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8: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茶文化的重要价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篇(1)

彩云之南――云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主要l源地。在这里,数十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孕育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在这里,普洱茶文化独树一帜,是云南茶文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已经上升到了生命哲学义理的高度,将普世和谐之美散播到世界各处。

1 普洱茶文化背景下的和谐世界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所以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能够代表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与人生观。从狭义角度讲,茶文化代表了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国人讲究茶的人文文化与茶艺精神,为其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茶文化也见证了中国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文明发展形式。普洱茶文化就代表了云南各民族人民在发现、种植、利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用茶这一系列生产生活过程,这足以证明茶文化已经存在于云南地方文化、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艺术的血液流淌中,成为澜沧江流域千年以来的文化及精神文明载体,象征着民族文化孕育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传承景象。所以可以将普洱茶文化视为是云南人民的精神寄托,它已经深入骨髓,成为地方建设和谐的基本象征。

在2002年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谈到“如果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促进人与人间的关系,那就是茶。因为茶香甘醇,带给人悠远意境,它象征着中庸与和平。”中庸与和平也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因此中国人借助茶文化与世界互动交流,这是再好不过的媒介了。当然也要看到,在当下物欲横流、人类通过科技力量征服掌控自然的巨大支配欲望释放背景下,现代文明所创造得更多物质内容也正在蚕食人们的原始思想,它所生成的各种异己力量也正在不断摧残着人们的心灵,导致了人的异化。在这种危机背景下,人类急需找回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交互共融思路,解决内外危机交集所带来的矛盾发展现状,为人类未来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基础。在中国,澜沧江流域下的云南民族文化就希望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寻求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融合,在该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为和谐世界创造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将其视为是一种民族意识、气质与品格的水融,这里不但包含了云南各个民族的传统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反映了当代人的人生信仰与思想境界,这与国家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相互统一一致。

客观来讲,普洱茶文化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而且这一价值也在日益凸显。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文化及喧嚣城市氛围中生活,它违背了人类与自然本应一体的和谐生态本质,所以现如今更多人开始不自觉的寻求再次亲近自然本源与文化生态的机会,寻求那种与自然相融的和谐性空间,所以普洱茶正起到了此作用,它在文化价值上对应契合了现代人的现实发展需求,蕴含了更多和谐自然、质朴简约的人文精神,从侧面促进了人们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有效发展。当然,中国也依靠普洱茶文化实现了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经贸往来,这对于人类发展,创建和谐世界是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的[1]。

2 普洱茶文化的和谐价值

普洱茶的文化和谐价值体现在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普洱茶拥有千百年文化底蕴,惠泽天下众生,无论是皇权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曾经得到其润泽。现如今,普洱茶更是人们之间互通友谊,表达真情的“和谐饮品”,所以普洱茶这种从人类个体发展人性、人文交际的和谐功能价值是其它文化产物所不能取代的,它为人们所带来的是风清正气、民心和谐的社会风气,也非常利于营造出那种振作向上、洗心涤厌的和谐氛围,这对人与社会之间的长久交流是非常利好的。

普洱茶是宝贵的世界茶文化自然遗产,它被人们称之为活着的世界茶树基因库,这就说明人类已经将其视为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最好沟通纽带,强调它的原始自然价值,包括它为人类所带来的有益特性。我国作为普洱茶的重要起源中心与原产地,希望借助普洱茶的推广来带动国家环保生态产品的全面普及,也倡导现代化农业生产要走绿色路线,为人类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如此背景下,普洱茶就象征了健康与财富,人们对它深怀感恩之心,将其视作大自然的慷慨恩赐,将普洱茶树供奉为神灵并虔诚守护。现如今,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少数民族人民依然还保留着祭祀茶祖、茶神与茶魂树的古老习俗,他们将其视为是对古老祖先的精心守护与崇拜[2]。

3 普洱茶文化的社会和谐价值体现

2016年7月~9月期间,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普洱岁月、茶马春秋――普洱茶马文化风情展》,这一主题活动展示了从我国清代到民国时期近300件茶马文化实物与珍贵图片,特别是以普洱茶“茗香随风”为主题的中国普洱茶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展示更吸引了各方注目,它将普洱茶从古至今的千年文化都展示在人们眼前,强调云南普洱作为世界茶源、茶马古道的重要标记,是中华民族一笔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普洱茶文化也与公众生活紧密相连,进入平民百姓视野,鼓励人们以茶示礼、以茶会友,展示了它之于国际、之于社会、之于人民的和谐之美[3]。

总结:品茗普洱茶文化,温润心灵,共建和谐人文社会,这也是普洱茶文化之于人类发展建设的重要功能。现如今,中国也在通过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与“民族文化大省”来丰富茶马古道内容,向世界普及普洱茶文化,希望通过普洱茶文化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和谐文化精髓来构建强大的文化联谊体系,使普洱茶文化成为天下人的共同精神文明财富,将它的和谐价值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陆云.论普洱茶文化的“和谐”之美[J].大理学院学报,2013(8):59-62.

篇(2)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体系;发展机制;内涵研究

如果能够将生态开发、绿色提升这一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茶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创新茶文化资源应用理念,优化茶文化旅游产业经营思路就极为必要。

1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

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发与参与,实际上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时代所期待的旅游产业内容进行研究,不难看出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新的关注点和消费内容内容。茶文化资源体系,实际上是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在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中,其不仅有着丰富完善的物质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文化体系中,茶文化资源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行为规范也被有效诠释。因此,可以说,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和最大价值。因此,认知茶文化机制的资源优势,并充分发挥茶文化体系的资源内涵,能够有效提升茶文化的利用价值阐述和发挥。通过对长期以来的茶文化资源的具体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时,无论是资源的内容应用,还是其中功能价值设置都相对较为局限,进而影响到茶文化旅游发展资源的有效应用,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以茶文化资源为开发基础的旅游形态。而在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经营理念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时,必须认识到其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经营过程中,需要将传统茶文化、地域文化等各项内容融入其中。因此,在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建设过程中。可以将游客体验和具体需求参与融入其中,比如通过引导游客实际感受产茶过程,从而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具体参与程度,更重要的是实现茶文化自身的传播目的。

2茶文化旅游的具体内涵认知

通过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元素,同时也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因此,可以说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是传统茶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应用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满足时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状况和整个旅游产业经营特点,不难看出走茶文化旅游发展道路,不仅是利用茶文化资源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整个时展特征的客观选择。首先,茶文化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以茶叶的生产等自然条件为依托,以茶文化体系的文化内涵要素为重要支撑的具体活动。因此,在实施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通过创新经营形式,结合融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实施效益最大化开发。通过将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从而突破传统的茶文化产业经营理念。所以,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茶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同时以旅游业发展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共融、创新机制。此外,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体系。在长期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不断发展,其作为整个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可以说,其对茶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其不能局限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整个茶叶产业的体系化视角来全面认知,通过将自然要素与文化要素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实现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而在整个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其必须注重时展与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全面融入其中,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参与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当然,在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内,与茶相关的艺术资源也是展现茶文化体系内涵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茶文化资源开发,就必须注重利用好这一资源内涵,通过创新完善,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

3新经济时代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特征及影响

随着当前整个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已经进入全新历史发展时期,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具体的经济内涵,还是整个时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源都实现了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更快,经济内涵更为全面,特别是互联网媒介的成熟应用,造就了新时期所独有的经济业态,在互联网经济模式影响下,各行各样也需要结合这一时代特征,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对新经济时代的具体特征和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该时代特点影响下,要创新发展业态,优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将时代新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满足时展要求。当然,新经济时代的影响,不仅是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其消费需求等等也实现了相应创新和优化,也就是说现阶段,无论是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元素,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来进行融入。而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消费者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消费内容元素也更为成熟,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发展效果,就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发展特点,通过具体探究和有效完善,从而满足新经济时代下消费者需求与产业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效融入。对于茶文化旅游发展来说,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内涵,都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融入,尤其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特点和模式看,消费者希望整个产品能够得到有效创新与完善,所以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应用好具体的时代资源,传承融入整个时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为整个茶文化旅游发展活动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从当前社会大众的具体需求看,文化、休闲、养生与生态内涵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新的消费方向和趋势,因此,结合新经济时代内涵要求,创新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机制,就极为必要。当然,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式,优化茶文化旅游发展机制,从而满足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

