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7: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篇(1)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生态农业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行,很多专家预测在21世纪,世界经济将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在农业方面势必引起一场农业革命,如生态农业将成为主要方向,可持续发展观将成为指导思想,高科技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工程农业将成为支柱产业等等。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1生态农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资源尧收入与人口的矛盾进一步恶化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比重。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占地面积不断增大,造成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并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使人与资源关系进一步恶化,直接制约着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建设进程,我国政府一直在寻求办法控制非法占用耕地这一现象,并实施了较为严格的用地审核手续。统筹协调处理资源、收入、人口之间的矛盾是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1.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首先,农药、化肥施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化肥的利用率非常低,绝大部分的化肥被施入农田后,会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施用的农膜、农药等残留于土壤会降低土壤质量,进入植物体内则会对人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次,农用薄膜等难降解的固体废物污染。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改善当地的气象条件,人们广泛应用农用薄膜,起到节水、增温、增湿、防止病虫害等目的。农用薄膜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被弃用的薄膜不能及时回收,在土壤里不断累积,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并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直接影响,有些人会焚烧残留的农膜,释放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不仅毒性很强,同时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此外,秸秆焚烧也会产生大气污染。在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大概有6.5亿t,但只有很少部分得到综合利用,大部分秸秆会被露地燃烧或丢弃河道,丢弃河道会造成水环境污染,而露地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这些有害气体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呼吸困难、喉痛、呕吐等现象,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最后,企业厂矿生产废气、废水、固废排放过程中的转嫁污染。调查显示,遭受工业废水污染的面积有40.9万hm2,严重污染的面积有1.3万hm2,共造成约2000万元的经济损失,而工业废气造成的粮食污染面积有6.67万hm2,蔬菜污染面积有2.7万hm2,共造成8000万元的经济损失,由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面积有380hm2,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袁生产效率低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但由于缺乏技术开发与推广,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解和使用,很多生态农业技术无法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进程。

2加强农业建设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实践累积,在遵循生态经济学、生态学规律的前提下,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功能都优化过的、能够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系统。

2.1发展生态农业袁是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实现生态化和工业化的任务同样艰巨,生态化是对工业化的积极修正,能够为农业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工业化程度低下,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这就对农业生态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农业生态化指的是以农业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作为依据,在集群中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形并进的目的。要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业生态化产业改造,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态农业具有循环性。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学规律,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资源→产品→废物”物质单向流动生产过程,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反馈式生产过程。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加入农业生产过程,合理利用自然流程的作用,使自然生态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其次,生态农业具有环保性。在生态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保证产品是绿色安全的,同时还采用具有环保功能的生产技术;最后,生态农业具有高效性和经济性。生态农业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环保效能高,经济效率强,是生态经济和高效农业,是最符合自然生态作用过程、最和谐的产业形态。

2.2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想袁树立生态文明发展意识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工业生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家实力,如果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工业化建设,势必会牺牲农业的发展。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根本性作用。如果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协调好,很难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因此,就我国基本国情来看,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加速转化为现代农业,改变农业发展的落后局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意识,实现农业的全面改造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2.3突出重点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目前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经济压力大,市场管控不严等原因,很多生产者只追求农产品的数量扩张,而忽略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在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后开始重视吃好的问题,这就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营养、优质等成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为人们提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为人们的食用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也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4各级政府要提高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视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原有农业投入的前提下,增加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骨干工程项目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进一步鼓励、引导科学技术人员和单位,以生态农业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生产无害化农产品、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研究、开发、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将延长生物链与延长产业链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地制宜的选择成熟技术,强调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将生态农业建设与强国富民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使农业发展更具有现代化,进而推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科学技术利用率不高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态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环保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安全、优质、营养的农产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重视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白莉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院

[1]徐亚楠,张绪良,张荣华,等.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4(14):10-12.

