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1 17:13: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的学科性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篇(1)

二、走进童话世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一个又一个温馨的童话故事是这个世界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每年在汉语拼音刚学完我就将这样一个又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带给孩子,起先是绘声绘色地讲,等孩子们兴趣浓厚时带孩子阅读整本童话故事书。

三、开展多种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我是读书小明星”的评比活动。我们寄宿制学校每大周(两周时间)放假前我都安排“我是读书小明星”评比活动。先小组推荐,再班级评比的方法,评选本大周的读书小明星。再把这些孩子的照片张贴到班级黑板报“我是读书小明星”的版块中来,等到家长送孩子到班级的时候,获奖的小朋友都会很开心地把家长带到自己的照片前,此时孩子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骄傲。我清楚地知道孩子们此时的兴奋将换来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比任何奖状、奖品都管用,是对他们课外阅读成绩的最高肯定。

篇(2)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

然而,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是形势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自身的改革和全面创新。为此,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1.2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等人为要素、课程等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条件等物质要素四个最基本的过程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它组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而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过程性要素形成系统的时间结果。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即我们常说的实施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

2.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强调: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当劳动组织发生变更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所以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就是需要在一种新的概念和模式下运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会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3.开发大脑,提高学生创造力是课程教学设计的任务

课程教学设计特别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眼、耳等感觉器官,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来开发学生的右脑,使左右脑协调工作,平衡发展,培养“全脑人”。

4.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包括图示思维(大脑风暴)、卡片展示、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项目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畅想落实法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穿插使用。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5.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及评价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收集信息,对学生要及时地加以评价。在评分时,主要考虑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每一项指标可按等级评分,也可按分数评分,教师在对学生打分后,应给学生以相应的评语。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现实的系统同所要求的理想化的系统之间的差异,为下一步修正,给出诊断性的信息。

6.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有待于日趋完善

6.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必然会大大依赖于学生的主动作用,而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必须非常强。因此,对于年纪较小或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如年纪大些的和比较成熟的学生使用起来适用。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2“双师型”教师有待快速成长

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中,教师除了负责制作学习材料之外,还有另一项新的任务,即是指导者和主持人。对于某些教师来说,有效地履行这一职能可能有困难,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组织一些在职学习或培训,以便教师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6.3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如果学校缺乏工学结合课改实效性评估机制或工学结合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后反馈信息未能及时跟进,那么就无法保证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期待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和工学结合等要融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之中。

6.4教育系统在体制和环境上有待于不断完善

篇(3)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心绞痛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心绞痛患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会有剧烈的疼痛,甚至会有濒临死亡的恐惧体验,并且心绞痛的发作时间比较长,最多的时候可以持续十几分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心血管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典型表现,急性心绞痛是因为患者的心脏引发的,发病的时候会出现胸前绞痛剧烈,出现异常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心绞痛患者,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发生是由很多原因引发的,例如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硬化等从而出现心肌缺血,通常会因为过度劳累和过度的情绪变化引发。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在某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进行急性心绞痛就诊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这些患者被选择的标准是年龄在40~80岁,都有胸痛和胸闷等现象,同时ST-T段有典型性改变。同时,排除的标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等。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患者52例,女患者48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年龄(58±3.2)岁。这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情、性别、并发症和心电图等方面没有太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上常用的心绞痛治疗方法,例如给予患者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要进行详细的观察。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外,再患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该药物的使用方法是78mg/d,连续服药28d,28d时1个疗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如频率(发作时1次/d还是一天多次)进行密切观察,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是轻微的还是剧烈的。

1.3 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分为三种: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是指进行心电图检查显示是正常的,患者也没有绞痛等情况;有效是指心电图检查显

示为缺血性下降的情况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导联倒置T波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水平;无效是指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显效和有效的现象,同时患者有明显的心绞痛现象。

2.结果

2.1 不同类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50例实验组患者,显效的例数是45例,有效的例数是4例,无效的例数是1例,总有效率达到98%;5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的例数有32例,有效的例数有11例,无效的例数有7例,总有效率达到86%,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救治应用氯吡格雷过程中,由于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吡啶类药物,能够诱导血小板活化,另外还可以和阿司匹林进行结合。该药物能够对凝血酶和胶原诱发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现象具有抑制作用,另外,该药物与阿司匹林结合,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现象,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能防止血栓的产生,改善急性心绞痛的症状,如缩短了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的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等。

