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资产管理效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5 16:45: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资产管理效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资产管理效能

篇(1)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固定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保护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比较复杂,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陈旧

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中,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来管理,主要运用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模块进行管理。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建立台账,记录使用情况,并于每月末上报财务部门进行数据处理。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这种传统的模式,会加大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盘点准确性难以保证,且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固定资产归属不明的情况。

1.2固定资产购置和报废制度滞后

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购置固定资产没有详细的计划,导致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不会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盲目购置资产,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企业各个部门难以共享固定资产,购置往往是由于某个部门的需要,导致企业重复购置资源。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健全,处理报废固定资产中,没有完全的报废材料,没能真实地反应报废处理方向,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良影响。

1.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仅是将固定资产视为投资管理的一部分,没将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固定资格管理存在着脱节管理,没有明确管理职责。企业各部门相互协调和制约性相对较差,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管理人员更换时,资产管理交接不同步,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另外,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格管理不重视,没有组织定期清点固定资产。

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管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能,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作用。企业应具体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2.1企业及管理者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及管理者要树立加强固定资格管理的意识,深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所发挥作用。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企业每个员工都具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企业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重点工作之中,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实行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及管理者分级负责管理,相互配合做好管理工作。

2.2企业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模式。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企业可引入条码技术,建立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企业运用条形码来记录固定资产由购置到报废整个使用过程,其中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和报废。同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用的条码系统要与财务部门系统对接,财务部门可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并方便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提高盘点准确率,减少资产管理的人力物力损耗,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2.3企业要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

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购置规定来购置固定资产,由设备部门进行统一购买,并应由使用部门填写购买申请单,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之后进行购买。同时,要做好购置固定资产的计划,认真分析重复使用是否可行、产生与投入比例等。企业还可以对一些设备进行租用,减少固定资产闲置,降低成本。同时,固定资产的报废也应按照规章制度,详细记录报废资料,建立残值收入档案。

2.4企业要定期清点和盘查固定资产

企业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点和盘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清点过程中,企业相关部门要核对账实,要使得账实相符。还要明确固定资产盘盈亏的真实原因,明确相关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还应与固定资产记录分开,不能把录入、检查和核对交由一个部门负责,而是将资产进行分类,交由特定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企业还要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使得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进而保证固定资产的清点数据真实可靠。同时,企业除了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还需要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警惕性,强化管理固定资产。

2.5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规模的持续壮大,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规模也随之扩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繁琐与复杂,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和统计已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既能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将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录、计算、记账和手工编制各种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企业应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管理固定资产,可以采用条码技术,把原先的纸质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制成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建立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通过先进的编码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购置、领用、转移、盘点、清理到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管理与监管,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利用网络系统,可加快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共享和各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随时反映和掌握固定资产购入、使用、转移、报废全过程的数量和价值变动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出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全程跟踪,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

2.6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和卡片记录的核算与登记;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财会部门负责资产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核算,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数量与价值增减变动情况。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租赁、转让、重组、盘点、报废等大量频繁的日常业务活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加强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环节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层层分管,责任到人,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验收入库的固定资产须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收发、维护与保管,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此外,固定资产管理还应实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的次数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固定资产盘点需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及时核对账、卡、物,盘点后编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确保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如固定资产盘点的实有数与固定资产账面数不相符,须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处理办法。

结语

总之,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只有企业规范化管理固定资产,才能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站稳。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率降低成本,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后起之秀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固定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管理随之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高教事业的物资保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固定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教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方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高职院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每一类别下根据其性质和属性又设置了明细类别,品种多,管理十分复杂,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高职院校逐渐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学校资产呈现多元化。这又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负责人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购置资产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申请购置计划缺乏定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资产管理贪新弃旧,造成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钱”向“物”转化而弱化的思想,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偏重于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对于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财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界定模糊,缺乏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让业务人员到市场上自由采购,缺乏定量标准,购置的资产的实用性和价格有待评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固定资产的界定更是模糊,包括领导在内的多是管理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概念是不清晰的,对于标准理解不清。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引发新产品分类和界定的困难。诸如软件、网络产品之类的产品是否该定为固定资产备受争议。

3.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的模式,财务部分负责账目,而实物分到多个部门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图书,设备处管理仪器设备,后勤集团管理房屋等。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归不同学校领导管理,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最终引发谁都管或者谁都不管的现象。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课题组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仪器的现象时有出现,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个别通过出借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来谋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盗用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再加上管理不善,固定资产随意存放,导致损坏、被盗、丢失等,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管理人员调动过程中,手续移交不完全,公物私自带走等现象也有出现。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

由于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兴建,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不段增加,各校设备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增长,但是管理人员队伍却没有跟上。除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外,其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学校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同志。他们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对于固定资产账簿建立、登记、对账不够规范。相应地,这些高职院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仍旧是手工管理,静态、陈旧的数据给查询、统计、调配等造成诸多不便。而实验室教师管理队伍更是欠缺,实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发挥应有的效用。

5.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学生人数增加,固定资产经费安排和投入也增加预算。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新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但是各学院内部没有统一调控和规划,购置大批实物资产,而这些实物资产又缺乏管理,低效使用,甚至有的设备都是全新,尚未使用过的。此外,各院系之间盲目攀比,追求高性能、高配置,提前报废能用的设备。各个院校之间提出的设备购置没有全局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各个院系购进的设备变成各个部分的私有资产,仅限个别人使用,形成高投资,低效益。

