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X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X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X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X区落地。
二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起草形成《X市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0-X年)》,并编制相应2020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于X月X日全市首个与X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X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
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0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牵头成立X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X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X-X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速X%,计划完成率X%,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行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全方位协调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度,X-X月,X个在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X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X%,预计年底能X%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牵头梳理全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X个,并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统筹推进东进攻坚、新基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三是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牵头编制《X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和效率。探索采用市场化经营权配置、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筹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全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建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超过X万条,涵盖辖区内登记的商事主体约X万个,累计访问量达X万次;研究制定《X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铺开企业信用画像;优化“信易贷”服务、推动“信用+审计”联动、扩大“信用+执法”范围,全方位探索“信用+”应用模式。推出“信易贷”线上申报平台。推动成立X区信用促进会。
(五)推进节能减排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大运AI小镇成功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通过线上宣传模式创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实现节能知识无接触式传播。三是大力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监管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市区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X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领域中心工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制定2021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监测和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特征,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统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双区建设在X落地结果。
(二)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
(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2021年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计划的组织申报和编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为X区经济发展夯实根基、打好铺垫。二是加强谋划梳理,认真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项目库。三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和“承诺制”,提供高水准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一是夯实防洪基础设施,开展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
启动坝堤防建设工作,坝二期堤防招标工作,力年内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规划总投资7333万元,中央补助约4400万元,目前检堤防已完成招标工作,坝堤防正在进行招标;继续推进鲤鱼浩堤防、永和五期堤防(月儿坝段)前期工作,积极与省、市对接,纳入“十四五”初期投资计划,项目投资1.8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正在积极对接省厅争取资金。加快金河镇铜河段、吉丰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设计工作,项目已纳入“十四五”投资计划,已下达第一批次资金2093万元,项目规划总投资5060万元,力争本年度中旬开工建设;共安彝族乡小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已纳入“十四五”投资计划,投资1300万元,力争本年度开工建设;实施共安彝族乡林丰灾后集中安置点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已对上争取特大防汛经费100万元,力争主汛期前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防范胜于救灾”意识,进一步明确山洪灾害危险区及险工险段防汛责任人,坚持不懈地落实好防汛责任制;及时做好预案修编工作,大力抓好宣传、培训和演练;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组织好汛前大检查,时刻准备打大仗;落实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水雨情会商制度。在“防”字上做足功夫,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再夺2021年防汛抗旱工作新胜利。
二、启动农村供水规范化建设,实现城乡同质供水
“十四五”农村供水由巩固提升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继续加强我区农村饮水保障工作,启动农村供水规范化建设,从新统筹水资源配置,优化农村供水格局,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集中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有效补充,着力构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供水网络。启动城乡一体化自来水厂输水管道工程恢复重建工作,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三、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构建生态水利环境
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坚持水土流失防治结合,拓宽水土流失治理投资渠道,大力开展“四荒”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金河镇王村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对接工作,力争本年度纳入近期“十四五”投资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四、进一步强化涉水领域监管,优化资源配置体系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以及视察时提出“争当全国能源排头兵”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重点,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争当全省、全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先行县,实现从“一煤独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
二、工作目标
以“绿色引领、改革创新、市场主导、重点突破”为原则,根据全县资源禀赋、能源发展现状和优势,把握能源发展的新机遇,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动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提升清洁电力发展水平、增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突破,率先走出具有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新路。
