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icu病人的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1 17:12: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icu病人的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icu病人的护理

篇(1)

icu病房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ICU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着压力,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本文就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ICU住院的326例病人的心理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ICU住院患者326例,年龄34~83岁,平均59.6±10.8岁;男216例,女100例;其中心血管疾病155例,呼吸系统疾病123例,食物中毒(包括农药中毒)3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5例。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2](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Derogatis,L.R.,1973)共90道题,分为9项因子。均符合调查要求。整改调查均在统一指挥用语条件下填写,患者于入院次日和出院均进行填写。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以(X ±s)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水准。

ICU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326例ICU患者强迫症、恐怖、偏执、抑郁、焦虑方面5个因子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只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和敌对两个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根据患者存在强迫症、恐怖、偏执、抑郁、焦虑5个因子的心理障碍,我们总结出其心理原因:接受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对死亡和预后不良的恐惧、睡眠障碍而引起的焦虑、活动受限所带来的焦躁、 经费问题所引起的担忧、沟通障碍而产生的逆反、ICU环境所引起的不适等原因。

心理护理措施:针对焦虑、恐惧的患者,首先消除外在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如:睡眠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及时向患者介绍病情,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3]。对表现为偏执和抑郁的患者,我们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悲哀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患者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以缓解抑郁情绪。对有自杀意图的抑郁患者,床边不留有危险物品,至少留1位陪人24小时监护,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护理结果

326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1例,315例好转出院,再次进行调查,患者的9个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护理体会

加强心理护理是消除心理障碍的关键:ICU患者的护理有其特殊性,医院要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让患者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减轻其疑虑心理。病情危重的患者容易产生轻生念头,护士对其安抚,解除心理障碍,加强巡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战胜病魔的决心。本组资料326例患者在刚入院时存在强迫症、恐怖、偏执、抑郁、焦虑5个因子的心理障碍,经过治疗和护理。1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对315例患者出院前再次调查发现,经过加强心理护理,上述5个因子的心理障碍全部消除,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早日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洪菊.ICU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69-1070.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2-45.

篇(2)

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能力低下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等高危因素,而使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其病死率可高达 50%,医疗费用亦随之升高,这是广大医务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

1感染原因

1.1自身性感染因素

昏迷或瘫痪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清醒患者有经上呼吸道吸入感染的危险,或有长期吸烟史、肺功能较差患者或因呼吸道引流不畅、分泌物在肺内淤积引起的坠积性肺炎等。

1.2 侵入性操作因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机械地越过了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外部屏障,使咳嗽或喷嚏反应缺失,导致吸人性肺炎。若通气装置合并使用喷雾器时,则病菌能越过纤毛黏膜毡的防御屏障,有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由此可见,在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患者体内造成肺部感染。

1.3 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

呼吸器、雾化器、氧疗装置等治疗器械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包括交叉感染。

1.4 抗生素的滥用

ICU 的重症病人抗菌药物高达 100%,并且广谱、联合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一方面,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同时过多的联合用药或更换多种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易引起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鼓励和指导病人排痰,无力咳出时给予吸引器吸痰,吸痰管每次消毒更换; 长期卧床者应经常翻身叩背; 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次 15 - 20min,每日 2 次或 3 次,使痰液稀释以利吸出。每日雾化后将雾化罐和口含嘴或面罩浸泡于 0. 3%的 84 消毒液内 30 min,以免发生院内感染,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②( 气管插管患者) 定时检查导管的位置,防止导管意外脱出,保证气管插管的合适深度。每班测量导管外露长度。气管切开者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并采用一次性气管内套管,保持一定的导管气囊内压,允许少量漏气的小容量充气为佳,不需要定时放气,并不会造成气道内壁的受压坏死,还可以减少咽喉和声门下分泌物的渗漏引起的误吸。③( 机械通气患者) 保持呼吸机管道低于病人呼吸道水平,采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人工鼻热湿交换器,避免未及时倾倒水缸中的冷凝水返流入气道,人工鼻热湿交换器 24 h 更换一次,一次性呼吸管道每周更换。

