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教育现代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提倡的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毕生学习。在网络教育发展的历史中虽然日益进步,但是网络教育进程仍出现了许多问题令国内外学者无从解决。在现代社会,教育愈来愈趋势于国际化,在此大形势下,自主学习的理念愈发突显,高校的网络教育需求大大增加,大学的国际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我国教育资源欠缺的基本国情,加快教育发展,最有效的捷径便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同时网络教育也是知识经济时期人们达成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意义及问题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已不再只关心饱暖问题,更高层次的重视精神文明。而基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高校教育虽已向大众普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网络教育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为那些想要学习的人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对无法在校园内完成学业的成人学习者而言,网络教育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同时贯彻落实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施行现代网络教育工程,是在我国欠缺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开阔国民文化视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任何东西都是利弊结合的,网络教育也不例外。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问题层见叠出。首先,国民的观念无法响应现代网络教育的号召。现代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都在飞速发展,人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而建立时代需求的现代学习型社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提升现代网络教育质量。国民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把终生学习变成现实而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从而顺应现代新时期的要求。第二,网络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发展。自从出现网络教育之后,它的发展便一直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社会经历了信息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迅速改变,网络教育在各国的许多所高校蓬勃发展,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高校。但是,中国的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需要提高现代教育质量。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的试点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很好,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教育,怎样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去发展网络教育,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最大的利益,是学习型社会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网络教育理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的薄弱环节。理论研究的开放式网络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开放网络教育的理论建设。网络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转型,它就像灯盏一般为我国的教育现状指明方向;以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教训为借鉴,得出质量贯穿网络教育,是网络教育的生命,并通过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使用一些基本理论,开辟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网络教育之路。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史
网络教育以前又叫做远程教育,它在中国已经有了三展史。它的第一代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发展还是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基础;第二代是在80年代广播电视教育的兴起,中国的远程教育在世界的中央电视大学享有盛誉;第三代网络教育是基于90年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现代网络教育。在国家教委的主持下,1994年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建立。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议发展现代网络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共建第一所网络大学。清华大学在1998开设了在线研究生课程。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准许为国家现代网络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邮电大学、浙江大雪和湖南大学。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九月,CERNET高速骨干网络建设项目;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上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试点高校继续扩大办学规模。2012年,试点院校已有68所。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研究
每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评价主题和质量观,因此不同的国家对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的界定也存在着异同。评判网络教育的质量高低包含多重标准:(1)传统教育的资格标准一样,即以得到社会的肯定、成功申请到政府支持资金为其评判质量标准;(2)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要求,即在识别和量化教学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衡量网络教育的优劣;(3)以能够成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作为他们的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较,我国对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不像外国,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资料对网络教育现代化进行研究。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网络教育质量标准。在学术界,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是体现在人才职业分类的市场取向的标准;二是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学术定位标准。但不管是什么取向,都存在很多形式。
四、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有以下几种对策:
(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加大考试管理力度,严抓考风考纪,积极上进,勤奋务实。
(二)提高中国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首先要明确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管理模式,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精品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根据中英网络教育的现状比较,它的结论是,在中国的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可用于构建基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框架。
(四)通过现代网络教育理论、实际实践的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出“以学习者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激发网络教育学习者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
(五)要规范招生入学制度,确保生源质量,加大高校网络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和采用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
(六)从教师的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综合以上论述,当前人们对高校网络教育十分关注,颇有许多研究与见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就会发现网络教育大多问题集中于教育质量标准与教育评估。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网络教育还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对比较松散,没有整合;二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没有针对性,不能一刀见血的指出我国网络教育的问题所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本文在结合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质量,分析了各个时期远程教育的主要质量问题,为了衡量网络教育的质量,有必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对远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我国的一些教育者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把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归结于五个方面:教育系统的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审核;课程的学习率;网络教育院校的招生率以及学习使用者的支持率和评价。网络教育要学会自身持续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家的支持,若要如此,便就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的实践检验。
五、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研究
说到教育质量的保证,首先,什么是教育质量。有些文件是这样进行诠释的,教育质量即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好坏,最后的成效自然是体现在接受教育的人身上。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把网络教育质量归纳为以下几点:质量即是评论;质量即是效果;质量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质量即是提升;质量即是自我发展;质量是一种复合的概念。只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网络教育进行监控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由此便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教育监控体系。按照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不断完善网络教育的效果。教育监控体系可以使教育的每个过程都得到监控,从而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有效缓解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六、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
学术界对于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提出了几种看法。首先是教育质量观要科学。在“远程教育”一书,远程教育机构的质量的教育服务输出,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训需求和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质量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渗透,树立质量科学的质量观念,作为高校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第一前提;坚持以学生为本,支持服务,促进质量改进;坚持质量全球意识,使系统的运作沿着内涵的发展道路。其次,是网络教育质量要满足观念多元化、多样化。如在《论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中认为网络教育与传统的高校教育应有明显的质量区分,即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喜爱程度影视评判高校网络教育定位的标准。陈乃琳在“远程教育”思想素质作为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应坚持教育质量多元化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像黄蓉怀、曹苑一样。除此之外,网络教育的质量观还必须具有特色性。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院校开始广招学生,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如此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能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网络教育是人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实行者,所以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来因材施教,从而培养不同的人才,充分展现网络教育的优点。“张俊在建立质量远程教育新概念”的文章还谈到了看法。
七、关于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现状研究
