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培训的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5 16:45: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培训的管理

篇(1)

伴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正逐步迈进“地球村”,各国的文化沟通和交流也在逐渐增多,这就使得培训也朝向了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培训的内容上有明显的反映,要求强调了解世界和他人。这个很典型的表现在连锁饭店对员工进行了有关客户服务的培训,这是要求了解他人。而了解世界则表现在,培训中中方和外方的合作项目将会越来越多,国际间的分享知识和研究成果将会成为普遍现象。

趋势二:培训地位的上升化

由于国际竞争地不断激烈,许多企业开始把培训作为开发人力资源和赢得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培训的地位也开始从企业的边缘走向企业的中心,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企业中负责培训的部门将逐渐受到重视,企业管理者不仅精心挑选他们,更让他们参与到一些组织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制定。因此,培训地位的上升将会为培训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趋势三:培训内容的拓展化

企业培训在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各种知识、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开始逐步突破了传统狭窄的专业范围,将方向拓展到对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人文素质、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的进行培养和塑造,使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培训的内容还将朝着更深的层次发展,也就是说,培训不仅要关注组织成员的显能开发,还要更重视组织成员的潜能开发

趋势四:培训形式的多元化

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培训形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来共同推进培训;企业培训外包,由专业的培训公司承担;以及在线培训的等。而从具体的培训方式来看,更加地多式多样,如我们常说的远程培训、现场培训、自我的指导学习、岗位轮换、野外生存训练、人才孵化器、模拟公司等。实施多元化的培训将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更多的选择,从而为学习化社会的早日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趋势五:培训手段的智能化

篇(2)

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市场化、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

对于企业来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内容。如何为企业培养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员工,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培训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人的能力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无论组织的招聘标准多么严格,所聘人员与岗位要求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何况在面临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一、从企业成本控制的角度说培训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经济活动的成本。成本又分为固定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火电企业燃料占整个发电成本的70-80%左右,根据目前火电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在固定成本和上网电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燃料成本就是最大的变动成本,其次就是发电量。控制好了,就相当于掌握了电厂的利润指标。就发电企业而言传统成本管理的基本管理点是: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折旧、原材料的消耗定额、人员工资及福利、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及税金等。这些成本的控制更多的是数量上的控制,这些在成本分析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分析和控制。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大量隐性成本现象的存在成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科学的成本战略,将企业培训工作纳如到成本控制工程中,而员工培训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它是指企业通过教学或实践等方法促使员工的行为方式在知识、技术、品行、道德等方面有所改进或提高,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工作与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有成效的企业培训,来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是保证企业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企业培训,正成为企业适应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环境过程中日益重要的核心职能。培训工作的质量,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品质。这也将是21世纪的中国企业在竞争中超越对手的指标之一。谁拥有高质量的培训,谁就能有效的降低隐性成本,拥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胜筹码和能力。

二、从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说培训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归根到底,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使企业的员工成为现实的可用之才,便成为企业管理的要义。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最主要的观点“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但“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点,培训的地位日渐突出,而发电企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对于培训创新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基础,企业以人为本的实际表现,就是提供高效的培训,培训是给员工最好的福利,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最长远的投资。通过进行劳动竞赛、专业培训、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培训等各种性质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提升员工素质,使员工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出最大潜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员工自己营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寓教育于生活、工作,让员工认识到培训的目的是以个人利益、自我成长为重,将员工转化为有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所以培训对企业、对员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目前,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员工培训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培训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企业员工培训投入不足。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2、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方式简单,缺乏针对性。据调查,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少数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实际效果差。培训实践的效果分指两方面,其一为失败的培训,即企业所实施的培训对于员工的原始表现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二为训而无用的培训,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来自一份资料显示。对企业来说,一般的培训只有10-20%的转化率,也就是说,80-90%的培训资源成果被浪费了。另一方面,1999年的调查表明,92%的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大约20%的国有企业年人均教育经费只有10-30元。这不能不是个必须注意的问题了。

企业培训是一种投资。正受到政府、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方面,美国政府每年投资600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法国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占全国普通教育经费地25%;新加坡政府的投资达3000万新元。企业方面,摩托罗拉建有自己的大学,培训投资每年为1.2亿美元;GE公司用于培训的教育经费每年为9亿美元;国内方面,长虹投资1000万建立了培训中心,进行全员培训。与此同时,1999年5月,对北京地区部分企业的专题调查数据显示,有72%的高层人士非常重视中层管理队伍的培训。多数企业认为:培训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占64%;人才是培训出来的占44%;培训是稳定人才的手段的占36%。培训是高回报的投资,这一点已成为企业的共识。统计数据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元,可以创造50元的回报。对产企业来说,很难获得精确的财务数据来计算每个培训的收益,但企业的收益和培训之间毫无疑问有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了资金和资源,但通过培训以后,可以看到的结果是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内部管理的成本减少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了,这就是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回报。所以说,培训属于高回报的投资。

据美国培训与发展年会统计:投资培训的企业,其利润的提升比其他企业的平均值高37%,人均产值比平均值高57%,股票市值的提升比平均值高20%。

在过去50年间,国外企业的培训费用一直在稳步增加。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企业包括麦当劳都开办了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则建有自己的大学。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个很好的培训范例。

尽管目前仍有一些企业认为培训预算应随利润大小而波动,但最初的“培训成本观”已正在逐步淡化,进而转变为如今的“培训投资观”。如今在企业中常听许多负责培训的人力资源总监和总经理这样强调: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可见,中国企业的培训意识已经形成,中国的培训市场已经开始成长,将人员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已成明显趋势。

