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煤矿是我国安全事故高危行业之一,因其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窒息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煤矿生产中,引发窒息、瓦斯爆炸等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通风安全管理没做好。因此,要针对煤矿生产环境及生产环节的特点,对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探究。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
煤矿的生产环境十分复杂,会受到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生产活动的影响[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作业面深度不断加深,导致生产环境温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越来越少。同时,在煤矿生产作业面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周边地质结构和条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意味着,生产人员要面临高温、缺氧环境的威胁。同时吗,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气体不断释放,如果通风效果不好,也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1.2人为因素
虽然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与每个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是很多煤矿企业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从企业角度来讲,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意在通风及安全管理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导致煤矿作业面通风条件差。从管理者角度来讲,管理人员采用的安全管理机制比较落后,无法及时获取作业面通风条件的数据,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导致通风安全管理隐患增加。从生产人员角度来讲,很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通风安全隐患,也不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且损失严重。
1.3技术因素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虽然深知通风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针对性配置了通风系统[2]。但是,部分企业通风系统设计水平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实际运行中无法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尤其是一些煤矿在不断掘进深入的过程中,企业没有针对性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优化,也不愿意花费成本引进新的设备和系统,导致生产作业面的通风效果越来越差。
2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2.1做好通风系统设计和技术升级
煤矿企业应当针对煤矿生产环境,由专业人员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首先,根据煤矿巷道和作业面的位置分布特点,通风系统有中央式、对角式以及混合式等不同结构。像中央式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和回风井都设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位置,而对角式通风系统一般将进风井设置于井田走向的中部位置,然后将回风井设置在边界位置。在设计好通风系统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通风机设备,技术人员应当根据井下巷道及生产作业面的复杂程度,合理选择抽出式、压入式或混合式通风设备[3]。目前,中央式通风系统以工程量少、效果出色的优点,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率较高。
2.2做好安全培训和管理
在设置好煤矿通风系统之后,需要重视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培训。首先,通过生产现场宣传、定期培训等方式,让煤矿所有管理、工作人员建立足够好的安全意识。尤其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案例讲解、安全隐患分析等方式,让所有人员对井下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然后,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让所有人员具备通风状况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应急处理的能力,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配合做好安全管理。另外,需要将安全生产权责落到实处,要求所有人员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追责。
2.3做好通风及安全管理检查工作
煤矿企业应当经济组建安全管理小组,由其对煤矿各生产位置的通风状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对通风系统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做好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保证其运行效果。另外,对煤矿生产中的风险行为进行监督,执行安全监督职能。最后,煤矿企业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对井下、生产作业面的通风状况、空气成分进行实时监测,便于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和隐患,做出有效应对。另外,通过相关技术收集的大量数据,对井下通风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同步展开动态化管理,全面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4]。
一、概述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就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划。但是,近年来我国地铁事故频繁的发生,这不仅给人们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我们在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以确保提高地铁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地铁运营系统安全风险因素
(一)车辆设备
地铁车辆内使用不恰当的装饰材料和座位材料在存在外界诱因的情况下会发生火灾,而这些材料会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伤害。列车的行车部件的老化,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危险。乘客在上车时机选择不当,列车车门在关闭时可能会夹伤乘客,而车辆与站台的缝隙也可能会导致伤亡事故。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钢轨断裂、道岔损伤则会导致严重的行车事故。
(二)车站等公共辅助设备
车站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的设计不合理,或疏散通道、集散厅内堆放阻碍人流疏散的物品,则存在安全隐患,遇突发事件就可能造成人员的拥挤踩踏事件。乘客使用扶梯时可能造成碰撞、卷入等伤害。站厅和站台的地面防滑材料设置不佳则会导致人员摔倒。车站内电气设备故障,以及车站内建筑装饰材料选用不当,乘客携带危险物品,烟头乱扔处置不当,地铁站厅和通道违规设置的商业网点发生火灾易引发连锁火灾。
(三)地铁乘客
地铁乘客的不恰当行为可能会造成地铁线路的运营中断。由于地铁运营服务的主体是乘客,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地铁车站内的操作不当或者在乘坐过程中不遵守城市地铁运营的有关法律规定,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四)地铁系统内人员
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由人主导、操纵、监控各种先进的设备,完成运营工作的进行。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安全观念、劳动纪律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如动作反应时间和疲劳强度都和列车的运输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虽然在1969年我国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经验还是较为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制定自身的工作,可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展开课堂培训、故障判断、隐患辨别、应急预案演习等相关的培训,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相应的监督z查机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定期的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定时的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日常管理作业进行检查,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的落实安全风险的预防、监测及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效的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运营安全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的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四)现代化技术及管理
现代化管理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地铁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运营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管理办法及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同时,将以往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进而不断的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
