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义务教育是将我国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的成败已成为我国能否脱离发展陷阱的关键环节。目前,学者们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DEA指数法等。通过DEA方法,可以确定每个决策单元相对上期的效率以及规模收益情况,而且针对DEA无效的决策单元,可提供至DEA有效的投入目标水平。因此许多学者通过DEA方法对我国的财政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并提出政策性意见。但大多数学者是从整体层面对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评价,具体应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政府财政支出还不是很多。本文主要运用DEA方法针对我国普通小学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个方面: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从财政资金的投入着手,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分为事业性经费支出与基本建设支出。在事业性经费支出中,个人部分选取了工资福利支出和个人家庭补助支出中的助学金支出,公用部分支出选取了商品服务支出。在基本建设支出中,无论财政资金用于哪一方面,均属于对我国普通小学基本建设的服务,故将其总值作为投入指标。
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产出指标从基础教育设施层面、公众层面、业务优化层面来设定。在基础教育设施层面采用学校数作为产出指标,在公众层面采用毕业率、升学率、适龄人口入学比例作为产出指标,在业务优化层面采用专职教师与教职工数量的比例作为产出指标。在搜集数据时,由于天津市的数据缺失,本文仅对我国30个省市的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投入产出指标设计见表1。
2.2 DEA模型构建
DEA是评价经济系统生成前沿面有效性的非参数评价方法,多应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单元的绩效评价。1984年R.D.Banker等人提出BC2模型,即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生产部门之间的“技术有效”相对效率。本文即通过BC2模型对我国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看作是以财政投入为输入指标,普通小学义务教育产出为输出的n个决策单元DMUj(1≤j≤n),每个决策单元的输入向量为:
3 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
借助Deap2.1软件得出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见表2。
3.1 总体评价
表2显示,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其均值为0.802。其中有九个省、两个自治区、两个直辖市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分别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海南省、贵州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和重庆市。这13个省份的投入产出的线性组合构成了技术效率前沿。同时,有10个省份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既“技术非有效”又“规模非有效”,存在财政支出资金的低效率及支出规模的偏大。总体来看,各省份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于规模效率水平。可见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是导致一些省份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
从规模报酬来看,除福建省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未达到1的省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因此,福建省应当适当扩大其投入规模,而其他省份则应该在注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缩小其对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规模,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效率。
3.2 对西北五省的绩效评价
表2显示,2012年西北五省份中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构成生产前沿面的是甘肃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而陕西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分别为0.639与0.378,青海省则居中,为0.99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经济越发达其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就会越高。
对于陕西省来说,其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是纯技术效率0.646和非规模效率0.990共同导致的。综合DEA非有效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从投入冗余分析,工资福利支出X1,助学金支出X2,商品和服务支出X3,基本建设总支出X4,应该分别减少2418376元,301425元,653869元,276246元。从产出不足分析,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适龄人口入学比例和专职教师比例可以分别提高4.3%,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综合DEA非有效造成其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从投入冗余分析,工资福利支出X1、助学金支出X2、商品和服务支出X3、基本建设支出总值X4,应当分别减少2408773元、41360元、525202元、304550元。如此,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学校数Y1、毕业率Y3、升学率Y4、专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Y5可以分别提高1309所、6.3%、1.2%、5.1%。
观察青海省的效率水平,造成其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0.999,而纯技术效率的水平为1,且青海省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青海省应该减少对于普通小学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规模来达到DEA有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病理状态。肌钙蛋白I(cTnI)是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的心肌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TnI水平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从而评价cTnI预测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标准[1]。将我院于2004年8月---2006年1月收治的69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0. 04ng/ml)分为阳性组(30例)和阴性组(39例)。并排出急性心肌梗死。Braunwald分级,阳性组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Ⅲ级为16;阴性组分别为10例,20例,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无明显差异以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小时各采静脉血1次,常温下离心,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Cardicreader分析仪,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取两次最高值为标准,正常参考值为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3.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 ±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 取P
2 结果
2.1 5周内 cTnI阳性组有13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急诊PCI5例,心源性猝死1例,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3例,冠脉搭桥2例,阴性组有6例发生心脏事件,急诊PCI2例,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1例,冠脉搭桥1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见表1。
2.2 cTnI阳性组中BraumwaldⅢ级(高危组)患者较阴性组显著增多。(P= 0.007)。见表1。
表1 cTnI阳性、阴性组Braumwald分级及心脏事件率比较
阳性组(例) 阴性组(例) p值
Ⅰ级 4 10 0.24
Ⅱ级 10 20 1.00
Ⅲ级 16 9 0.007
心脏事件 13 6 0.012
3 讨 论
UA是由于粥样斑块不稳定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亦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评价UA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肌钙蛋白I(cTnI)是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的心肌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物。通常在心肌细胞损伤后约3~8小时出现,血清水平峰值在12~24小时,持续增高4~5天[2]。对诊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评价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已有临床研究认为肌钙蛋白I对评价UA的预后亦有重要的价值[3][4]。
本研究显示,5周内 cTnI阳性组有13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cTnI阳性组Braumwald Ⅲ级的病例较阴性组有显著升高(P= 0.007)。这表明cTnI对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有高度的可靠性。可使临床工作中能及时鉴别高危患者,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少临床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血清cTnI水平可能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缺血的范围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杂志[J],2000,28 (6):409-12.
