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外贸易的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1 17:12: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外贸易的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外贸易的方式

篇(1)

(1) 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比较落后

据WTO统计,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762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的7.3%;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10.2亿美元,仅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4%。同年,我国货物贸易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服务贸易排序第八;另一方面,我国服务贸易总是逆差,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达97亿美元,尽管2007年逆差额减少,仍为40.1亿美元。

(2) 出口产品结构仍不合理

目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提高,突出表现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我们也要看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还远未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领域,我们仍然属于净进口国,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仍然呈现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费品换取资本品的格局。

(3) 从贸易主体结构来看,外贸受制于外部因素

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只体现在最终产品上,主要是生产环节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技术水平、研发能力、核心技术、产品品牌、营销网络还受制于外来的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主导机电产品的出口格局。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全部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3.7%。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额723.1亿美元,外商占57.6%;加工贸易出口2398.9亿美元,外资企业占86.6%,主导了加工贸易中的机电产品出口。

2.对外贸易结构现状的原因分析

(1) 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没有适时调整,在亚洲“四小龙”成功运用“出口导向”政策实现经济的巨大飞跃后,我国也采用这种外贸政策。不可否认,当时出口导向型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出口额的大幅增长,这个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以量取胜,相互降价”是扩大出口的主要手段,出口秩序混乱等种种弊病暴露出来就不足为奇了。

(2)“比较优势说”没有动态运用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尽管目前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我国只是承担了组装、装配的角色,这部分附加值低,其实质仍然是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较低的污染排放成本等因素推动出口的增长。

(3) 没有及时调整引进外资政策,目前,外资已逐渐从合作、合资转化为独资、控股等方式,2007年,外商独资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例为67.33%,大大超过中外合资的22.90%,况且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只是将生产环节放在中国。在这种形势下,技术的溢出效应就要减弱,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显著提高,“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不能实现。

3.从对外贸易结构与增长方式角度提出贸易发展的对策

(1) 转变发展观念,加快结构调整转型步伐

以“共赢”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外贸经营环境。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需从单一考虑本国利益转变为树立一种“共赢”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通过技术引进可缩短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通过进口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出口结构调整;通过进口可为出口打开更广阔的通道,创造更好的出口环境。在重视出口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进口,优化进口结构,以实现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贸易额不能再成为发展的唯一目标取向,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提高出口效益,应成为发展中更关注的方面。

(2) 向知识密集与研发领域进行政策倾斜,集聚并提升知识产权优势,发展知识产权战略

比较优势的局限就是“比较优势陷阱”和二元经济结构下的“贫困化增长”;竞争优势涵盖着国家、产业从高到低的多层次内容,要求极高,我们一时很难满足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全部要素(四种新要素和两种辅助要素)的要求,而只是产权优势则可以以相对较小的局部性投入,获得局部的、赶超型的、战略性的优势。

(3) 优化贸易结构,完善贸易方式

首先,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就是要鼓励那些附加值比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多出口,限制出口大量耗费能源、资源的商品。逐渐转变竞争手段,从“以价格取胜”转变到“以质量取胜”;要提高银行、金融、保险、电信、运输等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其“走出去”。其次,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结构。2007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达53%,其在推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外贸的健康发展。现阶段“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便是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指南针”,外贸的转型任重道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肩负起使命,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使出口主体——企业从集体非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一、制度安排制约外贸增长方式

一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形成不仅由该国的要素结构、科技及生产力发展水平、贸易政策导向等因素所决定,而且也受制度安排的制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诺斯、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西方兴起,他们通过把制度因素作为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考察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基于科斯所确立的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以及诺斯强调制度因素变化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本文将制度分析法引入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研究中。

(一)制约外贸增长方式的制度层面

诺斯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正式约束制度、非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特征的制度。基于诺斯对于制度的理解,即制度安排是制度的具体化,可以把影响贸易的制度因素分为三类:正式约束制度,包括产权保护制度、法律规范程度等;经济制度,包括贸易制度、货币制度、外资政策、金融政策等;企业运行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研发机制、政府干预程度和工资政策等。另外,鉴于企业是国际贸易活动及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将制约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制度因素分为两个层面,即内生动力制度层面和外部督导制度层面。

1、内生动力制度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把国家作为贸易主体,忽视了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这对于一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研究是偏颇的,企业才是参与国际贸易并形成竞争优势的主体。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是外贸企业的行为,是投资者对经济利益的具体追求,涉及到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可以说,影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内生动力机制即是企业内生制度。内生动力机制反映了企业潜在的能量与现实行为之间的转换过程和转换效应,机制越完善,企业成功和发展的希望就越大。

