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沉井是在经过整平或处理过的地基上制作的一种构筑物,是一种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出井内的土体,依靠其自身重量(必要时可压重)克服井壁与土的摩阻力及刃脚下阻力下沉到设计标高的施工方法。沉井既是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海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是一期土建工程主要结构之一,其下部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
一、本工程沉井特点
1、沉井结构外径19.2m,高度14.65m,井壁厚度1m,属大型沉井。
2、本工程沉井为污水提升泵房的下部结构,具有防渗漏的要求。
3、混凝土浇筑方量比较大,具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4、下沉段土层土体性质差异较大,易发生偏斜和突沉。
5、周边沟河密布,地下水补给充分,具备流砂产生的条件。
6、沉井与周边单体结构距离较近,最小距离不到10m,因工期紧张必须平行作业,因而在下沉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沉井下沉方法的选择
沉井下沉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不排水下沉法和排水下沉法。
不排水下沉法是指下沉过程中,井内、井外均不降水,水中取土下沉、在水下封底的一种施工方法。
排水下沉法是指在沉井四周设置降水井,降低沉井下沉区域的地下水位,干挖取土下沉、无水(或少量水)条件下干封底的施工方法。
1、不排水下沉法
不排水下沉法由设计单位推荐,在本工程中应用具有下述特征:
(1)下沉风险较小:由于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内与井外水位保持平衡,排除了流砂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利于减小沉井偏斜、突沉等风险,对周边结构物的保护难度较小。
(2)坍塌范围减小:不排水下沉的井周坍塌主要由沉井下沉带动周围土体向下位移引起,影响范围较小。
(3)机具设备无法提供:不排水下沉必需的潜水装备和吸泥机、导管等设备在本公司现有装备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无法提供,租赁途径在本地很难寻找,购置成本过高。
(4)施工组织的难度较高。
(5)由于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大方量水下混凝土浇注质量难以保证。
2、排水下沉法:
排水下沉法在本工程中应用具有以下特征:
(1)下沉风险较大:风险主要来源于流砂,因流砂而引发的下沉风险以及对周边构筑物的保护难度较大。根据地勘报告,沉井区域具备流砂产生的条件,随着井体的下沉,井内水位不断降低,井内外水力梯度逐步加大,流砂产生的可能性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2)具有多种排除流砂产生条件的措施:
①深搅止水桩围护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周边构筑物,降低下沉风险,但投资增加额较大。虽然业主未予采纳,但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
②井点降水方案:费用较大,一级井点降水深度难以达到施工要求,故不予考虑。
③深井降水方案:费用低,降水深度可以满足施工需要,通过同步降水基本消除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可以采用。
(3)排水下沉法封底(干封底)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条件较好,下沉状态控制及下沉速率控制容易,混凝土用量少,施工成本低,且混凝土浇捣质量优于水下封底。
(4)排水下沉使用的高压水泵、泥浆泵等机具设备简单,可靠性好,在本地使用较普遍。
3、下沉方法的确定:排水下沉法除风险较大以外,施工条件、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等各方面均优于不排水下沉法,且施工风险在增设降水井后可大幅降低,故采用排水下沉法用于本工程的沉井下沉。
三、降水井布置
因其它结构的同步施工,沉井南侧厂区内已有25口井在同步降水,为确保下沉过程的降水效果,在沉井北侧增设8口井(其中2口井备用),呈双层环向布置;沉井南侧增设3口井,呈环向布置,降水井深度深度25米。
四、施工监控
排水下沉施工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施工监控尤为重要,监控内容和频率具体为:
1、沉井刃脚反力、土体侧压力、钢筋应力:主要目的在于监控沉井下沉对结构本身的影响,考虑到施工图设计已对结构本身安全进行了验算,经设计单位同意,本部分内容不予监控。
2、沉井姿态水准测量控制:每小时一次。实际施工时辅以直观的垂线观测方法,实时观察。
3、沉井周边已建构筑物位移:每4小时一次。
五、沉井下沉:
1、施工主体:选择专业施工队伍作为施工主体,并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全过程跟踪管理。
2、主要施工机械:高压水泵、泥浆泵。
3、下沉初始:破除刃脚下混凝土垫层,应对称、均匀、分段进行,并清理干净。
4、取土下沉:取土总体顺序为先内后外。先用高压水枪冲吸井内中央井格,形成大锅底,然后扩大对称均匀冲吸其它井格,逐步使沉井刃脚破土垂直下沉。
5、下沉施工要点:
(1)对称、同步、均匀;
(2)严格控制冲挖顺序和锅底形态(深度、与刃脚距离);
(3)井外降水:必须保持地下水位在井内开挖面以下1~2m;
(4)密切观察土质变化,防止突沉和倾斜;
(5)突发险情时按应急预案处置;
(6)施工监控按规定的内容和频率进行。
6、终沉阶段控制:刃脚离设计标高约1m时,逐步减小锅底,以能出泥为准。刃脚离设计标高约20cm时,停止取土,使沉井依靠自重下沉,沉井达到设计标高且8小时累计下沉量小于1cm时,可进行混凝土干封底。
