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75-02
一、引言
Iphone的出现,android的普及,一些网游(唯美的画面以及高难度的动作画面等)游戏的出现、物联网的兴起,都代表着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物联网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引擎。日常生活与计算机愈来愈紧密,在金融、物流、通信、娱乐、监控、科研、视频会议、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计算机应用无处不在,改变了人的生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简化工作流程,节省大量工作时间,计算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完成大量的数据远程传输并能远程索取信息。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应用。
二、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计算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目前,《计算机导论》等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两大突出问题如下。
1.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教课的对象都是大一的新生,都是刚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变,家庭原因,地区差异等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从头到尾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平时只是看着别人敲,自己没有亲身接触过,导致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而有部分学生以前用计算机上过网打过游戏,他们存在的误区是自己已经会使用计算机,懂计算机,至于对计算机基础课并不是特别地在意和感兴趣。
2.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中学有任课老师跟着,督促着学习,和任课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属于灌输式教学。大学强调的却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问题。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整体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教材问题将成为需要重点改进的问题。从调查统计,认为目前的教材水平为满足要求的占6%,不满足要求的占了24%,基本满足占70%。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改进教材的建设及使用。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教学,我们需要时不时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住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教材的更新关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上课课件内容的调整,让学生获得更新的知识,让学生觉得老师们也在和时间赛跑。当然,我们要考虑到教材的使用时间,不可能不定期地去更换教材,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教材的稳定性,可以在一些基础概念上多花功夫和时间,及时灌输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或者是最前沿的技术,在课程当中可以穿插一些当前社会的最新、使用的比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并且在教材编写以及理论课、实验课,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学生的层次问题以及专业的方向,在教学举例的同时可以偏向学生所在班级的方向及层次举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应用。
2.分配课时比例。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分配不是很均匀,存在课时压缩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加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际操作课时的比例。
3.理论与实践结合,分层次教学。为以后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熟练运用学校所学计算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理论课与实验课进度要相统一,避免时间上的脱节,理论课上老师可以边讲述内容边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课上老师可以就上节理论课进行指导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实验的流程一般都遵循不断的调试、修改、再调试的过程。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入学前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采用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能力: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通用素质与能力是指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信息表述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努力开拓,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能灵活自如地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专业研究课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学到大学的转换,大学与中学的区别。教学内容其次,注重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最后,注重学习内容的深入性。优化组织形式,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开展计算机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个计算机应用开发项目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而要靠一个团队,靠组员的分工合作创造性的完成。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团体协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或布置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趣的任务、问题、或习题。用任务、案例、实例及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解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措施。适当加强作业的训练与交流,展示优秀的作用、示范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学生畅谈一些关于计算机当前的发展以及新兴的技术。创建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经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学生一学期的专业课进行实训(考察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以及教材的选取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明显可以看到2010级的学生比2011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了很多,并且在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观念,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更好地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利,刘祖照.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4,(01).