企业内生动力制度涉及到政府干预程度、市场透明度、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研发投入机制和企业工资政策等。政府干预,一国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会无形中加大企业的运行费用和交易商之间的交易费用。因此,政府干预越小,贸易额越大。另外,政府干预会扭曲企业内生动力机制,对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会有负面的影响。对于市场透明度来说,如果一国市场透明度越低,获取其市场信息所支付的交易费用越大,促成交易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至于工资政策,如果一国的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则企业的交易费用就小,促成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外部督导制度

外部督导制度主要涉及到正式约束制度和经济制度。

正式约束制度主要是指产权保护制度和法律规范程度。权责明确、清晰的产权保护制度和公允、规范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国际投资及国际贸易的基本要求。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它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能帮助降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从而达到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对于国际贸易来说,一国对财产保护的程度越高,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对贸易的健康发展就越有促进作用。同样,一国法律体系越完善,则越有利于交易和贸易的实现。建立健全约束制度体系,是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及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制度保障。

经济制度包括货币制度、贸易制度、外资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等。经济制度的功能在于约束人的选择、引导人的预期来减少经济运行中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其中,货币制度对外贸影响的主要变量是汇率,货币制度通过对外贸易传导的机制也称为汇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于对外贸易的影响虽然是深刻的,但是对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推动性却是间接的,作用有限。贸易制度是指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其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一国政府在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的方向,数量,规模,结构和效益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干预和调节行为。外资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是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短缺,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推动本土企业提高竞争力等。

(二)制度制约外贸增长方式的一般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劳动力、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技术可以转移,资本可以转移,劳动力也可以转移,但制度因素却无法转移。制度安排作为重要的制约内因,与其他因素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制度安排是通过作用于其他内因,从而对一国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产生作用的。

1、制度启动对外贸易

篇(3)

一、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将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主要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依靠大量使用低价劳动力和资源,特征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缺乏自主品牌、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加工度、附加值,国际竞争力都较弱,环境污染问题、贸易摩擦问题不断,经济效益低下,是一种典型的规模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特征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效率高,质量效益非规模扩张;国际竞争力强,通过产品的高质量获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环境污染程度低,能源消耗少;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不是简单的追求外贸规模,而是以获取最大经济福利为标准。

二、长株潭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呈品字形分布,总面积为9.68万平方千米,占湖南省的13.3%,人口占18.9%,长株潭经济总量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目前仍然依靠劳动力、资源等成本优势取得外贸业绩。我省外贸进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我省外贸进口从下降趋势转变成了增长趋势,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三项指标都创了历史新高,有了新的突破。对新兴市场进出口总体优于传统市场。进出口商品多元化趋势明显。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对全省外贸贡献加大。企业主体进一步增强,资源和原材料类企业下降明显。

(一)长株潭出口贸易的粗放型增长

长株潭进口产品主要有铁矿和机电产品,而出口产品主要有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重金属原材料等。其中出口产品主要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高耗费、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出来的。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按照比较优势来定位,长株潭城市群的大多数产业仍属于中低端水平,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多数,企业竞相压价,导致企业出口效益不高。总的来说,长株潭出口贸易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出口商品档次不高。

(二)长株潭出口产品质量不高

长株潭外贸产品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方面,长株潭出口商品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方面,进口商品比较单一。(2)出口市场结构不优。对外出口对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仍然比较高。(3)龙头企业规模不大。(4)贸易方式比较单一。五、外贸环境有待改善。

(三)长株潭企业不重视开拓名牌产品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转为了以质量竞争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品牌作为高质量的象征,越来越成为各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长株潭自主品牌出口很少,能称得上名牌产品的更少,少数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塑造品牌上,而是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长株潭企业应重视开拓名牌产品。

三、长株潭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分析

面对各种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有必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开放型的经济水平,这对加快转变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方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开拓多元化目标市场

首先,开拓多元化的目标市场以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这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次,利用高新技术来改进传统出口产业,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利用科技兴贸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二)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扩大加工贸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本质上是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转向高附加值状态、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状态转变的过程。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比重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长株潭应该抓住这种机会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外贸竞争不再仅仅是是粗放型增长模式下的资源和低价劳动力取胜战略,更多的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提高长株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从企业方面来讲,企业的发展在于自主创新,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要建立激励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从政府的角度看,企业要想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必须做到服务体系的完善,创新环境的优化,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等。

(四)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努力提高服务贸易比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开放度的提高,长株潭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服务贸易出口呈现迅速增长之势,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由于服务贸易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并且所需资源较少,风险小,对环境破坏少,其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产品竞争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服务业也成为长株潭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

(五)大力发展绿色贸易

绿色贸易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方式旨在于以一种健康的贸易方式来发展对外贸易,在不损害人类生存环境、不污染生态环境,不损害人类健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长株潭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矛盾,它能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价格形成机制中去,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绿色贸易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走绿色贸易之路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

[1]Dong He,Wenlang Zhang.How dependent is the Chinese economy on exports and in what sense has its growth been exported[J].Elsevier Journal,2009(1):87-104.

