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充沛,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让他们整节课都一直跟着教师听、唱、读、说、跳、动是不够的,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身边的打击乐器又是最容易掌握的,它质朴、清新、有乡土味,就地取材,紧贴学生的生活,可以开展集体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满足,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词汇,提高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
让身边的打击乐器进入课堂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自制打击乐器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无论对教学的整体还是对学生的个体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一、利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们可以发现,当某件乐器第一次作为教学工具摆放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这个玩意儿定会充满好奇,总按捺不住地想玩弄乐器以发出声音。我们不妨先不讲,让课堂“乱一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学生对新玩意儿所产生的好奇心。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学生就会很主动、很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
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器”
首先,演奏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教师把学校的打击乐器木鱼、双响筒、沙锤、三角铁、碰铃、响板等演示给学生,并给学生讲解每件乐器的基本原理、声音特点和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并伴以歌唱、律动,学生乐在其中几乎“不能自拔”。
其次,从最便于操作的拍手开始,开发拍手的三种音色――双手掌交叉实心拍手产生常有的鼓掌音色,空出手心拍手产生饱满的音色,右手四指并拢拍左手心产生较为单薄的音色。然后,用拍手的三种音色分别以“× ×|×× ××|”进行二声部“合奏”练习,形成简单而有趣的音响效果。接着,练习捻指、拍肩、拍腿、跺脚等动作,选择可行的节奏型并与歌唱结合起来。“身体打击乐器”的运用,制造出丰富的“声势”,学生兴趣盎然。
然后,用随手可得的“乐器”演奏。分声部拍桌子、摇钥匙串、敲文具盒、对击口杯盖、拍打矿泉水瓶等等来“演奏”三声部节奏,形成有如原始舞蹈的伴奏音乐,一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即兴律动起来。
三、“变废为宝”,自己制作简易乐器
课下,让学生用废旧物品做“不花钱的乐器”。简易乐器制造完成后,每个学生上台演奏并简述乐器的制造过程与发音特点。有的学生把自己装鞋的盒子拿来做小堂鼓;有的学生分别串起金属和塑料瓶盖,形成音色不同的“串铃”;有的学生用两个矿泉水瓶子装上碎砂石做一对“沙锤”;也有的学生用两小块树皮中间夹片塑料做口哨;还有的学生用柳树枝做出了柳笛……一件件乐器在音乐课上展示、演奏,教师即兴配器,带领大家为歌曲伴奏,学生边唱边奏边舞,其乐融融。
四、合理运用自制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先引导学生用节奏型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如,在《捉迷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三拍子节奏,我引导学生用鞋盒子充当小堂鼓,用装了碎石子的矿泉水瓶充当沙球。废车铃演奏第一拍,用装了碎石子的矿水泉瓶演奏第二、三拍。这样更能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再引导学生用旋律型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乃哟乃》歌曲拓展教学中,我先以钢琴为准调好音,让学生用自带的旋律型打击乐器(碗、玻璃杯子、瓶子等)来演奏歌曲(在碗、玻璃杯子、瓶子中加入不同量的水)。这样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在敲敲打打中,认识乐器,演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且能够利用身边的物体,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从而达到创作的高度,体验到创造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
五、自制简易乐器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品质
自制简易乐器作为一种学具,能帮助学生掌握节拍,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感。手中有了小小的乐器,学生又多了一个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嗓子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和演奏乐器树立自信。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如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自制简易乐器同课堂打击乐器一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集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自制简易乐器的课堂实践,激发起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改变了一直以来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形成的这样一种局面,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唱什么,教师没有教,则学生不会唱的尴尬局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认真、严谨的作风和学习态度;更好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意识,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每个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经历着知识结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一系列新问题的挑战,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音乐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借鉴多种教学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让教与学完美嫁接,不乏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2-0089-04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艺术行列的学习,学习音乐专业的人数也与日俱增。由于招生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质量的变化,这为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一、民办院校声乐学生进入大学时的音乐素质现状与给声乐课程教学带来的困难
(一)现状。民办院校学生的录取批次一般为最低批次,即第三批A类或B类。学生综合素质都不是很理想。民办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包括音乐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从文化综合素质来讲,还是从专业文化综合素质来讲,层次普遍较低。民办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虽有部分同学是为混文凭,混时间走进大学的,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怀着对艺术或音乐的兴趣进入大学的。但他们对音乐专业的了解相当缺乏,可以说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很多进入音乐专业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都习惯性地把声乐课同中小学音乐课混同一起。除此以外,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对五线谱的认识、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等。对这样一批热爱音乐,却又存在着明显先天不足的民办音乐专业大学生,我们要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如何提高他们的音乐专业知识尤其是声乐技能的培养,值得我们思考。
(二)困难。在大学里,本科专业学制是四年制,然而正式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也就三年多。为了实习、找工作,大四踏踏实实学习的时间很少。这点时间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提升学生声乐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声乐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很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声音”,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每个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综合素养、音乐综合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千变万化的声乐教学问题面前,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优缺点,及时与学生交流、与同事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法的创新
面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现状,如果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势必不会太理想。民办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坚持歌唱与艺术实践同步进行。因此,在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究与创新,以适应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声乐教学实践,从声乐教学内容的展示、声乐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声乐课程的艺术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一)加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感官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师一般都使用钢琴弹唱教学,借助于自己长期积累的歌唱经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实现教学目的。这种传统教学常常让原本抽象的声乐教学更加抽象,不利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声乐课程内容的掌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声乐课程的内容,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教学硬件设备建设在声乐课程中的运用。要提高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获得声乐知识技能,必须让高科技走进学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首先,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如电脑模拟发声形态和喉肌、呼吸肌群的运动状态等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运动原理,获得自我调控与练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利用摄像机拍摄整个上课过程,学生课后通过多次观察上课情况,认真揣摩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慢慢自觉吸收。再次,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录音笔把自己练习的声音录下来,与课堂上教师要求的声音作对比,提高自己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通过这些高科技工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上课或课余时间练习时对声音的认识更加形象化,把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与直观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地、形象直观地感受正确的声音,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声乐学习的形象掌握。
2.加强声乐教学过程中形象言语的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使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一种是科学地、真实地叙述情况的语言;另一种是用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它包括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声乐教学中,要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例如,一个学生气息不深,不会用横膈膜向下和小腹扩张的感觉去吸气,要么就是“挺肚子”,要么就是“耸肩膀”,如果教师总是说“横腼膜”要放往下放,没学过声乐或声乐基础不好的人都会很迷茫,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地去吸气,学生会在“闻花”的动作中很快找到横膈膜下降的感觉。