当前国内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大体局面已基本形成。国外的高校网络教育已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的还比较稚嫩,并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这并不影响网络教育的发展,现在已有好多所院校用实际效果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当今已成为一种潮流,正在以破竹之势的劲头向前发展。当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情况是不足以保证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而网络教育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每个人都成为有知识的文明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25-02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关键问题。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开辟出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高校人才专业素质和内在潜力,是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当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化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革,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学领域,实现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发展新思想、新方法,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现代化教育技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本文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分析,对其实践应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以期为当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是凭借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21世纪,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层出不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印刷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和内容,这不仅使信息传播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还实现了远程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教育的目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教学体制改革。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普及更新,计算机、幻灯、录影、录音、数码相机、网络教育等在高校普及,这为高校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基础教育的价值在于教授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授人们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教育人们具备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意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区别在于受教个体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国教育应吸取美国启发式教育方法,在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开放的思维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我国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传统社会制度、观念都会对人们产生极大束缚,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将教师和学生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解放方法就只能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
2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新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一些边远地区的高等院校,因受地域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际了解大型企业及大型新技术的机会很少,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种情况下,摄影机、数码相机就为教育提供了便利。计算机可以辅助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料、学习计划和内容等。网络则代替了传统书信、杂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递信息量容量大且及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及网上教育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目前远程教育已在高校普及,使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传播与利用,使得自主、自由、高效的学习成为现实。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观察力 传统教育方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局限性。现代教育技术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工科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观察工程技术上的应用问题,如在测量流量时,流量计的选择跟测量介质、精度要求以及客户要求等众多因素有关,可以选择压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不同类型。生产单位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小的改进,便可使产品性能和效益大大改善。如空调通风管的保温材料种类各异,而在材料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既要保温又不易燃,还要与通风管接触严密,不因骤冷产生冷凝水,这些都是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过去,教师只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教学,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繁复的系统及工艺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很难通过语言来讲授清楚;而现代化教育手段便可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多媒体工具可使授课更清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而且会对授课过程进行记录和存储,如重点跟踪观察。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深受欢迎[1],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先进的教学内容要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多媒体工具,将客观事物形象化,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现代化教育手段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补充、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引用最新成果和资料,使学生对专业发展有广泛的了解。只有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先进的人才。
3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思考
现代高校教学中已普遍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熟练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带动学生思考能动性,但在使用比例、方法、要求和频率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发现和解决。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多被教师用做黑板和教材的替代工具,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课程资料的整理研究也较少,还有备课不足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的发挥。
再次,高校扩充和教师流动使得高校教师就业环境宽松,增加了教师教学惰性[2],同时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受到制约和限制。
解决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些问题,首先,高校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对高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重点是优秀的工作者的培训,他们具有真才实学,是教育的核心,但他们大多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之前便存在的,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现代教育手段的操作能力。
其次,要进行全新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单位时间传递的教学信息量,合理规范教学大纲,在合理增加实用和先进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压缩教学课时,注重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要加大现代教育设备投资,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3]。如根据专业、学科需求有针对性地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等进行调查,将其应用情况与教师奖励、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地授课,这也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4 结语
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本质上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众多问题,这也指明了我国高校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最终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赖学江,俞惠敏.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8-2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96
1 前言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形象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措施的指导,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其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研究手段也有待进一步丰富。
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重要性
形象建设是推动学校后勤集团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学校的无形资产,一个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后勤集团形象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形资产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发展建议。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高校后勤发展形象的树立问题,实现高校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3 对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对于现如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高校后勤形象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校后勤形象的建设,可以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可以促使人们释放创造力,为区域教育行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3.1 形象建设的经济价值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发展内容。人们的追求逐渐转向了精神需求,形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核心之一,形象问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直接经济利益。
3.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政治价值
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高校后勤形象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是高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行高校后勤改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模式,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后勤企业往往更受政府的喜爱,这也使得政府能够更倾向于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进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3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文化价值
高校自身教育理念是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核心,高校的形象是高校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推动高校教学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对于经济而言,文化更能打造出该区域的形象魅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能够更好地传承高校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促进高校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策略及其定位
高校后勤集团现有形象调查与评价过程、未来的定位与塑造过程、新的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过程是目前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新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的实施。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中,准确的调查和把握高校的现有情况能够更好地推进后勤集团形象的未来定位,当然,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的要求而动态变化的。
