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40: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加强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就业、维护权益、保障民生,使劳动者充分享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成果;围绕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三大主题,深入研究全市劳动保障事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框架。

二、组织领导

成立《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编制工作小组:

1.收入分配、就业与技能人才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王林同志负责,市就业服务中心、局机关基金监督与劳动工资科、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科参与,贾宏明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2.劳务输转编制工作小组:由杨艾琳同志负责,市劳务办承办,__(来源:文秘站 )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3.社会保险编制工作小组:由周侃同志负责,市社保中心、局机关养老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参与,__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4.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__同志负责,市劳动监察局、局机关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科参与,__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5.综合编制工作小组:由__同志负责,局办公室牵头、从局属单位办公室(综合科)抽调人员承办。

各编制工作小组负责本业务领域规划内容的组织落实和起草工作,综合组负责总体规划的合成撰稿,负责与市发改委的联络、信息通报及沟通协调工作。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相互联动的方式,以局属单位为主,充分发挥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咨询。

三、编制任务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预计需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3.“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十二五”期间的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

5.附件“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20__年1月至6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开展前期调研,各编制小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规划建议进行汇总衔接,提请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第二阶段为20__年7月至8月,编制规划草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基本思路,修改完善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框架,起草规划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成立专家组组织论证。

第三阶段为20__年9月至10月,审定通过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要求,修改完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各编制工作组开展“十二五”规划起草,要建立在对以往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包括计划指标、政策措施和经济社会背景等)全面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市内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走势,认真分析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提出“十二五”的规划建议。

篇(2)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篇(3)

《“十二五”规划》在产业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0亿元,占信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25%;“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将达到24.5%以上;软件出口将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将超过25000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同时,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

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个千亿级企业,着力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3个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新闻点评: 敢问路在何方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2012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句老话说“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十二五”规划》的就是政府在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商场中讲究“势”和“运”,顺势而为当可乘风破浪,逆势而行则会辛苦很多,“势”可遇而“运”不可求。《“十二五”规划》内容就是行业发展大势,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的所有领域,从中也可看出作为市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市场和产业发展的专业水平。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看,政府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勿庸置疑,也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客观需要。在第三方行业协会组织相对弱小、行业标准普遍不完善的现状下,市场的规范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都在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在内容的专业性上,业界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但客观上说,《“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发展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小。比如,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上,首次提出培育3~5家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目标,而目前我国达到百亿规模的企业数量都是个位数,因此如何培育挑战巨大。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篇(5)

从昨天起,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为期三天的“城镇建设年”和“产业平台推进年”专题培训班。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培训班上作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题辅导报告。强调,“十二五”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市广大干部要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在报告中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和特点,精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趋势新特征,全面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

指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将进入转型攻坚期,新型城市化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社会建设将进入整体提升期,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全面加强期,区域发展将进入加速联动推进期。针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挑战,《纲要》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等三大目标。围绕这三大目标,在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中,重点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业创新环境、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等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强调,“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引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全面实现《纲要》提出的宏伟蓝图,务必进一步明晰市域功能区布局、市域城市发展布局、市域产业发展布局和市域土地功能布局等四大布局,务必全力推进产业平台和城镇平台等两类平台建设,努力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城镇平台建设上,要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建设一流幸福家园,全面建成文化商务区,加快城南综合改造片区、城西综合改造片区、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等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大力推动三个中心镇由镇向城跨越;在产业平台建设上,要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全面推进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慈东工业区、新兴产业集群区、鸣鹤风景区、商品市场园区、综合物流园区等重要产业基地建设。

篇(6)

二、体现时代,突出背景。《教育“十二五”规划》认真贯彻了中央的要求和各级领导的最新指示精神,充分反映了最新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理念。在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方面,要求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在职业教育方面,要求探索建立从中职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纵向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方面,要求“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推行校长职级化”;在优化政府管理职能方面,要求对达到一定标准的设区市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根据设区市财力状况和要求,逐步上划省管;在民办教育方面,要求“支持有条件的独立学院申请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要求“依托高水平大学建立一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等等。

篇(7)

