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学生消防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4 16:26: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消防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生消防教育

篇(1)

 

2020中小学生防洪防汛安全教育知识大全

一、防汛基本知识

1、什么是防汛

防汛是指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的含义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2、降雨的特性

降雨可按空气上升的原因,分为峰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四类。

24小时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毫米)

小雨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

特大暴雨大于250。

二、洪水

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1、根据电视、广播等提供的洪水信息和自已所处的位置房舍结构条件,冷静选择撤离位置。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结构牢固的楼房上层、高地等地转移。

4、泥坯房里人员在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不宜游泳、爬到屋顶。

5、洪水来临前,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

6、如果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已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7、千万不能游泳逃生,不能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远离倾斜电杆和电线断头。

8、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三、山洪

1、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流速大,过程短暂,往往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突发性强、破坏力很大的小面积山区洪水。

2、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自已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逃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沿着洪道方向逃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3)、更不能为了转移家禽、贵重物品及其它原因而延误逃洪时间,造成“人物双亡”。

(4)、被山洪围困在山中,应及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四、台风

1、什么是台风

我们所说的台风,是在西太平热带海面上形成的暖湿空气的旋涡团,即为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2、台风的防范措施

(1)、气象部门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常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同时按台风可能影响的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和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3)、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物品,检查电路、煤气、炉火设施是否安全。

(4)、将养在室外的动物及其它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楼顶杂物、窗外花盆等一定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一定要加固。

(5)、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游泳或驾船。

(6)、户外广告牌、临时工棚、临时用房、建筑脚手架应加固,城市内行道树木、排水管要临时加固和清理。

(7)、城、乡内住在低洼区和危房内的人员要及时转移。

(8)、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学校、工矿企业、山边公路等要加强防范。必要时采取停学、停厂和封路等措施。

(9)、台风来临时,江河边禁止人员行走。

五、泥石流

1、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爆发突然、破坏性强,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2、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人群在沟谷内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音,这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一段时间。

六、滑坡和崩塌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这种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

2、滑坡前兆

(1)、大滑坡发生前,会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滑坡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坡之前,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地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4)、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冒出热气或冷风。

(5)、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会出现猪、狗、牛等家畜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大滑坡前,滑坡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会出现加速变化趋势,这是明显滑坡迹象。

发生这些滑坡的前兆后,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3、崩塌

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最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4、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

(1)、行人和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或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群众,做好撤离准备。

(3)、当你正处在滑坡体上,感到地面变动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千万不要向滑坡体上、下方逃跑。

(4)、当你处在滑坡体中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的太近。

(5)、当你处在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小学生防洪水安全知识

一、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暴雨洪水发生前:

(1)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地质变化,看是否有危险迹象。

(2)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特别是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发生后: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4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二、暴雨来临时如何采取防范措施

(1)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2)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3)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4)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5)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爆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6)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注意预防山洪,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

(7)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8)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110求救。

近期雨水较多,为更好的预防洪涝事故,避免灾害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自然界中的雨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灰蒙蒙的毛毛雨,有连绵不断的连阴雨,还有倾

盆而下的雷阵雨……。在一个地区,如果短时间降了大暴雨,河水会上涨特别快,很容易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和房屋,使许多人无家可归。这就是暴雨造成的洪水灾害。

什么叫大暴雨

大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雨。那么怎样测定降雨量的大小呢气象工作人员在地面观测场露天放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金属圆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时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水量,可以用量杯量出。中央气象局规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暴雨天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各种防范工作,就不会发生危险。

小学生洪水自救知识

洪水发生了,如何自救

1、洪水来了,按照预定路线转移、避难,注意扶老携幼,相互帮助。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无法步行转移了,要使用事先备好的'船只或门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转移的工具。

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

3、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

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

洪水过后,怎样预防疾病流行

1清除积水、秽物,通风晾晒,喷洒消毒药剂,预防传染病及蚊蝇滋生。

2、服用预防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疾病。如果发生传染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

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湿、霉的物件要通风、晾晒。

山区学生遇到洪水怎么办

如果山区普降大雨,在半小时之内就会暴发山洪。山洪来势快、流速大、冲刷能力强,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会给山区造成严重灾害。

