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7: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43-01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倾向[1],通常从宫颈癌前病变(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发展到原位癌、浸润癌的过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2]。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TCT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最常用的筛查手段,传统的巴氏五级诊断方法由于不能完全反映宫颈病变的状态,已难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3]。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新的细胞学检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4]。本文通过对襄阳东风汽车生产基地2012-2013年1189例女职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和健康教育相关性的分析,了解女职工在女性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和需求,为医院开展女职工生殖健康教育提供针有对性教育方案。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1月襄阳东风基地1189例女职工进行TCT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3份,回收768份,年龄20-76岁。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标本取教及诊断方法

取材方法:用无菌棉球擦去宫颈表面黏液,将宫颈细胞刷插入宫颈内约1cm顺时针旋转5周,收集脱落细胞,将刷头取下放入细胞保存瓶中,送至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细胞学诊断方法:采用TBS分类标准:(1)未见上皮内病变及其他特殊(正常)。(2)鳞状上皮细胞异常:①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和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 ②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SIL)包括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细胞阳性诊断包括ASC-US以上的病变和炎症反应性改变。

二、结果

表1宫颈疾病发病率与年龄之间关系

表2 不同年龄段生殖健康知晓程度

表3 女职工对宫颈疾病防治认知和情况

表4 女职工对生殖健康知晓途径

1.结果分析

襄阳东风基地TCT检查结果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0-50岁这个年龄段的女职工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P

2.健康教育途径

众所周知,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发病数和病死数约占全世界的1/3。宫颈癌的形成非常缓慢,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这期间的任何一次检查都可以把宫颈癌扼杀在初期,故宫颈病变的预防和筛查十分重要。加强对宫颈疾病筛查和健康教育是对宫颈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据襄阳东风基地实际情况,我们建议通过如下途径开展健康教育:(1)在每年定期组织基地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向基地女职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防治宫颈癌相关知识;(2)基地医院有计划地在厂区举办女性生殖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女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的特点,在讲座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直观性,通过PPT、动画演示,图片,录像等音视频资料及医护人员的现场讲解,示范和面对面地沟通,使女职工能更好的了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并解答她们心中的疑惑;(3)在厂区各个走道和女职工宿舍走道设置女性生殖健康宣传栏,女职工可以通过上下班空闲的时间了解宫颈病的相关知识;(4)基地职工医院宣教科建立生殖健康教育QQ群,在群里可以指导职工阅读相关的书籍,开展对宫颈癌防治相关问题讨论,通过彼此的交流更好普及推广健康教育知识;(5)基地职工医院妇科定期对一些高危或疑是病人做跟踪回访,掌握女职工每年身体健康情况;(6)制作宫颈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将宫颈癌普查防治知识,预防保健的QQ群号、医疗中心电话等内容,印刷成册发放到女职工手中,通过这些途径达到对宫颈病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韵华,许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多种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杂志,2009,9(25);529-530

[2]张艳.TCT法筛查1007例宫颈细胞学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59-2160

篇(2)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感觉和期望,因此应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那些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了解些什么,患者对防治效果的信心如何,实现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何,其精神和体力是否允许健康教育等。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病人需要哪些健康指导,最急需的内容是什么,病人的健康愿望是什么等信息。由于病情是发展的,思维是动态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评估也应是动态的。护士要有意识地、连续不断地进行评估,时刻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护理、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态度与反应,及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以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计划

计划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决策过程,护士应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等。眼科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教育,功能锻炼及尿糖,血压的检测训练;结合眼科大多为老年病人,存在行动不便、视力障碍等行为,安全行为教育极为重要。

2、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在思想、感情和行为改变的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应明确患者达到目标的时间。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锻练。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多种维生素饮食;糖尿病人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在目标制定上,要确定患者在7天内熟练地掌握功能锻炼和饮食指导。为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必须制定各阶段的短期目标:

第一阶段;患者药、要在2天内能叙述其高血压、糖尿病的简单病因及发病机理,能叙述饮食和锻炼对疾病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患者4天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各种锻炼。

