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每一首乐曲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特别对低年级的孩子进行节奏感训练。因为只有拥有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孩子才会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培养音乐节奏感时,为了使其熟悉音乐节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必须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灵活的应用,使其节奏感不断增强。
一、从寻找自己身边的声音来发现节奏
对于孩子而言,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倘若孩子对音乐毫无兴趣,并且对其毫无认知力,那么他们将很难掌握音乐方面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猜猜看”一类的游戏,在课堂上加入这一环节,教师在教授音乐的相关知识时,应当让学生逐渐学会去聆听身边的各种声音,对不同的节奏进行感知,让他们聆听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清晨运动员的跑步声、马路上的汽车声、起床时的闹钟声、厨房的滴水声、大自然中的鸟叫声等,让学生聆听,学生在这个环节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各种声音听多了,学生便会将所听到的节奏不费力地哼出来。只有让学生对声音有充分的认识,低年级学生才会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对音乐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在音乐课堂中畅所欲言。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时,应当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音乐节奏,这样他们的节奏感才会慢慢增强。因此,听拍节奏训练,不仅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也使得学生的听辨能力、动口能力得到不断的培养,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如:
1.让学生拍节奏
2.运用节奏问好
(师) 小朋 友们 好!
(生) 你 好 你 好 老师 你 好!
当学生稍有基础后,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加大一定的难度。一般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重复作答:
(师击)
(生答)
2.作变化作答
(师击)
(生答)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如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小花小草小树,模仿飞机大炮,兴趣十分浓厚。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小猫叫(喵 ―)
X ―、雨声(嘀嗒嘀嗒)X X X X 、公鸡的鸣叫声(咯咯嗒)X X X等;以及钢琴在弹奏由 X ― 、X X X X 、X X X 等节奏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用拍手、拍肩和跺脚的方式感受这几个不同的节奏。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中进行巩固,并采用打击乐器伴奏。如在《钟》这一课,加上不同的打击乐器:
时针:三角铁
分针:双响筒
秒针:铃铛
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节奏训练。
三、在学习新歌时进行节奏训练
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歌词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读的时候还可以加入拍手或者跺脚的动作,也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唱某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像语文课一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让学生随着伴奏按节奏朗读歌词,使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度不断加深。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巩固他们的音准及速度,为学习新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音乐节奏的不断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好玩与好动的特点得以满足,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从而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教孩子们一些关于2/4拍、3/4拍、4/4拍
的基本的肢体动作,可以身体左右摇表示,可以通过拍手拍出强弱的方式表示,也可以用拍手加跺脚的方式表示。当学习新歌在聆听时,他们就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听边把自己感觉到的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学习也非常轻松愉快。这样既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让原本枯燥的音乐课更加生动形象。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节奏
无论是基础教学,还是歌词的朗读、打击乐的运用,都紧紧抓住即兴创作这一环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练习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再创造的机会。在创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在灵感的作用下,他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大胆地对各种音符进行尝试,从而创作出各种美妙的音乐和节奏。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作的学生,还应当鼓励那些能力较弱且胆小的学生,使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得到挖掘。
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一些节奏理论
由于学生会模仿、会感受,在课堂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适当地教低年级学生认识一些音符名称、时值,掌握基本节奏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模仿、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和学习。
总之,感受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启蒙点,学生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法,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使学生的节奏感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音乐潜能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只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学生才会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限魅力,从而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容欣.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教学[J].大众文艺,2010(17).
小学生大都处于孩童时期,具有好动性及较强的好奇心,如果老师上课的方式较为呆板,那么即使是陶冶情操的音乐课也会遭到学生的不待见。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学生只有处于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中、并且自己能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时,教学效率才能够最高化,学生也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从音乐教材中可以知道,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任务相对简单,而且更加贴近生活,整个音乐的节奏充满律动感。因此,只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材中的任务,让教学方法更加贴合生活场景、吸引学生,让音乐中节奏教学变成是与小学生在玩游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去学习节奏并亲身参与,节奏教学效率势必会达到最高化。
例如,老师在开展节奏教学时可以带领孩子们组织一些与律动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自己肢体的节奏,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动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节奏教学中来,对提高节奏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以诗词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在注重诗歌的教学,不仅因为诗词句型优美,而且它还富含深刻的感情,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诗词大多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在音乐节奏教学中可以以朗诵诗词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音乐老师在开展节奏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诗词,带领学生富有感性并适当加重节奏感的进行朗诵,当然在学生朗诵诗词时老师也可以用手打出节拍,让学生以更形象的方式去感受到诗词中的节奏感。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小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一首,而且朗诵起来也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老师可以在带领学生朗诵时双手拍打,让学生跟着节奏朗诵,让学生逐渐熟悉节奏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各门功课之间的相互交叉,同时对于其他课程及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将节奏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
小学生在各门功课学习时总是愿意在更加熟悉的环境中,而音乐创作人在创作音乐时也大豆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因此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更是要充分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及每首音乐的节奏,发挥老师的特长将音乐中的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寻找一种更加适合小学学生的节奏教学。例如,老师在节奏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全班学生进行场景模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都参与教学中,让学生更形象的加强节奏的知识。因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接近,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例如:“咚咚咚”一听便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敲门声,老师在初教学生一些较为简单的节奏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敲门声进行模拟;像类似的还有钟表走动的声音也比较具有节奏感,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模拟:因为钟表走动声音比较小,老师可以以双手拍打模拟表针走动声音,让学生以走路的形式来对此节奏进行模拟,老师拍一下(钟表走一下)学生的脚步就动一下,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行走时每行走以下就顿一下以加强节奏感。如此等等,老师可以寻找不同生活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了解原来音乐节奏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自然就会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
