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教育资源获取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都提出要“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高校也纷纷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及其平台的建设与采购,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网络为载体的海量数字教育资源也成指数级增长,它们为学生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多种网络教学平台支撑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学习的理想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泛在学习已逐渐成为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各种教育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生如何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中快速、准确的发现资源,而对之后资源的存储、阅读及后期的学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和研究,即难以满足目前泛在学习所要求的教育资源的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及交互性等。
二、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存储模式的不足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可获取的海量数字教育资源在表现形式上、存储格式上多样化,如各类文献资源、电子书籍、视频资源、动画类资源或是网页等,但这些资源受制于通信、传递和传播的物理距离以及信息集成商对资源的垄断,来源方式多种。如电子书籍、文献等资源主要以单位图书馆集中购买后建设数字图书馆,通过限定在局域网络内为本单位用户服务的管理模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主要以单位集中采购、网络搜集或是教师自建后架构多个资源平台的模式为本单位用户服务的管理模式。这些各单位独立采购搭建来提供服务的传统管理模式只能服务于本地用户,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数量等,大数据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因此为进一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广度与深度,各高校在原有的区域教学资源联盟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大资源平台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学生可以跨平台、跨地域获取更大范围的数字教育资源。
现行或当前在研的教育资源存储模式下师生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普遍采用登录平台将所需的资源下载后存储至本地客户机或是转移至存储设备、网络存储上;阅读时读者再从存贮了资源的存储设备或网络存储上将资源复制迁移全客户机并借助于客户机提供的对应阅读软件进行学习。并无学习资源柜的概念。学习者学习时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机器对象。无法满足随时随地的移动泛在式的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在资源保存上如果采用客户机和存储设备的保存方式遭遇硬件故障等意外情况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如果采用将其存放到如FTP空间、网盘等网络存储上的模式,服务器故障会造成服务中断甚至数据的丢失,并且由于当前网络存储只提供简单的目录管理功能,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累积,资源的不断获取,资源文件数量与大小急剧增长,存储和管理也越来越混乱,学习效率低。
三、基于云存储的个人云资源柜的模型设计与实现
面对大数据时代下这些数量庞大、形式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基于云存储的、提供高效安全管理等功能的个人云资源柜,将为解决海量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后存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1 云存储
云存储是为了适应存储和管理当前数据呈TB级速度增长的海量数据,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技术,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是云计算的延伸与发展。与以往存储方式不同的是云存储并非是一个硬件设备意义上的云,它融合了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程序、公共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为用户提供存储和数据访问服务。通过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存储服务,用户无需考虑存储设备的型号、磁盘的容量和类型,也无需考虑具体采用何种接口和传输协议及存储和服务器之问的连接电缆等,即可快速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并将本地数据部署至网络存储,所有的授权用户通过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连接至云存储并访问上面的数据。
2 个人云资源柜服务模型构建
随着为信息提供载体服务的互联网络计算设备正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也对信息服务提供的便捷、连贯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构建的个人云资源柜的目标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面对多种终端设备的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便捷的存储和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进而连贯地学习以获得知识。通过分析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流转过程和各类资源平台的特点,结合云存储服务的特性,构建面向服务的层次化体系结构的个人云资源柜(如图1),以满足学生在急剧增长的海量教育资源的学习需要,自上而下由应用访问层、管理层和存储层等构成。
应用访问层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层,任何一个获得授权的用户(教师、学生、单位、厂商、管理员等),借助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如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接入服务。普通用户注册申请个人云资源柜或是经统一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的云资源柜,实现资源订阅服务、文件目录的管理、个人资源库的管理、个人共享资源的管理、资源导航服务及资源的学习等。管理员拥有包含资源、用户、权限、监测、统计、资源推送服务等的管理。在应用服务层预留了标准化的API接口,为各种教育资源平台(如文献资源库平台、视频点播平台、课件资源平台等)的接入提供了支持,为个人云资源柜的用户提供了海量资源的导航。
应用访问层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层,任何一个获得授权的用户(教师、学生、单位、厂商、管理员等),借助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如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接入服务。普通用户注册申请个人云资源柜或是经统一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的云资源柜,实现资源订阅服务、文件目录的管理、个人资源库的管理、个人共享资源的管理、资源导航服务及资源的学习等。管理员拥有包含资源、用户、权限、监测、统计、资源推送服务等的管理。在应用服务层预留了标准化的API接口,为各种教育资源平台(如文献资源库平台、视频点播平台、课件资源平台等)的接入提供了支持,为个人云资源柜的用户提供了海量资源的导航。
管理层是个人云资源柜云存储的核心层,实现了底层的存储设备与上层应用的无缝连接。通过集群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及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的各个存储设备间诸如存储监控、调度、副本管理等的协同工作;利用内容、P2P技术实现数据的与传输,利用数据压缩技术、数据比对技术实现冗余数据的删减,为用户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利用各种数据各份、数据加密、数据容灾技术来保障教育资源数据的自身安全和服务的稳定。
存储层是个人云资源柜云存储的硬件层,用户所关心的个人云资源柜的资源和支撑各种资源平台的海量学习资源(如:文献资源、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电子书、专题学习和其他资源)就存储在其中。该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为整个云存储系统提供基本的网络环境、物理存储资源和逻辑存储资源,它是由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或SCSI、SAS等DAS存储设备云存储组成的海量数据池。系统中的存储设备大部分由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现有的存储设备通过广域网、互联网、光纤等将其连接整合形成,运用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将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虚拟化整合成有机兼容的整体,实现存储设备的虚拟化集中管理,以及硬件的状态监控、故障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升级。
3 个人云资源柜的服务实现过程
对于用户来说使用个人云资源柜服务主要侧重于海量数据的上传存储及资源的读取下载。鉴于存储在个人云资源柜上的数字资源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等特点,个人云资源柜在架构上采用大量廉价的服务器以Hadoop的具有高容错、可伸缩和廉价存储等优点的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方案组成存储设备实现数据的存储。HDFS采用主从式架构对大文件的存储读取具有较好的支撑,但山于NameNode内存开销等问题对以海量小文件为主的数字资源地存储和读取支持并不理想,因此在个人云资源柜的服务实现过程中将对其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性能(如图2),其中CabServer端完成与客户端的交互、内部小文件的判断合并及与HDFS端的文件读取存储等交互工作。
资源存储过程:首先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云资源柜,根据资源性质建立资源所属学科种类后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并提交本地资源的路径,在CabServer端由Webserver接受存储请求并判断是否小于阀值(小于阀值认定为小文件),大文件通过HDFS客户端将其存储至HDFS,小文件则以时间为维度将各种时间靠近的小文件合并并生成标记小文件和大文件的对应索引Cablndex,HDFS客户端将大文件信息发送给HDFS端,HDFS的NameNode根据DataNode节点信息借助HDFS客户端中的大文件传输模块将数据块传输至指定的DataNode位置,传输成功后,发送成功标志tags给CabServer,完成Cablndex数据的文件映射、偏移等信息的更新,最后给用户一个存储成功的通知。
资源读取过程:首先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云资源柜,在资源柜目录中选择目标资料后,CabServer端的Webserver接受资源读取请求并确认目标是否大文件,大文件通过HDFS客户端从HDFS中的NameNode确定DataNode的ID后获取目标资源,小文件则查询CabServer端的Cablndex信息,获取该小文件的文件偏移位置及该组文件在NameNode中映射位置,最终从HDFS端中J下确的DataNode数据节点获取数据信息并返回给用户。
个人云资源柜除了为用户提供一个移动的电子书柜实现资源与本地读取存储交互外,还可作为各类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资源平台的补充模块,学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从资源统一搜索模块中搜索资源,即可将对接在资源平台上所需的资源勾选加入至自己的个人云资源柜中;学生将个人云资源柜的资源设置共享后,各类教育资源平台也可将其扩充至资源库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采用6台主频为2.27GHz,内存为4G,硬盘为500G的Fujistu RX300的机器,其中I台为NameNode,5台为DataNode。每台机器安装Ubuntu10.10的操作系统,部署的Hadoop版本为1.0,Java版本为JDKl.6,网络环境是百兆以太网来构建云存储环境。
依照实验测试结果,分别对传统资源模式与个人云资源柜模式下从移动学习效果、使用管理、资源安全可靠性、存储可扩展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如表1)。学习效果上,较传统资源模式,个人云资源柜学习模式下资源一次获取后就终身享有并支持随时随地的阅读;同时由于资源在云端的存储不会由于客户端硬件损坏而导致资源丢失,由于云存储的冗余可靠性也不会由于资源平台硬件损坏造成的服务中断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并且云存储的可扩展性也很好地满足了海量资源对数据空间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6-0072-08
一、研究背景
(一)实施“班班通”工程的紧迫性
随着“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成,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渐实现了校际互通。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提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继续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已将实施中小学“班班通”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班班通”工程的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班班通”主要是借助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因此,如何保障有效资源能够通到班级。这就需要重点考虑资源供给和共享问题。目前,虽然很多西部农村中小学已经被纳入远程教育工程,但可供学校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却严重不足,使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难以有效实现。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各学校顺利使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云计算解决教育资源问题的优势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超级计算模型和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其实质是为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网络环境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云计算的业务资源应该支持通过简洁的管理或交互过程快速地部署和释放。从这一定义可以得出云计算具有按需使用、快速、安全和便捷等优点。有学者认为,“云”体现了一种整合资源、集中服务、应用共享的系统思想,以它高智能的计算进化能力。完全颠覆了获取信息资源、接受计算服务与人际沟通的既有方式,标志着整合一切信息资源智能服务于个性化需求的泛在学习时代的来临。而结合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领域,这对于实现各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各地区、各学校都可以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将各自建设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统一存储于“云端服务器”,再由指定的教育部门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最终建成大型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从而能够顺利实现所有地区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这种“共建共享模式”建设的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汇集的资源都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而成,资源的质量相对较高。各地区不必重复建设大量的教育资源,可以直接选用资源库中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因而有利于降低教育投资成本。而且。学习者只要具备任一款能够联网的云终端设备,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就可以随时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服务,便于学习者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总之,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一方面能够满足各地学校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对推动“班班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和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所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口也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而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必然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各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的数字资源建设非常重视。然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我们仍然不得不面临教育资源建设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希望能够引起相关研究部门与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数字资源建设规模大,质量偏低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提出,各地区纷纷加大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力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热情高涨地建设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库,以期待能够加快推动本地的教育发展。但是,往往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考虑、未遵循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过度关注资源建设的“数量”,而忽视了资源的“质量”。例如,制作的大量课件质量较低、缺乏规范性,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脱节等。类似现象在我国各地的教育资源建设中均有出现,但相对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数字教育资源质量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有些地区甚至没有本地的教育资源库。
