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微小企业经营范围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0 引言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现有融资渠道之外另辟蹊径,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以及政府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做到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双赢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现有融资途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目前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少,而且融资门槛较高而无法获得所需资金,虽然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等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导致其贷款风险大,贷款成本高。如:有些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小,商业银行为此类贷款要付出和大额贷款相同的固定成本,两相比较,商业银行更愿意选择向大型企业提供高额贷款;有的中小企业在成立初期,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完善,银行根本不敢发放贷款。商业银行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一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提供,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如果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承担的风险和其所获得的收益不相称,许多商业银行就此放弃了中小企业。从上述分析来看,目前的融资渠道不畅通,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获得机会。除了对现有融资方式进一步挖掘潜力,扫清障碍之外,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开辟资金新源头才是解决之道。放宽视野,我们会发现除银行、证券市场之外,作为现代三大金融机构之一的保险公司也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者。
2 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是保险公司经营目标
2.1 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作用 保险公司基本职能是对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在人身保险公司中,该职能格外重要。人身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增值的需求要远远高于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的范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2008年,人身保险的保险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76%,其中的人寿保险更是一枝独秀,远远领先于其他险种。
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公司的主要产品,其特点包括:保险期限长;保险风险稳定;人寿保险采用“均衡费率”经营,即保险期间内,前期收取的保险费要高于保险人为风险事故支付的保险金,这笔多出的资金即寿险责任准备金。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原因在于“人身保险合同是长期合同,只有以有效保险单的全部净值为基础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才能充分保证寿险公司履行合同给付义务”。它不是保险公司的利润,而是在保险期间后期弥补按均衡费率而导致的保费收入不足,寿险公司有义务对其保值增值。寿险责任准备金的使用期限较长,可以充分利用责任准备金进行各种投资。
2.2 现行保险公司投资渠道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保险公司有充分的资金来源进行投资,也有对保险投资收益的迫切需求,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现有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都存在不足。银行存款安全性高但收益低;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风险大;债券收益较低;不动产投资和项目投资流动性差,因此,寻求新的投资方式迫在眉睫。
2.3 贷款是可考虑的投资渠道 发放贷款是保险公司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之一,前文已经介绍,中小企业资金匮乏,而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方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现有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坐拥资金,急需找到投资方向,如果国务院能够允许保险公司向社会开放贷款业务,无论是对资金需求方还是资金供给方都非常有利。
目前人寿保险产品向投保人提供保险单质押贷款的业务,这种服务只针对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投保人,投保人以其保单项下积累的现金价值作为质押,向保险公司进行贷款。这类贷款的限制非常多:贷款者只能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该贷款最高不能超过保单的现金价值;贷款时间很短,通常在六个月之内。综合以上情况,保单质押贷款还不是真正符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含义的贷款。很难想象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取从保险公司的贷款而先为自己购买一份高额人寿保险,并为积累现金价值和维持保单效力,不断交纳保险费,这只会给经营者造成更大的财务压力。
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可以尝试进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这样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也能为保险公司增加收益。那么,究竟如何设计这种贷款制度,在现今的监管体系中会遇到何等问题,下文将予以讨论。
3 我国保险公司贷款可行性探讨
3.1 经营风险 任何投资都会遭遇风险,保险公司进行贷款也不例外。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放贷要冒着无法收回贷款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保险公司是否能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关键。笔者认为防范信贷风险,减少投资损失,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保险公司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核查,对无法提供担保的中小企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来决定是否放款。保险公司必要时可以主动了解该企业生产和销售、资金回收、员工评价等情况,通过这些来考察该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对那些拥有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而言,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对该企业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在无担保的前提下对其贷款。
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做好扶植中小企业的工作。毕竟保险公司是商业企业,为保证资金安全可能不愿贷款给某些企业,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通过减免税款等方式补助保险公司可能失去的利润,效果要好于直接给予中小企业补助。同时,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保险公司会格外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会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要求做到事先防范,尽可能的消除风险。
3.2 监管制度 贷款业务传统上是一项银行业务,保险公司涉足贷款领域,意味着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从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扩展到了银行业务,这和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并不相容。我国的金融体系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银行、证券、保险三大支柱各行其是,各有各的经营范围,对它们的监管也相应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来承担。一旦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业务,这对目前的监管体系来说是个难题,因此,如何克服监管方面的障碍,使这项新业务健康有序的开展,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4 结论
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内在需求。如何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防止以安全性为主要原则的保险资金的损失是该项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保险公司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政府也应通过对保险企业的补助政策,尽量弥补保险公司的损失。金融监管体系是实施该方案的另一障碍,怎样调整现行监管体制,将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纳入监管体系中,实行有效的监管,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内部会计概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具体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而制定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护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1、企业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保证企业各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和记录都符合会计法的规定,有利于国家会计法规和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2、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正确真实地记录各项资产和资源采购、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及时分析研究,减少资源的浪费,有效地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企业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将企业的综合风险降到最低,即也是一种变相的盈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主要利用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来控制、调节、计划、制约和引导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1、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小,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
2、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3、经营范围广泛,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
4、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
企业融资按渠道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我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所以大多中小企业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
四、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1、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统一。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 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领导者下达的各项指令执行能够快速落实,所以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
2、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建立,发展时间短。因此,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有些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 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 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 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捏造会计数据,私自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 隐瞒收入,虚报利润, 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 都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
(2)在资产控制上,有的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3)在检查、考核和奖惩力度上,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3、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职责不合理