急性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是在心肌短暂缺氧缺血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疼痛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冠心病,其次是贫血主动脉狭窄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该病的发作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且主要是男性群体。同时患者易在40岁以后发病。心绞痛发生的时候,口里含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症状。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血压会出现升高,心率会出现加快等现象。心电图检查显示,在没有发作的时候是正常的,在发作的时候ST-T会出现改变。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救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应该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尽快平卧进行休息,调整呼吸,如果家中有备用的氧气袋,可以给患者进行吸氧。(2)在患者的足三里进行用力按压,进行这种操作要求对穴位的位置掌握比较精准。(3)立即给患者服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1~2片/次,然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看服用是否有效果,如果效果不显著,可以加大剂量进行服用。如果这三种方法在应用后,作用不明显,应该立即进行就医治疗。

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加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病的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龙.益气复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疗效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

[2]顾强.调理脾胃法治疗脾虚湿盛型胸痹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刘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122~123.

篇(4)

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包括十个模块和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显示了从一个模块到后一个模块再返回到第一个模块的反馈.这些模块涉及了教学者在设计、开发、评估和修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图例如下:

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惑我:“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特别是像我所教的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学习数学总觉得没有任何必要,但是数学课程却一直在开.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教师上课总会出现期望与现实相差太大的感觉.在我对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了解后,我觉得这些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

首先要评价需求确定目的.也就是要先给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的需求在哪,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新课内容讲解.而我们现在的模式正是从一上来就是开篇新课了,学生暑假结束过来,根本衔接不上立刻进入正题的学习.数学更是衔接性很强的科目,一旦有一两节课落下了,要补上相当困难.更何况一开始就讲新课,学生不知道我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以前还有中考的压力,现在没了高考的督促,学生就会迷失了方向,所以很多学生学数学就在迷糊的一节两节三节课后,彻底地在听老师说天书了.高职教材第一章节都是以“集合”开始的,集合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中国的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中元素是什么?”“班级里高个子的男生能不能组成集合?”这样一个又一个例子都是学生身边的事,部分学生会觉得简单,从而导致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到两三节课后,出现了“矩形和菱形的交集是什么?”“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并集是什么?”这样的集合运算,很多学生就做不出来了.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先给学生确定好目标,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学习的考核仍在.所以从一开始的知识点就要掌握,不能因为自我感觉简单就放松了.而且学习数学能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身选了艺术作为自己的专业,那么发散性思维、创造力就会很强,但是生活更需要逻辑,没有人喜欢杂乱无章的生活,所以更应该去学习数学,培养与自己专业相对一面的知识,也为以后在必须学习的软件课程中打下逻辑推理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目的分析.我们平时往往都对一节课进行知识技能分析、能力分析、情感分析,但好多话都落于俗套.特别是知识技能上,一般都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节课知识点,然后出些例题习题让学生来完成.有时候题目难点学生不会,学生自己也不知道到哪个程度算是掌握了.了解了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我觉得更应该先将最后考核的标准告诉学生,例如集合最后一节要求掌握的是集合的灵活运算,让学生来衡量自己是否能完成,这样就能判断是否学会了该节课的知识点.

再次,对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分析也很重要.

我们对学生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由于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学生中考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可能相差七八十分,差距相当大.有的学生上手很快,老师一提要点,基本都会做了,而有的学生还没进入状态,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此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本来的学习基础,根据班级的总体情况确定教学计划,对一些特差的学生还需要单独辅导,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于x2+5x+6>0这样的不等式只要教一遍解题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学生在完成第二步(x+3)(x+2)>0后,对于最后的结果“x-2”总是记不住“大于取两边”这个方法,总会得出“x>-3或x>-2”这样的结果.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进行单独多题的练习辅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掌握了.