(二)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多,创新较少
各地在开展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时。通常是在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当地的一些优秀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资源建设,他们所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是现行中小学各年级的课程资源,其中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资源居多。由于缺乏与其它地区教育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致使各地建设的教育资源比较类似,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库都成了“信息孤岛”,无法同其它地方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交互与共享,导致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笔者通过浏览分析现有部分地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发现这些教育资源库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资源库结构过于简单、缺乏一定创新,资源库内容多数无法进行智能检索、更新速度慢,难以体现当地的基础教育特色。
(三)教育资源内容单一,利用率低
纵观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库或者教育资源网,主要内容是中小学主干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料,如教师备课资料、课件和教学素材,以及供学生使用的习题库和试题库等。它们主要以教材和知识为中心,多数内容是教材和辅导资料的“网络版”,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有些内容由于缺乏有效教学设计、未遵循一定的标准与规范,难以满足授课教师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很少使用这些资源。其实。这些所谓的教育资源库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库,教师若利用它们来开展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
(一)班班通的概念
“班班通”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后形成的产物,其实施是一项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及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从“校校通”工程到“班班通”工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由“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转向“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解决途径。概括地说。班班通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定义
何克抗教授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含各种学习工具软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难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也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由于现有的教育资源库存在着内容质量偏低、制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难以为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提供有效资源保证。因此。建设优质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库势在必行。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将多媒体素材的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管理,为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服务支持的系统。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可以通过共享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本文中的班班通教育资源库就是指“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它不仅能够为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提供基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服务。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特点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能够克服以往教育资源库存在的不足。更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资源丰富、形式多样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目前中小学阶段的各类课程资源,既有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课程同步教学资源”,也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同步学习资源”、“课外拓展学习资源”等。而且,资源呈现形式多样,既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资源,也有视频资源、动漫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2.内容新颖、富有特色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服务支持系统,它由来自各地区的资源建设者共同设计与管理。资源库中的内容时时刻刻在不断更新,因而资源库能够保持内容的新颖性。而且,各地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往往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教育特色,所以,整个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源特色鲜明,能够充分满足各地学校对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需要。
3.共享面广、使用便捷
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构建的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具有强大的共享能力,可以同时满足全国各地学校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用户只要使用任一种云终端设备。通过联网就可以随时获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方便快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设备获取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获取教育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
4.智能检索、互动性强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能提供智能检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任一款云终端设备进入资源库主界面,利用智能检索功能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资源库还具有互动服务功能,如在“网络服务资源”模块中提供BBS和“教育微博”等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之间网上交流的需要。利用这一服务功能,同学之间能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完成某一主题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内容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日常教学所需要的一系列教学资源,还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其它类型数字资源,如图1所示:
1.课程同步教学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开发与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同步的各科教学资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内容如课程的备课资料、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以及教学设计案例等。
2.课程同步学习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发与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同步的各科学习资源。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学习资源,具体内容如名师教学视频资源、习题库和课堂笔记资源等。
3.课外拓展学习资源
本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发与现行各个年级同步的课外拓展学习资源,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能够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与教材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或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知识,如与“神舟飞船”有关的科技知识、以及关于人文社科方面的热门学习话题。
4.仿真虚拟实验资源
本资源主要为教师开展实验课提供服务,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课程使用。开发与现行各个年级相关学科同步的实验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如采用Hash、Virtools、3ds Max等软件来制作高质量的虚拟实验资源。供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使用。
5.德育教育资源
本资源主要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服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或者家长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它包括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以是与德育有关的小故事或者以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题材的视频资源,如“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故事,也可以将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内容纳入其中,还可以是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动漫、电影等。
6.教育游戏资源
本资源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游戏中接受教育。这些游戏必须具有教育性。通过开发一些励志类教育游戏或者知识类教育游戏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以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经典传说或者历史故事为题材来开发相应的教育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知识。
7.教师培训资源
本资源的使用对象是教师,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包括当前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和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改经验总结,也包括国家级名师的示范课、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内容主要以视频资源的形式呈现,以便于教师培训学习使用。
8.网络服务资源
本资源将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例如,可以建立“班班通学习网”。在网上提供各个年级、各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还提供BBS和“教育微博”服务功能,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等多方沟通交流提供便利。
四、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原则、构建模式与平台架构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备课,还要制作教学课件、查找教学资料等。可是,要让每位老师都去认真做这些繁杂的课前准备工作,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况且难以保证教学资源质量,当然也更没有必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件制作专家”。因此,为了让教师能够顺利使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育教学,就必须先开发班班通教育资源库,然后让他们在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数字教育资源来满足教学需要。
(一)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需要注意的构建原则
1.要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2011年8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科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虽然,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急需大量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尤其边远落后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迫切。但我们不能因此只顾教育资源的数量建设,而忽视了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应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资源统筹,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资源的质量。因此,作为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必须要对建设的资源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按照一定的资源技术标准来执行,如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制作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要尽力保证让高质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进入中小学课堂。
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
