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4 16:26: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

篇(1)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低资质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率先爆发,信用利差走阔,高收益债券数量逐渐增加。本文将采用量化建模的方法,分析和挖掘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的特性。

高收益债券发展背景

海外的高收益债券市场经历了从“堕落天使”到主动扩容的过程。在美国,最早的高收益债券发行主体是从投资级降为垃圾级的发行人,即“堕落天使”。这些发行人因经营恶化导致信用资质下降,评级被降,但仍可通过发行高收益债券来获得资金,待经营好转后,债券评级会被调升。之后A144条款1的设立使高收益债发行人逐步发展成高负债水平公司、杠杆收购企业和资本密集企业等。高收益债券主动扩容,其债性逐步向股性迁移,与股市高度相关(见图1)。

在我国,高收益债发行人多分布在钢铁、有色、建材等强周期行业。经济下滑时期,企业信用风险逐步爆发,导致信用评级下降。特别是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叠加时期,与美国的“堕落天使”非常相似(见表1)。

高收益债特点分析模型的建立:基于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一)高收益债样本券的选取

在我国,高收益债并非在其发行时就已有定论,市场上对什么是高收益债缺乏统一认识。从市场经验来看,多把到期收益率(YTM)在8%或者9%以上的债券定位为高收益债,但该定位在市场行情大幅向好时可能会发生变化,高收益不再。为避免这种情况,笔者采用相对价值定位,选择连续一段时间(1个月以上)高于AA级同期限中票200BP以上2的券种作为高收益债样本。考虑到企业债和中票交易不活跃,笔者选择交易较为活跃的公司债作为样本。由于个券收益率会随发生变化,高收益债样本在不同时间段会有差异,但只要不出现大幅变化,并不影响整体结论。

经筛选,高收益债样本券发行人多为行业周期性强、资质弱、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民营企业。化工、电气设备、钢铁、纺织和有色等行业发行人居多。从最新主体评级来看,AA和AA-级居多,收益率对应的实际评级则更差,从本质上看高收益债就是低评级高风险的资产。因缺乏政府隐性担保,市场可能采用一刀切方式对民企债券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补偿。具体的高收益样本选择见本文附表。

(二)绝对价值指标:高收益债净价指数

笔者采用高收益债样本券的净价(收盘价)作为绝对价值衡量指标,剔除了票面利息的影响。并用所有样本的简均值作为高收益债净价指数,衡量高收益债的绝对价值变化。

(三)相对价值指标:高收益债利差指数

计算高收益债的信用利差,采用高收益样本券的收盘价(收益率数据)减去同时间同期限国开债3收益率,然后对每个高收益个券信用利差求算术平均值得到信用利差指数(见图3)。相对价值衡量指标剔除了无风险利率的影响。

(四)对剩余期限的调整与计算

由于每只高收益个券的剩余存续期限不同,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近似测算该期限的国开债收益率曲线,即4

A期限曲线=B期限曲线+(A期限-B期限)*(C期限曲线-B期限曲线)

(五)指标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情况

经验证,自2013年以来,高收益债净价指数和高收益债利差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的变化(见图2、图3)。两个指标均能反映出2013年6月底“钱荒”、2014年初信用风险爆发和2014年12月9日中证登政策5导致流动性风险事件等市场变化。

我国高收益债券特点分析

(一)高收益债是否像海外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股性

通过上述模型,本文首先探讨我国高收益债是否像海外高收益债那样表现出较强的股性。

由于高收益债样本库中每只债券都有对应的股票,本文以其股价为基础计算了高收益成分股指数。具体来看,由图4可见,2013年下半年,高收益债净价指数大幅下跌,而其成分股指数变化不大;2014年6月至11月初,二者虽然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但更多是基于流动性宽松环境下的股债双牛。在2014年11月至12月,由于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导致资金从债市分流到股市,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整体来看,高收益股性特征并不明显。

由图5可见,高收益债净价指数与其成分股指数之间既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不存在长期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因此,与海外市场不同,我国高收益债表现和股市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

但是,高收益债整体与股市相关性不大并不意味着个券与对应的股票不相关。发行人基本面改善可能带来股债双牛。如12墨龙01发行人山东墨龙公司一度经营恶化,债券被沦为高收益债券,但随着业绩反转,股票和高收益债券出现齐涨(见图6)。

(二)高收益债与低等级信用债的区别

篇(2)

