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工业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方工业建设,关注工业发展的协同操作。
集聚经济因其具有规模效应以及传递信息和知识等优势,是经济要素在空间布局上常见的现象,产业也因产业链相互协调才能更具有效率。一些学者例如纪玉俊等[1]发现,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循环推进雁阵模式产业升级进程,而地区间分工经济的实现提高了雁阵模式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与质量。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大国,可以为产业在空间上优化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可能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正如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市场往往会失灵,不但不能优化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还因常常发生经济危机而让整个经济蒙受损失。Hausmann等[2]的研究表明,市场并非万能,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常出现投资过度或不足,以致出现产能过剩或过度波动等问题。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各个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市场失灵问题。韩永辉等[3]认为,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结构方面,常常面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不匹配、市场不匹配等问题,所以,需要政府加强产业调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在某一区域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延安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改革開放以来,延安工业发展从自身资源出发,突出地域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延安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新时期,延安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条件,延安工业发展必须要找准关键点[4],延安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延安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延安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因此查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发发展瓶颈,才能够找到新经济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思路。
2延安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获得提升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了延安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机遇。延安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拉动整个工业发展链条。近年来,延安工业发展稳步增长,能源工业实现持续增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1—5月全市工业完成产值661.59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349.47亿元,增长7.2%,较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12.21亿元,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4亿元,增长4.0%,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煤业增加值70.13亿元,下降3.9%,影响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58.6%,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非能工业实现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40.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卷烟工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45.5%,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但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情况不同,基础建设存在差异,延安各个县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既有陕西的十强企业,也有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
2.2重点企业稳定运行
延安工业经济发展进步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快速成长,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的变化,突出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例如延安卷烟厂、延安供电公司、黄陵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生产卷烟30.6万箱,产值增长14.2%。市首届工业产品宣传展示和推介销售活动签订合同协议115亿元。但是近年来沿岸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增速逐渐降低,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例如石油产业调整了调控能力,资源开采初期浪费严重,造成资源严重匮乏。有些地区开采程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例如吴起、志丹两县,资源动用程度已经达到了60.2%和99.1%。资源储量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压力。
2.3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断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延安工业发展遵循国家发展的状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将绿色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抢占了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安塞县的太阳能资源引进了江苏格林保尔的投资建设项目,吴起县黄龙县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新能源成果研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延安重视工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例如利用沼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延安工业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能力上较弱,延安工业经济受到资本上的限制。
3新时期延安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整合工业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多种资源的融合。延安工业发展要整合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构建起石油、煤炭、发电产业优势,以支柱型经济保持全局稳定。在发展中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抓大放小,配套发展,实施能源强市战略。在整合资源方面,突出工业和非工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建立起新型工业经济的格局。例如延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和彩虹光伏玻璃等,政府在发展中积极协调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加速释放工业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转,加快延长石油半生气岩链,50万吨航空煤油建设,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三达膜科技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资源之间融合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引导退出煤矿2家、淘汰落后产能30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8%,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受到住建部表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费28.3亿元。51户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企业架构实现战略性重塑,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航油集团石油板块迁址延安并完成股改,英雄互娱上市有序推进,56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3.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新兴产业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领航者,在新兴产业中,加快盐岩、陶土、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产业有效发展,充分利用粉煤炭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水泥、免烧砖等新型建材。在项目投资中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划,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确保条件成熟的项目早开工建设。同时紧盯西延高铁、延安万达城、陕煤黄陵电厂、富县电厂、志丹足球小镇等项目,全力做好环境保障工作,以新兴经济引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工业进入资产投资增长的快速道路。新兴经济充满活力,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入驻企业20户,营业收入增长16.3%。引进新经济企业280家,累计达到720家,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高新区科技孵化器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9条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五上”企业236户。非公占比达到30%。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70个,到位资金57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6.7%。进出口总额完成任务进度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3.3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尚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低、思想观念陈旧、企业资金短缺、市场竞争压力大等种种因素,我旗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
