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共管理的途径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8: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管理的途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共管理的途径

篇(1)

关键词 公共行政 管理途径 法律途径

一、公共行政发展的脉络及三种研究途径

1.公共行政发展的脉络

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脉络虽表述不同,但大体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出与创立时期。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行政学应运而生。第二阶段是行政学的正统时期。这一时期认为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第三阶段是批判与转变时期。国家开始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干预,行政学也进入了不断深化改革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行政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的行政学由纯理论的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第五阶段是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由美国青年行政学者发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得到发扬光大。第六阶段是总结与探索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共行政学开始了对本学科历史发展的回顾和反思。一场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标志的大幅度行政改革在美国等多个国家开展。此外,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至今仍非常值得学术界的探讨。

2.管理、政治、法律三种研究途径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认为公共行政从来不是一个同质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途径是多元的,这产生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存在三种途径,即管理、政治和法律。管理途径已发展为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两种思路。根据传统管理途径,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率、效能及经济最大化。新公共管理途径的基本价值观强调成本――效益及顾客回应性。这一途径主要是改革原有的旧模式,以期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公共行政的政治途径强调的价值是“代表性”“政治回应”“责任”等。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主要是将公共行政看做特定环境中应用法律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强调法治,这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价值:“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权、公平、诚实。

二、公共行政中管理途径与法律途径的冲突

在公共行政的三种视角中,管理视角和法律视角的价值观最为相对,管理途径强调效率,而法律途径则强调公平,两种途径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组织结构方面的冲突

传统管理途径主张公共部门应采取官僚制组织结构,以专业化分工、统一指挥与协调达到高效目的。新公共管理途径主张组织结构应整合组织内部的各项行动并尽量授权给各分工单位,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和自主性。而在法律的视野中,公共行政研究强调行使裁决功能的行政机构必须有大的独立性,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

2.人事行政方面的冲突

管理途径的人事行政主张人事工作应促使效率、经济的最大化。其假设是公共服务应非政治化,像企业一样运作。而法律途径则高度重视求职者的权利和自由,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宪法关系置于公共机构雇佣关系之上,强调公平平等程序的必要和法律平等保护的需要。

3.预算和财政方面的冲突

传统管理观点尝试发展一种预算途径,来提升经济、管理效能的价值,寻求以预算来削弱浪费、强化对政府运作的管理控制。新公共管理以市场力量为手段,强调绩效和顾客的回应,例如新绩效预算。而法律途径则保护宪法的完整性和个人权利,确保人人在法律之下有同等保障,以及改善程序正义及公平性。

4.政策分析与执行评估的冲突

传统管理观点强调政策执行的效率、效能,偏好政策执行的评估技术并主张行政机关要控制调查过程。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应该安排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不应该自己直接提供服务。法律关注的焦点在于宪法的完整性、公平、以及个体权利的保护,主张向行政服务的接受者、行政管制的对象提供程序上的保障,以防止权益受到损害。

三、公共行政中管理途径与法律途径冲突的规制

1.整合两种研究途径,进行全面分析

罗森布鲁姆曾经说,“尽管不同途径的价值和主张是冲突的,但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正是公共行政艺术的精髓所在。”管理与法律所代表的价值对于公共行政同等重要,处于并列地位,单独强调某种价值诉求都是片面的。这种价值诉求的冲突从理论上表现了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困境。这里说的整合并不是融合两者的矛盾,而是运用两种视角去全面的看问题。

2.重视法律途径的应用

以往的实践经验中,管理途径更受人们重视。管理途径强调行政理性、效率、效能等工具理性的价值。不可否认,它对公共行政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另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管理途径忽略了民主的基本价值。因此,在以后的治理实践中要更推崇将法律途径纳入研究视角中,强调“法律继续为公共行政之核心议题”。

3.承认其根本冲突,并以权变的思想去解决具体问题

行政管理者必须承认两价值诉求的差异,不能盲目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两途径的并无高低之分,也不能做出先后的价值排序,因而整合两种途径的有效方法还在于对每一种研究途径的适用条件、背景作更详细的分析。以权变的思想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罗森布鲁姆在书中曾指出,当涉及灾难的预防时,适合管理途径;当涉及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时,适合法律途径的分析。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基于现实的角度来说,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相关政策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对其也是较为重视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对此想充分地凸显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自身作用。就要对其进行系统探究。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链构建

公共组织的首要目的就是为相关社会及成员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组织的主体就是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其主要管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方式对其进行制约。进而增强其工作质量与效果。这些相关工作成果的融合就是公共组织自身的内部价值:当公共组织将内在的价值提供给相关社会成员的时候,就是其外部价值体现。对此要想充分地增强相关公共组织成员的内在工作价值与能力。凸显其自身价值。就要将各种价值有效地集合起来,进而构建一个相对完善、高效以及持续的外部价值系统,这也是现阶段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所在。也就是说,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价值,要对其个人与工作价值、组织以及外部价值等整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的价值体系,促进其良性循环,这也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系统的着力点与根本目标。

