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5 16:45: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

篇(1)

关键词: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价值工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design stage;cost control;valu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111-02

0 引言

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决策立项、勘察设计、现场施工、交付使用、后评价等各个环节。在不同建设阶段中,项目的决策立项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最小,但对项目整体的造价控制影响最大,相反,施工阶段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最大,但是对项目总造价的控制程度却最小,因此,从控制项目的总投资、总造价的角度上,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握好前期投资决策和勘察设计工作。

1 价值工程对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造价审计的重要意义

价值工程理论统筹考虑了项目的功能目标和费用目标,将项目的功能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片面地考虑降低成本,从而损害项目的功能要求,因此,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有效地使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跟踪审计,能够更好地促进管理,发挥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对控制造价、完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影响。[1]

2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根据价值工程理论的特点,结合设计阶段工作的特点,价值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是:①选择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具体方法有:重点选择法、百分比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等。②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③进行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针对工程的细目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和重要手段。④提出改进设想,拟订改进方案。⑤分析与评价方案。常用的方案评价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打分评价法、成本分析法、综合选择法等。⑥可行性试验。一方面验证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从性能上、工艺上、经济上证明方案实际可行的程度。⑦检查实施情况,评价价值工程活动的成果。

3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的方法

基建工程项目的功能目标体系中涵盖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子功能。在目标设计阶段,需要将这些子系统、子目标分类重点研究,从而确定出一个有效的功能目标序列。在这个过程中间,确定功能目标系统的方法有很多,较为有效的一种是强制确定法。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3.1 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 功能重要性系数就是指在功能目标系统中,不同的子目标功能所代表的重要程度,在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的过程中,就要将这些子目标功能进行两两比较,得出一个构造矩阵,通过对这个构造矩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每一个子系统功能在总的功能目标体系中所占有的权重,这个权重就是这个子系统功能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3.2 设计方案成本系数确定方法 成本系数是指在成本(费用)总系统中,某项子目标功能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占整个工程总造价的比重,每个子目标功能都是有一个或者几个构配件所实现,因此,对子功能系统的成本分析可以通过对构配件的成本分析来完成[2],成本系数的技术公式如下:成本系数=■

3.3 价值评价模型的选择与设计 价值工程的理念在于寻求功能和费用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在构建价值评价体系时,首先应对功能系统和费用系统进行量化分解,分别形成功能系统构造矩阵和费用系统构造矩阵,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价值目标进行分析,价值工程的表达式为:V=F/C。式中V代表项目价值系数,F代表评价的功能系数,C代表项目成本系数[3]。

4 进行改进方案的制定方法――价值系数V计算结果的使用

价值系数是对某子目标功能价值进行评价的重要参数,在目标功能系统中,各子目标功能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之和应为1,同理,在目标成本系统中,各子目标成本系数之和也应为1,对于每一项子目标功能(构配件),其功能重要性系数与成本系数的比值为价值系数,即:Vi=Fi/Ci,如果Vi1,表明此子目标功能(构配件)的费用对功能的贡献比较大,不需要再行优化,只有Vi值较小的子目标功能(构配件)是需要优化和完善的重点。进一步分析来看:可是如果费用的值较大时,哪怕价值系数>1,还是要考虑对此子目标功能(构配件)进行优化和完善,同理,如果费用系数比较小,即使价值系数

5 实证研究

某高校研究生公寓一期于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建设施工,建筑面积为11715m2,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七层,工程类别为三类,耐火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工程初步设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及时针对该工程进行了单方造价分析,以墙柱面工程为例,单方材料造价为35.86元/m2,其各材料构成因素中,功能重要性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聚氨酯防水层的价值系数较低,为0.88,因此,跟踪审计人员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审计建议,结果表明:在此项目的建设环境中,业主方对墙面防水的功能要求比设计单位的设计功能目标要低,因此,设计单位对此项目标功能进行了优化,节省了工程造价。

6 结论

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勘察设计阶段对基建工程项目总投资造价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因此,跟踪审计人员将审计范围向这个阶段进行延伸对控制工程的造价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有效地使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跟踪审计,能够更好地促进管理。本文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视角,以价值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对勘察设计阶段全面合理统筹考虑功能目标与费用目标,有效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2、审计的意义

公路工程进行严格的经济效率审计,是以经济效率为出发点的事前和事后审计。它是由独立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生产、建设、流通等领域各个项目经济活动的检查,评估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生产、运营、管理、投资和运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公路工程进行严格的审计,加强了宏观经济监督的工作力度,它不仅要评估和检查各个项目在施工进度中的效率,还要审计和复查各项开支是否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完善各个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提高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管理能力,严格控制决策失误率和运营风险;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增加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3、审计内容

3.1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基本建设程序审计主要包括审查基本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研究等。审查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是否按要求进行规范的编写,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要求,建设地址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3.2财务收支审计

①资金来源:自筹资金项目、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向银行贷款证明和预算内资金的流向计划是否弄虚作假。贷款项目要审查有无银行贷款的合同和还款期限的承诺。②资金的落实:审查当年资金是否及时落实到位,企业自筹的建设资金是否准备充足。③收入:收费站在试运行过程中收费是否合理。

3.3建设期间的审计

①招投标审计:审查在招标和投标中程序是否合理、合法,审查招标单位是否具有施工资格和建设条件,评价和审查承包合同的合法性。②投资计划支出的真实性:检查已完成的工作量与投标设计时的要求是否相符,审核设备、转出和预付款资金是否与工程项目有关,防止与工程无关(如挪用、挤占转移)资金的支出。③审查账目处理的合法性:审查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工程造价款、配套设施、水、电、气、煤、油等燃料费用支出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预付款项目是否经主管部门的审批。④支出的准确性:支出包括工程本身造价、城市设施配套免征税收和管理费。这些费用在总资金的流向中占据比重较大,需要严格审查和控制。

3.4竣工决算审计

审查竣工决算是否符合国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要求,资料和手续是否齐全;工程建设是否按照合同书中的概算内容执行,检查是否有超概算的工程项目;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和说明书、交付使用财产总表及明细表等编报审核情况。

3.5其他有关费用的审计

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春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场地管理和清除以及材料费,审查工程材料与造价是否相符。

4、审计流程

公路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工期长、点多面广的特点,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绿化、养护、安全设施等多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审计流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审计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制定审计预备方案、收集必要的资料、对审计对象的调查考察、委派审计人员。②审计实施阶段。此阶段具体是说明情况、集中资料、编制报表、检查、取证、分析、评价。③审计报告阶段。把问题整理归类、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问题的原因、评价、做出结论。④审计后续阶段是检查意见、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对工程的监督。

4.1审计资料收集

公路工程审计资料主要包括完成工程的技术资料和有关的政策文件、规定及相关的项目批复文件。技术资料主要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纸、造价资料、投标清单以及合同书、工程结算文件、工程变更或设计修改文件等。政策文件主要是材料价格目录,施工合同、甲乙双方签约的合同以及部门批准支付收据等。

4.2工程情况了解

当变更资料不全时,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检查所修建工程是否与图纸以及招标要求一致;是否有偷工减料、私自减少工程项目;是否按合同文件完成工程,公路工程项目完工后的质量是否合格。

5、审计注意事项

篇(3)

提升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服务效果是近几年中国联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致力引导的工作方向,各基层子公司内审机构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效果、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自1941年成立至今,对内部审计定义共作了七次修订。1947年IIA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处理财务与会计问题,有时也涉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1999年6月,IIA通过了第7次内部审计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每一次修订都是对内部审计职能的深化,记录着内部审计发展的轨迹和变化,这一次的定义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增加价值的思想,同时将最早的审计“评价活动”,改为审计“确认和咨询活动”,意味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从审查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到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组织运营,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和阶段。

