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1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当前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1.2档案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的达标升级工作。但达标工作作为一项运动,一次考试在进行,整个过程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达标以后,就出现后力不足,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再由于部分领导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1.3软件开发应用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档案部门已建立的计算机档案检索系统有限多相似之处,有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复,是一种浪费。很多单位过分注重自己出成果而不愿采用别的单位研制的软件,同时封锁一技之长的技术经验。应当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通用软件开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作,通用软件提供灵活扩充的功能和自编程软件接口。各单位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集众家所长,研制优化通用的各类应用软件。
1.4计算机应用两种知识的结合问题
在应用计算机的开发试验中,曾出现两种欠妥的做法。一是完全依赖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去研制,因为他们对档案管理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致实用性差;二是主要由档案工作者去研制,以致功能低。只有对档案管理业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改进档案业务有着科学的创想,才能搞好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既要重视计算机软件知识,又要重视档案管理业务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特别是今后为扩大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更需要两种知识的结合,更需要档案业务人员的主动进取精神。
1.5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不充分
虽然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普及工作,并且较多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开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工作,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工作仍然显得不充分。在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中,档案管理人员已经开始使用采购的计算机等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但是由于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有着高质量的数据输入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无法进行很好的计算机数据输入,也就决定了在进行实际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中无法很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所输入的数据量十分巨大,而且大多数是需要手工完成的,因此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显然效果不好。
2.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思考
2.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科学的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整个档案管理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由于纸质载体的时空局限性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因此电子档案以其存贮方式的高密度、传输迅速、体质轻巧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厚爱,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着眼科技发展的趋势,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积思考解决档案新新载体方面的问题,如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成本收入、载体寿命等,站在时空的高度,总结档案载体从难到易,档案信息传播与转化从慢到快,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限性逐渐减弱等规律,思考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适应档案新载体的保护,思考档案馆库的建筑风格,档案库房的设计、室内设计的布置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思考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学会现代化管理技术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可以广泛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共享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又要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转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通过技术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鉴定、利用和保密控制等,以适应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
2.3建立现代档案管理体制
目前,档案管理体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关系不顺,相互封闭,各自为政,设施陈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档案管理体制,档案馆与行政机会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档案馆设施设备要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以利于档案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其档案管理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档案管理体制应将传统的档案服务提升为信息和知识服务,在不同的类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制度建设的试点与探索,进一步理顺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使其朝着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制度来协调各方向关系,要将依法治档纳入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旋律。宏观上,依照档案法检查督促档案行为实现宏观的间接指导,微观上依据健全的档案标准化体系,体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
2.4建立现代化档案工作机制
一、总体要求
按照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检索科学化的要求,规范机关档案室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行电子文件管理;档案馆自身要按照省、市“数字”的建设要求,逐步完成各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继续加紧局(馆)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丰富数据库内容;继续强化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的数据库建设,实现全文查阅功能;继续强化局域网及办公自动化的实际应用;继续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二、目标任务
⑴抓紧做好数字档案馆项目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对部分全宗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积极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⑵馆内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方面,完成馆藏企事业档案的文件录入。⑶现行文件数据库建设方面,继续加强馆内全文查阅。⑷网站建设方面,继续充实网页内容,加快信息更新速度,适时对网站进行页面、栏目调整。⑸基层档案室档案现代化管理建设方面,继续深化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实施档案进馆与档案电子文件目录进馆相结合的新的进馆要求,加强电子目录中心的建设;试点档案登记备份。⑹局馆内办公自动化方面,深化、完善办公自动化,配合市“数字”的政务信息化工作。
三、主要措施
现代化管理早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我们学校的档案、图书管理也要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众所周知,现代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技术要求。
然而,我们学校的档案、图书管理和我们国家的档案管理一样,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基础档案管理存在的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要求的问题与不足,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内目录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五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六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七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从以上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档案、图书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1、全方面普查图书、案卷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那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的重复与低效率状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
