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的基本任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即随机选择40例工作人员,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21-56岁,平均(38.51±17.49)岁。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我院并不使用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中我院使用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将其设置为观察组。
1.2管理方法
1.2.1转变观念并且学习统计信息方法
为了起到较好的统计信息管理效果,首先需要让工作人员的观念有着较大转变,并且让其能够较好地对统计信息方法进行学习[2]。在此过程中,医院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并且认识到统计信息在医院发展和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上而下的将统计信息使用理念在医院中传达,从而起到更好的统计信息使用效果。另外可以组织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对统计信息的使用方法等进行学习,更好地让统计信息得到完善使用。
1.2.2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离不开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因此健全医院中的信息管理制度对统计信息的正常实施也非常重要[3]。本次研究中,需要将医院中的统计信息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并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对这些问题起到较好的解决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可强化信息管理的监督职能,要求信息管理人员除日常工作外,更是需要建立起信息数量的信息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定期地反馈并且整理财务相关制度。尤其是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清查以及反馈。
1.2.3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统计信息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使用现代化统计信息管理的方法,能够明显提升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4]。例如在我院中可以引入计算机等方式进行统计信息管理。在此基础上,使用医院HIS系统的完善方式,能够逐渐强化数据挖掘的效果,并让统计完成后的数据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可更好的对医院管理进行服务。
1.2.4从小处着手进行统计信息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效果,可以从小处着手进行信息的管理。对于医院信息管理而言,是一个较大的工程[5]。其中包括了管理制度建立、收集原始资料、维护数据以及核算数据等诸多信息。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证基础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和升级对统计信息的管理方法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统计信息的管理方法,并避免在统计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等情况。
1.3研究标准
分析医院管理中的差错出现几率。同时可对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收集。本文中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若得分至少为6分,则表示对管理工作满意。收集和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使用χ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若数据的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在实施了统计信息管理后,医院员工满意程度有明显提升,差错发生率有明显降低,相比统计信息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医院而言,统计工作是基本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医院资料和工作等信息进行科学性的收集以及整理[6]。在对这些资料实施收集和分析完成后,可得出医院当前的工作效率等信息,并可对医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由于其特点,对医院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统计工作中,统计信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医院信息的主体,同时也是衡量医院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找出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管理方法就非常重要。统计信息对于医院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3.1统计信息可以为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疗质量对于医院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升医院的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通过统计信息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7]。使用统计信息管理的方式,能够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程度,并可强化对医院的管理效果,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3.2统计信息可为医院量化管理提供数据来源保证
现代化医院和科学决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科学的决策也离不开及时和准确的数据。对于医院而言,使用统计信息的方式能够较为全面和迅速地反映出医院在管理活动中的整个变化情况[8]。在对这些信息分析后,可以制定出全面和准确的医院质量管理指标以及计划等,并对医院工作中出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最终为医院提供准确可靠并且权威有效的数据资源。
3.3统计信息是医院管理中的科学依据
统计信息的实施可以在医院中构建出完整的科学统计分析体系。综合性的统计学分析实际上是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医院通过自身情况,建立完整和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医院提供提升自身水平的科学依据,更是可以较为完善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综上所述,医院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统计信息管理的手段,能够更好地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王景云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陈丰.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02(3):331-331.
[2]董捷.论医院管理中如何发挥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功能[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4):122,124.
[3]唐艺荣.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再议医院监管中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1):85-86.
[4]赵振华,唐晓东,罗娟,等.基于WebService的新版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统计系统的融合[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6):72-74.
[5]贾飞.新时期统计文化在医院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病案,2012,13(7):40-41.
