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流动的灵活性。当公办学校的老师一旦跨进私立学校的大门,就等于已走进了民办教育这个大市场,受聘于哪个学校完全由老师自己决定,不象公立学校那样调动起来有很多麻烦。这种流动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师自带档案和工作实绩、业务水平的证明材料以及自荐书去寻找自己向往的学校,寻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二是民办学校根据本校年级、班级、学科的需要情况招聘老师,而不象公立学校那样上面分什么人就得用什么人,即使实行了“三制”改革,也同样无法解决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有些科目老师紧缺,有些科目老师多余的问题。三是民办学校与老师之间以合同的形式建立起劳动关系,双方在合同期满以后,如果对对方的管理或工作不满意,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另寻学校或另聘老师。这种灵活的用人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地发挥老师的自身价值,开发老师资源,另一方面又为民办学校的管理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办学效率。
二、竞争的风险性。当公办学校的老师一旦跨进民办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他(她)扔掉了“铁饭碗”、扔掉了“稳定”。也意味着其职业生涯发生了质的变化,民办学校工资较高,机制比较灵活,竞争也很激烈。一是聘任的优胜劣汰。到民办学校去应聘教师一般要过“三关”。第一关是初选关,即审查所有显示你业务水平、工作实绩、教育教学能力的证件。这一关就很不容易过,在上千名的应聘者中,学校只能选中百分之几,强强相遇,能选中的一般都是优中之优。第二关是上课关,即民办学校在审查完个人资料后,认为你还可以,就通知你来校上公开课,听课的人一般都是本校水平高的老师或聘请来的名校名师,他们都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评判的,这一关过起来更难,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是过不来的。第三关是面试关,大多是学校的领导与应聘者当面交谈,提出的问题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应聘者对教师职业和民办学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有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过了这三关以后,才签订聘用合同;你才能成为民办学校的试用教师。二是工作的优胜劣汰。当你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发觉竞争更加激烈,招聘进来的老师各有所长、各有所能,工作起来大多数很出色。如果你在工作中始终上不去,你就会被淘汰。大多数民办学校与老师签订的是三到五年的合同,在合同期内,如果你的工作让学校满意,那么合同期满后将继续留校。如果你的工作不太让人满意,你将参加新一轮的招聘竞争。在合同期内,如果你有工作失误、违规违法等现象,将会被辞退。职业的风险性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压力,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工作的规范性。民办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其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铁面无私,因此民办学校教师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远远高于公立学校。其主要表现在:①规范教育行为。民办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执行,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民办学校的教学特别强调过程管理,小班制的教学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通过评估系统督导教师的上课,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校通过学生、家长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听课等活动来促进教师上好课;学校通过设立督教室、聘请当地名师作为督学、不停地在教学第一线进行指导检查来评估教师。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教学管理实在有序。②规范教育行为。“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民办学校师德建设的关键。首先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民办学校对教师大多实行封闭管理,工作、生活、娱乐全在校内进行,无特殊情况不得出校门,上班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学生同步起居,同步活动。其次是严格的师德规范,不准吸烟、不准抹牌、不准酗酒、不准接受家长吃请和馈赠,严禁非法男女关系,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民办学校在管理上的高压线,是无情的。你一旦违背,就会被辞退,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教师全天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有人,生活育人。
关键词:兔子生存法则 民办学校管理
民办学校是一个灵活高效而自主的新型办学体制,尤其在招生制度、用人制度、自筹资金与自主分配制度、教学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确立制度、收费制度等方面得天独厚。民办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的管理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在这种学校管理体制下,在教育界求得生存就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话题。
一、民办学校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
从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考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生源也随之增加,多所民办高校孕育而生,但据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由于计划生育,从现在起未来五到十年生源会不断减少。生源的减少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收益和发展,有些民办学校由于专业竞争力不强、管理模式、师资质量不高、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导致某些高校专业停招,甚至高校停办。民办高校进入了两级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如何在众多民办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众多高校为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如何而求得生存,利用兔子生存法则值得借鉴。
二、兔子生存法则给民办学校的启示
1.何为兔子生存法则
其一.一只狮子发现一只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没追上。其他动物嘲笑狮子,狮子无奈地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兔子跑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当然跑不赢它。”
其二.一只狮子遇上一只兔子,奋力向它扑去。兔子自忖最终难逃狮子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个追,一个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狮子抓住,狮子却放弃了兔子。因为狮子发现兔子把它引到一群绵羊面前。羊与兔比,狮子当然要舍兔而取羊,不为别的,只为羊的肉比兔多。
其三.一只狮子遇上两只兔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前面的善跑,后面的不善跑。后兔与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会儿,把狮子拖累;等狮子再来追我时,我就能跑赢它了。最终的结果是,狮子徒劳无功,两只兔子安然无恙。要说明的是,后兔事后无偿为前兔供应了一个冬季的松子果。
其四.一只吃饱的狮子在闲逛时发现一只兔子。狮子想吃它,可胃撑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则觉得便宜了它,二则有损森林之王的威严,实在不妥。聪明的兔子看出狮子的心思,说:“高贵的狮子先生,我实在不忍心让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来使您饱胀的胃难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严。为了报答您,我决定给您‘回扣’――发现绵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地追一追我,到没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当您活动活动筋骨吧,如何?”狮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个好办法。于是兔子与狮子玩了一次友谊“赛跑”,事后兔子拿了“回扣”给狮子――它可不敢毁约,因为它知道,明年还得靠那只经常“吃饱”的狮子帮忙才能“生存”。[1]
上面四只狮子碰巧同时遭遇上面的五只兔子,最终的结果是那只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知道跑却不知道想其他办法的兔子葬身狮口。因为它也许能跑赢一只狮子,但绝对不可能又跑赢其他的狮子。后来狮口余生的四只兔子碰头后总结“生存法则”,归纳为四点:第一,只靠自身力量绝对不行;第二,必要时可牺牲他人;第三,发挥集体的力量;第四,充分利用物质利益对敌对友的“亲和作用”。这就是“兔子生存法则”。
2.五只兔子给民办学校管理带来的启发
