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标准化建筑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7: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标准化建筑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标准化建筑设计

篇(1)

新型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有很大优势,在工厂制作预制构件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现场生产的浪费,大量节约建筑材料和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构件精度和构件生产效率,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程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还很不完善。新型工业化建筑的生产要求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和装配化的安装,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使各个专业、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因此,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前提。目前,我国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丁业化建筑的标准,指导着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但是,这些标准还存在着国家统一标准较少,标准不统一和相关标准缺失的问题。本文在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新型丁业化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现状。

一、国外典型国家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借鉴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工业化建筑方面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在技术标准方面也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值得我国借鉴。

(一)瑞典

瑞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工业化建筑政策,并大力发展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通用体系,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着手建筑模数协调的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将建筑部件的规格化逐步纳入瑞典工业标准。瑞典在1960年颁布了“浴室设备配管”标准,1962年颁布了“门扇框”标准,1967年颁布了“主体结构平面尺寸”和“楼梯”标准,1968年颁布了“公寓式住宅坚向尺寸”及“隔断墙”标准,1970年颁布了“模数协调基本原则”,1971年颁布了“厨房水槽”标准。这些标准囊括了公寓式住宅的模数协调,各部件的规格、尺寸。部件的尺寸、连接等的标准化、系列化使通用体系得到较快的发展。瑞典标准对于建筑产品的规定比较详细,大至主体结构尺寸小到厨房水槽都有规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建筑产品的通用性,逐渐形成通用体系。

(二)丹麦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并制定了20多个必须采用的模数标准,包括“建筑规则设计模数”、“模数组件的尺寸”、“优先采用的建筑水平向尺寸”、“双跑楼梯的楼梯间”、“厨房构件”等。丹麦推行工业化建筑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丹麦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实现构配件的通用化。主要的通用部件有混凝土预制楼板和墙板等主体结构构件。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各部分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的,部件的连接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于萍、陈效逑,2011)。丹麦标准对于模数协调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建筑及建筑产品的尺寸和规格的规定比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对于建筑的水平与竖向尺寸、各类构件的尺寸和小型建筑产品的尺寸都有规定,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设计,发展通用体系。

(三)日本

早在1969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开展材料、设备、制品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依靠各有关协会加强住宅产品标准化工作。1971年2月通产省和建设省联合提出“住宅生产和优先尺寸的建议”,对房间、建筑部品、设备等优先尺寸提出建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住宅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极大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纪颖波,2011)。

(四)法国

法国的工业化建筑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第一代工业化建筑”,出现过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相不通用。20世纪70年代后过渡为“第二代工业化建筑”,以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1977年成立了构件建筑协会,1978年该协会制订了尺寸协调规则。法国政府在1982年调整了技术政策,提出一套构件目录,只要与某些其它目录协调,并组成一个“构造逻辑系统”即可(孟刚,2005)。

(五)小结

可以看出,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工业化建筑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数协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尽量统一尺寸,做到标准化设计,而部件通用体系强调的是在部件生产阶段尽量统一部件的规格尺寸,做到部件通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是生产的基础,标准化设计有助于部件的通用,部件生产是设计的延续,部件通用可以促进标准化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和制定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尤其是在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两方面。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传统建筑的标准规范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工业化建筑的内容,但涉及专业不全,规定分散,不成体系,本文对此按照执行范围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

(一)国家标准

表-1中所列标准涉及建筑设计、建筑产品、结构设计和施工验收四方面,其中既有针对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标准,也有针对传统建筑制定而又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大部分颁布较早,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要求,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不够深入,应进行深化完善。

(二)行业标准

表-2中所列行业标准大部分为建筑产品标准,另外还有两部集设计和施工于一身的综合规程以及一部抗震标准。与国家标准情况相似,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颁发时间较早,应结合现状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规定应深化完善。

(三)地方标准

从表-3可以看出,各地区已出台的针对新型工业化建筑的技术标准在内容上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总则、术语解释、材料要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且各技术标准和规范都集中大部分篇幅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章节则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比较概括,不够具体、详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沈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在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沈阳市组织中建标准院、中建东北院、中建设计集团、沈阳建筑设计院等设计单位,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丰富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在构件制作与验收、工程质量、安全、节能、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工作(于海,2012)。

(四)在编标准

目前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已经,相关人员正在积极修改。该规程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要求、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装配板式结构设计、外墙挂板设计、构件制作与储运、构件安装与施工和工程验收。另外,据北京市建委消息称,将启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设计标准建设。该规程将对住宅设计中的模数协调、平面设计、外墙、内墙、楼面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为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由标准院作为组编单位编制的《装配式住宅设计规范》也正处在编制中。

(五)小结

目前各级标准中,关于结构设计和施工安装及验收的标准还比较少,应尽快修改相关标准,增加相关内容。另外虽然有一些关于建筑产品的标准,但还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生产要求,应加紧修改现行标准并编制相应新标准。在修改和编制标准时应结合现有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做到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应该与在编标准相协调,力争做到不重复,不矛盾。另外,在生产过程上,工业化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相比,无论是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施工安装标准,还是验收检查标准,都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进行修订。在建筑设计上,应加强有关模数协调的规定;在结构设计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几乎没有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应增加相关内容;在构件部品生产上,应尽快完善关于尺寸规格、生产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尽快建立一套通用体系;在施工安装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比较分散,应进行整合,增加必要规定,尤其是关于节点连接这一重要环节的规定;在验收检查上,主要应修改两方面规定:一是部分工程的验收地点由工地现场转移到了构件部品工厂;二是应增加关于节点连接的验收规定。

三、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建议

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技术标准规定和国外工业化建筑发展过程中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文对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建筑过程中部分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两点建议。

(一)对现行主要技术标准的修订建议

1 建议。具体见表-4。另外,《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中间平台》和《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梯段》都是为了发展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但制定时间较早。近几年工业化建筑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上述标准应结合工业化建筑的现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建筑发展。

2 说明。《住宅建筑规范》中的条文大多针对现浇结构,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构件中的钢筋可作为防雷设施的引下线。此技术在现浇结构中易于实现,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不易实现,应作相应修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没有专门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节点设计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增加针对节点设计的相应内容;另外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较少,应继续完善,如节点连接构造要求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做出了规定,但没有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应增加相应抗震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主要针对现浇结构进行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的相关规定,如构件部品、施工机械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9章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中,对预制构件的验收、结构性能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做出了规定,但不够具体,应进行完善。另外,由于构件部品在工厂生产所以在现场验收的规定已不适用,应增加针对工厂生产验收部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应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同步修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没有针对节点加固的方法和构造要求,节点连接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加固方法和构造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中有大量针对现浇结构的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应规定。《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中没有关于构件部品连接节点的防水设计,构件部品连接节点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防水设计内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重要参考,目前该图集只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针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部分。

(二)对新增技术标准的建议

1 建议。(1)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的模数标准,如学校模数标准、医院模数标准、办公楼模数标准等。(2)完善建筑产品通用体系,增加关于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如预制梁尺寸规格标准、预制柱尺寸规格标准、预制隔墙板尺寸规格标准等。

2 说明。(1)目前我国现行建筑模数标准只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三部,应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模数标准。(2)目前我国建筑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通用体系尚未建立,许多建筑产品缺乏与之对应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应增加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标准。

四、结论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典型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论。

(一)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都颁布较早,已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建造,地方标准大都只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方面则比较概括。

(二)对典型国家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

篇(2)

背景

受“5·12”大地震影响,绵阳市受灾学校1 160所,受灾教学用房6 304 345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45.846 7亿元;受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72亿元。

