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统计学取样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39: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取样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学取样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R5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0-02

重症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及时准确的获取下呼吸道标本是进行明确病原学诊断的前提,也是及时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的依据。经纤支镜下毛刷取样为获取合格标本的重要手段[1-2]。但是,普通的经纤支镜下毛刷取样标本易受污染,比如纤支镜通过咽喉及气管时被污染;纤支镜吸引时,可导致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纤支镜活检孔道;注入利多卡因也可污染下呼吸道[3]。我院采用自制的保护性毛刷经纤支镜采样,有效的防止了污染,并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41.5±7.6)岁。所有患者均无纤支镜检查禁忌。

1.2 方法

72例患者均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纤支镜保护性毛刷(PSB)取样。

1.2.1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取样

去100ml的无菌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经纤支镜分次注入相同的采样部位进行灌洗,对回收的液体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菌培养。

1.2.2 经纤支镜保护性毛刷(PSB)取样

保护性毛刷的制备:(1)溶解聚乙二醇4000结晶成液态。(2)取消毒后的套管毛刷。(3)从外套管远端侵入液态聚乙二醇4000中2-3cm。(4)拔出冷却,即制成远端带保护塞的套管防污染毛刷。

经纤支镜操作:(1)患者仰卧位,纤支镜经鼻,咽,声门或气管插管进入。(2)结合肺CT及镜下所见,镜头抵感染最重肺叶。(3)将PSB经纤支镜钳道孔插入,并伸出镜端外3-4cm.顶脱聚乙二醇保护塞,使之脱落于肺叶,段支气管内。套管前伸1-2cm,进入感染最重的肺叶,段支气管。再伸出采样刷2-3cm,刷取分泌物。毛刷退入套管内,从纤支镜中拔出PSB,一次采样完毕。

1.3 判断标准

表皮葡萄球菌、产黑色素杆菌为非致病菌,其余检出的细菌均作为致病菌。BALF细菌定量培养以≥105cfu/ml为界限, PSB细菌定量培养以≥103cfu/ml为界限。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卡方检验,P

2 结果

除去表皮葡萄球菌、产黑色素杆菌,本研究供获得586份标本,培养出细菌274株。细菌分类详见表1。经纤支镜保护性毛刷(PSB)取样方法检出细菌61株(22.3%),经纤支镜保护性毛刷(PSB)取样方法检出细菌75株(27.4%),两种方法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病原菌的准确断定是选择敏感药物的基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常采用经纤支镜采样法做下呼吸道细菌学检查。但是该方法当纤支镜通过患者上呼吸道时易被污染,使其采样结果不可靠[4-5]。

为弥补常规采样的不足,我院采用保护性毛刷,制作毛刷时过去用明胶或明胶海绵做堵塞,这两者不易被肺吸收,易引起患者分泌物增多或感染加重。而聚乙二醇易被肺吸收、污染少、效果好。体外实验表明聚乙二醇防污染率为100%。

本研究显示,经纤支镜保护性毛刷(PSB)取样,可以大大提高下呼吸道致病菌的检出率及其正确率,减少污染,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真正做到针对性治疗,减少住院患者天数,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蒋慧,黄峰,陈多玲,等.54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189-190.

[2] 王树云,葛勤敏.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8):975-977.

篇(2)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9月因a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在本院不孕不育科就诊的患者70例, 年龄在24~35岁, 平均年龄(29.06±2.37)岁, 其中继发不孕55例, 原发不孕15例, 不孕年限为2~14年, 平均年限(6.9±3.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性激素水平检测在正常范围; ②宫腔镜检查: 月经第10~12天检查见子宫内膜光滑菲薄, 无息肉等赘生物, 宫腔无粘连, 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 周期为26~30 d ) ;内膜活检病理检查为增生期子宫内膜, 无息肉、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情况;③曾多次B超检查均提示子宫膜过薄。子宫内膜过薄诊断标准:卵泡成熟日或(和)黄体期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0.70 cm(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 排卵正常), 既往曾应用雌激素或中药治疗多次, 均未见内膜增厚或妊娠;④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症状或体征, 盆腔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基本排除EMs;⑤检查前3 个月未接受任何性激素治疗;⑥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子宫腔正常, 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⑦配偶至少2次检查均符合WHO的正常标准。

将内膜微刺激术的必要性、风险及经济花费等情况告知患者, 并取得知情同意, 70例患者根据是否同意行内膜微刺激术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 其中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22例;对照组40例, 其中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32例。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监测排卵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3天始给予补佳乐2~4 mg q.d.口服, 月经第8~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 根据卵泡大小, 每隔1~2 d监测1次, 并于卵泡成熟日(B超监测卵泡直径≥1.8 cm , 尿LH阳性;或虽然尿LH阴性, 但血E2水平已达200 pg/ml以上)肌内注射HCG10000 U, 指导同房。继续B超监测至排卵(排卵标准为:B超示卵泡直径≥1.8 cm后突然消失或骤然明显缩小≥0.5 cm, 边界厚而模糊, 内有光点和(或)子宫直肠陷凹出现游离液体, 诊断排卵)。排卵日定为第1天, 第7天时(黄体中期)再行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

1. 2. 2 黄体支持 患者排卵当日开始每天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 排卵后14 d测尿HCG, 阳性者继续黄体支持。排卵后30~35 d B超检查见到宫腔内孕囊者为临床妊娠。