3.加强教师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在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形象直观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更明白音乐的技巧内容以外,我们还应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对声乐技巧内容的形象描述。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启发来帮助学生达到歌唱技巧。比如: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演唱抒情作品时,我们的手势可以轻柔一点;反之演唱坚定作品时,我们的手势可以有力度或者手势有力度地跳耀。或者,在唱跳音练习时,老师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是很轻快的,可引导学生在练唱时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二)加强声乐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长期以来沿袭了艺术院校声乐课的经验式教学方法,就是一对一小课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面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因为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嗓音条件千差万别,入校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教师示范讲解的领会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常常是上节课说过的问题下节课接着重复处理,导致声乐教师常常会做很多无用功,让民办院校的声乐教师很头疼。即使少数学生的歌唱技能得到了提高,那也不过是一时跟着感觉走对了,一旦失去了教师的监控,便会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民办院校在声乐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小课(一对一)与集体课(一对多)的融合。小课一般是专业音乐院校最常用的一种上课方式。它通常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小课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练声、歌唱教学和作业讲解与示范。集体课又可以分为大班课、大课和小组课。大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这种形式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针对大一年级新生为主,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以三至五人为一组。练声、作品演唱环节每组轮流进行,未轮到的小组可以在旁观摩或自行练习。小组课被大部分专业院校用于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声乐教学中。建议教学组织模式与“大课”相同,人数可增至六到八人为一组,但各教学环节时间可以延长,讲解可以更加详细。通过小课与集体课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调整学生单独面对老师时的紧张心态,还便于学生在自己迷茫的状态下,通过其他同学的演唱来寻找自己演唱的方法。
2.组织安排“小老师课”。“小老师”课与以上三种集体课有所不同。它依托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师所带的二年级下期和三年级及其以上的学生来开展。把每位专业教师的学生按年级为单位分组,专业老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周由组里一位学生当老师,一名学生当学生,其余同学旁听,认真做好笔记。一堂课结束后,由专业老师与学生们共同交流,对本堂课的内容做出点评,对“小老师”的语言表达问题、作品的理解与伴奏的编配问题、发声技巧等问题共同探讨。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强“小老师”专业水平综合化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本组学生积极交流,提高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声乐课程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化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的表演离不开舞台,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唱的感觉与在琴房里面对老师一个人演唱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舞台上会将自己在课堂上没有意识到的缺点和错误直接真实地表露出来,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许多课堂上根本无法感受到的东西。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对比检验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绩和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我们在提倡多实践的同时,还应加强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化。
1.加强班级音“月”会的举办。以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自然班级为单位,各班每月定期举办音乐会,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演形式出现在民办院校的校园里。各年级各班的音乐会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让音乐专业的每位学生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加强自身专业的磨练;而且学生们通过观看各年级各班的音乐会,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自己专业的提高。同时,这对学院学习氛围的促进也有帮助。活动的组织者可由班干部牵头安排,让每位同学都有担任活动组织者的机会。这样可为学生们提前锻炼如何搞好一场音乐会做铺垫,为学生们今后进入社会后能更快更好胜任文艺工作做准备。
2.定期举行优秀学生的音乐会。虽然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层次不一,但是仍有些相对优秀的专业学生,为了将这些同学凸现出来,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和成熟,让较差的学生能够以此为参照,看到差距找出不足。以声乐教研室为单位,制定一学期一次的专业尖子生汇报演出的活动计划,汇报的标准要求完全以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呈现。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系统的教学实践,坚持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一学期进行一次选拔。学生们为了能够争取到这种实践机会,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花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投入到日常的练习之中去。经过几次汇报以后,学生的演唱能力有明显提高,整体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3.加强同当地文广新局、文化馆、社区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实习基地。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我们的学生在逐渐成熟,演唱技能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逐步提升,但是在参加比赛和社会上的演出活动时,仍然感觉到与专业演员有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舞台经验不足、不够自信,虽然技能技巧上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整体表演显得气质不足、稚嫩、胆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锻炼平台,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音乐专业为主力建立了一个艺术实践团队,加强了同当地文广新局、文化馆、社区的联系,尽量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演出和实践机会。通过这样形式的锻炼,学生们的演唱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构建
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由于声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因素制约性以及教学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很好地运用到声乐教学评价中去。为了检验民办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民办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检验并作出相应的评判。如何构建声乐课程的评判机制,值得我们研究。
(一)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1.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声乐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作用。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中,有什么样的评判内容,声乐教学就会注重被评判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向着评判机制中的方向努力。对声乐教学来说,这些评判内容、评判标准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导向功能。在声乐教学中,师生们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评判。
2.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声乐教学具有鉴定和规范作用。规范是导向作用的最终目的。要对声乐教学进行规范,就要让声乐教育评判机制对声乐教学对象进行鉴定并作出判断。声乐教学评判机制对教学的鉴定和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总结声乐教学经验的成效。随着教育部对民办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施,使得民办院校各种教学文档的规范性加强了。比如,登分册上各种分栏的设置就加强了教师对整个教学情况的反思,甚至给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3.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教学具有改进作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构建对教学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评判机制的构建促进了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声乐教学的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基于评判机制评判做出反馈以后的反思。目前声乐小组课是公办音乐专业以及民办院校教学改革或改进的重点,对声乐小组课的界定与研究意见不一。因而,我们应该从课程大纲的角度出发,从对学生的影响出发去研究并作出改进。
(二)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原则
1.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平原则体现在评判机制内容的构建上必须对任何教师和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偏袒。公开原则是指评判后的数据资料一经整理必须及时全院张榜公示,让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公正原则体现在学院领导对评判后的数据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探讨后,对教师和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2.坚持客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原则里,客观性原则既是对声乐课程评判公正性的保证,也是公正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声乐教学评判机制构建的基本要求。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从声乐教学评判机制构建的整体出发,树立整体理念,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多方面评价,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出现。
3.坚持科学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声乐评判机制构建的基础与核心是科学的。声乐教学评判机制的构建必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样对其所进行的评判才具有科学性。声乐教学评判来源于声乐教学实践,反过来又要服务并指导声乐教学实践。
(三)民办院校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内容与方法
1.评判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在民办院校对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声乐教师负责的。建议以诊断式、形成式与总结式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判。