具体来说。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共同构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以及价值分配。其中价值创造系统就是基于公共组织的相关成员对自身价值的持续稳定提升:在公共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为社会相关部门提供更具价值的相关公共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价值评价系统就是对公共组织内部的相关组织与成员自身的价值以及工作价值的总量进行系统的评价,进而为价值的增长与创造提供一个系统的制度与约束。价值分配系统就是基于具体的价值评价数据与相关结果。对相关公共组织内部的相关组织与成员的自身价值及其工作价值的总和进行回报与激励,进而为相关价值的创造提供优质的激励制度。人力资源自身的价值链与其相关循环就是指价值创造系统、价值评价系统以及价值分配系统的有效融合及良性循环。在其持续稳定地增强内部价值的工作中,为外部相关方面提供各种高效以及优质特征的产品及相关服务。

对于以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的构建与公共组织的具体应用与实施并没有冲突,虽然在实际中企业与相关公共组织存在功利性的区别,但是从本质来说,组织的意义是相同的。相关人力资源的主体意义与管理宗旨等内容都是相同的,也就是f其存续的价值内涵是一致的。基于此种因素,构建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是必要的,是现代公共组织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与意义。也是现代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系统构建的基础框架。

二、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价值创造体系

在现实中。相关公共组织的价值创造系统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公共组织相关价值创造理念。也就是价值创造的原因。在实践中对应的是相关组织文化构建及设置问题:价值创造中的核心价值观要起到引导作用。基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激发整体的创造价值。组织文化以及相关氛围的构建是一种价值创新的生产力。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创造因素,也是相关组织人员的主要约束能力。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就是将组织相关成员的价值与创造内容融合起来,继而凝聚起内在核心。这整个过程就是对相关组织文化弘扬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与前提。

其次,价值创造以及定位问题,就是对相关公共组织自身价值的构建过程中,对其重要程度及其价值的共享程度进行确定与管理。基于一般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其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系统理论依据作用,是价值评价和分配的基础。如果我们说全体组织工作人员构建了系统的公共组织整体价值,那么通过平均的方式对具体价值进行平均分配是一种符合情理的方式。在组织的构建过程中。不否认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贡献与价值。但是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对组织的整体价值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对此要进行系统的界定。对具体职位的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开发重点要进行精准的定位。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基于公共组织自身职位评价系统开展的。通过具体的制度对相关职位的具体职责以及具体的价值贡献进行考量,根据具体的制度对不同职位的具体职责以及相关价值进行评断,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一。

最后,相关工作人员的聘任以及培训工作内容,利用具有实践经验的雇员进行招聘和培训工作,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收能力,继而解决相关招聘问题。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才都是稀缺资源,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要构建系统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完善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模式。是现阶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是现阶段组织成员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整体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构建一个持续的、稳定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才可以真正的凸显其整体价值。

三、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价值评价体系

在现阶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地挖掘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及潜力。保证员工可以持续稳定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继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就是绩效管理问题,主要涵盖了相关计划的制订、实际组织氛围的优化,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能力的强化以及系统的任职资格体系构建。

第二,对实际的价值创造成果进行系统的评价。也就是说要对具体的工作人员自身创造价值进行科学系统的评判。主要就是利用绩效评价方式对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对其发挥的价值以及贡献给予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明确方向。为相关价值分配以及工作开展提供各项依据与参考。进而构建系统的绩效以及回报系统。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系统的价值评价系统,通过传统的人事考核方式开展工作。这种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形式。导致了相关公共组织价值分配等方面的扭曲等问题,导致各种效率低下问题的凸显,进而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同时,在实际的公共组织中,如果单一的面向工作人员开展绩效考核是与实际需求相脱离的。因为公共组织自身的价值相对个体的价值来说更为重要,主要就是因为公共组织的相关价值创造的过程与具体的价值创造结果的作用是相同的。要想保证整个公共组织整体价值,也就是外部价值的持续最大化。就要构建系统的价值评价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发挥绩效管理的整体效能。

第三,相关工作人员认知资格评价系统的构建。在公共组织中构建系统的认知资格对其自身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任职资格反映工作人员在相关工作范围内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是其综合素质能力的证明。利用相关认知资格评价系统,给予职业标准约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明确开展方向。根据相关职业程序与标准对其进行管理。可以稳定地提升相关工作成员以及队伍整体的工作绩效。

四、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价值分配体系

第一,回报价值问题。在进行价值分配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科学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自身的价值创造因素进行鼓励与激励。在相关公共组织自身的价值分配系统中,要解决的就是制定科学的回报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自身的回报问题进行科学评判,进而全面实现优质的人力资源以及相关价值行为的激励。对此,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公共组织相关薪酬政策开展。在实践中。薪酬政策是一种有选择的行动。在进行相关回报以及激励的过程中,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人员,要对其具体的工作价值、学历以及职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要保证价值分配是公平合理的。是基于员工整体价值系统构建的,对此工作人员才会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绩效结果以及工作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74-01