中小企业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所以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权责、工作分工及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而且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分配不当,这些都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关键还在于监管工作的开展,这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审计部门最主要职能在于对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协助企业努力营造一个利于进行“软控制”的环境。然而在现阶段,我国有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并未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但由于部门主要职责是审核、监督中小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财会情况,因而受到多种制约,难以公正、公平开展各项监督、审核工作,使得审计部门难以受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5、内部会计控制行为主体的素质不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中小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概念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概念,它又称为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是指和它所处的行业中大企业比较而言在人员、资产和经营规模上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
中小企业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其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建设周期较短且资金回收较快。2.其对于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企业机制灵活,能充分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3.企业的经营范围广,覆盖的行业齐全;但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提高困难。4.现代社会中,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5.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资金较薄弱,融资困难。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及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利用公司内部的资金来进行融资活动,以留存收益作为资金的来源。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是因为内部融资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融资的规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外部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方式从外部融入资金,现阶段我国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民间融资、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私募股权等。而这些途径又可以分为三类:民间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民间融资广泛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与农村,在一些具有相对区位优势、行业优势的地区也非常活跃。民间融资的主体多样,有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企业之间的融资,而且出资人也比较多元,包括企业职工、干部、工商个体户等,涉及面较广。但是民间融资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稍有不慎会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后果。
直接融资主要是指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权融资等,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我国虽然创立了中小企业板,但是只能解决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能够通过中小企业板来获得资金。虽然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筹资,但是发行债券的门槛高,有部分企业不能达到发行债券的要求,也不能筹集到资金。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现状不太理想。
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借贷,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从银行借款是中小企业常用的一个融资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很难找到实力雄厚的借款担保人,而银行对于贷款的财产抵押严格要求,控制风险,因此中小企业从银行借款的难度也不小。
三、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一)从内部来看,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较低下,财务制度相对不够规范。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不明,财务信息披露不如大企业透彻,不够透明。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大企业来说较小,实力不强,产品的结构不是很合理,设备不够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企业的经营缺乏持续性。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相对突出,企业自身不注重信用形象的建立,信用意识淡薄,因此借款时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较大,借到资金相对较难。
(二)从外部来看,我国政府支持体系不健全,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法规等制定时是依据所有制类型、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的特性而制定的,相对偏向于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而且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制约了其有效快速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再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还不健全,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虽然一些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发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银行还是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和偿还能力,不敢轻易放贷给中小企业。最后,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都处于下滑的状态,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影响,无论是向银行借款,还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都受到了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受到了更大的限制,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四、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从大的层面来看,逐步建立完善的资本支持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而降低融资难度。第一,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适度加大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国家应在信贷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同时建立相应机制,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避免银行考虑到自身的资产结构而惜贷。建立与中小企业的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既要激励银行借贷给中小企业,还要建立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机制,避免盲目借贷给银行带来损失。第二,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板的创新。政府应在现有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板,推进其创新以及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提供给中小企业一个较好的直接融资平台,极大地发挥出其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主板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使得我国资本市场更为多元化,进而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二)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提升企业自身的素质。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建立信用体系,强化信用意识,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信用,通过自己的经济实力的提高和良好的信用来获得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企业应该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根据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制度,使得财务信息更加透明,更好地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度。借鉴国韧庀执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和经理人的现代企业管理机构,建设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应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的管理建设,为企业的平稳快速的发展奠定管理基础。企业要建设好决策、监督、激励机制,树立自身诚实守信的形象,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与信誉。
(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重点向中小企业侧重,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应从税收、贷款援助和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减轻企业的负担,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系统,整合各方的信用信息,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从而为中小企业借贷提供信用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104-03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超过人们的预期,在抑制经济下滑、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解决城乡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在作出贷款决定时思虑良多。就其两者之间的信贷关系而言,要想中小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两者必须依据双方困难想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2010年,根据银监会提出的“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原则,商业银行加大了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
二、中小企业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截至2010年底,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体系已拥有120家省、市、县的中小(民营)企业协会、促进会、联合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员达到15万家。据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的产值占GDP的约60%,上缴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约50%,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研发的。以上数据足以表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传统观念上,中小企业被大家公认的就是规模小、资金少、制度不健全,但是更详细的可以总结为一些几点,一是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二是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三是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四是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五是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由于这些固有特点的限制,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2008年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遭受了沉重打击,对经济增长及就业的拉动力快速下滑。为促进中小企业尽快从危机中恢复,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受到控制的情况下,银行经营理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明显增加,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有障碍,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发展潜力和发展速度都受到制约。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个瓶颈时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将会面临破产。国家政策以及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些优惠待遇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自从我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来,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依存关系就变得比较密切。