三、从企业发展战略中说培训的重要作用

以高井电厂为例, 高井热电厂有职工1452人,员工年龄结构41-50岁以上 963人,占66%,平均年龄44.27岁,中高级职称232人,占16%,初始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127人,占8%。数据表明平均年龄老化,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不合理的菱形结构,即体现企业发展后劲的青年员工比例偏少,高龄员工比例偏高。按照现有的人员进入和退出水平,未来5年,员工平均年龄将超过50岁,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承受工作压力和负荷的能力将降低,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对员工的在岗培训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自2009年,大唐国际高井热电厂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和激励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培训机制。在培训方面,制定了《高井热电厂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四级培训管理网,即:厂、部室、车间(值、队)、班组四级培训管理网络;形成多种培训种类及培训形式,这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和激励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培训机制的实施,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形成了能者升、庸者降、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为年轻技能人才开辟了一条快速成才的通道,营造了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留得住、用得上”的氛围。

截止到2011年2月份,高井电厂大专及以上人员总数达到了750人,占员工总数的51.65%,278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满足了高级岗位和主管岗位的人员需求,126人次被授予集团公司“112”人才和大唐国际安全生产专家。在技能鉴定工作中最近几年通过率均高于集团公司平均水平,尤其是技师和高级技师通过率连续三年位居几个直属厂前列。目前,主要生产部门现有生产技能人员836人,初级及以下214人,中级工105人,高级工449人,技师74人,高级技师10人。高级工级以上人员比例达到了53.71 %,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达到了8.85%和11.96‰,均超过了集团公司30%、5%和5‰标准值。

1.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

(1)培训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在与众多的高井员工调查中,“较多的培训机会”越来越成为吸引好员工加入和留住好员工的重要因素,从近2年的大学生就业需求来看,高井电厂也越来越受知名院校的青睐。对现工作岗位的培训,一定范围内阻止了高井电厂企业骨干跳槽去其它发电企业 ,不仅提升了在京发电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保证了高井电厂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不至于败下阵来。

(2)培训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把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价值取向、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文化氛围带给每位员工,培养了企业的团队精神,让员工团结在自己电厂的旗帜下,凝聚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只有这样,高井电厂虽老但才会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很好的后续发展前景,燃气扩建项目才会有后续的不竭动力。

(3)培训提高了企业战斗力。高井电厂采用非强制性的培训则反映了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员工在基本工资及福利待遇需求满足之后,更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要留住员工,特别是留住核心员工的心,光提供优厚的奖金待遇是不够的,要不断地给员工充电、加压,满足其对不断进步的需要,并在工作中体会到挑战的乐趣和自我价值,这是现代企业留人的秘诀。欧美一些知名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企业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就会减少抱怨,离职率也会降低。一些企业还把培训作为福利奖励给表现好的员工。这样,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强的战斗力。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

培训带来两大好处:一是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减少了的事故发生。研究发现.企业事故80%是员工不懂安全知识和违规操作造成的。高井电厂的员工通过“三讲一落实”等制度的培训,学到了安全知识,掌握了操作规程,自然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一线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夯实了本质安全的坚实基础,企业安全生产实现了连续两年无非停的历史最好成绩,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也取得了历史最好水平,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员工培训的加强改善了工作质量。通过对发电部、检修部及设备部等一线队伍的考问讲解及技术问答等日常培训,使一线员工提升了对所辖设备及检修工艺的认知和掌控能力,纠正了习惯错误,其直接结果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使企业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从员工的角度来说

(1)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员工的收入与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相关。为了追求更高收入,员工就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技能越高报酬越高。

(2)增强职业的稳定性。从企业来看,企业为了培训员工特别是培训特殊技能的员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随便解雇这些员工,为防止他们离去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总会千方百计留住他们。从员工来看,他们把参加培训、外出学习、脱产深造、出国进修等当作是企业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员工经过培训,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后,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就更有可能受到企业的重用或晋升,员工因此也更愿意在原企业服务。

(3)培训可以让员工更具竞争力。未来的发电行业将是充满了竞争的职场,随着人才机制的创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人才加入到竞争的队伍中,让员工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面对竞争,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只有不断学习,而培训则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高井电厂培训效果及现状评估,让我们对培训工作,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也将为今后电厂原址扩建工程储备了人才,为继续加大在岗员工的培训力度提供依据。未来的发电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化、白热化,在同等边界条件下,企业要发展,拥有最宝贵的人才是关键,而作为提升人才价值的企业培训必将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发电行业对培训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越来越专,越来越精。相信未来的发电企业,会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企业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释: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电力建设中引进了很多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所以技术的革命正在席卷而来,尤其是普遍应用的数字化电力建设中,需要员工在技能水平与电动数字化应用水平中均提高能力,适应新发展,但目前的员工技能与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员工考核机制为量化考核方式,与薪酬挂钩,该方式无法全面考核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水平,缺乏对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影响员工在学习与工作中技能水平的提升,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岗位分散导致培训效果打折

电力企业的特点是区域跨度大,面广点多、人员分散,难以进行集中培训,如果仅依靠简单的岗位培训较难达到培训目的,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差异较明显。

(四)新员工多,人员流动率高,培训任务较重

随着电力企业的扩张,为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接收了大批转调岗人员、转业军人以及非专业性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员工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水平不够,缺乏业务经验等问题,另外,临时承包公司的员工更是有文化水平较低,人员流动率太大的缺点,这种情况使培训工作任务加重。

二、适用于电力企业的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

(一)健全员工培训制度的重要性

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员工要想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只有培训可以实现。所以要健全培训制度,企业不仅可以在技术上提高员工的水平,还可根据企业的战略与发展,在培训中制定发展基调,做好有渗透性的思想意识培训,以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地位,占据人才主动权,将被动的人员选聘不足问题通过自身培训变为主动出击。这种类型的培养人才更易于公司管理、成本低,同时对公司有极大地忠诚度,是未来企业的最优人才。

(二)培训的计划管理

培训计划的设计、制定是企业发展方向的缩影,要在培训计划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完善与管理。员工方面,要广泛收集与参考各个基层级别与部分的意见与建议,可以以问卷的形式将数据与信息汇总起来;人事部门要针对这些问卷与反馈意见加以分析整理,统计出员工倾向与需求,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观,将培训计划制定出蓝本,供企业管理层查核与补充;最终形成培训的计划终稿,对培训计划的细节加以实施、完善、将所需配套落实。