二、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作为一个概念,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国外就被明确地提了出来,但经济学家、投资家、会计师、管理者因站立的角度不同对企业价值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理解。理论研究一般将企业价值分为企业账面价值、企业市场价值、企业公允价值、企业的清算价值、企业内在价值,其中前四种企业价值更多地涉及财务与会计处理,而企业内在价值更倾向于企业的管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企业内在价值是指对企业创造财富的一种能力的度量,是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成长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综合各种不同的企业价值定义,本文认为,价值规律本质上要求企业对经济利益和效率进行最大的追求,但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价值也不是简单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还包含了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和制度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价值形成、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简而言之,企业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来达到价值增值,涵盖了企业现在基础上的发展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隐含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控制实力。

三、内部审计增加企业内在价值实践

当内部审计由审查、评价活动发展为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组织运营时,也意味着传统的审计方式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转型,而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要求内部审计不仅关注企业的经营结果,更需要关注企业的经营过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结合通信行业工程审计、内控审计及经营审计的工作实践,就内部审计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增值作用加以探讨。

1、工程审计前移转型,使建设管理单位更加重视隐蔽工程的管理,增加了企业管理价值长期以来,通信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审计以工程的结(决)算审计为主,审计内容主要集中在建设工程项目价款结算和资金使用方面。这种审计模式在通信企业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有补位作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建设资金,但其往往只重视监督工程成本的真实性,而忽视了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方案、监理确认、工程实施以及投产运营后的情况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加,笔者所在的通信企业不断尝试创新转型,逐步将审计工作前移,加强了隐蔽工程的现场审计,在履行审计程序的同时,对项目开展了审计跟进评价,并积极参与到工程项目投资前评估、后评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通信企业内部审计在针对2012年某地管道(一期)新建工程进行结算审计时,工程审计没有完全依据隐蔽工程签证依据,而是参照签证,赴施工现场开挖管道,进行了现场审计。审计人员将隐蔽工程签证和监理单位开具的钢筋绑扎证明与现场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该工程的隐蔽工程签证以及钢筋绑扎的证明存在多签工程量的问题:一是监理单位开具的钢筋绑扎证明无论是项目(道路)数量还是钢筋的使用数量以及使用钢筋的直径型号均与实际情况不符;二是隐蔽工程签证中的开挖沟深和混泥土管道基础厚度的工程量均大于实际工程量,由此判断隐蔽工程的签证虚假,监理工作失职。为此内部审计提出了三点管理建议,建议管理单位加强隐蔽工程签证的复核管理,杜绝虚假签证的发生;隐蔽工程监理签证需提供施工现场影像资料;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加强考核,实现优胜劣汰。事后该工程的监理单位被肃清出局,同时促进了隐蔽工程签证管理制度的形成建立。

2、开展单项工程项目投资后评估工作,可促进投资后评估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加强企业上下游环节之间的监督和控制通信企业的投资效益评估虽然提倡多年,但是仍停留在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数据集合的总体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单项工程。内部审计对公司2012年部分公众宽带综合小区接入项目及集团客户专线接入项目进行投资后评估审计评价,根据PMS、BSS、集中集响、运营网管等系统信息建立了关联数据模型,比较分析了业务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项目可研报告中预测的效益,发现3个综合宽带接入小区中有2个小区在投产一年的端口占用率后不足7%,其中某一小区在投产一年以后的收入仅为当时可研预测的18%。发现512个集团专线接入项目中,有30个在2013年12月末已停机,而停机专线中有26个是在合约期内离网,占总审查项目的5.01%,其中有10个项目未收回投资成本。审计针对评估结果,建议建设部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要结合市场调研数据,科学、严谨地编制可研报告,客观真实地评估项目预测效益,如若确实没有经济效益,但会形成战略优势或竞争优势,也要客观地反映出来。建议集团客户跟踪分析客户停机离网原因,做好客户维系,降低用户离网风险,并汲取经验,以预防风险为导引,制定相关管理规范,约束客户履约行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建议得到了建设单位及集团客户市场营销单位的高度重视,建设单位专门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办法原则上针对每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均进行效益后评估工作,将可研建设的需求合理性、工程实施质量等过程管理内容纳入了管理办法及考核,改善了粗放式投资后评估的管理模式,促进并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益管理,充分体现了内审的价值增值作用。在工程内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承担了工程管理的部分职能,不是直接审核施工单位的结(决)算,而是在工程管理部门审核管理的基础上再监督,不仅能有效促进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提高项目责任人的执行力,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而且结合项目运营后的市场收益,抽样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审计评价,可以有效推动企业上下游之间的支撑服务与评价验证,促进整体管理链条的协作配合,防止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3、将专项审计做深做透,对理顺业务流程、减少管理漏洞、促进管理制度的细化和完善非常有效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某项业务管理行为在寻求支撑依据时,发现该依据似有似无,这是因为该项业务有规范或制度名称,但具体的行为没有对应的细化条例,导致有规章可循,又无条文可依,也形成一些管理漏洞。内部审计在一次开展的“营销物资专项审计”中发现:企业物资管理办法相对营销物资而言,不具备完整的操作指导意义,营销物资存在流失风险。内部审计发现基层营销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采购流程倒置、其它支出挤占营销物资成本、礼品发放缺乏可靠的监管控制手段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基层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拓展难、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一些虚拟的营销活动来获取经费,而其营销文件中所列的营销物资可能存在个别项目或个别数量不真实的问题,礼品发放单上出现了入库时间晚于礼品发放时间、同一人多次领取礼品、同一笔迹不同名的问题;入、出库单无记录或记录不对应、报账凭据无照片依据、办公用品及管理费用挤占营销费用等问题。而这些行为在企业的物资采购、保管的管理办法中,缺乏具体的指导或界定依据,无法准确定性。内部专项审计为此提出了将部分专用营销物资纳入采购系统管理的建议,建议业务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营销物资管理办法,规范营销活动从策划审批、合同签订、供应商管理、物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保管、发放等全过程管理细则,指导基层企业规范营销物资管理。内部审计建议得到市场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的重视和采纳,并建立、下发了营销物资管理办法,细化了营销物资管理过程及流程,规范了礼品采购及发放行为,从而降低了企业损失,防范了营销物资流失的管理漏洞,提升了企业基础管理的能力。