通过对“兔子生存法则”的阐述,我们不难悟出民办学校追求的本质在于生存和发展而不是竞争,有竞争就必定有企业优胜劣汰,而企业共生的最大公约数就是“避免竞争”。 一个学校在做不到本系统领头羊的情况下,切忌生搬硬套别的名校的各种管理模式和方法,必须学会寻找自身的优势和其他友邻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弱势或盲点,即管理和发展中的“夹缝”,从而作为本校发展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扬长避短,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因为任何一所学校的管理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总会有一定的“夹缝”,它不是铁板一块。而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张扬特色的舞台。笔者以下根据所工作学校主要针对法则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条法则给民办学校的管理带来的一些启发加以分析。
三、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兔子生存法”
1.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概括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是全国300多家独立学院中唯一的一所软件学院。现有9系1部3个研究所。九系分别为: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电子系、管理系、国际经贸系、外语系;一部为基础部;三个研究所分别为软件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学院依托软件产业的发展,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采用完全学分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以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嵌入式技术、动漫制作、游戏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积极发展以数字媒体艺术为特色的新兴学科,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
2.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兔子生存法”
(1)找到发展中的“夹缝”,发挥自身的“特色”
众所周知,整个社会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不例外,创办学校应该运用“个性化”,找到差异,为自己开辟一个竞争对手尚未涉足或涉足不深的市场空间,凭借唯一或领先优势迅速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捞到市场的第一桶金,直到成为权威,建立起稳定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不走传统的“综合”路线。华软在创校时立足依托软件产业,培养IT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短短的9年,华软从500人的学校发展为1万2的学生规模,可见“特色”对生存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不应该孤身往前冲――不单靠学校自身力量和优势,借助媒体的力量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发展,除了依靠自身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学生成就等因素外,还需要借助外力。学校在这点经常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把学校的成果和优势展示给社会。比如这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学校获得荣誉称号;甚至学校每年的招生和就业的成果等。这不仅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更为学校创立品牌。
(3)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体是重要的靠山
学校创办时单靠自投资公司自身的名气很难对社会有影响力,因此需要找一个合作对象,通过洽谈与广州大学确定合作协议,挂名于广州大学名下的一个二级学院,通过8年的努力,从专科层次转变为本科层次的院校,并成为独立学院,有独立授予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权利。另外,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中,学校是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相互分工和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管理实质是服务,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彼此合作的合作关系,由此产生和谐的气氛是构建宽松环境的根本条件。学校经常组织教工活动,工会也为教工争取福利。这样的集体才能一起为自己和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尽自己所能做得最好。最后,学校还善于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更好地实践和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外包服务等项目。
(4)发挥亲和作用,相互学习求共存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知己知彼,必须相互借鉴他人的优势并加以改进完善。从创校至今,学校各个部门经常外出向品牌院校学习,比如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学习学校专业教学和教学师资的优势,比如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探讨学校学生工作的经验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向其他院校分享,以求互惠求共存和发展。
(5)“回扣法”――要在大环境下生存,必须有利于大环境的发展。
这点是最后一只兔子所给的启发。学校要在教育界甚至社会求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社会责任的意识,社会才会予以肯定和认可,也才会在你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帮忙。要做好这一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因此,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重视就业工作,上到学院院长、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下到各教学系主任和书记、教师、辅导员都为学生的就业出谋划策,创造更多的就业率,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2、期望因素的设置
公办学校教师在“大锅饭”体制下,完成了本职工作,拿到当月的财政工资已经高兴了,没有更多的人去理会他的效价和期望值,更没有多少管理者去经营激励机制。民办学校则不同,他是有企业管理性质的,应采用期望理论去激励教师,使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都必须得到最大的满足。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要达到目标的估价,有正值、零值、负值之分,但其含意仅指大小、高低的不同。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价,期望值在0(最小)—1(最大)之间。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便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其情况大致如下:
M高=V高×E高
M中=V中×E中
M低=V低×E低
M低=V低×E高
M低=V高×E低
从上可见,只有当效价和期望值均高时,产生的激励力量会最大。给民办学校管理者的启示是:第一、制定适当的目标。适当的目标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如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率、升学率、就业率、招生数量等目标的确定与奖励挂钩,这样给人以成就期望和物质的期望;第二、提高目的的效价,如对教师进行能岗合理匹对,不让效价错位,对教师进行资源分享,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第三、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增强教师信心、提高期望值。
3、不可忽视的公平公正因素
美国的亚当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公平理论”,它主要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积极性影响。公平理论认为职工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绝对工资报酬影响,而且也受相对工资报酬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期望值。每个人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把自己现在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历史比较,认为人们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正感。
公平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Op/Ip=Oo/Io
Op代表一个人对所得报酬的感觉
Ip代表一个人所付出劳动的感觉
O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得报酬的感觉
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付出劳动的感觉
这个等式表明:当感到比值相等时,就有了公平公正感,产生激励作用,如果二者比值不等时,就会产生不对称的感觉,失去公平感,降低积极性。
