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故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相应的为: 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
1、客户信用风险的识别。是指对客户各项风险因素的捕捉和分别进行判断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尽职调查过程。客户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主要包括基本面指标、财务指标两大类内容。( 1) 基本面指标。又称为定性指标或非财务指标, 包括品质、实力、环境三个主要方面。品质类指标包括管理层素质、股东治理结构、还贷诚意、信用记录等多个方面。实力类指标从客户的资金、技术及设备、管理、人员等各方面考量企业实力高低。环境类指标包括市场竞争环境、信用环境、政策法规环境;( 2) 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性指标和其他指标等几个方面。①偿债能力指标主要考量客户的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平衡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等; ②营运能力指标主要考量客户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等。③盈利能力指标主要考量客户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④成长性指标主要计算和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权益增长率等。
2、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识别。银行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期限错配风险, 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斜率、形态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 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 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 是另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来源; 期权性风险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利率风险, 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业务和产品中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 及时、准确地识别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的类别和性质。
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操作风险识别过程应该以当前和未来潜在的操作风险两方面为重点。这个过程应该考虑: 潜在操作风险的整体情况; 银行运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银行的战略目标; 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银行的独特环境因素; 内外部的变化以及变化的速度。操作风险识别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1) 操作风险内部分析。其作为日常业务计划循环流程的一部分而完成, 典型的是通过一个业务部门员工会议来完成;( 2) 操作风险指标分析。银行可选择一些和风险产生有关的" 关键指标", 通过监控这些指标, 发现存在一些能够引起风险发生的条件;( 3) 升级触发指标分析或临界触发指标分析。通过将当前交易或事件与预先定义的标准相比较, 引起银行管理层对潜在领域进行关注;( 4) 损失事件数据分析。用以往单个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数据记录等信息, 来识别操作风险及其诱因;( 5) 流程图分析。通过绘制业务和管理活动流程图, 排查和识别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评估
风险估计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二步。通过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在准确判明自己所承受的风险在性质上是何种具体形态之后, 随之需要进一步把握这些风险在量上可能达到何种程度, 以便决定是否加以控制, 如何加以控制。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
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 是指根据客户经理对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判断的结果, 对客户整体的信用风险高低给予评估, 得到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其评估方法主要有:( 1) 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主要采取"5c’’ 分析框架: 借款人的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金大小(capital)、抵押品情况(collateral)、所处环境情况(condition)。( 2) 信用评分法, 即结合信贷专家的业务经验预先设定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的风险因素, 将这些因素设计为相对固定的打分表, 由评级人按照打分表确定客户的信用风险评级结果。( 3) 模型法。其可分两类: 一类是建立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多变量判别模型, 包括线性概率模型、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另一类为市场模型或套利模型, 如期权定价型的破产模型、债券违约率模型和期限方法、神经网络分析系统等。
2、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评估与计量
在市场风险识别后, 应根据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 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选择适当的、普遍接受的计量方法, 将所计量的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的市场风险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加总, 以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了解本行的总体市场风险水平。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模型计量银行账户和交易帐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 计量方式包括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和运用内部模型计算风险价值等, 此外, 还可采用压力测试等手段进行补充。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确保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计量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并当对市场风险计量系统的假设前提和参数定期进行评估, 制定修改假设前提和参数的内部程序。
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评估。
操作风险被识别出来后, 对其进行评估, 以决定哪些风险具有不可接受的性质, 应该作为风险缓解的目标。进行这- 步骤时, 通常需要通过考察一项操作风险的驱动者和原因, 估计该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 此外, 还应在不考虑控制战略影响的情况下, 评估一项操作风险可能的影响。对风险可能影响的评估, 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直接影响, 还应该更广泛地考虑风险对公司
目标实现的影响。四、商业银行风险的应对。
做出适当的风险评估后, 需要决定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高低, 银行所有人员需选择合理的风险应对对策, 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
1、商业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的应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应对, 是指基于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结果, 银行应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化解或控制其信用风险。表现为: ①根据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确定客户准入标准, 把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第一道关口; ②根据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对存量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信用风险高低不同的客户,银行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③根据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提供的关键信息, 提高对客户信用风险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④参考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 确定贷款定价, 弥补信用风险可能产生的预期损失。
2、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控制与监测。
( 1) 市场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包括: ①限额管理。对市场风险实施限额管理, 制定对各类和各级限额的内部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 根据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定期审查和更新限额; ②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③对重大市场风险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 2) 市场风险的监测与报告。商业银行定期、及时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有关市场风险情况的报告。向董事会提交银行的总体市场风险头寸、风险水平、盈亏状况和对市场风险限额及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等内容; 向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交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分解后的详细信息等。
关键词: 沟通管理;项目管理;协调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17-01
0引言
在2001年,StandishGroup研究发现,与IT项目成功有关的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是:主管层的支持、用户参与、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清晰的业务目标。所有这些因素都依赖项目经理和团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项目的剂,沟通可以让项目运作流畅顺滑,各方协作高效协调。本文以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为例,介绍沟通管理在大型信息安全服务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特点
根据PMI的定义,项目沟通管理是保证及时与恰当生成、搜集、传遍、存储、检索和最终处置项目信息所需的过程。做好项目沟通管理和协调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了解信息安全服务项目沟通管理的特点是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的前提。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有两个突出特点。