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支持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来学习和生活。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情感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他们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建设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要使建设的教育资源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动画、短片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更好地去掌握新知识。要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教育资源库实现它的应有价值,真正满足我国基础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3.要及时更新与维护教育云资源库
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它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必须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因此,我们不仅要建设好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而且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对教育云服务平台进行定期维护与升级,这样才能保证它长期稳定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资源服务,也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模式
1.自主构建模式
自主构建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自行建设满足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资源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能够反映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并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利用这种资源构建模式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满足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为其它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指多个单位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且最终共同享用劳动成果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共建”与“共享”,它倡导的是一种互助协作的理念。陈琳教授等人认为,“共建共享”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资源,是对自发建设模式的拓展和补充,因为该模式下可真正由具有建设资源能力和水平的人来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建设质量问题。所以相对而言,利用这种模式建设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源的质量,而且能够有效解决较大区域内受教育群体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能为其它地区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公建众享模式
“公建众享”是新时期倡导的一种资源建设模式,它具有高的建设标准与应用绩效,对实现大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意义更大。“公建众享”是我们根据时展需要提出并着力研究的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因此。这种资源建设模式将能弥补以上两种模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
(三)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平台架构
1.教育云服务平台
教育云指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它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它将教育领域需要的软硬件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以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教育云主要有以下潜在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投资、提高硬件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管理和运维成本、节约能耗,而且还可以提供集中的网络管理和运行维护服务,以及提供资源共享和教学科研协作等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完成某一具体任务则通常由云计算平台来实现,它是云计算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把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云计算平台,称为“教育云服务平台”或“教育云平台”,它是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这种云服务平台集教学、学习、管理、交流和娱乐于一体,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它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根据各自的权限和需求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本文中,我们结合“班班通”工程这一名称,将此教育云服务平台命名为“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它的基础架构和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由于云计算的理念主要强调“服务”,因此。本文将重点从云服务层面来探讨如何构建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而对云计算的技术层面具体实现则不作深入探讨。
2.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整合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
由图2可知。教育云服务平台包括教育云管理平台、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交互式学习网站、电子书包系统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部分。而且,该教育云服务平台具备较强的智能性和交互性,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交互式学习网站”、“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和“电子书包系统”等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支撑,将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整合于这些模块,可以方便师生获取教育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互动教学系统”获取教育云服务平台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的云终端设备。如通过“电子书包系统”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实际上,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学习者只需拥有任一款能够联网的云终端设备。教育云服务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资源支持服务。如图3所示,教师和学生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云终端设备获取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这也是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一大功能优势,能够随时为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或者非正式学习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五、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
结合当前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共享多方优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提出“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这一概念,它包括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省级教育云资源库和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其中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一个,其它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均有多个。这四种类型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是由低到高的,其中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处于最低层级,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处于最高层级。实际上。这四种不同层级的教育云资源库。就如同众多的“教育云”。学校建立的校本教育云资源库就是“校本教育云”,各市建立的教育云资源库就是“区域教育云”,各省和国家建立的教育云资源库则是“大型公共教育云”。一般而言,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越低。它的地域性就越强,越能反映该地区的教育特点:反之。教育云资源库的层级越高,它的教育资源质量相对较高。资源的普适性也就越大。其实,这同现有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与“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之间的关系很类似,但是,它们包括的内容要比国家和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多得多,甚至可以将国家和各省的基础教育资源网也包含进来,作为教育云资源库内容的一部分。开发多层级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其目的是为了结合各地的教育发展现状,既能让各地区、各学校合理利用符合本地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又可以利用各省乃至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构建校本教育云资源库
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结合自身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色,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来建设满足自身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库。图4是以E市A初级中学为例,利用“自主构建模式”来构建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E市A初级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该校一直以英语教育为特色而闻名,英语学科师资实力雄厚。同时,该校还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和网络环境相对完善,并且该校有多名信息技术教师愿意参与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2.构建目标
A初级中学结合本校英语教育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合理整合本校已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建设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来更好地服务于本校英语的教育教学。同时为其它初级中学提供英语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构建过程
(1)A初级中学结合自身实际。以优势学科为基础。聘请校内外优秀英语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成立“校本英语数字资源开发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2)开发小组先要对校本教育云资源库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同时要对开发任务进行具体分工,如有的老师负责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负责英语课程数字资源开发,有的老师负责云计算服务申请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架构设计与技术实现。(3)将初步开发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多次修改,并由小组内多位专家进行全面审核,然后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再将修改后的数字教育资源投入相关班级试用。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4)将建成的校本英语教育云资源库报送E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将教育云资源库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从而既能满足A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能服务于其它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需求。(5)要求A初级中学的相关人员做好该资源库的维护工作,并且要不断地对资源库内容进行更新,使之日益完善。
(二)利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
市级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由该市教育局结合当地的教育特色,通过“共建共享模式”来建设符合本市教育发展需要的地方教育资源库。在本文中,“共建”指由该市各学校和各区县教育部门共同参与教育云资源库建设,“共享”指该市范围内各学校都可以利用该教育云资源库中的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地区学校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由于考虑到教育经费有限,因此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重在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由该市各学校、各区县教育部门精选各自已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然后再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同时也可以适度开发其它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建设“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途径来达到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图5是以F市为例,利用“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F市已有一定数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有多个校本教育云资源库或者其它数字教育资源等。同时要为建设市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金保障,可以成立“市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库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本市电教馆负责这项任务。
2.构建目标
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通过整合该市各区县、各学校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同时建设其它类型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成本市教育云资源库,从而更好地满足本市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促进本地教育快速发展,而且可以为其它地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3.构建过程
(1)结合本市的教育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同各学校、各区县一起参与市教育云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首先,让本市各区县、各学校精选各自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选取各校本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各区县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2)将精选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开发部分适合本地教育特点的其它数字教育资源,共同构建成F市教育云资源库。(3)构建市级教育云资源库中的部分步骤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方法基本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4)将建好的F市教育云资源库报送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将该教育云资源库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以满足本市所有学校和其它地区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5)同样,F市相关教育部门要对该资源库进行定期维护,不断更新完善资源库的内容,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三)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
