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幼儿和研究幼儿
教师要想教育好幼儿,必须先了解幼儿,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了解幼儿包括个人和集体两方面,班主任在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充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影响。
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即在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在幼儿园中,不同的年龄班,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内容是不同的。作为不同年龄班级的班主任需要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重视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检查以及计划的调整、总结与评估。在制定时需考虑园务工作计划、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以及其他条件。由此可见,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是方方面面的,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相关策略分析:
二、以幼儿为主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班主任和教师要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
“以幼儿为主”具体体现在,在制定规则和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争取使之合情合理;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运用柔性的管理,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然后有的放失地采取教育手段,并且不断变化教育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保教结合,正确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
班级保教人员要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班级工作目标与计划,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与教育,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以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它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快乐地生活,教师热情地工作,全园的风气也会得到改善,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灵活运用班级管理方法实现管理目标
1、情感沟通法
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园长、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前提。做好沟通工作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调节各种矛盾,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2、榜样激励法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好带头作用。例如,在遵守时间上,教师如果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体现出自觉遵守的行为,这样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幼儿的行为;教师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班主任如果事事抢着干,不怕苦,并与配班教师和睦相处、坦诚待人也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为班级管理工作创设有利于其顺利开展的条件。
3、互动指导法
教师之间的优化组合,为其互动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4、规则引导法对于幼儿园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班级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都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规则的引导以使幼儿、家长了解并逐渐内化到其思想行为中。因此,在孩子每天入园时,对家长进行有意识地参透关于班级的一些制度,以使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就必须先对该班级幼儿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会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于使用激励策略,并且重视家园合作,逐步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此促进良好的班级常规养成。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基本概念
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老师和幼儿共同努力来建立一定的规则,形成一套本班级所独有的管理方式。然而,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否有效是可以通过该班级的整体状态和一日活动质量来体现的。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也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班级常规管理必须回归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使得幼儿既积极投入又能够有序地参与活动。虽然常规教育往往是看似无形的,但它其实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是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有序进行的最基本条件。而且只有建立良好有序的班级常规才可以保障幼儿在园的健康成长,因此,班级的常规培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2.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常规管理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可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保持和谐关系,也可以确保幼儿生活有序的同时又心情愉快。而在当前班级幼儿人数日益增加的今天,幼儿老师带班压力日增,良好的常规管理还可以减轻老师带班压力。
三、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
要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是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能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是因为幼儿之间都会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果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家长沟通等手段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制定出恰当的班级常规管理方法。
1.在班级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常规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复练习来习得的。比如说在一日生活中最基本最频繁的盥洗常规中,我从幼儿刚刚踏入小班开始就严格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规范的洗手顺序将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并且在洗完手后需要在水槽中甩干水渍再去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干小手。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监督下基本遵守以上规则,但是有个别幼儿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趁机做些他想做而在当下不被允许的事情,甚至个别幼儿会出F以“钻空子”为一大乐趣的现象。而我每次都会利用契机及时让小朋友进行讨论,通过情境转化的方式,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以此来帮助他们内化自己的行为和逐步约束自己的不当做法。
在喝水或者饭后漱口的时候,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非常严重。借此机会,我带着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实验活动,我将水龙头只打开一点点,在水龙头下面放置一个小桶,一个活动下来,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水早就已溢出去了。通过这次随机教育,不仅帮助幼儿养成了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还从侧面提醒了幼儿注意小问题和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接水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遵守规则,甚至提醒他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觉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用餐也是班级常规管理中的一个大难题,如何才能够让幼儿干净、安静、快速地用餐呢?幼儿之前在用餐环节中会有吵闹、混乱的状况出现,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进行餐前小知识讲解,不仅加深幼儿对食物营养的认识,还能够激发幼儿进食的兴趣。有时候,我们还会根据班内幼儿昨天的用餐情况进行鼓励表扬,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吃饭也需要遵守规矩。这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用餐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通过点点滴滴来提醒教育幼儿,孩子们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甚至还可以自己提醒同伴,这在常规管理中是一个有趣又十分有意义的过程。
2.提高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了解常规
到了中大班,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值日生,请每个幼儿有意识地轮流担任班级的小负责人。首先通过师幼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决定任务分配,帮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引导每个幼儿都去关注班级中的一日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承担起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其次,引导幼儿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在做值日生工作的时候,值日生需要提醒他人如何遵守规则,在提醒他人的时候,自己是需要了解清楚相关规则事项的,这有利于幼儿自己先做到,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们自我管理和班级常规管理的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再次,利用“值日生总结”环节对于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及时排解并加以积极引导。最后,还可以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提高幼儿集体意识,增强幼儿为同伴服务的积极性。