1.1 沟通管理的范围广、工作量大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特点是项目范围广、内容多,涉及到全国12个区域147家企事业单位,项目实施人员来自全国测评体系测评中心,参与人员达80多人,是中心有史以来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个项目。
从项目管理角度看,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方面的项目干系人众多,沟通管理范围随之扩大。
综合起来,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要素多,范围广,工作量大,涉及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协作配合关系和约束关系等,各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协调沟通需要占用更多的人力资源,耗费更多的人工时。
1.2内外沟通有别中心是正局级事业单位,单位的性质决定着对内对领导的沟通方式以公文形式出现,外内项目组内部沟通以邮件、电话、见面会、通知等方式进行,对外对客户的方式同普通项目方式,以会议、电话、邮件、周报等形式出现。
2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要点
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管理的过程包括项目启动、现场评估、综合分析和报告编写、第二次互联网出口评估、项目评审和验收阶段,在各阶段都需要有团队或个人围绕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要素对外对内进行沟通、协调和控制。
PMI把项目沟通管理划分成了识别干系人、规划沟通、信息、管理干系人希望、报告绩效五大过程,风险评估项目中,PMO经过前期调研和分析,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采取了多方措施,保障了项目的顺畅沟通。
2.1 制订切实可行的沟通计划规划沟通过程是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并定义沟通方法的过程,通过规划沟通过程,得到项目的沟通管理计划。
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计划编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①建立项目通讯录,做到区域经理和测评小组长人手一份,其中通讯录上标注姓名、移动电话、电子邮箱、QQ以及MSN等即时联络信息和方式的收集与使用,同时建立项目组QQ群为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及时性打下基础。②确定对内对外工作汇报方式除了每周二例会PMO向客户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讨论之外,PMO在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每天有人坐班,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对中心领导以工作简报、情况汇报、会议纪要等公文方式汇报项目情况,对区域经理以邮件、通知、电话、周报等方式进行沟通,对客户的沟通做到有问必复,关键问题以会议纪要方式存底。③对等攻关沟通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项目组有总体组、风险评估组,项目组领导和成员有不同的背景,在项目中发挥不同的作用,PMO经过前期的调研和仔细研究,建立了对等攻关沟通策略,领导层与领导层沟通,专家与专家沟通,实施人员与实施人员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2 管理项目干系人期望,做到有记录有反馈根据沟通管理计划,对不同的干系人进行不同的层面的沟通,确保干系人理解项目的利益和风险,从而增加项目成功的概率。例如,在制定项目计划期间,PMO组织了两次关于实施计划的评审会:内部专家评审会,外部专家评审会,针对不同的评审会,依据实施方案准备了不同的评审资料,向与会专家发放了《专家评审表》,记录专家的意见,在项目中采纳了专家的好的建议,并以工作简报等方式及时向领导和专家汇报项目进展。
2.3 灵活多变的沟通方式,做到及时方便准确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各种因素,包括关系、信息内容和现有的沟通媒介等,决定采取什么沟通方式。在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风险评估项目沟通管理中,PMO根据不同目的灵活采用不同沟通方式。
2.3.1 面对面沟通面对面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双方不仅能了解言语的意思,而且能够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比如手势和面部表情。
2.3.2 书面材料对于项目的变更以及重要的、需双方确认的信息,均以正规的书面材料往来,同时注意资料传递的可追溯性。
2.3.3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不同的人们能够有效地沟通。电子邮件让人们能够时给几个人发送信息,并能发送电子文件、图片或文档等附件。在能源行业某大型国企项目中,区域经理在测评现场每周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来与PMO沟通。PMO内部也通过邮件互相抄送的方式,让及时对称,确保沟通的方便性。
随着我国 金融 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我国处于 经济 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银行融资仍将是 企业 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下面笔者仅就如何构建商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评估体系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仅供交流和探讨。
一、信用风险评级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所谓信用风险的评级就是对一定的借款方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对由于借款方发生违约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进行估计。而所谓的内部则是与一般的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加以区分,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是由银行内部人员完成的,并且这种评级的结果是不对外公布的。在当今的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或是跨国银行的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体系正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有着数以万计的借款客户的银行来说,内部评级对于银行的风险信用管理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建立了系统的内部评级体系,才能对数量庞大的不同的借款人之间的信用风险进行比对。大多数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许多重要方面都会利用到评级结果,如放贷的决策指导、资产组合监管、贷款损失准备以及资本金的分析、贷款收益和定价的决定以及资产组合数量模型的数据输入等等。
对于具体的内部评级体系的设计,不同的银行之间可能有着较大的差异,如等级的划分、不同的等级之间所代表的风险度、评级的指标以及评级结果的评价等等。对于一个银行来说,当它设计本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有:不同评级指标的权重、评级的成本、评级的效率与信息的收集、评级结果的前后一致性、评级人员的激励、银行的业务范围以及评级结果的使用等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信用分析和评估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银行机构主要使用 计算 贷款风险度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信用风险的分析仍然是以单一投资项目、贷款和证券为主,衍生工具、表外资产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集中风险的评估尚属空白,更没有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风险衡量采用专家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衡量大多采用专家制度。但专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引起重视。如专门信用分析人员不足、实施效果很不稳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低、银行在贷款组合方面过度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剧等。
(二)信用风险评估中定量分析不够。从信用风险的识别、衡量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尽管已经使用了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但仍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以企业信用评级为例,从评级要素的设计看,多侧重财务指标分析(总分值达三十分以上),而忽略了财务信息的质量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忽视了企业发展前景在信用评级中的作用,如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预期状况仅占1分,这样得出的评级结果更多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信用状况,而未能反映企业未来的资信质量。从评级时间看,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每年进行一次,不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化,不能为风险管理提供动态的信息。再从国内银行对贷款的风险度测量方法看,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贷款风险度涉及因素的选择和风险系数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度是否受到或仅受到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方式的影响,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一)开发内部评级法。我国目前缺乏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而要 发展 本国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需从现在起就着手开发内部评级法。目前,信用模型尚不成熟,普遍适用的内部评级标准尚未建立,各家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差异较大,因此,监管当局将难以对各家银行的内部评级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比较。此外,内部评级法还包含了许多主观判断因素。这有可能导致银行监管当局和银行之间在某些风险资产的评估当中产生不同意见。
(二)加强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立法,确立信用评级工作的 法律 地位。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评估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其它信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使信用评级行为与评级结果得到有效的法律规范,实现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科学 性、权威性。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应坚持“三结合”:一是国际标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二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传统研究方法与 现代 先进评级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统一评估体系和标准,实现评估科学化,提高评级质量。
(四)积极培育评级市场。市场 经济 需要信用评级,而其规范和发展关键在于政府引导、培育和完善。一方面通过类似贷款证的规定来推动评级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鼓励跨地区的评级。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和评级质量,引导、培育和完善信用评级市场。