(三)培训的实施管理

培训的实施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培训成果转化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培训的实施,很多电力企业,因为受历史传统影响较大,培训只是种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这样的培训是没有意义的。要珍惜员工的劳动与付出,重视员工情感归属的培养,以培训的形式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传承推进。

所以,推进培训实施是重中之重,需要各个机构与部门的全力配合,既在宣传中让员工有接受培训的意识,更应该让员工养成一种培训习惯,即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习惯,这才是培训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中结果导向的最佳体现。

三、电力企业培训的创新模式研究

(一)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首先,应该改变以往的授课式培训理念,知识以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员工,这种形式无法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将学习的目的从被动变为主动,设计一些行动有趣的课程才能吸引员工主动出击,自主学习。

其次,应该在培训逻辑上改变以往的理念,如,电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通常培训基调都很严肃,培训的方式也倾向于说教的方式,大部分是上级给下级做讲解等。但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有些知识与技术可能年轻一代接受得更快,适应得更好,尤其是在大数据平台中的应用,数控中的应用等,所以,培训理念要改变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将课程设置设计为“同师”模式,即,某一员工在哪项技能中非常突出,可以由他传授经验,制作培训材料,甚至主导培训课程。这种理念一旦形成,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求知意识,深入探寻意识,对拔高技术生产力贡献很大。

最后,应该改变以往书本式的培训方式,也改变报告式的培训方式,在课堂设计上,应该打破原有的“上传下达”式培训体制,将培训方式的选择权交予员工,由员工来根据需求与喜好决定哪些课程是有益的,哪些培训者是吸引人的等等,在培训上形成一种良性有效的循环,既让员工喜欢,又达到目的。

(二)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为员工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操相结合、实操与模拟相结合的互动培训方式。目前较受欢迎的新型培训方式有:

演练式:合理利用基地的设备、装置、流程与功能模块,针对电企开发适宜的实操教学培训方式;远程式:合理利用数字化平台站控系统、网络平台等开展“远程式”培训方式,不限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培训形式非常适合电力企业的地广特点;互动式:利用3D MAX动画系统制作课件,模拟仿真实操,开展讲学分步、练评一体的培训方式;情景再现:利用故事模拟的特效系统,展开现场情景的仿真效果,如案例分析模块等。

以上几种培训形式既生动又直观,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深入强化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问题解决与分析的能力,让员工在娱乐性、放松性、互动性的环境下主动学习,接受培训。这种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也丰富了电力员工生活单调枯燥的困境,是非常好的管理模式。

(三)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激励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员工培训考核机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将员工的能力水平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以此方式促进员工主动学习与吸纳新知识的意识,推动员工对自身技能的提升。

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可以如下设计:分岗位实行每半年的测试,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主观能动性、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并且实行全员360度评估体系,即将工作中有接触的领导与员工都纳入评价范围,针对各个方面给员工打分,之后汇总综合成绩,根据均分结果来制定工资系数以及薪酬奖励等。

篇(4)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处在知识化和信息革命化的发展经济时代中,并且发展的脚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加快,不管是什么企业都将面临全球化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力。将知识作为基础,大力的培养先进优秀的全能性人才,积极的储备相关方面工作,整体上提高工作员工的更新知识速度、员工的补充以及技能的提高。

一、企业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

(一)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实质上就是对企业中的工作员工进行培训,这也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的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投资项目活动。它的设置不仅可以对企业在持续发展和经营管理上起到有利的作用,还对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的作用。在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员工都会通过培训而变得更加成熟,因此,诸多员工就会选择另寻高就,就算没有离开,也会提出加薪等要求。因此,诸多企业都不会选择对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的培训不但能够提高工作员工的技能,从而提高工作的组织效率,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增强了员工归属感。企业中的良好培训体系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管理、知识提高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都起到改进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也因此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度进行了提升[1]。

(二)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实质上就是指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帮助,让员工可以确定他们在企业中的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并且给员工提供工作当中将职业素质进行增长的培训机遇,最终让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目标相互联系并协调起来,建立起员工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双赢关联,从而也结成一种紧密的共同利益整体。其中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相关组织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人与组织的发展需求,然后进行实施职业生涯的管理,这种叫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另一个是员工个人给自己职业生涯的实施和发展进行的管理,这种叫做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职业生涯管理应该成为可以满足管理人员、工作员工与企业之间需求的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它也是企业为工作员工制定的职业生涯帮助和规划发展的整体系列活动。企业需要认真的了解每一位工作员工的想法,尤其是核心工作人员,清楚他们的价值观、局限性以及优势等。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发展自身的发展政策、制度、目标和计划。

(三)企业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之间的关联

在企业中,工作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会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价值观、兴趣以及工作的环境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因此,在企业当中,工作员工所追求的利益不仅是限制在经济利益这个范围,更加重要的是把企业当作工作员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机会平台,在这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就是十分重要的一条途经。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和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一致,其中的重点就是在让工作员工的培训和他们的发展保持同步。通过对员工的兴趣、价值观以及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项职业生涯最终目标,然后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工作的轮换等诸多方法,让员工逐步的实现她们的职业生涯最终目标的过程。正因如此,诸多的企业都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对员工的培训相互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另一种双赢的效果。

二、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和培训的现状问题

(一)工程项目的核心人才太少

工作的员工往往都容易缺乏良好的发展机会以及良好的成长环境,从一个角度来说,十分优秀的相关专业性技术工作人员对于他们自身的未来发展总是感觉十分迷茫,最终导致员工离职率很高,核心性的工作人才常常出现十分严重的流失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岗的工作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逐渐下降,获得的绩效也往往都不太理想,这样的现象普遍发生[2]。