[2]杨露,等.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3]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计算机基础是基础教育领域最年轻的一门课程,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课程,藏区教育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培养实用型、一人多能的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
在现今的藏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其他地区,其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存在着薄弱的问题。各类学校面临着教育的信息化思维浪潮,而计算机基础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换言之,只有先做好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才能做好教育的信息化。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影响,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教学尤其重要。现今的藏区青年信息水平的高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地影响着信息化在藏族的水平和普及程度。由此可见,在全球信息化思潮下,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对藏区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十分重要。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价值倾向,鼓励学生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的实践与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凭借着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自身喜好来批判学生的相应行为动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习惯于运用自己主观的个人情感,或者把自己认定的某些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比如对学生灌输某种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告诉学生“美是什么”、“丑是什么”、“错是什么”、“对又是什么”,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价值与时代意义,但在当今的多元社会,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多元认识和个性发展进行鼓励。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2.现在的学校教学内容偏向于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这种情况也是由于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而形成的。所以,在学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重视全面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改变对单一信息能力的培养,使之向培养信息综合技能能力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能力的开发培养。除此之外,要着重提升综合信息素养,而不是一味提高机械的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在知识的增加中发展能力、提高能力。但在藏区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特别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学对象来看,大多数学校教学方法的中心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主动的学。这样而言,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接受。要做到尊重理解学生的学校学习自主性,减少教师擅自为学生制定方法的做法,提倡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再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4.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来看,许多学校尤其是偏远的藏区学校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没有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不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就不能再实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也就达不到使学生深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1.创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与学习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就是对学校内容的兴趣,这样而来,学生才会自己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而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这是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抽象与乏味,所以要写激发学生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课程内容来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改造。比如运用一些常见的课堂兴趣激励方法,如以物激趣,也就是指教师将实物用在教学之中。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组成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台已经报废的计算机,学生通过对报废机的解剖与组装的过程中,自然加深了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还有如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与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在有关图文混排等相关内容的Word2003讲解完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运用了本节课内容制作的一份十分精美的Word文档,这些文档里面有表格及相关的表格处理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内容来判别此文档中的错误之处。学生的兴趣立即会被这份制作精美的文档所吸引,从而从教科书中找寻答案,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学习效果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二、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表扬奖励法
1 教学模式