4、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效果审计相结合,能够更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一种监督方式,又是一种评价手段。现有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经济指标、财政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业务发展的效益缺乏深入审计,导致审计评价不全面、不完整。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们的生存环境愈来愈恶劣,“GDP增长≠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观点也得到了更多领域的认同。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那么对于通信企业,这一理论也是成立的,2009年以来,国内三家运营商在3G业务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各地通信企业的3G业务发展指标也成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单从指标完成情况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个别领导成绩斐然,但当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进行审计评价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如在一些通信企业的基层机构,就存在为达到用户规模发展指标或其它经营目的,发展了大量无效或低效用户,导致用户规模上升,低效用户现象,形成了一些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重量不重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批量开卡。通信企业常用佣金的发放时限和金额来约定商的用户发展行为,一般采取用户连续在网三个月以上,给予发放一次性佣金或话费分成佣金,商为规避三个月的考核,保证用户在网三个月,但到第四个月时,批量退网。(2)企业自身违规经营。用户入网信息虚假,身份证按照入网规则编撰18位,入网后定期缴费信息来自员工、企业统一行为或者信息系统,甚至出现高套餐低使用量的逾期欠费用户连续出账等现象,形成收入也形成欠费。(3)渠道用户交叉统计。某些企业为了套取佣金,违规将自有渠道发展的用户均归入社会渠道,导致社会渠道的发展量甚至超过85%,从表面看是渠道发展不均衡,实际是企业行为。(4)成本换收入。集团客户发展的高套餐合约用户低效无使用量,却有缴费信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员工惧怕考核自行缴费,另一方面则是套取营销费用来缴纳欠费,虚增收入。(5)考核办法不完善。个别通信企业对三无用户(无流量、无语音、无短信)考核仅限于入网次月的三无用户,各利益体发展的低效用户在入网的头两个月拨打10010等免费电话,然后网内互发短信1条,不仅被排除在考核外,而且在第三个月起就彻底转变为三无用户。(6)3G零元担保预存用户入网管控不严、欠费跟踪收缴手段匮乏,形成利益损失。这其中有对一些不具备担保资质的单位或组织办理“3G零元担保业务”,其担保用户欠费后该单位或组织并不具备偿债能力,导致企业成本遭受巨大损失;也有日常管控不严,清欠不及时或手段匮乏,企业没有对担保单位出具过催缴通知,形成清欠拖延,同时又为了维护和担保企业的关系,也未启动过法律程序,导致收支倒挂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类问题,内部审计将效益审计嵌入到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及时反馈并客观评价了领导干部履职中的用户发展质量等效益问题,规避了传统用经营指标衡量业绩的单一性和缺失性,为通信企业领导干部在经营过程中盲目追求“短平快”业绩敲响了警钟。同时内部审计建议市场业务管理部门从考核入手,针对一些与商利益相关的问题,延长考核周期和佣金发放时间,针对各地自有渠道和渠道发展比例失衡的问题,加强对自有渠道用户发展量以及企业渠道之间结构比例的考核,对成本换收入的问题也向财务提出了增加必要的报账依据的建议,促进了市场业务操作和财务报账的规范管理及严格执行。内部审计还将一些有关效益审计的问题通过文件下发、案例分享的形式与各级市场营销单位进行信息共享,并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提炼出效益审计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更大范围的专项审计,有效遏制了一些重量不重质的经营行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责任审计的内容,能充分揭示由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而导致的脱离客观实际、盲目决策、造成严重损失浪费问题,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正确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标准建设探索出一些新的思路。通信行业的内部审计实践已扩大了审计范围,参与到了企业的管理过程,从传统的“保证、监督、评价”作用,延伸到关注企业经营过程控制、风险防范、效能改善、服务支撑等方面,体现了内部审计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改善和提升。内部审计的转型有效改善了组织的运营质量,提升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控制实力,增强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探索瓶颈

1、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能完全得到释放和发挥当被审部门和内审机构处于同一企业的同一层级时,单位领导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执法的尺度。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领导意志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

2、相应的审计专业人员及人员的能力不足当内部审计更加注重为企业增加价值时,审计队伍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在通信企业,内审队伍不仅需要工程建设、财务会计等人员,而且需要市场经营、IT信息化等专业人员。而目前的内审队伍仍主要以财务、会计审计人员为主。

3、企业内在价值审计缺乏评价指标,难以定性一些战略性、服务性、宣传性的业务难以建立评价指标,即使审计评价结束后,也只能呈现一个结果,无法进行定性。

4、内部审计独立开展个别有关企业内在价值专项效果评价活动时,组织调配能力受限,评价效果不理想例如广告宣传效果专项审计评估,这是一项效益评估工作而不是管理评估工作,其涵盖了传播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而要将这三类效果从模糊的感官概念评估进行数据量化和界定,必然要经过合理设计问卷、实施调查、对信息进行统计加工、利用效果指数模型进行分析、剔除无关效果、量化指标等一系列过程。但在没有专业部门和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无论是人力、物力的支撑,都受到限制,想得到一个满意的广告宣传效果评估结果,可能最终会流于形式,或者仅得到一个模糊的感官概念评估,并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评估价值。

五、突破瓶颈,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服务效果

1、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信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责任、义务,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形式进行明确,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减少各方意志对审计活动的影响与干预。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不应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以便从全局出发对风险进行识别并作出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改善审计队伍结构,匹配必要的专业人才,例如IT审计人员。二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逐渐培养和塑造一批复合型人才。

3、建立指标评价信息库通过内部审计评价活动,对难以建立指标的效益性、战略性等业务,逐步建立和积累基础数据,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建立趋势曲线模型,为企业内在价值的比较和评价提供依据,不断促进企业价值提升。

4、提高信息化审计能力作为通信企业,其经营信息均体现在了ERP、BSS、OSS、OCS等运营支撑系统中,如果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前移分析和效益效果评价,将势必削弱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效果和作用,因此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尤为重要。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审计的目标也逐渐由传统的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转向评价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管理秩序的恰当性。通信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更多地转向支撑服务和为企业增加审计价值,其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内部审计提升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需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努力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增运:通信工程效益审计模式亟待改进[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2]李璧君: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

篇(4)

二、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和难点

(一)项目后评价审计的特殊性 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审计项目不同,项目后评价审计是个新兴领域,在人员配备、专业需求上都对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后评价审计依托的是工程项目资料而不仅仅是财务资料,需要审计人员至少精通工程项目、财务两个方面的知识;重点是评价及改进:与单纯的查错防弊的审计目的不同,后评价审计重在对项目进行评价,并通过纠偏纠错,来改善项目状况,提高效益。

(二)在企业中推行后评价审计的难点 目前,我国尚没有成熟的后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国资委虽然为央企提供了后评价《工作指南》,但过于宏观,在具体的企业中推行后评价审计仍然需要探索可行方案;后评价审计涉及人员广、资料多,包括决策者、执行者、经营者以及财务、工程、会议纪要等各方面资料,需要领导充分重视和支持,从制度规范、职能设置、管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保障,才能发挥后评价审计的最大价值。

三、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的可行性操作模式

(一)完善管理体系,为后评价审计提供基础保障 意在推行后评价审计的企业应该着手完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包括增加内审部门的职责,加强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培训,提高审计人员项目专业知识或增加工程技术人员,应建立后评价审计制度规范,建立企业内部各项目的数据库等等。

(二)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确定后评价审计对象 企业首先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环境风险指标,如政策变化、市场定位、决策层战略思想、管理层的能力等,二是项目财务风险指标,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经济增加值、资金成本率等,然后抽取数据库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全面审视和评估企业各项目的完成情况、运营情况,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定先后顺序,对各项目有序进行后评价审计。

(三)组织实施项目后评价审计具体步骤 项目后评价审计具体步骤分为:(1)资料准备:收集、分析被审项目的各项资料,如工程资料、财务资料、市场资料,运用风险评估机制判定风险大小和工作难度,评估工作量,量身定做审计计划。(2)计划编制: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工作难度系数和工作量大小,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指定负责人,并提前下发被审项目负责人准备资料清单,确保制定的计划科学并得到有效实施。审计计划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立项阶段的投资目标、可行性报告、决策依据(可参考相关批复文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因素的变化,对可行性报告及相关决策内容进行评价;第二,对实施阶段的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进度、工程结算、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第三,对运营阶段的投资效益和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对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可能实现的效益和作用等进行评价。(3)现场审计:审计组进驻现场开展审计,除采用传统审计方式(如函证法、核对法、抽查法、穿行测试法)外,还可以采取更适合后评价审计的方法,如对比法、统计分析法、成功度法、层次分析法等,同时,为了获取相关数据还可以采取现场调查、员工座谈等辅助方式,总之,现场审计应以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为目的而相应采取后审计方式。(4)整理、汇报:根据现场审计情况,整理相关资料,形成《XX项目后评价审计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可参照审计内容编写,需要具备对立项、实施、运营三个阶段的评价以及对项目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建议。(5)处理意见及整改反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必须形成处理意见,并制定负责人进行整改,后评价审计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整改问题、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并为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应充分重视整改反馈,在不断的总结中完善项目管理。