2.2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除了通过静脉营养,若无胃肠道禁忌症可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定时鼻饲流质或者持续鼻饲营养物质,为防止误吸,应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斜坡位,鼻饲前先吸痰,检查有无胃潴留。鼻饲后30 min尽量不吸痰。2.3 加强口腔护理 建立人工气道后,往往忽视口腔和鼻腔的清洁,而口鼻腔积留的分泌物常成为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1]。根据口腔分泌物 pH 值的高低选择适当的口腔清洁液。经口气管插管者,口腔护理时最好两人操作,防止导管移位。2.4 加强ICU病房管理 ①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室内空气用空气清新机消毒1 -2 h,有条件者用净化器或层流床,进出患者病房前后应及时消毒。②严格工作环境的清洁消毒制度 ,ICU病房工作人员出入需换衣服和鞋。③限制探视人员,每次探视人数不超过1 人,时间不超过30 min; 进入ICU病房换专用鞋或穿戴鞋套及口罩,有上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探视。④每月进行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1次,使各项指标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3 小结

近年来,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工作虽有一些进展,如某些医疗器械的更新、机械呼吸器和超声雾化器等,某些治疗护理方法的改进如人工气道冲洗吸痰,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垫采用药物垫也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都离不开传统的基础护理措施,这些简单易行的常规基础工作至关重要,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

参考文献

[1]杜少鸣. 肺泡复张法改善ARDS功能残气量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药, 2005,(07) .

[2]陈芳.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05) .

[3]张佳露,张佳宾. 胸部严重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6,(02) .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35-02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菌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饱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ICU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发地区。ICU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地,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加之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侵入性操作多,据有关资料统计,约60-70%的气管切开病人,都有耐药菌感染,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极为重要,也迫在眉急。通过我们有效的预防隔离护理措施。耐药菌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进一步的扩散、传播,让感染率控制到最低。

1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

1.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本科室制定一套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让人人知晓,人人按照规定处理。

1.2 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每月对本科室的医务人员及实习生及物业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人人过关,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确保各类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2 强化预防与控制

2.1 加强医务人员及工人的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每个床单元都备有手快速消毒液,每个房间都配有感应式洗手设施,同时加强实习生及工人的手卫生也至关重要,要让人人掌握洗手的指征,更要注重操作前的洗手。

2.2 严格遵守和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2.3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2.3.1 要做好ICU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要用专用的抹布、清洁用品。

2.3.2 对于频繁接触的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15分钟用清水抹布擦干,每日2次,氧气流量表及吸氧管气连接处定期消毒每日2次。

2.3.3 空气消毒 每日用空气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每日4次,每次1小时,每班次进行开窗通风,每次20-30分钟。

2.3.4 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最好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标本送检时,用防渗漏密闭容器,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

2.3.5 疑有医院感染暴发或耐药菌流行时,应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

2.3.6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和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弃去时都应放入黄色垃圾袋,按有关规定处置。

2.4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2.4.1对于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我们采取早预防措施,提前进入单间病房,进行隔离起到早预防的作用。

2.4.2 ICU的病人可以每天用洗必泰擦浴来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2.4.3 进入单间隔离病房,需穿上无菌隔离衣,再与患者接触,进出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2.4.4 一旦确诊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立即进入单间隔离病房,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门上及床旁贴上耐药菌标识。

2.4.5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有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2.4.6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交接班也排在最后。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应当穿隔离衣,戴手套及防护眼罩,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并要严格按照医嘱时间使用抗生素。

4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登记制度

4.1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患者和定植患者。

4.2 科室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登记,一式两份,一份存在科室,一份交院感科。

4.3 隔离期间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到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综上所述,通过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这一年来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护理,没有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和流行。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的,再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更好。

篇(4)

1 一般资料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1]。总结我科自2010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以来MDRO感染病例,共10 例,其中男7 例,女3 例,院外带入2 例。本组患者年龄35~65 岁,均为长期卧床患者,原诊断有重型颅脑损伤、重症胰腺炎、全身多处(开放性)骨折等。

2 ICU发生感染的原因

2.1 宿主因素

ICU常集中了全院各科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程度的感染患者,成为发生感染的基础因素,而且感染菌株常为多重耐药菌株,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克雷伯菌属等为我科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且常多重耐药。这些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已成为ICU的主要感染菌种。

2.2 医源性因素

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的应用使侵入性伤口增多,从而成为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血液过滤装置、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等。

2.3 其他因素

医院环境问题,如医护人员人力不足或病室环境过于拥挤也会成为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

3 方法

护士的首要工作是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的治疗护理患者。治疗的目标首先是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的是病原菌而不是患者,病原菌的传播不是因为患者而是医护人员。