1. 2. 3 子宫内膜微刺激术 所有操作在手术室内、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所用的子宫内膜取样器由两部分组成:外面是直径3 mm, 具有一定柔韧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套管, 其内是一个可以滑动的活塞, 活塞头部有一个小型毛刷, 毛刷可在宫腔内移动并轻柔搔刮。研究组于月经来潮12 h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置入宫腔底部, 测量宫腔深度后, 自宫腔底部边旋转边退至宫腔下段, 轻微搔刮刺激子宫内膜。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 并观察手术时患者的疼痛感, 术后的感染率等, 判断子宫内膜微刺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30例均于月经来潮12h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微刺激, 均无扩张宫颈口, 2例原发不孕患者感轻微疼痛不适, 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 耐受性好。无感染患者发生。HCG注射日(卵泡成熟日)的内膜厚度, 研究组明显厚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比较,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3. 1 早在1907年国外就有报道对准备受孕豚鼠的子宫内膜进行搔刮, 可刺激内膜细胞的快速生长, 并诱导其蜕膜化。2004年国内首次报道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 可提高临床妊娠率[1]。近年来, 国内外已有学者将子宫内膜局部修整或搔刮刺激用于治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中, 发现能够提高胚胎着床率[2], 胡玥玥等[3]发现, 在内膜浅搔刮原因分组中, 内膜薄患者浅搔刮后妊娠率最高。考虑内膜修整或搔刮刺激术可清除不规则增生内膜, 去除局灶的组织学病理改变;刺激内膜螺旋小动脉生成和增高内膜血管化, 促进上皮和基质细胞增生和分化, 调节毛细血管舒缩功能。也有人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研究, 认为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 可能与增加了一些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因子表达有关, 如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等的分泌有关。也有学者发现内膜微创术患者的子宫内膜在电镜下胞饮突较对照组更丰富[4, 5]。

3. 2 由于经典的子宫内膜诊刮操作时患者会感到一定的疼痛, 往往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进行协助;且有感染、损伤和子宫穿孔的危险, 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选择, 临床上患者往往顾虑疼痛以及并发症而延迟该操作。子宫内膜取样器细而柔软, 越过子宫颈口时几乎无刺激, 患者无不适感, 可接受性强。刘从容等[6]发现, 对于评估不孕症患者的月经来潮的24 h内的月经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取样器显示出与常规刮匙分段诊刮术较一致的样本质量。尽管子宫内膜取样器很难取到基底层, 但完整的功能层已足以评价月经期子宫内膜的状态。此外, 本组患者大多未生育、宫口紧, 需要微创取材方法。另外, 本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已经较薄, 传统的刮匙刺激可能会对内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因此, 此类患者是子宫内膜取样器的首选人群, 国外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果[7]。

综上所述, 对于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的患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轻微的搔刮刺激, 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提高妊娠率, 患者无疼痛, 可接受性强, 易于操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蓉, 钟凯, 卢丽华, 等.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提高临床妊娠率.生殖医学杂志, 2004, 13(6):342-345.

[2] Chen J, Cheng JR, Shatzer T, et al.Leukernia inhibitory factor can shubstitute for nidatory estrogen and is essential to inducing a receptive uterrus for implantation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subsequent embryogenesis. Endocrunology, 2000, 141(12):4365-4371.

[3] 胡玥玥, 黄晓卉, 江胜芳, 等. 子宫内膜浅搔刮对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20(10):121-122.

[4] 王瑶, 冯云.子宫内膜清创术对着床相关因子及IVF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生殖与避孕, 2007, 27(7):454-461.

篇(3)

胃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是我国导致死亡率居前三的恶性肿瘤之一[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癌前病变类型,对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镜检查联合病理检查,其中病理检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金标准[2]。胃粘膜活检标本的取材深度对于准确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活检钳的性能好坏能直接影响取材深度。目前临床上关于不同类型的活检钳的取材深度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就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胃镜活检时采用两种活检钳的取材深度进行分析与对比,旨在为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根据,具体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为42-72岁,平均年龄57.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检查与病理活检确诊,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已排除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1)消化道溃疡或肿瘤;2)近1年内接受过胃部手术;3)长期酗酒史;4)心、肝、肺、肾功能障碍;5)食道静脉曲张。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文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已批准。随机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对于A组患者采用有针胃钳进行取样,B组患者采用无针胃钳进行取样。首先对两组患者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再使用活检钳取胃体下部大弯、胃窦大小弯以及胃角体侧组织各一块,每次操作时医生应尽量保持手法一致,将不同部位取得的活检样本分类保存。将样本浸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并送入病理实验室检查。

1.3 评价标准 将本文所有患者的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与两组患者获得的标本进行对比,以计算诊断的符合率。每例患者共取样4块,以4块中≥1块样本取材深度达到粘膜肌层作为取材深度满意的标准[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以P

2 结果

2.1 取样满意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取材深度满意率可得,A组与B组的取材深度基本一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检查符合率 比较两组患者采样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内镜活检取样是诊断各类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公认的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需对其采取胃镜联合内镜活检,便于医生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治疗。内镜活检取材深度不够可能导致患者的诊断一致性降低,影响医生的判断[4]。活检钳的种类较多,其自身大小、结构、材料等均具有差异性,对取材深度具有明显的影响。目前我国常用的活检钳主要可分为有针型与无针型两种,关于上述两种活检钳的取材深度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有针胃钳进行活检的A组患者与采用无针胃钳进行活检的B组患者,其取样深度满意率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样本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有针胃钳与无针胃钳的取材深度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有针胃钳或无针胃钳进行活检取样,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鉴于有针胃钳在移放组织的过程中可能改变标本方向,进而影响切片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在能使用无针胃钳的情况下,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尽量采用无针胃钳取样,以保证操作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李泉,刘萱,谭晓叶,等.比较两种活检钳在慢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6(2):400-401.