诊断式评价。在民办院校中建议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展:一是以对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一进校便开始进行的摸底考试形式展开,对大一新生的声乐演唱底子作出初步判断,为声乐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自身的教学优势相结合来选择学生提供参考。二是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全体学生进行的评价。以每年寒暑假回校后的第一周,对所有年级的学生按年级展开摸底考试的形式展开。自古流传着一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老话。它道出了我们声乐专业每天练习的重要性。这样使学生即使在假期之中,仍然不敢轻易懒惰,放弃对专业的学习与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实现 “笨鸟先飞”。
形成式评价。形成式评价针对大一到大三的全体音乐专业学生。每学期所进行的声乐期中考查与期末考试是形成式评价最常用的评判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期中考查或期末考试的表现,来判断学生这一学期学习的情况,包括对声乐技巧以及舞台表演的掌握,从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结式评价。总结式评价主要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四学生。到了大四下学期,音乐专业的准毕业生必须以个人的形式或者两到三个人的组合形式举办一场“毕业音乐会”,向社会、向学校、向父母、向师弟师妹展示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接受社会、学校以及父母的检验。
2.评判机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民办院校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院校级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同专业同事之间的相互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直接影射出学生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认可程度。这对教师教学后的反思起一个反馈作用,也为教学督导部门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方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以问卷调查和网评两种形式展开。
院级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评价。院级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对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备课、讲课、课后辅导等以及教师素质即思想、道德、业务等素质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从教案检查、课堂深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观摩教学等方面展开。
同专业同事之间的相互评价。音乐专业的教师,工作地点都在同一琴房大楼里。通常琴房都是紧挨着的,同事之间一起交流工作非常方便,彼此了解深刻。通过相互评教的方式,可以从同专业教师的角度评价来全面了解我们的教师。这样对教师的评价显得更加全面、周到。
中国分类号:G617.13
职业院校的声乐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声乐人才,但是通过对这些声乐从业者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专科表演水平不够到位,不能够完全为社会所接受并且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根据大专职业院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好上好声乐专业课的一些建议。
一、职业院校声乐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声乐基础不一,造成老师课程进行困难。声乐基础是学生继续进行声乐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通过我们对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或者是只有很少的声乐基础,只有少部分学生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学生基础水平的不一造成了老师课程进行的困难。很多学生是出于就业的考虑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声乐课程的,这类的学生一般声乐基础较差,不能够跟上正常上课的节奏。有的学生是将声乐作为特长、并且有从事声乐专业的打算,而自身文化基础又不好所以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声乐的,这类的学生有一定的声乐基础,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获得能力的快速提升。这就造成了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困难,需要不断地照顾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断地放慢进度进度进行声乐基础的讲解和训练,造成了整个课堂推进困难,效率低下。同时,课堂内容又需要不断地兼顾基础好的学生,使其能够在课堂中获得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给教师的统一授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
2.声乐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声乐技巧的训练,人文知识缺乏。无疑,声乐技巧是学生掌握声乐基础,发展声乐水平的重要道路。但是,声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技巧的练习,很容易将学生塑造成为粗俗浅薄的歌唱者,而非拥有深厚人文功底的歌唱家乃至歌唱艺术家。我们通过对职业院校声乐专业课程的调查以及声乐专业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关于艺术的理论功底缺乏,人文素养不够,导致在具体的艺术和情感的表达过程中不够形象、丰满和深刻,使得学生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急于让学生掌握歌唱技巧、急于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等,因而在具体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很少向学生讲解声乐背后的人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声乐背后的丰富细腻的情感等,造成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
3.声乐教学的职业性不强。作为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点培养,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日后的求职过程中凭借着丰富的职业技能取得求职战役的胜利。但是很多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强,竞争力弱。
二、上好职业院校声乐专业课的方法
1.对学生的声乐基础进行基础测评,按照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在入学之后对学生的声乐基础进行测评,包括学生的声音条件、声乐基础对于声乐的兴趣等,并且制作详细的测评表格,根据表格中呈现出来的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班,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2]对于适合唱高音的学生就努力地将其往高音歌唱家的方向进行培养,对于适合唱抒情歌曲的就引导学生多做抒情歌曲的训练,对学生因材施教,能够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声乐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职业院校的学生总是充满带来激情和想象力,而且刚进入职业院校使得他们对原本陌生的情况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所以很多学生不顾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基础积累,急于模仿偶像的经典曲目,这样的盲目模仿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还很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我们在声乐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就是要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避免过度用嗓造成的伤害。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优势、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促使三者的共同发展。
3.按照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拓展课程培训,提升学生对于声乐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用能力。我们在高职院校培养声乐人才,就是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声乐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并且能够在岗位中有良好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开设如声乐经济学、声乐策划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应用,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充分把握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职业院校对于学生进行培养的目的就是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要,在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声乐这一专业的社会岗位对其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歌唱功底、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舞台经验、灵活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我们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从这几方面做起,歌唱功底以及理论基础等都能够在一般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获得,而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则需要教师的根据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寻找和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表演,积累舞台经验。[3]小到班级内部、学校内部的歌唱比赛,大到省级、国家级的各种比赛,只要有机会,就鼓励学生去参加,并在比赛之后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促使学生不断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一些老师上不好职业院校的声乐专业课。我们通过对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革职业院校声乐专业教学的方法,使得学生在课程进行当中能够顺利掌握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能够顺利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2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慕课是庞大的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是近几年来风靡世界的一种全新网络教育模式,它标志着教学技术的改进。它的特点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能学到任何知识。”它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上互联网,就能学到想学的知识。有了慕课,学习才真正有了选择,也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
2014年11月,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亲自策划并主持了一个课程――《戴你唱歌》, 它是全球首个聚焦声乐技能培训及艺术体验的平台,其目的是为声乐学习者打造“没有围墙的音乐大师课堂”,是“没有门槛的免费音乐茶座”。这种声乐慕课模式是在线教授学员唱歌,戴玉强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乐艺术学习的全新视域与无限可能。短短一年,《戴你唱歌》就有三亿以上点击量,全国有上千万人每个星期跟着戴玉强老师学唱歌。这种声乐授课模式就是未来声乐教育、教学的雏形。
《戴你唱歌》是戴玉强老师对自己多年来声乐教学心得体会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他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声乐普及教育方面的全新探索。《戴你唱歌》声乐慕课是由一系列精心制作的网络视频课程组成,每节课时长约25分钟,由戴玉强全程独家讲解,歌者范唱1首经典声乐作品,戴玉强现场指导、讲解、范唱。在此基础上,学员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个人演唱作品,由专业辅助团队及戴玉强本人定期点评,并有机会参与课程现场录制。总之,采用这种网络公开授课的模式,听众人数大幅度增长。那么,《戴你唱歌》带给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呢?