我旗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从企业生产流程及主要生产原料分析,除服装制造企业暂时无法参与工业循环经济外,其他企业都在节约原料及保护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技术改造空间,尤其是采矿及水泥制造企业及畜禽屠宰企业,其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及保护环境影响很大。
二、我旗制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成本障碍难以克服。我旗大部分工业企业还属传统生产方式,大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大,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成本利益心理尤为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成了两个现实中相互冲突的目标,企业只是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通过技术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长远利益,从而使企业很少考虑成本不考虑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导致循环经济难以发展。
2.观念性制约短期内较难改观。循环经济是新理念,一些企业往往侠义地认为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是政府部门应该管的事儿,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长远的经济发展模式。
3.工业生产结构特征不够合理。我旗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占主导地位,生产结构上处于“两有两无”,有的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资金和技术,这种传统的工业模式制约着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4.人才、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供给不足。我旗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需要开发引进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要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三、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前景
1.扎赉特旗绰尔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在进行产业循环化构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园区重点考虑了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布局及相关产业的共生和循环,完善产业链。如,甜高粱生产总溶剂、甜叶菊加工、生物质发电,就是充分考虑到企业之间共生和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产业园区内部循环,打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2.甜叶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是依据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产能力建设的项目,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征和“3R原则”。甜叶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是利用农业生产的甜叶菊叶子生产甜菊糖甙,用甜叶菊的秸秆以及提取甜菊糖的废渣和当地有些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有机肥,阻止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和对浅表水的污染,阻止土壤理化性质的不断下降和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节约资源,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甜叶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对其原料的废渣和农业的废弃物秸秆来说是年年以初始形式再利用;生产的部分产品有机肥,对农业来说是养分年年以初始形式再利用,再加工和施在土壤中都不产生污染,符合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企业扶持种植户发展甜叶菊种植基地3万亩,直接为甜菊糖生产提供原料。农业种植是加工的原料,也是其它工业的原料,又能为人的生活提供能源。它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了资源,最大限度的创造社会财富,获取最大的利用,恢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蓄积生物量,节约资源,符合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
3.扎赉特旗康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猪屠宰正在加大技术改造,集宰杀、分割、冷藏、腌腊制品、罐头制品为一体,延伸产业加工链条,实现企业内部循环模式。
4.扎赉特旗山水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正在逐步加大环境技术改造力度,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每年可以消耗大量的页岩、铁尾矿粉等工业废弃物,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还能够解决因工业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并且山水水泥将完善低温余热发电配套设施和水循环再利用,实现能源的再利用,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积极助推我旗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应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投资政策和项目的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我旗应进一步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绰尔工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在财政方面,对循环经济项目应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要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贴息政策。应加大循环经济的科技开发、设备研制、技术产品开发推广、示范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
3.在税收方面,通过税收政策来改善技术创新中的投入和激励。对于企业节约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上,要给予减税和免税,还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鼓励企业在减量、回收、利用、修复上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效率,从税收政策上鼓励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促进企业的相关技术创新。
1 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木材及其衍生产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又使国内企业走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生产国和消费国, 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且其发展势头甚至已经开始牵动和影响整个国际原木市场行情。近几年来,我国木材总需求量逐年增加,每年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立方米,进口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然而最近两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减少,竞争压力加大,各木材出口国纷纷调整本国木材出口政策,全球木材价格持续攀升,各项成本加大,我国进口木材量递增势头趋于平缓。
2 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2.1我国未来木材工业的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木材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靠消耗大量木材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木材利用率仅为65%。未来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我国木材工业应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2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发展木材节约代用
2.2.1大力发展木材节约代用 坚决贯彻党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木材节约代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突出抓好电力、铁道、工矿、包装、住宅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
2.2.2全面提高利用效率 木材高效利用有三层含义:一是合理利用;二是综合利用;三是节约利用。目前我国木材的利用率较低,平均在65%左右。世界上木材资源消耗量大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木材高效利用的途径,林业发达国家的木材利用率一般都在80%以上,有的国家如瑞典木材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0%。因此,我国木材高效利用研究和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试想,如果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能提高到80%,木材工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
2.3产品结构将不断更新
2.3.1产品品牌化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只有当企业独占的这种竞争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别人不可完全模仿的和不能被竞争对手替代的时,企业才有真正的实力去持续提升品牌的忠诚度。我国木材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还相当薄弱。企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除了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严格的管理制度,优良的售后服务外,还应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大量低档产品充塞市场,无序竞争,使一些有能力、也有愿望生产高档产品、创品牌产品的企业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必须大力克服的问题。