二、地质统计学的概念和任务
地质统计学是一门交叉性的而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介于地质学与统计学两门课程之间,它所包含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区域化变量和随机函数,一般变异函数是整个地质统计学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而且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基本的方法和知识,对于整个矿山的考察和开采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包含了许多方面,对于研究地质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过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关乎着整个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地质统计学中,一般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用的都是矿床为基本开采单元的计算方式,都是以矿床来计算开采的储量,而且在地质统计学中,对整个开采过程都会有最佳的指导方案,对开采方案和取样的方案都会有明确的指导,对矿山的储量级别会有最基本的判断,然后依照判断结果制定最佳的方案进行勘察工作,从而提高了矿上经济的收入,将整个矿山的开采过程都进行的井井有条。将地质统计学应用在多金属矿山的开发过程中能够提高整个开采过程的数字化,而且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计算机应用在多金属矿山的开发中也会成为今后金属矿山开采的发展趋势,地质统计学的应用也为以后计算机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统计学在计算机建模中应用的是非常广泛的。
三、地质统计学在实际多金属矿山数字化中的应用
在对矿山进行开采工作时,整个矿山的地质、测量和相关的一系列采矿工作都是紧密联系的,必不可分的。矿山数字化技术正是将这些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是一种动态的、及时的的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手段,将对矿山地的勘察、测量、采集工作和对整个过程的管理工作集于一体,并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达到具体的实现,所以地质统计学对金属矿山的数字化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将地质统计学应用在多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提高整个开采过程中的效率,促进矿山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水平。
(一)相关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地质统计学在金属矿山数字化的应用过程中,会依据相关的软件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地质数据库,而且对于该地质数据库中必须包括钻孔、测斜和化验三部分。其中,钻孔表格包含的内容有钻孔号以及孔口的位置,对于钻孔的深度也有相应的要求;测斜信息主要包括钻孔的基本空间轨迹,测斜的深度、钻口的方位角以及倾角;化验表格主要包括的是化验样品的信息,也包含有最基本的钻孔号、样号以及化验的元素等信息。地质数据库建立是数字化过程中基本的一步,任何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都应当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方便对相关内容的查询。
(二)数据的统计分析
地质统计学中关于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关键的步骤,基本的统计内容包括了样品的总数信息、样品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变化系数以及样品的频率分布和品位分布信息。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变化的系数信息来确定相关矿床的连续程度等,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根据关系数进行确定,通过一定的数据统计分析后,了解了相关的样品品位的特征,对之后特异值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品位模型,进行储量的计算
品位建模一般是金属矿山数字化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品位建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多的,涉及到的方法也是比较典型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相关统计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可以对地质周围信息的评估提供依据,然后通过分析后能够建立相关的品位模型。应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模型模块的建立,应用现有的采矿方法,建模方法进行函数的分析,确定变异函数理论的参数值,从而建立准确的品位模型。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知识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求更好的体现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三大统计阶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几大代表理论、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讲授。主要是对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手段、数据整理技术、如何进行分组作业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统计调查与
3、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重点讲授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大块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计学基本知识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分析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最核心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1、提高教材质量,增加教学材料的信息量
大力提高“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教材的使用比重,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双语教学课程全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同时提本文由收集整理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修订和编写出适应我专业培养人才需要的系列配套教材,最终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新体系。当然,除了现有的固定教材外,教学中还需要采用辅助材料,即课堂补充材料。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学科的趣味性。这些材料来源可以摘自近期期刊、重要会议纪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相关学科的教材、网络媒体等。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统计学是关于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传输和开发利用的方法论科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承担着为其它各门专业课提供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任务,通过统计学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验数据分析、统计调查等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阅读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即把课外自学与课堂讲授、课外调查与实验分析、课内实践与课外科研三种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讲授与自学——夯实基础;调查与分析——突破重难点;课内实践与论文科研——培养能力,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统计学的教学应以互动形式为主,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分析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把该课程内容构造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利用实验课时,调整实验难易度,加大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结合案例教学,比如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材、1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拓宽培养途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
开展学术讲座、科技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