3、结合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直接影响输入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期重要基础工作。以国家的总体规定为原则,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自己图书和案卷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们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确保检索到全部内容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我们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而且,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还要做到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目名称,确保检索准确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的是能检索到全部内容,而题目名称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准确率。可是仅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必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规范题名要掌握的原则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佳木斯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佳木斯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
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就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就删除多余的赘词。文件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我们就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就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
以上完善的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项措施,为档案管理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最基础的准备。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由于档案、图书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为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在著录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图书、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提高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既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如何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科学的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整个档案管理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档案随之开始了它的第三次革命—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演进。由于纸质载体的时空局限性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因此电子档案以其存贮方式的高密度、传输迅速、体质轻巧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厚爱,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着眼科技发展的趋势,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积思考解决档案新新载体方面的问题,如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成本收入、载体寿命等,站在时空的高度,总结档案载体从难到易,档案信息传播与转化从慢到快,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限性逐渐减弱等规律,思考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适应档案新载体的保护,思考档案馆库的建筑风格,档案库房的设计、室内设计的布置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思考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学会现代化管理技术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可以广泛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共享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又要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转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通过技术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鉴定、利用和保密控制等,以适应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
3.建立现代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档案管理体制,对发挥档案信息载体作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档案管理体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关系不顺,相互封闭,各自为政,设施陈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档案管理体制,档案馆与行政机会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档案馆设施设备要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以利于档案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其档案管理职责。
2、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
3、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
4、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
5、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6、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
二、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的对策
1、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2、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3、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室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室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普及,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朝着信息化,数字化不断迈进,档案基础管理工作作为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管理中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推进我国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1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1 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标准规范
n案的标准,规范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档案管理基础工作通过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可以实现档案规范化的这一要求,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查阅,同时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还可以使档案的管理实现分部门分事项的针对性的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精准性。然而现阶段一些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愿意投入很多的人力和财力,从而导致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出现问题,出现整体不规范分类不准确等各种情况。例如由于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的原因,导致在档案的基础工作中造成档案的丢失损害,或者在档案的分类中出现错误,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会影响档案的完整性,也不利于档案的规整,非常不利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1.2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可以保障档案检索的准确性
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仅要求档案基础工作人员做好档案的规范性,还要确保档案检索的准确性。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档案的输入和归纳过程中保证档案内容的准确性,提供关键词或者相关的内容概括,对于档案中内容不完整的内容要进行重新编写,方便用关键词或者内容概括进行检索查找,使人们更快的查找到所需档案的资料。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档案检索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检索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1.3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保障档案管理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要求档案规范并且方便检索查找,这就会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如果档案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就会限制档案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档案也有轻重缓解,有的档案企业会经常用到,使用率非常高,而有的档案相对使用率就会低,因此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先去归纳整理那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使用率高的档案内容,然后再对使用率较低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同时注意不能因为档案的使用率较低就不整理,要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
2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现状
2.1 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高
现阶段我国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比较偏大,相对年轻人他们的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会比较弱,因此就会很难接受新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无法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限制了档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不断普及,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档案管理的知识结构比较传统落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缺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