(五)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因为信用评级主要根据的是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评级对象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和发挥内在优势最终都集中在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因此财务因素分析在评级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上,伪造、编造 会计 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现象非常严重,必然会影响评级事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在制度上保证 企业 不得不将真实的数字告知银行,并由此获得一个没有水分的信用级别。另外,银行评级人员也要提高识别真假数据的基本功,要培养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提高评级水平。
(六)信用评级是一个即重视理论,也重视经验的工作,评级业务即需要科学的评级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评级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商业银行有关部门应在稳定队伍中逐步提高评级人员的素质,如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制度,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信用评级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已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与1988 年的老巴塞尔协议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最低资本要求中引入了资产风险的因素,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了银行资产的风险敏感度,特别是两种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之一的银行内部评级法( irb) ,对于各国的银行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只有根据本国实际,建立先进、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切实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才能与国际行业通行标准接轨,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一、脆弱性的概念与性质
脆弱性是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它与暴露和干扰存在与否没有关系, 而只是系统暴露在一定干扰的影响下,脆弱性便会体现出来。暴露和干扰不是脆弱性产生的内因,而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应急系统的脆弱性来自管理系统中应急体系的不足和应急组织反应能力的不足,将应急管理系统从管理系统分离出来是着重强调管理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脆弱性具有如下性质:第一,脆弱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它由系统内部功能结构所决定, 受到所处环境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权力的影响。系统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完全的不安全, 系统的脆弱性总是存在的。第二,脆弱性具有相对性。系统暴露在某一扰动影响下是脆弱的,而暴露在另一种扰动下可能是稳定的、可靠的。第三,脆弱性具有隐蔽性。在传统的风险分析过程中系统脆弱性可能被疏忽掉。脆弱性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脆弱性都能被彻底发现或完全消除。第四,脆弱性具有复杂性。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开展脆弱性分析非常困难。
二、基于脆弱性的突发事件机理分析
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是具有脆弱性的系统暴露在一定强度的干扰下,系统承受不了干扰影响致使系统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并造成一定的损失。理论上干扰、脆弱性和暴露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充要条件,缺一不可。假设系统是极为稳定和可靠的,可以承受任何干扰,那么当系统暴露在干扰下时突发事件也不会发生。当然这样的系统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存在, 即使脆弱的系统也是安全的。而既有干扰存在又有脆弱性存在时,系统却没有暴露在干扰的影响下,那么系统也是安全的。另外,在既定的系统脆弱性下,只有当干扰和暴露达到阈值时,才会引发突发事件。干扰也并不仅限于危险事件,它包括一切对研究系统或单元不利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
传统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四个过程,风险识别是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根据直接或间接的症状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找出风险之所在及其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 并对后果做出定性分析。而突发事件风险不同于一般风险,它具有强突发性、危害性和偶然性等特点,而且大多事件无历史资料可依,因此传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方法不适合突发事件风险的研究。本文基于脆弱性的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将脆弱性识别与评价的概念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从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于分析突发事件风险的理论框架。它能较好地针对各种潜在干扰识别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判断突发事件风险的强弱,找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减小突发事件风险。在突发事件风险的理论框架中,风险识别包括干扰识别和系统脆弱性识别两个部分。干扰识别是分析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潜在干扰,按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和变化速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干扰分析结果。干扰分析时注意需要将研究区域内历史上发生的和该区域外历史上发生所有可能扰动都考虑在内。系统脆弱性识别是识别在每一潜在扰动影响下暴露系统的脆弱性。脆弱性识别存在一个假设前提,即研究对象完全暴露在扰动下,并引发事故。我们从假设的事故出发去推理系统的脆弱性,脆弱性识别包括物理系统、管理系统和应急系统的脆弱性识别。
三、研究结论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系统的脆弱性,从系统的脆弱性、干扰和暴露来解释突发事件风险的形成,并给出了基于脆弱性分析的突发事件风险分析框架,能很好地弥补突发事件风险分析理论上的不足。但是该分析框架还面临着很大挑战,而主要的难点在于系统脆弱性的研究上,表现在:(1)脆弱性的度量。脆弱性是不容易被降低的,也不容易定量化。尽管脆弱性的含义很容易理解,或许也能得到相似情况下脆弱性的结果,但是许多将复杂参数集合数量化的方法降低了参数的实际影响,隐藏了参数自身的复杂性。(2)脆弱性、风险的客观存在与感知之间的差异。对脆弱性的感知是不易测量的,因为安全与不安全本身不易测度,而且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安全感知可能不明显的。脆弱性的持续存在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物理系统的内在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存在感知特定风险的思想障碍。(3)针对脆弱性的管理措施分析和管理措施的实施。管理结构在降低社会系统脆弱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0 引言
为缓解城市空间容量不足、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国内很多城市相继投资修建地铁。地铁施工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由于建设规模庞大、发展迅速,技术和管理力量难以充分保证,造成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加大。[1]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相继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造成很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地铁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风险评价,并指导工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地铁施工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复杂且具有评估模糊性和发生随机性的特点,建立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CIM评估模型,最后运用这一模型对大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102标段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 我国地铁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频发,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我国近年地铁施工事故统计如表1。
表1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统计表[2]
序号
事故时间
事故地点
事故类型
事故原因
1
2009.1.12
南京地铁2号线大行宫站
坍塌
异常荷载
2
2009.1.11
上海地铁11号线曹杨路车站
火灾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3
2009.1.8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小南门站工地
机械伤害
人的不安全行为
4
2009.1.2
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
火灾
人员技术不熟练
5
2008.11.15
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程
坍塌
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6
2008.11.8
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第15标段
坍塌
异常荷载
7
2008.07.13
上海地铁10号线杨浦区四平路
机械伤害
人安全意识差
8
2008.6.26
深圳地铁3号线
坍塌
降排水
9
2008.6.11
港铁九龙南线工程
坍塌
地质
10
2008.5.30
南京地铁二号线大行宫施工区间
坍塌
地下水
11
2008.4.20
沙坪坝区三峡广场轻轨施工
坍塌
地下管线
12
2008.4.1
深圳市地铁3号线荷坳段工地
坍塌
支护
13
2008.3.22
深圳布吉地铁3号线
水害
地下水
14
2008.3.18
西安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
其他伤害
地下管线
15
2008.3.11
上海地铁4号线宜山路
坍塌
支护
16
2008.01.31
广州地铁5号线中山八路与南岸路交界处
坍塌
降排水
17
2008.1.18
广州地铁5号线中山八路与南岸路交界处
坍塌
施工组织混乱
18
2008.01.17
1.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8个财务指标进行建模。考虑到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为适度指标,在选入之前,本文将其进行正向化处理,即用其绝对值的倒数表示其值。于是记X1为资产负债率(正向化后),X2为速动比率(正向化后),X3为债务总额,X4为净资产收益率,X5为主营业务利润率,X6为总资产周转率,X7为流动资产周转率,X8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
2.应变量的选取
由于我国的企业信贷违约数据一般仅供各个商业银行内部使用,获取的难度很大,本文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定义企业的违约情况,即将ST股(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殊处理”)视为违约的借款企业,将非ST股视为非违约的借款企业。这两类企业分别用0、1两个虚拟变量来表示,其中,0表示违约企业,1表示非违约企业。
3.样本的选取