省级教育云资源库指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由该省教育厅结合本省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来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本省学校开展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服务。这里的“公建”指由该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建设,“众享”指该省各地区师生共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图6是以M省为例,利用“公建众享模式”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的过程。
1.构建条件
M省要为建立省级教育云资源库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资金支持,可以成立“省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本省电教馆负责这项工作。
2.构建目标
利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来建设三类数字教育资源,依次是基础教育普适资源、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和大学预备课程资源,然后整合形成省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服务于本省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本省教育的发展。
3.构建过程
(1)结合本省的教育发展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建设基础教育普适资源、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和大学预备课程资源等三类资源。(2)构建省级教育云资源库的基本流程同构建市级和校本教育云资源库类似。只是在资源建设上要求质量更高,类似步骤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3)M省教育云资源库必须要先通过该省教育厅的审核批准,才能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并且要组织相关人员负责资源库的维护和内容更新工作,使之长期、高效地服务于该省和其它地区的教育教学需求。
(四)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
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由于考虑到各省、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异,很多省市采用不同的教材来开展教学,因此,在国家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中,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将来自各地区不同类型的教育云资源库,将根据用户访问量和用户评价来精选各省市教育云资源库中最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如图7所示,简要介绍了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过程。
1.构建条件
国家要为建设教育云资源库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可以成立“国家教育云资源库中心”,并且配备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库维护与内容更新,可由中央电教馆负责这项工作。
2.构建目标
结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教学设计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整合各省、市、校级教育云资源库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补充开发其它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成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服务。
3.构建过程
(1)首先要对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对各项具体建设任务进行明确分工。(2)安排专业人员为资源库开发相关智能检索功能,如引入智能Agent技术和内容图像检索技术等,通过智能检索各省、市、校级教育云资源库中所有类型资源的访问量和用户评价来提取优秀教育资源,如自动提取相关优质数字资源的IP地址等。(3)然后。将获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归类。如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来划分,建设成“学科优质数字资源库”,同时补充建设其它类型的教育资源库,再共同整合于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而建成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育教学。(4)国家级教育云资源库必须要先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才能正式公开,并且要求不断对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做好资源库的运行维护工作。
二、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大投入,重视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综合建设。在宏观层面上,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明确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比重,规定其中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比重;成立负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职能部门,要有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在硬件建设上采用相关各方分担的方式,中心资源库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全部由公共财政买单,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费由县市教育局承担;制定系统的奖励和补助措施,在苏北农村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通识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2.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社会中,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速,对教师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要求,除了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2]。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减免与教学关联不大甚至是无关的工作,使教师能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学习并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热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县为单位的“扇形结构”培训、教师“参与式”培训、学校内部培训等。只有立足实际,结合传统的资源,教师能合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苏北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增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意识和应用理念,要改变认识,正确认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到校长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要自己带头使用ppt、参与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等。要主动谋划、规划好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从总体上思考与制定学校的规划,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范畴和建设路径,比如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专兼职人员、管理机制建设、优质资源的具体应用推进等。要明确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标志性建设成果,要积极倡导教育资源数字化,对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个人的教学资料并使之数字化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参与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激励措施吸引校内的各方资源支撑教学资源数字化,推动教师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天地,以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革新的全校大气氛中去。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重要条件支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在我国早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中,总是出现“重硬件轻软件”或“先硬件后软件”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模式,造成现阶段信息化共享平台和资源有效应用相对滞后[1]。如何解决区域内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问题,己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多样化教学活动的需求[2],另一方面,很多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自互联网,而这些信息资源内容上丰富多样,在形式上比较分散[3]。如何将分散、无序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使高校师生能方便、高效的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且能够在区域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是区域教育资源建设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建设区域内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国内外已有一部分优秀研究成果。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建设的“一站式”资源门户,可通过该网站查询任何用户需求的资源,该门户的重要经验是保证资源建设主体的多样性,使区域内各类组织、行业机构都能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建设中来,并注重规范数字资源质量,该机构通过分布式的“资源实体”联合集中式的“元数据记录库”方式,将区域内资源乃至美国教育信息资源做有效的整合和梳理[4];英国高度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采用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模式,将100家教育机构联网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英国的建设经验主要有非行政性的教育资源建设体制、多元化的建设资金投入、全面的引导机制和监管体制等;新加坡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实施了MP1(Master-Plan1)、MP2,建设了专门为学校查询、浏览和推荐教育信息资源的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开发和获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优质信息资源制定了具体的策略[5]。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成功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北京开展了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上海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层面适应了该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广州成功建构了基于学校的教育行政学术合作机制,吸收了一批教学名师、学科专家、教学团队、基础教育学校等各种机构的重要力量,为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适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高可用性的优质信息化资源比较贫乏,在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层面缺乏引导和监督机制。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
1.数字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及主要获取手段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资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校师生主要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据调查统计,有22.5%的教师和30.3%的学生从传统图书中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而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师生比分别是66.2%和65.1%。很多高校的图书因为查阅率低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教育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特别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配套光盘、教材闲置现象严重,一方面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另一方面使得这些教育资源被师生忽视。高校师生查找教学资料通常会进行互联网搜索,其次会通过登录与材料相关的专业学习网站或学校的数字资源库查找,这两部分所占比例约90.23%。高校师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对高校建设指标和考核指标而言,建设好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供师生使用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但除了优质的精品课程外,其他教学资源相对贫乏,这些资源需要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高校或机构,共同开发,充分使用,努力做到共建共享。
2.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师生的需求
自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实施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购买一定的电子资源库供师生使用,带动教师开设精品课程,在近几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47%的高校资源平台并不对外开放,超过25%的高校资源平台是收费的,剩余的部分不仅供校内互联网用户免费使用而且校外用户可免费登陆和下载。在调查阻碍高校将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高校及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设置相应的鼓励机制,教师日常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职称评定或职位晋升都与自身的教学、科研业绩密切相关,但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见,资源共享应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体会到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给自身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高校在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时对教师的考察要涉及到对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参与和支持程度。
四、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实施措施
1.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通盘一致的共享政策和制度
