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5 16:45: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数学引入案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

篇(1)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愈来愈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及教育教学的标准也越发严格。随着教育领域中新课程的改革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填式的教学方式也逐步改变为案例式教学。利用讲解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氛围,增添了数学教师的课堂魅力等。本文就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对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一、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案例式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而且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主要因素。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的编制特点及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创建师生进行数学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开设互动式的教学环节及互动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以此将双方的个性与特性在双向的交流、探讨、谈话与分析中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以双向互动为基础,有效结合课程中的知识重难点、内在外在联系、回答问题的思考思路和解决策略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交流、讨论和互帮,并引导与组织学生创建合作小组、学习队伍及讨论分队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或者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究与摸索。如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到“确定圆的条件”时,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队,每人拿出圆规等数学工具画一个圆。通过两人画图之间的对比,数学教师再抛出几个数学问题,“这个图形是不是圆”或“在图形中我们了解到圆的什么特征”等[1],再让其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出圆确定的条件有哪些。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思考,也能促进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二、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与学习中的主人翁,教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及推动者[2],故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好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认知及实践技巧等情况,并进行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与及时性的科学指导和评价。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严重不符,致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和思考逻辑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所以就严格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指导与评价的工作。在案例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案例分析活动的前期准备与指导工作,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外在条件分析不够、解题思路不够全面及总结方法不统一等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如苏教版七年级的数学课程目录中,当学习到“定义与命题”这一案例过程时,会出现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存在关系”的情况[3],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作用,运用多种案例准确区分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概念,再组织好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的学习活动,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的指导与评价。这样的指导与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而且掌握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

中学考试政策的提出,给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所以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开设主要是为学生的中学考试而服务的[4]。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学考试为立足点,有重点地实施案例式教学。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考试的真题,并把往年的考试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对于中学考试的题型与难度有大概的掌握。中学考试题目着重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因素,并引入到要讲解的案例中,使学生温故而知新[5],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此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疑难点,为中学考试累积丰富的案例知识与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本文提出了几种策略: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与实际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好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定义,有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数学教学案例,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探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有效策略应用[J].华夏教师,2015,12:26.

[2]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146-154.

篇(2)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确保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接收信息,更为直观、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立足初中数学角度,分析教学案例和概念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数学教师即使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

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数学教师进行案例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案例教学不合理,案例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设计案例时,一味强调案例疑难性,为设置数学问题,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素材,使得案例纷乱,教学表现也比较繁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只为吸引学生吸引力,而不重视案例内容,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使得案例教学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

二、利用案例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笔者在讲述教学归纳法时,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多米诺骨牌”视频,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时,笔者抛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的条件是什么?”接着,学生们积极讨论,回答结果均在意料中。接着,将课本问题转入到数学归纳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比,了解数学归纳法应用原理,由深奥转化为浅显,在数学归纳法运用中,使学生多方面理解。同时,笔者将数学归纳法、正整数等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学生们积极参与,共同解答典型问题。笔者就是抓住了问题特性、知识特点,创建有效案例,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学习欲望,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三、利用案例概括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一节初中数学课堂,包含知识点内容较多,和其他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同时,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可按照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问题,确保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害点,使数学知识点、内涵关系在案例问题中能够渗透,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类比推理中,类比相似性越多,则相似性质、推测性质呈正相关,类比得出命题愈加可靠。类比结论并非全部正确,是从特殊到一般认知,有利于发现新事实、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感受推理价值、推理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困惑,是学习最为有趣的地方,知道如何去证明规律、发现事实,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牢固的数学公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按照案例素材认知、信息,结合所掌握理论知识,积极分析和认真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处于该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任何依靠,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判断,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向我要学,有利于提升教师、学生互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案例教学的多媒体功能,提升学生参与度

运用案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因此,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案例。同时,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在案例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紧扣关键要素,积极分析问题,探索知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设置疑难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开展。

作者:薛希玲 石家信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

篇(3)

