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区医疗的优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7: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区医疗的优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区医疗的优势

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13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健康损失,或者使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信任,忠诚度降低或依从性降低的风险[1]。这个风险并不是实际发生的风险,而是指如果不加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这些因素的话,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造成损失。

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医疗机构风险的共性

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活动,同样存在风险。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医疗体制和医疗机构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的共性医疗风险,一般分为如下两类:

具有共同医疗技术风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各级医院都在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优势项目,扩大就医人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产品、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提高了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水平。其次,医学是为了对抗疾病而发展存在的,这势必导致医学的发展将永远滞后于疾病的发展。对于新发现的致病因素和新的病种,在没有确切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所有的治疗都属于探索过程,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具有共同医疗服务风险:医疗服务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对他人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而应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风险,它是医院现在面临的最大风险。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后,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增高,医疗服务风险明显加大。医疗服务风险贯穿于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导致其产生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如: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疾病本身较严重、医疗引起的并发症、医疗设备故障、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差且服务不到位以及违反诊疗常规等。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的特异性

为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服务对象、职能、执业范围、人员配备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服务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十二大类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及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它与其它医疗机构不同之处,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已明确规定社区卫生不开展高风险诊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某些高技术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群众就医方向的选择,即“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

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繁杂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大任务,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面临着与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的风险。

特殊的社区公共卫生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职责,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十二大类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服务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各种不同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的医疗需求,而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一名责任辖区的社区预防保健医师(“片医”)需要同时完成诸多项目的公共卫生任务,如既要做好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服务,又要进行辖区内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访视和消毒,控制管理好辖区内的精神病病人,还要负责居民、儿童、学校及幼儿园的预防接种工作,其承担的医疗风险繁杂并且巨大。

特殊的社区家庭服务和上门服务的风险:上门服务和家庭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应当发挥的优势和特色,在这个优势发挥的同时,也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优点和应当发挥的优势特色,《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但是,对于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而产生的医疗行为(或服务活动)与一般的医疗行为有较大的区别,在服务方式、服务要求方面没有可以参照的法律规范。

特异的社区急诊急救的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担负着社区急诊救护的重要任务,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水平参差不齐,当居民突发身体疾患时,往往第一时间被送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救治。在120急救系统未到达现场时,第一现场的救治也往往是由社区医护人员完成。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抢救设备匮乏,科室配置不全,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急救培训,往往不能在“急救白金10分钟”内迅速组建急救小组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2]。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急救的期望值超过了其实际水平,导致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这两者所产生的矛盾,必然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目前的医疗和社会环境中面临极大的急救医疗风险。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的管理策略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多种医疗风险,应以预防为主、事前监督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减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达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疗水平及服务水平的目的,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病人的医疗安全,提高社会效益。

篇(2)

1 综合医院同社区医院相比存在以下优势

1.1医务人员医疗素质高现在综合医院人员一般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职工作人员很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在工作业务以及学术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素质。

1.2医疗设备配置齐全综合医院一般资金较为雄厚,医疗设备向大型化、数字化、高精密化发展,通常是这个领域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如DR,螺旋CT,MRI,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等大型设备一应俱全。充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需要。

1.3科室建制齐全综合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各个学科齐全的临床科室。例如重庆医科大学目前就有32个临床医疗科室、6个医技科室、9个ICU。几乎涵盖了临床学科的各个方面。

1.4技术水平较高医院利用其具有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开展高、精、尖技术,进一步扩大其技术优势,同时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使其医疗技术水平在当地乃至全国具有领先水平。

1.5患者信任度高 许多大型综合医院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名院”,在当地以至全国都有相当的知名度,治愈了大量的患者,在人民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在患者中的信任度很高。

2 社区医院优势

2.1就诊便捷许多社区医院临近居住地,群众平时看病只要走上几步路,甚至打个电话医务人员及时上门服务,免了不少的麻烦。不用乘坐交通工具进城出远门看病,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出门看趟病来回起码要一整天,甚至还要在外住宿过夜。在社区医院就诊便于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有利于社区群众的健康。就诊几乎是随到随诊,免去排队挂号等手续,方便患者就医。

2.2费用较低社区医院就诊医药费用,相比许多大医院动辄成百上千的诊疗费用,实实在在的减轻了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较好地解决了“看病贵”的现象。

2.3对慢性病的管理许多慢性病,老年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治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患者不可能每天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在社区医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许多社区医院建立了慢性病患者的社区档案,有患者病情及就医的详细记录,医生可以根据记录和目前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疗效。

篇(3)

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同预防保健工作的内容是相互契合的。作为一种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形式,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早期预防和干预为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改进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从源头上保护与增进群体健康,这同预防保健政策的初衷是相一致的。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对于危及群体健康的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问题,在社区中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对疾病进行早期教育、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地缘优势,有利于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健康管理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通过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管理。只有社区卫生服务才能切实掌握社区的疾病谱,对大病、重病、慢性病实行系统跟踪管理,并据此制定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康复计划,使不同人群增强健康意识,养成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增强预防保健工作的效果。

2基本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基本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即满足民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控制医疗费用。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可以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从而为民众提供高耗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能以较低的资本构成卫生服务中心,因而成为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单位。且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所实行的属地管理原则,使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趋向均等化,客观上要求巩固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其次,社区卫生服务通过不断增加居民对优质低耗服务的利用,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促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远低于城市上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低廉,而且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于一体,大部分小伤小病的治疗,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预防、康复都能在社区用低成本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病人的支出减少,使医疗保险的支出成本大大降低。