为了实现从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首先要确保高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建设,努力建设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其内容能够达到精品课程资源的保准,并对内容及时更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其他高校中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认可和使用。要实现高校内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客观上要求高校从全局出发,改变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站在全国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规划制定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项目运作的合理性政策,由教育主管部门引领出台一套完善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激励和奖励政策。通过充分调动高校各院系以及教务主管部门的协调,在高校各院系的积极建设共享意识支持下,制定有关协作条例并设置相关的约束机制和强制力。高校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制定适合于院系范围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案,并对院系有关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等做出强制性的详细的规定,以规范全国范围内高校共建共享行为,用政策和规章制度保障相关院系的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使高校各院系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建设并有效应用数字教学资源,以避免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建设和共享层面出现无序和资源质量低劣等情况发生。
2.基于数字化校园实现高校内部数字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主要指面向高校内部的院系、职能部门和师生。在高校有关职能部门正确指导下,通过高校内部院系合作来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同时,要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设置各类用户的使用、上传和下载权限,共享给校内各用户有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将会极大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和院系的共享合作意识,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有效使用率,同时也加快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效益,提升高校的教学知名度。
3.基于因特网实现高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基于因特网的高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主要面向每个参与共享的高校用户。这种方式可以使高校师生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面积的减少重复性的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有效应用比例,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目前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倡导,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资源共享奖励机制。
4.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型设计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现状做了调研,发现基于因特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需要教育部主管部门或者共享高校所在区域的教育机构部门负责研发和规范,他们全国各类高校的资源共享信息,并能显示出优质教学资源的链接,推荐并评比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资源的分类进行管理,能够快速检索和获得各大高校教学资源,享有最高权限,高校共享资源,以提高资源有效应用率。该共享平台应具备高校师生认证服(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09页)务、索引目录管理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
5.通过行政和补偿手段,保障数字教学共享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了全面提高高校参与资源库建设和共享的积极性,保证参与共享建设各类群体的主观利益,保障共建共享公平性,教育主管部门可从多方面调整参与共享的高校进行收益。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政府干预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其中政府干预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和建设资金补贴这两种措施来调整高校群体参与共建共享活动取得的收益,以提高高校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
从分析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和师生对信息化资源的需求、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及高校内外交流状况等方面入手,从五个角度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模式,提出了基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中分布式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并对模式的创建和共享做了详细分析,为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62-67.
[2]陈庚.资源与服务质量认证是促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有效途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6):55-60.
[3]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1-3.
[4]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7):14-15.
[5]李鸿科,杨晓宏.信息化教育系统优化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1(03):22-25.
[6]付道明,杨改学.网络教育传播研究概览:比较分析与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
15-20.
[7]杨改学,张炳林.高等学校电教机构的发展变化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77-81.
[8]杨改学,付道明.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62-65.
[9]杨改学,付道明.强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62-66.
引言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大规模的区域性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还是学校自建的小型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缺乏系统性、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低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动态更新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着数字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构建数字环境下职业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模式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根据未来职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数字环境下构建未来职业情境,采用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开展教学组织活动。
1.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1]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来说,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2]依托数字环境创设多层目标结构模式,形成职业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独特优势,缩短学校与职业领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教师依托开放教育资源和数字环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问题,使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
(1)创设技能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技能目标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相关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工艺变革。[3]利用仿真技术创设技能目标情境,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及生产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运行能力、维护检修能力、安装调试能力、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创设知识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知识目标情境,培养专业基础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专门性知识和技术特征知识,建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4]利用仿真技术创设知识目标情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平台。
(3)创设通用能力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通用能力目标情境,培养学生在不同职业中的适应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变化时,依然能较快地适应新的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在不同职业间的可迁移能力,即在环境变化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及终身不断学习进步所必备的能力[5]。利用仿真技术创设通用能力情境,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形成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4)创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
根据不同的职业,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创设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能力,既掌握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和运用的方法,又掌握实践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具有对职业技能进行分解、归纳,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监控指导
教学过程监控主要是监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监控与评价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监控指导包括课堂理论教学监控指导和实践教学监控指导。
(1)理论教学监控指导
依托开放教育资源教师针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确保知识丰富连贯。
(2)实践教学监控指导
利用仿真技术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发展学生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面对个体、兼顾全体的教学策略,教师注重个别差异,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迅速反馈。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制定不同学习任务和不同难度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既注重前期的教学设计也重视学习过程的个别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带领下,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交互性学习。[6]
学习过程模式
数字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强调情境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
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的支持下构建职业教学情境学习环境,优化整合学习资源,提供包括各种多媒体网络课件模块、实时辅导模块、非实时辅导模块的学习系统;包括作业跟踪模块、分级操作测试模块、学习记录模式、成绩分析模块、评估反馈模块的学习管理系统;包括多媒体素材模块、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学习策略模块、试题库模块的学习资源库。
数字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情境有助于让学生在“一站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必因到处寻找资源而迷失在教育资源中。教师不关注如何填鸭式地将大量的内容强加于学生,而是致力于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情境化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
在数字环境下创设职业教育情境学习的环境中,明确学习目标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领,整合优质学习资源,让学习更加有效。根据教学需求和职业需求,教师有效地组织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学习内容的筛选与组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教师进行学期整体规划设计,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测评等做好“一体化”的统筹规划,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最有价值、最具核心、最有用的学习内容。
3.探究学习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职业教育情境学习环境,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监控下,学生选择探究形式,完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和交流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学生除了有一定的逻辑能力等智力因素外,在情感智能、思维策略和技能方面要具有创新的勇气、宽松的心理氛围及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动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搭建数字化的情境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职业情境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件、案例分析、岗位流程、操作演示等,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学生可以在大量的教育资源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未来职业能力。同时,在数字化的情境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学生参与并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
4.评测反馈
评测反馈是有效自主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监控、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为确保在数字化情境中评测反馈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测等多元化评测方式,多维度地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为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
结束语
数字环境下职业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优化课堂环境与结构,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灌输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数字化职业教学情境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时间,创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激起他们的创造欲,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芬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上),2012(8).
[2]徐爱清.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J].新课程研究,2007(9).