3.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必须确保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的。只有与家长共同协作,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才切实可行。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都会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自己家里却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比如说在园内自己大口吃饭,自己穿衣,而到了家中却是不喂不吃、不帮不动的状态。此类矛盾现象长时间保持后,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家长工作,家长和教师站在统一战线,引导家长注意幼儿在家良好常规的培养。将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真正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以此促进班级常规的良好管理。
四、总结
其实,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因为这项工作千头万绪,包含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又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工作方法又是千差万别的,它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它的形势与任务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在重视、利用家园合作的背景下,回归到幼儿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总结经验,让自己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93-01
幼儿教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因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幼儿常规教学的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具有很强的策略性,需要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地将幼儿园的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运用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使各项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成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要做到“五心”,团结一致,注重和谐
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核心,对整个班级的行动具有极强的表率作用,其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体的管理成效。每天面对着天真无邪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有“五心”,即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和诚心。教师只有具备“五心”,做到为人师表,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幼儿快乐地成长。与此同时,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其生活经验、是非意识以及纪律观念都相对较差一些,需要教师对幼儿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呵护。此外,幼儿教师团队中,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彼此之间应当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以营造和谐的工作局面。
二、班级日常管理要有针对性和规律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幼儿的教育引导,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的规则,逐渐引导幼儿形成自我约束意识。班级日常管理规则的制订与实施要立足于幼儿实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活动规律来考虑。例如,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三个教学层次的教学可以分别进行这样的管理活动:执行幼儿园小班的规则时教师可以用语言辅助的方式引导幼儿的模仿活动,一般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游戏来引导幼儿执行;而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因为自我约束能力稍强一些,直接采用语言的调控和引导即可完成。诸如,在引导幼儿坐到指定位置时可以说“请小朋友们快坐好”,然后师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互动。
三、班级管理规划要与幼儿成长计划有机结合
管理规划和成长计划都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与成长引导,有了它便有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幼儿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根据具体发展现状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划与成长计划。班级规划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订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只有有了整体的管理规划,幼儿的管理活动才能朝着具体的实施方向有序发展。在管理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成长特性等客观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实现班级管理的长远发展。
四、要建立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幼儿成长是维系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重要联系,家庭则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伙伴,二者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支持与信任都是实现幼儿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还要定期召开家长见面会,增进了解。教师要积极调动家长的参与意识,积极地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成长状况和日常表现,同时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教师、幼儿的互动与交流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本身的发展,提高幼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加强幼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幼教人员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和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是教师首要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要让教师树立“讲理想、比贡献、献爱心”的敬业思想。有了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终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灵。为了把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我们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纲要》中关于职业道德的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落实执行,并全部落实幼教人员岗位责任制,形成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又以多种管理手段,比如及时表扬与肯定每位教职工的点滴成绩与进步,并与打分考核、评先进、分配等挂钩。再如,把孩子是否喜欢幼儿园、老师作为评估的一个方面,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巩固,从而使幼儿园涌现一批爱孩子、爱工作、肯钻研的先进典型。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一种永不满足已有的知识的意识。素质往往是个体在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大胆尝试才能获得发展,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方面,而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实现幼儿园整体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为此,我们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幼教工作进行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已成为提高我园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经常举行教学观摩,采取多种途径为提高幼教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和行为,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在实践中为教师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二、实现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将要开展哪些工作、幼儿开学以来的表现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并向家长说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自己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增强教育透明度,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在家园共育时,老师要加强反馈,有效指导。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计划,宣讲幼儿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家长的热情。
三、发挥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也转变为注重民主管理,良好的班级常规往往可以提升教育的成率。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幼儿情感依恋强烈,班主任更要在班级中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如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幼儿,亲切呼唤幼儿乳名,和幼儿交朋友,使幼儿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教师的亲近上。逐步用规则引导幼儿的行为,用情感沟通影响幼儿行为,树立榜样规范幼儿行为,使幼儿孩子融入到了这个班级集体大家庭,养成了一日生活和行为常规。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和制定班级常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还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四、班级管理规划要与幼儿成长计划有机结合