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中小企业也成为银行业业务发展速度最快的客户群体。对济宁市297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显示,银行信贷资金仍是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调查数据表明,以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首要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1.9%,其次为自有资金,占比为6.4%。在被调查的294家有贷款的企业中,28家企业在一家银行有贷款,109家企业在两家银行有贷款,157家企业在三家或三家以上银行有贷款,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首要选择。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优质大企业的信贷业务市场越来越难开发。相比较而言,选择和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客户结构占比,成为了商业银行业务扩展的新契机。因此,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从优质大型企业为主向优质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并重方向调整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向优质中小企业倾斜的趋势和中小企业压抑已久的融资意愿相吻合。银企双方意愿的契合,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与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会是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更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成为代表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种主流产业组织形式。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型。因此,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一)大型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五大银行。五大行的实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和其他银行相比都更强一些,业务和客户范围更广一些,所以,如果大型商业银行能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帮助,那么对于中小企业将是最大的帮助。
随着银监会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具体细致的激励和指导措施的颁布,看到了中小企业贷款高额的利润增长的大型商业银行在政策的鼓励下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它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早期建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营销队伍,并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评级和授信办法,实行信贷业务标准化作业,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可满足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小企业客户在采购、运营、销售等经营环节的融资需求。目前,工商银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小企业融资体系,在全国各地组建了1200多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专营机构,配备了小企业信贷专职客户经理,能够为小企业客户提供高效和专业的融资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
相比中国工商银行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银行推出速贷通业务,成长之路业务,以及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和小企业额度抵押贷款业务,这些都是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中国银行推出个人投资经营贷款业务,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便利服务。
大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对中小企业贷款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银行现金收入流的稳定可以保证银行可以持续地为经营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使其少受地区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冲击。二是大型银行在管理风险方面具有优势,管理风险的成本较低,其风险态度更接近中性,也就有能力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抵押要求,或者减少对风险溢价的要求,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股份制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最为显著的商业银行,在对待中小企业信贷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中小企业信贷的组织架构、定价技术以及信贷流程,这形成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的内部约束,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随着股份制银行的不断强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开始关注,许多股份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些政策措施。以民生银行为例,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乐收银业务结合现代化设施,针对批发贸易类小微商户定制的新型支付结算服务产品,支持使用个人借记卡和企业结算账户进行相关支付结算,集合传统POS和第三方电话支付终端产品的优点,集刷卡收款、转账付款等功能于一身。这样极大方便了中小微企业支付结算业务,可以足不出户解决很多支付往来项目。另外民生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服务企业,在安全性、专业性、功能性都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服务,极大便利了客户的业务流程。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当地,为当地的金融业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尽管其发展程度良莠不齐,但有相当多的城市的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消化历史上的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转变经营模式,在当地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更是出现了上海银行这样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于全球银行500强行列的优秀银行。
以山西的晋商银行为例,立足于山西,优先考虑山西的发展。目前,晋商银行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一个小企业产品体系,其中有基本信贷产品,标准融资产品,集群服务方案三大块。都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最合适,最有效的扶持。在基本信贷产品中有流动资金贷款,设备购置贷款以及各种票据的贷款等,在标准融资产品中有信融通,物业通,保融通等,在集群服务方案中有针对连锁经营型企业的服务,也有针对商会会员企业的服务等等,晋商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系列的服务,并且设立专门的客户经理和宣传册让中小企业更清楚地了解。
(四)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分析
1.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在我国,虽说目前中小企业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方面的倾斜,但是中小企业受限局面仍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在融资方面,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把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起来,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制度。
2.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我国四大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贷款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然而绝大部分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为进一步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指导银行业协会与银行业签定了《*银行业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公约》,组织开展了20*年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小企业贷款推进工作总结、评价活动,完善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免责条款》、《查询使用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承诺》,建立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人员登记表》,确保了违约信息由授权知悉信息的人员严格管理使用;制定《*银行业机构小企业贷款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银监局系统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推进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争先创优工作。
(二)积极向省政府专题汇报*银监局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及时反映我省银行业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省政府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目前*海西州已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成立*省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助推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与省经委、人行*中心支行等部门沟通交流,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政策合力等方面达成共识,初步形成联动合作意见。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交流功能,积极拓展信息服务渠道,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网金融服务平台”,为银企、银银之间信息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银行业扩大客户群体,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小企业融资效率建立了平台;及时编发《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专刊》,编印了《支持小企业发展文件汇编》、《小企业融资经验选编》、《小企业融资产品汇编》,增进社会公众对小企业贷款产品的了解。
(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新增贷款规模倾斜到小企业上来,力争做到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为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以“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方法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试点工作,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主要成效
在*银监局持续推动下,各银行业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小企业信贷机制建设成效显著,小企业制度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有效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截至9月末,小企业授信户数3609户,小企业表内外授信总额48.50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48.19亿元,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26.60亿元。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十项措施的紧急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促社会经济增长、企业稳定生产。在当前经济危机非常时期,对小企业相关信贷业务,采取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议,做到“投得快、放得准、落得实。”先后对一大批小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73亿元,有力的支持小企业保稳定、促增长、渡难关,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好评。
(一)更新经营理念,加快推进信贷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如农行*省分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对*城区、东部农业区、六州藏区三大版块的小企业,实施“一区一策”的推进措施。农发行*省分行确定了“搭建一个平台,理顺两个关系,做到三个对接”的小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工行*省分行实施“从以大型、特大型企业为主,逐步转向大型和优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策略;中行*省分行坚持“不唯大小、不唯成份,只唯效益”的原则,优先支持发展较快的小企业。
(二)建立各种形式的小企业贷款专业部门和专业团队。如*银行设立了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行*省分行在公司业务部设立了小企业中心。一些银行在人员配备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如开行*省分行给负责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部门配备了占分行经理总数1/3的客户经理,在各项收入激励政策上与管理高端优质客户的客户经理一视同仁;农行*省分行增加了22名小企业客户经理。部分银行根据小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下放了贷款权限,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如建行*省分行“速贷通”业务采取不进行客户评价和额度授信,直接分单处理,主要调查评价每单业务的用途、抵(质)押、担保以及跟单操作的有效性,对“成长之路”业务采取“先评级、后授信、再使用”的业务流程;*银行通过下发《转授权书》,缩小审批半径,简化审批流程;农行*省分行调整授权管理方式,扩大转授权范围,向经营行转授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200万元以下的贷款审批权、农牧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10万元以下的贷款审批权。各银行业结合工作优势,加大业务培训力度,11月末,共培训小企业信贷从业人员近800人次,多数银行小企业客户经理培训覆盖面达到90%以上。