5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施原则
5.1 坚持个性化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塑造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更需要具有其魅力,只有拥有魅力才会更好地推动形象经济的发展。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过程中,应当找准其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优势,并能够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建设中做好选择,对于高校后勤企业特有的应当加以传承,并在逐渐地发展中将这一个性逐渐显露出来,对于需要改革的东西应当在大环境条件下加以改革。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具有浓厚的教育属性,在高校后勤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彰显出育人的功能。此外,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应当将先进文化、社会责任感融入进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健康发展。
5.2 坚持系统化建设
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必须制定系统化的设计、实施方案。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被分为六个方面,即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理念、师生行为建设、视觉景观建设、民俗风情建设、后勤企业建设、高校消费。这六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高校建设中的学风、校风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育部门参与进来,作为政府部门,也应当牵头进行实施,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5.3 坚持长期性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在提高师生思想及道德素养的基础上让社会群众自觉地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师生是其中最主要的体现者,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方式,逐渐将测评转化到人的因素上来,从而更好地带动师生的素质,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事实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有的高校后勤集团发展并没有带动师生全面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促进师生素质建设,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宜急于求成,这样反而更不利于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6 结语
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好的高校后勤集团文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高校后勤集团建设优秀的例子,我们要注意学习和吸取国外后勤集团建设的优秀经验。我们要抓住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建立高校后勤集团良好形象,用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更好地促进企业后勤集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灿,林翠敏.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之研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
[2]田庆生.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形象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3]胡征宇,姜群瑛.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庞淑娟.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确保改革顺利进行[J].理论界,2006,(7).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74-02
当前,对现代化教育研究较多,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网络资源,现代化教育已经深入教育当中。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现代化教学研究较少,研究的方向比较片面,大多是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者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现代化研究缺乏一个较系统的研究,处在现代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系统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教学是体育教学的趋势。
1 研究对象
对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论文,总结当前体育教学中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2.2 专家访谈法
对吉林省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针对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进行探讨。
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的在校学生300名,每所学校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9.3%。随机抽取4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各20人,共发放问卷80份进行调查,回收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97.5%。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从表1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26.5%的学生特别喜欢体育学习,有32.9%的学生喜欢体育学习,有18.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学习,有21.8%的学生特别不喜欢体育学习。
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随着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逐渐加强了体育健身的宣传,完善了体育设施,改革了体育课教学,学生可以在学校满足自己的体育学习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高校求学时,还是将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对体育学习比较忽略,也影响了学习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大部分高校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
3.2 学生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认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体育现代教学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1.4%学生非常了解体育现代化教学,有15.1%了解现代化体育教学,有34.6%的学生不了解现代化体育教学,有38.9%的学生特别不了解现代化体育教学。
分析这组数据,虽然高校大力提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进展较慢,大多数学校仍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对体育现代化教学了解较少。
3.3 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态度调查分析
对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体育教学现代态度情况的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3.6%的体育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非常重要,有32.1%的体育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重要,有16.7%的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不重要,有7.7%的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特别不重要。
分析数据的原因,虽然体育教学是高校的必修课,但是体育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次要的地位,这也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认为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这是当前困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难题。
3.4 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认知调查分析
对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认知调查问卷,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体育教师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认知度不高。有19.2%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非常了解,有30.8%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了解,有44.9%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不了解,有5.1%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非常不了解。
分析数据,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缺乏深入的研究,高校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改革也不全面深入,很多教师认为体育现代化教学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改革,实质上没有什么改变,导致了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缺乏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全面。
3.5 体育教学现代化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教师进行了关于体育教学现代化实施的影响因素调查,从表5的调查结果来看,有24人选择了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不了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34人选择了学校不重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45人选择了缺乏教学资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5人选择学校不配合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分析数据,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研究不深入,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难给予正确的指导,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重视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缺乏也困扰着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进行,学生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也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较高,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2)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了解较少,在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很难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3)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有一大部分教师不理解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4)影响体育教学现代化实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教师对体育现代化的不了解,学校对体育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不重视,缺乏现代化教学实施的资源,学生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不配合等。
(5)加强对学生进行现代化体育教学的宣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改革。
(6)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意义与实施途径,担当起体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任。
(7)科学、系统的课程结构和规范、完善考核制度,高校对体育教材体系进行更新,加强对课程结构的设计,同时对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以及对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均具有规律性的要求和体制上的规范。
(8)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加强教学条件的完善。教学内容要融入科学性、实施性与趣味性,在高校体育现代化教学改革的进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引导大学生们主动尝试和创造性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谭兆风.新时代背景特征与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1)76-77,80.
[2] 《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改革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体育教学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理论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35-37.