四、将教学与实训相结合
音乐器材在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老师在开展节奏教学时,不仅可以以场景模拟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而且乐器训练也是加强节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当然,在初次让学生接触乐器时一定要认真介绍,让学生先了解乐器的组成及特点,以便于以后对音乐的练习。在节奏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类型的乐器让学生演奏相同的节奏。在乐器练习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以比赛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例如,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乐器练习,当某组学生在使用乐器练习时,另选一组学生站在对面一双手拍打出对组演奏出的节奏。为了不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即兴演出不同的节奏,通过练习之后再演奏给其他学生听,最终老师可以给予合理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提高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孩童时期,是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童具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而音乐是一门能够丰富人想象力的课程,所以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以不同形式对音乐节奏进行接触、熟悉并逐渐牢记。老师更要采取不同的节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节奏的相关知识,并以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如上文中提到的游戏、场景模拟、乐器练习等方式,争取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
音乐的起源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要想有效地进行音乐学习,学习音乐所必备的音乐技能就是拥有良好的节奏感与节拍感。由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尤为注重进行节奏教学,如此方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提升音乐学习能力。
一、节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旋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尤其是节奏,它是音乐的骨架。节奏主要是包含了音乐中所必要的元素,比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故而,节奏运动是所有音乐情绪的主要表现,在音乐之中,其节奏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说抒情的音乐其节奏较为缓慢,而欢快激扬的音乐其节奏比较快。由此,节奏是音乐情绪的表达方式,是音乐的语言。故而,在音乐教育中,掌握节奏是最为主要的,只要让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节奏,掌握音乐节奏,方能真正让学生认识音乐、体会音乐、学习音乐。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要有效地掌握音乐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节奏教学,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节奏训练,养成良好的节奏感,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
二、节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1.联系体态律动,通过律动对节奏进行感知
所谓律动就是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做出的一些具有规律的简单性动作。在进行小学音乐的节奏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演奏时与律动相联系,从而主动地与音乐情绪相融合,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同时,由于体态律动是与音乐自身规律向适应的,并且适宜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故而通过与体态律动进行节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由此,在具体体态律动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节奏为立足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游戏、舞蹈、动作等途径促使学生以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体会音乐,并以此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如,在《拉起手》歌曲教学中,由于这首歌是一首青春洋溢的歌曲,整首歌曲节奏欢快,以轻快跳跃的旋律充分表达了人们对青春的向往,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其主题表达了和平、友谊与团结。对此,教师可以先将两拍子导入,同时用笛子和弦,在笛子的律动之下,让学生随着旋律唱歌,并且拍着拍子听着旋律。此时,让学生自己感受旋律的轻重,并用拍子表达出来。经过学生多次训练之后,寻找规律,教师再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此进行认知,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提升音乐水平。
2.制造乐器,促使学生感悟节奏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然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趣味性,因此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就地取材,制造乐器,自然事物大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而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自然事物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行节奏教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视情况而定,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节奏教学之中,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就能够进行有效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节奏类型后,通过打击乐器对新学的节奏进行巩固。而这些打击乐器制作可以是非常简单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比如,在铅笔盒上绑上橡皮筋等,通过不断的抽动橡皮筋就可以发出“嗒嗒嗒”的声音,同时随着频率的变化其节奏也会随着变化。还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易拉罐中灌上沙子,要注意不能装满,在上下摇动就能发出沙锤的音色。同时,还可以通过双手击打让学生进行乐器演奏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下雨的声音,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掌握节奏,模仿雨声,伴随着轻轻的“沙沙沙”声进行歌曲演唱。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节奏的创作欲望,有效地提升了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悟能力,从而促进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而对于小学较高年级,如五、六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一定难度的乐器让学生感知节奏。例如,利用竹子制作简单的笛子、长萧等,让学生对这些乐器的演奏中掌握音乐旋律,从而感知节奏。比如,在《邮递马车》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制作笛子,并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笛子的演奏,从而掌握旋律,感知音乐节奏。如此,不但能够促使小学生得以有效地感知节奏,同时能够在进行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音乐水平。
3.在歌曲欣赏与游戏中进行节奏教学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本身能力有限,故而其音乐知识与学习兴趣比较薄弱。对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歌曲欣赏模式进行教学。在节奏教学之中应将歌曲欣赏与游戏进行有效的应用,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歌曲,从而有效地掌握歌曲的节奏。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童年的回忆》的歌曲聆听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跟拍的形式反复拍打,并让学生对这个过程进行模仿,以此促使学生有效、正确地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掌握,从而默写出歌曲所要拍打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积极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其音乐水平。当然,作为小学生,其好奇心与模仿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游戏进行节奏教学,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节奏的训练。比如,同样是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小酒窝》歌曲教学中,其风格简单,旋律欢快。在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歌曲的节奏进行分析,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节奏唱出歌曲,从而深刻理解《小酒窝》歌曲的内容。设计游戏,教师对歌曲内容进行熟悉之后,再以歌曲原来的节奏唱歌。通过这种方式在节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歌曲学习,同时由于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能够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与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节奏学习效率。
总之,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教师有必要注重进行有效节奏教学,强化节奏教学水平。如此,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知,促使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在节奏教学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尤为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小学生相适应的节奏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与自己相适应的节奏训练。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进行节奏学习的难度,避免造成对学习音乐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得以接受音乐学习,更好地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9).