第三阶段:患者在7天后独立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工作。

在实践中,患者具体的训练日期和时间,应与病人讨论决定,不能由护理人员单方面确定。

3、选择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要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主动向病人宣传疾病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预防保健等内容。而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应首先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心理准备,实施健康教育的是护理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受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又会相互影响,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例如,病人的兴趣可因护理人员的适当技巧得以激发。因此,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同时还必须重视充分发挥病人的主体作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立即作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

四、评价

篇(3)

静脉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iied intravenous anaigesia,PCIA)是临床上全麻术后常用且安全的镇痛方法,患者在医护人员监控下自行按压PCIA 泵按钮间断追加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PCIA 与其他镇痛方法相比安全实用方便有效,但是镇痛效果取决于患者及家属是否了解PCIA知识懂得PCIA的正确使用。

1 健康教育方法

1.1语言教育 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较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方法形式多样化主要采用群体讲座和个别交谈。群体讲座在术前举办患者及家属均可参加,个别交谈贯穿术前和术后,语言力求通俗易懂。

1.2文字教育 在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受时间限制,便于患者及家属自由阅读仔细领会制作的图文并茂的镇痛泵使用手册,让患者及家属阅读示范教育对一些技术操作如自控键的按压方法及次数镇痛泵的床边固定等。

1.3内容 向患者介绍PCIA的优点它用药量少、给药准确性高、血药浓度维持恒定、起效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通过自控键可实现给药个体化。给患者讲解清楚PCIA的构造性能、止痛原理、使用方法、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原理。

1.4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做到妥善固定装置保持给药途径通畅,防止药物渗漏影响镇痛效果,患者坐起或翻身时应保持管道与身体同步,防止管道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加重疼痛感觉疼痛时可按压自控键1~2 次。要教育患者换时应动作缓慢轻柔,深呼吸咳嗽时用手保护切口减轻疼痛,PCIA可使患者皮肤感觉迟钝出现压疮或烫伤,应勤变换,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如需使用应避免热水袋与皮肤直接接触。

1.5影响因素 给患者讲明社会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人格因素、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既往疼痛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环境变化、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疼痛的感受。

2 对全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5 月患者61 例,男23 例,女38 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0.62±13. 81)岁。均按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为1 ~ 2 级、既往无镇痛药物过敏史和吸毒史、对PCIA 理解并愿意接受、能自行按压PCIA 泵按钮者。择期在全麻下实施腹部手术33 例,骨科手术16例,胸科手术12 例。

2.1.2方法

2.1.2.1镇痛方法 术后PCIA泵为福利亚的静脉泵,静脉放置2d,持续给药加自控注药,药物为舒芬太尼100ug加生理盐水100ml,背景用量2ug/h,15min限量0.5ml,限量时间为15min。

2.1.2.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填写自设问卷方法,患者填写内容: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烟酒嗜好、手术史、术前紧张程度、对术后疼痛的担心;对PCIA 的认知、对镇痛效果的期望、术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其中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1](VAS)进行评估。左端0 表示无痛,右端10 表示剧痛;0~2 为优,3~5为良,6~8为差,9~10为无效。调查者填写内容:入院诊断、手术名称、不良反应、镇静程度(镇静程度采用Ramesay 镇静评分[2]进行评估,共为6 级评分:1 分为烦躁不安,2 分为安静合作,3 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 分为睡眠状态能唤醒,5~6分表明镇静过度)。调查者于术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做好术后镇痛健康教育,讲解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取得合作,术后每天观察镇痛效果,填写问卷内容,PCIA 泵于术后第2d拔除时收回问卷。

2.1.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 0 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患者自评健康教育后镇痛效果 见表1。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全麻术后患者,因为术中是无知觉状态,当手术结束麻醉消退意识清醒后对疼痛的耐受更是敏感,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能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是患者和家属对镇痛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镇痛效果的发挥,所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及时的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罗爱伦.患者自控镇痛-镇痛治疗新概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7.