国家对“5·12”灾后重建给予了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使灾区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需要强大的基础教育作支撑。市委、市政府在《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现代化步伐,到2020年,在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建成西部教育强市、西部人力资源强市和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的战略目标。

结合灾后重建和《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实施,绵阳市提出了加快推进全市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项目。

工作推进的作法

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之余,把工作重心及时转向灾后重建工作,在策略方面倾向几个重要环节。

摸清灾情,弄清家底

绵阳市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功能用房按完全损毁、可维修、完好等情况作分类统计,尤其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江油市、安县4个极重灾县的完全损毁学校的受灾情况作了详实统计和测算。

明确标准,编制规划

灾情统计结束后,绵阳市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已颁发的政策法规和教育行业标准,拟定了绵阳市学校灾后重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应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分为功能用房建设、教学仪器装备、图书装备和信息技术装备等。包括《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功能教室、场地装备标准》《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标准》《绵阳市中小信息化建设装备标准》《绵阳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灾后重建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等。

根据“装备标准”,结合灾后重建,学校调整规划,编制了《绵阳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灾后重建及标准化建设方案》。绵阳市“十二五”期间,按照全面完成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80%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奋斗目标,共需新增投入经费近6亿。

纳入统筹,政策支持

在灾后重建工程项目中,坚持把各类功能用房纳入灾后重建土建工程统筹规划,教学仪器设备纳入灾后设备重置统筹规划;坚持在公用经费中每年划出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技术装备和资源建设;坚持与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省级教育示范县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创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创建紧密结合。通过几年努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基本解决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的政策问题,使经费投入得到有力保障。

履行职责,加强督查

绵阳市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技术监督,在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严把方案审签关。对实验室等功能用房的平面布局和室内装饰方案的编制,要接受技装部门指导,并经审签后再送建筑设计部门。尤其是对“交钥匙援建工程项目”,北方援建省对南方建筑要求不太熟悉,绵阳市技装部门主动协商,确保项目按标准和规范设计、施工。

2)组织现场交流会。市教育体育局及时召开教学仪器设备灾后重置暨标准化建设现场交流会,现场参观新建学校,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标准和实验室建设规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指导学校科学规划、科学重建。

3)深入学校多指导。实验室等功能用房建设除涉及建筑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实验室技术规范,比如,实验用房功能设置,面积与间数,通风、采光,照明,给排水、综合布线,地平与窗户,垃圾及废液处理,固定设施安装、实验桌布置,仪器设备及药品陈列与保管等,要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要自身熟悉业务,经常到学校施工现场检查、指导。

4)建立评标专家库。灾后设备重置必须进入政府招标采购程序。技术装备部门有责任去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政府招标采购的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建立教育系统懂政策、懂技术、素质高的评标专家队伍,并多次举办了培训班;二是坚持由技装部门按标准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案的编制加强指导和审查,要经审签后再送政府招标采购部门。

5)严把仪器交验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学校,是技装部门的重要职责。绵阳市注重充分发挥“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所绵阳工作站”的监督职能作用,组建了绵阳市教学仪器设备质量检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并多次举办了专业培训班,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发放了质量检测上岗证。要求灾后重置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进行交收检验,质量检测不合格,不得付款。

加强管理,提升效益

灾后重建及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提出加强灾后教育技术装备公共设施管理的实施意见,各级学校建立了“教育技术中心”,建立政策导向激励机制和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学校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组织初中理科教师基于新课改的探究性实验技能及实验室管理技术全员培训班,组织教育技术装备公共设施管理校长培训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大力研制开发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和实践制作、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研究,研究开发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整理颁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系列管理制度和表册。

工作推进的成效

绵阳市教育系统751个恢复重建项目已竣工708个,累计完成投资79.884 2亿元。灾后重建完全新建(含援建)学校近300所、改建学校近400所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和要求,已累计完成近3亿元的设备重置任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装备生机比、图书生均册数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有近400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近300所学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近700所学校接入绵阳教育城域网,近100所学校教师人手一部手提电脑。

建成了绵阳教育体育信息网(/)、绵阳教育技术网(/)、绵阳教育体育视频网、绵阳教育VOD电视频道、绵阳市数字图书馆、绵阳市教育学术视频网、绵阳市电子期刊阅览室、绵阳市高中选修课学习平台、绵阳市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平台、绵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绵阳市学籍管理平台、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绵阳市已全面完成近3万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中级和职称计算机C级第一轮培训任务以及教育技术初级能力培训任务,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缩短,“技术支持和促进教学”的现代教育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今后工作的思路

绵阳市将紧紧围绕《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现代化”的目标,以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发展。

篇(3)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体现政府带头环保节能重要表现,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为一体的标准化建设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建筑垃圾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确保施工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工人能够牢记绿色施工,强化具体绿色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应用与推广,从而进行环境保护,成为我们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探讨分析的地方。

1、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不够

我国在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所研制的绿色建筑材料质量和国际标准对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种类相对较少,价格较贵。许多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材料的选择就不会选择这些绿色环保材料,因此极大地阻碍了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

1.2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绿色施工为了能够达到减少噪音扰民、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清洁运输、土石方平衡、绿化种植、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虽然在预算上有环保措施费,但是相关法规对于绿色施工资金来源渠道及保证措施没有具体规定,建设单位对绿色施工资金的投入没有响应的拨款,导致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成本过大。我们的预算定额及清单报价对绿色施工报价缺乏定价依据,无法在制度上明确这一部分费用的支出,导致绿色施工资金投入不足。

1.3监管力度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绿色施工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无法对绿色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当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主要是对文明施工的管理要求,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指标、具体的奖惩确保措施,绿色效果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监管的力度相对不足,不能确定的标准来量化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施工的发展。

2、工程概况

某公共建筑项目总用地13911.76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为4211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8687平方米,可以解决169辆汽车的停放问题。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33432平方米,功能包括办公、办证、员工餐厅、厨房、服务商场、公寓式办公及领导休息用房。本项目分主副楼设置,其中主楼部分为九层,建筑高度为36.4米,副楼为十层,建筑高度为33米。本工程属区政府为整合政府办公用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完备,同时也是市节能办重点示范工程,根据监督站及节能办的具体要求,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绿色施工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关键点)并将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确保本工程绿色施工优质按期地完成。

3、具体措施

3.1绿色施工组织体系

由于某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这些地区群众的生活、工作、交通造成暂时不便,同时,施工生产的噪音、振动、扬尘等污染也会影响当地的环境问题。为了加强监督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提高绿色施工水平,创建绿色文明工地,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派驻精明强干的甲方代表组建绿色施工领导小组,专门指派一名负责人主抓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实行责任承包制,将绿色施工监督管理和施工单位环境保护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工资考核挂钩,确保施工单位项目部上下对绿色引起足够重视。

3.2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控制。在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的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采用密目网覆盖土坡,防止尘土污染;充分利用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减少土方的外运次数,甲方工程师事后检查土石方开挖、泥浆水的处理效果,做好奖惩措施。对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用混凝土铺设,其余道路面层要求施工单位铺碎石进行硬化处理;施工门口设置减速带、洗车池、排水沟和沉淀池,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污水处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应先导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直接排入周围雨水管网或河流中。要在开工之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推广钢筋、模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木模板、木方、钢筋等需要现场加工的,则必须在统一的加工车间,由专门的加工班组根据加工料表上的数量和尺寸进行加工、拼装,同时避免多加工或重复加工的现象发生,禁止施工工人在施工楼层上进行随意地切割、拆装、焊接等。

4)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要求施工单位钢筋连接应尽量采用机械连接、对接,减少焊接量。在施工中的照明灯具应选择以日光灯,尽量减少射灯及石英灯的使用。夜间施工和工地生活区的照明灯应加设灯罩,使光的投射方向集中在使用范围。