会议指出,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是在我省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主线,立足全局,对我省今后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对我市谋划和推动“十二五”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立足我省实际,指导思想明确,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目标科学、措施有力,是一份催人奋进的纲领性文件。省委孙同志书记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把握关键,体现了省委对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省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省委驾驭全局的宽广眼界。全市上下务必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层层抓好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加强谋划,做好“十二五”规划建议。市委即将召开十届十三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提出市委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要认真抓好拟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的修改、完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使之更具战略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要着眼于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及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明年发展具体指标测算和项目安排,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要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对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再梳理、再落实,抓好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加大推进和落实力度。

篇(8)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篇(9)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11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11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1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1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1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篇(10)

理顺关系,把握主题,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规划是一项战略系统。X区各级领导必须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去思考“十二五”,用系统论、运筹学等科学方法去谋划“十二五”。注重规划的全局性、连续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做好“十二五”规划这篇大文章。

——要把X区规划与国家和全省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个融入”。要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高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伟大旗帜,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自觉肩负起带动示范全省农村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自觉肩负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要把“十二五”规划和“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十二五”规划是“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阶段步骤的具体演变和细化,是连接跨越、超越两步发展战略的转折过渡期,是为追求卓越战略步骤打基础的关键期。因此,必须把“十二五”规划和“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以贯之地搞好统筹对接。

——要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有机结合起来。明确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是一致的,集团化是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现代管理方式,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必须走集团化、公司化这一必由之路。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劳动者素质提升驱动、人力资本驱动和市场安全驱动,将北大荒集团这个未来的世界500强、中国第一农业品牌和中国唯一的现代化大农业国有企业集团,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是X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要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我们现在积极推进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特别是富民工程等,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载体工程。

——要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与“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X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X区”建设目标,作为总体战略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和分目标来同步推进。

——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与坚持“三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场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识到X区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工业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强第二产业,以城镇化为依托做活第三产业,以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做优第一产业,坚持“抓城、强工、带农”指导方针,走“三化”协同、联动、包容的统筹发展道路。

——要把“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新五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前者是战略阶段性建设目标,是X区“十二五”优化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是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阶段重点,后者是战略的终极目标,经过跨越、超越两个阶段,达到卓越发展的较高境界。两者前后照应、方向一致,相辅相成。

——要把“十二五”规划与“三大绿色体系”、“七项重大突破”和“八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十二五”规划是北大荒的绿色发展规划,是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创新”的战略体现。搞好“绿色X区”发展定位,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X区;发展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建设绿色X区,促进绿色文明。

聚势谋划,科学定位,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规划,规划科学”是辩证的,只有符合规律的发展规划方能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地发展。因此,完善的规划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X区目前“聚势谋划”是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科学定位”是规划科学发展的前导。“十一五”聚势,X区已具备了跨越前行的大势,聚集了跨越前行的巨大势能。

资源优势。X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缘经济优势。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00余万亩,X区林地、草原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建设绿色X区的天然王国。

产能优势。X区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产能积累,拥有4000万亩优质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63.7亿斤,商品粮339亿斤,商品率 93%,可保证一亿人一年的口粮供应,被誉为“中华大粮仓”。高标准完善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世界领先的农机农艺生产技术和全程可控的现代农业工艺流程和栽培模式,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职均生产粮食38吨)和科技贡献率(67%),粮食和畜产品产能优势明显。

产业优势。X区已进入到工业化中等发展阶段,围绕米、面、油、乳、药等十大主导产业,依托以18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群,构建起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业工业化体系,拉动X区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开放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果丰硕。现X区的产品已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贸合作触角已遍及世界六大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先后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朝鲜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开展种植、养殖、采矿和森林采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保障优势。全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把农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全覆盖的社保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业职工和产业员工的利益。城镇建设功能完备,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信、电力、电视等公益事业配套发展,现代社会化服务型产业规范,人居环境良好,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区域优势。X区领先的先进农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和发达的产业带动功能,形成了明显的外溢性区域优势。以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三个X区”(本体X区、影子X区、域外X区)建设、场县共建和“32111”重点工作为标志,X区在全国示范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示范带动全省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体制优势。X区现行的内部政企分开、系统管理的体制,具有组织化程度高、应急动员能力强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诸多体制优势,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这是保障和促进X区发展独具的组织优势。

政治优势。60多年来,X区的开发建设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始终得到全国人民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始终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扶持。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和北大荒先进文化,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开拓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三代优秀的北大荒人,创造了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的奇迹和辉煌!北大荒人民是北大荒历史前进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所有这些都是北大荒奋力前行的巨大政治优势。