[2]吴荣华.论“综合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王蓉.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 2009(34).
儿童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
――奥尔夫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在音乐四大构成要素中: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根据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名言,可以看到节奏对音乐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
1.培养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培养节奏感的前提是培养音乐节奏的感知,因为音乐节奏概念相对抽象和模糊,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节奏教学。感知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对学生有强烈吸引力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节奏,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例如:小学生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等,使音乐节奏更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可播放著名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寻找节奏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加强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听力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播放贴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听力训练中。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流行歌曲《双节棍》,由于《双节棍》的节奏感比一般歌曲较强,又深受小学生喜爱和追捧,学生在听这首歌曲时,会跟着音乐节奏不由自主地晃动、点头、拍手,是节奏感训练效果,无形之中让学生了解节奏感,并感受到节奏感在音乐中的魅力,从而大大提高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效率。课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在聆听鸟叫、风吹树叶、涓涓水流的自然声音之中感受音乐节奏美。
3.采用体态教学
所谓“体态教学”,也叫“体态律动法”,是由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结合肢体运动进行的节奏感教学方法。采用体态教学,可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肢体动作中充分感知音乐节奏,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例如,学习《火车开了》这一歌曲时,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排成一个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或者用收音机播放火车启动时的声音),引导学生通过拍掌、跺脚等方式,和着拍子,感受火车开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感知,用拍手和跺脚表现出来,教师要在旁加以指导和纠正,增强学生节奏感。在一、二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体态教学尤其重要,通过头、肩、腰、口、手、脚的全身活动和肢体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还培养各自表现能力,更让他们了解音乐节奏。体态教学中还可采用跑步、单足跳、双足跳、摇摆、走跳等肢体动作,增强趣味性。
4.节奏图谱法
五线谱和简谱都是音乐教师教授音乐时常用的图谱,但这样的图谱对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传统五线谱和简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学生更易理解,更具吸引力。例如:学习《雨中曲》时,强音可以用大雨点表示,弱音用小雨点表示,这样绘制出来的图谱简洁易懂,更能让学生理解节奏强弱不同,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样形象且具体的图谱演唱,学生可很清楚地分辨出强音和弱音,根据图谱显示很快实现强弱因的转化,快速学习歌曲。
5.运用打击乐器
首先,加强小学生音乐的节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在这种长期的节奏训练过程中,不仅听觉更加敏锐,也开始用“心”去感受节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视唱、读谱能力。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牢牢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才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感,有序地进行歌唱活动。同时,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读谱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处理更加精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质。
最后,加强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形式下,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无法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只有加强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国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现状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是其核心内容,也是音乐的骨架,赋予了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但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节奏训练现状仍不甚理想。集中体现在:第一,多数教师在具体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并严重违背了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师虽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穿插了一定的节奏训练,但布置的任务相对比较枯燥,均是严格按照书本上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1.利用游戏,在玩耍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训练是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节奏训练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具体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充分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天性,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在具体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动物进行表演,并让学生在进行动物表演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演。这种有趣的游戏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很容易沉浸其中,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提高其节奏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发现,以游戏作为节奏训练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2.利用儿歌,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充分利用儿歌这一有效的载体,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掌握音乐节奏。与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相比,儿歌节奏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儿歌的兴趣,远远高于理论知识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将节奏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编,使其变为朗朗上口的儿歌,以激发学生的节奏学习兴趣,并提高节奏训练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其理论性比较强,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下,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儿歌这一形式,将其整编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个/圆点要,记/住。四分/音符,加圆/点,是/半拍。八分/音符,加圆/点,是/半拍加上/半半/拍。通过这种儿歌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整编为有趣的儿歌,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并提高了小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