[3]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1).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点燃了新的思考。如果说计算机多媒体、因特网等作为前一轮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教学呈现方式、教学资源获取方式、教育传输方式等变化,在新一轮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新技术,除了将延续深化前面的教育变革,还将给教育带来更为深刻的裂变。在新技术引领下,不断变化和创新的“未来教育”将更令人神往,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拨开“云”雾露真面
云计算从广义上讲,就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由无数台的电脑和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构成庞大的远程数据中心,连接成一片电脑云,提供资料存储和应用服务。从狭义上来讲,云计算是指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设备即用户只需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完成购买使用IT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就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IT资源。用户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服务,这种服务只要跟互联网有关都可以称为云服务。
2 “云深知处”,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
2.1 构建人性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云计算为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各种可能。因为云计算服务本身的特点方便快捷,学校和教师可以以共享云端硬件设备和内容资源快速地扩展教育服务。从云数据中心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服务,老师只要做好教学设计,组织好各种教学资源,扮演好设计师和引导者的角色。另外,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存储到“云端”供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远程服务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2.2 营造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云计算在网络环境下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有学生都可以利用某种网络终端设备,依靠云计算技术访问和共享硬件设备、应用程序和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云服务的类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网络中大量的学习资源成为未来学习者知识积累的首选。学生可以规划自己的个性化网络空间,创建个人的趣味屋和管理个人的网络课程等,轻松自如地创设人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2.3 减轻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建设压力
由于网络软硬件设施比较昂贵,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也较繁琐,维护困难。从而使得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巨大。但云计算技术除了降低成本外,还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建设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需求,向云服务商租用网络设备,购买相关的教育资源,创设自己的网络平台,既免去了购买大量的硬件设备,又消除了维护系统的烦恼,节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这符合我国目前教育的经济现状,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多元发展。与此同时,给师生们能够使用到先进的网络设备资源也提供了可能。
2.4 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之前,师生常常从本地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既有限又难找到符合需要的。而云计算高效的融合能力和巨大的储存能力,可以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和存储,共同放入“云”中,通过云服务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而又因为云计算技术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轻松地扩展虚拟环境,提供更大的带宽或计算资源。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各界齐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开放与共享。
3 “知云善用”,助推教育信息化建设
3.1 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现在很多学校将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各种学习信息储存在“云”中,为用户提供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这种学习平台容纳性好,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查阅。同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下载学习资料实现自主学习。
3.2 创建云服务教学管理平台
通过“云计算”技术创建的教学管理平台功能较为齐全,这种教学管理平台除了具有传统教育的教学功能外,还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支持在线学习功能,在共建共享的教学管理平台中,可以促进各类院校的师生交流和沟通,实现协同办公。并且,所有的教育信息资源都在同一个“云”当中,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3.3 架构云服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能有效促进沟通交流、缩小差距。目前,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同时存在市场教育资源过剩和真正符合师生需要的资源少的供需矛盾。而且,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也比较低。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教育资源平台,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集中管理和调度,能够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3.4 扩建云端图书馆
很多学校由于硬软件设备的限制,使得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含量有限,服务效率不高,技术管理人员往往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响应能力,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大伤脑筋。而云计算模式中的巨能服务组、海量资源和虚拟性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各种用户提供获取Y源的服务。
4 “除去云翳”,实现教育云梦想
目前云计算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是双刃剑,云计算模式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商业利益的平衡问题、云技术的法规化问题、用户的观念转变、传输的网络带宽问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挑战,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从中找到适合的办法,促进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康,廖汉文,张岩.云计算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04):104-106.
[2]安婷.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浅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0):67.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02
1 云计算在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的优势分析
云计算规模大、方便化、虚拟化、前景大等特点,使得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2010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埃森(Accenture)公司的《探究云计算的未来:驾驭技术驱动转型的下一次浪潮》调查报告显示,云计算在教育科研行业的潜在应用体现在三点:获取全球资源(Access toglobal resources);低成本仿真(Lowcost simulation);真高度交互/协作学习(Highly in teractive/collaborative learning)。鉴于此,Google、微软等都开辟了一块自己的云计算领土。
当前公认的云计算主要有3种部署方式,即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云计算特点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云计算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由技术优秀的专业团队来负责日常的数据管理和安全工作,确保资源库规模扩大和数据安全。
云计算技术可提供软件定制与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云计算技术能获得比私有服务器大得多的存储空间,同时数据存储在云端,不会丢失,不用备份。
依托云计算技术搭建交互式云服务平台。云计算跨设备、跨平台的特点,使用户很容易在各种终端间同步获取数据,并能随时与别人分享,正是有了良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云计算的大规模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2 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云”层设计
云计算的部署方式及特点在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的优势显而易见,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云层设计,也就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脚手架”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基础性教学硬件网络设施源、应用软件、操作平台、数字资源、教师资源等,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可整合为四类“云”上资源。整合后由下向上云层为:硬件资源云、软件资源云、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下面具体阐述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云”层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见图1)
图1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层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
2.1 硬件资源云
这是云计算高校教育资源系统架构的最底层,部署为公有云。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物理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和网络设备,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消除物理硬件的限制,以此来降低硬件管理的复杂度,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控制其成本,并且保证了云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
2.2 软件资源云
软件服务云主要由安全服务云、在线办公云、应用软件云组成,提供各类软件的定制服务。使用软件资源云,用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软件的升级、资源的存储、病毒、木马等,用户只需将编辑完的文档等存入云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件的外泄以及被盗等问题,因而云计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2.3 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平台按照私有云方式部署在软件资源云层之上。主要由操作系统云和中间件云组成,实现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的调度、协调和监控,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基础作支撑。操作系统云负责与虚拟机对话,提供最基本的软件环境和系统服务;中间件云对网络协议和软件平台进行抽象和统一表示,实现对软件运行环境按需定制,并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和管理。
2.4 教育资源云
最上面一层按混合云方式部署的教育资源云,包括数字资源(网络课程、数字图书和远程教育)、教师资源等。由于各高等本科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和培训机构所掌管的学习资源相对独立,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导致学习成本加大,众人望而却步。教育资源云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级院校和培训机构,甚至社区居民学习资源的共享、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利用,还能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质量。高校的师资建设可借鉴云计算的思想并构建教师资源云,从而加强各级院校、培训机构、企业技术人员等之间的流动性,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加强教育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今后,很多教育资源甚至教育本身都将以服务的形式呈现,这与云计算以服务为导向的特性相契合,选择云计算作为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架构是必然趋势。
3 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模式
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资源的开发、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应用三方面。围绕这三方面,设定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模式由三个要素构成:①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实施,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行业协会。根据各高校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基于云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并通过行业协会构建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如广东省优质教育共享中心,由教育技术协会制定技术规范引导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实施;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主要指各级高校独立开发的或有资质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和部分教育软件研发部门独立或联合开发的成系统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③同类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同类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用户群,包括学习者和教育者及其他使用该资源的用户。如图2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云服务应用模式图。
图2 资源构建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模式图