(三)贴近市场需求,创新融资产品。各银行业推出一系列针对小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产品,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有力支持小企业发展。如:建行*省分行在深化“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两个特色产品营销的基础上,推出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订单融资等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农行*省分行推出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和自助可循环贷款。*银行围绕资金流、上下游、存货、应收账款等环节做文章,推出提货单质押、库存商品抵押、采矿权质押、仓单质押、出租车经营权抵押、微小商户联保等新型业务。农信社推出了水泥提货单质押贷款。开行*省分行与团省委合作推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为“城镇青年、农村牧区青年、大学毕业生、下岗再就业青年、妇女及残疾人青年”等五类青年群体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银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5月份,成功举办“20*年银企洽谈会”,各银行业与省内部分企业签订合作项目76项,贷款协议金额达270.35亿元。9月份,*银行召开了“银政合作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签约仪式”。开行*省分行与*省农牧厅合作,共同筛选了一批县域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项目,明确了支持县域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截止年末,开行小企业贷款本息回收率为100%。
(五)支持*省担保机构建设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开发银行积极推动*省成立了省级、州(市)级、县级三级融资平台作为小企业贷款的借款平台,用政策性贷款的方式支持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截至20*年12月底,累计发放软贷款24500万元用于支持*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
三.典型案例
(一)为进一步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指导银行业协会与银行业签定了《__银行业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公约》,组织开展了20__年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小企业贷款推进工作总结、评价活动,完善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免责条款》、《查询使用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承诺》,建立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人员登记表》,确保了违约信息由授权知悉信息的人员严格管理使用;制定《__银行业机构小企业贷款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__银监局系统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推进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争先创优工作。
(二)积极向省政府专题汇报__银监局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及时反映我省银行业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省政府出台《__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目前__海西州已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成立__省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助推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与省经委、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等部门沟通交流,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政策合力等方面达成共识,初步形成联动合作意见。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交流功能,积极拓展信息服务渠道,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__网金融服务平台”,为银企、银银之间信息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银行业扩大客户群体,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小企业融资效率建立了平台;及时编发《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专刊》,编印了《支持小企业发展文件汇编》、《小企业融资经验选编》、《小企业融资产品汇编》,增进社会公众对小企业贷款产品的了解。
(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新增贷款规模倾斜到小企业上来,力争做到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为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以“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方法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试点工作,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主要成效
在__银监局持续推动下,各银行业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小企业信贷机制建设成效显著,小企业制度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有效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截至9月末,小企业授信户数3609户,小企业表内外授信总额48.50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48.19亿元,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26.60亿元。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十项措施的紧急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促社会经济增长、企业稳定生产。在当前经济危机非常时期,对小企业相关信贷业务,采取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议,做到“投得快、放得准、落得实。”先后对一大批小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73亿元,有力的支持小企业保稳定、促增长、渡难关,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好评。
(一)更新经营理念,加快推进信贷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如农行__省分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对西宁城区、东部农业区、六州藏区三大版块的小企业,实施“一区一策”的推进措施。农发行__省分行确定了“搭建一个平台,理顺两个关系,做到三个对接”的小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工行__省分行实施“从以大型、特大型企业为主,逐步转向大型和优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策略;中行__省分行坚持“不唯大小、不唯成份,只唯效益”的原则,优先支持发展较快的小企业。
(二)建立各种形式的小企业贷款专业部门和专业团队。如__银行设立了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行__省分行在公司业务部设立了小企业中心。一些银行在人员配备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如开行__省分行给负责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部门配备了占分行经理总数1/3的客户经理,在各项收入激励政策上与管理高端优质客户的客户经理一视同仁;农行__省分行增加了22名小企业客户经理。部分银行根据小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下放了贷款权限,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如建行__省分行“速贷通”业务采取不进行客户评价和额度授信,直接分单处理,主要调查评价每单业务的用途、抵(质)押、担保以及跟单操作的有效性,对“成长之路”业务采取“先评级、后授信、再使用”的业务流程;__银行通过下发《转授权书》,缩小审批半径,简化审批流程;农行__省分行调整授权管理方式,扩大转授权范围,向经营行转授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200万元以下的贷款审批权、农牧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10万元以下的贷款审批权。各银行业结合工作优势,加大业务培训力度,11月末,共培训小企业信贷从业人员近800人次,多数银行小企业客户经理培训覆盖面达到90%以上。
(三)贴近市场需求,创新融资产品。各银行业推出一系列针对小企业的 综合化金融服务产品,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有力支持小企业发展。如:建行__省分行在深化“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两个特色产品营销的基础上,推出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订单融资等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农行__省分行推出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和自助可循环贷款。__银行围绕资金流、上下游、存货、应收账款等环节做文章,推出提货单质押、库存商品抵押、采矿权质押、仓单质押、出租车经营权抵押、微小商户联保等新型业务。农信社推出了水泥提货单质押贷款。开行__省分行与团省委合作推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为“城镇青年、农村牧区青年、大学毕业生、下岗再就业青年、妇女及残疾人青年”等五类青年群体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银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5月份,成功举办“20__年银企洽谈会”,各银行业与省内部分企业签订合作项目76项,贷款协议金额达270.35亿元。9月份,__银行召开了“银政合作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签约仪式”。开行__省分行与__省农牧厅合作,共同筛选了一批县域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项目,明确了支持县域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截止年末,开行小企业贷款本息回收率为100%。
(五)支持__省担保机构建设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开发银行积极推动__省成立了省级、州(市)级、县级三级融资平台作为小企业贷款的借款平台,用政策性贷款的方式支持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截至20__年12月底,累计发放软贷款24500万元用于支持__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
三.典型案例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纳入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业,市场导向,社会支持,政府促进”的原则,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开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局面,为振兴经济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创建创业型城市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手段。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创业型城市的五项主要指标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基础上,力争全面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具体目标为:
(一)全员创业活动指数: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镇劳动者的比例。创业活动是指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和自主创业。到年底,全县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
(二)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是指辖区内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数之和,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比例。主要反映创业带动就业的程度。创业培训和指导1500人(其中:按照1:2的比例,创业培训500人,创业指导1000人);帮助成功创业500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创业带动就业率达到1:6。
(三)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主要反映通过创业活动促进的创业企业增长率,创业企业1-3年存活率。平均每年新增创业企业13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900户以上,创业企业存活率(存活1年以上)达到80%以上。
(四)创业环境满意度:反映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反映创业工作成效。主要指标包括小企业平均创业成本、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创业服务满意率、创业活动就业率,以及创业政策、制度完善和落实程度。新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5000平方米,创业环境满意度的各项指标达到90%。
(五)其他整体反映城市创业活力、创业效率以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的指标。在全县18个乡镇,6个园区,23个社区,518个行政村中,按照45%的比例,确定8个乡镇、3个园区争创“创业型乡镇(园区)”,10个社区争创“创业型社区”,233个行政村争创“创业型行政村”,利用两年时间使创建比例达到95%以上。
以上五项指标,要求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