2.2 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档案的档号,然后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很多员工缺乏专业的档案分类整理知识,导致很是多员工在进行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时行为不规范,例如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缺少目录号或者档号的命名不规范等一些列的问题,导致档案不能及时查找。另外,还有的情况是档案的标题命名非常不合理,导致档案内容和档案标题形成巨大反差,使单位很难精准的查找到所需档案信息,增加了检索的难度。另外,由于员工档案专业知识的缺乏也会导致员工在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时,出现分类不准的情况,使档案资源变得非常混乱,无法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2.3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普及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大部分还没有普及计算机管理,还是以人工度档案进行整理归档,而人的精准率很显然不能和现代化的计算机相比,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失误。另外,现代化技术的普及率较低,导致在信息检索方面不利于档案的全面查找,在检索过程中由于内容的漏洞导致查找不到所需资源,使档案的利用率降低,档案检索效率低而且麻烦等一些列问题都限制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2.4 档案保管不当造成缺失
现在很多的档案还没有完全实现实体向电子档案的转化,很多的实体档案由于单位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出现保存不当的现象,有些档案已经出现少页,缺角等情况,甚至有些档案已经完全丢失,无法找回。
3 有效展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首先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建设,使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建设,一方面是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提升工作人员档案专业知识确保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对档案进行合理的整理分类,操作规范,保证员工可以高效率的完成需要做的工作,另外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需要加强对员工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技术的应用来辅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好的展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3.2 注意档案管理从起草公文开始,做好档案管理的前期工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要求档案工作的每一个流程,从开始到结束,档案工作是从公文开始进行的,因此就需要在起草公文的时候就进行严格的要求,首先注重收集整理手稿,然后再到文件的接收,做到从文件的手稿到后期接收的文件,每一个流程都有明确的记录。对于非常重要的文件,要填写明确的承办单,保证文件的每一个传阅过程都有详细的记录,随时可以查阅到文件的去向,方便文件的及时收回,单位领导需要清楚地知道文件的信息报告和处理结果。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对文件处理的每一个具体的流程都进行管理,每一份文件的记录都应该得到妥善保管,做好档案管理的前期工作,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3.3 推进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向现代化迈进
要想更好的展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就需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检索时,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关键词,目录等进行检索方便快捷。另外,推进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现代化建设,可以很多程度上避免一些人为的出现的错误,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准确率。通过现代化技术对档案信息整理划分,统一划分,逐步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当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毕竟现在网络环境比较复杂,还有可能会受到病毒入侵,存着一些网络安全隐患,所以在对电子档案保存时一定要注意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储存,提升对电子档案的维护水平。
3.4 加强对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力度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明确每个员工的具体职责,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抽查,确保每个员工都认真的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另外,需要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明确档案基础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严格要求员工按照具体的档案操作流程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规范性,避免出现一些列整理分类的差错。
3.5 提升员工的档案意识和服务意识
首先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是员工有能力做好档案的整理归类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其次,就是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无论是档案工作还是档案工作的管理都需要提升员工的服务精神,现阶段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普及,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于可以网上办公,方便员工更好的为人民提供档案服务,优质的服务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3.6 将之前的案卷进行重新整理
现阶段,各单位随着档案的不断增加,对档案的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之前的一些整理并不规范的档案需要进行重新整理的工作,从而使档案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在将之前的档案进行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需要将那些相互之间有管理的档案整理在一块。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卷内目录,没有页码,缺少案卷标题或者案卷标题不清楚的档案要将缺失的内容进行添加,从而确保档案的规范,档案的重新整理可以更加方面档案的保存,也能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作为现代换档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展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有助于确保档案的规范性,准确性,提高档案的使用率,使档案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同时推进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⒖嘉南
[1]于梦.浅谈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21:254.
[2]于彬彬,王樱蓓.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03:189.
[3]许丽英.浅谈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化管理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11:264.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files to confor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update the content, scope of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file collection way, method and personnel files of service object is our personnel file managers need to face and think seriously of the problem. Th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for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data.
Key words: file management; data;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3.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4.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5.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和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6.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二、促进档案数据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做好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
1、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
2)开展在线服务。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2、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
1、在我国没有构建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且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兼容性差,制约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3、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现阶段很多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都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线路进行,这样的档案就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
1、文书电子档案整理
1)内部文件。将不同组织机构、年代、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期限定期拷贝,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盘上方便利用。为了确保文书电子文件组盘统一规范,应由档案部门在接收归档文件时集中完成,组盘后,档案人员应以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命题,并建立文书档案盘内文件目录,便于计算机对盘内文件查找。