7、沉井干封底:总体封底顺序应为先四周,后中央。沉井姿态正常时应对称封底;发生偏斜时应按下沉量由大到小顺序不对称封底。干封底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六、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处理:
1、流砂与坍塌:
沉井下沉至刃脚底标高-7.6m时,发生轻微流砂,流动速率较小,流淌量不大,流砂引起的偏斜和突沉未显著发生,但井周土体坍塌不容忽视,尤其在最后1.5m的终沉阶段,坍塌扩大至井周3.5m范围,影响范围不小于8m。
处理措施:
(1)井周坍塌范围回填土方;
(2)启用备用降水井;
(3)适当加快下沉速度,减少影响时间;
(4)加大监测密度,从原先的2小时一次加密为1小时一次。
由于措施得当,坍塌及影响范围未继续扩大,周边结构物累计最大下沉量1.5cm,未造成破坏和损失。
2、偏斜:
终沉阶段沉井发生偏斜,偏斜量25cm,超出规范允许值。
(1)偏斜原因分析:发生偏斜后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紧急会商,认为可能存在下列原因并逐一排查:
①井内流砂;
②除土不均匀,井孔内土面高低差较大;
③刃脚一角或一侧被障碍物搁住;
④刃脚下掏空过多,沉井突然下沉,发生偏斜。
通过排查发现,确认偏斜主要原因为进水口刃脚除土过少,刃脚被土搁住。
(2)纠偏措施:
①进水口刃脚下加快除土速度;
②下沉量过多的东侧井周回填土,井内抛石,减小东侧继续下沉的量值;
③下沉较少的西侧及北侧进水口井外挖土,减小土的摩阻力,加快下沉速度;
④根据偏斜状态确定封底顺序:分格不对称封底。
(3)纠偏效果―终沉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值 终沉偏差
刃脚平均标高 100mm 50mm
沉井水平位移 H/100,深度小于10m时水平位移100mm 113mm
刃脚底面四角的任何两角的高差
(圆沉井为相互垂直两直径与圆周的交点) 该两角间水平距离的1/100且≯300mm,如两角间水平距离10m时,高差100mm 90mm
八、结语
1、海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土建工程泵房下部结构沉井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累计下沉14.65m,施工时长13天,施工速度较快,平面偏差值和垂直度偏差值远小于规范允许偏差值。
2、降水效果的好坏是排水下沉法施工成败的关键。降排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当受条件所限无法降水时,应首选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
3、为减少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的影响,应在沉井四周备土,周边土体下沉后及时回填。
1.比较法引入新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或特征的反映,只有在透彻地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通过有趣的实验,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去认识未知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压强时,可以在不同的钉板上放置相同的气球,当气球上方施加相同的压力时,一个气球霎时破裂,而另一个气球只发生变形但没有被钉板刺破.通过不同现象的比较引出压强的概念.
2.比较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往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特征隐藏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把握.特别是物理概念的名称中有些有着相同字眼的,学生极易混淆.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1.比较法引出公式
物理中的很多公式是类似的,教学中利用比较法引出新公式,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便于记忆.
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速度公式v=st引出功率的公式P=Wt.我们知道,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多少,用公式v=st表示,那么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多少用什么公式表示呢?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又用什么公式表示呢?
2.比较法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物理中的一些公式,反映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教学中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根据ρ=mV得到密度和质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密度也变为一半也是错误的.同样,根据R=UI得到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3.比较法认识现象的本质
物理教学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一般用实验法,但生动的实验现象对问题的本质呈现不一定起有益作用,有时可能还会带来一些干扰,但适当的比较,就会达到凸显问题本质的目的,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吹气或吸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原因?