篇(4)

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及焦虑、总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且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9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致死原因的第4位[1],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近年来,COPD的治疗除了危重急性期给予积极抢救外,主要力求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3],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并提高其生存质量。笔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Ⅰ-Ⅱ级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Ⅲ级男性11例,女性0例,平均年龄57.29岁。对照组患者33例,Ⅰ-Ⅱ级男性17例,女性13例,Ⅲ级男性3例,女性0例,平均年龄58.15岁。病程4~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式。①口头教育:语言教育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分为个别教育(如个别谈话、健康咨询)与群体教育(如报告会、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患者经验交流会,举办培训班等)。尤其适合文化层次低的患者。②书面教育:包括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内容简明、易于宣传)、板报宣传、示范教育(主要用于呼吸功能锻炼指导)。③电化教育:利用幻灯片、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进行健康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群众喜闻乐见,有较佳的宣传教育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及焦虑、总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已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重视,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4]。对于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工业生产减轻空气污染、国家加大戒烟力度等)、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深入进行、加强家庭或电话随访、强化家庭照护观念等。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来减少COPD的发病率,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健康教育中,让患者了解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首要的治疗是戒烟。轻中度气道阻塞患者戒烟可延缓呼吸困难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在患病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戒烟,均可使患者受益[6]。同时,患者亦应避免接触空气中的其他刺激物质。

在本文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合理膳食、劝导戒烟、心理干预、活动指导等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存质量,且效果显著。能使其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能更好的提高患者对COPD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Viegi G,Scognamiglio A,Baldacci S.Epidemiolog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J].Respiration,2001,68:4-19

[2] 张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干预.中国全科医学,2006,9(5):411-412

[3]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篇(5)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对病人进行评估,确定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用知识帮助指导病人,并利用护士的威信给病人信赖感,从而消除病人的焦虑状态。护士应根据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教育,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让病人对疾病有个基本了解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方法有集体教育法:讲座、书面教育(发宣传资料)、电化教育(幻灯、录像)等,出宣传栏,每月一期的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健教专栏;个别指导教育法:一对一教育,责任护士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教育。

2 临床健康教育

2.1 疾病知识教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和诊断依据: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疾病,除累及关节外,还可侵犯全身各处的结缔组织,反复发作,最后造成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诊断依据:1、两个以上关节肿胀疼痛;2、同一关节有两次以上发作;3、有贫血、低热、纳差、乏力、体重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及阳性化验结果。

2.2 用药健康指导。是药三分毒,抗风湿类药物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疗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用的措施,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的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掌握毒副反应。我院主要使用自制系列产品治疗类风湿,配合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胃痛、恶心、甚至胃粘膜溃疡、出血,一定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2.3 功能锻炼教育。依病情而定,各项要求不一。急性期,发热及内脏受累的患者以卧床休息、关节制动为主,关节畸形严重的患者保持关节功能位。症状减轻后,可做主动或被动的四肢运动,如伸展、曲伸运动等,但要循序渐进。每2~3小时功能锻炼一次,动作宜轻、慢,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恢复期重视功能锻炼,包括全身性锻炼和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废用。每天应定时做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关节运动。如:手指伸张、攥拳、挺胸、伸腰、摆腿、摇动关节和按摩关节等。

2.4 出院健康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的治疗与护理,这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要求患者坚持不懈的服药,定期复查,进行功能锻炼,避风寒、远水湿、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合理摄取饮食,加强营养;及时调理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6)

我们科于2003年~2006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62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60例,年龄36~87岁,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我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最低为小学毕业,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均能接受教育内容。

2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2.1健康教育对象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

2.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入院时询问糖尿病病史,若已经诊断明确即先初步讲解注意事项,每天利用晨间查房时再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还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家属实施个性化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每个病房设立健康教育知识手册,让患者及家属阅读。出院后医护人员还要进行出院健康指导。

3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3.1基础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定义,临床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知识。

3.2饮食指导 ①控制总热量,每日所需总热量=每公斤所需总热量(kcal)*标准体重(kg)。科学地控制饮食,DM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为食物交换方法,即根据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人休息者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25~30kcal、轻体力劳动者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者35~40kcal、重体力劳动者40kcal以上。②合理膳食搭配每日食物总热量中糖控制在50%~60%,脂肪20%~30%,蛋白质10%~20%。③少食多餐,以清淡粗纤维饮食为宜。每餐少于100g,不少于3餐/d,以植物油为主,低盐饮食,可进低糖水果如李子、柚子等。

