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多元统计学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领域逐步完善生命健康相关信息登记的数据库,各类数据库之间相互链接形成医药卫生行业的海量信息。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透过数据的表面现象抓住其本质?如何通过众多的数据挖掘出有关生命健康的科学规律?迫于此形势的需求,各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医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培养医学研究工作者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医药卫生领域数据中的能力。
医用多元统计和基本卫生统计构成医药卫生领域内处理数据的有力工具,两者都用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知识,故在教学方法上医用多元统计有许多可以借鉴基本卫生统计的教学经验。医用多元统计分析处理多变量数据,相对于处理单变量数据基本卫生统计方法而言,医用多元统计又呈现出众多自己的特点,比如繁琐的矩阵、复杂的建模、庞大的运算、抽象的概念[1]等。因此,在借鉴基本卫生统计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认真考虑如何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中有四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 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医用多元统计分析属于应用性的方法学科,课程性质要求学生在学习多元统计方法之后,要具备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医疗卫生领域数据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从理论授课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不脱离实践能力培养的主线。在理论课上讲授的内容一般包括原理方面的知识和如何分析实际数据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淡化数学原理方面的知识,而将重点放置在如何分析实际数据上,即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何使用该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如何解读,在具体研究的医学问题中此结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尽管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有体验式教学的渗入[2],但相对于实验课的实际体验来讲,学生对于数据何时采用、如何采用某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还是保持在似乎知道,但又不完全明确的模糊阶段。很多原理方面的知识,尽管不是重点,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下,才能有助于把握整体脉络、合理应用,通过实验课的亲身体验,能直观观察到相对模糊的原理知识得到验证的过程,从而心服口服地从心底接受没有经过手工计算而呈现的分析结果。并且多元统计分析的实验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怎样应用于实际数据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一般课程考试比较侧重理论原理的考核,而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授课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讲授多元统计方法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数据的实践过程,学习课程之后学生必须具备这种实践能力,否则就根本没有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课程考试也应侧重在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上。课程考核一般有试卷考核、平时实验成绩和上机考核三种形式,而以试卷考核的形式居多。对于医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平时实验成绩考核和上机考核也应该是必须选择的考核形式,除此以外,在试卷考核中也可通过适当的题型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比如,将多元数据分析的结果展示在试卷上,让学生回答此分析结果对于研究目的反映出什么;或者指出研究目的,让学生回答选用何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何选用这种方法;或者从展现的结果让学生判断是否适用某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考核反馈出实践能力欠缺的部分,从而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通过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多元统计分析建模一般都要经过逆矩阵、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求解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等过程,这些过程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即便能完成这些运算,但也是相当耗时的过程。就运算相对简单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而言,如果采用人工计算器计算的话,也需要大约五个学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复杂的多元统计方法需要学时数就更多了。假定学校能够安排充分的学时数,学生也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去完成这些运算。可见,统计软件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教学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AS、SPSS和STATA。对于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统计分析要求来讲,简单掌握每个软件基本功能就可以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但对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一般需要用到可编写程序的SAS软件,并且要深入学习,进行数据的模型拟合分析。各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材的情况、授课对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院校采用医用多元统计分析的软件。借助软件在很短的时间能完成模型的建立、模型拟合检验等分析过程,通过分析结果中呈现的模型建立中间步骤,了解矩阵运算,求解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的信息,把握前因后果、各步骤间的相互关系,大量时间的节余可用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专业应用上。
3 通过适宜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多元统计分析原理部分的繁琐复杂性对该课程的学习形成很大阻碍,且原理部分又不是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这提示了教材选择的重要性。合适的教材不应该花费很大的篇幅在理论推导和模型建立的过程上,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畏惧心理。教材应当侧重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部分,应用部分和学生专业的相关性越强,就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文中提到学习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要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因此,教材中最好在每个多元统计方法的介绍之后都安排一个章节,说明这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如何实现,以及软件运行结果如何解读。医学各专业学生一般都未经过系统的统计软件的学习,因此,教材中软件相关内容的安排就尤其重要,不仅要有这样的章节,而且要通俗易懂,适合医学专业学生的初次统计软件学习,在每一种多元分析方法数据集的录入、软件实现的步骤、一些常用选择项的介绍、软件运行结果的每个部分的解读以及结合专业知识后的结论等各个方面都要有详尽的解释。