1、暴发山洪,过河要有老师护送。当水深超过膝盖,单身不能过河;当水流已达齐腰深度时,众人也绝不能过河。如果发生被河水冲倒的意外现象,头脑要清醒,想办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边树根、树杈才有可能脱险。

2、当山洪涨水很快,老师又不能护送过河,同学们应全部回学校留宿。

3、暑假在山上割草、锄地,遇倾盆大雨,进山洞等处避雨时,要预防滑坡、滚石和坍塌现象的发生。

4、在雷雨天气里,河谷涨水很快,同学们应向高处转移,但不能停留在大树下,也不能跑到山岗的顶部,以避免雷击伤害。

篇(2)

二、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行为主体对语言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这种感受一旦形成会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属于心理行为能力范畴。语感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成为判断语境、理解予以、创造性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只要把握好语感,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和源泉,生活的宽广决定了语文的广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感的培训应高从生活体验开始,学生要全面开启个人的生活体验。而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多引导和点拨,善于让学生将隐藏在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逃避等心理,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彼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语文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和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涵盖了默读和出声朗读,与诵读的作用并举。学生在阅览过程中,手、眼、脑等感官协调互动,这是训练学生直觉感官能力的基本方式。快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视觉上呈现的不是独立零碎的语言文字符号,二是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组合起来的整体篇章,在阅读古城中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直觉感官思维、期待预设思维来简化阅读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分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能够将其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人获取知识,五分之三来自视觉,五分之一来自于听觉,而其余来自于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可见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朗读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式之一。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难点。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能力,即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词句停顿、轻重音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

4.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言作品除了具有字面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的勘破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难懂得真实内在含义的,只有透过语表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在脑海中联想或想象出来,实现了固定化想跳跃性和自由性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探究中获得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篇(3)

1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新课程理念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整体把握,形成语感,体会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进而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因此,无论从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和教学的根本宗旨看,还是从阅读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体现在一个“读”字上。“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只有读到位了,学生的语感才可能到位,语言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文编入许多语句优美、意蕴深刻的优秀篇目,为了让学生领悟这些篇章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轻声读、高声朗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协调动作,从而使文本以鲜明的形象映射于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自读自悟,体验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储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握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例如:《群鸟学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读后能给人启发和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把重点放在朗读上,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进行适当示范。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揣摩各种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不同的鸟对待学习搭窝的不同态度。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认真;猫头鹰最不虚心,要读出骄傲的语气;老鹰、乌鸦、麻雀都自以为是,听到一点就走了,要读出得意的语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猫头鹰骄傲,老鹰和乌鸦没耐心,麻雀不虚心;小燕子学习认真且有耐心、很虚心,所以搭的窝既漂亮又结实、暖和。

3通过导悟,感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达,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由于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海上,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难以理解。我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海底”这部分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部分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等海产。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海产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

4进行比较,巩固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代替”、“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一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教学时,可用换词法理解,让学生比较“抽出”换为“长出”哪个词用得更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用“抽出”更准确,因为“抽出”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情况写了出来,非常形象、生动。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很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读、比较、感悟,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仔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

5引入情境,深化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培养语感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有些课文,可以凭借范读或录音,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与作者的共鸣。如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写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情况十分严重。机长要大家做好跳伞的准备。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并叫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我先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在飞机上体会人们当时紧张的心理,后经过学生的自读体味,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当读到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机舱里一片欢腾时,学生才松了口气,领悟出同志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也悟出了作者用“飞机遇险的时候”命题的好处。这样,置身语感之中去体验,敏锐的语感也就产生了。总之,“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培养的途径与策略,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体验、感悟、巩固、深化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入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感情,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4)

二、活动内容

本次生命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康发展”为主题,包括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环境等,分两个模块开展:

(一)生命如歌。包括生命之歌、智慧之歌、诚信之歌、礼仪之歌、等专题。

(二)真情感动。包括感恩父母、师恩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祖国在我心中等专题。

三、活动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在活动中要抓住重点,整体规划,选择专题,精心组织;要将生命教育与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法制、安全、环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四、活动分工