中图分类号 R78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045-03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on Lipid Lowering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BU Jian-x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31):45-4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Method:68 cases with heterozygous FH,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34) and the control group(n=3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tablets 60 mg,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tablets 40 mg,detection of total cholesterol in each dosage group fasting peripheral blood(TC),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efficacy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TC,HLD-C,LDL-C were (5.12±0.64)mmol/L,(1.25±0.02)mmol/L,(3.13 ±0.48)mmol/L,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2.898,P<0.05;t=1.762,P<0.05;t=2.954,P<0.05).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C,HLD-C,LDL-C were (7.34±0.32)mmol/L,(1.13±0.21)mmol/L,
(4.06±0.21)mmol/L,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1.958,P<0.05;t=1.926,P<0.05;t=1.968,P<0.05).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TC,LDL-C,HDL-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18%(31/34),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35%(28/34),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字2=3.968,P<0.05).Conclusion:The ideal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Atorvastatin 60 mg/d dose of FH heterozygotes,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igh cholesterol; Heterozygote; Atorvastatin; Cholesterol
First-author’s address:Liubao Town Health Center of Wudi County,Wudi 251906,China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具有纯合子与杂合子之分,属于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是一种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中医属于脾肾阳虚证。因其具有发病时间早、并发症严重等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1]。患者往往血胆固醇、β-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均呈增高趋势。本研究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杂合子FH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2例,女22 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3±2.15)岁,入院检测:LDL-C(5.50±1.23)mmol/L,
TC(8.40±0.98)mmol/L,HDL-C(1.08±0.96)mmol/L;对照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18~58岁,平均(36.21±2.19)岁,入院检测:LDL-C(5.45±0.76)mmol/L,TC(8.42±0.86)mmol/L,HDL-C(1.05±0.56) mmol/L。两组均符合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本状况、疾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成人TC>7.8 mmol/L,16岁以下儿童>6.7 mmol/L及成人LDL-C>4.9 mmol/L,患者或其亲属有健黄色素瘤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横纹肌疾病,及其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药的其他疾病患者;幼小具有肌健与皮肤黄色素瘤或冠心病者的纯合子FH患者[2]。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剂(商品名:立普妥,20 mg×7片装,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天60 mg,服用方法为每晚一次顿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剂(商品名:立普妥,20 mg×7片装,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天40 mg,服用方法为每晚一次顿服。同时对两组患者统一规范饮食中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控制在100 mg/d内,60 d为一疗程。分别于服药10、30、60 d后,检测各剂量组早晨空腹外周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标准评价两组的疗效,显效:TC下降>2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20%,HDL-C上升≥0.10~0.26 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描述的“有效”标准;恶化:TC上升>10%,HDL-C下降>0.1mmol/L。临床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字2检验,对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HDL-C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 mmol/L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31/3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28/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68,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心悸,心电图未发现异常改变,减慢药物输入速度后症状改善;在输液过程中1例出现面部潮红,输液结束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皮疹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构与功能的异常,导致肝脏对血循环中LDL-C清除障碍,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内壁於积[3]。临床特征主要为TC显著升高,特别是LDL-C升高显著,HLL-C降低,皮肤与肌健黄色瘤与早发冠状动脉粥样变化(AS)。杂合子FH相对纯合子FH,TC水平稍低,出现皮肤与肌健黄色瘤与AS等并发症的时间稍晚、程度稍轻,一般在成年后出现。阿托伐他汀钙是目前治疗FH最有效的药物[4],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5],并通过增加细胞表明的肝脏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代谢[5]。本研究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钙的普通治疗量40 mg/d,对杂合子FH的治疗无效,但随着剂量的加大,当增加至60 mg/d时,可以达到降脂效果递增的疗效,其降脂效果达到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建议:TC<5.18 mmol/L,LDL-C<3.37 mmol/L,HDL-C>1.55 mmol/L的合适范围(就是建议的临床正常水平)[6-7]。同时本研究中的病例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与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发症,说明临床上的杂合子FH患者,进行胆固醇摄入控制同时,60 mg/d的剂量才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琦琳,张赛丹,黄澄,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停服后对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11(6):216-217.
[2]顾静安,邱维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10,8(2):77-78.
[3]王绿娅,许瑛杰,陈保生.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诊断[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6(1):69-70.
[4]陆宗良,杜保民.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0,9(6):403-404.
[5]赵冰.阿托伐他汀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21(24):2303-2304.