[2]Abdul Jalil,Mete Feridun.The impact of growth,energ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J].Elsevier Journal,2010(2):284-291.

[3]刘晓玲.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探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12.

篇(4)

一、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的防范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外贸出口企业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之后,受客户履约信用差、资金短缺、清算、破产等因素的影响,而为出口企业带来无法收回和拖欠应收账款的风险。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外贸企业纷纷采用商业信用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受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的负面影响,外需持续面临着萎缩的现状,使得我国外贸订单量急剧减少,加之部分发达国家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导致国际信用环境恶化。

在这种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极易因大量坏账的产生而使企业蒙受无法弥补的亏损,所以,外贸企业必须加强信用风险防范。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组织,使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到信用赊销管理中,强化内部控制在交易审批、资金管理、客户资信管理等环节的作用;其次,企业应当实施信用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监控客户信用情况变化、审核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评级、监控应收账款、催收逾期账款等工作,以避免信用风险对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对外贸易外汇风险的防范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而对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价值带来的上涨或减少的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已步入市场化阶段,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利率调整、外汇储备、投机活动以及财政赤字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在此新形势下,不同行业、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如,部分以进口设备、原料支出为主的外贸行业和企业(航空业、造纸业等),会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受益,而部分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行业和企业(纺织业等)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不同的外贸主体而言,其受外汇汇率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外资企业近年来将美国、欧盟、香港作为三大外贸出口市场,所以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美元、欧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显著。而我国内资企业则受日元、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其原因在于日本是我国内资企业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我国贸易关系甚密的亚洲国家的货币与美元和日元保持着较强的连动性。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必须重视外汇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外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外贸企业应当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控体系,配备专人负责监测汇率的变动情况,尤其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汇率发展趋势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其次,选择合理的合同计价货币。外贸企业应对商品、劳务出口以及资产业务的计价,使用汇率呈上涨趋势的货币,而对进口商品以及负债业务的计价,使用汇率呈下跌趋势的货币,从而使合同价值趋于稳定,规避汇率风险;再次,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增加汇率风险分摊条款和合同保值条款。例如,在大额贸易订单中,与贸易对方协定,当人民币汇率波动时对出口价格作出适当调整。在合同上约定,对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或受益应由贸易双方共同承担。

三、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

结算风险是指债权方在办理支付结算的过程中,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资产损失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纷纷采取了优惠的付款方式以稳固买方市场,从而使得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如赊销、付款交单等)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结算方式的风险也随之增强。例如,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盲目使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当贸易对方销售良好时,会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但是当贸易对方销售状况恶劣时,便会导致外贸企业的大量应收账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在对外贸易结算中,我国外贸企业因单证错误、单证不符、单证与合同矛盾、单证短缺等问题而导致退货、拒付货款等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2011年,我国因单证标准化壁垒而造成的对外贸易损失达上千亿美元。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外贸企业应当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以确保及时、安全收汇。首先,制定灵活的预付货款和赊销制度。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外汇汇率变化情况的预测,来决定办理结汇的时间。当人民币汇率呈现升值趋势时,进口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使用预付货款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使用赊销结算方式,当人民币汇率呈现贬值趋势时,进口企业应当多使用预付货款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应当多使用赊销结算方式;其次,增强跟单信用证运用的灵活性。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应当根据汇率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结算方式,如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期时,出口企业应使用延期、远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进口企业应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方式。当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期时,出口企业应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进口企业应使用延期、远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

参考文献:

[1]蔡雪丽.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0(18).

篇(5)

最近,我国积极参加中外贸易的活动,并且加入国际贸易世界的次数与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大,这对我国外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份特别大的挑战。而在这些不良影响中,外汇风险就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所以,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更健康更稳步发展,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当中所存在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一、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的分析

外汇风险的现状分析。即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在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很大的差异,人民币又无法自由的进行兑换。从而导致我国外汇风险。

二、国贸中对外汇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兑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不同的结算方式也导致了各国之间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自己利益的产生,开始采取外汇结算、本币记账的方式。而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本币进行交易和记账的方式,我们企业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虽然在现实中,这有点不可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规避风险。

(二)我国不强大的企业应变能力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众所周知,强大的企业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和各国跨国公司相对抗的重要力量,是能够与外国交流贸易的主要力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好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的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所以这些企业难以在困境中生存,难以用健全的方案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国有企业,从而导致了外汇风险的加剧。