三、从coso报告看固定资产管理

美国的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基于coso报告的理论基础,以下,笔者将从控制环境、控制职责、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控制环境,是管理行为有效进行的精神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第一,领导要重视,克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而是应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第二,领导要及时转变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认识到现有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管理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明确控制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管理层:应当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负责,管理人和使用人直接负责的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2)一线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的实施者在于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觉悟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资产管理队伍;第二,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对新选拔和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制度,通过明文规定,使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第四,做好相关的鼓励措施,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或福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完成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可以采用集体采购方法,成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对于采购的物品先进行网上询价,制定预算,与采购商家联系等,通过多方查询,确保购得实用、廉价的物品。同时,要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要及时沟通,设置协调一致的账户,账目明细要清楚,以利于对账工作的进行。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每月进行核对,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每个季度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也要按月盘点,保证固定资产无丢失,对于有损坏的资产及时维修。

4.引入信息化管理,促进沟通,加强监督

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新型平台。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并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各级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达到资源共享。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或报废,及时记录,可以快速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浪费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运行,保障高职院校权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 于迎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3] 吴中力.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9(9)。

[4] 陈静,邳桂花.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篇(3)

2007年以来,油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对一个油气当量217万吨的油田而言,275亿的资产规模颇为沉重,资产与产量规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公司成本构成概况

2013年公司全年成本总额83.26亿元,其中:购买、服务及其他支出16.27亿元,勘探费用7.56亿元,员工薪酬成本9.51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3.09亿元,折旧、折耗及摊销37.20亿元(其中油气资产折耗34.35亿元,占92%)。

2008年,折旧折耗占总成本比49%,达到峰值;2009年至2011年,基本控制在39%左右;2012年达到43%;2013年又突破至45%。折旧折耗作为不可控支出,占总成本比重越大,挤占可控支出的空间越多,导致成本控制难度越大。

二、折耗计提方法及分析

如何有效降低油气资产折耗,对公司成本控制十分重要。目前中石油上市公司统一采用产量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具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折耗额=期初资产账面净额×当期折耗率

当期折耗率=当期油气产量/期初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油气储量

虽然近几年来,公司积极利用业绩考核政策及油价高位运行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快资产报废18.19亿元、计提油气资产减值准备7.87亿元、向其他油田调剂闲置资产2.16亿元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前消化现有资产负担;但相对于每年因投资而新增的资产量,资产使用周期较长,调整力度减缓,资产压力依然存在,仍无法彻底扭转资产包袱沉重的现实。

三、产能建设对折耗的影响

通过公式测算,在资产规模不变情况下,折耗率的高低对折耗总量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即油田的储量资源及产量安排。目前上市公司储量评估采用的是美国证卷交易委员会(SEC)分类标准。SEC将经济可采储量分为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证实已开发储量(简称PD)是指通过现有的井,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开采方法预计能够采出的储量。经过动态法储量自评估工作后,用于计提折耗的证实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并不乐观,而且近年来不断递减。

自2008年油气资产折耗计提采用产量法后,油田保持稳产在油气当量200万吨以上,PD储量成为影响折耗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二者呈负相关,PD储量越大,当年计提的折耗越小;PD储量越小,当年计提的折耗越大。受投资规模影响,公司资产规模大、负担沉重;由于储量接替和产量递减等原因,造成折旧折耗增长快、成本压力大。

产能、投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其实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投资、成本投入就没有产能,没有产能也就无从谈效益。但如果产能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投资、成本投入,也不能创造效益,就是无效投入。因此,无论是追求增储上产,还是强调成本节约,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产能和投资成本是效益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单纯追求产能而忽视投资成本很难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降低投资成本而忽视产能建设会失去降低投资成本的意义,只有把产能、投资、成本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四、EVA指标分析

影响产能建设的因素众多,并不是单个因素变化就能改变公司效益。需要油田产能建设与资产规模、投资规划等达到平衡状态,公司各部门有效配合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选取最为合适的产能建设及投资方案,需要有一个可行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对,这就是EVA指标分析。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它衡量了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其核心内容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在会计原则中,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按照这个理念,如果一个企业的EVA为负值,即使利润为正,也只能说明该企业是“虚盈实亏”,实际上并未为股东创造价值。EVA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考核其目的是引导企业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EVA指标分析,选取更为合适的产能建设及投资方案,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EVA考核指标将发挥三个方面的导向作用:第一,突出企业的资本属性,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第二,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引导企业做强主业、控制风险、优化结构;第三,突出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战略投资,更加重视长远回报。

冀东油田近年来的EVA值增减不一,通过模型测试目前指标为负值。主要原因:一是油田资产规模大,且与产量不匹配,同时存在资产与产量结构性的矛盾,造成吨油资产比高,整体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资产包袱较重;二是由于产量与资产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使得油田长期资本居高不下,造成资本使用效益低、资本成本高。