(一)学校与师生对教学评价的基本态度
学校如果对教学评价重视,会在恰当的时间对全校师生就学生评教工作进行指导与培训。师生对评教的态度是他们对评教工作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重要体现,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评教结果的信度。
学校与师生对教学评价的基本态度主要体现为:(1)学校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首先,在教学评价前,学校对评价的重要性是否进行足够的解释和强调;其次,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就教学评价是否做过信息沟通。(2)师生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首先,看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否了解以及了解的程度。其次,看学生在教学评价时是否会实事求是地打分。(3)学校与师生对教学评价实施的了解程度。第一,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度越高,说明学生越重视。如果仅限于填写教学评价表,而对于评价背后的一些信息不了解,则说明参与度不够;第二,评价后学生是否有与教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如果既不公布评价结果,也不与教师个人进行沟通,说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第三,是否全员参与教学评价。若只以学生评、专家组评和有关领导评为主,而不执行教师互评和自我评价,则不仅暴露出教师参与度不足,也反映出对教师地位不受重视。
(二)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评价的认知水平
评价主体对教学评价的认知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虽然有人呼吁应“将教学评价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但是普通院校里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这样学生,他们知识与经验不足,不能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胜任评教工作。
师生对评教的认知程度主要表现为:(1)师生对教学评价作用的认识。师生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水平越高,越能够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对教学评价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就会越好。教师不应把学生评教当作一种摆设或者作为提升职称评定中个人业绩的一种手段,应将其视作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学生应正确地使用评教的权利,同时认真履行评教的义务,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实现教学相长。(2)师生对教学评价主体、方式及内容的认知。首先,师生本身是否明确评价主体范围及其评教能力;其次,师生是否参与制定评教标准及其具体内容。
(三)学校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学评价时,其评价标准中主要是看教学效果的好坏,其实是看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师德的高低,而事实上领导意志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影响太大,而教师的人缘对其教学评价的结果也有较高影响。
(四)学校师生对教学评价合理性的认可程度
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同时具有双面性,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乃至不同课程评教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都应该有所区分,决不能为了名义上的公平而一刀切或者过于僵化。如果只为了评教组织和管理方面而简单地强调统一性,缺乏灵活性和合理性,会导致学生反感评教,教师抵触评教,最终,使评教工作变成形式主义。
二、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内容过于专业化
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过程等基本要素进行评价。然而,即使是同一件物品,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也会得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由于教学双方对评教内容的认识标准不同,便导致学生评教实际结果的科学性不强。另外,当前?用的教学评价指标主要是对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评价,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对于职业技能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就教学内容方面的“学术科研水平”来说,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学术科研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用什么样指标来衡量,那让他们做出真实准确的评价也不现实。
(二)对教学评价认识不够,参与主体积极性不强
对教师而言,由于很多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评教是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的事情,没有体会到学生评教是了解自己教学的有效方法,自然也就不会从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也会因师生之间因缺乏足够的沟通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效教学。 对学生来说,很多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评价会起到什么作用,认为让学生来评价老师也就是走走过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教学评价的意义。学生上课也只是听课,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对于自己听不懂或者跟不上的课程,很多学生不会积极与老师沟通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消极地放弃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无效。
(三)评价过程流于形式,评价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接受评价的一方,教师是否是主动的参与评价决定着进行教学评价是否有意义,很多高校评教更多为了满足学校管理部门的需要。教师在整个教?W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行政力量的干预过多,如规定每个教研室教学评价结果为A的不能超过20%,这足以让广大师生将评教认定为形式主义。另外,在评价中有教师自我评价这一环节,但当前由于普通高校教师缺乏相应的自评培训,自我评价时仅依赖于自身的经验认识,导致自评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校是将教务系统中的教师评价与成绩查询相关联的,只有完教师教学评价之后才能进入查询成绩的页面,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是在被动地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导致他们对于评价的敷衍了事。
三、解决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评价标准,使评教更具科学性
对于教学评价来说,具体的评价指标是实施其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评价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多数普通高校的评教指标在选取与设定方面考虑得还不是很全面,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在具体设定评价标准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加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不但要向其他院校汲取宝贵经验,还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兼顾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不同需求,鼓励教师和学生也积极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以使评价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评教教育,提高师生对评教的认知水平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共120例,分别给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治疗,探讨三种类型胰岛素应用对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共120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规范口服降糖药物3个月后FBG仍高于7.0 mmol/L,排除合并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①A 组:患者采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400 IU,国药准字H10970284)治疗。②B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德国Sanofi-Awentis Deutschland GmbH生产,规格3 ml∶300 U,国药准字J20090113)治疗。③C组: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丹麦Novo Nordisk A/S生产,规格3 ml∶300 U,进口注册证号S20090079)治疗。全部患者均为每晚睡前腹部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 U/kg・d,并根据FBG水平对用量酌情增减,保证FBG于4.4~6.1 mmol/L。
1.3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中FBG和2hFBG检测采用已糖激酶法,HbA1c检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②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注射胰岛素用量,计算平均值;③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A组患者治疗前FBG、2hFBG及HbA1c水平分别为(10.87±3.15)mmol/L,(15.63±5.22)mmol/L,(9.31±1.54)%;B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分别为(11.12±3.24)mmol/L,(15.48±5.17)mmol/L,(9.50±1.65)%;C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分别为(11.15±3.18)mmol/L,(15.65±5.43)mmol/L,(9.46±1.60)%;A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分别为(6.21±2.54)mmol/L,(7.95±3.33)mmol/L,(6.90±1.09)%;B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分别为(6.07±2.33)mmol/L,(7.79±3.26)mmol/L,(6.75±1.01)%;C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分别为(6.19±2.51)mmol/L,(7.87±3.32)mmol/L,(6.80±1.05)%;三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2.2三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A、B及C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39±0.10)U/kg・d,15.00%(6/40);(0.22±0.05)U/kg・d,2.50%(1/40);(0.23±0.06)U/kg・d,2.50%(1/40);C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基础胰岛素应用可有效改善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目前临床应用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2];其中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尽管降糖效果尚可,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机体难以稳定吸收,且存在明显峰值效应和个体疗效差异[3];而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均属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较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应用后胰岛素释放与机体自身分泌模式更为接近,可延长降血糖效应,且血药浓度可长时间维持平稳水平;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血糖控制效果方面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基本一致,且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显著降低[4]。
本次研究结果中,三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三种类型胰岛素应用于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接近,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5];同时B、C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则证实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辅助有助于减少胰岛素使用,避免低血糖发生,价值优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综上所述,三种类型胰岛素用于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治疗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水平,但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应用在降低胰岛素用量和预防低血糖发生方面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814.