1.成立领导机构。在县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下,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创业办、发改委、教育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编办、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经贸局、卫生局、农业局、统计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科技局、国土局、总工会、团县委、工商联、妇联、残联、人民银行支行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以上各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就业服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县就业服务局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园区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
2.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各界关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和牵头工作。重点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创业项目开发和跟踪服务;
县委宣传部负责创建工作的新闻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财政局负责拓宽融资渠道,落实财政政策,提供扶持资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
县科技局负责高科技创业项目的开发推介,以及科研机构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和协调;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国土局负责孵化基地的建立和创业场地的协调和安排,对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等负责审批立项;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开展大学生毕业前的政策宣传;
县创业办、发改委负责创业环境的改善;
县经贸局负责牵头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创业市场导向信息机制,本县适合微小、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行业及创业项目指导目录等;
县工商局负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放宽全民创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市场准入条件,制定、落实相关服务措施,为全民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市场准入服务;
县国税局、地税局负责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
团县委负责青年YBC(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的一项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创业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及青年企业家协会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工商联负责行业企业协会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妇联负责组织开展妇女创业活动等;
其他部门及各乡镇、园区负责协调和配合好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各项工作。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准入条件宽松、管理简单方便、融资渠道畅通、措施全面的政策优惠体系,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创业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出资期限等准入条件。扩大创业主体人员范围,降低门槛,鼓励全民创业。
2.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困难就业对象自主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促进企业吸纳和稳定各类人员就业。
3.全面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筹集更多的创业扶持资金,支持百姓创业、能人创业。同时,税务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激励各类劳动者创业。
4.完善创业促就业相关配套政策。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和安排创业场地,建立规模和示范性的创业基地、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提供保障。
5.改善服务体制,开辟“创业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对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通过提供便捷高效、周到细心的服务,为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1.整合培训资源,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的培训体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见习、职业资格培训、技能培训等创业就业培训服务。
2.拓宽培训对象的覆盖面。把有就业和创业愿望的各类城乡劳动者纳入培训范围,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培训。
3.组织开展特色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提供“关爱就业培训”,“特色产业培训”,“回乡创业培训”,“转岗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4.进一步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将创业培训和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扩大到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务工农民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回乡农民工等。受训人员达到相应标准及要求的,培训机构按现行相关文件规定享受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1.加强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信息联网。逐步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法律、技术指导和融资贷款等服务,解决创业者的实际困难。
2.加大创业载体的创建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园区、开发区、产业聚集地、专业市场等建立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打造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载体。
3.深化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步建立“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创业者受益”的创业指导模式。积极举办创业博览会、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和创业金点子,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为创业者提供丰富准确的创业信息,提高创业成功率。设立创业指导服务窗口,加强创业跟踪服务,逐步建立集“项目征集、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工作机制。
(五)健全工作考核体系。
1.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列入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年度综合考评。将工作任务逐级量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统计监督,责任落实到人。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以及创业主体发展、创业拉动就业等各项工作,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兑现奖惩。
四、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导向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创建创业型城市宣传力度,营造“创业促就业、创业富百姓、创业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激励全民参与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媒体阶段性专题宣传活动不少于3次,创业主题宣传咨询活动不少于3次,创业先锋评选或创业大赛不少于2次。
(二)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将创业培训列入教学培训计划和培训任务,阶段创业培训人数达到500人次。
(三)加大创业指导服务力度。加强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创业指导服务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1000人次。
(四)启动创业模拟运作项目试点工作。发展20家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机构作为创业见习基地。
(五)强化创业绿色通道服务力度。制定创业“绿色通道”工作方案和流程,为创业者提供集“注册登记、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为一体的绿色通道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并向全县推广。
(六)建立创业者协会组织。鼓励乡镇及有关部门建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创业者自律服务组织,培养创业者自我管理、自律服务的意识。
(七)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推进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全县创建信用社区比例达到50%以上。多渠道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创业贷款500人次。
(八)扶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筹集100万元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九)建立创业基地。6个园区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建立完善创业孵化基地,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全县建立创业园区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出台创业者自主创办企业经营场地具体使用办法和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帮助创业者解决场地难问题。
五、创建工作步骤
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月至2月。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至8月。积极开展创新扶持政策、改善创业就业服务、扩大职业培训、组建创业服务平台、壮大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等工作,同步提高各级创建工作达标率,不断推动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考评验收阶段:年9月至12月。在全县组织创建工作模拟考评,对照国家考评标准和工作目标任务,逐项落实,查漏补缺,认真考核,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完善,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全部达标。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创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指导全县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各乡镇、园区要研究制定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各乡镇、园区于3月15日前将工作实施方案报县创建办公室,并定期汇报本区域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吊诡的是,中国同时又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无序的市场之一,每个企业都面临名目繁多的渠道费用、终端费用、促销费用和广告费用。营销费用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据的比重达到惊人的程度,远超欧美企业。高比例的营销投入并未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反而导致了行业性的灾难:保健品行业的功能忽悠、家电行业的概念炒作、白酒行业的历史杜撰、手机行业的山寨化……过度的营销一度使这些行业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过度营销的根源
造成今日中国企业过度营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市场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监管的缺位,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家商业伦理的缺失,身处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心态焦躁,企业家缺乏安全感,等等。但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了过度营销现象的泛滥。
同质竞争
迈克・波特认为日本企业鲜有战略,大多处于同质竞争的状态,尤其以电子产业为甚,而最近10年日本电子产业的集体亏损也证明波特所言不虚。波特认为,导致日本企业同质化的根源在于日本求同的文化传统和尽力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服务精神。很难说中国企业间在战略和营销上相互模仿、跟随的现象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国在创新方面的成果并不输于欧美。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模仿及跟随是中国企业战略和营销的主流。
迈克・波特早年曾提出企业的三种基本战略:差异化、成本领先和聚焦。成本领先很自然地被中国制造企业广泛引为战略依据。实际上,波特对于三种基本战略的提法并不成熟,原因在于这是一种企业导向的战略思考方式。如果以竞争及顾客为导向,三种基本战略都可归结为一种,那就是差异化:成本领先只有体现为价格的差异(即更低的价格)才对顾客具有价值;聚焦同样如此,除非形成差异化,否则聚焦本身并无实际意义。正因为如此,波特在其后的《什么是战略》一书中承认和强调:先有差异化定位,才有战略。
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竞争升级。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以形成价格优势成为企业的普遍做法,这也往往导致企业最终付出牺牲产品品质的代价。
战术化营销
在观念上,很多企业把战略当成了目标或者蓝图,甚至有的企业并不认为战略是企业的必需品,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战略,企业也取得了发展,营销也开展得不错,战略是否真那么必要?”