3.3运动处方指导 为患者制定或教会患者及家属自己制定运动处方,如慢跑、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有氧运动。空腹不宜参加体育锻炼,以餐后90min为宜,时间为30~60min[4]。运动时全身发热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虽然稍微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宜。

3.4药物治疗指导与血糖自我监测 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保存方法等。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宜餐中或餐后服用,α2糖苷酶抑制剂应在进食第一口饭后服用。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技巧及注射部位的选择,强调"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的不同吸收速度不同。有条件的患者可鼓励购买自动血糖测定仪并教会使用方法,以方便定期检测血糖,并记录每次测得的血糖结果。

3.5低血糖知识的介绍及应急措施指导 如患者出现心慌、面苍白、脉细速、乏力、大汗时说明已经出现低血糖现象,家属应立即为其口服一杯糖水或一颗水果糖。并告诉患者随身携带水果糖以起到应急作用。

3.6并发症的预防 DM眼病和DM足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告知患者DM眼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要定期检查眼睛。重视足部护理,检查双足1次/d,如有危险因素,尽早妥善处理。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预防外伤,经常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鞋袜要合脚,穿厚胶底、圆头、宽松、软面、透气好的鞋;选用弹性适中、对皮肤无刺激、缝线口平整、没有破洞或补丁、吸水性好、浅色、袜腰宽松的棉质袜;不赤脚穿鞋、赤足行走[5]。

3.7心理健康指导 充分理解患者,多与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及悲观情绪,协助患者做好在院期间的饮食管理及药物管理。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让患者了解糖尿病既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安全可以控制的,同时强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生活的重要性,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以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 效果观察

通过两年多来对162例糖尿病患者的追踪、观察,我们发现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健康教育和正视治疗,血糖往往控制的理想,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年龄轻、经济条件不好、心理状态不良、家庭环境差的患者,比较不容易接受健康教育,血糖波动也大,并发症的出现也早[6]。如何能够让所有患者乐于接受健康教育,全面、系统、直观地了解、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大程度地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探讨更好的方法,是应该更加深入研究的内容。基层健康教育机构、医疗单位服务的对象大多数为农民,很多患者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仍占一定比例,思想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尚需一些时日。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民教育,涉及医院、家庭、社区,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共同参与[7],期望达到主观上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接受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2):32.

[2]向红丁.国家糖尿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指南[J].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1992(5):9.

[3]唐慧兰,周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2):40

[4]张瑞芹,汪晓宇,李文景.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3-304.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8-01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in outpatients for electronic colonoscopy / Wang hui-min ,Wang jian-hu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for outpatients accepting electronic colonoscopy. Methods A total of 467 outpatients accepting electronic colonoscopy were accepted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at appointment such as oral presentations,written material or telephone guida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lectronic colonoscopy respectively. Result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diet,bowel preparation and inspection were applied in one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electronic colonoscopy. The success rate (reach to the ileocecal junction)is 98.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before colonoscopy could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reduce pain, improve the tolerance, the success rat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diagnosi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electronic colonoscopy; outpatients

目前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病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早期癌前病变筛检和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此检查有一定的痛苦,大部分患者紧张,恐惧,难以耐受,不能配合,难以到达回盲部。影响确诊率。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积极配合检查,提高成功率。我科于2009年6月-2011年12月对467例门诊结肠镜检查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467例,男235例,女23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2.63岁。就诊原因有便血、便秘、下腹部不适、腹泻、腹部肿块等。成功检查进镜至回盲部460例,成功率98.5%,(其中5例镜下发现癌肿浸润占据肠腔使镜身无法通过,2例因腹部手术后严重肠粘连进镜至升结肠,患者疼痛停止进镜)。

2 健康教育

2.1 检查前健康教育

2.1.1 检查前准备:嘱患者完成血及心电图检查。女性避开月经期,老年人需停用抗凝药物一周以上。

2.1.2 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很多患者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紧张、疑虑和因不了解检查知识而害怕[1]。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但一般患者都能耐受。解除患者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操作。