土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对整个工程造价以及项目投资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影响着建筑企业的行业形象与市场竞争优势等。其一,对土建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资源、建筑机械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对于降低投入成本,节约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够加强对土建工程造价的合理管理。其二,施工现场毫无秩序,所有施工材料、建筑器材等乱摆乱放,施工人员存在着不合理的配置情况,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对土建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则能够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性,保障顺利施工,从而提高建筑企业在同行中的形象,进而提高施工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建设场地管控工作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管控人员的素养不高,安全思想较低

建设速率和项目资金的投入,都会受到场地的安全先现象的干扰,但是从具体点状态中我们发现,安全是我们经常性的容易忽视的要素。所以,设置综合化的管控体系,是当前建设场地的建设安全活动的重点内容,将安全思想带给所有的场地之中的工作者是我们要积极分析的内容。建设场地的管控活动规定工作者的素养要优秀,不过目前的行业发展速率非常迅猛,管控体系不合理,工作者不能够合乎行业的发展规定,此时就会导致很多的不安全的问题发生。安全建设是当前场地管控的关键点,工作者的安全思想太差,导致土建项目无法受到保证,其体现出来的是建设场地的管控体系不完善,进而就干扰到场地管控的品质以及安全性。

1.2 不具有合理的材料管控模式

此类项目的建设场地使用到的材料种类非常多,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工作者对于物质的供应和放置等未开展综合化的类型划分,此时导致一些材料互相的干扰,进而发生了浪费问题。同时在这些步骤之中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存在,进而对建设品质产生非常大的干扰,提升了项目的成本。所以,要积极的对材料开展管控活动 。

1.3 建设场地不具有品质和技术管控的措施

建设场地不具有品质层次中的管控措施,关键的体现为土建的实体以及尺寸等等的要素不合乎品质管控的标准,项目存在缝隙问题。在技术管控有关的层次中,建设场地中缺少专业的管控工作者,经常性的会发生一些不良现象,对于全新的物质和技术不是很了解,责任意识太差,此时使得场地的管控活动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 。

1.4 对工作者开展的管控活动有很大的难度,暂时性的用电项目掌控不好

在建设项目的建设场地,工作者的总数非常多,要面对非常多的建设步骤,此时就使得管控很困难。一般是因为个别工作者的建设不合理,使得建设的安全以及品质无法维护好。所以,要积极的开展建设安全工作,确保建设步骤合理,就要对工作者开展管控活动。

因为这类项目的建设场地之中,存在一些短暂的用电行为。所以,很多的建设场地在暂时性的用电的时候不具有综合化的部署方针,技术方法也不合理,建设场地的工作者不具有自我保护的思想,使用不专业的工作者对线路和装置等进行拆装活动,此时就导致建设场地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

2、提高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2.1施工过程中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全面把控整体的施工状况。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了这个队伍,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工程质量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所以,如何提高土建施工人员的素质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一定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都是很有效果的办法。另外在土建现场施工中,对于施工前中后期全方位掌控,确定每个阶段的管理重心。施工前的重心就是完成所有准备工作,避免遗漏情况的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选用和质量监管相关的手段;施工后质量控制就是对材料进行验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和评定标准。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项目的整体质量,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场地,结合现阶段我国材料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做到以上几点方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协调好土建施工现场各个方面的关系

对于土建工程的技术问题,应当重视图纸的重要意义,深化图纸设计的质量,对于各种技术性问题,多是跟设计有关,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此方面多加强沟通和协调,遇到问题,认真落实。不仅在技术上要下足功夫,在管理制度上也应强化各方配合,土建工程的项目经理以及甲方应对工程进行统一领导,专人进行指挥,保证工作的的协调开展。作为管理层应当对工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都符合施工要求,保证施工队伍能够全面统筹,上下施工环节之间衔接到位,没有任何差池。还可以在土建工程建设中建立协调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协调会议,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在土建工程中,对于有些工程部位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成立专门的协调会,保证施工队伍在施工前能够明白其施工的目标和责任,并且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应有明确的掌握。

2.3 不断深化土建施工现场的技术及安全管理

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强化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完善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聘用标准。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可以优先选用那些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以及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在土建工程安全施工中,最根本的前提就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参照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在施工人员的选择上,要按照高素质和高安全意识的标准进行。土建施工单位还应该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施工实际的安全守则,规范整个施工流程,保证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