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早在2003 年初,我国就开始融合教学改革思想,但截止到目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仍有待健全,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

1.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有待健全

人才的和谐培养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育制度。为此,为了进一步践行新课改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要以改进计划经济时代的数学学科体制为切入点,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但实际上,各地方的师资配备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良莠不齐的,在这种差异化非常明显的教学资源下,教学体制面临着向较为发达地区倾斜的问题,这不利于新课改内容的全面贯彻。具体体现在,在同一城市,不健全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下,重点学校的有效教学资源分配明显较多等。

2. 不能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依托于科学的新思维,根据多方面的调查,笔者发现,部分任务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只是一味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理论,难以承担教师的职责,因此,阻碍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再加之,在不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任课教师的教学讲解将脱离实际,这就使初中生逻辑思维与灵活运用已学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与新课改内容背道而驰。

二、走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困境的对策

1. 完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

教师充当的传道授业的重要角色,而实现该过程的前提则是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各中学要高度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强化,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期组织数学教学进行培训学习的方式,使任课教师不断学习新课改内容,继而提升自我。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也要重视每个培训学习、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传播,从而生成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并平衡课程教学体制在各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最终实现完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的目的。

2. 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对新课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掌握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的基础。只有任课教师认识到新课改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够凸显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尽可能的整合,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案例一,在代数式一课的讲解中,笔者基于新课标要求,围绕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即一斤苹果单价为a 元,那么3 斤苹果的总价格为3a。通过这种代数形式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代数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篇(4)

引言

目前发展趋势就是注重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而科技进步一方面离不开经济发展,但更重要是人才。人才培养靠优良教育。所以究其根本,当前社会发展状态对我国教育提出了高要求,笔者认为其本质就是将本国教育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情况,更要求学生们掌握理论后的实践能力,因为只有良好应用于实际,理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身价值。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相较于学生要求而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在于要求其实现教学方式和模式上的创新和改革。为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了相关论述。

1.数形结合的含义

相较于之前纯数字教学,数形结合更具直观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数形结合其实可以看作是多媒体发展产物,因为其实现主要依靠多媒体设备,当然板书也可以做到数形结合,但远没有多媒体方便。数形结合是在将数学知识进行特殊符号转化后以几何图形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从而通过“形”和“数”一一对应来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理论知识。

2.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随着学校多媒体设备普及和升级改良,数形结合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各阶段数学教学。数形结合不仅将枯燥难懂数学理论以直观几何图形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教师在教学时压力,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探求知识兴趣,并且也锻炼到了学生其他一些方面如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

由以上谈及数形结合诸多好处来看,数形结合已然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一种教学方式,而且其发展前景十分宽广。初中数学主要涉及到数学知识是代数、几何、方程、不等式和应用型题目。这些知识就其本身来讲,无论在教授方面还是理解方面都存在着不小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显得十分必要。

3.“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议

3.1引入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最终取得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这一思想导入方式决定。万事开头难,一个好导入方式或是想法往往会降低接下来实际讲授难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相反,不好导入则并不能发挥数形结合自身优点,有时甚至会误导学生。为此,教师在规划导入环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格遵循数学理论,一切以准确无误学科知识为基准。第二,要根据学生目前发展阶段设计导入部分,做到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所涉及内容。第三,要做到深入浅出,这里尤其针对是那些从未接触过数形结合学生。第四,注重实例引入,学生在亲身经历基础上会大大加深对接下来教学过程兴趣和理解。

3.2实现数形结合数学教学模式

数形结合思想展开就自身概念来讲比较空洞,这里主要以方程教学作为例子来进一步解释。方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算是一个学习难点,而且贯穿了初中三年,因此其掌握程度对学生接下来相关知识学习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在教授方程时可以适当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比如通过数轴交点问题得出方程解。在应用型题目讲授中教师也可以加入数形结合环节,如最常见追击问题、路程问题。而且这时数形结合往往会使问题各项条件更加清晰,相应地也使解题思路也更加明确。