2.3.2产品多样化 人造板在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能以及饰面装饰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实木板材,是实木板材的主要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强化木地板基材、家具制造、室内装修、车船内部装修、音箱制作及包装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终端产品的品种、式样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其原料木材和人造板产品的品种及性能的多样化。以强化木地板的发展趋势为例,为提高产品的耐磨、阻燃、耐水、抗静电性能,生产工艺亦在不断改进,产品的多样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是提高原料利用率的需要,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
2.4生产技术将不断更新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od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Chinese w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words: wood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party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木材质轻、高强、美观,加工容易,加工能耗小,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唯一可再生和再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和生物资源。在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木材的不可替代性日益显见。而如何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更合理、 有效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木材资源,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木材及其衍生产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又使国内企业走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生产国和消费国, 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且其发展势头甚至已经开始牵动和影响整个国际原木市场行情。近几年来,我国木材总需求量逐年增加,每年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m³,进口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然而最近两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减少,竞争压力加大,各木材出口国纷纷调整本国木材出口政策,全球木材价格持续攀升,各项成本加大,我国进口木材量递增势头趋于平缓。
二、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我国未来木材工业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我国木材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靠消耗大量木材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木材利用率仅为65%。未来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我国木材工业应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发展木材节约代用
1、大力发展木材节约代用。坚决贯彻党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木材节约代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突出抓好电力、铁道、工矿、包装、住宅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
2、全面提高利用效率。木材高效利用有三层含义:一是合理利用;二是综合利用;三是节约利用。目前我国木材的利用率较低,平均在65%左右。世界上木材资源消耗量大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木材高效利用的途径,林业发达国家的木材利用率一般都在80%以上,有的国家如瑞典木材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0%。因此,我国木材高效利用研究和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试想,如果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能提高到80%,木材工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
(三)产品结构将不断更新
1、产品品牌化。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只有当企业独占的这种竞争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别人不可完全模仿的和不能被竞争对手替代的时,企业才有真正的实力去持续提升品牌的忠诚度。我国木材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还相当薄弱。企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除了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严格的管理制度,优良的售后服务外,还应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大量低档产品充塞市场,无序竞争,使一些有能力、也有愿望生产高档产品、创品牌产品的企业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必须大力克服的问题。
2、产品多样化。人造板在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能以及饰面装饰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实木板材,是实木板材的主要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强化木地板基材、家具制造、室内装修、车船内部装修、音箱制作及包装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终端产品的品种、式样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其原料木材和人造板产品的品种及性能的多样化。以强化木地板的发展趋势为例,为提高产品的耐磨、 阻燃、耐水、抗静电性能,生产工艺亦在不断改进,产品的多样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是提高原料利用率的需要,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
(四)生产技术将不断更新
1、发展木基复合材料材料的复合是材料科学的重大发展,复合材料赋予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特别性能。发展木基复合材料是木材高效利用的重要内涵。当前应继续对不向形态木质组元复合材料的深化,如以纤维、刨花、颠粒、晶须等尺寸较大的增强体与基体的复合。
2、迎接原料结构的太变化在传统技术、生产装备基础上,不断引进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开发适合于小径木、速生人工林材、次生林材、竹材、农业剩余物的加工工艺、技术专业、生产出质量、原材料利用率高、适销对路产品。
3、发展功能性产品。当前的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文化修养也在迅速提高。在宾馆、文化娱乐场所及居室,人们普遍要求有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木材工业应以此为动力,积极开发各种功能性的木材产品。如阻燃、抗静电、吸收电磁波、保健和装饰等多种功能的木质人造板材或其它木材制品,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1、有机挥发物。木材中有机挥发物包括焦油、树脂、脂肪酸和菇类等,这些物质在高温加工,如干燥、热压时挥发,随着废气排出。美国现有两种办法解决该污染问题:一是将气体在高温时捕集和燃烧,将类似接触转换器的装置装于自动排气系统;二是将干燥温度降至碳氢化合物释放点以下。
2、电磁辐射。木材加工过程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是高频感应、高频介质加热、微波和红外辐射等电磁波加热技术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大的污染。采用屏蔽材料或吸波材料对污染源进行抑制或封闭,是治理电磁波辐射污染的主要方法。国外一些企业将导电性材料用于高频电磁波屏蔽体,尖劈型材料用于微波吸收体,都可有效地减弱污染程度 。
3、低碳技术经济策略。木材工业具有资源可再生、加工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独特的优点,是环境友好型的低碳产业,也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不可短缺的产业,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钢铁、水泥、塑料和木材四大原材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材料,在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军伟.对加入WTO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我国木材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林业调查规划,2006,31(增刊)
一、资源支撑盐化工蓬勃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盐大国,目前产能达到7 200万t/ a 。2009 年,国内原盐产量为5845. 10万t ,同比增长5. 6 %。丰富的盐资源可以满足制盐工业及盐化工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盐资源的分布:东部为海盐,中部及西南部为井矿盐,西北部为湖盐。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原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用于纯碱和氯碱两大行业,“两碱”的产量以及盐消耗量均占盐化工总量的95 %以上。“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
二、中国纯碱领军全球
近年来,我国纯碱产能始终保持在大于10 %的增长速度,2009 年达到2 400 万t/ a ,产量为1 872万t ,是世界第一纯碱生产大国。现有生产企业约50 家,其中前10 家企业的产能占55 %左右。此外,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大型纯碱装置,基本都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装备,因此,我国的纯碱技术装备水平较高。2010 年,预计还会新增产能近240 万t。
三、氯碱工业步入成熟期
我国氯碱工业正处于一个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2003 年以来,国内烧碱和PVC 产能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20 %。截至2009 年底,我国烧碱生产能力达到2 793 万t/ a,全年烧碱产量1 891 万t ,同比增长8. 6 %,我国烧碱生产能力和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位。2009年我国PVC产能达到1 781 万t/ a ,同比增长12. 6 %;总产量为915. 5 万t ,同比增长11. 0 %
2010 年,我国烧碱产能有望达到3 390 万t/ a ,增幅在21 %;PVC 产能有望达到2 343 万t/ a ,增幅超过30 %。虽然实际投产会有所变化,但从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仍无法阻挡行业的扩产步伐,行业整合、调整已不可避免。