(二)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太少

独木桥形式的行政阶梯以及官本位等诸多现象都是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行政的职位晋升就是工作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唯一途径,而工作员工得到的福利和薪酬都和行政职位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一般在管理人员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性技术工作员工用的都是非所学的,有很多专业性的技术工作人员都没有办法得到合理的晋升,这也对工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

(三)管理人员的认识度不够

企业中的诸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工作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主要的工作项目在进行,诸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都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相关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是忽略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培训重要性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使会开展培训,培训的过程也严重的缺乏其战略性,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的培训项目都是工作当中的重点环节需求方向,完全的忽视了员工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相关内容体系。

三、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和培训的实施方案

(一)职业生涯的设计方案

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设计方案:第一,员工需要进行的就是员工自我的评估。职业生涯中的首要工作内容就是让员工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当前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志向,然后端正自我的态度、逐步前进、脚踏实地。进行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自己的特长、能力、兴趣、学时、思维方式等;第二,员工工作环境进行评估。每个人的工作背景都是处在社会当中,这和多种不同组织之间的关联不一致,因此,工作员工需要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关方面的影响因素都有一个充分的分析和认识,只有这样,工作的员工才可以在十分复杂的工作环境当中进行有的放矢,让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更加具有实际的意义;第三,让员工将理想的职业目标进行确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职业目标,确定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员工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明确了自身的志向之后,员工的人生目标也会变得更加清晰,然后个人的价值观、知识结构、人生观以及兴趣等都会围绕在这个目标的周边,不断地向其靠近[3]。

(二)明确相关原则组织

想确定进行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原则,就需要遵守这样几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动态性原则。对职业生涯进行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则是一个人只有一次的长时间动态性的过程。一般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成9个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中,人都会存在不一样的行为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因此,职业生态任务也会是不一样的,因此,职业生涯的管理也需要分成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进行其特点的研究,这就是动态性的原则;第二项原则是互动性原则。一家企业中,个人和企业之间在职业生涯的管理中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的状态,正因如此,职业生涯管理中就需要有互动性的原则,对必要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指导;第三项原则是利益结合原则。也就是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原则,职业生涯和产品不同,因此,对它们进行的管理也是不同的,企业的最终目标需要员工给予支持,而员工想要的发展也是企业可以协助提供相关的平台,然后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奉献聪明和才智[4]。

四、结束语

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工作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对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在优势位置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企业将工作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主要的核心发展部分,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同时也是企业可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所在。将工作内部的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进行全新的提升,就能够保证企业在强大的竞争中可以有较为稳定的优势地位。而这一切都要依赖于企业中的工作员工,因此,工作员工是一家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关键,同时也要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让企业可以保持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康敏,李斌.关于中部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后流失问题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01);15-16.

篇(5)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来提高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使得人类的工作更加简便。为了实现企业管理朝着现代管理方向发展,本文就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1]。本系统运用B/S架构进行设计,通过运用.NET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并实现,从而使得企业培训管理系统更加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

技术分析

.NET技术是微软公司为了应对Java软件技术的竞争,推出的Windows服务。通过.NET技术的不断改进,基于.NET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NET集成开发平台能够有效的支持Web服务软件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能够在系统互联网上进行简单的操作,为Internet的互联网用户提供访问功能[2]。通过运用.NET技术,能够为企业培训管理系统提供培训管理业务的访问的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存放在企业互联网中,在培训的时候可以随时进行访问。下图就是.NET技术集成运行的原理。

2.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培训管理的功能模块设计

在进行企业培训管理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用户业务处理流程和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培训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划分,将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学员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管理、学员档案打印、用户管理、图标展示、教师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3]。在企业培训管理系统中核心管理模块主要有学员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管理、学员档案打印、用户管理、图表信息展示。学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学员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导出、删除。不仅可以实现单个学员信息的录入,还可以运用Excel表格进行批量导入。学员信息统计主要是将学员的各种指标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培训专业比例统计、性别比例统计等。图表信息展示主要将学员的整体情况更加形象化的展示出来,对各种指标的统计信息进行图标展示。用户管理主要是针对用户的添加和删除。

2.2 培训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需要通过建立各种数据表格和表内数据的存储方式,将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进行设定,从而建立一个最佳性能的数据库模型,能够存储所有的数据,促进系统的开发和简化[4]。数据库在培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据库设计直接关系到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完整性。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是通过运用先进的数据建模软件Power Designer设计的。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业务数据从逻辑层到物理层进行组织、描述、存储,确保系统编程的实现。通过分析培训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该系统主要以用户为核心,通过运用配置表、文档、管理信息、配置文件等来进行建模。数据库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系统中重要数据表进行设计。

3.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种类比较多,本文主要介绍核心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统计、学员信息管理、图标展示几个方面。其中学员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学员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

学员信息修改界面可以对学员的信息、照片等进行修改,也可以对学员的信息进行添加和删除。另外学员信息档案打印功能也是通过页面实现。

另外,学员数据统计主要包括性别统计、专业统计、学员统计、培训等级统计、学员类别统计、职业技能统计等。

在图表展示方面,主要通过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将各种数据用图表展示出来,能够清晰的了解整体学员的分布情况,具有一目了然的优点。该系统中表格的生成主要通过运用微软的OWC技术,实现各种图表的绘制,并根据各种数据的实际情况生成各种图表。

3.2 培训管理系统难点技术的实现

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中,数据比较庞大,更新速度较快,如果服务器中的数据受到破坏,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服务器硬盘损坏、病毒、黑客攻击等。在系统难点技术方面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还原。另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对数据加密后,就能够确保数据安全,在本系统中的采用了RAS加密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其他难点技术方面也得到实现。

4.总结

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现有的编码技术基础,与人才管理理论进行融合,通过对.NET技术进行分析,在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进行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并在实际运用中实现了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的实现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铁岩.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探讨[J].商业时代,2010,15(06):135-136.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64-02