这一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以传授知识为手段,以达到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加上教师的潜心钻研,我校统计学的课程设置更为合理、科学,也逐步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了复合型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要求。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吸收国内外《统计学》课件优点的基础上,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套质量较高的课件。在课件中以excel作为计算工具,实现powerpoint文档与excel文档的超级链接。同时,我们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获得了许多统计处理软件及教学课件,有利于我们不断改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觉得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可接近,易于接受。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随机现象的各种形式进行数据化处理,例如,在讲到“随机变量”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随时从网络、杂志、电视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随机数据信息,让学生理解随机数据的重要性,从而看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是通过随机数据反映出来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一组随机数,从这组随机数的不同取值说明随机变量的随机性。
(3)培养学生从统计角度思考随机现象中的各种问题,可以从身边的各种现象谈起,如心血管病是否与职业有关,人的一生是否会遇到强震,等等。从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看到统计思维的合理性,从而产生对统计的兴趣,形成统计活动的良好开端。
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作用
统计的出发点是收集数据,然后再科学的分析数据和整理数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统计学下了如下定义:“统计学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与艺术”。这就是说,统计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艺术,要求从数据中挖掘出新的信息,而不是死记硬套现有的公式和定理。为了突出收集和分析数据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展现给学生一系列的实际数据,比如一批电灯泡的寿命、某年级外语考试成绩等,让学生对数据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意识到统计是从数据出发的,先有数据,然后才有公式和定理。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实际意义,弄清楚这些数据的分布规律和性质是统计的基本任务。
(2)强调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是统计中的重要问题,通常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抽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例作抽样试验,比如从同一种型号的汽车中随机抽取5辆,测量每公里的耗油量;观察吞某类药物的病人的反应情况;调查部分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等等。
(3)分析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分析数据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取数据中关于总体的信息。通过构造各种不同的统计量,对所研究的总体进行推断,达到从部分认识全体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数据的结构、统计量的分布作动画演示,比如数据频率直方图、经验分布函数曲线、样本均值分布直方图等,从而提高学生对分析数据的兴趣。
三、结合实例强调统计方法的重要性
概率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方法别具一格,无论对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现代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强调统计方法的重要性,既能加深对于概率统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统计学生中同生日的人数,随着统计人数的增加,至少有两人同生日这一事件的频率会接近于1,然后将这一结果与理论概率进行比较;统计吸烟与非吸烟人群中患肺癌的比例,检验吸烟与患肺癌是否存在某种依赖关系;观测一天中某人手机的呼唤次数,然后与泊松分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统计某年级的外语考试成绩,根据数据进行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等等。
(2)结合实例突出统计中的基本方法,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进行统计推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结合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比如通过估计湖中鱼的条数,使学生了解矩法和最大似然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检验自动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使学生掌握假设检验的方法步骤。
(3)结合实例系统介绍统计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
四、从统计观点出发进行概率论的教学
“不确定性”或“随机性”是概率统计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从统计的观点来看,“随机”并非完全“偶然”,其中蕴含内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是对随机现象经过大量观察后得到的某种统计规律。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数字特征等只是这种统计规律在数量上的某种刻画。目前的教学计划是先讲概率后讲统计,在讲概率时可从统计的观点出发进行概率论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对概率论中基本概念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出现概率和统计前后脱节的问题,有利于整门课程首尾呼应,贯穿一体,具体可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统计的观点出发讲清楚概率论中几个最基本的概念。
(2)从统计的观点出发理解概率论中几个最基本的定理。比如从数据的分散程度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的含义;由频率的稳定性和观测数据的平均值的变化趋势看大数定律的意义;从大量数据的叠加的波动性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等等。
(3)从统计数据出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概率论的教学。比如通过绘制数据的直方图来理解概率密度函数;由二维数据的平面散点图看相关系数的大小;通过动画演示高尔顿钉板实验来揭示中心极限定理的奥秘;等等。
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变化有多种体现形式,其中以其财务指标变化和环境造成的经济影响为主。财务指标通常以某个阶段为对象,对企业这一阶段的财政收入进行统计,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策略制定提供条件。同时,企业的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它以信息统计为核心,将企业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量化,优化企业运营决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经济效益获得的影响因素
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企业从自身经营现状和市场发展前景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现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因素分析如下,以便于下文应用经济学统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策略。
1.1客观经济环境:主要取决于整体经济形势,如金融危机时期会使企业的利润下滑。客观经济因素无法完全避免,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思维,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经营方向和策略进行调整。
1.2发展阶段:企业在发展初期和快速发展期,其经营目标应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应利用经济学原理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正确评估其经济效益获得。
1.3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企业经济效益评定的核心,其与市场无关。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内部情况,要建立有效的财务目标,使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基础。
1.4人为因素:人力资源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来影响经济效益获得。根据经济统计学原理,应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做正确的分析。
2经济统计学视域下统计信息的特点
经济统计学视域下,统计信息具有间接性、矛盾性特点。经济学统计是对企业运营事实进行量化的过程,因此是对事实间接的反应。统计数据必然具有大量的信息,是对经济效益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它同样具有数值性特点。另外,经济统计学数据具有矛盾性特点。这是由于企业只能对以往的数据进行统计,反应的是企业前一段时间的运营状况,而无法显示企业当下的运营状况。但可以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无论如何经济学统计对于企业决策和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积极作用。