学习环境也要分析.由于我们的学生差异大,又是艺术专业,所以在一两节课后立刻可以区分出哪些学生很好,哪些学生跟不上,这时候对环境分析相当重要,要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不要让其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要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激情继续数学的学习;对学得不理想的学生要进行多鼓励多指导,有些难的题目不能对其强求,防止其出现逆反心理,更不愿意学习数学了.因此,做好学习者和环境的分析,加以正确实施,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好数学.

接着是对学生的考核,那么绩效目标的编写就派上用场了.在出考核题目前要先编写绩效目标,根据绩效目标来出考核题目,这样题目的难易程度就能把握好.在考核结束后,考核量化表是必做的,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期目标是否完成,也有助于对试卷试题的评估,有没有达到绩效的目的,并能对接下去的教学有个更好的指导.

数学的学习本身理论性较强,而我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较短,所以要开发教学策略,选择更好的传授系统.除了传统的讲授,更需要加入多媒体的演示,小组分配任务探究式完成等更多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例如在教学生椭圆的知识点时,可以安排学生两两合作,教其固定两点,将一根准备好的绳子的两端固定在这两点上,绷紧后画椭圆,通过这样的合作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究椭圆的定义.这样的做法能使枯燥的学习更加生动起来,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我们现有的教材都是统一规划教材,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希望能开发出更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来辅助,使数学与专业相结合,让学生能深切体会数学学习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

篇(5)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属难治性休克,病死率高达50%。在脓毒性休克中,循环处于扩张状态,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水平降低,机体常需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1]。但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组织耗氧增加、肾脏和肠系膜血流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等,使病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势必影响患者的预后[2]。

血管加压素(AVP)为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应用小剂量AVP治疗感染性休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临床疗效显著[3]。特立加压素(T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近年发现它能较好地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动脉血压[4]。但TP与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时,“小剂量血管加压素”的概念尚未量化,有待建立明确的量效关系。在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前,去甲肾上腺素需要剂量是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持续输注TP对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60例,患者(中心静脉压≥10 cm H2O,容量负荷试验阴性)均接受适当的液体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6±8.3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小剂量、大剂量组)及对照组各2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小剂量、大剂量组在原有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容量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平均动脉压低于65 mm Hg后,分别加用不同剂量TP输注(小剂量组为0.01 U/min,大剂量组为0.04 U/min),在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 Hg的基础上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剂量。排除对象包括有严重慢性器质性疾病及72 h内死亡病例。

1.2 监测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右侧桡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外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 h的心脏(HR、CI)、血流动力学参数(MAP、SVRI)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均采用非参检验中的Mann Whitney检验法,以P

2 结果

治疗组在TP治疗6 h后,与治疗前比较MAP明显升高,HR下降(P0.05),见表1。治疗组去甲肾上腺素需要量在治疗后6 h即逐步下调直至观察结束(P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高死亡率的疾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临床治疗休克主要的措施包括原发病的处理、液体复苏和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2-5]。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休克的首选用药,用以维持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6]。目前最多用于感染性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是去甲肾上腺素,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但随着休克的恶化,多种机制作用下,机体对儿茶酚胺类药物产生抵抗作用,临床上常需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这也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组织耗氧增加、内脏血流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等,使病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势必影响患者的预后[7]。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更有效的纠正血管扩张状态,改善组织灌注的治疗措施。资料表明,小剂量持续静脉泵输注TP有效升高MAP,并降低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8]。TP主要通过与血管升压素神经元V1受体结合,而与V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介导血管收缩反应[9]。与儿茶酚胺相比,由于TP的半衰期较长为6 h,TP的缩血管作用在感染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中不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削弱[10]。有研究表明,小剂量持续输注TP 1.3 μg/(kg・h)与去甲肾上腺素

15 μg/min具有相同的安全性[11]。一项最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持续输注TP能够有效逆转感染性休克时的低血压状态,并且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小剂量持续静脉泵输注TP,能有效提升血压、降低心率,且对CI和SVRI均无明显影响,从而可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存活具有积极意义[13-15]。小剂量持续输注TP有效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从而可能消除了儿茶酚胺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而较大剂量与小剂量在血流动力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疗效没有更多受益。因此对于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笔者推荐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综上所述,小剂量持续输注TP或联合较低剂量的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够有效稳定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且未发现明显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推测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有可能成为脓毒症难治性休克治疗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 Landry D W,Oliver J A.The pathogenesis of vasodilatory shock [J].N Engl J Med,2001,345(45):588-595.