3农村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51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院这个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应运而生。社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然而,社区医院在我国起步较晚,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中国的社区医院发展不平衡,基本上还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病人寥寥无几。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老百姓的主要问题。社区医院能否正确分析当前自身的发展形势,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这对社区医院能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建立巩固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1SWOT分析法概念的界定

SWOT分析法是西方企业最常用的一种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2SWOT法分析社区医院发展对策

解决社区医院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外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解决基础设施配备、人员素质、激励机制、服务理念成本定价等问题,更需要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转变观念,理顺机构内部运营机制,拓宽服务筹资渠道,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在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上呈现不同模式,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和卫生管理、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差异,各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其成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作方式和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S0战略、WT战略等对社区医院的发展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结合国外经验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2.1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充分发挥内部优势

社区医院应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模式的转变、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重视而导致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在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契机下,充分利用自身贴近于社区的地缘优势、维护健康的服务理念、多元化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等优势,分析、考察市场的变化,了解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因地制宜为机构的运营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行为,通过坚持其政府主导的作用获得更进一步的支持,加大其财政投入力度,使得自身竞争力不断加强。例如英国,它是现代社区医院的发源地,它实行的是国家经营管理模式,由国家进行拨款,国家开办的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提供服务,服务的内容包括医疗、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医生的收入来源由注册病人数量决定。该种模式下,由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进行统一调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充分运用大众媒介如电视、广播、报刊等传播手段,向社区居民宣传其健康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突出社区医院维护居民健康的服务宗旨,让群众认识和认可,使社区医院真正深入人心。

2.2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克服外部威胁

社区医院应充分利用自身贴近社区的地理优势、维护健康的服务理念、多元化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价格便宜等优势,与其它的医疗机构展开有序竞争,促进医疗卫生市场的和谐统一。同时,在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反复验证已出台政策的可行性和完善性,积极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提出个别政策存在的弊病或缺漏,及时采取适宜的补救措施,规避政策的不利影响。

2.3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社区医院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在政策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发改、社会保障等多部门的积极协助,解决人员待遇问题,保障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同时,在政府主导下下大决心完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培养全科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医患关系,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了解居民服务需求并从中找出自身服务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不断地完善服务、和谐医患关系。还要针对社区医院发展落后的地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积极探讨研究相应的辅助措施。

2.4WT战略:克服劣势,规避威胁

明确规划社区医院自身的发展方向,克服自身条件不足,尽快实现在软硬件配备条件上的劣势转换,实施差异化战略,与其他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的通道,并在政策带动下真正实现人才在基层的轮转,在医疗市场下实现社区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的有序竞争。引进优秀的医学人才,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成为社区医院可靠的“守门人”。并始终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创造品牌优势,增加居民对社区医院的利用,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始终坚持维护居民健康的服务宗旨,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17]。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从政策支持、调整组织结构、管理体制、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出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充分利用内外环境所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医院同环境的关系,规定其从事的经营范围、发展方向和竞争策略,合理调整医院结构和配置资源,从而使社区医院取得较长时期的生存与发展。

3结语

通过对社区医院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对中外社区医院发展模式与规模比较,及对面临的问题的对策研究得知,在今后我国社区医院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积极鼓励居民去社区医院就诊,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客观分析社区医院在社会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弊端和威胁,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营造社区医院发展的良好氛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医院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我区成立于**年3月,地处深圳经济特区东部,下设沙头角、海山、**、梅沙4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72.6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54平方公里,人口为16.28万,其中户籍人口3.02万,暂住人口13.26万。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2个。其中有社区医院3家,社康中心16家,社会医疗机构10家(其中个体诊所8家,门诊部2家),企、事业单位内部医疗机构12个。现有医疗急救网点3个,居民拨通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可在2分钟内出车,辖区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得到医疗救护服务。**年末,全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0人,病床350张。**年全区卫生事业总投入6822万元,业务收入7850万元。

(一)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依托三家社区医院,即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盐港医院(一级甲等医院)、妇幼保健院,按照“院办院管”的思路,截至**年3月底,我区17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每个社康中心都与医疗保险支付系统联网,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社康网点和医保网点两个100%覆盖率。在4个街道各建立了一个残疾人康复站,将社康中心纳入为低保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的定点机构。为13.2万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到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较丰富的中医中药卫生资源。盐港医院一直按照中医特色建设医院。区人民医院设有中医科、中医康复科、中医制剂室。全区有四所放心中药房。另外,我区设有2家中西医综合门诊部,2家中医诊所和1家中西医联合诊所。辖区内中医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12人,医师(士)24人。在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中,中医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有23名,占社区医务人员的28.4%。近年来,我区加强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了创建区级医院示范中医科活动。**年,区人民医院引进了1名全国重点培养的名中医,该院脾胃病专科、肾脏病专科和肝病专科在全市具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盐港医院不仅注重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效果,而且突出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病的疗效优势,对风湿病症、痛风、软组织损伤、肩颈腰腿痛、面神经麻痹、骨质疏松症等病的治疗,采取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显示出中医药独特的疗效优势。此外,我区重视中医药研究工作。**年,全区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中医论文7篇,区级科研立项1项。