[2]丁立新,贺娓利,康菊鸽,等.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药治疗后改用餐时门冬和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胰岛C肽释放功能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4):814-816.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91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n perfection of green channel and thrombolytic process for increas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ate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HEN Xiao-neng, KONG Ling-en, CAI Chun-sheng. Huizhou City Boluo Count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perfection of green channel and thrombolytic process for increas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ate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There were 35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received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as control group, and 41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received from July to October 2016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green channel and thrombolytic proces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rfect green channel and thrombolytic proces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ate, door-to-needle time (DNT) 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ate as 87.80%, than 65.7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NIHSS score after 2 and 7 d of thrombolysi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765, 5.790, P
【Key words】 Green channel; Thrombolytic process;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ate; Thrombolysis time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方法, 而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的4.5 h内, DNT则在1 h, 把握时间是抢救的关键[1, 2]。但是目前国内外多数医院的DNT都在1 h以上, 这严重影响了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影响到患者的康复[3, 4]。因此,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绿色通道和溶栓流程, 有效缩短DNT, 提高抢救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
1~6月收治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6年7~10月收治的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0例, 年龄46~65岁, 平均年龄(53.0±4.5)岁;
观察组中男30例, 女11例, 年龄44~68岁, 平均年龄(53.8± 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善后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 根据患者的DNT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的跟踪计时, 从急诊医师评估并开立医嘱到开始静脉溶栓给药这一过程中, 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控制, 具体措施为:①建立脑卒中小组。建立由神经外科、介入科、检验科、急诊科、放射科、影像科的科主任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脑卒中小组, 明确规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和权利, 并且设立质控、监督岗位, 由专人进行脑卒中小组工作情况、效果的监督管理, 每月进行一次溶栓工作、DNT控制、溶栓疗效等的调查和汇总, 召开会议总结存在的各个时间点的延误原因, 并且给出整改方案, 在下个月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持之以恒的整改, 缩短DNT, 提高溶栓效果。②优化溶栓疗程。急诊科医生开立溶栓治疗的医嘱后, 立即请信息科设立医嘱包, 避免检测项目的缺漏, 在各项检测项目上标注加急字样, 脑卒中小组成员在10 min内到达急诊科, 为患者采血接受实验室检查, 随后到影像科、放射科接受z查, 快速出具检验报告等。然后通过专线电话、微信平台等方式加强急诊科与脑卒中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小组成员快速响应并接诊患者。将患者送入到神经内科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接受脑部CT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检验科完成相关血液检查结果并通知脑卒中小组, 小组成员根据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结果等迅速判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禁忌证和适应证, 卒中医师在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后立即为患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DNT、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入院时、溶栓后2 d、溶栓后7 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对比 观察组的静脉溶栓率为87.80%(36/41), 对照组为65.71%(23/3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06, P
2. 2 两组静脉溶栓患者的DNT对比 观察组静脉溶栓患者DNT为(67.0±8.4)min, 对照组为(94.5±10.2)min, 观察组静脉溶栓患者的DNT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75, P
2. 3 两组静脉溶栓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 P>0.05);溶栓后2、7 d,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65、5.790, P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 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而采取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具有非常强的时间依赖性,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5-9]。因此患者在到达医院后要立即启动绿色通道, 减少琐碎的环节, 合理安排患者的各项检查时间, 缩短患者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10-12]。DNT是反映医院院内急诊流程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将其控制在1 h内为宜, 若时间过长将可能导致患者失去静脉溶栓治疗的机会, 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13-15]。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合现实情况对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进行完善, 并于2016年7月开始实施, 以成立脑卒中小组的方式来进行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的完善, 由脑卒中小组成员带领患者接受各项检查, 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静脉溶栓率为87.80%(36/41), 对照组为65.71%(23/3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06, P
对照组为(94.5±10.2)min, 观察组静脉溶栓患者的DNT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75, P0.05);溶栓后2、7 d,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65、5.790, P
综上所述, 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率, 缩短DNT,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玉婷, 杨楠, 魏秀娥, 等.缩短院内延迟在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5): 280-282.
[2] 胡晓, 李玫, 瞿浩, 等. 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临床观察. 贵州医药, 2016, 40(7): 754-756.
[3] 汪凤, 雷明, 陈玉华. 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交通医学, 2016, 30(3):253-254.
[4] 常红, 杨莘, 吉训明, 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院内延误现状调查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6):3746-3749.
[5] 覃小兰, 李玉明, 杨时鸿, 等.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绿色通道的优化研究//2015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388-392.
[6] 杜艳丽, 陈霞, 韩宗利, 等.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临床o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1):88-90.
[7] 赵艺皓, 杨莘, 苏林霞, 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9):2279-2283.
[8] 李宁, 孙培云, 周行, 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流程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30):144-148.
[9] 李玮, 王欢, 王延江, 等. 完善卒中绿色通道对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4(16):1979-1982.
[10] 张忠波, 田丽, 武一平, 等. 完善改进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率影响的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2):188-190.