篇(5)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一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的大型项目也随之增多,还采用以往的事后结算审计的模式,对一些大型综合项目显示是不够的,难以从根本上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审计部门也难以从根本上发挥好审计的监督功效,所以我们要引进一种新模式,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措施,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

1工程审计在建设项目全过程应用的概念和意义。

1.1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审计,就是指审计部门根据各级政府相应政策法规,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决策、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评价,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的过程。

1.2意义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的重要意义有:

(1)将审计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纠正勘查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变更、设备采购等环节的易发多发问题,有利于督查建设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更好地促进科学化管理;

(2)可有效遏制建设项目随意决策、随意变更、随意签证的现象,可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3)审计人员一开始就参与监督、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建设单位及时整改、杜塞漏洞,促成建设单位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权力,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的发生。

2工程审计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阶段

工程审计需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从投资立项到项目交付使用的过程,但需要重点关注5个阶段,能够把握好这5个阶段的工作,成为审计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1投资立项阶段

按照“二八定律”及项目建设的经验,投资立项阶段决策,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全过程的80%的因素,因此,审计机关要坚持项目经济和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工程项目的规模、建设条件是否适当, 项目的方案是否满足要求;

(2)投资估算是否合理,与建设工程的规模和标准是否匹配,是否符合当地政策;

(3)投产后各项经济条件是否得到最佳利用;

(4)工程项目中施工工艺方案、选用主要设备是否适用本项目,是否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

(5)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否得到统一。

2.2 勘查设计阶段

勘查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工程审计过程中要格外关注:

(1)审查项目是否采用招投标方式来确定勘查设计单位,招投标的程序是否合法、公开;

(2)审查勘查设计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规;

(3)重点审查改项目是否采用了限额设计法 ,是否根据总体的投资目标来选择设计方案;

(4)分析设计方案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要充分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2.3 招投标阶段

工程项目招投标是建设单位按照招投标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建筑有形市场,采用公开竞争的形式, ,降低项目成本的途径,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工期、造价三大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审计机关加强事前控制,参与招投标的全过程,确保招投标工作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以促进廉政建设。

(1)审查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法招标法相关规定,是否存在人为肢解项目规避招标的情况等;

(2)招标文件编制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并重点审查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如工程量清单编制内容的完整性,编制说明与招标清单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重大的清单漏项重项等情况;开标、评标相关程序是否规范;

(3)重点审查施工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建设合同是明确建设方、施工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条文,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重要依据。因此,审计机关应该:①审查是否存在合同订立双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②审查合同的订立是否以招标文件为依据,有无违背招标原则,超越招标内容; ③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对于质量要求、工期进度、结算方式、材料人工价格调整方式、索赔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 ④审查分包合同是否有超越相应的资质、能力、范围等情况,对擅自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有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办法。

2.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质量形成、投资额最大、周期最长的实施阶段。加强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进度,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施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 设计变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施工造价的多少,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对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工程造价失控,严重时会导致管理混乱,工程纠纷。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审查,关注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关注设计变更的程序和方式的规范性。

(2) 索赔是施工中经常产生的情况,产生索赔的原因有: 不可预见的自然和地质灾害、建设单位不正当终止工程、工期延误、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波动、合同条款有歧义或错误等。审计人员应对索赔事件是否成立、程序是否合规、计算是否正确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

(3) 材料及时设备采购占建设成本的约60%-80%,因此关注材料和设备采购对节约成本控制进度有重要的意义。应重点关注:采购材料设备是否符合项目进度质量要求,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手续是否齐全;采购合同订立是否合规合法;材料设备领用手续是否合规,记录是否完备。

(4)工程进度款支付,是否满足合同要求,是否真实准确。

2.5竣工验收结算阶段

竣工验收结算是工程控制的最后一关,是对项目的整体验收和认证。要重点关注验收程序是否完整、合同履行情况,工程的清理和交接情况。对于竣工结算则按照传统事后审计的模式,关注资料的完善性,量价费的计取等。

3结语

总之,工程审计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作,是审计机关确保审计监督质量的重要步骤 ,只有把握好各个关键环节审计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审计的效能,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成本,确保工程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在以后的工程审计中有一定借鉴作用。

篇(6)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既是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精神的需要,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内在要求,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一个全新的审计课题,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在广泛意义上,风险无处不在,但如果把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搞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工作,或者演变成其它的专项审计,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在目前状况下,开展该项审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理顺审计头绪,明确审计的内容和程序,因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难免会荒腔走板,或者主次颠倒。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与对象

(一)关于审计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包括了从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物资采购,以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重要过程,是否每一个过程的风险问题都纳入审计的内容,或者说都作为重点审计内容,这要对项目本身情况、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特征,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在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首先,就广泛意义而言,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这二个阶段的风险无疑是工程项目最大的风险之一,但是,这些风险不但受更高层次的发展规划和投资战略决策的约束,而且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项目规划和立项的风险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风险,它不由项目本身的建设或施工过程来决定,因此规划和立项本身不构成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而是构成审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影响因子。其次,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产生的主要风险是项目的设计标准问题,它影到项目的防灾抗灾能力和投资收益能力,而设计标准又主要受项目规划(地方经济发展有联系)和立项的约束,因此,项目设计标准也不构成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否按标准进行设计是审计关心的主要问题。另外,项目设计在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所以涉及到项目设计变更和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审计的重要内容。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里可以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作如下定义:它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招投标、合同、物资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这一系列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事故责任体系和防灾体系的安全目标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这个定义包含了下列几个要点:第一,有限时期;风险发生在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建设施工期间,它不包括项目规划、立项和交付使用这三个阶段。第二,包括了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在大部份的文献中,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排除了机会风险,这与国资委的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很大出入。第三,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对于确定性的损失或收益,就不能再当成风险问题。第四,约束目标的有限性;一方面,每个工程项目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上述定义将风险约束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事故责任和防灾四个基本目标,尽管这四个目标之间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交叉关系,但这样定义仍然是有意义的,它不仅反映了建设工程项目自身的特征,也使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更趋明确。第五,重视法律责任所产生的风险问题;法律责任贯穿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二)关于审计对象

首先,要分清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区别,也就是说审计的对象是风险还是风险的管理。由于审计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如果不能准确区分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难免会使工作重复低效乃至于d俎代疱。按照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第十条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由此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自身承担的工作之一。内部审计部门从事风险管理,区别在于内部审计是对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所从事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或者说内部审计更强调的是,对这些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管理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是同一管理过程在不同层次上的反映。

其次,要注意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与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区别。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强调的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问题,关注的对象是项目建设过程的中各项经济活动。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充分性、存在性和有效性问题,关注对象是各项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管理,以及管理的不确定性问题,它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对项目的不确定性问题是否进行了管理、管理是否充分;二是该项管理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导致管理无效。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作出如下定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以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安全、事故责任安全和防灾能力安全为目标,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的存在性、充分性,以及由于该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管理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