4.比较法帮助区别物理现象、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中很多物理现象、物理规律非常相似.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讲授时就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免运用这些知识时发生混淆,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三、比较法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初中物理中很多规律的研究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归根结底也就是通过比较法探究出规律.掌握好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物理中的很多问题.比如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知道比较速度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通过类比,我们能得出比较功率大小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做功多少,二是做相同的功比做功时间.另外,密度的比较、电阻的比较等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
3.爸爸的马铃薯刘永莉
4.追逐母爱彭高美
5.小鸟叫了
6.重访"秋思"之路田雅红
7.浓浓雪中情韦川
8.山里的孩子刘秀菊
9.因为有了你满艳
10.怎样利用位置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何方红
11.初中生辅导 换个角度写汤国铣
12.例谈轴对称的应用岳天桃
13.平方根与数轴陈仕川
14.物理量多种巧妙的间接测量方法马美芹
15.by和with大比拼张慧娴
16.begoingto的用法高桂华
17."不确定"的十种表达严双红
18.冰上巡回赛:荷兰人的狂欢节陈健生
19.望天门山李白
20.上海世博会掠影
1.聆听春雨王傲蕾
2.初春谭思柳
3.大自然就像母亲的怀抱吕贵萍
4.精彩瞬间牟琪
5.我的乐园刘忠祥
6.棋如人生王翔
7.西西初中生辅导 信箱
8."排比"修辞的妙用杨万灵
9.《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罗德勇
10.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李赫然
11.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王昕
12.2006年贵州省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叶明亮
13.浅谈英语冠词杨昌清
14.浅议GO作名词的用法杨秀菊
15.一般现在时的"老谈新解"娄义益
16.学好历史,让我们更聪明张霞
1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刘俊昌
18.未来"迷你飞碟"高空盯住你曾道红
19.黔地无闲草四处皆灵药金灵
20.台球神童丁俊晖走向成熟胡振环
1.昨天今天明天王一恒
2.躲雨记宋军
3.山路徐浪
4.我被感动了张玉梅
5.雪儿笑了张云
6.苹果里有颗星星石莉丹
7.如何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于明光
8.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古诗的"尾景"欣赏李仰臣
9.作文结尾例谈张丽君
10.中学生写作如何积累素材陶玲
11.浅谈猜想型探索问题徐立荣
12.活用平方差公式巧解数字计算题杨武忠
13."have"与"make"用法面面观曾文秀
14.连词before的用法胡正宏
15.蒯通自救白庆顺
16.一旦机器人拿直武器……曾道红
17.首届奥运会趣事陈健生
18.贵州境内乌江梯级水电站简介范有林
19.我的美国之行邵璇
1.学会欣赏周闪闪
2.人生中的财富罗飞
3.又到叶落花枯时刘维琳
4.回家的路吴炜堃
5.初中生辅导 泪肖丰明
6.作文的思维方式汤国铣
7.语文知识易混概念辨识姜方
8.条件取值轻松解题罗运友
9.几何命题证明中的联想颜显成
10."填补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张本伦
11.解浮力题应注意的问题周敖影
12.英语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琍
13.巧解"完形填空"张芳
14.天赋开阳金灵hHTTp://
15.莫把维生素C当"灵丹砂药"李晓琪
16.海洋动物也能知天测地王化清
17.月球上的四个奇怪现象刘吉顺
1.寻觅春天周四维
2.残阳钟亚亚
3.快乐悄悄地走了田珊
4.那一刻沈琴凤
5.我不哭向洋
6.池塘边的树郭彬彬
7.我的梦想龙雪梅
8.梦的童年张梦欣
9.手握希望初中生辅导 贾雅茹
10.初探初中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杨勇
11.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韦永灿
12.《滁州西涧》赏析罗德勇
13.逆用公式巧解题夏坤学
14.不可忽视数学概念的学习陆海泉
15.巧添平行线求角度赵静
16.巧学反身代词孙高敏
17.浅析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张蓉
18.Some的用法知多少?冯骥
19.魏征是镜白庆顺
20.温带天然博物馆——长白山赵茗
21.军事仿生:盯住动物的眼睛曾道红
22.奥运奖牌——民族文化的精华陈健生
23.摄影作品欣赏
24.旷世奇才——达·芬奇
1.飘落的秋叶陈雪娇
2.让我们为你把泪水擦干张萍
3.童年往事写真杨坤
4.流浪汉·露珠·老大爷陈启荣
5.我迷上了古诗文邹依洁
6.数词在成语中的活用陈敏
7.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汤国铣
8.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十大误区"龚荣明
9.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设元技巧黎贤友
10.破译"首字母"之谜陈顺
11.小议反身代词的用法杨春艳
12.英语学习"诗"二首丁银雄
13.国界上的奇闻趣事苏新民
14."聚宝盆"柴达木范怡
15.初中生辅导 东方金字塔凌莹
16.辉煌3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就与展望陆秋实
17.改革开放30年之广西发展宋心台
中考物理应试技巧一、单选题:12题,24分钟。
1、时间:前10题:5分钟,后两题:10分钟,共计15分钟,后一题若难或计算量大可跳过最后做。
2、注意问题:考察基础,要求知识全面、牢固。
二、多选:4题:12分钟。
1、时间:10分钟,原则保2弃1。
(答案不把握)
2、注意问题:详细读题,无把握答案决不许选,计算要准确。
三、填空:计7题:14分。
1、时间:10分钟,前6题5分钟,后一题5分钟。
2、注意问题:
a、概念:语言标准,不许写错别字。
b、计算:必须准确,尤其正反比问题。
c、控制变量法,条件填全。
四、实验题:34分钟。
1、时间:35分钟。