医学可以划分成很多不同的专业,如公共卫生、医药和临床专业等,就公共卫生专业又可以进一步详细划分成劳动卫生、儿少卫生和营养等专业。目前的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教材没有具体针对各个专业的多元统计分析教材,能选择到和医学专业接近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医用多元分析的教材了,因此,通过教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弥补。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通过案例式教学[3],选择和授课学生专业休戚相关的例子来进行讲解,就格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指标和数据
本文以某校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2009~2010年第一学期)的测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其测评体系共有13项指标:教态与仪表x1;执教纪律性x2;对学生的要求与关爱x3;内容更新与学科发展动态x4;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x5;教材选择x6;内容组织与重、难点把握x7;表达的条理性与清晰性x8;教学的启发性与互动性x9;多媒体应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x10;教案准备x11;课堂管理x12;学习指导与作业批改x13 。随机抽取20位教师,指标数据(见表1)。
二、因子分析过程与结果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评估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操作的原则上,因而指标很多,而且各指标之间通常又有很强的相关性,很难直接判断出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因子),以再现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由于原始数据量纲一致,故数据不必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计算出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再求出R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在SAS软件中调用FACTOR过程得出结果。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2.85%,为了充分挖掘信息,提取前三个因子作为公因子,使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6.84%得出相应因子载荷矩阵。
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1)第一公因子F1在每个变量上载荷都很高,可以将F1理解为教学质量综合因子,反映了教学质量的综合水平。尤其在x12课堂管理、x5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x8表达的条理性与清晰性和 x9教学的启发性与互动性上系数更大,这几个方面最能代表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水平,每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应着重在这几方面下工夫。(2)第二公因子F2在x2执教纪律性、x6教材选择上载荷较高,将F2理解为教学水平因子。说明教师在教学水平方面应该注重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有过硬的执教能力,能够控制课堂。(3)第三公因子F3在x1教态与仪表和x13学习指导与作业批改上载荷较高,将F3理解为教学态度因子。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心始终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利用回归法计算出F1、F2和F3各公因子得分,在SAS软件中调用FACTOR过程的SCORE选项得出结果。将三个公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重求加权均值,得到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综合得分并排名,计算公式为:F =0.9285×F1+0.0227×F2+0.0172×F3(结果见上表4)。根据因子得分情况,各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具体方面的教学情况和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有的教师综合得分很高,但某因子方面相对不足;有的教师综合得分比较靠后,但某方面较突出。从表4中看到,教师综合得分F排名的结果与该校采取的各指标平均值求和作为教师综合得分的排名结果有很大不同,传统的计算方法只是把各指标的平均值直接求和作为教师的综合得分,各指标之间不独立,信息存在较大的交叉和冗余,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权重系数是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的各公因子贡献率,避免了以往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缺点,且各公因子之间相互独立,剔除了信息的交叉和冗余,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
本文用因子分析法将评估体系的13项指标综合为3个不相关的公因子指标,既简化了评估体系,又克服了信息间的重叠,并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估得分,通过因子得分,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教学质量评估问题,方法科学客观,评估结果合理可靠,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部门研究决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问题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国内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快速增长,提高平均国民素质的呼声越发高涨的环境下,不少大学成功实现扩招,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看似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国内经济和政策下,却出现不少大学生难以就业,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势头。
目前关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文献,大多围绕着中国产业转型、大学生自身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章则主要从探求大学生的现实起薪点与GDP和大学生本科毕业生人数的联系,并调查大学生平均期望起薪点,比较大学生期望起薪点与现实起薪点,通过了解其差距的大小,归纳分析大学生期望起薪点对其就业行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行为提出建议,指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起薪点,降低其就业的苦难性,从而达到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
1.相关理论回顾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情形已成为中国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最近,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几位学者,通过研究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平均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的影响和联系,建立了一个多维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其中,yn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GDP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rn为当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