(一)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围绕上述模块或专题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宣传等活动。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工具和橱窗、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知识讲座、报告会、主题班团队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并作好参加市、区以及苏州市比赛的准备。

(二)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和要求,围绕此次生命教育的主题,选择一至二个专题为本地区活动的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故事比赛和主题班会评选等活动,做好参加我局组织的征文、演讲比赛的前期选拔工作。

(三)我局将针对各专题和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等情况,在各地各校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与苏州广电总合组织“生命如歌”现场美文大赛,与苏州市禁毒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组织“生命警钟”演讲比赛,并根据各地各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评选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安排召开全市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在教育过程中,苏州电视总台特别是苏州教育频道还将配合进行采访报道,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和先进典型将推荐给《苏州日报》、《苏州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刊登。

五、具体安排

3月,全市组织发动。

4月~6月,各地各校进行相关活动和评比。

篇(5)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

(一)找题眼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①谁向谁借?②为什么借?③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二)抓中心词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①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②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揭矛盾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四)比好坏

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五)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三、让学生的问号延伸到课堂之外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能提出新的问题。能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才真正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篇(6)

在小学中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又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引子”,对学生阅读进行引导,真正在“读”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一、抓“题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时若善于以“题眼”作为破题和导读的“切入口”,让思维冲突在课题上“纠结”,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读书欲望一下子被激起,他们能迅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

如笔者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在初读文章后提出:“为什么课题叫《只有一个地球》,而不是《保护地球》呢?”教师:“这问题提得非常有思考价值,看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只有’是独一无二,‘保护’不能说明地球的唯一性,大家就不会那么去重视,所以用‘只有’最恰当。”笔者见学生对题眼已有粗浅的认识,就从中拓展:“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只有’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深读精思,依次读懂了更多内荣。

二、识“文眼”

“眼”就是“中心”,就是“主枝”。 题目有“题眼”,文章也有“文眼”。 抓“文眼”导读,提纲挈领,能避免过细过碎的课堂提问。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过“附辞会义,务总纲领”,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民间不是也有“打蛇打七寸”的说法吗?小语课本中每篇文章都饱含作者的慧心。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就是文章的“文眼”、文章的“七寸”。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迅速捕捉住“文眼”,破“眼”而入,循循善导,阅读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绿色千岛湖》一文时,笔者注意到全文是围绕“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这一中心意思展开。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这一“文眼”。再读课文时,分别找出描写千岛湖自然美景和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的段落。然后,紧紧扣住这个引领全文的中心句,让学生品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领悟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的道理。

三、悟“情眼”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使学生人格和个性得到完美、和谐的发展,达到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定是教材中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因素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结果。课前,教师应深入了解课文背景,体悟文章内涵、意蕴,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把握好情感基调再进行导读,发挥情感的独特功能。这个情感基调,就是“情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涉世不深,把握情感的能力还远未具备,情感之弦还需教师来调拨。因此,教学之初,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帮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让他们如临其境,与作者情感融为一体。这样文本、教师、学生才能三位一体,达到情感上的共振。

四、寻“线眼”

篇(7)

1前言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课改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如的和人交流,培养学生们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习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采用生生互评形式的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需要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生升互评能力。

2生生互评的内涵和意义

2.1生生互评的定义

生生互评,主要是生生互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相对于普通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的方式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评价的重要方式。生生互评的方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常会针对某一个特定主题和任务进行,比如说学生们的演示或者发言等,从而学生和学生们之间开展双向的或者是链条式的评价,学生们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式或者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

2.2生生互评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当中,积极应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生生互评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这能够有效促进自主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生生互评,将学生们当做作文评改的重要主体,学生们之间的思想观念和意见能发生一定的碰撞,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视野,提升学生们的思辨能力。长时间的使用生生互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够让学生们积极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对自身存在的一些写作问题进行有效改进和解决,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和能力[1]。

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生互评能力的提升方法

3.1从习作题目入手,教授学生们评改方法

题目是习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学生们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些较为合适的题目,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们的思维。教师在教授学生们评改方法的时候,首先需要针对习作题目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和讲解。针对不同的题目,教师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题目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学生们在刚开始进行生生互评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针对这种问题,教师们需要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切入点,这就是题目的重要性。教师们让学生们进行,让学生们对写作文章进行通篇阅读,针对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容进行认识和掌握,看其是否和题目一致,是否有跑题的迹象等[2]。