一、引言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中,人们普遍认为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技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进而也会要求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的这个核心资源展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新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知识爆炸使企业信息半径急剧扩张,进而人们认为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资源;本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创造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企业价值创造不仅仅是来源于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必须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交叉学科碰撞,使知识转化成智力和智能即完成知识创新,这样知识才能形成价值创造的首要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以形成他人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了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提出了组织学习理论,即通过组织学习以使信息与知识整合成企业智能。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管理围绕的核心资源发生了变化即劳动技能―信息知识―知识智能,这势必要求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也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

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依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管理也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依照大机器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工艺和工序),制定了标准操作法,简化了工人的操作步骤,提高员工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员工个人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跨入信息化管理时代以后,ERP、MRP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时期,由于对信息和知识的高度重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单单针对员工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员工新知识的灌输和知识半径的扩展。由于企业对系统性知识的需求,一大批咨询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其提供的统一标准化的外聘讲师培训成为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持续竞争力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因此,新型的培训模式首先要更多地关注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平台,进而提供知识信息碰撞机会,实现了企业的知识创新。其次,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高企业智能。第三,随着各种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现代企业已经具备开展以高科技媒介为辅助工具的新型培训方式的条件,因此,现代企业培训要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中相对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企业培训在地点、时间、内容和考核方面的多样化和柔性化,针对知识特性展开,提高企业培训效能。第四,面对着知识信息的几何增长速度,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培训职能应由提供知识产品转移到提供学习服务上来。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在当前的企业实践中,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基本上处于脱节状态。企业知识管理的引入,并没有带来培训方面的响应转变,下面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与制度、战略和观念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的总体整合进行系统的分析。

现代企业将更多地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来组织和运作,因此,传统的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直线制、职能制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应当建立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观念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构建学习型组织,就要建立起“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学习氛围,使得员工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在制度方面,企业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前提之下,传统企业所建立的职位晋升机制已经没有生存的组织环境,因此,新型的激励机制应该着重针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从薪酬和自我实现方面来设计。在企业战略方面,企业的培训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培训部门的任务应该在于帮助企业预测执行企业战略所需要的技能,并确定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帮助企业构建所需要的技能,做到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

四、企业智能培训模式实施与运行

企业智能培训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系统所获取、储存、生产以及共享的知识来扩充企业培训资源库,同时运用系统所具有的知识获取路径功能,来更好地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只有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隐性和显性知识的同时,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搜寻外部的有价值的信息,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对一系列知识进行整合创新,才能达到企业整体智能的提高。

1.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

面对海量增长的信息,正规的企业培训难以满足知识的几何增长速度,而非正式学习的产生满足了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渴求。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合适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植根于企业日常工作、企业项目运作、企业研发等情境之中,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互动来达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

研究表明,当人们认识到可以立刻应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掌握的知识也最有效。首先,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情景嵌入式学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安排学习。因此,企业应当创设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完善企业网络平台,重视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同时淡化企业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实现企业培训效能的大幅提高。

2.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

与传统企业的培训相比,知识经济下,企业面临的知识来源范围无限扩大,员工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传统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搜索引擎、blog、podcasting、web2.0的应用都将被应用到企业培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满足了员工对于企业外部知识的搜索,便于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及时对企业知识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因此,随之而兴起的实践社区、试听培训、E-learning、虚拟现实、虚拟教室技术等培训方式相比于传统培训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完成了培训部门由提供知识产品向提供学习服务的职能转变。

3.提升培训单位的战略地位,创办“企业大学”

目前,很多公司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中心,而大部分企业的培训中心还没有独立出来,而是下属于人力资源部。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培训中心的设立和知识管理中心的设立同等重要。企业需要提升培训中心的战略地位,做到培训中心与企业战略决策层、业务执行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从而使培训方案的制定,能够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及时补充业务执行中出现的技能或知识短缺。

企业大学是目前很多卓越企业培训员工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集员工学习、知识交流和教育培训于一体,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型人才。其出发点主要是强化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能力,推广企业的经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研究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通过所设计的多样化培训方式使员工学习并掌握沟通和合作、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是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员工学习过程,与企业发展、个人职业发展和学习过程相一致。

篇(7)

一、引言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中,人们普遍认为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技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进而也会要求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的这个核心资源展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人到了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新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知识爆炸使企业信息半径急剧扩张,进而人们认为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资源;本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创造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企业价值创造不仅仅是来源于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必须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交叉学科碰撞,使知识转化成智力和智能即完成知识创新,这样知识才能形成价值创造的首要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以形成他人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了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提出了组织学习理论,即通过组织学习以使信息与知识整合成企业智能。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管理围绕的核心资源发生了变化即劳动技能一信息知识一知识智能,这势必要求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也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

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依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管理也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依照大机器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工艺和工序),制定了标准操作法,简化了工人的操作步骤,提高员工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员工个人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跨入信息化管理时代以后,ERP,MRP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时期,由于对信息和知识的高度重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单单针对员工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员工新知识的灌输和知识半径的扩展。由于企业对系统性知识的需求,一大批咨询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其提供的统一标准化的外聘讲师培训成为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持续竞争力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因此,新型的培训模式首先要更多地关注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平台,进而提供知识信息碰撞机会,实现了企业的知识创新。其次,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高企业智能。第三,随着各种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现代企业已经具备开展以高科技媒介为辅助工具的新型培创“方式的条件,因此,现代企业培训要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中相对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企业培训在地点、时间、内容和考核方面的多样化和柔性化,针对知识特性展开,提高企业培训效能。第四,面对着知识信息的几何增长速度,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培训职能应由提供知识产品转移到提供学习服务上来。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在当前的企业实践中,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基本上处于脱节状态。企业知识管理的引人,并没有带来培训方面的响应转变,下面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与制度、战略和观念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的总体整合进行系统的分析。

现代企业将更多地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来组织和运作,因此,传统的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直线制、职能制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应当建立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观念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构建学习型组织,就要建立起“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学习氛围,使得员工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在制度方面,企业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前提之下,传统企业所建立的职位晋升机制己经没有生存的组织环境,因此,新型的激励机制应该着重针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从薪酬和自我实现方面来设计。在企业战略方面,企业的培训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培训部门的任务应该在于帮助企业预测执行企业战略所需要的技能,并确定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帮助企业构建所需要的技能,做到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