2、要求:认真,细节、思考、准确。
1)作图(细节):
a、虚实线、直角。
b、物理量标量和数值。
2)读数题(读准):
a、估测:正负0.1。
b、温度:零下。
c、电表:量程、接线柱;每一大小格数值。
3)实验结论的表达式(填空):语言标准,不许有错别字,控制变量不能忘;表达式角标准确。
4)填表题:表中数据与其它数据规律相符,除不尽时要与表中数字位数一致。
5)图像:认清二轴的意义,找出物理量关系,再用物理知识解之。
6)实验举例:要举学过、熟悉、简单、易懂的实例,少举生疏复杂的实例,绝不许说错话。
7)实物连接及变阻器问题:
a、看好表的量程。
b、变阻器滑片的位量,一定细审题。(A、B端或左、右端)
8)实验题
a、器材:天平:横梁平衡(游码归0);测力计:调零(校正):使用方法;量筒(烧杯):一定量的水;电表:电表的开关(试触)、变压器滑片的位量;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面积要测直径;滑轮:线画竖直(水平)。
b、步骤:填表,记录数据。
五:计算题:16分,35分钟。
1、3分钟、公式用法(3分)
2、后两题:32分钟(13分)
总计用时105分钟,余15分钟,检查和解决前面余题。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1、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想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可能会想,反正物理太难了学不懂,还不如把学习物理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的科目,索性就直接放弃了物理的学习。这种心态是最要不得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为难度而放弃,尤其是学习,越是难越要努力。
物理成绩不好学生,应该分析学不好物理的原因,看问题出在哪里,是上课听不懂,还是听懂了但是没有做题巩固,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习心态。
2、制定学习计划
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一半,每天都要制定好数学学习计划,每天该怎么预习、做哪些习题、整理那一部分的错题……,只要将详尽的学习计划执行下去,慢慢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加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增添学习动力。
3、主动学习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一物理比初中的物理难度大,如果上课之前不做好预习工作的话,课上很难听明白。
(2)课上主动思考。高一物理逻辑性比较强,听课的时候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更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3)课后及时复习。每节物理课结束以后,高一的学生都应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考试技巧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识是生活中常见的,大部分中考物理题考得很实用,是同学们熟悉的。所以做题时不要有不必要的担心,应该保持沉着冷静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先易后难,合理安排时间。
做题时要先做会做的、有把握得分的题,遇到少数难题,如果两三分钟内还没有较好思路,就要先做其他容易题,等到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坚。在一两个题上消耗大量时间导致会做的题拿不到分数是最愚蠢的做法。总的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
第三、缜密审题、紧扣题意。(审题慢、准;计算要快、稳)
在物理做题过程中,审题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审题要细致认真,快速抓住关键字眼,准确找到显性条件,充分挖掘蕴含条件,只有在审题的过程中“慢”下来,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快”。所以这里“慢”就是“快”,“快”反而因为出错导致“慢”。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不少题不是不会,而是因为看错题、主观歪曲题意而出错,然后轻易的归结为“粗心、马虎”,其实,仔细审题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细微体现。而能力和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所以在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关键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记住:做题过程中思路一旦遇到阻碍、或者疑问就应该回过头来重新审查题意!
第五、思路受阻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物理的最大特点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当做题时看到理论问题想不出答案时,应该多想想生活现象;当做题中看到生活现象问题时,应该立刻想到物理定理定律或者公式。如此物理好多难题迎刃而解。
第六、重视检查,有漏必补,有错必纠确保准确率。
最后做完题,对于心存疑虑的问题,换种思路重新快速解答一遍,当然如果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要“相信第一感觉”。要检查有无漏题,有无笔误,是否切题,力争解答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如U与v,P与p,W与w等等不要写错)。特别注意检查以下几点:
一是单位,检查单位换算是否正确,是否忘记书写或者写错;
二是公式,是否写错,结合公式的成立条件思考一下是否引用出错,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讲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通过具体实验的探究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规范的格式、准确的措辞、美观整洁的书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物理公式要用到许多的希腊字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希腊字母,否则物理公式很难写漂亮.比如密度用ρ表示,是八年级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写的希腊字母.笔者让学生从下往上起笔,并带有一定弧度,收笔圆润干脆,不拖泥带水.教师亲自示范,学生互相评比.选书写最佳的到黑板前示范.一定要让初中生写出的物理公式美观整洁.