3.2加强示范性的评价工作,积极引导学生们开展生生互评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定的评价模板,让学生们照着这种示例和模板进行具体的评改。教师在学生们的学习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针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教师能够提供良好的示范性作用。教师的评价示例之中,应该包含文章内容、主旨、结构以及语言方面的评改。针对《我的家庭》这篇作文,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分为了三个层面向学生们进行展示,首先是看这篇文章是否有跑题的迹象,其次是针对文章的语言结构进行评价,最后看这篇文章的总体风格是否具有新颖性,或者文章中是否存在着一些闪光点等。教师展示作文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具有不同层次效果的文章,让学生们当做习作评价的标准。学生们在教师提供示例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评判,学生们首先了解到全文的整体描述情况,其次看文章中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是否丰满,最后学生们还可以针对文章中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进行挑选,通过三个层次上的评价和分析,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能力[3]。

3.3培养学生们生生互评的良好习惯,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评改兴趣

写作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时间,想仅仅依靠课堂学习的时间,并不能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写作习惯,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写作,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想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通过写作兴趣和评改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生互评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们介绍和传授一些评改的方法,让学生们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对同学之间的作文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对彼此之间的文章进行评改,在课外环境中,学生们也能进行评判,比如说新闻事件、课外文章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一些作文评改中的专用符号,让学生们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收获到一定的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有效激发和提升自身的生生互评能力[5]。

3.4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习作评说

习作评说能够给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增加较多机会,使用习作评说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所要进行评估的作文进行详细说明,语言的表达能够增强学生们对作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生生互评,这样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更多,从而在开展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大胆。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评说对方的作文,不仅锻炼了他们赏评作文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修改对于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学生们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们自己修改和评判作文。教师划分相应小组之后,可以给不同小组中设置不同的评改目标,让小组之间针对论文评改结果进行说明、比较。学生之间互动性不断加强,对于有效提升他们的生生互评能力具有良好作用[6]。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生互评能力的提升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师需要从习作题目入手,教授学生们评改方法,加强示范性的评价工作,积极引导学生们开展生生互评,培养学生们生生互评的良好习惯,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评改兴趣,并且不断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通过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升互评能力,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汪桂美.浅谈基于小组互评的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1):41-42.

[2]余秀微.尝试同伴互评提高写作能力――浅谈在学生作文互评方面的一些尝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4):133-134.

[3]董希杰.让学生作文水平在“互评”中有效提升[J].语文教学之友,2015(9):41.

篇(8)

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办学理念,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办学宗旨,令课堂更加实效,学生表现自然,师生关系融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有效性是关系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学习的现状,探索适应中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组织了本次抽样问卷调查活动,并对本次活动的调查情况展开交流研究,现将问卷调查及交流研讨的情况及思考报告如下:

一、调查概况

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我校初中部七、八、九年级各年级的一部分学生,抽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共回收200份,回收率达100%。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经过严格数据统计,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方面。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文对回收的200份问卷进行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前预习是听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1.有的同学表示课前预习对自己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习惯预习;而有的同学表示预习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不预习。你呢?

A.不预习 B.很少预习

C.老师布置预习才预习 D.经常预习

9%的学生选择了A不预习,31%的学生选择了B很少预习,36%的学生选择了C老师布置预习才预习,只有24%的学生选择了D经常预习。不少学生习惯于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表明预习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薄弱的环节。

2.如果你预习,那你都经常预习哪些科目?(注意:上面选不预习的同学不用填)

A.自己喜欢的科目

B.自己喜欢的那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C.家长强调的重点科目

D.预习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科目

3.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常用哪一种?(注:不预习的同学这一组题目不用填)

A.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

B.阅读要学的内容,并归纳出重点和难点

C.阅读要学的内容,归纳出重难点并划出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D.阅读要学的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疑难

从这两道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只把预习当成额外作业去完成,没有作为能力去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能力。我们应该把预习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长期依赖教师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

4.我们现在在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法有 (选三种)

A.听老师和别人讲 B.做作业练习

C.动手实验操作 D.自学

E.小组讨论交流 F.读读背背

G.与同学合作学习 H.读课外书

I.用电脑 J.先独自学习再听老师讲解

K.其他

5.对你来说,下列哪种学习方式的效率最高(指听得懂、学得快、记得牢)?