根据模型,有目的地收集相关的数据,如2004年~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整理和分析数据后,通过软件绘制出散点图,找出所求表达式的特性,拟合出数据图像,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得出具体表达式,预测得出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并对此预测做出显著性评估。
2.模型的分析和预测结论
毕业生起薪点、毕业生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年份数据查询如图1。
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曲线图如 图2所示。
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曲线图如 图3所示。
根据图2和图3我们可以看出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线性关系,对于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通过R软件,我们输入数据发现得到以下结果: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Coefficients:
(Intercept) x1 x2
8.727e+02 3.999e-03 -9.133e-05
> summary(new1)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Residuals:
1 2 3 4 5 6 7
94.052 70.526 -155.134 -204.490 209.426 3.734 -18.114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Intercept) 8.727e+02 2.987e+02 2.922 0.0432 *
x1 3.999e-03 8.739e-04 4.576 0.0102 *
x2 -9.133e-05 1.518e-04 -0.602 0.5799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从以上各项系数的P值可得,当我们设定P值小于5%时为显著时,系数C4和X1(即国内生产总值)对模型影响较大,而系数X2(即毕业生人数)对模型影响较小,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可从以下结果得到: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176 on 4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8454, Adjusted R-squared: 0.7681
F-statistic: 10.94 on 2 and 4 DF, p-value: 0.0239上面的R可决系数和修改的R可决系数都比较大,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的还不错。F检验也表明P值小于5%,模型显著。
另外当我们去掉C4时,模型的显著性结果如下: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x2 0.0001894 0.0001861 1.018 0.35545
x1 0.0052522 0.0012058 4.356 0.00732 **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从以上结果发现X1的P值见效了,显著性提高了。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278.7 on 5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9832, Adjusted R-squared: 0.9765
F-statistic: 146.4 on 2 and 5 DF, p-value: 3.652e-05以上的可决系数、修正的可决系数都变大了,而且F检验的P值见效了,由此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提高了,起薪点拟合数据和拟合图如图4和图5所示:
根据模型的拟合,我们可以估算出2011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如图6):
进而进一步估算出2011年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为2583.378元。
3.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点和实际平均起薪点对比结论
根据德国著名的调研机构trendence与GTI Media联合一项调研结果,调查始于2010年9月份,对象为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以及毕业不足一年的毕业生。报告重点调研了2010年中国毕业生对于第一份职业工资的预期,称每月工资期望值为4379.5元,男生为4700元,女生则为4100元。
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预测,2011年的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仅为2583.378元,由此对比可知,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点和实际平均起薪点相距较大。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期望起薪点与实际相距过大,导致大学生在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给自己再增添了一道栅栏。
我国目前现状是,GDP每年快速增长,但产业转型始终未完成,我国还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因此,企业对大学生的需要虽然持续增加,但始终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从1999年实现的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
并且,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我认为,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将不断提高,实际起薪点和期望起薪点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与企业正式签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4.根据结论得出的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4.1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中我们可以得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起薪点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关,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应在制定期望的起薪点时,应参考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通过详细分析数据后,再得出合理的起薪点,这将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不会因过高期望的起薪点而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4.2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不妨先在低起薪点的职位就业。根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10内薪酬提升速度远高于没有就读大学的人,因此,在一个低起薪点的职位开始,有利于大学生先解决就业这一燃眉之急的问题,保证自己的生活所需,并且,从基层做起,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入了解自己所就任的职位技能和企业架构,为将来大学生的职位升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3政府应颁布一些政策保障物价的稳定。应届大学毕业生期望起薪点地快速提升,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于我国目前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倘若政府再不及时颁布稳定物价的政策,将会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与现实完全脱节,从而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材,大量岗位空缺,大学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4.4大学生可转变思维,变就业为创业,近些年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但我国大学生普遍的创业意识较薄弱。因此学校应当在常规教育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市场信息,及相关融资、法律等知识,并通过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解剖案例,让学生慢慢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与信心。