四、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盐业行业效益起伏较大,为避免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6年《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一是优先考虑与两碱项目的配套建设。制盐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5500万t提高至2010年的6500万t,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但实际预测该指标将会被大大突破。二是稳定海盐生产,有序发展井矿盐。主要作为化工用盐,关键是要提高产品质量。井矿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相对较好,在适度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增加低耗能的液体盐的供应量。三是按需发展湖盐。湖盐区地处西部,运输条件还有待改善;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也具有一定优势。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规划建设的制盐产能(主要是井矿盐)超过1000万t/a,盐业产能的增长可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
五、打造盐化工循环产业链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决定消费市场的两个决定因素。预计2015 年前,我国经济将至少保持8 %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 5 ,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因此,我国盐化工消费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1.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盐化工虽然盐化工以盐为主要原料,但盐化工的主导产品均属于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纯碱和烧碱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盐的价格,而是决定于电、蒸汽、合成氨的价格,实质是取决于煤炭的价格,盐化工主要通过煤化工的竞争力体现出来,所以煤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2.打造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产业链。两碱联合是盐化工有效的发展模式之一。使用电石法PVC 产生的难以治理的电石渣全部用于氨碱的生产,可以解决PVC 树脂行业的电石渣废料利用的难题,同时减少了纯碱对石灰石的消耗和相关能耗及“三废”的排放。氯碱产业应体现先进的产业链特色,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是氯碱、TDI/ MDI 和PVC 的结合,氯气优先用于TDI/ MDI 的生产,产生的HCl 再用于PVC ;二是氯碱、TDI/ MDI 和廉价甘油制环氧氯丙烷的结合,氯气优先用于TDI/ MDI 的生产,产生的HCl 再和甘油合成环氧氯丙烷。如此实现了氯的二次利用,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新上盐化工项目不应仅仅把发展锁定在大型氯碱装置并配套PVC 项目上,而应转变思路,重点考虑更先进和切合实际的氯加工方案,以氯定碱,大力发展高档次精细有机氯产品。
综上所述,我国盐化工产业链正在步入一个新的调整和发展期,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锁定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路线,将为盐化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周贤国,刘向阳. 煤盐联合发展氯碱循环经济[J]. 氯碱工业. 2007(07)
一、商城县工业概况及集聚区发展情况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3.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9%,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5家,实现利润4.2亿元,五年增长了6倍多。以山信粮业、牵手合作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业,以禹王机械、开源环保、中科钢构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正大工贸、嘉娜莎等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业,以长园茶油、黄柏山茶业、詹氏蜂蜜等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业渐成体系 。 但产业集聚不够集中,发展不够稳定,配套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该产业在商城县迅速发展壮大。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3家,初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三大主导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8.3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6.5%。粮食加工、制鬃、茶叶、茶油、环保机械、水泥建材、甜菊制品、规模养殖、蜂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产业占民营经济总量的70%以上。
二、商城县工业快速发展的不足之处
商城县工业近年来发展稳定性增强,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发展显著,工业经济主导性也在凸显。但国内外经济发展多变且没有规律性,工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的现象也日益突出。终上所述,商城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存在困难和瓶颈,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反思。
1.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不足,内生性增长动力不强
“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但总体看,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不足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企业质量和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基础还很薄弱。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不长、配套能力不强,内生性增长动力还需有效提升。
2.集聚区发展不足以推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
从集聚区近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的规模效应依旧不高,产品质量和产能也很小。在集聚区的各个项目中,除山信、开源环保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外,近年的规模企业的落户基本没有。集聚区的发展并没有对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产生重要作用,集聚区的的作用没有能够彰显出来。
3.粗放型作坊式经营模式阻碍企业的扩大,大型企业较少
商城县大中型企业不到10家,且产值不到上亿元,与其他地方相比,并没有领军突出的企业带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商城县近年来的工业发展主要是靠新建的工业项目的投产,企业的增加带动了工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但都是小型企业的建设,并没有大型企业的落户,大型企业严重匮乏,不能支持工业经济的有利发展。家庭式的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没有现代的经验,企业很难做大做强,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引进人才,这些都是商城县企业发展的局限性。
4.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招商引资发展缓慢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亟需大力改善。主要表现在立体化交通网络不完善,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仍需大量投入,农村库、塘、堰、坝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清淤任务较重;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量投入,水、电、路、气等还不够完善。
三、对解决商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2014年,商城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依旧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缓慢问题,有以下措施:
1.支持主导产业,并使这些工业产生集聚,具有竞争效应
发展工业经济就必须把所有的财力物力都向工业经济倾斜,使工业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大的空间。工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抓住重点,大力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发展。根据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的阐述,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间的竞争。企业是经济发展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的集聚使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这些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定要提高生产率,改进技术,这样就使同行业的生产效率都能得到提升,从而使企业能不断壮大,同时,在竞争中不能适应发展的企业得到优胜劣汰。企业间的竞争就迫使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样也能使主导产业做得更强,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活力。商城县应该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有力的支撑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商城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
2.促进集聚区发展,使集聚区体现规模经济效应,加快集聚水平
集聚区的发展就应该使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产生规模效应,规模经济有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情况。我们不仅要企业内部扩大规模来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我们还需要企业之间的加强合作,在行业内的分工来共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为单个的企业的发展能力有限,不能把企业看成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它们看成有机的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
商城县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的进步,并能够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集聚区的发展和建设,要规范集聚区的发展运作。对集聚区内的土地,人才和功能区的建设都应该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使其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对集聚区内的企业要注重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合作,使之能强强联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具规模效应。集聚区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使集聚区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严厉打击圈地围而不建的行为,使土地的规划和整理向着集约化的发展方向迈进。把商城县集聚区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平台,成为商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3.注重企业存量的积累,实现产业升级