五、资产管理的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油田资产折旧折耗现状,结合对EVA指标分析效益评价的影响,现将资产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初级阶段――资产价值管理,主要是针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核算管理,并未做到资产价值与资产实物相对应,无法及时反映资产真实状态,无法改善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只做到了对资产结果管理。

第二,中级阶段――资产实物管理,依托AMIS7.0信息平台,搭建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将在账资产、实物资产、低值易耗品、租赁资产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资产信息规范,引入条码技术,提高清查盘点效率和精度,系统自动生成盘点报告,提升盘点报告的质量,提高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实现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盘活资产存量,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第三,高级阶段――资产效能管理,是今后资产管理发展的趋势,是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提升水平的重要环节。依托EVA指标分析,在投资前做好效益评估,杜绝无效、抵消项目实施,提高资产收益率,实现资产源头管理,才能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效能。

六、管理思路与措施

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油田产能建设,加强资产效能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增加优质可采储量,确保公司持续发展。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突出公司战略重点,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集中优势努力增加优质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的增加,一是将奠定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二是可以降低公司油气资产折耗,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公司整体经营效益。

第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现有资本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要牢固树立资产效能意识,既要重视生产经营成本,更要考虑资本成本。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不能盲目追求产能和产量,提高现有资产使用效率,努力降低公司资本成本与经营风险。

第三,抓紧处置不良资产,不属于公司核心主业、长期回报过低的业务及时退出。积极组织公司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全方位开展无效、低效资产的调剂、置换和清理工作,努力降低资产占用总量。严控投资方向,专注生产主业的发展,强化投资项目的经济增加值考核,防止过度扩张。加快清理待报废和低效资产,不断优化调整资产结构。

篇(4)

1.实行资产智能化管理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

“高校资产智能化图文管理系统”是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的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资产与账目不符的情况。从事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有体会,资产的管理非常复杂繁琐。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消耗品作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也是日常管理中最繁琐最消耗人力、物力资源的部分。由于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帐、卡、物的一一对应,这就给资产的使用、监管、变更、置换、维护、盘点、清理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对其基础之上的数据报表统计、资产结构分析、资产评估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校资产智能化图文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管理理念上,该系统是以资产为核心,结合条形码技术,在资产入库时即赋予每项资产唯一的“资产全息身份证”――条形码,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产生的源头开始控制,可以实现资产的源头管理;在内容上覆盖了高校资产管理的全部内容,不仅可以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还可以管理用户自定义的资产类型,保证资产管理深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和细枝末节;管理流程上涵盖了资产从购入、使用到增损、转移、退出的完整生命周期,实现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与管理。该系统可以进一步满足广大用户实际应用的多种需求,使资产管理工作化繁为简,优化资产的合理配置,简化了资产管理中的资产清查问题。为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使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全面提升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主要技术特色

“高校资产智能化图文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特色是以条形码为主线,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图文信息输入计算机以后,都会由计算机自动地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条码上的内容可由用户自己设定,其中包括资产名称、购入日期、保管(使用部门)和资产实物图像等内容。将条形码贴在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极大的方便,盘点人员不必通过记录资产编码、核对账本的方式进行盘点,只须通过专门的条码识别器对资产上的条码阅读,条码信息自动存储在条形码识别器中。条码识别器采用电池供电,不必用电线连接,盘点人员可以方便携带到任何地方,进行相互核查,读入的信息存储于条码识别器中。条码器中可以存储近5万条左右资产的编码,使盘点速度提高了90%以上,同时还避免了重复盘点或错盘。将条码识别器与电脑相连接,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合查询可立即发现资产短缺、溢余和资产是否被更换(对比购置时的图文信息)等变化情况。本产品是基于C/S技术的网络化软件系统。

3.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创新

“高校资产智能化图文管理系统”是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实物管理为特点,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以条形码技术为核心,以“快捷”、“精准”和功能全面为优势的管理类软件。系统采用C/S结构,分布式数据库。

该软件系统通过先进的条形码技术对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到报废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帐物相符。

(1)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如下内容:

①采用C/S架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见下图;

②计算机操作平台;

③便携式条码识别器;

④采用分布式数据库;

⑤网络通讯采用TCP/IP协议。

(2)技术创新

①使资产管理工作化繁为简,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资产被置换和资产流失问题。

②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使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全面提升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③通过条形码识别器与网络终端实现资产的快速盘点。

4.经济及社会效益

“高校资产智能化图文管理系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极大地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学校真正实现厉行节约的原则。它的简单易学的用户界面及强大的系统功能,使原来耗时耗人耗力的资产盘点工作,现在只要一两个人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松完成,以前大量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情况现在及时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转移 新建校区 功能单元 模块化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历来受到资产所有者与使用者的重视,一直以来关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研究也有相当成果。总的来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随着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实践与发展,已经逐步积累了相对实用和可靠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与体系,整体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入库、使用与报废等系列性的流程管理与涵盖了资产生命全周期的过程管理,同时在资产的管理体系上形成了以资产管理方、财务部门与二级使用单位共同负责并强化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并且越来越倾向于细节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资产的价值衡量、损益评估及资产更新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日渐形成了以资产条码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代表的管理体系,条码与资产管理数据库的结合不仅使高校固定资产全面转向数据化和信息化,也使资产过程管理变得更为轻松。整体而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日益形成一套以条码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管理体系,并且在数据的开放接口等方面也正逐步与财务系统等其他系统进行良好数据交换的复合系统,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与评估等构建成为一个动态、完整和全面的立体系统,为我国高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与当前的绝大多数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均建议于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基础之上,而对新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则少有涉及。例如当前高校固定管理研究倾向最为丰富的表现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接口开发与资产的动态管理方面,对新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涉猎较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出发点联系紧密。当前常见的固定资产管理多为既有资产和历史积累资产的重新评估、更新换代与资产重组,对建立在初始状态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实践领域较少,而对高校的新建校区的固定资产管理也依然延续了既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表现为老校区既有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分列,并未对其进行全新的规划和管理,体现出明显的资产延续性和管理体系的稳定性。