谋划“十二五”、科学定位,重在谋势,加快整合、放大优势,重在聚势,加快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以聚集起高位的发展势能。

正视差距,抓住主线,明确“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X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是发展的指南,也是规划的灵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哲学模式来审视自我,从实事求是上看,我们还有哪些违背规律的地方;从与时俱进上看,X区还有哪些不符合新形势的“短板”,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这符合北大荒务实精神,唯此,才能抓住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分析X区发展的劣势和限制因素,扬长避短,明确战略重点、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以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X区依然存在着“五个转变”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总量小,产业类别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业发展滞后、研发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足,而技术、服务、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恰恰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环节;

——X区内部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性差,分工协作不够,“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低层次竞争,竞相上趋同的加工项目,而创意设计、品牌建设、技术专利、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大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利小风险大,受制于人,产业整合度低,横向、纵向一体化联不起来,在市场竞争中攥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

——大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林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滞后、比重低;

——龙头企业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公司化、集团化改造不到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对基地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

——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技术人才过剩,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型人才缺乏,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企业策划和职业经理型人才短缺,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和队伍与发展需求不适应等;

——外贸依存度低,经济开放度不够,经贸流通龙头企业不够强大,利用两种资源、开发外部市场和参与外部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管理和经营城镇的理念和能力不强,重建轻管,不会经营的问题突出,城镇管理和经营机构尚不健全,高素质的城管队伍亟待加快建设,科学的城管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还需探索;

——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干部素质还有待提高,干部作风还有待转变。

X区各级各行业,要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规律、研究对策,并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逐项对标,查找差距,制定追赶计划,并纳入本单位、本系统“十二五”规划当中。要解决好上述矛盾和难题,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在转变方式中破解难题,抢占先机,谋求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向哪转?概括起来就是高质量、优结构、可持续、重经营、惠民生。

高质量。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扩张,处理好质量和效益、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和谐统一。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质能源、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绿色健康食品工业等,要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中多种模式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坚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基本取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和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优结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扎实推进“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X区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支撑,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推动转变,加速一、二、三次产业间的大融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可持续。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传统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三高两低”,即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低效率,是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方式是可持续集约型增长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基本特征是“三低两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效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X区发展纳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轨道。

重经营。转变重生产轻经营的传统思维定式,研究经营好“微笑曲线”的效益高端环节,即注重研发和流通环节,控制效益低谷的生产加工环节,拉长产业链,延伸高效区,将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向研发经营领域倾斜。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陈旧观念,由注重经营工厂、设备、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向注重经营科技专利、品牌信誉、知识产权、驰名商标、创意设计等无形资产转变。经营无形资产主要靠“软件”、靠综合素质,如思想观念、创新能力、智慧、文化、信誉特别是科技水平等。转变重资金资产轻资源资本的行为惯势,经营资本,经营城镇,经营资源,经营品牌,上市融资,走低成本扩张之路。

惠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富,建设富裕和谐文明X区。

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的措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导,把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当作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科学决策的过程,当作梳理思路、战略思维、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考核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融入大局定好向、统筹谋划定好位、分项推进定好责、借鉴经验定好型、强化措施定好谱,为搞好“十二五”规划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搞好舆论宣传。制定“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像宣传“百场百城”那样,搞好“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宣传,搞好发展战略目标的宣讲和解读,为搞好“十二五”规划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篇(11)

二、规划编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常复杂,在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搞规划像画国画一样,结构、整体画面布局要合理。规划编制工作既要谋划未来,体现超前性,又要脚踏实地,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这个特性,就要集思广益,既考虑本市实际,又要结合世界、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等进行认真研究。前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为止,大家对于规划编制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主要从规划编制的思想、定位、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协调好哪些方面、目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发表意见。我把它归纳成“一、二、三、四、五、六”。

(一)所谓“一”即规划的主线要贯穿加快发展。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发展要建立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率先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__在下一个五年中的率先发展,要把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一轮驱动”逐步转变成靠投资、创新“两轮驱动”的发展,要在发展中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创新发展。丝毫不能把发展放慢,也不能为了发展而不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主线一定要体现清楚。