3.充分利用模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模拟方式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鉴于模拟节奏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更加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节奏感训练中,并且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将音乐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例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模拟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竖琴、口琴,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让学生结合之前发放的乐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模拟。当学生模拟完节奏训练之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选择什么乐器进行模拟?为什么选择这一乐器?在模拟中注意节奏的什么问题等。在这一系列的提问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思考和理解,帮助其掌握了更多的相关知识。
4.利用打击乐器,自主创作节奏
小学生基本上都喜欢敲敲打打,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打击乐器,让学生在打击过程中,进行自主创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击打乐器,并将其投放到音乐角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自由的敲打,同时在乐器敲打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乐器发出响声的方法,并总结出最为科学的打击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示范、讲解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正确的乐器使用方法。而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打击的练习中,不仅掌握了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其中探索了不同的演奏方法。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灵魂,同时也是不同作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的最显著标志,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深化学生对音乐的多维认知,进而为学生的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必要基础[1]。而节奏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合理的节奏教学不仅可以降低学生音乐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快速理解掌握曲目的乐理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从简单地听歌曲、唱歌曲逐步深入到分析歌曲旋律、感悟歌曲内涵,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创造能力以及思维感知都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2]。
1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当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涨,在课堂中学生侧重于欣赏音乐而非学习乐理,认为“音乐课就是用来放松、用来玩的”[3]。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搭建起音乐节奏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学生能够意识到“音乐来源于生活”并真切体会到节奏知识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亲切感,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节奏学习并促进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入手理解抽象的节奏特点。比如教学节拍等辅的节奏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鸭子“呱呱呱、呱呱呱”,母鸡“咯哒、咯哒、咯哒”,蜜蜂“嗡嗡嗡嗡嗡”,火车“轰隆、轰隆、轰隆隆隆”等各种各样的声音,给学生展示形象化、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并进行课程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后指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节拍与节奏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由浅入深,不断锻炼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听觉敏感度,促进学生形成对节奏知识的基本概念认识。
2充分发挥乐器的辅助作用
乐器本身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音乐节奏的最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口头讲解和课本灌输,而要将音乐节奏切实引入到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乐器的辅助作用,利用不同的乐器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节奏,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印象记忆,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进行节奏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节奏体验和节奏感悟。比如,教学《龙咚锵》这首儿歌时,其节奏比较简短也比较有力,教师就可以利用钢琴、三角铁、吉他等不同音色的乐器对歌曲进行重复演奏,指导学生根据乐器声音对课本中的节奏音符等知识进行思考,待学生基本了解歌曲的节奏后,教师则可以使用铁皮、筷子等常见工具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节奏击打,从而使学生的节奏学习过程能够更加全面,帮助学生更加系统性地培养自身节奏感,达到“1+1>2”的课堂效果。
3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教学
整合教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对于音乐这类最常见的艺术形式来说,其不仅仅存在于专业的音乐课堂中,也体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综合性课程中。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就要注意将节奏教学与其他课程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指导学生突破音乐课本的束缚,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音乐、思考音乐,从而实现节奏教学的延伸拓展,使音乐节奏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常态化学习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更加灵活、更加多元的音乐思维。比如,教学《游子吟》这首歌曲时,其既属于音乐课程,也属于语文课程,以此为基础教师就可以将音乐与语文进行课程整合,指导学生先运用语文朗读知识对诗歌进行断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后再指导学生结合音符对歌词进行“四四拍”的节奏划分,使学生在朗读与演唱的对比学习中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迁移与转换过程中不自觉就完成节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4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一、小学音乐切分节奏教学的意义
切分音是音乐进行中经常出现的音型,它是指从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部分的音。切分音改变了节拍自然的强弱规律,形成切分节奏。切分节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歌曲根据音乐内涵的需要,都运用了切分节奏,有效地表现活泼、灵巧、机敏的歌曲形象。现在有的老师反映说切分节奏教学不怎么会教,教了学生也很难掌握。切分节奏教不好唱不准,关键在于节奏训练的基础不巩固。我平时在切分节奏教学中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多练多唱。为了使学生克服这一大难点,我对切分节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究。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一谈我在小学对切分节奏的种类和切分节奏“七步法”的有效教学。
二、小学音乐教材中切分节奏的种类
在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切分节奏有:
三、小学音乐切分节奏有效教学
有效地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切分节奏教学的掌握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活”起来,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把小学切分节奏教学分为形象言语法、情境创设法、划拍阅读法、课件辅助法、节奏填空法、乐器协奏法、律动节奏法。
(一)形象言语法
(1)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形象的切分节奏。我在教学生形象切分节奏时,有两个小诀窍:①用四个手指来让学生看,如 :“×××” 这条节奏:伸出四个手指,(平均分开)讲原先是四个手指读“×× ××” ,然后变换手指,把中间两个手指合起来。所以中间连着读成 “×××”;②学生可以从生活模仿中联想抽象的节奏,悟出其中的道理,如切分音节奏(×××)模仿母鸡叫(咯 咯 咯)。
(2)在教学中,我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将歌曲中切分节奏难点的讲解,结合到歌曲情境中。比如《摇船调》中的︱××.︱这个附点切分节奏,通过律动做划船的动作,来让学生感受“推出去”的感觉;特别是“在眼前哪?”这句,在歌曲中出现两次,且两次节奏不同,学生极易混淆。我从三年级学生角度考虑,用语言将难点直观化、形象化,用不用的摇船动作来区分两个节奏,学生学唱两遍之后,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学得很有趣。