落实到具体的做法方面,企业大多采取随波逐流的策略,跟进所有的潮流。比如,遇到奥运年就以奥运或者运动概念作为营销主题,遇到纳米概念流行就推纳米产品。由于企业缺乏研发等企业内部运营的配合支持,也就无法形成累积效应,消费者难以体验企业的营销诉求。长期以来,企业和品牌无法形成优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可信度降低,营销的效果越来越差,最终陷入制造概念和虚假宣传的不归路。
短期效应
对于企业营销短期有效并且立竿见影的做法,从长期来看通常都具有负面效果。这好比酒精,短期看酒精是兴奋剂,令人异常兴奋;长期看酒精则是抑制剂,酒醒之后人们往往情绪低落,长期酗酒的人往往患有抑郁症。在企业最热衷的营销活动中,大规模的打折和促销活动就是如此。
这与企业的现实有关。很多企业家本身就抱有“赚一把就走”的心态,并未打算“基业长青”,自然无法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营销和品牌;作为企业营销高层的职业经理人,由于业绩的压力以及营销职业本身的不稳定感而采取“务实”的做法,把精力放在短期的增长上。短期效应一旦成为企业的目标,急功近利的做法自然层出不穷。
忽视心智
1972年,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发表《定位时代来临》系列文章,在营销史上首次指出营销战争的终极战场并非工厂,也并非市场,而是潜在顾客心智,奠定了定位理论的基石。然而很多企业对心智及其规律缺乏了解,更难以理解和领会“心智第一,市场第二,先占领心智,市场自然随之而动”的营销精髓。
品牌的作用就是使营销变得更加简单而非复杂,作用之一就是简化选择,作用之二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预售”。一旦品牌占据了潜在顾客心智,当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和服务产生需求的时候,自然会想起代表该品类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不代表任何品类,那么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营销资源用于终端拦截,以赢得那些随机购买的顾客。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典型的产品销量公式,如“产品的销量与终端的陈列面成正比”。最终,企业营销陷入了一场资源消耗战,大量的资源不是用到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品质提升,而是消耗在营销手段上。
回到企业的目的
如何判断营销是过度还是适度?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要探寻营销的正道,我们需要回到企业的目的这一基本的问题上来。
半个多世纪以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写道:“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他认为消费者并不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是对自己的需求有隐约的感觉,只有在企业家采取行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顾客才真的存在,市场也才真的诞生,在此之前的需求都只是理论上的需求。可能顾客根本没有察觉到这样的需求,也可能在企业家采取行动――通过广告、推销或发明新东西创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一次都是企业的行动创造了顾客。德鲁克强调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企业都有且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营销是企业独有的职能
德鲁克认为:“营销是企业的独特职能。企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组织,是因为企业会营销产品或服务,而教会、军队、学校或政府都不会这么做。任何通过营销产品或服务来实现本身目的的组织都是企业。任何一个不从事营销或偶尔从事营销的组织都不是企业,也不应该把它当成企业来经营。”
今天,在商学院和MBA的教材和课程中,营销处于企业战略群的底层――作为职能战略的一部分,等同于“营销部门的战略”。如果我们回归德鲁克先生的原意,营销的本质是企业创造顾客的行为。它不限于一般性理解的市场活动,而是整个企业经营的核心,决定着企业的成果(生意来源)。
正因为如此,德鲁克说:“由于营销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营销的范围不但比销售广泛得多,而且也不限于专业的活动,而是涵盖整个企业的活动,是从最终成果的观点来看待整个事业。换句话说,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企业。因此,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有营销的考量,担负起营销的责任。”
创新不限于技术和产品
服务于创造顾客这一目的,企业的第二个功能是创新,也就是提供更好、更多、更新的商品及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德鲁克很具远见地认为,创新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而是指可以达到创造顾客这一目的的任何行动。
正如德鲁克所言:创新可能表现在更新、更好的产品上(即使价格比较高),或提供新的方便性、创造新需求上,有时候则是为旧产品找到新用途。推销员可能成功地把电冰箱推销给爱斯基摩人用来防止食物结冻,这样的推销员和开发出新程序或发明新产品的人一样是“创新者”。卖冰箱给爱斯基摩人冷藏食物,等于发现了新市场,卖冰箱给爱斯基摩人防止食物过冷结冻,事实上等于创造了一个新产品。从技术层面来看,当然还是旧产品,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却是一种创新。
回溯本原,我们不难看出,所谓适度的营销应服务于“创造顾客”这一目的,发挥创新的力量,整合企业内部运营系统,最终为顾客(潜在顾客)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
战略营销新方法:品类战略
营销的本质是企业创造顾客的行为,因此,矫正过度营销的关键在于让企业的营销行为回归营销的本原。尽管德鲁克先生对于企业目的和两个基本职能的论述在管理界影响深远,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没有一种方法将这三者形成一个完整、可操作的系统。
进入新世纪,“定位之父”艾・里斯与定位理论继承人劳拉・里斯推出《品牌的起源》一书,首次系统阐述了品类战略的思想,将定位理论的发展推向新的巅峰。他们认为,品类才是隐藏在品牌背后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力量,营销的终极目标在于主导一个品类。品类战略实现了企业两大基本职能――营销与创新的完美统一,并服务于企业唯一的目的――创造顾客。因此,艾・里斯指出:“我认为企业只有一个职能,那就是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以下是品类战略的几个要点:
开创新品类
开创新品类的方法首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两类:第一种是革命性技术,GE、西门子就属此类,但革命性技术可遇不可求;另一种是技术革新。现实当中大量新品类的诞生,并非来源于革命性技术,如苹果公司就是依靠技术革新开创新品类、创建强大品牌的典范。从图形界面电脑到触屏手机,再到平板电脑,每一个新品类都没有什么重大的科技革命,但是总能恰到好处地与现有的品类产生差异,从而形成全新的品类。现有的电脑是文字界面,苹果就推出图形界面的电脑;现有的手机和电脑都使用键盘,而苹果创造性地使用了触屏。
开创新品类的方法并不限于技术创新,也可以借助新趋势。社会快速发展,人类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也不断诞生新的问题――环保问题、肥胖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需要解决方案,这为新品类的诞生提供了机会――不含脂肪、健康、有机、低碳等。
企业还可以通过聚焦开创新品类。聚焦不仅是企业经营哲学和战略的核心,也是开创新品类,创建品牌的有效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将现有的品类进行收缩,直到你可以成为第一为止,一个可能的新品类就诞生了。必胜客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比萨连锁,同时提供堂食、外卖、外带业务。后来成为第二大比萨品牌的多米诺选择收缩经营范围,专注于宅送市场,主要针对需要提供送餐到宅服务的顾客,开创了宅送比萨品类。聚焦之后,多米诺只在非繁华地段开极少的店,开店面的目的也非提供堂食,而是为顾客提供体验以及为宅送服务提供支持,因此,店面成本大大降低,并逐渐成为第二大比萨品牌。
企业可以通过成为已有品类中领先品牌的对立者开创新品类。当你无法创造一个新品类,那就使你的品牌在认知上成为一个新品类。在一个成熟的品类中,消费者会分成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倾向于选择领导者,另一个群体则不愿意选择领导者,并且通常选择与领导者对立的产品,例如奔驰和宝马。
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开创“市场中有,心智中无”的新品类。对于企业而言,要找一个市场中没有的新品类是困难的,但是要找一个心智中没有的新品类却并不困难。成千上万的新品类或具有成为新品类潜质的产品已经由小企业推出市场,但消费者的心智中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品牌。例如,袜子已经诞生了很多年,但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浪莎代表女袜,却没有一个公认的男袜品牌,这就是开创男袜品类代表品牌的机会。
为新品类定位
新品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是极其微小的市场,因为现有的消费者都属于老品类,习惯是顽固的,没有充分的理由他们很难从老品类转向新品类。因此,新品类必须准确地界定原有的老品类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并通过对立性的定位,从老品类中争取更多的顾客,赢得更多的生意,从而实现更快速的增长。换言之,如果新品类没有一个好的定位,品类成长的速度将非常缓慢,品类发展的空间也极其有限。
定位的首要问题是确立合适的竞争对手,任何新品类的市场都来自于老品类,每一个新品类都必须明确竞争对手,否则就丧失了生意来源,也就无法生存。为新品类确定对手必须要跳出常规思维的限制,很多企业甚至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言:“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雪佛兰、福特汽车,还是――挑个极端的例子来说――钻石和貂皮大衣?”