与此同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人的债券,按债券还本付息情况,一般分为三类: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分期还本分期付息。不同类型的债券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对于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而言,其票面利息必须到期后才能予以归还是一种长期债权,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账户中进行明细核算,而到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和分次还本付息的票而利息平时能定期获得,其票面利息是一种短期债权,在一级科目“应收利息”中核算。由此可知,持有至到期投资一级账户下设的明细账则是由三个账户组成:“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二、“T”形账户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运用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投资收益的相关理论,对投资者购买较为普遍的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进行溢折价摊销核算中,可以借助“持有至到期投资”的“T”形账户来进行,而不是编制较为抽象的“溢折价摊销计算表”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溢折价摊销并计算投资收益。

[例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入某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甲公司按年计算利息,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100

――利息调整(溢价)6

贷:银行存款 106

将上述会计分录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T”形账户中: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T”形账户中,可以反映出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债券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6万元,即公司实际所持有的金融工具投资为106万元(构成长期资产)。

(2)2009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并确认投资收益。应收利息(票面利息)=票面金额(100万元)×票面利率(10%)=10万,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期初摊余成本为初始购入债券实际支付的金额即106万元;实际利率计算如下:10×(1+r)-1。+10×(1+r)-2+110×(I+r)-3=106(万元)。使用测试法和插值法计算r=7.6889%,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10(100×10%)

贷:投资收益8.15(106×7.688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溢价摊销)

1.85(10-8.15)

实收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利息 10

由上可知,利息调整=票面利息一投资收益,即溢价购人时的投资收益=票面利息一利息调整(溢价摊销额),表示甲公司收取的利息10万元中有8.15万元为实际购入债券所获取的投资收益,另外1.85万元为当初债券购买时多支付的溢价摊销额。将溢价摊销额1.85万元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T”形账户中:

“T”形账户余额反映出公司在2009年末溢价摊销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为104.15万元,根据该摊余成本可计算出下一年的投资收益,。

(3)2010年12月3 1日计算应收利息和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 10(100×10%)

贷:投资收益8.01(104.15×7.688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摊销(溢价摊销)

1.99(10-8.01)

实收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利息 10

将溢价摊销额1.99万元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T”形账户中: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104.15-1.99=102.16(万元)

(4)2011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和确认投资收益并收取本金。分析: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2.16×7.6889%=7.85(万元),溢价摊销额=10-7.85=2.15(万元);因最后一年需考虑计算结果的尾差,此时可先用倒挤法计算出本年利息调整数(溢价摊销额)=总计溢价摊销额一溢价已摊销额=(106-100)一1.85-1.99=2.16(万元),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万元)一溢价摊,销(2.16万元)=7.84(万元)。

借:应收利息10(100×1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溢价摊销) 2.16

投资收益 7.84

收取债券本金和利息:

借:银行存款 11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应收利息 10

将2011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溢价摊销额和收取的债券本金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T”形账户中,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余额应为0。

如果投资企业是以低于债券面值的金额折价购入债券,同样可以利用上述开设“T”形账户的方法来核算,此时每年年末投资收益及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符合关系式:投资收益=票面利息(应收利息)+利息调整(折价摊销额),具体例解如下:

[例2]例1资料中若甲公司实际支付96万元取得该债券,该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2009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100

贷:银行存款 9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 4

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T”形账户

(2)2009年12月31日计算并确认投资收益

实际利率计算:10×(1+r)-1+10×(1+r)-2+110×(1+r)-3=96(万元),r=11.6638%。

借:应收利息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摊销)

1.20(11.2-10)

贷:投资收益11.2(96×11.6638%)

实际收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利息 10

将折价摊销额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T”形账户中:

(3)2010年12月31日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摊销)

1.34(11.34-10)

贷:投资收益 11.34[(96+1.20)×11.6638%]实际收取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利息 10将折价摊销额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T”形账户中:

(4)2011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并收回本息

借:应收利息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摊销)

1.46(4-1.20-1.34)

贷:投资收益11.46(含尾差)

收取债券本金及当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110

贷:应收利息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将折价摊销额及收取的本金过账到持有至到期投资“T”形账户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为0:

通常在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中,均采用编制债券溢折价摊销计算表的方法来反映各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溢价和折价摊销额及当年投资收益,相对于开设持有至到期投资“T”形账户过账的方法而言略显抽象,相反,运用“T”形账户过账的方法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摊销则更为直观,并且符合会计人员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篇(3)

[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2005~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乙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10000张,面值每张为100元,票面利率为3%,期限为2年,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乙公司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下同)。

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3万元。甲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进行的抵销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 100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00000

借:投资收益 30000

贷:财务费用 30000

二是内部债券投资产生溢(折)价的内部抵销,此时又分三种不同情况。

(1)溢(折)价发行

[例2]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2005年1月1日乙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发行价格为102元,票面利率为3%,期限为2年,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甲公司购入10000张。