——紧扣《__——__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关天规划》把一个区域性的战略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把__的定位也提到了新的高度。对__来讲,是本届政府遇到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机遇的成效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关天规划》把__建成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对__产业定位的要求等做好“十二五”规划。我们首先要吃透《关天规划》的内容、要求,并对未来要出台的政策进行预测,把《关天规划》中的精神反映到我市“十二五”规划当中。

——紧扣“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规划”的实施。国家将要出台一系列新的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把政策吃透,找到切入点,“十二五”规划一定要能够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反映出来。

以上两点都是大背景,如果背离这两个大背景,“十二五”规划将来可能就有大问题,出现大偏差。

——充分体现的优势。要把__现有的优势通过“十二五”谋划进一步的做大做强做优。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优势产业:钛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包括专用汽车等等。

——体现特色、特点。__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发展模式,也有固有的缺点、或者不足,或者特点,“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紧密结合这些特点,比如说“市强县弱”的问题、非公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跟不上的问题,利用“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尽快把短板补起来。

——体现大胆创新。规划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在白纸上画图要解放思想。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科技方面都要体现大胆创新,甚至要抛开前人提出的一些所谓的模式。在工作布局上还要加大创新力度。__作为关天区副中心城市,跟中心城市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何借助中心城市来促进__的发展,城市建设下一步创新点到底在哪里?比如基于以后西安到__交通非常便捷这一形式,如何搞__的城市建设,如何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重新谋划?__已经成为“绿色森林城市”,如何更加吸引人的眼球?结合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创新都值得研究。

——一、二、三产业协调一致发展的问题。我市第三产业是一个短板,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比全国更低,如何使我们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这个规划当中要有所表述。如果一个地区三次产业严重的失调,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后劲,这是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在谋划下一个五年计划时,在三产结构方面一定要注意协调发展。

——规划实施的一些重大项目在实施时间的节点上要协调。把重大项目实施的时间点要把握好。比如说我们提出的城市建设东扩南移北上的问题,到底北上是啥时候上?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加大东扩南移的力度,北上问题我们要在基础设施,在前期准备工作上好好的谋划,加大工作力度,现在大规模的去谋划北上的时机是否成熟?这值得商榷。这些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在“十二五”谋划的过程中,时间节点一定要把握好,协调好。

——当前和长远的协调。规划的编制要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

——经济与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要促进社会事业方方面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最终还是老百姓要富裕,让老百姓过的安逸、幸福。

——规划的可行性。规划不在于字数多,不在于指导思想宏大,不在于基本原则高深,最终还是要能行得通。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一定要可行。我们做工作,不是“规划规划,纸上一划,墙上一挂”,而是要去实施。

——可操作性。规划尽管是个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成施工图,要具有可操作性。

——可借。“十二五”规划要做到能够最大限度的争取省上甚至国家的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就靠大家的谋划,一旦中省在项目需求、政策倾斜方面有所变动,我们应该超前做出反应。在这方面要有超前性、战略性,更要脚踏实地谋划一批项目。这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一些战略需求,项目一旦拿出,马上就能对接上,比如说节能环保的问题、节能减排的问题等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大项目,既能反映__的实际,促进__的发展,又要从现实出发,从战略出发,有前瞻性的储备一批项目,这就是可借。

——可拓展性。“十二五”规划对于战略性的东西,宜粗不宜细,要留有余地。对于一些战略性的项目一定要有可拓展性,不要把它一次弄死,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给我们的规划调整、修改留有余地。

——可惠民性。或者说要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要有鼓舞性。一旦人大通过规划、公布后,就要能鼓舞士气,要鼓舞全市人民、鼓舞

广大干部群众,把蓝图变成施工图,最后变成我们的现实。——与国家和省上规划的衔接。__的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仰仗于中省的大力支持。基于这一点,在编制过程中、编制后要时刻注意与中省相关规划的衔接,尽量使我们的项目挤进中省的大盘子,或者给我们后面能够挤进去创造条件。

——规划与年度计划相衔接。规划一旦公布以后,要充分的体现在年度计划里边,一定要与年度计划相衔接。

——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把各个专项规划置身于总体规划之中,既要体现部门、专项规划的特性,还要符合__总体规划的大局,不能是两张皮,一定要做好衔接。

——与“十一五”的工作衔接。要把“十一五”期间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做的非常好的、已经进入中后期的重点工作继续完成,继续发扬光大,做好衔接,“十二五”不能简单的另起炉灶,撇开“十一五”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另搞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