公平理论对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在公办学校里往往忽视了公平公正的分配理念,如在同等条件下,一个中级教师的教学效果比一个高级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结果这个中级教师的工资待遇却比这个高级教师要低得多,这就是不公平。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为公平理论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因此民办学校管理者在经营激励艺术时一定做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4、科学的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的长效性还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予以保证。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心理倾向上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争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人格与自尊的最优化。但由于民办学校与教师存在“雇佣性”、生源不足与质量差的劣根性、教师教学的成功感的弱化性以及人事关系的松散性等因素制约了激励作用的长效发挥。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民办学校办学特点的评价体系既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特征也是民办学校求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
建立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的评价体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内容上要讲究全面性。通过对教师的全面评价来体现学校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使教师们感受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体性。对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追求、教学能力、德育方法、科研水平、协作精神、工作成效等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权重。
(2)、评价方法上要讲究艺术性。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性与共性和教师职业的特点,要体现人本性、民主性、客观性和公开性。将“必行性”评价和“可行性”评价结合起来,将“硬性”评价和“软性”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评价,不但要看教师所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等显性指标,也要通过每堂课学生对该教师的认可程度和考察该教师平时精神投入的多少等隐性指标。
(3)、评价结果上要有发展性。民办学校评价结果往往注重与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利益挂钩,这本无可非议,但这远远不够,评价的结果还要体现对教师的再激励作用以及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特别是评价结果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比如有的民办学校将优秀教师送到名牌大学学习、培训,实行学校资源分享制,为优秀教师构建自我实现的平台,这些做法都不失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好方法。
(4)、考核指标要做到精确性。任何评价都必须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因此,考核要准要细。考核不准不细,奖惩就难以公平,管理者就难下决心。若主观臆断进行奖惩,必然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要让每个教师明确考核标准,职能部门做好日常原始记录、计量和档案管理,同时应将评价结果根据需要通知本人或公诸于众。
5、情感激励是激励艺术的最高境界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教师更需要情感激励。第一,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中的等级壁垒与举办者主观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是打破壁垒,实现与教师的情感沟通;第二,民办学校要增强竞争力的愿望与竞争力的主体—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管理要加大对教师的情感投入;第三,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构成的成份特殊,他们既自卑又自矜,他们内心深处有这样或那样的“伤口”,他们更需要情感关怀,更需要尊重和信任。情感激励的主要途径是沟通。一般来说,公办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经济地位平等,学校体制决定着他们之间的人格也趋向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就较为容易。民办学校则不同,从事的事业是公益的,经济基础是“民”有的,民办学校教师的生活依靠不再是人民政府,他们与董事长、校长签协约,然后就凭一纸协约与“民”有者建立了“雇佣关系”,且不说经济地位不可能平等,就人格来说就造成客观上的很多不平等。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最重要的就是赢得自尊和人格的平等了。因此,情感的沟通也就非常必要了。
正因为这样,民办学校管理者在运用情感激励时要把握下面几种艺术方式:
(1)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沟通。尊重人格是民办学校现代管理中极为宝贵、极为丰富、急需高度重视、亟待强化开发的情感“资源”,国务委员吴仪说:“协调、融合的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真是一语中的。就民办学校而言,管理者与教师如果情感融合,则可以提升学校发展力。民办学校尊重教师的人格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始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达到“相识满天下,到处是知已”的境界,这也是激励艺术的最高境界。
(2)沟通方式的垂直性。一些民办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在沟通上最常见的是书面报告及口头传达,但前者最容易掉进层层报表、文山文海,层级壁垒里而失去沟通的时效性;后者则易为个人主观意识所左右或是信息失真,无法客观地传达沟通内容。这样很难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沟通方式应是垂直的,领导者尽可能直接与教师沟通,比如茶余饭后、家庭探访、同室办公、共同教研、假日郊游、个别交流、圆桌座谈会等等都是垂直沟通的方式。
(3)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学校与教师的诸方面存在认同感的差异,只有善于运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地发展,互为推动。如果沟通只是单向的,即只是领导者向教师传达要求和指令,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反馈意见,或领导者只是垂直询问,教师只是一问一答,这样的沟通不仅无助于决策层的监督与管理,也无助于领导者与教师们的情感融合,时间长了,必然挫伤教师们的积极性及归属感。所以单向的沟通必须变为双向沟通。双向沟通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关键的是领导者要尊重教师的意见表达,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切忌公开批评,即使不能采纳甚至要纠正错误,也要肯定其主动性,如果建议是正确的,可行的,则要公开表扬、奖励以示鼓劲。
一、民办中小学宏观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民办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探讨如何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体制。目前政府宏观管理还存在宏观调控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制定民办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办学者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其次,政府给民办教育适当的资助。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都应得到政府的资助,政府资助可以分为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两类。第三,建立健全中介组织,承担那些从政府中分离出来学校又无法承担的责任。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我国也建立了一些中介组织机构, 但与国际上的中介组织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中介组织的专业性特点不突出,人员素质不高,信誉不强等,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中介组织。
二、民办中小学微观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存在多种形式,如董事会制,校长负责制与校务委员会制,校长集权制等等,这些管理体制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董事会和校长的关系、权限划分等问题,因此,建立董事会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是发展和完善民办中小学微观管理体制的制度保证。董事会制度在西方有较长的历史,在我国则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和少数公立“转制”学校,对于在这些学校建立董事会既要参照国际惯例,又要充分顾及我国民办学校兴起和发展的特点。学校董事会不同于企业董事会,应保证学校承担社会的公共职能,按照董事会章程工作,董事会的成员组成应体现社会参与管理的要求,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筹集资金,决定校长、教师的聘任等。董事会原则上不参与学校的具体管理,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师管理,董事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使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的关系。
学校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管理事项,涉及的部门众多,信息数据量庞大。而大数据技术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有着独特的优势。民办学校在经济管理方面,自主性更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更加灵活,因此,民办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经济管理理念,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应用大数据,切实提高经济管理实效性,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最优化。