(五)掌握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根据一定方法评估其风险率、发生概率及后果程度等。风险评估一般采用风险矩阵图来评估风险源。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查找出的风险源分别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严重程度。但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种风险源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事故(故障)的可能性;同时,这些可能产生的事故(故障)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此时,就要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故障)的情况按照危害程度从大往小排列,分别进行研究和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地铁运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安全风险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施工时间长,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
1、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缺少专业的施工队伍,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从农村招聘起来的农民工,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只是派几名技术人员在现场管理,缺少专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形同虚设,使得建筑施工现场难以实现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2、施工企业忽视安全风险管理
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达到施工要求,提高施工质量就可以了,但是他们忽视了只有先做好安全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要求。由于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施工企业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投入,一味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没有严格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3、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较低
建筑施工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普遍都缺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知识,不了解安全施工操作流程、操作规范以及相关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和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也会影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加强特殊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
建筑施工现场包含很多项目,其中有很多施工项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起重机操作工、施工电梯、架子工、电工等,这些工种专业技术性很强,对其的安全要求也很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持证上岗、考核、培新和教育的要求[2],针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和特点,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施工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安全法律法规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加强岗前教育、安全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找出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消除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预防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同时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对机械操作和触电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人们往往受到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即使安全责任意识较强,也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现场要做好五临边、四口、三宝的安全防护措施,五临边是指屋面周边、阳台或平台边、楼梯侧边、楼层周边、深基础、槽、坑和沟周边。在这五个临边必须设置防护立网、挡脚板或者防护栏杆。四口是指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口、楼梯口。在预留洞口、电梯口和楼梯口要架设安全网、设置盖板或者安全防护栏杆,在进入建筑物的入口都要搭设安全的防护棚,三宝是指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3]。凡是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没有安装安全带的,必须设计安全栏杆或者安全拉绳等,悬空作业点的下方要设计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还要设计水平兜网和安全立网。对于五临边、四口、三宝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井底物体打击事故和高空坠落事故机率,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在建筑施工现场还要做好三相五线制、一箱一漏和一机一闸的安全防护,一旦施工人员发生触电,在防护措施的保护下,可以及时触发漏电保护设备,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触电事故。
3、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1)科学规划建筑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企业要科学规划建筑使用流程,结合不同施工环节的实际情况,规范施工措施,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较低,降低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2)提高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数量,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即使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施工现场人员较少,可以迅速控制事故范围,建筑施工机械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有利于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的秩序,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
结束语:
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只要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关注安全、尊重生命,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重要原则,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才能逐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调度操作;管控环节;重点监护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度员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电力调度员正常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依据是调度检修申请票、电网运行方式变更单等;调度操作指令票从拟定到最终的执行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控制方法,这样可有效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但由于电力业务联系及电力调度操作均通过电话下达调度指令,鉴于这一操作方式的特殊性,调度操作监护制度却又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分析电网已发生的多起误调度事故,可知电力误调度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电力调度核心环节的辩识上出现偏差,在最需要管控的环节上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误调度事件的发生。我们对调度监护制度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结合黄山地区调度的工作特点,提出了调度核心业务的操作重点监护制度。实践证明,它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电力调度机构的工作效率,并保证了电力调度安全的“可控、在控、能控”。
一、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从全国情况看,电网调度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如发生在2004年的一个事故案例:2004年6月3日XX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生一起因疏忽了一张停电申请票,造成带工作接地线合闸的恶性误调度事故。再如:2002年,XX电网发生了一起调度误下令造成用闸刀误合空载变压器的误调度事故(该站接线为线路变压器组带线刀的结线方式);2000年,XX电网发生了一起因调度电话打错变电站误拉开关的误操作事故等。分析近几年电力调度发生的事故,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调度员未严格执行调度规程,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票、审票制度执行不严,未与现场核对设备状态。
(2)未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当线路工作有多个工作组在工作时,在只接到一个工作组工作结束汇报而没有接到全部工作组完工的汇报就送电,造成事故。
(3)调度员值班期间思想不集中,造成调令下错变电站。
(4)现场下达调令时,对操作中现场状态未弄清,造成下达错误调令。
(5)设备维护单位对设备检修各自为政,造成设备重复停电,增加了操作的次数,造成误调度。