(三)结算方式多样性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结算方式的不同是由各国不同的经济状况造成的,而如今产生的结算方式有: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银行汇票、信用证等。进而使得汇率的变动也在所难免,因此对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我国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外汇市场这个国家的贸易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外汇市场相当不成熟,特别是有些方面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在有些方面也是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在外汇市场非常腐败,在我国的外汇体制中仅仅是一个兑换货币的场所。除此之外,由于外汇市场也相当的落后,使得有些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也收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规避风险。

(五)汇率波动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汇率的波动越来越频繁,从而也进一步加剧着外汇风险。我们又可以猜想,如果外汇的汇率一成不变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成功的规避风险。可是这显然是现实的经济格局所做不到的。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企业要从自己的公司做起,制定好应该有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的来保证其发展。要想有一个好的制度,首先,企业应该认真的分析自己能够造成的风险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努力找出自己企业外汇所存在的风险,从实际的问题出发,寻找属于自己企业适合的道路。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我们需要借鉴前人或失败或成功的实例,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来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完美的风险管理制度。

(二)有效结合市场情况来规避外汇风险

我们知道,对外市场也是能否规避外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价格的合理安排,我们或许可以通过适当的产品价格调整来进一步降低汇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制定价格这个款项来设置最基本的价格。以此来共同承担一定得风险,从而能够确保交易的完全和规避风险的成功率。

(三)外企需要树立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

我们知道,梳理外汇防范意识是一个企业能够成功规避外汇风险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来让企业养成树立防范意识的好习惯。首先,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我们知道道德的约束不如制度的约束,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够更好的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提高其规避风险的防范意识;第二,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够树立强大的风险防范意识;可见,作为一个效率高、成功的企业,还需要锻炼其各个部门(尤其是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以及团结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有效而行的应急策略,以此来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使企业能够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功的渡过难关。

篇(6)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最近几年,我国企业相继走出国门,且逐步成为了国际市场中极为重要的成员,此给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多种形式的外汇风险对我国贸易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鉴于此,只有强化外汇风险的防范、提高我国企业综合实力,才能确保我国企业稳定的进行发展。

一、外汇风险及其影响作用

1. 外汇风险的分析

一般外汇风险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外汇的汇率产生属于不确定的趋势变动,由此使参与企业会受到较多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外汇贸易活动的分析发现,外汇风险形成的负作用影响力最大,其不但会使经济发展形式变得混乱,同时还会干扰经济活动的发展机遇与建设,从当前形式来看,我国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人们币的兑换还未实现自由化,所以影响了人民币的汇率。

2. 汇率的变动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影响

国内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处理中在所难免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外汇工作,当外币产生波动时就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营方面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

(1)因为国内开展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程序都较为繁琐,加之长时间的大范围的工作开展,使得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汇率。当实际汇率与合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会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当汇率波动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数量,在企业实际业务数量不断降低的同时将会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使得企业效益出现下降。

(3)由于国内企业在账面资产内容方面通常会采用两类记录形式:即本币和外币。当企业制作财务报表时,会对其它币种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币形式的清晰化,此将不可避免的使企业账面资金减少,而资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严重时会出现负债问题。

二、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寻求外贸风险形成的原因

1.汇率的多变性特点

外汇汇率是企业参与对外贸易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参考性指标之一,其能够客观的反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行情,由于外汇汇率具有多变性特点,所以当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时,汇率的变化必然对货币兑换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所能够获得的实际收益将会产生极大变化,最终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具有极强的汇率风险。

2.货币兑换带来的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易不断增多,但受到货币种类和会计制度等方面差异的影响,要完成交易就必须使用外汇方式进行结算,而记账却要用本币形式,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需要货币兑换,那么也就不存在货币风险,但实际上,货币兑换是企业交易成功的主要环节。所以货币兑换能够提高外汇风险。

3.多元化结算方式中隐藏的风险

现阶段,国际贸易经济已出现了空前繁荣,从经营方式来看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元化态势,从而使得结算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如赊销和汇兑等交易形式中,因交易的最终结算时间过长,而外汇汇率在这段时间中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加之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国际贸易经验,在结算方面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极易发生汇率风险。

4.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

现阶段的中国外汇市场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外汇市场条件,严格的说只能算是外汇与本币的转换市场,其中缺乏非常完善的市场机制,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较难提供可靠性支持。

三、具体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1.选择较为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

若在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和计价,那么就不会出现外汇风险。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能够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并不多,所以大多数都不会将人民币作为结算和计价货币。鉴于此,汇率较为稳定的货币就成了结算货币的首选方向,所选择的结算货币最好属于通用性和国际性的货币,这种货币不但要汇率变化幅度较小,而且兑换时的自由性和便利性较强,如欧元和美元等。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民币虽现阶段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是可以作为结算货币,因此这些企业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计价,那么就会极大的避免外汇风险,若使用美元等通用货性币进行结算和计价,则风险也会有效降低。