篇(4)

关键词 可接受质量限度 质量水平 取样计划

中图分类号:TQ460.7 文献标识号: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7-0070-04

A quality standard-based sampling strategy

WANG Xu1, LIANG Wei2

(1. Guangdong Techpool Bio-Pharmaceutical Co., Guangzhou 510520, China;

2. Shanghai Center for the Control of Food and Drug Packaging Material,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As a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structions, an in-process check is usually required to inspect the specific defects in tablets. A new sampl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 was described. A quality level (batch defect rat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study of the capability of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could be used as quality control metric. Meanwhile, an acceptance sampling pla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 so as to be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continuously tablet visual quality.

KEY WORDS AQL; sampling; quality standard; sampling plan

任何一种利用样品结合接受标准而决定产品被接受或拒收的测试,都是一种可接受的取样测试,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MIL-STD-105E提供了拒收批次的判断根据,针对特定批次的样品不可接受的特性进行评估,即逐批可接受测试。

从理论上来说,逐批可接受取样测试是为了确保至少有95%的可能性能接受通过真实质量(工艺过程能力)等于或小于预定可接受质量限度(AQL)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

目前,药品生产行业通用的所有可接受取样计划为单独批次可接受取样,即只从该批样品里获得的信息用于决定该批次是否符合要求。单独批次可接受取样不需要使用相关工艺的历史数据。但是,标准其实更要求通过使用累积的取样数据来决定采用什么取样方式才是对客户和制造者最有益的(如加严检验,减量检验)。正如新版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916)中陈述的,重视工艺设计及工艺过程控制能够实现有效的产品的最终目标。因此, 有效的控制策略应着重于工艺, 而不在于对单批产品的接受。

同时,ICH Q8(R) 中要求,控制策略包括从主要依赖中间品和成品的最终检验这样的最低限度控制方案到较先进的即时放行的质量控制上游化和减少成品测验依赖的控制方案(QbD)。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取样活动应该在符合国标(GB/T2828.1-2003)相关规定的同时,更应该是产品质量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应该是产品质量持续性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片剂外观缺陷率(质量水平)的确定

针对片剂外观缺陷(水平二缺陷,如:裂缝、斑点),利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其在当前生产工艺条件下(按GMP要求进行验证并持续处于验证状态下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每百万片剂正常情况下出现水平二缺陷的数量,从而获得当前生产线生产出该类缺陷产品的频率。

通过对2年来96批片剂100%的人工目检,表1和图1(帕累托图)给出了水平二缺陷的分布情况。

从概率分布来看,由于检查过程中大量批次没有发现水平二缺陷,所以常规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无法用来预测缺陷的分布情况。因此,自由分布在95分位和99分位上的置信区间通过HAHN和MEEKER方法确定。通过计算得出95%置信限下,95分位和99分位的水平二缺陷率分别是53和229 ppm。从而我们可以95%确信95%的批次缺陷率≤53 ppm,99%的批次的缺陷率≤229 ppm。我们采用95%置信限下,95分位值(53 ppm)作为制定片剂检测和制定取样计划的标准。

建立取样计划

通过对上述96批100%目检数据的积累,建立了一个日常批生产的取样计划。通过这个取样计划获得的检查结果能够证明当前生产的缺陷率不会超出上述96批的工艺能力。所以53 ppm的缺陷率(加上其他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被用作检查评估特定批次生产过程是否正常和受控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个正常批次的缺陷率应该≤53 ppm。基于上述片剂的概率分布特性数据,可以通过一个可接受取样计划评估某一批次生产表现是否典型,从而评价该批产品是否合格。通过实施该取样计划,使我们确信被取样批次的水平二缺陷发生的可能频率不会超过53 ppm。

依据传统AQL取样针对水平二缺陷的单批取样量,取样量为500个片剂。在新的取样计划中除了在开始的验证批提高了取样量,在随后的批号中保持了每批500片的取样量(表2)。

依据下列等式:

UCB% =

n = 取样量; p = 所选定的置信度; x = 所取样品中的缺陷数量; UCB% = 样本中的缺陷率。

可以计算出分别在50%,95%置信度下的该工艺的累计缺陷率(表2)。 在前3批的性能确认取样量已经达到195 000片,并发现了4个缺陷,但是计算获得的累积缺陷率在95%的置信度下达到了前面通过96批100%目检数据获得的质量水平53 ppm。随后减少取样量至5 000片/批,从第21批开始将取样量降至500片/批。通过30批,其累积质量水平达到41 ppm(95%置信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关注累计信心曲线,我们还要检查每一批的质量,通过对比次品量在PQ批次(需要持续评估)中的比例与次品量在该批次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比较。样品中多于3个次品的批次与PQ批次的统计学意义上是有差异的。应注意用于判断样品中可接受缺陷数量,可以使用样品中缺陷比例小于等于PQ批中缺陷比例在0.01显著性水平的假设检验。.