2.4 严格控制进场的土建材料,管理好机械设备

我国对于土建工程中使用的建设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和各种配件已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管控。所以为了保证土建施工的工程质量,在对材料、设备以及构件在采购环节就应当严格把控,对于检测以及运输环节都应当详细记录在案。现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材料供应商采取“送货上门”或者“回扣销售”等措施,在这样的利益诱惑下,采购人员在进行建筑材料设备采购时必须把好关。对于材料设备的供应商在选择时,应多对比几家,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全面的掌握,一定要选择那些具有国家许可证和资金保证的商家。如果是自由采购就应当选择那些社会信誉比较好的厂家。这对于施工材料的成本既是一种有效控制,也是一种有效保证。

3、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多建精品工程,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随时做好准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篇(4)

1、对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是材料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重视材料质量的自觉性,增加业务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施工材料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比重。

2、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找漏洞,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

3、材料进场控制。根据设计文件对于基层、面层和其他部位材料的级配要求,严格制定备料计划,尽快确定各层次目标配合比来指导备料工作。材料采购要遵循“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原则。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 最大限度地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运输、进场和储备,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还要避免材料反复倒运。材料的信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材料数量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二、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试验段

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 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 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是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主流。目前高等级公路的招投标中,对设备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求有完整的机械配制。道路施工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期又相对短,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那种大而全的设备管理概念应该淘汰,关键是投资大型关键设备。当然设备的管理还需要立足于现有设备,发挥其最大效能,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2、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3、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随时排除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四、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 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旗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 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1、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2、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五、搞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 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导致工程干的越多亏得越大。为此,要注意抓好 以下工作。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在约束下进行。

2、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对照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应对措施。

4、单位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 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5、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六、结束语

总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公路施工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不管怎样都是公路施工企业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所以,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每一个公路施工企业的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施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传德. 公路建造师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54-287.

篇(5)

在图书馆中经常出现读者因寻找文献资源而来回奔波于各个期刊阅览室,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目标,读者不满意度非常高。想确保图书馆的阅览环境和读者的身心健康,需要提高图书馆期刊资源的管理质量,要求工作人员对期刊文献有足够的了解,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先进的管理。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更快的调整。

一、期刊阅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馆藏期刊资源匮乏

目前有公共图书馆期刊采购资金不合理现象,期刊、报纸和期刊进行支出的比例较小,在公共图书馆的期刊阅读资源相对较少,资源供应不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2.读者兴趣不大

在订阅期刊时对期刊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与读者密切相关。通常认购期刊的工作是由图书馆期刊部的负责人负责,必然带来文化的爱好和个人的主观因素,存在选择的限制性。一些图书馆缺乏选择性,学术期刊较多,读者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多,期刊的调查系统却仍存在不完善的现象。

3.期刊破坏现象严重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期刊,大多数图书馆选择开架借阅,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期刊管理带来影响,比如期刊的完整性等收到影响,同时不按时归还等现象也影响其他读者的查找和阅读。

二、期刊阅览管理的现状

1.阅读的数量越来越少。因为网络带来的方便,很多人都选择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包括新闻等,直接用手机或电脑取代报纸进行阅读。随着电子期刊发展,因其尺寸小的优势,更容易获得读者的青睐,期刊阅读越来越少。

2.管理模式不适当。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期刊阅览室图书收藏,包括电子期刊,对期刊进行管理时传统的印刷和电子期刊的都由专门的部门管理,因此,两种类型的期刊管理中出现分离。在浪费工作人员时间的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时间。

3.管理水平不高。期刊阅览室和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自身素质不适应最新的信息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落后,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三、提高期刊阅读的途径

1.合理确定期刊

1.1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安静,整洁,提高读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尤其是在期刊和报纸阅览室,桌椅要选择绿色,适当的配备绿植,释放有益身体健康的气体。

1.2对期刊进行分类,科学的期刊显示规则,尽可能为读者考虑,科学设置,同时在阅览室布置时充分考虑采光和通风,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2.采购图书时要合理

2.1在采购前进行新的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以防止购买的盲目性,提高期刊的使用效率,有针对性对期刊和报纸等进行采购。如读者比较关注的《参考消息》,应根据读者兴趣选择期刊和报纸,最大限度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2.2缩短处理时间,可以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对于报纸和期刊,尤其是报纸的时效性,制定相应的规则约束,以保证报纸及时处理。因此,必须根据新时期图书馆要求对报纸期刊进行分类,登记,并尽快记录后陈列在货架上,以方便读者阅读。

3.搞好期刊的开发与利用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期刊和书籍,很容易隐藏,其仅限于原始形式的现象,文件传输距离远,很难实现自动化管理。图书馆应以开发期刊信息资源为核心,对于很多过时的被读者遗忘的期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期刊资源优势,保证期刊的充分利用。

对于馆内现有的期刊,针对年限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就对期刊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核心与非核心期刊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划分,对于已经过期的期刊,应集中陈列在一起。集中利用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多的采?{读者的意见,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4.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管理

员工应积极主动地与读者进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注意观察读者的阅读特点,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了解新时期读者阅读的“主题”或“知识”,以及信息的主要需求,需要经常与读者进行互动,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服务。如阅读报纸的读者需要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但不幸的是,当时的报纸是有时间约束的,员工可以通过一个电子公告板,根据目前的每日报告,然后下载,为读者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