4.“数形结合”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例分析

对于大多数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在基础图形知识方面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了解,同时对数学学习工具应用具备熟练性,譬如其可以借助量角器、直尺、圆规等工具去绘出在数学题目求解与理解过程存在帮图形。基于文章内容,可以了解到数形结合在数轴中存在广泛应用,同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有序实数的帮助下,将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绘出。在帮助学生求解变量的同时,针对性分析一元一次函数图像间关联性。简而言之,属性结合思想一个重要应用工具就是数轴。综合上述内容,笔者通过实际案例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表现出来。

例:小明和小王是关系很好的邻居,两人约好在周末一起出去玩,小明和小王都从家中出发,经过20分钟的步行达到距离家900米的桥边,此时小明突然不想在桥边玩耍,并以原速度返回到家中,但小王在桥边玩耍10分钟之后,想到自己功课还没有完成,并在15分钟的时间回到家中。问:能够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小明和小王离家时间与距离的关系体现出来?

上述题目不单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当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基于该类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并运用数形结合将其解决,基于题中有关信息,采取未知数的方式将距离和时间表达出来,从而将两者兼得关系明确,经由该类题型,促使学生深化对数轴的理解,并为之后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合适、简洁数形结合会使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但本文只在理论上论述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问题,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相信教师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科技发展一定会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简单,也会吸引更多人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1601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因此,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均积极致力于新课导入有效策略的研究.在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名师新课导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新课导入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质量.

一、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新课导入方式对比

名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全等三角形》一课为例,湖北省孝感市特级教师伍良法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发现两只手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放在一起发现它们会怎样?”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回答问题:“两只手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可以重合.”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伍老师顺利引入主题:全等三角形.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

新课的积极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课导入方式.另外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新课导入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是全等三角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开门见山,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

二、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思考

为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成效,笔者对部分名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积极进行了自我反思.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必须充分把握好以下几点.

1.新课导入应提前预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而言也同样如此.名师的新课导入之所以精彩,主要因为他们在新课教学之前已然对新课导入方式进行反复琢磨,最终从众多新课入方式中选取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新课导入方式.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前同样应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预设.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与新课相关的教学案例,从优秀教学案例中寻找新课导入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吸取别人优秀新课导入经验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加工设计,让新课导入别具一格,从而达到更好的导入效果.确定新课导入方式之后,初中数学教师还需对新课导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进而根据动态生成预设,有的放矢地调整新课导入方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未对新课导入方式进行提前预设,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欠妥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借鉴名师的做法,在新课导入之前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课导入预设.

2.新课导入应充满趣味性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不应过于死板,应充满趣味性.充满趣味性的新课导入方式可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学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到新课学习中来,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时,数学教师这样进行新课导入:“勾股定理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古巴比伦人很早之前便已掌握和运用勾股定理.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也运用了勾股定理.我国商朝的商高也早已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听到数学教师这样说,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数学教师进行新课教学时,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由此可见,进行充满趣味性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极为重要的.充满趣味性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可让新课导入课堂气氛更活跃,可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3.应对新课导入积极反思

篇(6)

一、初中数学的特点及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进阶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是指数学知识结构的定向排列,体现为多样化的问题间的自然衔接与转化和动态的活动链。二是符号性,这种符号指的是形象化的符号,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具体的案例,而数学在这些显示案例与课程之间的作用就好像一种符号,是可以被具体的生活经验归类并系统化的。同时初中数学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体现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符号的理解程度上,小学生认识的加减乘除,在初中生看来是不同形式的代数运算。这些特征表明了数学教学的可塑性,因此在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模式中应运而生。

初中学生具有很典型的特点,生理上初中学生的年龄已经达到了心理的半成熟期,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却有很强的上进心,同时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其可塑性极大。心智上,初中生的心智已趋于半成熟,智力、记忆力较小学有显著提高,抽象思维表现积极,想象力更是占了思维的主导地位。情感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或懵懂期,期待与人有更多的沟通,产生的友谊健康真挚,这些特点都为初中合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干预案例探究