3信息统计在企业效益获得中的应用
3.1信息统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核算能力
财务核算能力是企业获得效益的关键,信息统计的应用帮助企业财务人员以先进的手段了解市场信息,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完整的、正确的核算。企业运营必然要对其成本支出、利润获得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数据来显示经济发展状况,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通过数据统计而进行查缺补漏,制定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策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3.2有利于企业管理决策
经济学统计通过企业运营状况的提供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尤其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比较迅速,只有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统计学帮助企业实现了资源整合,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现状分析较为透彻。也有助于合理安排员工职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有助于促进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依赖于管理者对于其经营状况,与市场的适应程度的了解,而经济学统计的基本任务正是帮助企业分析其运营状况,得到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从而间接的促进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合理性。尤其是金融危机等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盲目扩张和内部结构不完善都将使其面临巨大的运营危机。当今企业的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使企业革新速度变慢。风险无处不在,如果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手段则造成企业经营不善。因此,企业的改革要以经济学统计所得的结果相吻合。
4结语
经济统计学以企业的运营状况为前提和基础,对其近期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到企业最近一段时期的运营状况。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来说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信息统计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在社会信息领域中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其经济决策依赖于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依然存在忽视统计学原理的现象,对于企业短期内利润的获得投入过多的精力,而缺乏对自身运营的阶段性总结和统计,需要管理者改变其传统的观念,承认经济统计学理论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作者:张杰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药学管理措施开展后的处方246张(2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处方的患者中男139例,女107例;年龄31~76(49.5±2.4)岁;病程1~11(3.2±1.2)年;疾病类型:胃肠道疾病50例,脑血管病84例,心血管疾病112例。另选取2016年1~12月药学管理措施未开展前的处方246张(2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处方的患者中男141例,女105例;年龄32~77(50.6±2.3)岁;病程1~11(3.3±1.1)年;疾病类型:胃肠道疾病43例,脑血管病87例,心血管疾病11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依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方法》对门诊合理合理用药现状调查表进行编制,量表项目包括:医师年龄和咨询科室、患者年龄和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注射剂应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用药品种数等。1.2.2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前,仅采取常规药学管理,在患者取药时,把有关药学的处理方法和基础知识简单告知于患者。观察组实施药学管理措施:(1)对合理用药委员会进行组建,将临床用药行为规范制度和药事管管理制度、合理用药制度和处理管理制度等予以制定,并将制度修订工作做好。(2)对用药制度管理工作实施强化。将药品分类管理、特殊药物管理和基本药物推广管理工作予以完善,加快医药分类管理,对药物流通秩序进行整顿,将医院执行行为进行规范,为正确应用处方药品做好监管及自律工作,保证用药实施的合理性。(3)药师审核、监管工作的加强。将药师的调配、监督和审核工作进行加强,将用药信息与咨询提高,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化,让药师最大程度发挥对治疗药物的检测工作,对治疗药物疗效的职责实施评价。在提供这些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可应用一些方法,保证药学管理更为合理,而且还有助于药物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样能促使患者对药物的应用合理化,使患者的治疗性及依从性有所提升,降低依赖性。(4)医药分离工作的开展。将医药体制改革效率加快,将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做到医药分离制度在医疗机构内得以实现,将医院以药品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现象进行改变,将不合理用药根源杜绝。
1.3观察指标
未应用专用处方和书写模糊、未正确书写药物规格、适应证和药物不一致等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情况;重复性用药、未正确给药、症状与治疗不一致和药物剂量不合理等处方用药不适宜性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处方用药不合理率观察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为11.79%,低于对照组的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47,P<0.01)。
2.2处方用药不适宜率观察组处方用药不适宜率为6.50%,低于对照组的42.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51,P<0.01)。
3讨论
在医疗机构中,药房作为有较强综合性的科室,集技术、管理和经营于一身,是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药品分销主体,而且,药学管理质量能直接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所以,对药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药学建设予以规范化开展,将药学管理模式及时转变,药学服务全程化开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既能使临床用药的安全得到保障,而且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报道显示,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对行业监督进行加强是其基本任务[3]。为将行业监督工作做好,医疗改革的深入是其基本途径。做到将医疗机构对医药管理的认知予以提升,对合理用药迫切性、重要性的宣传进行加强;对行业职业规范与合理用药制度进行建立,强制性统一规范临床医护人员、药师及医师的用药原则与用药方法。这样可有助于药物、处方滥用情况的发生。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为11.79%,低于对照组的51.63%(P<0.01);观察组处方用药不适宜率为6.50%,低于对照组的42.27%(P<0.01)。提示在临床药物应用中,药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加强,可有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减少药物滥用、用药不合理等情况的发生,避免影响患者机体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加强药学管理工作,不仅能使药物应用期间的适宜性显著提升,还能使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显著下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之前,往往都是一些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这些医学生虽然有比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其缺乏一定的临床的思维和操作技能。因此,对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的将住院医师所知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临床上,通过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从而掌握从事该学科医疗活动所具备的诊疗知识和临床技能,从而成为可以独立工作的临床医生。
