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5 16:45: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镇农业发展汇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

篇(1)

农业和农村经济目标全面完成。我镇20__年农业生产总值达24390万元,较去年增加1050万元,增加率达4.5% 。粮食总产量达1.9248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764公斤。新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10人(其中:国外76人,省外434人),全年共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860人次,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达8381万元。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组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新建隐峰镇喜来乐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2个,各种农村专合组织共带动农户6860户。一年来举办各种技术培训会69期,受训人员达12150余人次,巩固发展科技示范户560户,推广新技术、新项目8项,共印发各种技术资料万余份。全年共推广绿肥作物光叶紫花苕440亩、晒烟腋芽抑制技术3000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4900亩,推广优质稻面积达31018亩,推广水稻旱育免耕移栽27600余亩,推广晒烟地膜覆盖面积10170亩,晒烟总产值达3672万元,小麦、油菜、川芎免耕栽培220__余亩,共为农户增收节支396.8余万元。进一步加强川芎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全年川芎、晒烟、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11600、10250、9210亩以上,示范推广稻鸭共作新技术130亩,每亩增加农户收入160余元。充分利用我镇两河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和带动小家禽的养殖,20__年我镇小家禽出栏97.6万只,发展种禽3.2万只,新增养殖大户4户,出栏生猪达46100头。努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内容,我镇能繁母猪参保达到344头,育肥猪参保达到930头,水稻参保达到3250.19亩。

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全面完成了总投资54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着力解决了制约我镇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项目共完成衬砌渠系31千米,其中l型渠11千米,u型渠19千米,修建人行便桥319处,安装涵管132米(文秘站:),建成提灌站6座,示范推广秸秆腐熟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9000亩,发放秸秆腐熟剂90公斤,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00亩,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3000份,磷钾多元配方肥10.9吨,欣物康有机肥800公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新建鸭子河大桥上段两岸河堤2.6公里,新建堤灌站11座,新增农机总动力650千瓦,实现机耕面积3.6万作业亩,机收面积达3.2万亩,并对庆云村与敖平镇接壤2.6公里的断头路进行了硬化。对辖区的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出隐患11处,安排装笼442匹,落实防洪预备笼79匹。我镇新增农机具83台(套),积极争取农机局的灾后重建项目投入110余万,新建提灌站11座,新增农机总动力830千瓦,实现机耕面积2.8万作业亩,机收面积达2.52万亩。同时,我镇还积极争取日元贷款生态建设项目,共完成生态植树9909株。

农田灌溉水毁设施重建稳步推进。在我镇连续遭遇“8.5”、“8.13”和“8.19”三次洪水严重灾情下,我镇5处堰坝冲毁,镇域内大面积农田出现灌溉难。为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镇党委政府一边组织抗洪抢险,一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建农田灌溉的基础设施,各水毁工程的应急方案陆续被制定出来。目前,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为我镇农业用水,夺取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拓宽建设渠道,用项目扩张总量、用项目优化结构、用项目提升水平、用项目推动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探索出一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农业项目建设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责任明确、形成网络、奖惩到位的农业项目建设新机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项目建设群,使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企技改扩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等农业项目建设有一个新提高。年,全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点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

(一)乡镇自建项目实现新跨越。各乡镇要结合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谋划和建设一批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农业项目责任制,每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主管副职至少分包一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二)向上争取项目再上新台阶。区直农口单位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结合全区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包装、筛选和组织一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加大汇报盯办力度,集中争取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坚持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通过“小团组”、“定向”、“专题”招商,承接国内外优势生产要素的转移,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伙伴,搞好产业的延伸和精深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项目。

(四)超前谋划项目实现新提高。年内,区级将围绕农业产业化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谋划和储备项目30个以上。各乡镇也要积极谋划和储备农业项目,每个乡镇至少要谋划和储备2个以上项目。项目编报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项目库要达到信息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立足本地本单位资源、特色优势,加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大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农业项目建设格局,引进建设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农字号”大项目,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要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明显的奶业、生猪、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来抓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型龙头项目,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重点项目为骨架,相对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围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抓项目。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积极拓宽农业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围绕设施农业拓展、规模养殖推进、生态农业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业品牌创新、绿化家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扎扎实实建设一批质量型、生态型、服务型的大工程、好项目,带动全区农业经济创新型发展。要加强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积极争创国家和省、市级知名品牌,围绕品牌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品牌加强产业合作,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三)围绕国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项目。面对国家扶农强农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区直农口单位要加强同国家部委和省、市直有关单位支持政策的衔接,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际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项目,加大跑部进厅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向我区倾斜。