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目标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风险影响面广等特点,涉及土建、安装、信息化与通讯、调试等子项目,对这类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内部审计而言,要想通过审计及时并准确地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而在审计过程中又要避免将风险管理审计脱变为一般意义上的审计,这将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十分严峻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要明确二个问题:第一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目标;第二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框架。

安全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中心目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安全目标约束于下列三个子目标:一是由质量和工期引起的建设项目投资安全风险;二是由施工过程中引起的事故责任安全风险;三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防灾安全风险。这里,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导致的风险、立项和设计导致的风险并没有被包括在安全目标的约束条件中,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必然会通过质量和工期等途径的传导,从而引起投资安全风险;又如前面所述,立项与设计风险它本身不由项目建设施工过程来决定,因此这些风险因素如果被纳入到风险管理的安全目约束条件中,有可能使风险管理审计演变成包罗一切的审计,进而造成了什么都审,但什么都没有审好的情形。

受投资安全风险、事故责任安全风险和防灾安全风险约束的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这也是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于建设工程项目其它审计的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因而,围绕安全这个中心目标,紧紧抓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不确定性这两个基本内容,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目标必然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围绕工程项目的投资安全、事故责任安全和防灾安全这个中心,通过对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信息,适时地对从设计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控制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并帮助企业相关部门和单位有效地担当起责任。

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框架

目前,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什么,如何审计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与项目的常规审计和风险管理职能交织在一起,如果不能很好的设计其审计框架,难免将使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失去其本来的价值。因此,在设计其审计框架时要遵循下面的指导思想: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体现综合性管理审计的性质,既要反映L险管理的本质要求,还要突出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在特征,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要以便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为基本设计目标。

第三,要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导向服务。

从前面的定义分析中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包括二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对职能部门和各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充分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主要考察这些部门和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二是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管理活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一个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失效,必须对风险管理活动自身的风险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主要考察这些部门和单位管理风险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前面提出的三个指导思想,本文将审计框架设计成由目标、项目流程和风险管理构成的一个三维结构模型,每一个维度由若干个审计元素构成:

目标维(Z轴)是一组由四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质量安全,工期安全,事故责任安全,防灾安全};

项目维(Y轴)是由建设施工流程的六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物资采购,竣工验收};

风险管理维(X轴)是由风险管理的七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监督改进};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各个审计元素在空间坐标系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审计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构成了一个审计对象,为了便于实际运用,将三维结构模型划分为审计模块、审计单元和审计点三个层次:

审计模块。目标维中的四个审计元素(安全子目标)构成了四个审计模块:质量安全模块,工期安全模块,事故责任安全模块,防灾安全模块。

审计单元。审计单元是审计模块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项目维和风险管理维中两两元素构成的一个集合。这样,每一审计模块下面都有6×7=42个审计单元,全部四个审计模块共包括了4×42=168个审计单元。如{招投标,风险评估}、{物资采购,风险评估}就是各个审计模块其中的二个审计单元。

审计点。项目维和风险管理维中的各个审计元素,都可以再分解为若干个作业点和控制点,它们的两两组合就是审计点,如在{招投标,风险评估}这个单元中,招投标又是由标底、开标、评标、定标等一系列作业点组成;而风险评估也是可能是由形成多个控制点,如专家评估、业务部门评估及审计评估等,作业点与控制点两两对应就构成了一系列审计点。审计点是审计框架的最小单位和审计模块(单元)的基本单位。

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价值在于,首先,它从项目安全的角度明晰了审计目标;其次,它通过对建设周期和风险约束状态的分析,为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界定了明确的审计范围;第三,它从建设项目的三个维度出发,把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划分为三个清晰的层次,为审计人员厘清审计思路、找准审计要点提供了可供依据的审计路径;最后,这一框架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绘制了一张全面的风险控制图,使风险管理人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大疏忽和遗漏。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与路径

前面构建的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由4大审计模块、168个审计单元、以及成千上万个审计点构成,要对每个审计单元和每个审计点都进行审计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特别是像大型基础设施如电网建设这种类型的工程项目通常集成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子项目,通常会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信息工程、调试等子项目,使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更趋复杂。同时必须看到,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具有综合性审计的性质,但它不是全能审计,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应当遵循它内在的要求和逻辑关系。因此,如何运用审计框架,提高审计效率是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这需要在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审计的思路和路径:

首先,根据审计的时间点来决定项目风险审计框架的运用,并编制审计方案。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在不同时间段上的风险形式与特c具有较大的差异。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对框架中的审计模块、单元及审计点进行筛选,抓做主要矛盾并在审计方案上要区别开来。

其次,要对项目风险进行预估。风险预估考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判断需要根据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问题,依照风险管理原则、方法,按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运用专业方法对机构风险的范围、识别、评析、管理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查证与鉴别,对风险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捕捉风险征兆。缺乏风险预估的情况下筛选审计框架中的内容可能会导致重大审计风险的出现。在风险预估之前,审计人员要做好知识和信息二个准备,知识准备包括审计专业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信息准备包括各种历史档案和前期审计调查内容等。

第三,要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在风险预估后紧接着要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风险分级可用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为主要指标,将风险分为若干个等级;风险分类比较复杂一些,选取的指标不同,分类的差异很大,一般可按风险处置方式分类,如分为自留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等;也可以项目的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把风险分为土建工程风险、安装工程风险、信息工程风险等。风险分类指标的选取无一定之规,但要紧扣目标。

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在控制审计风险的同时,能够将审计框架中的审计数目最大程度地缩减下来。

第四,在运用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时,可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审计路径进行,所谓“自上而下”的审计路径,是指根据风险预估和分级分类后,先确定主要的审计模块,然后向下进一步确定审计单元和审计点;反之就是“自下而上”的审计路径。两种不同的审计路径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审计思想,前者重视不同风险的相互作用,审计思想重在“面”上的控制,后者则关注重大的和关键的风险点,审计思想重在“点”上的控制。

最后,撰写审计报告要围绕项目安全这个中心,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开展监督和评价,实际上,风险管理的存在性和充分性反映的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有效性反映了能力问题。

五、风险处置的审计

风险处置是风险管理流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时更多的注意内部控制问题,或者把风险管理等同于内部控制,因此内部审计的重心往往也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相当多的合理成份,但如果不重视风险处置环节的审计,则风险管理审计与其它的常规审计就会出现趋同现象,浪费了审计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处置的审计是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六条,具体提出了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七个措施。这里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处置措施归为风险规避、风险自留和工程保险三个类型,内部审计人员要对这三种类型要作出如下评价:

第一,对采取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依据作出评价;

第二,对采用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具体方式作出评价;

第三、对采用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影响作出评价。

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在承保工程项目风险的意愿受到很大的制约,可能会造成保险合同不公平现象,在可能的情况下,由保险经纪公司承揽工程保险中介服务的情况会成为常态,因此,将保险经纪服务也要纳入审计的范围。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能很好地起到信息沟通作用,也为保险人和被保险对象之间搭建相对公平的平台。

上面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从它的一般属性上展开论述的,具体到不同的项目,其风险点的重要性排列会有差别,风险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上要有所区别,但其基本的审计框架是可以相互套用的,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某些工程项目,如电力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发生,则有可能就是社会风险事件,理所当然地要提高风险管理目标的约束条件,在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中的目标模块就要有相应的调整。

在审计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在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前,对各种可能的情况事先作出估计,同时制订周密完整的审计方案和计划是审计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发

[2]美国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谭丽丽.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与内部审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4-01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基建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20世纪末开始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基建工程越来越多,高校基本建设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预决算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和高校造成了很大损失。如何充分保护资金使用安全,依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现状