对住院医师的培训,除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之外,还要培养住院医师的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而良好的思维能力则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关键。因此,本文就医院对麻醉住院医师进行不同时间的培训,从而分析培训队提高麻醉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至2013年本市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轮转培训44人,均来自于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属于专业医师。由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制定考核方案,并制定最终考核标准,临床麻醉病例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学系参考制定和麻醉现场考核内容及标准: 麻醉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又根据进入体的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见全身麻醉)和基础麻醉。基础麻醉是将某些全身(常用的有硫喷妥钠 氯胺酮等)肌肉注射,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施行麻醉手术。局部麻醉为利用局部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常用的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通过脊椎穿刺、注入到椎管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腰麻,注入硬脊膜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工作、重症监护、急救复苏及疼痛治疗:①临床麻醉。②重症监护。③急救复苏。④疼痛治疗。考核对于麻醉这些方面的思维。麻醉专业住院医师麻醉现场面试考核内容和标准要从经典知识点出发,综合临床,病理生理,药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考核。
1.2方法
将这44位医师分为两组,22位实验组和22位对照组,实验组在培训中加以临床病理解剖培训,而对照组为正常的培训,临床思维是麻醉医师运用已有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过程之中。临床思维具有严格的时效性,资料的完备性,诊治思维的模糊性,患者个体的特殊性和病程动态性的特点。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因此,麻醉医师需要对病理生理、药理以及许多内外科诊疗知识等方面都有所掌握,才能足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在手术的类型; 手术设计的范围; 手术过程中重要步骤对麻醉维持的影响; 手术者的技能方法及手术器械方面作为其中一项评分标准,另外根据患者病理生理学特点,麻醉维持中的重点; 麻醉维持需重点监测的生理学参数;根据手术进程及重要步骤,麻醉维持中的预防性措施; 麻醉意外的可能性及处理措施方法对医师进行评判。在这些方面进行打分,术前巡视,相关物理检查报告,病人情况评估,麻醉的方法选择,麻醉用药选择,手术危险要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深度每项各十分评判。
1.3判定方法
两组医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手术评判后,对医师合格率进行统计,90分以上为优良,80到90为中,低于80为不及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分析,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更具数据反映的情况理性评估。p<0.05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特定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培训和考核,在术前巡视,相关物理检查报告,病人情况评估,麻醉的方法选择,麻醉用药选择,手术危险要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深度等方面做评判后,发现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麻醉病例解析培训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可使学科培训更加高效化,对疾病治疗及整个医院提升整体水平有很大效用。
表1麻醉住院医师经临床病例解析培训后及格率
组别 低于80分 80到90分 高于90分 及格率(高于89分)
实验组 2人 8人 12人 90.9%
对照组 6人 13人 3人 72.7%
3.讨论
通过对我市新分配来的44名麻醉住院医师分为两组进行培训,两组中对每位住院医师的培训方法和项目都想同,仅时间不同,培训完成后对两组进行相似难度的临床实际病例进行综合能力考评,并对两组住院医师从培训年资和参加病例解析培训此时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得知:低年资的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明显低于高年住院医师,参加病例解析培训次数较多的住院医师及格率明显高于病例解析培训较少的住院医师。通过对着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医院过程中进行病例解析培训,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更有效的应对临床实战,通过培训来活的更多的临床经验,为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基础。而对住院医师进行病例解析的培训,可以更好的帮助医学生完成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学院实践的过度,从而逐渐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即是利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来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从临床资料中发现问题并来加以解决的过程。临床思维的培养对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也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麻醉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病例的解析,从而提高住院医师的思维方式,使住院医师可以多角度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技能考核则提高了住院医师的操作技能,调动了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对44名麻醉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后考核发现,通过对临床思维的培养,可以更好的使得医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是早期积累临床经验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住院医师的系统规范的培训,从而提高本地区麻醉住院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使本地区的麻醉住院医师更加的规范,更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技能,使得学科培训更加的高效化,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郭丹杰. 长学制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30(8):1-9.
概率论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是大学里普遍开设的三门公共数学课程(但个别文科专业如外语、文学等相关专业免学),学习难度上可以说是三门课之最。分析原因,和概率论的教材、内容有关。
先说教材。不少理科数学的教材都以文字精练、内容准确著称,这当中也包括概率教材。从定义到性质,然后是例题、思考题,文字组织做到尽可能的精炼;没有了历史来源,看不到学派争锋,顺带抹杀了学生读书的趣味,直接把他们推到照葫芦画瓢的题目训练中,固化了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文科的教材读起来就有趣很多[1]。
再说内容。从古典概率到随机变量,从理论到现实规律的映射,以及后续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可谓从简单到深刻,环环相扣,富于逻辑性。但是概率本身也有抽象和精炼的特点,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了一道实实在在的门槛,以至于学生不得不寄希望于老师帮助排除疑难。
所以,在概率论的课堂上,我认为教师应担负主导者的角色,做好课堂规划,设置好留给学生的部分时间,引导他们阅读概念,练习题目;这期间,教师应完成传道解惑的基本任务。自己的基本任务完成了,剩下的思维训练、举一反三就是学生的任务了,就交给学生去完成。虽然教学改革中的一种说法是,网络远程授课是一个趋势;但是限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备,目前的阶段还是教师承担着高校授课的主要角色。
那么,教师要完成传道解惑的任务,那就是要把课讲清楚,尽量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来讲解。教师的解释延伸到哪里,学生的理解和领悟就延伸到哪里。我对自己的授课做了归纳,建议老师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时候,传授得“简单”一点。
一、挖掘隐含信息,表述清楚,层层递推
举例。题目如下:概率论的课堂上现有120107和120108两个班级,简称7班和8班;两班的人数分别是49、46。现在随机选取20名学生,问其中只有5名7班学生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仍然用等式描述题目信息就是:共计95名学生=49名7班+46名8班;事件A:任选20名学生=5名7班+15名8班。
问题1:事件A已经很明确了,要考虑事件A的实现方式。换句话说,为了实现事件A,怎么选取学生?有几种选取方式?
问题2:所有可能结果称为样本空间,那么样本空间中可能的结果总数有多少种?
问题3: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是――A中包含样本点的数目和样本空间S中包含样本点数目的比值,那么本题的结果是多少?
上面问题1是关键。所以此处只是说明问题1。其实书[1]此题前面的若干例子已经表明:古典概率中选取对象的方式包括排列、组合两种;切换到本题,就是要明确一点:选取的20名同学,是要综合考察选取的所有排列还是简单考虑选取组合?