为了有效地去除宏观经济因素和行业因素的影响,使评级结果更准确稳定,本研究的样本全部来自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2006年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及该行业2007年ST和非ST的公布结果。用μ±3σ的原则剔除了异常值后,本文一共采用了14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其中ST公司49家,非ST公司98家。然后,将样本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120家作为训练样本,其中ST公司40家,非ST公司80家。第二组27家作为检验样本,其中ST公司9家,非ST公司 18家。
4.因子分析
用SPSS软件对训练样本中120家公司的8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后结果如表1所示(在SPSS的结果中,各变量都被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故用“*”表示)。
从表1可见,速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债务总额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流动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之间也是如此。从表可见:X1、X2、X3在因子f1上都具有较大的正载荷,而其他变量在f1上的载荷都较小,因而该因子可以称为偿债能力因子;在因子f2上, X6、X7都有很大的正载荷,其他变量的载荷较小,该因子可以称为营运能力因子;在因子f3上,X4有很大的正载荷,X5有中等的正载荷,而其余变量的载荷基本都较小,这个因子可以称为盈利能力因子;在因子f4上,X8有很大的正载荷,其他变量的载荷都很小,该因子可称为成长能力因子。
根据式(1),将训练样本中120家企业的财务数据标准化后代入因子得分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每个企业的四个公共因子得分,分别记为f1、f2、f3和f4。在下文建立的逻辑回归和Fisher判别分析模型中,将这四个公共因子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这样就避免了变量出现多重共线性的情况。
(二)建立模型
1.逻辑回归模型
对120家训练样本企业,用向前逐步法建立二项逻辑回归模型,SPSS的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逐步回归首先引入了第一个因子f1――偿债能力因子,表明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最显著。接着引入第四个因子f4――盈利能力因子。然后引入第三个因子f3――成长能力因子。最后引入第二个因子f2――营运能力因子。四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都较高,模型拟合结果较理想。因而,根据表中的参数估计值,可以得到二项逻辑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本文采用SPSS默认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根据训练样本中120家企业的违约情况数据以及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后的四个因子得分数据,用逐步判别法建立模型,SPSS结果输出如表3所示。
从表3来看,判别模型依次引入了f1、f3和f4三个因子。由Wilks′ Lambda检验,三个因子都是显著的,这说明三步中分别纳入判别函数的变量对正确判断分类都是有作用的。
经检验,在27家公司中,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错判了3家企业。其中,有2家企业从非违约企业误判为违约企业,误判概率为11.1%;有1家企业从违约企业误判为非违约企业,误判概率为11.1%。模型总误判概率为11.1%,总判别准确率为88.9%。
二、结论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17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64-04
一、引言
风险监督就是以风险防控为导向,始终将风险理念贯穿于事后监督的整个工作流程,其有效性包含三方面的评估标准:一是监督内容、范围、方法与措施是否完整、合理,监督目的是否明确,风险监督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执行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即监督实际发挥了作用,抓着了风险监督的重点,落实了监督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监督目标,能发现和纠正会计核算风险事项,确保资金安全:三是监督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不断转变,现代支付体系的快速发展,对会计核算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监督日益成为事后监督内控防线的重头戏,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风险监督的有效性发挥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结合事后监督工作实践。对有效发挥风险监督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评估,总结了风险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升风险监督有效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风险监督在事后监督工作中的评估
(一)初步构建了风险监督的制度框架
自2004年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各地在风险监督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如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以防范业务核算及资金风险为重点,建立了“全面复核、重点监督、预警整改”的监督机制,合理设计了风险监督流程,把整个监督业务分成了资料交接与业务监督、监督结果处理和凭证档案装订管理三个环节:确定了联行往来、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内外账、挂账事项等环节的业务作为风险监督的重点:建立了重大差错和事故报告制度等9项内控制度以及风险预警、监督分析体系。为加强内控管理、开展风险监督和规范辖区事后监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会计业务集中监督,风险监督面基本覆盖
一是采用人机相结合的监督方法,对辖内21个网点处理完毕的各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复核、检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范围涵盖了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支付结算、联行往来、同城票据交换、表外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及会计核算系统参数设置和使用情况。非现场监督面覆盖率91%。二是会计核算业务全辖区实现集中监督,国库核算业务和货币发行核算业务在机关一级采取集中监督,市县支行一级采取分散监督。三是根据“全面监督、确保重点”的原则,将原始凭证及附件、记账凭证、发出接收业务清单、手工联行报单(基本没有)、支付往来清单、支付账收付款通知单、系统工作日志、流水账、余额表、日计表和其它资料等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各项业务凭证资料纳入监督对象。监督对象覆盖率100%。对联行往来、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内外账、挂账事项等环节的业务则进行重点监督。四是根据工作情况采取必要现场监督,实现现场和非现场监督的有机结合,创新监督手段,消除监督死角。
(三)紧扣核算业务规范化,实施严格规范的连续性监督
一是建立了业务差错登记簿,发现差错及时下发业务差错通知书,督促被监督单位对业务差错进行整改。据统计,人民银行海口中支行事后监督中心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监督发现差错业务122笔;根据对2006年至2008年9月辖区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情况统计,辖区会计核算业务综合差错率分别为0.7936‰、0.4320‰和0.3047‰。降幅分别达到45.56%和29.47%,平均年降幅38.04%。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共整理会计资料719571张,装订会计凭证1545本,总账18本,分户账105本,各类账表458本,递交清单18本。二是加强对影像信息的监督,做到与原始资料逐张核对,登记并保存工作日志以备案。
(四)风险监督反映制度初见成效
制定和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事后监督工作情况反馈制度》等,通过事后监督通知书、监督情况通报、监督分析会等形式通报事后监督结果及反映监督问题。据统计,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共发送《事后监督通知书》99份,并全部收到整改回执,监督整改率达到100%。
2008年对事后监督中心绩效审计及内控大检查情况显示,自事后监督中心成立以来,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营业部及各核算网点会计国库发行核算业务均未出现资金风险问题,也没有发生资金案件。这一成果表明,设立事后监督机构在强化业务核算监督以及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风险监督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分析
(一)从风险监督内容看有效性的不足
1,监督重点不突出。人民银行总行在《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意见》中明确定位“事后监督属于会计事后监督的范畴,是会计核算的延伸,是会计核算的后台。”实际操作中监督中心将监督重心放在合规性监督上。往往把发现差错当作中心任务,对业务规范性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如查看凭证要素是否齐全,记账是否串户,盖章是否齐全,账薄报表是否平衡,对核算业务不分主次重新复核,对业务核算系统自动转换出来的数据账表进行人工核对等,而没有把更多精力去重点关注那些风险隐患环节,使得工作中出现重规范性监督而轻风险性监督,重业务复核而轻过程控制。导致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削弱了监督效力。
2,监督范围不全面。一是未纳入外部风险监督。《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规程》(银办发[2004]159号)明确事后监督的最终职责是会计核算风险的监督,主要是防范资金风险,但与人民银行业务有关的资金风险不仅表现为会计核算的风险,也包括了与货币发行、外汇交易、支付系统、再贷款(贴现)业务等有关的各种外部风险。具体的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二是未纳入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监督。目前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辖内市县支行的费用单据均留存支行,机关的费用单据则由会计财务处自行装订保管。由于没有开展对费用收支再审核,难以对费用科目使用及费用指标控制进行有效监督。
(二)从风险监督方法措施看有效性的不足
1,风险监督的手段未完善。目前,事后监督主要是采取人机相结合的监督方法。手工督票方式主要是针对纸质传票、报表、账簿进行事后核查,效率比较低,对某些实时性风险不能及时发现;电子督票方式是对ABS集中核算有专门的事后监督系统(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IAS),其由后督子系统(AAS)和凭证影像子系
统(IMS)子系统组成),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后督子系统于2005年上线推广,经过2006、2007年底两次升级,但国库业务和发行业务仍是由手工方式进行,主要靠人工比对。国库核算业务2008年全辖国库业务量达2726812笔,有大量的税收缴款书和拨款凭证,需要逐笔进行核打配对,还要与账表进行勾兑。使得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容易出现疏漏和差错,不仅导致监督效率低下,也直接影响了监督质量和监督效果。目
2,风险监督的效力不足。事后监督中心根据制度规定及要求,在监督时间上,先是采集相关会计凭证,次日发现问题后下达差错通知书,也就是说只负责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非现场监督。实质上仅仅具有对被监督部门已处理完成的核算业务的审查权、建议权,从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权与重大问题的追究权等刚性制约权力。由于缺乏必要的措施与手段,影响了监督权威,导致监督中“盲点”较多,措施不严、纠改不力,日常监督措施与建议往往不能落实到位。