在第13批中检出2个次品。图2显示在发现缺陷品的情况下,还是达到了我们期望的累计质量水平27 ppm(在50%的置信限下),这使我们确认在95%置信度之下的累计次品率(48 ppm)。

图2所示为产品累积质量水平曲线,分别表示50%和95%置信度时的缺陷频率曲线。在第43批时,由于缺陷率接近质量标准线而发出警告;在第55批时,因缺陷率超过质量标准线而不合格。而用传统AQL取样针对水平二缺陷的单批取样量为500个片剂,只有当次品量大于2个才被拒收。这需要在质量变化跨度大增的第87批才会发现问题,故新的取样方法能够提早发现问题。

结语

篇(5)

1 试验目的

目前生产线能否达到闭合衡算需进行试算来验证,试算是建立在测量数据基础上,测量数据又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这就需要对生产线开展测量误差试验。

2 测量误差的定义与分类

测量误差表示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在衡算范围内,误差的主要来源只限于总体测量、取样和分析误差;测量误差分为三类:随机误差、长期系统误差和短期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来源于操作中的一些偶然细小的变化,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在平均值的上下变动,变动量的大小及频数一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随机误差的大小与仪器水平、操作水平有关,增加取样和测量次数,可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

长期系统误差来源于测量仪器校正不好,使用的各种试剂、各种测量设备不好等原因,它是长期存在,并且偏于一个方向,产生累加作用,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显著,对误差贡献较大。一般要用标准物质进行仪器标定来确定系统误差的大小,用校正仪器或修正数据办法来减少其影响。

短期系统误差来源于条件的变化,这种条件是多方面的,例如:时间(气候)、试验室、操作人员变化、器材变化等等。它的性质介于上述二种误差之间,是一种短期存在的系统误差。有时影响显著。但目前暂时没有找到开展此项误差研究的有效途径,缺乏相应数据。

目前开展了体积、称重测量误差试验,取得了数据。而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数据则是以前的数据,目前已不适用。为了给衡算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开展了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研究。

3 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

取样误差常与分析误差结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因此如何使所取样品能准确代表每批物料的特性,则需设计不同的取样方案,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现行原料和产品的取样方法均为连续取样法,即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取样。这种取样方法能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控制最佳运行参数,指导工艺生产。下面对原料和产品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试验研究。

3.1 取样和分析随机误差

3.1.1 计算公式

3.2 取样和分析系统误差

3.2.1 取样系统误差

由于取样方法的系统误差是所有测量参数中最难估算的,它是指测量值均按同一方向或周期性的偏离真值的偏差,目前尚未进行此项研究。

3.2.2 分析系统误差

分析检测部门已经通过试验获得相应数据。

4 结论

本次试验通过对生产线的原料和产品取样,获得了分析数据,然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取得了取样和分析随机误差数据。

5 对下步工作的建议

由于本次试验是现生产线建成后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的首次尝试,试验方法考虑不周全,收集数据不多,对统计分析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准确测定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提出如下建议:

5.1 再次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试验

再次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试验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1 精心策划,合理确定试验数据的量

试验数据过少,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但试验数据过多将增加分析成本和加大物料损失。根据检验的要求,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合理选择试验的样品数量和检测次数,为统计分析收集充分的试验数据。

5.1.2 规范取样方法,加强样品管理

规范取样方法,取样使用专用取样器;样品瓶、取样器保持清洁,避免沾污样品,影响试验结果。混合样品采用四分法制样,使样品混合更均匀;样品保存在干燥环境中,避免吸水,使样品具有代表性,保证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随机误差的准确性。

5.2 开展取样和短期系统误差的建议

目前由于对取样和短期系统误差测定试验方案不明确,试算缺少这两项数据,建议单位应多为衡算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衡算人员也应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和咨询专家等提高业务素质,争取尽快明确试验方案,掌握测定这两项测量误差的方法,提高单位的衡算管理水平,达到闭合衡算。

【参考文献】

[1]张强,等.元件生产线区段闭合衡算试验研究报告[J].原子能出版社,2000.

[2]钱伯海,黄良文.统计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95-96.

篇(6)

1 在测试中引入统计学的概念

自从2007年毕业以来,本人一直从事新产品测试工作。刚开始测试样本数量一般是1台,且用“通过”或“不通过”作为测试的结论。后来发现1台样本随机性太强,很难代表新研发产品的设计品质,所以样本数量增加到多台。这样一来测试中经常发现下列几种状况:一、多个测试结果结论不统一,有的结果在规格内,有的则在规格外;二、所测多个样机的电压值均在规格内,但普遍靠近规格上限或下限;三、对同一台样机多次测试,所得结果有的在规格内,有的在规格外;针对这些测试结果,简单用“通过”或“不通过”来评估该设计显然是不充分的,有必要引入其他的描述对整体的设计品质做评估,来准确判定设计的质量。

经过各种借鉴和学习,最终我们引入统计学方法对测试所得的多组数据做处理,并利用“样本均值”“置信度”“置信区间”等概念对样本作全面的评估。

2 正态分布

2.1 CPK 的广泛应用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多种,U分布、T分布、Z分布等。因为U分布是多种分布的理论基础,也是应用最广的分布,所以开始我们采用cpk作为设计质量判断的指数。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全称是制程能力指数,一般用来反映生产过程性能的允许最大变化范围与过程的正常偏差的比值。也有公司用它来表征产品设计的质量。在此不做论证其适用性,仅对实用过程做说明。

Cpk=min[ ]

其中USL,LSL分别为规格上限和下限; 为取样数据平均值; 为取样数据标准差;对cpk数值对应的设计质量分析见下表1。

2.2 CPK的不足

以上计算过程简单,结论明确,可操作性强。但实际应用于项目中后发现根据取样数据所得cpk值偏低,并不能准确反映设计情况。追究原因可能源于以下几点:

(1)所得样本数据存在异常点,即由于非设计因素影响使得测试结果出现偏差;而在统计分析中没有排除这些点;(2)样本数据分布形态不符合正态分布;(3)最重要的一点,样本数据量过小,不符合用cpk分析设计质量的要求。因为相关资料中介绍cpk时有建议取样数据最少要在120个以上,而在实际的研发试样中,样机总数量很少超过15台,远达不到要求。(4)没有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