3.4建筑垃圾回收制度

按照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原则,甲方项目部要求该工地实施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现场垃圾,并及时地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分离出来,再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或通过再加工再用于工程中。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混凝土块、落地灰等经分类清理,用于地基填埋、管道沟和路基回填等。

3.5节地措施

施工现场大门整齐,出入口设门卫,大门两侧标牌整洁美观,四周广告标语醒目,“门前三包”落实,现场围墙,围笆、围网规矩成形。施工现场“一图四牌”齐全,即总平面示意图、施工公告牌、工程概况牌、施工进度牌、安全记录牌。各种标牌(包括其它标语牌),悬挂在门前或场内明显位置。施工现场材料、机具、设备、构件、门窗和周转材料按平面布置定点整齐堆放,道路畅通无阻,给排水系统畅通无积水,施工场地平整干净。

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均采用砖砌墙体,锌铁瓦盖顶,所有墙体与柱均刷白。并按有关规定实际办公区域的园林绿化,做到“晚上亮起来,白天绿起来”,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并落实相关责任人管理。

3.6新技术应用

1)本工程将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广泛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防渗、防裂、和易性、易泵送性和稳定性好。甲方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采用超细矿粉和高效减水剂共用,可有效保证地下混凝土的抗渗、防裂、抗冻、抗碳化、抗盐、抗酸等要求,对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送性,预防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十分有效。

2)本项目在施工过程采取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塑料模板技术等,其周转使用次数多,节省材料、绿色环保。

3)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配合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努力提高砌体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保温采用的燃烧性能为 A 级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EPS 板,通过拉拔试验结果证明其强度高、不变型,从而减少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外窗采用铝合金断桥隔热铝型材,中空low-E玻璃。

4)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本工程作为公共建筑使用,所以其空间跨度大,对荷载和隔音效果要求高,而且各种预留管线较多,同时本工序工期紧,施工人数有限,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不仅砌体墙面平整,为后续的抹灰降低了工作量,施工速度快,缩短了计划施工工期,而且达到了减少结构荷载的目的。

4、展望及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建筑垃圾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只有加强绿色施工标准化监督管理才能够确保绿色化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容易达到降低建筑垃圾产量,节约资源能源,使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推进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进程。本工程通过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大力创建和实施绿色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好评,为企业在今后绿色施工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4)

逊克县民族小学成立于2011年9月,是一所六年制寄宿制小学。学校是整合两个鄂伦春族乡和一个俄罗斯族村以及周边8个村级小学建立起来的。学区覆盖县城西部大部分区域并辐射周边农村。校园占地21000㎡,总建筑面积7137.26㎡。现有76名教职工,在校生1110人,教学班22个。专任教师5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9人、初级职称24人、高工1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8人、县骨干教师13人。

二、办学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县委、县政府按照“标准化先进学校”的目标要求,本着“够用、实用、管用、耐用”的原则,先后为我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于是一个崭新的标准化民族小学应运而生。一是学校教学楼和食堂宿舍楼及附属用房建设到位。目前,学校有一栋教学楼,一栋食堂宿舍楼,普通教室24个,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多媒体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19个,生活辅助用房做到了数量充足、面积合理、符合标准。宿舍可容纳160人住宿,食堂可容纳250人同时就餐。二是各教室、专用室设施器材配套安装到位。当前室内装备基本到位,各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及附属设备,音体美教室、微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图书室中的设备基本齐全。微机室铺设了防静电地板。教师办公室购置了办公桌椅、资料柜,还安装了计算机及打印机。阅览室配置了桌椅,可同时容纳45人读书,图书总量17336册,生均接近16册。三是校园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到位。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要求,装修教学楼墙壁,制作文化宣传板、制度板,每个窗台都摆放盆花,教室、专用室都安装了窗帘。校园里有两个足球场、两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一套健身路径。在教学楼两侧和校门外显著位置,设置了文化橱窗和宣传板。领操台、旗杆等都符合高标准要求。四是后勤及安全保障设施设备建设到位。学校食堂的灶具、厨具、餐具、桌柜台架及学生宿舍的床铺、洗漱、饮水、卫生等设施设备配备齐全,达到标准。消防泵房设施设备齐全。在教学楼内外共35个点安装了监控装置和程控铃声。光纤网络分布于每个教室和办公室,实现了教学教研网络化。

(二)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要建设一支好的队伍,班子是关键。经过一段时间交流磨合,我校现已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包容,能共事、能干事、有作为的班子队伍,把“纸上写的,嘴上说的”真正落到实处。

2.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师德引导。带领教师努力学习各种师德材料,观看师德英模的影像资料。二是制度约束。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考核细则》、《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等,并发挥好班子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搭建平台。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学校工会还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教师的归属感、凝聚力逐步增强。

(三)校园文化建设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我们按“一楼一式,一廊一品”要求,投资10多万元,精心设计了主题鲜明的文化楼厅,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精心设计文化橱窗的内容。推行“一班一品”的特色班级建设。

2.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每天早晨利用20分钟时间,在各班开展以《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读诗书,诵经典”活动。目前,包括一年级在内,所有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熏陶和影响。二是开展学校大型活动。9月10日开展“教师--浇灌花蕾的雨露”主题队会;10月1日开展“颂歌献给党”演讲比赛;11月开展“弘扬中华美德”讲故事比赛;12月9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与逊克同发展”征文演讲比赛;我们还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军营一日游”、大型书画展、主题手抄报比赛、义务劳动(清雪、清垃圾、清小广告)等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参与中经受锻炼,在快乐、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深受教育。

(四)学校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一是明确办学方向和思路。在建校初一个月内,征求专家及教师意见,确定了“用勤奋经营事业,用爱心呵护学生,用沟通取信家长,用业绩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办品牌学校,当名优教师,育阳光少年”的办学宗旨,“办条件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标准化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了“团结合作,开拓进取”的校风,“学而不厌,教而不倦”的教风,“文明守纪,乐学多思”的学风,“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校训。二是制定人员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我校制度汇编,覆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校务公开,实现了学校办学法制化、民主化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五)办学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建设是体现学校内涵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方面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定办学特色。民族特色为我校的主导特色。我校有20个少数民族教师、138个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民族学校的属性也决定了我们要发展民族特色。二是选择特色课题。我校参与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被指定开展《鄂伦春族歌舞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研究,还选择了一些适合我校特色的市级研究课题。三是建设特色课程。我们把鄂伦春歌舞课、少数民族礼仪教育课、外教英语课、书法课、桦树皮手工艺制作课确定为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六)教育教学工作

1.坚持德育为先,确保德育实效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初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因此,我校的德育工作从“树德”入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注重培养习惯,力求德育实效。此外,在学科教学中也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体现育人价值。

2.加强教学教研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引领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教师教育观和教育质量观。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办事。在教学评价上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二者并重。弱化分数评价,坚持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引领教学工作。二是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着力落实三维目标。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注重教学情景中合作探究模式的构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确保这些理念的有效实施,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到作业的批改与反馈等环节都有制度约束。教导处投入主要精力监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与效果,反馈教学建议,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搞好教研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我校相继选派班主任、语文、数学教师外出学习,派美术和音乐教师参加国培3个月。学校领导分工包教研组,下班级,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参加活动。开展“我教我学,我思我悟”观课议课活动,给所有任课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课标测试人人参加,业务学习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堂课都要写,每月都要查,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 体育工作

我校把体育工作看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彰显我校特色的重要工作。2012年,举全校之力参加全县运动会,获得三项大奖:儿童团体总分第一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团体操优秀表演奖。举行四次大型校内体育赛事(秋季越野赛、拔河比赛、鄂伦春舞大赛、跳绳比赛),“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已深入学生心中。

