盖率XX%。发现未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XX家。下达监督意见书XX份,责令改正通知书XX份。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目前,我局正处在机构改革阶段。为了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检查任务,局领导班子仍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县2021年春季开学期间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精心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成立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监督检查工作的内容、任务、目标及要求,并把相关工作分工落实到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逐一排查。检查方案要求各基层所要强化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不留死角。一是重点检查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情况,食堂操作间的基本条件、卫生环境、食品是否按规定留样、安全防范措施、原材料进货质量安全把关,管理制度及责任制落实、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加工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特别是检查食堂后厨有无过期、霉变和腐败食品及原料等;二是重点检查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有无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卫生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有无利用有毒有害、变质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加工食品等;三是重点排查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置是否交给具有资质的企业,并做好相关的处置台账。

(三)部门协作,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我局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各基层所与各镇中心学校加强协作,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学校,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督促各学校开展自查自纠,排除食品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确保监督检查扎实开展,我局和教育部门派出人员组成检查组深入各镇,对各基层所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基层所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于需要进行食堂改造的学校,局机关业务股室派出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精心指导学校完成改造。

(五)积极推进电子监管。此次监督检查工作,我局积极响应市局要求,大力推进电子监管,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学习,各个执法人员已基本掌握电子监管的使用方法,工作期间共使用电子监管系统检查学校XX家次。

二、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未配备有专职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负责人,主体责任不明确,食品进货验收台帐、采购票据不完善,个别学校食堂采购的部分原料与提供的票据不符。

(二)部分老旧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差,功能布局设置不符合要求,食品安全设施陈旧,加工操作场所环境卫生较差。

(三)食堂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虽然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未能按食品安全操作要求从事食品加工工作。部分学校食堂新招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中未按要求佩戴工作衣帽,私人物品随意放在食品加工操作区域。

(四)学校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学校校长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学校对食堂安全管理督查力度不够。

(五)监管队伍人员缺少,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电子监管使用率较低,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摊贩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

我局监管人员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监督意见书,指导改正存在问题。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改正违法行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宣传力度,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二)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学校食堂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三)针对老旧饭堂,督促教育部门相关部门及时改造,推进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

(三)督促各学校加强对食品供货商资质、经营范围和进货渠道的管理,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并做好食品原料进货台账,完善相关台账档案管理,严防假冒伪劣食品和食品原料进入校园;

(四)加强与城管、教育等部门的协作,加大对学校周边小餐饮、食品摊贩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