管理规划和成长计划都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与成长引导,有了它便有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幼儿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根据具体发展现状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划与成长计划。班级规划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订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只有有了整体的管理规划,幼儿的管理活动才能朝着具体的实施方向有序发展。在管理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成长特性等客观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实现班级管理的长远发展。
总之,儿童园班级办理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工作,需求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以及于幼儿园创办者在新《大纲》教学理念的辅导下,不断地探究幼儿园班级办理的新思路,推进儿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让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二、活动目标
1.相互了解,彼此交流,学习别的班级管理班级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
2.角色互换,彼此体验,尝试在不同的班级之中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
3.认识、了解幼儿园各班每位幼儿,加强师幼之间互动与情感交流。
三、操作方法
1.互换班级实践活动
每位教师利用自己的配班时间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安全责任随所在班级而改变。
2.互换班级研讨活动
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各自教研活动时间研讨这样做的好处,发现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反思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相互交流,探讨优化一日常规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3.互换班级反思活动
根据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写出个人对于本次互换活动的反思和小结。意在发现别人优势,体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工作的辛苦,找准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换班实践活动让教师充分学习
经历了两周互换班级实践活动,每位教师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了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了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每位教师都与幼儿园内其他7位老师进行了一次配班,每位老师都有两次机会去另外3个班级进行组织教学,充分为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换班期间教师的责任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认真负责,同时,让全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认识了解了幼儿园的每位教师。
二、换班研讨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
换班活动结束后,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教研活动研讨了相互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大家就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畅所欲言,纷纷肯定其他班级工作的亮点,对比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如大家一致感受到小班两位教师工作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比其他班级更为突出;感受到中一班两位教师对幼儿倾听、进餐、户外活动等一日常规的良好培养;看到到中二班幼儿自我管理的效果与提高幼儿自律性的优势;了解到了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起床后对幼儿喝水环节的有效组织。
三、换班反思活动明确班级管理思路
根据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每位教师就各班工作的优势和本班工作思路的反思两大方面进行了书面小结。小结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能客观真实地欣赏其他班级工作的优点,并一一列举说明。同时,就自己班级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如我们在交流中发现书包妨碍幼儿的一日活动和占用幼儿活动空间的局限性时,经过协商中班和大班幼儿不再带书包来园,改变了幼儿园原有的传统,非常有利于幼儿日常活动和教师的常规管理。大家发现大班起床后把水杯放在桌面利于监督每个孩子喝到充足数量的水,就纷纷效仿,达成了让每位幼儿喝上充足水的一致要求。大家还纷纷愿意尝试学习中二班让幼儿自我管理的策略,以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总之,大家都能找准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正如一位老师深有体会地感慨:“幼儿园里无小事,事事是大事!”
二、活动目标
1.相互了解,彼此交流,学习别的班级管理班级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
2.角色互换,彼此体验,尝试在不同的班级之中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
3.认识、了解幼儿园各班每位幼儿,加强师幼之间互动与情感交流。
三、操作方法
1.互换班级实践活动
每位教师利用自己的配班时间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安全责任随所在班级而改变。
2.互换班级研讨活动
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各自教研活动时间研讨这样做的好处,发现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反思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相互交流,探讨优化一日常规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3.互换班级反思活动
根据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写出个人对于本次互换活动的反思和小结。意在发现别人优势,体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工作的辛苦,找准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换班实践活动让教师充分学习
经历了两周互换班级实践活动,每位教师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了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了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每位教师都与幼儿园内其他7位老师进行了一次配班,每位老师都有两次机会去另外3个班级进行组织教学,充分为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换班期间教师的责任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认真负责,同时,让全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认识了解了幼儿园的每位教师。
二、换班研讨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
换班活动结束后,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教研活动研讨了相互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大家就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畅所欲言,纷纷肯定其他班级工作的亮点,对比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如大家一致感受到小班两位教师工作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比其他班级更为突出;感受到中一班两位教师对幼儿倾听、进餐、户外活动等一日常规的良好培养;看到到中二班幼儿自我管理的效果与提高幼儿自律性的优势;了解到了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起床后对幼儿喝水环节的有效组织。
三、换班反思活动明确班级管理思路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所)数量骤增,办园形式日趋多样化,陈旧的幼儿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显得难以适应,暴露出的问题亦越来越突出。
1.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偏低,难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的水平。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我国幼儿园园长的素质普遍较低,少数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据调查,华北某省有1/3的园长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在所有园长中,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的仅占31. 92%。这样一批素质较低的园长很难胜任科学的管理工作,导致一些幼儿园的管理仍停留在“经验型”的水平。管理缺乏目标,整天忙于具体事务,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办事凭感觉和经验;对上满足于所布置的工作,对下满足于发号施令,指挥多于引导,命令多于说服,加之目前许多幼儿园经费匮乏,园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筹措资金上,无暇学习和钻研管理理论,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提高。
2.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幼儿园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协调管理中人、财、物、事、信息、时空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但我国的幼儿园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过分强调局部利益,以局部代替整体。例如:在保育和教育管理上,重教轻保;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偏重智育,忽视体、智、德、美诸方面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在制度管理上,重规章制度的规定,轻规章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在人、财、物的管理中,重视设备设施和经费管理,忽视园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各自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缺乏协作和沟通;园领导有时只搞集中不搞民主,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凝聚力。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幼儿管理的办法