3.1 政府、协会组织实施与管理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由政府和协会组织实施与管理,发挥控制功能。保障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正常运行,政府部门对资源开发者与资源利用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控,协会对资源质量提出要求,对资源信息进出资源库的程序作出规定。云服务平台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核心,也是整个应用功能的最终执行模块。用户需要的服务通过接口与云服务平台连接,全部交由云计算平台处理,处理完毕再由接口将数据依次传给用户。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和管理三大模块,其中计算模块主要是来自用户的计算任务拆分,然后再派发到云中具备相应功能的节点进行分布式的并行计算。进行全部相关计算之后,再将最终的结果收集,统一整理(如排序、合并等)后再返还给用户。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优,以方便查询、搜索。存储模块与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对应,又分为用户信息库、学习资源库、交流库、存储库、软件库五个子模块,分别存储相应的信息。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搭建统一的资源交互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主要是对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设计和选择,同时,还要组织人们对资源进行评价,促进资源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这些任务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提出建设标准,由教育行业协会指导,各级高校共同承担。
3.2 校、企共同开发共建
各类院校单独建库不仅使得各种资源重复建设、资源质量低下,而且相互之间不能交互,形成了众多的“资源孤岛”。院校开发者依照规范,在统一的标准指导下,结合专业优势,开发强势学科,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来控制和考核其质量,采用“多用多得、少用少得”的风险承担机制,激励各校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从而实现共建教育资源的局面。同时根据用户需求,还可委托相关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等有资质的教育资源研发公司,开展教育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工作。商业开发者根据用户群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同一个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升级确保教育资源的高质量,成为用户群最满意的资源,逐步形成教育资源开发的滚动式共建良性发展,在实现共建的前提下,共享资源的问题相应得以解决。
3.3 同类高校教育资源互换共享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如果没有资源的利用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类高校的在校教师、学生及其相关人员是高校资源主要用户群。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模式可以使各校优势专业独立开发资源交换以及教育资源的商业开发,既减少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大幅度提高了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又使统一的云服务平台打通了校际间资源访问的壁垒。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终极目标,就是极大限度地丰富各类高校教育资源库,让学习者、教育者、管理者,随时随地享用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高质量教育资源。
4 结语
纵观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云计算的出现为实现资源的集中与共享扫清了技术障碍,使其在经济效益、资源质量、资源库容量、共享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本文将硬件网络设施资源、应用软件、操作平台、数字资源、教师资源等资源整合为四类,由下至上设计了“硬件资源云、软件资源云、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的云层结构,为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了脚手架。同时提出了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共享要由“政府政策主导、协会技术引导、校企共同开发、资源互换共享”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建共享的高校教育资源必将成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流,“资源孤岛”的现象会得以彻底解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参考文献:
[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2]黎孟雄,仲兆满.基于云计算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151-154.
[3]李爱国,原建伟.云计算部署模式及应用类型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1):24-26.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20-01
一、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意义
1.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终身教育资源的综合,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单独学习,而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的协作学习的一种资源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基本要形成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实行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人们终身学习。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由于其处理技术的数字化,处理方式的多媒体化,在学习上具有多媒化、即时化、协作化、研究化等优势,便于传送和共享,相对于纸质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促进市民更好地投身终身学习的需要。地市一级可以连接基层的市民和农民,建设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和普及终身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是为广大市民和农村突破固有的教育环境、时空限制,提供“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学习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平台。
3.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服务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湘潭市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湘潭依托湘潭电大建立健全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不仅关系到慕名来电大学习的学子,关乎他们的成长,更会直接决定着成年学子对电大的认同度和对自己来电大读书的满意度,建设得好,可以推动湘潭教育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建设,可以助推湘潭教育强市战略,更好的为湘潭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终身教育资源。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依托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功能特性,能满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爱好和时间,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的需要。一旦建成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每个学习者就可凭“学习卡”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名师授课,获得课程辅导老师的指点、解惑,使终身学习更便捷;以“终身教育网”为平台可实现对每位学习者终身学习活动情况的网上管理,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加强联系沟通。
2.协作化。电大学生是社会中人,能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非常重要。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地方电大学子协作学习的基础,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图、声、像等学习资源,学生和渴望学习的人士可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建立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更是进行学员之间协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建设并完善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有助于学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建设模式的协作化特征,将促进学习者之间在没有学校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在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得到及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终身学习成为有高效率的学习。
3.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终身学习更是持续的、经久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学习,而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作支持和保障。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具有量大、层次多、深入性的特征,传统的学习资源模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储存大量的终身教育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其除了有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呈现形式之外,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形式,能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人们的感官接受信息,能充分、准确、有效地呈现信息,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人们利用它学习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且方便检索,易于获取,能很好地适应终身学习者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4.时效性。传统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如一本教科书从构思、撰写、修改定稿到出版再到发行,通常所需要时间要以年计,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经过如此长的周期奉献给学习者和读者的信息,有相当部分已不是什么新的信息了,甚至于部分信息已经过时。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为终身学习者及时提供最新的、权威的学习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传输,可即时地将新的内容上传至网络,只要需要,可每时每刻地更新数字信息资源库,确保展现给人们的学习资源信息不是过时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的时效性,将助推终身学习,为终身学习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市州可以利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5.实用性。终身教育是居民出于兴趣和需要自愿参加的非正规学习活动。因此,市州要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上坚持多样化原则,采用“需求导向型”的模式,即以学习者个体、市州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州在资源模式建设方面,要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实际,为此,我们应主动加强需求研究,准确把握需求导向,以有助于合理配置终身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适合市州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同时各市州开展终身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各市州要面向居民提供文化修养、道德法制、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突出实用性,实现资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的表面应付,要真正使居民愿学爱学,学有所用。
6.艺术性。终身教育是信息化时代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适合于终身学习的市州网络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建设要以愉悦学习作为追求,建立艺术性网络教育资源,尽可能建设能让学习者沉浸于其中的资源,使学习者能深深陶醉于学习中,从容逡巡于字里行间,不时迸发新的想法。市州在建立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时要追求学习资源的艺术化表现,力求使资源赏心悦目,做到言简意明、重点突出、科学准确、引人入胜、催人奋进、引发思考,可追求故事般的情节、说书人的语言、散文般的优雅、游戏般的趣味,使所建设的资源是较长时间学习也不容易疲惫的绿色资源,最终在市州建设一种能让学习者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的学习资源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2] 陈琳.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11,(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29-03
“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是让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现代化教育技能的训练,掌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熟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对基于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制订了45课时的教学计划,其中理论教学25课时,实验教学20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特别注重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建设。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搜索可以得知截至2011年,共计11所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本科类3所、国家级网络教育类2所、省市级本科类6所。经过多年建设与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
(1)资源共享性不强,大部分没有更新内容。通过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许多课程部分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需账号登录方可使用,大部分课程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就很少对课程网站进行完善和维护,课程内容几乎没有更新,只有一些公告通知或论坛有更新。因此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和健全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完全共享,并能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学科资源及时上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2)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重复性强,适用性不强。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时可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对资源建设作统一的、科学的管理。
(3)资源内容的国际化交流有待强化。现有的课程资源网站均提供参考文献、网站链接、扩展读物等资源内容,这此内容多为国内学术成果,而国外学术知识则仅以网站链接为主,缺乏专项的最新学术会议、成果介绍和交流。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结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助于师生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生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2)系统性原则。为使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整体,在资源建设准备阶段,必须全面考虑资源建设的目的、标准、结构、现实条件等因素,有整体的、系统的资源建设规划与设计。