3.1 ICU的环境管理应类似于手术室,进入ICU应更换专用工作服,换拖鞋。这样既避免了将其他细菌的带入或将细菌带去其他地方,也避免了因带入的灰尘沉浮在各种仪器的表面。因ICU仪器多为电子计算机控制设备,灰尘的侵入易造成仪器损害缩短其寿命。ICU应每月常规做空气培养1~2 次,有专门的清扫制度并定时消毒通风。

3.2 ICU应设有单间,专用以收治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极端低下的患者。

3.3 加强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及手卫生的管理。ICU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医护人员在检查和护理一个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能做到,大部分都做不到,尤其在查房时,医师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查房工作后才洗手[2]。因为护士人手少,工作量大,护士常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洗手,所以护士长应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科学分配,弹性排班。对于MDRO感染患者,尽量安排相对固定的护士进行护理。医务人员及护工方面,互相监督,落实洗手措施,改善大家对洗手的依从性。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3.5 对所有进入ICU的患者做好目标检测与筛查,对所有有创导管拔除时均要做细菌培养,便于协助病室内流行病学的调研。

3.6 设立专科性ICU,尽量减少综合性ICU病种的复杂性,或者增加ICU单间病室的数量也是减少MDRO感染传播的有效方法。

4 结果

通过对MDRO感染的患者管理,干预医护人员及护工、保洁员的手卫生的落实,加强消毒管理落实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MDRO在科内的暴发流行,保障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5 讨论

医院感染常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保证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保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才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所在。

篇(5)

User friendly service in ICU hospital ward nursing application

Yin Feiyan

Abstract:Objective:Responded in view of the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s not good psychology that,adopts the user friendly service.Methods:Raises the nurse user friendly service consciousness,adopts the different way communication exchange to the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Enhances the patient and adapts each kind of change to disease cognitive ability;Carries on 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to make a house-call,the education instructs and is restored to health the exercise.Results:The user friendly service has provided omni-directional nursing for the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Conclusion:The user friendly service idea transformed the nursing service way.

Keywords:User friendly service ICU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19-01

有调查显示,ICU中约有50%的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1]。为使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医护人员在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从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从细微之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6月在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危重病人543例,男298例,女245例,年龄8个月~78岁。其中治愈120例,好转331例,死亡92例。病程9小时~8个月。

2 护理

2.1 加强护士人性化服务的意识培训。

提高护士自身修养,使护士明白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对患者言语上、态度上、服务上给予更多体贴和关爱,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素质,改变以往的习惯性思维、习惯性语言、习惯,要尊重病人,关注病人心理,努力营造病人感到舒适的环境。

2.2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2.2.1 语言交流。

与病人的交流中语言要亲切、温和、通俗易懂,对不同职业、病种的人,用不同的口吻,使沟通恰到好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每次操作前都亲切称呼病人姓名或尊称。操作过程中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以及对工作、家庭的牵挂,生活习惯等。

2.2.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举止行为表情动作的沟通方式。据分析在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流(即沟通)的反应中,言词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占55%[2]。护理人员通过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皮肤的接触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在ICU有近一半的病人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不能用语言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我们采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规范化手语、摇铃,以及自制的交流卡和写字板与患者进行交流[3]。①规范化手势语有7种;②写字板:让患者自己书写要求;③摇铃:表示想交流;④交流卡。

2.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

ICU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医护人员在精力及体力上有时顾及不到其他患者,加之ICU病房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清醒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寂寞;昏迷、麻醉觉醒后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识障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病房的基本设置,使患者在ICU对环境和疾病有自然的认识过程。

2.4 帮助患者适应各种变化。

2.4.1 减少恐惧和焦虑。

教给患者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使患者适应客观环境,恢复心理平衡。

2.4.1.1 深呼吸放松法。

让患者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护士可配合病人的呼吸节奏给予如下指示语“呼……吸―呼……吸……”,或者深深地吸进去,慢慢地呼出去,反复进行(2~3)次,这样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4.1.2 想象放松法。

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首先让患者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开始由护士给予语言指导,进而由患者自行想象,常见的情境是在大海边、森林、碧绿的田野等。

2.4.1.3 音乐疗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悠扬适宜的旋律可使患者放松,产生其他语言交流所达不到的效果。

2.4.2 重视依赖心理。

在ICU这个特殊治疗护理场所,患者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护士应在患者的视野内活动,说话时靠近病床,态度和蔼,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了解患者的视、听、感觉、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机械地做治疗、翻身等操作而忽视患者的存在,并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4.3 功能锻炼。