[2]邱海波,杨毅,刘松桥.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J].中国危重病与急救医学,2004,16(11):451-453.

[3] Landry D W,Levin D R,Gallant E M,et al.Vasopressin pressorhypersensitivity in vasodilatory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1997,25(8):1279-1282.

[4] Delmas A,Leone M,Rousseau S,et al.Clinical review:Vaso-pressin and terlipreein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J].Crit Care,2005,9(2):212-222.

[5] Ospina-Tascon G, Neves A P,Occhipinti G,et al.Effects of fluids on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J].Intensive Care Med,2010,36(21):949-955.

[6]吴健锋,陈娟,欧阳彬,等.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0,4(2):22-25.

[7]高景利,李晓岚,王爱田.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12):1118.

[8] Kampmeier T G,Westphal M,Rehberg S,et al.Effects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terlipressin infusion on hemodynamics and catecholamine requirements in ovine septic shock[J].Critical Care,2011,15(6):P93.

[9] Rehberg S,Ertmer C,Vincent J L,et al.Role of selective V1a receptor agonism in ovine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11,39(25):119-125.

[10] Piazza O,Scarpati G,Rispoli F,et al.Terlipressin in brain-death donors[J].Clin Transplant,2012,2(10):12 038.

[11] Malay M B,Ashton R C Jr,Landdry D W,et al.Low-dose vasopressin in the treatment of vasodilatory septic shock[J].J Trauina,1999,47(15):699-703.

[12] Morelli A,Ertmer C,Rehberg S,et al.Continuous terlipressin versus vasopressin infusion in septic shock (TERLI VAP):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Crit Care,2009,13(4):R130.

[13] Morelli A,Donati A, Ertmer C,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terlipressin bolus infusion on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during septic shock[J].Intensive Care Med,2011,37(11):963-969.

篇(6)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不断增多,特别是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受国际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教育体系正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目前部分高校、中职院校已开始实施。

目前高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大部分采用学分制体制。所谓的“学分制”是指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艾略特①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方面各有差异,不能笼统地按同一僵硬的模式进行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因此,学分制也被称为弹性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在学习时间、空间上有更多的弹性。

不难看出,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必要条件,因此,选课系统是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一方面,选课系统要能提供灵活的选课方式,全面实现在课程安排及课程层次上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又要能根据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选课,以确保选课的数量和质量。

二、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选课制的特点和要求。

在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对选课制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打破单一专业的培养模式,打破课程设置的年级和专业界限。

(二)扩大学生选课范围,增加选修课程总量;

(三)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度,以实现自由选课;

(四)要求开设的选修课程结构合理,允许主辅课程兼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对学生选修课程成绩未及格的要求采用重修制度。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鉴于上述选课制的特点和要求,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初步探讨学生选课系统。

(一)系统架构

系统后台数据处理平台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前端利用B/S体系结构,采用Internet /Intranet 和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技术、ORECAL数据库管理系统和DELPHI开发工具,以校园网为平台,实现与各终端用户的通讯。

系统后台数据处理采用C/S架构主要为了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节省系统资源。而前端采用B/S架构,主要方便学生通过Internet/Intranet完成选课,查询选课情况和成绩。学生在导师或班主任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段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网络公布的开课计划进行选课。图1示出选课系统的客户端数据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选课系统的web端模块示意图。

首先,管理员在客户端维护好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设置需要开设的选课课程任务,包括任课教师、开设地点、上课的时间、周课时数、开课周数等信息;设置每条选课任务的条件,包括可选对象、禁选对象、是否可选、可选人数等;设置好学生通过WEB端开始选课和结束选课的时间。

其次,学生用自己的账号(比如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的WEB端,在开始选课栏目中进行预选课,选中学校开放的课程。在选课过程中采用公平算法和“模拟购物”的设计思想,使得选课结果与选课的先后次序无关。学生选课成功与否的概率与选课时间的早晚无关,如果该生所选课的上课时间不能与该生的课表冲突,该课程对该生没有选修课的限制,且选课成功的概率大于0%,则预选课成功。