4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思路

通过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经营主体中所具有的主要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需要做到:首先,细化社会大众的消费趋势和实际需求,在社会化成熟发展背景下,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的生活元素和生活理念也实现了相应优化、调整,在人们生活体系中,参与旅游活动,消费旅游产品已经发展为社会大众重要的生活理念,因此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旅游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除了旅游、休闲消费理念外,健康养生也是人们重要的消费期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就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以及整个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要求。其次,当然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需要在认知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发展要素,提升发展内涵,同时更需要将社会自身大众需要融入到整个茶叶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当然,在整个茶叶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在整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诠释,通过彰显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优势,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融入新经济时代背景,实施茶文化旅游发展必然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值。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内涵和元素内容,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文化元素和生态内涵是整个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在当前整个时展背景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更高,只有诠释和融入人们的价值需求,从而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经营的最佳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茶文化理念传播提供了重要帮助。当然其也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来说,其中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就需要在满足社会大众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元素和生态理念内涵,特别是凸显茶文化的深远内涵。客观而言,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还要注重创新旅游元素,尤其是在整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凸显自身特殊性,同时还应与时展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对整个旅游产品的各个细节和具体元素内容进行挖掘,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发展层级,从而在创新产品经营体系的同时,满足社会大众参与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

5结语

在新的经济时代影响下,无论是具体的发展内涵,还是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都实现了全面提升,事实上,当前已经进入社会大众参与旅游的全新时期。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时展状况来说,目前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逐渐呈现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社会大众新的消费趋势,更重要的是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实现自身旅游需求有效诠释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赵万芹.从文化感角度谈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创新[J].中国包装工业,2013(1):92-97.

[2]李付星;孙健.体验经济时代下川南盐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112-115.

[3]朱三元.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民族特征———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7):205-208.

篇(3)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重点。茶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与认识茶文化,从中汲取适合数学教学及学生发展的要素,将茶文化与数学教学合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可靠支持。因此对于初中数学与茶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茶文化中的数学思想

中华民族不仅盛产茶叶,喜欢喝茶,更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在长期发展中我国茶文化在社会经济、国民精神塑造等各个方面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将茶文化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在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表现如下:1.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学好数学,全面发展的基础。逻辑思维是一个人大脑思考与探索的核心所在。在茶文化中蕴含的数学逻辑思维,是从饮茶中凝练而来的。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感觉。茶叶生长于大自然,能为饮茶者带来逻辑思维方面的遐想。1.2演绎推理数学学习过程中演绎推理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在茶叶的种植与采收过程中,蕴含着数学思想中的演绎推理。人们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等到茶叶成熟之后才采摘,茶叶的苦涩味道是无论如何加工都会存在的。可以看出茶叶的成熟与否与时间有着紧密联系,茶农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演绎推理,通过茶叶颜色、大小等来判断茶叶是否成熟。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对茶叶形态、大小、颜色等的演绎推理,判断茶叶的口感。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茶文化中的演绎推理思想,能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3结构严谨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的结构更加严谨,严谨的结构及准确的数字确保最后结构的准确性。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严谨结构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无论是茶叶的采购与销售,还是茶叶的加工,均需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可靠性与严谨性,这样才能保证茶叶最终的口感。

2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内涵

当前我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其茶叶远销至国外多个国家。同时,我国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通过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知识还是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国际社会发展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在茶文化理念内涵中,包含丰富的、多层面的物质文化元素,也蕴涵着诸多的精神内涵。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中,其价值内涵是多样、丰富的,运用这些有引导作用的茶文化知识和内容,可以使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传统茶文化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可以在应用中推动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能有效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知识和文化氛围。随着茶文化内涵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茶文化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理解更加明确,尤其是在系统化、深入分析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更好地将茶文化的丰富理念与教育教学融合,并达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目的。传统茶文化在发展中与现代元素的有效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全面化、深入化发展。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也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以及体现很多历史文化精神理念,通过对其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障。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日益成熟,课堂教学活动和茶文化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通过茶文化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并且让茶文化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中,突出文化学习和课程学习价值。茶文化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范围,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的意识,充分分析和感受茶文化中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精神。

3数学与茶文化相融合教学的价值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与象征,蕴含着人生发展的哲理,将其与数学教学课堂相融合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为:(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信息时代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通过茶文化的有效渗透,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理念,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合理融合茶文化,在茶文化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与结构严谨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3)优化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茶文化与数学教学相融合,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4数学与茶文化相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新时期我国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期间要注重全面型人才培养,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文化内涵,从中汲取教学方法,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下面就对数学与茶文化相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展开分析:

4.1与数学解题相融合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合茶文化可以从数学解题入手,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融入茶文化期间,教师首先要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找到融合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与数学解题相融合中,教师应该结合数学解题过程中的背景知识、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学习茶文化和有效解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数学解题中融入茶文化思想和观念,通过茶文化演绎推理、逐个击破的方式,使学生可以真正了解数学学习概念和相关解题内容,增加学生对习题的解决效果和学习效果。比如在遇到下面写的选择题时,教师就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解题中。例题:在数0.25,7,0,-3,100中,正数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在解题时,教师从茶文化的演绎推理中获取灵感,告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要慌,仔细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以及做过的例题,从茶文化中的演绎推理入手,逐个击破。正数的个数有几个?学生需要回忆正数的概念,然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答案选择C。无论遇到什么题,都要冷静观察,联系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解题的速度与效率。

4.2学学生心态相融合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各类复杂题型,对学生心理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渗透茶文化,调节学生心理,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打好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环节,从采摘、烘焙到销售等多个环节,均要求抓住问题所在,确保每个环节的可靠性,在严谨的逻辑下对茶叶的制作进行创新。数学解题也是如此,学生需要冷静分析问题,尤其是在遇到难题时,更要冷静对待,找到突破口,有效解决问题。茶文化和数学学习心态的融合,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方式,并根据茶文化清俗、淡雅的文化内涵,保持积极乐观的数学学习心态,进而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茶文化中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能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和谐的学习态度,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计算下面这道题时,对于一部分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极有可能遇到阻碍放弃解题。所以教师需从茶文化中找到适宜教学的元素,引导学生有效解题。例题:化简:3ab-a2-2ba-3a2。化简之前为让学生沉着对待,让学生仔细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如果忘记了可以翻书看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在公式中有两个ab,两个a2,将相同的先写在一起,就可以转化为3ab-2ba-a2-3a2,继续化简为:ab-(a2+3a2)→ab-4a2。冷静是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找到题目中的同类元素,在严谨的结构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找到解题思路,顺利化简。

4.3与思考方式相融合

初中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条理清晰、科学有序是学生解题及学习的关键所在,也是探寻一切事物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茶文化的内涵中汲取数学思维,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对种植区域有严格要求,要从温度、水质等多个方面综合思考,如果一个条件控制不好,就会对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产生极大影响。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所有知识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落下,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与探究。当遇到一道题目中包含众多知识点时,就要发挥茶文化逻辑思维的作用,引导学生逐一击破问题。虽然茶叶的种类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茶叶都会散发淡淡的清香,这些茶叶无论生长在哪里,无论品相如何,淡淡的清香是不变的。教师可以将这一点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需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通过一道题目的解析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确保学生能有效掌握这类习题的解题方法。数学学习中思维方式十分重要,而茶文化带给教师的思考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比如煮茶、泡茶,最终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散发茶香。

4.4与思想道德相融合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德育。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茶文化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单从茶道中就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要素。茶很多人都喝过,但是品茶却不多见,品茶要求人性情平和,不急不躁,在品茶中悟出人生哲理。信息时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浮躁,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茶文化,让学生能保持平常心。在学习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浮躁的情绪时,可以让学生适当休息与调整一下,允许学生放空一小会儿,学生在这短暂的空隙中不用去想太多,在休息与调整之后继续回到学习状态。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很多人被外界的信息所干扰,失去人生的方向,但其实多年以后会发现一个人就如同一杯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到,更不要在学习数学中退缩。当然在茶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逐渐渗透茶文化,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4.5与教学改革相融合

教育改革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满足时展需求的重要保障。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改革存在功利性情况,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更制约着教育改革。茶文化中的“淡”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教学改革中,能够让教育者静下来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社会及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以及能够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能算好的教育。教育改革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要求教育者在践行教育改革制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茶“淡”的精神思想,以教育者的态度与思想去正确看待教育改革。在落实素质教育期间,按照教育改革方向制定教学方案,调整好自身心态,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要求教育改革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确保教育改革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改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茶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内涵与灵魂,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熟悉教材内容,加强对茶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深入了解,并在教育教学中将合理融入茶文化。茶文化与数学相融合,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茶文化,构建起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与教育改革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篇(4)