篇(2)

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为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1],如酸雨、温室效应、土壤农残等日趋严重,使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相协调,对地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出现的新理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1981年,我国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并在1984年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要求“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3]。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下,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融合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生态方式,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最明显特征是融合了经济规律和生态平衡规律,在生态效益稳固的基础上,获得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超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有限的承载能力[4]。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想、技术、原则、途径,强调农业生产力的持久稳定提高必须建立在合理利用资源的保持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为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及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途径,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原则。目前,在苏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已经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在农业自然资源逐步衰退、利用不够合理的情况下,人口却不断增加,可见,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必然趋势。

1苏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1.1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原则

在选择生态农业时,应因地制宜,从农业系统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食物结构出发,围绕本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用系统分析方法,以资源最佳利用为目的,从农林牧渔、种植业及农田群分布结构上进行调控和优化。

1.2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兼顾的原则

绝对优势就是在选择农林牧渔结合方式和进行合理布局时,全面考虑本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能适应本地区生产力,水平最高、效益最大的行业进行规模种养;相对优势就是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本地区相对比较有优势的作物、畜禽及水产品优先安排生产。两种优势相辅相成,兼顾统筹,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1.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从系统论的整体与局部的概念来看,整体效应产生于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当农林牧渔协调发展时,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苏北地区在生态农业设计时,要运用优化技术创造最优的农业种群结构,最大限度地合理应用农业资源。

1.4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发展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要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5]。生态效益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经济效益是农民进行持续生产的动力,社会效益是农业生产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苏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要保持和改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争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苏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研究

2.1利用海洋资源的“绕海”模式

海洋滩涂资源是苏北地区一大发展优势,沿海滩涂的鱼虾贝壳类海产品种类繁多。以连云港为例,其滩涂总面积10.7万hm2,已围垦8万hm2,尚未围垦2.7万hm2。此外,潮下带可开发的浅海域面积18.7万hm2。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沿海已围垦滩涂面积8.03万hm2(其中,赣榆县2.11万hm2,灌云县2.77万hm2,市区3.15万hm2),约占滩涂总面积的75.3%[6],起围高程2m左右。全市滩涂淤积型岸段每年以20m左右的淤积速度向潮间带淤涨,每年淤涨滩涂面积约为133.3hm2。沿海滩涂已开发利用面积7.80万hm2,占已围垦滩涂面积的97.1%。其中,农业种植面积1.53万hm2,水产养殖面积3.06万hm2,盐业用地面积1.04万hm2,港口、城镇及其他用地面积2.41万hm2。2011年,全市滩涂区域实现社会总产值243.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2%。滩涂区域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值将会不断地提高,沿海地区的滩涂区域将成为连云港市的经济重心和城市中心[6]。

2.2利用蚕桑资源的“绕桑”模式

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特殊产业,也是蚕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蚕农收入的70%来源于此。2008年,江苏省桑园面积7.07万hm2,占全国桑园面积的9.5%,位居全国第四;蚕茧产量9.85万t,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5%,位居全国第二,全省优良桑超过60%,家蚕良种覆盖率在80%以上。东台是全国主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茧丝绸是东台支柱产业。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1万hm2[7],有蚕桑生产镇19个、蚕桑生产村280个、养蚕农户60796户,亩平发种、亩桑产茧量、张单产等数量指标和上茧率、出丝率、解舒率、净度等质量指标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全市有缫丝加工企业12家,年产干茧8000t,生丝2500t,茧丝绸三业产值16亿元。先后荣获“全国蚕桑标准化示范区”、“中国茧丝绸基地”等称号。桑园面积突破1万hm2大关,饲养蚕种突破50万张,年产鲜茧近30万担,收购量居江苏省第一,为农民增加收入1.94亿元,人均增收199.7元,桑园每公顷收入突破7.5万元。