[3] 张帅,郭明凤.基于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一例―― 《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配合方法》的教学设计[J].信息技术教育,2004(2):6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97
新时期在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注重高职生的自我管理。为此,各大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新时期高职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力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1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对高职教育的考核是来自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高职的教育关乎到一个高职生的一生,因此,学校不能因为高职生已经是成人,而忽视对高职生的教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理解的是高职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然而,现阶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新时期的高职生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在心理上与之前的高职生存在很大不同,比如,很多学生在社交生活中一方面在亲朋好友面前表现得开放活泼,另一方面在陌生人面前较为沉闷。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宿舍极少说话,使得性格越来越孤僻。此外,由于这些高职生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进而表现为心理承受力不强、责任意识较弱,但是他们往往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喜欢寻求刺激,求新求变。对此,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立足于现阶段高职生的心理特点,避免因使用传统的过于严格的管理方式而引起高职生的反叛心理。
其次,很多高职教育管理者认为高职生已经是成人,学校应该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强调人性化管理。但是,在中国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程中,业余活动时间较少,学习压力较大。进入高职校园之后,学校给学生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会将其作为自己放松的理由,在学习上逐渐懈怠,甚至很多学生在上高职的过程中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所以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注意高职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对很多新生,一定要立足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方法。
再次,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高。加之,很多高职学校的教育资金不足,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陈旧落后,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比如,在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筹划扩建,但是却都面临着学校占地面积少、规模小、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很多只重视数量,轻视教学质量,重视学校收益,忽视学校教学实效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最后,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墨守陈规,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之中,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头脑,势必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诸如工作缺乏激情与创新,缺乏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等,都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阻力。教师是学生的精神领导者,是目前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间接动力。但是,如今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诱惑,高职院校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就读学生的数量,大都给自己树立了奋斗目标,比如非重点学校要变成重点,重点学校也努力拔尖,这样学校的教师被动员起来参与其中,然而并不是每个教职工都可以把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做到完美结合,不免出现有人未能有足够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不注重自身素养提高等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2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2.1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管理者应该注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和改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之间的合并和重组越来越多,很多学校也由原来的专业型学校向综合性学校发展,为此出现了很多学校专业多而不专,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出现脱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不高是现阶段社会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普遍评价。为此,为了提高本校的学生质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校专业进一步划分,不断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创设特色专业,进而提高学校专业人才的质量。此外,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想调专业的学生,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则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制定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堂的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以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监督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向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和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管理体系,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制定多层次、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2.3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建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让三者有效结合。在教育管理的决策层面,为了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应该由相关专业和学校管理人员组成决策委员会。在执行管理方面,由学校的中层管理部门组成,确保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在监督管理层面,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监督作用,并组织专门人员形成固定的学校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三维一体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学校制定的决策具有更高的可实施性,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管理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作为教学中主体,一定要从自身角度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和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应该通过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个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认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以及完善的培训机制,让教师可以主动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还应该努力为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的环境中,教师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校内部与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的管理。高职教育作为一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再创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而且很多学校都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特点,转变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以顺应时展需要,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3 结语
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各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正视自己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学校内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金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3).
[2]李亚杰.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李新宇,赵丹.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1).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体育 体育现代化
一、引言
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体育作为社会文化,它标志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水平,它不但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民族精神得以振奋,还能丰富人们的娱乐文化或偶的那个,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首次概述了学校体育现代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并完善的体系,它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即“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观念;教学核心的师资队伍;关乎教学实效的课程体系;提供场所、设施以及材料的物质条件;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制度。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非但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地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从事体育行业的工作者不断探索级及实践。