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班在孩子入学不久,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2.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期我园都要分班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主班教师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
3.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三、幼儿管理的措施
长期的幼教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教育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而幼儿园又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如何管理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应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所处的最切近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都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因此,保教人员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相互关爱,营造宽松、温馨的和谐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级保教人员必须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协调做好家长工作,营造出宽松、温馨的和谐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首先,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和谐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如我园小班在孩子入学前,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如何养成良好的常规”进行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孩子入园后,保教老师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爱心去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适应了班集体生活。孩子们在相互关爱的轻松环境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这是保教人员共同付出爱心,创建宽松、愉悦氛围的作用,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其次,在中大班时期,应注重对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区角的摆放、墙面的布置、主题墙、自然角的更换等,都充分尊重幼儿。于是,在我园的楼梯走廊等边边角角,到处都是幼儿的作品。孩子们积极参与布置环境,共同商量、共同创设,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样,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产生了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加强了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保护环境的教育,促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加规范。
2.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目前,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保育员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常规的制定,都必须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保育员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只有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园在开学前要召开新生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业务园长一人包办,唱独角戏。现在,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带班的老师和保育员共同参与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家长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做哪些准备?以及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等等。然后根据教师和保育员讨论的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由带班老师和保育员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常规管理办法,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家长会开得十分成功,反响很好,家长都特别乐意参加。通过这样的家长会,我们尝到了班级管理中角色转换的甜头。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老师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规则,孩子们表现积极,遵守规则特别好。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园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首先,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当作看管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幼儿园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这就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园积极向家长宣传《纲要》和《规程》,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园内的教师和保育员职责不同,工作内容有所侧重,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老师与保育员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班级孩子的保教任务。
家长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对老师和保育员都能充分尊重,也能心情愉快地配合班级保教工作,积极服从班级的常规管理了。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由于分离焦虑使得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许多家长要求陪吃陪住,对老师和保育员不放心,这给刚入园的新生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于是,为了让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就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请家长在孩子入园后及时离开,由老师和保育员以教育的手段来吸引孩子,以转移注意力。很快,孩子们适应了集体生活,哭声渐渐被笑声所代替,班级常规管理也渐入正轨。可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班级管理是多么重要。
其次,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同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和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班级秩序方面
(三)班级规则方面
(四)师幼互动方面
(五)在保教结合方面
(六)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方面
总之,目前我市乡镇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普遍的问题是教师是管理者和组织者,幼儿是被管理者和被组织者,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绝对权威。班级管理中的规则与纪律的制定也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多带有教师的个性色彩。管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并没有把幼儿的发展做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缺少人文关怀和班级文化建设意识,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对幼儿发展起着消极影响甚至阻碍的作用。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受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师生比例、社会和家长的要求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班级内部人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幼儿,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2.幼儿。幼儿受遗传、发育、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原有经验、学习方式、发展速 度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城区幼儿要明显,这使得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班级保教人员是一个工作集体,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整体教育作用。保教人员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度;班级管理工作能否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彼此间关系是否协调、融洽;配合是否默契等因素,也是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的关键。其次,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否相互尊重,尤其是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程度,直接影响与幼儿的交流、合作等互动有效性,影响幼儿在班级中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再次,班级活动内容与方法、环境和材料,以及组织形式等关系方面的因素,也都在不同方面影响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果。