住ICU超过一周时,对病人的四肢进行功能锻炼,每日进行两次,每次20分钟,使四肢处于功能位,对昏迷患者可采取穿布鞋或脚下踩挡板的方法防止足下垂,手握充水的橡胶手套,防止挛缩。

2.5 给予理解和支持。

对危重患者要理解并能谅解他们可能表现出的过激行为,情绪难以控制而言行不当时,护士给予适当的沉默,待其平息后,再以亲切、关心、同情的态度听取患者的意见、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身心症状,客观存在的病情,用劝导或启发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一些错误观念,指出其存在的价值和能力,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在执行各种操作时不过度的暴露病人,利用窗帘、屏风、隔帘进行遮挡。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观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使护士从思维方法到工作方法都有了科学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变化[4]。ICU病人要求处于绝对的卧床,暂时和家属隔离,与外界环境阻断,处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各种监护和管道仪器的包围之中,生理活动受到限制,生活规律受到干扰,此时易产生ICU综合征。病人感到恐惧、孤独、无助、不安和躁动,尤其是使用呼吸机的病人,不能用语言交流。因此,在加强ICU 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使病人得到了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妹,主编.危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5

篇(6)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无损于患者为先”,表明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005年卫生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使护理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内的心理、机制、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我院 ICU是收治内外妇儿等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综合ICU,ICU内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但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效果,部分重症患者需外出进行CT、X光等检查,而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复杂和各种治疗的特殊,加之环境的变化、途中的颠簸及各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因此ICU患者外出检查过程无疑是危重症护理中的高风险事件,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护送患者外出检查的过程中,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各项准备,以防范风险的发生。2009年 8月至2010 年8月,本科成功将有需要的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功能科室进行诊断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 8月至2010 年8月,本院 ICU 共有537例患者外出行X光、CT、超声等检查。其中男性患者412例,女性患者125例;年龄3 岁~97 岁。脑出血204例,脑梗塞122例,颅脑损伤59例,多发伤15例,肺部感染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消化道大出血9例,股骨头骨折术后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其他29例。

2外出前准备

2.1 外出前的评估

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定影响的并发症。资料中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当主管医生开出外出检查医嘱时,责任护士应充分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有预见性地提出外出检查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2 外出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向患者做好解释,尤其对清醒患者,一定要告诉患者外出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能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安全转运[2]。同时允许家属陪护。取得支持理解,对稳定患者情绪有一定作用,可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检杳治疗所带来的不安,树立患者安全转运的信心[3]。医护人员应从法律的高度来明确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必须把护送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

2.3 人员的准备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ICU护士和医生各1 名护送。如果患者情况极不稳定,有可能在途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应增加1名高年资或经验丰富护士护送,并熟知运送路程中途经的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以备ICU病人运送途中需要就地抢救[4]。

2.4 外出前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包括电话通知电梯和检查科室,取得与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病人一到就可以乘坐电梯、检查,减少等候的时间。做到尽快缩短外出时间和检查时间,以降低意外发生率。

2.5 物品的准备

外出携带的物品包括:①便携式急救药盒,内备基本抢救药品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常用急救药品,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检查要求携带镇静剂、麻醉剂、静脉液体。②急救物品:便携式监护仪、储氧设备(氧气袋或便携式储氧瓶)、呼吸设备(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注射器,口咽通气管等。③其他物品:如棉被或棉褥,安全护具或约束带等[4]。

2.6 外出前病人的准备

2.6.1 外出前充分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鼻腔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准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囊,必要时携带气管插管用物。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以防运送过程中不慎将管道滑脱,躁动患者适当约束。

2.6.2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失血患者应有2路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

2.6.3合理安排输液,避免途中更换。如可以暂停输注的微泵类药物应暂停卸下,暂停鼻饲。

对不能暂停的微泵药物,评估用药量,保证运送过程中有足够的备药。

2.6.4尽量以整床转运,以避免多次搬动造成管道脱开,合理处置各类引流管,一般脑部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及胃管可以夹闭的均夹闭。胸腔引流管不可夹闭的注意安放合理的位置,并妥善固定,备止血钳换床时夹闭管道。清空尿袋,尿管夹闭置病床上,避免换床时牵拉脱管。对尿崩或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利尿药物后的病人不能夹闭尿管,以防尿液过多令膀胱胀满,增加病人不适或躁动因素。

2.6.5 对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的患者,转运前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烦躁,转运中给予抬高床头,妥善约束等。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转运时应使用颈托并注意平衡搬运,行引流及骨牵引患者,注意保暖,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和舒适度。