1茶文化素养的内涵理解

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其中所诠释的不仅是一种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精神启迪。想要对茶文化进行合理认知与有效应用,就必须寻找到合适的应用途径与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融入策略与理念,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方法改革与真正创新。当然,从当前多元文化的时代特色看,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也是提升茶文化影响力与价值的关键,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从物质属性出发,通过不断实践与应用,最终形成丰富而多样的精神理念与人文内涵。茶文化的物质属性,是该文化得以稳定发挥的基础动力,更是造就了该文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与价值力。茶的物质属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稳定性,同时也是茶文化得以真正发展的前提与关键。纵观茶文化的长期发展特色,我们看到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才是茶文化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当然,茶文化的物质属性,不仅是茶文化的发展动力,更是因为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诸多物质性、稳定性元素,这也是茶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比如,茶具、茶馆等等“可触目性”的物质元素,都是我们感知与理解茶文化的重要动力。随着茶文化体系发展与应用不断成熟,如今我们在应用茶文化时,要注重从层次性、多样性,乃至创新性等多种研究视角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文化应用方向,从而实现茶文化生命力的全面提升。茶文化素养是一种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综合融入的素养机制,从人文素养角度看,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乃至精神思维,都能够对当前人们应用茶文化提供基础。从艺术素养看,其中所诠释的则是以艺术内容为基础,以艺术审美为前提的素养诠释。因此,在当前我们利用茶文化素养,构建最佳应用机制时,必须注重从文化素养这一内涵点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文化融入体系,从而实现理想的素养传承与应用机制。

2艺术设计与音乐整合教学的实施可行性理解

事实上,艺术设计和音乐之间存诸多内涵上的关联性与一致点,在当前整个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适当选择音乐元素,融入音乐内容,不仅极具必要价值。同时,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注重选择合适的艺术设计内容,必然能够形成良好的应用效果。所以,如果我们将两者予以深度融合,其将引导我们深化对音乐与艺术设计关联性的价值认知。在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学习时,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美学理念,将为学生更好学习音乐艺术提供情感性理解。同时,在学生参与艺术设计的学习活动时,如果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也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愉悦、动听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对艺术设计活动的美学理解与人文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对设计活动和艺术创新的价值认知。当然,无论是艺术设计活动,还是音乐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理解与精神引导下的艺术感知与价值理解。所以,在当前创新该教学活动时,应该从教学整合与情感理解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完善、客观的整合教学机制,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多元整合。现代艺术设计与音乐整合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活动,想要实现这一融合的最理想教学效果,就需要注重创新整合方法,并且充分认知教学融合的应用价值和理念优势。客观的看,当前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激发学生审美的价值理解来出发,尤其是要注重做好对学生的审美理念进行有效培养,通过设计创新,进而实现现代艺术设计的最理想效果。所以,在将音乐与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整合过程中,这不仅能够实现音乐艺术的美学感知与融入,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与表达。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与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做好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也注重做好完善的美学启迪。与其他教学活动所不同的是,艺术设计是一种极具创意与创新内涵的活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文化理解外,艺术上的认同与创新,也是当前我们做好该活动的关键动力。

3基于茶文化素养的艺术设计与音乐整合教学模式

篇(5)

六堡茶区域旅游发展理论是指超越了传统旅游认识常常局限在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相对单一的旅游形式和相对匮乏的旅游内容之上的现代旅游意识,也就是说,这种旅游发展理论追求的是不同区域之间在旅游空间上的联动,在旅游形式上的叠加以及在旅游内容上复合。区域旅游往往是若干地理属性上的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大旅游概念,同时,这种旅游也不再仅仅由旅游及其相关服务类企业独立经营,而经常由政府与企业合作完成。不仅如此,区域旅游的内容也突破了单纯的旅游线路加纪念品销售的拘囿,而是将旅游、生产、文化、教育等各行业融合为一体,形成既有生产经营,又有文化教育,同时兼顾休闲娱乐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模式。而这类旅游格局的形成往往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全体总动员”式体制机制创新的结果。

1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的区域优势

六堡茶所在的城市梧州坐落在温暖湿润的岭南,是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一座历史名城,城市历史超过两千年。该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和热量条件十分优越,年均气温可达21℃。每年定期到来的季风携带着丰沛的水汽,给该地形成充足的降雨。温暖且湿润的气候条件使这里形成了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有了可与云南普洱比肩的广西六堡茶。作为与广东毗邻的城市,梧州在饮食文化上受到粤式料理的影响很深,尤其是遍布梧州大街小巷的茶市和广东茶市并无根本上的区别。可以说,梧州茶市、茶业经济算得上珠三角经济与文化发展区域的延伸,与大广东的区域经济和文化具有本源上的相似性。六堡茶自在梧州诞生至今已愈千年,伴随着本地悠久的茶叶生产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南部沿海发达的经济体系有辐射化带动,梧州六堡茶已经在海内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梧州拥有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永久知识产权,梧州成为了六堡茶唯一的地理标志属性,也同时让六堡茶产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随着国内、国际黑茶类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同属黑茶的六堡茶日益受到国内外茶客们的青睐。梧州六堡茶的茶园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当前梧州包括既有、新建、复垦及其他分散的茶园在内面积总量已达2.67万亩。大规模的茶园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成片的茶林又反馈给山林更高的含氧量与密集的植被,在这样的互惠互补过程中,六堡茶园使梧州成为了国家级的森林城市,自然环境的绿色、生态化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

2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的不足

区域旅游发展意识不足是梧州政府管理当局在理念层面未能及时跟上现代旅游新思路的具体体现。当地六堡茶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阔,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又与大广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丰富多彩的区域性经济、文化资源其实已经具备了和茶文化旅游全面、立体整合的客观基础。然而,当下的情况却是梧州多数六堡茶生产、经营企业关注的仍然是相对单纯的茶叶产品的推广、促销。无论是最前端的茶园种植户还是茶产业链条的中端生产与后端销售单位仍然没有能够深入、彻底地与茶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开展融合。可以说,梧州目前六堡茶的种植、生产、销售仅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产、制、销阶段,却将文化、旅游层面的资源白白搁置一旁。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地管理部门根本上欠缺区域旅游发展的概念与规划,在决策过程中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层应有的扶助和引导作用。基层得不到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指引,就只能沿着既有的传统生产经营路线蹒跚前行,无法从茶文化区域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思想的相对落后,梧州空有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潜在的区域旅游资源,却既未能及时完善茶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难以形成茶-旅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具体而言,当地茶文化旅游在交通、餐饮、住宿各方面条件仍然相对欠缺,例如从主要交通干线到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茶园之间没有建立起快捷、便利的等级公路,大量茶园景区通往外界的仍然是尘土飞扬的泥路。而茶园周边的餐饮、住宿建设滞后,缺乏标准等级的食、宿设施,即使有游客慕名而来,也难以获得相对舒适、惬意的旅游体验。同时,观念的落后让六堡茶文化旅游被限定在最粗浅的观光加茶叶纪念品销售层面,无论是旅游线路开发者还是当地的茶园生产、经营者都难以全面照顾到游客在文化、教育、艺术等范畴潜在的旅游期望值。未能实现区域旅游产品整合的茶文化旅游个性欠缺,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差异性不足,游客并不容易对梧州六堡茶旅游在文化价值、教育内涵、哲学修养等方面产生足够深刻的印象,也就让六堡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打了折扣。

3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举措

3.1提升“整合”意识,强化管理层引导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提升梧州六堡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前提在于让当地政府管理层首先树立起区域旅游全面发展的观念,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整合旅游产品行动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宏观规划与决策时,需要强化对整合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与引导。只有政府管理者不断重复区域旅游发展的意义、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让基层生产经营者通过尝试获取切实的利益,才能在社会上营造起开展区域旅游的氛围,进而推动整合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进程。

