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化学大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40: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化学大概念

篇(1)

2高中化学概念图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老师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安排、规划以及相应的决策。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出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以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中的第一节为例,提出了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教学目标: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初中的学习方式不能继续沿用,有待有针对性地逐步改进。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并且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作为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系统的学习典型金属元素的“开篇”。教学内容:钠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钠的存在与提取方式、用途等。其中,化学性质是钠的重点。概念图可贯穿于学习的各环节,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的阅读学习,查找内容中的主要概念,在笔记本上做相应的记录,阅读完后对相关概念理解,做出概念图草图。听讲:听讲的同时用有色笔修改并完善概念图草图,同时还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大家一起讨论,并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思考。做实验:观察实验并作出实验的概念图草图。做作业:解题时可以利用概念图把自己思路写出来,帮助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复习:每当一小节学习到最后阶段时,用概念图进行小结并复习单元知识。针对复习课的概念图应用案例: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预习:找出化学反应的类型,师生找出概念,概念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被还原、被氧化等做出概念图。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74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化学,从本质上揭示了物质反应现象的实质,从科学的角度上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但是对于很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有些困难。而且,新生们普遍感觉高中化学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一般会出现迷茫不知如何下手的现象。化学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脉络,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双基为本,学以致用。所以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就得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扎实基础,培养化学思维,养成良好习惯都是关键。对此,在这里提出一些自己的经验之谈。

一、认识初、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差异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问题是化学教学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的就可以了解到,初中化学仅仅是起启蒙作用,是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阶段。初中化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化学思维和技能,一些基础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方面的现实意义,只需要学生达到认识理解表面现象的知识层次即可。而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较高层次的教学,知识逐渐趋向理论化、系统化、复杂化,因此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相当了解,不仅要掌握知识的内部联系,还要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应用。

因此,学生不能依然抱着初中学习化学的思想学习高中化学,要对高中知识的深入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到时候才不会手足无措,感到灰心泄气。高中化学知识需要对某些初中知识进行加深和完善,完成过渡,如物质基础和机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这些知识学生虽然初中早已接触过,但是在学习时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认真理解,课下复习巩固,把握好过渡时期的时机和尺度,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点,力求做到对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注意学习方法

高中新教材是以化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概念的含义和实质。所以,预习是十分必要的,课前预习能提前了解课堂重点,提高听课效率,也有利于为学生准备充分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发散思维。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遍教材,把全部的内容大概了解一遍,用笔把重点勾画出来,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要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听讲。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吸收,注意拓展、运用和迁移。可以采用对比、假设、归纳的方法找出物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共通性、差异性和递变规律,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条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在课堂上仅一次性的吸收,很难完全消化,因此要经常复习,反复记忆。课后要充分利用资料书,可以及时弥补课上因为疏忽或是思维短路而产生的疑惑和盲点,从各个方面和表述理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进一步深入,全面准确地领悟知识内涵,明确各点之间的联系,熟记规律,形成知识面,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化学技能

初中学生只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化学实践技能,其他方面的能力和认识都还没有形成,所以,高中对学生的化学技能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在知识方面,要认识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制法和基本的概念理论,从多角度理解物质的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性、多变性和相互作用,分析简单的化学问题,并能够用化学语言表达描述。而且还有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物质的结构认识物质的性质,从性质入手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现代化学在现实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勤动手,多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内在潜力,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要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实际活动的效率。对于学生本身,要大体上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和前景,培养参与化学科学实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刻认识化学在生活改善、社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和自然生态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形成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夯实化学基础

篇(3)

我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知化学这一学科对于学生们而言,知识复杂、枯燥、抽象、难懂。好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浅,学起来很吃力,于是对高中化学逐渐丧失性。正当我为之困惑知识,多媒体进入了我的课堂,我积极研究这一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让它与化学知识完美结合,已达到顺利突破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引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介于此,我认真观察、深入思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时探索应对措施,以期使多媒体充分为化学课堂服务。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