3,监督力量配备尚不足。效能不佳。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人员在编人员为15人,后台人员与前台人员配备比约为1:12。2008年对事后监督中心绩效审计表明,事后监督中心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岗每人每天平均监督凭证262张,每张凭证的审核监督平均需要1.5分钟,平均每天工作量为393分钟。可见业务监督岗11个人每天要完成2882笔业务的清分、复审和勾对。从工作量与人员配备匹配上看,现有的人员只能应付日常的监督工作,数据勾对核查的工作质量将打折扣,进而限制了事后监督中心的活动空间,导致监督效能低下。
4,非业务监督工作量较大,影响监督效率的提高。事后监督工作需要对大量的会计凭证资料进行处理(即非业务监督工作)。如2008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需要整理会计凭证资料257914张,装订凭证归档账表679本,其中分户账35本、会计凭证511本、总账6本、各类账表121本、交递清单6本,档案管理岗平均日工作量391分钟。事后监督中心需要投入2名人员专门负责会计凭证资料的整理装订和归档保管工作,占业务监督人员投入的18.18%,耗费了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从执行效果看有效性的不足
1,监督以合规性为主,资金风险监督还未能完全到位。风险监督既是对会计核算结果的监督,也是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一方面,由于《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范》没有对央行事后监督模式从风险点的识别和圈定方面做出操作性的说明;另一方面,相关业务部门提交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资料,主要反映核算结果,缺乏对核算过程的全面反映。因此,在实施风险监督过程中,造成事后监督部门往往只偏重于对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合规性和真实性的审核,以及要素齐全、账平表对等这些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的监督,而对资金进出的合法性、资金往来的异动性等多环节、全方位的监督不太深究,监督仍停留在表层。
2,风险监督标准不一,制度执行的难度较大。现行事后监督管理体制下,事后监督不实行垂直管理。尽管人民银行总行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监督办法和规章制度,但业务监督的具体操作流程、方式和监督的重点、风险点等并没有明确。如事后监督工作流程如何规范、差错事故如何处理、风险隐患的标准如何认定、责任如何界定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监督标准各行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制定和实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制度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大降低了风险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3,风险监督职能定位不明,防控资金风险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事后监督的职能重点应是堵塞漏洞和防控风险,但具体的监督方法又要求每日对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这种复检只是对会计核算业务结果的监督,而会计核算部门的内控管理是否严密、业务系统控制是否存在漏洞往往是产生风险的主要根源。事实上事后监督中心变成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复核员”和“事后处理中心”。因此,事后监督中心靠现有的监督力量和监督方法,很难保证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防范风险的重点监督。
(四)从监督的及时性看有效性的不足
1,事后监督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现代支付体系下,资金能够在1分钟内在全国金融机构间实时支付,对风险控制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人民银行市县支行在当天的业务处理完毕后交由邮政快递公司于次日上午将会计资料集中送达事后监督中心(遇双休日、放长假时间隔时间会更长),即使事后监督中心接收到会计资料并于次日上午9点立即实施复审,复审完毕最快也是第二天下午,使得目前的监督尚处于一种事后性,而非实时性甚至是事前性的监督,导致业务差错或联行作案不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2,IMS运行不稳定,监督时效差。为解决人民银行市县支行会计资料传递慢问题,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凭证影像子系统(IMS)2007年上线。从运行情况看,IMS系统中在各网点及核算中心提交业务截止后事后监督中心才能采集影像信息,影响了事后监督中心的事中监督效能发挥。同时,网点在上传会计资料时存在凭证影像上传不了。而系统运行的不稳定也造成了后督监督的时效性问题。
四、提升风险监督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监督理念,明确监督重点,提高监督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1,调险监督思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真实性、合规性为主的监督向业务规范监督与风险性监督并重方向转变。即应该将监督的重点放在发现业务核算风险及防范资金风险案件上,重点监督资金进出口各环节,重点审查主要业务、重要业务、特殊业务的真实性等。二是由重静态型业务复核的结果监督向重动态型预警分析的流程监督转变。增强事后监督的预警提示、风险评价等职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会计核算全过程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三是由事后监督部门单一开展风险监督向与核算、监督、内审部门联动检查监督转变,以达到整合监督资源、协调监督行动、降低监督成本的效果,实现信息共享、职能互补、整体联动,形成长效的大监督机制。
2,拓展监督范围,延伸监督视角。一是拓展监督范围,将外部风险、固定资产和财务收支全部纳入事后监督范围。同时不断拓展监督深度,切实解决好全面性和重点性兼顾问题。二是突出风险监督,延伸风险监督视角。资金进出口是资金安全的重要关卡,事后监督要死死盯住这个高危区域,并重点关注资金出口、账务核对、暂收暂付、关键时点、系统日志等环节和容易形成差错、风险案件的部位,确保资金安全。而核算质量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严谨是核算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在管理上出现的任何疏漏,均会导致资金风险和核算管理风险,因此要将对核算业务的监督由单一的账表监督延伸到核算业务的过程监督、内控情况和操作规范的监督,以提高风险监督的完整性。
3,创新监督手段和方式,提高时效性。一是进一步完
善IMS的功能,充分发挥电子化监督手段作用。二是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开发国库业务、发行业务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系统,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解决监督手段落后、监督时效性差的问题,将事后监督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以解决人工监督方式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真正发挥事后监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作用。
4,改进会计资料档案管理。根据最新的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电子化办公手段不断成熟的现状,建议建立电子档案,以减少档案的整理装订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5,引入行为追究权,强化事后监督处理力度。一是建立查处机制。赋予事后监督部门对有关严重问题的责任追究权力,将监督权、建议权、查处权合为一体,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强化事后监督中心权威,提高监督效能,实现事后监督中心不受干扰地独立开展监督职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会计核算行为和结果。二是转化监督成果。改革绩效考核模式,对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实行上级业务部门的对口考核与事后监督中心监督结果相结合,促使业务部门重视事后监督中心工作,促进事后监督中心成果的转化。
6,充实和优化监督队伍,提高监督能动性。一是充实匹配监督人员。根据前、后台日均处理业务量(约合3200笔,张)与日用时(6.5小时)以及人员配比分析测算,后台人员与前台人员合理比例一般为1:5。则可根据辖区网点多的实际,结合工作量与岗位要求,按照成本与效能原则合理匹配监督人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推动事后监督中心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和完善事后监督中心人员知识结构,提高监督能力。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21-01
1 多重分形简介
①分形理论的提出。二十世纪末,法国数学家曼德勃罗特首先提出了分形理论,分形理论的提出,在各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最初的分形和分维已经从狭义分形扩展到信息、结构、功能、时间的广义分形,而具体又有分形方法论的进一步提出。
②多重分形。电价波动在电力市场中有季节性特征。由于用电负荷在冬季和夏季偏高,而且电价本身较高,还会随着市场出现高峰时刻。所以不同时间段内,电价序列会存在特性上的差别,并不能进行分形维数的单一刻画。如多重分形的数学定义,在连续的时间段内{X(t)}进行平稳增量,对于所有t?缀T,q?缀?c时都满足公式E(|X(t)|q)=d(q)tT(q)+1,那么称{X(t)}为多重分形。
③多重分形谱的计算。分形维数在多重分形中并非单一不变,因此常用f(a)多重分形谱来表征其特性,在分形体的区域,分形维数用a来表示,f(a)的估计方法主要有小波变换法、合维数法以及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等,多重分形谱的计算主要采用MF-DFA法。
2 基于RIA的VaR
2.1 回归间隔
2.2 采用RIA进行多重分形数据分析
产生多重分形数据后,利用RIA对其进行概率密度函数分析,拟合时运用双对数曲线,r概率密度可进行导出,并服从以下公式:
在阈值V下回归间隔序列概率密度函数为Pv(r),线性拟合系数为a1和a2。
2.3 VaR的的计算方法
电价波动在短期内比较剧烈,因此电价波动特征的分析,能够采用多重分析法更好地表征。但是多重分形结构没有概率密度函数和显示表达式,因此VaR多重分形数据不能直接进行计算。因此在计算VaR时需运用RIA分析法。阈值V的超出事件在每个评估时段进行出现概率的求取。
3 短期购电组合风险多重分形分析
3.1 购电组合利润模型
电力市场中购买者单一模式的采用,电网公司或是输电公司从发电公司进行购电,出售电能给配电公司。假如输电公司能够从实时市场、日前市场、跨省跨区市场、长期合约市场进行购电,并向用户或者配电公司售电。长期合约市场,发电公司和输电公司进行协商合同的长期签订,在合同中具体给定购电价格,已知量为E1t,市场电价在目前主要是取决于发电公司报价以及负荷预测结果,一旦清算,购电量和电价也就一目了然了,Eda为已知量,对实时市场电价清算受到发电公司报价和实时负荷波的影响,且一定的波动性较强,对Ert波动情况进行模拟,应运用多重分形分布,Eop为短时期的已知量。由于垄断性的特点,政府机构应对输电公司售电价格进行监管,因此ES为已知量。
3.2 购电组合风险VaR
系统在运行阶段,主要是实时市场电价波动引起购售单位的电量利润波动。风险评估指标为VaR,通过RIA计算Ert波动引起的风险。VaR(M)为无风险利润:
VaR(M)=ES-(KltElt+KdaEda+KrtVar(Ert)+KopEop)
3.3 购电组合优化模型
最大化无风险利润是单位进行购电的目标,其购电组合优化模型为:
3.4 购电组合优化结果分析
实时电价波动在不同时期显示特征不同,因此使得购电组合优化结果的不一样。风险置信不同,那么其购电组合优化结果就不一样,上网电价在假设电力市场上服从多重分形分布,对电价序列的分析应采用RIA,并且计算VaR指标,对单一购买者金融风险的评估。多重分形特点的VaR可采用多重分形RIA进行间接求取,多重分形RIA与传统的正态分布VaR相比,多重分形RIA对市场风险不会高估,而且能够适应多类型多时期的电价波动,并对电价风险进行及时衡量,能够很好地管理、控制和评价风险。在具体的应用中,输电公司购电组合辅助以多重分形VaR进行风险的优化和分析。电力市场环境下,单一购买者模式的采用,使负荷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的金融管理并构成风险,所以,金融风险的评估需更加准确而全面,并且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金融风险,这仍然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伟佳,尚金成,周文玮,等.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电力市场风险价值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7):48-54.