3.2实现茶文化与养生之旅的深度整合

传统茶文化重点体现的是茶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其在哲学层面还是在心理学层面都具有引导人的精神、道德、伦理的作用;现代人则从生物学角度发现和拓展了茶作为药食同源的饮品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价值。现代人重视健康、讲究养生,而无论是精神、心理,还是生物、化学方面,饮茶、品茶都能对人类身心健康起到正面影响,这一点恰恰可以作为整合梧州六堡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切入点,即打造六堡茶文化与养生的旅游产品。整合内容一: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整合。当下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森林游、河谷游等生态旅游讲究离开都市丛林拥抱大自然,通过进入富含氧离子的多植被环境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获得城市中紧张生活欠缺的平静感、满足感,进而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这一点讲,六堡茶园具有天然优势,茶园丰富的绿色植被是兼具了自然形成和人工雕凿的观赏性景色,而茶树在丘陵山峦间形成的天然“氧吧”可以为身处其中的人类带来最清洁、新鲜的空气。漫步茶园,被茶树包围的游人可以从身体与精神双方得到净化与洗涤。整合内容二:养生旅游与高端茶产品的整合。现代生物研究已经证实,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在降“三高”、防肿瘤、提高心血管功能、强化人类运动机能等多方面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而国内外城市人群中以上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现日益升高的局面,非常需要各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保健品等的辅助功能。六堡茶生产单位应当尽快开展茶多酚、儿茶素等高端茶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将传统生产、销售简单的黑茶叶的经营内容提升到一个科技含量更高的层面。一旦六堡茶在低、中、高端产品中都有了代表性项目,且在营养素、保健品等领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则养生旅游真正实现了实至名归。游客来到梧州六堡茶园参与养生旅游时,除了能在天然景致中获得视觉方面的优质体验,更可以通过饮茶汤、食茶餐感受传统黑茶文化的情趣,最重要的是,游客还能够在茶园景区中获得高科技的茶营养保健产品,这种高端的旅游纪念品如果自用有益健康,如果送礼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佳品。整合内容三:休闲旅游与学习养生知识的整合。当下中国人热衷于旅游的目的不外乎暂时逃离繁重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借此获得身心的平衡,避免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状态下出现诸如“亚健康”等不良症状。但是,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国际游,多数情况下游客都只是走马观花般地了解一下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致,间或购买一些当地典型的土特产。从旅游中学到更多知识的情况尚属凤毛麟角,这就给了梧州六堡茶区域旅游实现与教育的整合成为了可能。中国人自古有养生的传统,进入信息时代后,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充斥着浩如烟海的养生知识,但极少有人能够准确分辨这些养生知识的真伪,只能在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乱象中摸索而已。基于此,六堡茶的区域旅游中不妨深入挖掘黑茶中历史与现代所具有的健康知识内容,整理规范后编制成音频或视频的教学材料,既可应用于各个茶园景区的旅游活动项目中,也可以推广到当地特有的茶文化节日庆典活动中。有了这样的教学素材,一方面能够帮助游客了解黑茶养生知识的确切内容,学会在公共媒体海量的资讯中去伪存真;另一方面又能突出茶这种曾经一度被中国古人视作药材的饮品在生物、制药方面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性,让六堡茶养生之旅提升到新的高度与境界。

4结束语

区域旅游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必然产物,传统旅游的狭隘性、片面性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被区域旅游取代是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现代经济深度融合的需要。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典型的茶文化代表,在本质上已经具备了融合茶文化旅游的条件,只是实践过程中种种不足让其没有发挥出潜在的作用与价值。以区域旅游理念开发六堡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既是促进六堡茶文化向多领域延伸、实现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举措,更是带动整个岭南茶文化、经济发展的有益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义丰,等.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2010(3):78-87.

[2]李伟.郭芳.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3.

篇(6)

引言

对于陶艺教学体系来说,其不仅需要完善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与学生具体学习需求相匹配。但是从目前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状况看,由于缺乏合适的教学载体,其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茶壶作为陶艺产品在饮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元素,无论茶壶设计理念,还是茶壶具体应用表现,都能展现陶艺技术的具体设计内涵。因此,融入茶壶制作工艺对陶艺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当前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当前我们认识到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并且逐渐开展了有关陶艺技术教学的相关教育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对陶艺教学的体系化认知,以至于整个陶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想要完善开展陶艺教学体系,实现其学科价值,需要认清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陶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脱节。陶艺是一门技术,因此其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的技术理论融入,同时也必须体系化开展实践活动。想要实现陶艺教学目的,就必须将陶艺实践教学与陶艺技术理论教学进行融入。但是目前在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多只是将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停留在技术理论教学状态,忽视了陶艺技术实践理论的全面有效融入。正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脱节,就使得整个陶艺教学实际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其次,忽视陶艺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理念融入,过多强调其技术体系,没有认识到陶艺的文化载体属性。虽然陶艺在生产初期,其是以生活应用为出发点,因此,整个塑造过程中,更多是一种塑造技术的体系化融入。但是随着当前陶艺技术发展程度日益提升,加上陶艺生产理念日益成熟,如今我们在开展陶艺教学活动时,需要认识到其中具有值得被我们继承的文化元素。而只有将这一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整个陶艺教学的价值。目前陶艺教学不仅是技术上的传承,其同时更是对陶艺文化内涵的全面有效认知。事实上,无论是陶艺制品生产,还是陶艺制品的具体融入,其整体都是一定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所以,一旦缺失文化内涵的融入,就很难实现其理想教学目标。最后,陶艺教学缺乏实质性载体,学生认知不具体,同时陶艺教学理论体系较为单一,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之间缺乏完全有效的融合。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感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陶艺教学,其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因此其需要有相关载体作为铺垫。而当前,多数学校开展陶艺教学都是通过抽象手段和方法具体实施的,因此,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认知效果都不理想。

2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内涵

茶壶是整个茶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用于饮茶、泡茶之外,整个茶壶也可以被用来自饮,因此茶壶是对饮茶文化有成熟而体系化的融入。通常情况下,茶壶由四大部分组成,壶盖、壶身和圈足以及壶底这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茶壶基本形态多样,将近200多种,当前使用较多的茶壶,其质地主要为紫砂陶艺茶壶和瓷器茶壶两大类。在整个茶壶质地中,其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系统性和体系性。在进行茶壶加工制作时,其通常主要有以下过程:首先,确定此次茶壶加工制作的设计立场及核心,也就是该茶壶主要阐述什么内涵,表达什么理念。通过确定设计需求之后,进而确定茶壶加工设计方案。其次,在结合茶壶制作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揉泥、制坯、印坯、利坯、添釉、上色、画坯从而完成茶壶的陶艺坯胎制造,进而通过烧制技术,从而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茶壶。最后,必须认识到想要实现理想的茶壶加工制作,最重要的就是在整个茶壶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融入完善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只有整个茶壶中能够展现和阐述相应文化内涵,才能最终实现其茶壶加工制作工艺的具体要求。陶艺技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需要和值得被体系化继承的重要元素。当前随着陶艺技术这一传统文化和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了陶艺教学体系。

3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思路

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针对以往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缺失,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缺乏传承载体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整个陶艺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陶艺教学的理想目标。而将茶壶制作工艺应用到陶艺教学活动时,应该做到:首先,体系化探究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流程及规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陶艺技术生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对于陶艺教学来说,想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就不能简单将其当做一门技术,而应该将其当做技术生产与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开展陶艺教学时,想要完善应用茶壶制作的具体工艺,就需要将整个茶壶制作过程体系化和规范化,通过完善实践应用,从而实现陶艺教学目的。其次,丰富研究茶壶加工制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文化理念和内涵,从跟本上实现陶艺教学活动的人文素养目的。陶艺教学是以陶艺技术为切入点的教学活动,但是想要深化和升华整个教学活动,则应该注重赋予其中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往陶艺教学活动开展时,只是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教学上,忽视了整个陶艺中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因此其整体教学效果被大打折扣。通过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整个陶艺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最后,完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元素,体系化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当前在开展陶艺教学活动时,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陶艺艺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引入具体的陶艺加工实践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陶艺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茶壶制作工艺作为当前陶艺技术与传统茶文化体系化融入的工艺,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体系化融入了陶艺文化,同时也有着必要的茶文化内涵,因此,要结合茶壶制作工艺,挖掘陶艺技术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对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引入茶壶制作工艺不仅能丰富整个陶艺教学活动的内涵,同时也让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融入。