A.独立自学 B.老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

C.听同学讲 D.给同学讲

E.和同学一起学 F.其他

6.我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可多选)

A.幽默、风趣 B.一讲到底

C.一堂课全让我们自己学习

D.耐心辅导学生 E.不拖堂

F.采取各种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G.经常用电脑给我们上课 H.作业少

篇(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教师也加强着自身的学习,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名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到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它们在某些方面会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因此,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互相促进,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互相包容,加深同学之间的情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合作降低有些知识的难度,增添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快乐。为了让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出其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合作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研究教学,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材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必要手段,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才能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教育因素,从而把握运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另外,教师在备课时,还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全面考虑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选好相应的对策,这样教师方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

2.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应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氛围,这一点应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开始,具体做法如下: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合作对象,使他们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但这样容易出现“差―差”,“优―优”组合的倾向,直接导致两极分化。教师这时应给予学生帮助,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各组中尽量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这样,学生在小组中能找到能力水平相当的同伴,倾听他们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

3.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指导要适当

教师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生则是演员,对于教师这个“导演”来说,可“导”可不“导”的地方坚决不“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导”。那在什么时候,教师才能引导呢?笔者认为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教师方可去“导”:①当学生的合作学习偏离正确“轨道”较远时;②当小组内部分歧得不到解决时。但这儿需注意,教师不宜“导”得过多,或以自己或教参的观点代替、统领学生的想法。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有合作精神,要明确其意义所在

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这对于学生端正合作态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意义如下:①能教会你礼貌待人;②使你能够包容别人的内心世界,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③合作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④合作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⑤合作还能增添学生之间相处的趣味性。

2.遵循合作的原则

合作的原则是指导学生顺利合作的准绳。遵循它,学生间的合作则会优质高效,富于创造;背离它,学生间的合作便会高耗低效,甚至很难进行。因此,强调学生遵循合作的原则是很必要的,

三、合作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1.通过合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性积极性和互动性,合理运用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合作小组是以自由组合为基础的,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很小的。无论是优生或是差生,他们都能在这浓厚的情意色彩中,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谈论感兴趣的动画片那样充满热情与争执。于是,沉默寡言的同学变得能说会道;害羞怕人的同学变得大方起来;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在合作中学会了协调人际关系……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2.合作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合作作业”,就是合作小组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同小组内其他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合作作文”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事实证明,通过“合作作文”的训练,学生们写作文的积极性比以前明显提高,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合作作文”程序如下:①布置作文题,明确写作要求;②各小组交流讨论(文章的构思、合作分工等);③分工写作;④优化组合;⑤集体修改;⑥汇报;⑦给合作小组以表扬。写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本并不是件乐事,但“合作作文”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趣”从何来?首先,从这种新颖的作文形式中来。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写作文也是可以合作的!其次,从合作的过程中来。作文的构思,写作的分工、整合,集体修改,都是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汇。当学生在完成每一步时,都通过提供支持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别人的观点,别人的劳动结果)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而满足了自身归属的需要;再次,从教师对合作结果的肯定中来。强化理论认为,表扬比惩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表扬作文中的每一滴闪光点,但更重要的是肯定他们的合作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合作学习的直接兴趣。

篇(10)

新课标课改规定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必须要凸显学生的地位,并且要让学生重视训练原理结合现实的能力。在这种的情况下, 老师选择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种最好的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使用简易的语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上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贴近,这就是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在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以后的数学水平可能受到小学时期学习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讲究恰当的教育方式。在以上氛围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观要求是使用现实化的教育措施。 本文从多方面研究小学数学现实化教学的操作。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在课堂上,老师要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来进行教学,老师搜寻现实化的材料、设计现实化的背景、使用现实化的教学方式等,学生以数学的思维与方式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也能够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现实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缺陷