初学物理,许多物理专有词语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是模糊不清的.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易混淆的词语收集到一起,让学生仔细区别.比如“溶化、熔化、融化”三个词,用法是不同的,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们通常容易混淆.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它液体里.九年级化学“溶液”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两块冰糖搁进杯子里的水中,慢慢就在水里溶化了.”“一勺鸡精放到汤里,搅拌几下就溶化了.”“这种胶块儿放进酒精里溶化得比较快.”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当铁被加热到1535 ℃,且不断吸热,铁块就会慢慢熔化成铁水.” “激光产生的高温,能在瞬间熔化钢铁.”“大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
“融化”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用得较多,文学色彩较浓.在语文上专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冰开始融化了.”“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比较慢.”“太阳升起来后,花坛上的霜慢慢融化了.”
“时间、时刻”这两个词,在学完机械运动这一章,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词在物理上其实有着严格的区别.时刻一定是某个时间点,1点整就是时刻. 时间是两时间点中的一段,比如“在滨江公园里,我们玩了20分钟”,这个“20分钟”就是指时间.如果借用数学语言表示,时刻是数轴上的一个点,时间是数轴上的一个线段.
“烟、雾”:“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雾”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液滴.比如说浓硝酸,浓盐酸的挥发,能在空中看到白雾.而一般化学反应生成的固体小颗粒就叫做烟.比如说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金属钠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小颗粒固体,漂浮在空气中就叫做白烟.所以烟其实是固态,雾是液态.它们都不是气态.
“物质、物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没有不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但是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组成物体,比方说,磁场是物质,但没有由磁场组成的物体.物体可以由不同物质组成,比如说桌面、桌腿可以是木头的,连接处可以是金属的.我们常用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来体会“物质”、“物体”的区别:“铁锤和铁钉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它们都是由同一种物质‘铁’构成的.”
区分了以上词语以后,学生会从内心里觉得:物理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规范和严谨其实就是一种美.
2体会物理的思想美
初中主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放大法、图像法等.在实际解题时,还要有能量意识和整体思想.从能量角度考虑,不必考虑过程中的细节,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时能将题目运算大大简化,甚至不必计算就能将难题解决.
如图1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不可伸长的绳子的两端悬挂在天花板A、B两点上,如果在绳的最下端c处用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缓慢向下拉成如图1所示的“V”字形,则绳子的重心将
A.下降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
即便绳子质量均匀,绳子的重心对初中生来说,还是难以确定.当用力将c往向下拉时,拉力对绳子做功,天花板对绳子的两个拉力由于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天花板对绳子不做功,而绳子在拉之前和拉之后,绳子的动能均为为零.所以,做功的结果只能是绳子的重力势能增加,绳子的重心升高.或者反过来,当撤消外力后,绳子会上下跳动许多次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重力势能和绳子的动能在相互转化的缘故.也就是说,撤消外力后绳子的重心会下降.故拉绳子c处时,绳子的重心是升高的.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用系统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整体法.从整体考虑,可以使问题处理得到简化.
如图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到手持磁铁的吸引,整个系统的运动情况是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小车和磁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小车和磁铁整个系统而言,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原来静止的还将保持静止.如果单独对小车或磁铁进行受力分析,都将麻烦而难以解决.
通过这两道题,学生一定会感到物理思想之美.
3体会物理的真实美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常常采取这样的实验引入新课:取一个吹风机,让它竖直向上只吹冷风,然后将乒乓球放置于风口,左右移动吹风机,乒乓球一边随着吹风机左右移动一边跳舞.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只铁圈从左向右凭空套过乒乓球.学生会很惊奇,为这种奇妙的物理现象所叹服.物理之美已经将学生牢牢地征服.这时,再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水到渠成.学习物态变化时,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书上没有讲,笔者借机给学生补充并进行美的熏陶: 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在结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在天然状况下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食盐呈立方体;冰花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等.雪花是冰的天然结晶,所以会有规则的外形.其实雪花的个体是极其微小的,大约5000颗雪花总质量不过才1克,所以,很多同学并没有仔细观察过.教师适时推出一组雪花图片(见图3),学生大呼过瘾.大自然的神奇、物理的对称美,已经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
4领略物理的和谐美、统一美
给学生心灵上切实的震撼、意想不到的感觉就是物理的和谐统一之美,它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一个地质勘探小分队,在野外河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种矿石,他们非常想尽快知道这种矿石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但是手中只有皮尺、直木棍和针线包中缝衣服用的针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利用现有的物品,设计一个测定矿石密度的方案,并推导出计算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操作步骤如下:(1)在直木棍上选一固定点作为支点,用细线把直木棍悬挂起来;(2)如图4,使木棍在水平位置平衡;(3)分别量出悬挂矿石和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1和l2;(4)将矿石浸没在水中,移动石块直到木棍再次水平平衡;(5)量出悬挂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3(如图5);(6)计算矿石密度ρ矿=l2 l2-l3ρ水.