1.经济管理中的大数据特点
民办学校经济管理方面涉及的数据来自于不同的层次和分类,既有人事、财务、资产、科研等常规管理型业务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又有多媒体教学资源等非结构化数据;既有用户使用网络产生的行为数据,又有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感知到的位置数据等。这些数据围绕着面对教师或学生的服务与管理而产生,具有碎片化、持续性特点。
1.1碎片化
“碎片化”指无论是学校的经济业务数据、教学资源数据或网络行为数据,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人”的一个属性。例如,从科研经费的资金数据、购买图书的资金数据,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学校经济管理中的一个方面,只有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并建立量化分析模型,才能清晰准确地判断学校经济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1.2持续性
“持续性”则体现了校园经济管理各项业务的规律,例如校园一卡通消费、上网时长、食堂费用、教师工资等,能够反映学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但这必须基于长期、持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仅靠短期数据分析获得的结论对指导学校经济管理无益。
2.大数据在民办学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为学校经费预算提供决策参考
民办学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预算下一年度的各项经费,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当前以及过往年份的各项费用开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各项费用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其增长率。
2.2对学生的经济行为进行管理
学校经济管理并不单是学校自身的经济事务管理,也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经济行为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经济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有些学校通过校园一卡通消费数据来分析判断学生的经济情况,通过学习成绩变化和门禁记录数据来筛选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群体等。进行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做出教育资源是否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学生行为特征、招生与就业情况、教育质量以及舆情的分析等。
2.3提高学校科研经济的效益和水平
从经济管理层面来看,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学校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效果,在传统的管理分析工具下,很难得出有效的报告和建议。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相关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向、实际效果等,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预判,从而帮助学生或者教师改进自己的学习与教学以及科研工作。
2.4减少学校经济管理的误差
大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优越,而成为学校经济管理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大数据技术在处理学校经济事务中复杂的数据方面,效率更高,精确度更高,可以大幅度降低传统经济管理事务的误差。
3.经济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的措施建议
3.1做好数据的规划
早期信息化工作人员朦胧意识到:所有的数据都是有用的,但是具体怎么用,那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路线。所以在数据的规划与管理中无法预料到以后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但现在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大数据的相关需求时机已到,民办学校必须有大数据规划的思想。哪些数据需要长期保存,哪些可以短期保存,哪些数据要重点挖掘,哪些数据必须高质量等。所以,拥有一个数据的长期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3.2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
加强数据标准建设、重视历史数据积累、开发数据管理经济的模式、以需求主导服务方向,建立互助互利的数据交流模式。数据只有在流转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有价值的数据才能引起使用者的关注,使数据权威生产者变被动为主动地维护数据,以保证数据有效性。信息化部门应主动出击、抛砖引玉,为学校各项经济业务部门等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定制的主题数据分析。
3.3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交流效率
运用大数据管理学校经济,除了需要信息化部门的热情与努力之外,沟通极其必要。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据分析产生与消费的通道。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反过来为学校经济业务部门反馈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相互推动工作的发展。
结束语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4.140
[中图分类号]G6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和控制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学生的学历资格、学习状态及结果认定,是控制和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学籍管理是每一所高校对学生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学生的学籍管理更为繁杂。从新生入学之初的学籍注册,到在校期间的成绩管理,特别是学生休学、退学、参军、转专业、留降级等学籍异动,乃至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证、学位证及学历注册,都和学籍管理息息相关。教育部于2005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高校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等学籍管理方法上升为制度。从形式上重视了依法管理和学生权利。
1 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学籍管理现状
1.1 学生对学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在自觉性、学习动力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民办艺术类高校学生和普通民办本科学校学生相比更崇尚自由,较难管理。学生对学籍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完全不清楚,并不了解课程设置,对所有考试抱着60分及格的侥幸心理。只有受到处分、学分未修满,影响了学籍内容时才明白学籍的重要性,才懂得日常在校期间的表现、考试成绩都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学籍的记录情况。
1.2 教师对学籍管理重视度不足
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自有教师年轻人居多,特别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多为年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岗位上更是以年轻人为主。这是民办高校教师的特点。民办艺术高校情况更是如此。队伍年轻化导致教师自身对学籍管理重视度不高,不能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学校制度等基本制度。学校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也远不如专业教师,导致学籍管理难以走向专业化。
1.3 信息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民办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学校并未实质性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信息的飞速发展,落后的学籍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籍管理的需要。目前,有些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仅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精确度不高等问题,而且不利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不利于学校的全面转型。
2 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学籍管理对策
2.1 加大教育力度