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益处,但是离不开教师的干预与指导。为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该如何干预,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探究。

首先,教师应在备课阶段选取恰当的开展合作学习的素材,这需要教师选取有明确分工指向性的素材,需要学生在素材中相互配合、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并注意要每个学生的分工必须汇总。如在《游戏公平吗》一课中,可以指派两名学生分别转动十次两个转盘,十次得分累计起来再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中,合作―汇总―比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素材,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其次,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介入十分的重要。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学生动态,同时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尊重,并与学生交流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这需要教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把沉重的书本变成有活力、生命力的体系。此外,还可以让合作学习中开展得较好的小组分享他们思考的结果。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课程中合作学习,可以实施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如果学生无法明确得找到全等三角形的三个条件,要注意给予一定的提示,同时邀请已经证明的小组分享他们的证明过程。同时证明之后给予一定的反馈。如“还可以用哪些证明方法证明”或“怎样验证它们是否全等”,但注意在干预过程中要兼顾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普通成绩学生之间的轻重,如果处理不当,对普通成绩学生的表现缺少反馈,就很容易造成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另外,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启发与鼓励也十分重要。在给学生讲解有难度的知识点时,即使合作学习,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使用类比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的指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联系,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即“学且思”的能力。通过“思”使学生触类旁通,悟出事物外形背后的本质。同时,对能够深入探讨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讨,这时便不要干预,发挥小组讨论的深层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合作教学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不仅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启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是个很复杂的课题,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准备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干预措施,这对教师来讲是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的。笔者在对教学案例的反思中发现,时常不能很好地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入讨论,而是干预过早,等到进行后续的深入讨论时,学生已经缺失讨论的热情与兴致。另外,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增添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同怎样设定教学素材?怎样合理安排不同教学班的合作时间?怎样分组才能保证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当然,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误区;对策

一、引言

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育功能学说认为,提问,能够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能够将学习对象的能动情感有效提升,能够将教与学之间的双边活动有效推进。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各方面处于成长塑造期,各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波动性较大,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纠偏”。提问活动,看似简单,容易,但如何科学、高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析的话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提问已成为教师课堂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是课堂提问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采用“师问生答”的单一形式提问活动,没有将学生引入到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数学探知意识和分析情感,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增强。同时,课堂提问过程没有互动性,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探究”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教师提问与学生学习之间分离,降低了提问效果。

二是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提问所具有的激趣、提神、引导、点拨等功效,未能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对象学习实情,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出现提问随意性、提问肤浅性问题,导致提问效果较差。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部分教师设置提问内容时,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作为提问的重点,而没有针对初中生理解掌握判定定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间的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致使初中生不能深刻认知判定定理,混淆判定定理。

三是课堂提问缺乏深刻性。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具有显著的深刻性,提问活动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推进学生实践、探知进程,解决学习疑难困惑。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提问活动紧紧局限在“提”这一层面,没有将“提”和“问”进行有效的融合,片面的认为,提问是教师独有的活动,而没有将课改标准要求渗透其中,没有将学生反思提问融入到教师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反思能力和探析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解决的对策

一是创新提问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问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内在情感,吸引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习情感的增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要树立创新精神,将优化提问形式,作为吸引初中生有意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针对课堂实际,设置形式多样的提问形式,增强初中生的学习集中度。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直接提问的形式,而是采用操作演示法教学形式,引导初中生动手操作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操作实践的步骤,引导初中生逐步围绕“边、角、线”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通过操作、探析活动,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点?”,从而使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深入参与探析。

二是重视提问的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精髓。笔者以为,教师提问内容肤浅性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教材研析不透,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教育学认为,提问,应有的放矢,紧扣教材,便于更好的讲授数学知识,便于更好的探析实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提问内容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凭经验办事,而应该紧扣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认知易错点,设置针对性、精确性的提问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的精髓要义。如在“菱形的性质定理1.2”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和本节课教材的重点和学习难点,设置了“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观察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提问内容,让初中生既能够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探知,又能够借助于提问内容认知掌握教材的关键要义。