3 T分布

3.1 T分布介绍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采用T分布来进行数据分析,并加入了“预测符合度”的考量对分析所得区间做调整。现将T分布介绍如下。T分布以U分布为理论基础,是一簇曲线其形态变化与样品数量n有关。样品数量越小,t分布曲线越低平,样品数量越大,t分布曲线越接近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当样品数量大于120个时,T分布曲线和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无限接近(图1所示)。简单说来,每一种样品数量都对应着T分布的的一条曲线。这样就使得样品分布与T曲线的符合度高,就解决了样品数量过小的问题(事实上当样品数量小于30个时,使用T分布是合适的)。

另外,T分布中考虑了置信度,即考虑了在抽样对总体参数做出估计时,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其结论总是不确定的。因此置信度是一种概率的陈述方法,也就是数理统计中的区间估计法,即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在一定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其相应的概率有多大。

再者,考虑到设计本身所固有的可变性(与制造过程的可变性无关),引入了预测符合度的概念,用以对T分布统计计算所得区间范围做调整。

基于以上分析,当置信度为95%,而预测符合度为90%时,最大的预期数值为5.44v,这个数据是在产品的规格范围内的(4.5V-5.5V),然而,这一分布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以5V为分布中心,二是已4.77V为分布中心,这一偏差导致了预测的最小值4.42V超出了产品的规格范围。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可能是样本不能证明产品的性能,或者也可能是需要更多的样本量来减小样本均值的置信区间。

4 结语

以上算法结合了T分布的算法和累计的经验,在多个项目中运用并验证过,能较准确的评价样机的性能特征,能作为设计后续事宜的可靠参考,并对后续的设计改进以指导,所以在公司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续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如何筛除异常取样值,这一过程还在思考中。

参考文献:

篇(7)

生物碱(Alkaloid)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的具有碱样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因其大多来自植物,所以又称为植物碱(Vegetable base)。生物碱在双子叶植物广泛分布,在单子叶和低等植物中也有分布,其大多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主要的疗效成分,有些药用价值很高,享誉盛名,如用于镇痛的吗啡碱是从大麻中提取,用于抑制癌细胞的三尖杉碱是从三尖杉中提取的;用于缓解哮喘发作的麻黄碱是从麻黄中提取,用于人工诱变产生多倍体的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中提取。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复杂,活性成分多样,临床用途广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野芭蕉(Musa Acuminata Colla)为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二倍体植物,其茎高,叶子长宽约,生长于亚热带地区,耐寒力较差,其成熟果子有种子,无可食用的果肉,祖国医药认为野芭蕉有清热、解毒、解痉、化瘀等功效,近来研究表明,野芭蕉处方或野芭蕉粗提取液可以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降血压作用,并可抑制血管内血栓栓塞形成。但其作用成分及其机制还不太清楚,有关野芭蕉生物碱提取的研究报道也不多见,为了解野芭蕉生物碱的含量及其提取优化方法,我们用超声波萃取法进行本实验研究,结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SWB5200型超声清洗机由上海必能信超声有限公司提供;哈希(HACH)-UV756/756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上海豪麒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JB-1000粉碎过筛机由江阴市宝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提供,功率0.75/1.1KW过筛目数12~200目;FAl604电子分析天平由上海光学仪器厂提供);天津泰斯特XH-2000-I漩涡混合器南京东迈科技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安捷伦,美国)7890A气相色谱仪由深圳市仁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由济宁百川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氢氧化纳由沧州源盛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溴甲酚绿由上海鼓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醇由济南世纪通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氯仿由上海博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上均为国产分析试剂。

1.3材料

选取野生生长于阴湿沟谷中果形饱满的野芭蕉,生于广西凌云县镇洪镇九洞村九洞屯九燕沟山脚下的黄壤中,经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韦国锋教授和黄锁义教授确认为野生野芭蕉(Musaacuminata Colla AA grup lin yun),将野芭蕉茎放入烘箱内经105℃杀青30min,再用60℃烘干至恒重。然后打粉过筛分别得到20、40、60、80目的野芭蕉粉末。

1.4野芭蕉碱对照品制作

取生长地相同的成熟野芭蕉的茎、根、叶、花和果重量等份为样品,放入烘箱内经105℃杀青30min,再用60℃烘干至恒重。然后打粉过筛取40目粉2g,加0.5%硫酸的乙醇溶液10mL,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0min,过滤,滤液,经碘化铋钾试验、碘化汞钾试验和硅钨酸试验规章为阳性,作为野芭蕉碱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移液枪分别取50、100、150、200、250、300、350uL的对照品野芭蕉碱溶液于进样瓶中,然后加甲醇至500uL,进样测定,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以野芭蕉碱浓度(u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其散点图在30~160ug/mL区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拟合得回归方程Y=1.2178x-6.3894(R2=0.9999,P

1.5野芭蕉总碱含量测定

用碱性氯仿超声提取法,在容器中加入水、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将野芭蕉粉末放入提取溶媒中;容器的外壁粘接换能器振子或将振子密封于不锈钢盒中投入容器中;开启超声波发生器。用比色法在波长为620nm测定其总碱的含量。每份样品都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野芭蕉总碱含量值。

1.6验设计与统计学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则,选取四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影响因素与水平选取为:超声时间(min)分别为20、30、40和50。样本粒径(目)分别为20、40、60和80。取样取量(mg)分别为50、100、150和200。浸提剂量与取样量的比值(倍)为60、80、100和120。数据分析用SPSS19.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P