[2] 王访,尚金成.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电力交易价格分时段特征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1):62-69.
[3] 宋光辉,吴栩,许林.多重分形理论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及研究展望[J].财会月刊,2013,(6):3-5.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40
孔雀石绿属于三苯甲烷类染料,自从20世纪30年代早期,孔雀石绿就在养殖场作为常用抗感染药物使用,其杀虫机理是在细胞分裂时阻碍蛋白肽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氨基酸无法转变成蛋白肽,抑制细胞分裂,产生抗菌杀虫效果 [1],广泛被用做防腐剂、驱虫剂和杀菌剂,以杀灭水产动物体外的原生动物、寄生虫、鱼卵中的霉菌等[2]。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其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残留代谢速度慢,以及其与代谢产物隐性孔雀石绿的化学官能团――三苯甲烷具有高毒性和潜在的“三致”的毒副作用,给养殖生物体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3],已被欧盟、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我国也于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4]。
1 孔雀石绿在自然水体中的残留及降解
孔雀石绿作为泼洒剂应用于鱼塘后,会被底泥吸附,同时在光氧化作用[5]和微生物的分解下逐渐被降解。张彤晴等[6]报道:室内浓度为10 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1周内浓度下降 9. 37%,室外下降39. 79%。浓度为 1 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在1周内浓度下降31. 60%,室外下降 64. 45%,2周内无论室内还是室外,低浓度孔雀石绿实际浓度下降率均高于高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水中加底泥后浓度为10 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在1周内浓度下降 93.2%,而底泥中的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极高,占总体含量的85.6%,室外,底泥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率达49.1%。这说明室外紫外线的照射有利于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的分解和代谢,同时也说明,在池塘中泼洒孔雀石绿后,有很大一部分药物被底泥吸附。在孔雀石绿浓度较低时细菌代谢是一重要途径,任倩等报道[7],从鱼塘中分离出一株能高效降解低孔雀石绿含量的细菌M3,改菌株经鉴定属于泛菌属(Pantoea sp.)该菌株对 0. 5、1. 0、2. 0和5. 0mg/L 孔雀石绿 5 d的降解率分别为 97. 54%、97. 1%、100%和 77. 8%,20~30 ℃温度范围内菌株 M3对 MG有明显降解效果,且降解速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Sharma等也在纺织染料和废液附近的土壤里分离出了细菌株,对孔雀石绿的分解率可达82%。
2 孔雀石绿在鱼体内的代谢及残留
2.1 孔雀石绿的代谢机理
孔雀石绿进入动物机体后,可以通过生物转化,首先还原代谢成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然后在血小板生成素 TPO 催化下,脱甲基生成与致癌芳香胺结构类似的初级和次级胺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核,与DNA上的亲核位点形成共价键或者改变DNA螺旋的碱基配对,破坏DNA,引起癌变或基因突变;同时这些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降低T4水平,增加TSH的含量,引起甲状腺功能的病变。
2.2 孔雀石绿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
孔雀石绿进入生物机体后, 被生物转化, 形成脂溶性代谢产物隐性孔雀石绿,在肌肉中, 孔雀石绿持续了14d及其代谢产物持续了42d。对鱼的药浴实验研究, 很多实验证明,隐性孔雀石绿的代谢明显慢于孔雀石绿[8,9]。隐性孔雀石绿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与体内脂肪的含量有很大关系[10,11]。高露姣等[12]报道鳗鲡以0.1mg/L的浓度药浴1d,到90d后,才检测不到孔雀石绿, 而隐性孔雀石绿120d时,浓度平均为7.6+-4.5g/kg;以浓度为0.2mg/L药浴1d,120d才检测不到隐性孔雀石绿,LMG平均浓度12.0+-6.7g/kg。
3 孔雀石绿的毒性
3.1 孔雀石绿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作用
3.1.1 低浓度,高毒性
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会使鱼类皮肤、鳃和消化道轻度发炎, 妨碍淀粉酶、肠道酶等的分泌。相关研究表加州鲈鱼和对虾虾苗、翘嘴红铂的安全浓度,低于孔雀石绿的有效用药浓度(0.1mg/L),因此水产动物中使用孔雀石绿是不安全的[13]。而且孔雀石绿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对鱼、鱼卵都有毒性作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水温的升高,毒性作用越明显。
3.1.2 发毒快,剧毒
当孔雀石绿的浓度增加1倍时,鱼苗和鱼卵的死亡率就增加20倍,孔雀石绿是一种剧毒物[14]。孔雀石绿用于虹鳟后,可导致染色体破碎、基因突变、致癌、畸形和,虹鳟长期使用孔雀石绿后发现鱼卵发育异常,胚胎成活率明显下降,孵化时间增长,头、尾、脊柱、和鳍发育异常[15]。
3.1.3 残留毒性时间长
Wison等报道孔雀石绿在鱼组织中残留,主要残留部位为皮肤、肌肉、肝、肾、血液、卵,主要蓄积部位是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肝脏。无色孔雀石绿稳定性高,残留时间长,隐性孔雀石绿是药监部门对药物残留的一个重点检测项目。
3.1.4 毒副作用
孔雀石绿对鱼类的生殖腺、鳃、消化道、肝脏、肾脏以及脑垂体促性腺发育细胞造成损害,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增生、肾被膜破裂,导致鳃上皮细胞、肝细胞和局部肝脏坏死,对线粒体造成损害,内质网膨胀和细胞核异常 [16]。影响鱼肠道中酶的活性,使酶的分泌量降低,对鱼的器官造成损害后,鱼的解毒机能和排泄发生障碍,降低了药物在鱼体的降解速度,造成药物蓄积性中毒,影响鱼类生长发育[17]。
3.2 孔雀石绿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作用
3.2.1 亚急性毒性作用
Fernandes(1991)等[18]报道孔雀石绿能会使动物生长速度和生殖能力的降低,导致眼睛、肺、肝、心脏、肾、脾、皮肤等多器官中毒,饲喂量为1200mg/kg的孔雀石绿或1160mg/kg的隐性孔雀石绿连续饲喂28d可引起F344大鼠体重下降10%~20%。孔雀石绿的饲喂量为300mg/kg可显著提高雌F344大鼠的肝指数,饲喂量在600mg/kg可引起雄性大鼠的肝指数升高。F344雌鼠饲喂孔雀石绿可引起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水平以及血浆γ-谷氨酸转移酶的显著改变,而F344雄鼠并未发现此种变化,说明孔雀石绿对F344雌鼠的毒性要高于雄鼠。
3.2.2 致癌作用
剂量为1160mg/kg时可引起膀胱细胞的坏死,随着饲喂隐性孔雀石绿剂量的增加,肝细胞癌和脑下垂体腺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隐性孔雀石绿可以引起雄性大鼠间质细胞腺瘤、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19]。
3.2.3 致突变作用
孔雀石绿可以引起肝脏出现DNA加合物,并且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可诱发仓鼠染色体损伤。Culp等试验表明,浓度为408ppm的LMG处理的B6C3FI小鼠肝脏cII的突变率明显升高,而同样条件下用450ppm的MG喂养的小鼠的肝脏cII的突变率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隐性孔雀石绿致突变率要高于孔雀石绿。Mittelstaedt等也报道饲喂隐性孔雀石绿还可以引起lambda cII 基因的突变[20]。
3.2.4 致畸作用
侯瑜琼等报道[21],孔雀石绿可能通过Fas/Fas-L通路使生精细胞凋亡增加,降低雄性生殖力。研究证明,孔雀石绿可导致妊娠期的新西兰白兔胚胎出现骨骼、心脏、肝脏、肾脏等发育异常,关于哺乳动物致畸作用研究较少,当浓度低于0.1mg/L时,仍然使兔繁殖致畸,孔雀石绿对小白鼠也有致畸作用[22]。
4 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的残留水平
从各农贸市场及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水产品(包括鱼苗和成品)总计454份,其中成品鱼397份,苗种57份。检测方法采用GB/T 20361-2006,检测结果表明,成品鱼检出孔雀石绿21份,阳性率为5.3%,其浓度水平分别为0~303.18 μg/kg,阳性样品的平均浓度为16.0 μg/kg,总体平均浓度为0.8 5μg/kg。苗种检出3份,阳性率为5.3%,其浓度水平分别为1.2、1.2、68.7 μg/kg,平均浓度为23.7,总体平均浓度为1.2 μg/kg。