[11] 韩玉婷, 许亚娟, 付丹丽, 等. 完善绿色通道对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9):740-741.
[12] 顾育静, 李小霞, 王小丽,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流程建设. 世界中医药, 2016(B06):2089.
中图分类号:TP311
1 云南工商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综合平台技术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云南工商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综合平台是一个包含了学校的门户网站、毕业设计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学生操行管理等子系统的基于技术的Web应用平台。为了能在这个平台上基于学校迅速增长的需求快速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系统,同时又能保证各个系统拥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平台使用了时下较为简单、流行和成熟的多层框架技术。该框架技术下,平台将应用系统在层次结构上粗分为应用层、业务层、数据层,在应用层上使用的是.NET框架下的页面与代码分离的框架结构,而在业务层中则按照代码的复用性范围实现了自底向上的层次化框架设计:(1)数据库访问基类DBHelper,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基本通用方法,可以利用SQL参数来实现数据库的连接和增、删、改、查等操作。(2)表基本操作类:以XXXDal命名,依赖于DBHelper类,提供对具体表中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基础操作。(3)表业务类、以XXXBll命名,依赖于对应表的Dal类,提供对具体表的各种业务逻辑方法。各层次间代码自顶向下,使用对象方式调用。该结构的优点在于层次分明,程序关系清晰,能实现一定程度的代码复用率,且简单的框架结构利于程序员学习和掌握。
图1 当前业务层架构的特点
2 业务层框架在敏捷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然而随着基于这个平台所开发的系统越多越复杂,需要实现业务的数据表也成呈几倍速度增长。虽然各表的Dal类由于相异内容为表操作的SQL及其参数无法实现一个一致性通用Dal类,但是其对应的 Bll类由于使用向下的对象复用模式,其中大量的业务逻辑、数据转换和提示在各个Dal中不断重复使用,这就造成了:(1)业务逻辑代码重复性大、程序开发枯燥;(2)各表的业务逻辑难以实现操作和提示的一致性;(3)程序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程序质量的标准化控制。因此需要对其现有框架要求进行改造。
3 业务层框架开发低效能的缺陷分析
我们通过两个方向来观察和分析当前业务层框架的程序复用和程序间关系的特点:此框架的程序复用使用的是对象作为成员的代码复用方式,如图2。这种复用方式的特点是类设计的顺序总是基于自底向上,设计的核心在于当前类如何向引用类提供普遍性的方法复用,虽然在层次结构上非常清晰,但是却容易造成最上层类实现业务逻辑时代码的冗余性,当然,由于每个业务逻辑类需要使用的Dal类和表实体类都不同,从而也就造成了Bll类中各方法中包含有对不同Dal类和实体类的调用和处理方法,导致Bll类不易于实现如DBHelper和Dal类这样的通用化和高内聚的代码复用方式的实现了。
图2 Bll类的业务方法示例
4 基于Android平台应用框架的特点分析
Android平台的应用框架是近几年业界非常推崇的一个高校新型框架体系,它能够让程序爱好者轻松基于该框架快速开发出基于Android的应用软件。其框架的优点在于:
4.1 完善和成熟的应用框架设计,为所有Android应用提供了涵盖基本软、硬件需求和功能提供的一般形式,使应用程序能够基于框架自动获得移动设备上的软、硬组件和Android API的支持。
4.2 框架大量运用细腻的抽象和衍生方法,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为用户应用设计并提供业务设计的共享形式,该形式很好的使用类、接口、抽象类、上转类型对象技术使利用框架将用户应用中“相同”和“相异”部分进行完美分离,使Android应用的开发者能更加专注于开发应用的“相异”内容的设计和实现。
4.3 框架运用大量的反向沟通机制,即IoC(Inversion Control),将未来应用的“相异”部分交由开发者在子类中继承实现,而框架此时将作为主控者将子类中的“相异”部分纳入到框架中作为应用特点进行补充,这使得应用开发者不必关心“相异”部分的实现代码在新应用中的兼容问题。进一步分析Android应用框架的设计原理。如图3,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将架构中的相同部分抽象出来,以类的结构实现相同一般形式的共享。
阶段二:对相异部分也抽象出来,利用接口的抽象方法提供相异内容的一般描述。
阶段三:通过对接口的衍生,由子类提供相异部分的个别实现
阶段四:在框架中利用上转类型对象实现子类中“相异”部分实现代码的引用,纳入到框架中运行。
5 基于Android应用框架技术的学校WEB应用平台业务层框架的修改
5.1 为新应用框架定义业务层各层内容的一般形式,包括:
Model层:定义IModel接口实现实体类型的共享形式,该接口定义每个实体类型都需要为数据访问提供的数据的方法的一般描述,其子类除需要定义实体属性和方法的个体内容外,其一般描述的共享方法也由它的子类来是实现提供的具体内容。
Dal层:实现IDal标准表数据访问类接口,抽象并概括出每张表所使用的数据访问方法,主要用于为AbsBll类提供对Dal类的共享形式。
Bll层:实现Bll类的共享一般形式AbsBll类,由于同时拥有了IModel和IDal接口,可以轻松让我实现Bll类对不同实体类型和Dal数据访问类的一般共享形式。而对于基于不同实体类中属性处理的相异部分,则定义抽象处理方法trnasDTToList(),让其子类来进行提供即可。
5.2 实现业务层新应用框架的整合,如图7。在框架中开发者通过IModel接口基于不同的表创建实体子类,如College和Student。通过IDal接口创建各表的Dal类,如CollegeDal和StudentDal类。基于AbsBll抽象类我们创建各表业务Bll类,如CollegeBll和StudentBll类,这两个类中将CollegeDal和StudentDal通过AbsBll类的setDal()方法设置给对应的Bll类以建立引用关系,并通过IModel接口作为操作实体的引用实例来自动获得Bll类中标准化的add,update,delete等业务方法。作为业务逻辑的扩展,程序员需要实现各Bll类的transDTToList()抽象方法,为应用层提供实体类型的标准存储结构,同时也可以在子类中通过新业务方法的提供实现各Bll所需的个别业务逻辑。最后框架使用反向沟通机制对子类中的业务方法进行调用。新应用框架的使用能极大的降低系统开发者基于业务层功能提供的程序编写量,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和质量,也增加了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实现了基于新WEB开发平台的系统敏捷开发。当然由于论文篇幅,这个应用框架对于WEB开发平台的改版也仅仅局限于业务层程序结构,其提供的内容也仅为广大的系统架构师们在现代应用软件系统的敏捷开发研究邻域提供一个思想和方法的借鉴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焕堂.Android的应用框架原理与程序设计[M].2008.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3(b)-005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rum thyrotropin (TSH),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igh serum TSH levels on patients.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al group.7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ot complicated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thyrotropin,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group (75 cases),the mildly elevated group (45 cases) and the markedly elevated group (30 cases).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 of 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thyroid peroxidase (TpoAb) and TS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erum 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Thyrotropin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其主要引起胰岛素抵抗和分泌障碍。糖尿病可伴发多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往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2],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也有学者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约为40%[3]。