2.3利用地理优势的“绕药材”模式

盱眙山区地处大别山余脉,药材资源丰富,是江苏三大中药材产区之一。1984年,全国中药材资源重点普查了360种,盱眙就有153种,占42.5%;在审定的35个品种中,盱眙有24种,占68.6%[8]。盱眙出产的蜈蜙、灵芝等珍稀名贵药材,以及野马追、辛夷、丹参等常规药材远销省内外,全县中草药年产值4.7亿元。盱眙野马追产业被江苏省科技厅确定为“苏北星火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以王店乡、黄花塘镇为中心,建立野马追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全部实行GAP规范化种植。野马追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66.7hm2,年产量1250t,产值850万元。盱眙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把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作为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种植各类中药材1666.7hm2,仅卖中草药原料收益就达1.1亿元,带动320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路。盱眙县仇集镇建成黑头港片万亩金银花基地,11个村(场)各栽植了13.3hm2以上金银花示范片,全镇金银花种植大户达120户,栽植面积200多hm2,每公顷效益30多万元。射阳县洋马乡曾以粮棉种植为主,在粮棉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借助千亩“百药园”这一独特优势,瞄准建立药材产业化的目标,积极营造市场、优化服务、加快开发,有效地带动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衔接。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品种近200种,常年种植的品种30~50种,并形成了白、丹参、白术、白芷、玄参、黄芪、板蓝根、薏苡、杜仲、银杏、鹿茸、龟甲等10多个主导产品的生产优势,其中尤以白为最,常年种植面积在1300hm2以上,年产干3000多t,现已成为中国生产的最大基地之一。

2.4“绕棚”转的设施农业模式

以徐州市为代表,新建设施农业基地面积5960hm2,改造提升面积6230hm2,总规模发展到1.3万hm2,占耕地比重20%,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9]。20个重点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有13个完成建设任务,6个已建成主体圈舍,正在完善配套附属设施。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改变了过去低层次设施生产的模式,日光温室、标准钢架大棚比重明显提高,增量占比达到85%。栽培品种呈现多元化,设施果、特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进山区”取得重大突破,实施面积已达800hm2,其中,邳州200hm2、新沂267hm2、贾汪133hm2、铜山200hm2。以铜山区柳泉镇柳泉、西堡、前亭这3个村为例,总实施面积130多hm2,全部为标准钢架大棚,主要种植瓜类及茄果类蔬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设施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茄果类蔬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设施鲜切花、设施果等高档设施品种效益则更高。

3苏北生态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劳动生产率不高

目前,苏北生态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土地紧缺、经营规模小和养殖设施的落后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2科技人才不足以蚕桑业为例,相当一部分的县市级桑蚕技术服务机构仍然依靠“自收自支”,规模难以扩大。由于设置蚕桑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桑蚕人才培养萎缩,加之经营丝绸业风险大、效益不稳,从事桑蚕业的人员纷纷转行。

3.3环境对生态农产品的影响

江苏农村的工业比较发达,很多桑园、药园离工矿区很近,容易受到污染,对生态农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受病害和虫害的威胁,化肥、农药在种植业应用非常普遍,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加之对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3.4市场竞争激烈

虽然桑蚕、中药材等已成为苏北部分县市的名片,占据着龙头地位,但市场是残酷的,随着世界经济的起伏,农产品、海产品的价格波动大,需求量的波动也大,收入的不稳定导致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4促进苏北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

4.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改善生态环境

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环境问题的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苏南的太湖治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由单一的粮棉油传统种植模式向设施蔬菜、瓜果、特色作物和经济作物间套种植的效益型转变,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把庭院种植、养殖有机地联结成良性循环链,建设庭院生态圈,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4.2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

改变苏北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与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围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工业生态化建设,延伸产业链,实现高效率、低排放。通过生态的相生相克、互补共存、循环再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容量,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篇(3)

    2深刻认识农业的内容、范围、地位和作用

篇(4)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生态农业是以过去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基础,和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观念充分结合并且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教训和经验吸取而得到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转移农业发展策略,还能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升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优化配置,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增值效应和环保,使生态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得到加速,使良好的生态效益还有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不仅如此,发展生态农业还可以创造出质量更好并且数量更多的具有多样化品种的农产品,更好的满意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在生活生产方面对于农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还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3)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动优化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推动我国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针对无法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会进行严格的保护工作,而对可以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则更注重使用增值的相关措施,有效预防滥用、浪费以及掠夺式经营自然资源,更好的推动我国生态系统能良性循环下去,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应用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态条件环境,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2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创建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前提是生态农业