1.1?工程决算审计周期长,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高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决算”的现象,对工程决算管理意识淡薄,这是导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工程组织者关心的往往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交付使用的时间,同时,领导换岗频繁,工程项目竣工使用后,就没人过问决算审计工作了,以至于某高校工程竣工使用后六、七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严重加长了决算审计周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效率。

1.2?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高校新建、扩建规模迅速加大,而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无法适应基建投资的大幅增加,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并且一人多岗;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也多只是财务会计,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专业理论,不懂工程经济,对项目建设经常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上。如:某高校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费、配套设施等支出,由于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这些费用被直接摊入工程成本,造成资产成本与实际成本严重不符,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地将非本项目的维修费、更换配件等摊入工程成本,人为地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的准确性。

1.3?高校建设工程决算的事后审计,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审计贯穿了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价阶段,由于很多高校还从传统意义上认识工程决算审计,认为是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进行的一项工作,这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就难免存在许多缺陷:审计工程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已不能再现,双方遇到争议时,无法提供详实的记录和图片。同时,审计人员多对施工程序、新工艺、新材料不了解,没有深入现场,实地取证,被审计方无法认同审计结果,导致审计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而且时间越长久越无法核实,严重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

2 如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

2.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在项目实施前明确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克服项目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谁主管项目谁负责审计工作”的原则,从工程一始就把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级管理。在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未完成以前,项目主要领导及管理人员不得调离,善始善终地做好决算审计工作。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做到审计客观公正

建设工程决算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繁杂。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严格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实现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并将审计结果公开核对,做到审计客观、公正、透明。

2.3?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全面准确收集资料

要改变传统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对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事前评估风险,事中调查取证、事后清晰核算造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招投标是否合法,还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审查项目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偷工减料现象、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及时做好丈量、记录和图片,准确掌握各种有效信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为竣工决算审计准备充足的资料。

2.4?加强财务管理,为工程决算审计提供有效证据

财务审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审计,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财务审计组要配合工程组查账,借助财务资料来充实审计证据。财务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理解基建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主动、合理、及时地为建设工程提供资金,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应进行及时清仓盘库,做到有帐有物,账实相符,不多列、不漏列,更好地为工程决算审计服务。

3 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意义

3.1?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依据,减少资产流失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依据。一些高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装饰工程的分项工程委托给多家承包商进行施工,由于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多年后才完成,一些承包商已转项经营甚至倒闭,致使已经支付的工程款项无法追回,建设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才能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和各分项工程造价的组成,依法支付工程价款,减少合同纠纷,有效控制投资,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能准确反映工程的相关经济指标,完成工程成本核算。

3.2?加强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资产移交的依据,对有效控制建设投资起积极作用

工程决算能够全面反映建设投资规模和资产的实际成本,是正确核定建设单位交付使用、使用单位接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价值的唯一依据。同时,通过对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的审计对比,分析投资效果,可以找出建设投资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4 结语

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一项较艰巨的审计查证工作,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切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原则、注重方法,不断提高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8)

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及预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等几个方面。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二级管理组织,其目标依然是为高校实现价值增加,并推动高校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降低高校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应风险。

二、高校工程审计为增加组织价值的必要性

1999年以来,为了适应扩招的新形势,大多数高校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或多校区办学资源整合。校园规模不断扩张,大量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等建筑物得以新建,基础设施建设也成倍增长。基建项目的建设资金数额巨大,资金使用比较集中,如何高效地使用好这些建设资金,防止出现“高楼盖起来了,基建项目的负责人倒下去了”的腐败现象,高校的管理者非常的关注。

另外,高校大规模基建项目建成后,随着这些教学设施使用时间的推移,对这些设施的维修、改扩建工程项目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一是建筑物、构筑物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需要进行维修改扩建;二是由于很多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赶工期、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加速了建筑物、构筑物维修改扩建的周期。随着各个高校维修改扩建工程项目体量的逐步增大,每年投入在这部分的资金也逐步增加,资金总量也较为庞大。有些工程承包商将校外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的方法带到学校,有意无意的拉拢某些不太纯洁的领导干部,使得这些领导干部出现经济上的腐败。

加强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审计作为高校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直接对高校所有建设资金进行监督审计,以便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学校投资效益、维护学校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避免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腐败。

从加强管理的角度来看,高校通过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建设工程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管理的建议,及时堵住相关缺陷和漏洞,降低高校管理的风险,抑制建设工程项目腐败的发生,以此帮助高校在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上实现价值增值。

三、高校工程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具体表现

建设项目工程审计的增值功能是与其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密切联系的。高校工程审计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等情况执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等职能,以达到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的制约性作用和改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性作用。

具体来看,高校工程审计的增值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高校工程审计为节约建设资金所创造的直接价值。

笔者所处高校设置了审计处,目前有专职审计人员五名。需要参与校内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审计工作,每年通过工程审计工作,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以2013年为例,全校维修改扩建工程审计项目为467项,审计核减金额超过85万元。从江苏省全省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来看,2013年度建设工程项目共审计项目10 433项,审计资金总额89.77亿元,征收节支及核减工程投资额11.03亿元。这些数据能够很直观的看出高校工程审计为节约建设资金所创造的巨大的直接经济价值。

2.高校工程审计所创造的间接价值。

高校工程审计创造的间接价值是其为高校增加组织价值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包括“潜在价值”和“威慑价值”。

“潜在价值”即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建设工程审计过程中,能发现高校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在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和不足,可以在内部审计中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以便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能不断改进项目的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而带来“潜在价值”,降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风险。

目前,国内的整个建筑工程市场相对比较混乱,建筑工程层层转包,建设工程的质量差,但建设工程的投资却较大。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行贿受贿的腐败现象,而且往往涉及到权钱交易的金额都比较大。高等学校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的规模的扩张、新校区的建设,投入的建设资金庞大,同时伴随着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向高校的侵蚀,容易使得这种腐败现象蔓延到高校,这几年也陆陆续续有一些高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受贿等腐败案件见诸报端。高校的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内控环节,能够起到较好的“威慑价值”。整个工程项目款项的支付必须通过审计后才能支付,避免了项目管理部门一支笔就能支付款项的过于集中的权力。高校内部审计在工程审计中即使没有发现问题,但因其在高校治理结构中的设置,会在客观上促使有关职能部门和当事人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维持高校良好的内控机制和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节约建设资金,避免腐败案件的发生。

四、高校工程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

1.提高审计人员个人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节约建设资金。

高校的工程审计主要包括: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结算审计一般是对单项、单位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其审计过程与乙方的决算编制过程基本相同,即按照工程量套定额。建设资金较大的基建项目一般都通过招投标过程进行项目内控管理。而对于维修、改扩建项目,许多金额较低都没有进行招投标,因此在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工程项目建设内容的数量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核定,包括项目建设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方面,即“审量”;同时,会对建设过程中所使用材料的价格进行市场调研,以便确定一个合理的材料价格,即“审价”。根据审定的数量和价格,最终合计上根据国家规定的管理费、利润及项目措施费等,形成项目的最终审定造价。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由于结算审计只是审核单项、单位工程的合同造价,一个建设项目的总支出是由很多单项、单位工程组成的,而且还有很多支出比如前期开发费用、工程管理杂费等是未进行造价审计的,所以还要进行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就是将审计人员审定的工程造价,和其他未审核的所有支出加在一起,审查其是否有不合理支出,是否有挤占建设成本和预算外建设项目的现象等,来确定一个建设项目的总造价。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的范围广泛,包括土建项目、安装项目、装饰装潢项目等传统方面,还包括信息化技术推动所产生的如智能楼宇、楼宇信息化等强电弱电相结合的新型领域。从高校审计部门配备的审计人员现状来看,很多审计人员非审计专业科班出身,审计人员主要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而要想很好的完成工程审计的工作,需要对上述工程项目比较专业,同时还得熟练掌握这些项目施工的国家规范以及项目施工的工艺过程,审计人员很难对上述的各个方面都很专业。这样会影响工程审计的质量,提高了工程审计的风险。另外,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国家规范,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在不断修正完善。由此可见,作为审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全才”,才能适应工程审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配备时,也应该考虑配备齐全相关专业门类的审计人员。在一个建设工程审计中配置齐全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实现“团队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以便为建设工程节约更多的建设资金。