在存量中扶植大型企业,积极发展有潜力的山信集团、禹王机械等企业,在今后的数年产值能大力提升,力争达到亿元的行列。还要在存量中培育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注重企业品牌的树立。积极推动“詹氏蜂蜜”、“长园茶油”、“开源环保”、“山信”等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力争1-3年内促使山信集团、开源环保、长园茶油等有潜力的企业成为上市后备企业。最后存量中培育大产业,积极推进粮食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传统的农业向机械化的发展、茶产业山低级向高级加工发展,促进现有产业的更新升级,使企业的实力增强,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还要发展和引进畜牧加工业,纺织业,装备制造业等,使这些产业也能成为支柱产业,并推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后几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4.坚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生产要素,完成工业总量的持续增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98-02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正朝着业务模式多样化、过程复杂化、竞争激烈化等发展趋势,我国如何提升自身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下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其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国际工程承包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现状
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营业额由1985年的6亿多美元增加到2010的约900亿美元,增加了近150倍;同时,截止2010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企业数目已达3000家,工程项目涉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且愈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BOT(建设-营运-移交)等合作模式。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已经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从发展结构来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2003-2008年间于全球六大市场的营业额增长迅速,例如亚洲市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营业额由2003年的692664万美元持续增长至2008年的2890266万美元,非洲市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营业额由2003年的260125万美元持续增长至2008年的1974905万美元。整体来讲,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分布的区域特点是:亚洲与非洲市场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阵地,其中亚洲市场所占份额最大;欧洲市场份额基本上呈不断增长趋势,虽然近年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了重要地位;拉美及大洋洲(包括太平洋岛屿)市场营业额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潜力较大;北美市场营业份额在2006年之前(包括当年)呈高速增长之势,但2007年以来市场份额下降幅度较大。
可见,无论从整体规模上来看,还是从发展结构上来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规模和档次呈逐步提高趋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日益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面临当今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的新环境,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及行业内企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承包业务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中的企业整体业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十分有限。除了少数央企和部分发展较快的专业性较强的省市公司外,我国从事国际工程承包运作的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在国内完成了部分资本积累,但是其在国际市场上欠缺资金和品牌方面的优势,难以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限制较多;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项目数量的增加是导致营业额增加的主要因素,而项目质量方面的提升难以衡量,且相对于发达国家,改善幅度有限。
2.2 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不足
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也由以往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拓展到技术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结合体。若一国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融资能力的工程承包企业,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机会。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融资渠道狭窄。国际盛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在我国还未真正地展开;国有商业银行在向工程承包行业提供巨额贷款时,往往需要担保或者抵押;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是十分有限;二是融资担保困难。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国际设立的保函专项资金规模较小,而且资金使用程序繁琐、支持范围有限、审批周期较长;三是融资成本较高。当前我国针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贷款利率为3.8%,比国际通行的工程承包贷款利率高很多。
2.3 复合型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导致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外大承包商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经验丰富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经理;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等各阶段核心管理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人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国际工程造价估算人员;国际工程报价人员;国际工程相关法律人员等均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严重缺乏的人才。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得到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按照国际管理行事,就必须具备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外语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符合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2.4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风险与收益的复合体。通常,风险会导致工程项目实施失控,如进度延期、计划修改、成本增加等,最终致使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是工程建设失败。国际工程项目还有其自身特点,如持续时间长、技术新颖、工程规模大、所处环境复杂等,这些进一步加剧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是还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工程承包企业相媲美。此外,地缘政治动荡和国际突发事件也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了环境上的风险。近几年,一系列针对中国工程人员的恐怖事件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不断发生。所以,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的重要因素。
2.5 发达国家市场准入障碍愈加严重
作为后起之秀,我国部分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初露锋芒,这给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及承包商带来了困扰,其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设置了愈加严重的市场准入障碍。例如,2011年2月,华为收购3Leaf案被迫放弃,期间美国以华为公司“与中国军方有联系”可能危害其国家安全等为理由强迫华为公司放弃对美国3Leaf公司的金额为200万美元的并购。之前,华为公司在华为在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 Com、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部门、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 Wire中悉数失利。可见,发达国家无论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还是处于保护国内市场的考虑,其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大企业的市场准入障碍越来越严重,阻止了像华为公司一样国内大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拓展。
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对策及前景展望