首先,《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由戴玉强老师讲解作品的演唱技巧,亲自示范演唱,和学员探索完美演绎作品的方法,使大众能够零距离畅享精彩绝伦的声乐“大师课”,也让高雅的声乐歌唱艺术更方便、快捷地走进寻常百姓中。其学习过程拓宽了声乐学习者的眼界,避免了在学校里“闭门唱歌”的弊端,使广大声乐学习者和老师都能感受到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
慕课示范讲解有中外艺术歌曲、民族歌剧片段、西洋歌剧咏叹调,等等。无论是声乐爱好者,还是喜爱声乐艺术的歌者,《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范唱范围都能满足大家的学习所需。
其次,《戴你唱歌》声乐慕课能促进声乐学习者的交流。《戴你唱歌》的授课模式促进了众多学习者的思考与交流,关于各种演唱技法、作品处理、演唱心理等话题,通过大师的讲解,优秀歌者的示范演唱,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演唱水平及声乐学识。
《戴你唱歌》声乐慕课在网络平台中开放,无论是专业歌唱演员、声乐教师,还是专业声乐学习者、业余声乐爱好者等,每天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众所周知,声乐是一门抽象复杂的音乐学科,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等众多学科,必须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解决每个声乐学习者存在的不同演唱难题。当然,歌者仅对着视频进行观摩学习,大家置身在不同时空进行交流,是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戴你唱歌》为广大声乐教师和歌者提供了大量的课例参考,各种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作品艺术处理等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最后,《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目的在于提高歌者的声乐演唱水平,我们只有巧妙运用,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出现填补了慕课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推动了信息化声乐教育的发展。
《戴你唱歌》声乐慕课作为新鲜事物,仍有待于完善、提高,仍需要不断探索、改革,为声乐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据笔者了解,《戴你唱歌》拥有如今的高人气应该不是偶然,这是一个个人追求和价值取向逐渐放大的过程。早在多年前,戴玉强就开始无报酬教授慕名而来的年轻男高音歌手,如薛浩垠、王泽南、杨光等一大批年轻男高音歌手先后追随他,从他那儿获益。而后,各声部都有学生求教于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发展成互联网慕课,成就了他更大的名气和良好的口碑。
当然,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仅仅依靠互联网学习是不够的。要学会明辨声乐理论的真伪、识别嗓音的好坏,并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来修正自己。
参考文献:
[1]“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网站.http:///special/dncg/fbh/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22-01
声乐:指用人声来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学前教育:在没有达到法定的教育年龄时,进行的一种启蒙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而音乐、美术、乐器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主流。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教学手段都非常重要。这些都是一个幼儿教师的重要考核标准。
一、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而音乐则是很好的启蒙方式。不仅如此,孩子在幼儿时期,对一切都是未知,对世界新鲜好奇,音乐是一股清泉,不仅仅能够陶冶情操,帮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高尚的爱好,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的一个特长乃至赖以生存的工具。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中可以起到开发智力、发散思维的功效,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声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对孩子造成的压力也是最小的,如果过早让孩子进入较为紧张的学习状态,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厌学”等情绪的出现,而声乐课,融入生活,没有负担,在启蒙教育阶段,是最明智的选择。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风雅的兴趣爱好。
综上所述,声乐课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这也是为什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的一个热点。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仍然不是很高,普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幼师从业者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很多选择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在声乐方面都是零基础,幼师的综合能力有待考量;(二)声乐课的教学,创新不够,往往还是采用多年前的教学书籍和方式方法,对于当代的幼儿,已经过时,甚至于不再适用;(三)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不高,因而培养出的老师就缺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能力。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我们的老师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声乐素养,做好课前准备:尤其是一些声乐零基础的从业者,更要从完善自身出发,否则就直接影响了对幼儿声乐课的教学,老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做好传授知识的把控者。
(二)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的教学当中应该加入改革幼师声乐课的队伍中去,不仅是对旧教学素材的改革,还应该多去有先进经验的教学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为提高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有个参考标杆。比如组织教学骨干参加科研讨论、希望国家能多组织些关于学前教育声乐课的培训、增加一些科研教育的经费之类,依托政策的大力支持,对于更好地培养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声乐课的教学。多媒体的应运已经成为常态,在很多学科都有作用。多媒体辅助学前教育声乐课,不仅让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还能大大地提高效率,可以更好地推进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收集更多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学前专业声乐课的内容,跟着专业人士的声乐学习,对提高幼师的自身音乐素养也大有裨益。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更能促进声乐方面的进步。
(四)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机制和学习体系,目的在于激发幼师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到快乐感和成就感。比如团队作业、竞技比赛、编排节目,这样对于将来幼师们的教育工作也提供了好的参考模板和前车之鉴。将来在给幼儿的授课中,多种元素相结合,调动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很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以及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正视现阶段所出现的教育问题以及学习短板,并及时改正,加以匡扶,有效地采取好的模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川.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
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教学存在如此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基层声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声乐教龄的我,由于长期从事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教学,对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深有体会。现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做一些剖析和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设置普遍较少
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的专业课采取学生到校外补课或学校自己设置专业课的形式,在这我们只探讨学校设置专业课的模式。因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文化课教学任务重,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教学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每班20至40人左右,一周二到四节集体课,每课时45分钟。每个专业班一个月接受声乐训练的时间如果以小时计算最多12小时,一个学期以四个月来算,一个特长班接受声乐训练的总学时也不过48小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使学生不请假、不生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个学期中最多也只能接受48小时的声乐训练,而且还是集体课。想想看,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好专业知识,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此可见,现在各校声乐授课时数是多么急切地需要改进!