5.展望
本文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根据模型的求解预测出实际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通过与现实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的对比,从而发现应届毕业生关于起薪点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脱节将会恶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为此,我提出了缓解这一现象的几点建议,本案例的调查研究将有利于大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和指导大学生合理的就业计划制定,从而有效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认为,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可以从本模型研究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起薪点和大学生就业率,从而为指导大学生流向需要的城市和地区,有效地进行全国各地大学生人才分配和流动,从而为保障大学生就业,平衡这个国家人才分配,促进全国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研究》
引言: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多变量统计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受多种指标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现象大量存在,多元统计分析就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统计规律的重要学科,由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涉及复杂的数学理论,一般无法用手工计算,必须有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支持。
在统计软件方面,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STAT、R、S-PLUS等。R软件是一个自由、免费、开源的软件,是一个具有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和优秀统计制图功能的统计软件,现已是国内外众多统计学者喜爱的数据分析工具。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R软件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R软件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一 在聚类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分类问题,比如若对某些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聚类分析,而物价指数很多,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建材零售价格指数等等。由于要考察的物价指数很多,通常先对这些物价指数进行分类。总之,需要分类的问题很多,因此聚类分析这个有用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具体详见参考文献[3]。
R软件及其相关包提供了各种聚类方法,主要是系统聚类方法、快速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常用的是系统聚类方法。
R软件实现系统聚类的程序如下:
Hclust(d,method=“complete”)
其中d是由“dist”构成的距离结构,具体包括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兰氏距离等,默认为欧氏距离;method包括类平均法、重心法、中间距离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等,默认是最长距离法。
例1 下表是山东省2008年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利用所给数据对各市进行系统聚类。
山东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元/人
地区
食品
衣着
居住
设备用品
交通通讯
文化教育
医疗保健
其它
济南
1628.16
252.86
790.11
285.64
634.83
355.54
394.37
43.9
青岛
1999.61
523.76
901.56
297.76
595.34
618.12
260.17
106.42
淄博
1691.6
372.21
844.44
300.46
494.67
580.6
370.84
102.16
枣庄
1370.59
272.95
614.3
227.52
454.73
245.93
220.88
84.2
东营
1580.86
234.17
813.58
253.12
532.19
432.05
275.3
39.1
烟台
1673.19
337.92
719.28
201.3
414.08
497.57
286.03
77.11
潍坊
1516.36
299.67
1327.72
243.72
583.04
494.65
269.82
92.95
济宁
1375.4
287.17
722.05
282.16
380.68
412.42
218.11
56.94
泰安
1412.44
225.66
567.66
257.96
411.98
450.57
177.02
70.07
威海
1684.64
517.59
759.36
227.12
424.41
565.75
444.31
77.48
日照
1451.12
351.21
562.91
208.81
457.2
332.16
182.2
37.69
莱芜
1516.22
198.94
624.72
207.03
464.06
469.35
256.53
36.33
临沂
1339.69
212.36
625.26
191.34
409.39
314.9
156.01
63.31
德州
1114.47
173.88
553.14
169.23
319.41
220.45
137.97
42.2
聊城
1146.53
182.53
566.92
186.05
317.48
332.64
155.94
54.31
滨州
1177.49
179.96
979.01
206.88
451.85
407.49
298.7
47.51
菏泽
1265.03
170.85
550.68
143.11
329.99
中图分类号 S48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11-01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odo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Ⅱ)分离株是一种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病毒变异株,作为生物杀虫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1]。同源重复区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杆状病毒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区[2-3],大量研究表明,同源重复区具有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和增强子的功能[4-6]。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的同源重复区结构、序列特征及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将为拓宽其宿主域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其杀虫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极大地促进该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序列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志芳研究员课题组。