黄山地调要求每一位当值调度员在电力调度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查找每一个电力调度生产环节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危险点的控制工作应明确到具体的工作点,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开展记录必须全面、具体、有针对性;杜绝空话、套话,确保工作安全,最终实现调度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自身迫切的需求,我们大胆尝试进行电力生产管理创新,提出调度操作过程中核心管控环节的调度重点监护制度,有必要在黄山地调范围内实行重点监护制度,实行重点监护制度并不意味着除上述环节之外的操作取消监护。实行重要操作步骤的监护制度符合黄山地调的工作实际,能实现电力调度安全的收益最大化,它是科学合理实施现有监护制度的具体体现,提高了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特征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就是以调度OMS管理系统为平台,以规范化的电力调度操作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析重点管控环节并进行预控为特征;以防止误下调令为目的,实现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现有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定义和维护,可以将调度操作指令票的程序转化成电子流程,使拟票、审票、预发等操作流程均通过调度OMS系统来实现。但是,目前使用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我们依据防止误调度、误操作的总体要求,在调度业务中划定几个重点监控的环节,其环节的执行必须经过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并将这些监护点加入应用到本系统,实现了重要调度操作环节的有效监护。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有: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利用现有调度资源;将制度规则数据化;在线联络,实时互动;调度操作全过程闭环管理等。
1.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利用资源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就是要打破条块分隔,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将多个系统(停电检修申请票系统、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电力生产PMS系统等)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内部条块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统一。
2.建立动态数据库,将监护制度规则数据化
利用计算机的程序控制和数据库的预置功能,将监护制度电子化、数据化。将调度操作全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与典型票合理加入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审核流程中,有效地预防了电力调度操作中常见的漏项、错项或跳项操作等异常和未遂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了电力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3.在线联络,实时互动
在调度票操作中,实现调度下令、监护调度员监控,两位调度值班员均能够在同一界面执行,实现监督,有效防止调度操作监护不到位的问题。
4.全过程闭环管理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中使用的先进技术,使得调度操作全过程实现了闭环管理,调度工作动态易于实时掌握,提升了电力调度操作管理的水平。
三、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首先是建立与调度日常工作相适应的调度日志平台。整个调度日志系统自始至终以值班日志作为主线,借助调度日志平台,调度申请票处理及调度操作过程实现了电子流转,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转贴于
结合电力调度运行专业的工作特点,黄山地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保障。
1.检修申请票的审核与答复风险防范
停电检修申请票风险主要体现在电网申请停役设备时,对需要停役的设备描述不清晰,从而造成运行方式人员在批复检修方式时,造成理解歧义,使得停电范围扩大或缩少,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点。一张合格的停电检修申请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批复停电设备应满足现场检修工作需要;相关停电设备间的申请停役时间上应保持衔接性;批复的停役设备应满足本地区电网的“N-1”原则;电网检修方式应能保证本电区的发供电保持平衡。可见,调度员在接到运行方式转来的申请票时,只要重点监护好上述几点,对于检修申请票的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
2.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审核与预发风险防范
调令的拟写、审核、预发环节是调度台内部流程中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风险点相似,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对当时的(检修申请票操作前时刻)电网运行设备状态不清楚,从而造成机械式地执行调度规程中的“三核对”,却遗忘了重要的内容,“三核对”的基础是电网的某一时刻点的运行方式,而非当前运行方式。
(2)多个申请单位的同一停役设备工作(如:线路及其两侧开关等工作),在调度指令票中缺少必要的对多个单位的开工许可、完工汇报等内容,易造成遗忘听取其中某一个检修单位的完工汇报而误送电操作。
(3)审核调度票与预发是操作前的重要一环,在该环节中,除了审核停役票的内容外,还需要核算电网停役后电网的潮流情况,恢复是否会发生停役时刻潮流的超限。
(4)审核指令票还需要考虑停役设备是否会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供电产生影响,若有影响,必须考虑其他相关线路的正常供电能否保证高危及重要用户用电。
3.调度操作指令票执行风险防范
调度操作指令票执行是风险最高的环节,以前环节中的一小点失误,必将在此显露出来。我们将需要监护调度员确认的步骤加入到操作票系统中,这些步骤必须经监护调度员确认后,系统才开放操作调度员对某项(或几项)的下令功能。在这个环节中的监护重点是:
(1)停役操作前,监护调度员先进行预判电网方式,判断与本次停役设备相关的设备检修是否恢复,是否存在着相关设备的检修延期情况,是否对本次操作产生影响。
(2)不过分相信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电网信息,操作前必须核对现场设备实际运行状态。
(3)检查电网的实时运行方式与本调令的初始状态是否完全一致,若不一致,是否对本次操作(潮流、电压、重要用户供电)产生影响。
(4)同上级调度联系的合解环申请和下令的合解环操作,需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后系统才开放执行功能。
(5)复役送电操作,判定申请单位数目,是否所有检修单位工作均完工。
(6)复役送电,还需判定是否对下级调度产生影响,是否已通知下级调度等。
4.调度交接班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时代悄然来临,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模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而且也为我国的经济发提供了很大的商机。但是,电子信息是依靠网络平台储存、运输、转换以及使用的。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网络上巨大且复杂的安全风险。例如,黑客攻击攻击、网络病毒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均使得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管理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不断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与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为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因素
2.1缺乏完善的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理论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对于电子信息管理这一新兴行业而言,成熟而又完善的指导理论以及系统性的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导致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均不是十分完善,跟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相应理论以及体系的指导,我国电子信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无法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现阶段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以及规范比较低,电子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从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知,对风险识别工作的理解也比较浅显,甚至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对策,这种情况极大的限制了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电子信息管理是一项比较细致、繁琐的,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对其工作态度有着严谨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不让电脑病毒以及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但是,目前大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工作电脑上随意安装游戏、娱乐等软件,导致电脑被病毒入侵,电子信息发生泄漏,为公民的个人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除此之外,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在移交信息资料时,经常使用U盘等不安全载体,这类移动储存设备,可被轻易的读写,而且极其容易传播病毒,为电子信息管理带来安全性威胁。2.3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是电子信息的载体,其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以及风险识别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我国电子信息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技术的先天风险。