在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分析TSH与该疾病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本研究以75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符合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同期选取75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和胃肠功能损害等疾病史患者。观察组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21~84岁,平均(51.38±9.10)岁;病程1~7年,平均(4.02±1.11)年。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20~84岁,平均(51.55±9.08)岁;病程1~7年,平均(4.11±1.09)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TSH水平的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75例)、轻度升高组(45例)和明显升高组(30例),其分组标准为:TSH水平在0.27~4.20 μIU/ml为正常范围,>4.20~
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8 mmol/L(140 mg/d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 mmol/L(200 mg/dl)即可诊断。
1.2.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 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TSH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中正常参考范围如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8~4.6 pg/ml;FT4:9.3~17.0 pg/ml;TSH:0.27~4.20 μIU/ml。
1.3研究方法
入组后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FT3、FT4、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采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罗氏配套检测试剂,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TgAb、TpoAb采用化学发光法;CHOL、TG、ApoA1、HDL-C、LDL-C、ApoB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80,使用酶法、免疫比浊法。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甲状腺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TgAb、TpoAb、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两组相关血脂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CHOL、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因素功能参与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防治工作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内容[4]。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利于更好地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TgAb、TpoAb、TSH、CHOL、LDL-C等实验室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SH和血脂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有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5-6]。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存在密切联系,并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7-8],而血浆胆固醇酯转移效应在合并SCH、且糖尿病病程较长者体内进程加速,更增加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TSH水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甲状腺是一N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主要依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TSH的主要作用为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和促进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当甲状腺功能受损或低下时,则会对体内一系列的代谢水平产生影响[13-14],因此,应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病情变化,及早进行干预。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具有如下特点[15-17]:①血清TgAb、TpoAb水平较非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显著增高;②血清CHOL、LDL-C水平相对较高;③与非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比较,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比例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异常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应对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蓓蓓,陈新焰,张杉杉,等.2型糖尿病患者TSH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34(8):120-122.
[2]罗伟波,林静,陈钧顺.糖尿病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探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7):32-34.
[3]徐小群,钟兴,杜益君,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6):675-677.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5.
[5]李子振,王镁.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45-47.
[6]马晓君,李志臻,吴丽娜,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4):2049-2051.
[7]陈光敏,张雅静,赵伟,等.甲状腺激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12):1193-1196.
[8]张毅钦,钟智强,李昌将,等.社区血脂管理对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5(7):145-146.
[9]朱雨菲,赖亚新,单忠艳,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甲状腺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3):139-142.
[10]关海霞,陈彦彦,单忠艳,等.正常甲状腺功能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五年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4):308-311
[11]王瑞杰.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6):146-147.
[12]黄中云.探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 型糖尿病的关系[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44-45.
[13]杜培洁,秦贵军,董义光,等.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筛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210-211.
[14]吴景程,李晓华,彭永德,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4):304-306.