四、企业智能培训模式实施与运行

企业智能培训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系统所获取、储存、生产以及共享的知识来扩充企业培训资源库,同时运用系统所具有的知识获取路径功能,来更好地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只有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隐性和显性知识的同时,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搜寻外部的有价值的信息,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对一系列知识进行整合创新,才一能达到企业整体智能的提高。

1.将非正式学习融人到企业培训体系中

面对海量增长的信息,正规的企业培训难以满足知识的几何增长速度,而非正式学习的产生满足了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渴求。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合适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植根于企业日常工作、企业项目运作、企业研发等情境之中,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互动来达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

研究表明,当人们认识到可以立刻应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掌握的知识也最有效。首先,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情景嵌人式学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安排学习。因此,企业应当创设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完善企业网络平台,重视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同时淡化企业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实现企业培训效能的大幅提高。

2.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

与传统企业的培训相比,知识经济下,企业面临的知识来源范围无限扩大,员工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传统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搜索引擎、blog .podcasting, web2.0的应用都将被应用到企业培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满足了员工对于企业外部知识的搜索,便于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及时对企业知识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因此,随之而兴起的实践社区、试听培训、E-learning、虚拟现实、虚拟教室技术等培训方式相比于传统培训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完成了培训部门由提供知识产品向提供学习服务的职能转变。

篇(8)

山东阳谷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教兴企”发展战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指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大力规范内部教育培训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等科学规范的培训流程,逐步构建符合内部教育培训质量管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搞好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

开展准确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开展哪些培训,清楚培训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培训要使哪些具体活动得以改进。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制定公司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定方式。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在每次培训前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对各类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教师等进行细致的安排。在每月培训完成后对本月培训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完成培训的,承办部门要填写月度培训计划调整申请书,确保培训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

1.积极创新,广泛开展岗位培训

在搞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采纳各单位的合理化建议,在岗位培训内容和形式上狠下工夫,按不同岗位职务的需要,进行多内容、多层次、多规格的培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做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相结合;与企业精神文明、企业文化相结合,以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逐步创新培训思路、优化培训格局。

2.鼓励学习,积极开展学历教育

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坚持学以致用、按需培训的原则,不断提高本专业、本岗位的工作能力。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员工首先提出申请,填写职工学历教育审批表,经市公司批准,即可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凡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员工,经省集团公司认证后,按照一定比例报销部分费用,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实践,扎实开展技能竞赛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是阳谷电业人永恒的追求。在每次比武前,公司都严格按照比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由学到练到比,一环扣一环,真正实现了“以比促学,以练促训”的工作目标。同时,公司把每年开展的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均纳入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对获得省、市公司单项技术比武团体前三名的主办、承办、参赛单位,按照不同成绩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市公司技术比武个人前六名的优秀选手按省、市公司奖励金额进行同等数额的奖励。

三、健全管理体系,合理使用经费

1.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了培训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把活动的各个环节纳入公司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使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遵循“归口管理、分层实施、各负其责”的原则,明确了公司、部室及班组培训管理内容和培训责任。二是修订完善了《阳谷县供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标准》、《阳谷县供电公司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管理。

2.足额提取,合理使用经费

员工教育培训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提取比例不低于工资总额的6%,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和经费使用制度,做到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尤其在职工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的开发研究中,公司列专门资金计划,鼓励员工改革创新,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

四、加强基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1.建设高标准培训基地

在建好电教室等培训场地的同时,2010年又建设了占地14.3亩的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基地设大型钢结构实训场1处,内设模拟配电室、电能表接线仿真实训室等8处;设综合大教室1处,可容纳180名学员接受培训授课;设多媒体教室1个,共安装43台电脑;设导线绑扎和压接实训场等4处,可同时容纳50人进行不同项目的操作训练;室外设有架空配电线路实训场1处,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分4个训练区,可同时容纳40人进行登杆、杆上作业及附件安装、高压杆上作业、低压接户线等项目的操作训练;基地内还设有宿舍、餐厅、接待室、小会议室、小型图书室、阅览室等配套设施,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

2.选用高素质兼职教师

优化兼职教师选拔工作机制,选树一批学习成才的带头人,依靠各类骨干带动整体提高,让典型员工在文化学习、专业训练、技术培训中担任兼职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实现人才的滚动式发展,不断储备和扩充师资力量。

五、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是考查参培人员的知识、技能是否得到提升,工作态度是否得到改善,工作绩效是否得到提高,培训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等。培训效果评估坚持客观适用、全面评价、重点突出的原则,对培训计划、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教师授课水平等进行评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评估法和访谈评估法。问卷评估法即在培训结束后,采取现场答卷的方法对培训进行全面评估,此方法适用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属普及性的或是讲解后能马上应用的培训。访谈评估法即通过与员工交流谈心,了解员工对培训方案和学习方法的反映,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性的看法,了解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因素等。

六、培训取得的成果

内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意识、学习态度,改进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过程中的不足,培训目标值也得到有效改善。月度计划落实率达100%,学员出勤率达98%以上,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考试优秀率达30%以上,学员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

1.创新成果硕果累累

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一些新技术、新工具得以研发,创新成果和最佳实践成绩突出。“绑线整理钳”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优秀应用成果奖”,“拉线制作器”获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4月,公司组织了23项管理创新和优秀应用成果,有8项创新成果获得山东省管理创新和优秀应用成果奖;2009年6月,公司组织了17项最佳实践,有11项入选市公司的最佳实践库;2010年元月,公司有11项最佳实践入选集团公司最佳实践库;2010年5月,公司组织了28项最佳实践,有13项入选市公司的最佳实践库。

2.员工技能显著增强

篇(9)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高级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的要求,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引入职业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竞争力。