4完善探索茶壶制作工艺对陶艺教学开展的具体影响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在长期以来的饮茶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除了具体的茶叶之外,饮茶的茶壶,描述采茶、饮茶过程的音乐、舞蹈、文学等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传统文化正在经历较大发展压力,如果我们不能寻找到良好的切入点,那么很容易造成传统文化的失传。与茶文化一样,陶艺技术也是我国极具生产应用历史的具体技术,在几千年的陶艺加工过程中,其也与饮茶和茶文化实现了成熟融合。因此,整个陶艺技术与茶文化的共同点在与茶壶这一饮茶工具。所以选择茶壶做为了解陶艺技术及陶艺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极具现实性。因此,茶壶制作工艺能够为陶艺教学体系化开展提供重要切入因素。对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教学,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陶艺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更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陶艺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从而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陶艺教学活动的文化传承价值。结合茶壶这一器具的独特特点,因此当前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茶壶制作工艺进行切入,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增强陶艺课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丰富陶艺教学的具体文化内涵。通过陶艺教学文化内涵的融入,从而为陶艺教学活动效果的优化和目标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帮助。选择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是实现陶艺文化与茶文化在新时期传承价值目标的主要方法。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日益加快,如今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传承压力,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内涵传承,加上时代化的价值理念日益多样,因此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而对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如果能够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丰富陶艺教学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能为传统文化传播寻找到合适的载体。让学生在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有效认知陶艺文化和茶文化。此外,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陶艺技术、茶文化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如今陶艺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能够有效提升茶壶制作工艺水平,优化茶壶加工制作过程,从而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5结语

虽然当前我们认识到陶艺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陆续开展了陶艺教学体系。但是目前在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时,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理念和完善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理想。尤其是当前更多教师将陶艺教学当做技术类教学活动,忽视了陶艺教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随着现阶段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成熟,尤其是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融入借鉴合适的教学元素,推动陶艺教学活动优化。茶壶作为陶艺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将茶壶制作工艺体系化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将为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寻找到合适的传承载体,从而丰富陶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沛雪立.传统与当代———探讨学院式陶艺教学的当代特征[J].装饰,2006(7):86-87.

[2]毛文青.现代陶艺教学课程设置思考—以钦州坭兴陶艺术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2X):119-120.

[3]王楠楠.对我国现代高校陶艺教学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3(9):27-32.

篇(7)

对于音乐教育活动开展来说,在教学理念创新融入的今天,无论是音乐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理念内涵,都需要结合时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培养的客观需要,进行整体优化、完善。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内涵,无论是人文性,还是艺术内涵,都需要充分融入。

1当前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就现阶段音乐教育活动具体开展来说,其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教学内涵和价值理念直接影响到整个音乐活动的价值发挥。同时,通过开展合理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在丰富教学要素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但是从现阶段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状况,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在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人文属性的有效融入,整个教学活动的内涵和品味相对不足。对于音乐教育活动来说,其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属性是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健康学习理念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整个音乐教育活动品质内涵的关键。但是从现阶段音乐教育活动开展实际,缺乏文化内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不仅如此,当前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时,其教学理念缺乏体系化更新与完善,尤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都未能结合学生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行完善与更新,从而大大限制了整个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此外,对于音乐教育活动开展来说,艺术性内涵、实践性元素等等,都是该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理念,从而大大限制了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发挥,进而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

2文化引领、价值传承———茶思维理念的具体内涵

2.1茶思维理念传承的基础在于文化引领

总的来说,该理念的重要价值在于其中所融入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所倡导的积极行为理念,因此,在当前开展各项活动时,如果能够应用好茶思维理念,其必然能够成为各个元素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茶思维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思维理念内涵,其中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丰富而体系化的文化要素,因此传承好茶思维理念内涵的根本在于认知其中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2.2茶思维理念应用的关键在于价值传承

茶思维理念体系作为茶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在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价值日益提升的今天,如果将茶思维理念融入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其能够在丰富学生培养要素的同时,优化学生培养具体机制,进而实现音乐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当然,对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来说,茶思维理念元素的融入,不仅仅是教学要素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优化音乐教学机制,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与学生培育体系之间的有效融入。而在应用茶思维时,其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其关键在于探究整个茶思维理念中所具有的积极价值,通过具体传承,从而实现茶思维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3人文要素、艺术内涵———音乐教育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3.1人文要素———构建音乐教育模式的基础要素

对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基础是人文要素。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人文内涵,不仅能够提升整个音乐教育活动的品质和内涵,同时更能为学生参与好整个音乐教育活动提供实质性帮助。培养学生掌握和形成扎实的人文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对于音乐艺术教学活动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人文元素融入其中,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实现整个音乐教育活动的最佳效果。

3.2艺术内涵———构建音乐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

事实上,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进行优化,除了必须注重融入人文内涵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应有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内涵。音乐教育从根源上看,仍然是艺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想要做好音乐教学活动,就要完善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审美理念诠释和表达。当然,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元素不仅是一种人文元素,同时其中也要引导好学生形成完善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而衡量学生是否学好这些内容,其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全面完善的审美理念和艺术体系。音乐教育作为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具有的艺术内涵,是确保实现整个音乐教育活动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

3.3实践元素的融入———构建音乐教育模式的重要要素

对于音乐教学活动来说,其整个教学体系有着自身独特性,实践元素就是该体系中重要的特性之一,而想要实现其最大价值的基础是实践体系与人才培养理念的有效结合。从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要求看,实践元素的融入是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对于构建音乐教育模式来说,具体实践元素的价值大于其他各项元素的应用,可以说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实现最大价值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在具体实践中,提升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优化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

4融入茶思维理念构建音乐教育模式的具体思路

在音乐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从积极价值理念培养入手,通过完善音乐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茶思维理念作为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在当前传统文化资源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更具有应用价值。如果能够将茶思维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体过程中,其能为学生更好参与音乐教学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帮助。在构建音乐教育模式时,首先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素材内涵,特别是要选择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和学生培养机制相匹配的音乐素材,从而确保整个音乐教育模式能够实现最大价值。不仅如此,结合当前人文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提升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人文内涵。实际上,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也有着诸多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元素,比如采茶戏、打鼓歌等等,就是能够被融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其次,在构建音乐教育模式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内涵。尤其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诸多元素,特别是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更匹配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结合以往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状况看,其普遍缺乏对思维理念的融入和诠释,因此,融入茶思维理念,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完善,同时更是价值体系的丰富与补充。最后,在融入茶思维理念,构建音乐教学模式时,必须将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体系化结合,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实践元素,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理解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内涵,并且丰富教学价值应用。而另一方面,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品味音乐教学特点。茶思维理念作为重要的理念内涵,其中不仅是具体行为理念的诠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音乐教育体系的内涵,从而实现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从当前整个音乐教育机制不断优化这一具体发展背景看,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涵已经成为该教学体系价值最大化展现和诠释的关键。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构建音乐教育模式,不仅要完善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丰富教学理念,尤其是现阶段学生培养理念日益完善,在整个音乐教育活动开展时,要凸显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内涵,而想要实现这一理想效果,就需要将音乐教育模式构建的相关要求认知入手。

参考文献

[1]蔡际洲.中华茶文化在中学的推广实践及效果研究[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11):121-125.

篇(8)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的起源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制茶饮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陆羽《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发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和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综上所述,古人经营茶叶,是借助文化经营高档茶叶,百姓的饮茶大部分是自制的。对茶叶营销的需求不强,所以,单纯的玩文化就可以做好茶叶营销了,而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所差异,各地都在致力于发展自家的茶叶品牌和茶叶文化,虽然这种文化资源运用的不怎么样,但总能自圆其说,搞出新的牵强附会的历史名人典故来。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各种茶叶品牌画地为牢,各地政府都在宣传自家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茶叶品牌的大规模出现搞的消费者头都乱了,不知道到底那个品牌那个地方的茶叶是好茶叶。

在市场调研中,发现,除了普洱和安溪铁观音有较好的表现外,大部分茶叶都没有走出地区或者没走出省份,自产自销现象普遍。记得当年乔家大院的乔二爷都知道南茶北贩,纵横全国乃至俄罗斯,今天的茶叶后继经营者倒不如前辈了。也许有的朋友不以为然,现在的很多地方茶叶想走出去,不过是不知道怎么走出去摆了,或者曾经走过,失败了,就放弃了。

今天的茶叶怎样进行营销?怎样逐步培育出大的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史立臣笔者认为茶叶经营者必须思考清晰以下问题:

1. 茶叶到底是文化还是商品?