2.结果

2.1碱含量水平与超声时间的关系

超声时间在20、30、40和50min时。其碱含.量水平分别为(0021±0.003)%、(0.032±0.038)%、(0.047±0.1306)%和(0.035±0.003)%,超声时间为40rain时,碱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碱含量水平与取样量的关系

野芭蕉取样量在50、100、150和200mg时,其总.碱含量分别为(0031±0.018)%、(0.048±0.029)%、(0.030±0.014)%和(0.027±0.014)%,取样量为lOOmg时,碱含量最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碱含量水平与粉末直径的关系

野芭蕉粉末直径在20、40、60、80目时、其碱含量分别为(0.021±0.003)%、(0.032±0.038)%、(0.047±0.006)%和(0.035±0.003)%。粉末直径为60目时,碱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碱含量水平与浸提剂量比值的关系

篇(8)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2-01

肝肾综合征(HRS)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基础之上的功能性肾衰竭。由于肾血管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出现进行性少尿、无尿,伴随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1]。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测量早期肾功能敏感生化指标,并相互对比研究,寻找早期诊断亚临床HRS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2008年9月-2009年9月我院接诊肝硬化患者40例,其中肝硬化代偿患者及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各20例。肝硬化代偿组中,男女分别为10例,年龄30-65岁,平均47.5岁;肝硬化失代偿组中,男女各10例,年龄32-67岁,平均49.7岁。所有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并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同时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病史患者。另外再选择体检合格的健康者20例(对照组),男女各10例,年龄28~50岁,平均38.6岁。

1.2方法:采用菲利普HDll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检查者侧卧位,清晰显示主肾血管及其分支,测量主肾动脉内径(D),应用彩色血流图,脉冲多普勒取样框置于主肾动脉,取样容积(取样框内径)2 mm,声束与血管夹角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

2结果

肝硬化代偿组主肾动脉D、PSV、ED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主肾动脉内血流稀疏,D及EDV较对照组及肝硬化代偿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肝硬化代偿组主肾动脉 PSV EDV较对照组略有减小,主肾动脉RI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患者肾内血流稀疏,主肾动脉PSV、EDV低于肝硬化代偿组和对照组,主肾动脉RI高于肝硬化代偿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3组受检者的尿α1-MG水平比较。肝硬化失代偿组尿α1-MG水平为(29.87±18.78)mg/L,对照组为(5.56±0.39)mg/L,肝硬化代偿组(8.16±2.89)mg/L, 3组受检者的α1-MG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尿α1-MG水平与主肾动脉RI的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尿α1-MG水平与RI呈正相关性。以尿α1-MG>100mg/L作为早期肾损害指标诊断亚临床HRS,则尿α1-MG异常者肝硬化代偿组2例(10%),肝硬化失代偿组15例(750%)且主肾动脉RI均大于0.6.。主肾动脉RI>0.6的患者共22例,肝硬化代偿组5例(22.7%),肝硬化失代偿组17例(773%),在22例患者中有15例(66.1%)可诊断为亚临床HRS。

3讨论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发生相应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内脏小动脉扩张,造成动脉内血容量不足,通过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和抗利尿激素系统,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体液因素使血管收缩,其严重后果之一是肾血管的收缩,增加了肾动脉阻力,致肾血流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直至发生HRS[2-3]。对于肝硬化HRS患者,肾脏的GFR和肾血流量的高低取决于肾动脉阻力(RI)大小。因此,测定肾动脉RI可以反映出GFR和肾血流量的改变。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外周血管仅轻度扩张,自身调节机制能维持机体内动脉血容量及动脉血压的稳定,一般不出现明显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血管无明显收缩、血管阻力低,故RI与对照组无差异。

尿α1-MG是人体内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主要产生于肝脏及淋巴细胞,容易受到肾小球滤过膜的影响[4],即使GFR轻度下降,α1微球蛋白也会异常,因此,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肾脏病变程度的评价。

本研究表明: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判断出GFR和肾血流异常,对于亚临床HRS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孝文,汪黎明,叶锋主编.急性肾功能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5-279

篇(9)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毒性强,不稳定,易扩散,化学性质活泼,半衰期极短的自由基[1-2],是一种特殊的多功能的信号分子和效应分子在机体内可充当信使、介质和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对多种器官、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随着NO在唾液中的检出,其在口腔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口腔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内源性NO以L-精氨酸为底物,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ses,NOS)催化合成,可在体内广泛存在,研究表明,NO可以参与牙周微循环的调节,并且在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的唾液、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NO的含量有明显区别[3]。

本实验通过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NO的含量,观察NO的表达与牙周炎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一氧化氮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721型可见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仪器仪表厂);可调式移液器(型号:YYQ-1000P,北京明力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1.2研究对象及分组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随机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纳入标准:①1年内未进行过任何牙周治疗。②临床检查和X线片诊断为全口多数牙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③每位患者全口余留牙≥20个。④6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⑤全身健康,无免疫缺陷病、内分泌等系统性疾病。⑥女性患者不在妊娠、哺乳期。对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探诊,根据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程度分别分为轻、中、重度组。轻度组:至少15个位点附着丧失≤4mm;中度组:至少15个位点附着丧失在3-5mm之间;重度组:至少15个位点附着丧失≥5mm[4]。另选牙周健康的本院职工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3实验方法根据牙周探诊记录,选择实验组牙周炎患者口内两个以上不同象限2-4颗病变最严重牙位和对照组牙周健康者4颗第一磨牙作为取样牙,均分别在牙齿颊、舌侧的近、远中点取样。去除取样牙龈上菌斑及牙石,受试者清水漱口后,隔湿取样牙,轻轻吹干牙面,1min后,将已称重的2mm×8mm Whatman滤纸条轻轻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至遇有轻微阻力时止,留置30s后取出,迅速放入Eppendorf管中。将每颗牙的4条滤纸条作为一份样本置入同一Eppendorf管中。弃去带血或明显被唾液污染的样本。根据取样前、后滤纸条重量差换算出GCF体积,定量后将样本密封、-20℃冻存、待检。取样后记录CAL、牙周袋探诊深度(pocketprobing depth,PPD)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