解析如下:F1l1=F2l2.
第一次杠杆平衡得
G矿l1=G石l2,
即ρ矿gV矿l1=G石l2(1)
第二次杠杆平衡得
(G矿-F浮)l1=G石l3,
即(ρ矿gV矿-ρ水gV矿)l1=G石l3(2)
由(1)和(2)可解得ρ矿=l2 l2-l3ρ水.
这时,引导学生回忆浮力一个固定知识块:一个实心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那么物体的密度为:G G-F拉ρ水.
解析如下:
因为F浮=ρ水gV排,
所以V物=V排=F浮 ρ水g=G-F拉 ρ水g,
ρ物=m物 V物=m物 V物=G/g G-F拉 ρ水g=G G-F拉ρ水.
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图4和图5的装置可理解为是一把秤,一把测重力的秤,在空气中的示数为l2,浸没在水中的示数为l3,这样两个题目的结果就实现了完美统一.和谐和统一在这道题中得到完美的诠释,美再次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5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物理规律肯定是美的,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同样蕴含着美.比如在物理习题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美的角度思考,有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三个电阻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一直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头疼.笔者处理这道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把三个电阻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然后将电路进行等效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不少的同学在学习物理以前总觉得物理很难。特别是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还没开始学就感到紧张,这完全没必要。就初中物理而言,用到的基本上是加减乘除,并没有太复杂的计算。有很多数学成绩平平的同学,但物理学得很不错,所以同学们对自己要充满信心,你们会成功的!
2 物理是非常有趣的,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吧!
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科学课里同学们所做的许许多多小实验其实已经接触过物理了,比如:磁铁吸起了小铁钉却不能吸起铜块、沉在水底的鸡蛋在水中加盐后渐渐浮到了水面,用纸做的锅装满水后可以用火把水烧开……在我们的周围,随时可以见到种种的物理现象。大家如果善于观察生活,一定会好奇:为什么汤圆刚丢到锅里时是沉到水底的,煮熟以后却浮到了水面?生鸡蛋放到桌子上很难让它转起来,但熟鸡蛋很容易让它转起来?为什么轻轨的轨道在转弯的地方总是一边要高一点,另外一边要低一点?物理是不是很有趣的呢?学习了物理,你头脑中的这些疑问都能得到答案。你做好准备了吗?
兴趣是你们最好的老师。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我们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奇妙物理的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让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你处于欲罢不能,顽强奋进的积极状态吧!
3 动手动脑学好每一节物理课
(1) 注意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定理和规律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同学们要养成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的习惯。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希望同学们观察些什么?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观察的依据,我们都要听清楚,还要边听边思考,想一想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有些实验是老师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可见度不一定很好而且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现象看清,往往许多同学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这完全是上课的大忌。
很多实验往往又分几个步骤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除了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得出结论外,还要想一想,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法。而且,联系这一演示实验,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实验之后老师往往会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的数据得出实验的的结论或推导出计算公式。同学们只有认真地经历了这些过程才能很好的理解定律以及灵活的应用公式。
我们反对在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不理解的情况下,把它们硬背下来的死方法,我们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库中的信息。如果死记定律和公式,对于公式的每一个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和用法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根本就达不到灵活掌握的目的。
(2) 同学们还要学会倾听,听好老师上课所说的每一句话,并分析和理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第一个小金人稻草从另一边耳朵里出来,第二个小金人稻草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也因为在于其能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样你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停留于表象。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象第三个金人一样体现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4 正确对待作业
同学们往往容易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好像是为老师或者是为家长完成的一项任务。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做法。作业是对自己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同学们往往对以下几种题型感到比较困难:
(1)对于问答题。关键的是要清楚本题涉及到的是那方面的物理问题?分析现象和本质间的关系,并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
(2)对于计算题要有几个基本的步骤:已知、求、解、答。同学们要注意计算题中单位的统一,另外计算题要多读几遍题,让头脑中呈现题目中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就能充分的应用条件,做到轻松应对。
(3)对于实验题,这往往是同学们感到最困难的题型,也是最容易丢分的题。这是对同学们平时上课的观察和总结能力的综合性的考查,我们要应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或连接线路,或进行实验验证物理定律,或测定某些数值,并作出分析、判断和结论。
5 做好阶段性复习和知识系统的归纳
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具体遗忘的速度情况详见下表:
艾滨浩斯曲线遗忘规律结论表
既然,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法不妥当,我特意去采访了我校各个教研组的组长。这些老师们的共同观点是要求我们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上课确保认真听讲。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外,各门学科的学习又是不一样的。