2.1.3 饮食准备:向患者解释饮食对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嘱患者检查前三天开始进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烂面条、稀粥等,不能进食纤维高的食物和带皮有果籽的水果。因为这些食物残渣会滞留肠内,影响观察。在检查前1小时可进少量食物不会影响肠道的清洁效果,并对提高检查者的耐受性和痛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益[2]。

2.1.4 清洁肠道:我们采用口服硫酸镁。因此药廉价且较便宜,易于门诊患者接受。口服硫酸镁后不易吸收,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道内保持大量水分,刺激肠蠕动增加,引起导泻作用[3]。我们采用口头讲解和书面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嘱患者每次的服药量、饮水量及间隔时间,使更好的达到清洁肠道目的。

2.1.5 电话指导:检查当日上午,电话询问每一位检查的患者是否按时口服泻药,有无疑问、服药后腹泻的次数和量、是否排清水样物、有无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通过电话指导,我们进一步了解受检者的信息,拉进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与信任。

2.2 检查中健康教育:嘱患者深呼吸,腹部放松。与患者交谈,问一些与疾病无关的问题,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清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使患者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4]。,协助患者变换,告知目的是为了更好看见肠腔。

2.3 检查后健康教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轻微腹胀不必担心,经排气后症状会缓解。对诊断性结肠镜患者,可进易消化的普通饮食,对取活检者24小时内进少渣流质,减少剧烈活动。一般良性病变或阴性结果直接告诉患者以及取病理报告时间;对可疑的恶性病变,一定要先告诉家属或电话通知家属以及取病理报告时。嘱患者回家后若出现腹痛及便血,立即来院就诊。

3 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检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确诊率。我科在结肠镜检查前、中、后进行了健康知识的宣教,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检查的过程中,是保证结肠镜检查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萍,内镜检查的心理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188.

篇(8)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一致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同时两者也都集中在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和教育方面。

2.教育内容存在交叉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两者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对学生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层面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则更注重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观念的引导与教育。但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且都是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认知层面实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对象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情感、身体健康均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做好心理引导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整和改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通过人文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两者虽在途径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均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情境体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假设或模拟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并获得个人感受,再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经验与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过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态度。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自己的强项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评,此时应该如何表现?教师可引导同学将自己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来,再开展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借这一情境体验教会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和发泄压力的方法。

2.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真实的或假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案例:小丽看到小明的父亲开车接小明放学,回到家冲自己的父母大发脾气,抱怨父母不能开车去接自己放学。请同学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同学举一些事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最后教会学生如何转移对生活的不满并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3.开展小组讨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当学生之间观点矛盾时可能引发争论,关于道德、情感等话题的争论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纠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应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始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应选择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话题、案例、情境等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的结果和产生的矛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对创造性的观点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那些错误观点,尤其是指出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错误思想得到及时纠正,进而促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篇(9)

关键词 双硫仑反应;留观患者;认知;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50

双硫仑是临床使用的一种戒酒药物,如果患者服用该药后饮酒,身体将会出现严重不适反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等症状,从而促使患者不想饮酒而达到戒酒目的,这些反应统称为双硫仑反应,又称双硫仑样反应[1]。临床上有很多药物具有双硫仑相似作用,若使用时不注意同样会引起双硫仑反应。患者是否发生该反应与其对这一反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急诊留观病房治疗患者进行双硫仑反应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患者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提供参考,希望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这一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病房治疗的患者760例。入选条件:年龄大于18周岁,在留观病房治疗超过24 h,意识清楚,非医护工作者,能配合调查者。其中男427例,女333例。年龄18~82岁,平均(45±12.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1例,初中120例,高中及中等职业院校114例,大专及以上455例。职业:农民工45例,普通工人112例,商业及服务业从业人员98例,干部143例,专业技术人员178例,其他184例。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工具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后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3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电话);第2部分为受访者对双硫仑反应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共由13个是非题目和1个列举题目组成,13个是非题目中回答“是”<4题者为不了解,4~8题者为了解,8~13题为掌握;第3部分主要为患者对双硫仑反应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情况。