电子信息以计算机、存储设备、服务器以及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的硬件支撑,而现阶段电子信息的存储介质均是计算机网络。因此,计算机的硬件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网络中断或者信息存储设备的损坏,进而造成电子信息数据泄露、资料丢失等风险问题。2.3.2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威胁。资源共享、信息无边界等,是现代化网络的主要特征,其在方便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网络环境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盗窃、恶意篡改或者不正当访问的现象成为常态。因此,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设置相应的访问等级以及访问权限,并对电子信息实现加密控制。2.3.3计算机软件问题。再先进的软件都不是完美的,随着使用程度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软件的缺陷以及漏洞便会逐渐凸显出来。此时,必须要通过软件升级或者补丁安装来迅速修复软件的漏洞,以免系统被恶意攻击,发生死机瘫痪等现象。2.3.4网络黑客与病毒的威胁。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是无法避免的存在,其利用计算机软件漏洞或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渗透或入侵到管理系统当中,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导致网络不稳。系统停止工作等现象,进而造成数据资料的缺失、重要档案信息的泄漏等问题。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的存在,不仅极大的威胁着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同时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信息安全以及切身利益。2.4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身的信息素养比较差,未具备信息安全意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期比较短暂,再加上我国建设电子政务的起点很低,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与意识上尚未形成系统化、高水平的基础环境,同时也未能深入理解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除此之外,其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上,存在明显的误区,这也成为了限制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针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出现了许多安全漏洞。我国各个相关部门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一直致力于技术方面的研究,而严重忽视了软措施建设,即管理体制建设。由于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管理体制没有得到有效的细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电子信息管理与认证系统的不完善等,导致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管理体系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性、统一性比较低。这种现状下,一旦管理发生安全事故,便会导致事故定位不准确,难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承担不清楚等问题,进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3提高电子信息管理安全性与风险识别水平的方法对策
3.1建立健全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完善的理论以及管理体系,是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必须依靠科学的指导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仔细分析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市场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顺应自身发展趋势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建立起身份认证系统,以免其他闲杂人员随意参与到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当中,而验证身份的信息可以是管理人员的编号、身份证号等,保证每名工作人员均有专属的通行密码。而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通行密码,计算机便会进行自主验证,若与原本的储存的信息相同,便可以通行。3.2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是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提高其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知,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管理知识构架,适应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储存方式,提高自身操作的规范性,确保电子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同时,工作人员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电子信息的存储、转换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侧重于信息内容完整性、正确性以及可读性的保证。具体来说,首先,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宣讲会、座谈会等,向社会大众普及电子信息管理风险的危害,全面提高社会对电子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从事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促使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更加标准、规范、可靠的趋势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并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消除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风险,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而为广大公民的信息安全提供根本保障。3.3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是确保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计算机的基础性硬件配置、信息储存、信息运输、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站访问与软件运行等方面,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强化计算机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借助防火墙等技术,防止电子数据被随意拷贝;借助计算机系统的入侵监测技术,对网络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防止非法入侵;大力推行电子信息签名技术,以免发生电子信息文件被随意、非法滥用现象的发生;实行身份证实名认证登录技术,阻止网络黑客入侵系统后,随意访问登录;增强关于防病毒软件以及排查病毒软件的研发;设置电子信息访问权限时,对核心信息进行隔离,对网络区域以及信息类型实行部署,而非核心信息则可以借助授权管理进行使用;对电子信息的资源管理,必须将责任制度落到实处,进行多人协调管理,并且定期额进行岗位转换,实现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以此来避免个人集中管理制度的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等进行维护、升级,将网络病毒阻拦在计算机系统之外。只有全面提高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配置,增强防查病毒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根本上为电子信息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3.4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必须综合考虑电子信息管理的特点以及要求,制定出安全、科学的安全防范制度,找出最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力求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比管理技术更重要,预防对策与补救对策更重要。因此,完善的电子信息保障系统,可以显著的增强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等级。一方面,必须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硬件以及部分应用软件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出完善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使电子信息的存储、运输、使用等程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有建立并健全电子信息管理的监督系统,对电子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有效监管,并且要将重要的核心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增强控制职能。此外,各个管理工作人员之间也要进行互相的监督,以期更好的保证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4结论
从某个角度来看,电子信息的普及,为档案数据的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极大的影响了电子信息的安全,同时也限制了电子信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重点介绍了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因素:缺乏完善的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管理工作不到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建立健全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希望通过上述四方面的努力,能够全面改善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识别的现状,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电子信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作者:宁富强 单位:深圳钰湖电力有限公司