学校应加大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对学生、教师的教育。学校要把各类学籍管理规定作为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重视自身学籍,履行大学生权利。学校领导要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有责任心、耐心、细心的管理人员从事学籍管理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制度学习等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2.2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籍管理各部门职责,建立和完善校内各部门对学籍管理的协作体系,优化学籍管理模式,明确分工,统一协调管理,建立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学籍管理队伍的高效性。增加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进修等机会,通过定期参加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开阔视野、开拓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3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
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统筹规划,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构建合适自身学校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流程,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籍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2005.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18-03
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再到现在的普及教育,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贡献显著。但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非常多元复杂,尤其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民办高校都陆续成立教学督导组,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效地遏制教学质量滑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督导已成为民办高校强化教学管理不可替代的攻坚力量,它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日益显现。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特点、现状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
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高校普遍认识到重视对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校陆续建立起了专业的督导机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督导,“教学督导”这一词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源于我国的教育督导。教学督导是指高校依托学校内部组织机构,根据固有的工作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本校范围内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工作实施监督、评估、检查和指导等,是高校内部相对自主进行的一种对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和进行监控的行为和过程。
(二)教学督导的特点
1.权威性。教学督导的权威性具体表现在:它一般是由民办高校主管教学的校长(院长)直接带头领导的,因为其职位高,所以学校高度重视,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另外受聘的老教授多数是学术权威,对教学质量评估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保障。
2.专业性。教学督导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学督导的人员一般是在其他高校离、退休教授中选聘的,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专业造诣深厚、责任心强,有学术威望。
3.灵活性。教学督导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学督导工作内容不是相对固定、格式化的,其工作形式灵活多样。比如检查、听课或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学生座谈会等。这种灵活多样的督导方式能使督导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效率更高,也是教师和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督导方式。
4.客观性。教学督导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教学督导人员的构成大部分是离、退休教授,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价各学院和各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各教师和各学院没有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能对教学工作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
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督导隶属于教务处和主管教学院长双管,设置在教务处,以民办高校主管教学院长带头,教务处分管领导,教学督导是具体执行者,这就赋予其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两条线紧密结合,目的性强,能及时处理教学当中的应急问题。当前多数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组的产生采取选聘和院系推荐的方式,其成员一般是由本校或外校离、退休教授和退休的院领导和院系推荐的在职教师构成。督导组成员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工作一丝不苟,而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专业造诣颇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督导工作中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督导的效果。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从办学规模到学生人数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教学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流失严重
1.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本校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占少数,博士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职称是讲师,副教授、教授很少,这与国家要求的高校师资匹配相差很远。年龄结构呈现出两边大、中间小的趋势,老教师、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少,老教师是从公办或其他院校退休的老师,新教师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刚毕业的年轻教师,都是在对校情、学情不熟悉的情况下走上讲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心理上没有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校福利待遇密切相关,并且与同一个层次民办高校或公办院校相比,收入有悬差,也会使得一些教师会为了收入原因选择跳槽。另外,也受社会认知的影响,民办高校始终觉得不稳定,无法和公办院校相比,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个跳板,在这里可以一边提升自己,一边寻找机会,一旦遇到较好的机会,就会选择跳槽或离职。
(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不科学
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科学。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的人才目标应该是以实践课为主,但当前民办高校课程设置里面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实验室设备陈旧破损和缺乏,使得实验课程有名无实,不能落到实处。比如航修专业,学生上课就像听天书,他们触摸不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实验仪器,也不会对这个专业产生多大兴趣和热爱。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即校企合作单位只能落实在合同里,种种条件限制了学生实习,最终导致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反映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不科学。有些民办高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在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申请和开设热门专业,不考虑后续的就业问题。因为开设热门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然而,有的是新专业课程已设置,但是教师空缺;有的是具备师资条件,但教学质量跟不上。总之,专业设置不科学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情况。
(三)授课和教学秩序不尽如人意
1.授课不尽如人意。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有些一毕业就登上了讲台,有些是授课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成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教学经验不足,不能从教材课程的整体结构上去把握。这些教师授课紧张,语言表达不流畅,板书潦草,师生互动少。另外,还有就是体现在讲授内容上,某些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不清,不能够做到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得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外聘教师处在一种临时授课常态,来去匆匆,自我责任心不强,有付思想,不认真备课,讲课随意或糊弄学生,或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与所选用教材进行授课。课堂上“我讲我的,听不听由你,我赚我的课时费”,使得授课效果不理想。