1.2.2调查方法调查者为医师、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调查前均通过培训,调查前给受访者讲明研究目的及答题方法。采用调查者辅助被调查者填问卷方法,调查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生活化的语言来帮助患者进行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如硝基咪唑类药物明确指出“甲硝唑、替硝唑”等;含乙醇类物质解释为含有酒精类物质。共发放调查问卷760份,收回有效问卷760份。

1.3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采用百分比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留观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认知情况该部分患者对双硫样反应相关知识中认知率最高的项目为:发生双硫仑反应时需立即就诊占72.37%,而认知率最低为双硫仑反应治疗措施占1.32%;知道头孢类抗生素与乙醇类或含乙醇类药物和物质合用会发生双硫仑反应占26.05%;知道硝基咪唑类药物与乙醇类或含乙醇类药物和物质合用会发生双硫仑反应占15.92%。见表1。

2.2留观患者对双硫仑反应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情况研究中发现,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相关知识需求比较强烈,排名前3的分别为:如何防止双硫仑反应发生占100%,双硫仑的危害占98.16%及双硫仑反应发生时的症状占97.63%。见表2。

3讨论

双硫仑反应主要是由于双硫仑能抑制肝脏微粒体中乙醛脱氢酶活性,从而导致乙醇中间代谢物乙醛不能氧化而蓄积于体内产生一系列症状。轻者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等不适,严重者会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等[2-4]。临床上很多药物(头孢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生素、甲磺丁脲等)均有双硫仑样相似作用,使用中不注意也会引起双硫仑反应,特别是近年来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之相关的双硫仑反应发病率不断上升[5-6]。对双硫仑反应相关知识的缺乏与之有着密切关系,提高相关知识的普及,可以减少或防止该不良反应的发生[7-8]。

在调查表中13个问题中涉及双硫仑反应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知晓率仅为3.03%、1.58%和1.32%,这可能与近年来对双硫仑反应重视程度不高有关。虽然近年来该药源性不良反应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不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平时医学教育普及不够,所有广大患者对之了解仍较少。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临床最常用的两大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和咪唑类抗生素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的知晓率分别为26.05%,15.92%可能与上述抗生素临床使用率高有关。另外临床用药当中有一些常用的含有乙醇类物质(甘草合剂、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外用含酒精类皮肤制剂)与抗生素合用同样可以引起双硫仑反应,对这方面的知晓率更低。调查发现能列举出1种常用含乙醇类药物的占17.24%,2种的占7.37%,而大于2种者仅占1.58%,说明这方面的教育更需要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类消耗也不断上升,而抗生素的广泛作用,可以预测双硫仑反应的发生会越来越多。而在患者对双硫仑反应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调查中可以发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非常强烈,特别是在如何预防方面,这也提醒医务工作者应该更加积极和完善关于双硫仑反应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特别是平素常饮酒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不仅要提醒自已在医疗工作中应注意相关问题,还应提醒患者如使用头孢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期间及停药2周内不要饮酒,不要使用含有乙醇的药物、食物、饮料,不得使用乙醇进行体外擦浴及物理降温等[9],同时还可以在医院急诊科输液室、留观室等地方进行电视、壁报、知识卡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患者能充分认识这一不良反应的危害,不断提高知晓率,有效预防双硫仑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Karamanakos PN,Pappas P,Boumba VA,et al.Pharmaceutical agents known to produce disulfiram-like reaction:effects on hepatic ethanol metabolism and brain,monoamines[J].Int J Toxicol,2007,26(5):423-432.

[2]De Haro L.Disulfiram-like syndrome after hydrogen cyanamide rofessional skin exposure:two case reports in France[J].J Agromedicine,2009,14(3):382-384.

[3]赵宁民,王睿,梁蓓蓓,等.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59-60.

[4]Karamanakos PN,Pappas P,Boumba VA,et al.Pharmaceutical agents known to produce disulfiram-like reaction:effects on hepatic ethanol metabolism and brain monoamines[J].Int J Toxicol,2007,26(5):423-432.