(四)围绕提升现有龙头企业抓项目。鼓励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换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产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改、扩张项目,推动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建设原料基地,完善仓储设施,整合资源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吸纳股份、转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产业转移项目,实现借势做强,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发展集群。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10%以上,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年内争取全区新发展达到市级及以上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五)围绕提高合资合作水平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到我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为支撑的种、养、加龙头企业,抓好知名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要借助京津唐消费市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成2家以上冷链物流企业。特别要积极拓宽农业利用外资领域,通过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承接国外优势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循环型、生态型、产业型、高效型农业项目发展,推动我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重点抓好众品食业有限公司、蒙缘食品仓储冷链物流、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促使一批农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增强全区农业发展后劲。

(六)围绕建设产业聚集区抓项目。借鉴抓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先进理念,搞好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进驻,形成企业集群,围绕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三个关键要素,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上,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华鼎绿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上,以现有的蒙牛乳业公司、乐百氏公司为中心,规划建设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加快众品食业公司、蒙缘仓储物流、蒙牛乳业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重量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七)围绕整合农业资金抓项目。坚持集中财力、统筹安排、扶持增量、提档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整合农业资金用于重点农业项目的奖补,把已有的优势做大做强,并不断发现优势,培育优势并使之扩张。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外,区里将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促进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整合方法为:市级以上资金,实行“分类指导、逐级申报、部门筛选、会商审核”的管理模式,由农口各单位统一制定《投资指南》。各乡镇按照《投资指南》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区里统筹安排各地的申报项目,保证全区重点项目能够顺利落实,重点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扶持。区财政融合整合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和省、市级以上农业项目的资金配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区委农工委和区发改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社、国土分局、环保分局等有关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区委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工委主管负责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协调推进农业项目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谋划协调、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有关单位分工负责、农业办公室督导落实的组织推动机制;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发展。区直农口单位要明确各农业项目建设的主管领导、主抓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形成农业项目有领导主管、有科室主抓、有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

篇(3)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20*年、20*年被*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20*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20*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20*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20*]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20*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篇(4)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200*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200*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200**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200*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200*]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200*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篇(5)

二、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和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农民群众自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符合条件,能够当场登记的予以当场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并依法免收登记费用。对因手续不齐全不能当场登记的实行跟踪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措施,指派专人进行指导,最短时间内给予登记。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服务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企业与基地、农户与市场的平台,逐步形成适应本地农业发展特点的一村一社一品”经济发展模式。

(二)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大力宣传农产品注册商标的意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引导同一地域内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具有一定品质特征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或集体商标,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运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商标+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积极培育高知名度商标,争创“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保护涉农商标合法权益。

(三)引导规范农村经纪人发展。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按照“鼓励、扶持、引导、规范”思路,放手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进入经纪行业,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的影响;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纪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农村经纪人信用档案,开展执业培训,实行分类监管制度,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素质。

(四)促进合同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户与涉农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同供需关系。加强对涉农合同的监督,为农民提供签约指导,规范农业订单双方的合同行为。行政村建立合同工作指导服务站,争取每个行政村至少推行使用一种农副产品订单。积极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及时解决涉农合同纠纷,保护农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根据不同农时。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农资商品市场监管,维护农村生产消费安全。支持和引导农资龙头企业在各个行政村设立农资连锁店。加强农资连锁店信用监管,开展“农资规范经营店”评选活动;加强农资连锁店农资质量监测,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损害农民利益。

(六)大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规范指导意见》加大工作力度。全市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个“示范店”加强对“示范店”指导和监管,确保“示范店”食品安全。加强宣传,提高“示范店”知名度,充分发挥示范店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村群众安全消费,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