二、中医药进社区的主要做法

我区户籍居民以客家人居多,他们对传统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易于接受,中医药简、便、廉的治疗方法,符合老年病、慢性病人的需求,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一)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中药服务。“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充分挖掘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把优先大力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构建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全民安康工程的首要任务列入十五期间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并相应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发展规划。在社康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卫生、计划、财政、人事、民政、计生、社保、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良好发展局面。**~**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经费1943万元;每年中医事业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达到7.8%,社区健康服务经费占16.5%;区社保管理部门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区规划部门将社康中心的选址在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规划层面具体落实,区建设部门在办理报建手续和工程验收时予以把关;在区机构编制部门、区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中医药人才培训等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并为中医人才的引进开通了“绿色通道”;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协助社康中心解决用房问题、协助入户调查和开展家庭访视等工作;稳健的人、财、物投入机制,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区中医药进社区工作的开展。

(二)全面配套发展中医药技术的资源。为了保障中医药技术在社区得以持续发展。我区要求社康中心在设置业务用房时,在符合《**社区健康服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40~6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在设备上,为各社康中心配置了推拿床、针灸针、针灸治疗仪、拔火罐等简廉实用的中医设备。为使社区社康中心更好开展中医药工作,我区除在社康中心充实中医药人员外,还定期安排中医专家坐诊,鼓励退休老中医专家定期到社区工作等。为了提高社区中医队伍的素质,我区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对非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并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纳入了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三)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点。为了满足本地居民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年,我区对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桥东、中英街、小梅沙、海涛、**等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社康中心收入中,药费只占总收入的32.3%(全区平均水平42.7%)。在调研的基础上,我区提出了“中医进社区”的总体思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把中英街社康中心和新建的桥东、海涛等社康中心作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示范点。

目前,桥东社康中心为近万名居民提供健康服务,配备多名中医主治医师负责全科诊疗工作,设立独立的中药房,开展了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9种中医、针灸特色服务,配备374种中成药品种。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该社康中心添置了煎药机,方便了居民煎服中药。中英街社康中心运用中医药进行系统医疗,护理照顾,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省城市初保评审团认为这是“小规范,大方向”。该中心于**年被**省评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

(四)全面普及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年,我区印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工作的通知》,把“中医进社区”纳入政府工作,形成了推动“中医进社区”工作的合力。目前,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配备了1~2名中医主治医师,64.5%以上的全科医师接受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所有中医执业医师接受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或规范化培训。开设中医诊室,配备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和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设备等。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全区有13家社康中心开展了中医药服务项目,占社康中心的81.25%;**年全区中医诊疗人次为12.56万,占全区诊疗人次的22.4%。

(五)中医药技术服务融入六大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为了加强内涵建设,适应群众需求,在加强社康中心的内涵建设时,我区充分把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六大功能中。一是将中医工作融入健康教育工作中。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贴近生活,百姓易于接受,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中,逐渐显示出自身优势。各社康中心运用中医理论与技术,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我局出台了《健康教育宣讲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我区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组建了“健康教育宣讲团”,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学校和企业的协助下,每周深入居民区、工厂、学校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目前,全区共制定了中医健康教育处方11种。此外,区广播电视台,每天准时播出中医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讲座。二是运用中医积极参与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年抗击非典型肺炎期间,盐港医院每天向该片区的大企业赠送煎服中药,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三是将中医工作融入保健和康复工作中。各社康中心制定和实施有中医药内容的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药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为了加强对老年人和慢病病人的管理,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中英街社康中心在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功能中,指导社区老年人开展太极拳、太极剑等健身活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老年病和慢性病。在疾病诊治、康复上,该中心积极采用中医、中药、推拿、针灸、药浴等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综合手段,提高疗效。四是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医疗服务中。我区外来劳务工占全区人口的80%,为了解决他们就医难的问题,**年,我区组建了“健康大篷车”,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每周到各个社区、工人生活区轮流开展基本疾病诊疗活动,免诊金,常规检查收半费,送去治疗常见疾病的“一元药”,让外来劳务工和居民享受到了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五是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及指导。

三、中医药进社区的主要成效

中医进社区在**的实践证明,发挥传统医学特色和优势,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让每个家庭、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既符合民情、又顺应民意,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减负,为百姓解愁,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国策落到了实处。

(一)缓解了群众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趋势。近年来,我区各医院不断更新观念,拓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办出了中医特色,使社康中心更好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六大任务,成为社康中心中医药工作的示范。中医的廉价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深受居民的欢迎。据**卫生局公布的**年全市居民医疗费用情况统计表明,我区社区医院每诊疗人次费用、每出院者费用、每床日费用、单病种费用及药品费用远远低于全市其他同类医疗机构水平。

(二)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近年来,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多样化的角度,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运用中医理论与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一体化的服务,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制定和实施有中医药内容的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药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迎合了居民的服务需求,提高了居民满意度。

(三)推进弱势群体就医难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弱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我区提出了的“病者有其医”计划。区民政部门利用社康中心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廉价优势,将社康中心纳入为低保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的定点机构。低保人员在社区医院和社康中心就诊,免收挂号费,药品费和材料费8.5折优惠,其它医疗费用按7折优惠。同时,低保人员可凭社康中心开具的医疗收费票据,按规定向区民政局申请医疗费用补助。通过推出“一元药”,开通“健康大篷车”,依托社康中心开展劳务工合作医疗,让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和外来劳务工的医疗保健得到了保障。

(四)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中医药进社区,在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对推动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病源,促进社康中心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提高了社康中心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市卫生局**年组织的全市社康中心年度考核评估中,**区有7家单位参加考核评估,成绩均在900分以上,其中鹏湾和中英街社康中心在全市269个被检查单位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名、第四名;大梅沙、小梅沙社康中心也排在25名内。**年,全市参评社康中心275个,**区7个社康中心中有5个在900分以上。