要想创建好我国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前提基础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出发点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以及质量水平,发展目标则是改进完善并且保护好生产环境,再使用一些有效的农业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使我国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农产品的一些问题例如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等协调好,合理的调整好农业生产经理结构,进而提升农业的生产以及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还有使农产品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现今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上重点建设的就是无公害粮食生产,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应用自然资源的实现以及创建起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以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前提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态农业相关技术,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改进农产品的管理认证体系、农产品的改良技术和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等,构建出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促进全方位的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进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2.2生态农业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人们必须注重不能使用错误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例如使环境质量降低或者是破坏农业生产中的可再生资源,浪费损坏不可再生资源等。而是需要采取有效策论来更好的协调人们发展需要和环保、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之间的和关系,同时将农业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发展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建设出一种经济高效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在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基础上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生态农业上的发展目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3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篇(5)

为了保障我国生态农业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将现阶段的资源节约型管理机制,与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可以有效的让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基于经济以及社会这两个层面的动力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可以让我国生态经济运行模式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价值

在现阶段工业发展体系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价值以及意义。在现阶段工业经济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使得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此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以此可以让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保障实现生态化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在现阶段农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将农业土地以及环境,进行可持续性的循环使用,需要有效的保障农业土地以及环境得到合理的利用以及管理。同时,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结构的运行过程中,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定,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一个因素。以此就需要将环保理念与生态管控体系进行融合,以此有效的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帮助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规划。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才可以让我国的农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升级以及转型。

二、生态农业经济特征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局限性以及开放性在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及分析,能够基于宏观以及微观这两个层面出发,有效的对现阶段工业经济运行的整体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明确出其内在的时代价值。这样才可以较为全面的,对现阶段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探索。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了生态经济运行的结构,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使得始终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效的利用合理的管理措施,解决出现的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从开放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在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起技术保障机制方面的建设,以此可以构建出信息高度流通的信息平台,以此成为农业发展的可靠基础环节。

(二)生态农业经济结构的有机性所谓有机性发展,就需要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将生产环境、协调系统当做发展的基础所在。以此就可以在现阶段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将农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进而充分的落实经济共同体的概念。在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体结构的运行过程中,为了保障系统的运行和理性,就需要能够重视起技术方面的合理使用,同时需要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以此保障监管体系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以及应用。同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继续贯彻生态农业的发展观念,以此保障在之后的工作当中,可以保持着较高的环境管理水平。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化优势,并能够对现阶段所开展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监管。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较为合理的规划以及调整。

三、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以此就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一些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管控流程方面的有效处理,进而保障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完善程度。并且在管控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的提升管控模式的应用范围,以此能够充分的让我国的农业经济朝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整合能源高效型经济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在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建立起经济运维管理的科学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当中,需要充分的保障科学性以及完善性。首先从时间延伸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有效的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结构的时效性价值。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够基于协调发展体系的时候,可以针对农业经济,以及能源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完善合理的评估,以此充分的保障形成的能源体系,可以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充分的保障经济体系可以平稳的运行下去,不会由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当中,主要的是需要将新型能源进行稳定的发展下去。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就需要顺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以及现代化农业的管理需求,需要保障在出现问题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处理,以此做好对管理系统的优化以及调整,进一步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一些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提升太阳能能源方面的利用程度,以及可以结合起各种新能源,这样就可以实现能源方面的有效转化。在这样的能源使用方式上,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能源利用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程度。使得在之后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为管理工作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还需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其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以及有效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地指定的一些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合法的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在规定的允许内,开展生态农业经济活动。

(二)提升生产力水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生产的效果,为农户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能够重视起生产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就需要重视起在农业市场以及科学市场当中,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保障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有着较高程度的协调发展。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能够进一步的落实生态概念和环保理念。需要对现阶段的生产力进行集中化的监管,以此保障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序的进展。而在形成的生产力监管体系当中,还需要能够对农业资源结构进行优化以及调整,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重视经济所起到的重要综合价值。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起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方面的完善。例如,在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推广过程中,就需要有效的保障为农户带来针对性的宣传服务,针对当地的农业种植品种,以及种植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考量,以此为农户提供一些有效提升生产力的机械设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户依然再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则无法顺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以此就需要积极的使用一些高效率的机械化设备,以此有效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实现生产力的解放,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使用合理的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也是有效的实现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例如进行合理精准的施肥、施药,不会由于传统的种植技术,导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了保障有效的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就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可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社会服务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同时,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升综合性的价值,保障维护生态农业市场的平衡。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下的农产品管理工作,进行规模化的调整。需要首先对经营试点项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以此能够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基于农业生产结构,以及经济的运行体系进行完善以及创新,进而保障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进行调整,充分的符合市场的运作标准。同时,还需要在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此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进行生态方面的平衡发展,避免由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出现乱砍乱伐的问题出现。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才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篇(6)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1.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开展生态农业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生态学规律,自然规律保持充分的认识,保证生态农业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展生态农业的各项工作。对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机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管理,促进资源和能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的循环和流动,并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农业生产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关系之中,以科学的态度和原理组织安排各项农业经济活动,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处于较高的位置之上。