实际上,为了达成事件A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比如:第一次选7班的同学,第二次8班的同学,或者相反,总之,要保证有5名7班的同学。只要讲清楚,尽管具体实现过程多样,但本题并不涉及具体过程的细节,只关注了不计班级次序的选取结果。也就是说,不考虑排列,只考虑组合,那么问题1的答案就很明朗了。
明确了事件A中的样本点是20名学生的一个组合后,为了实现事件A,不管选取的班级次序,只需要选到5名7班的学生和15名8班学生。共有49名7班学生,选5名学生作为一组,这样的组合数共有C 种方式;再给组合选入15名8班学生,8班学生有46个学生可以选择,共有C 种选择方式。事件A的实现方式可以组织为2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均按组合选取。事件A描述的20名学生的取法实现方式有C ・C 种。
最终,我们得到选取20名学生、其中只有5名7班学生的概率是一个超几何公式:C ・C /C 。得到这个公式的前提是7班和8班同学没有公共子集。回到原来的产品随机抽取的题目,相信也能够很快得到答案。
上述步骤,也被称为“读题”,就是把隐含的信息挖出来。
二、背景介绍,不可或缺
关于随机变量的引入,教材以样本点的函数作为随机变量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在这之前来一段背景说明会更好。
概率论最早研究的对象是古典概率。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发明了微积分。而微积分的研究对象是变量和函数。微积分很快被用到各领域中,概率也不例外。概率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研究描述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同时周围的世界变量无处不在。要研究概率论,必须研究变量。而研究变量,也就成就了对概率论这门学科的研究。引入随机变量之后,古典变量的几乎全部概念――条件概率、独立性等,统统使用变量重新加以刻画;并且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促进了概率论的蓬勃发展。
三、把握对比,寻找差异
在概率论中,有一个概念是“概率密度函数”,也简称“概率密度”。这和物理中的密度有关系吗?引用物理学中的符号,令m:质量,ρ:密度,v:体积,则有m=ρv。换成平面金属薄板,则有m=ρs,其中,s:面积。由于加工工艺中的冷热受热不均,金属薄板的厚薄程度不一致,造成它的密度不均匀。一点附近的密度越大,说明这点附近的质量越大;反过来,一点附近的质量越大,说明这点的密度也较大。这个密度,是质量的密度。但当时我们没有接触其他密度,所以简称为密度,不会引起混淆。
到了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公式:
p=P(x -h
在x 邻域U(x ,h)的概率p和数值f(x )成正比。数值f(x )越大,x 邻域U(x ,h)内的概率也越大;反之亦然。那么这个f(x )反映了概率在x 邻域U(x ,h)的分布密集程度,可以类比的称其为――概率的密度。
就几何图形而言,y=f(x)的图像是一条连续曲线或者分段连续曲线,函数值y越大,说明相应的自变量x处附近聚集的概率也越大;反之,函数值y越小,说明相应的自变量x处附近聚集的概率也越小。
至此,物理中的密度,我们称为质量的密度。
再谈谈一维随机变量和二维随机变量的一点区别。
设X代表在校本科生的年龄,在x轴上取值。以随便给X施加一个约束范围,如16
到了二维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密度f(x,y)的几何图像是一个曲面;同质量的密度一样,这是一个不真实存在、假象的曲面。每一次随机试验,会得到随机向量(X,Y)的一组取值(x,y),这组取值这次是(x ,y ,下次是(x y ,取值具有随机性,是XOY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一个动点。假定X:身高,Y:体重。随便给(X,Y)一个约束条件,如:100
在概率论的教学中,需要细心体会,总结差异,这样才能带给学生左右逢源的开朗境地。
四、对随机变量的分布进行模拟
前面提到,概率论的教材具有抽象性。比如,在对概率密度的引入上,教材采取了先引入分布函数F(x)的定义、再借助关系式
F(x)=f(t)dt
而引入概率密度f(x)。这里,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的关系是明确的,但遗憾的是对于学生来说,寥寥数语的介绍,无异于蜻蜓点水,没有清晰度可言。
如何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可以对随机变量的分布进行统计模拟。包括一维随机变量、二维随机变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的统计模拟。概率的很多结论均来源于统计,统计是概率知识的来源之一。我们用统计模拟概率结论,某种程度上说,是回到“源头”认识概率论。
下面我们将分别模拟经验分布函数和频率直方图,并粗略验证两者的关系。
引入问题背景。设X:表示银行排队的等待时间,服从参数为5的指数分布。那么随机生成20个数据,排序并计算经验分布函数。EXCEl绘制的经验分布函数散点图如图1。
这是一个非单调下降的图形。下界取0,上界取1。分布函数的相关性质均可在图1中显示出来。
提问:在图一中,比较X=1和X=6,哪个点附近聚集的概率较大?为什么?