然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着新校区的建立、老校区的延续维护或者消解,这些都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适当的管理,从最大程度上盘活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在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与研究中,对高等院校进行校区搬迁过程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则几乎处于空白。由于高等院校自身的运作特点,一般高等院校进行校区搬迁均选择工作负荷最小的暑假期间,校园中各项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都处于停滞状态,无疑对资产转移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时机。然而,在长期以来的实践中,基于校区搬迁为前提的固定资产转移往往表现出非常单一的打包、装车、卸载、安装的工作流程,呈现出原始且线性的工作模式,不利于校园内各职能部门快速恢复工作能力的目的,需要对其进行更为恰当的规划和研究。

一、当前新校区搬迁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新校区搬迁过程中,尽管从资产管理方与使用方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来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良好状态,但在当前的资产转移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较高的资产损毁率。一方面,由于部分固定资产已经具有一定年限,加之在此前的使用过程中维护不足,导致其在搬迁过程中产生了较高的损毁率,这是搬迁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只要搬迁过程中不出现过高的损毁率,都应属于正常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在以往固定资产的购买与使用中均实行了尽可能节约资金的原则,因此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无论在使用寿命还是自身质量方面都处于近乎极限的状态之中,在相对稳定和固定的使用环境中能够发挥出较好的状态,但是在长途搬运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较高的损毁率,这也是当前校区搬迁过程中出现较高损毁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校区搬迁这一过程中,资产管理面临着转移资产数量大、种类多、门类杂、质量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考验,尤其是搬迁过程中的操作更是难以掌控,进而导致固定资产本身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固定资产转移尽管是建立在条码与计算机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依然停留在原始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转移延续着以办公室或二级使用单位为原则的打包、装车、运输、卸载与再安装的操作方式,尽管在资产的掌控方面体现出了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效率上却体现出较差的状态。

总的来看,高校校区搬迁过程中固定资产的转移在表现上为设备的地理位置变换,但实际上则是其功能的地理位置转移,当资产管理者将思维定位为设备的转移时则将采用注重物质本身的完好性管理,进而采用以办公室或职能部门为单位的搬迁转移模式,这也是当前绝大多数校区搬迁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然而,若管理者将思维转变为职能部门基本职能的转移的话,采用的将是基本职能依托设备与人员的快速转移,将极大程度提高职能的转移速度与效率,使职能部门快速实现在不同地点的功能构建,从而为新校区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来看,当前以办公室为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转移模式面临着下列几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固定资产在转移过程中的整体损耗率偏高,单次转移的固定资产门类、种类与数量等都偏大,转移过程中难以做到精细化操作,校方也无法提供面对复杂对象集合的精确搬迁要求,工作过程处于混沌状态难以监管;二是以办公室为单位的固定资产转移在进入新校区后校园整体功能恢复较慢,复建周期较长,难以快速的恢复高校相关职能;在当前的高校职能部门中,各个职能部门体量不一,设备拥有量与搬迁要求均不一致,单纯以办公室为单位进行搬迁尽管能够在资产管理上体现出较强的固定性和完整性,但是在学校的整体功能恢复上则难以保障,往往出现部分职能部门搬迁复建完毕却无事可干的状况;三是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往往受到来自基建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影响较大,以办公室为单位的资产转移模式面临着部分区域内功能无法恢复却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好反馈的窘境,进而对整体校园的功能恢复造成阻碍。

二、基于功能单元的新校区固定资产搬迁模式

如上所述,高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与老校区的搬迁过程中,转移的不仅仅是设备,体现的不仅仅是物质和设备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更是高校在相关职能方面的位置变换。在具体实践之中,新校区的建设相比老校区的整体搬迁和转移难度相对更小,其最为重要的便是新校区所拥有的功能都是在老校区功能之外的新增功能,其所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功能的增列得到保障即可。而老校区的整体搬迁则不一样,与新校区新增功能不同,老校区的功能完全被消解,若新校区的功能无法得到快速恢复的话,学校的整体功能将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运转,因此老校区在整体搬迁时尤其要注意功能的完整转移,这也是笔者建议老校区在进行校区转移时以功能为单元进行搬迁实践的根本原因。

相较于在老校^外进行新增校区的功能完善而言,老校区的整体搬迁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功能备份,只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功能,否则将影响到学校的整体运转。基于此,笔者认为此种类型的校区搬迁需求的固定资产转移应遵循以基本职能保障为单元进行搬迁工作实践,以达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保障功能的转移与对新校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测试。