2. 使用茶文化拉动茶叶营销还是把茶文化仅仅作为茶商品的一个支撑点?

3. 我们要走的路是茶文化带动茶叶营销还是茶商品带动茶叶营销?

4. 茶叶消费群体是高层次的有闲有钱者还是大众?

5. 茶叶包装营销和散茶营销到底那个是主流/

6. 茶叶营销到底需不需要现代的营销手段和技术?

7. 到底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茶叶消费概念?

8. 茶叶营销的渠道到底在那里?

9. 茶叶品牌建设如何建立新的思考模式?

10. 如果茶叶没有标准,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标准?

下面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图建立新的茶叶营销的思考体系:

1. 茶叶到底是文化产品还是商品?

纵观茶叶发展历史,似乎茶文化总是和茶叶营销结合到一起,如影随行,以至于现在的茶叶经营者做茶叶营销就考虑茶文化的传播和带动,文化传播有一个特性,就是慢,需要长期的经营的积累,最后形成文化的积淀,但茶叶营销却需要快速的实现经营目标,这造成了两者的内在冲突,于是茶叶经营者的企业总是慢慢腾腾,不死不活,按文化的带动就是这个结果,总也长不大,因为时间不够。世界级的茶叶品牌从来不把茶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而是作为普通的商品进行经营,因为茶叶是商品,所以可以付诸很多的内涵,赋予更多的理念和传播的亮点,中国的茶叶经营者是否先把茶叶看成一种商品再进行营销构思?

2. 使用茶文化拉动茶叶营销还是把茶文化仅仅作为茶商品的一个支撑点?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单拎出来进行讨论就是为了让茶叶经营者有一个清晰的思考,不要动辄就拿文化说事,茶叶企业经营的是商品,要的是经营茶叶的销售业绩,最后收获的是经济效益,文化只是茶叶经营和传播的一个支撑点,不是全部,做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就要先考虑市场的需要的消费者的需要,不是你把茶叶一加诸文化就了事,就能形成大规模的销售业绩,就能带来大规模的利润。我们要销售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茶叶商品,而不是你强加在你的地方茶叶之上的文化产品。所以在进行茶叶产品线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细分市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而不是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掉牙的诸如“君” “士” “玉” “道”等强加在茶叶分类上,这不是产品线规划,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笔者经历了某个企业的茶叶产品定级,好像茶叶经营者和规划者除了这些就不会别的了,大家翻烂了古书,去找牵强附会的陈词滥调,却不花费哪怕一半的时间去进行市场店调研,去研究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茶叶。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一堆垃圾,再化大价钱去宣传这堆垃圾,消费者的饮茶观念,污染消费者的购茶理念。而那些健康的,时尚的,新鲜的很多茶叶自身固有的东西却不去宣传,比如信阳毛尖,湖南黑茶本身就有很多的亮点和宣传焦点,可却没人去挖掘,而这却正是消费者关注的地方和可以带来大规模销售的东西。看看立顿的宣传:广告词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语言简练,平淡无奇,小学生都懂,可是却沁人心脾,直击消费者的内心,就像用大锤照着消费者的心上“咣”来那么一锤子,让人怦然心动。

3. 我们要走的路是茶文化带动茶叶营销还是茶商品带动茶叶营销?

茶文化营销主题元素:高雅茶事,孤芳自赏的茶文化是纯文化。是一些闲官,儒商、 艺术家的“茶以载道”, 它只是极少数人曲高和寡的嗜好,只代表个体的艺术品位,而不代表茶商品定位与产品销售主张,更不能体现市场的价值诉求点。以文化引导市场只能满足极少部分消费需求。艺术不能代替市场竞争。

茶商品营销主题元素:茶商品则是商业社会产生的一种茶文化产品,它面对的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茶商品需要体现主题包装和品牌内涵,可以和消费者产生共鸣、促进销售,培养忠诚度,是一种需要市场认可,庞大销售业绩支持,体现赢利性的商品。它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强烈的诉求点。

结论:文化是为了产品服务,而不是产品为文化服务;“文化”是为了产品的销售,而不是牺牲销售来证明自己的品牌(企业)有文化! 茶是商品不是艺术,中国茶叶企业,不能为了文化做文化,中国人把茶当艺术,而西方人只把茶当商品,所以外国有世界排名的大茶商,中国没有。

笔者结论:中国茶业营销:“文化过度、营销不足”

4. 茶叶消费群体是高层次的有闲有钱者还是大众?

品位高雅,茗醇而乐,古时品味好茶是有钱人的专利。老百姓不需要也饮不起好茶。这是古代的阶级性观念,现在的名优茶经营者还在玩味这些恶俗的营销观念,以至于面对世界级茶叶品牌软弱的无缚鸡之力,任人宰割。不否认,高档次的诸如政府官员企业大老板等是高档茶叶的消费群体的一部分,但大家都盯着这块蛋糕就没什么意思了,广大的大众消费市场视而不见,专盯礼品茶叶,这是营销能力弱的表现,茶叶是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特权人物的专利享受产品,不是只有逢年过节才消费的节日性产品,为什么茶叶企业不能很好的注意到这一点,进行系统的营销思考?哪一个企业把名优茶主向大众消费群体推广,那么这个企业距离世界级的茶叶商就不远了。

5. 茶叶包装营销和散茶营销到底那个是主流?

笔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组成了十几人的调研队伍,发放了几千份调查问卷,调研的结果是90%的消费者希望购买到包装茶叶?什么是包装茶叶?是有产地,有生产厂家,有生产日期,有QS认证,等等。可是,去市场看看,大部分所谓的名优茶在茶铺里面都是一桶桶一罐罐,上面没有产地,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QS认证,能证明是好茶叶的只是经营者的嘴,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普通的茶叶都能说成是顶尖级的茶叶,还可以把非信阳毛尖说成是号称淮南第一茶的信阳毛尖,于是,消费者买回去后喝起来觉得不爽,就会下结论:1.信阳毛尖不过如此,2.散名优茶信不过。

散茶销售的弊端:

1.产区,品种、等级无法保证

2.重量无法保证

3.分销商销是否销售厂家茶叶无法保证

4.质量风险,如果分销商销售的冒名厂家茶叶出现质量问题危及消费者,茶叶生产厂家只有一条路可走。

5.无法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

6.渠道物流无法准确控制

7.无法提高市场覆盖率

……………

茶叶企业想做大茶叶销售规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必须放弃散茶销售,实行专业化包装,用品质的观念、新颖的包装、独特的广告宣传以及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来打动消费者,促进销售,拉动市场。

6. 茶叶营销到底需不需要现代的营销手段和技术?

和茶叶企业的高层,中层和销售一线的人沟通,发现这些哥们都是营销色盲,什么细分市场,4S,4R,什么渠道结构,经销商管控,都一头雾水。也许几个茶叶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茶叶行业,但在郑州的茶博会上和许多企业的老板和展会人员进行交谈也发现这些人不是真正懂得营销,很多都是处于理论略知状态,至于怎样把营销技术和手段方法运用到茶叶营销中去很是茫然。

茶叶企业的营销观念落后,动辄就贡茶御茶,动辄就龙啊凤啊,不考虑产品的诉求点是什么,不考虑市场的需求是什么,销售就往茶叶店批发市场跑,经营就考虑建几家专卖店。尤其在招聘上,先考虑的是懂不懂茶,不考虑懂不懂营销,懂茶有什么用?能带来销售吗?能销售的不用会品茶,能说出茶叶的好处,自己茶叶和其他茶叶的独特性,能知道怎样把销售业绩做上去,能帮助茶叶企业建立起品牌,能为茶叶企业带来利润就行。品茶专家不能做营销专家,尤其企图单单依靠文化进行营销的品茶专家更不能做茶叶营销。

7. 到底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茶叶消费概念?

市场调研中发现,很多消费者很是迷茫,一芽一叶好还是单芽好,采摘的早好还是晚好。消费者些许知道一些怎样选购茶叶,但不知道怎样泡茶才能喝道好的茶汤。企业的包装盒设计的很是有档次,却连怎样泡茶怎样储存茶叶都不去教给消费者,其实这一块正是一个茶叶企业区分其他竞品的一个落脚点,却不知道运用。

8. 茶叶营销的渠道到底在那里?