[15]张冬梅,张莉,郑莹莹,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1):25-29.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按照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通过特定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于教学需要的案例。但是由于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科学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这样一门与数据打交道的方法科学,因此作为统计案例教学基础的“统计数据”和作为统计案例教学工具的“统计方法”是统计案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学科的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许多学校的案例教学却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总结和下一轮案例教学过程的开始,因此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规范老师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在开展统计课堂案例教学时将会无章可循,导致案例教学的随意性大,自然也不能达到应有的目标与效果。
2、提高学生统计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方法,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导演,帮助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通过建立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让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案例教学的目的、基本流程、考核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统计学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统计学案例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与学员互动的一场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也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
1、对教师教的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员,需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思路清晰,表述清楚就可以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他既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的引导者。其责任主要有两点:
一是案例准备。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既考虑到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又要注意配合案例分析教学的不同阶段。
二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过程。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主体的建构。因此组织好案例教学难度很大,尤其要引导得当,更要精心备课。因此对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中教师的评估主要应从案例选择的适用性、案例文本的科学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教学分析的启发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员进行。
2、对学生学的评价
案例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他们既是主要付出劳动者又是受益者。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积极准备,二是要积极参与,三是认真总结。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参与程度、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能力的全面性与综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以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师进行。
四、统计学案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评价主体的相对重要性不同,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对总体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样,因而需要给不同的评价对象,不同的指标赋予相应不同的权重。建议结果如下:
五、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推进研究性教学,是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统计学作为一门归纳、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各高校也都高度重视统计学的教学研究。要保证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统计学人才打好基础。
一、研究性教学内涵
(一)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研究性教学和传授性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着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构建,强调用研究性观点和思路来解决问题。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围绕一个特定的待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所学的知识。从整体来看,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问题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研究性”,重过程、重参与、重研究,主体性和探究性比较强。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灌输、轻启发,重结论、轻参与,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研究性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方向,围绕学科目标,架构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上,研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规定的教材外,还要对网络、参考资料上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充分挖掘和整理:在教学形式上,建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研讨”环节;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评价,并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价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设计和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课程质量的好坏,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综合评价后才能得到体现。而学生发生的变化是个综合性概念,所以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多元的,既有平时评价,也有阶段性评价,既有一般}生评价,也有综合性评价。
(二)动态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起到激励、肯定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讲,因为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评价目标并非是要“证明”,而是为了“完善”。个人的“完善”并非一日之功,所以,研究性课程评价是个动态的过程,这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利于高校课程的改进。
(三)过程性原则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过去”,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在研究性课程评价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课程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三、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虽然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各不相同,但其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基本元素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研究性教学都有一个共性的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统计学课程来讲,它的教学过程也包含这三个环节。此外,为了体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教学评价还需要涵盖学业考核这一环节。
重构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当代获取和储存数据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而成本不断下降,这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环境和可能.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愈来愈明显,它的应用能够帮助人类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近年来,专家学者有关大数据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很多领域也都受到了大数据分析的影响.这个时代将大数据称为未来的石油,它必将对这个时代和未来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目前对于大数据概念,主要是从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处理工具与处理难度方面考虑,但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有各的观点,并没有给出一致的精确定义.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指出大数据是数据集的大小超越了典型数据库工具集合、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大数据被Gartner定义为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传统信息技术问题[23].目前得到专家们认可的一种观点,即:“超大规模”是GB级数据,“海量”是TB级数据,而“大数据”是PB及其以上级别数据[2].
一些研究学者把大数据特征进行概括,称其具有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可利用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征,同时特别强调大数据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最重要特征是快速动态变化的数据和形成流式数据.大数据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和数据安全等.大数据的数据量大、多样性、复杂性及实时性等特点,使得数据存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45],而大部分传统的统计方法只适合分析单个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数据处理和整合的困难.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的核心过程,同时它也给传统统计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6].产生大数据的数据源通常情况下具有高速度性和实时性,所以要求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也要有快速度和实时性特点,而传统统计分析方法通常不具备快速和实时等特点.基于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统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分析与研究的范畴,传统统计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为了适应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对象,传统统计学必须进行改进,以继续和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目前国内外将大数据和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文献并不多.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这一特定环境背景,统计学的抽样理论和总体理论的存在价值、统计方法的重构及统计结果的评价标准的重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1传统意义下的统计学
广泛的统计学包括三个类型的统计方法:①处理大量随机现象的统计方法,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②处理非随机非概率的描述统计方法,如指数编制、社会调查等方法.③处理和特定学科相关联的特殊方法,如经济统计方法、环境科学统计方法等[7].受收集、处理数据的工具和能力的限制,人们几乎不可能收集到全部的数据信息,因此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样本上进行的.或者即使能够得到所有数据,但从实际角度出发,因所需成本过大,也会放弃搜集全部数据.然而,选择最佳的抽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也只能最大程度还原总体一个特定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特征.事实上我们所察觉到的数据特征也只是总体大量特征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其他特征尚待发掘.总之,传统统计学是建立在抽样理论基础上,以点带面的统计分析方法,强调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推断所测对象的总体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从而探索数据内部存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统计学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
数的产生基于三个要素,分别是数、量和计量单位.在用数来表示事物的特征并采用了科学的计量单位后,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即有根据的数.科学数据是基于科学设计,通过使用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认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或者用来检验已经存在的理论假设,由此得到了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数据.从数据中获得科学数据的理论,即统计学理论.科学数据是通过统计学理论获得的,而统计学理论是为获得科学数据而产生的一门科学.若说数据是传达事物特征的精确语言,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那么大数据分析就是让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充分表达并有效满足不同需求的基本要求.基于统计学的发展史及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完成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挖掘数据内在规律、通过数据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等是研究大数据的任务,而这必然离不开统计学.以大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提取、分析等手段探索现象内在本质的数据科学必须在继承或改进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
统计数据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从只能收集到少量的数据到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到科学利用样本数据,再到综合利用各类数据,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的选择使用大数据的过程.而统计分析为了适应数据可观察集的不断增大,也经历了相应的各个不同阶段,产生了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归纳推断法、综合指标法、模型方程法和数据挖掘法等分析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以及其他软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300多年来,随着数据量以指数速度的不断增长,统计学围绕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而展开,合理构建了应用方法体系,帮助各个学科解决了许多复杂问题.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依旧是数据分析的灵魂,大数据分析是数据科学赋予统计学的新任务.对于统计学而言,来自新时代的数据科学挑战有可能促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产生,这一挑战也意味着对于统计学理论将面临巨大的机遇.