基于此,笔者认为基于功能单元的新校区固定资产搬迁模式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信息化操作,功能前置配置。在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对资产进行条码化、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对固定资产的转移过程管理和功能复建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固定资产转移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起以基本的条码化、信息化为基础的资产转移模式,对其进行功能配置。在以往的固定资产转移过程中,往往采用使用搬家公司进行办公室整体打包转移的模式,然而实践证明该种方式对于校区整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并不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老校区灭失而新校区亟待进行功能恢复的固定资产转移工作,应该以计算机为基础在搬迁之前进行基本功能的搭配与管理,即在搬迁工作开始前对基本功能进行梯队化、数据化管理,即合理分配一个办公室的职能梯队,首先筛选出最为基础的固定资产设备进行搬迁,使其在搬迁到位后能够立即恢复新校区的基本职能,而不是将办公室整体进行搬迁后缓慢恢复的操作方式。

使用该种操作方式的前提在于,当前的资产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即需要对相应职能部门的职能与拥有设备进行整体的功能等级划分,从而在搬迁优先级上进行选择和配对,以最快的速度筛选出各职能部门的基本功能进行打包搬迁和异地复建,从而快速构建出异地的基本职能。这个过程需要以计算机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信息化方案进行支撑,不仅需要对全校职能部门的设备和资产进行数据化、电子化,更需要对其功能进行优先级的评估和动态搭配。

第二、设备的通用配置原则。异地功能复建的基本原则在于原有功能的良好复制和转移,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资产的适应性与针对性是整体过程较为耗时一个方面,即将合适的资产转移到合适的地点使其发挥出恰当的功能是该过程的核心要求。相对于新增校区建设中固定资产的转移多采用全新设备配置不需要顾虑到功能匹配的问题而言,老校区的固定资产转移面临着固定资产与设备的新旧功能匹配问题,即需要将原有的设备和资产转移到新的地理位置的原有功能中去,这一过程无论是对搬迁过程还是对功能的良好复建都显得繁琐而漫长。

基于此,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在配置之初就需要体现出较强的通用性,即设备的适用范围尽可能广、使用场合尽可能宽泛,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通用条件,为后续在资产转移过程中的功能配对实现较好的基础条件。而对已有较长使用时间和规格不一的设备而言,资产管理方应在日常使用中及时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将资产的匹配性提升到最高程度,进而形成基础设备完全通用化、特别设备针对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而在部分设备中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也应遵循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使用固定资产的梯级化管理。

第三、基本职能的模块化设置。为尽可能形成较好的新校区功能复建条件,原有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能应该形成较好的模块化设置。即原有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职能应该是梯级化、模块化的,而不应是含混的职能分配。如前所述,新校区的建设实质上是相应职能的恢复,因此职能部门的固定资产与既有职能的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新校区职能恢复的效率和程度。

基于此,笔者建议在老校区搬迁之前对相应职能部门的职能进行模块化切割,结合计算机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对相应职能的优先等级、复建难度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匹配优先等级进行数据标签设计,再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块化操作方式对其进行模块化搭配。针对新校区功能复建的实际情况,对老校区的职能部门搬迁和资产转移进行有计划的、分批次的进行以功能复建为原则和基点的资产转移,实现功能的模块化转移。

三、结论

高校固定资产转移是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规避的环节,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尽管日益精细化,但是对该方面的研究还颇有不足,因此笔者认为未来高校固定资产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资产转移应该遵循以基本功能为单元的功能模块化方式操作,从而尽快恢复新校区的相应职能。

参考文献:

篇(6)

下周观点

本周市场震荡为主,也能看到整体向上的趋势。电子板块整体趋势与大盘一致,从周涨幅来看跑赢大盘2.64%。在中报集中的8月,业绩好的公司将更具吸引力。我们将继续深化

我们的价值投资逻辑,在“产业趋势+企业质地+业绩

成长”的基础上关注公司未来的市场空间,以专业的、发展的眼光进行后续的推荐。重点推荐如下,1、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及大华股份--海康看业绩+创新,大华看拐点+运营;2、集成电路是国家力推,三安光电增发项目已拿批文,在大基金支持下未来龙头地位可期,同时看好IC设计龙头全志科技、封装的长电科技、华天科技;3、大族激光&华工科技&长盈精密--自动化趋势明确,看好设备及方案厂商;4、新能源车销量爆发性增长,看好汽车电子器件及储能标的欣旺达、江海股份、法拉电子;5、军工电子化符合装备发展大趋势,相关企业业绩增长明显,重点推荐中航光电。

本周行业热点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的文化部门,重要性日益凸显。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能,取决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效能。设备类资产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管理效率、防止资产流失,推动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引导管理工作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粗放走向精准、由有形延至无形,由看管转化到效能,是现代条件下做好设备类资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趋势和必然要求。

1.建立动态管理理念,随时掌握资产状态

固定资产并不是“固定”的资产,它形似不动,但状态处在时刻变化当中。原来库存的,经过申请领用开始启用,散布在全馆各个部门中;原来属于某个使用者的,随着使用者工作的变动产生了相应的变动;原来使用状态很好的,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需要修理乃至入库待报废的状况等等。对资产管理引入动态管理的理念,就是突破传统的数量管理方式,置资产的变化于动态掌握之中,在资产的调整和变化过程中达到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产流失的目的。