5.和读者保持友好关系

工作人员和读者,要长期保持友好的关系,这不仅提高了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心,也方便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方便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个性化管理。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有助于读者在心理上增加阅读兴趣,同时有助于读者保持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加强读者与专家的交流,方便使读者了解专家的意见,仔细聆听并接受他们,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6.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取决于人,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懂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针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管理,我们应该维护和部署高级人才,通过职业培训、学习、访问学者,交流学习间接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同时积极培养骨干,并带动图书馆员,使他们共同的进步。由于工作的需要,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发展年轻员工,成为相关的专业性工作人员,在期刊管理中对读者是有益的。

7.充分利用资源

为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对期刊订阅必须有更多的选择。在图书馆中,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例如,有选择地复制期刊订购,以完整的有序链接,尽可能避免高价格和低利用率的期刊订购,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确保满足读者的需要。由期刊馆员根据不同的厚度完成装订发表,进而节约成本,这样的办法是非常有益的。

8.提高期刊架放置的方便性

篇(6)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建筑行业也开始步入到了快速发展的列车轨道上来,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此,强化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对于企业投入成本的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命之源。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也日趋智能化、复杂化,这些因素都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对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将各项要是统一、协调,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下。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坚持的原则以及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探讨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坚持的原则。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质量原则。质量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质量的好坏与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此,强化质量管理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应尽的义务。第二,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对此,我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将安全施工放在第一位,确保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第三,坚持服务的原则。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而业主则关注的是工程的质量,因此,对实际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是把对业主的服务原则作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将服务原则贯穿于整个工程中。尽管我们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对每道工序都进行质量控制,但是因为工序繁琐复杂,导致在实际的管理中仍存在着漏洞。

其次,我们再来探讨下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知道,工程质量的好坏,事关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效益。总之,建筑企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并且也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同。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完善和解决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是私营模式,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跟不上建筑行业飞快发展,导致管理工作出现一些困难,有时会有管理不到位、违纪、豆腐渣工程等出现,因此,应该加强并完善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有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其二,有利于领域间的工作交流。众所周知,搞好各个领域之间的互通协作关系,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2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要求我们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以及工期管理等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下,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建筑工程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且广大消费者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所购买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其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其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工作开展中需要建立管理监管体系并逐渐加强完善,建设工程中加强监管,避免出现不合格情况,有监理单位参与的项目,同样需要对工程项目加强监管。其次,要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工期长、环境复杂及参与人员多等因素,安全管理难度大。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对安全事故多发的设施进行严格的检查,严格按规范操作,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人员应熟悉安全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特殊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并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2)成本和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也是一个建设单位盈利的关键。成本管理与工程进度的管理控制是分不开的,进度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目标。进度管理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制定有效的进度控制计划。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始终,因此,我们作为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中一定要将各方面因素协调好,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水利工程关系民生,其在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水利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也就是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评估、招标等方面,具体如下。

(1)水利工程评估

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还应积极将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在进行水利工程评估时,应有确切可行的依据。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等对评估过程进行了规范,但在实际评估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中,很少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大部分工程拟定之后直接交给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导致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方面就已存在严重问题。

(2)水利工程招标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招标方面,国家同样出台了法律、法规等进行合理规范。但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存在了许多违规、违法操作行为。特别是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招标暗箱操作化,没有对竞标单位施工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批,而是依靠人情、面子等进行招标。不仅严重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选择不出最具实力的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还对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2. 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队伍以及监理两方面。

(1)工程施工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会在原材料、半生品或配件等方面偷工减料,严重不符施工设计中具体的施工标准。有的施工单位在软硬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施工设备缺乏,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不科学、规范。导致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监管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民工组成的施工队伍,由于缺乏统一的技能培训、安全常识教育等,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进行规范操作。在不能保证质量的同时,还极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

(2)工程施工监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公司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导致许多监理人员没有良好的监理控制能力,对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规范操作没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不能完整的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甚至出现一些欺骗行为,这些情况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作用。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力度

(1)规范水利工程设计审批程序

对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审批时,应保证其已经经过全面、科学评估。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监理人员应在施工设计上进行签名。除此之外,还应对评估材料、设计图稿等进行仔细、认真、严格审批,保证其设计图纸不存在质量问题等。同时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将所有存于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员意识到树立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依法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审批。