(八)安全工作

学校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一是抓教育。学校与学生家长、派出所一道抓好法制教育,建立“警校共建”机制,从校外聘请法制副校长,邀请司法宣传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用火、用电、用水管理;严格备品、仪器、设备、图书管理;严格校门通管理。校门口的停车站点有人值守,保证师生上学、放学和乘车安全。三是重防范。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演练,同时做好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不断改善办学环境与条件。

篇(5)

引言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经常接触到的普通建筑,自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1989以来,均应达到“多遇地震不坏,设防烈度地震可修和罕遇地震不倒”的设防目标,上述设防目标可保障:房屋建筑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在遭遇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实现生命安全的目标。

1.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的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主要可分为反应谱理论、动力理论以及拟静力理论三个类型,首先,对于反应谱理论而言,进行抗震设计的重心在于地震震动过程当中的加速度特性;其次,对于动力理论而言,进行抗震设计中的中心在于将整个地震视作独立的时间过程,这当中具有显著特征的地震动加速度被视作地震动输入变量参数,而房屋建筑结构就是整个计算系统当中的自由度体系,在精确得出各个时刻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同时完成抗震设计;最后,对于拟静力理论而言,进行抗震设计的基本在于对地震力大小参数进行核算,按照地震系数与房屋建筑结构重量的乘积对该参数进行计算。

2.建筑结构设防标准的影响因素

新建建筑的设防标准是指设计时允许一个结构在它服役期内遇到地震时对其反应不超过某一给定的极限状态的概率。这表明,结构的设防标准除了与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动参数大小有关外,还与其允许的极限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对同一建筑结构而言,允许的极限状态越大,说明该结构对性能的要求越高,那么相应所需的经济投入也就越多。当结构的投资较小时,损失较大,无法起到预防地震灾害,确保结构安全的作用;随着投资的增加,损失逐渐减小。但是,当投资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损失费用减小的趋势逐渐变小,也就是说,投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增加投资,损失也不会再继续减小,此时增加投资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必须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其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又达到经济的效果。

3.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投资

基于建筑结构安全、经济性能等因素相协调的抗震设计思想反映了现代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以往只注重结构安全向全面注重结构的性能、安全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发展。 3.1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设防烈度需要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实现,建筑物的造价也随之提高,造价增加的幅度是大家所关心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对造价方面影响的主要是建筑的土建造价部分。建筑物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建筑场地等外部因素有关,还与建筑物高度、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结构类型等有关。建筑物抗震等级的提高,将加大结构构件的计算内力,提高配筋率和配箍率,对造价的影响是加大截面尺寸,即增加混凝土和钢筋用量,而对楼板厚度、配筋量几乎没有影响。当设防烈度超过8度时,依旧通过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已经不是最经济的方法,一方面加大竖向构件尺寸将降低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刚度的增加也加大了地震的作用力,此时应通过改变结构体系、增加抗震斜撑体系、增设隔震消震措施等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来达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这样提高的造价比单纯提高结构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量还少。根据各种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从低到高,依次选择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是保证结构抗震能力的第一步,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土建造价。

3.2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可靠度与投资决策。可靠度是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发展到概率阶段提出的概念,在此之前对结构的安全度没有统一的度量,结构安全性靠安全系数体现,其依据是专家的经验。对工程结构的目标可靠度进行决策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现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类比法,另一种方法是校准法。类比法和校准法是非抗震结构设计时确定目标可靠度所采用的方法,显然也可以用来决策结构抗震目标可靠度。但它们各自都存在缺陷,作为确定抗震目标可靠度的方法并不恰当。事实上,结构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努力协调“安全”和“经济”这一矛盾,在确保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结构花费。这也是研究和制定抗震设防标准的根本原因。

抗震目标可靠度制定得高与低,实际上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投资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服役结构创造的效益有关。影响结构效益的因素又可以分为两类:建设投人和投资风险。建设投入是指结构建设完成之前需要的费用总和,如土地征用费、设计费、材料费、施工费等。对于抗震结构还应该特别包括为了抗震需要而增加的构造措施费用。如果抗震目标可靠度制定得高,则需要的建设投人就大,虽投资风险变小,但若没有遭遇期望强度的地震就会得不偿失。如果抗震目标可靠度制定得低,虽然可以减少建设投人,但投资风险加大,有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而无法承受。由此可见,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应该在建设投人和投资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使得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支付的总费用最小化。结构抗震目标可靠度则不仅体现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或者地震风险水平),同时也是体现结构经济性的一个指标。

制定合理的抗震目标可靠度不仅需要考虑结构初始的建设投人,而且必须考虑服役过程中结构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并且采用优化方法确定结构抗震可靠性最佳的目标水准,使得结构方案在失效后果和安全措施费用之间实现平衡。这种方法被称为“投资-效益”准则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近年来,这种方法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国内外都有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研究。“投资-效益”准则法被认为是科学决策结构最佳抗震目标可靠度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也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需要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乙类建筑设计之初,首先需要明确其有别于普通建筑的性能水准目标,根据性能水准目标,确定承载力设计时选用的地震力,确定不同地震作用下对房屋整体变形能力的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建筑选用的结构形式和极限高度。同时,项目投资方和设计人员也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所有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都是基于很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投入的前提下的,性能目标越高,其经济性越低,不能盲目的提高控制指标的要求,盲目的追求更高的性能水准。需要设计人员在满足功能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更准确的控制,实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吴曙光,常业军.工程结构基于震害损失的动态投资优化[J].基建优化.2007(03)

篇(6)

1.1经济供养

这是最传统的养老,说白了就是吃饱、穿暖、能正常的生活就行了。属于最基本的经济供养。

1.2生活照料

“经济供应”再往上一个层次,就要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实际上就是“生活照料”。大家可以理解一下,它绝对不是说你躺在床上去照料,其实人的一生都需要照料,尤其到了中老年以后更需要照料。

1.3精神慰藉

这是更高层次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我觉得从养老层面来解释这个词,应该有三个阶段: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是经济供养;再往下一点就是养老概念的扩展,从传统养老向整个全面养老扩展的。

养老,是集养生和养老为一体的,高龄之前注重的是养生,高龄之后更注重的是传统意义的养老。把这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会发现我们开发定位时,思路会更加的宽泛,所有的理念和产品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养生这个概念里面还有一些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等方面的内容。我想说的是,在整个养老项目定位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养生和养老贯穿进去,就会突然发现:思路豁然开朗。

养老需求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图,是我自己杜撰的。如果对应着这张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老年群体的需求也是可以分层的:最基本的是生存需求,其核心就是现在老人最关心的居和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到安全层面,他可能有了些“情感方面的需求”,再往上是“社交需求”,然后是“尊重需求”和“实现价值”的需求。“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成”这些原则,其实很值得养老集团去研究。

另外,有一点可能大家看起来有点伤感,就是说:人的一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大家的一种共同追求,最高的需求境界。但是对老年群体来讲,我这里叫“老有所终”。当然,“老有所终”不是等死。昨天很多专家都提到,让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有尊严的去养老,能够很坦然地去面对最后的那一刻。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结果已经不是那种很悲惨的结果,而是一种老人对整个养老过程全方位地,或者说高品质的主动的养老后,他能够很坦然地去面对最后那一刻。其实这是一种境界。

养老的概念总结一下,可以用这几个字:从传统的被动养老向主动养老去转换。这个观念的转变,对我们养老地产开发的需求,从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也是相匹配的。