对于语文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学习语文应该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学,在平时多看些好书,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识记各种名言名句。
对于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象以前一样"炒冷饭"地做题,且题目也愈来愈趋向灵活和开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弄懂每一道所做的题目,最好对所做的题目"一题多解",当然在解题时也要注意严密性,并且不主张"题海战术"。
对于外语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现在外语成绩普遍不尽人意,因为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难度比初中时大许多--主要难在大词汇量、复杂句式和语法上。对此我们应该多查字典,主动了解不明白的词的用法,平时多看英文的文章,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物理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高中物理要求我们比初中时更加主动学习,即在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时应当对定义、测验、公式等重点阅读,不明白的做好记号,在课上着重听讲。在解题时应该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做到"三步曲"--审题,明白是关于什么内容;解题,考虑应该用什么方法;检查,看看前面的两步是否正确。
对于化学的学习,教研组长认为学好化学应该在平时多做各种类型的题,对所学的内容一定要理解,学习态度应该认真并且数学也一定要好。解题时要好好审题;根据老师教给我们的正确解题思想解题,且注意结合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除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朗读物理概念
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才需要大声朗读出来,其实物理概念同样需要朗读。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发出字的声音同时也代表着学生对概念的一种思考、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精确地使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涉及到实验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好奇感,比如利用计算机、图片、模型、幻灯片等辅助工具,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进行情境性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萌生想要更加深入了解物理的欲望。
3.“小先生”式探讨
由于物理教学经常性地要接触实验,而实验的进行则涉及实验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个特点创设活跃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下堂课的相关内容,到新课开始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可以是学生提前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或是模型等。这个准备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教学中的主体,从而满怀信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物理学科不同于英语等文科学科,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勤于动手、善于发现,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权,在生活中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就教师而言,通过精心设计实验,使物理课堂充满乐趣,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并组织和实施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予以评价。就学生而言,生活百态中都有可以跟物理相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比如外出登山时所携带的望远镜,可以思考它的成像原理、构造原理等;冬天脱衣服时会产生静电,这是由于什么引起的,采取什么的措施可以减少这种静电的产生等。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和现象。如在演示铁球和羽毛哪一个先落地的实验时,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真实再现实验,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造特效完成这个实验的演示。并且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控制实验进行的速度,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增强了该实验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许多教师习惯性地认为简笔画只适合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但是实践证明,在某些物理课堂中也需要用到简笔画。在解释物理概念、定义时,若仅仅只是用文字表述给学生,他们可能较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单几笔勾画出一幅图,生动、形象地表达所要解释的物理概念。运用这种方法,教师易于解释,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将物理课堂生活化
学生在课堂中主要学习的是间接经验,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不是要学生去发现未知的知识。初中生已具备相当数量的直接经验,学校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学生处于正在成长中的一个群体,求知欲非常强,好奇心也非常强,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想有所接触,教师要利用这些优势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带入课堂,使物理课堂生活化。比如运动会上,计时员是看到枪烟开始计时,而不是根据枪声计时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倘若教师能够将这些带入课堂,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动机也就成功被激发出来了。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用品如剪刀、起子、钳子、筷子等带到课堂。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向组内成员展示物品的使用方法,一段时候后,教师再一一讲解物品的用法和原理,不同的物品使用方法和原理各不相同,教师还可以比较物品之间的省力度,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真正使学生融入到其中,同时可以学以致用,课堂气氛也就立即活跃起来了。
四、总结
物理知识的传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物理这门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只是短暂地储存在学生的脑海当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逐渐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课后多动手、多练习的学习理念,争取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减少噪音、如何更换灯泡等。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才会有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的动力,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94-01