(二)情境创设法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在教学《小渔篓》这一课中的切分节奏︱××.︱,我先在上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用了情境创设法:一只小狗和一只兔子在比赛,当它们来到大山里时,两只小动物要用切分节奏说出他们看到的事物:小狗看到了小河,就说“小河流”,兔子则说“捉泥鳅”,小狗说“鱼儿游”,兔子又说“小蝌蚪”……学生们,听到这笑哈哈,于是我就给他们分成了小狗组和兔子组进行比赛,比赛的内容是:你看到了音乐室的什么事物,你都可以说出来,学生兴致很高。结果,同学们说了很多,比如“文件夹”“音乐室”“电风扇”“小窗帘”。最后,让他们来学习《小渔篓》这首歌里面的切分音里,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我觉得这是成功的一堂课,因为学生既喜欢又掌握了知识点。
(三)划拍阅读法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划拍阅读节奏指导时,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们的手指一下一上,就是一拍的过程,当节奏发生变化时划拍的方式不变,且拍与拍之间速度是稳定的。如我在教四年级歌曲《大雁湖》时,中间一句歌词“好风光啊哈嗬”,那个“哈”字出现在第一拍的弱拍位上,更要命的是,前面的“啊”是切分音的延长,又正好唱到“哈”字这一小节第一拍的强位,衔接非常地紧凑,只要拍点稍有不准,就唱不好这个“哈”字,要么快、要么慢。这简直就成了这首歌的难点部分,于是我就采用划拍的方式,通过慢动作的分解,让学生体验唱这个字时的动作是什么,然后,较慢地划动时,指导学生在这一动作处唱出来,教学下来,感觉这一效果很不错。我还用请学生模仿教师拍节奏、师生对拍、接龙拍击等方式解决切分节奏。
(四)课件辅助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视听结合法使学生更直观准确地体验歌曲情感。例如音乐课《猜调》一课中,尤其是结束句极富动感的切分音的运用,把儿童猜谜对唱的得意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融知识与趣味一体。在处理切分节奏难点时,我将结束句的切分节奏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态的画面。运用动画加以突出,或者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有效形象的展示音乐旋律的行进方向。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小学音乐切分节奏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在唱歌、舞蹈等教学活动中,切分节奏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好坏。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认真思考,设计新颖的切分节奏教学方法,要循序渐进,多练多唱;在平时就加强切分节奏训练,使学生能“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能力与音乐素养的整合发展,使学生完全走进充满活力的音乐学习和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赵彬宏,吴桐.音乐探索,2007年
[2]《走进音乐殿堂》.第一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借助简单的游戏解决。节奏教学往往比较枯燥而又难于掌握,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节奏,在放松愉快的心态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两只小象》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有一天,大象妈妈带着大象哥哥和大象弟弟去散步,要怎么做才能使大象哥哥和弟弟追上大象妈妈的脚步呢?我请了一个高个子同学当大象哥哥,一个小个子同学当大象弟弟,我来当大象妈妈。表演完,师生讨论,我们三个人是怎么做到整齐的到达目的地的。我引导学生说出:“大象弟弟个子较小,所以他要用跑的步伐节奏才能跟上妈妈,”我就出示大象弟弟的节奏
×× ×× ×× ××
大象弟弟 :跑跑 跑跑 跑跑 跑跑
大象妈妈个子较高,所以要放慢步伐等孩子,所以走路的节奏是:
× - × -
大象妈妈:走(哦)走 (哦)
大象哥哥刚好用走的步伐稳健有力,一步一个脚印,走路的节奏是:
× × × ×
大象哥哥:走 走 走 走 。
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模仿三只象走路的节奏。学生有的模仿着大象弟弟跑跑的节奏,有的模仿着大象哥哥走走的节奏,形象各异、趣味十足。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课堂上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动一动、玩一玩中去感受节奏,实践证明,这对于节奏感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二、听动结合,体验节奏蕴含的情感
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学的不少作品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通过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这些表现形式可以是:律动、舞蹈、演唱、伴奏、演奏等等。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每一首曲子,在欣赏时,适当地提些节奏律动的要求,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做好节奏律动的伴奏。如在教学《嘀哩嘀哩》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掌握“
XX X”的节奏, 再让学生在歌曲中找找“XX X”的节奏有多少处,然后用“响板”做拍击练习,接着,再聆听歌曲。聆听中,要求学生在出现“XX X”这一节奏的地方拍打相同节奏。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会打错节奏。当这个节奏出现时,整齐划一的响板声便响彻在教室中,之后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歌曲中的这个节奏。这样的伴奏练习,还可以与拍手、拍腿、跺脚或捻指等各种不同的发响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并迅速地做出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巧用模拟,化抽象节奏为形象事物
教学低年级时,若只告诉他们二分音符X-唱两拍,四分音符X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学生不明白两拍、一拍是怎么回事,时间长了,学生对节奏练习便会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使节奏练习形象化。我就将X-、X、X的时值形象化,用动物的走跑来代替单纯的“da”练习。如:二分音符就像乌龟走路,一步两拍,慢一些,;四分音符就像小白兔走路,一步一拍,不紧不慢;八分音符就像小白兔跑步,一步半拍,快一些。同时,还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乌龟走,小白兔走,小白兔跑,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手段,学生便能较快的理解各音符在节奏上的区别,并逐步掌握其时值。
又如,在教授附点八分音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如骑马奔跑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并请同学模仿这一节奏,然后再从骑马奔跑哒哒哒哒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接着引导学生读出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24×・x Z×・x | ×・x ×・x
再引导全体学生模仿骑马奔跑的节奏动起来,使学生印象深刻、饶有兴趣地记住了本课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四、短语渗透,让节奏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音乐节奏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教学中我充分利用音乐节奏与语言密切相关这一特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儿童生活环境中找出节奏感强,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歌谣进行节奏训练。我先让学生读出儿歌,再把它还原成节奏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如: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小皮 球 驾脚 踢 马莲 开花 二十 一
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Z X XZX X Z X
二八二 五 六 二 八 二 五 七 二八 二九 三十 一
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Z X XZX X Z X
三 八 三 五 六 三 八 三 五 七 三八 三九 四十 一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节奏作为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面对当前教育现状,如何有效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表现力、创作力尤为重要。小学的音乐课堂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蕴含着比知识传授更为复杂和艰巨的素质培养。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节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好动、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在音乐课堂中,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听觉入手、语言训练、肢体参与、思维培养,在音乐课堂里感知、学习、表现、创编节奏。做到在音乐课堂里渗透节奏的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一、听觉入手,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聆听的艺术,而听觉的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我们生活在充满各种奇妙音乐的有声世界里。节奏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学生学习的感知却是敏感的。只要从听觉入手,细心去发现,就能寻找节奏、挖掘节奏。在生活及课堂教学中,我主张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寻找大自然及生活中各种各样、不同音响的声音。如风吹落叶时发出的“沙沙”响声;刮风时“呼呼―”的风声;不同人走路时发出的不同响声;如“咚咚咚”(皮鞋)或“咔咔咔”(高跟鞋)的节奏声;水龙头的“滴答”声,小溪流“哗啦啦”的声音;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鸡“叽叽叽”等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学生喜欢而熟悉的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发现,不仅能给学生自然的感受与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倾听中,将这些有快、有慢、有缓、有急的声音转化为音乐节奏,让学生在听觉体验中,感知节奏,进而对节奏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语言训练,学习节奏