3 外出检查中的护理

3.1搬运病人及推车床动作轻柔,固定稳当,忌大起大落或斜度过大,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医生、护士站在患者的头侧,一手扶床,以便观察病情。进出电梯或门口时,注意病人的四肢摆放,避免夹伤。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人性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防暴露[5]。

3.2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及呼吸的变化。有气管切开病人,注意衣服、被盖勿遮盖气管切开口,防止造成窒息。需辅助呼吸的病人,保证呼吸机管道密闭通畅,不漏气、不扭曲、不脱落、不阻塞,避免其他硬物划破管道及呼吸机过度震动造成通气障碍;随时观察呼吸机运转、电池能量和氧气的剩余、报警等情况,做好对应准备。应用镇静剂时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 防止呼吸抑制。

3.3到达目的地后,与接受科室认真察看交接患者,病情稳定者,一起将患者搬至检查床,理顺各管道,病情不稳定者可暂时不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换床。

4总结

综上所述,患者在外出检查中,护士应强化风险意识,全面熟悉病情,有效、及时、快速配合外出检查,提高外出检查的检查质量,缩短诊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避免了医疗意外的发生,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6]。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建立专业的外出检查团队,制定各种危急事件的紧急处理预案,确定安全转运工作程序,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等,将外出检查的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崔才三,隋京美.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科产科进展,2005,14(14):319-321.

[2] 方振红,蒋凯,杨惠芳,蔡晓丹.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的转运途中监护[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2):189.

[3] 李小金,成守珍.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J].家庭护士,2008,6(3):781-782.

篇(7)

1 护士本身

1.1 ICU的护士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病房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不断加强“慎独”修养。ICU均为危重患者,除常规的生命生征监测,还需观察监测仪器外,更多的病情需要护士亲力亲为按时及时作出观察、判断。病情复杂,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压力大。因此要求ICU护士不但具备专业知识, 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即慎独精神。

1.2 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特殊患者要求语言更准确、适时、到位,有耐心。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使患者的心理产生波动,故护士良好的言行和举动都会对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起着推动作用。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如一,让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有一种安全感。

1.3 运用换位思考逻辑思维服务,护士在工作中应本着“视病人如亲人, 希望他得到什么级别的护理”,“假如病人是自己的话,希望自己得到什么级别的护理”,的态度,深切体会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性格的变化,工作中,我们尽量指派专人护理,给患者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消除患者因陌生而造成的紧张情绪,每一个情境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建立和谐的“ 护患情”。同时以精湛的技术和积极的情绪给患者以安全感,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2 一切为患者,以患者中心,认真宣教

2.1 ICU的患者一般都是急、危、重症,全封闭性管理,让患者感到孤独、无助,护士认真宣教,介绍ICU的环境、探视制度、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等等。护士在进行护理的同时,注意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我们应做到即使是昏迷的患者,也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

2.2 对于躁动或不合作的患者,在使用约束带之前应与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使患者或家属能够接受,在使用前先评估患者,能不使用尽量不适用,必须使用时应注意松紧适度,每2小时松开一次,每次15-20分钟。使用前、中、后必须做好心理护理,尽早解除约束带的使用。

2.3 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因不能用语言沟通,我们可以采用规范化手语、摇铃,以及自制的交流卡和写字板与患者进行交流。尽量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想其所想,并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告诉患者当感到焦虑抑郁时,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进行调节,以缓解其焦虑不安情绪

3 整体设施方面

3.1 ICU病房内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等等,仪器的报警声会给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压抑及恐惧,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将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及时清除。

3.2 在探视间内设置可以使患者与家属相互沟通的视频电视、对讲机,每天定点开放,ICU病房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病房,使患者与家属隔绝,这就使家属非常牵挂病人,因此在探视间内放置可以使患者与家属沟通的视频设施,每天定点开放,患者与家属可以及时沟通 ,减少病患者的孤独。

3.3 封闭性管理让清醒患者的“亲情缺乏和情感饥饿”,我们利用特色服务“心灵处方”去解决,管床护士每天把患者家属写在“心灵处方”上的心声、寄语读给患者听,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1],如:音乐疗法,责任护士要了解并收集患者平日喜爱的音乐,在患者床头播放,每天4~6次,每次20~3min。让患者听一些轻松优美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的音乐,从而使患者无聊寂寞的生活得到充实。

总之,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在ICU护理病房的开展人文关怀,使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医护人员在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从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微之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供人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篇(8)