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1万元(“面值”100万元,“溢价”摊余1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万元(计提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1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1万元(“面值”100万元,“溢价”摊余1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2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1万元)。双方确认的“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投资收益”与“财务费用”一致,甲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进行的抵销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 101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10000

借:投资收益 20000

贷:财务费用 20000

(2)债券按面值发行,期间购入产生溢(折)价

[例3]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2005年1月1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债券10000张,每张购入价格为105元。该公司债券系乙公司2004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3%,期限为3年,到期还本付息。

2005年12月31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7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溢价”摊余1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1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6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3万元。此时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与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差额为1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不应再作为“合并价差”处理。

借:应付债券 1060000

投资收益 1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70000

而甲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2万元与乙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3万元应该如何处理,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基本上是按2万元抵销,即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20000

贷:财务费用 20000

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都是“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应当与其相对应的发行方利息费用相互抵销”,即应以发行方确认的利息费用为准,抵销30000元,而不应该以投资方确认的投资收益为准,因为其购买时发生的溢(折)价与发行方无关(从第三方购买),由此进行溢(折)价摊销产生的投资收益不应该列为抵销内容。有关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30000

贷:财务费用 30000

(3)债券按溢(折)价发行,期间购买又产生新溢(折)价

第一种情况:溢价发行,期间溢价购入

[例4]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2005年1月1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债券10000张,每张购入价格为104元。该公司债券系乙公司2004年1月1日发行,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3%,期限为3年,到期还本付息,每张发行价格为103元。

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6.5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溢价”摊余0.5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5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0.5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7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溢价”摊余1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2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1万元)。此时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与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差额为0.5万元,作为“投资收益”处理;甲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乙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的抵销,应以乙公司确认的利息费用2万元抵销。

借:应付债券 107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65000

投资收益 5000

借:投资收益 20000

贷:财务费用 20000

第二种情况:溢价发行,期间折价购入

[例5]假设例4中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每张购入价格为102元,其他条件不变。

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5.5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折价”摊余0.5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5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折价摊销产生0.5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7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溢价”摊余1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2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一1万元)。有关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07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55000

投资收益 15000

借:投资收益 20000

贷:财务费用 20000

第三种情况:折价发行,期间溢价购入

[例6]假设例4中乙公司2004年1月1日每张发行价格为99.40元,其他条件不变。

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6.5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溢价”摊余0.5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5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溢价摊销产生0.5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5.8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折价”摊余0.2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3.2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折价摊销产生0.2万元)。有关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债券 1058000

投资收益 7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65000

借:投资收益 32000

贷:财务费用 32000

第四种情况:折价发行,期间折价购入

[例7]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2005年1月1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债券10000张,每张购入价格为102元。该公司债券系乙公司2004年1月1日发行,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3%,期限为3年,到期还本付息,每张发行价格为99。4元。

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5.5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折价”摊余0.5万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5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折价摊销产生0.5万元);乙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105.8万元(“面值”100万元,“应计利息”6万元,“折价”摊余0.2万元),确认的“财务费用”为3.2万元(计提利息产生3万元,折价摊销产生0.2万元)。有关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债券 1058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055000

投资收益 3000

借:投资收益 32000

贷:财务费用 32000

篇(4)

在谢军看来,中国债券市场的环境正在趋暖。美联储减息影响国内利率走势,从而有利于国内债市的走牛。2008年使利率下降到3%,低于国内的一年定期存款4.14%的收益率,这对国内利率将形成很大的压制,使债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日益趋好。

据谢军介绍,债券型基金可以投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等多种投资品种。近期国债投资收益率在4%~5%,金融债投资收益率在5%~6%,企业债投资收益率略高,有的达到7%左右,可转债具有一定的股性,投资波动率更大一些。该基金能够根据不同债券品种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灵活配置,获取到期收益率。另外,基金还可以通过交易获得资本利得。

新股申购助力收益

在债券基金的基础上,增强型债券基金增加了新股申购这一重要投资领域,2008年的新股申购将给该基金的投资收益带来何种影响?该基金在新股投资上又有哪些优势?谢军指出,2008年新股申购投资收益率预计将在10%~20%,这主要得益于2008年新股发行规模仍将维持高位,且新股上市首日大幅上涨的格局暂时也不会变化。这使债券基金能够通过参与新股申购获取超额收益。

篇(5)

会计上对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特殊情况外,在实际收到时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不确认投资收益;而税法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均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特殊情况是指,短期投资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对于短期股票投资,税收上必须严格区分持有收益与处置收益,因为二者在所得税上的处理截然不同。处置收益是所得税税前所得,不需要还原,也不需要比较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各自的适用税率,直接并入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持有收益是所得税税后所得,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进行还原,且需比较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各自的适用税率。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还应作为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进行处理;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其已缴纳的所得税额还应作为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进行处理。