2.实现事前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

在我国,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传统审计方式,一种是审计机关以事后审计预(概)算执行情况为主,且偏重财务审计;另一种是审计机关以事后竣工决算审计为主,且偏重工程造价审计,这两种审计都是事后审计。在高校,传统的审计方式也是偏重工程造价的事后审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及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建设项目事后审计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结算审计。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控制,这种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是在工程实体形成,竣工交付使用后进行的,虽然也能节约一定的建设资金,但是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即工程建设投资具有不可逆转性,只要发生了便不好挽回,即使在工程结算审计中认为不应增加或可以降低的费用,但由于已经发生且程序合法、手续完善,无可挽回。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则是对工程施工前期至结束全过程的控制,即工程招标结束签订合同前审计机构就介入,在整个工程合同签订、材料采购、施工、竣工结算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控制。

目前,在我校建设资金较大的基建项目,审计处依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做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而随着各个高校基建项目规模的缩小,同时,早期建设的工程项目随着投入使用年份的增加,各种维修、改扩建的工程正逐步增加,其单个项目本身规模不大,资金不算很高,但其数量会逐步增加,总体的建设资金也会越来越多。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2013年度的维修、改扩建工程项目的数量在460多项,涉及资金超过1 400万元以上,平均单个项目的建设资金才3万多元。如果每个项目,由于造价控制不严,学校多支出5 000元的建设成本,那么全年将多支出超过200万元建设资金。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早期,我校对审计部门配备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审计人员需要跟踪审计大量的基建工程项目,对于维修、改扩建项目的审计投入的精力必然会减少。

在我校,所有的校内维修、改扩建项目主要由校园管理处负责,早期的模式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直接发包,由承包商估定工程量及单价,估算出一个总价。维修项目完工后,校园管理处派人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后将决算单送审计处,由审计人员到现场,对工程的量和单价进行核定,最后给出审定造价。这是一种标准的事后审计模式,有些工程项目的量和单价由于前期没有明确,后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决算中量算多了、单价报高了的现场时有发生,特别是有些隐蔽工程,如果要想核算出准确的数量,必须对完工的项目进行破坏性审定,增加了审计风险。而审计人员在与承包商在事后谈价的时候非常的困难,承包商都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这样,不利于学校工程建设资金的节约,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同时容易导致管理方腐败现象的滋生。目前,我校对审计部门增加了审计人员的配备,同时,随着前几年学校大量的基建项目的完成,全校基建项目的数量也在减少,对于维修、改扩建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从2013年起,审计处开始对我校所有预算资金超过2万元的维修改造项目开展事前审计及预算审批。所有预算资金超过2万元的维修改造项目,由审计处配合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开工前到现场,对建设工程的“量”进行预核定,并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项目清单中各项目的单价,以便核定预算总价。在一年的运行中,事前审计阶段基本能核减掉预算金额的3%~5%左右,有效防止工程承包商“高估冒算”的现象。这样也能很好地节约了学校的建设资金,提高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工程项目内控制度的建设。

做好高校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仅依靠审计部门的努力是很难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的,还需要得到项目管理部门的配合。因此,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良好沟通也是做好工程项目审计的基础之一。我校的审计处每年的三四月份会组织全校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召开工程项目管理、审计协调会,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校园管理处、基建处、后勤集团、资产公司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分管审计工作的校领导主持。在协调会上,审计处会将前一年中工程审计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审计建议,提交协调会。另外,很多项目在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会单独与项目负责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一方面联合职能部门对有问题的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的效率更高,项目的承包商对于核减更加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能从侧面让职能部门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同时不断为工程项目管理者敲响警钟,实现工程审计的“威慑价值”。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由于高校的审计部门对工程审计工作主要是规范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各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内控制度的建设。每年组织召开的“协调会”,审计处提出相关的审计建议,提交给校领导,为校领导提供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在“协调会”上,分管校领导会责成与会部门对审计处提出的审计建议进行讨论修改,并形成学校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办法,再由学校以行政文件的形式正式发文到各个部门,要求各个部门都按照相关的要求实施。以此来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通过内控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制度,逐步堵住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充分实现高校工程审计为高校组织增加间接价值。

五、结论

篇(9)

从事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设程序是对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中,各项工作开展先后顺序的规定。它反映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从事建设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人员都必须遵守的原则。目前,我国一般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的建设程序中,将建设活动基本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实施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要想有效的控制造价,必须合理的确定造价,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即按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二、 造价控制的原则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以下三项原则:

1、以设计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同时,应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百分之一以下,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何等重要,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提高设计质量,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高质优效地把工程建设好,降低工程成本也是大有益处的。由于设计阶段毕竟是纸上谈兵,建设项目还没有开始施工,因此,是调整还是改动都比较容易,而施工阶段改起来就麻烦多了。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结果出现有些设计粗糙,初步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概算质量不高,有些项目甚至不要概算,概算审批走形式,造成三超现象严重。业主(建设单位)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帐。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地把控制重点转到设计阶段――这个关键阶段上来,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所谓主动控制,是在预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基础,拟订和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乃至避免目标偏离。主动控制也可以表述为其他不同的控制类型,即:事前控制、前馈控制、开环控制。总的来说,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偏离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这样的工程造价控制当然是有意义的。但问题在于,这种立足于调查─分析─决策基础之上的偏离─纠偏─再纠偏的控制是一种被动控制,因为这样做只能发现偏离,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为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还必须立足于事先主动的采取控制措施,实施主动控制。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的控制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 要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重技术轻经济,设计经济相脱节是一种普遍现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往往只注重对技术方案的论证,对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缺乏多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只管技术,不管经济,甚至追求新、奇、异,造成投资失控。而且, 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想到那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到造价控制,便想到是造价人员的职责。因此,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实力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做到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做为造价控制人员应该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比较,反馈造价信息,能动的指导设计,使设计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

三、 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方法

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各阶段都有各种不同方法的应用,下面是各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方法:

1、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运用多学科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现实、实用和可靠,在财物上是否盈利;做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及工程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的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筛选和设计,并且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正总投资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种是按照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称为纵向控制;另一种途径是对设计单位及其内部各专业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进而保证设计质量的一种控制方法,称为横向控制。实践证明,限额设计是促进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设计水平,真正做到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它能有效的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

3、用价值工程原理。价值工程是用来分析产品功能和成本关系的,是力求以最底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的一种管理方法。一般来说,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五种:一是提高功能,降底成本,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二是功能不变,降底成本;三是成本不变,提高功能;四是功能略有下降,但带来成本大幅度降低;五是成本略有提高,但带来功能大幅度提高。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如下;价值(V)=功能(F)/ 成本(C)。在工程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在保证建筑产品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还可以降底成本25%~40%。价值工程运用面很广,可以运用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选材、结构选型、设备选型及造价审查等方面。

4、招投标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投标竟争,业主择优选择承包商,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造价管理人员应根据现行规范、定额和取费标准、施工图纸、现场因素、工期等认真编制标底,并使标底控制在概算或预算内。合理的标底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高价承包使业主蒙受损失;底于成本价承包造成承包商不规范施工、安全没保障、延误工期、施工质量隐患重重,增加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后期维修费用。

篇(10)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是由单位领导决定的。工作范围是否足够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审部门是否能够独立于业务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自由和客观的。自由意味着可以自主判断,自主抉择,不受其他部门、个人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味着实事求是,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职业态度和操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认识和态度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

二、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是内部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履行职责的保障。但如何保证和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并具有可操作性呢?