(一)现实生活等于数学,忽略数学的内涵

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往复的进程,数学和现实生活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数学生活化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但是这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是数学。假如完全的把数学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这必将适得其反。在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忽略数学化教学只是一味追寻生活化教学课堂,使课堂的气氛更为活跃,把数学课变为一个简单讲解实例的地方。例如上“正负数”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一般会举“购买某物”或“销售某物”的例子,但是这样看起来似乎联系了日常生活,却无法给学生提供智力上的挑战,并且可能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困扰。

(二)问题不明确,使学生注意分散

制定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认知自己的生活,使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的问题。要制定符合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制定的问题并没有符合实际操作,使得教学预期目标偏差太多,学生的思想远离数学教学。例如在上“学习人民币”一课时,老师会随机挑出不同币值的人民币,抽取学生询问该纸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正确回答出来,但这不并不是老师想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孩子的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教会了他们如实识别人民币,如何使用纸币等,他们早已具有了解纸币的能力。

(三)情境,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复杂的学科。不管制定的问题多么符合现实生活,都可以涵盖数学知识。如果这不能完全在生活中领会到数学涵盖的点、线、面等。学生从直接与间接经验中得到知识。假如老师想要学生在现实中获得全部数学知识,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具有科学性。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改变教育理念,正确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非常认同生活化教学,他认为:生活的环境就是知识的来源。但由于从古至今的小学数学学习都是通过课本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和学生的生活不匹配,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与数学知识的增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老师必须要改变已有的传统观念,加强数学现实化的观念,从生活中搜寻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手段。把上课中教授的纯理论知识变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痕迹,保障创作的热情。

(二)加入数学生活化素材

篇(11)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式,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校是生本教育基地,我对“英语生本教育学习方式与有效性”课题开展实践与研究,结合近几年来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从初一到初三的时间,慢慢引导并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就”初中英语生本教育学习方式与有效性”的研究讲讲心得。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现状

初中英语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教师一言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课堂没有活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现在:

(一)自主学习方面的缺点

无法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二)合作学习方面的缺点

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而导致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相互合作的效果很差。

二、初中英语生本教育学习方式:生本教育模式

我们采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完成前置作业,参与小组活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一般模式为:前置作业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教师再结合自评组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评选出优秀组和优秀组长,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要求具体化。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课前2分钟小组交流前置作业并更正;②公布小组听写平均分并进行小组间对比;③课堂交流尽量用英语,回答老师也应该用英文,每天坚持读英语课文或对话;④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每节课每个人至少发言1次;⑤总结时要求人人参与,总是个别同学发言的组适当扣分。

(二)训练规范化。对于一些要长久坚持才能养成的习惯,我们常常督促学生按要求进行,达到反复强化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②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做出评价。③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④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⑤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⑥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⑦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⑧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三)形式多样化。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和依据,随着学习内容不同而变化。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又不能保持长久。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每个单元的单词听写,教师都要坚持记每个小组的平均分,通过对比各个小组的情况,对于完成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通过对学生生本学习方式的指导,针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加以思考,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三、开展初中英语生本课堂有效性学习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初一阶段:学习习惯养成阶段

初一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应该对他们做适当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英语科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举办生本英语兴趣班、生本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等,开展英语学科兴趣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同时,在教研组中要创设教改氛围,使教师达成共识:不改革教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不可能培养。化“教学”为“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前置作业,课堂小组积极讨论并总结。抓住起始阶段,让学生懂得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反复训练和实践,基本形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习惯。

(二)初二阶段:学习习惯、英语能力提高阶段

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及基本技能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适当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更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这个阶段中,英语课堂应该是由学生和教师平分秋色的,学生与教师各自承担部分环节的教学任务,以达到自学、互相交流的目的。

总之,英语学习有着很强的延续性,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学生课外大量的投入,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学生间可以进行作业合作,小组调查记录组员在周末时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该单元的重点内容过去时;或者小组复习单词、句型,小组内单词接龙,或者一人说词义,其余抢说单词发音,也或者分角色读对话,并注意倾听别人的发音,便于互相之间帮助纠错、改正,这同时也是小组成员间听、模仿对话的一个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不知不觉间养成了用英语说话、做事的习惯,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英语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