实施动态管理,一是要完善资产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资产的各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重视领用表、借用表、变更表、处置表在资产动态管理中的作用,完善表内项目设置。二是要完善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三是要建立计算机动态管理数据库。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率的资产的管理,包括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资产掌握动态化。结合我们图书馆资产管理的具体实践,在开发资产管理软件时,突出以部门为基准进行统计优于以楼层为基准;以地点、使用人进行主查询优于以部门和价格查询的设计理念,通盘考虑统计、查询、核算口径等是否适合本馆的具体情况,达到能随时反映馆内资产一切变动情况的软件功能要求。四是要加强对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对损坏的资产要及时进行维护乃至报修,以确保资产的最高使用率。五是要完善资产处置、报废制度。对使用部门提起报废的资产要从质量现状和使用时间上严格把关。联合技术部门进行质量评估,符合报废退出条件的资产要由主管领导进行最后审批。六是要实行资产全过程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覆盖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要从“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建立相关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最终建立联动的资产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2.建立精准管理理念,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对图书馆资产实施精准管理,就是抛弃那种“总金额没错既可向上级和财政交差”的粗放式管理理念,将资产管理由“面”精准到“点”,细化到使用人、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等具体情况。织成细密的资产管理网络,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使每件资产都在纵横编织的交点上。

精准管理是对资产流动全过程的管控。当前条件下精准管理的方式是将手工方式与计算机方式进行有效结合。一是严格执行入库制度、领用制度、报废制度等三个制度。二是建立资产明细账,库存台帐这二本手工帐。明细账要与财务的总账紧密贴合,完全按照总账的分类、排列顺序与金额进行明细登记,方便与财务的定期对帐。库存台帐不可或缺,按照明细账的种类与顺序,每月对库存资产进行一次实物清点,核实无误后进行登记,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资产库存情况在内网公布,方便部门的领用和馆领导对库存总量的掌握。这两本手工帐都是资产计算机管理软件必要的补充。三是引入计算机的条形码管理手段。对每件资产都要贴上带有条码的资产标签,并标明在资产计算机管理软件中的编号、资产名称、型号、取得日期、资产自身序列号。因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及使用部门这两项要素经常发生变动,所以不必注明。资产盘点时通过扫描资产标签条码,归集扫描结果与总资产进行自动比对,从而保证盘点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无形资产理念,拓宽资产管理范围

现代化构架下的图书馆资产,已经不再是几架书、几张桌椅和几间房屋的实物形态概念,软件和数字资源等知识产权型新型资产在图书馆资产结构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如防火墙、图书管理软件以及为多媒体阅览区和校园提供公益服务的外购数字资源等等都属于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在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更加有效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伴随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无形资产的增速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对这些无形资产的管理已成为图书馆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管理无形资产,既是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图书馆全员参与。图书馆应从内部加强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的核算和评估。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相关部门应配备兼职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应充分掌握无形资产的特性,资产管理人员要与相关购买和使用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依照财政部门给出的标准和办法严格管理。

4.管理会计理念,提供资产决策依据

通常意义上,财务会计是记录已经发生的财务数据,然后按照财务准则制成财务报表。它的使用者是外部的人群,所以它具有历史性、外部性和符合性。然而对于尚未发生的财务事情进行决策,财务会计不能提供有效帮助,这就需要引入管理会计的理念。按照一般定义,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把这个定义引申到图书馆资产的管理会计,我认为就是以图书馆现在和未来的资产运动为对象,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社会效益为目的,为图书馆领导层提供科学的资产管理决策依据。

管理会计系统是内部管理系统。预测和决策是核心,二者之间是服务于被服务关系。在这个内部管理系统中,资产管理员的角色就是“预测员”,职责是定期收集各部门资产需求,由进行核实、筛选和确认后集中报送采购部门,列入下一年度采购计划;资产购入后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记录,包括使用状态和维修情况以及使用者反馈,以此做为再次采购的依据;向相关领导呈报此类资产在馆内分布状态和使用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主动为下属分馆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包括定制适合的家具和设备,主动提供资产信息,发现个性化的需求等贴心、到位的服务。

时展呼唤文化,文化发展为图书馆事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作为图书馆基础配置的资产管理工作,必将为图书馆的事业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篇(8)

(一)实行集中管理,强化整体观念

集团应对固定资产的新增、报废、处置、调拨(下属企业间)实行集中管理。下属企业按集团确定的投资导向和原则,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安排投资项目,经审批后实施。集团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情况,集中调配各下属企业的资产,实行集团企业资产动态共享使用,解决资产短缺和闲置并存的问题。通过实行集中管理,打破单一企业思维,强化整体观念,提升固定资产优化配置及使用效能。

(二)完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制度,在对生产经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下属企业的固定资产预算额度,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论证制度,强化项目效益评估及可行性分析,并推行“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考评。通过上述措施引导下属企业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避免重复投资等企业资源浪费。