篇(6)

【摘要】 随着《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公布,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大力推进体制、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48

在2007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原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健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已经明确了实现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现将工作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做如下探讨。

1 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后,它同“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制度相匹配,拥有广阔而稳定的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有多项优势:(1)规模不大,笔者所在医院现有病床50张,运作灵活。(2)采用适宜技术,成本较低,收费合理。(3)立足社区,与住地居民感情融洽。(4)服务流程简便,就诊有效时间达70%,而三级医院仅为3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英文翻译:Community Health Service。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医疗保健从个体向群体转变,寻求群体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1]。

2 社区卫生服务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广泛性,一方面是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性,即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相结合,院外服务与院内服务相结合,卫生部门与家庭社区服务相结合。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是整体医学观在医学实践中的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初级卫生保障,是整个卫生系统中最先与人群接触的那一部分,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2]。

3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

(1)预防服务,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防控。一是传染病的预防,即社区一般病因预防、二级五早预防和三级预后康复预防。二是非传染病预防,即一般危险因素预防、二级早期疾病干预、三级防残预防。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是指隐藏在“健康人群”内的,且能突发严重卫生问题的监测预防。(2)医疗服务,除在医院开展门诊和住院服务外,重要的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开展家庭治疗。(3)家庭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4)保健服务,对社区居民进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并定期进行健康保健管理。(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实施预防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3]。

4 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保健重点经历了从基层(家庭)医院基层(社区)的转移过程。即在20世纪以前,以单家独户的个体医疗为主;20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60年代起,医疗保健的重点又回到了基层。这次转移的原因有2个:一是疾病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仅是不得病,而且是身心方面的完好状况。二是卫生费用急剧上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控制卫生费用、提高卫生服务效益的有效措施。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卫生资源有限,更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行简便技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4]。

5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1)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2)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3)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4)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5)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6)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6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

(1)健康人群。(2)亚健康人群。(3)高危人群与重点保护人群。(4)患者。

7 社区卫生服务特点

以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1)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社区拥有丰富的居民健康信息,以预防为主,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人群的健康全程管理。(2)防治结合、多档合一,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融居民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于一体。医务人员以全科医学思维服务居民。(3)以社区居民寻求为导向,突出重点服务对象,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特征。(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社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服务中心试点并逐步推广,形成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和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网络系统。这一点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走在前列,闸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卫生部指定的健康档案示范点,全区基本实现区域联网和17家医疗机构、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信息共享,并开展了电子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等。目前,闸北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应建档人数的90%以上,且实现了动态管理。

8 社区卫生服务的几个重要概念

8.1 “社区六位一体” 是指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其概念所指的综合功能适合医疗保健的多种要求。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式的医疗保健体系可以以原有的医务保健资源为基础,同时调动社会资源,初步构想为“四横二纵”的医疗体系,即医疗急救、后续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四项功能的横向联系,与医疗机构、医保机构的纵向联系。

8.2 健康守门人 是执行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个性化、整体协调、防治保康一体的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工作者。

8.3 社区责任医生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5]。

8.4 “双向转诊” 简而言之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中型医院。

综合上述,社区卫生服务指在社区中,由卫生部及有关部门向居民提供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保健系统,包括卫生保健的供应者,如有关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的接受者,即社区人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张薇,王志红.国内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5(24):2458-2460.

[2] 刘秀娜,张翠华,罗羽.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2008,14(9):118-119.

[3] 李彩福,李春玉.中美韩护理本科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5):178-179.

篇(7)

全科医生的重要责任是采取迅速、有效、正确、安全的措施及时为患者解决不同疾病的痛苦,其工作内容包括常见门诊。急诊以及意外伤害的抢救治疗等。全科医生在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应担负起对社区人群宣传疾病相关知识的责任,帮助人们改善生活习惯,并建立疾病相关预案,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社区疾病救治网络。

2.有效行驶医疗卫生资源

由本文调查可知,全科医生占社区医生总数的80.00%,因此全科医疗服务在社区服务网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必要时可积极调动各其他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共同治疗,从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有利于增进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由于患者实际情况不同,经济情况各有差异,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全科医生应从患者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控制医疗成本,避免部分患者由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无奈放弃治疗,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3.影响家庭与人群卫生保健

全科医生由于自身工作性质,能够为家庭、个人提供持续性、综合性以及协调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角度对患者自身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研究、诊断与治疗。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慢性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全科医生应积极建立本社区预防治疗各类慢性疾病的医疗网络,从而达到疾病预防、控制与处理的目的。

4.维护个体群众安危

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并根据患者家庭、心理、社会以及行为等多因素对其造成的各类影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及心理卫生咨询。全科医生应重点维护社区中老人、孩子以及围产期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安危,重点监督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孕妇孕检情况以及老年病防治等。加强对本社区内部确诊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家庭控制与管理,并可同时进行特殊职业康复工作。

5.为社区居民预防疾病提供帮助

全科医生可利用自身工作优势,有效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使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定期接种相关疫苗,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全科医生也可参与本社区卫生监督工作,将疾病预防工作深入每位社区居民生活中。由于自身工作因素,全科医生可了解部分患者实际身体情况,并与疾病预防相结合,提供科学的疾病预防方法,达到更为有效的疾病预防目的。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一、社区卫生体系的作用