如今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开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纸质记录管理渐渐被取而代之,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随之因运而生。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指保护该档案、保护该档案的核心内容、数据文件,不受到破环、丢失和窃取。与传统纸质记录比较,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显得更加方便。但是在带来巨大快捷的同时,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可是就我国目前来说,电子档案系统的构建才刚刚开始属于萌芽阶段,自身存在着很多缺陷,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重在于对其的预防措施太单薄,很难去规避风险,不知道该如何加强信息保护,问题往往出现在电子信息管理人员缺乏科学技术,该管理人员对于电子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够清晰,没有加大管理力度。管理中缺乏信息反馈。电子档案信息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黑客或其它网络病毒,一旦受到攻击和传染,那么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将无从谈起,这种风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导致就算经历了恶意网络攻击传染后,也并没有及时加强管理补救措施,并未对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定期及时更新升级,导致系统老化,容易被袭击。在传统的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下,新的管理模式仍然还尚未研究、补救、总结、反馈,使得风险系数大大提升。未及时缓解突然风险。在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中会存在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原本简单的风险防御系统失效,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本身就自带不安全性,而在面临突然情况时,如果稍有疏忽那简单的防御就会彻底崩盘,许多企业在选择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也做好了风险转移的准备,而往往也有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未能及时发现风险、未能解决风险[1]。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设置访问权限,减少泄漏风险。诸多企业都存在着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有关企业部门并未严格执行人员个体确认,因为档案工作管理人员,都曾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不同层次的档案实体,该工作人员包括,企业人员异动、岗位调换、退休、离职等因素,都很有可能造成电子信息档案泄漏的风险。该风险需要靠企业落实到个人,对其个人设置访问权限以及在有效期内个人可以对某部分区域的电脑进行管控和掌握使用权,这样可大大减少人为泄漏的风险。所谓的电子信息档案泄漏风险,除了人为泄漏因素外、还包括病毒泄漏。各个企业不光要大力宣导信息安全的观念,更是要投入科学技术防护,安全观念提醒我们,防毒措施以及相关资料备份的重要性。网络这个大载体中可以无形间夹带着病毒侵入电脑中,造成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感染,导致电子信息资料可能会被某病毒摧毁或者泄漏。与此同时,档案部门应该建立更好的防毒环境。将重要资料尽可能备份在光碟中,让备份可以工作法智能化。从而以保证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二)维护信息档案,规范操作流程。在各个企业档案部门向外提供档案资料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电子邮件或者网页浏览的方式进行传递操作,在信息档案发送前应进行强力扫描杀毒,该内容使用过滤方式循环阻隔其它普通网页的侵入,以此来保证信息档案的安全,监督保持杀毒扫描前后原件数量是否一致,维护发送信息档案的原件未受到恶意损坏或丢失,并组织确保已经发送后的系统网页攻击事件的出现,以及被他人侵权或盗用其他用途的可能。在当下科技发展如此飞快的社会,电子信息档案的操作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学习,不光防控防病毒这一单方面,在信息系统维护上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能一直停止在一个阶段,维系着已经过时的病毒库,新的病毒体已经出现,就需要档案部门操作人员及时更新,研究对策,不能持续“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应该多方面掌握信息安全的资料,重点关注,就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电子信息档案的每个环节能有严格把控、缜密的的分析、迅速的决定。而多年来,档案工作都普遍存在着“轻管、重用”的问题[2]。(三)完善培训计划,统筹管理风险。控制风险作为损失缩小的最佳方法,加强培训防御措施不但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更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学习引进最先进的防御系统,不被外界其它网络网页肆意侵略,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能,学习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加密处理。档案部门人员可以再通过学习培训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以及各个电子信息档案所相关资产的重新布置等计划。管理中的黄金定律就是预防胜于治理,通过培训做到把风险预防放到首位,当风险真的出现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缓解和风险转移,尽可能降低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这才是最为关键的[3]。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信已经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联络方式。而通信安全是人们现在最关心的事情,通信监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的通信信息和内容常常出现被他人盗取等不安全事件,所以监理企业对于安全风险管控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监理企业的责任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大。保障通信的安全所需要的各不相同,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也存在很多,这些因素均影响着通信的安全效果,这也对监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 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
(一) 通信事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各方各面的发展都很迅猛。在通信方面也有了迅猛的发展,从过去人们手中的呼机到风靡一时的“大哥大”,都可以看出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再到现在每家都有的电话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中国通信,可以看出中国的通信事业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进步。通讯事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热点关注的事情。到现在人们所进入的3G时代和正在向我们招手的4G时代,都让人们为之疯狂与欣喜。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在。但是,就算通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中国,也不是世界的佼佼者。通信市场在世界上来说竞争力很大,看往外面的国家我国的通信事业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我们还应继续努力,迎接通讯事业上更大的挑战。
(二)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的概念
所谓风险是指在预期的结果之外可能会发生的损失的不确定性。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就是指在人们正常的使用通信设备时可能在预期的好的结果之外不良的后果或不利的影响,我们对这些不好的结果或不利的影响进行监督和管制,并做好预防的措施。简单点来说就是监理在通信中所能出现的任何的安全性的不利因素。而这些风险确实随机的、客观存在的,有可能因为人们通讯设备的不良所造成安全性问题的出现,也有可能因为我们或者企业不正当的使用通信工具或通信设备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风险的发生有可能是偶然的也有可能是必然的。这些风险的发生是一个随机的事件,是众多的风险因素所造成的。所以通信理安全风险工作不仅要防治那些恶意的破坏和盗取,还要尽量减少这些偶然因素对通信安全造成的影响。
(三)通信监理工作的内容
通信监理工作包括对于通信安全的网络监控、对于通信的日常维护、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对于通信障碍的合理处理和做出一些对于通讯安全障碍的应急措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信监理要求我们对这些可能出现或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处理,还要求我们对那些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并对其加以处理。对那些客观存在的风险,我们应该做好应对的措施,或者从客观上彻底的解决这些存在的风险,这个工作似乎很困难,所以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以最低的消耗,实现对风险最有力的、最有效的解决。对于一些恶意的破坏,我们要做好多方面的防御和追踪,让我们尽量的将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到对于这些风险运用最合理、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来实现安全风险最小化,合理的处置这些风险和这些风险带来的不良的后果。或者说通信监理安全风险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通信安全的最大的保障。
(三)通信监理工作的意义