二、单一的“大班教学”模式有待突破
各校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大班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可以最大化解决学生演唱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必须集体掌握的知识,学生也可在声乐训练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大班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学生只能接受“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为上课的人数一多,声乐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共性的、较为集中的歌唱问题,对于个体学生的个性问题却没时间一一检查和改正,这样一来难免有学生整节课都得不到老师的检查和评价,造成学生隔周才能得到老师的教导,从而间接缩短了学生原本就很少的声乐训练课时。而每一堂课中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却是上好声乐课的关键,因为到高三参加专业面试的是学生个人而不是一个班集体。由此可见,“大班教学”并非绝对地适合学生的声乐课。
三、声乐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现有的声乐教师都以“口传心授”这种方法来给学生传授歌唱技能和知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模仿,可以直接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而获得知识。但是“口传心授”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口传心授”者也就是我们声乐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演唱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科学性,从而使我们学生的发声器官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机能得到提高而不是损害。从目前各校实际情况看,特长班的声乐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大学期间不一定都主修声乐,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师总体较年轻化。并且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已经在各校出现: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弱,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就相对低些,结果必然是学生在高考专业面试中成绩不理想。反之,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强,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总是更高,高考专业面试通过率和面试成绩必然更好,但也会造成学生都想跟好老师学,导致能力强的老师超负荷工作的局面,让原本就有限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声乐是一门复杂、内在的艺术,它不像器乐那样具有很强的外在性。由于歌唱时发声器官的一系列活动情况和状态是没办法仅用眼睛来观察清楚的,它只能由一些外在的手段如用耳朵听音响效果、用手来感觉身体用力和呼吸情况、用眼来观察歌唱的外在状态等来检查歌唱时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且这种外在的检查手段只有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歌唱技巧的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再者,人的声带是非常“娇嫩”的东西,它不像乐器的某些零件一样,坏了可以重新安装和修理。一旦损害以后就几乎没有挽回的地步了。这种结果是我们老师和学习声乐的同学最不希望发生的。由此可见,“口传心授”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条件。
从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的入学条件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通过艺术高考来实现大学梦想,他们专业基础几乎为零,除了会唱一些通俗歌曲外,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基本不会。只有个别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就给我们音乐老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学生毕业后参加专业面试,大部分只能以声乐为考试主项,如果以器乐为主项,首轮初试就会被淘汰。因为以器乐为专业面试主项的考生,演奏水平都很高,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器乐,即我们所说的“童子功”。由此可见,要想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高考面试取得好成绩,只有从提高各校声乐教学水平着手了。
既然声乐课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如此重要,而现行声乐课教学模式又有很多弊端,那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进就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研组组长,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了一些解决声乐教学弊端的方法,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一、增加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
此建议是针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每周接受声乐训练课时太少而提出的(因为声乐是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参加专业面试的主要得分项)。我们知道,要学好知识,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保证。学习声乐量变是质变的重要前提,只有增加学生声乐训练课时,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歌唱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为将来顺利通过专业面试并取得高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当然此建议的前提是各校的声乐师资力量必须雄厚。
二、声乐课实行“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声乐课的特点,声乐课采取“小班制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从目前各校声乐师资来看,实行“一对一教学”是不可行的,一是各校师资不够,二是高中不等同于高等音乐院校,两者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声乐课只上“集体课”,教学效果又不理想,如何解决此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科学交叉的灵活教学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个人数为30人的音乐特长班为例,全班集中一起上声乐课人数就太多,效果肯定不好。把它分为两个班,每班15人,在同一个上课时间由两位专业老师在不同地点上课,就可以达到“小班制教学”的效果。演唱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课”,演唱个性问题采用“小组课”;低年级学生多用“集体课”,高年级学生多用“小组课”;“小组课”以唱法相同,音域相近,性别相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为宜。这样在不增加师资和课时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既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又可充分发挥全校音乐老师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三)积极为特长班声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声乐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和年轻化,必然导致声乐教学的不成熟性。所以提高专业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方法。如果一个声乐教师不了解又不能掌握发声规律,只局限在让人模仿自己歌唱,用缺乏科学根据的方法进行教学,我相信这种教学是不成功甚至是有害的。有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以能察觉学生的优缺点,他必须为学生的利益而充分熟悉声乐的科学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夸耀那些肤浅的学说或为了商业性的目的摆出浮夸的架势”。当然话说回来并不是要求我们特长班声乐教师个个都是歌唱家,但有一点确是肯定的,那就是都必须是正确的歌唱者,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歌唱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和演唱者,我深深知道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而且本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因此从特长班长远发展和科学育人的角度出发,真切希望学校领导能采取一些实际的举措,定期派遣音乐老师到专业音乐院校继续深造,努力为音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对于合唱的训练可以使得学生在对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声乐的具体意义,且还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高尚情操的培养,这一演唱方式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是社会中很大一部人的娱乐方式,所以,要想对合唱这一演唱方式进行合理的且科学的表达,就要充分的重视视唱练耳在合唱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独有的优势,而且更为准确的讲,对于视唱练耳的掌握水平的好坏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合唱的综合性水平,所以,对于视唱练耳的分析以及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首先对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而后对其在合唱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合唱中视唱练耳的应用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以及对策。
一、对于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发展一直在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直接使得合唱的事业也在逐渐的发展,而视唱练耳作为合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影响到合唱整体质量好坏的作用,所以,人们在进行合唱演练的过程中都会对其实现充分的重视,视唱练耳涵盖着听觉训练以及合唱训练这两大构成部分,由此可见,它是练耳以及视唱的合成,练耳一般情况下负责对于学习者的对于音乐节奏辨别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其音乐辨别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音乐的学习者能够给对音乐的印象加深,并提升对于音乐的记忆能力;而视唱则一般用来对乐谱所要求的曲调以及节奏亦或是音高等等方面实现良好的掌握。通过分析可知,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合唱的最为基础的构成因素,要想完成一个完整且高质量的合成就要对合唱构成队员的视唱练耳的能力实现切实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合唱的成功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1]。