1.多媒体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并针对我国教育,国家提出了很多政策。国家花了大量人力财力去完善学校的各种设施。我国很多高中的教室都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但是有些学校在平常上课时很少用,然而他们一直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使得多媒体设备成了一种摆设,浪费教学资源,还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2.机械式的多媒体播放,缺乏互动

一些化学教师知道多媒体教学的便利和好处,所以在平常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但是他们只是一味地进行多媒体播放,缺乏互动及创新。一些高中化学老师利用PPT 给学生上课,但是他们的PPT 每张都是满满的文字,并且他们上课只是从头到尾念PPT,语气单调,面无表情,没有对PPT 上的内容进行扩展,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老师们上课也没有跟学生进行互动,不知道学生对知识点是否了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这种机械式教学中,学生们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概念,原理一知半解,不利于课堂教学。

3.利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验操作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使微观世界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利用一些动画,视频等可以剖析某种化学反应,化学规律。一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节省药品设备,他们就只是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大概了解化学实验,并没有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然而实验操作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加深刻认识某个化学反应,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只是理解书面知识,那他们就只能停留在理论方面,动手能力差,不利于以后在社会上生活。

二、多媒体的使用,让高中化学课堂更高效

1.多媒体让微观知识变形象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零散。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比如:电子云,氢键,离子键,键能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概念形象化,用三维动画将粒子结合以及直接的作用力形象生动的体现出来。对于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比如离子,原子,分子等,可利用动画视频等将粒子放大,分析粒子内部结构,播放粒子的运动过程。

2.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上每节课都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讲课就会漫无目的,侃侃而谈,学生们不能抓住重点,会导致学生们忽视重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用flash 动画,视频等解析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更能理解透彻。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93-01

化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点课程,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初高中里,有80%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复杂凌乱、难学难懂。因此,新课程的改革给初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该文主要针对化学教学衔接策略和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内容提供帮助。

1 构建完善的化学内容结构,做好衔接工作

在初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是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来分层进行灌输的,而有些则脱离递进方式独立呈现,所以,可以在化学教学内容上进行补充,完善知识结构,做好衔接工作。

1.1 采用“织网式”对知识点进行补充

在对新课标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发现,对初高中化学知识只有比较笼统大概的介绍,这些都是属于常规性的知识简介,并没有形成全面完善的知识内容结构体系,每章节的内容只是对重点知识的少量介绍,以物质分类为主轴线,并没有对化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连接的作用,但是初高中的化学知识通常都是以元素周期、物质的量、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能力变化等作为主要轴线,以点进行发散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逐渐积累。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层“面”。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强调对学习惯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构建,例如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上,如果有遇到需要没有学习过的初中化学知识点,可以利用分时分点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补充,做好内容上的衔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

1.2 采用“阶梯式”来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

在义务教育的多年实践中,大大降低了对初中化学的难度,但是初高中化学学习的难度无法下调,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压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既要完成对化学内容的掌握,又要提高对化学知识实用性的操作。在一定层面上提升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难度台阶。有些老师一味的追求中考、高考效应,主要就是对考点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在课程标准里的选学知识和常识性内容的教学,没有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有很好的认识,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存在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入“螺旋式”,“阶梯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循序渐进的认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加强在化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的化学教学方法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初中化学多数的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讲求学习方法,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掌握的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不但提升了内容上的难度,老师经常采用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理解的状态,我们要加强对化学教学方法的衔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化学学习的节奏,加强独立学习的能力。

2.1 采用“学案化”进行教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预先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逐步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本单元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要点进行整体的把握,在课前进行预习来巩固知识框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运用。中间穿插学习方式,在课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为下次教学做好计划。

在实际的操作中,化学老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相关的支架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化学知识的主动能力。在设计学习方案时,要对多元化的资源进行综合整理,采用学生喜欢,老师爱用的基本要求进行选择。对设计方案应该多考虑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衔接内容。

2.2 利用“实验化”来设计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通过让学生融到具体的环境中,感同身受,来提升对知识点的应用和掌握能力。老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要点来设置情境,来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进来,从知识点出去。而化学实验就是一种最直观展现化学内容的有效手段。化学实验是以化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增强对化学的激情与兴趣。因此,化学老师可以构建“实验化”的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

3 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高中化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比初中化学内容都有一个质的提高,两者间形成明显的跨度,这将导致学生在面对新老师、新环境、新学习压力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促进教学的有利措施之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任何学习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在对初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多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调整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学习指导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在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提供良好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樊北芳.高中化学必修阶段基本概念教学中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11).