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社区卫生要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社区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社区预防和康复

社区卫生的规模和条件限制下决定社区卫生所能涉及的医疗方面,即患者的手术和治疗不太可能在社区卫生进行,这些病症需要到大型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但患者在生病前和生病后就需要社区卫生来干预:社区预防主要针对于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以及慢性病的控制,此外还要协助卫生执法部门对社区内的卫生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社区康复与医疗康复最大不同在于社区康复体现了医疗和保健一体化,全科医疗服务将会贯穿社区康复的全过程。

2.社区医疗和保健

社区卫生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以社区为范围的基础医疗可以很方便的提供连续的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医务人员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更容易处理与病患之间的关系,适合基层医疗。社区保健则不仅从小到老,即婴幼儿、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保健还要参与到精神卫生保健上,防范亚健康状态。

3.健康教育和促进

社区健康教育的核心实际上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人类全身心发展为核心的服务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消除潜在的健康危害因素。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卫生保健的诸多方面,也为促进健康,提升生命质量夯实基础。

二、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卫生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从1997年起进行了15年时间,这期间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的欢迎和认可也说明社区卫生的优势逐渐显现。但社区卫生的发展速度仍然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笔者认为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总结:

1.现有动力机制难以降低社区卫生成本

现有的社区卫生实际上是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以药养医的诊所模式,这种依赖出售药品和加价输液服务的社区卫生机构仅仅维持基本运转,也就缺乏落实公共卫生的积极性,而在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卫生还面临着地区差异、贫富差异以及观念差异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许多可以从基层进行预防的疾病发展为严重的病患,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也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社区卫生体系不成熟

发达地区具有天然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可以方便、迅速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系,包括标准化的社区卫生系统建设和管理,监督评价体系,新型技术应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保障政策。这些都是社区卫生建立完善的最基本资源,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想要迅速实现社区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原有的卫生服务成为私人卫生服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基层的卫生服务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它都已经退变成了一个特殊商品的交易市场,消费者个体成为这个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城镇化的速度远远快于社区卫生发展的速度,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基础医疗保障,社区卫生体系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地关注。

3.从业人员结构不统一

我国从社区卫生发展开始才建立起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开展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培训也仅限制在大中型城市中。因为社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又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参与社区卫生的人才也不断的流失,人力资源向高端卫生机构快速集中。在县级以下的社区卫生层次,消费者可以利用的卫生资源仅仅是原先的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这些从以前的赤脚医生转变过来的卫生人员严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一些能够留在基层的医学类中专毕业生的医学水平也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要求。

三、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卫生的改进

现有的模式肯定难以实现对新城镇化居民的医疗保障,于是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意见,希望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卫生发挥基础医疗保障作用提供帮助。

1.明确政策引导,改革社区卫生动力机制

社区卫生的从业人员收入一律工资化,不再以售药牟利的形式出现。笔者认为,一方面以集体出资的方式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人员的服务成本,要签署明确的社区卫生服务协议,即统一进药、统一定价、免费基本医疗等项目;另一方面由政府财政支持专项资金,政府推动社区卫生体系建设。这样由政府出资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由集体出资维持社区卫生的正常运转,由居民服务反馈进行监督,形成了一个长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

2.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主导公共事业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落实实施的具体措施,主要调整当前的卫生服务资源,将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网络。财政也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在社区卫生体系建立的初期起到决定性作用,并在后期运转时适时介入,成为一个坚实的稳定器。此外,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事业编制,实行以岗位和绩效工资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社区卫生的服务质量。

篇(9)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阶段的社区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应适时将博弈转为竞争力,找到社区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的能力区别。社区卫生服务本身是系统的工作,切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即使有一点能够全面反映核心竞争力,也一定要考虑自身有没有良好的复制模式,有没有长期的竞争优势,短期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方面,他们并不缺乏政策指导,但如何将政策变成行动,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执行力,但是执行力的实现是由很多细节和环节组成的。因此,应该从领导到每一个操作者、每一个执行者,都应该在岗位上注意每一个细节。当下,卫生部正在进行全国示范社区的评审,这种评审就是一个标杆管理,而这种标杆管理的理念,不仅仅对社区、对医院、乃至对企业、甚至对政府,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除以上提到的生命力、竞争力、执行力外,成长力也是社区医疗发展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不仅有全科医生,还有护士、预防保健医师、中医医师、其他的卫生工作人员等,都应该感受到在这个组织机构中的发展空间,虽然我们都在强调顾客是上帝,但是现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应该提倡“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只有在内部形成一种质量链,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实现“五种力量”。

学习力决定成长力,决定生命力,更决定执行力。我们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应该有共同的意志和共同的理想。相信中国在未来的若干年之内,社区卫生服务一定会蓬勃发展。全科医学的美好未来,正如全科医学理论中所阐述的,全科医生是守门人、是最基层的保护者、是居民的贴心人、是每一个家庭健康守护神、是五星级的医生,这种远景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中必须构建。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从技术方位、管理方位、服务方位三方面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模式,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鼓励每一个机构中的每一个员工去创新。要学会从经验中学习,在社区中第一线的老师就是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挖掘经验,形成案例,经验和理论相互结合形成一定的模式并且不断推广。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已经渡过了模式的效仿阶段,作为全科医学的学术机构或学者,应该挖掘世界各国家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经验来推广。