三、工作任务
(一)启光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1#、2#机组分别通过168小时试运转,试运转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筹备竣工验收,争取今年进入正常商业运营。
(二)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支持我县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直接交易,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三)深化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改革。2020年我县将分别以不同方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目前已制定2020年冬季清洁取暖方案,下一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目前正在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在县境内的光伏项目,已完成考察测绘,正在进行评估,如能达成协议,预计今年将进行施工建设。
(五)积极有序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去产能200万吨/年。关闭退出60万吨以下煤矿,全县煤矿单井产能达60万吨/年。
(六)积极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技改提能项目建设,努力为煤炭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全面提升我县煤矿先进产能占比,在“十四五”期间优质产能占比达到60%以上。在安全高效矿井方面,全面提升我县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先进产能占比,在“十四五”期间,全县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特级矿井达到70%。
(七)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煤炭“减”、“优”、“绿”发展,促进绿色、智能化开采应用创新和技术融合,高标准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化开采试点,全面推动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煤矿智能化矿井改造,推动煤机装备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八)积极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即“矸石返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试点。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县能源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指导协调相关重大事项。各股室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理解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负起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形成强大合力,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二)加强宣传引导
随着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不断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各领域的关联与耦合更加紧密,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体系。信息化以信息为核心,通过信息的流动与处理,实现万物的互联与协同,让工业更加智能,让城市更加智慧,让农业更加精细。信息化还能优化治理结构、更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效率。当前,信息化与现代化各领域正在发生“化学反应”,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对社会的影响也将从物质和制度层面进一步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当前,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自然智能、人工智能、集成智能为一体的新的智能科技学科正在兴起,它必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十四五”期间规划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
5G的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目前,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商业推广阶段,2025年我国5G用户预计将达到亿级规模。5G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从交通、工业、农业到生活家居、健康管理,5G都将发挥重要作用。5G的商用推广不仅能提升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的技术水平,还能加速半导体、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成为开启万物互联、深度融合的“万能钥匙”。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基建被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依据市政府关于关于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主城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批复,我市将在市通发办的指导下,大力推进5G网络的升级改造规划对接。实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地下空间、环境保护等多种规划统一衔接,引导城市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节约城市空间资源,助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随着5G的到来,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在5G网络中,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是保证5G网络支持1000倍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预计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建地面宏站约600个,新建楼面宏站约450个,新建微站约750个。其中农村新建地面宏站约250个,新建楼面宏站约200个。由于5G覆盖的密度需求增高,城区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将大幅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建室内5G分布系统约300个。
三、“十四五”期间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高位推动、统筹协调职能,做好行业纵向与区域横向的有机衔接,形成高效协调的组织管理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举措。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加大政策支持
一、总体情况
2020年重点推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2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长15%以上。其中,续建项目26个,拟建项目16个;税源类项目21个。
一季度,矿泉水、高速和2000万袋食用菌加工等3个项目实现开复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16%,4月底前开复工率可分别达到44%和77%,上半年开复工率预计分别达到75%和88%。
二、保障措施
一是疫情防控以来,我局印发《关于应对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相关意见》,积极应对疫情发展变化,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采取精准有效措施,积极帮助全县项目企业树立投资信心、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二是为全面促进项目建设扩量提质增效,印发《2020年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7位县级领导包保抓总、12个责任部门牵头落实、15位项目秘书跟踪服务的“7+12+15”的项目服务推进组,确保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各项攻坚任务取得新成绩;三是聚焦“十四五”发展规划,紧扣项目谋划攻坚重点,印发《县2020年项目谋划攻坚活动实施方案》,启动“十四五”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下设服务专班,定期会商、调度指导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确保谋划项目质量和数量实现“双提升”;四是为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企业振兴主体作用,依托全县“服务企业周”活动,县项目中心牵头开展项目促进主体服务活动,全方位面向企业服务,助力企业战疫情、渡难关。