二、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较落后
我国民众大多不理解体育,以至于轻视体育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教育更是重学科轻体育,觉得体育是无关紧要地,同样地对武术认识大致一样,最多只是憧憬。高校老师很难领悟到武术的精髓,以至自暴自弃,很难教授学生真正的武术精神,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他们不愿探索武术的教学方式,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办法。
(二)武术偏技术轻普及
当前,高校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偏重于对技术的掌握,没有有效地教学方式以及知识普及。体育的评定工作,仍介于例如篮球等竞技体育的水平或是各类比赛中获取的名次,也就使得老师更多的传授非武术体育,即使传授武术,也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往往不注重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从而没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并使之发展。
(三)武术教材较落后,成绩评定不合理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既有柔软缠绵的太极拳,也有声势雄伟的少林棍;既有南拳北腿,又有内外家拳;即使武术相同,也分各系各派,例如当前的太极拳,就包括有陈、扬两系。由此可见,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老套,真正作为教学的武术少之又少。武术课程的考试评定方式,往往是凭借老师的主观印象来打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得学生认为其没有多大重要性,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排斥武术,然而这些都违背了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
(四)缺乏师资队伍和场地器材
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往往受到老师的自身素质影响,包括有教师教学理念、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而当前高校武术老师思想观念薄弱,易受客观影响;作为武术教学的必需品,场地器材将决定课程的开展情况,由于这类物品的价格不菲,从而也就使得原本不重视的武术教学,缺乏了相应场地和器材。
综上所述,在现行的武术教学中,学生并未掌握到武术的精髓及其作用,使得学生感觉武术难学不实用,缺乏体育娱乐性质,这些都决定着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价值取向不相适应,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武术教学适应体育现代化的措施
(一)革新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老师要顺应课改以及时代走向,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良性发展的学习环境。明确健康至上的教学观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使武术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同时变通武术使之具有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武术学习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要做“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形式和灵活多变,激励学生学习观念,使之具有自主选择性、创新性”的新模式。新世纪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所以在丰富武术内容的同时,要融科学性、实效性以及趣味性于一体,使武术的正气及文化内涵得以发扬,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改善教学模式
突破掌握竞技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武术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引入现代化技术,使学生直观了解武术精髓。总之,武术老师要总结相关成功案例,汲取教学经验,改善武术教学模式,使武术教学得以趣味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了解武术的同时得以身心健康。
(三)革新评定模式
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价值,使学生参数不公平的心态,久而久之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自身水平和自我满足感,是教学评定模式相对标准,适合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做到主观与客观、实效与过程以及绝对和相对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在注重武术掌握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价值取向,使武术教学适应体育现代化。
(四)强化师资力量,充足场地器材
武术教学老师要一改往日的自身弊端,使自身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使自身兼备现代化教育和传统授计与人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学实施者,老师要注重自身武学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利用相关的教学培训平台,使自身的学位以及教学水平得以发展,使自身适应于当前的高校教学现代化。场地器材作为教学的必要设施,高校就必须加大投入,建设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适应地教学场地,并购置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器材,使老师与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陶冶自身武术情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武术教学要明确健康至上的观念,在武术教学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改善,具有良好的学习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之兼备有竞争意识和互助意识。诚然当前武术教学存在弊端,因此相应高校应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革新评定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充足场地器材,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性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养生良性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谢永生.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8:76-77.
一、教学管理协作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现在教学管理的协作主要依靠电话口头传达以及多人公用Email等方法来解决,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弊端。
1.电话传达由于没有记录,导致教师经常忘记或记错通知,且无法准确得知哪些教师已经看到通知,尤其在进行监考安排等工作时加重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多人公用Email对有些不需要公开的内部教学管理文件无法进行限制,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同时由于使用人数太多经常使得邮箱内邮件混乱,无法清晰看到最新的通知与安排,也没有解决记录有谁已经看到通知的问题。
3.通过纸质文件传达由于许多路程较远的教师来说,经常需要往返学校,路途所需时间太长,时间成本过高。
上述几种协作方式的主要弱势见下表:
以上这些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协作方式,强调突出以人为本这一管理主题,但多数高校的实施仍未能取得全面性、突破性的进展。在此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层次研究、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协作方法,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这种新形势的需要。 转贴于
二、设计开发协作系统
通过对现有教学管理协作的了解与分析,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本人设计并开发了此协作系统,协作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教学协作手段网络化;(2)教学协作环境数字化;(3)教学协作管理电脑化;(4)教学协作资料电子化。
本系统从教学管理协作工作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功能结构要求,系统主要分为五大功能模块。
模块一:“短信息”,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通过短信息进行即时沟通。
模块二:“公告通知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公共通知,并将通知给每个教师或其它管理人员,在通知时可以添加附件,管理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接收人员是否查看过此通知,若接收人员长时间没有查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其它手段进行通知。
模块三:“内部邮件”,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分发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常用表格等,教师上交教学检查材料、教学信息反馈报表也可通过“内部邮件”功能完成。
模块四:“档案管理”,此模块通过“文件柜”菜单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存储、检索教师教学质量档案信息。
模块五:“讨论区”,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对于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参与其中,可以参考有价值的信息对日常工作进行良性改进,使其更加人性化、规范化。
本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
1.真正的随时随地使用。Web Service方式的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支持异地使用,只要能上网的计算机,就能够像在单位内部的工作站一样,方便地处理办公事务,同时“防火墙”技术又能很好地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2.成本低廉。除了搭建网络环境等与其他办公系统相同的开销外,不需要再购买任何软件运行的应用平台,也就不需要支出那些由于运行应用软件平台而带来的额外的系统资源开销。与其他办公系统相比,这种方式成本最为低廉。
3.操作简单快捷。与其他系统各自不同风格的户界面相比,Web Service方式的系统采用统一的、为人们熟知的浏览器界面,因此无须特殊的操作即可启动应用系统。习惯使用浏览器的用户,甚至不经培训即可无障碍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统筹规划和布局,建立完善的新型体制与工作流程,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软硬件设备与优质教学资源云端化整合,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师生应用信息化设备学习能力,深入推广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1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1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初步建立,但相关制度及部门设置尚需优化加强