通信现在为大多数人和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且还被用在很多重大事件的通信方面,所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体现了通讯监理工作的重要性。通信监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通信内容和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一些破坏分子的恶意破坏,导致通信的瘫痪或紊乱,有效地保障人们和企业的通信的顺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通过通信监理工作对一切有客观原因引起的通讯安全与障碍的进行处理应对,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通讯的质量与安全。
二、安全风险管控
(一)风险因素分析识别方法
中国现如今有很多大型的通信企业,这些企业就要对风险做好提前的预防和解决的措施。首先我们要对这些依然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常采用调查法、对未来信息的预测法和根据时态发展的复杂性对其进行有效地辨别。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常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由总体到细节,层层瓦解分析,并得出可能造成的威胁和潜在的后果,并对这些威胁和后果做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和合理的应对方法。
(二)防范安全风险的措施
有效的防范这些安全风险可以减少监管企业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可以有效的保障一些大型企业的商业机密和个人的通信质量和安全。所以我们要做一些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防范。首先,我们要避免一些内部通讯人员的不良的操作。为了避免内部人员带来的安全风险,我们应该定期的对内部人员的操作进行审核和监督,并对内部人员恶意破坏通信安全进行处罚,如屡教不改也可加大对其内部人员破坏的处罚力度并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其进行处罚。其次,我们要尽量的减少由外部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的影响,在通讯设备上我们尽尽我们的努力做到最好,消除由外部通讯设备的不良而造成的通讯安全风险的影响。最后,对于通讯企业和通讯监理企业,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风险的识别、分析,并对这些风险做好防范,提前做出应对措施。保障每个人的通讯安全。
在通讯中,风险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不确定性的,主要包括资源的访问和控制、鉴别、完整性、机密性和有效性等。
(1)访问的控制:只能允许已授权的设备和个人使用网络资源
(2)鉴权认证:可以确认要参与到的身份(如设备,个人等)。AAA认证技术可用来进行鉴权认证
(3)完整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被未经授予权的删除、修改、复制或添加
(4)有效性:在受到意外影响时,不会拒绝授权用户的行为
(三)通信监理工作的意义
通信现在为大多数人和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且还被用在很多重大事件的通信方面,所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体现了通讯监理工作的重要性。通信监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通信内容和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一些破坏分子的恶意破坏,导致通信的瘫痪或紊乱,有效地保障人们和企业的通信的顺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通过通信监理工作对一切有客观原因引起的通讯安全与障碍的进行处理应对,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通讯的质量与安全。
三、 小结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通讯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成分。而对于通讯的质量和安全是我们最为看重的,通讯安全的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我们的私有生活的安全和企业机密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就通讯监理风险管控进行分析和探究,意在保障通讯的安全,将通讯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铁忠;张振华;陈妍;李志祥;;国防科研人员保密素质影响因素SEM建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晗;魏海燕;潘炜;;校园网络中信息安全及保密问题浅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3期
[3] 李洪敏;刘鸿强;陈志;卢敏;凌荣辉;;新时期科研机构保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年09期
1 机械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估
安全风险一般会对机械的各种构成结构、各种零部件等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和检测其使用寿命和功能的利用度,来进行一定范围的风险评估。主要的评估方
法的表达式如下,可由 上式来表述式中 R(t)――风险评估可靠度。系统在t时间内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可以用以时间t为随机参数变量的一般风险故障分布函数R(t)来进行表示,或直接专业称其为故障密度函数;f――故障的密度数据分布函数;F――随后t段时间内会发生故障的风险,也可以称为故障率或故障密度率。
对机械的锻压安全进行风险的正常估量,然而所估量的指标是其可靠度。由安全状态等需要对可靠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和估量分析。另外还需要做好产品设计策划书。例如开发式压力机的生产设计,必须需要严格的机身刚度分析计算、气动平衡稳定装置的分析计算、齿轮的定量弯曲折叠强度的分析计算、齿轮旋转接触强度的分析计算以及气动阀门的保护装置的分析设计等。由此表明,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依托一个强有力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这就要求要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利用科学的进步进一步规避风险,以达到在预期内发现和降低风险。
2. 对机械安全风险的计算
G B17120《机械锻压条件》和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及其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准则》是指对器械的基本规格进行全面和权威的估算,也包含产品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失进行折算。根据标准的规格要求,机械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原则判定和方法评定两方面。根据故障的损害程度可分为4类:致命故障损害、严重故障损害、一般故障损害和轻微故障。每一类的故障损害系数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然后在进行故障标准分类。
式子中rij―试验期内出现j类故障的次数
ej―试验期内第j类故障的当量数
rdj―积累的当量系数
上式中体现了故障分类标准的计算方式。通过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了特征量指标的标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可以用公式表示。
平均修复的时间MTTR,按下面的式子计算:
trj--实验期内发生的总故障数,其中包含维修整理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故障
ri--停机的故障数目在实验周期内。
固有可用度A值,按下式表示。
假如在测试期内出现了关联故障,我们则可以利用关联计算公式计算产品正常工作情况下无故障的时间来推算出概率,也可以测试出置信下限值MTBF。如果在测试期内没有出现关联故障,则可以按照正常的计算方法,评定机器可靠度为合格。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生致命故障则应立即终止关联测试,然而机器的评定表现为不合格。还能够建立企业平台,扩大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风险规避中来,客户不仅是使用者而且还是生产者。我们仍然可以以开发式压力机来为例子,可以进行定向的有机架刚度测试检测和离合器半制动器旋转测试试验及全方位的安全装置测试试验等。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数据和相关联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产品的可靠度和合格率就很清晰的展现在纸上了。
3 规避风险安全管理的措施
进行风险安全的推广管理是每个生产厂家的必修课,风险安全的规避管理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上层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能重视风险的规避管理,就不能在产品的销售竞争中取得良好的业绩额。重视风险的规避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诚信,为企业的再生产铺平了道路。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在吸纳社会中具有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机构积极共同参与企业产品认证工作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建立企业平台,扩大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风险规避中来,客户不仅是使用者而且还是生产者。这样就能够实现产品的优质服务和再生产。评价锻压机械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机械作业组和管理的水平怎么样,换言之机械组在所要求的时间段内所达到的产能。 其计算的单位:田间的作业数亩,运输作业所用公里,加工的作业用千克或者吨,推土、提水作业的用立方米来计算。为了方便对比和统计,能够把单位不同的折合为标准亩数。机组的生产率高低通常与动力的机械功率高低直接相关。机组配套的使用率是否是合理的,能够采用额定的生产率去衡量,就是单位的时间内每度电平均完成功率的作业量。在考虑保证质量前提下,通过提高机组的生产率来加速作业的进度,不违农时,减少作业的成本。
4锻压机械正规的做法
众所周知,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规定特别严格的行业,尤其机械锻压作业时,对作业员的要求十分高。笔者有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作业的工序和作业要求有深入得研究,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工作手法。锻压机主要由固定扳手,加紧螺帽扳手,毛刷,下料斗,砂轮,钢丝刷等组成。运用机械设备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对钢件进行去毛刺,所用机械设备称为锻压机。当试样(钢件)由料斗流入碾入机床上,由于压铊的内压力和机械力的推动,使钢件挤压在机床上,经过自相磨擦,以及钢件与砂轮之间的互相擦离之后,即能迅速去掉钢件的皮层,在调节确定的时间内达到成钢所测的等级精度。下面就由锻压机制造专家常州武进环球机械设备来给大家讲讲锻压机的正确操作方法吧。不过首行得先了解下锻压机的工作原理:当试样(钢件)由料斗流入碾入机床上,由于压铊的内压力和机械力的推动,使钢件挤压在机床上,经过自相磨擦,以及钢件与砂轮之间的互相擦离之后,即能迅速去掉钢件的皮层,在调节确定的时间内达到成钢所测的等级精度。