篇(5)

一、绿色化学的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所谓“绿色化学观”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就环境日趋恶化防治关键是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而逐步形成的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其基本内涵包括:(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树立环境和谐道德观。环境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绿色化学对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新概念,但他们在从事的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等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做到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要求,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较多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观。

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

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这些看是常见、易懂的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无不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这为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已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考虑到了绿色化学因素教材在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氯气、氨气、硫化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硝基苯、白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甚至用黑体字写出加以强调;在选学内容中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过介绍等。

3.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已经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如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比如:在合成氨工业、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等工艺流程中。如防止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或回收再利用装置。

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在化学实验中更多的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离开了实验的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是很难在中学化学中充分渗透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

1.认真研究实验内容,挖掘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内容。

比如: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在高中化学教材修订时,删除了制备有一定危险或危害的硫化氢和苯磺酸实验;介绍了闻气体的方法;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在新编初中化学课本中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等有害气体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氯化氢、氯气等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

2.尽量避免选择和使用有毒害的反应物和反应助剂。

例如,在制乙烯时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可以有效地减少硫酸的污染。由于工业技术绿色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它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化工生产中不断出现新的工艺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剂,可以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借鉴。应该注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3.改变实验装置,使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气体制取方法都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都不需要加热,而且反应物都用到盐酸。由于两种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所以反应中应该尽量做到不泄漏气体。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先分别制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然后混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必然造成气体的泄漏。为减少气体的泄漏污染,用一个小的空塑料矿泉水瓶,在其中放入小试管,塑料瓶、小试管中分别装入Na2SO3和FeS,然后迅速在其中分别加入盐酸,在塞橡皮塞前,挤压塑料瓶,排出部分空气,使瓶子瘪掉,然后再塞橡皮塞。我们可以看到,开始产生的H2S和SO2气体使塑料瓶鼓起来,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又瘪下去。最后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或者中和未反应的盐酸。只要不拘泥于书本中现成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多动脑子,寻找规律,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同时注意收集利用别人的好经验,很多会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4.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化学。

在实验中可以借助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的仪器,控制学生滴加药品的用量,减少药品的使用。例如如果用小试管做乙烯的制取实验,可以节约乙醇,减少浓硫酸的排放;利用液体在滤纸上用量少、扩散快、面积大的特点作三价铁离子的检验等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实验;用黑色6穴点滴板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减少药品使用;在保证现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反应溶液浓度;组合实验,通过实验的试纸化,减少反应物的使用及有害物的排放。

篇(6)

一、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化学实验教学被提上了改革的日程。化学与其它的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经之路。但是,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中掌握化学原理。但是,当前很多高中的化学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进行实验教学只会浪费时间,影响学生的复习,不利于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有部分学校的化学老师上课可以说基本上不给学生做实验演示,更别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削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实验室设备与管理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本中需要做的实验大概有54项,而要完成这些实验,保证实验的效果,必须要使用很多专业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药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的教育经费都比较有限,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补足学生做实验所需要的药品和器材。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比较完备的,但实验教学情况仍然不好。这样一来就难保证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药品也得不到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养,有缺损的时候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使得实验室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3.人才选拔制度与教育体制的冲突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虽然一直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当前的人才选拔制度仍然是以高考为主,也就是说,考分仍然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高考并不会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的考查,这样一来,化学老师就会为了迎合高考而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的策略研究

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我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的一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

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要想方设法完善各个学校的实验室硬件配备,学校方面,则应该努力完善各种人才制度以及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本校实验室的管理,最好能够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种设备和实验药品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