短期投资收益的税务处理

例如,某企业2002年1月从银行买入按年付息的A企业债券100000元,2月收到2001年债券利息5000元,3月将A企业债券以107000元卖出;2002年4月以银行存款164250元从证券市场购入的股票B作为短期投资,2002年5月B公司宣告并分派现金股利4250元,2002年6月以170000元卖出(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则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2002年1月,购买短期债券时:

借:短期投资———债券A95000

应收利息5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对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0元,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包括在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中,税法也认同会计的这种做法。

2002年2月,收到2001年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5000

贷:应收利息5000

收到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0元,只冲减已记录的应收利息,不冲减短期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税法也认同会计的这种做法。

2002年3月,处置短期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7000

贷:短期投资———债券A95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处置收益12000

由于没有取得持有收益,会计制度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如果存在短期投资持有收益,必然会导致以后处置时,会计制度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不一致。

2002年3月,购买短期股票时:

借:短期投资———股票B164250

贷:银行存款164250

2002年4月,收到宣告分派的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4250

贷:短期投资———股票B4250

由于宣告分派股利在购买之后,会计制度要求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要求分回的股权投资持有收益,不论是否补税,都一律按被投资企业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还原成税前所得,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如果该持有收益属于免税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15%,还应作为“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5000元[4250÷(1-15%)]进行申报;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15%,其已缴纳的所得税额750元[4250÷(1-15%)×15%]还应作为“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进行申报。

2002年5月,处置短期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17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160000

篇(6)

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用水平,通过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用率来实现。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用率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现金的比率或流动资产或总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用率

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用率计算过程见表1。

从表1计算结果可见,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1年三年累计交易性金融资产占现金的比率为0.58%,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率为0.18%,交易性金融资占总资产的比率为0.08%。即我国上市公司将很少的资金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向。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率分析

(一)交易性权益投资收益率分析

交易性权益投资收益率是交易性股票、基金、权证取得的投资净收益与交易性权益投资余额的比率。交易性权益投资净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交纳所得税后进行分红取得的收益。由于这种收益是税后收益,取得红利的一方不需要交纳所得税,红利就是净收益;二是交易性权益资产处置损益,它是交易性权益资产本身价值变动产生的增值或减值。如为增值要交纳所得税,为减值不交所得税,直接作为投资损失处理。因此,交易性权益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

全年交易性权益投资收益率

以上公式按全年数据计算。其中,交易性权益投资平均余额采用简化的方式计算:即先用各月初余额加各月末余额除以2求出各月平均余额,再将各月平均余额加总除以12得出全年平均余额(下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各月末如果要计算交易性权益投资收益率,就要将从年初累计到计算期末的投资净收益换算成全年数据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交易性权益投资收益率

(二)交易性债权投资收益率分析

交易性债权投资收益率多指交易性债券投资收益率。企业购买债券,包括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均要按期计算应得利息作为“投资收益”入账。这些应得利息,除了国库券利息免交所得税外,其余利息收入是债券发行单位在所得税前付息,则取得利息收入的单位要交纳所得税。因此,交易性债权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全年交易性债权投资收益率

月末交易性债权投资收益率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总收益率的计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总收益率以个别投资收益率为基础,考虑个别投资比重而确定。其中,个别投资比重是各项投资平均余额占交易性金融资产平均余额的比例。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总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总收益率=∑(个别投资收益率×个别投资比重)

篇(7)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投资前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20090110200200

长期债权投资118118118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8880

未分配利润8-8088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85105190190

长期债权投资122122122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131385

投资收益7712-5

未分配利润7-13-6128-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第二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1291291290

应付债券126126126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77810

未分配利润7-8-1890

年初未分配利润7-13-64-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篇(8)

一、新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

在新会计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予以摊销。实际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主要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实际利率的确定、摊余成本的计算、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及其处置时损溢的处理。

在整个核算中最复杂的核算内容就是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由于每期收益是根据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计算确定的,因此在实际利率确定的前提下,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关键在于其摊余成本的计算。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常见的计算方法――“公式法”

持有至到期投资根据付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和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两种类型。目前在实际利率法下对这两种类型的摊余成本的计算绝大多数的做法是利用“公式法”进行计算,再进行业务核算,即:

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将该资产持有期间的各期的期初和期末的摊余成本一一列示出来,最后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再对其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进行会计处理。

(一)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例1: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万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要求编制甲公司购入该债券及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其折价并确认收益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其中摊余成本常见的计算方法是:

1.用插值法求出实际利率为10%(计算过程略)。

2.利用计算公式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期初和期末的摊余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1:

(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假定上例中甲公司购买的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以复利计算(例2)。

可以先求出实际利率为9.05%(计算过程略),然后同样利用“公式法”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期初和期末的摊余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2:

(资料来源于《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93―98页)

上述这种“公式法”用表格的形式列示计算结果固然条理清楚,但是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出要计算的数字较多,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的感觉,其实摊余成本的计算不一定要利用公式做。因为计算摊余成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其持有期间的溢折价进行摊销和收益进行确认并进行账务处理,所以本人认为如果摊余成本可以从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得来,就更符合会计实务操作的特色。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技巧――“账户余额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每期末摊余成本与该账户每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归纳出了在核算中用账户的“期末账面余额”,简称“账户余额法”来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技巧,即“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每期末的“账面余额”就是其期末的摊余成本。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由于取得投资和到期时的核算比较简单,因此其核算重点是持有期间的溢折价摊销和收益确认的核算,每次摊销溢折价、确认收益时可以先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末的“账面余额”,这就是其期末的摊余成本,接着就只需按一定的顺序依次确定核算分录中涉及的三个账户的金额,做到摊余成本的计算和相关核算同时进行。

(一)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

依上例1(在实际利率确定为10%的前提下):每年末的应收利息可以最先确定(即“应收利息”账户的金额:面值乘以票面利率):1000×4.72%=59(万元)。

200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摊销折价、确认投资收益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

1.根据2008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债券时作账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得到:2000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1250-250=1000(万元)。

2.计算2000年末的实际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的金额: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1000×10%=100(万元)。

3.最后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100-59=41(万元)。

4.核算: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0

依此类推,可以计算出:

2001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1250-250+41=1041(万元)。

“投资收益”账户金额:1041×10%=104(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104-59=45(万元)。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

贷:投资收益104

2002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1250-250+41+45=1086(万元)。

“投资收益”账户金额:1086×10%=109(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109-59=50(万元)。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0

贷:投资收益109

2003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1250-250+41+45+50=1136(万元)。

“投资收益”账户金额:1136×10%=113(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113-59=54(万元)。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4

贷:投资收益113

2004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1250-250+41+45+50+54=1190(万元)。

“投资收益”账户金额:1190×10%=119(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119-59=60(万元)。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0

贷:投资收益119

运用账户余额法在具体计算时可以借助于“T”账来一步步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期末余额(即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如下图:

(二)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

依上例2(在实际利率确定为9.05%的前提下),方法也是一样,先确定每年末计息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的金额(面值乘以票面利率);然后计算每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确定“投资收益”金额(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最后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的金额。

例如:200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摊销折价、确认投资收益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

1.计算2000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1250-250=1000(万元)。

2.计算2000年末的实际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的金额: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1000×9.05%=90.5(万元)。

3.最后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90.5-59=31.5(万元)。

2000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利息调整31.5

贷:投资收益90.5

同理可以进行以后各年末计提利息、摊销折价、确认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与分期付息一样。

当然若债券是溢价购入时,每年末计提利息、摊销溢价、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应该为:

借: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这时会计分录中“投资收益”各账户金额的确定“账户余额法”仍然适用,“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仍然是面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这两个账户的金额差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金额。

比较“公式法”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利用“账户余额法”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两者的结果一致,但是本人认为后者不仅可以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更具有技巧性,而且可以使整个核算更加简单、更容易让人掌握,最主要的是这种做法更适合会计实务操作,同时能大大简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F234.4F235.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在2016年8月1日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对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并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收益。理解和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需要从经济实质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义

投资(investment)是指某一经济主体在当期投入一定的资金,以期在可预见的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从广义上看,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将资金投入企业内部,购置厂房、设备等扩大生产规模,以期在未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属于对内投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本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如购入其他企业发行的的债券、股票等以期获得收益的投资属于对外投资。而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按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享有的权益的性质,可以分为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是指投资者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债权人权益,即要求被投资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的权利,主要是债券投资。股权性投资是指投资者享有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有参与被投资企业利润的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包括股票投资和直接投资。股权性投资不存在固定的到期日,且其未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和持股目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能够对被投资企业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债券投资以买卖赚取差价为目的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备而且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债券投资,一般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由于其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形成一项金融资产,也可能形成一项金融负债,不能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购入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价值由债券本身的价值和转换权的价值组成。债券本身的价值是该债券未来可收回的本息的折现值,转换权的价值则取决于行权日被投资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的差额。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可收回金额不固定且不能经计算确定,一般应当根据持有目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仅就摊余成本的计算进行了规定,但并未说明其经济含义。从计算结果看,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借方余额减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贷方余额。而从经济实质来看,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现金流量(可收回金额)的现值。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摊余成本的实质是企业的实际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的实质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形成的实际回报。