语言的本身就会有丰富、生动的节奏。音乐的节奏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学生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中,通过熟悉的语言来掌握学习节奏显得简单。音乐来源生活,节奏则是在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说话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事,一句相同的话,因为语气不同、节奏不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意思,而且用平常的语言组合节奏,学生不仅很容易懂,而且语言的随意性、不规律性有助于学生练习多变的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口语化、形象化的儿歌、故事等方式启发音乐节奏,让学生们在情趣盎然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音响节奏融入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直观明了,富有趣味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堂兴趣,又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如在认识区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所组成的各种节奏,掌握不同节奏型时,我根据生活中不同音箱特点,通过语言组织编写歌谣进行比较如:小雨,小雨,沙沙,沙沙(X X )流水,流水,哗啦啦,哗啦啦(XX X XX X )春雨,春雨,淅沥沥沥,淅沥沥沥(XXXX XXXX);公鸡,喔喔(X X),母鸡,咯咯哒,咯咯哒,(XXX XXX)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叽叽(XXXX XXXX)。通过语言训练方式,加强了节奏的学习。在歌曲教学中,我们常把歌曲中主要节奏型的学习提前。教师给出节奏型,让学生动脑按节奏说话,通过语言进行选择节奏学习,。如在教学《大家来劳动》一课时,我给学生 XX X XX X 的简单节奏,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劳动场景。学生创编了“水龙头,开起来,哗啦啦,哗啦啦;木地板,拖起来,刷刷刷,刷刷刷;小玻璃,擦起来,呼呼哈,呼呼哈……”既通过语言学习了节奏,又培养了孩子们语言创造的能力。
三、肢体参与,表现节奏
音乐是充满灵性、极富情感化的。 身体的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学生节奏的学习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当我看到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情不自禁、小心翼翼在下面摆弄的小手、小脚,我就像看到他们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都张开了,都沉浸在音乐中。我想,我应该解放学生们的身体,让他们把小心翼翼的情不自禁变为大胆、自由的表现,让音乐肢体与音乐节奏学习充分融合,使身心达到和谐的发展。比如在上《两只小象》一课时,当音乐响起时,视频播放着小象可爱的形象时,学生们听着音乐,不由自主地弓起背做小象、捏着鼻子,挥动自己的手当鼻子,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心的相互勾“鼻子”,开心的握握手。巧妙的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而音乐是通过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现的。要让学生感受这些表达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及语言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学生观察人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的强烈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听音乐模仿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动作,来表现相应的节奏;选择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让他们自己配上优美简单的动作来感受音乐,表现节奏。例如,我在上《粉刷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选择粉刷、油漆等动作,配合肢体动作进行教学。此外,我在平时教学中还通过拍手跺脚弹舌头捻手指叩牙齿让学生通过肢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在学生眼里,自己的肢体不仅能支配自己,而且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他们乐于在肢体活动中参与节奏学习。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用动作来传递对音乐的感受和对杰作的学习。如在欣赏《采茶舞曲》时,学生们用富有节奏感的动作来表现采茶劳动的情景,动作加上音乐,便产生浓郁的艺术形象,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学会了劳动的节奏。在欣赏《小象》一课时,学生们用动作表示形态不一的小象动作,既传达内心的愉悦,又在肢体动作中学习了X. X XO的节奏,为歌曲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培养创新,创编节奏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我的教育思想中有这样一个想法: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伴奏,哪怕比较简陋。”编创音乐,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但事实并不难,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节奏的学习,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确定可探索的音乐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们联想,鼓励他们大胆的创造,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演奏和创编节奏的乐趣和信心。在培养创新、创编节奏上,我利用乐器等对学生节奏的学习。如在欣赏《鸭子拌嘴》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认识乐器音色及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通过提供的打击乐器,如响板沙球铃鼓、拨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设故事情节,通过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打击乐器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故事场景。例如我用响板敲击X XX X的节奏,表示鸭子从远处一摇一晃走来时的可爱形象;用响板、沙球交替敲击X XX X XX 的节奏,表示鸭子拌嘴时,你一句我一句争吵的开始;用铃鼓、沙球、响板,同时敲击XXXX XXXXXXXX XXXX表现鸭子你争我吵、激烈热闹、迭起的情景。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的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奠定了新的认知途径。
总之, 音乐是声音与情感艺术。在深入进行教学领域改革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及节奏的学习,采用灵活多样、趣味实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年2月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数音乐老师往往只重视节奏组合或节奏乐句的机械教学,从而忽略了节奏感的练习,更不注意使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机械或学习无进展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教与学的状态和效果。本文主要从音乐的概念入手,分析小学音乐课堂的特点,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希望对提高老师教学的质量和增强学生音乐节奏的感知、理解的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节奏;训练
追求最佳效果是音乐教学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小学生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扬起学生遨游音乐海洋的风帆,这是每一个音乐老师的梦想。
一、理解音乐节奏的基本涵义
(一)音乐的基本定义
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主要有以下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曲调,节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二)节奏的基本定义
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二、挖掘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赏析
音乐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给人们以无限的听觉享受。如同流动的诗、无言的画,强弱之间,音符的组合总是时时拨动着你的心弦,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或高山流水、或知音难觅,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听,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你或许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优美的情感,如同河流之中的一叶扁舟,桨声与流水之中,舒坦、静谧……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这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的享受。教会学生学习音乐重在节奏把握,让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通过节奏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聆听