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从参加人员看,区里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刚才,xx区长总结了“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安排和部署了“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任务。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努力开创我区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交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三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区村村通建设总投资x.x亿元,建设里程xxxx公里,通村率达xx%;桥梁建设不断加快,共完成xx桥、xx桥、xx惠民桥等xx座桥梁建设任务;农村客运网络日趋完善,全区客运线路达xxx条,总里程达xxxx公里,实现了客车村村通,通屯率达xx%;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区级专养公路优良路率达xx.x%;运输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规范了运输市场的经营秩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交通运输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区公路交通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公路通行能力较低。
二是全区村村通建设进度不快,工作压力较大。
三是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公路破损程度较重。
四是运输市场的管理还有待规范,非法营运现象较多。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的差距和压力,进一步增强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科学谋划,推进我区交通运输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做好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各项工作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全面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
目前,我区还有xx个街道xx个行政村没有实现村村通,未通村里程达xxx公里。其中xx社区、xx社区、xxx社区、xxx社区各x个村,xx社区x个村,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x社区各x个村,xx乡、xxx各x个村。根据省交通厅和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区必须完成以上建设任务,实现全区村村通。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认真组织实施,加快工程进度,高质量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
(二)整体推进公路桥梁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区计划改造桥梁xx座,对在建的桥梁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特别是我区社区南桥、xx桥要保证在x月末通车;对正在筹建的xx桥、xxx桥等公路桥梁建设项目,要尽快完成环评、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三)千方百计破解资金难题。
各街道要切实做好缺口资金的筹集,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资金的筹集上。一是要抓住国家上项目的有力时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要找受益的企业和在外地工作的能人多争取一些资金。三是要动员受益群众自筹资金。在做好资金筹集的同时,要管好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使用,不得出现任何违纪违规问题。
(四)全力以赴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把好材料检验关、工程计量关、质量检验关和建设程序关。切实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事故追究制,严格落实设计质量责任制,从源头上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技术人员要全程跟踪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街道项目法人要全力配合与支持交通部门的工作,尊重和执行交通部门下达的整改意见,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五)努力抓好养护管理工作。
目前,全区有xx条乡级公路破损严重,破损面积达xx万平方米。各街道在抓好公路建设的同时,要把养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首先要明确养护管理主体,落实养护管理责任。乡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责任主体是街道政府,村级公路的责任主体是行政村。其次要建立机构,配齐人员。各街道要严格按照《xx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要求,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再落实,交通部门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十四五”期间要在x个街道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试点,总结新的做法和经验,以推动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切实加大道路运输管理力度。
交通部门要统筹规划好运输站点、线路和网络,探索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对全区班线客运、公交、出租和货运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加大通村客运车辆投放,解决部分街道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要加大运输市场管理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客运车辆审批程序,新上客运车辆一律公开招标。要严厉打击黑车经营,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良好、安全有序的运输环境。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十四五”期间各项交通运输工作圆满完成
交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早准备、早设计、早完工、早受益。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统筹安排,精心部署。要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做到每项工作有领导负责,有干部包抓,有技术人员指导,确保工作任务顺利推进。重点工程项目都要明确包保领导,明确时限要求。要合理安排工期,定期召开项目汇报会,经常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按期完成任务。
二要狠抓队伍建设。
全区交通系统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造就一支勇于吃苦、敢打敢拼、攻坚克难的交通队伍,更好地承担起交通事业发展的重任。要加强廉政建设,交通系统干部要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涉及到区里的许多部门。发改委、财政、土地、审计、公安、税务、林业、电力、环保、水利、工商等相关部门,要继续对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服务。
四要严格督导检查。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一、扎实开展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部署安排,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工作需在三年内建设完成。2019年我区共有1个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14个乡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已初步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21年我区拟申报剩余8个乡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力争在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日常服务中达到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标准要求。同时在全区每个乡镇(街)拟选择1至2个村(社区)作为村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样板,从而辐射带动全区基层服务中心(站)阵地建设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二、新(扩)建XX烈士陵园项目。
依托张家店战斗烈士陵园现有资源,积极申报XX烈士陵园新(扩)建项目,不断搜集、挖掘各种红色教育纪念设施、物品,同时积极宣传一批感人的英雄典型事迹,努力打造XX红色教育基地。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根据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部署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区拟申报建设区级光荣院,从而满足孤寡、特困供养等困难退役军人的实际需求,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崇军拥军爱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大力实施《退役军人保障法》。