1.4NO测定将冻存样本常温下解冻,每管加入PBS液(0.01mol/L,pH7.4)300μl,室温振荡1h,4℃,10000r/min离心10min,弃去滤纸条,上清液4℃保存。取上清液100μl按NO试剂盒说明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GCF样本中NO水平,每样本均设复管,空白对照为100μl双蒸水。各样本分别于721型分光光度计550nm波长、0.5cm光径比色测定光密度,根据试剂盒提供公式计算GCF样本中NO浓度,单位为μmol/L。

1.5统计学处理各指标以位点牙为单位,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Student t-test检验。

2结果

2.1研究对象及取样牙位一般情况本组研究对象共40人,男28人、女12人。其中轻、中、重度组10人,平均年龄分别为43.9±2.6、42.5±2.2、43.6±1.8岁;对照组10人,平均年龄43.1±2.6岁,实验与对照组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取样牙BI、PPD、CAL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NO是一种特殊的多功能的信号分子和效应分子在机体内可充当信使、介质和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对多种器官、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

研究显示,NO信号通路除可以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发挥效用外,还可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反应有关。NO介导了LPS、TNF、IL-1等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调节白细胞与EC粘附,抑制T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活性等,这些均显示了NO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5]。而LPS、TNF、IL-1均参与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国内外已有学者[3-7]在牙周病患者的唾液及龈沟液中检测出了NO,说明NO参与了牙周病的进程。本实验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均检测出了NO且其含量要高于相对正常对照组,也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龈沟液从牙龈结缔组织通过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渗入到龈沟中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与血清相似。包括补体-抗体系统的成分、各种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酶等,其他成分来自则可邻近牙周组织还有细菌及其他微生物[4]。由于其来自牙周组织,可与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期有一定关系。

龈沟液中成分的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牙周组织的状态,对牙周炎活动期的诊断、预测疾病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类研究中多采集唾液中的NO来研究其与牙周病的关系,而分析龈沟液中NO含量变化的文献仍较少见。通过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程度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发现,在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中均存在有NO,但实验组龈沟液中NO的含量要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牙周炎程度的加重,NO的含量也在增加。本结果与国内学者葛颂、龚斌[6-7]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NO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也为进一步研究NO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Anggard E.Nitric Oxide:mediator,murderer and medicine.Lancet,1994,343(8907):1199-1206.

[2]Lowenstein CJ,Snyder SH.Nitric oxide,a novel biologic messenger [J].Cell,1992,70:705-707.

[3]Vanessa G.S.Reher,Elton G.Zenóbio,Fernando O.Costa,et al.Nitric oxide levels in saliva increase with severity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J].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07,49,(4):271-276.

[4]曹采方.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20.

篇(10)

[摘要] 目的 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的血流参数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分析各项数值的变化,监测胎儿宫内缺氧程度。 方法 对87例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33例正常相同孕期的孕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进行对比。 结果 ①脐动脉PI、RI值在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D值在轻度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大脑中动脉RI值: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值: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比值在轻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I(MCA/UA)、RI(MCA/UA),<1,S/D(MCA /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 结论 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检测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法。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83-02

[作者简介] 李芒(1978.2-),女,广东汕头人,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产科超声。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10.4%,国外7%~12%。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随病情的加重,胎儿可出现宫内缺氧,甚至宫内死亡 ,因而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胎儿进行监测 ,并预测其缺氧程度, 及早干预, 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至关重要。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病例为研究对象,该研究旨在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的血流参数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分析各项数值的变化,监测胎儿宫内缺氧程度,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病例共230例 ,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患者6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与143例随机抽查的正常孕妇进行对比。子痫组孕妇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7.4岁,孕期32~38周,平均孕期36.3周;正常组孕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7岁,孕期32~38周,平均孕期36.8周;两组间初产经产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排除合并其它疾病。(62+25+143=230,数据:正常组孕妇年龄20~42岁,孕期32~38周正常组孕妇年龄20~42岁,孕期32-38周,子痫组孕妇年龄23~40岁,孕期32~38周)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应用菲利普彩色多普勒 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

1.2.2 检测方法 常规检查胎儿、胎盘及羊水情况,评价胎儿发育情况。检测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频谱。将多普勒取样线置于脐带胎盘入口处测量脐动脉频谱; 选定胎儿标准丘脑平面,探头向颅底移动,找到近场大脑中动脉 ,将多普勒取样线置于于大脑中动脉中段测量大脑中动脉频谱。 尽量使取样线与动脉血流平行,夹角 <60° 。测量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连续测量3~5个周期后取平均值。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统计分析软件整理、分析数据。各数据以均数±标准值(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子痫前期患者胎脐动脉各项参数比较

脐动脉各项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组PI、RI值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但在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D值在轻度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子痫前期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比较

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比较结果显示:RI:轻度组和重度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D、PI值: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各组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比值分析

妊高征组MCA-PI/UA-PI、MCA-RI/UA-RI、MCA-S/D/UA-S/D随病情加重比值升高,轻度组与重度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以PI(MCA/UA)、RI(MCA/UA),<1,S/D(MCA /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子痫前期组占79例,正常组占4例,其预测宫内缺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7%。