(七)大力推进农村“一会一站”规范化建设。要建立以咸宁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为一级。各乡镇消费者申诉举报站为三级,各行政村申诉举报点为四级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方便农村消费者就近解决消费纠纷,实现农民小额投诉不出村,大额投诉不出镇的目标;积极开展农村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活动,提升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方法步骤

第二年迈大步,按照“第一年打基础。第三年全面达标”思路和要求分步实施。具体分五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阶段各基层分局、所要迅速组织调查摸底,解和掌握行政村的基本情况。

(二)开展试点阶段按照先行试点,摸索经验,注重实效的方法和要求,选择一个综合条件好的行政村。

(三)总结推广阶段月对试点单位工作进行检查和通报。对于好的典型及时推广。

(四)全面实施阶段各乡镇(办)按照省、咸宁市工商局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抓好落实,全面达标。

(五)检查验收阶段。从年至年。每半年组织检查和通报一次,适时进行现场指导,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年月,市七有”工程领导小组将组织检查验收,同时做好迎接年月省、咸宁市工商局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四、工作要求

篇(6)

重庆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态农业,集科、农、工、贸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2009年入住酉阳,投资2个多亿元发展30万亩青花椒产业,在全力打造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参加“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近年来,和信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设置办公室,对全县1024户贫困椒农种植青花椒的资料收集、整理、建立《分户贫困椒农档案》,以“一就业、二让利、三无偿、四优先”的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产业扶贫情况汇报如下:

一、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助推精准扶贫

和信发展青花椒种植,实施产业链打造,解决贫困劳动力就地务工,加工厂安置就业400余人次,在种植、管护、采收、运输过程中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1024人次,为贫困户间接创收165万多元。

二、制定二让利的帮扶“政策”,助推精准扶贫

1、坚持保护价收购花椒,让利椒农和贫困户,从2015年起,和信将保护价升为6元,在市场价低于6元时,实行保护价收购。近年来,补贴给椒农的收购资金就超过2000万元,其中,今年花椒市场价格大幅度回落,和信补贴950多万元,建卡贫困户直接受益429.18万多元。

2、推迟分成时间,降低分成比例,让贫困户打好脱贫基础,和信与椒农签订种植协议是2014年就要分成,一直推迟到2016年,仅此一项,和信就直接让利农户400多万元。其中让利建卡贫困椒农91.6万元。从2015年底起将与椒农的分成比例从原来的3:7调整为15:85。使其分成的份额在原来的基础上为农户增加50%。

三、推行“三无偿”的原则,助推精准扶贫

1、无偿提供青花椒种苗,投入苗木费用2000多万元,其中建卡贫困户受益100.8万元。让无钱购买种苗的贫困户有苗可栽。

2、无偿提供青花椒专用肥料和农药,为确保青花椒良好的品质,近年来和信无偿提供肥料农药的投入费用1000多万元,其中,建卡贫困户受益236.8万多元,解决贫困户发展花椒产业无资金的后顾之忧。

3、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根据酉阳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为使贫困椒农少走或不走产业发展的弯路,和信在全县37个乡镇安排了162名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椒农实施无偿的现场技术培训指导。近三年组织培训41654人次,投入资金140.8余万元,请专家、教授及技术员到种植基地对青花椒种植、管护和采摘进行现场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椒农,尤其是贫困户的青花椒种植、管护和采摘技能,为增收致富,精准扶贫打下了基础。

四、实施“四优先”举措,助推精准扶贫

一是优先纳入规划,凡是贫困农户想种植青花椒的都优先纳入发展规划,做到产业扶贫计划到位;二是优先供给苗木,每年对贫困农户所需苗木实行优先供给,做到产业扶贫种苗到位;三是优先供应物资,和信配套下发的生产物资在分配时,优先安排给贫困椒农,做到产业扶贫物资到位;四是优先采摘收购。在采收时,把贫困农户的青花椒采收放在最前面,保障其少损耗。

另外,还支助敬老院和学校等福利事业,累计金额达75.1484万元。

五、产业扶贫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7)