有些年龄大的老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使用方言授课,但对相关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不够关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秩序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不能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进行授课,或早来或早走,或晚来或晚走,就会出现这个班下课,那个班还在上课的现象,影响班级上课效果。有些班级学生到课率不高,大部分学生玩手机致使抬头率不高,个别的班级上课人数不足一半,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普遍。总之,教学秩序无序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教学质量监控缺位和评价体系不科学令人堪忧
1.教学质量监控缺位。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灵魂,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石。民办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督导。但现实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是缺位的,没有落到实处。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务和教学部门都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规则,也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些制度和规则有些是从其他学校借鉴复制来的,未必适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如教师课堂评教,应是学生、同行、领导、教学督导等评价各占一定比例,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老师的授课水平,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和领导评价占主导地位的情况,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就会有失客观。还有就是人缘或者担任本院系的行政职务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评价普遍是优,长期以往比的是人缘和职位,而不是教学质量。
三、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督导是民办高校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以监督和指导为基本原则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督导环节可以全面了解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也只有将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优势,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展现新的态势,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
1.教学督导可以提升和优化师资力量。作为教学督导人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一是给予学校教师以理论指导。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所以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对新进年轻教师进行岗前课堂教学操练、校情学情的细致介绍、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开展等技能,可使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角色教师的转换,使他们能够会控场和互动,初登讲台时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学生。三是对在岗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四是激励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鼓励他们老带新、传帮带,做好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工作。五是针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的现象,教学督导人员向董事会提出建立和公办院校相对等的教师薪资福利建议,这些建议资料佐证需要教学督导收集整理和提供。
2.教学督导可以有机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学督导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教学督导人员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不照搬其他高校课程的开设计划,积极指导教学计划编制人员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督导还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发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学院”课程,编制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课程体系。二是针对校内校外实验场地缺乏的现象,首先需要教学督导深入到师生当中去,鼓励大家群策群力,化解不满情绪。其次,教学督导可以以书面形式上报董事会,尽快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督导人员还应积极邀请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亲临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三是教学督导对新的热门专业要严格把关,前期对新专业进行社会调研,中期要保证新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后期就是保障新专业的后续就业问题。
3.教学督导可以强化督导教师授课和保持良好教学秩序。教学督导对教师和教学秩序方面的督导内容如下:一是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监管环节,教学督导深入到教学第一线随堂听课发现教学问题。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外聘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教学耐心,老教师对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关注不够等问题,我校教学督导人员加强了对授课的监控力度,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对于外聘老师则督促他们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对于老教师而言,就要鼓励他们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学督导主要通过日常教学巡视和检查的方式来督导工作,对于不按照作息时间上下课的教师要及时提出批评。教学督导不但对教师进行监督,督导教师早退、旷工的现象;而且也要对学生进行监督,监督其是否按时听课、是否遵守听课秩序、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做作业等情况。如此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上课组织纪律观念,以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教学督导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教学督导可以严格监控教学质量和完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针对教学质量监控缺位的现象,教学督导有权直接参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流于形式,并及时掌握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对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效调控,能够切实可行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负有全面监督检查的义务,可以对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管理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学生学习状况、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积极向校领导汇报并及时改进,保证教学工作向既定目标迈进。二是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不科学的现象,如课堂评教当中是学生和领导评教占主导地位,另外教师人缘好坏或者担任一定职务的主观因素影响,都会使课堂评教有失客观,这就需要教学督导人员本着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不以教师人缘好坏、个人主观好恶来评判教师,要具有“对事不对人”的公正态度。教学督导大多来自于公办高校退休的教师,他们和民办教师没有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在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可以做到大公无私、客观公正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琪凤.“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
[2],王守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5):199.