2.人才的选拔制度应该要与实验教学接轨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旨在选拔出素质好、潜力大的学生。因此,化学的考查在于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高低,以及学习的整体素质和可能具备的发展的潜力。因此,人才选拔制度应该要与化学实验教学相接轨,使得教学老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3.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理念,当前,化学老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是限制高中实验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该要不断的加强相关老师的理论学习,大力宣传教育体制改革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得老师不断转变观念,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合理安排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创新性化学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中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要解决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素荣.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 2010.3:26-27.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10

一、进行自我心态调整,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高考打下好的基础;适应得不好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学会分析环境,正确地评估自己、树立信心,保持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

每年的高一新生都有这种情况: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突出,受到教师和学校的青睐,他们心中就滋长了一种优越感、特殊感。而到了高中阶段,由于新生的素质大体相同,角色和地位上的改变,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昔日佼佼者的自尊、自信严重受损,并由此波及其对前途产生焦虑。不少家长在看到孩子成绩大幅下降时,不是细心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而是显出不满,责怪孩子。有一些学生,面对身边众多的尖子生突然丧失了信心,变得自卑起来,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其实,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成绩的要求不同,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65~70分左右。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九年级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按高考成绩来看,总分为750分,500分的考分(66.7%)就能进入重点大学(一本);420分的考分(56%)也能考上大学本科(二本)。

而且,学生自身的水平并没有下降,只是比较的参考标准不同了,周围的对手比以前更强了。此时,应该积极地肯定自己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磨炼,只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能获得成功!

相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良师益友,学生初学化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出于好奇心,兴趣较浓。但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兴趣便会下降,因此要培养持续稳定的化学学习兴趣,就要及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比如:1.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知识结构;2. 安排伏笔,以旧带新;3. 分散难点、逐个击破。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合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但死记硬背很困难,引导学生编制口诀,朗朗上口,一旦记住,长久不忘,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掌握,采取分散教学,反复呈现,定期默写,开展比赛,实施奖励,这样就可把死板的记忆变得有趣、灵活,学生从而满怀信心主动学习。化学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又恰是一颗颗钻石,只要努力开发,就会串成一条闪亮的智慧长链。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高中生还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高中生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有许多,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主要培养以下一些好习惯:

1. 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 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教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教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3. 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4.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6. 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一些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高中的学生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了解高中化学特点,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高中的内容与要求有其各自的特点:初中的内容涉及面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高一、高二年级的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高三年级的内容注重系统复习,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知识间的关联以及化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可以看出,高中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每门学科都涉及至多个分支;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如果上了高中,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就会使学习越学越困难。调整好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初高中阶段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学习要求是需要进一步提醒的,如:

1. 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也就是说,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

2. 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3. 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

篇(8)

初三刚学化学时,一时难以掌握,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运用了许多方法都收效甚微。偶尔有一次,用一周时间先将以后要学的内容学了一遍,发现效果很好。从而总结出一套“超前”学习法。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点:

先将课本从头至尾看一遍,了解一下大概的内容,然后配合参考书,逐章进行学习。将每章中需要熟记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分子式摘录在小本子上,逐条逐个地背诵。每天无需太多的时间,背上一条概念,2—3条方程式,5—6个分子式就够了。再根据参考书上的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如遇到不理解之处,便做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着重听讲。等到一章全部学完后,再将会做的习题做一遍。

篇(9)

化学在高中阶段也逐渐加深,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索度都有所提升,而且还加入了有机化学的内容,这让许多学生一时转不过弯来。如果高中阶段还沿用初中的化学学习方法肯定会有许多学生不能适应。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趣味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借助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和活动设置。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体验化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将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鉴于此,我们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怎么以巧妙的手段来活跃课堂,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一、借助导案设置,启发学生预习

凡事预则立。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学习,肯定要浪费很多时间来熟悉。所以,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设置课前预习环节。为了规避学生预习的盲目性,我们可以提前下发针对性的预习导案。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预习导案的架构大概是这样的:①复习初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②阅读新教材,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本课讲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哪个角度?(电子转移);③结合知识要点,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这样的预习导案,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学习,有效提升课堂反馈和听课的有效性。

二、借助趣味手段,提升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概念、性质等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枯燥。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根本,兴趣是吸引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驱动力。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就要以趣味手段来抓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情趣。