在这近二十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法来结束一节课,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归纳起来如下十种方法:
一、总结法
这是种最常用的.最普遍的方法。当授完一节课的新知识后.把这节课所学内容再简明扼要地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有一个全面性的加深巩固,对这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印象。例如:《内燃机》;这一节课授完新课后。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在小黑板上:
汽油机、柴油机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为辅助冲程,要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汽油机和柴油机四个冲程叫一个工作循环,每一循环活塞往复两次.曲轴(飞轮)转动两周。通过这样总结,学生对所授知识就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首尾照应法
不同的课文内容,所用的教法也不同,有时在引入新课时.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结尾时,就必须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课前提出的问题,以消除学生的疑虑。例如:《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一节,一开始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只给大挂钟上一次链,就能走很长一段时间?’在结尾时就应该以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来总结结尾;钟摆摆动前把发条拧紧,而拧紧了的发条具有很强的弹性势能,钟摆摆动后,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钟摆的动能,带动时钟运行,直至发条的势能全部转化完为止。
三、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当一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自行研讨或诱发一个甚至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问题.在学生感到言而未尽时收住话题。这样既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又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都都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通电线圈在磁场里会发生转动,但转动不能持续,摆动几下,线圈就停在平衡位置上,根据这个现象,我叫学生看课本的插图:想一个办法,使线圈能持续转动,那么可采取什么办法呢?我这要启发引导学生;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受到哪些因此的影响?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要马上改变这些因素,其受力方向会不会发生改变,若会发生改变,又需改变哪些因素才理想?又应怎样去改?这样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练习巩固法
根据初中物理知识.有些课文对概念的引出、规律的得出都并非难事,而难点却在于如何让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学习过的知识。而练习巩固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这就是针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精心设计相对应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五至十分钟时间里,通过提问、板演、讨论等手段来实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透澈度。例如:在讲授《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一电阻》知识时,可用如下的问题进行练习:对下面的四句话进行判断,比较正误:
A、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与通过电流成反比。()
C、当电流一定时,导体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D、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它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强度的比值。()
通过这四句话的判断比较,就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简单地用数学知识去理解物理量的意义了。
五、概括法
概括法具有概括性强、简洁、精干、浅显的特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有关“电功率’的计算的练习课中,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把涉及到电功率的计算的公式可以归纳概括为:
P=
当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并作匀速直线运动时:
上式中的任一个等式。
一、案例一
杠杆平衡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极易出错,下面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例易错题实例。
例1.如图1所示,杠杆两端挂有铁块,杠杆处于平衡状态。G甲G乙,
当将两铁块同时浸没入水中时(C)
A.杠杆仍保持平衡B.不平衡,左端下沉C. 不平衡,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
错解:C
分析:对于本题,学生很容易得出C答案正确的结论。而得出这个答案的思路是“想当然”的,他们认为图1中,支点偏左,G甲偏大。当铁块完全浸没入水中时G甲由于体积大而受到更大的浮力,使得杠杆左端受到向下的力减小得更多,则杠杆左端上升,右端下沉。笔者对此题进行了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正确答案为A,即杠杆仍保持平衡,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思路:原来杠杆两端所受的力大小分别等于两端铁块所受的重力的大小,此时杠杆平衡。后来两铁块同时浸没入水中后,都受到了向上的浮力。杠杆两端所受的向下的拉力大小变成了两端铁块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合力的大小。新的问题是两边合力的大小所产生的力矩〔力矩=力×力臂(M=FL)〕是否使杠杆平衡。推导过程:如图2所示起初杠杆平衡时有G甲L甲=G乙L乙,设铁块的体积分别为V甲和V乙,铁的密度为ρ铁,水的密度为ρ水。则浸没入水中后,铁块受到的浮力F=ρ水V铁。因为铁块的体积为
二、案例二
例2.如图3所示,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均质木棒,用绳子拴住木棒的O点,将它悬挂起来后,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如图所示,若把木棒从绳子悬挂处锯开,则被锯开的木棒( )
A 粗细两端一样重 B 粗端较重 C细端较重 D无法判断错解:B(说明:资料所给答案为B,起初师生也认为是B答案)。
错解分析:大家看图后认为左边部分短,对应的力臂L左短,右边部分长,对应的力臂L右长,即L左L右,由杠杠平衡条件G左L左=G右L右,得G左G右,得出B正确的错误答案。
分析:此题有两个隐含条件,一个是木棒密度均匀;另一个是木棒的粗细变化率均匀。笔者对此题进行了如下理论推导。
如图4所示,当绳子挂在O点时,木棒水平平衡,说明木棒重心在绳子所在的竖线上。设木棒总长为L,重心距左端距离为1nL ,
以上两题的解题过程启示我们,对于杠杠的平衡问题,不能简单的从“力”的角度或杠杆的“长短”入手得出结论,而应从力矩平衡的角度去推理论证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曹俊友,高鲲鹏.推理法解杠杆平衡问题\[J\].物理教学探讨,2006,(02).
\[2\]魏喜武.拓展杠杆平衡条件在解题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理论研究,2010,(07).
\[3\]杨元俊 王德昌.理清杠杆问题的几个疑点\[J\].初中生之友,2007,(27).
\[4\]王风琴.生活中的臂膀-认识杠杆\[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