未来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将向着业务模式多样化、工程规模大型化、工程建设复杂化、技术应用前沿化等方向发展,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创新为本,在汲取国际大承包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基础上,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准;第二,构建完善的融资体系。积极采用PMC、EPC、BOT等承包模式,积极寻求与国内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第三,结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不断引进和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以满足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各种人才需求,为国内工程承包企业获得市场份额提供人才保障;第四,采用系统的、动态的全面风险管理手段,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风险控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建设中的不确定性;第五,采取第三检查等形式突破部分国家所设置的市场准入障碍,争取获得发达国家市场份额,以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还存在着融资困难、人才缺乏、风险加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保证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当前,国家对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重视逐渐加大,相信在国家的扶持下,国内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将会在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成华.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2):38-39.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有自身的特点,当前我国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在不断的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而我国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发展现状为:
第一,工商管理模式粗放。因为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所以,当前生物技术研究企业的工商管理会存在一定的粗放管理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生物技术研究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丰富的工商管理经验,在企业管理中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作为企业管理支持,企业的管理者只能凭借个人习惯和情感进行企业管理,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工商管理中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针的制定。
第二,生物技术研究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效益而后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才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向导,起到指引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生物技术研究企业更加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样才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工商管理地位不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位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将企业工商管理思想进行转变,结合一些新的发展观念和思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责任加入在企业发展中,将以上企业管理中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集约型管理,同时进行管理创新。因为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发展本质不同,所以工商管理方式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这样才会促进该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工商管理人才缺失。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人才比较缺失,生物技术发展企业的人才更为缺失,真正有能力的管理人才更是少有,这些现状的产生和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关,管理人才的缺失,需要企业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珍惜企业当前的内部人员,加强对内部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关心企业内部人员的生活,不同的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
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中,还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出现,为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需要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将问题解决,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于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相关的生物技术研究企业来讲,因为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研究领域,所以其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寻找适合该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知道今后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第一,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中,工商管理人才非常的稀缺,生物技术研究因为是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所以相关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急切。今后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培养更多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人力保障,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运用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第二,制定企业工商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发展中的规矩就是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企业的各项工作需要有序的发展和进行,就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最为其发展的保证。当前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我国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该领域企业的发展需要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适合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工商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留住更多的人才,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
第三,实行人性化管理。我国当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进行制定的,缺乏人性化管理,进而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人性化,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促使企业工商管理的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D6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28 — 02
自十顺利召开以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之一,而作为法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狱警工作以及监狱警察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无疑给狱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也更加高标准的要求,这使整个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发生着悄然改变。狱警的职业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狱警队伍发展以及狱警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而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起“越狱”事件也为社会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人们将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狱警职业发展上来。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为了使我国法治建设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对狱警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就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狱警工作人员的成长与发展,也同时制约了狱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这些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目前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中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地理环境、工作压力、权益保障以及心理压力等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监狱环境闭塞,不利于狱警成长
从我国监狱建设的位置与环境来说,出于各种考虑监狱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都比较偏僻,距离城镇也比较远,存在着信息不顺畅,交通不便利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将近75%的监狱设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方,这些地方容易与现实社会形成“脱节”,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使其发展空间较小,对于狱警的成长极为不利。与其他组织相比而言,监狱系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较差的就业环境成为制约监狱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
(二)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对狱警提出了挑战