笔者建议,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趣味的包袱,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预告,一方面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不知不觉中将他们引入到知识学习中来。比如学习“苯”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可以先用两分钟讲一下凯库勒在梦中得到启发认知苯的环状结构的趣味故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让学生深刻记住了苯是环状结构。此外,最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的要数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所以,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设置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像变魔术一样给学生展示本节课化学知识的神奇功效,这样就唤起了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有机化学时,针对萎靡不振的课堂,笔者设置了一个“尿糖检验”小实验,因为糖尿病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很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本节课奠定了很好的互动基础。

三、借助预习反馈,开始课堂教学

预习就是为课堂做铺垫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兴趣以后。我们要及时让学生反馈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才能让知识呈现契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我先给学生3分钟进行预习反馈,然后我总结出几个典型问题:①有同学总是不能转过思路,对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理解不透彻;②无法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反应区分……得到这些问题反馈以后,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有重点地进行形象阐述和具体案例讲解,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及时填补知识空缺,完善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四、借助小组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知识只有经过互动才能拓展和深化,因此,化学教学时我们要能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探索,完成对知识的体验和交流,生成运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硫酸时,为让学生全面掌握其性质,我就设置了分组实验的方式。这样让不同的组开展不同的实验,最后再共同展示实验成果,这样可以有效扩充课堂容量,提升学生的认知速率。这里以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为例:首先,我们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为原则构建相互扶持的学习小组,每个组内部有组长管理,组员分配对应的任务来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这其中有的小组用对比实验法;有的小组单纯用浓硫酸进行实验,并没有设立对照实验。最后让学生分别展示实验成果,即:实验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蔗糖由白变黑,蔗糖体积显膨胀等等。这样设置教学,不但可以强化团队意识,还可以在扩充知识容量的同时实现取长补短,让学生都有所提升。

五、借助专题探究,迁移运用能力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后,要想生成运用能力就必须通过切实的实践探索和体验。针对当前高考综合试题越来越重视的情况,我们可以结合周边的生活情境来设置综合性化学问题,让学生去自主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过程,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习惯。

比如,学生掌握了氯气的基本性质后,我就鼓励学生尝试思考,课本中提供的制取、收集及存储氯气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在发现不足的地方,要求学生进行改良。这样的课题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经过思考、交流和实践,有学生提出用医用塑料输液袋代替传统的氯气收集和存储装置比较方便,而且也有良好的气密性。这样存储的话,在使用氯气时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注射器插入瓶塞抽取,里面的氯气不会逸出或污染。这个发现可谓是创新性成果。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敢于放开手让同学们深入探索,就能让知识得到扩散,从而有效完成能力到创新的升华。

概括地说,化学课堂一定要摆脱传统的理论说教,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预习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置,争取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手段下进行互动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篇(10)

1.掌握最佳时机

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是在学生学习、思考或解决问题中遇到困难且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确实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启发与引导的时机很重要,如果时机把握得不好,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具体操作时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1)内容较浅,问题难度不高.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完全可以独立解决的,应该给他们多一点儿思考的时间去自己解决.有些老师总担心教学时间不够,不放心把教学时间拿来让学生充分思考,喜欢包办代替,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懈怠.(2)教学内容和问题难度过高.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味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结果把很多教学时间浪费在学生冥思苦想中.学生在思考时,因为缺少正确的导引和方向,所以只能乱碰瞎撞,甚至失去耐心和信心,从而导致停止思维,只等教师讲解,其结果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但是,在提出问题后马上讲解可能将失去问题本身的价值和效用.因此,对难度较高的问题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认真思考,因为只有认真思考,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当然这个等待的时间应该比较适中.