在明确了主要的竞争对手之后,就可针对其形成相对立的的定位。七喜推出之初,其生意可能来自果汁饮料也有可能来自其他包装饮料。但七喜确定了以最为主流的饮料――可乐为对手,确定了“非可乐”定位,使自己成为继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后的第三大饮料品牌。
配称与品类化
配称既是企业内部运营活动对定位的支持和强化活动,同时又是将定位落实为战略的关键步骤。如果没有配称,定位只不过是一个营销概念,很难建立起真正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壁垒,配称活动涉及目标顾客选择、产品研发方向、创新活动、渠道的选择、价格的制定、组织、财务(资源投入)、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
例如,每个汽车品牌都可以宣传自己“安全”,但只有沃尔沃在核心顾客选择、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服务等各个方面围绕“安全”形成战略,因此,“安全”一直属于沃尔沃。
品类化则是指企业在开创新品类过程中采取的系统品牌策略。包括品牌名、品类名、核心品项、象征性视觉等方面的系统考虑。目的在于使新品类符合心智的接受特征和认知规律,使品牌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把握先机。
扩大并主导品类
作为品类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必须主动承担教育市场的责任,推动品类壮大。引入竞争对手也是扩大品类的有效方法之一,同行并非冤家,新品类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加入来共同开拓市场、教育消费者,就很难发展壮大、形成气候。
2008年张裕与国内几大葡萄酒企业的“解百纳”风波就属此类。其时国内的媒体纷纷以“吃品牌大锅饭”、“保护民族品牌与知识产权”为题,力挺张裕。我们的看法则不同:判定一个名字是否属于通用名的问题,从专业技术角度分类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重要的是从顾客心智角度来看,“解百纳”和“冰茶”一样是一个品类名而非品牌名。张裕的最佳做法是借助这场官司大力地传播自己品类原创者的身份,确保自己在该品类的领先地位,然后放弃该商标,鼓励更多的企业生产“解百纳”,扩大品类影响力,做大这块蛋糕。
张裕显然也注意到了我们的观点,改变了最初独家使用商标的做法。2011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调解,“解百纳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张裕获得了“解百纳”商标所有权,而长城、王朝、威龙则可无限期、无偿使用该商标。在扩大品类的同时如何确保自己的领先和最大化受益,如何实现对品类的主导,对品类领先企业而言是一项战略指挥艺术的考验。
品类战略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战略思路:从以往通过切入已存在的、现有市场很大的品类,依靠大投入、低利润以期代表品类的过度营销模式,向开创新品类,从而实现品牌起步就是领导者(品类的代表)的营销模式转变。让营销回到“创造新顾客”这一企业的基本目的,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今年6月1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美国玩具公司RC2联合发出公告,召回RC2公司经营的150万件由广东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生产的玩具火车,召回理由为油漆金属铅超标。
冥冥中,这成为了一系列“召回”事件的前兆。8月2日,美泰以“油漆金属铅超标”的同样理由,召回由供应商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生产的近100万件塑料制学龄前儿童玩具。
紧接着,8月14日,美泰又进行了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回收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820万件中国制造的玩具。其中25万件玩具汽车外涂层漆类被质疑铅含量超标,而涉及四大类玩具逾900万件商品也被召回,原因是含有微小磁铁,若不慎被吞下会有致命危险。
9月5日,美泰宣布召回约84.8万件铅含量可能超标的中国产玩具,这是其在一个月内第三次宣布召回中国制造的“问题玩具”。
连续三次“召回”让中国玩具出口风暴不断升级。港资玩具企业的订单直接面临冲击,与往年同期相比,港商订单减少两成左右,目前维持的都是多年的老客户,而去年开辟的新客户,在今年7月以后基本上没有新的订单。
而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小规模玩具企业也是“召回”的“受害者”,他们没有了订单,陆续停产。我国小玩具出口重地长三角的玩具企业也面临相同境况,很多小厂几乎接不到任何欧美国家的圣诞节定单,有多年固定客户的小生产企业也由于突如其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中止了合同。
在此期间,一位玩具生产港商的自杀身亡,更震动了业界,成为中国玩具制造商因“召回”备受压力的残酷缩影。
被“召回”撂倒的港商
8月11日,在美泰第一次宣布召回近100万件铅含量超标玩具的第九天,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的利达副董事长、港商张树鸿在自己工厂的仓库内上吊自杀。
事发前,利达拥有十多年良好生产纪 录,产量已居佛山玩具制造业第二,并与美泰建立了15年的合作关系,在出事前还被美泰称为“最可信任的供货商之一”。
九天里,国际舆论关于对“中国制造安全”问题的指责达到巅峰,美国媒体甚至声称:中国人又想利用玩具毒死我们的孩子……而美泰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埃克特叶也把“召回”责任完全推卸到中国生产商的头上。
随后,在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下,利达被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求整改。张树鸿一度积极自救,迅速换掉了此前带来问题的油漆供应商,并启用了经过美泰认可的油漆供应商,还先后两次向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交报告,希望尽快恢复生产和出口。地方检疫局回应说,除非利达的采购商美泰方面能出具证明,承认自己对此事有疏忽并承担部分责任的证明,否则佛山利达不能出货。张树鸿把此要求转述给美泰,没料到美泰不但不提供帮助,反而把利达的名字对外公布,正式将利达推向了媒体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面是美国采购商的“推卸责任”,一面是国外舆论的不断声讨,玩具厂商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
8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出于大局的考虑,要求利达停业整顿,暂停产品出口。此时的张树鸿对弥补召回带来高达2.6亿美元的损失彻底无望,不堪重负而走上了自杀的绝路。
然而,此次“召回”原因在于问题油漆,真正把张树鸿“害了”的罪魁祸首是油漆供应商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因为东兴向利达提供了铅超标的问题油漆。
美泰在中国共有八家指定的油漆供应商,利达合作多年的东兴并不在名单之列。因为东兴与利达过去长达四年的合作关系没有出现质量上的差错,因此并未引起美泰的注意。直到今年4月,东兴从网上找到一家名为东莞众鑫色粉厂的企业购买补货,这家企业向东兴提供了假的无铅色粉证书、认证证书的500斤问题色粉,但东兴没有发现问题,其后玩具厂商、美泰的把关环节也一一失灵。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玩具行业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几乎每进一批油漆都会拿到当地质检部门进行检查,但近年来,很少有企业做这样的检测。目前,玩具厂负责采购油漆,通常每年都会要求油漆供应商出具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但也只是对油漆供应商进行抽检,因为费用太高。广东质检局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采购商美泰把对玩具厂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测次数减少到每两年一次。无疑,检测流程已经出现了漏洞。