应该说,监狱的工作性质带有着强烈的自身特点,由于狱警的主要工作就是与罪犯打交道,这使狱警的工作充满了突然性与不确定性。虽然罪犯有固定作息时间,但是,对于罪犯的管理却是24小时不间断管理。一般来说,狱警都是轮流值班对罪犯进行严格管理,很多狱警无法正常休息,尤其节假日尤为明显。长时期的高强度工作使得狱警身心受到较大挑战,又无法得以及时调整与修复,对狱警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较大的职业风险对狱警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监狱,尤其是基层监狱存在着很大的职业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狱警职业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于监狱内的实际工作让狱警时刻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如监狱巡逻、现场管理等工作,虽然对于常人来说是比较轻松简单的工作,但狱警所面对的是一些社会“特殊人群”,因此我们也经常将狱警工作所在地称之为“弹药库”,这看似夸张的比喻实际就是狱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狱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防死守,不能出现任何失误,而每一次失误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一次事故、一次处分,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使很多狱警对自身职业产生了抵触、抗拒和倦怠心理。
(四)对于狱警缺少充足的权益保障
工作强度与权益保证应呈现正比例关系,然而监狱工作却无法实现这样正比例关系的保障,狱警所面临的是监狱工作虽然强度大、压力大,但是在权益保障方面却显得不足的现状。面临重大的工作压力与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狱警则会受到严重惩罚。除此之外,面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罪犯袭击以及人身威胁等问题,监狱工作让很多狱警没有归属感,这种情形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终将会使狱警工作陷入大量狱警人才流失,监狱工作出现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窘境。
(五)狱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狱警的心理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狱警在任职期间,接触到的丑恶现象超出常人的几十倍,这对狱警的心理带来重大考验,也使得狱警成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特别是一线狱警,其工作直接面对罪犯,工作具有很大危险性,遭受着众多突发事件的影响,这增加了狱警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狱警的心理健康直接决定着狱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关注狱警心理问题,适时、及时给予狱警心理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确保监狱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狱警职业发展现状与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监狱警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狱警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全方位的了解狱警这个职业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构设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只有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才有利于狱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从内因方面来说,狱警要提高自身素养与潜能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对于狱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出现了重大变革,狱警所面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时展需求,保持强劲的工作热情与生命力,狱警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能力。监狱部门要结合各自监狱狱警的发展情况以及狱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与工作创新,从而强化狱警队伍建设。狱警对于监狱部门组织的学习与培训,要积极配合,并应该意识到这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良好机会。有不少监狱都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培训,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狱警的执法理念、岗位技能以及专业化素质,整体强化了狱警队伍建设,有利于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西外,由于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社会,作为监狱机构,也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狱警的信息化素养,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监狱管理工作。
(二)从外因方面看,国家应该为狱警提供充足的权益保障
至于监狱对狱警招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待遇保障方面,与其他执法部门相比,狱警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面临风险大,可是,待遇方面却没有得以体现,反而比其他执法人员差很多。为此,国家首先要提高狱警的待遇,充分保障狱警的权益,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降低外部对狱警的压力。其次,由于狱警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面对的是充满危险性的罪犯,自身的权益难免受到侵害,国家可以为此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保障狱警的合法权益。再次,监狱通常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与外界隔离,这使得狱警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狱警渐渐沦为被忽略的群体,国家和群众对狱警的重视力度不够,也削弱了狱警的权利保障,国家可以加大对狱警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的正确认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对待狱警这份工作,狱警也能够受到更多的尊重。
(三)从心理方面来看,狱警需要正确的心理疏导
狱警的工作环境特殊,面临的工作对象特殊,尤其是一线狱警直接与罪犯打交道,遭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众多,不少狱警都有过被袭击和人身伤害的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狱警的心理问题。监狱作为罪犯的服刑与改造场所,在对罪犯的改造中能够意识到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有专门心理专家为罪犯服务,帮助他们摆脱众多心理问题,可是,对于狱警,却没有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不少狱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治疗,这也不利于狱警这个职业的长远发展。为此,监狱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狱警的重要作用,定期对狱警进行压力释放与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期。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狱警疗养休假制度,让狱警分期、分批外出享受疗养,以便放松身心、开拓视野,获得更多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与社会、与工作、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监狱为狱警进行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来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从体制来说,应强化动力机制,使狱警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内容进行完善与规范,将绩效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使狱警通过客观评定来获得应有的个人利益。考核中要避免轻质量重数量、轻定理重定性、轻表现重能力、轻里重表、轻面重点的主观的考核理念,要根据狱警的工作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狱警的政治待遇,对于一些评优评先机会、职务晋升机会应尽量向基层狱警发生倾斜,并可根据狱警的个人表现随时进行奖励机制的调整,对于那些日常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基层狱警可以适当给予优先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于组织的关怀,并随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三是建立培训机制,推进狱警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可以根据狱警不同的岗位职能对他们展开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通过岗位练兵的活动开展来对狱警的实用技能、专项业务等进行现场考评,提高狱警实战能力;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参观的方式,为狱警提供“走出去”的交流机会,通过座谈、观摩来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增强大众对狱警工作的认知,为狱警工作创设良好环境
社会是狱警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狱警有重要影响。人民群众对于狱警工作的认知可以促进狱警调整心态,找到工作动力,明确工作方向,从而做好更长远的职业规划。虽然近些年,对于狱警的关注度提升,但是与公安系统的执法人员相比,对狱警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不少公众错误的认为狱警是“二等警察”,这给狱警也造成心理负担。监狱也要做好外部宣传工作,宣传在改造罪犯工作中狱警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由于狱警的存在才保证了社会的安全稳定,是社会治安维护中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要增强民众的认知,对狱警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不断加强狱警队伍建设。总之,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宣传,树立优秀的典型事迹,使人们群众能够正确的看待狱警工作,当狱警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狱警就会减轻精神压力与负担,狱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权益保障问题也有了基本保障,这有利于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监狱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延续司法公正性,狱警要恪尽职守,守护法律这块神圣净土。国家要为狱警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狱警提供权益保证,解决狱警后顾之忧,切实维护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法制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陈育生. 防范和化解监狱警察职业风险初探〔J〕. 中国司法, 2007, (12): 31-34.