2.选择科学的融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较多,进出口企业通过融资的方式虽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然而这里也是产生外汇风险的重要环节。作为出口企业,可利用融资款项提前定义收回实际款项。采用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及时收回货款,同时还可以巧妙规避各项外汇风险。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来说,通常采用信用低压的方式进行融资,若外贸企业需要延长融资方式时,可申请保理业务等进行资金的缓解。另外,若需要延长付款业务时,出口企业还可以用汇票向银行兑现。利用这一方式,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资金风险和外汇风险。

3.在进出口贸易中巧妙的选用硬币和软币

外贸企业在签订国际贸易订单的过程中,订单费用的支付方式应遵循出软和进硬的原则。其原因在于:硬币的价值和汇率都很稳定,而软币的价值波动性较大。因此在签订国际出口贸易合同时,应尽可能的选择硬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而进行国际出口贸易时,则尽量选用软币进行计价和结算,采用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此外,在国际中向外借款的时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在向外支付利息或费用时,尽可能使用软币进行支付,但是在向外收取利息时,则尽可能争取使用硬币,从而避免承担不必要的外汇风险。

4.确保结算方式的合理性

国际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改变结算时间降低外汇所产生的风险。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在自身所签订的合同生效之后,其必须对预计收取或者支付的货币汇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按照汇率变化的发展趋势,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完成费用收支,从而降低外汇所带来的风险。

譬如,在出口业务中,倘若计价货币在近期呈现上涨,那么应当在合同规定时间之内,尽可能拖延货币交付的时间。反之,倘若交付货币的实际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则应当适当提前货币交付时间。对于国际进口贸易企业来说,则应当按照上述方式的反向进行操作。此外,外贸企业在进出口收汇过程中,通常应当采取更加安全及时的收回款方式。在此过程中通常会采用L/C收汇原则,否则的话则应当按照D/P或者D/A原则完成收汇工作。

四、结束语

通观全局,受到全球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影响,国内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提升,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则展现出加速提升的趋势。通过对当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频繁交易过程中,应当针对外汇风险产生可能性形成相应措施,从而提升企业处理外汇问题的基本能力,该种处理方式能够极大地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实现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和外汇使用水准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一、欠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对东部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甚微。贵州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区域,一方面,它具有较先进的电子、航空、煤化工冶金等产业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另一方面,它的GDP占全国的比重极其小。2009年贵州省GDP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16%,造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开放的滞后。鉴于此,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贵州为代表,分析欠发达地区对外开放滞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对外贸易现状

贵州的进出口总额在1990年之前一直处于10亿元以下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其他省份,直到1990年才突破了11亿元。上世纪90年代,贵州对外贸易总额稳步增长,但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依然很小。“十五”期间贵州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对外贸易的措施,使得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2004年突破了百亿,“十五”末期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10.52%。在“十一五”期间的2008年对外贸易总额达234.08亿元,创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44%(图1)。

图11980-2009年贵州省对外贸易和GDP关系(单位:亿元)

对外贸易贡献率是判断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贡献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贵州对外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左右波动,贡献较小,甚至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负贡献。这反映了出口结构较落后的贵州,在正常情况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在国际市场不景气时负面作用较大(参见图2)。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是用来判断对外开放程度的另一重要指标。如图2所示,贵州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徘徊在6%左右,从来没有突破10%。贵州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不仅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与我国外贸依存度相比差距则更大。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保持两位数,2007年达到最高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有下降的趋势,2009年为44.96%。

图2贵州与全国贸易依存度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单位:%)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以贵州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和GDP增长基本同步。当GDP增长时,对外贸易同步增长,但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出不同步的状况,对经济发展(工业增长)贡献度最大的电力、有色冶金、饮料、烟草和黑色冶金五大优势行业外向度低,显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自我循环,反映了欠发达地区GDP的内向型特征,缺乏竞争力,显然,欠发达地区对外开放滞后是其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欠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对GDP的影响,这里采用贵州3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Eviews软件,将进口、出口、进出口及GDP等作为变量,并对这些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GDP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进出口贸易都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参见表1)。

表1贵州省进出口贸易与GDP的相关性

GDP

EX

IM

TOTAL_TRADE

GDP

1

0.954

0.949

0.957

EX

0.954

1

0.980

0.997

IM

0.949

0.980

1

0.993

TOTAL_TRADE

0.957

篇(8)

山东和广东都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大省,两者的贸易增长绝对额、相对额均在全国各省市前列,对全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与广东作为沿海省份,依托优越的区位与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省均打造了各具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一、山东和广东两省对外贸易现状

山东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从2010年至2005年,山东省进出口总值增长了150%。2012年,山东省进出口总值为2455.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六。