四年来,我们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按照“做实重点项目、做大生态农业、做活乡村旅游、做美生态环境”的扶贫工作思路,创新发展载体,落实发展举措,增强发展实效。全乡共新开发高山蔬菜示范基地2500亩、高山杨梅5000亩、竹笋两用林3000亩、稻田养鱼1000亩,共垦造旱地1000多亩,投资75万元完成了全乡32个行政村的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了10个自然村、54户、169人的高山移民异地脱贫,实施了12个村康庄工程路基路面建设46.7公里、11个村5000多人口的饮水工程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方山等9个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被评为全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农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2107元,增长到2006年的3602元,年均递增15%。贫困户及低收入家庭从2002年的1766户、4940人,降至2006年的887户、2658人。因扶贫工作成绩突出,今年4月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省国土厅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二、上半年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1、立足山区实际,强势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继续实施好“三千”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以千亩高山蔬菜、千亩稻田养鱼、千亩高山西瓜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基地。在1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中,着重做好:300亩山地微蓄微灌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和50亩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主要种植日本“川智佳美”辣椒和“引茄一号”红茄,目前已全面投产,批发价每斤各为0.85元和0.70元,分别按亩产10000斤和6000斤计,亩产值高达8500元和4200元;同时在全乡不同海拔高度()试种西兰花,并取得成功,将在明年大面积推广;建立苗辽村100亩“雪莲果”水果型蕃薯基地、100亩日本藤稔二代葡萄基地,不断增强新品种、新科技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二是强化立体生态农业发展。以杨等村立体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动家家户户进行“种植水果、养猪、养鸡、养鱼”和“优质米种植+养鱼”等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每户养鸡(全放养)不超过30只、肉猪不超过3头(禁止用饲料),目前全乡共饲养土猪3000头、土鸡26000羽,努力把它培育成我乡特色优势产业带。

三是进一步做好林业开发工作。重点做好现有13000亩竹笋两用林和5000亩杨梅的抚育管理工作,新增、改造竹笋两用林1000亩,试种香榧100亩,并抓好41省道沿线生态景观林的抚育与管理,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四是高度重视农民素质工程。至目前,已先后邀请农林专家来乡授课9次,受训700多人次,内容涉及高山蔬菜、毛竹、杨梅的栽培管理和稻田养鱼等各个层面;组织核心农户、贩销大户到诸暨学习考察香榧生产经营技术、到安吉考察毛竹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拓宽群众视野,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

2、挖掘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好、引导好“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排查和统筹规划,加强与旅游部门沟通联系,努力把县委旧址、、古树林、农家乐等纳入全县旅游发展体系,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制订出台了“农家乐”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与县里有关优惠政策相配套,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引导、扶持力度。

三是以休闲避暑农家乐省级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注重搞好旅游规划,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大投入,添置设施、增强接待能力,并注重发挥好李火木等核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新增经营户3户、床铺20张,旅游接待能力有明显增强。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姚岸、等村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核心户已建立,村的休闲垂钓塘正在紧张筹建中。

3、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新农村

一是继续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抓建设促发展。投资95万元,实施集镇街道拓宽、亮化、绿化工程;投资30万元,深化村级办公场所建设;继续开展百村饮水工程,全面启动了4个村的建设任务;加强交通建设,12个村、路基20多公里、路面29公里康庄工程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实施有线电视扩面工程,丰富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实施了垃圾收集处理和垃圾中转站工程,努力实现垃圾科学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在9个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好等11个村环境保洁机制,配齐保洁员,实行门前四包和垃圾袋装化,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开展好“一户一策一干部”和下山移民工作

篇(8)

在xx乡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各级领导的培养帮助、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逐步完成了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能较好的胜任当前工作。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我收获颇丰,现汇报如下:

一、踏实肯干,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积极做好参谋助手,协助xxxx委员抓好我乡基层党建工作,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大学生村官的帮带工作,协调“关爱工程”工作的开展以及党员年报、干部统计、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工作,并围绕乡里的中心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得到了乡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

xxx年3月初,我作为乡计划生育工作组成员进驻xxxx村,协助抓好该村的计生工作。除此之外,乡xxxx其他部门工作我也涉及颇多,如司法综治、纪委、人大代表之家、财政所等方面的工作。8月份,乡党委xxxx研究决定任命我为官塘村科技副村长,现阶段我正为编制官塘村的农业发展规划展开调研工作。