2 什么叫养老服务体系

2.1养老服务体系定义的重要性

“养老服务体系”,可能有点抽象。其实,养老服务体系一定要有质量控制标准,为什么?因为养老服务体系是无形的,但又是落实在整个养老地产的开发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如果没有一些质量指标的东西去检验或者去定义它,那么,“养老服务体系”说是很重要,但落地时却无声,最终也将消于无形的,也就是说,想得很好、做得还不错,最后运营的时候却慢慢的逐渐消退。

2.2养老服务体系的特点

(1)养老主体比较完整

开发社区,如果是一个全龄社区,那么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叫养老服务体系。如果更健全,那么可以叫它养生养老服务体系。这里面涵盖的人群,可能还会再往前,还有一些交叉、发散和延伸。

(2)体系的多样性

同一种养老需求,必须要有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因为老年群体的需求是比较多样化的。那么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要有多样的体系,不可能指望一种服务体系把所有的课题全部解决掉,那是不太现实的。

(3)体系的持续性

一个老者,从低龄老年期(健康活跃期),一直发展到临终关怀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整个服务体系它是一个持续的。

(4)体系的实效性

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让儿女放心,让长者安心,让社会能够感受到这种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养老体系要有实效性。

(5)体系的经济性

养老服务体系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有前提和条件下做的,如果我们仅仅讲所谓养老的质量而不谈成本和质量匹配,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讲经济性。

(6)九如城项目服务体系

我们九如城项目开发总结了一个图:整个项目里五种层次、几个板块的养老服务。简单解释一下,橙色部分是我们养老住区里最基础的,就是居住服务,整个实现老有所居。养老中心还有两块服务:医护结合,医就是医疗服务,护就是护理部分;紫颜色部分的需求是更高层面的,这种需求如果能满足的话,我觉得在地产开发模式中可以说是高端的、全面性的一种体现。这里主要是养生服务,养生服务研究什么?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牵动着我们亿万人的心,老人对食品的安全和敏感是极为关注的,所以我们九如人在开发的时,跟政府强调了我们的理念,政府给我们配上一个集中的几百亩的农场,我们希望在我们的社区里有一个很好的配送和供给。

3服务体系如何能落地和成长

我们第一个项目是从去年10月份取得的,就是“九如城”项目。去年10月份,我们董事长提出“养老综合体”理念。

什么叫养老综合体?我们强调位置选在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区域,但是,不能离城市太远。这个定位是比较重要的,现在很多的养老项目动不动就选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偏远的地方,而且规模又比较大,我个人觉得还是有点风险。而且这里面必须得有医院、养护院、体检中心、酒店、休闲购物、食品基地、学校、公园等等。这些功能业态,它是相互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集约的、养生养老为主题的,能够满足所有建筑群体。这里有几点跟大家交流一下。

(1)这是一个建筑群体,这个建筑群体每一部分都承载着一个业态功能。大家可以做一个概念比较,就是“养老综合体”与“商业综合体”的比较:商业综合体是有不同业态组成的,最后形成聚合效益,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理论。商业综合体是通过在一个区域里面不同业态的组合,来共享人流,来实现这种商业综合体不同的价值。但是,“养老综合体”比商业综合体更复杂:由于我们这里入住的人群是比较特殊的,我们所有的业态里面这些功能,除了要每个功能都是完善的情况下,还需要不同业态功能之间相互的发生化学反应,相互的复合。这就要通过服务体系的构建,来让所有不同业态之间为所有的入住人群产生更高价值的、更多的服务,所以,一定要让养老综合体的效应进一步加强。

(2)养老综合体业态分类

我们把养老综合体那么多的业态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类:一是满足最基本养老需求,购物休闲、生态公园、体检中心,在基本保障上上了一个台阶。二是深度保障。酒店、学校和食品基地,我觉得应该算是深度保障。为什么要酒店?通过酒店,我们可以把所有针对老人的一些娱乐、休闲的设施做到很有品质的管理和保证。三是满足学习。我们理想中的学校有三个层次的意义:我们认为一个全龄住区里面最好有一个幼儿园的配置,因为老人和小孩在一起双方都很开心;二是老年大学,我们觉得学习是让老年人永葆青春的一个金钥匙。我觉得这些事从事养老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关注的。养老产业人才欠缺。中国目前最困扰的就是养老产业经营的服务人才非常非常欠缺,无论是高级人才,还是护工、护士,没有直接的渠道提供人才。立志从事养老产业开发的企业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要有培训的功能,做一个培训学校或者做一个再培训机构。我觉得,要想让养老设施的运营达到一定的水准、养老开发的理论能够落地的话,这个培训的工作必须得到重视,否则,我们所有的那些理念都不能落地。

(3)其它区域

养老综合体里,应该从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临终关怀区,一直到老年痴呆照顾区、临终关怀区。老年痴呆照顾区可能对医疗的要求更加高一点。

4 硬件设施的设计标准

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硬件设施的建造标准、老年设施的构建标准。养老地产的开发,比较理想的定位是什么呢?就是说从服务设计开始,如果没有运营管理介入,那么,那些服务体系是不能实现的。有了运营管理,才可能指导规划设计,然后规划设计再到运营管理,形成一个循环。跟做普通住宅开发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的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尤其是设计,永远是从服务体系、软硬件之间的一个互通互融的过程。

我们在九如城项目开发里面打造三个家:一是家,就是适老化的这些建筑来打造这种所谓的硬件的house,二是home,某种意义上是带有服务的。九如城的设计里,所有当初定的那些功能都已经落实到建筑结构里去了。我们一定要先确定运营团队,找到运营资源,然后来规划。建筑功能设计时,建议从内往外做。这样,我们做的建筑和我们的运营理念可以融合一致。养老服务体系里或养老建筑里,IT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当今的一切已经不完全靠人去做,只有这些理念都融合到IT系统里去,这样的东西才可以落实。第三,九如城里一定有个标配。生态公园,生态公园跟项目开发是融在一起的,就是人和自然的交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们内心的追求,尤其是到了老年的时候。所以,在生态公园里我们也规划了“耕种区”,但是这个规模不能做到每户人家都有,要申请。

九如城医疗服务。我们的医疗服务板块,由两个东西构成:一是的康复医院,二是VIP体检中心。这两个东西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的养老综合体里,它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医院?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我们最终定位“小全科大康复”的这么一个理念的医院。我们觉得是适合大型的养老养生住区的医院的配套。体检中心的配备,对高端的群体,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5服务体系

(1)基础医疗服务

健康咨询、医疗诊治、绿色转诊,是基础医疗服务里的三大块。但是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就诊信息它都会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通过我们IT技术的开发在我们数据库里面进行沉淀,就是我们所谓的“健康档案”。体检中心也会形成健康档案,还有比如老人从事哪些运动,在会所里面使用哪些功能等,这些数据共同会形成他的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管理服务。最核心的就是入住时各种健康数据的采集,以及到健康整个的服务管理。

(2)应急措施

在老年人数据里,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医疗配套体系里面重点要解决和应对的东西。我们医疗体系如何来解决养老住区里这些突发的情况,我觉得也是我们养老服务体系里面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

医疗板块需要为我们整个养老住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就是说可能它是对日托中心服务的。同时免费的健康讲座能提供一些社会层面的福利性的支撑作用。

6结语

篇(7)