(一)加强民主监督,支持内部审计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应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等作为经营管理层的考核目标之一,以督促强化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民主监督职能,免于内部审计机构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中处于孤立地位,更好的独立开展审计工作。

(二)经营管理层观念革新

企业经营者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审职能,并视内部审计为企业运行“监控处”,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借助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在时间上和经费上支持内审人员的工作,在工作硬件实施、工资福利待遇、升迁考核等方面充分考虑内审人员的特殊性,营造积极的内审环境,向内审人员提供所需信息,为内审人员减轻压力,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有效开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配套措施

众所周知,社会中的经济行为是靠法律规范和制约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不单能使内审人员的行为得以规范,而且可使内审人员根据法律规避风险,摆脱无关责任,更好地工作。因此应抓紧制订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内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和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四)提高内审人员独立性

1.完善内审人员管理体制。内部审计部门的撤并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应由监事会确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单列公司预算;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定期轮换。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议国家审计署制定内部审计人员考试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扩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点范围;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对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化和人员结构多元化,优化群体结构。

三、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企业要发展,当然要以盈利为基础。企业中的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应该为企业增加价值,内审部门也不例外。我们来看看《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中对“增加价值”的解释:“增加价值”一词是第一次列入定义的。组织存在的目的在于为其服务对象:股东、客户和委托人创造价值或利益。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内部审计师不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收集生产和销售过程的资料,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运用自己的远见广识,增加机遇,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建议、忠告、报告或其它方式,通报给管理层,或全体人员,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尔?贝克特(Bill Birkett)在《内审职能体系》一书中指出:价值问题将会取代独立性来支配内审工作。对于内审工作来说,一方面,过去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工作做得不够;另一方面,内审工作能为组织增加价值这一事实往往受到忽视。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在帐上有记录,是看得见的。节约下来的钱在帐上没有录,只能通过对比来反映。而且届时还有许多人来邀“功”。所以在新定义中加入“增加价值”一词给内审职业提出了一个带方向性的指导。如果内审通过舞弊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了纠正或制止;如果内审通过信息系统审计,预防了潜在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如果内审进行基建工程审计,节约了工程造价……这应该认为内审为企业增加价值了。

关于独立性,内审的独立性在企业内部是相对的,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内审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和被审计事项。独立性最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的独立,虽然目前大多企业内审部门的领导关系不尽一致,有的归董事会,有的归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有的归纪检监察,但不能否认内审工作上的独立性,失去独立性,内审工作无法开展。据悉,建行系统内部审计的管理权限已上划到总行直接管理,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内审的独立性,可以相信,今后集团性企业内审也会向这种管理模式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只有坚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鉴证、评价职能,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英梅.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J].理财,2011(07).

篇(11)

对于整个建设工程而言,项目审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增强项目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更是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工程项目审计是通过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从而准确把握项目工程的控制点。目前,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较多,审计风险逐年加大,日渐被业内人士所关注。项目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必须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合理手段确定评估相关风险,进而达到项目工程的预期目标。

一、 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内容

第一,工程项目与工程造价。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评估,需要审计人员对工程从技术、方案等多方面进行审核。工程项目审查内容包括基建工程的建筑面积、设计标准是否合格、有无项目变更等方面。工程造价方面包括工程预结算的编制依据、工程预结算价值是否过高、有无超合同现象发生等。

第二,工程量。针对工程量的审核是极为繁琐复杂的,同时也是工程预结算的关键。由于工作量庞大、规则众多极易出现如多算、重算、漏算等问题。工程量的计算必须依据施工图设计和国家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计算规则,并结合本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准许的相关组织设计标准,避免出现审计错误。

第三,定额单价。定额单价所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工程结算书上的工程名称、种类、规格、计量单位与预算定额及地区单位估价表所列内容是否统一;一些没有列入定额中的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及换算验算的方式是否合乎规定。定额单价的审核要准确无误的套用单价表,避免错套和计算错误。

第四,材料价格。审查的内容包括同当地政府公布的信息价是否符合,了解有无任意抬升价格的行为。同时还要就审查材料差价进行调整、了解信息价和预算定额单价之间的差额等。

二、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性

确立并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不断健全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对于项目盈利能力的提升及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合理有效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可以帮助投资者更新经营理念,为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二是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必须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结构,逐步增强预防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有效利用项目审计,能够有效保证建设项目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投资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三、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资金量相当大,进而造成大量的资金在项目上难以发挥作用尴尬情况。加之子项目之间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资金数额分布,经常出现无法继续施工的情况,形成了业内所谓的"切块管理"。同时建设工程项目融资受宏观经济和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问题也日渐突出,银行的融资目光逐渐转向更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致使很多工程资金链断裂。

(二)成本控制不合理

"重结果,轻过程"一向是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的弊病。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在年底突击性地抢进成本,其间成本控制被忽视,成本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化为无物,成本控制仅出现在事后的分析评价上,成本管控毫无作用可言。工程项目偷工减料时有发生,质量安全隐患引人注目,项目成本风险监控体系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等等都是存在的问题。

(三)招标制度存在漏洞

某些投标人为中标不惜采取违规行为而牟利,串通招标人为自身打造招标文件、交好其他投标人等。而招标机构有时也会,从当招标方的人。传统审计缺乏事前审计和事中控制审计,项目投标人利用这一弊端从中围标、串标哄抬价格,损害招标人利益,进而对公众和国家利益造成损害,扰乱经济秩序。

四、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风险防范的手段

(一)建立健全的招标制度

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审计投标的报价、工期等,对合理合法的针对部分项目工程量进行清点,包括综合单价和主要材料价格,以此有效打击围标、串标行为。特别是要根据工程实际及当地市场供求采取审核,合理制定审核标准,通过建立健全的招标制度,以此降低工程项目设计的风险。

(二)完善控制风险审计工作

审计机构要严格遵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日常管理、预算授权审批控制等审计内容严格处理。同时加强公司内部人员在相关性法规和文件的内容学习,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加强风险识别能力、预警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加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取证工作

实地测量现场必须有审计人员、现场管理代表、施工单位代表三方同时在场,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审计、测算,同时审计证据必须经第三方代表签字方可生效。对于建设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虚报价格、以假乱真等恶劣现象,要求审计人员实地审查,以便获得审计证据。

案例:2014年我国南方某水利工程进行标底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单价为1500元/立方米,高于常规的1100元/立方米。于是审计部门加大了调查取证的工作,对材料报表及施工工程参数表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调查了解,由于该企业成本控制不合理,超出了施工预算,因此制造虚假价格,导致前期审计工作中出现严重的漏洞。该案例中的审计部门加强审计工作力度,能够减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结语

通过建立工程项目审计控制机制,风险评估指标,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及时纠正建设工程中存在问题,遏制其中不良行为,保证资金有效利用,对于建设经验的总结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愫.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9).

[2]王继伟.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