广东省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自1985年至2012年连续27年蝉联全国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

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内部驱动”加“外部力量”,即内源与外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以一般贸易方式占主体,对外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并重,较偏重于沿海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农产品等初级产品比例较高、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相对较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外部力量”型,即外源力量主导的结果,以加工贸易为主体,对外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对外贸易规模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相对较高,对外贸易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而珠三角中又以深圳等个别城市最为突出;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存在过于依赖外商投资企业、过于依赖加工贸易、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甚至两极分化的问题。

二、山东和广东两省对外贸易情况对比分析

两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对经济发展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对外贸具有十分强烈的依赖性。但由于二者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政策倾斜等多方面不同,两省在对外开放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本文结合两者的客观条件,从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主体、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区域5个方面,对山东和广东两省的对外贸易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推进两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两省经济稳步可持续增长提出建议。

(一)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尽管近十年来山东省对外贸易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是与广东省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相对值上,二者相差悬殊。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等低科学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占相当一部分;机电产品顺差一直较大,高新技术产品顺差极其微小、几近于无,农产品近年来出现逆差,且逆差有扩大趋势。广东省的对外贸易起点远远高于山东省;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上,二者差距明显。

(二)对外贸易主体。

山东省对外贸易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为主,外商投资企业约占50%,私营企业约占30%。

广东省区位优越,沿海、毗邻港澳,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再加上较早获得国家政策的倾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对外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最主要主体,自2002年以来常年在60%以上。

(三)对外贸易方式。

山东省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齐头并进,一般贸易较为领先。山东省以一般贸易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同时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也比较高。广东省与山东省不同,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对外贸易方式。

广东省依托沿海、劳动力密集而廉价的优势,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要出口对象、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的贸易特征。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广东省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最大。

在两省的对外贸易方式上,两省有如下异同:

1.加工贸易均在两省的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占比均大于40%,成为主要部分。

2.两省对外贸易方式的主要区别为山东省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齐头并进,而广东省以加工贸易为主。

3.从趋势上看,山东省主要贸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而广东省主要的贸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步缩减。

(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山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为4大主要类别。其中,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占相当一部分;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相对较低。

广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例非常低,而工业制成品占绝大部分。在工业制成品中,深加工及精加工产品、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展绝大部分,且比例逐年增加。

在两省的对外商品结构方面,两省有如下异同:

1.山东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为4大主要类别;广东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2大支柱。

2.山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与广东省相比较低。山东省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占相当一部分,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相对较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占比高、机电产品占比高,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展绝大部分。

3.从趋势上看,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均在稳步增加,代表着该省企业企业科学技术水平、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明显提升;山东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自2000至2010年有了明显增长,自2011年以来反而有微弱的降低。

(五)对外贸易区域。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个沿海城市2010年、2011年、2012年出口额均占全省的65%左右。特别是青岛市,在出口贸易中发挥了龙头作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个沿海城市2010年、2011年、2012年出口额均占全省的68%左右。日照市在进口方面较为突出,远胜过威海。日照与威海在进出口方面各有所长,日照出口份额较小,而进口份额较大;威海出口份额较大,而进口份额较小。

总之,山东省的对外贸易区域主要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主,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出口可占全省60%以上;4个城市在地域上并不集中,而是以海岸线为纽带连接。

广东省对外贸易区域从地理上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珠三角地区,主要由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惠州、江门、东莞8个城市组成;第二部分为东翼,有潮州、汕头、汕尾、揭阳4个城市组成,也称为“潮汕”,富有历史人文风情;第三部分是西翼,由阳江、茂名、湛江3个城市组成;其余部分为山区,由其他城市组成。

总的来讲,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山东更大,外贸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更高,呈现两极分化。

三、山东和广东两省优化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在现有的外贸发展水平和模式下,充分发掘现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以及认识不足之处,相互借鉴和学习;

第二,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升级,把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地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基本结合起来;

第三,提高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乃静.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张燕生.环渤海地区的对外经贸区域战略[J].中国经贸, 2006,(08)

[3]王春燕.山东半岛对外贸易状况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3).

[4]周田君.日韩产业转移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J].东北亚论坛(社会科学版),2005(16).

[5]潘文达.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学习与探索,2005,(3).

[6]刘可.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7]姜建华.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促进山东对外贸易发展[J].山东经济,2005,(9).