三是发挥提问的功效,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研。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提问活动时,要发挥提问的促进指引功效,通过设置典型、精当的提问内容,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问题活动,让提问成为促进初中生深入、有效探研的“助推器”。如案例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指导初中生探析案例过程中,通过提问形式,围绕案例解题要求,逐步向初中生提出:“该问题条件中隐含了哪些数学关系条件?这些条件关系与解题要求之间存在什么练习?”、“要解决问题要求,需要抓住哪些问题条件关系?”、“你能归纳得出问题的解答策略吗?”,逐步引导和推进初中生探析案例的进程。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解决的策略等方面所做的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清提问的教学意义,将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实现教与学在提问进程中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房正华.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3期

篇(8)

初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二者密切联系,而其中最好的联系方式莫过于生活化教学。数学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数学现象都是在生活中出现后,继而引起数学家的兴趣,继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可谓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还原,从生活化的角度着手,探究各种数学现象,学习并掌握各种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涵义及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无论是对学生理解知识,还是教师教学知识,都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用。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涵义

何谓“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充分引入生活化概念,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经验与教学主题、内容相联系,用生活化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解析各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现象与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透过数学知识,深刻认识生活并了解生活,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与探索,促进数学知识的不断丰富。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价值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工具性学科,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科学素养,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初中数学中的《课题学习――选择方案》一课举例,在对该课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时,笔者并没有空谈如何选择方案,而是通过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教学中笔者先后设计了如“选择何种灯泡最省电”、“采取何种租车方式最省钱”、“何种购票方式最便捷”、“何种调水方式最有效”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案例,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旦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知识学习自然就轻而易举。

二、初中数学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如何有效地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付诸实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导入及实验教学。以下逐一进行讨论。

(一)创新教学设计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学科由于接触的时间较短,因此不断认识和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应当与学生实际能力及发展情况相吻合,所设置的探究性内容应当难度适中。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思维,积极拓展新思维不断创新,以避免僵化的传统教学思想统治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致使学生丧失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存足够的自主发现与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才能真正将概念、过程及结论了然于心,并发现数学的基本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情景导入

课堂导入是每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时,要用生活化的情景进行导入。尤其是在上新课时,良好的导入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再结合生活化情景,就很容易将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转化成为对新课学习的兴趣。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生活化情景导入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会选取电视节目《非常6+1》、《数学解密》中的一些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奇特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并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节目相结合,最终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听。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对课堂的极大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说一举多得。

三、结语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立体地、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喜爱数学,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有所收获。

篇(9)

在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讨论中,大都习惯于从技术手段的优化上下功夫。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却难以建立起可持续的课程创新机制。之所以这样讲归因于,针对初中数学教改创新的主体是教师,在他们缺乏深层次岗位素养的情况下,将很难提升理论与实践契合下的创新敏锐度。由此,关于提升初中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便成为了本文讨论的议题。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岗位素养。或许有同行会说,岗位素养便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专业修养等元素。诚然,这可以作为岗位素养的组成部分,但上述内容应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入职起点。从而,本文所提出的岗位素养问题则可以用“深层次”来形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

结合初中数学教改的需要,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岗位意识方面

上文已经指出,实施初中数学教改的主体是数学教师,因为他们了解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深知怎样的教学体系能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能适应当前对应试教育的需要。可见,教师应能根据教学体会主动解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来构建初步的应对思路。

(二)岗位技能方面

不难看出,初中数学教改工作需要数学教师集体的智慧,但这并不排斥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常识活动。因此在面临全新的课题时,数学教师应在岗位技能上键入探究性的教改实验技能,并在团队协作的精神下不断获得基于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成果。

以上从两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表明,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

二、认识引导下的模式定位

本文主题的落脚点在于“提升”二字,从而就需要前置性的完成对提升模式的定位。根据学校管理学原理可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首创精神。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师资素养提升,也主要通过引导、辅助、激励等方式来获得。