[5]孔生海.157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12):1668-1669.

[6]Nitzan Z,Dan M.Disulfiram-like effect of cyproterone acetate[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9,146(2):236.

[7]田玫,何芳,朱慧敏,等.实施健康教育能本地区人群发生双硫仑反应的影响与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64-266.

[8]胡燕.健康教育对降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329-330.

篇(10)

1.1 疾病知识 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症,其发病率为2%―8%。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主要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其功能分化及轴、树突分支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高热等)就会引起大脑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因而发生惊厥。

1.2 提高机体免疫力 加强患儿的营养,鼓励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副食,按时预防接种,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多户外活动,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避免接触传染病,提高患儿抗病能力。

2 健康指导

2.1 入院指导

50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经急诊室直接收入病房予以安乃近滴鼻或复方氨林巴比妥肌肉注射退热、吸氧等处理,操作结束后,家长因患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存在紧张、焦虑、担忧等情绪。责任护士应及时向家长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生,告知呼叫的方法,向家长说明惊厥多发生在体温上升初期,一般一次疾病过程中只发作一次,以稳定家长情绪。同时讲解高热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

2.2 发热持续期指导

2.2.1 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如患儿精神不振、怕冷、寒战、肢端发凉、呼吸加快等,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min,高热惊厥好发于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体温上升中通常有30~60min肢端发凉的过程,这时体温上升快,应及时测量体温或测量脉搏是否明显加快,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将测量脉搏的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以免频繁地测量体温影响患儿休息和睡眠,引起吵闹。

2.2.2 掌握常用退热方法。患儿体温>38.5℃时,就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常采用冷敷和擦浴等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敷额,用30%酒精擦浴(胸腹部和脚心忌擦),用冰袋冷敷腋窝、腹股沟、颈动脉等大血管流经的地方。物理降温30min后若患儿体温仍未得到控制,且在继续升高,就遵医嘱口服美林或泰诺林等退热剂,并向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

2.2.3 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如牛奶、鸡蛋、红枣汤、麦片等。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果汁,不能配合的患儿就指导家长给患儿多喂水或牛奶等。

2.2.4 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部分家长因害怕高热引起脑损害或害怕体温升高再次抽搐,在小儿体温上升发冷时即要求冰袋降温,或给予冷水擦身。应向家长说明发冷时应增加保暖措施,以防引起或加重寒战,体温上升过快,一旦四肢暖和,应立即松开衣服和被服,以利散热,避免直吹对流风。因此建议有高热的患儿38.5℃左右即立即给予口服美林或泰诺林降温。若有惊厥史的患儿,还要加服苯巴比妥镇静剂。

2.3 出院指导

2.3.1 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30-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生在首次发作后的1年内,90%在2年内,因此,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让家属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3.2 向患儿家属示范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人中穴、防止舌咬伤等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

2.3.3 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等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抑制住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把握服药时机,按出院带药医嘱,体温38℃左右按3-5mg/(kg体重.d)隔12h服一次,间歇短程用药。

3 效果评价

90%家长能正确复述疾病的临床特点、常用退热药及鲁米那的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抽搐时的急救办法。所有家长均认为健康教育加深了疾病的认识,对照顾患儿有很大的帮助,受益匪浅。

4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但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3],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另外从护理的角度对感染和高热两个因素加以控制和预防,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的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虽然高热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5%的患儿可发展为癫痫,其发病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的知识与适当与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药物可减少复发以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有计划的落实健康教育指导,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我们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合理安排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采用一对一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健康指导,通过多观察、多于患儿家属交流,了解不同层次家长的教育需求,鼓励其不懂就问,同时注重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家长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技能,提高了遵医行为,为积极应对疾病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459.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73-01

1 基本内涵与方法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和渗透压梯度,通过扩散和渗透原理,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和潴留的水分,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需的物质,达到清除毒素、超滤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腹膜透析方法主要有