2.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的环保产业

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环保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可以有效的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发展环保产业过程中,还能够与外部的生态系统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将资源节约同农村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只有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3.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农业经济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下,需要我们加强对生态农业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要尽快出台与农业投资和贷款相关的优惠政策,保护生态农业市场。鼓励生态农产品外销和出口,加快土地的流转,必要时还可以开展规模化经济点,扩大集约型农业的范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快生态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的准入制度,建设生态农业的保险机制,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助。

篇(7)

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1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技术成功和传统的农业精华进行有效的结合。它可以充分的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共生,将间作套中就似乎恶化立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利用,并且将空间进行多次多层的利用,降低系资源的有效投入;同时,还必须要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使用原料,并且有效的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转化率和农业废弃的再生循环,有效的对资源的有效性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需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有效的环节;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必须要重视对新技术的改进,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和化学、物理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技术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发展。

2.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对生态农业进行发展国家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自然资源条件的依赖性,一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的量直接决定了当地的农业的发展速度,即使在科技技术较高的过程中也很难以改变这一事实。近年来,随着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资源不断的对农业用地的减少,使得我国人均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且人均的土地面积却相对于较少,和世界的水平相比起来较少了很多。生态经济两者的不协调。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农业的自然资源相对于较少。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是需要绿色安全无公害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必须要不断的推动绿色发展和无公害产品的发展,并且不断的走出一条公害相对于较少、效益较好,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当前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得我国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别的存在和扩大,一方面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度,同时对农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的影响,如果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旦出现矛盾那么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注重的是科学发展观,并且坚持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因为废弃物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的现象,建设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农业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产品的清洁化和无公害化,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3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倡导绿色有机农业经济绿色的有机农业是建立在循环生态环境系统且保持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的,据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显示,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种植基地,且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生长调节剂、农药以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任何基因工程的方法产生的生物,通过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经过第三方严格的认证的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绿色有机农业是其高水平的发展阶段。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能够降低目前你农业中的生产压力,还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低因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绿色有机农业是一项劳动性密集的产业,为农村的的劳动力长夜就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副产品,更能满足现在的国际化市场需求,能够提高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用科技引领生态农业建设要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赖科学技术,而且生态农业是由一定的系统研究工程的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原理等方面的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对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使得技术之间有了一定的优化、组合,并且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就像对农业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使用,就像更好的开发清洁能源、农业废水分散治理及循环利用、绿色食品开发、废弃地生态恢复、生态复合肥料等,生态农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促进我们现代科技的推动。而且同时,加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加强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生态农业人员的提高和发展,并且同时加强其文化素质。对于那些高水平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能够更好的对其培养,形成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加强政府对于循环经济的引导性作用在循环经济过程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农业循环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以点带面形式的利用,从而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循环模式的作用。以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出发点,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更好的促进。应该根据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有更好的意识。农业生产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来促进农业健康的发展,由此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实际中的需要。

篇(8)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通过不断总结农业种植经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仅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的方式刺激经济的增长,在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够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未实现有效的统一。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也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生态农业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1生态农业的发展特点

首先,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开放性和局限性的双重特点,为实现农业生产较好较快发展,需不断改进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找到最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使其满足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求。其次,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完善的产业结构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利用自然规律,形成科学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技术,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又保护环境,实现了生态农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具有有机性的特点,发展生态农业需各类资源技术的协调统一,保证经济系统的和谐。生态农业的发展重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共存,因此在依靠自然资源和人力技术的基础上,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避免资源浪费,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