固原供电局是宁夏电力公司最早建制的四个地区级供电局之一。现设有9个职能部室、4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5个县级供电局。全局共有生产、营销、服务、农电等各类型班组120个,运行并维护固原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40座,变电容量1288.15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8条1442.001千米,服务客户39.6万户。近年来,固原供电局在宁夏电力公司的统一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明确了班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制定了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靠性的具体方案,并在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独辟蹊径,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丰富、提高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来带动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提升了全局班组标准化建设水平,增强了班组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一、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与班组标准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员工运用一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素质和安全效益、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活动,为企业持续发展和提高员工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动力和智力资源。他以其强烈的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与班组建设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动自发、节能降耗、集思广益、建议献策、各抒己见”等理念相一致。尽管两者在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是相一致的,都是以激发并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作为前提和基础,带动班组健康向上的发展,在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同时,推动企业的更核心竞争力。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与班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班组成员在享受创造成果的喜悦感同时做好了班组建设工作,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与班组标准化建设相互促进

(一)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班组活力

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以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团队性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降损接耗为目的,调动班组全员一起参与活动、班组员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全班员工自发地与大家一起应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法等一起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在共同改善工作环境和状况的同时实现了自身价值、发挥了个人才智,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激活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员工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班组组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提高班组建设的工作效率

加强班组凝聚力、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能力是班组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并遵循其活动的原则和宗旨,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由班组内部员工围绕质量改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自发建立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平等相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团队精神,激发班组的活力。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组成员需要自觉地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并积极学习质量管理、科学分析问题的有关知识,从而强化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班组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升,班组各项任务指标的顺利完成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开展班组建设创新成果、科技成果、管理创新和QC小组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严格遵守各种成果、活动所遵循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步骤,正确使用各种科学方法,实现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三、搭建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与班组标准化建设桥梁

(一)把打造高水平的班组建设成果作为强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主要抓手

把班组打造成为创新的源泉。近年来,固原供电局把班组作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基本单元,开展创新型班组建设,以班组为单位要求班组积极参与到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中来,有没有创造出成果不重要,但是每个班组要有参与的意识,仅2011年全局各类型班组共注册QC小组活动课题100项、申报班组安全创性成果18项、 申报专利7项,其中6项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授权,全局职工参与技术性创新活动的参与率达到了85%。

(二)把班组打造成为创争的舞台

在职工创先争优活动中,固原供电局各班组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创建,上下联动,分类推进,逐步达标,整体提高”的方式,开展以建设良好的“基础管理、组织建设、创新建设、技能建设、思想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为主要评价内容的“责任型、创新型、奉献型、诚信型”的品牌班组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固原供电局将线路工区线路运检三班打造成为了公司级“班组安全创性工作活动室”、彭阳局城网运行班打造为公司级“为民服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宁夏电力公司公司班组建设示范基地。

(三)把开展高质量的职工建功立业活动作为强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职工建功立业主题鲜明。固原供电局每年结合宁夏电力公司的各项主题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职工建功立业活动。 2011年开展了“变电运行工技能竞赛”、“服务之星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巾帼建功等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有效提高了班组人员素质和技术创新水平,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篇(8)

《中国托盘标准化发展监测分析报告(2015年度)》

近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了《中国托盘标准化发展监测分析报告(2015年度)》。

2015年。全国托盘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统计监测分析表明,2015年我国生产托盘26824万片.同比增长8%,其中,标准托盘产量占托盘生产总量的比率达到33%,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托盘保有量达到10.8亿片,同比增长11.4%,其中,标准托盘保有量占托盘保有总量的25%,占比明显上升。

报告显示.未来托盘标准化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标准托盘实施应用将从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渗透;与托盘相关的单元化物流器具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在供应链上、小范围区域内可望形成开放式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托盘生产企业将向托盘制造与租赁服务相结合转型升级。

“中国仓储协会”更名为“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

在5月26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仓储业大会上,中国仓储协会会长孙杰宣布,经国务院同资委同意、并经民政部于2016年5月16日核准批复。“中国仓储协会”更名为“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的更名,反映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新的产业结构。也满足了广‘大仓储企业与配送企业的共同要求,体现了该协会的实际工作情况。协会更名后,将充实加强协会原有的“配送分会”,并将“配送分会”更名为“共同配送分会”,用绕城市共同配送与仓配一体化服务,重点推动零担运输落地配的共同化、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机关团体的统一配送、电商包裹的共同配送、百货店与专卖店的商圈配送发展,同时推动物流各环节托盘循环共用,促进仓储业与运输业、快递业的协调发展。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即将实施

篇(9)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推动下,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利用现代科技来兼顾建筑的美观和实用功能,对于建筑外形遵循美学来展开创新设计,用现代化技术来创新设计建筑的实用功能,使最终的建筑设计成果既能符合社会发展,同时也能够凸显强烈的设计风格。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建筑设计师能够综合平衡各方面的设计元素,以高品质的建筑设计成果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1.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在开展建筑施工之前,建筑设计师需要依据建筑设计的要求与任务提前预设,模拟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或者建筑完工投入使用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化的施工设计方案,并对方案与方法进行设计表达与规划。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建筑设计者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建筑的实用以及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与衡量建筑使用者对于建筑物的相关要求,使得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实用性以及适用性。

1.2建筑设计的特点

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的整体外观形态出发综合考虑,使得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所形成的建筑物能够具有最佳的实用功能以及突出的美观性。因此需要建筑设计师引入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来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行创新设计,同时还需要从美学角度,来对建筑的外观进行创新的形象设计,使得最终形成的建筑外观能够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协调,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同时也使得最终形成的建筑形态拥有明显的个性与风格。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通过综合化的建筑设计工作来完成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方案。

2创新建筑设计模式

2.1标准化的建筑设计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高科技建筑设计水平使得建筑的外观形态以及内部空间设计越来越多样化以及复杂化。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使得复杂的建筑形态呈现了匀质感,复杂的建筑设计形态的韵律美感以及质量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构建以及模数来实现。独特化建筑设计形态需要综合建筑施工地段场地以及相关人文环境进行考虑,而独特化的建筑设计形态需要利用大量标准化构建元素来体现。

2.2进行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建筑设计者能够根据时展的需要来创新及升级建筑设计质量,利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计出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成果。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方案是由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综合考量建筑所在城市的整体空间规划,让建筑形态以独特的风貌呈现在建筑空间的重要地标或者节点当中。个性化的建筑设计使得最终以独特的建筑风貌能够点状突破城市的扁平化环境风貌,同时建筑设计师能够根据建筑需求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需求,以充满个性且和谐的建筑形态融入不同的城市街区或空间当中,不仅丰富及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并且给予城市活动更多的选择权。

2.3技术化的建筑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建筑科技水平,推动建筑设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方案来打造高品质的建筑物,使得在建筑施工以及建筑使用过程当中做到节约资源与能源,有效抵抗自然灾害,优化建筑的整体形象。利用现代化的建筑科学技术抵抗自然灾害,使得建筑使用者能够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建筑物开展正常的生产与活动,使建筑物更加具有安全性以及实用性;在生态环保理念的倡导下,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新型的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同时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优化了建筑的构造以及结构,使建筑的整体状态更加具有张力[1]。

3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可拓展思维

想要做到建筑设计途径以及模式的创新,那么就需要建筑设计者优化建筑设计思维,利用科学化的建筑思维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建筑设计思维模式展开探讨。

3.1用逆向思维模式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

逆向思维的建筑设计模式也可以当作求异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此研究探讨esearchR279种逆向思维模式是将已经形成定论的相关观点和事物进行反向思考的思维方法,此种思维模式注重利用科学化的方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及解决问题,全面且多角度的对相关事物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制定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利用逆向思维模式给建筑设计师提供更加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建筑设计逻辑思考路径,让建筑设计师针对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科学化的解决方法[2]。

3.2利用联想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当中的联想思维模式是针对于相关问题的某个角度来展开联想,而展开联想的相关内容可以与问题相关或者不相关。建筑设计师最终的建筑设计目标是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建筑方案最终形成的建筑物的品质取决于观者对于建筑物的联想性。