具体而言,提升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岗位意识提升方面

从特定意识形成的内在逻辑来看,学校首先应营造出适应意识生成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校际交流平台,以及符合激励兼容原则的激励机制,便能在满足引导、辅助、激励的要求下来提升意识。

(二)岗位技能提升方面

尽管岗位意识将促进岗位技能的获得,但在提升岗位技能上还应建立两项模式定位: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不难理解,把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引入到课堂中,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适,从而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②教改实验数据的分析技能。在进行对照组试验后,数据能否反映出某教改创新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确认。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提升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提升岗位意识的模式构建

(1)校园环境的营造。形成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教改氛围十分重要,这将使得初中数学教师感觉到自身的工作并不孤单,而又如此多的同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就能使他们形成教改创新的意愿。

(2)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机制十分重要。教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在长期内才能取得成效的工作。因此,教师之间的交流不仅涉及教改内容,更重要的能在相互激励上发挥作用。

(3)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创造校际交流的机会,将能建立起各学校教改理念互动机制。从而,仍能对教师意识进行激发。

(二)提升岗位技能的模式构建

(1)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形成。或许这是年轻教师需要着重掌握的技能,从而可以借助传帮带机制来实现。在开展传帮带互动时,应给予年经教师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进而推动课堂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2)教改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这需要借助岗位培训来进行专门学习,笔者建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进行学习,由他们回来后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案例分析

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教育学原理;同时,将创新体系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磨合。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笔者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为讲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五、小结

本文认为,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具体的构建模式包括:提升岗位意识和岗位技能两部分。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篇(10)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其效率的高低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程度,并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达成.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影响教学效率的各个要素上,导入策略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一、引入生活实例导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越来越重视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初中数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门基础知识,因而授课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与实践相联系,并最终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因而,课堂教学导入运用生活实例进行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长期的类似导入的影响下,提高自身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授课教师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首先问学生:“假如有一块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玻璃被打碎了,若要想再去买一块儿,用不用把两块儿碎开的玻璃都带去?”

学生1:当然需要都带去,不然怎么知道大小是多少?

学生2:可以只带一块儿,因为是全等形状的三角形.

从而授课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理,也使得孩子摆脱了黑板上单调的图形,增加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理解能力.

二、开门见山导入

在课堂内容相对较容易被学生了解.且根据授课教师以往的经验,学生能够直接接受的数学课堂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开门见山式的直接导入.虽然这是一种很简单很常见的导入方法,也很有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运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简洁明了的语言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直接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节很简单的知识,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确了本节课自己所要讲的重点难点内容.虽然激励作用不强,但是却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设计问题情境导入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思考,正是因为思考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可以对学生就课堂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这种设计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可能性”这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前就对学生进行提问:“谁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投掷一元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吗?”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时候,引入课堂教学新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故事进行导入

初中数学虽然有着枯燥无味的定理、概念、公式、图形,但是每一个定理后都是数学家们奋斗的最终结果.运用生动有趣的名人故事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组”讲授时,引入了“鸡兔同笼”问题.在同一个笼子里关着兔子和鸡数只,其中有35个头,94只脚,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和鸡?这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数学题目,学生通过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深学生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五、运用实际场景导入

虽然授课教师会在课前提前想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但是还要看是否符合教学环境,因为教师设想的教学环境与实际的教学环境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因而就要求授课教师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可根据现场实际