2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观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观对生态农业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是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前提,再发展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会保护当地的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广泛的重视,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料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导致污染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而农村中现有的劳动力无法解决此类问题。因此,需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条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3.1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通过深入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地处理好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避免通过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发生。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减少化工产品的使用频率,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生产技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保证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选择适合生态农业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能耗,减少对化工产品的依赖,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3.2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了解农业生产规律,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依据因地制宜的理念,调整和优化当前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各部门需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经济活动,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地进行。在农村地区有效发展环保产业,并且带动其他的产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开发出更具有生态效益的高附加值产品,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政府出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3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保证生态农业市场的平衡,政府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生产绿色产品,并且指导农民将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开展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试点,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放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严禁乱砍乱伐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4结语

深刻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积极探索适合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方式。通过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前提,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篇(9)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优质化,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各种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问题接踵而至,而且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发程度的加大,农产品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发展生态农业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协调好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对于推动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农业发展的相关经验教训,结合生态环保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具体而言,生态农业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严格按照生态学的相关科学原理,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并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合理的利用,而且还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并实现增值效应,加速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换,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而且,生态农业能够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品种多样的农产品,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再者,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优化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以及滥用,而且还特别注重对一些可更新的资源采取增值措施,对不具备更新的资源则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而确保相关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农业是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前提

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需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要前提,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发展目标,通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等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还需要坚持以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协调好农产品地区性以及结构性过剩问题,对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做出合理的战略调整,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农产品的污染问题,确保人们的安全消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无公害粮食生产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区重点建设的生态农业,对于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构建全面的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完善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农产品改良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认证体系等各方面因素,形成全方位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产品标准体系,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避免以破坏农业生产可再生资源以及降低环境质量作为代价来盲目追求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努力协调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经济的现展理论和相关科学技术,从而建立一种具备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的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生态农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三)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当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短缺等严峻的发展问题,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然而,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退化。具体而言,生态农业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不仅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生态农业满足了市场经济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通过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并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活动,同时结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加工业为发展龙头的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的全方位的发展格局,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适应了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需求,尊重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内外部发展条件,努力完善相关的生态农业发展制度体系,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只有农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才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恰恰是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除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外,还要把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和依法保护纳入到农业发展任务之中,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在许涤新、叶谦吉两位同志的倡导下,通过召开“生态农业”研讨会,农业科技人员以户、村为单位进行实践试点,探索出生态农业的理论。

我国生态农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发展纲领,建有完善的试点网络,有大批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其中。但随着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经济面临着国际范围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及深入利用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过去那种只靠调整农村产业发展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单纯增加食物链的某项环节,无法解决农业生态系统的各项问题,更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发展,只有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采用先进的适合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系统的基本动力,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农业现代化进程前进。

2 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端正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农村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调动并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的源泉在于农民的经济利益。利益是“刚性”的,它主宰着人们的经济和政治行为利益推动是一般规律,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尤其如此。现阶段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必须把保护和照顾农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要务,把它当做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民的各种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并不是以集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以获得更多社会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处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各取所需的简单交换之中。只有把农民个体生产行为归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把他们放入市场经济,这样个人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根本性变化。所以,建设生态农业,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才能从根本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农业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把广大农民从原始的、落后的自然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中改变过来。

2.2 深刻认识农业的内容、范围、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资生活本身。”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生物、土壤、气候等大自然力的作用而获取生物产品的一种活动。农业跟自然生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农业是一种生态产业,它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地域性和风险性。农业曾经是人类社会的唯一生产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农产品在满足劳动者需要后出现了剩余,手工业便逐步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随着社会分工的日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不断形成并且独立出来。随着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需求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物质消费的比重在渐渐下降,精神方面的社会追求在逐渐增长。只有农业得到发展,社会生产率得到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剩余农产品,社会就可以腾出一部分劳动者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活动。

3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建设我国全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基础性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不可能奢望物质激励、政治权益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当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适应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范围,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得到同步发展,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社会生产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中,中国农业困扰经济发展的现象最为严重。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怎样选择其发展战略是当今主要研究的热门话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重生态、重经济为基本,更加重视农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哲敏,信丽媛.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07,3(288):241-244.