1.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问,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更为牢固。
1.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1.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2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一--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67-01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此门课程,其相关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又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实验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同,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实验教材一刀切,所有专业的所有同学统一用一样的实验指导书,没有区分专业和基础不同,实验内容仅仅停留在验证理论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过程缺乏监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对每个实验,基本实验内容分基础实验部分和提高实验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实验指导书上内容)用来巩固教师所讲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所以每名学员必做。提高实验部分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试验之后进一步的实验内容,学习掌握些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每个模块结束后安排一个综合实验,系统的运用这一模块的知识,让学员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模块三的综合实验要求大家制作一段介绍学校或自己大学生活的视频,将学到的知识和日常应用练习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与实验相关的信息资源(如相关教学视频,电子书,参考课件、其它网络学习资源等)供学员在解决问题时查阅,引导学员学会使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还可灵活采用集体讲解与讨论等方法。
3) 加强实施过程监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有的同学不愿意做实验,或者偷偷的玩游戏,对这些同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的更频繁些,严厉制止并警告他们这样做会影响成绩。
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对于实验十要求大家根据前两次收集、处理的素材,制作一个综合展示文字、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这次试验的评价可采用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名学生在自己组内展示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他学生评价打分,平均分做为此名学生组内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完成的质量给出教师评分,学生最后的成绩=学生组内成绩*40%+教师评分*60%。这样的考核制度,给了学生一些动力,去认真对待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小结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证明,基于内容和考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改革,既能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又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BIOS工作原理及存在问题
(一)BIOS工作原理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和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启动计算机,首先执行BIOS程序以对资源进行辨识与测试、配置以及预加载操作系统。计算机对自身进行硬件检查和PnP设备的检测确认,以及读取各个PnP部件所反馈的各部件能够正常运行的配置信息,这一切都须从内置的BIOS芯片获取指令代码。
(二)BIOS存在的问题
BIOS虽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板的潜力,但易遭受CIH等病毒的攻击,同时BIOS内部的一些恶意代码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给BIOS的安全性造成巨大威胁。当恶意代码嵌入BIOS系统时,容易对计算机系统文件进行恶意篡改,给系统带来威胁;一部分病毒会对BIOS内部模块代码删除、改写,从而使整部计算机受到影响。
二、USBKey技术特点及原理
USBKey主要用于网络认证,在计算机安全的实时监控中有重要意义,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内置经过加密而具有极高安全特点的智能卡芯片,用户的私钥及数字证书等数据可以存储于USBKey内部,具备一定的存储空间。私钥的相关运算,如加密与解密,都由USBKey中的一块智能芯片完成,并能保证秘密数据不被外界访问。其功能有:
(1)USBKey内置硬件随机数发生器。
(2)支持SHAl数据散列算法。
(3)ECC、RSA密钥对的外部导入,同时也支持在USBKey内部自动生成ECC(错误检查和纠正)、RSA加密算法密钥对。
(4)支持RSAl024bit、ECCl60bit/192bit非对称密码算法。
(5)支持用户下载专用的分组密码算法,并支持DES(数据加密标准)和TripleDES(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对称密码算法。USBKey不同的访问权限由不同的FSM(状态机)表示,通过控制其内部FSM可对计算机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保护。USBKey存有一般用户个人的信息以及密钥信息,USBKey的文件系统共有三个等级:1.根文件MF(MasterHie);2.目录文件DF(DedicatedFile);3.实际存放数据的基本文件EF(ElementFile),EF中包括密钥文件、公钥文件、私钥文件以及二进制文件等文件种类。密钥文件中存放有数据加密标准及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密钥、用户自定义密钥以及用户PIN码等密钥文件,公钥文件中存放着公钥加密算法(RSA)、错误检查和纠正(ECC)公私钥,私钥有着只能写不能读的特性,以便确保私钥在USBKey中不被外界识别。二进制密钥中存放一般用户的相关数据,用户访问USBKey中相关信息时,首先需要获取文件的访问权限,权限的获得需要USBKey内部FSM做相应的转换,只有当用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PIN)且通过外部身份验证的密钥操作时转换才能完成,若用户多次重复输入错误的PIN码或者外部身份验证不能通过,用户的PIN码以及密钥将被锁定,因而USBKey具备内部数据的保护功能。
三、在实时监控基础上的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法
计算机在完成基础硬件检查测试后进行初始化代码时,就要求用户插入正确的USBKey来进行计算机BOIS层的身份验证可以有效实现在实时监控基础上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用户提前进行身份合法化检测,可以预防BIOS因遭受病毒攻击而受到的安全威胁,BIOS主要包括初始化启动及引导部分代码与基本硬件驱动,己出现的一般病毒主要表现为感染BIOS引导代码,而绝大部分病毒木马感染是由黑客恶意发起攻击造成,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防止在BIOS中出现安全漏洞:
(1)将代码按需求精简优化,减少出现漏洞的几率;
(2).规定在BIOS中对操作系统的制约,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期间,要有效实现基于实时监控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可以发挥USBKey的网络认证优势及其相关密码算法和插拔USBKey,并结合BIOS的工作规律来完成。从USBKey技术的安全优势和BIOS的工作特点入手,用USBKey进行BOIS层用户身份辨识,可以用如下方法完成:电脑系统启动运行,开始USBKey的检查,如果USBKey无法匹配,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当系统正常启动时,安全监视器启动,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要拔出USBKey,这一步是由用户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用户如果USBKey拔出,相应的安全监控程序将立即运行并发出安全警告。用户想重新开始进入计算机系统,需要插入USBKey或输入设定好的密码,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便的方式进入计算机系统。
结语
计算机作为这个时代的科技的产物,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计算机的身影,计算机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水平知不觉中得到迅猛的提高。
2 基本原则
2.1 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有每日注射1次、2次 、3次和多次的不同方法,其中对1型糖尿病、妊A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采用1/d注射方法或2/d注射方法,由于这两种方法对三餐后高血糖多控制不良,并可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而应避免。
2.2 胰岛素治疗的对象应有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必须经常检测血糖的变化以指导剂量的合理调整,尿糖测定不能发现低血糖。
2.3 胰岛素给药次数和制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血糖特点,尽量在患者体内模拟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模式,即考虑到基础胰岛素的需要(抑制空腹状态下肝糖输出,从而抑制空腹高血糖),又要考虑到进食后需要大量的快速起效胰岛素的,最后才是考虑方便患者的工作生活[2]。
2.4胰岛素治疗优良的效果应当是:患者全天血糖(三餐前后,睡前睡后)与HbAlc均达标,没有低血糖。
2.5胰岛素治疗目标应逐步达到,根据血糖测定结果每2~3d调整1次胰岛素剂量,每次曾减1~2u。超长效胰岛素可每3~5d调整1次。
3 给药方式
3.1 基础胰岛素给药方式。
3.1.1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或长效胰岛素 (PZI)1/d,或早餐前注射NPH或PZI,1/d。
3.1.2 早、晚餐前注射NPH或PZI,2/d。
3.1.3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SII)。
3.1.4 超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 。
3.1.5 预混型胰岛素2/d注射,其中的中效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
3.2 餐时胰岛素给药方法。
3.2.1 采用短效胰岛素三餐前给药。
3.2.2 超短效胰岛素三餐时给药。
3.2.3 也可采用人短效+中效胰岛素预混型制剂,2/d注射,其中的短效胰岛素提供了早、晚餐后需要的大量和快速起效的胰岛素,但不提供午餐时的需要。
3.2.4 也可以采用预混型超短效胰岛素制剂(诺和锐30,优必乐25/75),2~3/d注射,其中的超短效胰岛素提供了早晚或三餐餐后需要的快速起效的胰岛素。
最近几年我国对垃圾处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各个城市开始把垃圾处理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目前,各城市餐厨垃圾越来越多,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城市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的估算及处理进行探讨,发表个人浅见。垃圾数量是垃圾处理前必须要准确掌握的数据,由于多年来计量工作的滞后,准确知道垃圾数据的城市较少,如不进行校核,会给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常用的确定餐厨垃圾现状产生时的方法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法、经验数据类推法和类似城市类比法。现将这几种常用的估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经验数据类推法
重庆市是全国较早开始餐厨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置的城市之一,重庆市环卫集团收集整理了一套估算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的经验数据,其主要是依据就餐人数、餐厅座位数或餐饮企业营业面积估算餐饮企业餐厨垃圾产生量。经验数据见下表:
各类餐饮企业垃圾产量指标均值统计结果:
注:均值不包括学校食堂
以上数据是经调查、统计和数据归纳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具有简单易行、真实可信、可做为设计依据的特点,但其缺点是需动用多种资源和人力成本,精确收集就餐人数、营业面积或座位数,才能套算出餐厨垃圾的产量的现状,周期长、人力成本高。
在应用时,要考虑抽取样本的方式,即重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为保证抽选的餐馆机遇相等,建议采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其抽样的操作方法是:从总体N个餐馆中要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连续进行n 次抽选构成一个样本。但每次抽选出一个餐馆就不放回参加下一次的抽选。因此,不重复抽样的样本由n 次连续抽选的结果组成。实质上等于一次同时从总体中抽 n个餐馆组成样本。连续 n次抽选的结果不是互相独立的。第一次抽选的结果影响下次的抽样,每抽选一次总体的餐馆数就少一个。因此,每一个餐馆中选或不中选的机会在每次抽取中是不同的。这样,推算餐厨垃圾的工作量有所控制,从而,推定的餐厨垃圾量大致与实际相当。
二、经验公式估算法
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也可按人均日产生量按经验公式进行估算,其经验计算表达为:
Mc=RSk 式中:
Mc:某城市或区域日均餐厨垃圾产生量 kg/d
R:该城市或区域非农业人口数量 人
S: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基数 kg/人d
K:修正系数 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沿海城市取1.05-1.1
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取1.1-1.15
其他城市取1.0
上述经验公式简便易行、无需过多的做一些摸底和统计工作,基本可作为设计依据,但在西南地区上述估算结果偏小,原因是由于西南地区餐厨垃圾的特点是油水含量重、做为佐料的辣椒、花椒丢弃物多、汤汁类比重大等,因此在西南地区的人均日产生餐厨垃圾量R取值应该调整1.5-1.7 kg/人d左右,修正系数修正为1.0-1.1为宜。