2021年1月1日《退役军人保障法》将正式实施,《退役军人保障法》是第一部退役军人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社会关注度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认真按照要求,扎实在社会层面、退役军人层面等各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使全社会都能理解支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各项工作,努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创造条件。同时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优待证发放等相关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贯彻落实,全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队伍加以贯彻落实。为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历来重视基层队伍建设,特别是对于我们刚刚成立的部门,队伍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2019年、2020年我们开展了乡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人员的业务培训,2021年我局将在继续开展乡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外,结合《退役军人保障法》的贯彻实施,将有序对全区330个村(社区)从事退役军人事务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村(社区)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人员的办事能力,为下一步退役军人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奠定基础。
五、稳步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重要职责。自区退役军人成立以来,就将此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2020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业先锋”评选、优秀“兵支书”微视频的宣传,其用意就是激励更多退役军人加入到就业创业大潮中来。2021年我局将在历年工作基础上,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同时与人社部门积极配合,为全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更优的工作就业岗位。同时积极选树一批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而激励和辐射带动一大批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六、继续开展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
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部署安排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其主要做法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每一名退役军人开展结对联系。2021年我局将继续通过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不断融洽与退役军人群体的关系,及时发现退役军人思想动态及家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救助,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建立健全就业需求台账,并积极通过大数据平台,及时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零就业退役军人家庭实现就业。
一、基本情况
我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13处,总供水能力3.93万吨/日,总投资13721.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476.24万元,省级资金2591.5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653.20万元;早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标准低,建设了大量小而散的农村饮水工程,很多达不到农村安全饮水标准,加上管理不到位,维养资金、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全县129处农村饮水工程已报废(主要是2010年以前建设的项目),报废项目总供水能力0.37万吨/日,总投资1166.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5.20万元,省级资金103.2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8.51万元;目前我县尚有正常运行或可运行的农村饮水工程184处,总供水能力3.56万吨/日,总投资12554.1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21.04万元,省级资金2488.3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44.69万元;分散式供水工程涉及全县15个乡镇,主要为自建压水井,共3220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6户,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从水利部、省水利厅及市水利局明察暗访以及相关媒体等途径反映的情况,通过前期整改和摸底调查,目前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项目布局点多面广。全县184处可正常运行的农饮工程,包括千吨万人项目6处,占比3.26%,百吨千人项目29处,占比15.76%,百吨千人以下149处,占比80.98%,分布全县15个乡镇;前期因资金投入不足,项目设计和施工均以供水为目标,在水源地选择、处理工艺、水资源论证和周边污染等方面未做过多考虑,导致前期建设了大批标准低、无处理设施的小型农饮工程,项目建成后受益乡镇、村、组未及时跟进管理,导致全县已有129处2010年前建设的农饮工程全部报废,浪费资金1166.91万元,现均需重复建设,预计需要资金5000余万元。
2、项目管理不到位,安全饮水保障程度低。全县184处项目仅有6处千吨万人项目落实了管护责任和管护主体,其余的178处均未制定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水源地选择、水源地技术等级划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均存在安全隐患,2019年按照省、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县政府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6处千吨万人项目水源地存在问题的整改,尚有178处农饮工程水源地未进行整改,大约需要资金5000余万元;部分农饮工程消毒设备未设计、未安装或消毒设备工艺简单、未正常运行,导致安全饮水水质达标率低;农饮工程无维修养护资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养护,普遍存在工程建后无人管护问题;水费收缴困难,农村用水率偏低,供水企业或村、组工程运行主体无资金保障农饮工程正常运转。上述原因导致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水质达标率偏低,2018年疾控中心取样检测102份,合格率仅为60.8%;2019年疾控中心水质取样检测125份,合格率仅为64.8%。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等指标超标。
3、农饮工程多,监管检测困难。按照农饮工程管理规定,供水企业要实行24小时水质监测,目前仅千吨万人项目配备了检测设备,且部分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其余项目均未配备检测设备,水质检测、监测工作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工程数量较多县疾控中心对全县农饮工程水质状况定期抽检、监测等工作很难按时完成。
三、下步工作建议
1、提前谋划,精心编制“十四五”供水规划。根据我县农村供水现状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谋划“十四五”供水规划,2月底我局已聘请省水科院编制“十四五”供水规划。
2、适时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省、市工作布置,农村安全饮水将全面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目前全省已有景德镇市和新余市已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已有50多个县正在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只有乐安、资溪、XX三县未签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合同,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有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县城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最大限度覆盖县城周围农村安全饮水;二是改造扩容现有千吨万人农饮工程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形成中心集镇集中供水,通过管网延伸对早期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不能保证供水的村、组实行安全饮水覆盖;三是对极个别受地形限制、人工分散等因素制约无法通过管道延伸覆盖的地方通过打机井等方式解决当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实行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从取水、制水到输配水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监测信息化网络,健全水质卫生常规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监管水平。