二、积极思考,收获基层工作经验

经过这一年的锻炼和磨合,我对乡镇机关、农村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对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农村经济管理知识有了现实性的思考,收获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理论和实践的碰撞迸发出我对乡镇工作的全新理解,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客观认识,也增强了锻炼自我的决心。

(一)虚心学习、积极靠拢,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

在今年6月的防止秸秆燃烧、7月的防洪排涝工作中,正是全乡干部在乡党委、xxxx的领导下不分白昼,不顾个人安慰,兢兢业业的坚守在防火、抗洪第一线,才使得我乡今年在面对水与火的考验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未受到侵害。通过这两件事情,我看到了乡村干部的可敬可爱,加之平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能将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

(二)深入农村、触摸现实,服务家乡、促进发展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大学我学的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始在书本上对“农业、农村、农民”进行深入的学习,但仅停留在理论层次。在到xx工作后,我才算有了更真实的农村认识,开始对农村的现状和发展之路有了现实性的思考。在这里我对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有了切实的比较、农村的落后有了切实的感触、农民的困苦有了切身的体会,我深刻感受到“发展”两个字刻不容缓。

(三)积极思考、正确定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

篇(9)

2014年,我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为抓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建设一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勤政高效、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为保障,团结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力争先,在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提高处理问题的操作力,增强为民服务的亲和力,促进全县“三农”工作全面发展方面,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现将班子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我部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全面增强政治素质。

今年,面对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综合改革等多项重点工作,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攻克了种种困难,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工作思路清晰。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部班子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活为中心,以作风建设为保障,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动工农互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为农村繁荣尽职,为农业发展尽责,为农民富裕尽力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工作善于创新。针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报账困难,我们取消了原先的县级报账制,改由各乡镇统一管理、统一报账。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所有项目,解决了以前项目分散的问题,统一实行招投标,从项目设计、项目监理到项目建设实行全程监管。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并完善了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通过督导工作进度来下发项目资金,有利于资金与项目同步推进。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中,创新了垃圾终端处理方式,全县采用“户分类入桶、保洁员定期收集、村级中转站集中存放、乡镇统一运送焚烧”形式,农村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篇(10)

农机推广工作主要就是指将先进的农业装备和技术应用到基层的农业生产中,以便提升农业生产的速度和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推广基层农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就是促使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以及环保的现代化农业转变,为此我们必须调动所有有利因素促进农业由资源型向知识依附性转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多的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各县级、乡镇级的农机管理部门必须做好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工作,从内容、机制以及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3 当前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推广机构有待健全和完善

虽然经过过年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限于种种因素的阻碍,使得我国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方面始终存在相应问题。首先这种问题就来自于推广机构的不健全上,作为农户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沟通纽带,农机推广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自从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使得相应的推广体系已经变得名存实亡,很难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影响。

3.2 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推广观念上存在一定滞后性

与此同时,相关推广人员在能力上和专业素养上还存在很大不足,就我国目前的情况上来看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在年龄上日趋老龄化,知识结构也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从学历背景上看,高学历的专业人员较少,部分推广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使得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缺少相应的知识技术作支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机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而在推广观念上基层的农机管理部门也存在一定误区,过度重视产前和产中的机械化发展,而对于产后加工和处理程序上机械化发展来说则存在明显的失重现象,这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只能够停留在初级生产的阶段上,对农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4 关于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4.1 强化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了切实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就必须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于问题的成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就应当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于专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强化与提升。为此相关的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通过进修的方式来强化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适当采取激励手段来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农机推广人员能够积累足够的经验来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4.2 改善推广方式