2)外来文件。通过文书室处理,扫描成影像文件进入网络,各类公文的传递、批办、督办均在网上操作。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由业务部门掌握,处理完毕的文件由承办部门根据文件的重要性,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通过网络转入档案部门,档案人员审查后,加上档案管理信息,然后进入档案数据库。如要查询,则可通过各个网络终端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
2、科技电子文件归档
科技电子文件档案种类较多,可以按照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声像档案分类管理,然后再按项目归档。
1)基建档案。基建档案的形成一般是利用计算机打印使用规范的纸张输出的,所以,数据信息整理时就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输入,对纸质文件的实体进行扫描,并按案卷号、图号、序号连接起来,使终端用户直接检索到每一张图纸资料。
2)会计档案。工资单以光盘形式归档时,应附有纸质的每月工资汇总表,并列出单位、名称、代码、人数、明细工资等,同时还应附移交清单,作为财务和档案部门双方交接时的凭证。企业会计账簿内容已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现在看到的实物实际上是计算机的打印件,计算机账簿的格式比较统一,其内容也可以光盘形式保存。但光盘归档时必须启用账簿交接表,填明机构全称、账簿名称、编号、账簿页数、启用日期,负责人、主管会计、审核、记账等人员必须签名,以增强账簿的真实性和凭证作用。
3、电子档案的保护
由于归档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光盘作为新型的存贮载体,比磁盘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因此,提倡档案部门配备光盘刻录仪,将归档电子文件转储到光盘上。
1)规范排放和使用,注意避光。光盘的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避免大量堆叠,以防光盘翘曲,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摩擦和划痕造成光盘的损伤,注意避光。
二、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下转70页)(上接68页)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
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
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
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
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2 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邹平县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县计委;邹平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县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县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3 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1.档案管理工作者观念陈旧,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从旧的观念来看,就是人工手动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资料的一个过程,是静态的处置。对于一个档案来讲,存放的意义就是妥善保管,提供利用。如果哪一天要对某个档案进行调阅或做些鉴别比较,想要查找和分析的过程也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工进行,不但速度慢,准确率不高,而且还要耽误事情的进展,大部份档案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缓慢。档案的利用服务方式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你要我查,你需要我找的被动利用服务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狭窄;服务机制和服务手段缺少创新。正是因为有这些弊端,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才应用到了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但工作人员甚至有些领导观念陈旧,不愿意改革和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和限制了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重视程度不够,基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从上一级领导开始就不特别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设备都配备不全或不够,这怎么能使管理工作过渡到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的办公,工作人员甚至半手工半电脑的进行操作,不但使管理工作变得麻烦还增加了成本和档案的安全隐患。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所以,经费问题一直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问题。
3.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培养力度不大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仍然沿袭老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好一点的也是人机参半的操作,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培训,仅仅凭借一些对电脑的简单了解和基础操作在勉强应对工作,这样一来,对档案的电子化和数据的整理和分类造成了很大阻碍,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皮毛建设阶段,很难深入。此外,部门单位领导对档案人员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关心、支持、了解不够,使档案人员对本职岗位工作热情降低,给档案工作发展造成了许多制约因素。没有专业的人才,就很难使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化,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十分缺乏,现有的在岗工作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培养力度和进步程度也不够。
二、如何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l.提高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要想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快速的发展轨道,就必须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档案管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从领导到工作人员,无一例外的积极的投身于档案管理工作,解决眼下的难题,共同战胜困难,把档案工作和经济利益有效挂钩。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档案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时代的需要,客观实践的需要,因此要用科学的手段,做好基础工作。过去由于一般档案部门不注意基础工作,造成档案残缺不全,整理也不是很科学,检查工具单一,给档案信息开发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因而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为经济服务的功能。所以开发档案信息,做好基础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先有档案资料,然后才谈得上利用,档案资料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丰富的馆藏、宝藏,才有为社会服务的条件,才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条件,才能开发出丰富的有用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在收集中要明确种类、数量、质量,要制定出收集的范围和步骤,进馆档案的质量标准等要采用电脑,电控等代手段来建设,信息资料的面要广,内容要丰富,科学价值要高。
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费支持
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足够的计算机设施和网络建设所需要的耗材,只有硬件设施完善,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才能使档案的存入、调出和其他利用时方便、快捷,因此,经费支持是建设的前提,一定要保证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3.培养专业化档案管理人才,扩大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缺乏的是技术性、专业性人才,没有懂管理的人就不可能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因此,档案管理事业必须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善于计算机操作,对档案工作了解,能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扩大了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才能使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做到高素质、高技术、高质量,使档案工作加快前进步伐,早日与现代化和信息化接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4.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层,服务基层,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积极主动超前的优质服务。应对已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编辑公司概况汇编,优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实例汇编,优秀工程技术总结汇编以及不同类型档案资料示范样本等高质量的编研资料。应利用网络开辟档案知识讲座、利用声像档案进行图片展览,利用录像进行视频宣传等多形式的利用服务方式。应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网络查询系统、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料共享平台等多种手段,尽显其能地做好服务,发挥档案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的强大功能。
总之,管理是制度的体现,好的管理会使工作更好的开展,事业更好的进步,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打破旧的观念,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领导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上下一致,不断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使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快捷的为人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