留言板

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是社区医疗竞争的优势资源,但现阶段老百姓并不情愿接受。最关键的问题是社会营销做得不够。例如,我们关心的是创办了几个健康课堂,发了几万份手册。以往我们过多关注健康教育的过程,却忽视最终评价。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健康管理最终的实际效果,避免浪费资源,真正把公共产品用社会营销的理念和模式让老百姓接受。

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袁立

社区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要本着五点原则:①目标人群的医疗需求在哪儿;②产品设计的内容如何符合目标人群需求;③用什么渠道或方式让目标人群得到服务;④用什么政策和激励方式让目标人群接受服务;⑤用什么方法让健康理念变成目标人群良好的生活行为。

重庆市南岸广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志秀

篇(10)

关键词 医疗改革 社区 社区医疗 医疗托管

2009年6月29日―7月5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市社区医疗托管暑期社会实践队”分别通过对政府卫生部门采访、托管医疗单位访谈以及走进社区问卷调查等形式围绕本次实践主题对武汉市汉口区多个社区及托管医院进行了调查,并取得了较为真实的数据,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这些实践数据。

一、医疗改革及社区医疗托管提出的背景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两会隆重出台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众所周知,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是建设民生的关键点之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社区医疗托管

(一)社区医疗托管概述

社区医疗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医疗管理中,利用市场的作用适当的调整医疗管理的一种模式,是社区医疗机构由二级以上医院承建并托管,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医疗专家定期坐诊,医疗人员纳入托管医院管理。由二级以上医院托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对辖区内所有社区医疗机构从体制上归口管理,把社区医院发展情况纳入二级以上医院考核体系。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双向交流,提高社区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技术与业务水平;有利于实现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降低医疗收费;有利于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不但可以加快医院和科室病床周转,病人在双向转诊中得到的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和照顾,同时可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认同度,让社区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区”。

(二)武汉市社区医疗托管

武汉市作为社区医疗托管的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卫生局为了充实医疗卫生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于基层医疗服务,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试验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经营在一段时间内交由企业和二级以上大医院托管,企业经营者及大医院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医疗服务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权并享受医保定点结算权利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管理上相对以前有了一定的改善。

三、实践数据分析及理论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针对社区居民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共有15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以及不同的社区成员展开调查,从普通居民的角度探讨社区医疗托管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

(一)就医选择角度分析

当被问及愿意到大医院就诊的原因时,39.02%的居民是由于其技术水平较高,而31%的居民选择设备条件好,只有较少的成员由于有较可信赖的医生。而在问及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原因时,多数居民是因为离家近较方便以及价格相对便宜。可是武汉市社区医疗实施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托管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社区医疗托管后,82%以上的居民到社区医疗就诊的次数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由此可见,人们选择大医院的主要原因还是其设备和医疗技术更为先进,在居民长期的就医观念中,还是更相信大医院,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点离家近也是一大优势。

(二)药品及就医价格角度分析

在药品及看病价格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价格与医院和市面药店相比,52.83%的居民反映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然而,在问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否存在开大处方、乱收费的现象时,有17.86%的居民表示遇到过这种情况,33.93%表示听别人说过,只有不到一半的48.21%的居民表示没有遇到过,并且大多数居民反映医疗费用有一部分没有公开。由此看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是存在一定的乱收费现象的,也许这也是托管单位应该加强监督的方面之一。

(三)医疗服务质量分析

服务质量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大医院托管后,医护人员的数量还是比较足够的,并且大医院的专家也会定期坐班,有60%的居民反映看病时有时需要等候,看病的效果也比较好,而且医生也会对病患进行认真的检查,50%以上的居民反映从总体看来相对于未实行社区医疗托管,托管后,医疗质量是有所提高的。只是由于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在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方面还存有不足之处。

四、武汉市社区医疗托管的不足

(一)社区居民的医疗管理问题

1.关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困难

社区居民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而且是长期居住在社区周围的居民。对于社区中的中老年人来说,易多发常见病和慢性病,社区医疗是其首选的卫生服务形式。对于社区中其他的年轻居民来说,虽然其患病比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如果年轻人一旦患病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这不但缓解不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而且同时也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的浪费。这样也难以发挥社区医疗在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同时也不利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2.“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及与医院合作尚未真正实现

社区卫生中心与市级大医院之间由于现行体制和利益的影响,各自分级管理、核算,在这种利益机制格局下,“双向转诊”很难实现。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及其管理

1.社区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社区卫生工作需要全科医学人才,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懂各科医学知识,对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准确诊断,妥善处理,对于在社区卫生站无法医治的病人,给予其最恰当的转诊建议;此外,还要掌握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中国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人员配备不足,工资待遇较低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这样就造成了社区“六位一体”的工作难以落实,很多是形同虚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保健需求。

2.补偿机制不到位

目前有效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补偿机制尚未形成,政府投入不足,公共或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补偿能力弱,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不完善,缺乏可操作的政府资金补偿政策等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

3.流程优化不到位

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医流程不尽合理,特别是社区与医院的双向转诊一体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转诊流程缺失,使得病人对社区认可度不够,在社区就诊的积极性不高。

4.优势发挥不到位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其主要职能应定位于提供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但目前社区医疗机构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十分明显,社区卫生机构运作医院化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社区医疗全程、连续、系统、便捷、价廉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服务意识不到位

社区医疗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必须提供健康宣传、预防保健等健康相关服务。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缺乏主动服务和一站式服务的意识,服务念相对滞后,体现不出社区卫生服务的真正价值。