学校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就是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在平时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级作风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促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健康心理是民办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性格友好,态度积极乐观,人际关系处理圆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但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一个心理处于亚健康或者是不健康的状态的学生,经常会表现出态度消极,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抗挫折能力差,没有同情心,不自信,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现象。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不得不面临着两大双重压力:文凭和就业。这些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仅来自于社会人才的强烈竞争,还有来自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过高的期望值等等。在这种高负荷的压力下,高校学生只有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会正确的面对压力,合理的释放压力,科学的转化压力,积极地面对这个到处都是竞争的社会,才能够健康的成长,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现阶段,民办高校主要是从事专科教育层次和自学考试的辅导班,入学的门槛普遍较低,甚至根本就没有,只要报名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分数偏后,学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之后通常表现出的学习状态、行为举止、心理观念等各个方面与公办高校的学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心理负担比较重。
民办高校的学生经常认为自己之所以上民办学校,是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公办大学,觉得自己所就读的学校的档次比较低,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心理多多少少会表现出难过、失落的状态,进而很有可能产生心理负担。
(二)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分数比较低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就可以不用像在初高中的时候那么刻苦努力学习了,对学习不重视,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偶尔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逃避现实,不主动地去接受新的学习生活。民办高校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与目标,上大学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而是为了应付父母的强烈要求,学习上没有积极性,则常常会表现出上课不遵守纪律、睡觉、说话,不按时交作业,不理睬老师的教学活动等现象,更有甚者会逃课,放弃学业,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懒惰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学习方式欠佳。
大学的学习特点具有专业性、自主性、探索性及广泛性,学习课程的数量较多,难度较大,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少,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明显不同与高中的学习的。可是民办高校的学生步入大学之后,仍然采用高中的学习方式,还是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写作业、定期复习来应付大学里的常规考试,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应用专用知识,拥有高水平的实践技能。
三、教育心理学原理在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应用
(一)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哪一个离开家庭、父母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上、精神上、生活上都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这种想法就会愈加的强烈。因此,民办高校的班级老师在平时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学生、温暖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老师的这种关心要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这种情感上的沟通,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地向老师吐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这样便于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修正学生偏激的想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划。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班级体是一个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成员所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老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性格心理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具有针对性的组织和激烈学生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新生欢迎会、校园文艺汇演、社团活动、寝室文化艺术比赛等,各个班级的春游、秋游、主题班会、文艺晚会、农家乐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天赋,让学生找到优越感和自信感,使得那些平时因成绩不好或者是纪律较差的学生能够摘下“差等生”的帽子,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勇气、自信。班主任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人们的很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而学习得来的,高校的学生正处于年轻阶段,具有超强的接受能力、想象力、模仿力和可塑性,他们很容易被环境周围人物的人格、思想意识和行为所影响。据资料显示,学生模仿的对象通常是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同学。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不同方面的榜样。第一,班主任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高尚品德、良好情操的形象,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第二,在现实生活中要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和成功人士;第三,在学生中,要树立一个表现突出的人物,表彰先进的,彰显榜样的作用,以学生榜样去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乐观生活;第四,班主任老师还可以根据近期的影视作品、小说杂志等,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模仿去学习。通过这些人物的影响,可以使那些缺点比较多的学生有紧迫感,会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的缺点,赶上先进的行为和愿望。比如说分寝室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把表现突出的和纪律性差、成绩不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通过此种方法来带动共同进步。
(四)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对于犯了不同错误的学生,不应该采用同一种的教育方法,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表现还是比较好的,由于他们的胆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所以一旦要是犯错误了,会比较敏感、多虑、心理波动起伏大,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卑感,若对这样的学生严厉管教的话,很容易会造成他们的负面情绪,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很有可能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的教导,以一个信任的态度,亲和地指出他们错误所在的同时,要肯定一些平时好的表现,主要是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他们平时性格开朗活泼,遇事乐观,反应敏捷,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经常会犯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在教育他们的之前,要整理他们犯错误的可靠证据,使得批评能有理有据,使得他们心服口服,更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明确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并且批评的时候态度一定要严肃。在平时的班会上,可以拿他们这样性格外向的学生做典型例子。
四、总结
总的说来,班级管理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作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老师,不断探索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并且善于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并恰当地解决问题,必定会获得一个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在班主任老师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班级工作管理水平,重视学生心理的动态变化,积极主动关心同学的身心健康,切实保证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二、民办高校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处于企业实体之外,但对企业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
(一)民办高校的外部优势
1.教育部政策鼓励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空间
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民办教育的地位,也是民办教育依法办学的首要依据。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2007年1月16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规定》,并于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其规范实施专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院校举办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民办院校健康的发展。
2.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
传统的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人,规格比较单一。但是,从社会需求看,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高素质_技能型人才的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受到社会的青睐。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大显身手的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二)民办高校的外部劣势
1.民办高校面临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竞争
公办高校拥有雄厚的政府财力,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要高于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办学经验,大批民办高校的涌现和无序发展使竞争更为残酷。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在不断分割教育市场的份额。
2.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投资,没有政府补贴的公用经费
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身份、教师待遇、建校土地征用等许多方面都得不到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办学环境中没有真正建立公平竞争平台。政府对民办高校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相关法规不够完善,与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很不协调,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民办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差,政府也缺少对民办高校的正面的宣传和报道,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误解和偏见是对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威胁。
三、民办高校内部环境分析