例1:甲企业2016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11 070元购入M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 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年末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在上例中,企业投入的本金是11 070元,其未来现金流量为M公司到期偿还的成本(面值)10 000元和每年的利息1 000,共计13 000元,3年共赚取了13 000-11 070=1 930元。按照权责发生制,1 930元应当确认为3年的投资收益,每年的投资收益应当是当年实际的投资额乘以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是该投资的内含报酬率,假定为x,则

11 070=1 000/(1+x)+1 000/(1+x)2+1 000/(1+x)3+ 10 000/(1+x)3

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与复利现值系数表,可计算求得x=6%

第一年企业的实际投资额(摊余成本)为11 070元,投资收益为11 070×6%=664.20元。

第一年末M公司支付的利息1 000元除第一年甲企业的投资收益664.20元外剩余的335.80元是归还甲企业的投资额。因而第二年企业的实际投资额(摊余成本)为11 070-335.80=10 734.20元,投资收益10 734.20×6%=644.05元。

第二年末M公司支付的利息1 000元除第二年甲企业的投资收益644.05元外剩余的355.95元是归还甲企业的投资额。因而第三年企业的实际投资额(摊余成本)为10 734.20-355.95=10 378.25元,投资收益10 378.25×6%=622.70元。甲企业三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共计为664.20+644.05+622.70= 1 930.95元,三年归还的投资额为企业购年买债券的资金花费高于面值部分11 070-10 000=1070元,误差0.95元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所致。尾差一般留在最后一年,因此甲企业第三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 930-664.20-644.05=621.75元。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1.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利息调整1070

贷:银行存款11070

2.2016年末:

借:应收利息1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35.80

投资收益664.20

3.2017年末:

借:应收利息1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55.95

投资收益644.05

4.2018年末:

借:应收利息1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78.25

投资收益621.75

5.每期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利息1000

6.到期收回本金: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应当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科目。“成本”反映的是债券的面值,即债券到期时投资者归还的本金,而不是实际的投资成本。实际的投资成本是“成本”加或减“利息调整”,在没有减值的情况下,实际的投资成本即摊余成本。“利息调整”初始计量反映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加手续费,在其后续计量过程中要进行摊销。溢价发行中的摊销额为企业应收取的利息扣除投资收益后的数额,即债券发行方归还的投资成本。折价发行的摊销额为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减去应收取的利息,即债券持有者新形成的投资成本。“应计利息”反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在持有期期间的利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分期付息的债券,期末计息时已到付息期,属于流动资产,计入“应收利息”。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期末计息时未到付息期,每期利息随本金一并收取,属于非流动资产,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三、票面利率、市场利率与实际利率

票面利率是债券上标明的利率,即合同利率,是每期计算债券利息所采用的利率。企业每期确认的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市场利率是资金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率。面值是决定债券发行价格的基本因素,而市场利率与票面利率的关系决定着债券最终的发行价格。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价格将高于面值,即溢价发行,以降低债券发行方的实际利息支出。而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方为了将债券发行出去,不得不把发行价格降至面值以下,即折价发行。

实际利率是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投资回报率。对债券持有者而言,在没有手续费的情况下,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而存在手续费的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将低于市场利率。

例2:甲企业2016年1月1日购入N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 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4%,年末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购入时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

在上例中,假定市场利率为6%,则债券的发行价格应当为P=400/(1+6%)+400/(1+6%)2+400/(1+ 6%)3+10 000/(1+6%)3=9 465.40元。

假定甲企业购入该债券需要另支付手续费24.60元,则甲企业的实际投资成本为9 465.40+ 24.60=9 490元,未来的可收回金额为10 000+400×3=11 200元,三年的投资回报共计11 200-9 490= 1 710元。假定甲企业投资回报率为x,则:

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与复利现值系数表,并运用插入法可计算求得x=5.9%,该投资回报率即为实际利率。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重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的实质是该项投资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如企业缺乏资金,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或因对市场利率预期走高、企业偿债能力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企业不再准备将该投资持有至到期,从而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而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五、建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趋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应当遵循明晰性原则的要求,并更加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建议将“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修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以区分债券到期发行方所归还的本与购入方实际投入的本,更有利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运用。建议将“投资收益”科目修订为“投资损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贷方登记实现的投资收益。建议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减值”,这样有利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账的设置和运用。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账可以采用借方多栏式,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已减值”专栏,其合计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篇(10)