篇(11)

我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要不断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设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坚持走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要把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从以往的发展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重点提出了要重视生态农业的持续性的发展,要对未来的生态农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缩小城乡差距,让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入现代化发展道路。

1.生态农业的特点

1.1生态农业具有局限性与开放性

要想保证生态农业的持久性发展必须先要改进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使用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相对于其他国家还比较落后,所以在以后的生态农业发展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挖掘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农业模式,不断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我国的国土资源,为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还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的相辅相成,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1.2生态农业能够不断的优化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

人们不断的开发农业生态资源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合理的利用自然的资源,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得到收入,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都具有其独特的生长模式和规律,如果通过科学技术不断的优化和改造,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农作物身边的环境,使得农作物更健康的生长与发育,最终农业生产科技会发展的越来顺利,让农产业的发展做到最大化。综上可知,要想让生态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不断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合理的利用每一个生态资源。

1.3生态农业发展系统具有有机性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生产技术是的相辅相成,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员保证此运行系统正常的运行,生态农业的发展比较注重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行,还要使得自然资源与人力技术相互合作,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合理的利用农业生产技术,这样才能让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开发,防止发生资源浪费的情况,综合性质的保证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2.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经济规模的问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规模比较小,生态农业发展的单位一般情况下以村或者个体户为主的,比如,一个稍大一点的生态农场,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还是由当地的个体户或者养殖户来担任工作,我国目前的农村发展现象是外出的人口比较多,一家一户的农业规模相当的小,这样非常不利于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从村级和县级开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比较有利的,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国家的政策标准,还要主义自然资源本身的特征,积极的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合理的利用土地规模,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利的保障,要想让生态农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务必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能行之有效。

2.2农民自身接受程度的问题

我国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务必要让农民自身接受这类政策,政府在改善生态农业环境时要从两方面考虑,包括我国的经济效益,第二十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如果不能透彻的理解生态农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的重要性,那么政府的政策是不能行之有效的,如果政府一味的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最终得到的知识眼前的效益,不能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长久发展。经过在农村的调查,大多部分的农民希望得到短期的回报,希望进行单一的农业,不愿意去投入大规模的产业链,农民认为大规模的农业链风险较大,回报不稳定,根本没有考虑一块土壤如果长时间的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会使得土壤的肥沃程度与营养力都会严重的下降,不利于长久的农业发展。

2.3市场的问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农业信息化发展不成熟,在种植的过程中比较盲目,没有遵循科学的规划,最后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损失。在2008年的时候,某城市举办桃花节,所以当地的油桃价格特别高,第二年当地的农民大量的种植油桃,但是市场价格已经很便宜了,这都是因为农民的市场信息传递缓慢导致的。并且多部分的农产品不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导致缺乏品牌形象。

2.4资金问题

发展可持续性的生态农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的资金投入情况不是很乐观,造成了资金短缺的情况,有很多的生态农业发展才刚起步,在资金上不能实现独立,要依靠国家补助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但是针对政府的补贴是有限度的,不能有效的促进生态农业的长久性发展之路。

3.加快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很多地区为了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要想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首先要进行生物防止的措施,比如对一些荒山野岭进行绿化治理,实行植树种草的策略,加大养护花草的策略,并且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养护体系,正确的实施退耕还林,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在农业中要规定每年允许的砍伐树木的数量,其次加强病虫害的防止措施,尽可能的少使用农药,把农作物的损失程度降低到最小化。

3.2积极的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也能够全方面的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光农业是一种独特的农业发展形态,能够利用当前的农业资源,以及在生态学和美学的作用下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渐的保护了环境,主要是促进农村的农业旅游发展,为旅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经历。让游客在农业生产项目中旅游,不仅仅能够发现生活的快乐,还能发现田园风光的美好。

3.3树立全民的生态意识,完善政府管理服务的体系

首先政府要把生态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各项政策制定的时候,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设立专门的生态管理部门,把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并且引导人民群众加强生态意识,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还要建立完善的县、乡、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生态农业积极的资金投入,不断的提高机械化水平,这样有助于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总结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因素,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这项任务是艰巨和长久的,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还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法规制度约束力,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