自2006年8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病人1 855例,男1120例,女735例,年龄5~86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754例,多发伤286例,各类肿瘤108例,其他707例。

2护理问题及措施

2.1  身体不适及护理

2.1.1  各种管道及监护设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ICU各种监护仪器的导线会让病人感觉不舒适,尤其是术后放置的一些引流管,如胸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还有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等。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1) 将各种导线适当约束放于合适部位,尽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限制。2) 向病人介绍各种导管的作用及放置原理以及如何保证引流效果。3) 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痛剂。4) 定时帮助病人更换卧位,尽可能使病人舒适。

2.1.2  噪音: 我院ICU病房有12张床位,病室面积约100 平方米,床距1米,无隔栏装置,各种各样的机械声、报警声、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可成为噪声来源。据报道[1],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5~80dB,而超过60 dB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我科调查发现,60%的病人感到噪音使他们烦躁不安。噪声可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使病人的心率上升,心情烦躁,影响病人睡眠。护理措施是:1)医护人员谈话轻声细语。2) 严格做到四轻。3) 根据情况夜间调小报警音量。4)所有治疗尽量集中,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2.2  精神方面的不适及护理

2.2.1  恐惧与焦虑: 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

这种过度的拥挤,使病人活动空间缩小,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同时ICU内各种噪音,光线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上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医疗,护士避免谈及病情易引起病人猜疑。护理措施如下:1) 对术后清醒的病人讲解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告诉病人监护对他的病情有利。2)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看法不同采取不同的解答病情的方式。给病人讲解如何配合治疗,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 对于术前联系的病人,由护理人员到病房进行探视,给病人讲解ICU制度及特点,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4) 采用音乐疗法: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病人自己选择收听平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双重作用,产生情感效应及震动效应,以调节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郑春美[2]对设有对照组的鼻咽癌病人进行音乐治疗,实验组病人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2.2.2  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病人一进入ICU就感到精神紧张,调查发现有70%~80%的病人感到ICU的环境及复杂的仪器设备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感到不知所措。如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既影响了病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机械呼吸机的应用又加重了病人焦虑、孤独和疲劳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很多病人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无法了解病人身心整体情况。ICU的护理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很少与病人交谈,他们关注的是疾病和损伤,80 %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其他状态无暇顾及。。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家属穿上隔离衣探视,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 护士尽可能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4) 对病人多鼓励,让病人知道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了就能转出ICU。

2.2.3  人格丧失:手术后病人转入ICU后,为适应监护和引流需要,病人几乎全身裸露,而护理人员为治疗,记护理记单,观察仪器而忙忙碌碌,医护之间也是谈论病情,这只会让病人以为护士更关心他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 除了做好术前探视外,术后病人清醒后立即为他们介绍手术情况,,应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2) 经常给病人翻身按摩皮肤做好基础护理,尽量让病人舒适,多与病人交流。3) 随时给病人介绍一些必要的监护情况,并介绍一些康复及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对康复充满信心。

3 体会

总之,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医源性伤害及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管理,经常深入实际,了解病人产生困惑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把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9)

重症监护病房(ICU)在治疗各类危重病人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中,以其先进的设备及医疗护理技术的特点,起着严密监护,集中治疗护理,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使其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的重要作用[1]。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伤势严重,伤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2]。收入ICU科的多发伤病人一般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病人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在ICU这种特殊的病房环境里,病人的心理反应更加明显[1~3]。我科在完成日常的大量护理工作基础上,加强对病人的心理观察和护理,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经验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住ICU科的多发伤病人125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3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

1.2 一般心理特征

本组多发伤多由意外事故造成,起病急,病情重,病人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的危险,多有恐惧感,如面色苍白、全身颤抖、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理、痛苦等反应。加之受伤后多无亲属在场,即便有家属在场,也因为ICU限定探视时间,不能时刻陪伴左右,病人会产生紧张和孤独感,渴望家属的出现。另外一些影响ICU多发伤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如疾病对病人构成死亡威胁、治疗过程造成的创伤和痛苦、陌生的环境、强光和多种监护仪报警的声音刺激;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其他病人的死亡和医生、护士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气氛等等,都可以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2 护理