在整个系统里,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全校选课情况,同样,也可以查询自己已选课情况,还可以对自己所有课程的成绩进行查询,这是因为学分制实行的是学分绩点制。每学期末考试后,任课教师按学生的评定成绩录入选课成绩。

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学生才能毕业。学分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是区别学生学习质量差异和衡量学生总体平均差异的标准,可作为选拔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是:

某门课程的学分绩点=课程的成绩绩点×课程的学分数。

平均学分绩点=各门课程的绩点总和÷各门课程的总学分。

以百分制计算成绩的课程以60分为基数开始计算绩点,高于60分按以下方法计算:

以五分制计算成绩的课程,成绩绩点计算方法是:优秀的绩点为4.5、良好的绩点为3.5、中等的绩点为2.5、及格的绩点为1.5、不及格的绩点为0。重修课程按重修后考核的实际成绩计算学分,但绩点为0。

(二)系统结构

根据上述对选课具体情况的分析,处理这些问题时存在两种流程,一是学生选课时与系统的交互流程;二是选课数据的后台处理流程。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会直接影响选课时的数据拥塞或者学生选课时网络速度慢,达不到高效、准确的目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方法就是采用合理的系统结构。前面提到学生选课采用B/S三层结构,数据后台处理采用C/S结构。把大量的数据分析、统计、报表留给后台,避开学生选课的WEB页面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提高选课时的速度。而后台采用C/S结构,独立在客户机上运行,使用数据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节省服务器系统资源。通过这种方案,能够快速开发出比传统两层结构效率高、安全性好的系统。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三)系统实现

(1)语言选择

三层软件结构采用具有信息交互能力的动态网页技术,诸如CGI、ASP、PHP、JSP、等,系统采用技术来实现网上选课。

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普通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采用编译(Compile)执行,具有更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可以把的执行过程看作是编译后的普通语言,运行时代码充当一个前端浏览器和中间件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它接受用户的请求,输出HTML流到客户端显示。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Net平台架构的诸多优越性能,如类型安全,对XML,SOAP, WSDL等Internet标准的强健支持。可完全利用.Net架构的强大,安全,高效的平台特性。是运行在服务器后端编译后的普通语言运行时代码,运行时早绑定(Early Binding),即时编译,本地优化,缓存服务,零安装配置,基于运行时代码受管与验证的安全机制等都为带来卓越的性能。

此外,在面向对象性、数据库连接、大型站点应用等方面都优于ASP程序,还提供更多的其他方面的新特性,例如:内置的对象缓存和页面结果缓存;内置的XML支持,可用于XML数据集的简单处理;服务器控制提供了更充分的交互式制等。

B/S结构的客户端,采用快速开发工具DELPHI 7.省略标准。其主要特点是提供动态连接池技术,其解决方案是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并将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由应用程序动态地对池中的连接进行申请、使用和释放,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网上选课系统并发选课人数多,涉及对数据库的写、更新操作多,因此,系统选择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具有兼容性好、可移植性好,以及在不同操作系统或网络上的独立性等特点。另外,其安全性、对数据的一致性和并发控制方面较好。

(3)系统特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分类,例如,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分级,用户登陆须经过身份认证和IP认证(指定网段内允许访问)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本系统适合学分制高职类院校,专业课程种类多、选修课程多、实践课多、课程季节性强等特点。

四、结论

依据前述的设计思想编制的选课系统已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进行过一个学年的二次选课,系统运行稳定、速度快且效率较高、自适应性较强,完全符合学分制管理体制对选课系统的要求。实际运行时可以同时供800-1000台工作站选课,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践证明,采用此软件系统,可以大大减轻学分制下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时统计出各种需要的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条件。

注释:

①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哲学,续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参考文献:

[1]马建斌,滕桂法等.基于Internet的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26卷增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5月.

[2]邓万友等.学分制下网络选课系统的构想与实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1期.