(三)建立各项资产配置及使用效率指标,实行标杆管理

通过设立生产及办公场地、车辆、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从固定资产购置建设的源头杜绝奢靡浪费的现象。建立房屋、车辆等重要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对标机制,通过设置关键指标并进行对标监控,定期通报考评。通过人均办公面积、车辆百公里油耗及维修费、出租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强化资产全成本意识(包括购置或建设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处置成本以及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引导下属企业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优化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四)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

理机制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涵括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集团企业应建立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盘活及日常管理规范等。各下属单位应在集团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细化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其中包括:1.人员的配备要落实。企业内部应配备素质优良的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同时各使用单位应配备兼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得以落实。2.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抽查,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全盘。对盘亏资产进行原因清查,落实相关责任人并进行考核。3.加强对调拨、维修、借用的管理,及时办理调拨手续,更新系统信息。4.制定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权限和流程,特别是加强报废设备的回收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闭环管理。

(五)鼓励闲置固定资产的对外盘活

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存放超过一年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对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来说,闲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很低,但是企业却需要承担相关的成本费用,占用企业宝贵的资金资源。所以对于不能通过企业内部调拨进行盘活的闲置固定资产,集团应制定相应机制鼓励闲置固定资产的对外盘活,特别是闲置的大型设备或房屋资产。鼓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并建立相关配套管理办法。通过出售、置换、合作、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不仅能减少企业资产闲置带来的损失,还能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和现金流。

(六)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为了实现高效的固定资产集中管理,集团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应征求资产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力求结合企业实际建设科学健全合理的管理平台。通过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帮助下属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效率,同时利用系统强大的分析能力对属下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摸查和动态监管,实现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篇(9)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当务之急是完善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固有资产管理,真正做到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整和安全性,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使用效能,达到企事业资产效益最大化,确保企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企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较弱的管理意识以及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全面。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重视购置,忽略管理;重视所有权,忽略创造效益的能力;重使用,忽略维修保养。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使用效率低、创造效益差、使用年限短的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对固定资产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的缺乏,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表现的比较薄弱,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和固定资产没有联系,是单位领导需要管理的事情;单位领导为了改善单位的设备以及扩大单位的规模,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高度重视,为了购置固定资产,想法设法筹集资金,得到资金支持,而设备购买之后的管理却不知从何管起,很难发挥出所具有的效能,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流失、闲置以及浪费。

2.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机构设置的问题十分明显,首先,事业单位很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而是把这划分到各个部门,如业务科室,后勤部部门等等。而且对固定资产价值核算中缺乏一个有效地科学的管理体系,所以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再次没有设置具有独立性的内审部门,而且内审部门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当然还有一些制度方面的问题,例如缺乏有效地规章制度,即便有的话,操作性也不强。这些都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

3.目前,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对固定资产账目不符现实,而且对于日常工作的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多数事业单位存在着家底不清的情况,而且对于固定资产也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反应的账目并不符合现实。一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来源多种多样,例如从上级部门得到的收入,下级部门上缴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等,因为缺乏上报资产管理部门的程序,所以账外物资记录不清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存在这个别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高,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所以在日常账簿管理和使用中,对总账和明细账登记不清,是的总账和明细账不符合;最后就是个人原因,有些个固定资产登记人员责任感不强,得过且过,对固定资产漏计的行为时有发生,所以这些都导致了账证,账实不符,从而导致了账务不清的严重后果。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增强管理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在事业单位中,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责和工作,需要不断对固定资产使用效能进行提高,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对事业单位,保证固定资产完整做到万无一失。所以,需要不断强化全部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这将会对形成形成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效、完整和安全的新理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领导作为企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头羊,需要具有领导责任意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与其思想觉悟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解决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在于如何对领导的思想觉悟认识进行提升;其次,作为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进行提高,而且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每一个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关注,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从自我提升责任感以及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2)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置,在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的进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此基础上,需要设立内审部门,该部门的主要具有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利,并且保证了其能够认真、及时的监督和检查固定资产,对于内部监控的作用强化力度加大。与此同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国有资产的有关规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有效以及完整的规章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政机关的监督检点需要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具有的保值性和完整真实性,对于专项检查工作需要做到定期进行,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做到积极的分析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表现在较强的整体性,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我的责任心,共同参与管理和积极配合。

(3)严格审批程序,强化清查工作,在购置审批环节杜绝资产流失。对于政府的采购行为需要做到规范进行,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事业单位在处理较大金额的采购时,需要做到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能盲目审批;在进行资金配置环节进行调控,财政部门对于置产购置的预算处理不断加强力度,坚决不能将超标准的配备资产列入预算;在处置固定资产环节过程中,对于资产处理审批程序需要做到严格履行,坚决按照先报批,再处理的原则进行,以公平竞争、公开交易为原则进行资产处置。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清查的资产更加的透明,也体现了该制度的经常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实行动态的管理和监督对固定资产实施全过程。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需要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全面清查,只要这样,才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资产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三、总结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到购置前有严谨效益论证,采购中有严密的采购程,专业的验收,合理的使用,规范的报废退出,运用资产管理、清查的多种程序和手段,杜绝资产流失,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才能真正的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科学的开展。