1.1 紧急腹膜透析:①短期内作整日持续性透析。②间歇腹膜透析。每周透析5~7d,每日用透析液6000~10000ml,分4~8次输入腹腔内,每次留置1~2h,每日透析10~12h。③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每周透析5~7d,每日透析4~5次,每次用透析液1500~2000ml,输入腹腔,每3~4h更换1次,夜间1次可留置腹腔内10~12h。④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系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循环腹膜透析机(现国际上统称为APD,即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患者在夜间睡眠时,腹腔内留置的腹膜透析管端与自动循环腹膜透析机连接,用8~12L透析液持续透析9~10h,清晨可选择在腹腔内存留2升透析液或不存留,然后和机器分离,整个白天(10~14h)不需再更换透析液,患者可自由活动。

1.2 腹膜透析管:Tenckoff腹膜透析导管:是最常用的腹透管,有直管和卷曲管(俗称:猪尾巴管)两种;鹅颈(SwanNeck)管:特点是两个涤纶套之间有一个永久性的弧形弯曲;还有TWH(Toronto Western Hospital)导管等。还可以根据涤纶套的数量分类:有单涤纶套(cuff)、双涤纶套及无涤纶套(现已淘汰)等三种硅胶腹膜透析管。

1.3 置管方法:目前植管方法有3种:外科直视手术切开发,盲穿法和腹膜镜置管术。所有方法都可由肾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实施。

1.4 透析液的配方:腹膜透析液通常由渗透剂,缓冲剂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目前常用的腹膜透析液以乳酸盐为缓冲剂,主要是这类腹透液,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管理要求,药品不能自配。配方请参照2008年国家药典最新版本。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临床资料:我院自开始做腹膜透析,至今已做60多例,其中有改做肾移植或血液透析的,继续腹膜透析的病人现有40多例。

2.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2.2.1 口头教育:①对预行腹膜透析病人先做好术前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讲解慢性肾衰有关知识,讲解腹腔透析的目的、原理及优点。②对插管后病人,先讲解有关无菌方面的知识,教给病人怎样洗手、带口罩及其目的。指导病人如何加热透析液,正规的操作步骤及出口护理和管道护理。③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帮助他们找出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2.2.2 书面教育:为使患者尽快熟悉和掌握腹膜透析知识及操作,除了进行口头教育外,还应给患者发放有关腹膜透析方面的书籍及材料,以供患者或家属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2.2.3 因人施教: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老年人和文化层次低的患者采取口头加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并反复提问、检查、指导;对文化层次高,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患者,可根据其需要增加教育内容;对记忆力差,重视程度不够的患者,抓住重点,反复强化,反复检查、指导,以增加其记忆力和重视程度,并做好家属的教育和培训。

2.2.4 集体培训:定期将腹膜透析患者或家属召集起来,进行集体培训,通过放图片、讲课,病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

2.2.5 护理评估:患者住院后,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和住院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行为。

2.2.6 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直接反映健康教育实施的成败。比如在临床中发现,通过健康教育病人对无菌观念的认识有所提高,90%的病人已知道透析前应注意环境的整洁,并在家中备有紫外线光管或泡腾片消毒液消毒房间;88%的病人能口述腹膜炎的征象;85%的病人能掌握并发症及引流不畅的简单处理方法;94%的病人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及认识高蛋白食物;同时,对于轻度水肿有65%的病人能自行增加高渗透析液,从而使水肿的发生率降低;81%的病人能在出院前备齐居家透析所需物品(如:透析液、磅秤、血压计、透析液加温装置等)。

2.2.7 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前,应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步骤及基本知识,指导病人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发放出院指导卡,留取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访谈和了解透析的情况。CAPD作为一种长期的、家庭的治疗方法,对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出院后病人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家庭护理中,使自我保健能力得以提高,培训后的病人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避免许多对疾病的不利因素,进而减少和延续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病人更理智地对待疾病,情绪稳定、精神好转,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加强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使病人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援助,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力量,因此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向患者传授腹膜透析有关知识,提供了许多学习材料和信息,再通过评价和反馈使大多数患者熟练掌握了腹膜透析正规操作及注意事项,能正确处理常见并发症,使腹膜透析感染率越来越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7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