1.2 试验方法
利用DotPlot软件分析得到SpltNPVⅡ含有的同源重复区、多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采用ClustalW和MEGA4等生物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用DotPlot分析表明,SpltNPVⅡ基因组包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s),对其进行序列分析,表明7个hrs都富含AT,其大小分别为1 746、636、871、2 212、389、887、2 694 bp;hr1、hr2、hr3、hr4、hr5、hr6和hr7不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基因组中,分别位于ORF8与ORF9、ORF9与ORF10、ORF42与ORF43、ORF57与ORF58、ORF79与ORF80、ORF115与ORF116、ORF130与ORF131之间[7](图1)。
2.2 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的结构分析
SpltNPVⅡ 7个hrs分别含有6、4、7、8、3、5、7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TTTTAGTACATGATCTTTGCTTTCATCGAG
ACCTGTGGATGAAATCCAACATCAAGTATGAAAA(图2),在回文基序的中心均含有一个PvuI限制性酶切位点[7]。对7个hrs中40个回文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高达90%以上。在hr1、hr4和hr7中还有另一类不规则的重复序列,这3个hrs的重复序列不同,但是同一个hr内的重复序列比较保守;hr1、hr4、hr7回文序列的个数分别为6、8、7个,不规则的重复序列个数分别为12、16、14个。
2.3 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的功能基序分析
通常hrs作为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序列:富含AT,含有重复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复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等。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除了含有回文序列之外,在间隔序列中还存在多个正向(GATGATGCAATAAAAACAA)或反向(TTGTTTTTATTGCAT
CATC)互补的重复序列和与病毒基因组复制相关的motif基序[7](表1)。
3 结论与讨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不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基因组中;每个同源重复区均含有与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复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在回文序列中心均含有一个PvuI限制性酶切位点[7]。经初步分析,推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7个同源重复区也具有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的作用,这一结果与Pearson等[8]、Leisy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4 参考文献
[1] 高博,邓柳红,易小平,等.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8):66-67.
[2] 张志芳,张颖,吕鸿声,等.家蚕核多角体病毒DNA复制起始点hr3的结构功能[J].1995,25(9):949-955.
[3] NAKAI M,GOTO C,KANG W,et al.Genome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a nucleopolyhedrovirus isolated from the smaller tea tortrix,Adoxoph-yes honmai[J].Virology,2003,316:171-183.
[4] BLINOV V M,GUTOROV V V,HOLODILOV N G,et al.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alleria mellonell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origin of DNA replication[J].FEBS Lett,1984,167:254-258.
[5] KOOL M,AHRENS C H,GOLDBACH R W,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of the Autographa californica baculoviru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4,91(23):11212-11216.
[6] CHEN Y,YAO B,ZHU Z,et al.A constitutive superenhancer:homolog-ous region 3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8:1039-1044.
中图分类号:S651;Q244;S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4953-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Watermelon Yield
HUANG Xiang,HONG Juan,ZHANG Li-hong,GE Mi-hong,YE Li-xia,WANG Lei,CHEN Tao,CHEN Gang
(Wu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345,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atermelon variety Zaochunhongyu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nitrogen on photosynthetic traits change and yield of watermelon leaf,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were analyzed during seedling, cranberry and blossom period, swelling fru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yield,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
-3.018+0.012 Xnitrogen -0.004 3 XSPAD-0.017 0 X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0.001 0 Xvariable fluorescence -0.002 8 Xmaximum fluorescence +0.015 0 Xpotential activity+5.070 0 X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otential activity,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SPAD,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had negative correlaed with the yiel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watermelon yield ranking from big to small as follows: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maximum fluorescen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ble fluorescence, SPAD, potential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on yield were direct.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activity,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SPAD were indirec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strong direct action and indirect action on yield.