(2)严格执行水利工程招标制度

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或是违规操作等行为,导致许多有实力的建筑企业不能进行施工建设,致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对此,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严格执行水利工程招标准则,严格审批施工单位的投标资质。对于那些没有拥有先进的施工技术、专业的施工人员、充足的施工设备的施工企业,严格控制其进行竞标。同时在竞标工程中,禁止行政干预,不得相关领导插手招标事项。对招标事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防止出现串标、抬标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对取得工程的施工单位,应严格禁止其出现转标、主体工程分包等,从根本上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水平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最主要的环节,一般水利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多存在于施工阶段。对此,应充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除了对参加一线施工的人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施工人员专业的施工技能、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安全保护意识之外,还应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监管制度。通过施工人员初查、施工小组复查、施工企业最终的质量管理制度,促使施工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落实责任。在进行施工人员初查、施工小组复查环节之后,对相关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填报,并将其送至工程指挥部进行最终复验。保证前一环节质量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下一环节不得进行。

同时要积极发挥监理人员的积极作用。监理人员的选择标准首先应是具有控制能力,对各个工序具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监理过程中,应先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进行一定的认定。如果存在问题,应令其整改之后再进行。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施工单位,则拒签开工令。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监督及检查,特别是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验收和质量评定。

3. 增强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管理能力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自觉对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以便符合施工质量设计要求。对于那些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能充分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展的,相关监理部门或是监管人员应督促其尽快建立起科学、长效的质量监管体制,从而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三、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与分解,制定出性质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力度,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水平,增强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质量,使之造福于后代。

参考文献

[1] 金远鑫,王宏远.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J]. 民营科技. 2012(03)

篇(8)

时间管理是有目标地应用可靠的技巧,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时间投入与目标相关的工作,达到“三效”,即效果、效率、效能。效果,是确定的期待结果;效率,是用最小的代价或花费所获得的结果;效能,是用最小的代价或花费,获得最佳的期待结果。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制定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

做正确的事情,胜于正确地做事情。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这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牢记的原则。把事情做对,是保持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关键。而把事情做好,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如果方向错了,工作效率越高,偏离组织目标越远。节省时间最重要的是找准方向。目标在东方,我们却朝向西方,速度越快,浪费的时间就越多。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方法好,时间就用的少,方法不好,时间就用的多。

图书馆一定要制定长、中、短期计划与规划,要制定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性长期规划是管理的必要程序之一。此规划通常也称作战略计划,一般是对今后3至10年所做的长远打算。它考虑的是机构将采取哪些步骤,如何取得预期的变化和效果。有专家给战略计划下的定义是:通过规划在给定的一段时期内,机构将通过哪些行动步骤改变现状,达到期望的目的。相比之下,短期计划覆盖的时间范围比较小,比如今后一两年、年度预算、设施更新计划、某项特定业务的开发计划——如网上搜索服务上马计划,都属于短期计划的例子。

制定战略计划的动机很多。它可以是寻求改变机构的发展方向,把资源(人力、经费等)转移到更重要的项目上、获取更佳的决策信息、优化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好地了解周遭环境变化,制定现实的、可能实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刺激一个“疲软”的机构等等。通过制定战略计划,机构希望明确自身的意图,确定方向和发展重点,提供一个制定政策和决策的框架,帮助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识别关键问题和局限因素,收集关键性的决策信息。图书馆则可以更紧密地和机构的使命及各项业务相结合,通过服务用户和机构,展示信息带来的优势和对生产力的促进,使自己成为重要的团队成员。

二、不要忙于其他事物而偏离组织目标

有些图书馆管理者和馆员,长期从事与图书馆无关的业务和事务,偏离了图书馆的目标。使图书馆非常珍贵的资源用于非相关的领域,消耗了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在参加这些活动之后,在图书馆管理和工作方面会显得力不从心,出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错位,最终造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难以双赢。

三、要合理安排,劳逸结合

图书馆要合理安排馆员的作息时间,要劳逸结合。在辛苦工作的情况下,要保证馆员的休息时间。要给馆员提供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馆员工作,不重视馆员的健康,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四、认识和把握时间的价值性

时间是具有价值性的。时间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具有很大的差别,它不仅可以浪费而且可以消费。对于节约时间、效率高的管理者,其时间价值就大,对于浪费时间、效率低的管理者,其时间价值就小。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通过精心计划和安排实践活动的各个步骤,科学地确定每一工作阶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恰当地做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连接,努力协调各个管理要素之间的时空结构和相互关系,都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更好地节约时间,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使时间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

在管理当中时间是有成本的。馆员在图书馆的工作时间,是图书馆以支付工资和各种福利的方式换来的。馆员把自己的时间以上述方式交换给图书馆,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可能再同时在另一个单位的另一个岗位工作。即使馆员在图书馆做的是极其少的工作,因为他放弃了可以从事更好的职业或更多赚钱的机会,图书馆也应该尊重他的劳动和奉献。而不应该因为他的平凡的岗位和有时微不足道的业绩,而轻视甚至蔑视他。