3.3应用传导思维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

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经常会思考同一建筑物的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例如建筑设计中增加建筑物的窗户面积,可以提高房间内部的采光率,使得房间内部的光线亮度更高。但此种增加窗户面积的设计思维则可能使得建筑的整体保温效果降低,使得建筑物需要消耗掉更多的热能。此种设计方法不利于节能降耗,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的规划以及设计工作时,需要对建筑内部的传导效应进行考量。此种传导效应是指同一建筑物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建筑内部的小区域发生的设计改变会对同一建筑内部的其他区域的相关环境以及风貌产生影响,此种传导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因此需要建筑设计者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能够结合实际的设计要求以及人文环境相关情况来开展科学化的建筑设计[3]。

4创新建筑设计方法

4.1创新建筑设计理念

在符合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建筑设计人文环境的相关条件下,通过对建筑设计功能以及形式的创新来传达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得建筑使用者能够对最终的建筑物产生使用上的新鲜感和实用感,最终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价值。建筑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利用多样化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来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利用科学化以及丰富化的设计想象力来探索更加标准化、技术化以及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方式,让最终形成的建筑设计方案能够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应对建筑设计工作以及建筑设计要求有自身理解,突破传统的建筑设计思维,利用更加新颖以及科学化的建筑设计方式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不仅能够体现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得建筑物在使用上更加具有实用性,形态更美观,最终的建筑设计状态能够与周围的人文环境相协调,符合城市的建筑设计标准,使得最终呈现的建筑设计形态不管是在结构技术或者人文底蕴方面都能够支撑建筑设计质量。

4.2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

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创新给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时代的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对关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化的创新,利用更加先进化以及科学化的知识理论进行指导,来提高建筑设计工作质量。建筑设计工作者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最终设计出来的建筑设计方案能够形成拥有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现代化产物。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时要使得建筑物具有美观性以及实用,同时也要使得个体建筑物能够发挥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对于城市生产活动的服务功能以及城市环境的点缀功能,使得最终形成的个体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相协调[4]。

4.3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当中

建筑设计者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设计工作当中,意识到生态环保理念对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生态环保理念能够引导设计师利用生态环保的思维来展开工作,使得最终形成的建筑设计方案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节能低耗,不破坏自然环境;让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和协共存。在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下,我国的生态环保建筑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设计成果,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对于生态环保而创建的多样式生态建筑模式,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将我国的实际人文情况以及生态环保要求相结合,拓展建筑设计发展空间[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给现代的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机遇以及挑战,需要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根据市场对于建筑的实际使用要求来开展合理化的设计工作,利用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维模式来创新建筑设计。在创新建筑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设计工作当中,拓展建筑设计工作者的设计途径以及思路,帮助建筑设计工作者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思维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作品,不断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美化建筑的外观形态,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淑.探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散装水泥,2021(03):122-124.

[2]王欣,胡钧韦.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方法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10):55-57.

[3]胡啸.建筑设计中的可拓思维模式及创新方法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3):18-19.

篇(1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来,环保节能理念深入人心。在变电站设计中,由于以往建设的变电站存在设计、建筑标准不统一,设备形式多,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等情况。其中变电站庭院化、装修材料高档化,建筑面积较大,变电站的功能配置重复,施工工艺太复杂,设计优化不够,工业化建筑的方向不明确等情况较为突出。那么如何在变电站建筑设计中实现环保节能理念,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变电站建筑设计要体现标准化

开展变电站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进一步明确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规范。如何有效地开展标准化建设成为各变电站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电网公司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变电站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变电站的典型设计正在进一步深化之中,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施工图阶段的典型设计工作。

变电站标准化建设, 要求变电站从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培训管理、站务管理及安全健康环保进行统一整改。涉及内容包括安全、运行、缺陷、消防、宿舍

等管理制度,制定设备巡视、维护、试验、轮换、状态评价、培训档案、检查周期和方法,规范各类设备资料、文档、图纸存放、编号、记录表,完善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配置及台账等。通过变电站典型设计地推广应用,实现变电站建设的集约化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合理控制了造价、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2、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要体现生态化

人们在大发展的时代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生态变电站是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必然选择。在现阶段,生态变电站建筑设计应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

(1)环境美观:由于输送电力的特殊性,变电站往往位于城市干道的主要位置,使变电站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因而变电站的外檐设计及绿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国民经济比较落后,以往的变电站一般建筑在城市郊外,变电站的设计几乎无美观可言,只要满足电气方面安全运行即可。随着城市经济和电力事业迅速发展,室内变电站大规模在市区建设,客观上人们对审美观念的提高客观上已把变电站美观问题如建筑造型、立面构图、总平面布置摆在我们的设计人员面前。

总的看来由于资金的紧张变电站美观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美观要以实用、经济为前提,相反在可能的条件下不注意美观则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目前一个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一般需要多次的反复修改才能通过市规划局甚至市政府的审批,绿化指标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注重环保节能:为了对电网实施科学规划,在建设电网时应广泛选用节能设备,对既有设备进行技改工作,逐渐将那些年久老化、性能差、能耗非常高的设备淘汰,积极研究并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其中,变电站节能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电气设备的节能技术,节约用水用地、运行维检、建(构)筑物的节能技术。在进行电网科学规划时不仅要选用节能设备,还要将建筑节能技术运用到变电站的设计中去。选用利于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取消粘土砖等);减小变电站的噪声、辐射等危害,重视设备节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自然资源,进行变电站节能设计,使变电站的建筑设计成为绿色的、高效的建筑,满足生态化的要求。

3、变电站建筑设计应体现高科技化

变电站的建筑设计发展到现在,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环境美上,而要重视科技的掌握及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要有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重视新技术应用,结合建设、生产和管理实际,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解决技术上热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满足电气工艺的技术要求。特别是电气设备的发展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智能化、数字化等要求。推广采用小型化、少占地、绝缘化、无油化、少维护、信息集成、智能型、节能型设备。

(2)充分满足周围环境对变电站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城市变电站往往与周围其它建筑距离很近甚至贴临合建,那么变电站的运行不能影响其它建筑物的使用,包括交通的组织、采光的要求、噪声的控制等。

(3)变电站建筑本身的智能设计。包括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创新等。如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电子巡更、F6S气体自动报警及排除等。

4、变电站建筑设计体现省地节能化

城市变电站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要用电,变电站就必须建设。大城市的突出特点就是土地紧张,寸土寸金,我们通过近几年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深刻体会到选址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选择一个合适的电源点越来越困难。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组织开展了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工作,设计了适合西安地区特点的从35~220kV的多套变电站的典型设计。从而规范了变电站设计,减少了占地。

如何合理地降低变电站占地,处理好建筑美观问题?首先,我们认为要选好站址。站址的选择除考虑负荷及运行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到地形、地势、地质状况及水文资料。通常同一片地区,其地势及地质条件差异相当大,处于填方区和挖方区、建筑物基础选型就完全是两码事,站址选择在软土质和硬土质所需基础费用也不同。因此选址工作做好了,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合理地降低变电站造价要从缩小征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实用结构选型,合理布置等方面着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变电站建筑在用地、层高、结构选型等方面的铺张,足以说明降低变电站建筑造价还大有潜力可挖,在总造价不变甚至降低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在省地上有所作为的。

5、变电站建筑设计体现文化性

变电站建设是电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国家电力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统一标识的若干规定,包括标示色、标示围墙大门、标示板、简介板、国网公司的标志等。通过这些规定,规范了变电站建设的统一形象,展示了电力企业积极、庄重、新颖、向上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建设将越来越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去,会进一步提升企业崇尚科技、坚持环保、尊重社会、服务社会、展示企业风采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更加提倡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在建筑领域中,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因此在变电站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当充分从标准化、科技化、节能环保等方面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来建设符合时展要求的变电站,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篇(11)