Key words: watermelon(Citrullus lanatus);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ynamics parameter; yiel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实甘甜,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番茄素及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食用安全的食品[1]。目前,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2,3],前人在作物营养元素上也做过大量类似研究[4-7],但有关西瓜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其产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拟通过不同氮浓度下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西瓜品种早春红玉产量的影响,分析各个参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大小,旨在为西瓜的高产稳产、合理施肥及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试验设置
供试西瓜品种为早春红玉。将西瓜种子置于塑料瓶中晒种12 h,清水冲洗干净,在35 ℃恒温培养箱中催芽3~4 d。2012年4月5日播种,待种子发芽后,选取萌发一致的种子播种于塑料钵内(钵内装满细沙)。播种7 d后出芽,14 d后开始施营养液,用改进的Hoagland营养液配方[8],营养液用去离子水配制,各种养分元素均用分析纯试剂。
设8个施氮浓度(纯N):50(N1)、100(N2)、150(N3)、200(N4)、250(N5)、300(N6)、350(N7)、400(N8) g/L,每处理4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1.2 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测定
每份材料选取生长一致的3片功能叶,分别于苗期(6月10日)、伸蔓期(6月24日)、开花期(7月9日)和膨果期(7月23日)采用SPAD-502 DL叶绿素仪(日本美能达公司)测定叶绿素含量(SPAD值),用OS5-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美国Opti-science公司)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3片功能叶的平均值为该处理的测定值。测定叶绿素荧光时,叶片预先暗适应20 min,然后直接读出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计算代表PSⅡ潜在活性的参数(Fv/Fo)以及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参数(Fv/Fm)。待果实成熟后,每个株系混合收获,称量果实总重量。
1.3 数据记载及处理
生长期间进行田间观察记载,所测定的项目编码如下:氮浓度(X1)、SPAD(X2)、初始荧光Fo(X3)、可变荧光Fv(X4)、最大荧光Fm(X5)、代表PSⅡ潜在活性的参数Fv/Fo(X6)、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参数Fv/Fm(X7)和产量(Y)。数据使用Excel 2003和SAS 10.0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3.018
+0.012 X1-0.004 3 X2 -0.017 X3 -0.001 X4 -0.002 8 X5 +0.015 X6 +5.07 X7,P
2.2 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简单相关与偏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表1)。从表1可以看出,氮浓度、初始荧光、潜在活性参数、光能转化效率参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而其他参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小。在这些显著性参数中,氮浓度、潜在活性、光能转化效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初始荧光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表1还可以看出,在偏相关系数中,只有氮浓度对西瓜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氮浓度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也较大。
2.3 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了各指标在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对产量的综合效果,不能真正反映各指标对产量的直接或本质的作用[9,10]。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通径分析,对相关系数进行剖析,估算出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揭示这些参数与产量相关的原因。
通过对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参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是不均等的,作用从大到小为光能转化效率、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氮浓度、可变荧光、SPAD值、潜在活性。在所研究的参数中,光能转化效率、氮浓度、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对产量的通径系数较大,表明这4个参数对产量的影响力较高;氮浓度和光能转化效率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正,表明它们对产量的正效应比较明显;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负,表明这两个参数对产量有明显的负作用。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氮浓度、光能转化效率和初始荧光是对西瓜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参数。保持合适的氮浓度,提高植株光能转化效率,降低初始荧光,有利于西瓜产量的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对产量主要是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影响不大;潜在活性、可变荧光和SPAD值与产量的相关主要是由间接作用产生,直接作用较小;氮浓度与产量的相关是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同的影响,但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表明此研究所涉及的参数对西瓜产量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在实际生产上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提高西瓜产量。如适当的氮用量,特别是营养最大效率期氮肥的用量,提高其氮肥的利用率;提高植株的光能转化效率,增强植株光合效率,这些变化都有利于西瓜的高产稳产[5,11,12]。
试验仅考虑了西瓜生育期内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产量的影响,剩余通径系数仍然较高,表明还有其他影响产量的外界因子没有考虑进来,外部气候条件、土壤情况、试验环境的不同等均有可能对产量造成影响[6,13],具体还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高飞,张志发.中国西瓜生产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 晓,冯 伟,曾晓春.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0):2186-2196.
[3] 徐德聪,吕芳德,潘晓杰.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J]. 经济林研究,2003,21(3):88-91.
[4] 夏 乐,于海秋,郭焕茹,等. 低钾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8,16(6):71-74.