篇(10)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度立则国家兴,制度严则,制度严则效能高。该企业经过多年的辉煌发展,无论内外环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完善制度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落实制度推动资产效率、效能的提升,为资产创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始终把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资产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资产安全有效运营,推动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沧海桑田”,无论是“分开份理”还是“重组整合”,资产管理在企业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公司制企业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资产管理工作职责,官方向,定政策,摸家底、促发展。增效益,较好地发挥了资产管理核心作用。

1.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监督约束效能,规范管理行为。企业进一步强化了资产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应将完善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作为首要工作,以规范和指导本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我们重新梳理部门各项职能、职责,统筹考虑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意见,经过多次讨论、修改,编制并下发一系列管理办法确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解决了资产管理由谁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明确了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的问题。同时,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的资产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管理,为规范管理,科学理财,构建职能明确、职责清晰、统一规范、流程合理、管理高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奠定基础。

2.以完善重点业务制度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把资产工作落实到实处。

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效益最大化是资产管理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资产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重点业务制度的建设不仅保证了资产管理核心业务发挥作用,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资产管理的重要事务、重大决策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稳步推进。

3.形成管理创新机制,保证制度建设满足资产管理发展的需要。

制度是前提,管理是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制定了多项资产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但制度仍然存在真空和漏洞,某些方面职责、责任不明;制度管控不严,执行时不到位;执行过程中避重就轻,不真动真格的等问题导致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也丧失了制度的执行力。因此,实现资产管理中首先应建立完备的“制度防线”。在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详细界定在管理层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全体员工明白资产管理该干什么、该怎样干、何时干以及干错会怎样等等。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在过程中,要遵循“横线到边、纵向到底,职责不交叉重叠”,“谁直管、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上级查出问题由其直属下级负责”的原则,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时时有人自觉去管、事事有人主动去问的局面。

(3)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公司的生产实际,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追求制度人性化、可操作性和长远性,全体员工是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我们搞好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过急和过于苛刻的管理制度,不仅其可操作性受影响,也会挫伤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

二、完善基层资产管理制度,促进资产管理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

基层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各级资产管理部门从加强基层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出发,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基层资产的职责、标准,规范了用制度保证了资产工作于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紧密融合。预防资产流失,使资产的到了有效利用。

三、执行制度,科学管理,确保制度规范工作的严肃性

发挥资产管理建设的效用,关键在于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也就是要在提高“制度”的监督实效上求深入。好的制度决不能束之高阁,更不能用以粉饰工作。制度已经建立,就要认真落实。难点就在于如何避免因个人意志或情感的偏移而使适度无法贯彻实施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执行制度方面,围绕三个重点,保证了制度的有力执行。

篇(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新一轮学校的改扩建和易地新建如火如荼,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大量的新仪器、新设备,固定资产总量快速增长。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培养人才、保证教学、实验实训等实施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效能,既是当下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对提高办学效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领导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全员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当下促使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一要率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资产管理观念,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旧观念,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主要领导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全校广泛宣传,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 定期研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指导管理部门的工作,在全校形成对固定资产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宣传,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有赖于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和仪器设备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勿庸置疑,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着固定资产,因此,在管理上与所有师生员工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尤其是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要高度重视,理性引导广大师生既要当好各类固定资产的正确使用者,也要身体力行地当好资产的管理者和维护员。此外,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统一联动的管理过程,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年级(系部)和广大师生应自觉发挥好管理和维护职能,与资产管理部门保持及时沟通和密切协作,始终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以发挥好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和效能。

二、强化规范意识,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化

规范能促使实施过程严谨并有序,制度能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和规范。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建立一整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严谨规范做好固定资产采购、登记、入库、保管、领用、核算、清查、赔偿、报废制度等工作,并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校的投入。当下,很多学校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具体表现有:一些学校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甚至部分资产长期被个人占用;有的使用部门和责任人,不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随意出租、出借,甚至变卖固定资产;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校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普遍存在“自有自便当”的思想,往往“再度购买”,造成资产重复购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每年盘点的制度,未制定固定资产移交变更制度,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实物使用人与真正持有人不相符;有些学校甚至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产权界定,就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致使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从提出采购申请到报废回收,必须要经历八个控制点: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学校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财政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三、明确责任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和增值,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从明确宏观牵头处室、二级责任部门(年级、系部)和各类一线资产的责任主体,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学校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奖惩措施。其中,在宏观牵头处室中要配备一名或多名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且作严谨负责的同志担当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各责任部门(年级、系部)要选聘并建立一支思想优、责任心强和素质高的专(兼)职资产管理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各类学校应根据本校资产管理的实际和需要,对全体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引导管理人员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持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学校的固定资产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树立现代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必要性的认识,使其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力求以信息化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真分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改进管理手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产数据库,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常态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按照管理要求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将资产状况放在网上,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行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直到报废的整个周期的全程跟踪管理,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还可以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将过去集中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增加、变动、处置等大部分基础性录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使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使用部门管理资产的责任;还使得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的实时核对成为可能,加强了资产管理部门的监控与审核功能。

综上所述,坚持以“五种意识”为引领,以全员化、制度化、专业化、真实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和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日趋走上科学化之路,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效能与经济效益,确保资产安全、高效、保值、增值,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都.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财务制度[Z].1997

[2]财政部.教育部.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1998

[3]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Z].1997

[4]李健君.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