五、针对社区医疗托管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建议

(一)落实人员、充实力量,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支持工作

1.优选专家队伍,建立制度保障

医院在全院医师队伍中统筹协调,挑选了第一批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态度优良的专家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三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向社区延伸。同时医院实施卫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工作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支持。

2.合理划分站点,按需调配人员

医院应根据各中心和站的业务量情况,将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分为一类站和二类站,重点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类站的技术扶持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该社区人群年龄分布结构、疾病谱和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技术构成情况每天固定安排一至两位专家坐诊,对于本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业务量较大的一类站每天安排一位专家坐诊,对于居民数量和业务量相对较少的二类站医院根据社区需要不定期安排专家以坐诊、会诊和巡诊的方式开展技术扶持。

3.开展人员培训,夯实业务基础

一方面医院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5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医院更要着手于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整合各临床科室的技术特点,制定全科医师培训方案、考核细则,培养全科医师培训师资,为武汉市的提供一流的医师队伍。

(二)加强沟通、完善流程,做好医院和社区间的双向转诊工作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工作能否切实开展是能否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关键所在。医院在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应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双向转诊方案。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医院应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挂钩扶持工作。可专门成立社区服务科,专人负责社区卫生工作,主动与对口扶持的中心、站沟通联系,了解各站点的业务开展情况及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例会,与政府部门及时沟通,反馈社区卫生帮扶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2.搭建平台,畅通信息

医院应畅通社区双向转诊信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转诊信息系统。首先是设立专门的转诊调度中心,配备专人和通讯设备保24小时信息畅通,专门负责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工作的联系和手续的办理;第二是建立以派出人员和医院临床科室为触角的两极转诊通道,使整个转诊过程高效有序。

3.完善流程,力求实效

医院应针对社区病人的特点,制定并优化了双向转诊流程。在上转流程中,门诊病人由病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出会诊意见报告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会诊要求在第一时通知相应专家到站点进行会诊,提出诊疗意见;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由病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填写转诊单并通知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刻联系病房,安排床位,并视病人情况派车到社区接送病人来院,病人到院后调度中心凭转诊单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送至相应病房安排病人住院。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2006(3).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03-02

高校医院是依附于大学、具有相对固定服务对象的医疗服务机构。一方面它承担着为大学广大师生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任务,另一方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承担着为该社区提供“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街道为基本范围,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基本医疗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简称“六位一体” [1]。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度改革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模式的完善,高校医院原有的运行机制受到了很大冲击,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保障完成学校各项医疗服务的同时,如何顺利完成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高校医院需重视和明确的问题。

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我校医院的基本情况及门诊医疗、高校医疗服务需求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调查与探讨,具体如下:

1 大学校医院基本情况

我校医院为一级甲等医院规模,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于2002年4月挂牌社区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开放。

校医院有职工52人,其中医护技人员42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医院内设门诊部、护理部、药房、办公室4个职能科室,涉及全科、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中医科、眼科、保健科、理疗科、护理部及心电图室、B超室、放射科、化验室、药房、挂号室、财务室、办公室等相关科室。服务时间为24小时医疗服务。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校医院组建4个服务团队,分别是:上门服务团队、健康体检团队、慢病管理团队、健康宣教团队。

作为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承接着选择本院就医的社会参保人员的医疗、保健等服务。

辖区内社区服务人口约10757余人,其中居民4138人,学生6619人,涉及居委会一个。

服务的主体是本校学生及教职工,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及防病等工作仍是学校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

2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况

2.1 门诊医疗服务状况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接诊39932人次。前十位就诊疾病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骨关节病、糖尿病、胃炎、失眠、气管炎、便秘。

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接诊39932人次中,公费医疗(含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及学生)30597人次,医保7439人次,其他1896人次。

2.2 保障学校各项医疗服务

2.2.1 繁重的普查体检任务 包括新生入校体检、老生体检、在职教职工体检、离退休人员体检、女工体检(妇科、乳腺),体检频率均为每年一次。体检之后要求对每一人次作出健康评估并集中进行体检结果咨询、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

2.2.2 集体预防接种 非京学籍新生入校集中预防接种白破、麻风腮;全体新生注射甲肝疫苗;师生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应急事件预防接种(如H1N1疫苗预防接种)。

2.2.3 结核病筛查 对全体新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包括胸透、OT试验、预防性用药。

2.2.4 组织学生义务献血 每年一次,集中在两天完成。主要任务是协助血站完成本校大学生义务献血工作,包括组织报名、献血前咨询、场地布置、礼品准备及献血当天的组织、登记、发放血证和礼品、应急处置与抢救、疏导等。

2.2.5 为学校及各院系提供外派医疗服务 遇学校组织大型活动、重要活动及各院系重要活动,均要依照相应要求外派医务人员跟随,并提供医疗保障。

2.3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研究对象

作为北京市首批挂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校医院对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要求》,在基本设施、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及组织管理上不断加强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基本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2.3.1 团队服务 自2011年以来,校医院积极扩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思路,根据社区实际需求组建4个团队服务模式,即上门服务团队、健康体检团队、慢病管理团队、健康宣教团队。实行团队责任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区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团队服务化管理。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大学生等为重点,明确干预措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动态管理。

2.3.2 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采用网络、面授、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与宣传。主要包括针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教职工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与慢性管理、计划免疫、传染病的防治、生殖健康、禁毒和控烟有关的健康教育。

2.3.3 慢病管理 校医院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同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现建档和分级管理制度,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