(一)民办高校的内部优势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相对灵活,能突破传统办学思维的局限,利用独立经营,自主办学的有利条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职院校可利用这一优势根据市场的不同变化,市场的不同需求及时地进行调整,培养国家与社会所急切需求的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与招生人数分配上都能够较大的自由支配。正是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民办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具有较为灵活的运行管理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一般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灵活的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对教师的考核,把工作绩效并与奖惩挂钩,使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因此在管理机制上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
3.较容易形成有办学特色。
民办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以及学校所处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仅体现院校的办学性质、社会服务方向和地方行业特色,而且还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规模和专业建设布局等方面。办学特色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
(三)民办高校的内部劣势
1.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不稳定,素质不高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相对较差,教师的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利益没法解决,导致许多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才流失,整个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年龄比例不合理,较多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稳定性较好,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缺乏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了解甚少。
2.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并流失较多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公立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并减少的威胁。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生源由于高校的扩招被抢走,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迫使民办高职院校降低入学门槛,生源质量下降。
3.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資金缺乏
对高职教育需要较大投入资金思想准备不足,绝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资金缺乏,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施数量不够,设备不先进,图书资料短缺,办学场地狭窄。但如果希望民办高校办得更好,地位立得更稳定、未来的路走得更稳健,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添置新的物品包括书籍、实验用具、学习场所等,需要不断的改造更新学校的软硬件。[3]也许政府会给予一些多途径的帮助,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资金也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一大威胁。
四、民办高校的发展
(一)制定定位明确的发展战略
首先,民办高校要善于进行错位竞争,但决不是拣公办高校把教育市场瓜分后的“残羹剩饭”,而是需要另辟蹊径,异军突起,在有着发挥重要作用和凸显特色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从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来看,目前把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定位于需求量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民办高校的一种普遍的选择。但是具有一定办学实力的民办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和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办出特色鲜明的名牌民办大学。
(二)坚持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国内公办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的新路子。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创新,避免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等弊端。尊重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三)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深化发展,民办高等学校逐渐的增多,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并且通过不断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也逐步的改变忽视质量管理的问题,以及盲目扩大规模的办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系统,成为民办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模式单一且缺乏时代性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大多的学校均采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即班主任加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并由院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学校专门设置相应的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虽然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统一管理,但就管理的空间范围而言,相对较为狭小[1]。同时,因为大多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大多偏向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但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行为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因为缺乏与外界经验的交流,致使学校的学生管理缺乏时代性。
2.2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的管理人员为本科以下,并且绝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学生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且管理人员的专业各不相同。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应为科班出身的专业管理人才,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专业和社会学等[2]。另外,大多民办学校的辅导员逐渐的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管理经验。并且因为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于传统大学相对较弱,大多学生不能够自觉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的能力,极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3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作为学校的核心,在管理工作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校应加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的利益问题,实施有效的管理。但在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多的管理者通常在考虑问题时,仅从管理本身出发,缺乏对学生的考虑,很少关注学生的建议,集中表现为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极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不能够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有意的破坏,不利于学校教学的有序进行。
3、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化途径
3.1丰富管理模式并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学生管理体制中,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的设立,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主要组织体系。因此,学校应积极的选拔学生管理人员,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最大程度的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其思想动向,明确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并且学生自我管理可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以及培养学生组织和控制能力,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整改,促建管理模式的完善。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辅导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提升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合适的管理人员。在组建学生管理人员时,辅导员需通过班级会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独立的学生和生活,并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促使学生管理者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对管理方法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较好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3]。
3.2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应注重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在符合国家相应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拔合适的管理人员;其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中进行创新式的改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由于民办高等院校的生源素质层次不齐,并且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学生人数较多,其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从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活、情感和学习等多方面着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为此,要求管理人员需具备心理学知识。另外,基于就业指导的需求,要求学生管理人员需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任用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
3.3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与辅导员接触较多,因此,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较为重要。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立足于学生的基本需求,对其行为方式进行观察,找出学生管理中潜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辅导应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行为方式和教书育人中体现自身的人格和价值,让学生产生敬重的心理,进而自觉遵守纪律。首先,辅导员应注重自身领导才能和管理才能的提升,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根本,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同时要求辅导员还应具备情感交流的能力,能够将爱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心,并且辅导员还应具有高度的洞察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不良倾向时,应积极的解决。另外,还需在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4]。
4、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之下,民办高等院校的实力得以不断的增强。为促进民办高等院校的良性发展,应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管理和教育的根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仵云锐.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J].现代交际,2012(11):169-170.