5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风险评估
从本市水产品年消费量为30~50万t,按照居民(包括常驻人口加流动人口)800万来算,按本市居民日均消费水产品量为102.75~171.25g/d,按照最大消费量171.25g/日来计算孔雀石绿平均暴露人群的日摄入量为0.15μg,按照平均体重60kg来计算,则为0.0025μg/kgbw/d;如果按照检出浓度的最大值303.18 μg/kg来计算高暴露人群日摄入量则为51.92μg,即0.87 μg/kgbw/d;假设居民的日极限暴露量为1kg,按照最大检出浓度303.18μg/kg来计算极限暴露人群的日摄入量为303.18μg,相当于5.05 μg/kgbw/d。对于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潜在毒性试验的不完整性,目前国内外对孔雀石绿没有确定的ADI值和MRL值,本文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风险评估参照NTP制定的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有诱发肿瘤的可能性剂量5mg/kghw/d为判定标准来评估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可能的致癌性,计算结果表明NTP计量分别为各暴露剂量的2.5×106,5747,990.1倍,由此数据可以看出,鱼体内检出孔雀石绿的浓度诱发肿瘤的可能性较小,但是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对肝脏和甲状腺的影响程度会增加。从鱼苗的抽检结果来看,孔雀石绿的检出浓度最高为68.7 μgkg,根据孔雀石绿及隐性孔雀石绿的代谢速率来计算,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孔雀石绿,鱼苗在上市之前体内的孔雀石绿浓度应该在检出限以下。从整个检测结果来看,淡水产品孔雀石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海水养殖产品的检出率,检出率比较高的品种为鳜鱼、鲫鱼、罗非鱼。综合分析样品的检测结果,推断孔雀石绿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养殖场地和鱼苗孵化过程可能是主要来源,不排除养殖过程及运输过程中使用孔雀石绿的可能性。在日后的监测过程中,鱼苗的监督检查是孔雀石绿监控的一个重点。
6 结语及建议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和水产品的出口大国, 药物残留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屏障。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毒性、高残留不仅造成水产品的畸变、癌变, 也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同时影响了水产品的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然而要充分认识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体内的残留、危害和毒性。
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有关于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实施龙头品牌带动,打造优质产品,推进体系建设;注重源头监控,巩固监管基层,实现全程追溯,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户对孔雀石绿使用的危害认识;尽快研制无毒环保的替代药物, 清除水产品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清理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场的历史残留。根据孔雀石绿的一些基本环境化学特性, 如在光氧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下逐渐被降解,水产养殖场要定期换水和清塘, 翻晒底泥等措施,加快养殖塘中残留孔雀石绿的降解,提高水产品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万译文,洪波,曾春芳,等.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10(4):191-194.
[2]Srivastava S,Sinha R,Roy D.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malachite green[J].Aquatic Toxicology,2004,66(5):319-329.
[3]李永生,刘艳辉.禁用药物孔雀石绿的毒性、危害及控制措施[J].吉林水利,2010(05):01-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S].
[5]柯江波,胡鲲,曹海鹏,杨先乐.孔雀石绿在养殖水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J].南方农业学报,2014(12):2274-2279.
[6]张彤晴,周刚,林海,周彦峰,杨琳.孔雀石绿溶液水体自然降解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01):211-214.
[7]任倩,蒋丽娟,宋炜,杨柳燕,肖琳,张彤晴,林海,潘建林. 孔雀石绿降解菌M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03):65-69.
[8]曲志娜,李存金,赵思俊,等.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大菱鲆肌肉中的消除规律[J].中国农学通报,2008, 24(6):491,496.
[9]邱绪建,林洪,王联珠,等.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在鲫鱼肌肉中的代谢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5):745,748.
[10]CULP S J,BLANKENSHIP L R,KUSEWITT D F,et al.Metabolic changes occurring in mice and rats fedleucomalachite green,a reduced derivative of the antifungalagent malachite green[C].San Diego, California, USA:88th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Research,1997:129.
[11]陶艳玲,邓爱妮,刘秋梅,等.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孔雀石绿[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1,47(9):1092,1094.
[12]高露姣,蔡友琼,姜朝军,钱蓓蕾,于慧娟,徐捷.孔雀石绿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欧洲鳗鲡肌肉中的蓄积及消除规律[J].水产学报,2007(01):104-108.
[13]杨先乐.对孔雀右绿的禁用及其思考[J].水产科技情报,2005,32(5):210-213.
[14]龙朋飞,王权,陈永军.孔雀石绿毒性及其检测研究进展[J].水利渔业,2007,27(4):1-4.
[15]周立红.用微核技术研究孔雀石绿对鱼上的诱变作用口[J].集美大学学报,1997.
[16]Gerondo N,Alderman D J,Feist S W.et a1.Pathological effects ofrepeated doses ofmalachite green:apreliminary study[J].J FishDis.1991(14):521-532.
[17]Sr Ivastava S,Sinha R,Roya D.Review: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malachitegreen[J].Aquatic Toxicology,2004(6):319-329.
[18]Sundarrajan M,et al.2000.Over expression of GI/S cyclins and PCN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yrosinephosphorylation and dephosphorylation during tumor promotion bymetanil yellow and malachite green[J].Toxicol Lett,116(122):119-130.
[19]Doerge D R,Chang H C,Divi R L,Churchewel MI.Mechan ism for inhibition ofthyroid peroxidase by leucomalahchite green[J].Chem.Res.Toxic01.1998,1(9):1098-1104.
[20]Culp S.J,et al.2002.Mutagen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in relation to DNA adduct formation in rats fed leucomalachite green[J].Mutation Research.