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完备的建设规划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高校已有的相应规章制度与当前信息化的建设相互无缝融合,而且可为其提供高效的机构管理和人事支持等方面的保证。
但根据目前调研统计结果来看,虽然已经有近八成的高校有明确的校领导来负责校园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并不均衡,主要单独由(现代) 教育技术中心承担教学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少部分高校设立了2-3个实体机构分别承担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育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网络中心负责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和数据维护等;一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如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等。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迫使教学信息化机构的职责定位与功能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存在部分功能交叉或机构职责定位不清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数据冗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已在各高校得到了很高的普及率,已基本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各类高校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如计算机、音响、网络接入、投影仪等)建设情况已达到较高水平。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校都具备了OA办公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等各门类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的部署和应用。但在目前被调研的高校中,各职能部门和师生群体用户普遍反映系统不稳定、不智能和不友好,与目前主流互联网公司软件产品的友好体验相差较远。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应用系统所属部门各司其政,只从本部门需求出发进行研发,系统间数据不兼容也不能共享,给今后的功能升级、产品维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许多不便,造成校内师生用户体验较差。
1.3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水平低,资金投入大利用率差
目前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还大多停留在“重硬件轻软件,重业务轻资源”阶段,更多的资金投入在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施上,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部分高校日常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多媒体教学”阶段。但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移动宽带网络和智能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和终端设备方便快速的接入互联网。在当前云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挑战。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存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耗资巨大,维护和更新成本过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师生对信息需求量剧增,高校在原有信息化建设思路下,不得不采更多资源、存储和服务器来对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要增加更多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和更多的维护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各学院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购入的服务器、存储、电脑等设备由于管理和维护等原因,存在闲置或未启用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能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应从教学信息化的政策体制、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培训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制定规划思路。
2.1创新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优化部门设置与工作机制
高校应重视教学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按照优化配置、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教学信息化硬件、软件、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高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将教学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部门支持,并且需要各个相关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校内各院系的密切配合和参与。因此,应成立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不应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单独推给一个或几个独立职责的现教中心或信息中心等部门,而是建立将主管教学的学校和各院系领导、教师、学生等各多方角色加入到教学信息化建设决策、规划、管理的组织中来;成立信息化建设监督机构,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服务部门的制度、资源和人员的协调整合,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2.2优化资源投入和布局,构建高校云计算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普遍采用的是自主建设、自行购买的模式,各学校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基础设施设备、电子资源和信息管理系统,在过去十几年间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一定的信息化成效,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不同时期购买的服务器、存储和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维护, 其运行和维护成本越来越大,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此时应该优化资源的利用,尽快构建高校云平台建设,高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云计算是通过网络连接各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数据运算、存储和处理服务,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共享,因为数据收集和存储过程并不是在某台计算机进行,而是在云端完成,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存储操作,且不必担心数据丢失问题,即使计算机出现故障,数据也会被安全地存储在云端。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教学机房以及办公用的计算机,需要M足不断更新的各种教学办公的需要,机器的配置会随着应用软件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设备往往在购置后不久就需要更新换代。而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云计算解放了硬件配置对终端的限制,即使像手机、IPAD、甚至仅仅是显示器(配合云桌面设备)等低配置的终端设备,也能使用类似超级计算的应用。因此高校可以将资金投入到云计算中心建设,优化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节省开支。
2.3高校教学信息化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里,出现了以教育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教育模式的探讨,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相当突出的一部分。而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参与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目前网络上的资源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少,而且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动作示范性和模仿性非常适合用一种多媒体内容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以目前较为成熟的高校校园网为依托,基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设计开发一个面向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开展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更好的利用各种体育教学资源,使有限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且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的时空限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补充和促进学生的课堂内外的体育课程学习,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更科学、更系统的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当今的普通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已经非常普及,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工具制作成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播放。这种新型的体育理论课授课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优化了教学的模式。加上多媒体教学在感官上给予学生的冲击更大,不光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了课堂的整体气氛。不过在现实应用中也应当注意。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只是日常教学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并不能整个的代表信息现代化教学的本身。其实对教师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能够把知识中的“精髓”提炼出来,更高效的让学生进行吸收。