为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根据《XX市碧水保卫战2020年工作方案》(政办发〔2020〕4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控制指标: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且极差比例控制在10%以内,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巩固指标:泾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1.制定实施泾河断面水质巩固提升方案,到2020年底香庙程家川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功能区要求。(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水利局配合)
2.参与省级部门完成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整合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分别负责)
(二)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3.开展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水利局负责)
4.开展全市实际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在1000吨以上(水口镇莱家沟水源地)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环境问题整治基本见效。(市水利局负责,生态环境局、水口镇配合)
5.开展集中式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针对评估分值在95分以下不达标的水源地,开展综合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水利局配合)
(三)深化黑臭水体专项整治
6.持续开展城区黑臭水体排查,形成问题清单,对新发现黑臭水体加快治理,每半年向社会公开治理进展。(市住建局负责,发改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四)深化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
7.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完善入河排污口台账,开展重点入河排污口监测与溯源分析。(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水利局、住建局、城管局配合)
8.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2020年底完成城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水利局、住建局、城管局配合)
(五)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
9.参与省级部门开展全省地下水污染分区划定工作,整合优化监测体系,形成地下水监测网络和数据报送制度,制定防治措施,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污染源源头防治和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自然资源局、水利局配合)
10.开展已报废的矿井、钻井和取水井排查,逐步实施封井回填。(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财政局配合)
(六)深化工业集聚区管理
11.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到2020年底,工业集聚区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市工信局负责,发改局、住建局配合)
(七)提升水污染处理水平
12.完善城镇排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市住建局牵头,发改局、城管局、行政审批局、各镇、街道负责)
13.推进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按期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鼓励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处建设人工水质净化工程,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市住建局、水利局分别负责)
14.优先选用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加快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市水利局负责)
(八)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15.促进工业节水。大力推广先进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2020年底前电力、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20%的企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新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市工信局负责,水利局、发改局、住建局配合)
16.加强城镇节水。到2020年底,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市住建局牵头,水利局、发改局负责)
17.发展农业节水。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全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
(九)提升水风险防范水平
18.加强涉水涉重企业和危险化学品运输次生环境风险防控,防范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生态环境局、工信局、交通局配合)
(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19.依法依规,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市工信局负责,发改局配合)
20.以水定产,优化产业结构,严禁新增焦化、水泥、钢铁、电解铝和平板玻璃产能及化工园区,禁止新建、扩建和改建石油化工、煤化工项目。(市行政审批局负责,发改局、工信局配合)
(十一)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
21.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到2020年底,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0.6亿立方米,完成省上下达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指标。(市水利局负责,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配合)
22.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泾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市水利局负责,自然资源局配合)
(十二)优化制度保障体系
23.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到2020年底,全面实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市发改局牵头,财政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
24.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规定的所有行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或排污信息登记工作。(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十三)开展“十四五”新增国考断面分析研判
25.开展“十四五”新增香庙国考断面水质监测,对照水功能区目标,收集分析数据,排查污染源,建立问题清单,提出治理、保护措施,逐步推进实施。(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水利局配合)
(十四)谋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6.开展“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综合评估,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编制完成水生态环境保护清单。(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水利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配合)
27.启动“十四五”重点流域规划编制,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水利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对标目标任务,细化量化重点工作,完善保障措施。每月25日前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2月底前将水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自查报告报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