除班级内在因素外,幼儿园班级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幼儿园领导管理水平及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文化建设,以及家长和社区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2.家长。由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个性品质等诸多差异的家长个体组成的家长群体,面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既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要求,经常对班级管理提出各种挑战,家长因素既可以推动和促进班级管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班级管理。
三、加强和改善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若干对策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和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与需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整体协调、保教结合、师幼互动和家园协同等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各方面资源,让全班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班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有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应是班级教师在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基础上,注重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引导幼儿发挥主体性,实现幼儿的自制、自律;能达到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的“管”与幼儿的“自由”之间的平衡,只有具备这样的正确的理念和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空气与水份一样,幼儿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育的要点就在于要向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找出发展自身潜能的方法。首先应该创建安全舒适、有准备的环境,要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其次是营造宽松偷快的班级氛围,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和接纳每一名幼儿,打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应体现尊重、参与与合作,教师有尊严地工作,幼儿有尊严地成长。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与同事和谐相处,关心关爱幼儿,对家长认真负责。其次班级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达成共同的班级愿景,班级成员之间要有为实现远景共同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幼儿与教师在班级中的互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支柱,应该在一日生活中强化有效互动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照顾幼儿生活过程中实施有效师幼互动;在师幼互动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情绪;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满足幼儿需要。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妥善掌握和运用时间因素,能使幼儿一日活动进行流畅,班级管理流畅高效。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生理和心理节律性,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在保证幼儿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灵活性;合理运用时间,提高一日活动有效性。所有过渡环节,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都应该让幼儿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并且每一个幼儿都应该有事可做,时间久了,养成一定的习惯,环节过渡就会宽松有序,并且在一日生活中承上启下且富有价值。
优化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提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班级生活管理涉及幼儿作息时间的安排、起居方式的规定。一切按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做精心的安排,从而促进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常识,纠正或改善幼儿入园前的不良生活习惯。
(六)有效提升班级课程管理水平
幼儿园班级的课程活动不仅仅限于狭义的教学活动,而是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保育和户外活动等,良好的幼儿园课程活动安排是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要素之一,有学者认为,好的班级管理就是计划良好的课程安排本身,由此可见课程活动对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应该力求课程班本化,建立具有整合性 的开放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幼儿的参与实践,充分调动幼儿自主。
这里所说的“借力”,主要是指就借用自己以外的力量,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借力实际上就是力量转移,并以此为基础来完成自己预设之目标。在当前的形势下,幼儿园班级工作中只有转变传统理念,有效利用“借力”效应,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借家长之力,促进班级管理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借助家长自身的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无论是其知识的面,还是其知识的专业程度与深度都不略显不够,尤其是一些新入校的年轻教师,知识功底还不够扎实,尤其在教学与组织活动中的灵活性还比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向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家长进行“借力”。比如,小轩轩的妈妈是一位医生,专门帮人治疗牙病,所以在上《认识牙齿》课之前,我们先与轩轩的妈妈取得联系,请她作为民这节课的代课老师,以辅助我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从上课实践来看,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的兴奋。通过这样一堂向家长借力之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保护自己牙齿健康的知识,而且通过互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二、丰富有序教学空间
对于幼儿阶段而言,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教学材料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各种教学活动布设为多个活动场所,比如语言区、角色区、认知区、美工区、科学区、音乐区以及建筑区。每一个活动区域都应当提供丰富、种类齐全的操作材料和玩具,其中物品的摆放要具有开放性,学习资源的柜架结构也应当采取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布设,这样不仅便于对物品进行分类,提高幼儿的自由观察度与取用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是借助设计上的创新来实现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提供的学习工具、教学材料和物品本身就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范围,随着课程内容的变化对其进行定期的更换和完善;课堂上的布置一定要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配合着教学主题内容进行定期的更换,实际布置过程中应当让幼儿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比如,师生可以共同商量、布置;同时,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单独进行位置确定,并提供相应的背景,然后再由幼儿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步将学习成果或者作品布置上去,这样每个幼儿都可以有效地展示其自己的作品,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组织亲子联谊活动
对于幼儿而言,年龄毕竟还是比较小,很多情况下离不开父母,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定期的组织和开展亲子联谊活动。实践证明,通过开展亲子联谊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胆量,而且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增加幼儿与其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使之更进一层。组织亲子联谊活动之前,应当事先征求一些幼儿父母的意见,尤其是联谊活动的具体项目选择过程中,更要慎重考虑。
四、成立园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
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根据园级、年级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立足实际,成立园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其主要目的在于借助学生家长之力量,加强对幼儿的监督和爱护。通过该成立园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可以与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且可以充分的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将学校与家庭之间拉近关系,对于做好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有效的帮助。
五、家长义工活动
幼儿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具体可以采取让幼儿家长作义工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能够让孩子对幼儿园及教育教学活动不陌生,培养学习兴趣,笔者建议借助幼儿家长的力量,让他们定期地到幼儿园作义工。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家长在进行义工活动中更加的了解孩子。
六、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言,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地去保护学生的幼小心灵。每一个幼儿的身上都要其闪光点、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备加呵护,经过老师艺术性的“放大”,就会变成学习动力,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七、结语