[3]侯太平,童爱红.Delphi数据库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4](美)林・巴斯,保罗・克莱门茨等.软件构架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篇(7)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c)-01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te angina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 order to get more scientific treatment.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to December 2014 were 100 cases of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clinical data, using randomly,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each group has 50 patient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clopidogrel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6 markedly effective, effective 31 people, 3 were invali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4%; in the control group, 4 markedly effective, effective 27 people, invalid 19 peop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2%, contrast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t times and duration for (8.5±1.2) min; treatment group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episodes / times/day and duration as(3.2±0.4) m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nclusion In the course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ngina, clopidogr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sease,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focus on the promotion of.

[Key words] Acute angina pectoris; Clopidogrel;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rapeutic effect

在心血管瓤萍膊≈瘟浦[1-2],急性心绞痛属于急性冠动脉综合症,是促使冠心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容易引发血管狭窄,影响血流量,最终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及早、有效的治疗。从临床经验来看[3],如果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较轻,为其提供药片类药物,并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病情就会有所好转,但是如果病情较为危急,就需要采取科学方式,对症治疗。氯吡格雷[4]是目前治疗急性心绞痛的高效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让患者获得满意效果。该文根据该院2014年8―12月所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其临床治疗药物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58.21±1.03)岁;最短病程9个月,最长病程2.7年,平均病程(1.4±0.4)年;其中,伴有高血压者27例,合并糖尿病者18例,其他疾病者5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61.19±1.17)岁;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病程3年,平均病程(1.3±1.1)年;其中,伴有高血压者25例,合并糖尿病者13例,其他疾病者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2.2 治疗组 为治疗组中的患者提供氯吡格雷药物(国药准字:J20130083;药物规格:75 mg×7片/盒)进行治疗,1次/d,2片/次,口服。28 d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5]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血现象;运动时,心电图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缺血性下降ST段回升范围超过1 mm,导联倒置T波段变浅超过一半,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病症没有好转,甚至有加重趋势。

1.5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查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中,显效16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中,显效4例,有效2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2%,对比其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卫生疾控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关于防治性药品的管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卫生疾控系统信息化的步伐。疾控系统防治性药品库是进行药品采购――药品供应――药品管理――药品安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改变其管理模式,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本文通过对疾控系统防治性药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药品管理的弊端,现将调查资料报道如下。

1药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1.1现状资料分析本研究资料选取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玉林市疾控中心和各(市县疾控中心药品管理的资料。从选取资料中可以看出,目前疾控系统防治性药品的药库管理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明确药品管理的操作性问题,减少医疗问题,避免医疗纠纷等[1]。

1.2防治性药品的管理防治性药品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因为采购问题、养护问题以及药品管理人员素质问题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其中在采购过程中,如果不按照相关规范流程进行,检验人员缺乏安检与理论性经验,则会使质量不合格的药品混入药库中,从而出现药品质量问题[2]。

在药品养护过程中,湿度、温度以及环境等因素至关重要,因此如果温度、湿度不能控制在所规定的有效的范围内,就会使药品发生质变,影响药品的质量。同样库房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如果未做好防尘、防潮、防霉、防虫、防鼠等措施、就会使药品受到污染而成为不合格的药品。

1.3药品管理员存在的问题药品管理员由于经验不足、责任心不足、药品管理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够依照法律规定对药品进行管理,导致药品变质、过期等[3]。

1.4药品储存环境未达到规定要求药品储存环境未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无明显标识,从而导致药品发生变质、过期、与其他药物混合等问题,进而在销售过程中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1.5验收记录不完整性药品管理员在验收药品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以及不明确相关规定等,从而导致验收和记录的不完整性,降低了药品质量管理的安全有效性[4]。

1.6出库药品出库时未进行严格检查,导致出库的药品与记录的药品不符,从而降低了出库单位的信誉度。

1.7记录不完善药品管理人员对入库记录以及管理记录不完善,因而当药品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对号入座,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8管理混乱疾控系统在进行防治性药品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方式不当,导致管理混乱,不利于药品质量的提高。

2科学管理方法

2.1中心药库的设立在相关管理人员领导下,设立疾控中心的中心药库,对疾控中心的防治性药品(包括试剂等、医疗耗材等计划、采购方案以及供应、保管分发等工作进行统一性管理。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制定中心药库的管理制度,减少药品管理的不规范性。