一、金融海啸下我国民营施工企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市场需求的萎靡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惊骇世界,并对各国实体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对全球众多企业来说,应对危机,求得生存成为当务之急。民营中小施工企业,重要的是要找到当前危机下的生存之道,制定针对危机的应对之策,核心思路是以变应变,在不确定性中重建企业根基。本次经济危机主要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市场需求,对民营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是资金收入方面,业务量以及原材料的波动给民营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2、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首先是资产负债率过高。由于许多民营施工企业的财政实力都比较薄弱。企业为了扩大发展规模,在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融资越来越多,在银根紧缩利率不断飙升的环境下,在银行债务越来越多,巨额的债务和利息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成本。其次是垫资施工严重,导致资金短缺。因为银根紧缩,导致建设单位资金不足。基于民营施工企业急于承揽业务的心里,建设企业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转嫁给施工企业,让民营施工企业按比例垫资。工程款拖欠现象是施工行业普遍存在的,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需要拉动内需的环境下。银根和利率有所放松和下降,但是许多民营施工企业的资金短缺仍然将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3、行业组织建设滞后
行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按经济规律健康、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我国的行业组织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于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施工行业组织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施工行业协会没有法律地位和明确的职能和定位。大部分施工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仍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指导工作。因此,也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真正发挥施工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
4、缺乏市场监管主体和手段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有些政府职能正逐步从市场中撤出。但由于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市场公共监管体系没有形成,使得政府职能撤出领域的市场监管主体缺位,对有法不依的市场参与主体缺乏应有的惩戒手段,给路桥施工市场造成了谁都管、谁也管不了的混乱局面。
二、金融海啸我国民营施工企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1、推动民营企业转型的良好时机
中央财政及税收政策倾向中小企业。为拓宽中小企业市场空间,有效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部还将于近期出台《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另外,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迎来了新的一轮黄金发展周期。由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的拉动直接作用明显,国家在今后二年的4万亿元计划投资中,公路、铁路、电网投资高达1.8万亿元,公路与铁路市场,将出现3至5年的快速发展期。
2、信贷政策放宽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央财政持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去年8月,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同时央行放宽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对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针对融资难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状况,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担保体系,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这就为民营施工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3、面临的市场空间是广阔的
首先是道路建设市场广阔,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约4万公里铁路,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其次是灾后重建市场广阔,据测算,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将达到1.67万亿元资金。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路桥建设商机。最后是农村建设前景看好,近期,中央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为施工企业“上山下乡”开辟新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金融海啸下我国民营施工企业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1、民营施工企业要合理的科学转型
首先,因企制宜,把握转型方向。民营施工企业制定转型奋斗目标既要根据本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要注重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确定转型方向后,还必须制定出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来确保年度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企业决策层确定的转型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思路和计划,要把目标变成现实,关键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上下形成齐抓共管、争做贡献的氛围。其次,集思广益,防止转型失误。民营施工企业实施战略转型是对企业决策层综合素质最为直接的检验。企业领导必须认真而又慎重地决策。企业领导不仅要运用本行业、本领域的专业科技知识,以及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以及方方面面的意见,注重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把决策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推进实施。
2、合理修正企业原有的战略预期
对于民营施工企业而言,修正原有的战略预期,就是进行理性的产业价值链定位,及时“瘦身”,从扩张走向收缩,从激进走向稳健,同时要密切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民营施工企业必须要借此次危机改变过去那种高成长、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的粗放型、速度型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扩张,先做强再做大。在战略转型方面,一个重要思路是走向高价值客户,紧抓企业中能带来80%业务的20%的客户。提升和保持高价值客户,民营施工企业在危机转型要注意客户的延伸需求,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3、提升管理层次,提高人才竞争力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要提升管理层次,打造发展的制度基础,裁人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提高人的竞争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不可否认,有一部分民营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只是着重于对机会的把握,头脑发热、盲目投资、非理性扩张(部分企业确实实现了高速成长),这些企业在此次危机中受到很大影响。
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与企业资质密不可分。企业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是企业资质的转型与升级。民营施工企业要进行企业资质的转型与升级,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其学习并掌握第二专业甚至第三专业的知识,并通过考核取证获得相关专业的上岗资格。
同时,民营施工企业应积极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民营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企业内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目标,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戴晓燕,《民营施工企业人才激励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一、前言
从我国的经济构成来看,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正确分析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经济的特点,并认识到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促进作用,准确预测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三、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四、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