2.3.4 上门服务 校医院组建以全科医生、防保人员、护士为主的上门服务团队,针对80岁以上老人、新生儿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贴身的上门服务模式,切合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

2.3.5 设立知己健康门诊 对适宜的慢性病病人、肥胖病人等开展知己健康工作,通过健康干预指导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运动方式,以规划适宜的饮食量、运动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3.6 培养家庭保健员 每年完成40—50名家庭保健员的培训工作,从防病、致病、急救、康复等方面入手,着力于把她们培养成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健康维护者。

2.3.7 家庭医生式服务 采用一对一签约、功能社区签约等形式对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及学生、院系团体进行签约服务,提供相应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与指导、健康咨询等。针对8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周一次的上门巡视服务。

2.3.8 传染病管理 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并设立应急预案开设发热门诊及肠道门诊,加强传染病法规教育,加强传染病管理。对各种可预见性问题设立应急预案。对学生中发生的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观察管理制度,并对相关教室、寝室及公共场所采取消毒措施。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场地设施 目前的校医院存在楼道狭窄、科室布局不达标或科室缺失等问题,及易造成抢救延误、传染病传播、院内感染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院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3.2 慢性病管理不到位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骨关节病是影响本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应是本社区重点预防与控制的非传染性慢性病。遵照社区要求应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脑卒中进行建档和分级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力不足校医院目前只对部分高血压病人及糖尿病病人进行了建档和分级管理,即使是已经接受管理的患者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及书面而已,并未真正达到监控、指导及达标的目的。

3.3 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的实效性不高 上呼吸道感染占就诊疾病第一位的主要原因是我校为一所国家重点语言类学校,师生用嗓频率相对较高,患咽炎的比例较高且易反复。校医院目前只在门诊提供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并没有针对病因进行探讨,更没有对师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甚至没有开展雾化吸入治疗项目,这是不能满足师生需求的,这也是常年上呼吸道感染占就诊疾病第一位而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4 高校体制下的公费医疗浪费 由于高校没有纳入医保范围,而目前医生工作站系统对公费医疗患者账户及医生行为的监控和管理不到位,对超量超极限、提前取药等没有约束,大处方、人情方、多开药、开好药现象屡见不鲜,过度的医疗现象造成公费医疗开支逐年上升。同时,按照卫生局要求退休职工可以自选就近医疗单位就医,而校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由于上级医院与校医院的医生工作站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管系统,双方均不能及时掌握外院的治疗及用药情况,重复开药给公费医疗支出带来了大量的浪费。

3.5 双向转诊不能落实 由于对口支援医院与公费医疗上级医院不是一家,不能对接双向转诊,无法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3.6 人员待遇 校医院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与卫生局下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任务完成情况无关。校医院是个非盈利单位,由学校提供工资、岗贴等收入。工资、岗贴标准由学校人事部门确定,人事关系隶属于学校。这就造成了领导忙、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现象。

4 对策与建议

4.1 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 (1)转变学校领导观念,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加大对校医院的投入,把搁置不前的校医院新址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利用人力、物力、场所的优势扩展校医院的服务质量。在医务人员配置上应建立一个长久的合理计划与机制,根据年龄结构和技术需求做好人员梯队建设。(2)转变医务工作者的观念,使之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地域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主动融入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为师生员工及其家属、子女提供“六位一体”的规范服务,这是目前最佳的应对措施。[2] (3)转变居民观念,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使居民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任务,积极地参与并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卫生服务任务。

4.2 加强卫生主管部门与高校相关部门建立通话制度 校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重身份的出现给高校医院的服务性质和服务定位带来了新的课题,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与高校相关部门建立通话制度,从思想上统一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定期进行工作交流,为校医院的工作制定和给予可行性的具体政策与支持。加大各项工作的实际性和切实落实,真正做好工作、做实工作,避免出现目标任务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统一的状况,更要杜绝出现为应付检查而敷衍了事甚至造假的一窝蜂工作状况。

4.3 建议打破现有校医院人员的经济管理机制 目前校医院人员经济管理体制是统一归学校管理状态,绩效考核结果也并未予工资结构挂钩。本人大胆试想是否由卫生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承担、管理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及酬金问题,从宏观上形成校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重身份的统一,既能有效监管工作的落实,又能积极调动工作热情,杜绝忙与闲的分化,医务人员的价值也有所体现。

4.4 加速改革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 由于高校师生没有纳入医保范围,过度的医疗现象致使公费医疗费用大量超支和浪费。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的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一种规范的、安全可靠的保障制度[3]。政府应高度关注全体高校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并本着公平性的原则,将全体高校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3]。

4.5 语言类学校师生频发上呼吸道感染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经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面向社区对教职工、学生及辖区居民开展医疗保健综合服务是高校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出路。

高校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方面的重要机构,在普及高校人群的健康保健知识、疾病的监测和预防、保持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维护高校的安全和稳定上有着明显优势[5]。高校医院要坚持政府主导、高校协同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及高校医院的实际情况明确服务定位。同时,高校医院要积极参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抓住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调整医院的宏观布局和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条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上级医院和高校社区双向转诊制度,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从而提升高校医院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使命。

校医院作为具有固定服务群体的医疗服务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抓住时机发展和完善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每位高校医务工作者们该思考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正确为校医院的服务方向定位,探索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卫生行政部门、高校领导者与所属校医院管理者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马文元,曹建波,于彤.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解读[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2] 王佐卿,王树山,薛亚光.对高校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9,20(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