幼儿园教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班级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文霞.调动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精细化管理成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同时在我国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中,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不断被管理者引用。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要求教育管理分工的明确化和服务要求的精细化,是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幼儿园管理也要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创新管理观念,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重视幼儿园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优化管理理念为幼儿和家长服务,以此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
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教师日常常规教育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检查管理不够彻底,未做到监督管理工作的常规性和持久化。同时幼儿园教师并未把幼儿园常规教学理念作为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习惯,对常规教育工作的态度不够积极,导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出现滑坡等问题。
(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够彻底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日常的教学活动的过度重视,注重利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忽视日常的教学管理,忽视常规性的日常训练。同时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日常活动时随意性强,随意减少幼儿的游戏活动等时间,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
(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的把握力度不够,对工作重心的认识不准确,无法科学安排管理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日常活动的衔接不够合理,存在等待现象,浪费活动时间,导致幼儿的消极学习心理。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还存在不足之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相脱节,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四)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整合不够科学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之间的界限划分过于明显。每个班级的保育员认为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这一想法直接导致了班级内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保育员参与教育管理的观念不强。此外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之间的沟通不足,造成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不规范。
(五)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在制定幼儿园教学管理常规化方面制度不够完善,常规化教学管理方案不适宜,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的保教配合不规范。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精细化,造成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
二、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幼儿园管理的有效策略
针对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实现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加强精细化管理思想
幼儿园教师要全面认识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教学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规范日常的教学活动,建立正常的班级教学秩序,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和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动静交替,以此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管理者要重视教学过程,精心安排各项管理工作
1、幼儿园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从教学的细节出发,把日常教学活动的管理责任精细化、明确化,适时调整教学管理行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质量的提高。
2、幼儿园的行政人员要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将检查责任精细化,在日常的检查工作中注重细节的检查。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利用浸入式和跟踪式等检查方式,将园长和副园长组成管理检查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园的各个班级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教师在组织日常教学及游戏活动的具体过程,从而全面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再对教师和保育员进行协调沟通,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指导其规范教学行为。
3、此外,还要实现保育员保育工作的精细化,对保育员的保育工作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要求保育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每项保教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明确保育员日常的工作重点,规范保教行为,主动配合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贯彻落实对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日常的操作行为,建立以日、周、月为单位的考评制度,认真记录每个班级教师和保育人员的日常教学行为,并针对教师和保育员的具体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将教师和保育人员日常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精细化,注重细节管理,促使教师和保育员规范实施日常教学活动。
(四)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明细对各个教师和保育员的责任,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协调合作,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每周的幼儿园工作会议制度,总结教师每周的教学行为,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和保育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贯彻落实幼儿园幼儿教育计划,完善幼儿园管理责任制、奖惩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每个教师要坚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从而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水平
1、幼儿园师资力量的提高也是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幼儿园要想提高服务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每个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本园的重点工作,教师要树立高职业道德素质,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要立足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对教师和保育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派遣教师到北京、深圳等地方学习。同时利用双休的时间聘请幼教专家来本园对教师和保育员进行教学工作指导。教师和保育员要合理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及时总结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2、此外还要注重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保持和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计划,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方式来审核教师和保育员的教学计划和落实情况,也可以利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建议。教师和保育员充分发挥家长资源,通过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等方式来增进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师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密切家园联系,制定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六)重视日常教学活动和教育质量
在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管理的细节,要贯彻落实日常的工作计划。每位教师和保育员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注重细节的组织,明确每个环节中保教工作人员的具体内容,巧妙安排过渡环节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师和保育员日常工作的规范化,保证幼儿一日活动有序开展。同时教师要重视教育质量,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的规划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日常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必须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精心安排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制定适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水平,以此实现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初晓玲.浅谈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J].东方青年华夏教育,2010(01).
[2]徐雅洁;张伟.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幼儿园管理实效[J].教育科研论坛,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