五、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善于管理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时间就是管理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会产生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结果,也最节省时间。反之,不良情绪产生错误的行为,导致错误的结果,也就浪费了时间。有一位馆员因为晋升高级职称,受到了些许不公对待,她好几年情绪不佳,直至评了副高才得以好转。当时的情景简直像是剧情,见人就要诉说,甚至声泪俱下。还有一位馆员,因为评副高职称,他做了许多违心的事情。在几年当中,情绪不好,于是就苦了到馆读者,也拖累了其他馆员。聪明的管理者,应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善解人意。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不留后患,馆员情绪好了,才有好的服务态度,才有好的工作质量,才会节省时间。

六、设置并管好公共图书馆自由时间

所谓自由时间,是指容许员工在上班时间段以内,抽出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自由时间又叫“自控时间”。所谓图书馆“自由时间”管理,是指图书馆领导拿出一部分工作时间完全交给图书馆员自己自由支配。则可以从这些自由员工的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新的创意的商业计划。

自由时间制度,一般来说在采编等不接触读者的部门比较容易实行。大不了到了一定的时间段,宣布休息一会儿就是了。流通阅览等部门接触读者的工作岗位,一般很难设置自由时间。因为工作性质所决定,馆员要面对并服务读者,是不允许脱离岗位的。也就是说所谓守摊的,离不开。譬如阅览室看门人,就不能离开。流通办借还书手续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这方面。这就要采取灵活的办法,在作息制度安排上想办法,使其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或者,多安排一些人手,大家轮流休息一些时段。在休息时段,可以自由支配。还可以奖励一定的时间,让其休假.或进修、学习等等。还有些工作岗位,譬如说在书库取书的岗位,在没有读者要求取书的时段,在完成了图书上架、整架和卫生工作以后,与其聊天说闲话、眼睛看天花板,倒不如允许他们学习一会儿来得划算。特别是搞参考咨询的岗位,在没有咨询的时段,你不让他看书,把时间浪费掉,下班回到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累了休息看电视,还哪有时间学习。不学习提高不了,拿什么为读者参考咨询。只能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结果是节省不了读者的时间,反而浪费。

参考文献:

篇(9)

1 引言

对于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而言,其成败就取决于工程施工管理,甚至可以说,工程施工管理就是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线,没有优良的工程施工管理,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的其他一切都如无本之源,无从谈起。所以如何对于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就成为了整个项目从计划到实施全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使用方,建设单位对于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可以说是最为关心的。然而要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建设单位就必须组织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突出的工程施工管理团队,从而对整个施工项目包括工程设计、现场协调、建材把控、方案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工程施工管理。

2 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途径

2.1 设计变更因素:项目经理部要通过学习理解设计文件与业主意图,通过自审、会审和与设计交流,采取主动姿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前预控,把影响降到最小。

2.2 推行进度网络管理技术:采用计算机管理,要使工民建工程在预定工期内完工,就要抓住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它是决定工期的关键。对工民建工程进行网络管理,一旦关键工序出现工期拖延,即在网络进度计划中进行调整优化、压缩,采取有效的现场措施,确保工程在预定工期内完成。

2.3 保证资源配置:在材料供应上,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供货,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要使现场无太多的积压,以便有更多的场地安排施工。在人力配备上,以满足关键线路控制点要求为第一层次,以各进度分项目标为第二层次,达到主次分明,步调一致,紧张有序。实行工序、工程段落流水和循环跟进的施工程序;区分轻重缓急,以均衡流水为主,对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和必要工作面要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及时组织抢工期及两班作业。

2.4 机械配置:为保证工民建工程按期完工,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足够的大、中、小型施工机械,不仅保证正常使用,还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有效备用。

3 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途径

3.1 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调配劳动力,对总体计划要有周全、细致的安排,对施工中易碰到的技术问题要有详细的针对性措施。由项目工程师召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3.2 专门成立测量小组,认真细致做好测量放样工作,该工程平面的点、线,都是由坐标点及该点的高度来确定形成,应认真放样,并经有关人员复核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 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安质部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领导小组),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工程部,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项目部质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理随机抽样法客观地提取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五合一”记录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

3.4 材料进场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对照材料计划检查材料的规格、名称、型号、数量,检验是否有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把好质量关,合格后方能放行,并做好进货验证记录。试验员要做好进场原材料的取样和送检,及现场砼试块、砂浆试块、钢筋接头等试件的送检。并做好材料二次检验制度。

4 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途径

4.1 高空作业: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应事先体检,严禁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患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从事高空作业。在≥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或安全帽)的尾绳长度不宜超过2m。高处作业用的梯子应坚固完整。梯阶间距以30cm为宜,单面梯与地面夹角以600-700为宜,作业人员上下通行时必须由楼梯上下,严禁跟随起重物件上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平底鞋,严禁穿硬底、带钉和易滑的鞋。高处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在上下两层中间设密铺板或其它隔离设施。作业搭设的云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安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高处作业与地面的联络、指挥,应有统一规定的联系方式,不得多人指挥或越权指挥。