5 结语
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检测和试验,能够了解到机械的锻造方法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通过对热处理等方面知识的详细了解和具体分析,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曲轴表面的磁痕是由于材料在金属机体内运动造成缺陷形成的。这种缺陷分布在机体内特定的部位,并在以后的运转过程中伴随着物体表面的纹理展现出来。然而这种磁痕的纹理大小形态各异,并且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要想很清楚的了解磁痕的位置及产生状况,则需要合理的把握金属机体的机构形成。我们要想控制磁痕,必须要对钢材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控制,以提高金属钢材的物理纯净度。实际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磁痕除了会出现在特定的位置外,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出现的可能,只不过在相对情况下,金属钢材内部的磁痕较多。另外磁痕的大小形态还会受到金属加工方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正新.机械智能控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
所谓安全风险管理指的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发挥群体智慧,对有效资源加以运用,进行相关的计划、决策、组织及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道路建设中人同物料、设备及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建设的管理目标。在道路建设中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减少和控制事故、危害,避免因事故而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首先是风险的识别,这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在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工作,在风险的识别中,必须根据风险管理计划、项目计划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确定风险的来源和每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条件和对应的概率,并对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特征描述和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项目分析又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步,其中定性分析就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风险的级别等级进行排序的过程,由此引发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就是在前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每个风险的概率及影响大小,两步的加总得到项目的总体风险程度。再次是项目风险的应对,它由风险应对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两部分组成;最后是对风险的监控,这一步骤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对已经发生并进行相应解决措施后残留的风险进行监察,对下一个项目阶段尚未发现的风险进行新一轮的识别。同时风险监控的另一个重要智能是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是否按计划得到实施,其效果是否在预控的范围内。风险监控的主要涉及选择备用方案、实施应急计划、采取纠正行为以及对项目计划的重新定制。
2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程序
项目建设管理的安全风险防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并非每一个项目建设管理过程都会有安全风险,但每一个项目建设管理都应有相应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建设管理也是如此。
2.1 对于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即对道路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加以分解,将其进行风险结构的层次性分类,之后运用反思维形式,来将不利于道路建设的因素找出来,并进行反向角度来对风险进行论证。风险识别亦是风险评估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不断的项目评估时间中,来提升对于道路建设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2.2 对于风险的估测
风险估测即指的是道路建设中发生不利事件的可能性,这种估测结果概率的大小同建设风险大小呈反比关系。但是,单纯依靠这种风险估测概率来对道路建设风险大小进行衡量显然是不科学的,其实际建设风险的大小,还同风险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
2.3 对于风险的分析
对于道路建设的风险分析是以风险估测为依据的,对于具体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数字处理,从而使之能够对风险因素加以反映。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对道路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将内部收益率、项目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作为风险指标纳入到风险因素当中。
2.4 对于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以风险估测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为减少或避免道路建设风险而采取相应措施。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对于概率大、损失大的灾难性风险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风险量;对于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或保险来将责任进行转移;对于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应采取积极的控制手段,即对道路建设的风险自留。
项目立项完成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开始启动。首先进行的是项目周围环境与建筑物的调查,通过现场定位弄清拟建项目与周边道路、建筑的相邻位置关系,通过现场详细查勘掌握周围建筑与构筑物的现状。通过查阅城建档案资料了解周围建筑的历史、建筑结构与基础状况,了解道路与地上、地下管线(含水、电、通讯、燃气)、沟渠等的现状、数量与位置。通过入户调查和走访知情人,了解无档案记载的建筑及其它有关环境、历史变迁、民俗等情况。
3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3.1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规建设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抑制工程事故发生,需要交通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法规作为规范指导。当前,我国道路建设在这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应对其法律规定加以明确。在道路设计和施工评标中,除技术标和商务造价标外,还应将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道路工程在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法规体系的同时,既要注重对于国外成熟、先进经验的吸收,亦要尊重中国的国情,符合道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法规体系。
3.2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利于科学化的决策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道路建设必须对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于安全风险等级高和一票否决的施工方案,必须加以更改。安全风险管理中应明确风险评估、辨别分析和风险控制,内容涉及风险因素、风险源、事故发生概率、风险等级评估,来建立风险监测系统,进而来规避、转移及减缓建设风险。
3.3 以信息化技术风险管理和预警决策作为支持
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中应发展工程预报和物探技术,进行地理地质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监控手段同专家经验相结合,将工程范围内的软土、流沙等危险地质数据储存于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支持体系。同时,加强对于数据的分析和预警,从而能够及时地采取事故应急预案。
3.4 加强对于重大事故的预测和防治
鉴于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对社会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防止技术亦存在相当高的难度。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应将围岩段塌方、岩爆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和防止,列入到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并进行及时、科学地开展。
4结语
当前,道路工程建设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其长足的发展依赖于安全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从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程序出发,针对性地采取针对改进措施,使安全风险管理从法规、计划、预警据侧及事故防止等方面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得安全风险管理在道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钧.浅谈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3).