体育教学的难点往往是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更会全力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对外界新事物的新颖和奇特所吸引。由于在升上高校前受学习压力和校园硬件设施的局限,往往有很多运动项目只闻其名,并没有参与到实际运动项目学习中来。在体育的新项目教学启蒙阶段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新技术,在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体育项目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轮廓。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亲身示范不能分割的。往往教师的亲身示范对于初学者而言,只能留下模糊的印象。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上,更是无法放慢节奏让学生细细观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光可以放慢每一个技术动作,更能让学生把技术动作“带回家”。在课余时间进行重复的复习和模拟。教学难点得到了克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是会有显著的提升。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扩展体育知识面,扩展了手中教材限制,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能够突破以往对竞技项目的限制,也更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运动知识的需求,更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解放交给了学生,学生也会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和兴趣进行选择性的接收,从而提升了学生在运动方面的选择性和发展空间。让学生更能结合自己的兴趣来确定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课中实现应用是未来体育健康课的必定发展趋势。在教学课堂中把远不可及的运动场景和知识最直观的搬进了课堂中,使在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一下变的非常具体化,在脑中能够迅速的形成概念,有效的缩短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学变得更通俗,更易懂,更能让人快速的消化和接受。但在体育课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应该确立正确的概念,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只是正常教学手段中的辅助手段之一,要做到张弛有度,不能够过多的运用。因为单一性的教学手段是不能够满足现代普通高校学生的需求的。在面对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应该做到先观察,找出最合适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手段。
总之,随着现代化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能够科学的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科技技术。在课程的改革中,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教学形式,给我们带了更多的契机。正确的使用发挥作用,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传授效率。
参考文献:
[1] 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嘉宾:我省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从开始到现在,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这些变化体现在:
(1)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始时只有3所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完善,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在我省开展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24所(省内院校22所,省外2所),招生规模将近1万人。
(2)招生对象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最初是只招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目前已扩大到中职学校应、往届毕业生。这样体现了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要求。
(3)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高职自主招生院校的综合文化考试、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等所有考试科目,都由学校自主命题和组织考试。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更加多样化,更符合高职院校职业的特点。
(4)考试管理更加规范。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我省制定了相配套的管理措施,规范报考资格审查,细化相关的考务工作规定,严密考试组织实施,严肃考试工作纪律,有力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秩序,高职自主招生的考试管理更加规范了。
在开展高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过程中,省教育考试院会同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高职自主招生的总体规划、沟通协调、监督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院校招生章程和方案的审核、考风考纪的监督、录取结果的审核备案等,以推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记者:我省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专业和招生人数都逐年增加,但是随着本科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率有可能会降低。对于这个问题,您如何理解?
嘉宾:目前,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主要是我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绝大多数高校在高考中都是“热门”院校,招生专业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定,目的是为培养我省亟需的高级技能人才。由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广阔的前景,近几年,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即使随着本科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职自主招生对于许多考生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记者:高职的自主招生在理念上和操作上与一类大学自主招生、现行高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嘉宾:高职自主招生是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选拔和培养我省亟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其招生对象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中职应、往届毕业生。高职自主招生由高职院校命题,组织考试和录取,除了考核文化基础知识,还要进行面试或专业技能测试。被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需要再参加普通高考。
一类大学自主招生是普通高考招生的一种补充,目的是为了选拔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还需要参加高考,在自主招生院校录取时可以获得20分不等的优惠。
记者:关于我省的自主招生考试形式,普高毕业生有“面试”,中职毕业生有“专业技能考核”,这两种形式的考试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请问如何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嘉宾:高职自主招生实行“学校负责,省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院校成立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自主招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执行有关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领导、监督自主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设立由校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自主招生监督小组,对自主招生工作实施监督。严格保密制度。选派政策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录取工作,凡有直系亲属当年报考者不得参与自主招生工作。在录取期间成立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的、申诉、投诉处理工作。
高职院校实行在“面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前公布参加面试或“专业技能考核”考生名单,公示面试或“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公示按录取规则拟录取的考生名单的办法,公示无异议后,才办理录取手续,以维护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
记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通过多元的考试评价,为考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为行业企业培养最适合的人才。请问我省的自主招生考试如何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
嘉宾: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分为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种。面向普通高中考生的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主,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思辨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面向中职生的专业一般要求考生中职阶段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大类相对应,并取得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由笔试和专业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笔试环节考核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两个科目。综合文化知识考试以自然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为主要内容;专业综合理论考试以考生所报专业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综合理论等为主要内容;专业技能考核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为主。
记者:总的来说,这几年我省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请杨院长总结一下这项工作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嘉宾: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符合高职院校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评价选拔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链接一:
广东省高职自主招生发展历程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高职自主招生2005年始于上海、2006年在北京启动,2007年,教育部开始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2009年教育部宣布,在前两年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安排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招生计划共计9240名。广东新增两高校。