与此同时,还应当做好推广方式的改善工作,深入到基层农户,不断开拓农机的服务领域。政府方面也要对农机的推广工作给予适当的支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来将农户需要的技术和机械装备送到农户家中,使农业机械技术能够在基层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农机管理部门也要就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户们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凸显出示范点的作用,发挥出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肃清障碍。加强农机商户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为农户购买农业机具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在日常的应用过程中也要适当给予应有的指导。在推广的过程中还要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上推广投资少,效率高的机具,不能够流于形式,单纯的进行观念上的宣传和教育。在推广的方式还应当更加讲究环保性特点,在农机的推广过程中尽量注重到农机的生态影响,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3 做好协调工作,促进推广的深入

此外,为了切实提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质量,还要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工作之间的协调工作。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向上级领导进行农机推广工作的汇报,以便获得领导的支持,尽量在政策、资金以及物质等方面给予农机推广工作以最大的支持。为了促进基层农机推广的深入进行,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还要为农户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强化宣传的工作力度,提升农户们对于新技术和新器具的认识程度。还可以通过各类形式的培训班来使农户们能够对新技术进行掌握,了解新型机械设备的应用方法和保养技术。基层农机站也应当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农民的现场技术指导,对于应用范围较广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要使农户们尽量熟练掌握。

4.4 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

篇(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宿迁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视角”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宿迁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视角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6日

一、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

(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数量增长快、经营方式活、辐射效应高的特点。2015年全市新增种养大户1,891个,累计达9,810个;新增家庭农场1,228家,累计达5,270家,总量居江苏省首位;2016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种养大户504个,累计达10,314个;新增家庭农场达574家,累计达5,844家,继续保持江苏省首位。同时,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按照“产业集聚、农场集群、服务集中、发展集约”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行家庭农场集群发展模式,探索发展“一社一群一中心”创新模式。

(二)各类经营主体的生产水平逐步提高。2016年宿迁市列入名录的合作社达到1,155个,农民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率达64%,比2015年提高18%。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累计达到410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60家、市级334家。作为农产品加工销售载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1月份,宿迁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4家、市级220家、县级35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以上的占48%。

(三)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凸显。渔业经济总量逐年递增,全市淡水水产养殖面积103万亩,水产品年总产量27.2万吨。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存栏奶牛4.17万头,出栏生猪560万头、出栏肉鸡2亿羽、出栏肉牛13.5万头、出栏肉羊182万只。果蔬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210.5万亩,年产量545.4万吨,其中蔬菜复种面积171.9万亩,产量465.6万吨,西甜瓜种植面积22.5万亩,产量62.7万吨,果树种植面积16.1万亩,产量17.1万吨。2016年全市新增鲜切花、彩色观赏苗木、盆栽植物等特色花木种植面积1.3万亩,花木种植总面积达53万亩,居江苏省首位。近年来,宿迁市全面落实粮补政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速粮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粮食实现生产“十三连丰”。

(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三次产业逐渐融合发展。近年来,宿迁市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提升粮食、果蔬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国2/3以上的“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宿迁市,蒙牛集团、广东温氏、汇源果汁、江苏雨润、中粮集团、娃哈哈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设计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创业产品,培育了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集聚村,创建了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和星级企业。全市累计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19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3个,建成省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6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3个,培育省级农业观光旅游线路5条。

(五)农业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转变。宿迁市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布局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大入园主体招引力度,优化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质态不断提升。本着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精品化原则,加强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等配套制度和设施建设,推进农超对接、产销直挂、电子商务等模式创新,提高了产加销一体化水平,强化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秉持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原则,加大生态农业、智能农业等集成技术攻关力度,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农业园区科技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累计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面积达34.3万亩,招引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各类入园主体1,311个,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85.4%。各省级园区良种覆盖率达100%,设施农业比重达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智能化监测水平达60%以上。

产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协调创新机制得以构建,与省内外农业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产出了一批符合市情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市、县、乡农技部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三级互动的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得以试点建设。探索构建了线上展示与线下示范相结合的远程农技推广新模式,农业科技信息互联互通基本得以实现。技术推广中间环节得以缩短,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得以全面提升。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多功能乡镇农技中心得以创建,初步形成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局面。全市年推广农业“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果40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万簦建成“五有”兽医站80家,“五有”乡镇农技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1个,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点47个。