关键词: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因素
虽然我国国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加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屈指可数,为了解决这一现状,高层房屋建筑受到了更多开发商与民众的青睐和普遍的欢迎,然而,和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高层房屋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繁琐的特点,加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另一方面也对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地威胁。所以,规避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1解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对于任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施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的风险要素,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也不例外,而且高层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更多更明显的风险,风险的形式有很多,而且一部分风险难以把握、难以预测,所以,为了保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顺利实施,更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进行风险管理。众所周知,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的,这些风险因素不仅形式多样且彼此之间错综交叉,严重的威胁到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
1.1高空坠落和一般的建筑相比,高层房屋建筑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高度非同寻常,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高空作业,那么什么是高空作业?所谓的高空作业就是指施工作业在超过基准面两米的高度范围内开展。一般来说,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同时高空作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这种作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加之施工会运用到较多的施工设备,各种工序会交叉开展,所以加剧了高空坠落风险的出现。
1.2高空坠物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大部分都是在高空中开展,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就必须同时将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运输到较高的部位,但是由于操作不当、工作人员疏忽以及其他突发性情况的发生,导致人或物从高空发生坠落,轻则延误工程施工进度,重则导致人员的伤亡,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高空坠物又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木块、砖瓦、器械等发生高空坠落,砸到在地面作业的施工人员,致其受伤甚至是死亡。(2)利用起重器、塔塔吊等设备运输施工材料或其他物件的时候由于设备操作人员的失误对建筑物下部的施工人员造成砸伤或致死。(3)施工的时候没有淘汰老化的施工设备,而是继续使用已经丧失基本性能的设备,加之缺乏必要的维护与维修,导致设备在作业的过程中发生零部件脱落的现象,砸伤施工人员。(4)在高空进行作业的人员不加注意对材料或设备进行随意的丢弃,导致设备或者部件从高空发生坠落,导致人员的伤亡。
2针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提出的有效策略
既然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上述突出和明显的安全风险,我们就不应该坐视不管,而是要对症下药,予以合理有效的解决。
2.1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专项技能人是施工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都在人的操控之下,因此,要想保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要增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首先是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和教育,这项工作应该在正式施工之前开展,并且交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授负责,以期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施工安全。(2)做好新老员工的分配,让具备丰厚高空作业施工经验的人员带领着新入门的施工人员,以期丰富新入门的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3)高层建筑施工和一般的工程项目具备本质的不同,对施工人员有着极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在正式的施工之前要对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具备或者证书是否过期。(4)要定期检查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防止具有心理疾病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突发疾病,例如恐高症、心脏病等,从根本上杜绝高空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由于机械设备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大量存在,因此,应该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严格按照机械设备自身要求的装卸标准进行装卸作业的操作,重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脚手板和搭设脚手架的工作时,是必须要明确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中具体施工条件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搭建。当对这些施工辅助工具进行拆除的工作时,也应该做好全面的保护工作。不仅要注意使用之中的安全可靠,还要避免搭设及拆除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2)机械运输在高空建筑施工项目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以及正式施工之前要仔细的检查运输机械的安全性,只有其安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应该确保所有的设备具备安全出厂合格证书,通过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来降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出现。(3)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垂直运输、塔吊等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持续的作业之中,因此它们很容易出现由发热、磨损等故障,甚至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对机械设备开展定期的保养与维护是极具必要性的,这样做可以保证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处于正常的状态之下,使得其安全性能得到保证,最终使得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得到保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高层房屋建筑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但是每年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并且屡禁不止,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而笔者就在文中对常见的安全风险进行了阐述,同时探究了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只有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彻底有效的解决并遵循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促进施工的顺利实施,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希望通过文章的简短叙述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世龙.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管理观察,2014(5).
[2]梁青槐,贾俊峰.基于工程保险的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6).
【关键词】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也越来越多,而隧道施工一直是这些施工中的难点,怎样才能控制隧道施工的风险是参加施工的单位应该思考和担忧的问题。因此,做好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隧道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有涉及很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并且还具有现金投入量大、技术难、建设周期长、项目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隧道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复杂难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的片面性和相关设计理论的不完整性,使得很多意外事故在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同时,地层、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都会由于工程的施工造成了直接影响,并且由于工程施工要与环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使得隧道以及地下工程风险不仅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内部因素,也有综合性、层次性的外部因素。另外,由于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时间长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比较多,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的疏忽,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工程风险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现如今隧道工程中施工工程风险的研究大部分还很不完善。由于我国地域了阔,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很多的隧道工程都需要在交通建设工程过程中来进行。另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地下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也需要加大建设,这也使得对隧道工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一、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特性
在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施工、照明通风、岩爆塌方等问题都是地下施工中所具有的问题。另外,由于片面的地质勘探、复杂和变化的地质条件,它的好坏以及正确性直接影响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除具有一般的风险特征外,并且还具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度依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还有由此产生的隧道施工风险的随机性和隐蔽性的风险发生。众所周知,隧道施工风险的结果相当严重,除了有比较大的影响外,还会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增加一定性的风险性。另外,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与其风险在某些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隧道风险各不相同的特点,结合现成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得出包括技术风险、施工风险和设备风险在内的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由于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这些各不相同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与了解这些特性在隧道施工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影响大小,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风格不同的隧道施工风险,以达到隧道施工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内涵
隧道工程是一个投资资金多、建设时间长、涉及面大的复杂系统,在建设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的环境因素,另外还有更多、更大的风险因素存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危险因素对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减小到最低,我们应该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用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实施上。通过风险分析、风险规划和风险监控,来科学合理地使用具体的管理办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进行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以减小到项目最低风险。
三、进行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
在隧道施工前,应该组织隧道方面的专家对隧道不良地质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相关性的风险评估,通过实施隧道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安全有效的计划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演练,并主动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控及防护措施,继续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为了保证重大技术安全问题的隐患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发生,我们应该通过组织隧道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研讨和咨询,建立专家研讨和协商制度,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并且利用科技手段、先进的设备以及可靠的经验,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和施工风险系数。
四、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的措施
1、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科学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工作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应对风险管理应该进行理念的树立,要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要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施工建设单位要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度,监理单位也要进行审查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检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危险源的监视,加强风险排查,特别是增加风险排查和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阻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要做好地质预报工作,真实落实地质预报的责任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以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指导,首先明确隧道地质预报的方案、预报频次、预报的内容、实施计划,其次要提出设备配置及操作要求、数据采集、信息判断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制作等技术要求。要对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用来保证超前地质成果及数据的有效性。
3、加强施工安全的培训,落实施工安全的责任要加强安全的意识和培训,根据各企业的情况来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负责隧道施工安全的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行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增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合适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做好安全方面生产的措施,并且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还应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应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某些工作程序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