2.1 观察体语,运用体语做好心理护理

体语是以目光,面部表情,头部、手、躯体等人体各部分的姿态动作传达信息,并从仪表、神态、举止、精神、情感、气质等表达某种思想意识。体语大多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通过病人的体语又能窥知其心理、思想,协助诊断和治疗。护士态度从容镇定,仪表整洁美观,姿态稳重大方能引起对方的尊重和信任,也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做好护士自身体语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焦虑恐惧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及熟练的操作,给病人以安全感,力求作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窗轻,操作动作轻。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病人,床帘隔开,减少视觉上的影响,避免抢救对其他病人造成不良刺激[4,5]。

2.2 注意交谈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应理解同情病人,并善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对于清醒的病人,要加强沟通,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应通过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需要等方式随时向病人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多与他们谈心,减少孤寂感,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由于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距离产生不同的效果,也给病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但并不是距离越近效果越好,与病人之间不是关系越密切越好,而是要根据谈话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距离和音调。如果距离和谈话内容不平衡,会使人感到不适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护患的心理状态和效果。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病人建立不同的接触形式,护患关系是一种正常的良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在治疗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达到身心健康[3,5]。

2.3 特殊检查时的心理护理

对那些需要接受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病人,应提前向病人解释要做的检查及治疗的必要性,操作过程作简单的介绍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病人能够有接受检查及治疗的心理准备,减少紧张与恐惧情绪。

2.4 足够的自由和必要的约束

除躁动病人外,还应该注意给病人更多的自由,不要限制和约束他们的活动。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病人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和暗示中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保证其心态平衡,配合治疗。但是当病人的活动对病人有可能产生危害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必要的约束,以保证病人在治疗期间的安全。

2.5 创造良好的环境

ICU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音响、装饰、光线及病人床单、设备等。环境性质左右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装饰典雅,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可使病人感到温馨、宁静、舒适。及时做好上述环境的观察和处理,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能使病人及家属产生最佳的心理状态[1,5]。

2.6 家属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影响

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每天的探视时间里,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家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同样也是心里着急、伤心,也同样需要安慰,所以,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也要对家属的心理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以保证家属对病人的正确引导。

多发伤病人在ICU的抢救治疗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环节,护理工作则是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心理护理日益受到重视。大多数多发伤的病人在进入ICU之前,已经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病人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否,是否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负担重。尤其是多处骨折、胸部外伤和颅脑外科的病人,更关心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的病人,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造成的不同的心理微环境,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主动协助病人排忧解难。尤其要掌握ICU多发伤病人极为常见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密切观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有效实施,才能利于病情恢复,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永平. 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6,30 (1):70.

[2]王正国. 多发伤的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3]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7.

篇(10)

病人本身的病变相关因素:不同病情、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感染的危重病人集中,成为发生感染的基础原因。

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因素:ICU病人的院内感染与病房平常消毒灭菌工作不彻底,进出ICU室内人员多,空气污染严重,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数过多,超出限定值太多也有关系。日常工作繁忙,1名护士管理2~3名危重病人,使交叉感染的发生成为可能。

治疗操作的相关因素:ICU病人均有生命体征和神志改变,咳嗽反射受到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故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来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病人生命。由此,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破坏了人体的第二道屏障的保护作用,空气未经上呼吸道加湿,湿润过滤而直接吸入气管造成气管黏膜干燥损伤,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药物应用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剂以及大量多种抗生素的使用,造成机体内正常菌丛的紊乱和大量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流行和感染,成为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最重要原因。

护理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严格按规定要求定时清洗、消毒各种器械和物品,包括呼吸机管道、雾化器、给氧面罩、鼻导管、湿化瓶等,防止交叉感染。对每个病人应尽量专人管理,在给其他病人做完治疗和护理后必须再洗手后工作。输液器接头处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灭菌输液器进行输液。另外,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凡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带有致病菌者,应立即调换工作。

加强对昏迷病人口咽部及气道的护理:及时、彻底清理昏迷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防止口咽部分泌物漏入气道。严格掌握正确、无菌的吸痰操作技巧,区别使用口腔、气道导管,导管一次性使用和更换。吸痰前应加大吸氧浓度,以免病人缺氧。给病人气道内吸入加温湿化的氧,利于痰液排出。呼吸机管路和细菌过滤器应定期更换和消毒,给氧面罩和湿化瓶中的灭菌蒸馏水需每日更换。