2.1.1药品采购规范性中心药库设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制定采购计划单,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手续的办理,采用合法严格的进货渠道进行药品的采购[5]。

2.1.2质量检查药品在购进以后,必须由相关部门对药品进行检查验收,工作人员需要对药品的品名、包装、注册商标、批准文号、合格标志、出厂以及批号、有效期等等进行核对,应该检查药品具体规格与原始单据在含量、数量以及规格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性,如果有药品与单据记录不符,则需要查明原因,予以退货或换货,然后将核对结果做好记录,输入疾控信息系统中,从而为药品查验找到入库依据。

2.1.3分类管理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对药品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分清药品性质,对不同药品贴上不同标签,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科学摆放[6]。

例如易挥发性的药品应该放置在密封、不透气的环境中,防止药品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对于易爆、易燃以及腐蚀性较为严重的药品要重视轻拿轻放,并选取单独场所对这些药品进行存放,防止其引发危险性因素。

2.1.4按照药品性质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要想保证药品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其储存环境的问题,按照各种药品对温湿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存放,保证药库通风顺畅,特殊药物特殊放置、防止不同药物出现相互作用,提高药库的卫生质量,防止药品发生虫蛀、受潮等问题。

2.1.5药品领取问题各部门领取药品过程中,应该对照实物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发现分发的药品与单据上的药品存在差异,则应该当即提出予以解决。

2.1.6领物单填写中心药库在进行分发药品的过程中,需要开出至少一式三份领物单,作为部门领药依据、库存依据以及会计计算凭证等。

篇(9)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发生是与许多种因素有关的,它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研究狭窄致使人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和缺氧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属于心脏本身器质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不断改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目前来说,临床中治疗该病的常见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我院对81例该病患者采取硝酸甘油和复方丹参丸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81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81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心绞痛[1]。81例患者中,男44例,女37例,年龄为44-76岁,平均年龄为55岁,患者中合并有高脂血症患者40例,合并有高血压者20例,合并有糖尿病者9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4岁;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4-76岁,平均年龄为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的构成比等方面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所有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均应当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心绞痛患者于舌下含服0.5mg/片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实验组心绞痛患者于舌下含服10粒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应当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电图和心率变化进行记录,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后30分钟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等[2]。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急性心绞痛的疗效判定标准建议,显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的ST-T段基本改善大于70%,且早搏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心绞痛症状有所减轻,且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的ST-T段改善为50%-70%,早搏的出现频率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没有明显缓解,且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的ST-T段改善

1.4数据处理以SPSS12.0为统计学处理方法,检验水准为0.05,即当p

2结果

2.1疗效判定两组心绞痛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的30分钟内,实验组的显效病例为30例,有效病例为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显效病例为31例,有效病例为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详情结果见表1。

2.2治疗后的体征比较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舒张压、血压、心率改变并不是很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10例出现头痛,9例出现心悸,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3讨论

心绞痛属于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发病率很高,而且病情来势通常都比较急,预后所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容易引起急性的心肌梗死等后果,所以患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以免产生其它严重后果。

目前来说,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所取得的效果还是较为不错的。硝酸甘油在以往被认为是心绞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近些年来有关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复方丹参滴丸根据中医理论,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属于新型的纯中药制剂,研究也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人体的血流变性,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5]。在疗效方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所取得的效果同硝酸甘油基本上一致,两者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本组实验结果也表明,采取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低于硝酸甘油,较为安全有效。同硝酸甘油相比,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王淑琴.硝酸甘油片和复方丹参滴丸缓解急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3):101.

[2]郭明刚,赵甜甜,李江涛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比三种常用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的Meta分析[J].西部医学,2012,24(3):486-490.