上述问题对应着函数变化快慢的问题;而表征函数变化快慢的量就是斜率――导数,从而我们再模拟出这个“斜率”图形。概率中与斜率对应的就是概率密度;放到统计学中,我们可以用直方图来模拟。采用EXCEL模拟的大致过程为:设置X轴范围[0,14],等分为14个小区间;计算每个小区间上数据点的频率,作为纵坐标y,以小区间的中点作为横坐标x;将x序列和y序列描点连线作图即得。
对比可发现,图2是图1的导数的反映,尽管不够百分百准确。比如(0,1)区间内,经验分布函数F(x)的斜率相对是偏大的,吻合图2中X在0.5处取得(0,1)区间上频率最大值。另外,因为是模拟指数分布,故此图形是一条(近似)单调下降的曲线。
明显可以看到:图2中,所有的频率值的总和为1,对应了概率密度在实数轴上的累计总概率为1,即(x)dx=1。
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分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概率密度的由来。原来这些定义均来源于实际的统计劳动,而非凭空设想臆断。
关于其他背景下的模拟,本文不再赘述。
五、引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方式之一
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加权配比计分制,缺少实践和实践考核方式。有必要引入课程设计,采用平时、期末、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计分制。
引入课程设计的好处,既促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关于课程设计的题目,考虑到概率论课程和其他横向课程的联系,比如与数学建模课程、统计课程等的联系,可以写将概率论的内容作为数学建模的讨论对象解题,或者将概率论与统计的联系作为讨论对象。另外,使用EXCEL软件模拟概率论的结论也可以纳入课程设计题目范畴,不过这类题目需要以学生对EXCEL软件能够灵活使用为前提,这不属于概率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所以能够锻炼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给那些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次练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国楚.大学文科数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1.1缺乏准确的认识
由于一直以来片面性的理解,加深了高校中人事统计工作的难度。单纯性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对一些数据的整理,只是对一些数据进行的统计加减;加之统计工作中,对一些高难度知识没有涉及,只要逐级汇报即可。使得一些人士对统计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是一项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等。这几种不够全面的认识,人为地将人事的管理以及统计分裂开来,把它们当成毫不相干的两回事。更有甚者,使它们二者对立,完全忽视了统计工作的重要。因此,在高校中,统计工作没能被真正重视起来,没能被摆在重要的位置。
1.2人事统计水平较低
许多高校进行的体制改革,配合着进行的裁员工作,在人事部门也不例外。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很多统计人员身兼数职,专业性统计人员减少。加之高校中的一些统计人员,本身不是统计学专业毕业,对一些专业性知识,缺乏了解以及应有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加上在时间以及精力上缺乏投入,对人事统计也没有针对性分析,对统计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现状,对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统计中的报告性预测,都是不利的。
1.3统计数据可信度不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以来,对科学性的统计数据以及科学的统计方法予以了高度重视,把统计数据的质量以法律性手段保障起来。但由于高校中对统计学的漠视,以及法律观念的淡薄,往往虚报一些统计性数据,造成了瞒报以及谎报事情屡有发生。还有一些高校,为了争取拨款或者减少费用支出,故意制造虚假数据,对教师以及学生的数量进行伪造,扩大高校的虚拟性规模。比如,以工资统计为例,一些单位只对内部员工的工资进行填报,而一些体制外编制却被拒之门外,导致了报表中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相符的现象,使得统计数据的可信性大为降低。
2.加强高校人事统计工作的措施
2.1提高人事统计工作的认识,完善人事统计岗位责任制
由于人事统计工作涉及的项目较多,范围较大,对于一些人事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都无法和人事统计数据以及人事管理分开。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对人思想的提升是最重要的。只有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才能把统计工作列入日常管理内容,实现统计与管理同步;其次,明确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以责任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对统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在业务能力以及业务素质上,做到一定的提升。最后,做好台账管理,对于统计范围内的信息,做好整理与收集工作,扎实人事统计工作的基础。
2.2强化人事统计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高校人事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情况进行统计,对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实行统计监管,为学校人事管理部门提供人事统计信息服务。同时,还要依据学校发展需要,及时进行人事统计的科学研究。为此,高校有必要对人事统计指标进行细化,把统计的各种指标项目由传统的“应付检查型”转变为反映高校人事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服务型”,不断提高人事统计信息的实用性。另外,提高人事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修养与业务水平,把精通统计理念与方法的教师分配到人事统计工作岗位上来,切实提高高校人事统计的服务水平。
2.3注重高校人事统计的数据质量
在高校人事统计工作中,注重人事统计原始数据质量尤为重要。第一,要加强人事统计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培养,使其掌握专业统计的本领和方法,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源头准确;第二,要及时做好统计分析报告,对高校人事工作进行新的定位,强化其统计工作的职责,提高分析的整体水平;第三,在完成人事统计前提下,形成详尽的统计信息分析报告,对高校教职工结构、师资水平、工资状况等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四,注意统计手段的完善,实现高校人事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束语:
高素质的人事统计工作,能够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在提高数据的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人事统计数据的分析来发现人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掘人才潜力,使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为高校发展服务。高校人事统计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事统计工作也将会越来越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 陈婷,曹文军.加强高校人事统计工作提升人事制度改革成效[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0:63-65
[2] 彭艳.高校人事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师,2012,08:72-73
二十一世纪,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讲管理、重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2005年国网公司就提出了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的工作思路,其目的在于通过指标数据的比较,看到与先进单位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通过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比较,找出产生差距的根源,从而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手段,强化专业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提升公司各项管理、业绩水平。这正是供电企业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的科学性体现。统计工作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对同业对标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既相互关联,又密不可分。从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的确立,到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和评价结果的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手段。加强供电企业统计管理,提升统计工作质量,从当前的服务型向指导型转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1.统计数据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依据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业绩状况的好坏都必须用量化的指标来反映,需要使用相关数据加以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数据是企业各项管理最真实的反映,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及“两个转变”的不断推进,要求管理定量化,对问题要进行定量分析,查找根源,提出改进措施等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2.统计工作是公司重大决策制定的主要信息来源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兰州供电公司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服务公司发展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准确及时,优质服务。统计工作既是公司电网建设、制定发展规划等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市场预测和企业管理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以不同时期的相关数据作基准,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等,这样制定的目标才符合实际,才具有可行性。没有统计数据做基础制定的目标是盲目的、是行不通的。只有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权威作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寻找各种机遇,应对各种挑战。