和茶叶企业的销售人员进行沟通,和他们聊经销商的问题,发现这些销售人员口中的经销商竟然是终端茶铺,翻阅企业经销商的目录,赫然发现98%的所谓经销商都是茶叶店铺。悲哀,连终端和渠道都没有分清晰。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但现被引入到商业领域,引申意为商品销售路线,是商品的流通路线,所指为厂家的商品通同一定的社会网络或商而卖向不同的区域,以达到销售的目的。故而渠道(marketing channel)又称网络。渠道必须具有流通性质,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渠道。

茶叶是日常消费品,它必须符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购买便利性,那么,凡是消费者能达到的地方都是茶叶企业的渠道控制点和铺货点,茶叶应该像饮料一样,在任何地方都利于消费者购买,这任何地方就是茶叶营销渠道的中点或结点。茶叶店铺和茶叶批发市场只是茶叶渠道的一小部分。

9. 茶叶品牌建设如何建立新的思考模式?

有名品而无名牌,这是对目前中国茶业说得较多的一句话,也成了许多茶界人士的心病。西湖龙井天下闻名,但有多少消费者能说出某个牌子?没有!比如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如果非要套用“品牌”这个词,那最多也只能说生产信阳毛尖所有产品的河南信阳的地域知名度。而作为品牌而言,最根本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而这个特定地域产品,常常是有众多分散且操守不一的企业在经营,因而难免会出现“劣币”或者“搭便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信任关系的建立,从而阻碍品牌的建立。以信阳毛尖为例,信阳市现有茶叶品牌200余个,其中拥有一定生产基地且已注册的品牌50多个 。目前,信阳市没有国内消费者认可的信阳毛尖品牌,也没有让河南消费者认可的信阳毛尖品牌,信阳的原产地标示没有给当地的信阳毛尖更好的发展,反而给假冒伪劣者可乘之机,因为加诸原产地标示的包装可以随意买卖。此时,消费者就无法将信心建立在“信阳毛尖”字面上,无法仅仅根据“信阳毛尖”来完成自己的购买决策。

在混乱的茶叶市场环境下,对那些有思路有实力的茶叶企业是很好的机会,可是那些企业能利用这些机会呢?

就本人的理解而言,中国茶业目前尚处于品牌意识的觉醒阶段。即便要说中国茶业有品牌,那也还是处于非常弱小的阶段。这一局面,是中国茶业目前的软肋。但如果换个角度,未尝不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茶业存在的巨大机会。谁能真正理解品牌并大力度建设品牌,谁就有可能在未来中国茶业赢得有利地位

茶叶品牌建设如何建立新的思考模式?

1. 重新定位品牌内涵,加强品牌营销;

2. 摒弃散茶,专做包装茶

3. 明确目标市场,规划产品系列;

4. 调整市场网络体系,加强网络管理;

5. 加强产品的标准化管理。

10. 如果茶叶没有标准,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标准?

篇(9)

1 前言

宜兴紫砂在进入新世纪后,又进了新的收藏、玩赏的高峰,在国内掀起了紫砂热。宜兴紫砂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延伸。可以说宜兴紫砂对推动宜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功劳很大,既发展了宜兴文化产业,又推动了收藏热潮。它的发展兴起,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的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宜兴紫砂快步发展,形成消费热点,主要有几方面的关系。

2 宜兴紫砂具有其他工艺品没有的特性

宜兴紫砂既有实用性,又具观赏艺术性,并在把玩中产生包浆,折射出紫砂材质的特有肌理,更加提升其艺术魅力。宜兴紫砂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为群众百姓提供了经济实惠、材质独特,兼有艺术特性的茶具,在“两广”具有广泛的影响,现在已向北方发展。

3 宜兴紫砂具有丰富多彩的形态造型

宜兴紫砂品种繁多,有方、圆、锦囊、花货等,造型各异,形态独特,满足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随着泥料的变化,又延伸了许多新的作品。现在不但有紫砂茶壶,还有紫砂杯、紫砂雕塑、紫砂杂件、紫砂工艺盆等等。可以说无所不有,真正吸引了世界上成千上万客户们采购。

4 宜兴紫砂是一门专业性强的手工工艺

宜兴紫砂一直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做法,被国内外行家及藏家特别看好,并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紫砂的精华价值所在。由于宜兴紫砂的存在和发展,引起了国内紫砂文化热、市场热、收藏热。再由于一些新生代大专院校学生、研究人员的加入,提升了含量,使手工工艺在文化的“含量”上有质的飞跃,逐渐提升了科技含量,使手工工艺有了新的创作之路。

5 总结

为使宜兴紫砂健康发展,打响“陶都”品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从而实现文化(下转第61页)与经济的双向共赢,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1) 加强宣传与做好“冷处理”的关系

宜兴紫砂的发展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不无关系,但不能盲目炒作。做到该宣传的加强宣传,没有达到一定工艺的要进行“冷处理”。认真做壶,把工艺提高上来,然后再进行宣传。

(2) 加强工艺创新与理性对结价格的关系

宜兴紫砂要不断创新,提高工艺水平,做到价值与价格相符,不能漫天要价,哄抬壶价;诚信做壶,诚信交易。该达到什么工艺,就开什么价格。俗话说,要说一是一,不要盲目乱开价。

(3) 加强紫砂资源保护与适当开发的关系

篇(10)

在大学教学机制中,英语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力,尤其是完善的英语教学内涵,以及英语教学机制,能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使得学生培养与实际诉求之间形成具体结合。因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必须研究合适的理念内涵融入其中,从而确保教学活动实现创新发展。

1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和问题认知

事实上,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形成完善而体系化的思维内涵,从而满足整个社会对学生成长的整体性要求。可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具体构建状况,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之上的表现。因此,只有构建良性互动的课堂关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状况看,老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绝对的权威,其在课堂上制定教学计划,并且决定整个课堂的具体进程。而学生在该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是被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实施时,学生缺乏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但是,从目前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文化理念的综合诠释,以及未能将学生学习兴趣具体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加上具体应用的教学思路中未能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可以说,其教学状况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事实上,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作用极其突出,尤其是基于学生兴趣角度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更匹配学生学习实际。但是就目前整个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看,多数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更多是凭借自身教学经验来制定教学思路,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基本状况的把握。由于其缺乏必要的文化理论和教学内涵,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参与到课程时,兴趣不足,参与压力大,从而使得英语教学活动的课堂氛围较差。就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整体剖析,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活动在推进过程中,其教学理念缺乏完善更新,尤其是很多老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更多是在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下的具体结果,无论是教学方案的完善性,还是其与时展之间的匹配度相比,都有着自身不足。特别是当前学生培养的要求实现了全面提升,同时学生自身对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认知也出现了全新变化,因此,整个教学机制要想实现有效转变,就必须在立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之下,通过融入合适的教学元素,从而实现最佳教学创新。

2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分析

事实上,在我国整个教学体制中,英语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完善的英语教学活动是任何学生在所有教学阶段都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当然,围绕英语教学活动,尤其是大学阶段的英语学科教学,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教学思路和经验,并且在当前大学教学机制不断成熟背景下,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日益提升。但是,在该学科教学时,其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忽略了实践元素的有效融入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效。因此,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融入其中,尤其是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力的内容,就发展成为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涵,就目前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看,完善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内涵,同时也需要全面、系统化的教学思路,尤其是随着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创新成为必然。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过程中,学生自身对课堂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实现了大大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学习自身的兴趣和英语教学的人文内涵等等,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结合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开展要求看,完善的教学机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完善的教学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和思维理念,因此,如何借鉴合适要素开展茶理论元素内容,丰富教学体系的完善性,就成为当前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诉求。

3茶理论的具体内涵认知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和传播影响力的文化元素。而整个文化体系的深厚影响,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现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通过对茶文化元素进行集中展现,让我们感受到该文化元素的传承与融入价值。在茶文化体系认知过程中,茶理论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基础,其中不仅包含了系统化、全面完善的价值内涵,更重要的是整个茶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其融入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元素内容,其中所包含的精神思维和各项元素,将为我们深层次应用茶理论提供有效支撑。当然,随着时展不断成熟,如今整个茶理论的应用价值日益要突出。就融入茶理论元素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在当前学生培养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背景下,整个教学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多项资源的全面应用,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4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茶理论的具体思路