(六)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常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宿迁市大力实施了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农(渔)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重点强化了家庭农(渔)场主、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专业大户的培训力度,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合理引导愿意投身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创办人、工商资本注资人接受培训,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社会力量。以“三种力量”的培育为目标,“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分类培训模式得以形成,并不断提升完善,顺应了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潮流。积极开展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电商农业”创办人等高层次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建立了农业领军人物后备人才库。巩固提升了江苏农民培训学院、县(区)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同时,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职业农民培训课堂和创业实训基地。目前,全市建成农业生产实训基地42个,组建了5个专业讲师团,吸纳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种养能人200多人。2016年培育职业农民2.73万人,其中包含了农村电商经营者2,018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015人。

二、宿迁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其他正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地区可以引以为鉴。

(一)对小规模农业的优点认识不到位,普通农户直接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门槛过高。虽然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小农经营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小农经营亦有它的优点,比如经营灵活、不计劳动报酬、监督成本低等,这些都是规模农业所无法比拟的。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小规模农业的优点,把规模化经营当作其制定政策的导向,其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指导意义的是地方政府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而制定的各类奖补政策、措施和办法。这些政策对普通农户而言并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直接受益的往往是专业大户或外来工商资本,普通农户难以分享各项政策的好处。

(二)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基地建设是确保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良性运作的关键。目前,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是基地建设问题,而问题的关键主要不在于基地的数量,而是已建成的基地不能顺利运转,进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通常会招引大量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中小工商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待工商资本在完成基地建设、并经项目部门验收拿到补贴后,地方政府没有对基地的运作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三)以大户和资本为代表的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保护亟待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同阶层对利益的诉求有很大差别,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农村具体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往往导致“好事难办”现象发生。加之农民一直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呈现在各类媒体、研究及政策制定中,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一味地强调农民的弱势而无视当前的农村阶层分化,忽视对以专业大户和工商资本为代表的规模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保护。

(四)三产化农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城市中产阶层对农业多功能性需求。面对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也空前高涨,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较高的当属城市的中产阶层。由于宿迁市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养生农业、景观农业等三产化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能够为这一人群提供相应消费机会的空间和场所非常有限,因此远不能满足其对农业多功能性的需求。

(五)土地流转后农村留守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与土地流转同等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安置好已流转了土地的农民,这在推行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头等重要的工作。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对来说,对资本的需求高于对劳动的需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大量留守人员无法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无法获得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农村的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三、宿w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小规模农业的现实意义,创新体制机制,调整奖补政策,降低普通农户直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门槛。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机制,将具有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求的农户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统一经营层面上的组织、协调等职能;调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奖补政策,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生产主体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以及农户自身资本实力现状,确定奖补的规模要求。

(二)遵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完善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发展机制。在基地建设方面,改进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能够全程监控基地的运作;将更多的精力从推进生产转向为生产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上来;鼓励本地城市居民组建消费性质的社团组织,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在地化。

(三)切实做好规模土地承包方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以大户和工商资本为代表的投资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弥补了普通农户资本不足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要敢于依法依规对故意阻碍和干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无理、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工作不力、的行政人员、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以切实保障专业大户和工商资本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打造三产化农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大力促进三产化农业发展。三产化农业的发展不但能够满足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对农业多功能性的需求,而且能够产生更大的收益,更好地助农增收。当前,农业的传统功能不断强化、新的功能日益彰显,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旅游、文化等功能,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深度挖掘和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引导和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力求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出影响。

(五)深化对土地多功能性的认识,多渠道提升土地流转后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质量。在推行集中居住政策的地方,统筹规划,给每户预留出适量的土地供老年人耕种;鼓励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老人、妇女等留守人员的精神生活;加大“三来一加”项目的引进力度,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用工数量,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源自供给侧而非需求侧,供给侧改革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更为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方式的调整与提升。农业供给侧改革表面上是要改变农产品的供给品种、品质和数量,实际上是要改变和提升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和与之相应的农业经营方式决定了农产品供给的品种、品质和数量。应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在农业生产者内部延伸产业链,将农业生产收益完全内化,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收入渠道,为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提供资金保障。因此,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作为探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的切入口。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维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4.

[2]徐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培育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