[5] 王 伟,李兴淘,綦左莹,等. 低钾胁迫对不同效应型大豆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3):451-455.
[6] 谭雪莲,郭天文,张国宏,等. 氮素对不同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437-441.
[7] 马博类,徐礼根. 供氮水平对香根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7,34(2):469-472.
[8] 陈 钢,黄 翔,洪 娟,等.氮对西瓜生长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11,28(4):657-661.
[9] 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J].大豆科学,2010,29(2):255-259.
[10] 汪修奇,邓小军,李晓忠,等.湖南烤烟化学成分与焦油的相关、通径及回归分析[J].作物杂志,2010(2):32-35.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值,x2值,F值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二、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在公共政策科学化的背景下,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和根据的定量分析是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这是由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任务所决定的。量化研究在行政管理中运用的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一个关于行政管理的量化研究模型;第二,收集所要研究问题的数据,即量化的进程;第三,将收集到的行政管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诠释;第四,总结,得出量化的结论;第五,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用定性方法来诠释所要研究的问题,用定量方法来做结论。
三、中外行政管理量化研究的差异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目前我国行政管理量化分析的研究主题以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为主,而该类主题相对而言更适用于统计分析方法。美国对于行政管理的量化研究已较为深入,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多元化,结合了计量经济学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等,更为详尽的研究了行政管理。
第二,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量化研究一般集中在政府的绩效研究,有很多内容难以量化,有的甚至不能量化,而需要量化并可以量化的内容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有较扎实的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自然科学功底,这导致我国的行政管理量化研究只局限在一部分的内容里,不够全面。美国的行政管理的研究内容则较为广泛,对量化研究方法的研究起步早,研究者熟知量化方法,对行政管理的多个方面都有研究。
第三,从研究的规范性来说,我国行政管理量化研究从量化内容到量化程序等,没有规范化,随意性大。美国早已形成量化的研究制度,有组织性,统一性,规范性相结合的量化研究模式更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客观全面的研究。第四,从研究的体系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量化研究的体系不科学。以绩效评估为例,尚未建立和健全遵循国际惯例、适合我国国情的包括评估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评估依据、评估技术与方法、评估程序等在内的完整有序、切实可行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体系,而美国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量化体系,有标准的量化指标,理论和方法。
四、加强定量研究方法在我国行政管理研究中应用的应对举措
第一,研究方法上,要力求多样化,将运筹学分析法、系统科学分析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结合起来,实现各种研究方法的融合荟萃。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力求做到全面,深入,将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控、公共政策变动、终结与周期纳入量化的范围内,应该适时实现跨越,发挥研究领域的“后动优势”,发展好我国的行政管理,实现后来居上。
急性胃肠炎临床其预后一般较好[1-3],自2006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胃肠炎患者,经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大大降低了该疾病的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在2006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医院住院重症急性胃肠炎患者42例,年龄范围在35~78岁,平均年龄为(64.76±14.93)岁。其中男性为22例,平均年龄为(65.27±14.59)岁;女性为20例,平均年龄为(58.23±14.39)岁。
1.2方法
1.2.1急性胃肠炎患者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追踪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问卷调查表。
1.2.2诊断标准依据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4-5]《急性胃肠炎患者诊断标准》判定患者的病理学分型。
1.2.3用法及用量其中治疗干预组是使用黄连素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黄连素由上海正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黄连素片口服1次/d,0.5mg/次。奥曲肽由西安市圣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美能片口服3次/d,50mg/次。黄连素联合奥曲肽应空腹服用。拉米夫定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拉米夫定口服1次/d,100mg/次。
1.3统计学处理应用多元SPLM3.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
2结果
2.1评价急性胃肠炎药物效果本次研究中黄连素联合奥曲肽对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7.32%,而常规保守对照组总有效率只达到61.9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用黄连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胃肠炎患者其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
2.3 Cox比例风险模型在重症急性胃肠炎患者治疗影响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Cox比例风险模型在重症急性胃肠炎患者预后健康状况中的应用,首先把多元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分量化。把可能相关影响因素带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后,表明重症急性胃肠炎患者预后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包括患者营养状况、病理学分型、规范治疗、不良生活习惯和合并其它疾病等。
3讨论
重症急性胃肠炎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目前通常应用综合药物疗法[6-7]。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医学领域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并且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乙肝患者预后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此次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分析后,表明乙肝患者预后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包括患者营养状况、病理学分型、规范治疗、不良生活习惯和合并其它疾病等。本研究通过黄连素联合奥曲肽对患者治疗后健康状况追踪调查分析,发现黄连素联合奥曲肽是患者治疗预后作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另外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对重症患者预后健康状况追踪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为医院治疗与控制重症急性胃肠炎早期病情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参考文献:
[1]易艳红,吴敬之,吴晶晶,等.60例急性胃肠炎治疗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6):67-68.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对乙肝患者治疗后保肝作用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25(10):324-325.