一、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长期以来是“教师主导课堂、教材主导内容、课堂主导课程、考试主导考核”。这种教学,没有发挥老师的创造性,更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严重脱离学习的本性。

二是教学方法简单,学生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占学时学分较少,加之普遍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到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涵盖教学知识点上,缺乏改革的动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教学内容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性较差。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并配以少数量的案例教学,理论授课占绝大部分比例,实践教学比例课时比重过低,学生很少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能力差。

现有的培训模块的课程设计通常以介绍理论为主,突出培训的重要性,对于结合企业实际的培训涉及很少。培训师课程的引入,可以弥补现有课程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让学生了解实际培训需要和模拟真实培训情景。

二、基于培训师课程的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1.培训师及其课程体系设置

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培训师的国家职业标准,把培训师的职业等级分为助理、企业和高级培训师三个级别,并对培训师做了如下定义:培训师是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能够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手段,策划、开发、营销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从事培训教学、培训管理和培训咨询活动的人员。

培训师课程体系设置包含三个模块,一是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二是职业技能,即培训师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等;三是心理特质,即通过心理定向训练和对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促进培训师职业心理特质的稳定和成熟。

2.基于培训师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设计

(1)企培师课程的引入。引导学生对培训师职业进行系统了解,培训师是一个综合专家、教师、咨询师等多种角色的复合型岗位。在课程实施时,通过录像展示、资料搜集等手段,展现培训师课程讲授魅力,培养其职业兴趣。

(2)企培师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培训师核心的培训技能涉及培训方法、课程设计与研发、教育技术、演讲与表达、评价与反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演练与实习等。课程实施时,可以通过各项活动设计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其中。

3.基于企业内训师课程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

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培训师考试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培训师与教师的区别进行思考,让学生了解其差异,进一步阐释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表达者和主导者。

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培训技巧。设计上台演讲的体验分享和评价、表意练习、3分钟培训师等活动,按团队进行讨论。针对演讲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有效演讲的七大要点姿势。设计3分钟培训师活动,请各小组组织一次主题培训,并上台呈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学习到培训师培训的关键技巧,掌握培训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课堂掌控和自我情绪管理的技巧。

4.课程考核

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考核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采取现场模拟授课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学生可根据其专业特点选择新员工培训、安全培训、企业文化和新工艺等内容进行现场模拟授课。课程考核形式即是模拟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职业培训师课程是在培训师已具备一定基础上开展的,对个人素质和技能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学生尚不能达到中高级培训师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郑磊:服装的品牌化经营在我国来说应该也就是近十年的时间。以往的服装企业,包括那些规模型的服装品牌商往往是依靠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机遇与背景成长起来的。因此,对于如何实行品牌化经营,如何将产品营销转变为品牌营销还存在一些经营上的不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经营方法,也可以说我们的品牌企业家们都是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型企业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如果经验不能够传播、不能够交流、不能够更新,那么就会慢慢形成“经验主义”,这对于企业品牌化经营来说将会是一个致命的陷阱。

所以,作为一个培训师而言,它不仅能够看到企业经营的问题在哪里,而且能够通过短时的培训为企业或多或少的解决一些问题。培训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与操作方法的传播者,同样也是一个企业与渠道沟通的桥梁,他不是一个在订货会时打发时间的幌子或招牌。如果说在仅仅两三个小时之内能够让那些听众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就是无稽之谈了,但通过讲师所宣讲出来的品牌文化、品牌理念以及品牌经营的方法与操作技巧,却是可以让听众得以理解与实践的。所以说,培训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它只是一种协助方式。

记者:经常会有人问:您既没在服装企业工作过,也没有经营过服装,那您所讲的那些实用吗?

郑磊:我有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方面来说。如果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企业里的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其它管理者,他们所工作的环境与内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容易改变的,自然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如果以这种单一的固定思维去给别家企业套用往往会很危险。因此对于培训师来讲,不仅要“专”,而且还要“博”。早在02、03两年的时间里,我对环杭州湾地区、泉州地区及珠三角地区十几个城市的服装产业亲自做过调研,深入到每一个村镇,与大大小小上千家的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过交流,不同经营形式、不同经营方法以及不同经营的规模我都亲自调查过,因此我熟悉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经营差异。而我所从事的咨询与规划工作也不仅仅是出个方案、写个策划书而已,我要亲自参与到执行过程中,将每一步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列清,让自己成为这个企业的一份子,这样才能够保证方案顺利实施,即使发生偏差也能够及时改正。

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讲,我所从事的工作是服装行业的第五种经营业态。在传统的服装经营过程中,产供销一体的、虚拟经营的、单一加工的以及纯销售型的经营方式被称为传统经营业态。随着消费市场品牌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服装企业的品牌化经营也成为了必然,“品牌资源经营”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经营业态。它需要将品牌在运营之中所能够产生的所有资源与可利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其中“经验”与“资讯”也可以成为资源经营的一部分。这也是行业细分的一种表现,我所讲授的内容便是与受训企业相关品牌的“经验”与“资讯”。

记者:现在服装企业对于培训越来越重视,但现在服装行业的培训机构与个人有很多,怎么才能让企业找到实用的培训讲师?

郑磊:应该说现在可以为服装行业内企业培训的机构与个人有很多,好似到了“鱼目混珠”的地步。如果仅是从机构种类来讲大致可以分为全行业型与专业型两种:全行业型的培训机构与个人是指可以对多个行业的企业进行培训的机构,比如他不仅可以为服装行业讲课,还可以给食品、家电、医药等行业企业或人士进行诸如销售技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这类的培训。另一类的专业型培训则指那些只为服装行业内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培训的机构。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独立运作的培训讲师,过去戏称为“跑单帮”的,比如像我。应该说无论是全行业的还是专业的,他们都会有一些特点,也就是善于培训的专长,受训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寻找适合的培训机构。

在选择培训讲师之时,我认为可以关注几点:第一点是该讲师的培训与工作专长,他的能力在哪里,他适合做哪方面的培训。对于那些自认样样精通的讲师,怕到时只会是“样样稀松”;第二点则是该讲师是否有些著作或文章,企业方可以通过这些文字资料来了解讲师是否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以及他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与思路;最后一点,可以适时的与他沟通一下企业方想培训的议题,针对一些具体的课目听一听他的小范围讲解,这样也可以知道他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也可以让讲师向企业提供一份较为详细的培训大纲,交流一下引用的案例,这样也可以看出该讲师的专业性及授课能力。

记者:企业的老板或是部门经理对自己企业的认识会更高,为什么效果反而不如讲师来得更好?