二、当前合唱过程中对于视唱练耳的应用分析
随着合唱这一音乐应用模式被逐渐的推广以及应用,就使得人们逐步的对视唱练耳的应用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总现阶段人们对于其的重视一般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国在进行合唱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已经将视唱练耳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因为它是合唱过程中学生所必备的基础性的知识,甚至还有很多高校还对视唱练耳进行了专门的课程安排,这样就会为视唱练耳的学习更加增添一份切实的保障。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在对视唱练耳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视唱练耳对于合唱的作用,已经对其进行分析并研究,从而总结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以及途径,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并且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升[2]。
三、对于视唱练耳在合唱中的应用建议
(一)重视视唱练耳的作用
现阶段很多音乐人以及社会人士已经认识到了视唱练耳对于合唱的作用以及优势,并在这个逐渐被重视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学习,但是,仍旧有小部分人对视唱练耳的作用没有良好的认识和重视。那么,要想这一问题实现良好的解决,就要通过切实的手段以及途径来提升这些人对于视唱练耳的认识以及观念,并且帮助其树立一个良好的且科学的声乐学习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合唱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切实的提升,并且还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在对视唱练耳部分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充分的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对于视唱练耳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份切实的保障,而且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传授时还要避免急于求成给学生带来的负面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厌烦情绪,甚至是对于整个声乐知识的抵触心理,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发挥新课改的内容以及要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通过切实的途径提升学生对于视唱练耳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的音乐学习者也要对自身的价值观摆正,只有对视唱练耳、对合唱以及对声乐的认识具有正确性,才能提升自身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学习的兴趣,最终才能为以后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二)提升师资力量的专业性
现阶段的很多学校在对合唱的部分进行教学时,都具备专业的视唱练耳的教师,这样的方式可以为视唱练耳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而且也会为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改革以及优化提供切实的动力。虽说如此,依旧存在很多学校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力量出现不重视的现象,所以要想实现对合唱质量实现良好的保证,并且对视唱练耳这一重要的基础性音乐知识真正的融入到音乐学习者的头脑中,相关的院校就要对这一部分进行充分的重视,并可以通过优化师资力量、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的途径来提升院校内的对于视唱练耳知识以及音乐理论知识层次,在对音乐教师进行选择时就应当对其所具备的专业性、道德素质以及综合性的素质进行分析,通过切实的考核之后令其任职,这样就会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而在教授的过程中,也要对教师严格要求,可以通过切实的制度亦或是规章的要求,来使得教师良好的完成对于学生的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途径以及模式[4]。
四、结语
要想使得合唱的质量从整体上提升,那么就要重视其中的重要影响环节,级视唱练耳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对视唱练耳的能力的提升来提高合唱组成者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的辨识能力,通过对于视唱练耳这一发挥着基础作用因素的重视,从而不断地提升音乐学习者对于其的理解能力,对于合唱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不仅会很大程度的提升学习者的专业性,还会为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曼倚.高师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互助式训练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王士魁1964年出生于大连市,童年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让他学习手风琴、钢琴等乐器,这段辛苦学习的经历也为他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也凭借着良好的声乐天赋和自身的刻苦努力,考入了大连师范学校。在大学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王士魁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声乐知识,努力练习,很快成为同龄学生中的佼佼者。
毕业后,王士魁被分配到了一所小学做音乐老师,学生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唱歌好听、拉琴也好听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表现十分积极,可那个时候,音乐课只是不重要的过场课。在学校教书的日子里,王士魁思考了很多,对艺术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最终他做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放弃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去考高等音乐学府。几经努力,王士魁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霖教授。新起点,新高度,从这里王士魁正式开启了在音乐道路上的不懈追求。王士魁教授常常对人说:“成为金铁霖教授的学生,是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后,王士魁选择了留校任教。多年来,王士魁教授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教学一线,并多次在国内成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与专家课,先后出版《继承与借鉴》、《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浅谈民族声乐训练中的若干方法问题》、《全球化与中国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用哲学原理指导声乐教学》、《论个性化的声乐教学》、《论声乐表演人才的技能及素质培养》等一系列的论文及专著,为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评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先进教师”,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同时,他还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其中近百人分别在“文华奖”大赛、“金钟奖”大赛、CCTV青歌赛、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金唱片声乐大奖赛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并活跃于国内外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及晚会活动中。
从大学讲师到副教授,最终成为知名的声乐教授,王士魁教授一步一步,不断耕耘,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而今,王士魁教授仍旧不忘初衷,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带领着自己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向更高层迈进。
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受益匪浅
很多新鲜的元素尚在萌芽状态,在初露端倪的时候都显得弱不禁风,它们需要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才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对待事物如此,对待学生更是如此,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并体会声乐学习的乐趣,一直是王士魁教授思考的问题。
王士魁教授给学生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讲故事,例如《西游记》、杠杆原理、不少的潮流词汇,都成了他课堂上的“常客”,这么做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建立一种学习声乐的状态,用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学习,快速学习。例如,有一次他的一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气总是叹不下来,他就借鉴了一个故事:唐僧带领徒弟西天取经,一路谈笑风生,里面喉咙状态最好的是猪八戒,因为猪八戒喊“猴哥猴哥”的时候喉咙是最好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放松了,而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学生们在嬉笑中便掌握了重要的歌唱要领。王士魁教授说,这种方式叫做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实践中,有启才有发。王教授常常用小猫嗅鱼来比喻演唱哼鸣或鼻咽腔吸开的兴奋感觉。我们都知道小猫最爱吃鱼,而且它们的嗅觉非常敏锐。如果一只小猫闻到了不远处有咸鱼,一定会十分兴奋,然后调动全身的神经系统去寻找鱼,而这种状态恰好就是歌唱时所需要的全身积极兴奋的状态。
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王教授不断地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上是不可能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段和教法。但是在共性的审美上,你的教学方法,技术有没有达到一个标准,这是共性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探讨,看看用什么手段会更好一些。大家都在研究启发式教学,但是要看谁的方法更通俗易懂。学生一天一天在进步,这就要求老师要科研,要进步。”
好好做人,好好学艺
在大连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厅,王士魁教授的弟子们歌唱的一曲《感恩》,拉开了《中国音乐学院王士魁教授学生专场音乐会》的序幕:“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希望/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学生们动情的演唱,感动了现场的很多人,这首歌不仅仅是送给王教授的礼物,更是唱出了学生们的心声。