2.启发与引导时要注意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分为五个层次:极难、难、较难、一般和不难.极难的内容应该由教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而不难的内容和问题则不必讲解,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的只有难、较难和一般三个层次的内容,应该分別选择不同的时机和方式进行适度的启发与引导.对难的内容和问题,可以在教师向学生提出思考要求时,对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作一个大概的介绍,然后对思路、方法作一个简要提示,让他们少走弯路,进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或解决问题.对较难的内容和问题,应该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他们经过积极思考,接近得到结论或解决问题而又无法真正完成时,教师稍稍点拨,会使学生豁然开朗,使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实质有了透彻理解或真正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思维的乐趣.对一般的内容和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还有疑惑时,才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和点拨,这样比教师讲解更有效.当然,在启发和引导时,应该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个別程度特別好或特別差的学生的特殊要求,应在课后辅导.

二、启发与引导的方式

1.教师对学生的提示

当教师在提问某名学生而学生一时不能冋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出现疑难时,教师应针对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提示和点拨.这种点拨要因人而异把他的思路引向便于他思考的通道,或干脆明确告诉他思维的正确路线,举些更浅显的例子让他模仿.

篇(11)

现在,大多数人开始意识到学习过程中记忆的重要性,记忆力是学习的基础,很多内容只靠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要记住书中的内容。在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少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化学名词和公式、每个实验的化学现象和反应都需要用固定的字符和方程式来表达。所以,学生需要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化学学习中的记忆策略分类

根据通常的化学学习来分析,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成三个类别,分别是认知、记忆、运用。当然也因此制定了三个与之匹配的策略,分别是:认知策略、记忆策略、运用策略。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认知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对需要记忆的东西有个初步的了解,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快速接受。记忆策略,是通过一些方法将要学习的化学内容记忆在大脑中,可以通过不断重复来加深印象。运用策略,是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然后在实际做题或者生活中可以有效地从大脑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加以运用。

二、记忆策略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1.认识新知识的阶段

认识新知识的阶段是教师提出知识和学生认识知识的阶段,是整个记忆策略的起始点。认识新知识是为了以后更好地记忆、回忆和运用,是这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对日后的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将这些杂乱分散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根据课程需求将知识的重点提取出来。比如,哪些知识学生必须牢牢记住,并在练习中灵活运用;哪些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哪些知识只需要了解,然后根据这些重要程度不同的知识。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情形让学生主动记忆,并有选择地加深记忆。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新奇有趣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新知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记忆,这对于日后的回忆和运用也有很重要的帮助。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记忆是十分有效的。

2.分析处理所记忆的知识

在教师向学生传授完新知识以后,学生和教师就都要对知识进行分析。教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出一些习题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则要根据知识的难易、重要程度进行温习。学生和教师都要通过新知与旧识相结合,然后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也能温顾旧知识,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加深印象,使复杂抽象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被掌握。所以充分结合旧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方式。

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教课风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程度,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内容和数量,这些都影响记忆。所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对新知识的内容难易进行分类,为学生达到好的记忆效果做准备。

(1)归纳记忆内容的种类

高中化学这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化学器皿、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现象等。所以要对他们加以分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大致可分为三种:直观上的记忆,这一类主要是对化学器皿、设施装备、化学现象、模型等的归类。文字记忆,是对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定义以及侧重靠文字来表达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实验记忆,通过对化学的实验操作来加深记忆的知识。通过综合分类可以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快捷的找到所需要的内容。

(2)所需记忆知识的数量

研究发现,内容的多少与记忆的效果成反比。需要记忆的内容越多,记忆的效果越不好;记忆的东西越少,越容易刺激大脑皮层,加深记忆。所以在记忆内容之前,要研究好所需要记忆的内容量,然后进行分类记忆,采用多种方式来记忆。比如在化学记忆中,化学符号非常多,容易混杂,对此进行分类,便于加深记忆。

3.对相应的记忆策略阶段进行分析和探索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学生要对相应的记忆要求、知识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多少和类型有大概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记忆策略,充分结合自己的基础、兴趣和特点,加上以往的学习经验,对知识加以记忆。教师也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出发,采取适合学生记忆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所以,探索如何提高记忆的方式是相当重要的。提高记忆能力是多角度的,可以从知识的数量上进行优化和分类提高,可以对化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处理,提高简单内容的难度,降低复杂部分的难度,使它达到适合记忆的效果。

总体来说,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效率,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解决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问题,在教学和学习中积极研究记忆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