[3]袁平戈,张大志.重症急性胃肠炎治疗临床应用[J].药品评价,2010,28(1):385.
[4]郭随章.熊去氧胆酸的临床应用概况[J].药学实践杂志,2008,19(4):204-208.
【Abstract】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uerarin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P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puerarin plus epalrestat treatment group and salvia plus mecobalamin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duration was two weeks. Electrophysiological measures and symptom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NCV) in median and peroneal nerv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two groups. The improvement on MNCV and SNCV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pronounced than in controls. Conclusion: Puerarin plus epalrestat w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Key word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uerarin,epalrestat
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WHO预测;2025年患者总数将突破3亿[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葛根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近年来在临床广泛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依帕司他是一种特异地作用于多元醇通路的干预药物,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2]。 本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作对照,观察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病人,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4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0.6±4.6)年,DPN病程平均(3.8±1.7)年。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1.7±5.3)年,DPN病程平均(3.9±2.0)年。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具有2型糖尿病病史,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DPN 诊断标准。神经传导速度示神经(正中、胫、腓)传导障碍,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3]。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4g(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伊衡(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 次,每日3 次,疗程14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片(北京联合伟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一次0.5mg,一日3次,疗程14d。
1.4 观察指标
检查膝腱反射,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制造的Neuropack 2型神经电位诱发仪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疗效评定标准:⑴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⑵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改善;⑶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 电生理学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差异(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2.2 有效率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
表3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2例病人出现发热、恶心症状,未经药物治疗,自行缓解。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改变,轴索再生能力受损而出现“退化”,特点为感觉神经受累较早,以肢体疼痛麻木为突出临床表现,具体发生的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有关。高血糖时活性氧(R0S)抑制了糖酵解的关键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活性,导致6-磷酸葡萄糖的累积,从而激活多元醇通路。多元醇通路激活后,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葡萄糖在醛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增多,由于神经组织内无果糖激酶,造成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经组织内大量沉积,使得山梨醇生成增加,导致山梨醇的堆积,继而引起病变[4]。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较理想的药物。
DPN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消渴”、“痹证”、“瘘证”等范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中药方面,抑制醛糖还原酶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又称为生物类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质[5]。目前认为黄芩、黄连 、丹参、葛根、芍药、川芎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6]。这些中药被认为能阻断或抑制醛糖还原酶,降低山梨醇、果糖以及糖基化蛋白,还能部分地抑制蛋白非酶糖化[7]。葛根中含有的葛根总黄酮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5]。葛根素注射液是野葛或葛根藤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5-HT的释放,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降低血浆和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通过改善血流变,增加微循环灌流量,从而达到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8]。
本研究显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这表明葛根注射液与依帕司他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不过这种假说还需要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节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83-285.
[2]罗邦尧,赵咏桔,陈宇红,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继续医学教育,2005;19(1):58-60
[3]钱荣立,项坤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8-139.
[4]刘硒碲,夏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317-319.
[5]黄伟,唐灿。黄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70-1471.
[6]苏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光明中医,2010;25(4):736-738.
[7]华文进 ,卜 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1):1219-1221.
[8]王学森.弥可保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