3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下必须改革
传统统计学是通过对总体进行抽样来搜索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描述等,从而推断所测对象的总体本质,甚至预测总体未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研究对象到统计结果的评判标准都是离不开样本的抽取,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的4V特点,所以统计学为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从学科发展角度出发,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整合、处理和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关系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体现在大样本标准的调整、样本选取标准和形式的重新确定、统计软件有待升级和开发及实质性统计方法的大数据化.但是也提供了一个机遇,体现在统计质量的提高、统计成本的下降、统计学作用领域的扩大、统计学科体系的延伸以及统计学家地位的提升[7].
3.1大数据时代抽样和总体理论存在价值
传统统计学中的样本数据来自总体,而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全体,可以通过观测到的或经过抽样而得到的数据来认知总体.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不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部的数据,还需要假定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总体吗?如果将大数据看成一个高维度的大样本集合,针对样本大的问题,按照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来减少样本容量,并且可以达到需要的精度;对于维度高的问题,可以采取对变量进行选择、降维、压缩、分解等方法来降低数据的复杂程度.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大数据涵盖多学科领域、多源、混合的数据,各学科之间的数据融合,学科边界模糊,各范畴的数据集互相重叠,合成一体,而且大数据涉及到各种数据类型.因此想要通过抽样而使数据量达到传统统计学的统计分析能力范围是一件相当困难或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大量的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交织在一起,系统首先要认清哪个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个是噪声,以及哪些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来自于同一个地址的数据源,等等,传统的统计学是无法做到的.在大数据时代下,是否需要打破传统意义的抽样理论、总体及样本等概念和关系,是假设“样本=总体”,还是“样本趋近于总体”,还是不再使用总体和样本这两个概念,而重新定义一个更合适的概念,等等.人们该怎样“安排”抽样、总体及样本等理论,或人们该怎样修正抽样、总体、样本的“公理化”定义,这个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统计学面临改进的首要问题.
3.2统计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重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高维度表达、结构描述和群体行为分析方法已经不能精确表达大数据在异构性、交互性、时效性、突发性等方面的特点,传统的“假设-模型-检验”的统计方法受到了质疑,而且从“数据”到“数据”的统计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急切需要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指引,从而建立新的分析模型.去除数据噪声、筛选有价值的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快速对数据做出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研究.大数据分析涉及到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数据本身的维度,怎样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大数据的复杂性与特性,掌握大数据的不确定性,构建高效的大数据计算模型,变成了大数据分析的突破口.科学数据的演变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相互包容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由一种形式取代另一种形式.研究科学数据的统计学理论也是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式相互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而绝不是完全否定一种理论、由另一种理论形式所代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理论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呈指数增长的数据量的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3.3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下统计结果的评价标准框架
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分析评价的标准又该如何变化?传统统计分析的评价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可靠性评价,二是有效性评价,然而这两种评价标准都因抽样而生.可靠性评价是指用样本去推断总体有多大的把握程度,一般用概率来衡量.可靠性评价有时表现为置信水平,有时表现为显著性水平[8].怎么确定显著性水平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在模型拟合度评价和假设检验中,因为各自参照的分布类型不一样,其统计量就不一样,显著性评价的临界值也就不一样,可是临界值又与显著性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而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全体数据,因此不存在以样本推断总体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置信水平、可靠性问题怎么确定?依据是什么?有效性评价指的是真实性,即为误差的大小,它与准确性、精确性有关.通常准确性是指观察值与真实值的吻合程度,一般是无法衡量的,而精确性用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来衡量.显然,精确性是针对样本数据而言的,也就是说样本数据有精确性问题,同时也有准确性问题.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都可能存在于样本数据中,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但是非抽样误差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识别或判断[910].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样本量不是太大的样本,非抽样误差可以得到较好的防范,然而对于大数据的全体数据而言,没有抽样误差问题,只有非抽样误差问题,也就是说大数据的真实性只表现为准确性.但是由于大数据特有的种种特性,使得大数据的非抽样误差很难进行防范、控制,也很难对其进行准确性评价.总之,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有些统计分析理论是否还有意义,确切说有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可以适用于大数据分析,而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需要改进,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已不再适用于大数据统计研究,等等,都有待于研究.所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必是在继承中求改进,改进中求发展,重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统计学理论.
4结论
来自于社会各种数据源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呈指数效应,大数据已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导致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的变革.对传统统计学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挑战,虽然传统统计学必须做出改变,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会是统计学,它会引领人类合理分析利用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统计学家们应该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努力为大数据时代创造出新的统计方法,扩大统计学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冬玲,曾文.频繁模式挖掘中基于CFP的应用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296300.
[3]卞友江.“大数据”概念考辨[J].新闻研究导刊,2013,35(5):2528.
[5]靳小龙,王元卓,程学旗.大数据的研究体系与现状[J].信息通信技术,2013(6):3543.
[6]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等.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2012,23(1):32-45.
[7]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珞珈管理评论,2013(2):1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