三、类似城市类比法
据重庆、宁波、西宁、苏州等开展城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较早的几个城市介绍,其城市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一般为城市生活垃圾的37-65%左右,但我国大多数城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历史较短,各城市还存在着经发达程度、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管理水平、环保要求等的差异,因此,各城市之间目前现有的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还不能完全互相借鉴、参照使用、类比推论。
四、正确确定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精确确定城市餐厨垃圾日均现状产生量还存在着较大难度,为了方便城市管理者和设计人员工作,本文建议采用经验公式+抽样调查验证的方法来确定。餐饮企业实际日产生餐厨垃圾量抽样调查验证的工作要点如下:1.大型中餐类餐馆(座位数大于等于200座),主要为大规模经营各式中餐的酒楼、宾馆等;样品数量应占20%左右。2.中小型中餐类餐馆,主要为中小规模的餐馆、快餐店等;样品数量应占10%左右。3.火锅(汤锅)类餐馆;样品数量应占30%左右。4.西餐类餐馆;样品数量应占10%左右5.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食堂;样品数量应占40%左右。
结合上述抽样调查、经验公式计算,再合理的确定现状日产餐厨垃圾数量,做为城市管理部门的决策、投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依据,才能真正实现餐厨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的目标,防止餐厨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当前,餐厨垃圾也是困扰各个城市的环保问题,正确估算餐厨垃圾量,积极采用环保方法进行处理,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91-01
水是人类及各种生物的生命之源,随着水环境的逐渐恶化,国家对水环境的监测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是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开始的,如今,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经历了30多年的过程。水环境监测是国家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础。我国水资源缺乏,水污染非常严重,水环境监测提供的水质数据非常重要。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判别断水环境的质量状况。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对水资源实施有效的管控,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需要及时掌握水环境的现状。水质监测是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及污染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污物产生的原因及污染途径,为防治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水环境控制目标的确定及水环境质量状况改善的效果要依靠水质监测。
1 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水质动态信息是政府控制水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水质是水中含有各种杂质的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主要有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等特性指标。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实验室水质分析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是获得正确数据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使水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及预测污染物的发展趋势。从水质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从水环境评价的方面考虑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得出水质监测开始到结束的数据公布及解释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并对工作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则、实验室测定分析的基本要求、数据处理和保存的控制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
水环境监测但是有时过于简单,只是对照标准,对单个数据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超标。本文采用计算机来处理水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直观的反映当前水质的各种综合指标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察觉水环境的发展趋势。
现在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在水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使监测数据受到影响;在代表性的监测数据控制方面不完善;缺乏必备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对水环境监测方面的计算机分析软件还十分缺乏,主要还是靠人工操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汇总、分析及上报过程,还是要不断地重复简单枯燥的工作,整个汇总过程单调而繁琐。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整个水环境监测过程加以处理。
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学软件Matlab对石河监测数据编程及处理,用以消除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误差,然后再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绘图,形成水环境长期的综合指标的曲线图,如图1、图2所示。然后对水环境质量动态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可实现敏捷、准确的水环境预警。
通过对图1分析得知,该水样的水质中总氮指标在第10天监测时有超标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图2中综合指标相对比较稳定。
2 结语
本文研究了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方法,通过该方法能直接、有效的发现水质中重要综合指标的发展趋势,并应用到石河的水环境监测上,实践证明该方法是直观的、合理的。
参考文献
[1]王卫明,唐龙彪.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2]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李贵宝,周怀东,郭翔云,陈海英.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05.03.