缺乏隧道开挖下地层及结构物的变形标准。目前,隧道工程设计中传统的传统的强度控制理论已逐渐让位于变形控制理论。施工变形控制标准是隧道邻近结构物施工安全评估及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检测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在尚没有成熟的规范或行业标准可供参考,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下内容是具体的论述。
一、我国隧道风险评估现状及问题
(1)风险评估定量化难及可信度低。由于我国隧道风险研究起步晚,缺乏隧道风险管理案例的收集和统计,造成目前进行风险评估时无资料可借鉴,因此只能靠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经验,将定性结果凭经验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或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将定性结果定量化,充其量只能称为半定量法,评估结果往往令人难以信服。
(2)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国家对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还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法规体系,因而风险管理在项目工程中的地位没有明确。
(3)风险管理与数值计算结合较少。目前关于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上,未提到数值分析法,而数值分析法却是隧道工程常用的研究手段,可用于隧道施工安全分析、邻近结构物在隧道施工下的变形特性及安全评估。
(4)基于地质预报及监测的评估较少。隧道工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围岩地质条件下的不确定性,而这可以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进一步确定,从而减少围岩不确定性风险。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
近来隧道在施工中发生了多次安全事故,铁道部高度重视,在2007年3月和8月分别召开了全国铁路安全会议。由于铁路隧道发生各类风险的概率较其他工程高,且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大。开展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政府、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当今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已意识到实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好处。通过对风险点的辨识与分析,能够对全线风险有个全面的认识,明确工程各阶段的关注焦点,集人力、技术、设备、物资的优势,在全面预防的同时进行重点预防。同时,通过编制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培训预防。同时,通过编制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培训教育和演练,使全体参建人员熟知各自的角色、各自的职责,熟知预防措施,熟练掌握抢险预案,力保风险点不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及时、圆满地得以解决,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三、隧道施工邻近结构物变形处理
1.隧道施工质量管理
地层之所以会出现变形,主要是因为隧道开挖施工造成的,开挖方式不同,对地层变形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隧遁开挖引起建筑物变形,分别如下图所示。浅埋隧道施工时,在其两侧存在着潜在的破裂面,如果破裂面与地表交点位于建筑内,则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策略,即加快施工进度,快速通过邻近结构物地段,最大限度的缩短围岩暴露时间以及变形持续时间。利用初期支护对围岩施加适量的抗力,这对于有效抑制相邻地层发生变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挖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以及快封闭和勤量测等工艺要求,工序安排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先排管、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支护一段以及封闭一段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根据实际监测数据,采用动态的注浆操作方式和方法,对邻近结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
2.地层加固处理
在结构物附近实施隧道施工过程中,在隧道和邻近结构物间设置一定的隔断墙,这样可有效减少该地段土体发生水平位移、或者沉降量,对于避免因施工而破坏结构物,具有非常弘扬的作用。其中,隔断墙体可由钢板桩、树根桩、地下连续墙以及深层搅拌桩和注浆加固等部件构成,主要应用在承受因隧道施工而引起的侧向土压力、或者因地基差异沉降而产生的负摩阻力,对于有效减小邻近结构物土体变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浆加固地基该方法是借助对地基注入适当的固结材料,通过填实孔隙使土体得到加固,用以控制由施工引起的土体松散,坍塌及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从而使邻近结构物免于遭受破坏的工程本体保护方法。
3.邻近结构物加固处理
邻近结构物加固处理,即对结构进行适当的补强,以全面提高该结构的自身刚度,这对于应当因地表沉降而产生的各种形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邻近结构物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预估测,依据该控制标准和要求,对邻近结构物进行加固保护。
四、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要开挖方法及风险评估
由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类型、规模、地层、施工装备、技术水平等的不同,相应产生不同的开挖方法,按大类主要可分为明挖法、盖挖法、沉箱(管)法、暗挖法。明挖法以它施工简单,安全快速、造价较低,仍然是除山岭隧道,江湖河底隧道外首选的施工方法,其中的盖挖法是市区修建地铁车站的主要方法,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有近10座地铁车站采用此法,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逆作法或半逆作法也已从局部试点转入工程实际应用,如深圳地王大厦、上海金茂大厦地下室,除主楼外全部采用半逆作法施工,使工期大大提高。暗挖法适应范围广、铁路、公路、水利水电隧道、矿山巷道以及城市繁华市区下地铁、地下工程广泛采用此法,沉箱(管)法则主要用于跨越江湖河流等水体隧道的施工。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代表隧道工程施工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隧道凿岩机(TBM)和盾构机被引入我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大瑶山双线铁路隧道的施工为代表和开始,成功地推广了锚喷支护新奥法大断面开挖施工技术,全隧道最高年成洞4245m,月成洞521m,单口月成洞218m,开挖205m,衬砌303m。90年代再次采用新奥法成功修建了号称“天下第一险洞”(高地应力、高地热、多瓦斯、多断层、多地层塌方)的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这标志着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达到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形成的施工前、中、后的超前地质预报模式、围岩变形量测、预报、指导施工模式及围岩加固模式,为我国全面推广新奥法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西康铁路秦岭终南山隧道施工中采用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使我国的交通隧道修建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而在上海、广州、北京地铁隧道施工中,盾构机得到了大面积使用,取得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乌鞘岭隧道在软岩深埋复杂应力隧道的修建技术上取得突破,克服了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和富水等复杂应力状况。风火山和昆仑山隧道(海拔4995m)则成功采用双层模筑混凝土多道防水措施、保温隔热措施、低温早强耐久性防水混凝土以及洞内空调等措施克服了高海拔冻土地区的隧道修建难题。
五、结语
世界发达国家已有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大部分已在我国开发利用,并在工程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分娩对孕妇而言是一次强烈的机体和心理体验,可被认为是一种应激,容易引起孕产妇的紧张和恐惧情绪[1],而妊娠分娩并发症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为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安全性,本研究对658例孕产妇实施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2月在我科室就诊的1316例孕妇,平均年龄为(28.7±10.6)岁。平均孕周为(38.9±2.4)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8例,2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周、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产妇入院后即由接诊护士收集资料,临产后由导乐护士根据每位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神、分娩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产程监测过程中、分娩异常、新生儿窒息抢救、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尿潴留等方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出的风险,针对性的制定该适应产妇的护理方式,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头吸引产率、产钳产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产后尿潴留、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频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产时情况比较观察组有491例最终顺产,167例剖宫产,16例胎头吸引产。对照组有412例顺产,246例剖宫产,32例胎头吸引产。观察组顺产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
3.1精神紧张、恐惧
3.1.1相关因素孕妇对分娩知之甚少,家属过于关注、紧张。
3.1.2预见性护理对策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分散产妇注意力。同时取得产妇家属的配合,使产妇从家属获得支持,缓解产妇对分娩过程中宫缩带来的疼痛所产生的恐惧。研究表明,恐惧及焦虑的情绪会升高血液中儿茶酚胺[2]及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抑制宫缩,收缩子宫血管,从而使产程延长。因此,通过预见性护理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达到缩短产程的目的。
3.2分娩异常
3.2.1相关因素胎位异常、巨大胎儿、多胎妊娠、产道异常。
3.2.2预见性护理对策在入院时即采用四步手法检查产妇,若发现胎位异常、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等则及时报告医师,尽可能避免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正常宫缩时,胎头不能入盆应考虑入口平面狭窄;持续枕横位或枕后位应考虑中骨盆狭窄;而抬头无法拔露则应考虑出口平面狭窄、尾骨关节活动度差或尾骨上翘等情况。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汇报医师,及时作出判断,是否需要更改分娩方式,从而确保母婴的平安。
3.3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
3.3.1相关因素胎心率的变化、羊水胎粪的污染和胎动。
3.3.2预见性护理对策胎心率是反映胎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3],当胎心监测出现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和/或基线缺乏变异时,均说明胎儿已出现宫内窘迫,应尽早结束分娩。羊水的性状也有助于判断宫内胎儿是否合并有缺氧的情况。若预测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则应做好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准备。
3.4产后出血
3.4.1相关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3.4.2预见性护理对策指导产妇适时、适度的使用腹压,必要时开通静脉通道。胎盘娩出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的情况,若发现子宫收缩不佳应及时用药促进子宫的收缩,同时可以配合子宫的按摩。产后短期内禁止热敷止痛,避免增加产后出血量。
3.5产后尿潴留
3.5.1相关因素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床上排尿等。
3.5.2预见性护理对策向产妇解释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后果,主动协助产妇适应床上排尿。指导产妇术后多饮水,促进尿液形成,提高膀胱感受器的敏感性。
综合上述,通过风险评估和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及顺产手术率,并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