3 讨论

脐动脉是连接胎盘与胎儿的唯一纽带,脐动脉的血流情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正常妊娠时,随着妊娠的进展,脐血管血流量逐渐增加,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需要[2]。妊高症原因不明,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小血管痉挛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体征。子宫动脉痉挛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加之伴有内皮损害及胎盘血管急性动脉粥样硬化,使胎盘功能下降,导致胎儿-胎盘循环障碍[3]。从而引起脐血管血流量减少,脐动脉阻力增高,为了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脐动脉搏动指数及收缩期峰值均增高,舒张期末流速降低。该组资料表明,在轻度子痫前期组P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重度子痫前期组PI、RI、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与此理论基本一致。

该资料表明,随病情加重,大脑中动脉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RI在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胎儿大脑中动脉是大脑血液供应最丰富的血管,可反映胎儿颅脑血液循环变化的情况[4]。正常妊娠时,胎儿脑血管随着脑发育需氧量增加而扩张,血流阻力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逐渐下降[5]。胎儿在缺氧情况下,胎儿脑部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处于扩张状态 ,阻力下降;而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阻力升高, 以最大可能性确保脑部血供, 胎儿的这种自身调节功能, 即“脑保护效应”[6]。在妊高症时,胎儿-胎盘循环障碍,胎儿出现宫内缺氧,胎儿启动“脑保护效应”,大脑中动脉阻力降低,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增高。

同时,资料表明,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各参数比值在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PI(MCA/UA)、RI(MCA/UA),<1,S/D(MCA /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明显优于单一的脐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测定。因为脐动脉的各参数不仅与胎儿的自身状况有关,还与母体及胎盘的情况有关[7];大脑中动脉的各参数反映胎儿颅脑血液循环的变化,但是,有研究指出胎儿大脑中动脉各参数不能反映胎儿宫内缺氧失代偿后脑血管收缩时的情况[8],单一应用不能真实反映胎儿宫内的情况。由于胎儿缺氧时,脐动脉阻力增加,大脑中动脉阻力下降是同步的,因此同时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的血流频谱,及其各参数比值的改变,可以更全面的反映胎儿的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更好地评价胎儿宫内缺氧状况。

综上所述,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检测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防治,为临床提供安全、无创及可靠的监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

[2] 司华鹏.超声检测晚孕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8):997-999.

[3] 乐杰.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

[4] 周慧梅.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35-136.

[5] 任金河,梁淑霞,张丽君. 胎儿脑 一胎盘率( PIMCA/PIUA) 测算的临床意义[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17(5) :379-381.

[6] Chandran R,Serra-Serra V,Susan Me,et al.Fetal cerebral Dopp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fetal compromise[J].BrJ Ob ster Gynaeeol,1993(100): 139-144.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消毒剂为长沙雨花消毒剂厂生产的络合碘消毒剂(0.5%),试管内装有1ml灭菌生理盐水和棉拭子、灭菌棉签、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1.2方法

1.2.1病例选择选择内科患者80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部感染、糖尿病、胃溃疡等病种。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病种、病情、营养状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为减少环境因素影响,采样工作均在细菌培养室进行。

1.2.2取样实验组采用皮肤消毒方法为络合碘消毒两遍后,无菌棉签擦干后取样。常规组采用皮肤消毒方法为络合碘消毒两遍,待干后取样。

1.2.3细菌培养方法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消毒后的皮肤穿刺部位5cm×5cm范围内来回涂擦10次,并随之转动采样,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1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而后将采样管振动1min,将生理盐水倾倒在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4℃恒温箱内孵育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1.3观察①穿刺后两组患者局部静脉情况观察指标为穿刺静脉是否有疼痛、红或肿。②两种消毒方法消毒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种消毒方法消毒部位细菌培养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P>0.05,提示两种消毒方法所达到的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2.2穿刺局部静脉情况常规组与实验组穿刺局部均无疼痛、红或肿情况发生。

3讨论

关于肌肉注射和其他注射的皮肤消毒问题,在护理专家和医学专家中有不同的观点。Koivisto和Felig在1978年经实验得出糖尿患者微小的胰岛素注射针刺部位,引起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对糖尿患者来说,皮肤消毒不一定总是必要[1]。1993年Jacqus提出不再提倡胰岛素注射前皮肤消毒,但对于免疫缺陷患者、静脉用药的患者及需严格无菌处置的患者,皮肤消毒必须实行。Campbell在1995年认为注射前的消毒并不一定必要。当前,护理工作正成为以科研为基础的职业,一些传统的操作方法已发生潜在变化,但尚未得到充分的科研证据支持是否可行。本研究针对临床护理操作中存在两个难点问题:①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络合碘影响视觉效果,不利于穿刺。②现在各医院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编制较紧,工作量大,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络合碘待干过程中等待时间相对较长,为节约时间临床上已经常采用络合碘消毒两遍后用无菌棉签擦干的方法,但其消毒效果缺乏科学依据。络合碘是1-乙烯基-2-砒咯烷酮均聚与碘的复合物,属碘伏类消毒剂,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能缓慢持久释放有效碘达到持续杀菌作用,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2]。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络合碘为消毒剂,静脉注射消毒皮肤的两种方法在临床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且以无菌棉签擦干法能降低静脉穿刺时络合碘对视觉效果的影响、节约单个病例静脉穿刺所耗费的时间。作者认为两种消毒方法均可在工作中采用。当然,由于本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同行可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