王士魁教授在教学上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他都一一过问,他麾下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王教授曾说过:“每一个学生,我都要清楚他的问题点,做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不仅要帮他们改正现有的毛病,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有一个很好的声音概念,有一个很流畅的作品演绎方式。”除了严格要求学生,王教授也不断地丰富自己,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时俱进。在他看来,如今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听”,而是更加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他们能够吸收和接纳很多的新思想,新事物,所以老师也要注重丰富自己,正如他自己说的“学生一天一天在进步,这就要求老师要科研,要进步”。
教学中的王士魁教授严厉而谨慎,但生活中的他却谦和幽默,总有着学者的谦逊和大师的微笑,与学生们亦师亦友。在他看来,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孩子,身上都带着他当年的影子,为了音乐梦想,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独自一人闯荡。因此,对每一个学生,王士魁教授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面对外向开朗的学生,他给出专业建议,无论是比赛还是演出,都给学生最优秀的指导;面对内向安静的学生,他积极的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能够逐渐的活跃起来,适应新的环境。王士魁教授的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也用自己的成绩给出了最好的回报。
王士魁教授常常教导学生说:“要学艺先做人。”因此,他在挑选学生时,除了注重学生们的嗓音条件,更注重学生的人品性格,在他看来,歌曲是否唱得好听,关键在于能不能从内心深处打动人,而如何打动人,就需要演唱者首先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平时的累积和沉淀。学艺简单,学做人很难,因此王教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上的培养,更是注重学生们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
教书、育人,听起来是两个词,但在王士魁教授的心中,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无论离开哪一个,人生的道路都不会完整。
继承与借鉴,让民族声乐走得更远
从一名民族声乐学生,到一位民族声乐教授,王士魁用两种不同的身份和眼光审视民族声乐的发展。学生时代,他看到的是恩师和前辈们对教学的孜孜不倦和对民族声乐的热爱执着。成为老师以后,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没有改变,但王士魁教授的眼光更是放在了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上,站得更高,也看得更远。
王士魁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曾提到“世界上只有一种唱法,就是科学唱法”。在科学演唱方法的指导下,各地区、各民族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声乐。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都是在科学唱法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所以,西方的美声唱法不但可以与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而且也只有把中西方的声乐技巧融汇贯通,中国民族声乐才能唱出“国际范儿,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虽然是民族音乐出身,但王士魁教授却从不排斥民族声乐借鉴西方的科学唱法,并通过总结彼此的异同,取长补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王士魁教授始终坚持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立足共性、强调个性,逐渐摸索并掌握了一条科学的教学之路。他积极探索符合声乐艺术发展规律、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提出了“中低声部民族化”、“声乐教学个性化”、“运用哲学原理教学”等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和指导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中国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具有重要意义。在声乐教学中,王士魁教授采用直线教学与辩证思维互补,理性思维与联想思维结合,运用灵活多变、形象、直观的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因材施教,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图示解析”、“灵性启发”、“捕捉闪光点”、“听觉引导”等多项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快速有效地解决声乐教学中诸多难题的同时,拓宽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手段,成果显著,赢得了声乐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为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与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士魁教授认为:“民族声乐是因为有了借鉴才有发展。”在多次的采访中,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认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经过了一段‘师夷长技’的借鉴阶段。如果用‘十字架’来比喻中国民族声乐,原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时候,‘横’长,‘纵’向是短的,而自从借鉴了西方的混合声技巧,从‘十字架’来说,中国民族声乐的‘纵’变长了,由此,民族声乐的音域也一天比一天宽广。”
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许多农村地区也开办了幼儿园,于是学前教育专业成为较为热门的一门专业,声乐集体课就是许多中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下设立的,主要注重幼师声乐素养的培养,对中职院校来说,在专业学习人数不断增多,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下,声乐集体课的设立是有助于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声乐集体课概述
在我国扩招的国家政策下,开办了许多中职院校,这些中职院校以培养能够参与工作第一线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在学前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前景下,这些中职院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由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口较多,能够教授的老师又出现短缺,在这种现状下,学前教育中原本一对一声乐教学不能实现,因此,出现了一对多这种集体声乐课程,在课程中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在以一对多集体授课为主的声乐课程中,也要求老师根据特殊情况穿插一对一、分组课等多种形式。
二、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的专业中,声乐课程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出的幼儿教师要面对的是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幼儿,对他们而言,声乐教育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也能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体会,但是面对学前教育中师资力量短缺和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现象,在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是极为有必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机构,它所培养出的人才要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而声乐作为我们生活和新课程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教师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声乐集体课要求对培养出的声乐人才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对于声乐要具有演唱的能力,二是要在声乐基础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具备为别人讲解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把握
声乐集体课能够对全部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中职院校的,他们没有进行过高中教育,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基础能力水平较弱,在之前他们也没有对声乐进行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他们作为初学者,声乐知识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陌生,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集体课程的设立,让老师利用各种新媒体和课堂教育进行有关声乐的基础知识教育,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的声乐专业学习和应用。
3、有利于相关教学进度的完成
声乐集体课的设立是以一对多的讲授方式进行实施的,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设立,声乐集体课能够在增加讲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声乐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总体来说较短,集体课的开设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力增加学习的内容、增强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专业知识中相关教学进度的完成。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学习,声乐本身也具有愉悦性和乐趣性,许多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很多天生具有好嗓音、好乐感的学生,老师根据他们不同特征进行不同指导,让他们发挥特长,让学生在集体课上放松心情、锻炼胆量进行表演,通过声乐集体课程的充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对乐理知识枯燥感的体验。
5、有利于加快相关师资力量培养
中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会直接进入岗位,通过声乐集体课的开设,通过理、乐、曲、谱、舞蹈等不同内容的集体授课,让学生在整体上对声乐有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不断关注重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上对声乐有关的艺术人才产生了很大需求,在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能够加快有关艺术人才及教师的培养,缓解社会压力,提高与声乐有关师资力量的培养。
三、如何给中职学生上好声乐集体课
针对上述所说的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的重要性,中职学院及老师应该怎样做使声乐集体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何在最大效率上给中职学生进行声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热爱的兴趣基础上增强学习效率是每个中职院校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做提出建议。