篇(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此,商务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本文结合该指导意见和辽宁省“十二五”规划要求,研究提出了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一、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战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纲领。发展对外贸易可使一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社会财富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只追求贸易数量增长,而忽略质量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

技术和创新决定了生产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决定了外贸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动力。因此,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通过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3、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为导向

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关系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具体包括优化商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外贸方式结构、优化主体结构等。

4、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外贸发展方式涵盖了外贸的量性增长、质量提高、结构组成、利益得失以及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等内容。因而,保证对外贸易的适度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而且,辽宁省对外贸易占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保证辽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5、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所追求的应该是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要建立在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价值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辽宁对外贸易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由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外贸发展方式,由高投入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效率提高为主的外贸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快于投入物增长速度,增长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协调来实现良性循环。

二、辽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路径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对外贸易发展的观念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树立并真正实施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保障。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应该是合理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的对外贸易是指我们要了解对外贸易的真实面目,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互通有无,通过国际分工提高国内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国民福利和国家利益、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健康的发展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对外贸易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对外发展的扩大与国民福利的增进要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的关系。

2、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其中出口15.2亿美元,进口0.7亿美元。2011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959.6亿美元,其中出口510.40亿美元,进口449.2亿美元,全省对外贸易在全国排名居第8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省。但辽宁对外贸易规模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辽宁省外贸依存度为28.3%,全国外贸依存度为49.90%,其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1个百分点以上,只相当于全国总体水平的56.4%。

1978—2010 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速约13.9%,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近40 倍,其年均出口增速约为13.2%。1978—2010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2%。辽宁省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速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量和质的统一,对外贸易量的增长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辽宁省十二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出口年均增长15%。2012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2530亿美元,年均增长27.4%。其中,出口超过1350亿美元,年均增长27.6%。全省外贸依存度由2011年的28.3%提高到52.2%以上,进入全国出口前6强省份。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但“要建设对外贸易大省,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必须努力完成这一目标任务。

3、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近几年来,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仍处于低端化水平,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在辽宁省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从单纯的价格优势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转变。

(2)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加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25%。加快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以挖掘机、起重机、盾构机、工程机械等为骨干产品,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辽宁重装备出口基地;以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部件为突破口,通过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升出口产业优势;以船舶出口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辽宁船舶工业;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控制低档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它们在产业中的比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3)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不低于东部省份的平均水平,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辽宁省出口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以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通讯及网络产品、航空航天、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4、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2011年末,与辽宁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215个,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东盟、美国和韩国,这五大市场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2%。辽宁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优化其出口市场结构,要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提高市场深度和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要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按照《全省国际市场开拓指导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抢占市场。要在巩固日本、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非洲、南美、东欧、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通过提升质量、品牌,投资拓展市场深度。

5、强化一般贸易,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011年,辽宁一般贸易出口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43.65%,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7.09%,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近一半。辽宁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的竞争优势依然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首先,要鼓励引导加工贸易从单一的加工向研发、设计、销售上下游延伸,尽快提高辽宁省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产品附加值;其次,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增强辽宁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扩大国内采购比例、延长国内产业链条;最后,要鼓励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十二五”期间要以辽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长兴岛综合保税区为载体,申请设立全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实现“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转型升级的目标。

6、优化主体结构

辽宁对外贸易主体较为单一,2011年国有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8.2%,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为24.47%,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为45.49%。外资企业出口成为辽宁出口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出口所占份额低,不利于外贸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外贸效益的提高。辽宁对外贸易的未来应当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省内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要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出口,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做强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7、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实现转变辽宁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是实现辽宁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辽宁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出口产品质量较差,国际竞争力低。从辽宁的专利获批数量来看,辽宁的专利数量明显偏少;从累计总数来看,辽宁专利获批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为3.56%。2010年,辽宁获批专利数量仅占全国的2.31%,与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等相比差距甚远。因此,要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为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8、以出口品牌战略为主线,引领出口发展方向

坚持品牌为主线就是要继续落实出口品牌战略,并利用品牌产品的出口来提高本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制定产业政策,为出口品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商标的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PCT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和国际专利注册,增加商标和专利的国际注册数量,维护企业海外商标权益。通过政策引导,每年商标境外注册100件。到“十二五”末期,争取境外商标注册达到1000件,境外商标注册企业达到600户。把品牌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上,尽快建立出口产品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各方协同、阶段推进”的自主品牌培育机制。

9、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辽宁省的服务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因此,要制定全省发展服务贸易中长期规划,推进服务贸易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提高服务贸易在辽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要超过30%。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软件、技术、文化、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以及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引进总部、高端、离岸型服务外包企业,扩大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规模。支持大连国际服务外包保税研发测试中心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将这一模式在省内推广。抓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大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作用,提升大连软交会的水平,加快推进沈阳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步伐。

10、强化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应诉

建立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体系,制定贸易摩擦应对预案。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碳标准等非传统贸易摩擦的应对预案,推进趋势预警、主要贸易国技术法规和标准预警、重点产品预警和专项预警的体系建设。

(注: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编号2012lslktzijjx-08)、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编号W2011078)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商贸发[2012]48号)[EB/OL].http://,2012-02-17.