引言
计算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伴随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各中小学开展了计算机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计算机课程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所以对其基本操控能力有较为实际的体现。初中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到有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用途及基本操作,清晰计算机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方法就必不可少。
1.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特点
由于部分初中生接触计算机较早,可能对电脑有一定了解和应用,在计算机课堂上对计算机的部分软件的操作可能更加熟练。因此,对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如何做到同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此外,计算机课程对实践操作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与学的需要,教师应该将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练习,对于无基础的学生应予以帮助讲解。
2.兴趣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关键,计算机对于众多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计算机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方法因人而异。例如:教师在课堂当中适当设置悬念,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主实践,这样摸索的结果学生更容易记清记牢,或者再进行适当讲解,尽量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同一效果,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程序的多样性,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教学联系实际,适当鼓励,增强学习效果
计算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熟练运用,所以计算机课堂教学应当有效联系实际,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计算机表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实际用途。例如,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当讲解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Excel时,就可以对其中的公式的简称运用、表格的描绘、数据图的制作进行简述,然后由学生自主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之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讲述其制作细节,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点拨。在此,教师应当注意初中生喜欢被表扬与相互攀比的心态。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高于别人,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其他学生则会不认输,从而形成在学习中相互攀比的现象,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则将很好地激励他们树立信心,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加深对此门课程的好感。所以在作品展示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夸奖的语言,可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你的表格排版次序分明,让大家一目了然”、“你设计得挺好”、“你的散点图很漂亮”,等等。当他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认可,对计算机学习必定兴致盎然。同时,在学习同系列产品Word等软件时,也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4.计算机课堂互动教学
4.1课堂互动实践
初中计算机课程除了软件学习外,对于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系统的学习也占较大比例。例如在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的讲解中,如果教师只使用口头阐述与解说,就很容易导致课堂中学生的主人公位置与其颠倒,而且学生容易犯困,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率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视频当中了解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创造及后期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而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系统时,教师可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实践观察。例如教师在拆解计算机主机箱时,每拆解一部分便需讲述它们各自的位置及其在电脑中的重要功能,并且可以拓展性地讲解一些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更换及其他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存储器知识时,存储器的容量就是一个支线知识点,学生可能对其并没有了解,教师应当顺其自然地讲解容量单位及换算比率。
4.2课后讨论
计算机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因而计算机课堂教学当中的互动环节必不可少。除了上述的交流外,课后探讨的环节也极其重要。在这个环节当中,可由教师提问,查看学生对此节课的掌握程度,也可由学生提问,教师解惑,甚至可由学生提问,先由学生解答,如果学生无法解答或皆不明所以,则由教师解惑。这样既可以整合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结语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及实践,应力求体现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人公,给予其自主探索的时间,营造宽松和谐、欢快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计算课程的学习当中变得更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且可以适当运用口头或实物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005-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大数据时代在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计算机传播信息速度快,携带的信息量大,人们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信息安全也遭到了极大威胁。因此,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大数据”时代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主要指在相关关系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处理模式来为企业经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价值密度较低、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元化的特征。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统一采集、传送、处理、管理信息数据,是一项结合了计算机、网络、传感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渗透进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教育领域中,学校中的多媒体设备、网上选课系统等,都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具w运用。
信息数据流入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后,首先计算机要收集并储存信息数据,然后建立信息安全系统,开发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保护信息数据,最后再根据用户指令将加工、处理好的信息数据传送给用户。信息从收集、储存再到传送,就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足之处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有着传播速度快、数据量大、信息多样化的特点,这给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传播速度太快,信息量又大,计算机无法及时处理,导致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私人信息,诈骗钱财,还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互联网体验。“大数据”时代巨大的信息量降低了信息的搜索效率和信息真实性,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还有盗版软件、病毒、钓鱼网站等,都时刻蚕食着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威胁着用户的信息安全。
3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除了加快信息的采集、加工效率,提高信息储存稳定性和安全性外,还要突破传统限制,发展云计算网络,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大数据”网络系统,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
1)“大数据”时代新的技术要求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多样化要求必须要不断改进原有的信息收集、传输等系统,发展新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库,收集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特长等信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还有各种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格式多、信息量大,都需要更专业的处理工具。
2)“大数据”时代新的安全要求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很多学生喜欢网络社交、网上购物等,这些网站和软件都需要获取人们的银行卡、身份证等私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窃取,就会严重威胁到学生们的财产安全。所以,“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要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加大信息数据检测力度,特别是重点信息的检测,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的数据信息安全。
3)加强信息的筛选、过滤,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现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成为人们工作、学习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加强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提高信息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也能够有效避免人们被不实信息误导。
4)发展云计算网络
计算机硬件的局限性制约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限制。云计算网络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用开放式的传输结构,构建出健全的大数据信息网络,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但云计算网络只靠一家公司研究、开发是不够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共同研究,才能构建出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4 总结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难,人们被“大数据”时代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淹没,信息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必须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加快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效率、提高信息储存稳定性和安全性,突破计算机的硬件限制,改变传统观念,发展云计算网络,构建大数据信息网络系统,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骞,曾川,张金榜.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