1、要依据学生特点注重选曲
中职院校一般对学生设立的是三年制的课程,面对声乐不同专业的学生,老师应该学会在教授中按学生特点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乐曲进行讲授,例如面对中职院校中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毕业后就会走上幼师岗位,面对的是年龄小的幼儿,针对这一专业,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选择的乐曲应以儿歌为主,教授他们一些简单、欢快、节奏性强的乐曲。
2、要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兴趣
学生在对声乐集体课的学习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应用于实践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应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态度,教师也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用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乐曲表达的感情和呈现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从心底产生兴趣。
3、要进行正确讲授提升效率
声乐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面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提供正确的音乐知识和发音方式,最先让学生对乐曲知识有对错的辨别认识,通过基础能力培养上的模仿提高学习效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学习的认识态度也不够准确,老师也应通过集体教学外对个别人进行适时的单独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4、要合理评价注重讨论反馈
声乐知识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要进行多种方式的考察,注重实践能力的考察,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岗位中真正发挥所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对学生每一阶段的把握进行及时讨论,并利用集体课堂进行讨论,加以鼓励,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能够增加兴趣,对老师反馈的内容做出反应,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开课讲授中,教师作为教授和参与的主体,要根据学生在难易度适中的选曲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要正确的对概念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评价,在这几种原则的相互结合作用下,以少的师资力量达到最大化的学生声乐素质培养,为我国幼师队伍培养优秀的具有声乐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丹.声乐集体课教学实验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2).
[2]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李莉.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声乐集体课教学之我见[J].时代文学,2012,(6).
随着高校教育的扩张,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声乐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量迅速增长。教育界对声乐教育的关注强度不断增大,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管理能否适应时展,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等师范声乐专业学生的能力以及就业。
一、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现状
1.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扩招,降低了录取分数线以及生源质量的标准,因而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自觉性较低、悟性差的学生就会加入高等学府,这必然使得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系新生整体素质水平下降,无形中增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2.教学理念落后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扩招,使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技能授课方式不再适用。教师授课方式转变为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往往会对这种被动式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亦会降低,尤其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天赋的发挥。其次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声乐专业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又会加深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落实“新课标”“高等师范院声乐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的理念。
3.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等师范院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数与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变少,交流时间大大降低,个别辅导的可能性很小,老师在教授音乐技能时处于主导位置。一些声乐教师受自身素质所限,对声乐的理解不够深刻充分,缺乏正确的艺术理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讲解得很透彻,学生领悟到的必然很少,“大众教育”的质量势必降低。声乐教育专业主要依靠听觉来进行学习领悟,声乐教师的听觉敏锐与否制约着其教学水平,如果不能够准确判断学生发声的音准、气息、节奏、声色等,并及时进行指导强化,那么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甚至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二、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改革建议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育管理服务于教育培养目标。在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全方面发展的具有综合实力的音乐师资人才,而非仅仅是几个专业的声乐表演者。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培养注重艺术表演,并不符合现代的声乐教育要求。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应该正确定位学生基础知识,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师范基本功的培养,例如教学方法、声乐观念、讲解能力以及示范演绎能力等。此外,还应兼顾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
2.优化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是声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声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歌唱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分析理解能力。应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声乐的机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要综合配置声乐技能课程,开设小组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教育质量;增加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增加学生接触声乐知识的机会,以利于个性化发展。
3.改变教学手段
以教学媒体完善教育教学的途径,发挥互联网信息资源大的优势,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自己院校的音乐数据库,优化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免费分享给学生,增加其接触音乐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教师网络化教育的意识,并为其配备网络教学设施。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声乐教育质量。
总之,笔者通过分析传统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教育管理改善措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新型高师声乐教学方式并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转变教学导向,注重实践环节,注重科研能力和加强师资建设等。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方法。
二、将大专院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的途径第一,不断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各大专院校在对新教师的考核中要严格把关,并对新进教师和在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大大专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做好各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逐渐提高整个院校学生的声乐素质。大专院校的学生和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声乐的知识基础和对声乐文化的了解情况都较弱。但是,这些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对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增加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乐的反复训练次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让学习的知识能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障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掌握。第三,大专院校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声乐教材。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也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做好教学评价,为学生做好学习成长记录,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表现,做好对比性的工作,使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经验,逐步看到学生的进步。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包括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不断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采用恩威并施、奖惩分明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对舞台表演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