[2]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2011-04-0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应采取措施,努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亦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绿色贸易壁垒等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纠纷的关键问题,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不断贬值,美联储不断加息的预期,英国宣布退出欧盟,面对全球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我们要采取措施维护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不断改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的贸易地位。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可以有效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对外贸易战略等知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导论(佟家栋等,2011)将对外贸易分为理论体系及制度与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建忠等,2013)主要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理论依据(上、中、下),对外贸易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对外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等方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曲如晓,2016)主要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依据、对外贸易战略、对外贸易管制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中国的关税制度、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对外贸易关系。这些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概况,内容丰富,理论深厚,案例清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理论丰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明确学习目标,每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地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及难点,分配课前学习资料。

(2)小组学习法,选定小组成员,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及求知热情,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讨论,课堂演示等。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及难点,教师根据课时安排讲授贸易理论知识,然后选择相关案例进行演算、实证分析。此部分重点讲授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先讲解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假设,变量内涵,理论模型,数理模型的应用,再讲解理论的经济学含义,进一步解释贸易理论的优点及不足,可以采用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数据的时效性。然后逐一讲述相关理论依据,可以增加案例解释,此部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理模型的计算能力、图表的绘画、分析能力及学生对贸易理论的思辨能力。

(4)对外贸易法、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关税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等内容,需要学生熟悉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已有的法律制度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掌握关税的征收方法、出口退税的程序等具体问题。

(5)服务贸易在GDP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进行讲授,先介绍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情况,再选取某一具体行业进行深度分析,比如互联网销售,还可以选取特定公司进行分析,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然后请小组成员选择感兴趣的行业及公司进行贸易案例研究等。

(6)国际贸易专题研究。本课程可以选取“一带一路战略”,“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关系”,“加工贸易”等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明确研究主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

(7)明确考核方式。本课程可以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并重的方式,突出课堂演示、专题讨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应用能力等。

3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贸易理论基础,了解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这门课程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等。

参考文献

篇(11)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不但要面临着企业本身实力不强、可以流动的资金比较少、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等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到一些国际政治问题、经济上容易出现的风险、外汇管制、汇率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地位相对弱势

首先,根据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外贸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得到进出口的资格,同时我们国家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度也才勉强达到平均几十万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注册资金和进出口额度方面是非常弱势的。其次,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都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最后,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在业务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国际汇率变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无法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就使得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方面的融资。上述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就更加加剧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难度。由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信用度,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这就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融资越来越难,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对于风险的控制力比较薄弱

由于对外贸易融资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所以在风险性上就会更加的高,会涉及到贸易术语的选择和使用等相关问题,贸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银行以及相关的进出口企业融资的信誉问题。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内部信用监管系统,这也就侧面的表现出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信誉风险是非常高的事实。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注重内部信用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很多的欠款情况,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政治经济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风险的控制和融资都难上艰难。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相关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

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问题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都不是非常专业,无法和银行方面实现有效的沟通,这就会影响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在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更新的时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适合自身的相关对外贸易融资产品。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服务。这样在一方面满足了外贸融资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也同时具有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效益相对更高效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融资成功的机会。在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够不充足,因此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融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进行长期稳固的发展的。中小对外贸易的企业在选择使用对外贸易融资的方法时应当先要注意性价比的问题和风险指标的相关问题。要优先选择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分散、贸易方式与融资互相结合、交易过程都非常适合对外贸易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后与专业的对外贸易融资工具一起使用,加强与供应链融资业务和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的问题的关注,这样一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于企业内部的出口风险进行控制

国内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应该逐步的培养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把对外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风险都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能够在融资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不同种类的结算方式来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相关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们国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类政策相关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非常的少见。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在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没有条件对国际上的客户进行融资信用调查或者没有足够的成本进行调查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国外客户资信不够或者银行资信不够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来应对收受海外账款时所面对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扩展自身的贸易规模,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为获得贸易融资铺平了道路。另外,国际保险理赔这项服务也可以为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贸易融资、账务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出口贸易融资方法叫做“福费廷”,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简单的获得融资,同时能够有效的抵抗外汇方面、银行方面、商业方面的风险以及政治风险。所以说,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这种融资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来规避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所面临的国外信用风险。

(三)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从下列图标可以看出: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相关信息,针对随时变化的国际贸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业的商业信誉

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向融资方和担保方证明自身对于账款的偿还能力。而成功的融资是建立在具有偿还账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设立相关的系统用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为此,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要从本身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对企业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关参与,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对银行方面新的融资方式进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业的还款能力。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私立的信贷机构进行借款,但这种信贷机构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就四处举借民间信贷,但是高额的利息往往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病急乱投医”心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改变这种心理,要在适应社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来慢慢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