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认为,玩具生产厂在用料和检测上的不够严格与受到外国采购商的利润压榨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玩具上每一种颜色的检测费用在450元左右,成本通常要中国工厂独自承担。近年来原材料不断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玩具成本大幅提升,中国玩具厂的利润空间甚至不到5%,但国外的采购商不但没有提高采购价格,反而在不断压价,甚至索取回扣。为了生存,利润再低的订单也有企业接,这迫使一些生产商不得不通过缩减原材料成本来寻找利润空间,最终就导致了玩具油漆铅超标事件的爆发。
利达的“油漆铅超标”折射出中国玩具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生存状态及背后隐藏的检测危机。
“召回事件”谁之过
在“召回”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派出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并且处理,商务部同时也派出了调查组赴广东,会同地方的商务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共同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召回的玩具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被媒体集中火力炒作的“油漆铅超标”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中国个别生产商厂家在油漆进货中把关不严,在生产中使用了含铅量超标的油漆,而佛山利达和另外一家企业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了制止同类事件的发生,国家出台并实施了新的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制度。按照该制度,出口玩具产品生产或经销企业的出口玩具产品使用的涂料等危险化学品,必须经检验检疫部门强制性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并实施批次管理。企业不得有在市场采购玩具出口报检和异地报检行为,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执行产地检验,每种油漆都要进行备案。
同时,《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自8月31日出台且生效 。该《规定》在《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了生产者生产存在缺陷的儿童玩具的产品责任,明确规定了生产者是缺陷儿童玩具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美国进口商向中国生产厂商提供了不合要求的设计。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公告承认,美泰公司召回的这2020万件,其中按照美国进口商的要求设计和生产的占了85%,因为铅含量不符合美国要求的仅占15%。例如,其中的1800万件是属于磁铁玩具,磁珠容易被误吞食引起儿童生命和健康的危险,这种缺陷应由品牌公司负责。目前,中国60%到70%的玩具生产企业从事贴牌生产,即按照进口商提供样品和图纸进行生产。
9月21日,美泰公司一高管正式为“召回”一事向中国道歉,并称美泰公司对此负有全部责任,承认召回的绝大多数产品是由于美泰公司在设计上的失误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中国制造商在制造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
第三,中美的产品质量标准存在差异。目前国际上对于铅含量的检测有众多标准,其中最严格的是美国玩具业标准,其次是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含铅量标准,而美泰公司也有自己的检测标准。中国以及欧盟玩具检测标准,其中对八种重金属进行检验,在总铅含量这一项却没有数值,也就是说,对总铅含量没有检测。因此,美泰最近召回的70多万件玩具的铅含量没有超出ISO的标准、欧盟的标准以及中国的标准,但是却超过了美国独有的铅总量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中美质检部门已达成协议,将确保以后出口到美国的玩具符合美国的质量安全标准。
为了消除之前某些境外媒体不顾事实,以偏概全,蓄意炒作和夸大对“中国制造”形象的不良影响,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4日联合邀请17家境内外媒体记者赴广东玩具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其深入了解中国玩具的质量和企业的质量控制。此外,中国国家质检总局9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新闻会,主动让美方各界了解中国产品被召回的真实原因。
企业的危机自救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狂飙、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中国玩具制造大省广东备感压力。这次玩具召回疯狂袭来,虽然以美泰公司的道歉和承担责任而告终,但广东玩具制造业仍忧心忡忡,担心此次风波会对今后出口带来后续的影响。
广东是中国出口玩具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仍以美欧和香港市场为主,出口量占全国近70%,许多国外知名玩具品牌商都在广东委托加工玩具。广州海关最新统计表明,今年1至8月,广东出口玩具3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6.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百分点,其出口总值占同期我国玩具出口值的68.4%。今年1至8月,广东玩具对美国出口15.7亿美元,增长20%,对欧盟出口7.4亿美元,增长40.3%,对香港出口4.2亿美元,增长2%,对以上三个市场的出口值占广东玩具出口总值的78.3%。
眼下正值玩具业传统的圣诞旺季,许多规模较大的玩具企业欧美圣诞节订单大多在今年春交会已经敲定,因此美国召回风波并未立即对玩具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但诸多利空因素真正的杀伤力可能会在今年10月召开的广交会接明年定单时开始显现。对众多依赖广交会接国外大单的玩具企业而言,明年的旱涝收成关键还看今年的秋交会。
目前业界最为担忧,欧美可能会继续利用中国产品质量标准大做文章,从而设置更多贸易壁垒,给正在形成气候的印度玩具商一些可乘之机,抢占中国玩具在欧美的市场份额。美欧近年来已频繁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与此同时,欧美玩具厂商不断地前往印度考察市场。
此外,国家实现新的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制度之后,增加的检测成本也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经营也受到冲击。
“玩具召回”给广东玩具业敲响了生存和发展的警钟,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展开自救行动。
表现一,企业主动改进上漆流程,纷纷下重本购买检测新设备,强化质量完全监控,以免成为下一个遭受召回打击的目标。受港资佛山利达事件影响,不少在珠三角的港资玩具厂都购买机器设备以求提高产品质量。
表现二,企业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原材料厂家进货,并开始建立进出货记录,所有产品进行批次管理,原材料厂家要出示合格证,做到有据可查,及时追溯,将玩具安全问题堵在源头上。
表现三,在欧美市场壁垒较高的情况下,广东玩具出口企业开始把眼光投向更多的新兴市场。今年来,广东对拉美、中东、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玩具3.3亿美元,占广东出口玩具总值的比重接近10%,且均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