避免冷凝液的吸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及时弃去集液瓶中液体,防止逆流入呼吸道。

提高病人非特异性防御机能。加强病人营养支持疗法,提高血清白蛋白,增强病人抵抗力。另外,可考虑给病人疫苗注射。

降低病原体感染:①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隔离安置。保持床铺整洁。②尽可能依照药敏实验合理科学地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计量准确,严格掌握配伍禁忌,两种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种溶液中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使感染彻底治愈。③督促尽早拔除各种不必要的留置导管,以免长时间留置微生物滋生及逆行感染。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及时更换引流袋。所有有创导管,拔除时尽量做细菌培养以协助病室内流行病学调研。深静脉穿刺处每日消毒,更换敷料,有伤口者应保持伤口部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并置于污染袋中封袋送外处理。④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每月做室内空气细菌浓度培养1次并实施消毒措施。床单位及仪器表面用500g/L含氯消毒剂擦试,浸泡器械用2%戊二醛,每周更换2次。进入人员应更换衣服、拖鞋、戴好帽子和口罩入室。做好空气净化。

综上所述,ICU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内源性感染为病人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和细菌耐药性为促发因素。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是预防为主,而预防院内感染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增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控,使医院内感染给病人健康带来的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37-01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1]。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或是由于病人的有意拔除或是护理过程中的意外脱出所致[2]。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病人病死率达25%[2],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病人, 由10%上升至61%[1]。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术后复苏患者206例,置管时间3~6h;危重病患者150例,置管时间8天~2个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1例次,脱管率3%。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2岁,平均48岁。脱管原因分析:解释不够1例占9%,躁动而挣脱约束带5例占46%,胶布不黏1例占9%,呛咳频繁患者不适1例占9%,未使用镇静剂3例占27%。

2 分析及对策

2.1 原因分析

(1) 健康宣教不到位 ICU病人因病情较重,护士往往忽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病人对全身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3]。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2)医疗护理操作不当 在固定插管或行口腔护理时,应单手扶持插管妥善固定,躁动病人予双手扶持操作。

(3)未使用静脉持续镇静剂 气管插管病人如不予以持续镇静,往往因导管对咽喉壁粘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音而感到恐惧,同时失音又使护患交流发生障碍,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难以接受和耐受气道插管而自行拔管。

(4)固定插管不牢固 这在很多国家地区发生率均很高,在英国11所医院成人ICU的42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结果显示由于插管不牢固而拔管占4.25%。而加州大学中心认为插管初期应用布带或尼龙带固定插管能减少非计划拔管,而薄粘膏效果差,在插管初期患者适应后应用防水带即可。

(5)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ICU病人可以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4]。对有拔管倾向的病人,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病人、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病人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2 护理防范对策

(1)加强宣教 意识清醒病人加强气管插管知识宣教[5],使病人理解并真正意识到此插管的重要性。对于解释无效、有拔管倾向的病人,除常规应用静脉镇静剂外,同时约束双上肢于床旁,并经常检查其可靠性。更换及特殊检查需松脱约束时应扶持双手。

(2) 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及对轮转护士的专科培训 每月组织科室护士,尤其是轮转、进修人员学习各种沟通技巧,交流翻身、更换床单时预防意外拔管的方法,讨论改进插管的固定方法、肢体的有效约束方法及发生非计划拔管后的应急抢救方案。由年轻护士提出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举例说明与危重病人沟通遇到的实例,小组长评估上次学习提出的不足问题是否有所改进。

(3) 正确有效的使用肢体约束带 使用约束带前,必须向患者家属解释其目的,对不合作、意识模糊的患者可适当做手腕部的约束。约束带应放毛巾衬垫,松紧适宜,防止皮肤发红,并定时放松,局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约束带应处于肢体功能位,起到保护性制动作用。

(4)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 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的病人自行拔管率高。如气管插管病人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使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难以接受和耐受气道插管而自行拔管。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因麻醉未完全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

(5)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操作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躁动或不合作患者,应提高警惕,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约束好患者,不能粗心大意而让患者有放松约束的机会。在翻身、搬运等过程中,应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随患者同步同向移动,以免被牵拉而脱出。经口气管插管者,需由2人进行口腔护理,一人于患者右侧,固定头部及插管,另一人于左侧冲洗口腔[6]。每天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记录气管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7]。

3 小结

ICU病人因治疗需要往往行气管插管,而插管后因咽喉部刺激感及不能言语、不能经口进食等使病人难以忍受,使非计划性拔管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及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将非计划性拔管率降到最低限度, 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全面提高ICU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摄霞,王红艳,郭秀茹,等.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0):457-458

[2] Carrion M,Aguso D,Marcos M,et al.气管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医学杂志,2000,4(8):9-12

[3] 秦红.ICU病人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8):53

[4] 秦红.ICU病人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