在英语教学活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选择完善丰富的教学元素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学习素材,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发展创新提供有效支撑。结合茶理论的具体内涵,以及该理论的价值应用来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合理应用茶理论,其不仅能够提升教学品质和价值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也实现了教学创新与学生培养机制的协调推进。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更是实现教学效果创新发展的精髓所在。因此,想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调动和激发切入。首先,要结合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元素的丰富完善,从而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其次,要立足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完善而体系化的教学方案。学生学习兴趣是植根于学生自身实际的元素内容,因此,在培养学生参与兴趣时,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关注度出发,通过对茶理论的整体内涵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对整个课堂进行有效改造,让教学活动更有趣味和应用价值。结合茶理论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理论和价值内涵,其不仅能够提升教学品质,同时也为整个教学活动实现最佳目标提供了基础可能。当然,就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实况,以及教学活动的要求而言,必须充分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应用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实践技巧的能力,通过教学内涵的创新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培养的整体性要求。尤其是实践应用特色决定了,当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立足学生培养实际,从而实现学生培养机制的创新效果。最后,随着整个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如今我们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对教学机制进行优化,尤其是要从学生视角,带着问题来认知目前教学体系中的欠缺和不足,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不够,以及教学活动实际应用度不够等欠缺,通过完善教学内涵,从而让学生更能感受到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5结语

不难看出,茶理论元素的具体、有效融入,不仅丰富了英语教学活动的素材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茶理论元素,从而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相关魅力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该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引,也是符合学生整体培养的客观要求,当然,在应用茶理论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而应用茶理论是,也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只有切实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出发,才有可能实现茶理论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华.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02):193-195.

篇(11)

文化与旅游分属两个不同的产业领域,两个产业有各自的运作机制,基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需求,多数地区两个产业的运作往往是各自为战。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一定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运作,文化产业则往往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来进行文化的挖掘、创新、传承与推广。从本质来看,旅游与文化并不是背向发展,旅游与文化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点,因此贵州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文化链接在客观上具有可行性。建立旅游与文化的联动机制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模式文化链接的必要前提。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衔接而言,联动机构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价值实现对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系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存续,旅游产业与文化的衔接一方面要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两个目标的共同实现意味着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在意识领域的精神价值需要寻找到共通点或共容点,两个产业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联动机构可以协调改善与推进旅游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因此建立两个产业之间的联动协调机构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文化链接的前提条件。联动机构的建立可以使文化和旅游之间能够达到相互协作、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良好合作机制。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的联动机制规划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认知:首先,明确两个产业在贵州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定位与发展目标,以此为基调来对两个产业实施链接,从统筹发展的高度来对两个产业进行布局;其次,寻求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目标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兼容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此来统领旅游与文化并进时的各种指导思想和原则;再次,对旅游和文化所代表的主要价值进行合理平衡。

(二)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位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一是自然山水,二是民族风情。贵州民族地区较有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傩文化、节庆文化、蜡染文化、芦笙文化、祭祀文化、建筑文化、舞乐文化等。蜡染文化体现出一种无言的“诗意的境界”,是贵州文化魅力的浓缩。蜡染的艺术价值,不仅贵在其形式之美,更贵在隐现于纹样之中的生活情感和无声的诗意。蜡染文化是古代服饰、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文化的三位一体,表现了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统一。贵州的茶文化包括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如苗族的虫茶、布依族的打油茶、侗族的三杯茶等。[3]贵州民族地区的节日文化也很突出,主要分为祭祀性节日、生产性节日、社交性节日等,节日的区域性很强,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居住地不同,节日的名称、时间和活动内容也完全不同,众多节日使得该地区可谓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3]从建筑文化上看,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得贵州民族村寨不能像平原上的建筑一样整齐规划,民舍村寨没有一定的规划和程式,选材也尽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表露出一种自然结合之美,宛如天成。另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各有不同,如苗族歌舞是苗族民间艺术的标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笙舞,除黄平谷陇芦笙节外,黔东南许多地区都有不同的芦笙节,如凯里舟溪芦笙节,规模盛大,场面壮观。[4]侗族大歌也很出名,千里侗乡,几乎处处闻歌声,成了歌的海洋。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是一个喜欢用歌声来说话的民族。“查白节”、“赶毛树”是布依族两个比较隆重的歌节。脱离文化的旅游产业往往局限于自然风光观光,无法满足旅游者的文化认知需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提供了更多契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链接具备天然的优势。结合贵州民族地区独特而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该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可以充分挖掘各种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出更多的旅游文化产品、旅游文化节目、文艺表演及展览等,通过各种方式使游客获得更多的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在自然旅游资源的观光基础上,满足游客的文化认知和体验需求。另外,从旅游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需要着重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发掘民族文化的精髓,避免各种旅游产品中文化的单调和形式化,降低旅游产品的质量,弱化民族文化。

(三)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层次发展

对于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贵州民族地区早有重视,早在前几年,部分地区就推出‘凯里·中国国际芦笙节”、“黎平·中国侗族金秋文化节”、“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中国苗族侗族服装文化节”等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节庆活动,以此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关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模式中的文化链接与融合更要注重文化精品的打造,这是旅游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以丽江旅游文化的精品打造为例,和贵州多数民族地区一样,丽江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丽江地区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珍品作为旅游和文化融合的重点内容,在此思路指导下,丽江推出丽江古城、纳西古乐、东巴文化、摩梭风情、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相关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产品深入挖掘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的内涵,突出了丽江的古朴雅致、东巴文化的神秘、纳西文化的久远等特征,结合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一张张丽江旅游产业的优质名片。[5]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贵州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具有多重文化组合、独立发展、原始风味浓重等特征,另外从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来看,贵州的山并不高,但地形奇特,有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等。飞瀑、峡谷、温泉、溶洞等众多的自然资源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双重优势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精品打造的坚实基础。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强势支撑下,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发展模式中的文化链接可以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文化和旅游的契合点,多方向开发和建设旅游文化精品,形成文化和旅游的无缝衔接,推进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发展。

(四)明确文化定位,开展文化外宣,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特色宣传方式

一方面,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衔接,增加了旅游产业的生命力,为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功能发挥还需要适当地宣传与推广,吸引和激发游客对相关文化的兴趣。文化的外宣效应对丽江旅游产业的促进就是明显的例证,神秘的东巴文化、独具风韵的纳西生活是许多人对丽江的第一印象,基于对相关文化的好奇和探寻,万千游客慕名加入到丽江的旅游大军中,文化外宣效应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可见一斑。实施文化外宣是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模式文化链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进行文化外宣,就必须对相关地区的文化进行合适的定位。长期以来,与云南、广西不同的是,贵州处于多重交汇的夹缝地带,是一个文化碰撞的特殊区域,在实施文化外宣时,民族地区文化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可替代性强,民族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因此贵州的文化特色很难定位。客观而言,贵州民族地区的文化优势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梳理:第一,独特封闭的地域母体,导致了贵州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品格,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第二,多民族的组合效应使得民族地区的文化具有极强的组合优势,大文化生态资源丰厚。在此文化优势定位基础上,贵州地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文化交流和外宣活动,宣传该地区洞穴文化、夜郎文化、茶文化、节日文化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魅力,打造地方旅游文化品牌。文化外宣的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与众多媒体的交流和合作,营造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舆论氛围;二是对各种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推广,扩大其在旅游产业中的认知度;三是拓展旅游文化产品的服务面,把旅游文化产品从区域范围推向全国甚至世界舞台,借力旅游文化产品的外宣效应,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展开各种文化研讨活动,张扬地区文化魅力。

(五)推进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保护,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双赢目标

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民族文化具有双重身份:其一,少数民族意识观念的结晶和体现,这是少数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其二,旅游产业的旅游资源。基于民族文化的双重角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链接也必须体现这一点。对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而言,地方性的民族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赋予旅游产业更多的活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地方民族文化也需要传承和保护。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同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任务也尤为突出。但是在当前多地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有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利益驱动,扭曲或形式化当地传统的民俗风情和民族舞蹈,最终导致民族文化的弱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的弱化。[6]地方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支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本身并不和文化冲突,但在不合适的操作方式下,文化的原汁性往往会因旅游而受到侵害。因此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模式的文化链接既要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的融合,又要推进地方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原真性保护与发展。如丽江地区设立的东巴谷生态村,综合展现了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本真的民族生活状态,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原真性展示,同时游客也可以亲身参与到民族活动中去,感受各种民族文化魅力。原生态的民族院落和民族生活满足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又使各种民族文化得到展示、宣传和创新。[7]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链接同样也要达成以上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