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11-04

一、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前儿童“想象旅行”新模式的提出

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想象力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近几年来,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一直是中外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探究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开发显得更为重要。

“想象旅行”这一模式是由德国的埃莉萨·迪肯佩2002年提出来的,并撰写了《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关于想象旅行》一书。“想象旅行”是内心进行的旅行,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的一种新尝试。通过想象旅行,儿童可以处于松驰的状态,并“看到”和感觉到幻象。想象旅行的一个基本效应是:激发、增强和促进想象力的形成,让孩子在无限广阔的幻象世界里自由行动。

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实施的对象是3-6岁的学前儿童,由于学前期儿童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简单地按照埃莉萨·迪肯佩的某些做法来组织儿童进行想象旅行,使儿童真正能进入到老师所期望的心理状态是颇具难度的。又由于学前儿童缺少生活体验和表象积累,直接影响了想象的发挥。使得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在德国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质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新模式,是在肯定德国埃莉萨·迪肯佩“想象旅行”模式的基础上,以全脑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打破时空界限,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形象逼真的媒体资源丰富儿童的表象积累,同时创设心静环境,为“想象旅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表象形成的特点分析

表象也称意象,是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的一种心理表征。表象代表着一定的事物,具有鲜明的感性特征。表象按照刺激的性质以及刺激所作用的感觉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味觉表象等。其中,视觉表象在人类认识活动中作用巨大,人的表象总量中,大部分外界形象信息是通过视觉输入大脑的。

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性是指: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出现在头脑中,就像直接看到、听到、尝到某个具体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一样;表象的概括性是指:表象反映的事物多次被感知结果,它表现出事物的一般形象,带有概括的性质,如头脑中关于书的表象,并不是指具体的某本书,而是书的一般形象;表象的可操作性是指人可以在头脑中操控表象;对它进行认知加工,就像人通过外部动作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采集、传输、存储各种信息,从而为思维加工提供丰富的表象材料。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对知觉形象进行有效加工与表达,使得表象材料具有选择性,即不是对可见物的忠实、完整和逼真的复制,而是去除一些复杂、干扰性的成分。

1.学前儿童想象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年龄小,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 3-4 岁,想象很简单或是零碎、想象水平较低。中班幼儿的年龄为 4-5 岁,已经有了创造想象的萌芽,此时创造想象多依赖于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听过的故事,或由成人语言的描述而产生创造想象。大班幼儿的年龄为 5-6 岁,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2.信息技术在表象形成中的作用

人体所有行为和思想的最高统治者是自身的大脑,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右脑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来进行思维。传统教学由于多呈现的是语词,因而思维加工多依赖于左脑,缺乏表象加工,信息的提取速度较慢。而信息技术可以合理呈现语词和表象材料,并使之有效匹配,从而为获得正确思维提供了条件。

(1)创设情境,形成表象

由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一些真实的情境儿童不能亲身体验,因而缺乏表象积累。此时,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有关真实情境的图片、视频等,创设出一种情境、一种气氛,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从而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相关表象的形成。

(2)动态模拟,清晰表象

很多现象是儿童无法感知或不易观察到的,获得感性材料就存在着困难。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整体构成的事物分解,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帮助儿童建立清晰的视觉表象。

(3)声图并茂,深化表象

篇(11)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模型应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但是通用技术中的模型与以前学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工具的使用、材料的连接方式等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准确、安全地操作。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

3.制作完成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辅导,学生分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模型制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了解与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在于选择加II艺并实施安全教育,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

(二)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在于学会加工艺的选择,制订制作计划,规范操作,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

五、教学策略

(一)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

(二)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要边走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帮助解决疑惑的问题

(三)分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构建模型

六、课时分配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

上节课我们分小组制订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翔实的方案。那么这个方案到底可行不可行,大家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本节课我们就动手制作模型进行检验。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板凳的制作

1.准备工作

【活动准备】

材料:木板两块、铁钉、胶等

木工工具:

(1)画线工具:角尺、直尺、铅笔、橡皮

(2)锯割工具:电锯、木工锯

(3)打磨工具:刨子、电刨

(4)装配工具:锤子

【活动方式】

分组完成:每组6-8人,分8组

【制作过程提示】画线锯割打摩装配表面处理测试、评价

2.实施过程

八、课堂小结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制作模型(或原型)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技术方法。它可以使设计对象具体化,以有利于设计者把握设计的可靠性。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程,并亲身体验。

九、教学反思

1.学生对工具的操作不大熟悉,尤其对一些电动工具

如电锯、电刨等的操作规程不熟,因此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时,应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同时对于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及时地作出了指正。

2.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缺乏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