②母公司收到或有权收到子公司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相应减少投资的帐面价值;

③投资发生时,投资成本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中母公司应享有份额的差额(我国投资准则中称为股权投资差额),母公司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进行摊销;

④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相互间所发生的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应予确认。一般而言,只按上述①②进行会计处理称为简单权益法,而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加以处理则称为复杂权益法,亦称完全权益法。我国投资准则对权益法的要求是进行上述第①②③项核算,对第四项不予考虑。要明确权益法究竟应包括哪些核算内容,必须对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有明确的界定。

一、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再认识

一个独立法律个体一般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为强调经济实质,会计主体也可超出法律主体的范围。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方针、财务决策、利润分配政策等施加重大影响,形成母公司与子公司(附属公司)的经济关系时,母公司经济活动实际上已超过自身的法律主体范围,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则属于母公司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权益法下,会计主体反映的就是这一经济主体的概念,而非法律主体,母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将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所产生的收益机为同一会计主体的内容。

二、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母公司以货币或其他资产对外投资,取得子公司一定份额的股权,投资成本与所获得的子公司相应股份的净资产帐面价值存在一定差额。该差额的摊销与否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产生影响。权益法下,母公司强调的会计主体包括子公司中应享有的份额,长期投资以获得时的公允价值入账,该项经济资源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必须与投资成本相匹配。而子公司各期所确认的收益是按原有历史成本的摊销计算出来的收益,母公司如果以该收益为基础按持股比例计算出投资收益,显然与其投资成本不配比,歪曲了投资收益的真实价值。因此,为正确计量母公司各期的投资收益,必须将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销。投资准则规定,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可见,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借项在未来期间形成利润的抵减因素,摊销期限规定最高值,投资收益的抵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股权投资差额贷项在未来期间形成收益,摊销期限规定最低值,投资收益的增加在校长时间内完成,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的表现。

三、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

在权益法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部分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经济实体,子公司的其他股东权益部分则为母公司的一个外部经济实体,母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按投资比例视为与两个经济实体进行交易,第一个实体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单位,各期所有未实现的损益均应全部抵销;第二个实体为独立的外部经济单位,也就不存在任何抵销事项。对债券赎回引起的推定损益确认问题,道理同样如此。

长期投资的内部交易的抵销,与合并报表编制的抵销有相似之处,但它只涉及有关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的确认,而与相互间债权债务的抵销无关。

l.母子公司之间存货购销业务来实现损益的抵销。在母子公司相互销售存货的情况下,存货来最终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业务中所确认的收益实际上含有一部分未实现损益,期未核算时必须对投资收益与长期投资帐户加以抵销。举例如下:

例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一会计期间,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存货,销售收入为1200元。销售成本为1000元。该批存货子公司当期对外销售一半,获得销售收入750元,期末存货帐户中该批在货的成本为600)元。这笔业务中,母公司因存货铝售确认的销售利润为200元(1200-1000),子公司当期确认收益150元(750-600),母公司享有的投资收益为75元(150×50%),简单权益法下母公司由于该笔业务实现净利润275元(200+75)。实际上,母公司当期确认的销售利润200元中,由于该批存货在子公司中并未完全对外销售,不能满足销售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必须对该部分未实现的损益加以抵销。该笔业务全部未实现的收益为100元,母公司投资比例为50%,因此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应为50元,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50元;贷:长期投资50元。下一会计期间,如果该笔存货已对外销售,则母公司应补计上期未确认的销售收益,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刘元;贷:投资收益50元。

2.内部计提坏帐费用的抵销。企业期末一般按一定的百分比对应收帐款余额计提坏帐准备,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应收应付款业务,该部分计提的坏帐难备,在权益法下并非母公司真正的费用支出,各期期末应对该计提的坏帐费用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举例如下:

例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期间母子公司发生的应收应付帐款中,期末母公司的内部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元,按5%的比例提取坏帐准备50元,则期末应抵销的投资收益为万元(5×50%),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万元;贷:投资收益25元。

3.长期资产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长期资产的内部交易分为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内部交易,在购买方未将长期资产摊销完毕或作为存货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方确认的损益中所包含的未实现损益部分应按投资比例进行批销。举例如下:

例3:母公司某年年初向子公司出售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0元,收入为1200元,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寿命为10年,母公司占干公司的投资比例为25%。该笔业务中,固定资产转让时母公司确认收益200元,在复杂权益法的会计主体观下,该项收益的25%份额(50元)实际上为母公司自身的内部交易所产生,必须随子公司各期计提的折旧费比例而分期确定,如果子公司采取直线折旧法,则母公司各期确认的收益为5元。销售当期,母公司确认的200元收益中,75%份额已经实现,而25%份额为未实现的部分。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50元;贷:长期投资50元。同时第一期期未确认已实现的收益部分,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5元;贷:投资收益5元。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以后各期分别确认5元的投资收益。