3.国网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国网公司2012版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的设立,遵循统计指标量化的原则。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的构成分为五个层次,“综合评价指标”是总的测评目标,为第一层次;综合评价指标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管理对标,另一部分是业绩对标为第二层次;管理对标中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营销管理、配套保障九部分和业绩对标中的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四部分作为一级指标,为第三层次;根据各专业管理的不同特点又将管理对标、业绩对标分解为细分的小的部分,为二级指标,即第四层次;二级指标又可以分解为具体的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业绩状况,形成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即第五层次。同业对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公司总体管理水平和业绩状况,而每一级指标的变化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2012版同业对标指标有上百个,上百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业绩状况,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来源于安全生产和工作质量。因此,抓安全、提高各专业面的工作质量对同业对标工作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12]187号30)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性”学科,它强调实时、连续、多切面、多角度及动态观察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1-2],其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求实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其基本任务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3]。多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尽管不断改进,但过分强调某种新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综合应用,即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本研究将“三维立体”模式,即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上机操作+临床见习三种教学模式,合理优化配比学时,同步应用于《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1-2班(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名,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年龄、生源地、入学成绩和已学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过程
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实验,选取肝脏超声检查为实践内容。对照组采取我院传统的实践教学法,即①教师上机分组演示讲解+②学生上机操作的实践教学法,学时分配比例为1:1。实验组采取“三维立体”模式,即①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②学生上机操作+③临床见习的实践教学法,学时分配比例为1:2:1,两组由同等资历的老师带教。实践课完毕后,进行实践考核及问卷调查。
1.2.2评价方法
1.2.2.1问卷调查
从课堂情况、知识运用情况、能力培养情况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方式采用现场发放, 单独填写, 当场收回。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1.2.2.2实践考核
采用我教研室自编的《超声诊断学实验考核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践考核。总分值100分,考核总内容:(1)正常肝脏超声检查操作过程,评分内容包括对该项技术操作步骤,熟练程度,切面图像识别理解,分值共80分。(2)肝脏病例实验报告书写,分值2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考核分数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实验组切面图像理解、报告书写、实验考核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比较见表2。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增强对课堂内容理解,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4个方面,实验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3.讨论
我校传统教学采用教师分组演示肝脏正常切面扫查方法,课时设计为2学时。“三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视听材料涵盖肝脏典型病例的动态视频及肝脏正常切面扫查方法操作讲解视频,其中典型病例的动态视频,包含肝癌、肝血管瘤、转移瘤、肝脓肿、肝囊肿及超声造影的动态视频,图文并茂,生动具体,不仅使理论课知识得以强化,而且使学生在超声诊断知识结构上得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另外采用视频讲解正常肝脏切面扫查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避免了由于小组学生过多,部分学生不能完全观看到教师示教的缺点。为了避免学生由于过长时间观看视频,产生疲乏,枯燥感,导致学习效率随观看时间减低,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视听材料的课时设计为1学时。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视听材料的讲解在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方面有所提高。
上机操作实践模式:学生亲自上机,自己调节仪器,教师辅助指导演示手法及标准切面,此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很快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通过上机练习,学生掌握正常脏器的操作手法和声图表现的同时,熟悉了仪器的调节。“三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保留上机操作的模式,安排在视频讲解之后,并设计学时为2学时,保证了与我校传统教学相当的训练效果,这一点体现考核成绩中扫查正常肝脏时操作步骤及熟练程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三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学生上机操作之后加入临床见习模式,学生通过见习,亲身体会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加强人文关怀,了解疾病的确立过程和治疗方案的决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6]。学生在强化了理论课肝脏超声检查知识,练习肝脏正常切面扫查方法之后,对肝脏疾病及正常切面图像都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再到临床见习教师是如何进行疾病诊断的,通过各种角色的转换(学生-患者-医生),能同时明白学习的目的,患者与医生各自的需求,从而进行换位思考,增强的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性[ 7-8]。调查问卷显示应用“三维立体”模式教学组的同学较对照组同学,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显著改善。报告书写成绩也说明了,加入临床见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超声诊断实践课是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中两组教学情况考核成绩结果显示: 应用“三维立体”模式教学的学生在实验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有提高。“三维立体”模式,即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上机操作+临床见习,三种教学模式同步应用于《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符合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多元化改革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摒弃了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合理配比三种模式的学时,优化先后次序,实现优势互补,保证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医疗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一群,姜敏,王兴涛. 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 16) : 2038.
[2] 张雨,唐琪.超声诊断学医学教学规律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7) : 910-911.
[3]高宝英.加强实践教性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6(8):8-19.
[4]王文献,文利,邹利光,等.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为主的影像教学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16(1)47-48.
[5]张健,青文婕,陈悦,等.浅议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