及时调整自己的导入策略.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是极其重要的,且方法很多,本人虽然探讨了几种方法,但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在提前仔细备课的同时,思考、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教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教学是小学依赖性学习和高中独立自主式学习的过渡,教学模式的探究性对于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对学生探究性培养越来越具有独特作用,而几何画板是目前国内应用于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优秀软件,已有不少研究者围绕几何画板的数学课堂辅助作用做了研究,但通过本人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几何画板”“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等关键词,查阅了20多篇相关文章期刊发现,前人的研究角度多针对于几何画板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或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通过在万方资源库中检索查阅发现,有研究者站在高中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了几何画板对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却尚未发现有以初中课堂案例为主,前人所选案例类型都不太全面,本文将初中数学课程中与几何画板有关的内容举例,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将几何画板的优势充分利用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性中,通过经典案例更具体地研究几何画板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贯穿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乐于探究、相互协作、总结结论的探究式过程,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相当具有可研究性值。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凭借自身的参与观察,探究等手段收集整理资料,对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整体探索;

另外,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本校的课题研究,本人还采用数学行动研究,借用资料分析、类比、归纳、访谈、调查等基本手段完成问题探究――课题探究――案例分析的研究路线,增加研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连续性。

2、几何画板简介

2.1几何画板的介绍

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了丰富便利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教学课件。只要了解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就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案例所体现的并不是制作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水平,而是教学水平与教学思想。

几何画板提供了画点、画圆、画线与旋转、平移、缩放、反射图形变换的功能,可度量长度、面积、角度、坐标、比例、半径和斜率,也可以运用于代数与常用的十余种函数的计算,可以说初中几何的尺规作图都能完成。几何画板能根据课程要求建立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为构造函数,绘制函数图像提供了便利,也可制作表格,动态演示更方便学生观察数据变化,另外几何画板自身还带有为图形添色,编辑文字字体、大小和编辑数学公式符号的功能,使得课件更加形象,制作完成后也能直接插入Word文档,Excel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中,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2.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适用范围

1、在图形变换教学中的应用: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平移与旋转、图形的相似、正方体的展开图、各种立体图形的不同视角时,都可以利用结合画板数形结合的特点把课堂生动化;

2、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用几何画板验证一些定理和公理,如验证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勾股定理、圆中的相关定理;

3、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结合几何画板谈论函数与图像的关系;

4、在数学实验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如今的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运算和推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参加实验、自主发现、假设验证的能力,而运用几何画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参加数学实验。

3、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

3.1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要求从根本上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3.2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具有问题性、过程性、独立性与合作性的特点,强调既要由问题引入学习,将问题贯穿学习的始终,也要将学习当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过程性就是只有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活动,才能理解掌握和巩固结论;独立性是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同时,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共同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既要独立思考,也要学会合作交流,发散思维,进而掌握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4.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

几何画板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5.结语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几何画板,将静态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形变换辅助讲解抽象的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观察实验与概括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揭示知识之间的连续,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探索、总结数学规律,体现了分类讨论、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类比、归纳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合理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性;课堂上,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自行演示,动态操作,独立思考,发现并总结规律,充分体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与独立性;当然,在运用几何画板的同时,也可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体现出了探究式学习的合作性。

在课堂中增添了几何画板的运用,既解决了教师作图不规范,误导学生学习的问题,也通过生动的图形变换和巧妙的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弥补了空间思维能力的薄弱,还能广泛应用与各种数学试验探究,一改传统的形式化数学教学,将课堂模式形象化,民主化,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几何画板是辅助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得力软件,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针对几何画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几何画板的优势最大化,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几何画板虽然操作简单,教师也应避免班门弄斧,弄巧成拙,仍需要教师多花心思,仔细摸索,才能熟练使用,并制作成出色的课件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程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却不是由学生主宰课堂,将几何画板与数学课堂整合,主体还是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并且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效果强,教师若使用不当,容易在课堂中喧宾夺主,使教学跟不上进度或偏离重心,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巧妙穿插几何画板的使用;

3、在探究式学习中,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课堂,起到桥梁的作用,教师应当合理正确地使用,找准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切入点,只有弄清楚将几何画板辅助在课堂的什么地方,如何辅助,使它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才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主创新、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傅金泉.利用几何画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网络科技时代,2007.(6).P38-39

[3]刘胜利.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0.(第三版)

[4]王元元.基于几何画板的高中数学探究式学校课程案例分析[P].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4).P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