4.债券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或子公司)从市场上购买子公司(或母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时产生的推定债券赎回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确认。举例如下:

例4:母公司向外发行债券,债券票面价值为100元,某期期初,该债券每一单位的折价余额为5元,子公司以110元的价格从市场上购买一个单位的母公司债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剩余发行时间为5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对母公司股东来说,该笔债券赎回业务实际是发生了7.5元[l10-100+5)x50%〕的赎回损失。由于母公司当期确认财务费用为11元(10元应付利息加1元折价摊销),于公司当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为百元(10元应收利息减2元债券投资摊销),两者相抵后余额的50%为1.5元,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期末应补记确认的投资损失为6元(7.5-1.5),也即期末母公司应付债券的帐面价值96元与子公司债券投资帐面价值108元差额的50%,会计分录为:借:投资收益6元;贷:长期投资6元。在债券赎回的后续期间,母公司各期确认利息费用11元,子公司各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8元,两者差额的50%是由于母子公司的计价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实际上在债券赎回期间母公司已经确认为赎回损益,因此在后续期间该差额必须加以抵销。会计分录为:借:长期投资1.5元;贷:投资收益1.5元。

以上论述清楚地表明,在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组织形式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复杂权益法处理更符合母公司实际经济情况,它具有以下优点:第

一、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完全意义上的母公司为核算范围,完整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及净资产规模更接近于母公司的真实经济情况。

篇(11)

小企业长期投资主要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1年或长于1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小企业取得长期投资的目的在于持有而不在于出售,这是与短期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别。小企业长期投资按其性质分为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在1年内(不含1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通常在1年以上)的权益性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是指除了上述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以外的其他长期投资。小企业准则只对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作了具体规范。

二、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准则规定,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成本。

例1:某小企业2011年1月5日,购入甲股份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10张,面值10 000元,利率6%,按年付息。支付债券款99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债券投资――成本 99 000

贷:银行存款99 000

小企业准则规定,长期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按月计算的应收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按月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利息,不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例2:

承接例1,按月计算利息如下:

月息=10 000×10×6%÷12=500(元)

借:应收利息500

贷:投资收益 500

年末,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6 000

贷:应收利息 5 500

投资收益 500

同时,小企业准则还规定,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按月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应当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例3:某小企业2011年1月5日,购入甲股份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10张,面值10 000元,利率6%,到期还本付息。支付债券款100 100元。会计处理如下:

(1)购买时

借:长期债券投资――成本100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100

(2)按月计算利息如下:

月息=10 000×10×6%÷12=500(元)

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500

贷:投资收益 500

小企业准则规定,“处置长期债券投资,实际取得价款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例4:承接例2,该小企业因急需用款,于2012年12月初转让上述债券,收款106 500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06 500

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100 000

应收利息 5 500

投资收益 1 000

小企业因转让债券,产生的损失应计入“投资收益”账户的借方。

例5:承接例3,该小企业因急需用款,于2012年12月初转让上述债券,收款11 0 900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10 900

投资收益600

贷:长期债券投资――债券面值 100 000

――应计利息11 500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准则要求,“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6:2011年2月28日,某小企业购买甲股份公司股票10 000股,价款5元/股(每股含0.2元现金股利),连同手续费等附带成本600元一并用支票付讫。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48 600

应收股利2 000

贷:银行存款50 600

收到股票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2 000

贷:应收股利 2 000

小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所换出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余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的,应当按照所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这里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例7:2011年1月8日,某小企业用自有设备一台,原始价值100 000元,已计提折旧20 000元,换取乙股份公司股权,准备长期持有。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 000

累计折旧 20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当然,由于小企业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除了固定资产有备抵账户外,其余资产类均没有调整账户。所以,小企业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余额一般就是该账户的余额。

例8:2011年1月19日,某小企业用专利权一项,账面余额为50 000元,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20 000元,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换取丙股份公司股权20 000股。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73 4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50 000

原材料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小企业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9:接上例8,2012年2月5日,丙公司宣告上年亏损200万元,不分红不转赠。2013年2月16日,该小企业接到丙股份公司通告,上年公司盈利1 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每股0.5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投资收益10 000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股利10 000

小企业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实际取得的价款与其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例10:接上例9,该小企业于2013年11月6日转让上述股权,收银行存款90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9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73 400

投资收益16 600

另外,小企业准则特别规定,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1.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2.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3.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4.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5.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于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