4.2 脚手架:脚手架上的料具,必须放置稳妥,砍砖应面向墙面,防止坠落伤人。里脚手架砌墙时,严禁在墙上操作或行走。工作完毕,应将脚手板和墙上的碎块、石渣、灰浆等清扫干净,防止掉下砸人。拆除的模板及连接件、支撑件应逐层吊下,不得直接抛掷,防止伤人。

4.3 “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紧帽带,穿胶底鞋,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或赤脚,高处作业必须戴安全带。做好“四口”的防护工作:在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围栏、盖板和架网,建筑物出入口和进出料口,必须搭设符合要求的防护棚,并设置醒目的标志。

5 结语

总而言之,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是牵涉百年的大计,其工程施工管理理应作为重中之重。由此可见,要确保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就必须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工程施工管理,决不能对工程项目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施工管理有所放松,而且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纠正,时刻保证管理人员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我国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水平才能稳步提高,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施工项目建设环境。另外,关于工民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还要向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施工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教富英. 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导,2007(08).

[2] 张德才.于海滨. 试论在工民建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

篇(10)

1.转移可由社会承担的政府职能,由社会中介组织执行。政企职能错位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移,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放松限制。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现需要放松对市场的限制,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准入的领域。

3.建立良好的法律与制度环境,完善各类相关规范制度,有效的解决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积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公共事务的治理与资源的创造、分配由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共同参与,两者的合作可形成伙伴关系,政府与社会呈现的多中心治理结构合作模式,可打破政府对公共管理权力的垄断,有助于社会自治能力的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有力地推动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转型。社会自治能力的培育能有效加强社会组织化程度,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转型。政府的科学规划有利于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发展,有关发展措施的制定,使其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基本法与专项法规体系的制定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这些规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1.以民间组织相关基本法律的制定作为基础,对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专项法规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2.对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进行完善。目前的监督管理措施很难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建立健全自律和问责机制以及审核制度和规范章程,可以有效的规范这些组织的行为,帮助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3.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应对早期的法规进行调整,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实施优惠政策,对公益捐赠减免税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落实。

4.在政府财政支持与其它扶持措施下,制定并非营利组织员工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规范制度,利于非营利组织吸收人才。

5.政府变革规制,从制度上给与非营利组织参与政治的权利义务,让这些组织可以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对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意见与需求。

篇(11)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建设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由此导致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利的影响,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因素、施工进度、高效的施工管理团队等都是影响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管理是加强房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房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

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工程施工管理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的因素主要分为管理层人员的影响和施工人员的影响,管理层人员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负有直接责任,如果管理层人员没有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导致工程施工难以有序进行,不仅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导致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受到损害。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技术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因素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建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施工技术,并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此外,熟悉施工图纸也是工程施工管理中重要的技术影响因素,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对工程施工图纸进行有效的解读和诠释,对于图纸的设计意图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领会,就会导致在工程施工中出现混乱,从而严重影响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也会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充分发挥其对工程施工的促进作用。

3、材料因素

材料因素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所占的比例最大,要想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就必须对材料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材料因素主要包括购买、运输、现场施工与管理、剩余材料处理等,这些内容都对材料因素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控制,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实现工程施工成本的节约。

4、施工管理团队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效的施工管理团队是对于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因素较多,需要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因素也较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施工企业就很难实现对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而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的主体就是施工管理团队,高效的施工管理团队可以对工程施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一支高效的施工管理团队,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以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房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以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对管理层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首先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综合素质培训,以培养其管理素质,更好的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施工企业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素质培训,以使其可以在工程施工监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以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首先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以保证其在工程施工中可以以工程施工质量为前提,对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材料等进行科学的实施和配置,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2、加强对技术因素的管理

先进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有效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对施工技术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首先,施工企业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有效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施工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施工企业在施工进行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充分解读工程施工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并根据图纸与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从而保证对施工图纸的全面了解,以减少后续工程施工中的返工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施工的整合有序,以更好的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与管理。

3、加强对材料因素的管理

在材料购买过程中,保证所购买材料的物美价廉是非常重要的,采购人员一定要保持质量第一的心态,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多家对比,选出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以实现对工程施工成本的节约。在运输过程中,采购人员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对材料的损害降到最低,以保证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损失。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严禁流入施工现场,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而对于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企业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要保证现场材料摆放的整齐,有序,并做好防腐措施,以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损失降到最低。在工程施工的最后阶段,施工单位要对工程施工剩余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盘查和计算,将剩余材料回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同时也实现对施工材料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从而保证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并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建立一支高效的施工管理团队

在建立施工管理团队时,施工企业要对团队的管理内容、权利范围等进行清除的阐述,以保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团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首先,施工企业要在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中挑选出高素质的人员,这些人员要具有专业技能及一定的管理才能,组成施工管理团队之后再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有效提高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企业要明确管理团队的职责范围,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施工管理团队要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团队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管理团队还要将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总结,以对出现问题频繁的工序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有效减少工程施工中的失误,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并有效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维宁. 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2] 何晶. 浅谈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J]. 今日科苑, 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