时间的积淀能让学生在每一堂音乐课上感觉音乐魅力,强弱之间,学生也能够直接感受节奏的力量。受课时的限制,老师与学生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地听,造成节奏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不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要多听音乐,用最直接的听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对音乐的认知。
(三)反复
多反复练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特别是在节奏教学中,反复性是由音乐节奏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时间的符号,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众所周知,大多数学生并不是音乐的天才,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贝多芬式的音乐家。这也就让很多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在节奏教学上必须进行反复学习。
(四)以生为本
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不学,老师教的再好也难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上要动静结合,强调学生参与,让音乐教学符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多从学生角度思考教学质量,注重针对学生特点,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水平。
(五)协调整合
提倡利用整合的原则,将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一是利用课堂资源,如音响、乐器、课本、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做到统筹利用,加以整合,从视、听、动上加强学生眼、耳、脑的协调,充分理解节奏教学。二是加强音乐互动,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边听边唱,边打节拍边体会,积极做到随音而动、随歌而舞。
三、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注意力
在近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理解认知能力,从教学一线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堂音乐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前奏,有时用谜语、有时用故事、有时用动画等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导入,学生就想知道接下来要学什么?做什么?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做到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兴趣。如在节奏教学上,我们可以选择动画片《宝莲灯》作为开篇,放一段视频,吸引学生;同时用李玫演唱的《想你的365天》作为课堂的开始。这首歌曲,由舒缓到强烈,如同春风袅袅、夏雨潇潇、秋风叶落、冬雪飘飘,如倾如诉,节奏明显,动感十足,可以很好吸引学生,从感观上体会节奏之美。
(二)用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
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老师除了备好课外,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兴趣点在哪里、哪些有吸引力,收集这些基本情况后,合理设计出教学内容,从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愉悦。有时教师在教学中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时间去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我们只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活泼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
音乐课堂是学的课程,节奏教学是动的过程。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课堂活跃起来。要达到良好教学目的,老师就要甘于做知识的供应者和学生的鼓励者。学生只要有兴趣,即便是枯燥的、难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学生很好的掌握。在教学中,要抓住每个契机,很自然、很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如:在节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轮流尝试在课桌上把自己刚学的节奏敲出来,只要谁能打出老师教的节奏,那谁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当他们发现自己对节奏还掌握不够准确时,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加强反复练习,反复尝试,争取下一次做班级的优秀,学生也会因这样的目标而努力,个个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集中精神学习、训练。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精心设计游戏,激活课堂活力。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如:猜谜语识音乐,用数字懂节奏、学生扮演哆来咪等学生爱好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节奏不仅代表了音乐作品的灵魂和生命,更体现出了不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风格和思想。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更多维的认识,最终为他们今后继续深入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开展合理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音乐时感到轻松,让学生对曲目中的乐理知识进行快速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从简单的听歌、唱歌学习过渡到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感悟音乐作品中的内涵,让学生的创造力、艺术素养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节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同的时期对小学音乐课程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最初教师只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之后教师的教学重心逐渐转变为唱歌教学,而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则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以及音乐技能。[1]教学目标的不断改变,反映出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节奏是一项最基本的音乐技能,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通过节奏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从而让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在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例如互动教学、合作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节奏学习充满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知识。并且不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能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从而使其对作曲者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产生深层次的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很多小学生都非常喜爱音乐,但大部分学生对音乐中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却一概不知,这些学生通常只是单纯地喜欢唱歌,而对音乐课堂一点也不感兴趣。并且,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喜欢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忽略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此外,由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枯燥,也导致了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但是,如果教师为小学生开展节奏教学,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对音乐中的韵律进行快速掌握。游戏与节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