2010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对口自主招生的专业为机电类、机械类、建筑类、化工类、计算机类、国家贸易类、艺术涉及类等。15所院校共提供4660个学位。
2011年:广东实施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保持不变,仍是15所,但招生计划数会随生源状况适当扩招,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还可面向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报考该四所高校的学生一旦通过学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被录取,则获得免于参加高考的特权。
2012年:自2012年起,广东省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及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自主招生统称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18所高职院校共为全省提供7628个录取名额。
2013年:全省各个地市的22个高职院校共提供9475个录取名额。22所学校均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均为第三批专科A类院校。这些高职院校提供涵盖文、理、工、经、管等各类专业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考。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学制为3年,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学制为2年。考生如被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并办理正式招生录取手续后,将不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仍然可继续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和录取。
资料链接二:
2013年广东省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考试形式及录取模式(节选自粤教考函〔2013〕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
一、报考条件
(一)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条件:身体健康,具有广东省户籍,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2013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报考条件:
1. 身体健康,具有广东省户籍,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应、往届中职毕业生。
2. 中职阶段所学专业与所报考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大类相对应,并取得与招生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人事劳动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或取得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以上(含B级)证书。
二、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2013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报考对象的不同,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面试”的考试形式,综合文化考试和面试的权重比例为2:1,中职毕业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含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考核”的考试形式,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的权重比例为4:3:3。普通高中考生入学测试总分满分值为300分,其中综合文化考试满分值为200分,面试满分值为100?分。中职考生入学测试总分满分值为500分,其中综合文化知识考试满分值为200分,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满分值为150分,专业技能考核满分值为150分。
(一)普通高中考生综合文化考试的考试内容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主,内容可包括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采集和应用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人际交往基本常识等;中职考生综合文化考试的考试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专业综合理论等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要求。
(二)综合文化考试统一在4月20日进行,考生在所报考的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参加考试。4月30日前,各招生院校在网上公布达到本校规定的综合文化考试要求的考生名单。综合文化考试可由招生院校实行联考或单考的考试形式。5月10日前由招生院校对综合文化考试入围考生进行面试或技能考核。面试或技能考核由各院校负责。面试或专业技能测试的具体时间和形式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各招生院校按综合文化考试和面试或专业技能考核成绩比例计算总分,于考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考生各科成绩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并明确通知考生。5月20日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工作。
三、录取模式
20世纪中期,后现代思潮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否定性”和“批判性”功能,矛头直接指向“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完人主义”的霸权地位,所以受到社会的推崇。后现代思潮学派众多,观点各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激进的或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二是建设性的或修正的后现代主义;三是简单化的或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于我国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认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树立生涯规划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后现代思潮关于人性的基本特征
纵观西方国家教育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现代教育认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现代教育则崇尚科学、崇尚理性,于是人取代了上帝。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失望地发现,“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于是,后现代主义学者福柯惊呼“人死了”。后现代教育打破了人的主体性的现念,给予人和人性研究更多的解放和自由。
二、后现代语境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后现代教育反对宏大的叙事,重视自组织过程和隐喻的教育方式,具有解构性、多元性、开放性、平等性的特征,对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师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解构性注重教育的差异性。第二,多元性关注与学生的对话。第三,开放性要求知识的科际整合。第四,平等性要求重构教师角色。
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课程建设的几个观点
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研究上,多尔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把课程概括为“4R” 标准,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认为课程应该具有解构主义和非线性特征。课程内容应该具有适当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失衡性,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一,重新诠释教师角色
在后现代语境下,教育以“完整人”教育为核心。教育不再只关注于结果而更重视过程,知识也并非是终极的真理,为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这是一门融理论性、实务性和经验性于一体的课程。在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备课阶段,教师是一名导演和策划师。既需要通盘考虑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做好课堂方案的策划工作。在上课阶段,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和倾听者。一方面课程教育教学的进程离不开老师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在活动体验分享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发现学生描述性语言背后的隐喻意义,以同理心去理解学生,达到共情。在成绩考核阶段,教师是一名裁判员。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需要在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方面进行客观合理的评判。教师扮演的不同角色,充分映射出后现代教育所提出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理念。具体而言,既不能将教师“权威化”,也不能将教师“边缘化”和“不作为化”。
第二,活动体验的创设
后现代教育提倡知识的境遇观,重视知识的体验。为了全面深入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活动的体验十分重要。首先,活动体验符合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其次,活动体验贴近真实生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在活动中能够真正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实践证明:失败的活动体验只偏重于泛游戏的娱乐要求,忽略内在的反省和感悟。成功的活动体验寓教于乐,在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引人深思,有效地实现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活动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活动法、模拟场景法、小组讨论法、户外拓展训练法、学生讲课法、体验交流法、问题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社会实践法、生涯人物访谈法等。
第三,对话方法的运用
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对话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克服单方面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
第四,课程评价机制的确立
考察课程是否起到了教学效果,评价环节至关重要。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课程不同于单纯的理论课程,不仅要评价学习的知识内容,还要评价学生主体是否采取具体行动,生涯意识是否得到提高;不仅要评价教育的结果,还要评价教育的过程;不仅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还要进行定性的分析。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中要坚持多维度、多视角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