本文通过阐述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的作用和意义,以华北住宅建筑为例,通过市场解析与项目研究,同时根据对市场热销户型的深入对比研究,结合热销户型的功能及尺寸的优点进行标准化户型优化。研究标准化户型的空间与尺度标准,深入探讨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总结并归纳户型设计的一些普遍规律,对户型进行精细化对比研究,最终运用到户型标准化设计中,从而推动住宅设计标准化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住宅、标准化设计、户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推进住宅设计标准化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当前住宅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任务。推进住宅设计标准化,将使住宅开发做到实用、精致和高效,大力提倡模数协调,高效可复制性,逐步实现标准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设计过程的标准化。

住宅户型的标准化设计是相对于个性化设计而言的,标准化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的节约设计工作量,而且对于住宅建筑本身的空间功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户型设计标准化首先要做到对户型进行全方位优化和细化,符合区域市场需求后进行大规模可复制性操作,最终达到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合理利用空间等效果。

一、标准化户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住宅标准化设计成为当今住宅设计领域的关注热点。标准化设计可以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建设效率。住宅建筑设计现在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即个性化发展趋势和标准化发展趋势,这两种趋势各自适用于不同档次的住宅建筑当中。一般来说个性化的设计主要应用在高档住宅建筑设计当中,而标准化设计主要应用在普通的住宅建筑设计当中。标准化使住宅建筑在户型设计、立面设计等方面统一风格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缩短了开发工期,有效的保证了住宅建筑的建筑质量。因此,标准化设计已经成为现在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模式,需要从理论上深化对其的研究,推动其应用和发展。

综上所述,本课题关于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及户型未来趋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二、华北区域住宅特点及其分析

根据市场现有特点进行户型标准化设计研究。以华北区域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含北京、天津、唐山、廊坊、济南等城市。

(一)华北地区地域特点及住宅户型特点

1、华北地区区域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该区域属于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夏季热岛效应明显,冬季日照时间短,气候干燥、风沙大,雾霾天气较多。因此华北地区的阳台采用封闭式设计。

(2)华北地区整体经济状况较好,区域内居住人群的性格较为内敛,对这一地区户型的设计要注重低调、大气、奢华等特点。

(3)华北地区居住人群相对身材较高,应在面积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应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分隔、增大起居室和主卧室的面积,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功能空间。

(4)注重生活习惯对户型设计的影响。华北地区的居民需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房间是否是南北向是华北地区居民评价户型优劣的重要标准。北京地区因用地紧张可接受少部分东西向的户型。

综上,该地域住宅特点主要体现在形体规则,客厅方正,避免凹凸房间出现,体形系数及节能保温均按照华北区域规范要求设计。研究对象以高层建筑为例,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竖向交通的公摊面积普遍较大,消防疏散要求严格同时较多设计为一梯多户,干扰大、私密性差。

2、根据不同功能空间区分,户型特点如下:

户内空间:

①玄关:与户内空间结合较为直接。

②起居室:一般为南向。

③餐厅:餐厅位置常与起居室结合,注意餐厅空间的规整性。

④厨房:针对北方“重油”的特点厨房设计相对封闭,一般与北阳台相连,北阳台兼做储藏。

⑤卫生间:如做不到两卫要注意干湿分区,以适应多人使用的便利性,某些户型可以接受暗卫生间。

⑥卧室:南向卧室为主卧室,设计中考虑储藏的位置。

⑦阳台:分南向和北向阳台,南向阳台主要功能为晾晒,北向阳台无采暖,常用作储藏。

⑧节能:北方空间进深较大,更注重保暖。 北京和天津为75节能,其他城市为65。

公共空间:

①单元入口:封闭式单元入口。

②公共走道空间:空间尽量节省,要符合当地防火规范。

(二)影响户型需求的关键因素

影响户型的因素主要由价值观及家庭生命周期影响。价值观主要包括住家型、享受型、

社交型等,最终受到置业经验和使用习惯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一代、两代、三代等,由于房产售价较高,更新换代的频率不快,考虑到了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段会在同一房产中这一特定制约因素,因此在设计时会对特定区域功能进行深入考究。

三、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研究

本研究针对华北地区主要城市高层住宅进行户型标准化设计。主要研究对象以A-2户型为主,均为一梯二户,由3种户型组成,面积为90平方米与110平方米、110平方米与135平方米、135平方米与155平方米。为了达到标准化普遍适用性,以上户型均采用完全轴对称的设计。

在进行标准化设计前,首先进行户型的筛选,从我院曾设计过的较为优秀的项目中,总结归纳其户型特点,进行类比研究,设计出户型初稿方案。

为了达到户型设计的标准化,从户型可拼凑型和可复制性出发,户型基本以对称为主。以A-2户型为例(A-2-2为135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A-2-1为110平方米,三室两厅一卫),如图1-1,(最终版)虽然功能空间上只相差一个卫生间,但是由于面积相差将近20平方米,各功能空间都等比例扩大,所以做到完全对称经历了多轮推敲。

由于是标准化设计,轴对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所在,故左右户型的书房面宽设计成相同的大小,面宽均为2850mm,以解决轴对称问题。入门南向开启,管井放到北侧,达成轴对称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首先考虑到采光与朝向:基本原则为大面宽小进深原则,由于没有具体地形的限制,所以户型尽可能以大面宽为主。起居室面宽做到4200mm和3800mm、主卧3900mm和3500mm,起居室、主卧及书房等均要保证最好的朝向,利用率高的空间应提高其舒适度并达到节能效果。其次必须保证客厅、卧室、卫生间的采光,其中客厅原则上要朝向景观最好的一面。通风设计首先必须保证厨房、卫生间、主卧、书房、客厅的通风,其他功能区域也应力求通风良好。为了达到可拼合(本户型拼合以110平方米户型为对称轴),卫生间均设计为明卫,客厅均设计用南北通透的方式,制造穿堂风的机会,提高舒适度。

图1-4-3图1-4-4

图1-1

图1-1为目前最终A-2户型图,以轴对称布局。南侧卧室及书房均设置飘窗且南立面墙体平齐,北侧墙体基本平齐。拼合户型A-2-1为对称,使卫生间均为明卫。户型均南北通透,起居室与餐厅独立布置,厨房与餐厅紧密相连,且厨房U型布置使空间利用充分,餐厅区域完整并配有服务阳台。入室有独立玄关。

四、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样性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标准化设计应结合居住空间多样化,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加灵活,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2、住宅标准化设计应注重居住功能多元化,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因此户型标准化设计必须能适应住户的日益发展的功能需求。

3、住宅标准化设计应走向信息化,更多掌握技术信息,例如:远程控制操作系统,门禁系统,厨卫科技系统等,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4、住宅标准化设计应更加精细化及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并广泛应用于住宅市场的开发建设。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华北地区区域特点的分析,研究其高层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通过多年项目积累,对不同面积区段的户型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户型合理化的功能区域面积及朝向、面宽及进深的合理数据,用以规范和知道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市场,提高建设效率。

对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的研究可有效提高住宅户型的可复制性,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同时有利于采用和推广新技术建筑产品的标准化,缩短住宅建设周期和节约住宅建造成本,是今后住宅设计市场的标杆,住宅户型标准化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住宅标准化与设计个性化 中华建筑报 于巧志 /2012 年/9 月/4 日/第015 版

[2]中国住宅标准化历程与展望 开彦中华建设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