(三)有利于活跃小学音乐课堂氛围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课堂枯燥等一直都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教师如果想顺利达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那么就必须解决这些教学难题,给学生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节奏训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因此它能够让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得到显着增强,让那些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将节奏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利用小学生比较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舞蹈动作的不断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教师开展节奏教学。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节奏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都还没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小学生也不具有足够的定力,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比较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难以提起兴趣去学习。[2]而此时,如果教师再运用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节奏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音乐节奏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恶音乐学习的心理。
(二)音乐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么只是单纯地以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为主,没有给学生灌输相应的乐理知识;要么就是在传授给学生音乐基本技能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没有结合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以及学生定力不足的情况。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同时也没有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大家都没有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大部分学校也没有组建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大部分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较低,自身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理论性知识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只是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导致课堂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缺乏创新。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开展节奏教学的对策
(一)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是当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只是单纯地欣赏音乐,完全不理会音乐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他们认为音乐课就是用来“玩”的。因此,为了改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状态,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学生生活与音乐节奏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源自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节奏相关知识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节奏知识,并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比较抽象的音乐节奏。[3]例如,教师在开展与“节拍”相关的音乐节奏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咯哒咯哒”的母鸡叫、“嘎嘎”的鸭子叫以及“嗡嗡”的蜜蜂叫等声音,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导入节奏训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然后再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节奏与节拍进行比较。在这种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氛围中,让他们由浅及深地学习节奏相关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还能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
(二)利用相关乐器进行辅助教学
乐器不仅是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达音乐节奏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时,不能只采用口述教材内容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充分利用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不同的乐器能够让学生感知到不同的节奏,利用乐器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深刻的记忆,还能让学生对节奏产生不同层面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对《龙咚锵》这首儿歌进行教学时,由于歌曲中的节奏具有简短且有力的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吉他、手风琴、铁三角等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结合起来演奏这首歌曲,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乐器声音与教材中的节奏音符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节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玻璃杯、铁筷等物品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的打击。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节奏相关知识,也能让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更具系统性。
(三)结合其他课程进行节奏教学
学生不仅能够从音乐课堂中获取音乐知识,语文、英语、数学课堂中也存在着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在进行节奏教学时,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挣脱音乐教材的束缚,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思考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音乐思维。例如,教师在开展《游子吟》这首歌曲的教学时,由于《游子吟》本身就是出现在语文课程中的一首古诗,因此音乐教师就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和音乐课程的特点开展节奏教学,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运用语文课程中的朗读技巧对每句歌词进行断句,然后再引导学生在音符的帮助下给歌词划分“四四拍”的节奏,学生通过朗读断句与带有节奏的歌唱,就能更直观地对歌曲的节奏特点产生认识。这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节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完成节奏学习,不仅增添了学习趣味,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为学生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起到补充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在学习音乐这种艺术类的课程时也就很容易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时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书本中的节奏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结合。[4]例如,教师在讲解节奏的基本概念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个“听音走路”的游戏,游戏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节奏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听到较强节奏时快走,听到较弱节奏时则慢走;还可以在进行具体的歌曲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跟节奏拍手”的游戏,告知学生听到某种节奏时需要拍一下手,而听到另一种节奏时需要快速拍两下手。通过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节奏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节奏教学之中,还能一直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最终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节奏教学,音乐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着手,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从而让小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节奏的学习不仅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能收获成长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小静.音乐节奏教学的阶梯式教学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