(3)发展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内容日新月异的课程,因此资源的建设也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资源使用过程不断地补充新内容,与时俱进。
(4)创新性原则。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加工、修改,提炼出更实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规划
依据我校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李方、叶谷平著),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设计了八个理论学习模块、九个实践活动模块,如图1所示。在实际授课时,每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教学设计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性灵活调整实践活动模块的课时安排。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教育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并通过必须的数据元素(LOM核心集)、扩展的数据元素(分类属性),可选的数据元素三个维度对教育资源加以描述和限定,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开发的兼容性和共享性。[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升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提升,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资源、过程资源、环境资源,如图2所示。
(1)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与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资源,此教育资源的含义比《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更广,包括:导学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中所界定的资源)、移动资源。
1)导学资源。指顺利开展网络学习必备的引导资源、学习说明举例等。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此类资源包括视频导学、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程导航、知识地图等。如视频导学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结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对课程有总体认识,对课程要求有基本了解,以达到有效学习课程;知识地图则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包括显性的、可编写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2]
2)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阐述了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工具层次的建设,并界定了九类资源:包括有媒体素材(又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3)移动资源。此类资源的作用是师生使用移动设备可实现4A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从所采用的媒体形式来分,主要包括文本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且格式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并配套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络平台,登录手机平台即可浏览课程,获取资源,参与讨论等。
(2)过程资源。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和成果,这些作品和成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提高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此类资源包括有论文作品、实践成果、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学习论坛等。
(3)环境资源。此类资源是指支撑教与学过程的软件环境。主要体现为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学习工具(如学习计划制定工具、学习笔记工具、学科词典、QQ群组、博客平台、学习论坛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评价阶段、与再创新阶段,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在准备阶段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可通过学前测评或学习风格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或测试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支持,并进行学习内容模块分析,整体规划课程学习内容,再经过对教育资源、过程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分析,从而获得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整体设计。在资源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工具,进行素材收集,开展资源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的资源要进行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检验和评价,评价不达标,则返回再修改,评价达标则正式,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资源的累积和对资源的整合、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五、结束语
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4]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各种学习,从而培养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数字生存”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5.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结语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洪岩,唐卉,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中文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34-02
一、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实施的意义
优质教育资源对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贫困、边远、农村落后地区教学点的儿童并没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其中还特别强调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012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并以县域为单位,依托乡镇中心小学组织教学点开展数字化教学。如何让师生享受配送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有效落实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促进教学点学生全面发展做些探讨。
二、影响教学点数字资源有效应用开展的因素
1.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观念落后
我县现有47个教学点,其中还有12个“一师一校”点。通过对我县教学点调查了解到教学点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少、信息闭塞。教学点教师年龄结构较老化,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多数教师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即使乡镇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也少有,本乡镇内的教师大部分都互相不认识,导致教师成为井底之蛙,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师即使认为教材中的内容是好的,也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体育为主,且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都显得很单调,其它诸如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形同虚设,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让这部分学生错过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必定会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教学点一般都比较僻远,家长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校领导难以深入管理。教师习惯了一只粉笔教授的模式,他们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愿不迫切。导致大部分教学点教师对资源全覆盖项目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有严重抵触情绪,认为设备让他们增添了保管、维护、运用等方面的烦恼。
2.教学工作生活坏境差
教学点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特别到雨季出行非常艰难;生活环境很差,住宿、厨房都十分简陋。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较少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学设备设施、课外图书几乎没有,种种不利因素致使教师鲜有心甘情愿去农村教学点工作的,即使分配去了也很难真正安下心来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点的特殊情况虽被外界所熟知,但具体到教学点所属的当地政府以及学校面临这些问题时,往往有心无力,容易被忽视而且也不能给予他们实际真正需要的帮助。很多教学点原本该享有的教师培训机会、设备的发放、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善等,一般都得不到满足。
三、数字资源有效应用开展的策略
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只有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点才能深入体会和认识到教学点资源全覆盖的作用和意义,才能确实转变教育观、人才观。教师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作为已经习惯“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点教师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出现无疑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将数字教育资源融入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新颖的教学设计以及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设备与与资源的优势,无论是从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来说还是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都将给教学点的老师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提高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必不可少也是当务之急的事。开展专业性培训,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是确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技能、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技能,转变教师理念
对教学点教师的培训要因地制宜,要从最简单的、最基础的开始。首先,乡镇中心小学对教学点的所有教师进行全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开关机、键盘、鼠标练习;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桌面基本操作等;Word的基本操作、文字编辑、文章格式等、Excel的基本操作,编辑工作表;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培训完成后要通过由县命题的统一考试。第二,县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要深入到乡镇对教学点的教师开展多媒体理论和应用方法、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卫星电视原理;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现场演示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培训,并要求四人一组组装卫星接收设备并能接收到卫星信号为止。第三,由乡镇中心信息技术人员和县教育信息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项目学校帮助安装调试设备并开展相关培训,使教学点所有教师都能基本能操作使用设备开展教学。第四,各学校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工作后要以村委会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运用数字资源上好音乐课》、《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运用》、《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语文教与学的应用与建议》等。
策略二:深入校点,精心指导
教学点教师的流动性大,应保证任教期内教师熟悉并能独立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资源接收等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要委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深入到教学点教会教师利用配发的设备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接收以及获取资源的途径,能够进行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学科优秀教师直接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送到教学点,帮助教学点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花时间、精力思考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要素,通过相互之间不断的切磋、交流,提高教学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而不是孤军作战,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教授知识。
教学点教师要学会利用现成资源的同时,根据配发的设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加工形成适合自己教育教学的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送的优质资源,有选择性的在课堂上播放优质资源,让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开阔眼界。
策略三:组织各种有效教学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能力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得益提高的,组织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点的教师最急切需求的。各级学校要组织好本级的教学活动,以村小为单位,要组织好每位教师每学期讲授一节运用教学点资源的公开课、研究课或示范课,每位教师都要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流程;乡镇中心学校要开展好“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的教师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谈谈自己开展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并安排做得好的教师上公开课。时机成熟时县局要组织全县性的公开课大赛,要求教学点的教师要全员参与村级、乡级的层层选拔。通过上述教学活动能够不因教学点自身的局限性而失去应有的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教学点教师全员参与,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问题,长此以往,将会对教学点教师的教育观、信息化素养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得到转变,技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