郑磊:一方面如同我前边所讲的,“术业有专攻”,一个经营或管理很好的人不一定善于总结、归纳,做起来很容易但讲起来却不知从何说起,有点“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的感觉;另一方面,一个陌生的培训师与一个熟悉的老板说出同样的话,下边的企业人员或商们往往会更认同培训师所讲授的内容,因为他们怕老板是“王婆卖瓜”,在诳他们。

记者:那么以您的经验来看,怎么样才能让仅仅几个小时的培训课更有效果,让听课人员记得牢、用的上?

郑磊:企业不要奢望几个小时的培训课就会让听者产生“质”的飞跃,或是期望听者能够掌握多少多少的知识。我以我的授课方式为例,比如对于一场三个小时的服装订货会商的培训,我的整体课程内容设置会是:60%是他们日常工作中都会碰到的一些事情,这些内容的引出是为了讲解一些工作方法与操作技巧,是为了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应用或补充而设置的;30%是带有少部分理论性与经验性的内容,是帮助他们对工作与经营的总结,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是什么;最后的10%则是一些与商经营相关的新知识、新资讯,是帮助他们丰富视野、提高行业认知的内容。在课程内会穿插一些与该品牌经营类似的案例,比如商是经营女装的就会引用一些他们所熟知女装品牌企业的案例等等。尽量让他们感觉培训课里所讲授的内容都是他们日常工作相关的内容,是自己所能够应用得到的方法,这样他们才会实践,才会应用。空讲大道理或是举一些需要深思的案例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毕竟时间有限。

有时为了提高授课效果,也为了让听课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听课而不是去记录,我会在与企业方确定完培训内容之后顺便为他们制作一份《培训讲习题》,也就是一份培训记录。在几页纸上编辑本次培训课的主要议题,根据我自己的幻灯片将讲课的内容制作成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这样每位听者在听课之时会人手一本,边听边填,即减少了书写记录的时间,不会影响他的听课效率;还会在课程之后,将已经填写丰富的记录带回家,作为反复学习的资料使用。

我认为,无论课程设置是什么样式,最关键的是要贴近听者的需求,以他们能够亲自操作验证,而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应用的内容才是最佳的。

记者:服装企业在做培训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您可以最后为我们说说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

篇(11)

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管理方式的滞后性使企业的员工培训效果不佳。企业管理者的观念落后则使得其在管理上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企业资源培训不成规模,造成员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深。一些培训活动不能与员工的需求相符,评价方案和培训教师缺失导致培训效果较差。企业制定培训计划,但执行力度不高,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无法实施。在高校教学中,人力资源培训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导致员工培训兴趣较低。在培训后的反馈途径中虽然能获得一些有效信息,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上较差。除此之外,企业文化传播也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企业将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主要目标,而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上则存在明显的不足现象。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缺乏归属感,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因此导致个人价值无法发挥。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战略实施对策

1.制定科学有效地培训内容人力资源培训需要管理者制定长期的计划,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实践证明,完善的培训制度是提高培训效率的关键。企业培训内容可分为普及型、专业型和拓展型三种。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综合考虑职工的年龄、学历、能力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完整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因此企业培训不仅是岗位技能的培训,更是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架起沟通桥梁的重要方式。另外,培训内容合理性还能够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稳定性,保持员工的情绪良好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加强培训应与时俱进,通过正确的培训方式树立员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的培训内容包括全面的评价体系、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在企业内部实施以老带新的制度,以确保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使其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步调保持一致。在企业内部实施以老带新的原则,老员工负责企业文化的传播,新员工则要从多个角度看待员工培训,致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则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对应的培训方案,提高其工作所需技能。管理者在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目标,站在培训者的角度制定满足其未来发展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针对发展较好的员工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2.选择恰当的培训时间企业在制定培训策略时要综合考虑培训效益和企业发展目标等问题。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以满足员工个性需求和创造利润为主。培训要尽量以简短、高效特点,以满足现代年轻人压力大、时间不充足的特点,避免培训过于模式化,影响员工的休息,又影响培训效果。在选择节假日进行培训时,要注意员工情绪,周末培训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员工成为受益者,降低其工作压力。企业管理者应从这个角度进行剖析,使管理者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从而接受周末培训。总之,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培训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企业可投入资金为其提供企业外部培训,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3.寻求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培训手段的单一性是影响培训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企业应实施多样化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实施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实施。企业培训应从企业培训需求和员工需求两个方面出发。目前,多数企业将多媒体PPT作为企业培训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多媒体课件,可拓展培训内容,使培训过程清晰化,提高培训效率。企业管理人员要随时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策略调整,做到精准判断。同时,其要具有高度的战略组织能力,组织综合性的培训策略。将培训重点放在创造力和专业能力提高上,以实践为主,弱化理论培训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切实操作等方式使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另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员工的相互沟通,促进全员共同进步。如对于一线操作人员,则应以提高其专业技能为主,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将工作流程记录下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从而深化员工对工作流程的认识。管理者还应在具体的操作中给予其指导,提高工作技能。培训讲师要具有切身体验,才能够在培训过程中获得员工的认可。因此对于培训来说,掌握一定的经验基础十分重要。培训过程要摆脱枯燥性和单一性,以确保员工在积极的情绪中参加培训,增强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